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小测试研究学音乐教学_情感教学模式_
本文由whxa26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中小学音乐教学“情感教学模式” 的构建与表述
湘西自治州教科院 敖红艳(内容摘要)本文从理论和操作层面这两方面论述了中小学音乐教学构建 “情 感教学模式”,试图从更深层次和更广的角度去审视音乐情感的教学 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悄趣和愿望,走进音乐、融入音乐,获 得审美满足,得到自我发展。文中对“情感”的内涵作出了界定,提 出了“情感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由设境激情 技趣一体示 范导学审美创造四个环节组成。这种模式的构建体现了音乐课程 的人文性特点; 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的课程理念。中小学音乐教学构建这种模式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 能力,而且还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形成。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
情感教学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时间的艺术,情感的艺术。在这三要素中,声音是构成音乐的物质基础,时间是音乐在空间呈现的载体,情感是 音乐表述的核心。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教学则是以“情”感人从 而达到教育目的过程。情感是音乐教学的灵魂,是教学成功的催化剂,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内心体验和态度。积极的情感因素不仅有益于
认知因素的发展,而且具有引动、定向、激励和强化的作用,直接影 响着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及内化,可以说,情感在教学活动中起着 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小学音乐教学构建“情感教学模式”,试图从更 深的层次和更广的角度去审视音乐情感教学问题,以激活学生的审美 情感,使其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一、构建“情感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 “情感教学”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 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激发、培养、凋动学生的情感,满足学生情感因素需要的教学。它充分强调把受教育者——学生,当 作有血有肉、有情有感的人来看待,充分体现,对学生尊重与热爱。这就是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个性,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 每个学生学习的潜能,发扬每个学生之长,使每个学生都成才。由此 可见,情感是一个人素质的灵魂,没有情感,也就没有素质可言。
二、“情感”的内涵 “情感教学模式”中的“情感”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教师的 情感。它包括教师对职业的热爱,对教学内容的体会和把握,也就是 教师要进入角色,实现角色的转换;还包括能将教材内容中蕴含的情 感因素充分表现出来,影响学生,使学生获得强烈的感染。另一部分 是学生的情感,是教师唤起学生的某种需要。它可以是求知的需要、成功的需要、创造的需要、审美的需要、娱乐的需要等。由于这些需 要的产生,学生激发起强烈的学习动机,并由此引发内在的学习兴趣。
这兴趣绝非是简单的“爱好情绪”,而是学生发自内心的情感涌动。
三、“情感教学模式”提出的理论依据(一)教学理论依据 几千年的中国教育史,情感教学无处不在。从孔子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到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倡导的教 学要“六大解放”(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 嘴巴; 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时间:解放儿童的眼睛。)这些都 是强调让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富有主动性和创造性。情感虽然无形,但它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素质,对人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它能直接而强 烈地触及人的心灵深处。