人口结构变化下的中国招工难的成因及对策

时间:2019-05-14 05:35: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口结构变化下的中国招工难的成因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口结构变化下的中国招工难的成因及对策》。

第一篇:人口结构变化下的中国招工难的成因及对策

人口结构变化下的中国“招工难”的成因及对

张翼 刘影翔(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2012-7-25 15:24:50 来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1年第6期

为什么中国会发生“招工难”?

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会直接影响到各地政府部门的劳动就业政策及企业发展战略。尤其是在制定中长期发展战略时,必须关注导致这一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细究起来,“招工难” 发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人口结构的变化,使“招工难”首先表现为总量供给增幅的降低。一方面近年来,在中国人口金字塔底部,年龄段越小,人口占比越低;中国人口不仅在收缩,而且处于快速收缩中。另一方面我国未来劳动力人口的增长额也呈现非常明显的下降态势。真正考察农村劳动力人口的年龄结构就会发现,绝大多数40岁以下的劳动力已经 “外出”务工了。现在,已经很难从农村再找到可以作为劳动力“蓄水池”的农民工了。二是劳动力供给结构的变化,强化了招工难问题的市场表现。事实上,现在的招工难是“普工荒”与“技工荒”的“双重荒”。为什么大学生就业难而农民工又强烈地表现为短缺性的“用工荒”呢? 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劳动力的教育分流在很大程度上使“初中”文化程度劳动力趋于严重短缺,而中国制造业使用的劳动力,却主要是以初中阶段劳动力为主的年轻劳动力。三是劳动力市场对较低文化程度劳动力的需求仍然旺盛。四是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速加快,拉动了内地用工需求的增长。五是制造业平均收入水平较低,对农民工缺少吸引力。六是东中西部各地农民工收入差距缩小,就近就地转移同样挣钱,因此很多农民工不愿意长距离流动。七是有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易于促使农民工离职流动。尽管企业面临招工难困境多年,但其并没有延长与农民工之间签订的劳动合同的时间。只签订有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本身,并不能将已经雇佣的农民工稳定在企业之中。而且有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到期日往往是年底,合同到期之后,农民工又不得不回家过春节。这样,很多农民工在每年12月与来年1月根本就没有就业。这使企业难以完成生产任务,每年在春节后出现周期性的招工难。由于劳动力供给总量的下降,这种周期性发生的招工难会集中凸显。

如何应对“招工难”问题?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中国2010年15—64岁之间劳动力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已经历史性地达到了74.5%的比重,这预示说中国已经达到了人口红利的峰值阶段。在此阶段之前,利用“廉价劳动力”维持的企业生产,能够得到新增劳动力的支持,在此阶段之后,廉价劳动力时代必将终结。在这种情况下,为应对“招工难”问题,就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推进城市化水平,提高农民工的市民化率,以实有人口配置城市公共资源。中国之所以存在有史以来规模高达1.7亿左右农民工的跨区域流动,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户籍制度的约束。在城镇与城市地方保护主义政策的集体排他性约束之下,城市与城镇没有将流入的农民工视为“永久性居民”,而是视为“暂住居民”并以“暂住证”使其与当地户籍居民相区别。城市在本质上,仍然将农民工只作为劳动力而未作为居民对待。面对企业的招工难,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政府部门在竭尽全力“调控”人口,但企业却在想尽办法招用农民工。具有调控偏好的政府与市场偏好的企业在对待农民工问题上的矛盾局面,进一步强化了“用工荒”的社会影响。所以,在大城市地方政府难以改革现行户籍制度的矛盾心理期,中央政府应该出台一系列措施,稳定“实有人口的城市化”水平,促进农民工的市民化进城,以社会保险制度的完善、以城市公共福利与公共服务设施的均等化配置,提高流动农民工的市民待遇水平,加强城镇和城市对农民工的吸引力,提升农民工对就业地的认同心理,解决农民工子女的上学与入托问题,使农民工能够安心就业,并增强农民工转化为产业工人的机制,缓解老龄化日趋严重的城市的劳动力短缺问题。

第二,加强劳动部门的执法力度,优化用工环境,提升收入,提高农民工社会保障水平,督促企业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只有在企业层面优化了劳动环境,才可能既为企业积累技工数量,节约企业的培训成本与招工成本,也可以减轻农民工在“有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到期后的转岗转业成本,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使其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更高的讨价还价实力。如果雇佣农民工劳动的企业仍然不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或者仍然签订的是“有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那么,每逢“年底年初”,用工荒问题仍然会频繁出现。

