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七年级上册字词、文言课内阅读练习

时间:2019-05-14 20:02: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七年级上册字词、文言课内阅读练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七年级上册字词、文言课内阅读练习》。

第一篇:教七年级上册字词、文言课内阅读练习

一单元

1、注音。

憧憬()裨益()倘若()浏览()诠释()惊羡()嫩绿()鸟巢()载着()弥漫()窟窿()湍急()猝然()酣睡()嘈杂()肇祸()蓦然()巍然()屹立()履行()白痴()灰烬()尺度()度其足()涟漪()栖息()诧异()遽契()匿笑()折戟()沐浴()淅沥()熠熠()瞳人()诧异()栖息()

2、字形()移默化 危言()听 半明半()

摇摇欲()小心()()势不可()你推我()惊慌失()()然有序

相()并论 失()落()镇定自()郑人买()改错:

千恣百态 半明半妹 惊慌失措 相题并论

姿 潜 耸 昧 坠 翼翼当 搡 措井 提 魂 魄若 履 修改错字

4、轻飞慢舞 闲情逸志 春花秋实 星罗其布

5、慢不经心 兴高彩烈 根深帝固 契而不舍 不言而谕 微不足到

6、感人肺府 赅人听闻 壁玉

3、斜魔鬼祟 悲欢离和 蝉娟 海内百川 走头无路 记忆尤新 浅移默化

2、明查秋毫 谈笑风生 一视同人

1、千恣百态 半明半妹 惊慌失措 相题并论

二单元

1、字音

徜徉 逃窜 雕镂 浩淼 绚丽 梁山泊镌刻 铭刻 藐小 凹凸 鹤唳

稚气莫名 尘缘 迸溅 穹隆 积攒 沉淀呜咽 摒弃 犀利 怪僻 骤然

樯橹 颠簸

安恬 撷取 惆怅 豁达 自诩 荟萃宿怨 跻身 骷髅 查老师 聘请酬 时髦 披露 履历 驰骋 黝黑

绶带 解数 哽咽 煎熬 涉足 絮语 噤若寒蝉 褐色 宝藏

2、字形

走()无路 美不()收()言()听()()在目 记忆()新 百看不()

烟波浩()()然而生 心()神()()()教诲()刻在心

投 胜 危耸 历历 犹 厌 潜默 谆谆 镌淼 油 领 会

广()无垠 五()纷呈 眼花()乱 鸦()无声

()然大物 明()秋毫

()然自得 白()过隙()然若失 一视同()弹指一()谈笑风()袤 彩 缭雀庞察怡驹怅仁挥生

其()不扬 罪()祸首()()有味 指手()脚

不屈不()茅()顿开

可歌可()无动于()咬文()字

鸡毛()皮 道听()说 沸沸()()

貌魁津津画挠塞泣衷嚼蒜途扬扬

出谋()策 搜索()()水流()急 以身()职()思苦想 密密()()

()()大哭 陈词()调 涕()横流 寂()

划枯肠湍殉冥匝匝号啕滥泗寞 改错:

走头无路 记忆尤新 浅移默化 明查秋毫 谈笑风生 一视同人

三单元

1、字音

归省 行辈 倘若 不惮 怠慢 一哄而散

蕴藻 家眷 踱步 吁气 撮豆 棹 絮叨 撺掇 凫水 宛转 悠扬 渔父 纠葛 潺潺 伶俐 擂鼓 泅水 蘸酒 茶峒 干燥 戍守 呐喊 老鹳 佞臣 无辜

2、字形

赏心()目()魔鬼祟()老还童()楼玉宇 悲欢离()阴()圆缺()娟 天涯海()海()百川 悦邪返琼合晴婵角纳

修改错字:斜魔鬼祟 悲欢离和 蝉娟 海内百川

四单元

1、注音

1酝酿 2应和 3黄晕 4蓑笠 5绝巘 6沿溯 7飞漱 8抖擞 9着落 10水藻 发髻 镶上 贮蓄 澄清 芊芊 匍匐 迸发 粗糙 澹澹 磅礴 酥油 寂寥 摇曳 凋敝 静谧 轮廓

2、字形

花()招展()朋引伴 轻飞()舞 春()秋实 闲情()致 重岩叠()隐天()日 星罗()布 素()绿潭 清荣()茂

枝呼曼 华逸嶂 蔽棋湍峻

改错:轻飞慢舞 闲情逸志 春花秋实 星罗其布 五单元

1、字音

妥协 倔强 祈祷 卷帙 滑稽 模式 汲取 锲而不舍 闪烁

渊博 汹涌 炫目 灼热 纺锤 鸟喙 大穰 胠箧 三隅

不愠 罔殆 缀行 大窘 积薪 目似瞑 篝火

2、字形

()不经心 心不在()一劳永()等因()此 兴高()烈 根深()固()()不倦()之以恒 不言而()

()而不舍 茫无()际 微不足()

()人不倦 不()不启 不()不发 举一()三

漫焉逸 奉采蒂孜孜持喻 锲涯道 诲愤悱反 修改错字:慢不经心 兴高彩烈 根深帝固 契而不舍 不言而谕 微不足到

六单元

1、字音

缥缈 干涸 宛似 颤栗 酬唱 称职 陛下 附和 头衔 御聘 迢迢 擢 机杼 脉脉 和煦

2、字形

感人肺()近在()尺()人听闻 全()精力 闪烁 璧玉 腑咫骇副

修改错字:感人肺府 赅人听闻 壁玉

文言文阅读复习题

一、古代寓言二则(全文背诵默写)

(一)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

(二)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按原文填空。

《郑人买履》选自,作者是战国末期的哲学家。《刻舟求剑》选自,作者是战国末期秦相 组织编写的论文集。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①先自度其足()②吾忘持度()③反归取之()④遂不得履()⑤遽契其舟()⑥不亦惑乎()

4、解释下列句子中的“之”字。

①反归取之()②至之市()③何不试之以足()④故时有物外之趣()

5、翻译下列句子。①何不试之以足?

②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③是吾剑之所从坠。

④至之市,而忘操之。

6、用文中语句回答,郑人买不到履的原因是什么呢?

7、《郑人买履》讽刺了什么样的人呢?

《刻舟求剑》讽刺了什么样的人呢?

8、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类似的例子。请你举一个例子。语言简洁明了。

二、《幼时记趣》

①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②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③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④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幼时记趣》选自《 》,作者是清代作家。

2、解释加点的字。

①明察秋毫()②故时有物外之趣()③私拟作群鹤舞空()④徐喷以烟()⑤于土墙凹凸处()⑥以丛草为林()⑦盖一癞蛤蟆也()⑧方出神()

3、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①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②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③作青云白鹤观

④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

⑤ 鞭数十,驱之别院。

4、《幼时记趣》充满了生机盎然的童真童趣。我想你一定被这浓浓的童趣打动了。现在,请你从文中找出你印象最深刻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然后在下面的横线上 作出赏析。赏析:

5、每个人的童年都有一些有趣的经历。请你打开记忆的大门,回忆一件你的有趣的事情。简要的写在下边的横线上。

6、作者观察细致,想像奇特。请你从文中找出一句作者想像奇特的句子。

三、《三峡》(全文背诵默写)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

1、按原文填空。

2、本段文字选自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的有文学价值的地理巨著《 》。

3、解释下列加点字。

① 略无阙处()② 夏水襄陵()③ 乘奔御风()④ 飞漱其间()⑤ 林寒涧肃()⑥ 属引凄异()

4、翻译下列句子。

①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②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②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④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⑤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5、从文中找出侧面描写三峡两岸山脉的高峻的句子。

从文中找出侧面描写夏水迅急特点的句子。

四、《梦溪笔谈》二则

(一)以虫治虫

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二)梵天寺木塔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 乃以瓦布之,而塔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迄,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朐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服其精练。

1、两则短文选自《 》,作者是北宋科学家、政治家。

2、解释下列加点字。

① 方为秋田之害()②则以钳搏之()③悉为两段()④岁以大穰()⑤其虫旧曾有之()⑥方两三级()⑦患其塔动()⑧乃以瓦布之()⑨贻以金钗()⑩盖钉板上下弥束()

3、翻译下列句子。

① 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

②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② 未布瓦,上轻,故如此。

④但逐层布板迄,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⑤人皆服其精练。

4、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迄,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这句话中,一个“笑”字透露出喻皓什么样的心理活动?

五、《狼》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身已半人,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本文选自《 》。作者是,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世称,代文学家。

2、解释下列加点字。

①止有剩骨()②一狼仍从()③两狼之并驱如故()④恐前后受其敌()⑤其一犬坐于前()⑥意暇甚()⑦以刀劈狼首()⑧一狼洞其中()⑨盖以诱敌()⑩止增笑耳()

3、翻译下列句子。① 屠惧,投以骨。

②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②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④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⑤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

⑥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⑦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4、文中狼的性格特征是。(用一个词语概括)

5、在文中画出作者议论的句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期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郑人买履》,完成文后问题。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 履()② 操()

③ 度()④ 宁()

2.翻译: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译文:

3.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

答:

二、阅读《刻舟求剑》,完成文后问题。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涉()②遽()

③是()④求()

2.分别指出加点词所指代的内容。

①其剑自舟中坠于水()②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3.解释下加点的“之”的意思,并按要求归类。A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B至之市,而忘操之。

C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⑪做代词,代物的:()

⑫做动词用的:()

4.翻译:是吾剑之所从坠。

译文:

5.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

答:

三、阅读《幼时记趣》,完成文后问题。

①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②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③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④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 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是()

①于土墙凹凸处(在)②神游其中(想像)

③项为之强(僵硬)④留蚊于素帐中(朴素的)⑤盖一癞蛤蟆也(原来是)⑥鞭数十(鞭子)

⑦以土砾凸者为邱(同“丘”,土山)⑧鹤唳云端(高亢地鸣叫)2.解释一词多义:

①之 时有物外之趣()昂首观之()心之所向()项为之强()

②观 昂首观之()作青云白鹤观()

③以 徐喷以烟()以丛草为林()

④为 项为之强()以虫蚁为兽()

⑤故 故时有物外之趣()温故而知新()

⑥其 常蹲其身()神游其中()

3.下面的词语大多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请解释它们的意思。(1)明察秋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怡然自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庞然大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_________________。4.翻译下列句子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选文第二段写的趣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只用4个字)

6.对选文第三段文字意思的理解,有下面两种不同的概括。你赞成哪一种?简要说明你的理由。(1)神游丛草(2)神游山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第一段中统领全文的一个词语是

。8.什么是“物外之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9.“我”能得到许多闲情之趣的原因是。

10、没有想象就没有神游的感受,请用原文写出第三段中作者想象的句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说说“项为之强”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第四段中具体表达“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的句子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第二段中“又”的用法应该是:()

A.表示重复或继续

B.表示几种情况或性质同时存在C.表示意思上更进一层

D.表示转折,有“可是”的意思 14.第一段与二、三、四段的关系是:。

15.文章具体叙述了幼时的几件趣事,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性格和情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鹤”在我国古代有着丰富的文化内容,请你写出两个带有“鹤”字的成语或诗句。

1、_________________

2、_____ __ ________

四、阅读《三峡》,完成文后问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溯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略无阙处()夏水襄陵()良多趣味()

属引凄异()沿溯阻绝()飞漱其间()

晴初霜旦()

2.解释下列词语的不同含义。

⑪自: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

⑫长:常有高猿长啸()巴东三峡巫峡长()

3.翻译下列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

(2)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译文:

(3)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译文:

4.“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描写得形神兼备,试分析好在哪里?

