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歌唱中情感的因素(范文模版)

时间:2019-05-14 20:44: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有关歌唱中情感的因素(范文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有关歌唱中情感的因素(范文模版)》。

第一篇:有关歌唱中情感的因素(范文模版)

有关歌唱中情感的因素

摘要:歌曲从表面上看是由五线谱中的音符组成,表演者要想展现歌曲的生命力,让歌曲变为活生生的音乐,触动听者的心灵,就需要为歌曲注入情感。本文将就歌唱情感中的重要性、歌唱艺术中的情感体验和如何在歌唱中表达情感展开探讨。

关键词:歌唱;情感;表达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1-0045

歌曲从表面上看是由五线谱中的音符组成,表演者要想展现歌曲的生命力,让歌曲变为活生生的音乐,触动听者的心灵,就需要为歌曲注入情感。这就需要演唱者不断吟唱歌曲,理解歌曲创作的背景以及字里行间透露的情感。声乐演唱过程中是表演者和歌曲的沟通环节,而不单单是表演环节。

一、歌唱中情感的重要性

歌唱是心灵感情的抒发,是一门综合艺术,而任何一个作品的根本生命力就在于通过歌唱者的演唱来再现作品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情感是人对客观世界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是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是对某种体验需要发泄的动态反映;是歌唱艺术的精髓、灵魂。人的一切外部活动都受其心理的影响,歌唱活动是最情绪化的活动,它受心理情感的影响尤为显著。歌唱的情感就是歌唱心理的重要方面,因而研究歌唱情感的本质特征及其?律,对于指导声乐学习,提高演唱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歌唱艺术是情感化的艺术。歌唱艺术通过美妙的音乐语言、动听的歌喉以及优美的旋律,直接抒发特定的情感。因此,他最易于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喜爱。托斯卡尼曾说过:“任何一个学音乐的人,不管他在音乐上的演唱技巧如何高明,如果缺乏情感的表达,他不是艺术家,而是艺术匠,匠人满街都是,而艺术家却在百万人中难找一个。”前苏联音乐家万斯洛夫非常强调音乐的抒情作用,他说:“承认感情在音乐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这就意味着同其它艺术相比,音乐在表现现实的全部多样性,首先是情感的表现。”

二、歌唱艺术中的情感体验

声乐是音乐艺术的一种,是一门综合艺术,它集生理学、物理学、心理学、音响学、哲学等元素于一体,利用声学上的各种技能和技巧,最终反映人的思想活动和精神。声乐艺术是通过歌唱来传达思想感情的,它必须在人们自身声音的生理基础上,通过正规、系统的训练,甚至达到一定高难度的训练水平,才能完整地抒发其情感。声乐要求声音自身包含艺术上的美,但仅仅声音上的美是不能代表声乐中需要表达的全部艺术含义的。在课堂上,教师往往为了追求发声和气息的准确而忽视了艺术表现和审美的需要。所以,我们应该从更高的审美角度来理解和表现声音,以声音的变化为手段传达美和情感,最终使听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这才是声乐的真实意义所在。

艺术以情感交流为目的,因此思想情感的表达和接受,是需要一致的,至少也应该建立在相互接近的思想感情基础之上,才能够达到彼此之间的理解和感动。因此,声乐艺术表现力的强弱取决于能否准确把握并且恰当表现出人们各种层次的共通的情感思想。成语“对牛弹琴”指的就是思想感情基础不一致的结果。因此,我们必须熟练地运用技能技巧,通过声音的调节,恰如其分地表现内心的情感,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艺术表现中。

三、如何在歌唱中表达情感

在声乐教学中,歌曲演唱是声乐课堂中最核心的部分,要学好一首歌,首要必须具备良好的嗓音条件和声乐技巧以及一定的文化音乐修养,更重要的是学生对所演唱作品的内涵有更深刻的理解,再经演唱处理处才能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

声乐教学中,学生所具备的声乐技巧是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训练才能够完成的。歌曲的技巧是指与发声有关的全部声乐技能的统称,学生为了准确地表达声乐作品,既要对发声技巧做长期训练又要具有揭示与表现作品内涵的能力。歌曲处理是歌曲演唱的前奏,只有全面地对歌曲进行分析处理,才能使演唱声情并茂歌声优美动听,表现出生动感人的艺术魅力。

如歌曲处理中对歌词的分析是很重要的,通过歌词我们可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弄清作者的创作意图,歌曲的艺术魅力包括旋律和歌词,歌曲中的歌词像诗歌或散文一样,它是具有一定的韵律的,我们在演唱每一首歌曲前,应对它的行腔和抑扬顿挫进行一番研究,合理地安排各种强弱变化,使演唱有起伏,字词清晰分明,以利于歌曲的表现。如学生在演唱歌剧《江姐》中的《红梅赞》时,如果不去分析歌词的内涵,而仅仅从字面上理解赞颂红梅的品格,就无法表现作品的真正内涵,只有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指导,使学生明确作品的真正含义是通过对红梅的赞美,是歌颂革命者对革命的忠贞,傲对反动派以及对革命必胜的信心。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对歌曲进行正确处理。唱曲是根据字音而发声,发声则根据感情而表意,上面说到的“声为情役、腔为情设”就是这个意思。一曲终了,或撩人情思、余味无穷,或感人肺腑、激情澎湃―――然而要做到“不唱无情之曲,不为无情之唱”,就必须做到“未成曲调先有情”。为此,深入挖掘词意,也就成了表现歌曲思想情感与揭示歌曲主题的首要一环。

所以,“只有从心灵中流露出来的东西,才能真正流入心灵。”“心的歌唱”“唱情”“唱神”把音乐的最深情感歌唱出来,使歌唱艺术的品格升华。挖掘歌唱艺术情感的灵魂所在,不断丰富情感的体验和淋漓尽致的、完美的情感表现,使歌唱艺术上升到更高的艺术境界,是一种情感的升华。以情感人是歌唱艺术的灵魂,是充满创造性的艺术活动,是科学的声学表演艺术学科领域。歌唱艺术中丰富的情感体验和表现,是使歌唱者创造出感人的艺术形象的前提。

参考文献:

[1] 于 琦.浅谈歌唱艺术中的情感因素[J].大众文艺,2010.[2] 关韶华.论歌唱的情感因素――体验与激发[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作者单位:江西省瑞金第一中学 342500)

第二篇:浅谈歌唱中的情感应用

浅谈歌唱中的情感应用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 表演艺术07级 符巍)