第三,国家应该通过切实可行的战略规划,指导东中西部之间的分工协作,缓解东中西部之间在同一劳动力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央政府需要在宏观上指导东部地区转移出低技术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企业,并在新企业的审批与发展定位上,鼓励与支持引进先进制造业,着力发展对国民经济具有深远影响的装备制造业,使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分工协作,化解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之间在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工方面的恶性竞争。而中西部地区承接的产业,也应该考虑未来的发展前途与中国劳动力供给的结构变化趋势,有意识地提升产业技术水平与自动化水平,淘汰高消耗、低产出的企业。

第四,加速企业的工艺改造,提升劳动过程的自动化水平,提高全社会的劳动生产率,节约企业用工数量,使企业岗位设计能够满足接受过中等和高等教育的劳动者的需要。

第五,对农民工的流动趋势与流动规模,进行信息监测。如果政府部门能够在信息提供方面,更为便捷地服务于农民工,在农民工与企业之间建立起信息桥,那么,农民工会极大地缩短择业时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用工荒问题。

第六,以市场竞争机制淘汰落后产能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沿海地区的经济增长与发展得益于世界产业的转移。为解决失业问题,我国政府也曾鼓励劳动密集型企业向沿海及其腹地移植。但在人口转变过程中,在中国劳动力人口的增长速度减缓过程中,如果继续鼓励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增长,势必加重“用工荒”问题。因此,为适应中国社会从工业化初期阶段向工业化中期阶段的转变,就需要控制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兴建,也需要以我国为主、有选择地引进国外的生产流水线。

第七,继续改善企业内部劳动关系,提升农民工的收入,建立常态培训机制,提高农民工的技术水平。

第八,进一步改革教育制度,尝试建立公平公正的升学制度,保护农民工子弟在流入地的受教育权,使农民工能够在城市安心就业。

原题为《人口结构变化与中国的“招工难”——基于劳动力供给、教育分流及收入变化等问题的研究报告》

第二篇:新政策下中国人口结构变化与预测分析

新政策下中国人口结构变化与预测分析

摘要:文章以生育政策、城市化率、出生率、经济发展水平为解释变量,建立我国总和生育率的多元回归模型,将该模型导入到人口发展方程中组建联立方程模型。假设我国继续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单独二孩”政策、“全面二胎”政策,分析三种情况下的人口变化,比较得出继续实行“全面二胎”政策,可以使人口结构会向平衡的自然更替水平发展。

关键词:生育政策;人口预测;总和生育率;人口结构变化;出生率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C924 文章编号:1009-2374(2017)07-0264-03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7.07.126

概述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坚持的计划生育政策较好地控制了人口增长速度,计划生育工作成效显著。然而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一些负面影响也逐渐显现,人口出生率逐年下降,导致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各种社会问题呼之欲出,主要体现在劳动力不足、男女比例失衡、居民养老问题、医疗问题、人口红利减少以及失独家庭的善后处理问题等。为了缓解这一现象,我国自2013年开始实行单独二胎政策,目的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诸类问题,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并没有出现人口井喷式发展的预期效果,因此2015年我国进一步开放生育政策,颁布全面开放二胎政策。全面开放二胎旨在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调整人口结构,从而解决一系列人口问题。本文通过建立人口发展方程对三种政策下人口结构进行研究,分析预测在不同生育政策下的中国人口结构变化。

模型建立

总和生育率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本文主要考虑总和生育率受到城镇化率、出生率、生育政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由于这些影响作用不是独立的,因此建立多元回归模型。

总和生育率(TFR)是评价生育能力水平的综合指标,是人口发展方程中的重要变量。,表示岁育龄妇女的生育率,其中和分别表示岁育龄妇女数和出生的婴儿数。

生育政策(FP)是影响总和生育率的一个重要控制变量,在19世纪70年代实行计划生育国策后,总和生育率明显低于70年代之前。计划生育政策确实降低了我国人口出生率,与此同时带来了人口老龄化等问题。为了缓解这一危机,我国实行了单独二孩政策,但实施效果并不明显,最终我国推行了全面二胎政策。以上述三种政策为研究对象,将政策变量作为控制变量,用虚拟变量度量。

人均GDP是评价经济发展水平的代表性指标。一般认为,生育意愿与经济发展情况、人均受教育程度、妇女工作压力成反比。与此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育儿成本不断提高,生育率与经济发展水平呈现负相关趋势。查阅相关资料可知,经济发展水平与生育率之间大致呈反比关系。

城市化率(CR)是影响生育率的重要因素。我国是农业大国,具有明显的城乡结构。农村居民存在思想落后、具有较强的传统观念、生活水平偏低的问题,而育儿成本较低,生育意愿相对较强。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相比,生活成本较高,育儿成本偏高,生育意愿相对弱,大城市化势必会降低全国总和生育率。随着中小城镇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其育儿成本比大城市低,具有较强的育儿承受能力。卫星城、中小城镇人口将会提高生育意愿和平均育儿能力。所以上述两方面会影响城市化对于总和生育率的作用效果。

