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音乐歌唱教学中情感模式的探究
初中音乐歌唱教学中情感模式的探究
溧阳市燕山中学/狄永红
摘自:《溧阳教育信息网》
内容摘要:歌唱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受学生的欢迎、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产生抵触情绪。而情感在教学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教学成功的催化剂。为此,我们提出《初中音乐歌唱教学中情感模式的探究》这一课题研究,且对它进行了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发现进行这一课题研究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逐步地陶冶学生的情操,使他们深入体验音乐意境等。
关键词:歌唱教学 情感模式 酝酿感情 以情激趣 情感唤起 情感深入 声情并茂
笔者曾经在学校做了一项调查:100%的学生喜欢随口哼唱歌曲,尤其是当今流行的歌曲,如“超级女声”唱的歌和某些当红影视歌明星唱的歌等,问他们喜欢的原因大多是:“他们的歌唱得带劲”、“他们的表演、跳舞很火、很吸收人”等,而50%的学生不喜欢唱课本上的歌曲,认为课本上的歌不好听、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等。这一调查不能不令在一线工作的音乐教育者们感到震惊和汗颜,它警示我们,歌唱教学的改革已势在必行。
仔细思索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我们音乐教师的教学观念引起的,在歌唱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听赏录音或教师的范唱----学唱歌谱----学唱歌词----歌曲艺术处理。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不受学生的欢迎,而且还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产生了抵触情绪,也降低了学习效率。
“超级女声”等当红明星唱的歌之所以吸引人,关键是他们唱得很动情、演唱时很会“煽情”,是用他们的“心”去唱歌的,学生之所以不喜欢上“唱歌”课,原因常常是我们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忽略“情”的重要性。因为在教学活动中,情感具有引动、定向、激励和强化的作用,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及内化。可以说,情感在教学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教学成功的催化剂。《新音乐课程标准》把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放在了总目标的首位,且指出:通过音乐学习,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亲人、对他人、对人类、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由此可见,情感教学是初中音乐教学中的重点。为此,我们提出了《初中音乐歌唱教学中情感模式的探究》的课题研究,并对该模式进行了几年的探索和实践:
第一,课前预习----酝酿感情
“感人心者莫过于情。”歌唱教学中的“情”从何来?理所当然是从教学内容中来。离开了教学内容,课堂教学的情感感染力就成了无源之水,无车之车。教师在授课前,应事先充分挖掘现有教材中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多寻求些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需求的结合点,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并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识规律适当地更新和补充教学内容,把时代气息浓,紧贴学生现实生活、符合学生“胃口”的材料找出来充分到教学中,以提高学生学习歌曲的劲头和情趣。
例如歌曲《大海啊故乡》的学习,在教这首歌前,教师应事先非常熟悉这首歌曲,包括这首歌的歌词、感情基调、创作背景、作曲家王立平的生平及其它他创作的歌曲等,然后,教师可以叫学生按以上的思路去预习该歌曲,学生可以按自己的兴趣爱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他们或上网查资料,或上图书馆、新华书店查资料,或借(买)音响资料等,“酝酿感情”首战告捷,待到上课时教师就可以有的放矢了。
第二,导入歌曲----以情激趣
1、通过“情境”激趣
情境教学主要是由某种富有感情色彩的活动而产生的一种特有的心理氛围,就是以生动形象的情境,以激起学生学习情绪为手段的一种教学方法。创设教学情境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心境,唤起学生的审美注意,当学生进入一种特殊环境,面对特定的审美对象,耳闻目睹全是美的形象和新异性的事物时,新鲜感便会油然而升,就会对这节课产生期待的,企盼的、渴望的情绪。因此,教师应使学生“触景生情”,教师平时要多使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创设教学情景,这些都要求具有新颖、形象、直观等特点,可以创造出引人入胜的教学情景。
如在导入《大海啊,故乡》时教师可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有关儿童在大海边自由嬉戏的情景,随着年龄的增长可播放儿童长大后一个人在海边回忆、彷徨的情景,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学习兴趣自然就点燃了。
