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修辞的价值
修辞的价值
随着现在的经济发展,人们早已步入了一个信息化的社会,各种不同的媒介为人们提供了方便的信息共享平台以及交流平台。虽然交流的方式会变得多种多样,但人们用的最多的还是用语言来进行交流。修辞则是一直伴随在语言运用的左右的,所以说,不管人类社会怎样的发展,修辞都会有其独特的价值存在。
修辞是有很久的历史渊源的。修辞的联用最早出现在《周易·乾·文言》中,“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说文解字》解释道:“修,饰也”“辞,讼也”。可以说,修辞学是古老而又悠久的。从先秦时期到两汉时期再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至唐宋时期直到元明清时期我们都能在历史记载中找到修辞学的身影。孔子说过“辞达而已矣”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表现出了修辞学的言语性。王逸《楚辞章句》:“《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喻,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虬龙莺凤以托君子,飘风云霓以为小人”也指出了《离骚》中的修辞手法的使用。魏晋时的曹丕《典论·论文》中写到: “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等等。除此之外,修辞学的地位也是不能忽视的。刘勰在《文心雕龙·论说》中说到“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刘向《说苑》“夫辞者所以尊君重身,安国全性者也,固辞不可不修,说不可不善。”修辞学是有它应有的学科地位的。在今天,修辞依然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它教会我们在合适的环境中说合适的话,让我们说话更加的动听,文章更加的优美,既有一种实用功能也具备极高的审美功能。这是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的。
从我自己的角度来看,我认为修辞对我来说是很有价值的,当然这种价值不是说我能通过学习修辞学这门课能拿到几个学分,而是因为,修辞真的能让我感觉到有趣,尤其是在与人交流的时候。如果细细品味一下,我们会发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就会用到很多的修辞。首先,我们会在不同的环境下,讲出不同风格的话。比如说,家里的老人过生日,我们说的最多的就是“祝老人家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这也是一种修辞,既有比喻又有夸张,句式也很整齐,听起来会让人很舒服。同样的一句话,如果你把它放在一个人的忌日上说,那就会显得非常的不合适。其次,我们会利用修辞来制造一些美丽的错误,来为我们所用。现在,我们的很多店铺的广告语特别有意思,比如说,“百衣百顺”讲的就是一个干洗店,“骑乐无穷”讲的就是一家自行车出售的店铺,“咳不容缓”是指一种止咳药,“默默无蚊”讲的是一种驱蚊用品等等,这种类似成语的广告用语,十分抢人眼球还有双关的作用。再次,在现在的这个网络发展迅速的时代,每年都会有大量的网络流行词汇出现,这些网络流行语也是活用了大量的词汇用法后出现的,语言的表现效果特别好,也十分的方便人们的交流,听起来也十分的有趣。比如说,我们经常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句话“人生就是一张茶几,上面摆满了杯具”,“杯具”对应着“悲剧”,小小的一个技巧的使用,就让这句话生动了很多也幽默了很多。
修辞的意义有很多。首先,我认为修辞有着重要的社会作用。修辞的社会作用在我们的古代就已经有了很好的运用。比如温卷求名的故事,朱庆馀为了向张籍询问自己的考试情况,而做了一首《近试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而张籍也回赠了他一首诗,“越女新装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起纨未足人见贵,一曲菱歌敌万金”。这两首诗一问一答,都具有双重意义,表达的十分委婉得体,朱庆余也很顺利的考上了功名。
其次修辞还有助于提高说话和写作能力、阅读和欣赏能力,有助于提高语言质量和语言艺术的水平,有助于保证社会信息传递的畅通无阻。对我们来说,学习修辞、熟悉并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就可以有力地帮助我们圆满地完成交流思想感情的任务,还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理解别人的文章,提高我们的阅读欣赏水平。我们学习和使用的就是一些修辞方法,使用的最多的就是一些修辞格。修辞格式修辞方法中的特类。从小我们就会造一个句子“她的脸红的像苹果”,这是最简单的一个比喻,十分的形象,让人对事物有了具体概念。逐渐的我们便会慢慢使用一些复杂点的比喻,来帮助我们沟通。在很多优美的诗歌中,修辞的使用让它们更加的具有艺术表现力。比如说,郑愁予的《错误》中的一句“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就是采用了一种映衬的手法,将“美丽”和“错误”这两种性质相多的事物并列起来,使语气更加强烈,更加具有诗歌的感染力。这种用法我们在平时的使用中也会出现比如说“善意的谎言”,“最熟悉的陌生人”等等。
修辞是一门研究范围很广的学科,所以它有它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第二篇:修辞
1、比喻
(一)明喻 用“像、如、仿佛”等喻词通俗明白地打比方。如:春天的风,像是妈妈的手。黄果树瀑布观瀑亭上有一副楹联:
上联是:白水如棉不用弓弹花自散,下联是:虹霞似锦何须梭织天生成。
(二)暗喻 用“是、成为”等喻词直接将本体当做喻体的方法。如:四合院 是 一个盒子。困难是弹簧,你软它就强。作文开头:《谈诚信》
农民说,诚信是一粒种子,为了大地的丰收,就要在烈日中成长 ;工人说,诚信是一座熔炉,为了祖国的建设,就要把生铁炼成好钢;军人说,诚信是一个哨位,为了人们的重托,就要守住边疆;学生说:诚信是一棵小树,为了园丁的哺育,就要成为栋梁。
(三)借喻 不出现本体和喻词,直接用喻体代指本体的方法。如: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厚障壁了。拣了芝麻绿豆却丢了西瓜。
(四)博喻:连用几个喻体同时说明一个本体的比喻。童年像一页白纸,如一弯清泉,似一曲轻音乐。
(五)续喻:连续的几个比喻句,后面的比喻以前面的比喻(大多是第一个比喻)为基础,是用几个相关联的喻体比喻几个相关联的本体的比喻形式。如:祖国是个大花园,我们是娇艳的花朵,老师是辛勤的园丁。
仿照示例写一首小诗。海是水的一部字典,浪花是部首,涛声是音序,鱼虾、海鸥是海的文字。
挫折是人生的一段插曲:失败是曲谱,泪水是音符,酸甜苦辣是挫折的歌词。
山川是大地的一部乐章,隆起的是高音部,凹陷的是低音部,花草树木是山川的音符。友谊是人生的一首歌:真诚是词,信赖是曲,理解,尊重是友谊的主旋律。
2、比拟
(一)拟人 将非人类的事物当做人来写。如:
(1)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2)硬币正悄然“退休”。
(二)拟物 将人直接当做物,或将此物当彼物来写。如:
(3)打得日本鬼子夹着尾巴逃跑了。
(4)月亮一露脸,满天的星星惊散了。仿写句子:
()推开春天的门,()推开夏天的门,()推开秋天的门,瑞雪推开冬天的门(花儿)推开春天的门,(彩虹)推开夏天的门,(果实)推开秋天的门,瑞雪推开冬天的门
(萌芽)推开春天的门,(稻香)推开夏天的门,(红叶)推开秋天的门,瑞雪推开冬天的门
3、借代
直接用与本体甲有相关关系的乙代替甲的修辞格。如:
(1)正义是杀不完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
(2)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3)搞好菜园子,丰富菜篮子。
4、排比
用一组结构相似的语句,表达相关的内容的修辞手法。如:
(1)祖国是一座花园。北方就是圆中的腊梅,小兴安岭是一朵花,森林就是花中的蕊。
(2)理想是石,敲出了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
5、对偶
用字数相同、意义相关、形式整齐的两个句子并列表达所形成的修辞格。根据两句之间的语义关系,将它分为三类:
(一)正对 上下句从不同的侧面说明同一事理,意义上互相补充。
(1)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二)反对 上下句从正反两个方面加以叙述,意义上相反相成。
(2)横眉冷对千夫指,俯手首甘为孺子牛。
(二)串对,也叫流水对,上下句意义相承,表达因果、条件等关系。如:
(3)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6、移就
将描写甲事物的词语直接用来描写乙事物的修辞方式。这种修辞格的最常见形式是体词性偏正短语,如:
(1)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
(2)甜甜的声音让奶奶心里乐开了花。
另外一种形式是谓词性结构,如:
(3)秋天的黄昏,晚霞烧红了西方的天空。
(4)建筑也是新式,简截不罗嗦,痛快之至。
7、故意模仿现成的词语句篇而仿造一个新的词语句篇,这种修辞方式就叫做仿拟。
仿拟的修辞作用是:有助于揭示事物的矛盾对立,增强概括力,并使语言明快犀利,富于幽默感,具有讽刺色彩。
仿拟可分为三种形式: 1)仿词;
例:何为:(坐起)我是个医生,看见病人能不认真吗?可就因为认真了,才三天两头挨批,说我埋头钻业务,想成名成家,走白专道路,……算了,我走白痴道路,当个大傻瓜,行了吧?(宗福先《于无声处》)
例:搞四个现代化,不懂科学技术就要成为科盲。2)仿句;
例:洞庭湖水深千尺,不及公主送我情。
注:摹仿李白《赠汪伦》诗中:“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例:今天考试的时候,小丹明明知道课文中有一句“一次被蛇咬,三年怕井绳”的成语,可是他自己没有蛇咬过,不如写成“一次被蜂咬,三年怕嗡嗡”更加贴切些。(叶永烈《奇怪的蜜蜂》)
注:摹仿“一次被蛇咬,三年怕井绳”这一句成语的 3)仿调。
例: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血泪横飞处。
(袁鹰《蓦然回首》
注:摹仿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一词中:“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栅处”。
第三篇:修辞