出生率(BR)是出生的婴儿数占总人数的比重,总和生育率为生育率与育龄妇女年龄之和,出生的婴儿数会直接改变当年的总和生育率,而当年育龄妇女生育水平会影响每年的出生率,总和生育率恰恰是衡量妇女生育水平的指标。

本文采用Logit函数预测城市化率(CR),用时间(T)解释城市化率(CR),其模型如式(2)所示:

混合人口预测模型

众所周知,生育模式不仅与最小生育年龄有关,而且和生育峰值年龄有?P,根据近几十年的数据可以发现,大约在15岁以后生育模式才会显著易于0,同时,当生育峰值年龄稳定在24岁,我国生育模式函数才大体比较稳定。为简化研究问题,本文将设定为14,设定为24,设定为50,寿命极限设定为99。鉴于历年一直稳定在0.49附近,本文将其设定为0.49。然后将这四个设定值与式(5)、式(1)中回归元估计值,式(2)及其回归元估计值代入式(4)中,得到式(6)所示预测模型。

结果分析

4.1 计划生育政策不变的人口总量与结构预测

用式(6)在计划生育政策不变时对人口总量做预测,首先要对其中几个参数的未来值进行赋值。在赋值时通过比较其他国家发展变化情况,又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估计2011~2020年、2021~2030年、2031~2040年、2041~2050年人均GDP增长速度分别为8%、7%、6%、5%。假设计划生育政策不变,则对政策变量赋值为1,将这些赋值带入式(6),得到图1所示的预测结果:

由图1可以看出,如果继续坚持“计划生育”政策,我国将陷入人口发展低谷。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人口结构将呈现严重的倒金字塔形,人口总峰值将不会达到15亿人,而只会达到13.75亿人左右,而且这一峰值也将提前于2021年到来。青壮年的人口比重严重下降,老年人口逐年递升。长久下去,我国将难以实现人口发展平衡。

4.2 “单独二孩”政策不变的人口总量与结构预测

“单独二孩”政策是计划生育政策的一个折中,既没有计划生育政策的严格,也没有完全的放开二胎政策。在对模型进行求解时,定义总和生育率TFR⑴为2,式(3)中其余参数的赋值与上相同,最后得到图2所示的预测结果。

由图2可以看出,“单独二孩”政策下总和生育率升高到1.4,且基本保持不变。如果一直坚持“单独二孩”政策,2045年将会出现人口峰值,40年后总人口数大约维持在15.2亿人。儿童在未来几十年内将会出现几次起伏,但总体上保持在16%左右。青壮年人口比重将出现递减趋势,而老年人口比重将呈现直线上升态势。由此可见,在“单独二孩”政策下,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仍然不能改善。

4.3 “全面二胎”政策不变的人口总量与结构预测

2015年我国颁布“全面二胎”政策,该政策将于2016年起实施,因此将式(6)中的政策变量FP(t)赋值为1.1,其他参数的赋值与上相同,对未来40年人口结构和总数进行预测,结果如图3所示:

从图3可以看出,“全面二胎”政策颁布后,虽然总人口数没有骤增,但在未来的三十年内,总体将一直呈现上升的趋势,最终大约在14亿人口左右波动。此时,青少年儿童占总人口的比重大约为16%,老年人的比重大约为20%。目前,我国越来越重视老年人的养育、关心工作,老年人的寿命逐渐变长,因此老年人所占比重相比于青少年儿童略高是可以理解的。此时,我国整体人口结构层次达到一个较为理想、健康的状态。不同生育政策比较及结论

以上结果表明,如果继续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我国将面临人口老龄化严重、人口比例严重失调、劳动力缺失等严重现象,这将严重影响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健康发展。然而,若继续实行“单独二孩”政策,虽然我国在未来40年总人口数将能控制在15.2亿人,但是老年人口数目还是呈现增长趋势,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2016年我国开始实行“全面二胎”政策,虽然这一政策的实施效果并不明显,但是通过模型预测可以看出,在未来三十年后,我国人口总数将趋于稳定状态,且老龄化问题得以改善,人口结构呈现健康、良性发展,因此建议我国在未来时间内坚持实行“全面二胎”政策。