上面的导入正符合新课程的理念,“体验性”是现代学生方式的基本特征之一。体验是指由身体性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感情和意识。“海边”的体验使学习进入生命领域,因为有了体验,知识的学习不再是仅仅属于认知,理性范畴,它已扩长到情感、生理和人格等领域,从而使学生过程不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是身心和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
2、通过“教师的情”激趣
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的双向交流过程,其过程充满了热烈的情感和情绪,是产生良好课堂心理气氛的重要原因。学生在歌曲的学习中体验和表达歌曲的情感,这是歌唱教学的中心环节。这就要求教师上课时必须包含丰富的情感,以情动人、以情感人,充分发挥情感的疏导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教师要“以情激趣”,歌唱艺术是情感的艺术,是人民情感的凝聚,具有强力的感染力。但缺乏感情投入,哪怕你的基本功再好也很难打动学生的心。每一首歌曲作品都有不同的独特的情感,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在导入歌曲时可以想象自己就是歌中的人物,与总体形象同化,达到人我一体、物我交融的境界。从心理活动来说,我就是歌中的人或物,置身于歌曲音乐形象中。然后以以情感人,以情带声的范唱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这样才能有效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的“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便得到了验证。
再如歌曲《大海啊,故乡》的导入,该歌曲以质扑而深情的语言、优美而平缓的旋律,表达了人们对大海、故乡和妈妈深厚、真挚的情感。在该歌唱导入时教师可以想象“我”就是歌曲中的主人翁,“我”长大离家后看到大海会想起故乡、妈妈,无论“我”走到哪里都忘不了大海、故乡、妈妈。合理的想象、丰富的生活体验,产生了情感的源泉,不管教师的嗓音
条件好坏与否,只要充满了真挚的感情,通过熟练自如的范唱,就会激发出学生的情感火花来。
第三,学唱歌曲----情感唤起
创作者受一种内心涌动情感的支配创作了歌唱作品,每一作品有不同的结构,在歌唱教学中,教育者要运用自己综合的素质,把歌唱作品中的情感挖掘出来,并把这种情感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让学生的情感唤起,在传统的歌唱教学中,常见的就是把音乐太理性化,把音乐美育课上成了一门德育课,教育者以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冷冰冰地向学生讲授歌曲是什么时代背景,表现的是什么思想感情,应该如何去理解曲子等等,这样理智地分析和粗暴地灌输非但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还会导致学生的反感情绪。在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在音乐作品的情感理解上,允许有一定的差别,应该鼓励学生随着音响印象展开想象的翅膀,进入歌唱作品的丰富情感氛围中去。在这种情况下,课题组做了以下方面的尝试:
1、节奏的掌握
有人说节奏是音乐的生命,而速度又是节奏的灵魂。要想把作品唱活,它需要具有能够每个音符的内在生命里表现出来的能力。节奏,是心灵动态的表现,是生命力,节奏型反映了人们的感情状态,不同的感情状态,出现了不同的节奏形态。人的感情是可调整的,节奏也是可调整的。这说明“节奏是受控制与感情和思维的影响的”。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作曲家几乎是从这里动手,利用节奏的特性抓住人物的内心。节奏,反映人物的感情动态,人物节奏的特点是歌唱表现的基础。节奏也是内在的生命力,善于掌握节奏就能生机勃勃,激起听众的热情和兴奋,节奏处理得好,歌唱就流畅自如,大有生气,处理不好就会令人昏昏欲睡。
如《大海啊,故乡》的基本节奏型是“×××.××”和“×××----”,前一种节奏速度较慢,象人在缓缓思考,后一种节奏型较疏松、速度也较慢,象人在诉说,这两种节奏型都正好符合这首歌曲的情绪状态,都表达人们对大海、故乡和妈妈深厚、真挚的情感。教师可重点教唱学生这两种基本节奏型,可以用打节奏、在钢琴上听音的方法来学习,学会这两种节奏型后,其它较简单的节奏学起来就得心应手了。
2、分段的学习
教师对每一作品有一个总的设计,要掌握全曲的思想感情,设计全曲的布局,要明确音乐发展的层次,决定歌曲的高潮等。
如《大海啊,故乡》全曲为单二部曲式,前段是扑实的叙述,后段音区稍提高,是情感的抒发,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为该歌分层次,前段用什么情绪(语气)唱,后段用什么情绪(语气)唱,待学生回答后,教师可总结,歌曲分两个层次,前段用叙述型的语气唱表达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后段是抒情部分,曲调随着歌词逐渐推进,抒情语气越来越强。
3、歌曲的聆听
歌曲是音响的艺术,它的情感表现源自音响和精彩的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聆听歌曲,唤起学生情感,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使学生对歌曲的情感有更深层次的感受和理
解,引导学生产生美的体验。这种体验对学生心灵的影响远胜于一般媒体对其影响,它能激发学生心中潜在的力量,获得艺术审美体验。对于初中生而言,聆听歌曲尽可能避免单纯、枯燥的反复练习学唱,适当加入一些与音乐表现内容一致的画面或解说,更容易抓住学生的心,学生掌握歌曲的速度将会加快。
如《大海啊,故乡》分段学习完成后,可采取聆听歌曲的方法来学习歌曲,聆听的方法可由教师范唱或放录音或让各组同学相互轮流唱的方法来达到加深歌曲印象的效果。
第四,巩固歌曲----情感深入
音乐新课标指出在教学中要牢牢把握情感这条主线,通过音乐情绪与情感的这种特质,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情感强度,使人的情绪、情感同音乐情绪、情感和谐地沟流与交流,应成为我们追求的目标。且它着重指出,音乐情绪与情感体验不能仅仅停留在外化的层面上,更需要内心深处的体验,寻求那种动人心魄的使人感到震撼的艺术效果与境界。在这方向的指导下,我们作了以下尝试:
1、引领体态律动