巧借诗句 扮靓语言
巧用修辞扮靓语言的运用,是写作中考查的一个重要方面。孔子说过:“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只有文采飞扬,方显佳作本色。一篇好的文章,或主题深刻,或情节感人,或形象生动,或感情细腻,或幽默风趣,或论说严密,或介绍具体,关键离不开恰当的表述,要能做到用语言把读者深深地吸引住。一篇读起来如同嚼蜡的文章,肯定让读者不屑一顾。
对于平淡无奇的语言,我们需要对它涂脂抹粉进行包装润色,让它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生动悦耳,看起来靓丽照人。语言运用的要求包括词语丰富、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等。
一.妙用词语。
词是构成句子的基本单位,词运用的恰当与否,直接关系着语言的表达效果。
1.选词要具有音乐感和动感。
汉语的词句带给读者的音乐享受不仅表现在诗、辞、歌、赋等韵文体裁中,还表现在其他文体中。老舍先生在《关于文学的语言问题》中说:“我写文章,不仅要考虑每个字的意义,还要考虑每个字的声音。„„让句子念起来叮当地响。”这段话生动地表现了作者对语言音律的高度重视。例如:“这两种人都凭主观,忽视客观事物的存在。或作演讲,则甲乙丙丁、一二三四一大串;或做文章,则夸夸其谈地一大篇。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华而不实,脆而不坚。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钦差大臣满天飞。这就是我们队伍中若干同志的作风。”(毛泽东《反对党八股》)其中:“一大串”和“一大篇”,“之意”和“之心”,都是平仄相和;又在“实”“坚”“一”“飞”等字的平声音流中,间以“是”字仄韵,致使句群整体声调铿锵,节奏起伏,很好地体现了政论语体的口语特色,使听者易听,读者乐读。文章中弹跳的动词,犹如琴弦上跳动的音符,能强烈地叩击读者的心扉。鲁迅先生作品《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捕鸟”,《社戏》中的“撑船”,《孔乙己》中的“打酒”,《论雷峰塔的倒掉》中的寻“蟹和尚”所用的动词准确生动,活灵活现,具有很强的动感。
2.叠词的运用、同义词的复用、反义词的配用。
使用叠词能很好地抒发情感,展开画面,或减缓语气,且具有音乐美感。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李清照《声声慢》)十四个叠字的运用,自然妥帖,既表现了丰富的内容,又具有浓厚的抒情性,节奏上形成凄厉激越之感,读起来朗朗上口,渲染了阴冷、凄凉、孤寂的气氛,生动、贴切地表现出词人愁苦、悲惨的心情。再如“堆堆雪浪,点点白帆,声声海鸥,串串笑声。”四个叠词在读者面前展现了碧海、小舟、翔鸥、游人这样一幅海滨图画,色彩鲜明,动感清新。同义词复用可使文句生动活泼,富于变化,有时结合语境还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我心里默念:‘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从字面上看,“我的叔叔”就是“父亲的弟弟”,作者在这里复用同义词,既表达了“我”对叔叔的同情,对父母的不满,更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六亲不认、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此句中“远”和“近”、“洪大”和“细切”是反义词配用,细腻地刻画了万籁俱寂中的切身感受。
3.结合语境仿词。
仿词的使用并不少见,尤其是在广告、幽默、漫画中。像“居高淋(临)下”“默默无蚊(闻)”等等。在写作中,我们可结合语境仿词。“我惴惴不安一次次把脑袋架在刀下,又一回‘死里逃生''.考完了,终于考完了,作为发泄,我与朋友去地铁商场猛逛一圈,去肯德基猛吃一回,回家猛睡一觉,晚上却爬起来猛看一通电视。”文中的“猛吃”属规范用语,而“猛睡”“猛逛”“猛看”却似“生造”,不合情理,但结合语境看,这几个词正好充分表达了“我”考完后身心极大解放的轻松感,完全合情合理。
4.活用词性。
活用词性既能使语言新奇生动,又能收到良好的表达效果。如“他很青春”(名作形),“他天天山珍海味地吃”(句作副),“比诸葛亮还诸葛亮”(名用形)。
二.活用句式。
1.整句、散句的运用。
整句可以给读者结构匀称、语脉贯通、气势恢宏的语言美感。整句用于抒情,感情充沛,意荡神驰;用于论说,逻辑严密,增强气势。例如“真正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鲁迅《记念刘和珍君》)用两个字数相等的分句,既写出了鲁迅先生在白色恐怖下的激愤情绪,又表达了对刘和珍的无比赞佩之情。散句所表达的内容不像整句那么集中,但散而不乱,也比较灵活,容易避免单调、呆板,取得生动感人的效果。比如朱自清的《春》“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俏俏的,草软绵绵的。”此段描写春天景物的语句,短促而简洁,活泼而明快,很有魅力。用整句或散句,或整句、散句并用,要根据表达的需要来决定。
2.倒装句的运用。
各种语序不同的句式都有其潜在的表达功能。例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这是一个谓语前置句,前置的谓语把智叟那种轻蔑、嘲笑、讽刺、挖苦之能事体现得淋漓尽致。再如“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此句中后置的定语强调了小草质地的柔软,颜色的鲜亮,突出了小草可爱的情态。
3.排比句的运用。
排比是一种富于表现力的修辞格,运用排比句能够增强语势,加深感情,提高表达效果。用排比抒情可以把情感抒发得淋漓尽致;用排比说理,可以把论点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四个排比句语气贯通,一气呵成,充分表现了志愿军战士高尚的情操,可爱之情溢于言表
语言
扮靓语言 打造亮点
——文章写作中的语言技巧
大湖中学·赖应乾
语不惊人死不休。要想使自己的作文成为引人注目的佳作,除了立意、选材外,语言就是最重要的因素了。那么,如何扮靓自己的作文语言呢?笔者认为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一、巧用词语和修辞。如注意动词、形容词的锤炼,多用比喻、排比、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引用古诗文、歌词、歇后语、俗语、谚语、对联等。
要想使文章有文采,功夫还在平时。一是注意摘抄好词好句,二是向生活学习鲜活的语言。
二、名称要写具体。如颧、眉、颔、颏、额,有些同学只知道“脸”或“头”就不行。又如《茶花赋》中去掉了红梅、白梅、朱砂梅、大玛瑙、雪狮子、大紫袍,而统称为红花、白花,那就逊色多了。
三、句子长短交错。不要尽用长句,也不要尽用短句,长短交错,错落有致,会使文章语言节奏更美一点。
四、故意倒装句子。如“我爱妈妈”不妨写成“妈妈,我爱你”;“我默默地看着她渐渐远去的背影”,不妨写成“她的背影渐渐远去,我默默地看着„„” 下面是笔者所指导的学生作文中成功的例子,兹作简略点评。
1.同桌燕有着一头乌黑发亮的秀发;一双又大又有神的眼睛,如一汪秋水,常泛着点点泪光。但是其黝黑的皮肤却为她招来了一个俗气透顶的外号——“黑鸡”。(赖明星《我的同桌》,原载《中学生学习报》、《三明日报》)点评:抓住人物外貌特点,选用词语进行传神描写,语言简洁如水墨画。“黑鸡”一词具体而形象。
2.燕酷爱小说,常常一手捧着课本,一手捧着小说,左眼瞄一下“刀光剑影英雄侠侣”,右眼瞅一下“彼得改革”“明治维新”。她看过的小说不计其数;有琼瑶笔下令人感动得热泪盈眶的爱情故事,也有古龙、金庸、卧龙生、梁羽生笔下的英雄传奇。(同上)
点评:抓住人物喜欢课外阅读的特点,从阅读神态和阅读题材入手,写出一个真实的小女生形象。
3.她的笑声,她的泪水,伴着我俩走过了初一的时光。我仿佛又看到:一个小女孩,伴着清风,在校园那片碧绿的草地上,捧着一本小说,时而对着书本捧腹大笑,时而对着书本泪流满面。(同上)点评:以幻想小女孩在校园草地上阅读小说的描写方式,再次勾勒其多愁善感的特征,从而加深读者的印象。
4.“还是自认倒霉吧!”“蛤蟆”哀声叹气道。
“没办法了。最后三天了啦。大家好好珍惜珍惜吧。”大炮愁眉不展。
“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呀?你们能告诉我吗?”我终于忍不住了,大声喊道。
“没事!你安心读你的书吧!什么事都没有。”班长,天生的卷发,外号“金毛狮王”,人称“老铨”,头发照例梳得一丝不乱,因为老爱出油,所以贴在脑门上,整张脸有些泛黄。穿着一条像是许久没有洗过的旧版牛仔裤,再衬一双白色的球鞋,流露出的气质深不可测,仍是一脸的威严,他大声命令着,下意识地握紧手中的书,又开始在教室内巡逻了。
(赖明星《Goodbye,初三(3)班》,原载《中学生学习报》)
点评:抓住不同人物的特点,分别采用对话描写和外貌描写的方法,区分详略,突出重点,写出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生动传神,跃然纸上。5.是的,“霸王龙”、三梅子、失眠思铭、淑女茂莲、阿呆哥、远程二炮、about、手足同桌、面霸毛达、香妃、红叶大侠、YDC、班长老铨、喳哈老师、段长Miss Li、班主任、大why„„这里的一切我都舍不得,包括这个破烂不堪的教室。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片森林,那是他身边的人未曾抵达过的地方。那里绿叶闪着阳光,那里红花映着满月,那里小草吐着芬芳,那里山路铺满枫叶,那里溪水总是恬淡„„(同上)点评:优美的排比、比喻,对学习环境的真实描摹,还有那一长串稀奇古怪的人物称呼,使得这段文字特别富有情趣,愈发表露出对班级、对同学的依恋之情。6.这儿,初三(3)班教室和这个大集体已经胜过了一切。这儿有一份意志的扶持,一份心灵的慰籍,一种自我的跨越,一种思想的洗涤。就算我们的躯体倒下了,这儿的精神仍会屹立。我明白了,如果精神瘫痪,就算躯体站立,也只是一具行尸走肉。我们应该勇敢地去面对这场暴风雨。是分班的时候了。应该勇敢地站起来,去面对它,这是不可避免的。远方有鲜花簇拥的前程在向我们招手,“分班”的前提,是为了我们更加灿烂的前程。几十份像黎明的露珠一样清新晶莹纯净的友谊,结束在这阳光明媚的日子,也延续在无限辉煌的明天。
Goodbye,我的初三(3)班!(同上)
点评:这里长短句交错,又综合运用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尽情抒发了作者超脱分班的“离情别绪”之后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揉进英文单词“Goodbye”,使语言更加生动活泼。7.“喂,青,你怎么了?难道你„„”
“她早就决定了。林大师说过,要拿我们头发最长“她早就决定了。林大师说过,要拿我们头发最长的苏老班开刀;而青也想通了,已然决定遵从林大师的心愿——正式‘剃度’!”