答:

5.有一句话把三峡春冬季节山水草木的秀丽景色概括无遗,这句话是:

。6.文章为何没有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来描写三峡的景色?谈谈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内容与唐朝哪位诗人写的哪首诗一致?请将诗人的名字及其诗写出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8.作者描写三峡壮丽景色,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9.作者引用“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五、阅读《以虫治虫》回答文后问题。

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1.在画线的文段中该停顿的地方用“//”隔开。2.解释加点字。

其喙有钳()岁以大穰()悉为两段()旬日子方皆尽()3.下列各组中的加点字相同的两项是()()。A.方为秋田之害 方两三级 B.而动如初 匠师如其言 C.以钳搏 以瓦布之

D.问塔动之因 其虫旧曾有之 E.旬日子方皆尽 人皆伏其精练

4.翻译: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译文:

5.填空(用原语句填写)。

文章一开始就用一个“ ”字显示虫害的紧迫,治虫实为当务之急。接着介绍子方虫的天敌,用 “ ”说明为数众多,用“ ”说明它剿灭害虫时威力大。最后用“ ”的结果突出了“以虫治虫”的成功。

六、阅读《梵天寺木塔》,完成文后问题。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二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月去)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1.《梵天寺木塔》选自,作者,代科学家、政治家。2.解释带点的词。

患其塔动()未布瓦()贻以金钗()盖钉板上下弥束()

人皆伏其精练()

3.分别指出加点词所指代的内容。

钱帅登之()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匠师如其言()此易耳()4.解释句中文言虚词。

于杭州梵天寺()贻以金钗()但逐层布板讫()5.“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的意思是:。

6.“皓笑曰”中的“笑”表现了喻皓当时怎样的心态?

答:

七、阅读《狼》,完成文后问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止有剩骨()并驱如故()顾野有麦场()一狼洞其中()2.把下边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译文:

3.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点字。

①其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屠乃奔倚其下()②以 以刀劈狼首()投以骨()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可以为师矣()

③之 复投之()两狼之并驱如故()

久之,目似瞑„„()又数刀毙之()4.《狼》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答:

5、“屠大窘”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问题。(1分)

6、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4分)

(l)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其一犬坐于前

7、文章通篇写“狼”,最后归结到“禽兽”上,请你说一说作者这样写的深刻含义。(3分)

8、汉语里有关狼的成语比较多,请写出3个。(3分)

9、蒲松龄如何看待狼?你怎样看待狼?(4分)

八、阅读《〈论语〉八则》,完成文后问题。1.解释下面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⑪默而识之()⑫不耻下问()⑬不亦说乎()

⑭不亦君子()⑮学而不厌()⑯人不知而不愠()

⑰学而不思则罔()⑱思而不学则殆()

2.“而”的用法有:表并列、表转折、表承接,请解释下列句子中“而”的意思:

⑪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⑫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⑬温故而知新()⑭学而不思则罔()⑮择其善者而从之()3.翻译下列句子:

⑪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译文:

⑫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译文: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视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5.《论语》是记录 的书。“论”是 的意思。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 家、家,的创始人。

16.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默而识之()()②学而不厌()()③必有我师焉()④举一隅不以三隅反()()()17.翻泽下列句子

①何有了我哉:。

②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18.“默而识之”说的是学习态度还是学习方法?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期期末复习古诗文默写填空

1.“今夜月明人尽望,”是唐代诗人 《十五夜望月》中的咏月名句。2.《水调歌头&S226;明月几时有》的作者,是 代著名文学家,号东坡居士。词中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的词句是:“,”;直接写明月的词句是:“,”; 表现作者感悟人生哲理的旷达胸襟的词句是:“,”;道尽千载离人心愿表明诗人对远方亲人美好祝愿的名句是“,”。

3.一首律诗可分四联,代诗人 《次北固山下》的颔联是:“,”。诗中有一个对偶句,暗示时光流逝,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这两句诗是:“。”

5. 代诗人 的《赤壁》中,“,”两句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更妙的是“,”两句议论,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命运,真可谓以小见大,别出心裁。

6.《浣溪沙&S226;山下兰芽短浸溪》是北宋文学家 写的一首词。词中“,!”两句表现出作者虽处困境,仍力求振作的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10. 代文学家 被人们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如画家设色作画,描绘早春特有景色的句子是:“,”;后两句“,”,转为议论,突出早春的可爱。

11.南宋爱国词人 在《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雀)中用嗅觉和听觉捕捉夏夜景物特征,描绘丰收在望的诗句是:“,”。诗中的两组对偶句分别是:“,”和“,”。

12.唐代文学家 的《秋词》一反前人悲秋之作,写出了秋高气爽的独特感受。其中“,”写出了秋天胜过春天的原因。诗中直抒赞秋胸臆的诗句是:“,”。14.《迢迢牵牛星》想像丰富,把天上的两颗星星写得像人间的恋人一样,写的是天上神话,表达的是人间悲情。“终日不成章,”“盈盈一水间,”。16.唐朝是我国诗歌的鼎盛时期,涌现出众多著名诗人,其中最负盛名的三位诗人是、、。诗人 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通过丰富的想象,赋予了月亮以人的感情色彩,将月亮人格化了。“,”两句,抒发了诗人对朋友的无限怀念和深切同情。

18.《幼时记趣》选自《 》。作者,代文学家。文章以生动的笔调记述了作者儿时的一些“神游其中,”的趣事,充满童真童趣。

19.《论语》是 经典著作之一,主要记录。孔子,名丘,字仲尼,时期 家、家,学派的创始人。《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的关系的句子是:。

②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

③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 ④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来表示;⑤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⑥能表明孔子自谦的句子是:,!⑦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⑧在欢迎会上,主持人说:“孔子说过:“,?”欢迎大家来到我校。”⑨ “,,,则不复也。”孔子的这些话强调了学生用心思考主动学习的重要性。⑩《论语》中有谈学习态度的,也有谈学习方法的。谈学习态度的有:。

谈学习方法的有:。

20.《三峡》选《 》。作者,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文章从视觉角度描写三峡群山连绵的句子:“,”。写三峡山高谷深的句子: “,,”。写夏季行船之快的句子:“,,”。写三峡春冬之景的句子:“春冬时节,则。。,”。描写秋季三峡景色的句子:“,,。”文中引用了两句渔者的歌词:“,!”

21.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韩非子》)22.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 ”(《吕氏春秋》)23.“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有游。。”出自《天上的街市》。作者,他的代表诗集有《女神》等。

24.小草偷偷地从土里。

“ ”,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朱自清《春》)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期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答案

一、1.①鞋子 ②拿 ③量长短 ④宁可。

2.等他赶回来时,集市已经关了,他终于没买到鞋。3.启发人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

二、1. ①渡江 ②急忙 ③这儿 ④寻求。2.①涉江者 ②舟 3.⑪ A、C ⑫ B 4.这儿是我的剑掉落下去的地方。(我的剑是从这儿掉落下去的。)

5.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

三、1.④(白色的)⑥(鞭打)

2.①的;它,指蚊子;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或助词,无实义);代词,指“昂首观之”。②观看;景观。③用;把。

④因;当作。⑤所以; 旧的。⑥指自己;它们,指丛草、虫蚁、土砾。3.(1)形容眼力可以看清极细小的东西。(连极细小之物也看得一清二楚,表现视力极佳。)

(2)心情舒畅,自得其乐。(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3体积极大的东西。(形容极大极大的物体。)

4.①我心里这样想,那成百上千的蚊子果然都变成鹤了。(私,私下里。)

②夏夜蚊子的飞鸣声像雷一样,我私下里把它们比着群鹤在空中飞舞。

③舌头一伸,两只虫子就全被吞进肚里。5.观蚊如鹤(夏蚊成鹤)。

6.以神游丛草为好,丛草也值得“神游”,更能体现童趣。选另一答案,言之成理亦可。7.物外之趣

8.即观察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超脱于尘世以外的乐趣)。9.细察(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10、“以丛草为林„„凹者为壑.”

11.写出了“我”的专注,侧面烘托出想象世界的美好。12.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13.C

14.总分关系

15.两件事,表现了作者的童真童趣和富于热情幻想的性格。16.鹤立鸡群(比喻人的才能或仪表卓然出众。)

鹤唳风声(形容极度惊慌疑惧或自相惊扰或形容凄凉的景象。)

鹤发童颜(白色的头发,红润的面色。形容老年人气色好,有精神。)

晴空一鹤排云上,„„

《黄鹤楼》„„

四、1、同“缺”; 涨; 实在; 连续;顺流而下;冲荡;早晨。

2、⑪从、由;如果⑫长时间地;长度大

3、(1)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2)春冬季节,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映山石林木的倒影。⑬空荡的山谷里传来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

4、这两句的意思是: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句中以“回清”写“素湍”的动态,以“倒影”写“绿潭”的静态,极言江水这清澈。“素湍”见浪花之雪白;“绿潭”显潭水之清澈,“回清”写江水之动态。

5、清荣峻茂

6.文章布局匠心独运。作者描写的是三峡四季的山水景物,劈头落笔于山极为自然。夏水暴涨承山高江窄而来,最富三峡特色。下面先春冬合写,后独记秋天,也是顺水势的涨落而安排。夏天江水暴涨,春冬风平浪静,秋天水枯谷空,顺势而下,入情入理。

7.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8.对祖国山水的喜爱之情。

9.渲染萧瑟的秋景,表现旅人的哀愁。(侧面表现了渔民船夫的悲惨生活。)

五、1.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

2.嘴;年成;都,全;十天。3.C、E。

4.这种虫过去曾经有过,当地的人称它为“傍不肯”。5.方、千万蔽地、悉为两段、岁以大穰。

六、1.《梦溪笔谈》,沈括,(北)宋。

2.担心;铺排;赠给;因为;同“服”,佩服。3.塔;匠师;喻皓;指固塔这件事。4.在;拿;只。

5.匠师遵照他的话去办,塔身就稳定了。

6.一方面透露出他对匠师无能的嘲笑,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他对解决“塔动”这个问题胸有成竹,举重若轻。

七、1. 同“止”;原来的样子;转头看,看见;打洞。2. 狼也算是够狡猾的了,但是顷刻间双双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3. ①指代狼;代积薪。②用。把。如。凭借。③代狼。助词,用在主谓间,不译。调节音节,无实义。代狼。4.参考:对待象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8.(l)然而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2)其中一条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9.作者由“狼”写到“禽兽”,是由点到面,由小到大更深广地揭示了本文的主题思想。10.略 11.此题为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

八、1.⑪记。⑫以„„为羞耻。⑬同“悦”,愉快。⑭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⑮满足。⑯恼恨、怨恨。⑰迷惑而无所得。⑱精神疲倦而无所得。2.⑪表并列⑫表转折⑬表承接⑭表转折⑮表承接

3.⑪聪敏而又好学,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羞耻,所以被称为“文”。

⑫学习而不感到满足,教导别人从不感到厌倦,对于我有哪些呢(在我这里有什么呢、这些事情我做到了哪些呢)?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期期末复习&S226;古诗文默写填空答案

1.“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是唐代诗人王建《十五夜望月》中的咏月名句。

2.《水调歌头&S226;明月几时有》的作者苏轼,是宋代著名文学家,号东坡居士。词中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的词句是:“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直接写明月的词句是:“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表现作者感悟人生哲理的旷达胸襟的词句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道尽千载离人心愿表明诗人对远方亲人美好祝愿的名句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一首律诗可分四联,唐代诗人王湾《次北固山下》的颔联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诗中有一个对偶句,暗示时光流逝,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这两句诗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5.唐代诗人杜牧的《赤壁》中,“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两句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更妙的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议论,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命运,真可谓以小见大,别出心裁。6.《浣溪沙&S226;山下兰芽短浸溪》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写的一首词。词中“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两句表现出作者虽处困境,仍力求振作的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10.唐代文学家韩愈被人们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如画家设色作画,描绘早春特有景色的句子是:“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后两句“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转为议论,突出早春的可爱。