高尔基曾说:奇妙的音乐在心灵深处引起的 强烈感情可以使人忘记一切。音乐家斯特拉文斯基说: 音乐就是情感,没有情感就没有音乐。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一个教师 不能无视学生的情感生活,因为那是学习中主动性和创造力的源泉。音乐教学中创造一切条件让学生充分享受参与音乐活动的美好、快乐 等积极的情感体验,促使其情感不断丰富和深刻,使他们懂得爱、懂 得温和、同情、憎恨丑 恶、追求美善。(二)心理学基础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情感 能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一定的情感,能激发起一定的意志能力。
情感是伴随认识过程产生的。人的认识可以起整理、组织人的情 感的作用,但情感是认识的催化剂,它影响人的认识活动,能推动人 的认识活动纵深发展,丰富、充实认识内容。 情感又具有动力性,它可以引起和推动学生去排除学习中的障 碍,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情趣和愿望,走进音乐、融入音乐,获得审 美满足,得到自我发展。因此,课堂教学应以情感为纽带,紧紧地吸 引住每一位学生,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音乐活动之中,感悟音乐艺术 特有的魅力。
四、“情感教学模式”呈现的结构程序为: 设境激情→技趣一体→示范导学→审美创造 “情感教学模式”实施程序如下:
程序 教师 情感需要 学生 所达目标 设境激情 以教材为依托激 发情感 以形悦目 以言赏心 技趣一体 以实践为基础 体验情感 以悦助情 以趣激情 示范导学 以审美为核心 深化情感 以言育情 以情传情 审美创造 以思维为主线 表现情感 以情明理 以情治心
情感教学模式由四个基本环节构成,每个环节中包括学生的情感 需要,教师激发诱导,达到目标三部分。第一环节 设境激情,激发情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形象直观思维占主导地位。针对这一特 点,教师可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特定的场景和情景,把抽象的音 乐变成可闻可感可歌可泣的形象来激发学生的情感。
1、借助形象,创设情境,达到“以形悦目”。
形象是情感的载体,教师要抓住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准确地捕 捉音乐形象,激发美的情感。湘版小学音乐教材中有许多歌曲是表现 儿童生活情趣或小动物的生动形象,具有形象性和趣味性。教师应根 据乐曲的特点自制一些形象的教具,这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孕育 学生情感都有非常好的效果。如在学《春来了》,欣赏《龟兔赛跑》、《春到沂河》等乐曲时,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进 入教师所创没的课堂情境中,从而用心去感受与体验音乐的情感。学 生的学习兴趣大增,师生的情感也自然和谐地融合为一体。
2、借助语言,激发情感,达到“以言赏心”。 课堂上用得最多且最容易交流感情的是语言。形象生动的浯言是 启发学生激情的添加剂,它可以掀起课堂教学的高潮。(1)言语交流是音乐教学中情感交流的主要渠道。 言语交流的准确性、形象性、艺术性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想象 力,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睁大好奇的眼睛,跟着老师步入音乐的 殿堂,获得音乐审美愉悦的情感体验,学生感受轻快、热烈、优美、悲伤等情绪,体会宽阔、深远、平缓、宁静等意境,使美妙的音乐伴 随着教师的抑扬顿挫、充满感情和富于表现力的讲解,将学生的兴趣 引导到渴求新知的境地。“耳醉其音,心醉其情”。由此激发创造性 想象。(2)非言语性交流是音乐教学中情感交流的必要补充。 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恰当地运用手势、眼神、表情等体态 语言,与学生进行非言语性交流,不但可以架起师生之间的感情桥梁,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可用爱的眼神鼓励、提示学生,用眼神传真情,把学生带进与歌 词内容相应的气氛中,引导学生调整音乐中进行的各种技术处理与感 情变化,激起学生感情的共鸣,达到意在言先,以表情代替语言的目 的。 第二环节 技趣一体,体验情感 兴趣是调动学生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动力。托尔斯泰说过:成功 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在技能练习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使技趣相生,从而达到“以悦助 情”、“以趣激情”的目的。 如湘版小学教材第一册第七课,学习音的高低与强弱等知识时,教师可采用游戏的方式引导学生体会声音,感受音响,感知声音的高 低与强弱。教师可先出示一个大钟和一个小钟,让学生分别聆听和模 仿它们的声音,而后启发学生讨论,生活中哪些声音与它们相似?谁 发的声音高?接着让一名学生敲击钢琴上的某个琴键来模仿大钟和小 钟,让大家思考分别用哪一边的键敲击更形象。通过这一教学实践活 动,使学生从中感受到不同的声音造成的不同的心理体验,使他们自 然而然地走进音乐,自己去探索,自己去领悟,原本枯燥乏味的音乐 知识在不知不觉中获得并得到巩固。 第三环节 示范导学,深化情感 教师应抓住音乐的特点,善于从心理学和教育学提供的规律中发 现,寻找和研究音乐教育的特殊原理和规律,采用体验感受式、直观