摘要:从古至今,歌唱都是人类用以抒发情感和交流思想感情的最自然、最亲切、最直接的一种艺术形式。歌唱艺术是通过以声传情,以情感人来进行的艺术再创造过程。以情感人是歌唱艺术的灵魂之所在,是充满创造性的艺术活动。古人云“丝不如竹,竹不如肉,渐进自然也。”声情并茂的歌唱艺术是最为动人的感情音乐即歌唱艺术美的创作原则,也是审美的标准要求,完美的融情于声。好的歌唱者在演唱中能把歌曲中喜、怒、哀、乐之 “情”充分地表现出来,达到“一声唱到融神处,毛骨悚然六月寒”,一曲唱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这说明必须要有较高的思想和艺术修养,对生活、对音乐有深刻的理解,有较深的艺术造诣和较高的歌唱技巧,才能通过情感将自己心灵的感受用具有丰富色彩和特有风格的美妙声音,去拔动听众的心弦,使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关键词:歌唱,情感,理解。

引言:声乐是一门通过人声歌唱来表现的音乐艺术。歌唱中最能打动人心的就是“情”。“情”是一切艺术之所以感人的根茎,“情感”是歌唱艺术的灵魂。所以“情感”在歌唱中就显得尤为重要。情感是人对客观世界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是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是对某种体验需要发泄的动态反映。情感是歌唱艺术的精髓、灵魂。但如何在演唱中利用好情感才是最关键的。

—.深入的理解歌词内容:

歌词是歌曲的根基,再伟大的歌唱家也无法演绎没有歌词的歌曲,由此可见歌词的重要性!在拿到一首歌曲的时候,首先应该把歌词从头到尾念一遍,读的时候体会歌词所要表达的意思,这是很必要的!理解歌词,对演唱者演唱时情绪的把握很有帮助!歌曲《儿行千里》

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在演唱这首歌曲的时候,每一句歌词都会深深印在我的心里。因为我感同身受,感觉这首歌就是在讲我的母亲。“衣裳在添几件,饭菜多吃几口,出门在外没有妈熬的小米粥,一会儿看看脸,一会儿摸摸手,一会儿又把嘱咐的话,装进儿的兜”,这几句描写了,在儿子将要离开家时,母亲对儿子的那种关心和牵挂。母亲的眼神是那么温柔,话语是那么温暖,所以在演唱时感情要温和,歌声要轻柔!要唱出母亲对儿子的那种关心和牵挂。“如今要到了离开家的时候,才理解儿行千里母担忧”。到了副歌部分,也是最能诠释儿行千里母担忧的几句,唱到这时,要唱出儿子将要出门时的那种复杂心理。所以情绪要慢慢开始由平静到激动,在唱到“才理解儿行千里母担忧”时,情绪更加激动,要唱出母亲对儿子一个人在外的那种担忧。“千里的路啊,我还一步没走,就看见泪水在妈妈眼里,妈妈眼里流,妈妈眼里流”。这也是最能抒发感情的地方,在唱到这儿时,尤其是唱到“泪水在妈妈眼里流”的时候,演唱者可以带有一定的哭腔,情绪要释放开,要让听众感觉到母亲对儿子的那种担心和不舍而涌出的眼泪。当然,在演唱这种赞颂父亲母亲的歌时,情绪的把握是很重要的,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这要看演唱者对歌曲的理解程度!

不同类型的歌曲对感情的表达也不同,比如《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这首歌和《儿行千里》是完全不同类型的两首歌曲,但同样可以唱出它的感情!这首歌给大家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蓝天,白云,草原,马儿,让人很容易进入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的世界。在唱这首歌时,演唱者必须完全进入到画面中去,要想象自己就站在辽阔的大草原上,头顶有着蓝天,白云;在不远处,牛羊马儿在悠闲的吃着草。看到这样的景色,怎能够心情不舒畅。此时只有放声歌唱才能表达出内心的感受。想象着这些画面,想象着把歌声送到草原的每一个角落。这样的感情唱出的歌才是最好的。重点在第四段,“毛主席啊共产党,抚育我们成长,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前三段对草原景色的描写,都是为了引出

第四段。有了毛主席共产党的英明领导,才有了草原人民的幸福生活,所以第四段演唱时更多的是一种感激之情,感谢共产党,感谢毛主席。情感和前三段是有差别的。歌曲的最后一句“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是歌曲的点睛之笔,所以歌声要高亢,情绪要激昂!要唱出气势。做到这些,这首歌的感情就基本到位了!

二.深入解读歌曲旋律:

旋律是表现作品情感的又一关键因素,它的高低变化直接的影响了情感,它是以个体音符为单位的,多个音符组合在一起才是旋律,在一首歌曲中想要表现任何东西都离不开旋律,如果说歌词是歌曲中的根基的话,那么旋律就是歌曲中的灵魂。歌曲演唱中运用好“声”与“情”的作用来表达旋律情感的转换交接和延续变化是非常重要的,演唱者对歌谱中的每一个组成部分,都应该有所认识、有所设想、有所创造;演唱者在演唱之前,要全面了解曲谱,结合曲调领悟旋律的起伏、节奏的变化、和声与伴奏的配置;演唱者还必须做好整首歌曲中高潮的处理。以歌曲《茉莉花》为例,这首歌曲描写了茉莉花清香宜人,洁白淡雅的特点。歌曲旋律的起伏较小,节奏轻缓而且变化极少。这就决定了这首歌的演唱风格一定是轻巧而温柔的。再以歌曲《叫我如何不想他》为例,这首歌描写了作者远离祖国故土,心中时时生出对祖国对亲人的依恋。歌曲中旋律的起伏较大,节奏变化多,强弱分明,还有转调,反映了作者强烈的心理活动,演唱前要熟悉歌曲的旋律,了解每段旋律所要表达的感情。演唱时要把握好歌曲的强弱,节奏的变化,转调以后情绪的变化。还有最后的高音是歌曲的重点,一定要处理好。做到了这些,再加上对歌词的理解和熟悉,这首歌的感情就可以体现出来了。

三.熟练的歌唱技巧:

声乐艺术的技巧性很强,但技巧只是艺术的表现手段,如果一味强调技巧而缺乏恰当的情感体验和准确的艺术表现,只顾炫技不顾艺术那只是关注了艺术的表象,而不是艺术的灵魂。当然,技术技巧不足,也是无法进行演唱者的二度艺术创造的。所以说歌唱技巧是给歌唱的情感体验服务的。要练就熟练的歌唱技巧首先要做到以下几点:

1、正确的呼吸:先在做吸气练习,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肩胸放松是很重要的,想象远处飘来一股花香,深深地闻一闻,是什么花香味呢?这时,气会吸得深入、自然。做呼气练习时要自然松弛,不能为了延长使用时间而憋气、紧喉。

2、正确的发声:就是将歌曲演唱中对声音所需求的各种技术环节,通过有规律、有步骤的发声练习,逐步提高歌唱发声的生理机能,调节各歌唱器官的协作运动,养成良好的歌唱状态,使声音能靠拢、统一、集中、和谐,让歌唱发声的技术成为歌唱表现的有力手段,为达到声情并茂的演唱服务。

3、正确的共鸣:用好头腔共鸣、能使声音色彩明亮,集中而柔和;鼻腔共鸣则是可以使声音的音色产生变化;口腔共鸣是高音和低音的中间衔接区,是咬字清楚的部位。正确运用好共鸣,歌唱时声带及声音才不会容易出现疲劳。

4、正确的咬字吐字:咬准字头的声母,按一定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发音,这是咬字;吐字是指字腹和字尾(韵母)而言,即把字腹的韵母,按照不同的口形予以引长吐准,并收清字尾,也即是所说的字正腔圆。帕瓦罗蒂说过:“我们唱的是歌词,如果咬字不清,不仅破坏了意境,而且会给观众带来反感”。如在演唱《共和国之恋》时就要特别要求学生吐字要真切有力,注意字头、韵母、字尾的发音。

5、正确的理解和表达音乐作品的内涵:如在教唱《我和我的祖国》,我让学生先了解这首歌曲的旋律舒展优美,歌词细腻而真挚,词曲结合巧妙,浑然一体,在自由和轻快中蕴涵着力量,抒发了人民同祖国休戚与共的深切之情。歌唱时要求状态积极、精神饱满、喉咙打开、呼吸自然顺畅,咬字吐字要纯正清晰。高音字要以“说”带唱,激动地“说”象远方,以表达热爱祖国的赤诚之心。

当然,我所说的这几点,还都只是基础,要练就出色的歌唱技巧还有很多方面,这也需要歌唱者去不断的学习。

总之,情感在歌唱艺术中具有重要地位。处理情感是一门学问,是一种必备才华的艺术。它既需要具有熟练的歌唱技能,而且要理解歌词内容,并且能在深刻体验词曲情感的基础上,融入个性,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情感,运用情感,从而引起共鸣,使观众得到美的享受。

参考文献:

1.刘和刚《歌唱的情感之源》解放军艺术学院;2009-12-13

2.于震《杰出青少年必须知道的1001个文化常识》新世界出版社;2010-06-02

3.董文华《论声乐艺术的情感特征》[J];艺术教育;2007年06期

4.侯咏《茉莉花开时》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年二月

5.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10

6.沈旋《西方音乐史简编》上海音乐出版社 版次:1999年5月第1版

7.赵方《20世纪中国名歌名曲赏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04月

8.王鸿俊《声乐学概论》中国文联出版;第一版,2009年3月1日

致谢:

三年的大学生活很快就要过去了,回头看去,往昔的美好回忆历历在目。这三年我学到很多东西,也成熟了许多,这跟与我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的帮助是分不开的。正是由于他们的无私帮助,才使得我不断的进步。

感谢教会我唱歌的的邢老师,由于她对我的不断开导和鼓励,培养了我对声乐的自信心;由于她把知识对我毫无保留的倾注,才让我正真的了解了声乐;还有邢老师对待工作和生活的态度更是我学习的榜样。他还给我的这篇论文提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并从各方面加以指点,可以说我的这篇论文能够顺利完成,和邢老师是分不开的。

感谢我的钢琴老师,张芯瑜老师,三年中她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尤其是钢琴方面。还有她认真的工作态度也深深的影响着我,她就像我们的朋友一样,亲切,幽默,开朗。他也给我的论文提了许多宝贵的建议,让我受益匪浅。

感谢莱老师,苟老师,王老师,感谢老师们对我的宽容与教导。

感谢和我朝夕相处的同学们,感谢他们在我无论高兴,伤心,生病的时候都陪伴着我,三年的时光虽然短暂,但是我永远不会忘记和大家相处的美好记忆。

最后,感谢各位评审老师百忙之中评审本论文,并提出宝贵意见。

第三篇:浅谈英语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仁里集镇大王中心小学

王琳琳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体验。当事物满足人的需要时,就产生喜爱、愉快、满足的情感;反之则产生不满足、厌恶的情感。小学生的情感处于形成的初级阶段,稳定性差,可塑性大。因此,情感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英语新课程标准也指出,情感态度是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它主要包括: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非智力因素,可以具体化为学生对科任教师的情感和对英语学科的情感。那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呢?根据实践经验,我谈谈自身的体会。

一、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积极情感的土壤

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师只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才是这一活动的主体。学生对学科的情感常取决于对任课教师的喜好,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小学生在这方面表现尤为突出。如果教师在课堂上笑容可掬,亲切和蔼,对全班每个学生都一视同仁,抱着积极、热情、信任的态度;在课间,尽量创造条件,与学生进行接触,如与学生谈心,与学生游戏。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耐心地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到解决困难的方法,而不是指责批评。这样不管在课堂内外,还是学习生活中,都让学生从老师那里感受到真诚的关怀和热爱,积极的期待和希望,他们就会有一种受到信赖、鼓舞与激励的内心情感体验,从而从内心升腾起对老师的信任和爱戴,由喜欢老师而喜欢他所任的学科,从而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并努力将教诲转为行为,实现老师的期望。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小学生对自己喜欢的老师所传授的学科,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产生良好的情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因此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积极情感的土壤

二、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是积极情感的源泉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好奇心强、模仿性强、生性好动、有意注意持续时间较短。为此,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教材的活动因素,有目的地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得到一定的态度体验,激发他们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与教材之间产生通畅的情感交流。

1、游戏教学,激发兴趣,感受情感。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孩子生性是好玩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实践也证明游戏活动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若能将知识溶于游戏中,让学生在情趣盎然的游戏中学英语,学生就会乐学、快学、多学。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我在教学动物类单词时,请一学生模仿cat、dog、bird、panda、tiger、monkey等动物的动作,其它学生猜,如猜对了就请他来做动作。巩固时,又播放bird、cat、dog、tiger等动物的声音,请学生听音辨物,说出对应的动物,并做相应的动作。调动学生多感管记忆,学生学得快记得牢。又如教学基数词one、two、three、four、five......时,教师先作拍球示范,边拍边数one、two、three、four、five......学生就会情不自禁的跟着数起来,然后让学生自己边拍边数,练习one、two、three等基数词,这样学生在玩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学会了数数。