11.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在《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雀)中用嗅觉和听觉捕捉夏夜景物特征,描绘丰收在望的诗句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诗中的两组对偶句分别是:“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和“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12.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秋词》一反前人悲秋之作,写出了秋高气爽的独特感受。其中“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写出了秋天胜过春天的原因。诗中直抒赞秋胸臆的诗句是:“自古逢秋悲寂廖,我言秋日胜春朝”。

14.《迢迢牵牛星》想像丰富,把天上的两颗星星写得像人间的恋人一样,写的是天上神话,表达的是人间悲情。“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6.唐朝是我国诗歌的鼎盛时期,涌现出众多著名诗人,其中最负盛名的三位诗人是李白、杜甫、白居易。诗人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通过丰富的想象,赋予了月亮以人的感情色彩,将月亮人格化了。“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两句,抒发了诗人对朋友的无限怀念和深切同情。

18.《幼时记趣》选自《浮生六记》。作者沈复,清代文学家。文章以生动的笔调记述了作者儿时的一些“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的趣事,充满童真童趣。19.《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主要记录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的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③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④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

⑤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⑥能表明孔子自谦的句子是: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⑦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⑧在欢迎会上,主持人说:“孔子说过:“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欢迎大家来到我校。”⑨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发,则不复也。”孔子的这些话强调了学生用心思考主动学习的重要性。⑩《论语》中有谈学习态度的,也有谈学习方法的。谈学习态度的有:学而不厌

学而时习之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谈学习方法的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默而识之 温故而知新。

20.《三峡》选《水经注》。作者

郦道元,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文章从视觉角度描写三峡群山连绵的句子:“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写三峡山高谷深的句子:“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写夏季行船之快的句子:“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写三峡春冬之景的句子:“春冬时节,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描写秋季三峡景色的句子:“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文中引用了两句渔者的歌词:“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1.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韩非子》)22.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吕氏春秋》)

23.“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有游。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出自《天上的街市》。作者郭沫若,他的代表诗集有《女神》等。

24.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朱自清《春》)

二、阅读与理解(50分)

(一)①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②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节选自《春》)

7.给文中加点字注音。(2分)

嫩()散()

8.第②段在描写上很有层次,请找出语段中表现层次井然的三个词语。(3分)

9、第①段第一句中的“偷偷地”,“钻”用得好,好在哪里?(2分)

10、文中有一句话运用了想象的手法,请你找出来。(2分)

11、第②段写的是春花,为什么还要描写蝴蝶和蜜蜂?(2分)

二.7.nèn sàn 8.树上 花下 遍地 9.“偷偷地”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小草悄然萌发的情景,“钻”写出了小草挤破泥土的力量,突出小草顽强的生命力。10.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11.写蝴蝶和蜜蜂,是为了从侧面突出春花的繁茂、艳丽和香甜。

(二)阅读下列两个选段,完成10~15题。(14分)

(甲)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的,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乙)春在田畴,松软的泥土散发着清新湿润的气息,冬憩后醒来的麦苗儿精神焕发,展现出一派蓬勃盎然的生机;渠水欢唱,如母爱的乳汁,与土地和麦苗的血液水乳交融。春在河畔,碧波清荡,鱼虾畅游,蛙鼓抑扬弄喉嗓,柳丝婆娑舞倩影,阳光水波交相辉映,洒落捧捧金和银。春在天空,燕语呢喃,蝴蝶翩跹,风筝高飞,浓浓春意弥漫洁白的云朵间,甜甜笑声穿梭浩淼九天。春在果园,红杏流火,桃花漫霞,梨树飞雪,蜂蝶追逐喧嚷,酝酿生活的甘甜和芬芳„„ 10.甲文描绘了春草图和春花图两幅春天的画面,乙文描绘了四幅春天的画面,分别是、、、。(4分)

11.甲文第一段写了小草的情态以及它的质地、、;乙文未写草,但写了春天植物的绿,如、。(2分)12.甲文第二段与乙文写得色、声、味俱全,甲文表现“声”的词语是“嗡嗡”;乙文表现“声”的词语是“ ”、“ ”等。(2分)

13.甲文第二段和乙文都用了虚实相结合的方法,请默写出甲文虚写的句子。(2分)我的答案:

14.甲文与乙文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我的理解:

15.想想看,春天还是什么?发挥你的想像力,仿句再写出一个形式相同的句子。(2分)

春天是一缕轻轻吟唱的暖风,和着声声婉转的鸟语;春天是一捧温暖明亮的阳光,吻着馥郁醉人的花香;春天是,三、阅读题。

(一)阅读下列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些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 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有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着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配合 应和 映衬)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的响着。

1、在第一段中的横线上填上正确的标点。

2、第二段首句应填入的一句诗是:

3、上题填入的诗句的作者及生活时代准确的一项是()

A、杜牧—唐 B、苏轼—北宋 C、白居易—唐 D、志南和尚—南宋

4、“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描写的是()

A、桃树 杏树 梨树 B、桃儿 杏儿 梨儿 C、桃花 杏花 梨花 D、遍地的野花

5、“散在草丛里”的“散”读------------;“桃儿、杏儿、梨儿”中的“桃儿”应该读成:-------------。

6、在第二段中的括号里选出恰当的词,填到前面横线上。

7、第二段的第一句运用了------------和---------------的修辞方法。

8、第二段分别从---------------、--------------、--------------和------------等方面对春风进行了描写。“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写出了春风的--------------特点。

(二)(14分)10.田畴春图 河畔春图 天空春图 果园春图(每空1分,意近即可,计4分)11.颜色、长势、麦苗儿精神焕发,柳丝婆娑(每空0.5分,意近即可,2分)12.呢喃 喧嚷(每处1分,计2分)

13.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2分)14.对春的热爱、赞美之情(意近即可,2分)15.略(2分)

(一)阅读《春》选段,完成文后6-10题(12分)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6、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春花的三个特点(每个特点不能超过4个字)(3分)我的回答:

特点①: 特点②: 特点③:

7、“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能否调换成“红的像火,白的像雪,粉的像霞”,为什么?(2分)我的理解:

8、文中加点字“闹”换成“飞”“吵”“忙”等词可以吗?请说说你的看法。(2分)我的看法:

9、“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一句中是否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仿佛”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我的理解:

10、一名学生问老师,文中为何只写桃花、杏花、梨花,怎么不写“荷花或者菊花?”假如你是老师,你怎样答复这位同学?(3分)我的回答7、2 不能。因为“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与上文的“桃树、杏树、梨树”三种树的顺序是一一对应的。

8、2 用“闹”最好,不仅有声响,而且隐含了一片喧闹沸腾的景象。侧面表现了花儿的繁茂、鲜艳和甜香。

9、2 没有运用(1分)不能删。这只是作者的一种想像,如果删去就变成真有桃、杏、梨了,与真实不符。(2分)

10、3 要点:你的问题很好,但你的见解是不对的。因为“桃花、杏花、梨花”符合春季的特点,而荷花符合夏季特点,菊花符合秋冬季节的特点。

二、阅读理解(48分)

(一)阅读《春》选段,回答问题(10分)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6.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中所描绘的春花的三个特点。(每个特点不得超过4个字)(3分)

7.文中第一句“桃树、杏树、梨树”这三种树的位置能否调换顺序?说说你的理由。(2分)

8.这段文字写的是春花,可为什么又写蜜蜂和蝴蝶呢?你知道作者这样写的用意吗?

9.文末“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这一句用的是什么修辞?说说它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分)

6、花多繁茂 花色艳丽 花味香甜。

7、不能,因为这与下文“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是相对应的。

8、这是从侧面烘托花儿的繁茂、鲜艳、香甜。

9、比喻。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阳光下遍地野花闪闪烁烁逗人喜爱的样子。

6.仿照例句,再写出两个你对“语文”理解的句子。例句:语文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2分)

语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背诵优秀的古诗文可以丰富语言积累,提高语文素养。(答对五题即得满分)(5分)

(1)请你写出两句中国古代诗人描写春天景色的名句:(2分)① ②

6.作仿写题,首先要分析句式的特点,比如例句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抓住了事物的特点,写出了生活哲理,因此仿写句子也要符合这些要求。

示例:语文是色彩缤纷的花园,让人流连忘返;语文是意境深邃的油画,让人惊叹不已;语文是旋律优美的音乐,让人听之动容。7.(1)吹面不寒杨柳风、春眠不觉晓„„

一、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6题。(共16分)

[甲]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乙]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1.对同一自然景物的感受往往会因人因事因地而异。甲文作者所表达的感受是________,乙文作者所表达的感受是________。(2分)

2.甲文作者把春风比做“母亲的手”,你对春风有何感受?请用一个比喻句把这种感受写下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3.仿照例句,说说下边句子中加横线的词好在哪里? 例句: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抚摸”这个词,从触觉的角度写出了春风温柔的特征,很有感情。] ①„„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文的第一段把无形、无声、无味的春风描写得有声、有味,试举例说明。(4分)

①变无声为有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变无味为有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乙文中说“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由文中的“这一切”,你还能想到什么?请写在下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6.回忆你学过的古诗,哪些诗句能表现甲文和乙文中的景物?写在下面。(至少两句)

答: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2分)

一、1.对春天的热爱对生命的礼赞 2.春风像一首歌,让你在歌声中翩翩起舞。(春风像小姑娘,悄悄地来到人间,给人以温暖。)3.①形容各种气息在空气中,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从嗅觉的角度表现春风的芳香和醉人。②从视觉的角度表现了树上嫩芽越来越多,体现了初春的特征。4.①(鸟儿)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②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5.鸟儿在枝头歌唱;小燕子从南方回来,正忙着筑巢搭窝。6.①春风又绿江南岸;一枝红杏出墙来 ②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二月春风似剪刀。二阅读理解(50分)

(一)阅读课文《夏》的选段,回答5—8题(7分)

好象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的长墙。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火红的太阳烘烤(照射)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潮涌着一艘艘的舰船。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子的香味。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

6、选文开头的两个句子运用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何好处?(3分)

7、第3句中能否用括号中的词代替,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2分)8除了开头两句,你最喜欢哪句话,说说喜欢的理由。(2分)

二、6、用一锅水逐渐沸腾的比喻形象地写出了春到夏的过程,还通过对春天和夏天景物的对比表现夏天的特点,这些变化都是天气的热带来的。

7、用烘烤写出太阳的温度特别高,扣住夏季太阳的特征来写,突出夏热烈的特点;是指一般的光线射在物体上,不能表现温度的高。

8、只找出句子不说明理由不得分,找出句子并说明理由,言之有理即可。《社戏》阅读

(一)这一天我不钓虾,东西也少吃。母亲很为难,没有法子想。到晚饭时候,外祖母也终于觉察了,并且说我应当不高兴,他们太怠慢,是待客的礼数里从来没有的。吃饭之后,看过戏的少年们也都聚拢来了,高高兴兴的来讲戏。只有我不开口;他们都叹息而且表同情。忽然间,一个最聪明的双喜大悟似的提议了,他说,“大船?八叔的航船不是回来了么?”十几个别的少年也大悟,立刻撺掇起来,说可以坐了这航船和我一同去。我高兴了。然而外祖母又怕都是孩子,不可靠;母亲又说是若叫大人一同去,他们白天全有工作,要他熬夜,是不合情理的。在这迟疑之中,双喜可又看出底细来了,便又大声的说道,“我写包票!船又大;迅哥儿向来不乱跑;我们又都是识水性的!” 1.分析画曲线句子表现了“我”什么样的心情?