参考文献

[1] 王焕清.不同计划生育政策下的我国人口预测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3,(5).[2] 王军.生育政策和社会经济状况对中国出生性别比失衡的影响[J].人口学刊,2013,(5).[3] 汪丽娟.不同生育政策下中国人口结构的仿真预测[J].河北企业,2015,(3).[4] 邓爽,刘杰,贺雪娇.我国实施“全面二胎”生育政策的利弊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4).[5] 庞冬梅.浅谈我国实施“全面二孩”生育政策的利弊[J].经营管理者,2016,(22).[6] 迟明.中国人口生育政策调整的经济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5.[7] 徐剑.中国人口政策效果分析[D].吉林大学,2010.[8] 王雅丽.中国生育政策调整及演变趋势研究[D].内蒙古财经大学,2015.[9] 王国军,赵小静,周新发.我国人口出生率影响因素??证研究――基于计划生育政策、社会保障视角[J].经济问题,2016,(2).[10] 王秀.新中国生育政策演变研究[D].齐鲁工业大学,2013.[11] 张青.总和生育率的测算及分析[J].中国人口科学,2006,(4).[12] 任强,侯大道.人口预测的随机方法:基于Leslie矩阵和ARMA模型[J].人口研究,2011,(2).作者简介:王梦(1995-),女,河南南阳人,华北理工大学理学院学生,研究方向:统计预测与决策。

(责任编辑:周琼)

第三篇:(新路程)浅析秦皇岛市操作工人“招工难”的成因及对策

浅析秦皇岛市操作工人“招工难”的成因及对策

进入2010年,在我市经济企稳复苏,大型项目不断引进和企业订单持续增加的大背景下,部分企业出现了用工紧张的状况。目前,我市人力资源市场最紧缺的仍是操作工。本文浅析了秦皇岛市操作工人“招工难”的成因,并为解决“招工难”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

一、操作工人的界定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国内外资企业越来越多,以秦皇岛为例,主要以日、韩、台资企业为主,这些企业主要从事电子产品生产、机械制造加工、机械冷加工等。由于这些外资企业的进入,需要大量生产线工作人员,于是便有了操作工一族。操作工一般是指外出务工人员,蓝领技工以及技校毕业生等。他们想找到适合的工作,一般通过就业指导中心、招聘会、报刊招聘信息、登录秦皇岛信息港、赶集网、民工网等网站的途径。

二、操作工人“招工难”的成因分析

(一)从国家政策的角度看

秦市操作工人有相当一部分来源于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因此中央颁布的新农村政策对招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就改变农民收入的农村政策而言,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减轻农民负担的相关政策,二是促进农民增收的相关政策。“十一五”期间,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和对农业投入的加大,农村的生产环境和生产条件也正在逐渐改善,粮油和其它农副产品价格在一定时期保持了稳定,并有逐渐增长的趋势。农业的再生产成本降低,相应的收益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农民工由打工转向务农的积极性,部分农民重新考虑在家种田的价值,权衡利弊,选择留在家里种田,这样自由自在,还能免受背井离乡、思家念儿之苦,这就直接导致了秦市那些工时长、活计脏、劳动强度大的企业劳动力的缺失。

(二)从企业的角度看

1、低端的经营模式

我国虽是制造业大国,但以前的制造业发展模式是低端的,并且严重的依赖廉价劳动力。企业最为明显的经营模式是“订单经济”。简单地概括这种模式就是订单多了就大量招工,订单不足的时候就裁撤冗员。这种模式导致在订单较多的季节里,从事简单加工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会出现“招工难”的现象。

2、低水平的薪酬待遇

目前,操作工权益保障度偏低,主要表现在工资待遇低、合同签约率低、劳动条件差和保障措施不足、劳动时间长、劳动强度高、参加社会保险比例低等问题。这都会导致企业出现“招工难”的情况发生。

(三)从操作工自身的角度看

由于产业的升级和企业规模、技术的不断提升,企业对于操作工的技能要求也不断升高,工人现有的文化程度及素质已难以满足用工要求。而企业在对新员工的培训过程中,普遍是低工资或无工资,而且管理严格,所学的知识和生产技术相对复杂,一般从培训到正式上

岗需要1-3个月的时间,导致部分务工人员不愿在企业里继续工作。

三、解决“招工难”的对策分析

(一)企业要合理提高操作工人薪酬水平并改善其工作生活环境 “招工难”现象的出现,使得企业不得不开始考虑提高操作工人的工资和福利待遇。因为由劳动力不足导致无法开工给企业所带来的损失,已经远远大于因提高工资待遇所带来的成本提高。更多的企业老板认识到,要吸引员工,人性化、人情味的管理很关键,企业不光要用工资,还要用感情和文化来留人,要让员工有家的感觉,有归属感和归宿感,要营造富有吸引力的企业文化。

(二)操作工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紧跟时代要求

要彻底解决“招工难”问题,仅靠政府创造公平、宽松的有利于生存的制度环境,改善企业劳资关系是不够的,还需要操作工人自身素质得到相应的提高。工人只有通过自身努力具备了一定的技术能力与谋生手段,才能最终占据一些比较理想、重要的岗位。