2、创设情景,以情导行,增强情感。

在英语教学时,教师应通过实物展示、图片展现、音乐渲染、多媒体课件等途径,创设出生动逼真的情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引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关注,产生细致的情感体验。例如我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3A 的Unit 10食品及饮料时,特意去肯得基店借来员工的衣服,并特意买了汉堡、冰琪淋、牛奶等食品,课前在黑板上贴了一个大大的肯得基老人,上课时穿上肯得基员工的衣服,手托汉堡等食品,进入教室,学生一下子被我的奇特扮相 所吸引,都奇怪老师今天怎么变成肯得基员工了。这时我把食品放在讲台上,向学生一一推销,一下子缩短了学生与教材内容的距离,学生受到感染,仿佛身临其境,一会儿就把单词记住了,自告奋勇来当售货员,于是我让学生穿上服装,自己则当起了顾客。一个场景的创设,把单词教学与会话教学融合在一起,教单词是为了会话,会话是为了巩固单词,这样两者融会贯通,相辅相成。水到渠成,学生当然学得轻松愉快,从想说到会说到乐说,增强了对英语的积极情感。

三、日积月累的成功体验是积极情感的催化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体验成功愉悦的同时会产生积极的情感倾向,从而对学习生产生新的热情,强化兴趣。英语学习也是如此。因此,英语教师应研究学生、了解学生,做到因材施教,注意设置教学内容的层次和梯度,创设更多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

1.完善激励,深化情感,树立自信。

在课堂教学中,我尝试无错原则,坚持以表扬鼓励为主。对学生的每一次回答我都不吝啬自己的赞扬:“Good,Very good,Great,Wonderful”;对基础稍差,一时答不上来的学生,我先请其它学生回答,再请他复述,等他答上来时,我用手势“V”表示对他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祝贺;对学习优秀,回答有创意的学生,我总是先伸出大拇指表示对他创意表现的高度赞赏,并适时说一声“praise!”全班学生则一起有节奏地说“Good,good,very good!”并和老师一样向他伸出大拇指。在课外作业中,我也注意运用奖励机制,如书写质量好,卷面整洁的在上面批上A++。练习全对的,在本子上批A加good;在平时交际中,我也采取激励机制,如校内遇到老师,能和老师用英语打招呼的,给他的书上敲一颗“★”。课余能帮助别人,教别人读单词,练会话的,老师在他书上敲一面“O”,并告诉学生一面“O”抵三颗“★”。两个星期评一评,谁书上的“O”最多,谁就是“学英语小标兵”。活泼多样、层次分明的表扬形 式和奖励机制,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还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良好习惯,更使每个学生都获得了点滴成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这样一来,学生因成功引起满足和愉悦,便能激起他们希望得到更多的成功,也就是说一次成功将促起第二次成功,甚至多次成功,多次成功能使学生喜欢英语,认为英语是他能学好的课程,从而树立学好英语的自信心。

2.生生合作,交流情感,培养协作。

每个班40多个学生的英语水平,总是有高有低,参差不齐。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到这点,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但一堂课只有40分钟,教师不可能面面俱到,照顾到每个学生。我的方法是将学生分成两人小组、三人小组、四人小组,根据牛津小学英语教材每一课都有适合学生会话表演材料的特点,在实际教学中运用逼真的动作,夸张的表情,充满真情实感的示范表演,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跟着说,学着做,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表演欲望,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学习操练的基础上,上台表演。学生的天性是喜好表演的。因在表演中能表现自我,体验成功。我在每节课中安排适量的表演机会给学生,让英语学习小组发挥作用,好生带动差生,一起说一起练一起演。在讨论中交流情感,在互帮互助中增进友谊,在表演中培养协作精神。课后我还定期组织英语小组活动,举行小组朗读比赛,小组会话表演赛,促进学生自我完善所学的内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创造性,使他们的英语水平得到充分及时的展现。

第四篇:浅析犯罪中的情感因素

浅析犯罪中的情感因素

——以刑法学与犯罪学为视角

王 娟 卢 山

【内容提要】犯罪可以从不同侧面进行研究,而犯罪学与刑法学的研究是这些不同侧面的重申之重,犯罪—犯罪原因—犯罪对策是犯罪学的研究轨迹,而犯罪—刑罚则大体体现了刑法学中的犯罪关系。但在这些研究中,人的主体地位是决定性的因素,人之为人,在于其情感因素的作用,因此,虽研究视角不同,但主体性因素决定了要对人的情感因素进行探析,其中,既有个体情感因素,也有社会情感因素。恰当评价情感因素的作用,在犯罪原因的探求中体现了人的主体性,而在定罪量刑的过程中亦是达至罪责刑相适应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情感因素 刑法学 犯罪学 视角

优秀的法律应当为主要法官配置一些随机产生的而不是选举产生的陪审官,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根据感情作出判断的无知,较之根据见解作出判断的学识要更可靠一些。——贝卡利亚

人是有眼泪的,刑法也应该对国民脆弱的人性倾注同情之泪,只要法律规范不是在一种常规的状况中被人敌视、蔑视或者漠视地破坏了,就需要刑法作出仁慈的义举——冯军

一个儿童的犯罪行为的原因,可以追溯到他的父母,特别是他母亲对他早期本能表现方式的情绪态度。——亚伯拉平森(D·Abrahansen)《谁有罪?》(Who are the guilty?)