2.文段主要描写的人物是双喜。“大悟似的”与“大声的说道”属于 描写方法,分别表现了双喜的、的特点。3.“底细”在文中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4.双喜所写包票里“船又大,迅哥儿向来不乱跑;我们又都是识水性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答案

1.表现了我没有看到社戏的失落难过的心情。2.神态 聪明、勇于承担责任

3.指外祖母和母亲表现出来的担心

4.表现了双喜聪明,办事稳妥可靠,能猜透外祖母和母亲的心思,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顺利地带我去看社戏。

(二)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1.解释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朦胧”的意思是。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踊跃”的意思 2.文中描写开船的动作的词语有,从中看江南水乡的少年们 的特点。

3.文中的景物描写具有特色。作者调动了各种感觉器官进行多方面描写。各找出一句写在下面。

视觉: 嗅觉: 触觉: 听觉:

4.本段主要写月夜行船,突出了“我”急于看戏的迫切心情。从文中的哪些方面可以看出?

答案:1.模糊不清 跳跃 2.点、磕、退、上前、出 动作熟练、聪明能干 3.视觉:月色便朦胧在水气里 嗅觉: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散发出来的清香

触觉: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 听觉: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

4.开船动作利索,行船速度快,从“我”的所见、所思、所感、所闻中体现

(三)①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②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③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1.①段中与加点的“也许”有相同作用的词语是 ;③段中与它相照应的词语是

2.“那声音大概是„„”中的“那声音”指的是①段中的。3.“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一句中的“他”指的是什么?

4.这段是从、、、等方面进行景物描写的。

5.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何作用?

答案:1.似乎(料想、依稀)果然2.歌吹3.宛转,悠扬的笛声4.嗅觉、听觉、视觉、触觉5.比喻,形象生动的写出了船行速度之快,反衬出“我”急切看戏的心情

(四)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

离平桥村还有一里模样,船行却慢了,摇船的都说很疲乏,因为太用力,而且许久没有东西吃。这回想出来的是桂生,说是罗汉豆正旺相,柴火又现成,我们可以偷一点来煮吃。大家都赞成,立刻近岸停了船;岸上的田里,乌油油的都是结实的罗汉豆。

“阿阿,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那一边的呢?”双喜先跳下去了,在岸上说。

我们也都跳上岸。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一声答应,大家便散开在阿发家的豆田里,各摘了一大捧,抛入船舱中。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于是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又各偷了一大捧。1.“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其比喻有什么特点?

2.“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此句话从描写角度看是,说明了。

3.结合以下两句话,简析水乡农家少年的性格特点及品质:

(1)“阿发,阿发,这边是你家的,那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那一边的呢?”(2)“偷我们的吧,我们的大很多呢。”

4.结合全文思考,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充满诗情画意的江南水乡美景?又为什么要塑造江南水乡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

答案:1.生动形象,抓住了颜色和动态的特点2.侧面描写 孩子们能干、机灵 3.(1)朴实(2)大方、热情4.表现对农村生活和儿时小朋友的怀念。

(五)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着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1.第二段中加粗的“跑”与第一段的哪个词相呼应?这两个词都写出了什么样的情形?

2.对上文内容理解正确的是哪两项?请将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内。()A.第一段第3句的“点”、“磕”、“退后”、“上前”等词生动地表现了少年们驾船技术的熟练。

B.上文有三处写到豆麦,都是为了说明夜气里清香的来源。C.第三段中的“他”指的是“那声音”,“那声音”指的是第二段中的“歌吹”。D.作者在第四段中用“果然是渔火”、“也不是赵庄”澄清了第二段所写的“渐望见依稀的赵庄”、“料想便是戏台”的猜测,表现了作者严肃认真的写作态度。3.从第一、二、三段中各找出一处直接写“我”心理活动的语句,用“~~~~”标出;然后分别从括号里选出能恰当概括“我”的心理活动的词语填在横线上。第一段________(活泼 轻松)第二段________(急切 焦虑)第三段________(惘然 陶醉)

4.对上文大意概括恰当的是哪一项?请将序号填在括号内。()A.去赵庄看社戏途中的情景。

B.去赵庄看社戏途中的景物描写。

C.去赵庄看社戏途中“我”的心理活动。D.去赵庄看社戏途中“我”的见闻和感受。

答案1.“跑”与“飞”相呼应。这两个词都写出了船行速度快的情形。2.AC 3.第一段画线语句是“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

第二段画线句是“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第三段画线句是“我的心也沉静,„„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轻松;急切;陶醉 4.D

(六)【甲】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乙】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我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①甲乙两段景物描写,哪段是写夜船去看戏的?哪段是写看完戏归航的?在文中找出两处依据。

②两段都描写了船行很快,哪一处是正面描写,哪两处是侧面描写?

③解释文中下面两个词语的含义。依稀:________________ 夜渔:________________ 3.①甲段写夜航去看戏,乙段写看完戏归航。根据:甲段中“但我却还以为船慢”“渐望见依稀的赵庄”“似乎听到歌吹了”“料想便是戏台”;乙段中“可知已到了深夜”“我们一面议论着戏子”“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响了”②正面:航船就像大白鱼在浪花里蹿;侧面:连山仿佛是兽脊似的向船尾跑去,老渔父喝采③依稀:隐隐约约;夜渔:夜间捕鱼。

(七)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摇 荡 点 撑)开船,在桥石上一()(碰 击 磕 撞),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里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8、文段中两处空白处依次填

、。

9、第一自然段的表达方式属于A、记叙

B、描写

C、议论 D、抒情

10、小朋友们撑船的动作,既说明了,又体现了。

11、二、三两段从哪四个方面写“我”的感受?

12、选文的第二段写了看戏途中的景物,请摘出相关的句子: 所见: 所闻:

13、第三段主要写“我”的感受,表现“我”感受的句子是,使社戏显得“未见其形,”,充满了诱惑力。

14、“但我还以为船慢”一句衬托了“我” 的心情。

15、作者巧用照应,使文章浑然一体,文段中“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与下文 照应;“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与下文 照应。

16、选文的前三段中各有一句写“我”的心理活动,请从下面选出一个适合“我”心理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第一处:(活泼 轻松 沉重平静)第二处:(急切 焦虑 兴奋 无所谓)

第三处:(惘然 陶醉平静 激动)

17、用一句话概括这几段文字所写的内容。

8.点;磕。

9、A

10、驾船技术高超;看戏心情急切。

11、视觉、听觉、触觉、嗅觉

12、所见: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还有几点火;(写一处即可)所闻: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

13、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先闻其声。

14、急切

15、两岸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16、轻松;急切;陶醉

17、“我”在看社戏途中的所见所闻。

18、月夜航船。

阅读《济南的冬天》(选段),完成5—8题。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5.从本段描写中可以看出济南冬天具有什么特点?哪句话最能体现出这个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

6.按作者写小雪后济南山色的联想思路填空。

①小雪落在山上矮松的树尖上,这使作者联想到矮松像_______。这里用的是_______的修辞手法。

②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一道儿自,一道儿暗黄„„这景色使

作者联想到_______。这里用的是_______的修辞手法。

③傍晚,微黄的阳光斜照在山腰的薄雪上,这景色使作者联想到_______。这里用的是_______的修辞手法。

7.作者为什么要写城外的景色?选文两段运用了怎样的描写顺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你所在的地区冬天是什么特点?请用四个四字短语加以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jì dūn xiāng jì、zhù 2.(1)舒庆春 舍予北京 作家 《骆驼祥子》 《茶馆》

(2)多风 多雾 炎热 无风声 无重雾 无毒日对比衬托,突出济南冬天的“温晴”.赞誉这个宝地3(1)指济南冬天不刮风,有太阳,但不毒。温暖晴朗,非常难得。(21指济南周围的山所起到的作用,围护着济南。(3)这里指济南冬天的温暖舒适给人的美好感受,感到慈善。(意近即可)4.“况且”,进一步申述理由,或耆补充、追加新理由;“还”,表示范围的扩大,有所增益或补充。这里“况且„„还”连词和副词配合,起关联作用,恰当地组合了要说的意思。(意近即可)5.温暖;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6.①日本的看护妇 比喻②像给山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比喻 ③薄雪好像忽然害羞 拟人 7.因为城外是济南的一部分,为了使画境更美。(意近即可)从城内到城外的空间顺序。

第二篇:七年级上册文言句式

童趣文言句式

通假字和多音字

通假字 :

1.强: 通“僵”,僵硬。项为之强:脖子看得都酸了。多音字 :

1.虾:通“蛤” há 虾蟆 蛤蟆 xiā 对虾 词类活用 名词用作动词:

鞭数十(“鞭”,鞭子,这里活用名词作动词,“鞭打”的意思。)果然鹤也(“鹤”,白鹤,这里活用名词作动词,“变成白鹤”的意思。)一词多义 观: ①昂首观之〔看〕 ②作青云白鹤观〔...的景象〕 2 察: ①明察秋毫〔看〕 ②必细察其纹理〔观察〕 3 时: ①余忆童稚时〔时候〕 ②故时有物外之趣〔时常〕 4 以: ①徐喷以烟〔用〕 ②以丛草为林〔把〕 为: ①项为之强〔因为...而...〕 ②以丛草为林〔当作〕 ③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被〕 之: ①昂首观之〔代词,指蚊子〕 ②物外之趣〔助词,的〕 ③心之所向〔助词。无意〕 ④观之,兴正浓〔代词,指两只小虫斗草〕 ⑤项为之强〔代词,指看蚊子〕 ⑥驱之别院〔代词,指癞蛤蟆〕 7.见藐小之物(的)其∶ ①必细察其纹理〔代词,指微小物〕②蹲其身〔代词,指我〕③神游其中(在,代词)神:①定神细视〔精神〕②神游其中〔想象〕[2] 古今异义词

方:古义:正在; 今义:方形 或:古义:有时,有的人; 今义:或许 余:古义:我; 今义:剩下

盖:古义:发语词,相当于“原来是”。今义:动词,建筑;名词,器具上部有遮蔽作用的东西。观:古义:景象 今义:看 私:古义:私下 今义:自私 特殊语句

1、倒装句式:

(1)“徐喷以烟”等于“以烟徐喷”。译为:用烟慢慢地喷(它们)。

(2)“留蚊于素帐中” 等于“于素帐中留蚊”。译为:又在未染色的帐子里留几只蚊子。

(3)“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等于“私拟作群鹤于空中舞”。译为:我暗自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

2、省略句式:

(1)“使与台齐” 等于“使(之)与台齐”。译为:使身子跟台子一般高。(2)“见二虫斗草间” 等于“见二虫斗(于)草间”。译为: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

(3)“果如鹤唳云端”等于“果如鹤唳(于)云端”。译为:果真像鹤群在青云上翻飞鸣叫。

(4)“驱之别院”等于“驱之(于)别院”。译为:把它驱赶到别的院子去了。

3、被动句式: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译为: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全被它吃掉。

4、固定句式:

以丛草为林:以-----为。译为:把------当作。[3]

5、判断句式:

“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等于“眼前果真就出现了千百只白鹤”

