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无机化学与生活
无机化学与生活
——无机膜及其应用
膜对于我们来说应该是不算陌生的,在自然界和人体中均存在着膜,它的应用随着人工膜的产生而变得更加广泛。但是在膜的应用之初,首先是各种有机膜得到迅速发展。从20世纪70年代起,无机膜才逐渐引起专家的重视,从而得到发展。
无机膜是是固体膜的一种,它是由金属、金属氧化物、陶瓷、沸石等无机材料制成的半透膜。无机膜从表层结构上可以分为致密膜和多孔膜两大类,致密膜又包括各种金属及其合金膜和氧化物膜。
无机膜之所以会得到发展,是因为它有着聚合物分离膜无法比拟的优点:化学稳定性好、机械强度大、抗微生物能力强、耐高温以及分离效率高。无机膜的应用主要涉及液相分离与净化,气体分离与净化和膜反应器三个方面。其中膜在液相分离与净化方面的应用涉及了环保、食品、化工、生物工程等众多领域,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三废处理是环保行业的重要内容,包括对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固体废物、液体废物以及废弃进行无害处处理或回收利用。而膜技术的处理对象主要是流体,因此膜技术可以广泛的应用于三废处理。例如陶瓷膜处理含有超细颗粒与胶体物质的废水,包括化工行业的钛白废水、废酸,染料废水等,陶瓷膜处理含油废水技术,包括冶金行业的乳化油废水,石油化工行业和金属加工行业的含油废水等等。
但是必须认识到单一的采用无机膜处理技术可能是无法达到最优效果的,如能将其与其它技术相结合,往往可以大大的提高效率,因此必须注重对陶瓷膜集成技术的研究。工业废水处理中的一个难题就是许多废水都具有有机物浓度高、生物降解性差甚至有生物毒性等特点,光催化氧化是处理此类问题的有效方法。而这种方法一直存在着催化剂难以回收的问题,而陶瓷膜可以很好地实现催化剂的循环利用,因此若能将这种超细催化剂技术引入废水处理领域,可以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我想这一点可以成为我们的研究方向,从而促进环保的实现。
无机膜在食品行业的应用主要为奶制品,酒类,果汁饮料,调味品等料液的澄清、浓缩、除菌。例如,无机膜在乳品中的应用主要是牛乳除菌浓缩及蛋白回收。目前超滤法已作为乳清蛋白回收的标准技术,广泛的应用于各国的乳品工业中。陶瓷微滤膜和超滤膜技术则被大量用于牛奶和乳清的生产过程,其优点是可耐较高的操作压力,膜不易压密,可进行酸碱清洗,并能承受高黏度流体的强剪切力。又如无机膜在果汁生产中也有着良好的应用。传统的果汁澄清方法需经过多步的过滤,并需要助滤剂等。而无机膜在果汁过滤中具有渗透通量较高,蛋白质吸附少,机械强度好、耐高压反冲洗和过程中不变型以及热稳定性好、可进行高温原位消毒等优点,并且有利于保持果汁的原汁原味。
但是无机膜的过滤性能在应用过程中会发生变化,这主要是因为浓差极化及膜被过滤体系污染所导致。因此需要对膜进行再生与清洗。膜清洗方法可分为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物理方法是指采用高流速水冲洗,海绵球机械冲洗等去除污染物,化学方法是采用对膜材料本身没有破坏,而对污染物有溶解作用或置换作用的化学试剂对膜进行清洗。
由于无机膜的优异性能和无机材料科学的发展,无机膜的应用领域日益扩大,因此世界各国都对无机膜的研究及应用技术开发给予很大的重视。我国的无机膜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已经能在实验室规模制备出无机微滤膜和超滤膜以及高通量的金属钯膜,反应用膜以及微孔膜也正在开发中。2002年第七届国际无机膜大会在中国召开,标志着我国无机膜的研究与工业化工作已进到国际领先水平。
但是在当前的社会里,无机膜的技术并不成熟,还有很多的漏洞和可以改进的工艺,尤其是我国的无机膜技术起步较晚,虽然已经赶上进度,但和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所以无机膜的发展前景广阔,它的研究开发今后将围绕研究新材料和开发制模新工艺两个方面进行。膜隔离技术除了在传统工业的技术改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外,特别在节能技术、生物工程和环境工程三个方面将发挥作用。因此,作为新一代的化学人,在无机膜的方面如果深入研究,定可以取得不错的成果。