犯罪,作为社会发展过程中必然存在的社会现象之一,既属刑法学的研究范畴,也属犯罪学的研究范畴,区别仅在于刑法学与犯罪学的视角不同。刑法学的出发点是如何用刑法规范评价犯罪、惩罚犯罪,而犯罪学的出发点是如何理解犯罪,认识犯罪的发生规律,进而寻找控制犯罪的对策。如果说刑法学中的犯罪问题是一个规范问题,那么,犯罪学中的犯罪问题则是一个事实问题,刑法研究犯罪的规范性体现在具体的个案中,目的在于寻求一种微观的衡平——罪责刑相适应,而犯罪学研究犯罪的事实性体现在将犯罪作为一种现象纳入社会有机体中,目标在于宏观原因、规律及对策的剖析。从行为—意志—犯罪—刑罚这一线索研究犯罪是刑法学的基本思路,而由犯罪的存在向前追溯犯罪发生的原因,从原因中分析控制犯罪的对策是犯罪学研究犯罪的逻辑过程,二者的区别显见,但二者均始终以犯罪这一社会现象为核心。犯罪的发生是人这种有感情的动物所为,对犯罪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上也受人的情感因素的影响,原因中有情感因素的左右(当然,这种情感因素既有个体的,也有社会的)决定犯罪学的研究不能忽视情感因素的作用,评价过程中情感因素的影响导致定罪量刑这种规范适用过程也要考虑个体情感因素与社会情感因素的不同作用。“一个人的社会态度,会影响他(她)对社会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并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倾向,进而影响到不同的意志行为”,⑴在犯罪这一互动关系中,犯罪人与被害人均有其情感因素,但本文所涉及个体情感因素主要是指犯罪人的情感因素,因为尽管被害人的情感因素对犯罪的发生也有一定影响,但是研究犯罪人的情感因素才是揭示犯罪原因的重点。所谓社会情感,即指社会大众依其普遍的道德、法律情感标准对犯罪行为及犯罪人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主流的社会意识。同样,社会情感不但是犯罪发生的原因之一,也是运用刑法评价犯罪的影响因素之一。至此,本文的逻辑思路清晰可见:情感因素是影响行为进而影响犯罪发生的原因,犯罪学应注重对这一原因的分析以获得控制犯罪的良策,刑法学应重视这一因素,以求其规范评价更恰当、公平,二者的目标均在于追求一种和谐,⑵只是宏、微观视角的差异导致具体分析的出发点与落脚点的不同。

一、情感因素、行为与犯罪

在19世纪和20世纪初期,心理学家把心理现象划分为三个方面,即认识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情绪情感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与特点,是一种复杂而且难以用语言形容的生理反应及心理感觉,是最为直观的标尺。情绪情感是伴随着认识活动和意志行动而出现的,具有独特的主观体验形式和外部表现形式,具有极为复杂的神经生理、生化的机制,包括着有机体在心理的和生理的许多水平上的整合,对人的心理活动有着广泛的影响,并在人的生活活动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⑶一定行为的发生总是伴随生成某种情绪情感,情绪情感必然对行为造成某种影响,有时甚至还会改变行为的性质。⑷情绪情感对行为的影响是通过意志发生的,情绪是意志的内在动力,而意志则是情绪的最终体现。行为的发生离不开情感因素的作用,不同的情感因素对行为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积极的、良好的情感因素会引导行为的良性发展,而消极、不良的情感因素则可能会使人的行为方向发生扭曲,甚至导致犯罪。犯罪作为一种规范否认,是行为人意志的行为表现,也必然是要受情感因素所左右的,台湾学者许玉秀教授认为:认知靠理性,行动靠情绪,意欲要素就是情绪要素,人不因认知而受责难,而因情绪决定而受责难。⑸当然,这种情感因素是个体情感因素与社会情感因素互动的结果,因为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不是孤立地存在,其行为也是个体因素和社会因素等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情感因素之于行为的作用应予重视,而情感因素之于犯罪的影响亦应重新予以认识。行为作为其外在表现可以传达它的基本内容,但是,更深入地研究情绪情感对行为,甚至对我们评价行为的影响,对于从不同视角研究犯罪都是大有裨益的。从犯罪学的视角认识情感因素不同于从刑法学的视角分析情感因素,但犯罪中的情感因素始终应存在于二者的研究范畴之中。笔者认为,从某种程度上讲,犯罪就是情感因素的表现形式,对于这种特定的情感表达方式,刑法学的关心有利于刑罚目的的实现,而犯罪学的关心则有助于从原因中寻求科学的对策。

二、犯罪学视角:情感因素之于犯罪原因

犯罪学的研究过程是从现象中分析原因,进而形成有力的犯罪控制对策。这种研究过程的重心应该是犯罪原因的分析,而“犯罪的原因是指引起犯罪发生的所有社会因素和犯罪人个体因素”。⑹情感因素之于犯罪的发生表现在个体情感因素与社会情感因素两个方面:

(一)个体情感因素

犯罪人的个体因素是犯罪发生的内在因素,同时也是个体多种具体因素如生理、心理等因素的综合。犯罪人的犯罪个性是指与犯罪有联系的犯罪人的心理特征等。犯罪是人的一种行为,只有社会因素的影响而没有具体人的主观方面的因素相结合,犯罪行为是不可能发生的。犯罪人的个性特征是一个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其内部各要素相互之间及与犯罪行为的联系很难截然分开。情感因素作为犯罪人心理过程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研究犯罪心理,进而探求犯罪原因的重要断面。个体情感因素对犯罪发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特定犯罪过程中,个体情感因素的作用不容忽视,如在激情犯罪中,犯罪人的特定情感因素诱发了犯罪行为的发生,“在强烈的激情驱使下,行为人对行为的自控能力显著下降,表现为感情的畸形激烈爆发,思维混乱无序,行为呈本能反应状态,近于无意识的条件反射动作”。⑺而在过失犯罪中,特定情感因素(对社会、他人的漠视、不关心)导致了过失心态的存在,进而促成了过失犯罪的发生。应激状态是在出乎意料的紧张情况下引起的情绪体验,一般发生在危险的情况下,为应付突然变化的情况所发生的行为反应,在此状态下,常出现意识狭窄,发生和出现感知、记忆上的错误,犯罪者在突然发生意外情况下,惊慌失措,进行知觉和思维活动有困难,失去应变能力而酿成更加严重的祸害,发生犯罪行为。⑻

其次,在犯罪行为发生前和发生过程中,犯罪人的个体情感因素推动其行为的方向,对受害人的特定情感在某种情境因素的作用下,会转化为一定的侵害行为。一个人如果长期处于对某种事物否定的情绪体验中,这种挫折情境累积达一定量的程度,便可能对犯罪心理的形成起着加速和催化作用,导致犯罪倾向性的发生。⑼

再次,情感因素的形成具有持续性,犯罪人的情感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亦具有“天生性”: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仇恨心理的产生方式之一便是早年教育的失误,父母、家庭或者学校的错误教育,或者不良环境可能造成儿童在情绪情感方面的扭曲,产生对于他人和社会的仇视。这种失误或错误所造成的影响会一直持续下去,没有正确的引导或矫正,则可能导致良好人格的欠缺。精神分析学家认为,犯罪的重要素质不是学来的态度和技巧,而是从小就存留下来的根深蒂固的情感和冲突。⑽情绪的作用至少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说:情绪可以影响和调节认知过程,人的成长过程随时伴随着这种影响和调节,儿童的认知更是如此;情绪可协调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是一个持续的互动过程,而起调节作用的情绪必然也是不断发生变化的持续过程;情绪有更大的自发产生的可能性,情绪的自发性源于其内在性,从一定程度上说,这种内在性即是“天生性”;情绪在心理变态中起着核心作用,情绪异常往往是精神疾病的先兆,只有情绪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才会形成心理异常,没有情绪的发展过程,心理异常也不可能发生;情绪在人格体系中起着主要的动机作用,情绪体验、情绪行为的健康发展和良好情绪特质的形成是塑造完美人格的核心机制;情绪具有弥散性,决定情绪的增力与减力作用,其增力在于不断推动人的良性发展,而其减力,则会导致人的行为脱轨。⑾