“什么,青,你可得三思呀!”大家苦口婆心地劝道。“呵呵,三思过了!”苏老班一副超然度外的神态,看来是吃了秤砣——铁了心!(赖明星《可怜的头发》,原载《中学生阅读报》)
点评:还是十分个性化的对话描写,加上两句点睛的神态描绘,生动传神地写出了一群小女生面临被老师“强制”要求剪掉长发之时的不同心态,语言生动活泼。
8.随着中场跳球,比赛开始了。在主场球迷的助威声中,很明显步行者队更占上风,他们摧城拔寨的进攻,使活塞队毫无招架之力。更要命的是他们的进攻也全面熄火,球员们情绪低下,投篮命中率低得可怜,篮筐好象盖上了盖子,怎么投都不中。而对步行者队来说,篮筐大得像大海,谁投都进,比分也由此被拉开。(赖道超《体验篮球,体验激情》,原载《中学生学习报》)
点评:小作者是个球迷,关于球赛的语言表述非常准确,令人诧异。两个比喻十分精确,效果非凡,是文章的亮点。
9.交款期已过,我统算了一下交款人数,是33人;再一点钱数,却有170元。奇怪,怎么多出5元?上帝给我发工资吗?荒谬!(赖道超《收钱记》,原载《小天使报》初中版)
点评:文章写作者作为班级学点评:文章写作者作为班级学习委员,代收学习资料征订款的真实经历。结尾一句的自我调侃,读来令人喷饭,增加了文章的幽默感。
10.说也奇怪,我只听见手术刀的声音,却不觉得痛。我慢慢睁开眼,看见天花板上有一盏大灯。我数了数,有九盏小灯。“奇怪,怎么叫‘五眼灯’呢?” 我又看见医生聚精会神地给我做手术。后来,我见他拿了针和线,心想:这钻心疼的针又来扎了。过了一会儿,我问:“医生,好了吗?怎么还不来缝针呢?” “已经好了,你很勇敢。”
我嘘了一口气,正想坐起来,医生说:“伤口刚包扎好,不能乱动。”于是我躺住了,护士把我慢慢地推出来。
门开了,我发现门外有许多我的亲人。妈妈到我耳边轻声问:“痛吗?” 我说:“没事。妈,明明有九盏灯,为什么叫‘五眼灯’。” “那是无影灯,不是五眼灯医生说:“那是为了不让光线被灯自身的影子遮住。”(苏晓妹《第一次上手术台》,原载《农村孩子报》)点评:段落中作者对自己几处疑问的描写是语言精彩所在。通过描写自己的感觉、反应,将一场想象过去十分恐怖的手术经过,写得轻松而有趣。
11.上学后我不喜欢上课,一上课我就犯困,或睡觉或与同学聊天,考试科科挂红灯。老妈知道后,火冒三丈,一把又将我拉进猪圈往里推。我吓坏了,哭着抱住老妈的腿。老妈吼道:“你再不好好读书,我会真的把你丢进去喂猪!”我眼泪汪汪地点点头。
于是,为了不被当作猪的“美食”,我开始用功读书,不懂就问,积极发言。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成绩一路上升。老师表扬我,同学羡慕我。殊不知我心里正想:太好了,终于不会被抓去喂猪了。(黄小芬《我的恐猪症》,原载《中学生学习报》、《三明广播电视报》)
点评:本处文字描写符合农村学生家庭的生活环境,语言真切、朴素、幽默。12.老范长着一头乌黑粗直的短发,配上那个米黄色圆脸和粗黑的短眉,使我想起了南美洲的印第安人。一双哲学家特有的眼睛时时注意着我的行动。一个奸商型小嘴和那个阴险的下巴,让人很难揣磨出他的心思。要不是仗着身高的优势,我还真怕被他算计。
说起老范,真不知从何说起。此人虽城府很深,但却出手大方,借书借笔,毫不吝啬。这对于我大大咧咧的性格来说就是上帝。由于我频繁地丢三落四,他便成了我长期的“物质”供给。就连这杆笔都是向他借来的。(魏建荣《同桌老范》,原载《中学生学习报》、《小天使报》)
点评:以调侃的语言,抓住人物的特征进行描写,将同桌写得十分真切,以对比的手法刻画出美好的心灵,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13.母亲拿了衣服试穿起来,可是那颜色真的很不适合母亲的肤色,加上她由于长期的劳累,额头已经爬上了条条皱纹,更感觉那衣服穿在母亲身上倍显俗气。顿时我的心凉透了。我觉得自己真的好没用,又让母亲空欢喜。可是母亲似乎看出我的失落,她并没有露出不悦的表情,而是欣慰地在笑,并且高兴地对我说:“妈很高兴,与你爸一起过了这么多年,他都没为我买过一件衣服。如今看到你给妈买了这份礼物,妈真的有讲不出的高兴„„”(陈健丽《我为妈妈买衣服》,原载《读写天地》《三明日报》)
点评: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此处文句能够打动人心,是由于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作者对自己愧疚的心理描写和母亲对女儿的疼爱、欣慰,都描写得十分真实到位。
14.多年来,对于母亲,我不但没有心存感激,还让她为我流泪。如果说母亲在上辈子欠了女儿的债,所以这辈子女儿是来讨债;那么下辈子我依然要做母亲的女儿,但是我并不是来要债的,而是来偿还上辈子欠下的做女儿的责任。(赵晓莉《母女债》,永安市母亲节征文获奖作品。作者系永安市中学生作文竞赛一等奖获得者)
点评:以含义深刻的语句,情真意切而独到地写出自己误解母亲后的愧疚、理解和热爱。
以上例子告诉我们:语言的优美生动与否,是作文写得好不好的一个重要因素。语言运用的技巧,都是从现实生活中概括提炼出来的。同学们若认真向生活学习,向他人学习,在讲究立意、结构和选材的同时,努力扮靓自己的语言,打造作文亮点,一定可以写出精美的文章。(2006年9月5日整理)
多种方法扮靓作文语言
荣成市第二中学 李秀云 2010年7月28日 10:27
在学生的作文中,经常有词不达意,行文呆板、缺乏变化,感情丰富不知如何表达的现象,甚至有的学生追着我说,老师我给你解释一下我要表达的意思。古人云:“言而无文,行而不远。”作文有了文采,才能更好地表达思想。提高作文语言的表现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准确运用修辞手法
美妙的文章离不开修辞手法的修饰。文章有了修辞,才具有文采,才具有可读性。比喻、拟人、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只要运用得准确,就能提高语言的表现力,增加文采。
二、注意句式的转换
把语言运用题的训练和写作相结合,适当地变换句式,能使行文摇曳多姿,能更好地突出想表达的思想,如主动句与否定句双重否定句反问句的转换,正剧与散句相结合,长短互用等。整句是由排比句、对偶句等构成的,它体现了语言的均衡美和对称美,可以加强语势,使语言和谐,强化语言的感染力。散句则是由结构不同长短不齐的句子排列在一起,形式参差,错落有致,表意更为自由,体现了语言的变化美种句式的综合运用,灵活搭配,就能极大地提高作文语言的表现力,产生一种特殊的美感。
三、恰当运用古诗名句
古典诗词,是一座丰富的语言仓库,如能适当运用,可让作文生色。我们背诵了很多的古诗名句,不能仅仅为了默写而储备,应该把他们恰当地应用到作文中,鼓励学生平时多想想哪句古诗适合于什么样的话题,争取在作文中能准确地使用。可以直接引用古典诗词文,也可以仿用诗词名句。如“天若有情天亦老”是李贺的诗句,有的同学把它仿用成“月若有情月长吟”作为自己的作文题目,加上漂亮的构思与语言,让他赢得了作文满分。适当地引用、仿用与化用古诗词文,可让作文语言锦上添花。
四、巧用歌词。一些流行歌曲,旋律优美,歌词洗炼,易学易记;同时又不乏妙言佳句。它给枯燥乏味的中学生活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深为广大中学生所青睐。流行歌曲已经成为中学生写作中的一种时尚。有些歌词如:“心若在,梦就在,天地之间还有真爱,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擦干心中的血和泪痕,留住我们的跟”“世间自有公道,付出总有回报,说到不如做到,要做就做最好。”“阳光总在风雨后,请相信有彩虹”“生活是一条路,怎能没有坑坑洼洼,生活是一杯酒,饱含着人生酸甜苦辣。”„„学生作文时学会借鉴与引用流行歌曲中的语言精华,定能为作文增添色彩。
提高作文语言表现力的途径很多,只要同学们在作文时多去思考、品悟,多读多写,照样也可以做到文采飞扬,写出语言优美的作品来。
用修辞扮靓文章的语言
俗话说“三分姿质,七分打扮。”意思是说内在的气质固然重要,但外在的表现形式也举足轻重。语言是文章的外衣,好的语言犹如给文章增添了一道美丽的光圈,让文章散发异彩。如何给文章缝补一件靓丽的语言外衣呢?最简单、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一、运用比喻,化抽象为具体。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比喻主要用来刻画人物或事物形象,突出其某方面特征,给人以深刻印象。
如把少年儿童比作“祖国的花朵”,又如《精彩一幕》的选段:“生活如诗,诗意有尽情难尽;生活如茶,茶香满口情悠悠;生活如歌,歌到深处情难留;生活如酒,酒将醉时笑语盈……”将“生活”比作“诗”“茶”“歌”“酒”,形象生动。这组精美的比喻又构成排比,富有气势。
二、运用排比,增强气势。
排比就是用三句或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语句去表达相关的内容,造成一种飞流直下、一泻千里的气势。
如《充满活力的岁月》中的片段:“菁菁校园,留下我们多少故事,这些故事是那么精彩,那么活力四射。这里有笔砚相亲、晨昏相伴的真诚友谊,有比赛场上飞扬着的欢呼与呐喊,更有落日红叶、雨打芭蕉的完美意境;这里有默默伏案的少年、勤勉的园丁,有三点一线的紧张,更有青春放歌的朝气。写下它,写下这充满活力的岁月,写下我们难以忘记的校园故事。”不大工整的句式读来铿锵有力,颇有气势。
三、旁征博引,增添文采。
引用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方法,文章中引用诗句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似的语句连接起来,表达相对或相关的意思。
如《精彩语文》中的两段:“伴着你,陶渊明的朵朵菊花点缀了朦胧的南山,龚自珍的片片落红幻化成软软的的春泥,晏殊的独自徘徊落寞了曲径通幽,温庭筠的脉脉斜晖笼罩了悠悠的碧水。”“你让我怀着“东篱采菊,南山饮酒”的心境,去“坐看云起时,行至水穷处”,赏“禅房花木,曲径通幽”,品“荷笠斜阳,青山归远”,忆“黄梅时节,棋子灯花”。前者化用诗词,后者直接引用诗词,显示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张扬了语言的迷人风采。同时,这两段还构成排比,气势贯通、充沛,读后让人齿颊留芳。
这里只介绍三种最常用的修辞手法,像拟人、夸张、对偶、借代等就不一一赘述了。需要注意的是,在一篇文章里往往存在多种修辞手法,这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在文章中根据表达的需要,综合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修辞手法。让山上的石头唱歌,山下的流水动情;让花草倾诉心中的秘密,让枯枝败叶讲述生命的真谛;让百川汇海,激清澎湃;让轻风拂琴,嘤嘤成韵。这是修辞的妙处。在平常的作文和阅读中,只要你多留心,多训练,修辞的技法自会牢记心间,在写作中收放自如,打造出文章靓丽的外衣,从而让文章的表达更富于表现力和文采,给读者以艺术的美的享受。通讯地址:433004 湖北省仙桃市胡场一中 赵俊辉
浅谈高考作文---扮靓语言 文采飞扬
吴奉根
内容摘要:鉴于学生在作文方面诸多的困惑,头脑中已拥有许多的素材,却不能灵活运用,更不能用神奇的想象和瑰丽的文字去我们的文章,使之文采飞扬。故着重从善用修辞、引用古文和化用诗词三方面谈谈如何提升作文的质量,使之彰显文化底蕴。
关健词:打造亮点 扮靓语言 修辞 引用 正文:
“四平八稳,波澜不惊”的文章难以激发读者以及老师的热情,没有亮点的文章更难以在他们的心底激起千层涟漪。何谓“亮点”?新奇的材料、精巧的构思、跌宕的情节、瑰丽的想像、丰富的形象、灵巧的语句、典雅的古诗句、深邃的意境、美好的感情、精致的标题、精彩的开头、诗化的结尾等都可以成为高考作文的亮点。
要打造亮点,先从扮靓语言入手,如花似玉语言美,大珠小珠落玉盘。有文采的句子和语段,就像“玉”和“珠”,能使整篇文章熠熠生辉。
怎样才能在考试作文中以富有文采的语言让阅卷老师为之陶醉呢? 就要学会使用语言形象化的各种修辞手法,恰当地引用化用古诗词。
一、善用修辞
善于恰当地使用一些修辞手法,这是一种使考试作文语言有文采的好方法。修辞是考试作文的神水,如能将这些神水恰当地洒在考试作文上,就可点石成金,可使文章生动形象,能平添文章的色彩与气势。
(一)对偶
对偶,从内容上看,凝炼集中,概括力强;从形式上看,音节整齐匀称,节律感强。因为对偶音韵上的抑扬顿挫,上下联的和谐应对,所以诵读时表现出音韵美,给人以听觉上的愉悦感。
例1.对偶拟题:如《晶莹雪 寂寞林》、《烟随风逝 名随史流》、《一曲红楼 万声叹息》、《浮云之上 尘土之中》、《美丽的流行 永恒的经典》、《入世效孔孟 出世法老庄》、《一点浩然气 千里快哉风》
例2.临高远眺,思潮如流,良辰美景,总看不够。朝看晨鸟啼柳绿,夕看晚霞染山红;晴看日丽天高远,雨看船行水迷蒙;春看雏燕吻桃红,夏看荷风剪莲舟,秋看风凉月如钩,冬看雪白洁如玉。
例3.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这已是被无数事实证明了的真理。邹忌直言讽谏,齐王悬赏纳谏,齐国得以强盛;王平诚心忠告,马谡固执己见,街亭终致失守;唐太宗任用魏征,开言路,纳直谏,得有贞观之治;朱元璋求教朱升,广积粮,缓称王。建立大明天下;李鼎铭的意见得到采纳,精兵简政,人民拥护;马寅初的理论遭到批判,人口激增。国家受害„„这些事例,不都有力地说明了“从善如流”的重要吗 ?