论语十则通假字

不亦说乎:“说”通“悦”的古字,愉悦,高兴。是知也:“知”通“智”,聪明,智慧。诲女知之乎 :“女 ”通:“汝”,你。

活用现象

吾日三省吾身:日,每天,名词作状语; 温故而知新:故,旧知识,形容词作名词。新,新的知识,形容词作名词。传不习乎:传,传授的知识,动词作名词。学而时习之:时,名词作状语,可译为“时常的”。择其善者而从之:善,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指“优点长处”。

见贤思齐焉:贤,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可译为贤人。齐,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表示看齐。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后,方位名词代理活用作状语。

一词多义 1.知:

(1)了解(人不知而不愠)。(2)明白(诲女知之乎)。(3)是知也(通“智”,智慧)。2.而:

(1)转折连词(人不知而不愠)。(2)顺承连词(温故而知新)。(3)并列连词(任重而道远)。(4)递进连词。(5)修饰连词。(6)因果连词。

3、之:(1)代词。(2)助词。(3)语气词。

4、信:①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②欲信大义于天下:通“伸”伸张。③谓为信然:确实。④信义著于四海:信用。

5、道:①任重而道远:路途。②策之不以其道:方法。

6、士:①士不可以不弘毅:是有抱负、有作为的人。②管夷吾举于士:狱官。

7、故:①温故而知新 故:旧的知识(形容词用作名词)。②桓侯故使人问之 故:特意。

③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故:所以,因此。④ 既克,公问其故。故:原因,缘故。【特殊句式】(1)判断句

是知也(“也”表判断)(2)省略句

1.可以(之)为师矣(省略宾语“之”)2.人不知(之)而不愠(省略宾语“之”)

古今异义

学而时习之:“时”:古义:按一定的时间,今义:时间。“习”:古义:复习,今义:学习。

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每日,今义:一日。“三”古义:泛指多数,虚数 今义:数词,三。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古义:真诚,诚实,今义:相信。

温故而知新:“故”古义:旧的知识,今义:过去的,老的(此古义变今义是意扩大了范围)。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优点,今义:善良。

“从”古义:跟从(学习),今义:跟从(此古义变今义也是意扩大了范围)。可以为师矣:“可以”:古义:可以(凭借)把,今义:可能、许可。,今义:表判断。山市文言句式 通假字

裁如星点:裁通“才”,仅仅,只有,刚刚。乌:乌通“无”,没有。

词类活用

故又名“鬼市”云(名:叫,称。名词用作动词)。窗扉皆洞开(洞:像洞一样,名词作状语)。

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名词作状语。依次译为:城市中有像楼台的,有像厅堂的,有像牌坊的)。

楼渐低(低:降低。形容词作动词)

古今异义

恒:

古义:常常,经常。今义:持久,普通。顾: 古义:看。今义:注意。念:

古义:1.思考、思虑 2.惦念、怀思 3.诵读 今义:1.想念 2.读.悟: 古义:明白。今义:了解。始: 今义:开始。危楼:

古义:高楼。危,高耸。今义:危险的楼。直接:

古义:一直连接到。今义:不经过中间的事物。黯然:

古义:1.黑色的样子 2.暗淡无光的样子 3.神情沮丧的样子 4.和谐顺利的意思。今义:1.阴暗的样子 2.心里不舒服,情绪低落。[1] 层次: 古义:层数。

今义:说话、作文的次序。睥睨:

古义:城墙上面呈凹凸形的短墙,亦称女墙。今义:眼睛斜着向旁边看,形容傲慢的样子。居然: 古义:竟然。

今义:表示出乎意料,在自己意料之外

(原文:然数年恒不一见)连词,但是,然而(表转折)。(原文:尘气莽莽然)助词,„„的样子。(原文:居然城郭矣)尾词,副词后缀。数:

(原文:见宫殿数十所)量词,几,几个。

(原文: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动词,计数。(原文:然数年恒不一见)多。(原文: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有想楼台的,有想厅堂的,有像牌坊的。无何:

古义:不久,一会儿。今义:没有什么。以:(原文:以亿万计)用,(形容很多)。判断句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用“......也”表示判断)。始悟为山市(用“为”表示判断)省略句

与同人饮(于)楼上,(他们)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孤塔)高插青冥,(他们)相顾惊疑,(他们)念近中无此禅院和“孤塔”)。倒装句

惟危楼一座(一座危楼,定语后置)。见宫殿数十所(数十所宫殿,定语后置)。陈太丘与友期古今异义词

1.去 古意:离开 ;今意:往、到。

2.委 古意:丢下、舍弃 ; 今意:委屈、委托。3.顾 古意:回头看 ;今意:照顾 4儿女 古意:子侄辈 今意:儿子女儿

词类活用

1、友人惭 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古今异义 例句古义今义

1、亡古意:丢失 今意:死亡

2、其邻人之父亦云古意:说 今意:常做“云朵”讲,在空中悬浮的有水滴、冰晶凝聚形成的物体 智子疑邻

一词多义 1.暮:

夜晚(暮而果大亡其财)年老(烈士暮年,壮心不已)2.果: 果然(暮而果大亡其财)结果(未果,寻病终)3.亡:

丢失(暮而果大亡其财)逃跑(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通“无”没有(河曲智叟亡以应)4.其:

其子曰(代词;代他的)[5] 其家甚智其子(代词;代这)[5] 5.之:

他/她。(的//语气助词:不译//去、到)6.而:

暮而果大亡其财(表承接)[4] 而疑邻人之父(表转折;却)[4]

第三篇:文言人物传记高频字词总结

文言人物传记高频字词总结 一 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 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1.诣:到,去。

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3.课:考核、督促、征收。

4.风、化:教育感化。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②通“促”,催促。

8.劾:举报,检举,揭发。

9.白:告诉,报告。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进谗言,说坏话。

11.害:嫉妒。

1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对于义项②要特别注意。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强化了这一点,阅读时就不至于认为下文中国君和主人公发生的事件显得突兀。怎么国君知道了并参加进来了呢?其实就是“闻”字在起作用。如“没死以闻”,“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13.折:指斥,指责,驳斥。

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

15.党:偏袒,伙同,包庇。

16.矫:假托,假传。

17.质:作人质;抵押。

18.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

20.当:判刑,判罪。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21.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

22.多:赞扬,欣赏。“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为此。

23.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这是一些常见的单音动词。我们基本可以按照官员行为、他官(官场)反应、社会评价三个层面来掌握。二 官职人物常用词语

1、表官职的

(1)宰相:总揽政务的大官。宰,主持,相,辅佐。

(2)御史大夫:其权力仅次丞相。

(3)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4)三司:太尉,司徒、司空。

(5)中书省:中央行政机要机关。

(6)尚书:六部最高行政长官。

(7)太尉:军事首脑。

(8)郎中:尚书属下部员。

(9)宦官:宫廷内侍,又称太监。

(10)侍郎侍中:宫廷侍卫。

(11)校尉:汉代军事长官。

(12)翰林学士:管文件,图书,侍读。

(13)太史:记史,管文收。

(14)国子监:中央教育机构。

(15)左右拾遗:唐代谏官。

(16)总督:清代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17)巡抚:总揽一省行政军事长官。

(18)知州:州一级行政长官。知,管理。

(19)太守:郡一级行政长官(20)主簿:秘书。

秦汉以后三公九卿有了具体的职务,可以算是机构了。那时三公为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九卿为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少府,分别掌管不同事务,到了隋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那么就不能让丞相掌握太大的权力,就把丞相的权力一分为三,设三省,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中书、门下二省的长官都是丞相头衔,尚书省又下设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基本代替了以前九卿的职务,分管六个不同方面的事务,各部长官也是丞相头衔,因此从前属于丞相一人的权力被分成8部分,大大加强中央权力,这就是三省六部制

2、表官职变化的

(1)表授予官职的词语。

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如:公车特征拜郎中。《张衡传》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如: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

荐、举: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如:举其偏,不为党。《左传'襄公三年》

知:韩琦镇长安,荐知泾阳县。《宋史•侯可传》

拜:授予官职。如:„„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征拜郎中。《张衡传》

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元史•贾鲁传》:“延、至治间„„选丞相东曹掾。”

除:任命,授职。如:寻蒙国恩,除臣冼马。《陈情表》

授:授给、给予官职。《元史•贾鲁传》:“秦定初恩授东平路儒学教授。”

赏:指皇帝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如:八月初一,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谭嗣同》

封:指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

起:起用人任以官职。如:鲁居丧服阕,起为太医都事。《元史•贾鲁传》

察:考察后予推荐,选举。如:郡察孝廉,州举茂才。《三国志•吴主传》

仕:做官。如: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

仕宦:做官,任官职。如: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孔雀东南飞》

仕进:进身为官。如:迈少恬静,不慕仕进。《晋书•

许迈传》

(2)表罢免官职的词语。

罢:免去,解除官职。如: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臧等。《魏其武安侯列传》

绌、黜:废掉官职。如: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封建论》

免:罢免。如:免官削爵。〈汉书'贡禹传〉

夺:削除。如: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书博鸡者事》

(3)表提升官职的词语。

升:升官。如:升(鲁)台都事。《元史•贾鲁传》 官长。《汉书•王尊传》

改:改任官职。如:改刑部详覆官。《宋史•王济传》

出:京官外调。如: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张衡传》

(6)表兼代官职的词语。

兼:兼任。如: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

领:兼任(较为低级的官职)。如:桓温镇江口,复引(乔)为司马,领广陵相。《晋书•袁乔传》

行:代理官职。如:太祖行奋武将军。《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擢:在原官上提拔。如:擢为后将军。《汉书'赵充国传》

拔: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如:山涛(人名)作冀州(长官),拔三十余人。李白《与韩荆州书》

迁:一般指提升。如: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谊传》

陟:进用。如: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

晋、进:晋升官职,提高职位或级别。如:成语“加官进爵”

加:加封,即在原来的官衔上增加荣衔,一般可享受一世特权。如: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宋史•辛弃疾传》

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4)表降低官职的词语。

谪:因罪被降职或流放。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贬:①降职。如:贬连州刺史。《刘禹锡传》②降职并外放。如:贬邵州刺史,不半道,贬永州司马。《新唐书•柳宗元传》

放:一般指由京官改任地方官。如: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卜居》

左迁:降职贬官,特指贬官在外。如: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琵琶行》

窜:放逐,贬官。如:暂为衔使,遂窜南夷。(韩俞《进学解》)

左除、左降、左转:降职。如:帝怒,乃罢(陆)贽宰相,左除(张)滂等官(《新唐书•装延龄传》)

出宰:京官外放出任地方官。如:郎官上应列宿,出宰百里,有非其人,则民受其殃。(《后汉书•明帝纪》)

(5)表调动官职的词语。

迁: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汉书•王尊传》:“迁东郡太守。”

徙:一般的调动官职。如:徙王信为楚王。《淮阴侯列传》

调:变换官职。如:调为陇西都尉。《汉书'袁盎传》

转、调、徙:调动官职。《张衡传》:“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补:补充空缺官职。如:太守察王尊廉,补辽西盐

署:代理、暂任。如:太守奇之,署守属监狱。《汉书•王尊传》

权:暂代官职。如: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刘公嘉话》

判:高位兼低职。如:除镇安武胜军节度史,司徒兼侍中,判相州。《宋史'韩琦传》

假:临时的,代理的。如:乃相与共立为假上将军。(《史记•项羽本记》)

摄:暂代官职。如:俄检校侍中,摄史部尚书。(《新唐书•杜如晦传》)

守:代理官职。如:初平中,北海孔融召为主薄,守高密令。(《三国志•王修传》)