(二)社会情感因素

社会情感因素,是指在普遍的道德、法律情感标准指导下,社会大众对犯罪行为及犯罪人的评价。社会对于犯罪的影响最直观地表现为社会情感,即社会公众对罪犯的态度、看法。美国司法中“法庭之友”的做法,即是充分肯定社会情感因素对犯罪行为及犯罪人评价的一种尝试:允许非当事人站在被告或原告、一方,向法庭提出一种友情的的辩护状或起诉状,法庭通过这种方式把舆论接纳到庭审中来。这种评价有其合理性,但有时也是犯罪的原因之一,其原因在于人是社会性的动物,当代表社会正义的大多数人与某个个人的行为标准有冲突或者对其行为持否定的态度,那么这种冲突或否定必然对此个人的行为产生影响;一是个人遵从社会标准,服从社会情感;二是个人继续违背社会道德情感标准,“我行我素”。情形一的结果是个人与社会形成一致,进而修正个人行为;情形二的结果是该个人的行为继续被否定。社会情感因素对犯罪的原因力最终还是要通过个体情感因素的外在表现即犯罪行为表现出来。相反,个体情感因素的形成同样也有社会情感因素的作用,实践中的累犯或多次犯罪的情况也体现了社会情感因素对犯罪人行为导向的负面影响。或许,在社会不愿意接纳一个罪犯的时候,犯罪是他不得已的选择。

三、刑法学视角:情感因素之子规范评价

犯罪在刑法学的视野中是规范评价的对象,所以,影响评价结果的因素首要是规范,没有规范,无从规范评价,更无法对犯罪这种复杂的社会现象进行规范评价。但除了规范之外,影响对犯罪进行评价的因素还有什么呢?笔者认为,评价主体为人这一事实同样不可忽略。“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评价犯罪也是一样,问题在于应如何将这种情感因素对评价犯罪的影响控制在一个合理的限度内,否则,法、情关系的混乱不利于刑事法治的实现。

(一)情感因素之于定罪

在我国,情感因素之于定罪的影响不存在,也不会发生,因为我国的成文法传统决定定罪过程就是严格适用刑法规范的过程,其中,个人的情感因素是不应起作用的。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区别也是刑法规范所明示的,而不容任何个人以任何方式进行情感性地阐发。值得注意的是,在英美法系国家,陪审团制度恰恰体现了情感因素在规范评价过程中的作用,将案件最终的结果交由并不熟悉法律规范的陪审员来定夺,有一定程度的冒险性,同时也是充分重视社会情感,社会评价的重要方式。正如贝卡利亚在其名著《论犯罪与刑罚》一书中所说:优秀的法律应当为主要法官配置一些随机产生的而不是选举产生的陪审官,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根据感情作出判断的无知;较之根据见解作出判断的学识要更可靠一些。⑿笔者认为,在定罪过程中,个体情感因素与社会情感因素均是应予关心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l、个体情感因素对定罪的影响,即在定罪时要具体考察行为人的情感因素。“人类良心已无法满足于单纯惩罚犯罪,要求进一步找出致使犯罪得以发生的真实原因,于是便引入了自然科学方法,而后者在社会及人文领域内最适于处理的对象,不是法律条文中的抽象的行为,而是单个具体的人”,⒀个体情感因素不仅仅是犯罪的发生原因,更是我们评价犯罪不可缺少的依据之一,犯罪的确定本身就掺杂了人类的情感因素,个体情感因素影响定罪正如其影响行为的社会危害性一样,社会危害性与人身危险性的评价也离不开对个体情感因素的探讨。个体情感因素对犯罪人的主观罪过有影响,进而可能影响定罪过程。意大利刑法最早的理论认为,故意的程度取决于主体的情感态度:犯罪时,主体实施犯罪时越冷静,越没有感情,故意的强度就越高。⒁而美国《模范刑法典》第210.3条中规定“本应构成谋杀,但行为人具有相当理由或者不得已的事由而在精神或者情绪的极度混乱的影响下实施杀人行为的”,构成非预谋杀人,即在激情状态下或应激状态下的杀人行为构成二级重罪,而非一级重罪。我国台湾地区刑法也严格区分“义愤伤害罪”(第279条)与“普通伤害罪”(第277条)。这充分体现丁个体情感因素对定罪的影响。而只有真正认识到个体情感因素在定罪中的作用,才表明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对人权的有力保障;

2、社会情感因素对定罪的影响。社会情感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普遍的社会正义,“任何一种犯罪,在侵害了被害人的同时也危及了整个社会的安全感,并且伤害了全社会的利他主义情感、仁慈感、怜悯感、正义感及正直感,于是社会成员自然而然会对犯罪充满仇恨与愤怒”。⒂“如果脱离社会对犯罪行为的评价与反应,机械地追求罪与刑之间的均衡,那只能是一种法律形式主义”。⒃同时社会情感因素对刑法规范的适用也有一定的限缩作用:值得社会否定评价,并应适用刑法予以规范评价的行为,才能纳入刑法的视野。“民愤”便是社会情感因素的表现之一,民愤的大小反映了人们对犯罪的否定评价的严厉性程度,内含着人们要求惩罚犯罪以求恢复价值的心理平衡的愿望的程度。不可否认,民愤是一个以感情成份表现出来的公众舆论,与理性产物的法律是有区别的,因此,既要反对一味考虑公众对犯罪人的“同情情绪”而脱离事实与法律对犯罪人处以轻刑,也要反对一味考虑公众对犯罪人的“民愤”而脱离事实与法律对犯罪人处以重刑甚至极刑。⒄当然,具体重视情感因素在定罪过程中作用的途径还有待探索,对于情感因素的负面影响也应有足够的认识,英美法系的陪审团制度有其值得借鉴之处。