(三)相关部门建立用工信息网络,及时准确反映劳动力的供需情况

为此,我市各级劳动就业部门积极应对,及时采取各项措施,通过搭建供需平台、组织企业外出招聘,通过到村、镇等基层召开专场招聘会和“送岗位下乡”等专项活动,让企业和劳动者“结对子”。这样一方面能解决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企业招工难的问题,另一方面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变盲目流动为有序输出,实现了双赢。

(秦皇岛市新路程劳务有限公司 齐维维)

第四篇:中国工业废水污染成因及对策

中国工业废水污染成因及对策

中国44%的河流重金属超标;

中国主要工业城市地下水都不同程度发生了污染; 中国受污染的耕地约有1.5亿亩,占18亿亩耕地的8.3%。

仅今年就发生了多起工业污染事件,造成水体大面积污染,直接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和健康。自然环境的恶化,污染物质的排放,地下水体的普遍污染,中国自来水的安全标准不仅没有赶上可以直接饮用的国外标准,就连最基本的水源也受到了不容小觑的污染。

一起起惊心动魄污染事件,每一个都给政府敲起了警钟,再不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人民的生命安全就会受到污染了的环境威胁,这种危险是无法避免、回避和潜在的。我们在积极解决已经发生污染的同时,还要理性的分析造成这种情况的深层次原因,从中找出解决办法。一.污水来源

面对工业废水越来越严重地污染环境,人们突然感到怎么以前也没有感觉到这么多工业废水和废料,废料处置不当遇水也就产水了有害水。其实,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工业生产总量增加多少,同样,工业生产废水就会相应增加多少,产生工业废水的途径多种多样,归纳起来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1.工艺反应不完全产生的废料和废水。工业生产过程中,一般的反应转化率只能达到70%~80%,未反应完的原料一部分可以回收再利用,但最终有一部分因回收不完全或不可回收而在不同环节转入废水、废气或废渣中。比如生产多晶硅的副产品四氯化硅,就是工艺水平低造成多晶硅还原效率低,产生的副产品及废水数量也就增加。

2.副反应所产生的废料。工业生产在进行工艺主反应的同时,往往还伴随着一些副反应。副反应的产物数量一般较少,有些可以回收,但有些成分复杂,回收困难或回收费用很大,因此,只能将其作为废料排弃。这种情况主要在化工行业、酿造行业同时也伴有废水排放。

3.工业物料的跑冒滴漏。共用物料再储存、运输以及生产过程中的“跑”、“冒”、“滴”、“漏”现象,不仅会造成经济损失,而且也可能造成严重的污染。这是大多数意外事件发生的原因,尤其是工业物料长途转移的过程中更容易发生。

4.冷却循环水。许多生产工艺中都需要大量的冷却用水,如炼钢、炼油、发电等。冷却的方式一般有直接冷却和间接两种。直接冷却是使冷却水直接与被冷却的物料接触,很容易成为工业废水;间接冷却的冷却水虽然不与物料直接接触,但因为其中往往需要加入防腐剂、杀藻剂等化学物质,故也受到一定的污染需要定期处理或部分排放。但间接冷却水相比其他工业废水较为清洁,可通过一定的处理后循环使用。5.以水作为生产过程介质的工业废水。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都要全部排放;而且,成分复杂、不易净化处理。如造纸、印染、清洗、电镀等行业。二.对排污认识的误区

人们对于污水和废水的差别没有太清楚的认识,可以把两者统称为脏水,不能饮用,可以倒掉或排到河里去,这些习惯做法看起来是正确的,其实隐含着很多观念上的误区,而这些误区就是很多污染产生的潜在原因。

误区

一、水质分类不清。国标对地下水实行五级水质分类,水质优劣都是静态指标。水质好坏应以人体能否长期接受作为参照系进行总体划分,长期饮用对人体不构成危害的水叫安全水或叫净水;即便是长期饮用才能表现出来,对人体造成损害的水叫有害水;后者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两类,经加热沸腾成为安全水的称为无毒水,经加热沸腾不能成为安全水的称为有毒水或叫毒水。这样分类人们就很清楚自己饮用什么水安全,而对于排放有害水,尤其是毒水,排放企业就不应该只承担排污费,还要另外承担消毒净化费和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误区

二、工业废水是脏水还是毒水。我国河流贯通东西南北,千百年来养育了一代代华夏儿女都没有出现水毒害人健康问题,是因为水体的自洁能力大于排入河中的污水量。而现代很多工业废水不是脏水而是毒水,河流本身对这些废水不具有自洁能力,而下游作为饮用水时就要消毒净化。但一直以来,制度上都把工业废水当成河流可以净化的污水来对待,就造成了现在河水污染,尤其是大量含有重金属的工业废水未经处理被直接排放到河水中,对河体的污染就更加严重。