(7)表辞官

告老:官员年老。如:时年已七十,遂隐上山,悬车告老。

解官:辞去官职。如: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归养》

请老:古代官吏请求退休养老。如:祁溪请老,晋侯问嗣焉。

乞身:古代认为官吏做官是委身事君,因此称请求退职为“乞身”。如:时天下略定,通思欲避荣宠,以病上书乞身。(《后汉书•李通传》)

乞骸骨:古代官吏请求退职,意思是使骸骨归葬故乡。如:龚在位五年,以老病乞骸骨。

移病:上书称病,为居官者请求退职的委婉语。如:即日父子供移病,满三月赐告。(《汉书•疏广传》)

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如:以刑部尚书致辞仕。(《新唐书•白居易传》)

这些词,都有个明显的特征,即后面常带表示官职或地点的专有名词,这给我们的翻译带来了方便——可以不译。更重要的是,官职的变动特别是主观情绪明显的降职和升职,往往是我们推断翻译主人公行为、事件中生难字词的重要依据。

3、表人物个性的:

耿、(仁)厚、(仁)矜、耿介、刚毅、周密、宽厚、正直、埂、鲠、骨鲠、鲠切、聪、慧、敏、木讷、佞、诈、阿谀、谄谗、谲、狷介

耿:光明。埂:正直。鲠:直爽,正直。

佞:能说会道,引为巧言谄媚。谲:欺诈,玩弄手段。

4、表人物品行的:行、德、操、节、清(廉)、淫(靡)、贪(浊)

5、与科考有关的:贡举、第、登第、中第、状元、解元、乡试

6、与学校有关的:庠、序、太学、博士、太傅

7、表敬重的:敬、重、尊、恭

8、表赞扬的:多、嘉、称、誉、与、许、叹 多:称赞。嘉:赞美。与:赞许。

9、表社会状态的:治、乱、兴、盛、衰

10、表少数民族的:蛮、夷、戎、狄

蛮:南蛮,古代统治阶级对南部民族带污蔑性的称呼。夷:东部少数民族。

戎:西部少数民族。狄:北部少数民族。

11、表人物地位的:贵、显、卑、官绅、豪

12、表主管的:知、典、主

13、与水利有关的:堤、决、溃、溢、涨、灌溉、涝、31、表说话的:曰、云、谓、诏、诰、告、敕、白、陈、对、语、谕、喻、晓、辩、问、谢、折、诘、诉、咨(谘)

告:告诫,嘱咐;皇帝的命令或诏书。诉:告状;诽谤。

谕:告诉,使人知道;知道,了解,明白。

折:驳斥,使对方屈服。诘:责备,追问。

32、表劝说的:说、劝、规、讽、讥、谤、谏

33、表责备的:过、责、咎、诛、让、谴、尤、折

让:责备,责怪 尤:罪过,过错

折:驳斥,使对方屈服

34、表宽容的:容、贷、恕、宽

35、表哀怒的:怒、愤、恼、忿恚、涕泣、骂、责、戾、诟、谩

旱、堰、芜秽

14、与粮食有关的:粟、黍、禾、谷、稻、菽、稼穑、耕耘、稔、熟、刈、籴、粜、廪、禀、府、荒、欠收

稔:庄稼成熟。刈:割;镰刀一类的农具。

廪:米仓。官府供给粮食。禀:给于各物。

府:古代国家收藏文书或财物的地方,藏兵器的地方叫库。后来成了同义词。

荒:荒年,收成不好。

15、表粮食丰收的:丰、饶、赡、足、给 赡:富足,充足;供给。给:足,丰足。

16、表食物的:糗、馔、肴、膳、羞(馐)、蔬、果、脂膏

17、表饱饥的:饱、饥、饿、馁、馑

馁:饥饿,五谷没有收成。

馑:蔬菜和野菜吃不上。连用时饥和谨无区别。

18、表俸禄的:俸、禄、秩、饷。秩:官吏的俸禄。

19、表布匹的:布、麻、匹、丝、绢、锦、练、绫、绡、缣、绸、罗、缎、绮、纱、绦、缟、缣、缯、蚕、桑 20、表穿戴的:纨绔、布衣、履、绶、冠、冕、巾、弱冠、免冠、带

21、表房舍的:宇、舍、馆、宅、第、邸、庑、屋 宇:屋檐。庑:高堂周围的郭房,厨房;房屋。

22、表桌床的:案、几、床、榻

23、表违背的:牾、忤、逆、倍(背)忤:违反,抵触。牾:逆。

24、表揭发的:劾、讦、揭、擿劾:揭发罪状。讦:攻击或揭发别人的短处。

25、表害怕的:畏、惧、惮、慑、骇、患

26、表嫉恨的:恶、厌、憎、贬、衔、怨、患、疾、恨、怒、诅

衔:藏在心中,特指怀恨。诅:诅咒。

27、表暗中的:阴、间、密

28、表诬陷的:中、谮、诬 谮:说坏话诬陷别人

29、与京城有关的:禁、阙、畿、京、京畿 畿:京城所管辖的地方。

30、与皇帝有关的:上、帝、祚、践祚、登基、用事、朕、孤、寡人、御、诏、召、诰、(驾)幸、膳、对策、轮对、奏、表、疏祚:福;帝王。践祚:即位。

戾:①凶暴,猛烈②违背,违反或乖张,不讲情理。

诟:①耻辱②骂 忿:愤怒,怨恨。恚:恨、怒。

36、表喜乐的:乐、欣(然)、悦(说)、欢、蹈舞

37、表刑罚的:辟、大辟、髡、笞、磔、刖、族、杖、流、赭衣、械

族:灭族。流:流放,古代的一种刑罚。

赭衣:赭,红褐色。“衣赭衣,关三木”是古代犯人特穿的衣服。

械:桎梏,脚镣和手铐。

38、表拜访的:造、过、访、谒(见)、顾

39、表告别的:辞、别、谢 40、表离开某地的:去、迁、徙

41、表到往某地的:如、过、诣、往、经

42、表行动的:步、趋、走、遁、亡、逃、徙、匿、逋 遁:逃,“遁”与“逃”均是逃离某个地方,但“遁”比“逃”更隐蔽,多指悄悄地遛走,不知去向。逋:①逃亡,逃跑。②拖延,迟延。

43、表死亡的:(驾)崩、山陵崩、薨、卒、不禄、死、没(殁)、终、圆寂

44、表监狱的:囹圄、狱

45、与马匹有关的:马、驹、厩、策、羁、縻、辔、逸、驭、御、驾、辕、辙

逸:马脱了缰绳,放纵。

三、值得重视的特殊单音词

1.狱:案件,案情;监狱:监管案件。

2.脱:①副词,表推测,也许、或许;“事既未然,脱可免祸”。②连词,表假设,倘若、如果。

3.第:①只,只是,只要;②科举考试或官员考核的等级,如“高第”就是高的等级。(单独的“最”也可表示等级)

4.独:若在疑问句中,表反问,难道、怎么。“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传》)。同样用法的还有“宁”“顾”。

5.他:别的,其他的,另外的。“又顾而之他”“王顾左右而言他”(《齐人有一妻一妾》)。

四、值得了解的相关复音词

1.下车:刚上任、刚到任。现有成语“下车伊始”。

2.乞骸骨、请辞、告老、请归、乞归:辞官。

3.用事:掌权,主管。

4.视事:在任,在职;办公。

5.听事:办公的地方。

6.逆旅:旅馆。

7.部曲:私家军队。

8.祖道:在路上设宴为人饯行。祖,祭祀路神。

9.家人:平民,老百姓。不同于“家里人”和“佣人、仆人”。

10.起家:起于家,就是从家里被征召为官。

11.作色:发怒。

12.从子:侄子。从,堂房亲属;又如“从兄、从弟、从父”等。

五、相对稳定的通假字

1.乡,通“向”:“侯生果北乡自刭”(《史记·魏公子列传》)。

2.详,通“佯”:“行十余里,广详死”(《史记·李将军列传》)。

3.蚤,通“早”:“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史记·项羽本纪》)。

4.倍,通“背”:“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史记·项羽本纪》)。

5.禽,通“擒”:“禽灭六王”(《史记·秦始皇本纪》)。

6.畔,通“叛”:“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史记·淮阴侯列传》)。

7.趣,①通“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史记·孙膑列传》)。

②通“促”:“趣赵兵亟入关”(《史记·陈涉世家》)。

8.内,通“纳”:接纳,让„„进来;藏。“无内诸侯军”(《史记·高祖本纪》)。

9.郤,通“隙”:隔阂,矛盾。“令将军与臣有郤”(《史记·项羽本纪》)。

10.责,通“债”:“此两家常折券弃责”(《史记·高祖本纪》)。

五、表示时间的词

高考文言文的第四题,也就是目前试卷格局(除上海卷)的第十四题——“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或不正确)的项”,错误项设置的一般特点是:个别字词的错译和打乱原文的六要素,即主要是人与时、地、事的错接。错译的字词以上面的词为常见。至于人与时、地、事的错接,也就是故意让这几个要素和主人公张冠李戴,比如补(译)出的省略成分错误。因此,我们不应忽略一些能暗示前后事件关系的时间词。

1.表瞬间:俄、俄而、俄顷;顷、顷之、顷刻、有顷;旋、寻、无何。

2.表过去:既、既而,先、先是、先时,初,时、当是时,曩、尝,昔、向。

3.表一段时间:比、迨、逮、及、洎、居(后带时间,则译作“过了”,不译作“居住”,如“居无何,居三月”)

如果掌握这些字词的同时,又养成阅读时用“/”或序号标出事件起止的习惯,就明确了语境的起止区间,方便理解判断。

六、其他常用词语

(1)先:祖先,已经死去的,多指上代或长辈。(2)课:督促劝说去做某件事。(3)秩:官吏的俸禄,十年为一秩。(4)逸:马脱了缰绳,放纵。

(5)禁:皇帝居住的地方。(6)对:回答或对话。(7)如:到,往。

(8)檄:古代用来征召、声讨的文书。(9)中:中伤、诬蔑别人,使受损害。

(10)诬:捏造事实诬陷别人、言语不真实。(11)掾:古代属官的统称。

(12)工:工匠,精巧,擅长,官吏。(13)僭:超越本分,过分,虚假不真实。(14)孤:幼年失去父亲。

(15)贷:借出、借入;宽容、宽免(严惩不贷);推卸给别人(责无旁贷)

(16)狱:官司,案件,监牢。(17)白:告诉。(18)与:赞扬。(19)多:赞扬。(20)遽:急速,就,恐惧。

(21)尤:罪过过错,指责归罪,优异突出,特别尤其。(22)给:食用丰足。

(23)劫:强夺,掠取,威逼,威胁。(24)按:追究,考察,调查。(25)赡:富足充足,供给供养。(26)令:美好,县令。(27)执:捉拿。(28)延:延请。

(29)第:次第,官僚和贵族的住宅,科举考试的等级。(30)谢:道歉,推辞,告诉。(31)省:减免。

(32)折:驳斥,指责使对方屈服。(33)察:考察,考察后给予推荐。(34)赧:因羞愧而脸红。(35)竟:结束,完。

(36)坐:因„„而犯罪,因为。(37)寻:不久。

(38)祚:大堂前东面的台阶,帝位。(39)造:造访。

(40)过:拜访,经过,过失,责备。(41)弑:子杀父,臣杀君。

(42)用:财用,因为。(43)典:主持。

第四篇:七年级语文上册重点字词集锦

初一年级上册重点字词集锦

一、重点字词(掌握读音和字形)