学生在聆听歌曲的过程中可能产生一些体态律动,这是情感体验的自然行为表现。例如:随歌曲有节奏地拍;随旋律晃动身体等行为。这样的体态律动虽然形式简单、直接,但它说明学生已经体验到歌曲本身的内容,有了初步体验感受,这是学生更深入地体验歌曲情感的基础。有些学生平时不爱表现自己、不好意思做体态律动把自己的体验表现出来,教师要鼓励、肯定学生表现出来的体态律动,为了使大多数学生都能随音乐作相应的体态律动,首先教师自己要带头做一些体态律动引领学生表现。
如《大海啊,故乡》学得差不多时,教师就可以引领学生做体态律动,这首歌曲是三拍子的歌曲,强弱规律很明显,教师可在学生周围做三拍子指挥图式,学生会很自然地跟着教师划拍子,边划边歌唱来感受歌曲。另外,《大海啊,故乡》这首歌曲以“托物言志”的方法来抒发情怀,“大海”是很形象生动的,教师可引导学生做海水荡漾的体态律动。
2、引发情感歌唱
聆听歌曲有了体态律动,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演唱歌曲,让学生从自己的演唱中进一步体验情感,感受歌曲的内在美。在已有的基础上学生唱会歌曲不难,关键在于引发学生的情感会唱歌。前者要求学生唱准旋律,后者要求学生唱出内在美。会唱歌与情感体验是相辅相成的,情感体验是会唱歌的前提,会唱歌是深入体验情感和歌曲内在美的保证。
如《大海啊,故乡》这歌,学生基本上都会唱时教师要对他们提高要求,要告诉学生你们的旋律是唱得差不多了,但是要懂“会唱歌”:清代立渔说:“口唱而心不唱,口中有曲而面上,身上无曲,此所谓无情无曲。”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说:“我们将唱腔为剧情服务,一个演员如果干巴巴,在台上唱戏词,也会把观众唱跑的”。如果将这两个名人的话讲给学生听,学生会知道老师是“用心良苦”的,他们会受到感染,把歌曲唱得动听动情的。
3、处理歌曲结构
①处理歌曲高潮
每一首作品都有它的高潮,音乐的高潮是作品感情最饱满、最浓烈、最紧张、最感人的地方,是演唱必须去全力以赴处理好的一部分,使之在听众心中激起强烈的震荡。一般高潮往往出现在全曲的最高音上,但也不是绝对的,常见的高潮安排在歌曲的后部分或即将结束的地方。高潮点即是全曲感情和思想的集中点,要掌握得当。
如《大海啊,故乡》这歌曲的高潮也不例外,它的高潮点出现在最高音“6”上,且出现在后部分,后部分是作曲家直抒胸臆、感情最为强烈的地方。教师应引导学生找出来且唱时要加大音量和加强力度,表达自己深厚的情怀。
②处理歌曲结尾
如果要处理好一首作品,结尾在整首作品占有的位置是很重要的。好的演唱开头与结尾都是功底的表现,好的结尾应会带来“余音绕梁”的效果。当然,演唱者对作品的结尾的处理,是要依据作者的创作意图的,而不能凭个人的好恶来随意的发挥。
如《大海啊,故乡》的原曲还有一个结尾部分没编在教材里,在歌曲教完后教师可把结尾的歌谱(词)发给学生,同时自己范唱或放录音给学生听一下结尾部分,相信学生会喜爱这一结尾部分,并很想学习这结尾部分。这样学生的情感便被一点点地唤起来了。
第五,表现歌曲----声情并茂
新课标还强调在“演唱”教学中应注意以下问题:“以情带声,声情并茂”是我们在歌唱教学中期望达到的主要目标。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用音乐表现手段,来表达歌曲的情感与风格。音乐教师在歌唱教学中对于“有表情地唱歌”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为此,要注意引导学生体验表现歌曲的速度、力度、音色、铺垫等方面的特点,运用这些特点对歌曲进行艺术处理,启发、鼓励学生在歌曲艺术处理上进行创造性的尝试。对于“有表情地唱歌”,我们是这样理解的:
1、朗诵、表演的运用
音乐教育以审美对象来激发人的审美情感,使受教育者通过情感体验而获得心理的满足、情感的共鸣,使情操得到陶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在理解音乐内涵的基础上,进入角色意境中,可通过朗诵或表演来达到。
如学会《大海啊,故乡》后教师可以挑选愿意上台朗诵或表演的同学上台来表现,可以让两个学生表演歌里的人物、让几个学生表演大海、让一个学生在旁进行配乐朗诵,在这样的氛围下他们的情绪会相互影响、相互启迪。这将会是一堂课的一个教学亮点!
2、创造的运用
“创造”是指在学生巩固应用认知成果的同时,向一个高层次发展,使学生在知识的应用,拓展和延伸过程中尝到学习活动的乐趣和情感的满足。是学生亲自体验音乐的一种方式,让学生在自己创设的特定情境中,担当他所向往的,能展示自己特长的角色,也是对音乐深化理解的一种体现。艺术的本质是情感,而音乐艺术又是最具情感的艺术,情感因素是人的素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是前四个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共同感受达到的,本阶段教师通过设计学生表现歌曲的活动,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及创新精神。让每一位学生尽可能参与到表现对音乐理解的活动之中。如何引导学生创作?可根据作品的内容,让学生分组创编,如成立小组创编律动、舞蹈、用乐器富有情感地伴奏,为歌曲编配简单的画面等。
如《大海啊,故乡》全班学生都会唱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成各种创编小组:有的小组创编符合该歌曲的舞蹈动作、有的小组用各自带来的乐器为歌曲伴奏、有的小组用自己的画笔编配大海的画面等,待学生编创练习得差不多时,教师可以让大多数学生深情地唱全曲,同时每组派代表到前面来表演,每个学生都在用自己的独特的艺术方式为歌曲添彩,学生的艺术潜能得到了充分的挖掘,这堂课也将在学生的创造中得到升华。
通过近几年的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初中音乐歌唱教学中情感模式的探究》这一课题研究,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逐步地陶冶学生的情操,帮助他们深入体验音乐意境、提高其音乐审美能力,促进他们的形象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个性的发展。当然,这些都是建立在灵活使用这一模式的基础上的,学无止境,教无定法,“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只有不断探新求索,才能不断完善!