(二)排比
排比能构成排山倒海的气势,使语势得到加强,感情得到加深。用排比说理,可以把论点阐述得更严密,更充分,更透彻;用排比抒情,可以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例1.三国往事依旧,昔日覆辙岂能重蹈。是谁让一代枭雄董卓含恨离世 是他那最信任的义子吕布;是谁偷换了曹太公墙上的那些金砖 是他最宠爱的小儿阿瞒;是谁捧着张飞的头奔向敌营 是他亲自挑选的副将。往事蹉跎,不堪回首,在历史的天平上,他们都为亲密的感情所欺弄,所扼杀;在理性的尺度上,他们显得是那么渺小、那么无知。
例2.请凝视长江,你会忘掉失落,拥有新鲜的血液;请凝视大海,你会忘掉酸楚,拥有宽广的胸怀;请凝视高山,你会忘掉悲伤,拥有高大的形象;请凝视远方,你会觉得所有的挫折和痛苦都不值一提,你就会拥有世界,拥有温暖的阳光。
例3.正因为有了一诺千金的豪情,才奏出易水送别之歌。诚信——中国侠客永恒的旋律;正因为有了海誓山盟的执着,才唱出了化蝶共舞之歌。诚信——中国情人缠绵的绝唱;正因为有了为民谋福的诺言,才弹出了清正廉洁之歌。诚信——中国清官遵守的定律。
(三)比喻
运用比喻,行文就有如行云流水,有如微风吹拂水面,波光粼粼,作文就有意蕴而不显得平淡。
例1.比喻拟题:如《快乐存折》、《电脑是把双刃剑》、《走进那张“牛皮癣”》、《生活中的俄罗斯方块》、《拣出记忆里的沙子》、《意外花开在情理枝头》
例2.自信是贵如油的春雨,浇灌着理想那株饱经沧桑的芽儿;自信是直抵沧海的云帆,灌满了沉着与冷静的风;自信是黑夜里的星河,缀满了路途中的浩瀚天空。
例3.理想是前进的航标,实干是扬帆的航船;没有航标,航船就会触礁沉没;有了航标,没有航船也达不到目的。想盖大楼,必须有坚实的基础;想要流长,必须有不竭的源泉;要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必须有把理想变成实干的精神。
例4.如梦如烟的往事,洋溢着芬芳。童年是一首馨香的乐曲,伴我快快乐乐地生活;少年是一首清纯的乐曲,随我无忧无虑地成长;青春是一首蓬勃的乐曲,让我自由自在地飞翔。
(四)对比
对比来描写,事物的特征更突出;对比来抒情,感情更鲜明;对比来议论,是非更分明。
例1.对比拟题:如 《近观与遥望》、《轻轻拭去与重重铭刻》、《入乎其内出乎其外》 例2.微笑造就成功,哭泣只会堕落。微笑是什么呢 是千年老窖,开启时酒香万里:微笑是烈火,在燃烧时无限耀眼:微笑是鲜花,送之于人,手有余香。哭泣则与之有天壤之别,它不如美酒愈陈愈香,而是荔枝瞬间美艳;它是一颗孤独的心,加上了冰冷剑,本身的无助变成了退缩。微笑迎来了春风,获得了甘泉,而哭泣只会错过星星,错过月亮,错过满园春光。
例3.试想,从古至今,有多少帝王因为选贤授能,“兼听”,而开创了一个个太平盛世。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刘备三顾茅庐,终有三国鼎立;萧何月下追韩信。方有后来刘邦的强兵壮马。而又有多少帝王因为轻信谗言。“偏听”,而使国家走向衰落灭亡。楚怀王亲小人远贤能,怒疏屈原,楚国不久就走上了亡国之途。
例4.你不似灰蒙蒙的春雨,你缺少那份“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轻巧和缠绵;你不似疏疏朗朗的秋雨,你没有那种“雨打梧桐响清秋”的冷凄;你不似那霏霏连绵的梅雨,整日整日地滴答个不停,叫人感到窒息和气闷;你不似那令人心烦的毛毛雨,像帘子似的老是挂在窗前,把一切美好的景物全给遮没„„你是独具个性啊。夏雨!哗哗哗„„哗哗哗„„“银瓶乍破水浆进,铁骑突出刀枪鸣”,像激雷炸塌了天河,瓢泼而下,滂沱而下,呼啸着,飞腾而下!夏雨——你这落拓不羁、振奋昂扬的雨啊!夏雨——你这开朗奔放、活泼豪爽的侠客啊!
(五)引用
文章不可能字字珠玑,但那些闪着智慧光彩,蕴含着丰富思想的名人名言以及“他山之石”的诗句却可以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令人赏心悦目,意旨典雅。
例1.引用、化用诗文拟题:如《大隐隐于市》、《淡妆浓抹总相宜》、《奇迹与情理齐飞》、《国在山河破莫把情云遮慧眼》
例2.自信使鉴湖女侠秋瑾具有“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的豪迈;自信使“忍”的斗士鲁迅具有“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执著;自信使一代伟人毛泽东具有“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魄。
例3.小楼之夜,推开小窗,遥望莽莽天穹下眨眼的繁星,如钩的新月:领略“天街夜色凉如水”的韵味,体味“月移花影上阑干”的意境,让人琢磨不透这天造地设的“绿叶婆娑”“香风弄影”。偶有和风细雨,风摇翠竹,雨打芭蕉,淅淅沥沥,缠缠绵绵,像羽片撩拨我的心弦。
例4. “浅深春色几枝含,翠影红香半欲酣”,走进春天,你会发现春天是美好、馨香的。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走进春天,你会发现春天还是自由、灵动的。
(六)拟人
拟人便于表达爱憎感情,表现喜爱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栩栩如生,使人倍感亲切:表现憎恨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丑态毕露,增强人们对它的厌恶感,从而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例1.那桃花一树树,一片片,无边无垠,是花的天空,花的海洋。白色的,是蓝天上飘浮的云彩,是草原上游动的羊群:粉色的,是怀春少女含羞的面颊,是初生婴儿绽开的笑靥:红色的,是闪烁跳跃的火焰,是朝阳映红的彩霞。他们抢在绿叶之前挥出了头,你挤着我,我拥着你,嘻嘻哈哈,热热闹闹,争着向人们诉说春的故事,争着向人们展示春的风采。
例2.当春天悄悄地来到人间,城市也换上新装,嫩绿的柳芽,嫩黄的迎春,释放出她们积蓄一冬的力量;诉说着她们对春的渴盼。你看她伸展开腰身,招展起手臂,似乎笑着、喊着,向人们报告春的来临。
例3.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 万木萧索叶落山瘦,落月残照,清秋凉多 ...
二、引用古文
纵观高考作文:孔子周游列国著《六经》,屈原怀石投江,孙膑获膑刑著《孙子兵法》,司马迁著《史记》,李白的自信飘逸,杜甫的忧国忧民,苏东坡三贬显示出乐观旷达之情怀等等成就了一代又一代的学子,我们的先贤真可谓是当下高中生作文中的偶像,一下笔,他们的形象就跃然纸上。长此下去,高中生的思维定会走向困惑,其创新思维又如何培养,而作文又何谈“百花齐放”,以致了无生趣。如果说所有这些先贤的事例是“山珍海味”,那么是否应改换成“粗茶淡饭”,或许可以让我们的头脑更清新些。
(一)在写景上:
例1.细草微风,两岸晚山迎短桌;垂杨残月,一江春水送行舟。例2.一抹万家,烟横树色,翠树欲流,浅深间布,心目竞观,神情爽涤。例3.几分春色,全凭狂花疏柳安排;一派秋容,总是红蓼白苹妆点。
(二)引用事例
例1.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与?——孟子:何等的自信,积极用世
例2.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自信,豪迈
例3.《镜喻》:五官莫明于目,面有黑子,而目不知。客有任目而恶镜者,视世所称美人,而不知已面之黑子,泰然谓美莫已若。左右匿笑,客终不悟,悲哉。——人有“黑子”,太阳也有“黑子”,意在表明“人无完人”须日三省吾身,方能不悲。反面事例
例4.《吕氏春秋.先已》夏后相曰:“吾地不浅,吾民不寡,战而不胜,是吾德薄而教不善也。”于是乎处不重席,食不贰味。琴瑟不张,钟鼓不修。期年而有扈氏服。——故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日三省吾身——正面事例
例5.公孙仪相鲁而嗜鱼,谓于诸弟子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既受全,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能长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动既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恃人不如恃已;坚守自己的信念;
例6.齐桓公好服紫,一国尽服紫。桓公患之,谓管仲曰:“寡人好服紫,紫贵甚,一国百姓好服紫不已,寡人奈何?”管仲曰:“君欲何不试勿衣紫也。”于是日郎中莫衣紫,三日境内莫衣紫也。——君王的一言一行都对下面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在上者时时处处应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
例7.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以身作则。
以上片言只语,是否有一点耳目一新的感觉,用之,或许不会让老师们目之疲倦,定然 刮目相看。可所有这些文段皆来自高考试卷或练习中,我们高中生既练又要背诵且运用之,这样一来,作文也就多一些端庄典雅,同时也能张显你的古文功底。
三、化用古诗词
把古诗词化用到考试作文中,能营造优美的意境,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给阅卷老师以美的享受,而且能很好地显示你深厚的文学功底,从而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
例1:我看见一个狂人正倚剑高歌。对长安有如火的相思,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于是他选择在痛苦中咽断箫声,关天下千古登临之口:他选择在悲寂中立于清冥长天之际,痛饮四万八千个日月。他受尽了抽刀断水水更流的长恨,但他的选择让他名垂青史,让后人为之赞叹!他就李白。
例2:还记得那支梅吗?凌霜傲立,却引得群英嫉妒,她不怨;同样是她,即使是零落成泥碾作尘,她也不恨。因为她的骨子里流着一股血。透着一种精神;因为有一团火在芳香中燃烧,那是她的全部啊!是的,她用她的全部啊!是的,她用她的全部在诠释着一如既往的香味——因为执着。
一言以蔽之,优秀作文必须要有“光辉”。没有“太阳”,总得有个“月亮”;没有“月亮”,总得有个“星星”;没有“星星”,总得有个“萤火虫”吧!考场作文想得高分,必须在“光辉”上下功夫,写出“文采”来。
第四篇:修辞
专题二: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的作用:
(1)比喻的作用是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形象,使说理更透彻。
(2)拟人的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夸张的其作用是揭示事物的本质,烘托气氛,引起联想,使表达的事物更突出、更鲜明。
(4)排比的作用是增强语言气势,深化思想内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5)对偶的主要作用是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有音乐美。
(6)对比的作用是能使语言色彩鲜明,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更加鲜明突出。
(7)反复的作用是突出思想,强调感情,有时能够加强节奏感。
(8)借代的作用是可引人联想,形象突出、生动、具体、使特点更鲜明。
(9)设问的作用是提醒人们注意、引起思考、突出某些内容。
(10)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激发读者的感情,以使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实战操练:
(一)风
杨绛
为什么天地这般复杂地把风约束在中间?【A】硬的东西把它挡住,软的东西把它牵绕住,不管它怎样猛烈地吹,吹过遮天的山峰,挣脱缭绕的树林,扫过辽阔的海洋,终逃不到天地之外去。或者为此,风一辈子不能平静,和人的感情一样。
也许最平静的风,还是拂拂微风。果然纹风不动,不是平静,却是酝酿风暴了。蒸闷的暑天,风重重地把天压低了一半,树梢头的小叶子都沉沉垂着,风一丝不动,可是何曾平静呢?【B】风的力量,已经可以预先觉到,好像蹲伏的猛兽,不在睡觉,正要纵身远跳。只有拂拂微风最平静,没有东西去阻挠它:树叶儿由它撩拨,杨柳顺着它弯腰,花儿草儿都随它俯仰,门里窗里任它出进,轻云附着它浮动,水面被它偎着,也柔和地让它搓揉,随着早晚的温凉、四季的寒暖,一阵微风,像那悠远轻淡的情感,使天地浮现出忧喜不同的颜色。有时候一阵风是这般轻快,这般高兴,顽皮似的一路拍打拨弄。有时候淡淡的带些清愁,有时候润润的带些温柔;有时候亢爽,有时候凄凉。谁说天地无情?它只微微的笑,轻轻地叹息,只许抑制着风拂拂吹动。因为一放松,天地便主持不住。
假如一股流水,嫌两岸缚束太紧,它只要流、流、流,直流到海,便没了边界,便自由了。风呢,除非把它紧紧收束起来,却没法儿解脱它。放松些,让它吹重些吧;树枝儿便拦住不放,脚下一块石子一棵小草都横着身子伸着臂膀来阻挡。窗嫌小,门嫌狭,都挤不过去。墙把它遮住,房子把它罩着。但是风顾得这些么?沙石不妨带着走,树叶儿可以卷个光,墙可以推倒,房子可以掀翻。再吹重些,树木可以拔掉,山石可以吹塌,可以卷起大浪,把大块土地吞没,可以把房屋城堡一股脑儿扫个干净。听它狂嗥狞笑怒吼哀号一般,愈是阻挡它,愈是发狂一般推撞过去。谁还能管它么?地下的泥沙吹在半天,天上的云压近了地,太阳没了光辉,地上没了颜色,直要把天地捣毁,恢复那不分天地的混沌。
不过风究竟不能掀翻一角青天,撞将出去。不管怎样猛烈,毕竟闷在小小一个天地中间。吹吧,只能像海底起伏鼓动着的那股力量,掀起一浪,又被压伏下去。风就是这般压在天底下,吹着吹着,只把地面吹起成一片凌乱,自己照旧是不得自由。末了,像盛怒到极点,不能再怒,化成恹恹的烦闷懊恼;像悲哀到极点,转成绵绵幽恨;狂欢到极点,变为凄凉,失望到极点,成了淡漠。风尽情闹到极点,也乏了。不论是严冷的风,蒸热的风,不论是哀号的风,怒叫的风,到末了,渐渐儿微弱下去,剩几声悠长的叹气,便没了声音,好像风都吹完了。
但是风哪里就吹完了呢。只要听平静的时候,夜晚黄昏,往往有几声低吁,像安命老人,无可奈何的叹息,风究竟还不肯驯伏。或者就为此吧,天地把风这般紧紧的约束着。
1.第一段中说,“风一辈子不能平静”;第二段中又说,“只有拂拂微风最平静”。
(1)“风一辈子不能平静”?