1、幻想痴想chī隐秘mì铁青凝成níng诱惑huî喧腾 一瞬间shùn2、训诫jiâ耸立迂回yū凝视啜泣chuî纳罕前途茫茫 瘦骨嶙峋línxún心惊肉跳头晕目眩xuàn小心翼翼屡次

3、骚扰sāo小憩qì茁壮糟蹋tà庸碌辜负gū昂然挺立 擎天撼地qínghàn肃然起敬欲望震惊

4、嚷嚷花穗suì花舱绽开凑上去酒酿niàng发端终极迸溅jiàn挑逗繁密伫立zhù凝望笼罩伶仃língdīng忍俊不禁jīn仙露琼浆蜂围蝶阵盘虬卧龙qiú 紫藤萝焦虑稀零枯槐huái依傍

6、蜕tuì饥寒离乱缀连远行倔强juãjiàng洗濯zhuï玷污diàn怨恨扒窃pá诅咒zǔ浓阴海天想吻浪子回头 碌碌终生绝处逢生可望不可即鬓发bìn寂寥坚贞 功勋xūn7、贪婪堕落duî点缀自豪冉冉rǎn苦熬雏形chú丰硕shuî稀疏珍重累累低回沉甸甸眼巴巴忧愁 繁弦急管红灯绿酒玲珑剔透tī具体而微多姿多彩 不可磨灭回味无穷致敬烟囱cōng柚子yîu8、慧心嬉戏风韵慷慨闲适撤销châ禀告bǐng厄运â折磨行乞qǐ正色落难归属流落无忧无虑心旷神怡yí阴晴圆缺举世无双心痛如割

险象迭生diã得失之患多愁善感天灾人祸突如其来 异国他乡窖jiào泯灭mǐn掳去lǔ

9、固执鞭策biān盛名报酬chïu奢望蹂躏rïulìn呵责懊恼沉醉迷醉猝然长逝cù问心无愧坚韧不拔 专心致志获益匪浅fěi11、朗润酝酿卖弄宛转(同 婉转)嘹亮黄晕yùn烘托静默舒活欣欣然繁花嫩叶呼朋引伴

抖擞精神sǒu花枝招展清脆应和披着蓑suō戴着笠lì

12、镶上xiāng响晴温情安适肌肤秀气绿萍水藻贮蓄zhù澄清chãng空灵水墨画蓝汪汪

13、幽径逝川青翠唱和hâ湛蓝zhàn赞助玄奥

清澈禅心chán凝神犬吠德高望重波光明灭

返老还童津津乐道

14、丁丁zhēng幽谷肥硕栖息归泊寥廓liáo枯涸hã 清洌liâ梦寐mâi镰刀lián青鳊鱼biān乌桕叶jiù芦篷蟋蟀xīshuài16、奇幻远古骸骨hái乌有潜行qián裹藏葱茏

幽雅叹服造物主海枯石烂日转星移

17、峰峦luán预兆轻盈均匀崩塌弥漫mí征兆

一霎间shà千姿万态变化无常丝丝屡屡lǚ绫纱líng

绸幕朦胧圆弧

18、扰乱哀鸣狩猎shîu哀号喧嚣xiāo喑哑yīn沉寂静谧mì篡夺cuàn劫掠jiã酷爱逃窜弱肉强食隐隐约约窸窣作响xī sū连续不断夜色苍茫更胜一筹chïu惊慌失措cuî开膛破肚津津有味断肢残腿毫不犹豫窃窃自语qiâ蝈蝈guō螽斯zhōng莴苣wōjù颚â嗉囊sù喙huì

19、观测指令合算海域畅谈神往里程碑昂首挺立

一叶孤舟遥遥在望

20、孤塔耸起高插青冥míng碧瓦飞甍mãng历历在目风定天清一切乌有直接霄汉xiāo黯然缥缈piāomiǎo21、筝zhēng秃tū蟹xiâ蕾lěi堕落丫杈chà憔悴qiáocuì 寂寞肃杀诀别juã荡漾嫌恶xiánwù笑柄bǐng

可鄙bǐ什物shí惊惶瑟缩sâ傲然虐杀nuâ宽恕shù恍然大悟huǔng苦心孤诣yì蜈蚣wúgōng蟹xiâ

22、抹攥zuàn逮dǎi怦怦pēng树杈寒颤zhàn

羚羊líng脸颊jiá犄角jī

23、信服嫩芽霎时拆散委屈水波粼粼lín各得其所 分歧qí熬áo24、嗅摩mï衍yǎn叠摇摆匿笑nì花瓣沐浴mù祷告dǎo妄弃wàng倘若惊讶无端至爱笑嘻嘻沾zhān26、炫耀称职妥当呈报滑稽jī陛下bì精致

头衔xián爵士juã骇人听闻hài随身附和hâ愚蠢chǔn27、缥缈定然珍奇闲游笼罩疏星漏lîu鲛人jiāo28、女娲wā澄清chãng幽光灵敏绵延yán神通广大茫茫榛榛zhēn掺合cān揉团rïu疲倦不堪kān29、嬉戏xì哞哞mōu潺潺chán眨巴红润孪生luán痒酥酥sū踉踉跄跄liàngqiàng萤火虫跌跌爬爬diē

30、赫尔墨斯hâ雕像饶头ráo爱慕虚荣喇叭凯歌塞上sài盗遽jù跛bǒ

固执zhí牙龈yín贪婪lán行道树xíng鞭策biān盛名shâng懊恼ào慧心huì奢望shē残废fâi拐杖guǎi撑着chēng水藻zǎo髻jì贮蓄xù躯壳kã长眠mián档案dàng引颈jǐng征兆zhào 葱茏cōnglïng轻盈yíng点缀zhuì拆散chāi笑嘻嘻xī赏赐cì御聘yù pin溅落jiàn泥泞nìng红润rùn凯歌kǎi庇护bì雕像diāo

二、重点词语(掌握其含义)

1、痴想:发呆地想。隐秘:隐蔽、不外露。

铁青:青黑色。多形容人恐惧、盛怒或患病时发青的脸色。

诱惑:吸引、招引。喧腾:喧闹沸腾。

一瞬间:一眨眼之间。

2、训诫:告戒、教导。嶙峋:形容人瘦削。

眩:(眼睛)昏花。啜泣:抽泣,抽抽搭搭地哭。

小心翼翼:谨慎小心,丝毫不敢疏忽的样子。翼翼:谨慎,严肃。

纳罕:惊奇、诧异。耸立:高高地直立。

心惊肉跳:形容担心祸患临头,非常害怕不安。

头晕目眩:头发晕,眼睛发花。

3、小憩:休息一会儿。憩:休息。应允:答应。

擎天撼地:形容力量巨大。擎:举起。撼:摇动。

肃然起敬:由于受感动而产生恭敬和钦佩之情。肃然:形容十分恭敬的样子。糟蹋:浪费或损坏。庸碌:形容人平庸,没有作为。

4、忍俊不禁:忍不住笑。挑逗:逗引、招惹。

伫立:长时间地站着。凝望:目不转睛的看着,注目远望。稀零:稀少。伶仃:孤独,没有依靠。

盘虬卧龙:形容树木枝干盘旋的样子。

6、可望不可即:只能远远看见而不能接近,即:靠近,接触。

濯:洗。缀连:连接。

碌碌终生:一辈子平庸无能。

功勋:对国家或对人民作出的巨大贡献,立下的特殊功劳。

7、点缀: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

繁弦急管:各种各样欢快的音乐声。弦:指弦乐器;管:指管乐器。红灯绿酒:形容繁华热闹的夜生活。

俗人:鄙俗的人。低回:留恋。

具体而微:整个形体都已经具备了,只是比较微小而已。

雏形:未定型前的形式。丰硕:果实又多又大。

8、审美:欣赏、领会事物或艺术品的美。风韵:优美的姿态神情。闲适:清闲安逸。厄运:不幸的命运。

泯:灭。得失之患:生怕失去个人利益忧虑的心情。

无忧无虑:没有忧虑。心旷神怡:心情舒畅,精神愉快。举世无双:全世界没有第二个,形容无人可比。举:全。

险象迭生:危险的现象一次又一次地产生。

突如其来:事情来得突然,出乎人的意料。突:突然。

9、获益匪浅:得到很多益处。匪:非,不。猝然:突然。固执:坚持己见,不肯改变。鞭策:用鞭和策赶马。比喻严格督促使之进步。专心致志:一心一意,集中精力做事。

11、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朗润:明朗润泽。

酝酿:原意是造酒,这里是说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繁花:密密地开着的花。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卖弄:炫耀。婉转:形容声音圆润柔媚。

黄晕:昏黄不明亮。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招展,迎风摇摆。

12、响晴:(天空)晴朗无云。安适:安静舒适。

13、唱和:歌唱时此唱彼和,互相呼应。玄奥:玄秘深奥。津津乐道:形容很感兴趣地谈论。

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声望重。多称颂年高而有名望的人。

14、丁丁:伐木声。肥硕:这里指果实又大又饱满。栖息:停留,休息(多指鸟类)。寥阔:高远空旷。枯涸:干涸,没有水了。清洌:水清。

梦寐:睡梦。

16、骸骨:尸骨。潜行:秘密行走。幽雅:幽静而雅致。叹服:称赞而且佩服。卓越:非常优秀,超出一般。

17、峰峦:山峰和山峦。峦:小而尖的山或连绵的山。

一霎间:一会儿,形容时间极短。预兆:事前显示出来的迹象。

轻盈:这里形容卷云像女子的动作、体态一样轻巧优美。

弥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征兆:即将出现的迹象。

18、弱肉强食:指动物中弱者被强者吃掉。

喑哑:嗓子干涩发不出声音或发音低而不清楚。

静谧:安静。更胜一筹:更高出一着,更好一点。

19、里程碑:原指设在道路旁边的用于记载里数的标志的石碑。后比喻在历史发展中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

遥遥在望:遥远处的东西在视线之内,可以看见。

21、憔悴:本指人瘦弱,面色不好看。文中指风筝色彩黯淡。

诀别:分别(多指不易相见的离别)。嫌恶:厌恶。

恍然大悟:形容忽然醒悟。苦心孤诣: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宽恕:宽容而饶恕。肃杀:形容秋天冬天寒冷,草木枯落。

22、分歧:(思想、意见等)不一致,有差别。

形影不离:形容彼此关系密切。

仗义:讲义气,有为友谊而甘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的利益的气概。

23、熬:忍受,艰苦支持。粼粼:形容水的明净。

委屈: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这指使儿子受到委屈。信服:相信并佩服。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24、匿笑:偷偷地笑。祷告:向神祈求保佑。

妄弃:随便丢弃。无端:没有由来,无缘无故。

至爱:最爱。

26、呈报:报告(上级)。精致:精巧细致。

滑稽:(言语、动作)引人发笑。这里是荒唐的意思。

无双:没有第二个(能够相比)。

随身附和:别人说什么自己跟着说什么。形容没有主见。

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震惊。骇:惊吓,惊惧。

27、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定然:必定。

珍奇:稀有而珍贵。闲游:悠闲地游玩。

28、莽莽榛榛:草木丛生的样子。澄澈:清澈透明。

疲倦不堪:困倦得不能忍受。

29、潺潺:象声词,形容泉水,溪水流动的声音。

旷野:空旷的原野。踉踉跄跄:走路不稳的样子。

孪生:(两人)同一胎出生。

情不自禁: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怨恨:对人或事物强烈地不满或仇恨。倔强:性情刚强不屈。

稀疏:(物体、声音)在空间或时间上的间隔远。恐惧:惧怕,惊恐害怕。蜂围蝶阵:指蜜蜂、蝴蝶成群地飞舞,多形容花季。

无法捉摸:不可预料,不可猜测。仙露琼浆:形容传说中的美酒。辜负:对不住(别人的好意、期望或帮助)。玷污:弄脏。

盘虬卧龙:形容树木枝干盘旋的样子。玲玲剔透:形容器物精巧细致。绝处逢生:在绝望的困境中又找到一条生路。奢望:过高的希望。突如其来:事情来得突然,出乎人的意料。朗润:形容山色明朗、润泽。蹂躏:践踏,比喻用暴力欺压、侮辱、侵害。嘹亮:声音清晰响亮。问心无愧:扪心自问,没有什么感到惭愧的地方。贮蓄:存放、储藏。坚忍不拔:形容意志坚强,不可动摇。可鄙:令人鄙视。不可救药:病重到无法救治,比喻人或事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眉开眼笑:形容高兴愉快的样子。绵延:延续不断。自作主张:自己做主,自拿主意。

第五篇:七年级语文上册字词练习

生难字:

朗润()迷藏()酝酿()卖弄()清脆().......