参考书目:《音乐课程标准解读》、《走进新课程》、《中国音乐教育》、《中小学音乐教育》、《歌唱艺术》
第二篇:初中音乐歌唱课教学反思
歌唱ING中的反思
安徽省绩溪县东山中学方洁
【摘要】:音乐课程标准下唱歌教学是中学音乐教学中经常使用的课程类型。唱歌教学的任务,一方面是通过歌曲的艺术形象感染和教育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另一方面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歌唱基本知识和技能、技巧。面对农村中学学生现状,搞好歌唱教学,首先教师应努力挖掘学生身边最熟悉的素材,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转变观念,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应始终贯穿于歌唱课教学过程中。在进行歌唱教学时,正确的演唱方法要逐步渗透到学生的意识中去,而不能盲目的教唱。在进行歌唱教学时,要注意学生的嗓音保护。
【关键词】:音准音乐情感变声期自信心旋律线
一、初中歌唱教学现状及分析 :
1、变声期问题:
男女声都有变声期,女生不明显,男生在初
一、初二比较明显,初三男女生都趋向稳定。变声期学生声音容易疲劳导致沙哑,如不科学发声歌唱就会导致声带充血病变,流下终身遗憾。我认为学生的声带在未发育之前总是脆弱的,所以必须要学会科学带有气息的发声方法轻声歌唱,才能唱出优美动听的歌声,声带得到健康完善的发展。
2、音准问题:
音准问题主要在于学生的听觉,所以培养良好的听觉是关键。有些学生自己知道唱的不准,但由于变声期自己的声音无法控制而唱不准。针对此类学生可以引导他深呼吸用轻微的假声来唱准音高。有些学生是自己不知到唱不准,所谓的天生五音不全,这类学生让他唱准比较困难。教师需要反复的范唱,用真假声对比,形象的手势音高,最关键是要有耐心。
3、情感问题:
学生唱歌一般不具有丰富的情感。原因是他们对某些歌曲情感体验不深,所以有些歌曲学生容易唱好有些就很缺乏情感。针对这些情况作为教师必须反复动情范唱用自己的热情带动学生,这样做一般能有所奏效。利用多媒体等各种手段来加强对歌曲的理解,反复熟悉音乐也是能动情歌唱的前提。
二、初中音乐歌唱课教学方法与措施:
1、歌唱情感激发:
唱歌课是中学音乐教学的一个重点内容,我发现现在的学生喜欢唱歌可是却不喜欢唱音乐课本上的歌曲,喜欢唱象周杰伦等一些现代的流行音乐,难道是音乐课本上的歌曲不好听,与学生现在的心灵差距太大了吗?通过我的观察不是这样,以前所谓的“唱歌”,就是老师教会学生唱会旋律就可以了,也不管歌唱的方法和歌唱的状态,以及对歌曲的感情处理,教师对歌曲的创作背景做简单的介绍,比如有的歌曲离我们现在的是生活已经是很遥远的事情了,像一些抗战时期创作的歌曲,如:《黄河大合唱》《长征组歌》,现在的孩子们包括我都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显然对歌曲的感情就很难掌握了,那么学起歌来的兴趣自然就没有那么高涨
了,所以就要求教师在教这种题材的歌曲时,应该对歌曲的时代背景做详细的介绍,最好是结合VCD等有关影像资料让学生真正了解歌曲的时代背景,教师以正确的歌唱方法来引导学生来演唱,这样本来单调的课程就会丰富起来。
2、歌唱自信树立:
自信心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它能鼓舞人们去克服困难,不断进步。高尔基指出:“只有满怀信心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把自己沉浸在生活中,并实现自己的理想。”树立良好的歌唱自信心,是唱好歌曲很重要的一步,大家都知道自信心对人的重要性,一个人如果没有好的自信心,那他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会一事无成。而自信心对一个歌唱者来说尤为重要,那要怎样才能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呢?就是需要师生双方共同合作才能达到目的。比如我们在上课的时候都会找出学生的毛病进行纠正,这是每个声乐教师的职责,但是要切忌挖苦嘲讽,这会严重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应该多给学生一些表扬和肯定,及时留意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变化,保持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3、歌唱方法简述:
重视导入环节的设计,导入是引发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及热情的导火线,也是学生体验音乐和参与音乐活动的第一个重要步骤。良好的导入会使学生从上课之初就被深深吸引。例如:我在教唱《咿唷嘞啦》这首歌时,作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深入研究教材内容,并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非洲黑人地区,不论是自然生态还是地方风土人情都是非常有特色的,在教唱这首歌时,我先不急于要学生唱歌,而是先让学生谈谈“你所见到的非洲”,之后,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学生最熟悉,最感兴趣的事物和场景,这样,可以使同学有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学生学习的兴趣会大大提高。非洲的音乐特色是,歌和舞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使同学更直观地去观看非洲的歌舞实况。这样,学生既受到听觉上的刺激,又满足视觉上的享受,学生对这一堂课的印象肯定非常深刻。从而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学生在学唱这首歌时会感觉非常轻松。
教师要把讲台当作舞台,首先教师得能说、会唱、会跳,自己现要动起来投入到音乐的海洋之中,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音乐课要生动活泼,不能闲着,必须让学生也动起来。可动的内容很多需要老师自己不断去探索与思考。例如在教学《当兵的人》,教师在给学生欣赏范唱数遍歌曲,结合图例讲解当代军人的各种事迹学生已经入神了,教师加之自己表演各种军事化的立正、稍息、正步„„等动作学生已经跃跃欲试了,顺势让学生一起踏着步伐喊出“一、二、三、四”口号,这首歌曲自然而然就有气势唱起来了。“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在动情之中歌唱自然而然就被激发出来了。陈千红老师总结的非常好——用情歌唱是唱好歌的关键!