(2)什么情况下,“一辈子不能平静”的风可以成为“最平静”的风?
2.作者认为应该如何对待“风”?
3.文中画线【A】【B】语句,任选一句加以赏析。
4.你从文中“风”的形象得到什么启迪,请联系语境,展开联想,谈其中一点看法。
(二)荷 赵文美
无数次邂逅荷,从未像现在这样令我感到心灵的震撼。这个夏天,天大旱,烈日炙烤着大地,热浪蒸腾着大地。
渐渐地,碧波荡漾的湖泊干涸了„„此时此刻,荷临危不惧,坦然自若,正满面春风地迎接着更严酷的考验的到来。
这是怎样一番惊人的情景!往日蓄着一池清洌洌碧水的荷塘滴水不见。在早已焦渴得干巴巴龟裂的土地上,一群群壮硕挺拔的荷昂扬如常地站立,周围还有倔强地从地缝中钻出尖尖角的小荷。原来在水里生水里长的荷,虽无雨洗尘、无水滋润,但它依然绿干亭亭翠叶田田,片片相连相拥相依,充溢着一派勃勃生机。一枝枝饱满的花蕾,在灼灼阳光下,显得出奇的艳丽、鲜亮,摇曳在清新、生动的碧绿中,丰润鲜灵有留香。
荷,在恶劣的环境中创造着生命的奇迹。它勃发的英姿,是对肆虐旱魔的冷冷嘲讽,更是不言屈服的顽强抗争。
早就听说过荷的故事。一颗在地层深处沉睡几千年的古莲子,一经挖出,只要给它充足的阳光和水分,它便奇迹般地长出绿叶,绽放花朵,结出果实。这就是生命不甘泯灭的勇敢而执著的荷。唯有它在风风雨雨的岁月中,卓然傲立,风吹不退缩,雨淋不着痕,一副以不变应万变的王者风范。生命的高贵、圣洁与它不屈不挠的精神伟力相随相伴。
每有狂风袭来,静静的荷便如千万勇士高举着盾牌,凝聚起强大的力量,战无不胜。最终,狂妄的风在它的面前乖乖地败退。荷,静立如山,依然故我。
若遇秋雨骤至:站成一林舞姬的荷:便如玉指纤纤弹起无数古筝:那顿挫有致、浸透着生命高贵气息的缕缕清音,挟着空灵、洒脱的美韵轻轻飞扬。“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活得精神,活得清白,即使红颜褪去青春不再,生命的歌也是回肠荡气。
当凛冽的寒风裹着雪片飞来,在荷的周围疯狂地咆哮、翻卷时,荷的叶,被撕碎了,荷的枝,被折断了。荷还是不肯摧眉折腰,还是不肯跪倒于地,唯见冰天雪地中屹立着它独立自尊、不馁不屈的铮铮傲骨。
在风霜雨雪的洗礼中,在百般磨难的锤炼中,荷,洗尽铅华,风清骨俊,矫健中自有别样的典雅端庄、柔媚明艳,真正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它不受风尘诱惑的潇洒,不惧艰险摧残的神韵,不知令多少爱荷的人如痴如醉!那些精神的种荷者,更是将荷看做高尚人格的化身和楷模。
楚楚动人的荷,永远是一段迷人的旋律。穿行在画屏般的荷塘,风吹绿叶送爽,缕缕荷香盈袖。今夜,不知谁会沉醉忘却归路,在这高雅、脱俗的净地,细拂心尘,顿开茅塞,静静聆听一次有关生命真谛的诉说?
荷,不答,只有被它感动得宠辱皆忘的人,才能走进它满载生命之花的梦中。
1.请参照示例,用简洁的语言补写荷在恶劣的环境中创造的生命奇迹。
示例:烈日炙烤下,荷临危不惧,坦然自若,迎接考验的到来。沉睡千年后,狂风袭来时。
秋雨骤至时,冰天雪地里,2.文中有两个画横线的句子,请任选一句加以品析。
①原来在水里生水里长的荷,虽元雨洗尘、无水滋润,但它依然绿干亭亭翠叶田田,片片相连相拥相依,充溢着一派勃勃生机。
品析:
②若遇秋雨骤至,站成一林舞姬的荷,便如玉指纤纤弹起无数古筝,那顿挫有致、浸透着生命高贵气息的缕缕清音,挟着空灵、洒脱的美韵轻轻飞扬。
品析:
3.下面赞“荷”的诗句中,你认为最能体现“精神的种荷者,更是将荷看做高尚人格的化身和楷模”的一项是[ ]。
A.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唐·李白《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B.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唐·杜甫《绝句漫兴其七》)
C.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宋·周敦颐《爱莲说》)
D.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4.文中结尾说:“只有被它感动得宠辱皆忘的人,才能走进它满载生命之花的梦中。”对这句话你怎样理解?
(三)落叶是疲倦的蝴蝶
①夕阳老去,西风渐紧。
②叶落了,秋就乘着落叶来了。秋来了,人就随着秋瘦了,随着秋愁了。
③但金黄的落叶没有哀愁,它懂得如何在秋风中安慰自己,它知道,自己的沉睡是为了新的醒来。
④落叶有落叶的美,它是疲倦了的蝴蝶。我甚至能感觉到落下来的叶子们轻轻的叫喊。
⑤我看到了故乡,看到了老家门前那棵生生不息的老树,看到了炊烟为游子的归来而晃动。对于远走他乡的脚,对于飞上天空的翅膀,炊烟是永不能扯断的绳子。就像路口的大树,它的枝干指着许多的路,而起点只有一个,终点也只有一个,每个离开村庄的人,都带走了一片绿叶,却留下一条根。
⑥我看到了故乡的山崖,看到石头在山崖上,和花朵一起争着绽放;看到羊在山崖上,和云一起争着飘荡。
⑦我看到了我的屋檐,冬天结满冰凌,夏天蓄满鸟鸣,一串红辣椒常常被看作是穷日子里的火种。守着屋檐上下翻飞的麻雀,总是那么和谐地与庄户人家好好地过日子。时时刻刻缠绕着那颗在路上的心的,就是这个屋檐。
⑧我看到了母亲,为了不让我们在冬天里挨冻,她拾起一节节枯枝,犹如把那些破碎的日子一一点缀,然后,把温暖交到我们手上。柴垛越码越高,母亲却越来越矮。我看到母亲那对干瘪的****,像两只残缺不整的讨饭的碗,却为我们讨来了一生的盛宴。母亲在灶坑里点燃的红色的昏暗的火焰,成了那些夜里我们唯一可以依靠的肩膀,唯一可以握住的暖暖的手。
⑨远行的人,是什么声音使你隐姓埋名?是什么风将你吹往他乡?秋天就是这样,把叶子纷纷抖落,把人的思念纷纷挂上枝头。是该回去了,去看看那棵生下我、让我因成长而绿又让我因成熟而黄的大树,还有落叶里沉睡着的母亲。母亲,我匆匆的脚步就是你密密缝合的针脚。母亲,背着破烂行李的我要归来,找到了天堂的我也要归来。
⑩一层层落叶铺在回家的路上,我要踩着温暖的地毯去看望母亲。母亲也像这落叶,从灿烂的枝头缓缓地落下来,只是,她没有再醒来。
⑾这个世界,能留住人的不是房屋,能带走人的不是道路。岁月无法伸出一只手,替你抓住过往的云。如果一切还能重新拾捡回来,母亲,我要去拾取你的笑容、脚步和风,用你的爱做灯油,用你的善良做捻儿,我要点燃它,放到心里,一辈子不忘回家的路。
⑿天冷了,树的叶子落下来,树离我很近。我似乎听见了它们在缓缓凝固。
⒀天冷了,它们一排一排地站着,心中坚守着的秘密一阵阵地疼痛起来。但叶子落下来,掩盖了一切。
⒁母亲的坟上有一棵树,那是我写给母亲的诗。每到秋天,叶子纷纷落下,把母亲的坟头遮盖得严严实实。那些在风中微微呻吟着的落叶,远远望去像一群疲倦了的蝴蝶,静静地收拢着它们一生的美丽瞬间:一朵红晕,一个誓言,或者是简单的一声叹息。
1、显然,作者把落叶比喻成“疲倦了的蝴蝶”不仅仅是写落叶,你认为作者想借此表达什么?为什么要这样表达?