参考文献:《液体分离膜技术与应用》张玉忠
郑领英
高从堦编著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年1月第一版
《无机膜分离技术与应用》徐南平
邢卫红
赵宜江著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年3月第一版
《现代膜技术及其应用指南》
王学松著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年7月第一版
第二篇:无机化学与实验精品课程心得体会
《无机化学与实验》精品课程心得体会
2007年11月23日至25日,我有幸参加了由全国高校网络教师培训中心主办的《无机化学与实验》精品课程培训学习,课程由高等学校教学名师获奖者宋天佑教授(吉林大学)和孟长功教授(大连理工大学)等主讲。宋教授和孟教授均向我们详细介绍了他们作为国家级的精品课程的建设思路、理念及经验;无机化学是化学、化工类本科生的第一门化学基础课,是第一学期或第一学年的化学课程。因此学生从中学到大学在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方面的过渡与转变,将在学习无机化学阶段实现。从这种意义上讲,无机化学课程,既是学生学好大学阶段其它化学课程的基础,又是培养科学素质,提高创新能力的关键。主讲教师以他们多年的教学经验、理念、技术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问题为向导,利用师范课、案例讲解等教学形式培训授课,并通过小组互动,主讲教师答疑等方式对本课程进行了较深入地交流。通过这次培训,使我明确了建设精品课程的指导思想和理念。
1、无机化学精品课程建设有很重要的一条就是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多媒体是现代教学手段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在教学过程中很好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使其在教学中运用自如,且发挥其最大最好的功效呢?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主动思考的问题。下面是我的几点想法。(1)课堂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多媒体只是课堂教学的一个辅助手段。(2)多媒体教学作为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手段,像宋教授所说的,将教师从繁重的记忆式备课中解脱出来,精力集中于知识的讲解上。但是,多媒体课件不是讲义的刻录本,要求语言简练,文字清晰,图形鲜明,立体模型。需要准备的内容更多,省掉擦黑板时间,讲解的时间更充分。且需要关注多媒体课件与讲解内容的一致性。宋教授的课件就做的就非常的好。
2、无机化学精品课程建设需要一流的教学团队、一流的教学内容和一流的教学方法,并且精品课程还需要具有实践性、示范性及辐射推广作用。
对高水平的课堂教学我非常赞同孟教授的见解,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可以不同,但先进的教学理念一定相同。中学是填鸭式的应试教育,大学有别于中学,是一个自主学习的过程,面对大量的知识需要掌握、了解,需要学会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应变被动为主动,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延伸思考。
如:在讲离子极化对物质性质影响时,可以先引入实例 CuCl
r(Cu+)=96pm
在水中溶解度很小 NaCl
r(Na+)=95pm
易溶于水 发现问题:
二者阴离子相同,阳离子rNa+=95pm ,rCu+=96pm ,电荷相同,离子半径也相近,性质却差别很大,为什么?原因就是由于离子极化,那么什么是离子极化? 解决问题:
1、离子极化定义:把离子置于电场中时,离子的原子核就会受到正电场的排斥和负电场的吸引,而离子中的电子则会受到正电场的吸引和负电场的排斥,这样离子就会发生变形产生诱导偶极,此过程称为离子的极化。(图a)
离子极化普遍存在于离子晶体中, 离子极化的强弱的因素是什么呢?