感知式、兴趣诱发式、自然渗透式、启发讨论式、听唱比较式等教学 方式,形成艺术的审美施教力。同时,教师应把握好“情”,以自己 的情去牵动和激发学生的“情”。“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 情”。教师的神态、语言、动作、范唱都是传达情感的信息,给学生 以美感和启发。如湘版教材欣赏:《春江花月夜》时,教师可利用 CAI 课件,剪 辑一段与乐曲内容相一致的影像让学生视听,同时,配以生动的语言 把学生的思绪带到一个依山傍水、风景秀美的迷人意境之中,轻美的 暮鼓送走了夕阳,悠扬的箫声迎来了一弯新月,柔风吹、江水荡,两 岸山影叠翠,好一幅妩媚秀丽的诗画。使学生首先从视觉和听觉上产 生美感,随后教师弹奏音乐主题。学生情趣盎然,并在这种融视、听 艺术于—体的情境中获得美的陶冶,而且诗、词、画、音乐在这里完 美地融为一体。动静结合,视听相辅,综合的美感,有声有色的教学 使学生的情感产生了共呜,真正达到音乐教学中“以言育情,以情传 情”的目的。 第四环节 审美创造,表现情感 音乐教育以审美对象来激发人的审美情感,使受教育者通过亲身 的情感体验而获得心理的满足,情感的共鸣,使情操得到陶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在理解音乐内涵的基础上,进入角色意 境中。有时可通过表演,或对主题哼唱、发展旋律,或为作品创编伴 奏,或通过乐器的演奏,引导学生在音响流动的同时,在自己创造的 音响中亲身体验与感受其形式美、内容美,进而在知识的应用、拓宽
和延伸过程中延伸情感,达到创造美。如湘版教材初中音乐第 6 册学习《长江之歌》时,可用多媒体展示从长江发源地冰清玉洁的雪白世 界,到出海口波澜壮阔的雄伟景色,有动有静,加上富有感情的解说,让学生深切地体会到母亲河的勃勃英姿和哺育万象的情操。当高昂起 伏的《长江之歌》响起时,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会情不自禁地赞 美长江而歌唱。此外,教师应多采用课堂表现方式,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这种课堂表演可在教师的主导下,全体学生参加表演,也可在学生理 解歌曲内容的基础上,自己创编单独表演。这种载歌载舞的形式,调 动学生积极参与,全身心地投入到作品的二度创作之中,既可提高教 学效果,发展学生的表演才能,又使学生更直接、更容易受到艺术的 感染和激励,并产生“一定要学好它”的强烈愿望,从而达到了“以 情明理,以情治心”的目的。
五、“情感教学模式”实施的效果 “情感教学模式”的实施,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有效地促进了 学生能力的发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它抓住了促进儿童发展的动因——情感,以教师的真情实感 去感染学生,调动起学生内心相应的感情。在情感互动的过程中进行 教学活动,发展了学生的情感和认知,让情感变成持久的学习动力,从而使学习成为学生的主动需求。这样的教学模式,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2、它体现了音乐学科的人文性特点,音乐学习的过程是认知和 情感相统一的过程。没有了情感,就失去了音乐教学的意义。“情感 教学”突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教学目标中的地位,力求在整个 过程中把教师的情、学生的情和教材里表述的作者之情融为一体,体 现了音乐课程的人文性。
3、它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情感教学模式”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和不同的情感体验,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情感参与 学生的认知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变被动接受为主动 探究、变机械训练为主动参与、乐于发现。这样的模式,有利于发展 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 形成。 总之,推进音乐教学情感化,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和创造欲望,为学生提供愉快的学习环境和更多的审美体验,使学生的情感变为持 久的动力,变为理性的思考,变为主动探究的需要,是构建“情感教 学模式”的主题。因此,“情感教学”应贯穿于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全 部活动之中,会收到前所未有的课堂教学效应。参考书目:
1、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解读》
2、《艺术情感理性》„„(英)大卫贝斯特著
3、《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曹理·何工著
4、《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曹理著一本被评价为“迎合了时代需求,直抵中国 3 亿
草根青年神经最敏感之处”的《全中国最穷的小伙子发财日记》3 月 30 日出版。这是一
部日记体形式的小说,由曾经是落魄青年,现在成了富翁的“重庆老康”撰写,融合了 重庆老康自己和周围朋友的创业经历。该书曾是天涯网热帖,此次由读客图书出版,据 出版方介绍,首印即高达 30 万册。重庆老康曾经落魄到快混成犀利哥了,于是他开始全面分析自己糟糕的人生,决定从身边着手,去寻找最小最近的机会,老老实实,深入一行。据出版方介绍,身无分文的重庆老康经过三 年奋斗,现在拥有一家独资公司,每年销售过千万。他拒绝透露真实姓名,甚至把这一点写 在出版合同中。重庆老康表示,30 万册的版税并不吸引自己,他担心出书影响生意,但又 想给落魄的年轻人一些启发,所以才“匿名”出了这本书。谈及成功经验,重庆老康称: “笨 是最可靠、最踏实的,比如我想了解我们这个建材市场的生意状况,我就整天整天地蹲在市 场门口,一手拿一个本子,进去多少人,出来多少人,都买了些什么东西,全部记下来,蹲 的时间长了,记录的东西就显现出规律,赚钱的方法就自然而然地浮现出来。”重庆老康说: “成功没有什么诀窍,我就是闷着头努力去做。希望年轻人放弃一夜暴富的幻想,踏实做好 每一件事情,最不起眼的工作,你做好了,也能给你生财。” 这是一部真实的自传体小说,也是一本向年轻人传授生财之道的教科书。2005 年,作者老康三十而立,带着老婆,拖着儿子;没有存款,没有房子;读的是烂学校、破专业,一无所长;毕业后混了多年,稀里糊涂,不幸下岗;因为混得差,朋友都断了联系。举目望 去,出路全无。老婆认为他已没戏,丈母娘更瞧他不起;一家三口,低声下气,长期在丈母 娘家“蜗居”。远在农村的老父母,还以为他在城里混得不错,他只好一直逃避„„他不是 没有理想,而是什么都不敢想„„ 有一天,这个无权无势又年轻的迷茫青年,静坐在书桌前,开始全面分析自己糟糕的人生。他决定从 身边着手,去寻找最小最近的机会,老老实实,深入一行;就在那些看似渺茫可笑的机会背 后,老康一次次抓到了实实在在的金钱,并从中悟到朴实的生财之道;他做的事,都没有难 度;他遇到的机会,是我们天天都碰到的机会;他靠最平庸的方式,日积月累,越做越大。就这样,经过 3 年坚持,老康最终成为年入百万的富翁。老康成功的奇特之处,在于他做的 事没有任何奇特之处。从老康身上,你将学会那些白手起家的百万富翁都有的“特异功能”,从日常生活中认出遍地发财机会。一旦你拥有这种“特异功能”,发财好比例行公事!读完《全中国最穷的小伙子发财日记》,内心五味杂陈,回头翻看当时用来随手记感触的那张纸,正 反两面竟然已经全被写满了。看到作者讲述的一些遭遇和感受,我仿佛也看到了自己。比如作者对自己城市移民处境的描写。借助读书,跳出农门,在城市打拼。明明穷困潦倒,却被 人认为极为风光,回乡时还要尽力隐瞒。我与作者同为城市移民,在外人眼中极是光鲜,不 用再重复父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只需坐在办公室动动笔或者敲几下键盘,每个月就可 以拿到他们要劳累半年甚至更长时间才可以拿到的工资。但他们不知道的是,那些工资在城 市中是那样的弱不禁风,稍微动动,就尽数消失。这是现实,却不能告诉他们。有个词叫感 同身受,内中甘苦,没有经历过的人是体会不到的。比如作者对白领的总结。“这就是所谓的白领,光鲜着,迷茫着,也自卑着。”作者从一个外企的 部门经理,“沦落”到做建筑工地的民工。脸比其他人白,力气比其他人小,读书比其他人 多,内心比其他人都痛苦。因为他心有不甘,因为觉得自己好歹是读书人,何至于沦落到这 个地步,但他就是已经到了这个地步。现实中的白领,即使没有沦落到去做建筑工地的小工,在自己身上往往也能找到光鲜、迷茫、自卑这三个形容词的影子。再比如作者写到他对家中父母的歉疚,还有其他的种种。人在失意时,遭遇的事情大致相同,估 计这也是我心有戚戚的原因吧。庆幸的是,作者成功了。从一个建筑工地的小民工,创业成为身价过百万的富翁,或许 以后还会是千万或者过亿。而所有的成功都来自于作者的坚韧。“人生低至最低,反弹力也 会越大。”确实,人如弹簧,生存的艰辛,或许会把我们压到极限,但我们不应该放弃,因 为还有随后的反弹。
第二篇:浅谈中学音乐教学“情感教学模式”的构建
【标题】浅谈中学音乐教学“情感教学模式”的构建 【作者】王 秦 【关键词】情感??教学模式??教学效果 【指导老师】谈 相 东
【专业】音乐学
【正文】 前言
音乐作为一门情感的艺术,与情感的关系更是相融相通的。柏拉图说:“音乐的学习比其他的学习是更为有效的一种手段,因为节奏和曲调会渗透到灵魂里面去,并在那里深深扎根,使灵魂变得优美。”冼星海:“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贝多芬:“音乐应当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因而,音乐教学必须注意情感的培养,使他们的歌声更动听。音乐最易使人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达到陶冶情操的作用。在优秀的音乐作品中都凝聚着作曲家崇高的精神,它感染人,同时激励人,教育人。音乐是用声音构成的艺术,?是用听觉感知和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