节奏模仿,节奏模仿的好处在于能很快吸引学生注意力。学生们希望准确地模仿老师的节奏,以便炫耀自己的反应能力,因此他们会很安静地听老师的示范。节奏模仿的好处还在于可以解决歌唱中的节奏难点。教师把歌曲中的复杂节奏拿来拍一拍,学生通过模仿,对节奏进一步熟悉,歌唱中的难度会大大降低。
画旋律线。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在乐谱下画,一种是用手在空中画。在听范唱时,除了让
学生感受歌曲情绪外,我经常让学生看着谱子画旋律线。在视唱乐谱时,我会学生一起用手描出旋律线。这样,学生“有事做了”,听得就比较专心,而且通过画旋律线,可以感受到旋律的起伏对表达音乐情感作用。
在歌唱教学中训练学生音准时除了反复聆听音乐,培养音乐的耳朵外,需要教师运用“假声引导法”来辅助教学。
七、八年级学生处于变声期唱歌时发声较困难,容易造成跑调。为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引导学生运用假声演唱、轻声演唱等方法。例如在学唱歌曲《摇篮曲》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反复强调歌曲的风格,让学生从情感上去真切体会歌曲的真情实感,让学生自主的富有表情地轻声演唱,在教师的示范引导下学会运用带有气息的假声演唱歌曲中的高音。我把这种方法称为“假声引导法”。经过十年的探索与实践,我认为这是一种良好的教学方法,通过不断反复的训练这一难题将会迎刃而解。
在进行歌唱教学时,要注意学生的嗓音保护。嗓音保护是一个人终身都要注意的问题,尤其是在变声期应受到特别重视。进入变声期早的在11岁左右,迟的要到15、16岁,这一时期正是学生就读初中阶段。变声期间,男孩的声带显著增厚加长,喉头突起,胸声增强,失去清脆、纯净的童声,嗓音变得低沉、浑浊、沙哑,严重时甚至失音,歌唱中易出怪声。如果教师在此时引导不当,可能使学生对唱歌丧失兴趣和信心,甚至可能使学生导致终生遗憾。
总之,在唱歌教学中,只要我们摒弃长期形成的以技能技巧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坚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唱歌教学的审美功能一定会得到发挥。教师与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与艺术情操也一定能得到发展。
参考书目:
[1]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上海教育出版社主编曹理
[2]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义务教育九年一贯制音乐教科书教师用书七年级14册人民音乐出版社主编吴斌
第三篇:初中音乐歌唱课教学反思
初中音乐唱歌课教学的几点反思
【摘要】:音乐课程标准下唱歌教学是中学音乐教学中经常使用的课程类型。唱歌教学的任务,一方面是通过歌曲的艺术形象感染和教育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另一方面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歌唱基本知识和技能、技巧。面对农村中学学生现状,搞好歌唱教学,首先教师应努力挖掘学生身边最熟悉的素材,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转变观念,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应始终贯穿于歌唱课教学过程中。在进行歌唱教学时,正确的演唱方法要逐步渗透到学生的意识中去,而不能盲目的教唱。在进行歌唱教学时,要注意学生的嗓音保护。
【关键词】:音准音乐情感变声期自信心旋律线
一、初中歌唱教学现状及分析 :
1、变声期问题:
男女声都有变声期,女生不明显,男生在初
一、初二比较明显,初三男女生都趋向稳定。变声期学生声音容易疲劳导致沙哑,如不科学发声歌唱就会导致声带充血病变,流下终身遗憾。我认为学生的声带在未发育之前总是脆弱的,所以必须要学会科学带有气息的发声方法轻声歌唱,才能唱出优美动听的歌声,声带得到健康完善的发展。
2、音准问题:
音准问题主要在于学生的听觉,所以培养良好的听觉是关键。有些学生自己知道唱的不准,但由于变声期自己的声音无法控制而唱不准。针对此类学生可以引导他深呼吸用轻微的假声来唱准音高。有些学生是自己不知到唱不准,所谓的天生五音不全,这类学生让他唱准比较困难。教师需要反复的范唱,用真假声对比,形象的手势音高,最关键是要有耐心。
3、情感问题:
学生唱歌一般不具有丰富的情感。原因是他们对某些歌曲情感体验不深,所以有些歌曲学生容易唱好有些就很缺乏情感。针对这些情况作为教师必须反复动情范唱用自己的热情带动学生,这样做一般能有所奏效。利用多媒体等各种手段来加强对歌曲的理解,反复熟悉音乐也是能动情歌唱的前提。
二、初中音乐歌唱课教学方法与措施:
1、歌唱情感激发:
唱歌课是中学音乐教学的一个重点内容,我发现现在的学生喜欢唱歌可是却不喜欢唱音乐课本上的歌曲,喜欢唱象周杰伦等一些现代的流行音乐,难道是音乐课本上的歌曲不好听,与学生现在的心灵差距太大了吗?通过我的观察不是这样,以前所谓的“唱歌”,就是老师教会学生唱会旋律就可以了,也不管歌唱的方法和歌唱的状态,以及对歌曲的感情处理,教师对歌曲的创作背景做简单的介绍,比如有的歌曲离我们现在的是生活已经是很遥远的事情了,像一些抗战时期创作的歌曲,如:《黄河大合唱》《长征组歌》,现在的孩子们包括我都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显然对歌曲的感情就很难掌握了,那么学起歌来的兴趣自然就没有那么高涨了,所以就要求教师在教这种题材的歌曲时,应该对歌曲的时代背景做详细的介绍,最好是
结合VCD等有关影像资料让学生真正了解歌曲的时代背景,教师以正确的歌唱方法来引导学生来演唱,这样本来单调的课程就会丰富起来。
2、歌唱自信树立:
自信心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它能鼓舞人们去克服困难,不断进步。高尔基指出:“只有满怀信心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把自己沉浸在生活中,并实现自己的理想。”树立良好的歌唱自信心,是唱好歌曲很重要的一步,大家都知道自信心对人的重要性,一个人如果没有好的自信心,那他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会一事无成。而自信心对一个歌唱者来说尤为重要,那要怎样才能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呢?就是需要师生双方共同合作才能达到目的。比如我们在上课的时候都会找出学生的毛病进行纠正,这是每个声乐教师的职责,但是要切忌挖苦嘲讽,这会严重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应该多给学生一些表扬和肯定,及时留意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变化,保持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3、歌唱方法简述:
重视导入环节的设计,导入是引发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及热情的导火线,也是学生体验音乐和参与音乐活动的第一个重要步骤。良好的导入会使学生从上课之初就被深深吸引。例如:我在教唱《咿唷嘞啦》这首歌时,作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深入研究教材内容,并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非洲黑人地区,不论是自然生态还是地方风土人情都是非常有特色的,在教唱这首歌时,我先不急于要学生唱歌,而是先让学生谈谈“你所见到的非洲”,之后,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学生最熟悉,最感兴趣的事物和场景,这样,可以使同学有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学生学习的兴趣会大大提高。非洲的音乐特色是,歌和舞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使同学更直观地去观看非洲的歌舞实况。这样,学生既受到听觉上的刺激,又满足视觉上的享受,学生对这一堂课的印象肯定非常深刻。从而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学生在学唱这首歌时会感觉非常轻松。
教师要把讲台当作舞台,首先教师得能说、会唱、会跳,自己现要动起来投入到音乐的海洋之中,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音乐课要生动活泼,不能闲着,必须让学生也动起来。可动的内容很多需要老师自己不断去探索与思考。例如在教学《当兵的人》,教师在给学生欣赏范唱数遍歌曲,结合图例讲解当代军人的各种事迹学生已经入神了,教师加之自己表演各种军事化的立正、稍息、正步„„等动作学生已经跃跃欲试了,顺势让学生一起踏着步伐喊出“一、二、三、四”口号,这首歌曲自然而然就有气势唱起来了。“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在动情之中歌唱自然而然就被激发出来了。陈千红老师总结的非常好——用情歌唱是唱好歌的关键!
节奏模仿,节奏模仿的好处在于能很快吸引学生注意力。学生们希望准确地模仿老师的节奏,以便炫耀自己的反应能力,因此他们会很安静地听老师的示范。节奏模仿的好处还在于可以解决歌唱中的节奏难点。教师把歌曲中的复杂节奏拿来拍一拍,学生通过模仿,对节奏进一步熟悉,歌唱中的难度会大大降低。
画旋律线。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在乐谱下画,一种是用手在空中画。在听范唱时,除了让学生感受歌曲情绪外,我经常让学生看着谱子画旋律线。在视唱乐谱时,我会学生一起用
手描出旋律线。这样,学生“有事做了”,听得就比较专心,而且通过画旋律线,可以感受到旋律的起伏对表达音乐情感作用。
在歌唱教学中训练学生音准时除了反复聆听音乐,培养音乐的耳朵外,需要教师运用“假声引导法”来辅助教学。
七、八年级学生处于变声期唱歌时发声较困难,容易造成跑调。为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引导学生运用假声演唱、轻声演唱等方法。例如在学唱歌曲《摇篮曲》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反复强调歌曲的风格,让学生从情感上去真切体会歌曲的真情实感,让学生自主的富有表情地轻声演唱,在教师的示范引导下学会运用带有气息的假声演唱歌曲中的高音。我把这种方法称为“假声引导法”。经过十年的探索与实践,我认为这是一种良好的教学方法,通过不断反复的训练这一难题将会迎刃而解。
在进行歌唱教学时,要注意学生的嗓音保护。嗓音保护是一个人终身都要注意的问题,尤其是在变声期应受到特别重视。进入变声期早的在11岁左右,迟的要到15、16岁,这一时期正是学生就读初中阶段。变声期间,男孩的声带显著增厚加长,喉头突起,胸声增强,失去清脆、纯净的童声,嗓音变得低沉、浑浊、沙哑,严重时甚至失音,歌唱中易出怪声。如果教师在此时引导不当,可能使学生对唱歌丧失兴趣和信心,甚至可能使学生导致终生遗憾。
总之,在唱歌教学中,只要我们摒弃长期形成的以技能技巧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坚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唱歌教学的审美功能一定会得到发挥。教师与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与艺术情操也一定能得到发展。
参考书目:
[1]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上海教育出版社主编曹理
[2]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义务教育九年一贯制音乐教科书教师用书七年级14册人民音乐出版社主编吴斌
第四篇:小学音乐体验式教学模式探究
小学音乐体验式教学模式探究
唐惠兰
摘要:应摒弃传统的较为单一的教学模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采用各种方式加强体验、感受音乐,调动学生参与音乐教学的积极性,以此理解音乐、爱上音乐。那么,怎样才能顺利的实施小学音乐体验式教学模式,这已经是现阶段我们迫切需要完成的重要任务。本文首先论述了小学音乐体验式教学的意义,其次,制定了促进小学音乐体验式教学有效开展的策略。关键词:小学音乐;体验式教学;策略
体验式教学主要指的是按照学生的实际认知特点与规律,通过创造实际的或者重复经历的情境与机会,呈现或者再现、还原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形成良好的发展能力、产生积极情感的一种教学观与教学形式。那么,如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有效运用体验式教学模式,这已经成为了我们当前急需要实现的目标任务。