2、离子极化的强弱决定于两个因素: ①离子的极化力 ②离子的变形性。
(1)离子的极化力:与离子的电荷,半径及电子构型等因素有关。(a)离子的电荷越多、半径越小,其产生场强越大,离子极化能力越强。
例:Al3+>Mg2+>Na+
(b)如果电荷相等、半径相近,离子的极化力取决于外电子层构型。
18e、(18+2)e、2e>(9-17)e > 8e(2)离子的变形性
离子的变形性大小可用极化率α来衡量,α越大,变形性越大。(a)离子的半径越大,变形性越大。例:I->Br->Cl->F-(b)阳离子:离子所带电荷数越多,变形性越小;
阴离子:离子所带电荷数越多,变形性越大。
(c)当电荷相等、半径相近时:变形性,18e、(18+2)e、(9-17)e > 8e(d)一般负离子的变形性大于正离子的变形性。
3、离子极化的规律
一般情况下,正离子:极化力大、变形性小;负离子:极化力小变形性大,所以主要考虑正离子对负离子的极化作用。但是,当正离子为18e构型时,变形性也较大,此时也要考虑负离子对正离子的极化作用。
例:Cu+ 是18e构型的离子,极化力强、变形性大,与变形性大的阴离子Clˉ相互作用时,阳、阴离子外层轨道发生重叠,键长缩短,键的极性减弱,形成共价键;而Na+ 是8e构型的阳离子,极化力和变形性均小,与Clˉ相互作用形成离子键。故NaCl与CuCl在水中的溶解度是不同的。延伸思考:
4、离子极化对物质结构和性质的影响(1)离子极化对键型的影响
离子极化使得正、负离子的电子云变形而相互重叠,从而在离子键上附加了一定共价键的成分。离子相互极化作用越强,共价键的成分越多,离子键向共价键过渡。
(2)离子极化对晶体构型的影响
由于离子的相互极化,离子的电子云相互重叠,键的共价成分增加,键长缩短,当极化作用较强时,晶体会向配位数较小的构型转变。例:AgCl、AgBr属于NaCl型,配位数比:6.6 AgI属于立方ZnS型,配位数比:4.4(3)离子极化对溶解度的影响
例如:
AgF
AgCl
AgBr
AgI 在水中溶解度
易溶
1.33*10-7.3*10-7
9.2*10-9
(mol·L-1)
结论:随着极化作用的增强,离子晶体在水中的溶解度逐渐降低。
(4)离子极化对晶体熔点的影响
一般说来,离子键中所含的共价键的成分越多,晶体的熔点越低。例:下列物质:MgCl2、CaCl2、SrCl2、BaCl2熔点从高到底的顺序: BaCl2>SrCl2>CaCl2>MgCl2
因此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就要有意识的去引导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授之于渔,而不是授之于鱼。重在看待问题的思路、方法,而不是具体的解题步骤。
3、教师应重视教学的艺术
教师在讲课时要做到讲授深刻、独到、广博、启发。正所谓“一语破的,一语解惑,一语启智,一语激情”。教师一句精辟的话,常使学生萦绕于脑际而终生难忘;一个生动的比喻常使学生抓住了知识的关键而茅塞顿开;教师对教材钻研深刻,上起课来就会微言大义,发人深省,能够于平凡中见新奇,从而让学生听起来轻松,嚼起来有味;“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应具有广博的知识,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教师所知道的东西,就应当比他在课堂上要讲的东西多十倍,以便能够应付自如地掌握教材,到了课堂上,能从大量的事实中选出最重要的来讲。”“在你的科学知识的海洋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是沧海一粟”。的确,教师不仅应该是他那一门学科领域的专家,也应是博览群书的饱学之士。五洲四海,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他都应该有所跋涉,努力开拓知识面,深挖知识层,纵要深,像丁字形;横要宽,如宝塔状;纵横结合,双向并建,储学积宝。这样才有可能游刃有余,讲起课来纵横捭阖,随手拾来,旁征博引,妙趣横生,从而给学生带来一路春风,使其如同进入一个辽阔、纯净甚至可以嗅到芬芳的知识王国,令学生流连忘返,全身心的陶醉。
第三篇:无机化学课程定位与培养目标
无机化学课程定位与培养目标
安康学院是安康市唯一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院始终坚持服务区域社会、经济、教育的办学宗旨,力争把学院建成地方特色鲜明,与社会经济结合紧密、有较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多样性普通本科学院。地方性决定了我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立足安康、面向陕西、辐射周边省市,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教育事业和“服务三农”,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性人才。