误区

三、污染治理方法不科学。政府可以一声令下:未达标废水不能排放,高污染行业零排放。这样的规定发布下去,河水立刻就能变得清洁很多。但是,企业的废水没有了吗?显然是不可能地,除非生产工艺也同时改为无废水产生。废水不让排放也就只能往自家地底下排,结果造成地下水污染。治理成本难以计量,危害范围也会不断扩大,无异于向自己家的水缸里投毒。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政府既要提出减排指标,又要提供减排措施和条件。

误区

四、废水、净水那个价格高?工业排污费从八十年代才开始收取,现在排污费只是净水价的一半不到。从前面我们分析的误区中了解到,废水已经不能再靠水体本身来净化,而要净化到水体能够接受的排放水平,其吨水净化成本已经达到十几元到几十元,而排放废水的企业只承担很低的排污费,显然是不合理的。污水处理成本远高于净水获取成本。所以,排污费应该大大高于净水价,现行两者价格都很低应该提价。净水作为资源,不应按获得成本定价,而应该全国统一定价。一些流域为避免上游过度取水,上游用水价格定得高于下游用水价,也是控制上游用水的有效方法。

误区

五、废水集中治理。工业废水集中处理曾经作为工业污水处理的重要方法在全国范围内工业区进行推广,但很多地方都由于污水处理厂的水水质复杂难以净化,成为一汪可怕的毒水。工业废水尤其是不同类型企业排出废水成分不同,应该强调源头治理,比较容易净化,处理费用也比较低。误区

六、废水资源化。一直以来人们只专注于污水净化和回收,没有把污水当做资源来看待,也就自然没有专门用于排污的管网。其实,有些企业排出的废水可以被另外的企业所利用,也有的可以进行串级使用,这就需要一定的前期规划,才能够更好的利用废水。如制碱厂的废水可以用于清洗行业废水的净化,这样双方都会大大降低净化成本。

从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工业废水不仅不可怕,处理得当还会产生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了应对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国家今年先后出台了多个重要政策,决心一定要把环境问题彻底解决。三.国家环保政策

1.《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是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是新时期纲领性文件,它明确了新形势下水利的战略地位,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仍然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提出注重科学治水、依法治水,不断深化水利改革,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要求主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明显改善,城镇供水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用水效率控制制度,落实建设项目节水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制度。确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从严核定水域纳污容量,严格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

2.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就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提出16意见。《意见》指出,将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继续加强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强化环境执法监管,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深化重点领域污染综合防治等多项举措。并明确提出将实施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经济政策,积极推进环境税费改革,研究开征环境保护税。

3.7月8日中央水利工作会议上,国家领导人指出:兴水利,除水害,坚持人水和谐,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高效利用水资源。着力推进水生态保护和水环境治理。着力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节水优先,量水而行,大力倡导、全面强化节约用水,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强化保护,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12月20日李克强在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基本的环境质量是一种公共产品,是政府必须确保的公共服务。要按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努力不欠新账、多还旧账,推动解决好突出环境问题。要严格饮用水水源地管理,确保群众喝上干净水、安全水。为人民群众提供水清天蓝地干净的宜居安康环境。

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要严格落实责任制度,用改革的办法破解难题,完善环保法规体系和激励约束并举的经济政策体系,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推广排污权交易。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切实解决“环境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

5.12月20日受国务院委托,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与各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部分中央企业负责人签订了“十二五”污染减排目标责任书。6.《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明确了“十二五”环境保护7大主要目标,提出优先实施8项重点工程。《规划》主要目标是,到2015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城乡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水质大幅提高;重金属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危险化学品、危险废物等污染防治成效明显;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水平得到提升;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扭转;核与辐射安全监管能力明显增强,核与辐射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环境监管体系得到健全。四.工业污水治理企业运营模式创新

尽管全国已经有很多从事水务服务的公司,但大部分是生活用水和民用污水处理方面,对于工业废水处理服务还处在初期阶段。虽然也有几个采用BOT的项目,但运行中用户与运营方矛盾较多,效益不明显,给运营方的持续发展带来很大困难。以下提出一个新模式,对运营方和用户都比较有利。

运营商服务模式IOO(investment,own and operation),即由运营商出资采购设备安装在用户企业内,运营商拥有设备的所有权,并由运营商负责设备的日常运营和维护。用户负责把节省下来的水费和排污费支付给运营商,由运营商负责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管理。

这种经营模式对于用户的好处是:用户不用出资就可以实现工业污水处理,完成企业工业企业废水减排指标,不需要专门设岗、培养专门设备操作人员、设备维修人员和管理人员。

对于运营公司的好处是:可以实现稳定的现金流,可以把维修人员当地化、专业化和集约化管理,大大节约了运行成本和设备维护费用,随着同一地区运行设备的增加,设备运维成本会不断降低,方便售后服务和设备的更新换代。五.总结