宛转()应和()嘹亮()黄晕()烘托().....

撑伞()披蓑戴笠()稀疏()抖擞()伦敦().....一髻().

着落().镶上()宽敞()贮蓄()地毯().....看护()狭窄()水藻()澄清()....

济南()芊芊()黛色()主宰()轻飞曼舞().....

磅礴()匍匐()融融()苦涩()春华秋实().......

迸发()澹澹()闲情逸致()丁丁()镰刀()竹篱()......

背篓()肥硕()栖息()鳊鱼()乌桕()芦篷()......

满载()归泊()蟋蟀()寥阔()枯涸()清洌().......

梦寐()碣石()澹澹()萧瑟()沧海()竦峙()........

没马蹄()枯藤()白沙堤()万载()长眠()骸骨()......

奇幻()悄然()潜行()裹藏()躯壳()皱纹()........

葱茏()档案()幽雅()峰峦()笼罩()霎间().......

预兆()轻盈()清晰()丝丝缕缕()绫纱()鳞波()日晕().......匀称()朦胧()绸幕()崩塌()弥漫()顷刻().........

冰雹()圆弧()谚语()篝火()哀鸣()狩猎()哀号().......喧嚣()窸窣()喑哑()沉寂()静谧()更胜一筹()......

篡夺()螽斯()莴苣()纵身()惊慌失措()逃窜()..

劫掠()开膛破肚()囚犯()津津有味()断肢残腿()喙()......

嗉囊()酷爱()毫不犹豫()螳螂()和睦()妒忌()..........

里程碑()昂首挺立()检测()遥遥在望()故障()椭圆()......

供给()溅落()海域()畅谈()奂山()孤塔耸起()青冥().......禅院()飞甍()高垣()睥睨()连亘()霄汉()窗扉()........黯然()缥缈()往来屑屑()逾时()倏忽()市肆().......

丫杈()风筝()伶仃()憔悴()模样()肃杀()........

诀别()荡漾()嫌恶()笑柄()可鄙()恍然大悟().......

什物()惊惶()瑟缩()苦心孤诣()傲然()惩罚()虐杀().......

宽恕()羚羊()木雕()怦怦()逮着玩()伤疤()脸颊().......

寒战()攥着()散步()熬过()分歧()霎时()委屈().......水波粼粼()匿笑()嗅到()祷告()罗摩衍那()并蒂()......

花瑞()繁杂()梗()菡萏()徘徊()敧斜()倾侧().........

遮栏()荫蔽()太傅()俄而()雪骤()差可拟()无奕()........柳絮()尊君在不()愚蠢()呈报()狡猾()骇人听闻().......

滑稽()陛下()随声附和()御聘()勋章()爵士().......

缥缈()隔着()笼罩()疏星()鲛人()开辟()........

女娲()疲倦()莽莽榛榛()澄澈()掘起()疲倦不堪()......

幽光()绵延()踪迹()哞哞()咩咩()潺潺()陪伴().......

嬉戏()茫然()眨巴()情不自禁()踉踉跄跄()旷野().......

泥泞()孪生()庇护()饶头()爱慕()较量()凯歌().......

塞上()何遽()折其髀()引弦而战()以跛之故().....

多音字:

晕头晕()黄晕()涨涨水()涨红()

散松散()散会()和应和()和平()和面()看看护()看见()济济南()救济()

薄 薄雪()薄弱()薄荷()着 着手()着急()着数()想着()应应该()答应()朝朝向()朝气()丁丁丁()壮丁()盛盛满()盛大()观观点()着观()撒撒手()撒下()载记载()满载()泊停泊()湖泊()没 没马蹄()没有()行行走()行话()壳躯壳()地壳()重 重现()重视()模模糊()模样()更三更()更加()似 似的()似乎()号号叫()口号()挣挣扎()挣脱()撇 撇开()撇嘴()兴兴盛()兴致()扁扁平()一叶扁舟()佛 佛像()仿佛()降降落()投降()什什么()什物()模 模范()模样()恶恶心()凶恶()嫌恶()解解放()押解()浑身解数()撒撒谎()撒种()藏藏刀()躲藏()逮逮捕()逮着玩()作自作主张()作坊()铺铺垫()铺子()背背着()后背()散散步()松散()熬熬菜()熬夜()闷愁闷()闷热()悄悄然无声()静悄悄()差差异()差不多()参差()差遣()舍房舍()舍弃()漂漂流()漂白()漂亮()

圈圈起来()羊圈()圈定()笼鸟笼()笼罩()

辟复辟()开辟()澄碧绿澄清()水澄清了()

晃晃眼()晃动()扇扇动()蒲扇()

将将要()大将()说说话()游说()

强倔强()强壮()勉强()折折本()折腾()折断()形似字:

眨()眼笼()罩束缚()薄()弱

贬()低葱茏()赤膊()上阵练习薄()

狭()窄宽敞()贮()藏攘()除酝()酿 汗流浃()背敝()帚自珍伫()立镶()嵌踉()跄

蓬()勃遗憾()迸()发清洌()镰()刀碣()石 篷()车震撼()前进()凛冽()廉()洁竭()力 堤()岸阻挡()篇幅()刀锋()山峰()蜜蜂()提()防挡()案副词()骸()骨孩()子 惊骇()波光粼粼()证券()丝绸()惆()怅 稠()密

鱼鳞()卷()云锦()绣 连绵()棉()花

棱()角绫()纱 菱()角姿()态咨()询 资()本 倾()听黑暗()拉拢()经()常 蝈蝈()篡()夺

顷()刻喑()哑扰乱()行径()巾帼()编纂()船舱()沧()海伧()俗石碑()牌()匾 脾()气

航()行即()使嫌()恶笑柄()犄()角汗流浃()背 引吭()高歌 既()然赚()钱彪炳()倚()靠 脸颊()倘()若徜()徉 流淌()诀()别 决()定 抉()择 怦怦()挟()击 评()论雕()塑凋()谢碉()堡 分歧()煎熬()鱼鳞()拆()除

岐()黄 骄傲()水波粼粼()折()叠

笑嘻嘻()熹()微嬉()戏呼唤()焕()然一新 涣()散 花瓣()辩()论辨()别俊俏()讥诮()峭()壁 天街()头衔()衙()门 繁衍()忙碌()俸禄()

炫()耀目眩()隔()离融()化 缥缈()渺小()疏()远梳()头 鲛()人蛟()龙粗犷()旷()野 病入膏肓()盲()人 侥()幸 阻挠()富饶()缠绕()考虑()虐()待虔()诚虚()荣

姓郝()显赫()愧赧()赦()免

骏()马峻()峭竣()工疏浚()

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沐浴 慈怜漆盖并蒂B.黄昏花辨罗摩 心绪

C.流转 繁蜜 徘徊 蔗拦D.摇摆悄悄 庭院 假如

下列词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盯着 严历 反悔 分歧B.嘴唇 敲门 点然柜子

C.散谎 允许 难过 攥着D.仗义 挨揍 光彩 贵重

找出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

A.惊心动魄 神住已久平稳着陆 出现故障B.茫茫太空 遥遥在望 直指蓝天 缓缓行驶

C.历史使命 昂首廷立一页孤舟 巨大飞跃D.小心翼翼 自动脱落 预定轨道 透过舷窗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笼罩阴森崩踏恣态万千B.匀称 朦胧 描摹 改名换姓

C.弥慢暴雨征照变化无常D.谚语 圆狐 晴朗 连绵不断

下列词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骸骨 潜行 苏醒 化为无有B.叹服 悠雅 奇幻 子虚乌有

C.远古 裹藏 密码 日转星移D.葱笼 造物主 凝视 海枯石烂

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镶嵌 宽敞 响晴 发髻B.吵嚷贮存慈善狭窄

C.伦敦 摇蓝 唤醒 水藻D.垂柳山坡澄清清亮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蔚蓝软绵绵 晴朗 召展B.笼罩 喜戏 仿佛 稀疏

C.烘托欣欣然 卖弄 繁花D.键壮 赶趟儿 支撑 舒活

下载教七年级上册字词、文言课内阅读练习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七年级上册字词、文言课内阅读练习.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鲁教版七年级上册古文重点字词总结

    字词 释义 善 擅长 是 这 意 心情 虽 即使 少 稍微 名 说出 乃 于是,就 及 到。。。。的时候 若 比得上 以 用 遂 于是,就 以 用 以 把 尔 你 于 向 之 结构助词,的 乃 竟然 要......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字词解释

    七年级上册 1、在山的那边 隐秘yǐnmì:(1)隐蔽不显露(2)秘密的事情(刺探隐密) 凝nínɡ成:液体遇冷变成固体,气体因压力增加或温度降低变成液体。 铁青:指人恐惧、震怒或患病......

    鲁教版七年级上下册.生字词

    七年级上册 第一课惮()棹() 归省()行辈()撺掇()()凫水()潺潺()橹()旺相()撮()桕树()楫桨()踱()絮叨()()篙()弥散()蕴()藻()飘渺() 第二课亢奋()晦暗()羁绊()蓦然()搏击烧灼()奔突翻飞大彻大悟叹为观止戛然而止()捶 ()瞳()恬()震撼()磅礴()()淋漓......

    死教文言

    死教文言,学教文言——文言究竟应该如何教? 天立学校丁宗山 文言文,应该学什么?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在一次评课活动中有老师说,初中生学习文言文就是积累语言,理解文章内容,至......

    文言文教什么?怎么教?(范文大全)

    主持人:大家好!老师们,今天我们初中语文古诗文研修专题组请来了四位语文教学专家,他们将就上单元的课例为我们进行现场的分析并对我们初中古诗文教学作具体指导。文言文教学中,文......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字词期中复习教学案(精心设计)5篇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字词期中复习教学案 一、教学目标: 1. 复习并掌握熟练掌握字词音形 2. 了解考试题型,会辨识并熟练改正错别字 3、练习巩固 二、教学重难点:同目标1、2 三......

    七年级语文上册 生字词拼音复习汇总 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上册生字词拼音汇总 1痴想chÿxiǎng 隐秘 铁青 凝成níngchãng 喧腾xuüntãng 诱惑yîuhuî 瞬间shùnjiün 幻想 2训诫xùnjiâ 耸立 迂回 凝视níng 啜泣chuîq......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古文言有关汇总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引用的古文经典名句解读 第一单元 成长的节拍 1.“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p6教材原文】进入中学,新的目标和要求激发着我们的潜能,激励着我们不断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