1.小学音乐体验式教学的意义
小 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理,他们的求知欲望高,而学校的教育可以为小学生们提供充足的学习空间。在小学生的知识体系中,音乐课占有重要地位。音乐能够陶冶人 的情操,使人在享受音乐的过程中切身的感受美,丰富自己的生活。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音乐课最大的特点就是供娱乐和消遣的一门课程,此观念是不对的。小学 音乐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是陶冶学生的情操,对学生的集体精神予以培养,并且,还能够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
现阶段,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各学科领域中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该模式主要是针对学生,中学生物教学论文积 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活动过程,从而让学生在每次授课与每首歌曲中都得到更深入的体会,不仅调动了学生音乐课的学习兴趣,而且还促进了学生良好情感的形 成。但需要注意的是,和其他课程稍有不同,音乐不会太注重知识点,主要是以一种感性的方式,让学生切身的感受音乐中所传达的情感,被音乐中所传达的美所吸 引,进而主动的探寻和体验音乐,潜移默化中和音乐有机融合,如此一来,才能对音乐知识点充分的掌握了解,使学生对音乐更进一步的欣赏。2.促进小学音乐体验式教学有效开展的策略 2.1创设良好的情境,充分激发学生兴趣
在 调动学生主动参与之前,必须全面激发其兴趣。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采用创设情境的方法促进学生兴趣的形成。这主要是因为音乐具有很强的情境性。通过 情境的创设,不仅使得学生的求知欲望被全面的调动,而且,学生原有的认知图式及情感体验也会被唤起,以情感的角度推动学生和教材的共鸣。比如,教育者在上 《海》一课时,通过音画相结合的方式,在屏幕上展现出了一副优美的大海图景:太阳从东方慢慢的升起映红了一望无际的大海。天空上飞翔着几只海鸥,海上漂浮 着几艘小船。并且,还播放了一段《大海的风光》乐曲,以创设出一个优美的大海的情境,使学生彷如亲临浩瀚的大海上。然后,教育者与学生共同用手中的画笔与 彩纸将自己心中的大海绘画出来,让学生在情感情绪上形成一种共鸣,从而调动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学习兴趣。再如,在欣赏课《龟兔赛跑》中,三位同学分别饰演裁 判、兔子、乌龟,其他的学生饰演大森林,通过图画、音像进行情境的创设,音乐一响起,整个班级学生都各自用花、树枝、动物头来搭设所需场景,班级瞬间变为 了葱郁的大森林,再配上一段精彩的旁白描述,教育者也积极的参与到学生的表演中,当解说词的深入和音乐的发展,表演越发的激烈„„音乐课程中有不少曲子或 者是歌曲均存在着一定的情节,讲授完后,应让学生自己担任创作家,创编后传与故事情节,并将自己所编的故事表演出来。同学们的兴趣被全面的调动。课堂教学 过程中,教育者应正确的引导学生把音乐和文学、音乐和美术间进行有机的结合,做到不仅与音乐学习的特点相符,同时,还与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相一致,这样 的教学效果显著。
2.2还原音乐场景
大多数的优美 音乐作品中均涵盖了生动形象的画面,虽然小学生们的想象力十分的丰富,但是他们的阅历不深,因此,能够想到的场景范围很小。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倘若只是 简单的教学生学唱歌,而对歌曲中蕴含的情感、歌曲的意境不注重,那么,将呈现出了“鹦鹉学舌”之象。因此,教学中,教育者应适当的将课本中描绘的场景实际 中还原,让孩子们知道歌词中所写的内容,具体体现的美在哪,给人带来的感觉是什么。可先对孩子们单凭想象产生的不足加以补充,然后,可更加直接的理解歌 曲。比如,在学唱《踏雪寻梅》时,该音乐主要表现的是作曲者在寒冬里寻找梅花的故事,课堂教学中,我们可采用照片或者PPT等诸多的形式把歌曲中所描述的 寒冬全面的展现,倘若在雪天里授课效果更是明显,因为学生可以直接的欣赏到雪景。虽然外面特别的冷,但作者依旧奋不顾身的去寻找梅花,孩子们很容易被作者 的欢快、喜欢之情所感染。通过还原音乐场景,孩子们切身的体会到了冬天给人们带来的欢乐,极大的促进了孩子们积极乐观的态度,勇敢面对自己的生活。2.3创新音乐方式
音 乐课表演过程中,不仅有歌唱表演,还涵盖了打击乐伴奏、续讲故事等一些活动项目,打击乐伴奏是让孩子们上台用各种乐曲进行歌曲的表演,此活动不仅满足了小 学生天生爱动手的习性,同时,还调动了学生们对演奏方式的创新。续讲故事主要是由教育者讲一半的故事,然后学生接着老师未讲完的故事继续讲述,多数学生懂 得临时发挥,创新了歌曲内容。比如,在歌曲《小青蛙找家》中,教育者授课时介绍了小青蛙怎样找家这个故事,但只讲一部分,剩下的由孩子们自己补充完整。通 过这样的方式,小学生们的想象力得到了全面的发挥。另外,把各种乐器的声音、各音阶的敲击方法等有关技巧展示给学生,然后,邀请小学生上台演绎歌曲。虽然 小学生的年级较小,但是在乐器的选择上都有自己的主张,让孩子们完全照着自己的想法来演奏 工程师论文,能使他们对歌曲进行创新,这不仅全面调动了孩子们学习乐曲的兴趣,而且,自豪感油然而生。3.结论
综上所述可知,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只有让学生们得到丰富的音乐体验,才能将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全面激发,积极参与音乐教学活动中,审美能力不断提高。体验式教学模式不仅是发展性教学的核心思想,同时还是学生教学过程中持续稳定发展的最佳途径。
参考文献 [1]陈亮.体验式教学设计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2]王学东.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6期.[3]李雪.小学音乐教学改革的思考[N].毕节日报,2010年.[4]陈慧芬.在体验式教学中激活学生的思维[J].小学教学参考,2010年03期.[5]陆云.重视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三要素[N].江苏教育报,2011年.