本文通过对我国工业污水来源和污染产生成因的分析,揭示人们平时很少注意到的废水认识问题,对于废水排放价格的定价具有指导意义。对于工业废水的综合利用提出了独特的解决方案,为工业城市废水合理利用提供了有效的路径。

针对国家大力提倡的环境服务行业,本文提出了由运营商对污水处理设备采用“投资拥有运行”的新模式,这个模式不仅使工业企业省去了非主营业务投资,实现了运营公司的专业化经营,也完成了当地政府和生产企业的节水减排任务,这种模式被广泛采用必将形成一种多赢局面。

本文作者根据环保工作的实际体验和对国家产业政策的研究学习,提出以上的一些观点、措施和方法,如有不妥当之处敬请读者指出。可将您的看法或意见发到作者邮箱:henryhuang78@126.com 作者:北京京润公司 黄伟民

第五篇:浅论中国山洪灾害成因及对策

浅论中国山洪灾害成因及防治对策

摘要:本文结合山洪灾害特点,分析了山洪灾害的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科学防治山洪灾害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山洪灾害;成因;防治对策 1引言

我国地貌类型复杂多样, 且以山地高原为主,山丘区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2/3,山丘区人口占全国人口的56%,由于地处东亚季风区, 暴雨频发, 地质地貌环境复杂,加之人类活动剧烈, 导致我国山洪灾害发生频繁, 是世界上山洪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据统计,1950—2000年全国共发育山洪沟 18901 条, 发生灾害 81360 次;诱发泥石流沟 11109条, 发生灾害 13409 次;诱发滑坡灾害 16556 处[1]。

2山洪灾害的特点

山丘区洪水来势猛、涨水快、流速大、破坏力强,洪水可造成房屋、道路、桥梁和农田的毁灭性灾害。近年来,山洪灾害越发频繁,损失越来越大,有显著加剧的趋势,严重影响经济的发展。山洪灾害主要有以下特点: 2.1山洪突发性强、预报预防难度大,山洪灾害多由暴雨所致,由于暴雨强度大,加上特定的地质、地貌等下垫面条件,导致山洪来势凶猛。由于山区河流众多,比降大,因此,汇流迅速,洪水涨势猛,极易产生山洪灾害。从降雨到山洪形成一般只几个小时,甚至在lh以内,较难进行准确的预报和防治。

2.2山洪来势猛、成灾快,破坏性强、容易造成人员伤亡由于山洪流程短,流速快,冲击力强,破坏性大,对厂矿、交通及居民生命财产的危害都十分严重。2.3山洪灾害发生的季节性强、频率高、具有周期性特点降水是诱发滑坡、泥石流的主要原因,在降雨较多的年份地质灾害发生的频次也明显偏高;在同一年中,多雨期是地质灾害尤其是泥石流的多发期,山洪灾害发生时间大多和降雨同步或短期滞后。

2.4山洪灾区数量多、危害大、灾后恢复困难

山洪的突发性,致使其危害性、破坏性极强。山洪成灾很快,顷刻之间就造成房屋倒塌、耕地被毁、交通中断、溪河改道,严重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其破坏性强的突出表现是造成人

员伤亡和基础设施损坏严重,恢复难度大,有的甚至具有毁灭性。山洪灾害往往对水利、交通、电力、通信、农田等基础设施造成毁灭性的破坏,使几十年的建设成果毁于一旦。3 山洪灾害成因分析 3.1降雨

降雨是诱发山洪灾害的直接因素和激发条件。降雨量、降雨强度和降雨历时与山洪灾害的形成关系密切。降雨量大,多数情况下意味着雨强高、激发力强,在一定的下垫面条件下,易产生溪河洪水灾害、泥石流和滑坡灾害。降雨强度大,降雨迅速汇聚成地表径流引发溪河洪水,而泥石流的发生与前10分钟和1小时的降雨强度关系十分密切。降雨历时长,产生的径流量就大,雨水对土体、岩体的侵蚀作用就强,山洪、泥石流、滑坡就比较严重 3.2地形地质因素

地形地质是影响山洪灾害形成和发生的下垫面因素, 在降雨因素一致的条件下, 地形地质因素影响着山洪灾害的特性和规模。我国地形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自西向东呈现出三级阶梯,在各级阶梯过渡的斜坡地带和大山系及其边缘地带,岭谷高差达2000米以上,山地坡度30°到50°,河床比降陡,多跌水和瀑布,有利于山洪灾害的形成。我国地质构造复杂,断裂发育,以纵向构造和歹字型构造最为突出,对泥石流的形成和活动起着控制作用。软硬相间岩石分布区更容易风化,侵蚀也更强烈,特别有利于泥石流和滑坡的发育,是我国泥石流、滑坡灾害的高发区 3.3人类活动影响