省市政府结合安康资源优势,提出“药、水、游”经济发展思路,安康市政府“十一五”发展规划中又将能源、矿产资源开发列入其中,加快工业化城市建设步伐。无机化学知识在当地经济发展战略特别是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方面大有用武之地。无机化学课程是理工科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应用化工技术、制药、轻工食品、冶金地质、材料、环境等相关专业的重要化学基础课,是上述专业学生从中学步入大学后接触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专业知识几乎辐射到后续所有专业课,内容庞杂,规律性不太强,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初步掌握化学热力学和动力学、近代物质结构理论、化学平衡及氧化还原反应等基本原理,熟悉元素周期律和常见重要元素单质及化合物的基本知识,具有对一般无机化学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和计算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它对于初入大学的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我系曾把无机化学作为系上重点建设的课程,2005年是为系级建设课程,实际上无机化学课程在我系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工作起步较早,其教改成果《无机化学及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曾于2002年荣获陕西省政府教学成果二等奖(NO.107),是我院早期进行教学改革工作的课程之一,在省内无机化学课程教学领域有一定的影响。
《无机化学》课程目前涉及到我校化学与生命科学系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应用化工技术、化学教育、生物科学、生物教育、生物技术、制药技术8个专业的教学以及农学分院的农学、环境规划与管理、种子生产与经营3个专业的教学,年均约有500名学生需要学习这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学生对于该课程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到后续课程的教学以及学生从事与化学相关工作能力的强弱程度。特别是围绕省市发展战略规划,无机化学为开发安康当地矿产资源、水资源、药用资源及环境保护,为企事业单位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化学专门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第四篇:《无机化学》教案
《无机化学》教案
山东德州学院化学系 王新芳
一、教学课题:配合物的价键理论(Valence Bond Theory)
二、教学目的:掌握配合物的价键理论及理论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正确理解价键理论
四、教学难点:运用价键理论解释配合物的形成和空间构型
五、教学用品: 烧杯、滴管、硝酸银溶液(2M)、氯化钠溶液(2M)、盐酸溶液(2M)、氢氧化钠溶液(2M)、氨水(2M)
六、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演示实验
七、教学手段:多媒体
八、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首先做两个演示实验:
1、取三支试管,将硝酸银溶液和氯化钠溶液混合,出现白色沉淀。
(板书)AgNO3+NaCl=AgCl(白色沉淀)+NaNO3
2、在上述三支试管中,分别滴加盐酸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和氨水,前两支试管无现象,第三只试管中白色沉淀消失。
(板书)AgCl(白色沉淀)+2 NH3·H2O=[Ag(NH3)2]+(无色)+Cl-+2 H2O AgCl既不溶于强酸,也不溶于强碱,却易溶于氨水,这是因为Ag+和NH3可以形成可溶性的[Ag(NH3)2]+配离子,它比AgCl更稳定,一个带正电荷的离子为什么会与一个中性的分子结合?怎样的结合使得它的稳定性如此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配合物的价键理论。
(二)新课教学(PPt演示)
1、L.Pauling等人在二十世纪30年代初首先用杂化轨道理论来处理配合物的形成、配合物的几何构型、配合物的磁性等问题,建立了配合物的价键理论,在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的领域内占统治地位达二十多年之久。
2、价键理论的基本内容: [1]中心离子或原子有空的价层轨道,配体有可提供孤对电子的配位原子。配合物的中心体M与配体L之间的结合,一般是靠配体单方面提供孤对电子对与M共用,形成配键M ←∶L,这种键的本质是共价性质的,称为σ配键。
举例讲解:在[Ag(NH3)2+配离子中,中心离子Ag+的价电子构型为4d(10)5S(0)5p(0),它有空
+的5S(0)、5p(0)轨道,配体NH3分子中的N原子上有一对孤电子对。[Ag(NH3)2]配离子中Ag+与配体NH3之间的结合,是靠NH3单方面提供孤对电子对与Ag+共用,形成2个配键Ag←∶NH3。
N原子的孤对电子进入5S(0)5p(0)轨道,而5S(0)5p(0)轨道不仅空间伸展方向不同,而且存在能级差,怎么会形成2个等同的σ配键呢?这就是价键理论的第二个要点所要说明的问题!