2、请你写出⑧段画线句的含义。
3、请你从文中选取一个富有修辞特色的语句进行赏析。(不少于 60字)
4、⑨段中画线句与我们传统观念里的“事业不成誓不回”有较大出入,请你就这一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四)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评析]:首联:写诗人到山西村做客受到热情招待,描写了淳朴的风俗、善良的农民、美丽的风景。颔联:意境优美而含蓄。诗句的字面意思是山西村山环水绕,正当诗人觉得无路可走的时候,看见前边绿柳飘飘,花团簇拥,一个村庄出现在了他的眼前。现在用来比喻人在遇到困境时,豁然开朗,突然生出许多希望(突然想到了解决困难的办法)。
1、赏析陆游的《游山西村》并答题。
①一个“ ”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一个“ ”写出曲折多变的景色,点明这变化的景色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所致。
②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的句子是:()
2、下面是对《游山西村》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紧扣“游”字,按时间推移展开叙述,记叙了当地的风俗以及得到山西村主人的盛情款待。
B、三、四两句流传最广,写了村庄周围的景色。山西村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簇拥的景象。现在作为成语富有生活哲理。指遇到困难,前途渺茫时,不丧气,只要坚持不懈,会生出许多希望。
C、这首诗结尾与开头呼应,写如果有机会要“闲乘月”“夜叩门”,但说得不肯定,说明再也没有希望了。
D、这首诗描写了游山西村古朴的民风,也表达诗人的向往之情。虽是写游的诗,未必与政治无关,因为当时世风衰颓,跟山西村这种古朴的风尚形成鲜明的对比。
3、诗人游山西村有哪些亲切感受?
4、这首诗的尾联意蕴丰富,余味无穷。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5、诗的颔联写景中蕴涵哲理,是脍炙人口、千古传颂的名句,就此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6、这首诗表达了对()的陶醉,对()的喜爱之情。
7、“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与“ ”意境相似。
第五篇:修辞Chapter_2
第二节 词语的锤炼
词语是语言的建筑材料,一座建筑物是否坚实精美,跟它所用的建筑材料直接相关。人们常常引用刘勰的一段话:“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篇之彪炳,章无疵也;章之明靡,句无玷也;句之清英,字不妄也。”(《文心雕龙·章句》)大意是说:人们的写作,用字(词)造成了句子,用句子组成了章节,用章节构成了全篇。全篇写得有光彩,是因为章节没有毛病;章节写得明白细致,是因为句子没有毛病;句子写得清新挺拔,是因为字(词)没有乱用。他对字(词)、句子、章节、全篇著作相互间关 不惊人死不休。”(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题诗后》)“形骸己与流年老,诗句犹争造物工(像神创造的那样精美)。”(陆游《幽居夏日》)
一、词语锤炼的基本要求
(一)准确朴实
准确朴实是词语锤炼的基本要求。孔子说:“辞(文辞或言辞的表述)达(明白晓畅)而已矣。”他在反对“言之无文”的同时,又强调“辞达”,二者相辅相成。准确朴实就是“辞达”的重要内容。
准确朴实在法律条文和政策性的文件、条例以及某些说明、阐述性的文字中,尤其重要。在1999年3月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九届第二次会议上,曾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进行了修改。原文有一处为“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修改后为“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将“正”改为“将长期”。这一修改得到了代表们的高度评价。他们说:“(这)特别有助于防止和克服超越这一阶段的‘左’倾行为和否定这一必然阶段的错误主张,为反‘左’防右提供了最高、最权威的法律依据。”可见,正确地认识客观事物,准确而朴实地加以表述是多么重要。
《辞海》是一部深受欢迎的大型工具书。《辞海》在编纂上要求极其严格,被誉为“辞海精神”。在1999年版修改本中,他们精益求精,对某些不够准确的条目又作了改动。科学出版社周明鉴介绍对原书修改的情况时说:“例如‘魶’释为‘①鱼名,即大鲵。’因大鲵非鱼,属两栖类,故将‘鱼名’改为‘动物名’。‘墒’条称:‘指土壤中含有适于种子发芽的湿度’,‘含有„„湿度’搭配不妥,将‘湿度’改为‘水分’。‘吴哥寺’条中称‘„„全部用沙岩石叠成’,‘沙岩石’应是‘砂岩’。”(《科学时报》1999年9月10日)
语言的准确朴实是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分不开的。例如:
(1)应该看到,这些年来,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经济发展很快,物质文明建设的形势很喜人,相对而言,精神文明建设,虽然也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存在的问题还不少。尤其是对危害社会治安,败坏社会风气,损害人民利益的腐败行为和丑恶现象,必须大力加以整治。(江泽民《1994年6月在广东考察时的讲话》)
《讲话》在谈到当前精神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时,着重指出了“腐败行为”和“丑恶现象”两个方面。其中“腐败”与“行为”搭配,“丑恶”与“现象”搭配,十分确当。它们之前又有三个共同的修饰语:“危害社会治安,败坏社会风气,损害人民利益”。其中“危害”与“社会治安”搭配,“败坏”与“社会风气”搭配,“损害”与“人民利益”搭配,非常贴切。《讲话》语言平易朴素,不事夸饰,分析切中要害,精辟透彻;而这一切,又都是由于站得高,对社会现象洞察入微,因而能给人以深刻的教育。
在文艺作品中,语言的准确朴实和对生活的体验、感受密切相关。例如:
(2)他给我拣定了靠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朱自清《背影》)
“他给我拣定了靠门的一张椅子”,不用“找”,也不单用一个“拣”,而用“拣定”,表明是经过一番挑选、比较才确定下来的。“一张椅子”之前还特意加了一个“靠门的”修饰语,以便发生意外情况时可以马上走出去。“他嘱我路上小心”,不用“要”、“叫”一类词语,而用“嘱”,表现了放心不下,千叮咛万嘱咐般的心情。“夜里警醒些”,“警醒”,含警觉、留神,不要睡得太死之意。这里没有华丽的辞藻,但质朴而有神韵,字字传情,真切地表现了父爱,这和作者亲身的感受是分不开的。
下面的例子都不够准确朴实:
(1)*她爱人两年前不幸遇到车祸身亡,现在身边带着一个五岁的孩子,身处异国,遇到难办的事情连个商讨的人也没有。大家都很关心她,劝她还是回来好。
“商讨”,商量讨论之意,指为解决较大的、较复杂的问题而交换意见,带有书面语色彩。这里指个人生活中的问题,改成“商量”好。
(2)*在有关部门和领导的支持下,他们走访了北京、东北等几个劳改农场,审查了3000多盗窃犯的材料,终于发现了主要案犯叫秦建辉,为上级部门侦破此案,提供了重大线索。(报)
“审查”,指检查核对是否正确、妥当,多用于计划、提案、著作、个人的资历等。这里说的是“材料”,改成“查阅”好。“发现”,指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或指发觉。这里改成“查明”好。
(3)*在高山滑雪场滑雪,躺在湛蓝天空下的白桦林中休息时,尝尝吃雪的感觉,那一定是很久远了的回忆了。加入长白山“雪之旅”去滑雪时,千万不要忘记带泳装,在雪谷温泉游泳、煮蛋。(报)
“那一定是很久远的回忆了”,指回忆的是久远以前的事呢,还是久远以前在回忆什么事呢?为什么“尝尝吃雪的感觉”,就“那一定是很久远的回忆了”呢?费解。莫非作者想说的是回忆起童年吃雪的往事?在写作时应该先想清楚,再平实地表达出来。
(4)*随着面容的成熟,她的体态特征也逐渐妇人起来。关于婚姻,她好像走进了舞场,面对旋转的舞伴,犹豫不决。(报)
何谓“面容的成熟”?何谓“妇人起来”?是指女性进入中年身体发福?——并非人人如此。再说,“妇人”年龄跨度很大,包括中年,也包括老年。“面对旋转的舞伴,犹豫不决”,选择的对象多了才有个“犹豫不决”的问题,而“旋转的舞伴”不就是一个人吗?这也是想要说明的意思不够清晰,语言不够朴实所致。
(二)简洁有力
简洁有力是要求遣词用字不要烦冗拖沓,做到俭约而有分量。古人很重视这一点,清代梁章钜《退庵随笔》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
“(欧阳修)作《醉翁亭记》,原稿起处有数十字,粘之卧内,到后来只得‘环滁,皆山也’五字,其平生为文都是如此,甚至有不存原稿一字者。”
由原来的“数十字”,到最后“环滁,皆山也”五字,字数减少了,表现力却提高了。它描画了滁州群山环绕的地形特点,而且精当凝练,掷地有声,具有雄浑刚劲之美。
鲁迅的作品惜墨如金,但字字玑珠,耐人咀嚼。例如《故乡》中的一段:
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好,只是说: “阿!闰土哥,——你来了?„„”
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喜欢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
“老爷!„„”
整个这一节都很生动,尤其是对闰土的刻划非常精彩。“他站住了”,一个“站”反映出人物见到儿时的挚友意外,发怔。“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色调丰富的彩笔,把人物内心的种种情感都展现出来了:久别重逢的兴奋,甜美往事的回忆,生活艰辛的酸楚„„尽在其中了。“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人物思想、感情的活动和急速变化清晰可见——被唤醒的天真无邪的童心,最终还是被世俗等级观念冷酷地扼杀了。作品写到这里已使人感到寒气逼人,接下去又写道:“分明的叫道:‘老爷!„„’”“分明”,预示人们不愿意出现、害怕出现的事情终于出现了。“老爷!”——与其说是恭敬的呼唤,无宁说是纯真的童友之情,美好的儿时回忆被埋葬的宣告。它重重地撞击着读者的心,人们心潮起伏,思绪绵绵。
文章题目、新闻标题受字数限制,在简洁有力方面要求很高。下面例子中的重要词语只一两字,两三字,却很有力度:
(1)哭泣的原始森林(《文摘报》)
这是一篇通讯报导的题目,讲的是被誉为“植物王国”的云南,珍贵的原始森林严重被毁。标题在“原始森林”之前加上修饰语“哭泣的”,具有强大的震撼力,使人触目惊心!
(2)残疾人不是残废人(《北京电视台》)
题目巧妙地根据“残疾人”,仿造“残废人”,突出了“疾”与“废”,再用判断句的否定形式将二者连接起来,从而向人们有力地显示出“虽疾不废”的道理,给人们以新的启示。
(3)冰上玩耍
注意安全
冰窟又吞噬两命(《北京晚报》)
“吞噬”,表现了“冰窟”有如吃人的虎狼,要是不注意安全会出现怎样可怕的后果。如写成“两儿童落入冰窟丧命”,倒是概括了报道的内容,但不能起到警策作用。(4)他“捞”到了一付手铐(《工人日报》)
这是报道的一名贪污受贿干部,奉行“有权不用过期作废”,“不捞白不捞”的信条,事败锒铛入狱。其中一个“捞”字,颇能形象地表现出这名腐败分子张开一双黑手贪婪地敛财丑态。标题借用这个“捞”和“一付手铐”搭配,具有讽刺效果。
(5)南京一律师盲目追求知名度
贪官“包装”竟成廉洁干部(《报刊文摘》)
标题不用“美化”、“打扮”一类词语,而用市场经济中的流行用语“包装”,把贪官也当作了商品,有嘲讽之意。律师的“知名度”岂是靠“包装”手段颠倒黑白所能取得?