随着人类活动逐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不合理的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加速加剧了山洪灾害的发生和危害程度。植被能够减缓降水入渗和流水对地面的冲蚀,良好的地面植被可以起到固土保水的作用,对于山洪灾害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人类陡坡开荒、建设山区道路、开矿弃渣和村镇建设挤占河道等无序活动,使自然植被损毁,加剧了水土流失和环境的持续恶化。山地、丘陵、旱地以及被人类活动损毁后的裸露地面,为降暴雨转换成山洪灾害提供了有利条件,成为山洪灾害形成与发生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4 山洪灾害防治对策

4.1 加强宣传,增强防灾避灾意识

应做到主动避灾,科学防灾,由于一些地方干部群众对山洪灾害缺乏足够的认识,防灾避灾意识淡薄,出现在河道边、滑坡体下建住房、搞开发建设,致使河道淤塞,泄洪能力萎缩,往往造成大洪水、大泛滥,小洪水、大灾难的严重后果。因此,采取多种途径,广泛宣传山洪灾害的危害,普及山洪、泥石流、滑坡等灾害的发生常识,提高群众防灾、避灾、抗灾的自救意识和能力。4.2进一步完善山洪灾害的政策法规保障措施 山洪灾害防治工作具有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2]。因此,只有充分依靠政策、法规手段进行山洪灾害的风险控制与管理,规范和约束人类各种无序活动造成山洪灾害加剧的行为,才能从根本上防止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减轻山洪灾害的危害。

4.3 科学制订防灾预案

山洪灾害的防治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因此,针对山洪灾害的暴发特点,科学制订和编制山洪灾害防治预案,做好防、救、抗等事前各项准备工作,建立山洪灾害预防的领导、指挥和组织机构,查明山洪灾害的危害范围和影响程度,确定避灾预警程序和临时转移人口的路线与地点等,有利于将山洪灾害减小到最低限度。

4.4 加强山洪灾害的监测预报系统建设

由于山洪灾害突发性强,成灾速度快,灾区又多为经济相对落后、人口分散、交通不便、通信不畅的山区,救护难度大。因此,必须加强通信报警系统、雨情、水情测报监测预警系统和险情、灾情监测反馈系统等建设,及时准确地预报山洪灾害的发生和发展。

4.5 搞好水土保持,增强防灾减灾能力

搞好水土保持,改善生态环境,是减轻山洪灾害的有效途径。其水土流失的防治对策是:以小流域为单元,实行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耕作措施优化配置,对陡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集中连片,形成规模,层层设防,节节拦蓄,建立多功能的水土保持工程防护体系,充分发挥水土保持工程的整体防护效能,增强防灾减灾能力。

参考文献: [1] 任洪玉, 邹 翔, 张平仓.我国山洪灾害成因分析.对策研究.2007.[2]河南省山洪灾害防治规划编写组.河南省山洪灾害防治规划[Z].2005.

下载人口结构变化下的中国招工难的成因及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口结构变化下的中国招工难的成因及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析中国城乡差距成因及对策(五篇范文)

    浅析中国城乡差距成因及对策 姓名:付铠 学号:2120140522 专业:环境管理与经济 摘要: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实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和以增长为导向的一系列城市偏......

    浅谈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

    大沥镇高级中学教师论文 浅谈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南海区大沥镇高级中学 汪华业【内容摘要】关心,转化学习困难生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浅谈中国弱势群体的社会成因及解决对策范文大全

    浅谈中国弱势群体的社会成因及解决对策 作者:杜攀 刘静指导老师:高翠欣摘要:社会弱势群体的形成和存在,是我国在长期的社会注意经济告诉发展过程中所必然 要面临的重大问题。处......

    心理学视角下青少年厌学问题成因及对策

    心理学视角下青少年厌学问题成因及对策 摘要:目前,厌学问题一直是解决青少年问题的难题之一。大多数学生,尤其是青少年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本文通过阅读相关文献,针对青少年厌......

    xxx非公企业招工难的原因及对策

    xxx镇非公企业招工难的原因及对策近年来,xxx镇非公业主如雨后春笋迅速崛起,企业形势蒸蒸日上。然而,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目前全镇非公企业不但在订单、销售方面面临着前所未......

    中国中小企业融资障碍的成因分析及对策

    中国中小企业融资障碍的成因分析及对策柳政榕(福建农林大学东方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2008)摘要:中小企业是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目前,我国有超过80%的中小企业由于各......

    浅析家庭暴力的成因及对策

    摘要:家庭暴力是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的暴力行为。日益严重的家庭暴力危害了受害者的身心健康侵犯了受害者的合法权益破坏了社会稳定和发展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了给予......

    个人信息泄露成因及其对策

    个人信息泄露成因及其对策 1、现象描述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个人信息泄露问题被曝光,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广大民众的担忧。买了新车的朋友经常接到电话推销保险;孕妇也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