(二)情感因素之于量刑

对于量刑情节的立法规定,各国虽有所不同,但共同之处在于从犯罪人所处的具体情境或者从犯罪具体的情况入手,考察对犯罪人的具体量刑情况。美国《模范刑法典》明确将“实施谋杀时,被告人受到精神和情绪的极度混乱的影响”作为减轻情节。而在英国刑法中,“激怒”可以成为被指控犯有谋杀罪的辩护理由,使其只能被指控犯有杀人罪。⒅情感因素对量刑的影响也是从个体和社会两个方面发生的,个体情感因素即指犯罪人的情感因素对量刑的影响,而社会情感因素则是指社会评价对量刑的作用。

1、个体情感因素对量刑的影响从根源上而言,是基于个体情感因素之于犯罪原因的影响,在量刑过程中,对犯罪的发生过程进行全面考察,也决定要对犯罪原因进行衡量,“人有想保护自己享受的利益的欲求,而这已成为国家存在的基础,进而也构成制定刑法的原动力。”⒆这种“欲求”就是个体情感因素的表达,至于表达的形式,若触犯刑法进而引起国家刑罚权的发动,则为犯罪,反之,刑法亦不会强加评价。上述“情绪的极度混乱”,“激怒”均是充分重视个体情感因素在量刑中作用的表现。我国台湾地区刑法第57条所规定的科刑标准就包括犯罪时所受之刺激,犯罪行为人之生活状况,犯罪行为人之品行等等因素。而其第279条规定的“义愤伤害罪”,将当场激于义愤而犯“普通伤害罪”和“重伤罪”的法定刑降低为“2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1000元以下罚金”或“5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的情况下)。我国大陆97刑法规定的量刑的事实根据与法律根据也表明量刑过程中必须考虑一切可能影响犯罪人犯罪行为的因素。当然,个体情感因素对量刑的影响必须从其对于犯罪发生的原因处着眼,而且要在法律范围内进行评价。

2、社会情感因素对量刑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民愤”或“民意”发生的,“民意的本质是犯罪后果、被告人主观恶性、犯罪情节等量刑情节韵综合反映,但又不是这些因素的简单相加,因为它还打上了民众的价值观、道德观、伦理观、法律观的深深烙印。”⒇因此,在量刑过程中,既要充分重视民意的作用,因为“在多数情况下,民意就是审判的依据,民众的声音就是神的声音”(21)又要防止情绪反应的片面性,“人们如果正确了解犯人之所以犯罪的动机,而且也了解滥用刑罚权的可怕性”他们也会对此作出各种各样的情绪性的反应,综合平衡,最终肯定会使当初的激情性的反应缓和下来”。(22)只有将这种情绪性的反应引入合理欲求的轨道,才能发挥社会情感因素对量刑的积极影响。

笔者认为,情感因素对量刑的影响是充分重视情感因素之于规范评价的作用的重要方面,“量刑是刑法典的基础,其实整个刑法典在其最后的分析中仅是一个计算刑罚的对数表而已”,(23)而恰当评价情感因素对量刑的影响是保证“对数表”衡平的关键环节之一。

四、视角差异

从以上对情感因素的犯罪学视角和刑法学视角的简要分析中可以看出,犯罪学和刑法学基于其主要目标的不同而从不同的方面对犯罪这种社会现象予以探析、评价,笔者认为,二者的视角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犯罪学注重的是从宏观角度观察、分析犯罪现象,犯刑法学的重心却是从微观(个案)角度评价犯罪,犯罪学所寻求的是社会整体效应,而刑法学则重在保证具体犯罪与刑罚的衡平对应。

其次,在犯罪学与刑法学之间,犯罪学的研究开始于事实问题,最终的落脚点也属事实层面的原因、对策问题,而刑法学首要研究的是规范问题,对现有的事实问题进行规范评价是刑法的重心,如何实现规范评价的衡平、公正才是刑法学所应关心的重点。

再次,犯罪学的研究视角具有前延后及性,即犯罪学是从犯罪现象中追溯犯罪原因,进而探求控制犯罪的对策,其中,要考察所有可能引起犯罪的因素,包括个体和社会因素:而刑法则仅具有后及性,即刑法规范评价的对象只能是在规范产生后所发生的犯罪问题,刑法学的研究受其影响也主要考察犯罪的后果,其中考察的重点应是犯罪人的个体因素,而且在不同的评价阶段,个体因素的影响亦有所不同。

总之,犯罪与刑罚的关系是刑法学的研究中心,而犯罪原因与犯罪对策是犯罪学的基本范畴,宏观与微观、事实与规范、前延与后及等等,只是研究视角不同的具体表现。犯罪现象的多角度、多层面分析有利于更好地认识、评价其在社会中的影响。

情感因素之于犯罪的影响,从刑法学的视角与犯罪学的视角观察有所不同,但视角差异并不否认研究情感因素的重要性,相反,应从不同侧面对情感因素进行考察,充分重视情感因素在犯罪中的作用,惟此,方能更好实现各自的研究目标,构建犯罪领域的和谐—原因与对策相对应、犯罪与刑罚相衡平。正如哲人有言:假如我们可以洞察所有人的内心,那么人世间又有谁是不可同情的呢?

注释与参考文献

⑴梅传强:《犯罪心理生成机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年版,第18页。

⑵笔者此处“和谐”是指将犯罪控制在一定程度范围内的社会安定(秩序),而不是完全消除犯罪后所达到的那种理想“和谐”。

⑶曹日昌:《普通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第327页。

⑷梅传强:《犯罪心理生成机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年版,第187页。

⑸李兰英:《探问“意欲”为何-对故意概念中希望和放任的新诠释》,载于《刑事法学》,2005年第11期,第54页。

⑹徐久生:《德语国家的犯罪学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第19页。

⑺梅传强:《犯罪心理生成机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年版,第117页。

⑻张晓秦、赵国玲:《当代中国的犯罪与治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90页。

⑼张晓秦、赵国玲:《当代中国的犯罪与治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89页。

⑽徐章润:《犯罪学》,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266页。

⑾黎国智、马宝善:《犯罪行为控制论》,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版,第105页。

⑿[意]贝卡里亚:《论犯罪与刑罚》,黄风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杜1993年版,第20页。

⒀谢勇:《宏微之际犯罪研究的视界》,中国检察出版社,2005年版,第222-223页。

⒁[意]杜里奥·帕瓦多尼:《意大利刑法学原理》,陈忠林译,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213页。

⒂谢望原:《关于死刑存废的断想》,刑事法学,2005,(11),第7页。

⒃陈兴良:《刑法哲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26页。

⒄陈兴良:《刑法哲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28页。

⒅[英]J·C·史密斯、B·霍根:《英国刑法》,马清升、王丽、孙力等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393页。