下面的例子不够简洁有力:
(1)*国外经营的食品、饮料很多是不加糖的,食用时可以随不同人的口味多加糖、少加糖或不加糖。(报)
例中三处用了“加糖”,宾语“糖”均可承接上文省略,加上其他地方的改动,宜改成:“„„可以随不同人的口味多加、少加甚至不加。”
(2)*几年来,丰台区民政局坚持为老年人服务、为社会主义福利事业服务的宗旨,他们努力发行福利彩票。今年国庆节他们又设了2000万元福利彩票发行销售,赢得了广大市民的广泛参与和支持。(报)
例中有两处用了“他们”。原文分作两句,可将句号改成逗号,即合成一句。合成一句后,两处的“他们”都可以承上省略。即改成:“„„的宗旨,努力发行福利彩票,今年国庆节又设了2000万元福利彩票发行销售„„”
(3)*(美国)有的丈夫在妻子生孩子后便一心在家料理家务,甚至完全放弃自己的工作和事业,在家当起了“专业主夫”。据美国劳动统计局的一项调查,在25—59岁的已婚男性中,辞职在家做家务的有2.5万人,比4年前增加了5%。(报)
例中有三处用了“在家”,第2、第3处“在家”可省,第3处省略后宜加“专”字,即改成:“„„甚至完全放弃自己的工作和事业,当起了‘专业主夫’。据美国劳动统计局的一项调查,在25—59岁的已婚男性中,辞职专做家务的„„”
(4)*南京万人坑的累累白骨,揭露了当年日寇大屠杀的罪行。这个血淋淋的历史事实是不会被篡改的,今天不会,明天也不会!(电视)
此例中有三处用了“会”,“会”表示可能之意,不够有力。第一个“会”连同“被”可改成“容”,第2、第3个“会”可改成“容许”。最好的办法是将第一个分句中的“会被”改成“容”,第2、第3分句中的“不会”换个说法,全句统一改成:“„„这个血淋淋的历史事实是不容篡改的,今天篡改不了,明天也篡改不了!”
(三)新鲜活泼
清代李渔说:“人惟求旧,物惟求新;新也者,天下事物之美称也。而文章一道,较之他物,尤加信(确实)。”(《闲情偶记》)文章如果堆砌陈辞滥调,就显得单调呆板,只能使人望而生厌。语言要做到新鲜活泼,很重要一点就是词语要用得巧,用得奇,韵味深厚,情趣盎然。例如:
(1)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据说,这就是梅雨潭之所以得名了。但我觉得像梅花,格外确切些。轻风起来时,点点随风飘散,那更是杨花了。——这时偶然有几点送入我们温暖的怀里,便倏的钻了进去,再也寻它不着。(朱自清《温州的踪迹》)
末句是写的水珠溅在胸前的衣服上,很快被吸干,看不出来。这么一个人们不加留意的、平平常常的小事情,作家却把它写得那么有趣味,“温暖的怀里”、“倏的钻了进去”、“寻它不着”,分明是一个小淘气躲进了人们怀里,和人们捉起迷藏来。这给美丽的瀑布景色,又凭添了一份灵动之气,洋溢在字里行间的童趣,为人们带来了欢乐。
语言的新鲜活泼,往往和放开笔墨,灵活地运用词语分不开。例如:
(2)那时,“同志”是推翻反动王朝,建立人民政权的高度凝合剂。一声“同志们,冲啊!”召唤起千万个志同道合的优秀儿女,打出一个崭新的中国。后来,“文革”搞窝里斗,整得人见人怕,跟剌猬窝似的,躲还来不及,还同什么志呀?所以有一阵子全国流行师傅,无论老幼男女,连同军人带干部都享受到车间待遇。但好赖算是尊称。(林鸣《称谓变迁再变迁》)
例中把“同志”称作政治上的“凝合剂”;用战场上冲锋时的呼喊“同志们,冲啊”使“召唤”形象化;用“窝里斗”、“跟剌猬窝似的”来比喻文革期间的残酷斗争;不说“不再称同志”,而是拆用词语并用反问句说成“还同什么志呀”;不说“无论什么人”而是夸张地并带有戏谑的语气说“无论老幼男女,连同军人带干部”;不说“称呼师傅”,而说“享受到车间待遇”;“算是尊称”之前,还特意加上一个苦涩的修饰语“好赖”。整个一段文字作者以驾驭语言的熟练技巧,不拘一格,信笔挥洒,活泼风趣,用语新奇,无陈腐之气,使人耳目一新。
新闻语言,尤其是标题,特别重视词语的新鲜活泼,因为这样才能吸引读者。例如:
(1)打它个“短、平、快”——发展对外劳务承包业的探讨(《人民日报》)(2)限期扭亏为盈 否则调整领导班子 昌平县对76个亏损企业亮“黄牌”(《北京日报》)
(3)什邡15家乡镇企业“安乐死”(《中国青年报》)
(4)中关村大学生创业风起浪涌 盖茨神话要出北京版(《北京青年报》)(5)北京商家忙“变脸”(《北京晚报》)
(6)奶牛冷冻胚胎移植获得成功 首批“双重国籍”奶牛犊诞生(《文汇报》)(7)唐国强洗心革面做“雍正”(《北京晚报》)
例(1)“短平快”,借用排球比赛用语,指创汇周期较短,投资数额、承包工程规模一般,见效较快。例(2)亮“黄牌”,借用足球比赛用语,指警告。例(3)“安乐死”,比喻被兼并、拍卖、内部职工筹资购买。例(4)“北京版”,指北京也将出现微软公司盖茨创造的那样的神话。例(5)“变脸”,指装修、改造、扩大营业面积,以便进行竞争。例(6)“双重国籍”,指加拿大的良种胚胎,上海的母牛。例(7)“洗心革面”,指演员唐国强过去曾演《小花》、《孔雀公主》、《高山下的花环》,角色多为“温情脉脉的形象”,此次出演的则是“逼父欺母、杀兄屠弟”的《雍正王朝》的主角——雍正。
(四)形象生动
心理学认为形象生动的词语可以唤起人们的联想和想象,对客观事物获得真切的感受。古典诗词所以具有巨大的艺术魅力,这是一个重要的原因。“红杏枝头春意闹”([宋]宋祁《玉楼春》),为人们所传诵,其中的“闹”字确实好,它使人想到鲜花怒放,甚至想到蜂飞蝶舞„„总之,一切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的联想和想象都会被调动起来,用以丰富诗的意境。无怪乎清末文论家王国维赞叹说:“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矣。”(《人间词话》)
现代作品同样讲求形象生动。例如:
(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没骨画那样,只用绿色渲染,没有用笔钩勒,于是,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老舍《内蒙风光》)
文中写到的草原上的白色羊群,人们很容易平平淡淡地直说,而作家却把这形象地比喻为“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下面写到辽阔的草原,人们也容易用“一望无边”一类词语描写,作家却写作“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样描写,使人浮想联翩,像被带入了那如诗如画的内蒙大草原。
不只是景色描写要求形象生动,就是表示一般叙事的词语人们也追求做到这一点。例如:
(2)不能这样一句对一句地叮当下去了,祝同康先自软了下来,叹了一口气。(蒋子龙《赤橙黄绿青蓝紫》)
(3)孩子们的妈才收早工进家,前脚张罗给我们沏红糖茶,后手急忙从柜子里找出藏着的柿饼、核桃;一边点火做饭,一边把几个月来当队干部的丈夫受气、受累,大儿子的对象,小姑娘的老师,以及娘家母、舅舅、表叔„„三亲六邻家里屋外的事一嘟噜一嘟噜地往外端。(黄宗英《大雁情》)
(4)但是,被查处的50多个违法毁林者中,都是平民,问题性质严重的干部和他们的子女,全都安然无事。群众感叹说:“抓了穿草鞋的,放了穿皮鞋的。”(《文摘报》))
(5)上去不坐“铁交椅” 下来不坐“冷板凳” 武钢解决干部能上难下问题(《人民日报》)
(6)少寄贺卡 多留绿色(《每周文摘》)
例(2)“叮当”,象声词,这里活用作动词,表示激烈的争吵。例(3)“嘟噜”,量词,常用于连成一簇的东西,如葡萄,这里表示话语多。例(4)“穿草鞋的”、“穿皮鞋的”,分别指平民和干部、领导子女。例(5)“铁交椅”、“冷板凳”,分别指职务不会变动和不受重视,不被重用。例(6)“绿色”,指用作造纸原料的树木。以上这些词语形象生动,给人的感受真切而深刻。
(五)和谐匀称
汉语是富于音乐性的语言,构成音乐性的因素不少,如押韵、协调平仄、运用联绵词等等,但是节奏的和谐匀称是基本要求,对于非韵文来说,主要就是要求做到这一点。
汉语的节奏是怎样的?陆志韦先生说:“汉语有这么一种特性:我们听一段话或是念一段白话文,老是会觉得句子里的字(音节)会两个两个、四个四个地结合起来”。(《汉语的并立四字格》)确实如此。我们从四个字的成语或其他四字词组可以清楚地看出这一点。不论其语法结构关系从哪里分开,都可以两字一顿。例如“我|为人人”(中间的竖线是对词组的语法切分,下同)和“人人|为我”,从语法结构关系来分,前者是1+3,后者是2+2;可是说的时候,这些都不管,统统从中间断开。成语里面这种情况很多。例如:
力|不从心 死|有余辜
万|无一失 自|圆其说
木|已成舟 过|犹不及
今|非夕比 切肤之|痛
喜|形于色 一衣带|水
关于节奏和音节的问题,周有光先生有一段论述:“把单音节的补充成双音节,把超过两个音节的减缩为双音节„„双音节化是现代汉语的主要节奏倾向。”周先生讲的这种“补充”和“减缩”的情况,成语里也不少,这里不谈,另外举个生活中大家熟悉的例子:“吃请受礼”。从语法结构说,它是由两个述宾结构并列构成的联合词组。其中第二个述宾结构“受礼”好理解,第一个“吃请”呢?显然,“请”,“宴请”之意,但是说成“吃宴请受礼”就成了3+2了,显得不整齐,不平稳,所以用一个单音节的“请”来表示。
汉语里双音词占优势,但同时有很多单音词,这就给我们安排调整节奏的音节提供了有利条件。我们在组词造句的时候,也要注意语音的修辞要求,使能具有和谐匀称之美。下面的例子值得学习:
(1)可惜他又有一样坏脾气,便是好喝懒做,坐不到几天,便连人和书籍纸张笔砚,一齐失踪。(鲁迅《孔已己》)
“书籍纸张笔砚”中,“书籍”、“纸张”均为双音词,“砚”按习惯说法也应为双音节的“砚台”,可那样音节数就成2+2+1+2了,所以把最后的两件紧缩成“笔砚”,与前两件并列,均可两字一顿。如果连同上文的两个单音词“连”、“人”也放在一起作为一可顿处,全句念起来就十分上口了。
(2)我诅咒吃人的人,先从他起头;要劝转吃人的人,也先从他下手。(鲁迅《狂人日记》)
“劝转”“劝告使回心转意”之意,这里择取两个关键语素临时组合在一起,就与下文的“吃人的人”构成两字一顿;特别是可与上文相应位置上的“诅咒”一致,均为两个音节,显得整齐而流畅。
(3)„„三年之内,由带工的供给住食,介绍工作,赚钱归带工者收用,生死疾病一听天命„„(夏衍《包身工》)“生死疾病”中,“生死”为两个单音词,“疾病”为双音词,按说也应该用一个单音词“病”,可那样就不匀称了。而补成四个音节,可两字一顿,且可与下文“一听天命”音节数一致。