[2]在形成配合物(或配离子)时,中心体所提供的空轨道(sp, dsp或spd)必须首先进行杂化,形成能量相同的与配位原子数目相等的新的杂化轨道。
举例讲解:在配体(NH3)的作用下,中心离子首先提供一个空的5S(0)轨道和一个空的5p(0)轨道进行杂化,杂化后的2个SP杂化轨道再与2个(NH3)分子中上含孤对电子的轨道重叠形成配位键,由于Ag+的2个SP杂化轨道的空间排布为直线型的,所以[Ag(NH3)2]+配离子的空间构型也是直线型的。Ppt展示举例:
1、用价键理论所解释的[Ni(Cl)42-的形成和空间构型
2、用价键理论所解释的[Ni(CN)4]2-的形成和空间构型
讨论:在以上两个配离子中,相同的是中心离子,配体不同,我们看到中心离子提供了不同类型的轨道,杂化方式也不同,这又如何解释呢?这就是价键理论第三个要说明的问题。
[3]价键理论认为中心离子利用那些空轨道杂化,主要和中心离子的电子层结构有关,又和配位体中的配位原子有关。当中心原子相同时,就取决与配体的电负性。a、如配位体的电负性较小,如C(x=2.55)N(x=3.04)较易给出电子,对中心离子影响较大,使电子层结构发生变化,(n-1)d轨道中的成单电子被强行配对,可以腾出内层能量较低的轨道来接受配体的孤电子对。杂化形式为(n 1)d、ns、np杂化,称为内轨型杂化。这种杂化方式形成的配合物称为内轨型配合物(inner complexes)。b、如配位体的电负性较大,如F(x=3.98)Cl(x=3.16)O(x=3.44),不易给出电子,对中心原子影响较,使中心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不发生变化,仅用外层空轨道(nS)(nP)(nd)进行杂化。杂化形式为ns、np、nd杂化,称为外轨型杂化。这种杂化方式形成的配合物称为外轨型配合物(outer complexes)。Ppt展示练习:试用价键理论解释
1、[Fe(CN)6]4-的形成和空间构型
2、[Fe(H2O)6]2+的形成和空间构型
(三)本节课小结
我们来总结一下:配合物的价键理论的核心是,形成配位键的必要条件是:中心体M必须有空的价轨道,而配体L至少含有一对孤对电子对。在配体的作用下,中心离子首先拿出一定数目的价层轨道进行杂化,杂化后的轨道再与配体中配位原子含孤对电子的价层轨道重叠形成配合物。价键理论比较简单明了,易于理解和接受,而且很好地解释了配离子的空间几何构型。我们知道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那么价键理论对配合物的性质(如配合物的稳定性和某些配离子的磁性)又是怎么解释的呢,我们将留待下次课学习。
(四)思考题:
请同学们课下查阅有关资料,分析思考内轨型配合物(inner orbital complexes)和外轨型配合物(outer orbital complexes)在键能、稳定性、磁性、等方面的性质会有何不同?并书写一篇小论文上交。
2007-11-30
第五篇:无机化学心得
无 机 及 分 析 化 学 心 得
班级:
姓名:学号: 无机及分析化学心得
经过一个学期对《无机及分析化学》这门课程的学习,我的感触颇多。因为我是一名转专业的学生,所以在大二的时候才开始上这门课。从一开始的自我想象容易,到自我感觉良好,到有点小小的紧张,再到立志要开始认真的学习,到感觉状态有所好转,再到充满自信。这其中的纠结、艰辛和自豪,不是一两句话就可以描述清楚的。再加上因为我想要获得保研的资格,因此我对于将这门课学好是持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坚定心情。下面我就将会将我这一学期所收获的一一讲来。
从一开始的自我想象容易,这其中的莫名的自信感来自于因为我在高中的时候是一名理科生,当时的化学成绩自我感觉还行吧,所以在开学的时候说实话根本就没把《无机及分析化学》这门课当做我所学的重点去认真的准备。到后来在开学的第四周的时候开始上无机化学的第一节课,那节课老师在无心之间问了一句:“同学们,现在这个班上有多少人在高中的时候是学的文科啊?”当时我们就只看见前后左右的人都举手了,还认识到只有我们极少数的人是大二的师兄师姐,所以在当时出于身为少数理科生的骄傲和一点点身为师姐的骄傲对这门课的自信又多了一层(虽然其中没有什么联系,但在当时我还真就这么想了,现在想想当时还真幼稚)。在上了3、4节课的时候吧,紧张感开始出现了,在当时老师其实讲课是讲的很慢的,而我们差不多学到了胶体溶液那一节,当时在听胶团结构的时候,真的就只感觉眼前是一个个熟悉又陌生的字符在眼前飞舞,脑袋中是一片空白,感觉平时都听得懂得字怎么现在就不明白了呢?直到后来在课下复习的时候才渐渐的弄明白。比如:AgNO3溶液与过量的KI溶液反应制备AgI溶胶,其反应的方程式为:
AgNO3+KI=AgI+KNO3 又因为过量的KI溶液和固体AgI粒子在溶液中选择吸附了与自身组成相关的I-,因此胶粒带负电。而此时形成的AgI溶胶的胶团结构
-+x-+ 为: 【(AgI)m·nI·(n-x)K】·xK此时,(AgI)m为胶核,I-为电位离子,一部分K+为反离子,而且电位离子和反离子一起形成吸附层,吸附层与胶核一起组成胶粒。由于胶粒中反离子数比电位离子少,故胶粒所带电荷与电位离子符号相同,为负电荷。其余的反离子则分散在溶液中,形成扩散层,胶粒与扩散层的整体成为胶团,胶团内反离子和电位离子的电荷总数相等,故胶团是电中性的。而吸附层和扩散层的整体称为扩散双电层。
从那节课后我就开始认识到自己之前的想法是多么得错误,就算自己在高中的时候是一名理科生,相较于文科生多了一些比较基础的东西,但在学习知识上是容不得我们掉以轻心的。而且在经过了一年多没有对以前的知识进行复习的时间之后,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发现的遗忘曲线,我对化学的基础知识早已就忘得差不多了,只剩下一些模模糊糊的印象。因此,在重新站在一条新的起跑线之后,我首先需要做的便是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开始了预习、复习之旅。因为在课前的预习过程中对老师要讲的知识有了一个大体的框架结构,并将自己需要着重听的知识点标出,再经过课堂的认真听讲及课后对还比较模糊的知识点的复习,我对无极及分析化学这门课又重拾了自己的自信心,特别是在学到自己比较擅长的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章节的时候,将之前因为自己的种种原因对无机及分析化学产生的恐惧感彻底祛除。
该章的要点和难点是:
1、反应速率方程,反应级数,基元反应。
2、从碰撞理论和过渡态理论理解浓度、温度和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3、平衡常数表达式和标准平衡常数的计算。
4、非标准状态下自由能变化的计算(范特霍夫等温式),平衡常数和标准自由能变化的关系。
5、从热力学分析理解浓度、压力和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在这里我就对其中的一个小小知识点做一点分析吧。如:满足能量要求的分子还必须处于有利的方位上才能发生有效碰撞。例如:反应2NO2(g)+F2(g)=2NO2F 反应机理为1)NO2(g)+F2(g)=NO2F+F(慢反应)2)NO2+F=NO2F(快反应)
情况1:由于分子具有的动能小于活化分子的最低能量,所以为非反应碰撞。
情况2:由于分子具有足够大的动能(活化分子),而且碰撞的相对方向正确,所以为反应性碰撞。
情况3:虽然分子具有足够大的能量,但是由于碰撞的方位不对,不会发生反应。由上面的推导我们可知:反应速率是由碰撞频率Z,分子有效碰撞分数f,以及方位因子p三个因素决定的v=Z*f*p。因此,满足能量要求的分子还必须处于有利的方位上才能发生有效碰撞。
经过一个学期对《无机及分析化学》的学习,我的收获颇多,不仅仅是知识上的,更为重要的是我知道了对待学习的态度从来都应该是严谨不能怠慢的。想学好化学就不要对它有任何的抵触和恐惧心理,要相信自己,只要方法得当功夫落到实处就能学好。并且它与其他理科有所不同,在记忆方面要下很大功夫,各种化学式、反应原理、性质都要牢牢地掌握,这是做题的基础,因此大家上课的时候一定要仔细记忆老师讲的重点对于记忆化学式、性质等有很大的帮助。并且我们要:1、总结经验规律:掌握无机化学中规律性的东西对于更好地掌握、理解无机化学反应及其原理是很有帮助的,因此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应重规律的总结。2、善于归纳总结:在无机化学学习中,会发现无机反应式错综复杂,且种类繁多,想要全部记住,记准并非易事,但若在平时的学习中善于归纳总结,将所学的每一章节的内容归纳出其知识网络图,相信学好无机化学并非难事。3、结合实际生活,培养学习兴趣:学好无机化学,重在要有兴趣,培养学习兴趣能够使我们更有效地进行学习。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常用的一些问题,或通过所学知识去解决一些与无机化学有关的问题,均能使我们能更近一步掌握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并逐步建立起学习兴趣。当然,以上仅是对课堂学习的一点补充,我们应该在认真听取老师的讲义并作好课堂笔记的基础上灵活运用以上方法,才能学好无机化学这门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