⒆[日]西原春夫:《刑法的根基与哲学》,顾肖荣等译,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97页。

⒇卢建平:《死刑适用与“民意”》,刑事法学,2005,(11),第5页。

(21)卢建平:《死刑适用与“民意”》,刑事法学,2005,(11),第4页。

(22)[日]西原春夫:《刑法的根基与哲学》,顾肖荣等译,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101页。

(23)[意]恩里科·菲利:《实证派犯罪学》,郭建安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 年版,第177 页。

【作者介绍】陕西西安人,西北政法大学副教授,刑事法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刑法学,犯罪学;江苏宿迁人,西北政法大学2004级刑法专业硕士研究生。

【文章来源】《犯罪研究》2007年第4期。

更新日期:2008-4-1 阅读次数:1112 上篇文章:认真对待近代犯罪学

下篇文章:对我国犯罪心理学研究中若干问题的思考

第五篇:浅论高中物理教学中情感因素的作用

浅论高中物理教学中情感因素的作用

【摘 要】 我们要注重对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情感的培养。当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就可以自觉克服困难,努力学习。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积极良好的情感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并促进其价值观的形成。所以在中学阶段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是很必要的。

【关键词】 高中物理情感培养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事物和盼求知识的心理倾向,如果对某一件事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就会唤发出无穷的激情、力量和智慧。而对物理学科的积极情感最有利于发展成为对物学的兴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作为一名一线的物理老师,我们要注重对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情感的培养。当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就可以自觉克服困难,努力学习。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积极良好的情感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并促进其价值观的形成。所以在中学阶段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是很必要的。

1学好物理课的前提是对这门课感兴趣

有人曾调查了参加第一到第四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的学生对九门学科的学习兴趣情况,其中居于前四位的是物理、数学、化学、外语,参加全国物理决赛的学生对物理感兴趣的人数最多,这一结果反映出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还有人对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进行了较为广泛的调查分析,统计结果表明:学生的物理成绩与对本学科的学习兴趣呈高度正相关,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部分,它使人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全神贯注地学习,不以学习为负担,而是以学习为享受,所以人们在浓厚的兴趣下所获得的一切常会掌握得迅速而牢固。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其理亦源于此。

2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情感的方法途径

2.1提高自身修,养言传身教,培养情感。情感教育是渗透在整个教学和教育过程中的。首先,教师要寓教于乐,给学生鼓励,使学生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再有,教师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完善自己人格,用自己的高尚的情操逐步影响学生。还要和学生沟通感情,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言为心声,情动于意而形于色”,如果没有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哪会有讲课时津津乐道的热情和笑容可掬的神情呢?又哪会获得学生的尊敬与爱戴呢?教师应以敬业为先,满腔热情地投入到物理教学工作中去,不断自我提高,自我完善,以饱满的、积极向上的热情带领学生去探索物理世界的奥秘,这样就会对学生的学习情感产生巨大的影响。

2.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学生,关心他们的学习和成长,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教师要耐心地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应过多地苛求、指责,让每位学生都感受到老师的爱和期望。师生的情感交流是双向的,但由于高中学生心理发育尚不健全,因而教师处在主导的地位上,教师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年龄、性别的不同,群体和个体的差异,主动采用相应的感情交流途径与方法,要正确理解“师道尊严”的内涵,清除盲目的“唯我独尊”的心理,主动积极地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

2.3让学生体验成功。教学中要对全体学生一视同仁,对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学生分别施教。要注意设置教学内容的层次和梯度,创设更多的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上的成就感,特别是在容易产生厌学情绪的高一年级教学中,教学要求更应压得低一点,考试题目要易一点,教学内容要严格控制在必修本以内,千万不能根据高考要求,过早补充内容企图一步到位,其结果往往适

得其反。

3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意志品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也就是说,我们进行情感教育的目的不是单纯地为了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而是希望利用物理学科的这些特点,以高中物理课为载体,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使学生形成健康人格,建立正确的价值观,进而成为有用之才。物理学科在高中阶段可以培养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道德感包括的内容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对公共事业的责任感、义务感、人道主义,等等。物理课程中包含有这些内容。例如,《墨经》中对力的定义,对小孔成像的解释;沈括的《梦溪笔谈》等。通过介绍可以使学生更加了解我国古代的科学成就和思维形式,这就是爱国主义的一种具体体现。科学是把双刃剑,既可以造福人类,又可以毁灭世界,通过对核能的讲解可以使学生认识到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也就是使学生具有对社会的责任感。理智感主要表现在兴趣、爱好和体验学习的愉悦等方面。物理课中本身就充满了奥秘和探索。而学习中出现的快乐体验则是学生要通过亲身经历和艰苦努力才能得到的。通过培养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并从中体会学习知识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乐趣。

总之,我们教师在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又要重视方法的指导,还要加强学生学习物理的情感教育,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情感体验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物理学习之中。只要我们勤于钻研,善于发现,乐于反思,不断总结,就一定能够让高中物理课堂生动起来,让学生尽情地在其中吸收营养、茁壮成长!

下载有关歌唱中情感的因素(范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有关歌唱中情感的因素(范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情感因素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情感因素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长岭一中刘惠 长期以来,我国英语教学普遍存在过分侧重认知方面,忽视情感因素对英语学习的影响作用。我们重视知识的本位价值和实用价值,教学......

    注重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注重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摘要】教学过程是一个教师教与学生学同时进行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情感互动对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

    探析中学数学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探析中学数学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时间:组织者:参与者:本校全体教师 一、教学与情感 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观点而产生的心理体验。它反映是具有一定需要或愿望......

    试析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情感因素(一)

    试析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情感因素(一) 摘要:在目前盛行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外语教学中,情感因素在语言学习中起着重要而独特的作用。《大学英语》教材中蕴涵丰富的情感资源。笔者结......

    浅谈情感因素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情感因素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摘要: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中明确指出: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在给中学生打好数学基础,发展思维能力的同时,要培养学生......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情感因素摘要: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心理素质、个性品德素质及审美素质等数学......

    挖掘小学品德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情感润泽,内化品德 ——挖掘小学品德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内容摘要:“感人心者,莫先于情。”在品德课堂中,应从“情”字入手,把激发学生的情感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在课前酝酿情感,在课中......

    浅谈情感因素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情感因素在数学高效课堂中的作用 人是最富有情感的,而情感又是最容易交流和传递的。实践证明,情感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扶植学生的学习信念,发掘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