(4)不久,我国政府组成了一个文化代表团,应邀赴印度和缅甸访问。这是新中国开国后第一个比较大型的出访代表团。团员中颇有一些声誉卓著、有代表性的学者、文学家和艺术家。芝生先生是团员,我也滥竽其中。(季羡林《晚节善约 大节不亏——悼念冯芝生(友兰)先生》)
“滥竽”,“滥竽充数”之意,这里取其前二字,活用作动词,构成两个音节,从而与下文“其中”构成四个音节的语言段落,中间可稍顿。
下面的例子有缺点:
(1)*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我们也要以百分之一百的努力去争取完成。(报)(2)*大学问家写“小文章” 176位院士签协议写科普书(报)
(3)*老师讲课时应力求生动形象,富有情趣,使学生觉得学习并非苦事,而是挺有兴趣的。(报)
(4)*这个中医学院并不是缺人才,而是人不能尽其才,人才不能发挥他应有的作用,最终是人才愤然而去。(报)
例(1)“百分之一百”中,“一”可省,以便与上文“百分之一”音节数一致。例(2)“大学问家”可改成“大学者”,以便与后面的“小文章”音节数一致。例(3)末句可改成“而是一种乐趣”,不仅能二字一顿,句子的结构也与上文“并非苦事”一致。例(4)第一个分句中“缺人才”可改为“缺乏人才”,第二个分句中“人不能尽其才”可改为“不能人尽其才”,均可二字一顿,句子结构也变得一致。第三、第四个分句也欠妥,可改为:“人才不能发挥应有作用,最终愤然离去。”
二、词语锤炼、运用的几种方法
(一)精心挑选
锤炼、运用词语首先要根据题旨情境的要求,选出最具有表现力的词语。古今中外大作家的论述以及他们的创作实践都说明了这一点。法国作家福楼拜说:“我们不论描写什么事物,要表现它,唯有一个名词,要赋与它运动,唯有一个动词,要得到它的性质,唯有一个形容词。我们必须继续不断地苦心思索,非发现这个唯一的名词、动词和形容词不可,仅仅发现与这些名词、动词或形容词相类似的词句是不行的,也不能因思索困难,用类似的词句敷衍了事。”这段话告诉了我们挑选词语的艰辛和应有的严肃态度。
句子的词语一般比较多,对那些表现思想情感的关键性词语,要特别认真地挑选,这往往是信息传达的重点,对表达效果十分重要。
动词在句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因为主谓句新的信息常常在谓语部分,在动词上。例如:
(1)北国传来快讯,说五台山和尚也参加抗战了,动员的口号是:“你们出了家,但你们却没有出国!”这种生动的、鼓舞人心的、含有真理的词句,就把几千个五台山和尚武装起来了!(陈毅《江南抗战之春》)
“你们出了家,但你们却没有出国!”说得多么好啊!前一句“出了家”是大家都知道的,而后一句“没有出国”,则是人们没有想过但又是明明白白不容否认的事。后者借助于前者的衬托,能使人们从身份的特殊性中,意识到作为全国人民一分子的共同性,“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共同性;从而猛然醒悟,达到一个新的认识高度。
形容词和状态词是表示事物性质、状态的词,在人物形象的刻画、景物的描绘、气氛的渲染等方面,常常配合名词、动词起着重要作用。例如:
(2)一声清脆的婴啼,奏起一支欢快的生命交响曲,渐渐又恢复了宁静。窗帘拉开了,金色的阳光涌进产房,映得周围洁白耀眼。宇宙像是舒展一幅洁白的襁褓,拥抱着可爱的小生命!(理由《她有多少孩子——记妇产科专家林巧稚》)
这写的是林巧稚接生时的产房情景。其中用了很多形容词:“清脆(的婴啼)”、“欢快(的生命交响曲)”、“宁静”、“洁白耀眼”、“洁白(的襁褓)”、“可爱(的小生命)”,正是借助于这些词语,调动起人们的联想和想象,使人们可见,可闻,可感,展现了一幅迎接小生命的绚丽画面。这些生动的描绘,形象地讴歌了为人们所敬重的妇科专家。
名词在句中主要充当主语、宾语,表示事物,似乎没有什么可选择的余地,其实不然。注意锤炼同样使语言生色。例如:
(3)叶芳压不住火气,突然用拳头发疯似的捶打着刘思佳的肩膀头。然后又把脸趴在他的肩上哭了起来。
刘思佳身子挺直,眼睛盯住前面,把住方向盘的手纹丝不动:“你别抽疯好不好,你也应该学学人家副队长,搞政治的人都是恒温,不管遇到什么事,不动感情,不动声色。哪像你这么忽冷忽热。”(蒋子龙《赤橙黄绿青蓝紫》)
刘思佳的话是对解净的讥讽挖苦。“搞政治的人都是恒温”,“恒温”在这里有感情不外露,深沉,看不透等意思,字面平和,内在的感情色彩强烈,为其他词语所不能代替。
其他词类的词,如果用得好,也都可以起到提高表达效果的作用,不一一细说。
(二)修饰点染
句子中的某些词语,一经修饰点染,就会增加信息含量,富于感情色彩。文艺作品中不难见到,在新闻报道以及其他作品中也常常运用。例如:
(1)赴南极访问圆满完成 吴弘、杨海蓝笑眯眯回来了(《人民日报·海外版》)
吴弘,上海中学学生;杨海蓝,北大附小学生。他们代表全国少先队员,随同南极科考队去南极参加“中国纪念标”落成揭幕仪式,这是归来时《人民日报·海外版》的标题。当时其他一些报纸用了这样一类标题:“我国两名少先队员已从南极回到北京”、“两名中国少年南极归来”。后二者缺乏神采,前者抓住了电讯全文中的“笑眯眯”三字修饰“回来”,便表现出新中国少年儿童为能参加南极科考这样的活动而自豪兴奋之情。
(2)悲剧制造者的悲剧 夏斐生母自缢身亡(《人民日报》)
夏斐,青海省的一名小学生,他母亲望子成龙心切,因儿子成绩不好,加以痛打,失手致死。夏母后于看守所自杀身亡。这一事件震惊全国,新闻媒体广泛报道,不少报纸用的标题是:“夏斐之母自缢身亡”。《人民日报》用了一个双音词“生母”,效果就大不一样。“母”,也可指继母、养母,唯有“生母”才突出了事件的悲剧性,使人震动、深思,富于教育意义。(3)莺莺:“老夫人要嫁张员外,又是你的撮合不是?”(漫画《莺莺小姐拷红娘》)
《西厢记》的故事家喻户晓,崔莺莺与张生相爱,相国夫人为维护封建礼教坚决不许,婢女红娘从中撮合。事情暴露后,老夫人严加拷打。这幅漫画讽刺的是老人再婚,有的子女受封建礼教思想影响,也阻挠反对。漫画莺莺所说“又是你的撮合不是”,加一状语“又”字,尖利辛辣,使人哑然失笑。
一些名词性词语加上某些修饰语,常常会表现出对象的特点,如“故事爷爷”(指常在广播中给孩子讲故事的孙敬修爷爷)、“英语奶奶”(指教幼儿园小朋友英语的老龄女教师)。值得注意的是一些超出组合习惯的词语。——这类词语不少,人们常常可以见到、听到。例如:
马列主义老太太(指满口马列主义词句而一身官太太习气的老龄妇女)奶油小生(指缺乏阳刚之气的年青男子)高价姑娘(指采礼等要求高的姑娘)
超生游击队(指没有户口、到处流动,不进行计划生育的夫妇)胡子工程(指拖拖拉拉、工期旷日持久的工程)豆腐渣工程(指质量低劣的工程)
拉锁马路(指市政施工缺乏统一计划,填了挖、挖了填的马路路面)
以上这些例子因为修饰成分和被修饰成分不谐和、不协调,所以具有讽刺、戏谑、批评的独特效果。
(三)巧妙配合
句子当中的有关词语,如果巧妙地加以配合,可以大大提高表达效果。常见的有: 1.相同词语的配合
(1)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叶圣陶《苏州园林》)
(2)我在想,祥林嫂啊,怎么才能够让我一下子就像你了呢?原来感觉似乎还容易,这时要试镜头了却感到有些为难了。好在想到试镜头毕竟还是“试”镜头,于是心又放宽了。(白杨《我怎样表演祥林嫂》)
例(1)“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只八个字,两个结构各自首尾同形,显得简练而整齐。例(2)“好在想到试镜头毕竟还是‘试’镜头”,其中有两个“试镜头”,第一个是电影拍摄术语,第二个顺着上文将第一个借用过来,改作述宾词组“‘试’镜头”,语言简洁而有趣味。
新闻标题中这种用法很多。例如:
(1)献出友谊 赢得友谊 北京友谊医院受到社会赞誉(《北京晚报》)(2)石景山区添石景(《人民日报·海外版》)(3)无锡有锡了(《人民日报》)(4)羊教授羊年话羊(《人民日报》)
例(1)正题中两个句子都运用了“友谊”一词,与医院名称巧妙地同形,使“友谊”这个词显得十分突出。例(2)指北京市石景山区公园增添了许多石雕。主语中区名“石景”与宾语“石景”同形,新巧。例(3)指江苏省无锡市在太湖地区发现了一批新矿点。秦末汉兴之时,这里锡山之锡被挖尽,故名无锡。主语城市名称“无锡”中的“锡”与宾语“有锡”中的“锡”同形,“无”与“有”意义又正好相反,颇为奇巧。例(4)此为新华社记者黄威于1991年(羊年)采访北京农业大学畜牧系蒋英教授所写的一篇报道的题目,蒋教授从事羊品种资源及羊生态研究40多年。此标题三处用“羊”,重点突出,生动风趣。
2.含有相同语素的词语的配合
(1)当初决定下嫁给荷西时,我明白地告诉他,我们不但国籍不相同,个性也不相同,将来结婚后可能会吵架甚至于打架。(三毛《沙漠中的饭店》)(2)这是震后送往外地的第三批,也是最后一批孤儿„„这些不幸而又万幸的孩子啊„„(钱钢《唐山大地震》)
(3)有的单位“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官僚衙门作风严重。(《人民日报》)
例(1)“吵架”、“打架”,表现出摩擦冲突不断升级,语言幽默。例(2)“不幸”、“万幸”,构成巨大反差,既能反映出孩子遭受的灾难,又能反映出他们所得到的关心爱护。例(3)“难进”、“难看”、“难办”,突出了一个“难”字,表现出了人民群众对官僚衙门作风的不满。
汉语当中词语配合巧妙的方法多种多样,这里再介绍几个例子:
(1)七品芝麻官(豫剧剧目)
(2)且说“五个支委八颗牙”(《人民日报·海外版》)(3)荆江分洪,舍小家保大家。(中央电视台)
(4)中“凤”洋“凰” 韵味十足——中美演员同台演出《凤还巢》(《文汇报》)(5)开字当头 只开不封 河南开封扩大对外开放(《人民日报》)
例(1)剧目不说《七品小县官》,而说《七品芝麻官》,“芝麻”修饰“官”,喻其小,形象生动,含揶揄之意。(2)这是《人民日报·海外版》1986年3月10日一篇文章的题目。当时一些经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农村干部已严重老化,干部的年轻化迫在眉捷。文章把某一农村支部的干部人数和他们残留的牙齿总数组合在一起,从而鲜明地表现出问题的尖锐性。例(3)以“舍小家保大家”构成对比,显示出了当地人民以国家为重,以全局为重的高尚风格和集体主义精神。例(4)将“中”、“洋(美演员)”同《凤还巢》剧目名中的“凤”、“凰”交叉组合,新奇而有趣。例(5)将地名“开封”二字拆开,分别组成二肩题,以示他们扩大对外开放的决心,新鲜巧妙,很有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