第五篇:钢琴伴奏在初中音乐歌唱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钢琴伴奏在初中音乐歌唱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摘 要:随着近年来我国的教学发展速度加快,素质教育也得到了深入发展,当前阶段中,钢琴已经成为了初中音乐教学当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音乐歌唱教学中的钢琴伴奏有着一定的灵活性和多变性,对于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有着积极意义。本文主要对钢琴伴奏在初中音乐歌唱教学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希望为初中的音乐教学开展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钢琴伴奏 初中音乐 歌唱教学 作用
钢琴伴奏是现代音乐教学当中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得到学生的喜爱。音乐教师一定要能熟练的掌握钢琴的演奏技巧,并且能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安排,从而让钢琴伴奏在歌唱教学当中发挥出更高的价值。现将对钢琴伴奏在初中音乐歌唱教学中的作用进行详细的讨论和分析。
一、钢琴伴奏在初中音乐歌唱教学中作用研究的意义
当前阶段在初中的音乐教学当中,钢琴伴奏已经不仅仅是在具体的教学当中被使用,而是在更多的娱乐活动当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并成为了一种必不可少的伴奏工具。但很多的教师由于自身基础能力差,甚至没有接受过专业的钢琴训练,因此在伴奏上会出现一些问题,例如音准问题和伴奏方法等方面的问题。这种问题的发生将导致教学任务难以更好的完成,并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伴奏的类型。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在唱歌的过程中绝对不能忽视了学生的伴奏的作用,一旦对此有所忽视,就会导致学生的情绪难以烘托,并且表演也将显得苍白无力,影响整体效果。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需要对钢琴伴奏在中学音乐歌唱教学中的重要性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二、钢琴伴奏在初中音乐歌唱教学中的作用
(一)引导学生深入音乐作品
在中学的音乐教学当中,教师将大部分时间放在了让学生演唱音乐作品上,对于初中的音乐教学来说,教师需要具有一定的钢琴演奏基础能力,能以钢琴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促使学生在教学当中更加的积极,创造出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例如在进行《一二三四》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想让教学当中钢琴伴奏更加的灵活化,那么教师则可以利用音乐方式为学生创造出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到逼真的军旅情境,从而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同时在教学当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来进行教学内容的结合,根据初中生的实际特点教师可以采取即兴伴奏的方式来更好的对音乐作品的风格来进行表达,促使音乐作品当中能展现出更好的风格,从而加深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好理解,加深演唱的效果和水平。
(二)激发学生兴趣
在教师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利用钢琴的方式来进行伴奏在一定程度上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教学当中对于演唱的学习主要是根据书本内容实施,并且由教师来进行一句一句的领唱。这样的方式长时间以来势必会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受到影响,导致教学课堂枯燥乏味。而教师在教学当中能利用好钢琴方式实施伴奏,那么则能起到提升学习兴趣的效果。例如在教授《友谊天长地久》的教学当中,为了提升将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在教学当中可以用伴奏形式来营造出轻松、生动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回想起自己与朋友之间的种种友谊之情,并在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及时的进行肯定和鼓励。同时,教师还需要利用好伴奏的使用频率,不仅能达到激发学生积极性的效果,更加能让学生在音乐节奏感和技巧上得到提升,为歌唱教学的效果提升做出保障。
(三)提升学生审美能力
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念主要来自于学生对于音乐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在自身感受基础上逐渐的发展起来。因此在进行音乐歌唱教学当中,教师需要充分的发挥出钢琴对于音乐旋律的表现力,以此来感染学生并引导学生,让学生进一步的了解到作品当中的丰富内涵以及情感价值。例如在歌曲《红河谷》当中,这是一首加拿大民歌,流行于北美洲红河一带,有着浓郁的北方民族特色。在进行这首曲目的伴奏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深入的挖掘钢琴F大调特有的明快和欢乐,但有时也会透露出一些隐隐的悲伤的音乐表现风格。当然教师要注意在进行伴奏的过程中不能消极的为伴奏而伴奏,而是应当正确的把握好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分寸,能做到因材施教,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的控制好演唱的速度和力度,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让学生在音乐的学习工程中体验音乐、感受音乐,为审美能力的提升做出保障。
三、结语
总之音乐是审美教育当中的重要环节,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健全人格发展。在歌唱教学当中教师一定要注意能正确的利用好钢琴伴奏,将钢琴与音乐教学之间充分结合起来,为学生创设好的学习环境,从而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的感受音乐,用心体验音乐,从而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廷印.中学音乐教学中钢琴伴奏的应用[J].中华少年,2017,(22):77―86.[2]宋丹丹.钢琴伴奏在音乐教?W中的重要性[J].黄河之声,2016,(19):21―25.[3]谈静.中学合唱团钢琴伴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北方音乐,2015,(03):154―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