情感则是音乐教学的灵魂,是信息传递的催化剂。是人对现实的对象与现象是否适合人的需要和社会需求而产生的体验。情感属于意识范畴,但是又以自己特殊的不同于一般的意思区别开来,当你浸沉在音乐中所表现出的喜、怒、哀、乐等情感中,去尝试酸甜苦辣的各种味道,将让你随着它的欢乐而欢乐,悲伤而悲伤,那就说明音乐所表达的内涵已经深深地吸引了你,使你受到感染而产生一种思想冲动,你会认为它是你内心情感的一种音乐表现。所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有什么样的感情就有什么样的音乐,有什么样的音乐也就能激起什么样的感情。李斯特在《体味音乐与情感》中认为“感情在音乐中独立存在,既不凭借‘比喻’的外壳,也不依靠情节和思想的媒介。在这里感情已不再是起源、起因、动力或起指导和鼓舞作用的基本原则,而是不通过任何媒介的坦率无间的、极完整的倾诉!”想一想,在音乐响起时,有谁的情感不受到感染呢?奔放激烈的音乐会引发起人们昂扬奋发的情感,舒缓轻柔的音乐会引发起人们朦胧暧昧的情感。在这种种不同的音乐氛围中,人们的情感随着音乐而起伏、而升华、而延伸,凝结成深沉恒久的心灵感悟。
在诸多名曲的背后,有着许多动人的故事。这些故事同时赋予乐曲丰富、动人的情感?。
例如贝多芬,他富有儿女的柔情,在其生涯中充满了缠绵委婉的爱情故事。著名的《月光曲》,就是为他所恋的女人而作。《月光曲》奏鸣曲和《暴风雨》奏鸣曲刚写好,乐谱就到了约瑟芬的手中。这两首抒情杰作,令这位匈牙利美人为之倾倒。
而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或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建立一种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的结构框架和活动模式,是一种概括化、简约化的教与学活动的策略体系或教学模式。“结构框架”是从静态角度来规范教与学活动整体系统与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活动程序”是从动态角度来规范教与学相对应的操作程序及其组合方式,体现教学的有序性和可行性。教学过程的结构模式是由组成系统的基本要素有序集合而成的。在现代教学方法论中模式方法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用模式方法分析问题、简化问题,便于较好的解决问题。
一、构建“情感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是音乐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标准》明确指出:“在音乐教学中要把情感体验、态度与价值观放在首位,突出情感体验,强调对音乐兴趣、审美能力、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的培养”。音乐作为情感的载体,其特征就是情感抒发、情感交流和情感审美。情感是审美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它普遍存在与一切审美活动中。在音乐教学中,要通过音乐情感的这种特征不断地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情感强度,使人的情感和音乐的情感和谐地沟通与交流。音乐教育要体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体现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加强情感教育,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但在音乐教学中发现:纯粹的音乐教学对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十分有限,尤其在中学阶段学生的情感教育中力量过于单薄。中学阶段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一方面他们有一定的认知能力,有强烈的上进心,可塑性强。另一方面,他们有自己的思维方式,思想比较叛逆,这一个阶段是培养道德情操的最佳时刻,情感教育至关重要。
音乐教育是以审美为核心,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的实践活动。在素质教育的前提下,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把情感融于中学音乐情感教学之中,针对中学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因材施教,对进一步培养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更加有效的发挥,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二、在中学音乐教学构建“情感教学模式”的途径
以教材为依托激发情感;以实践为基础,体验情感;以审美为核心,深化情感;以思维为主线,表现情感。所达的目的:以形悦目、?以言赏心、?以悦助情、?以趣激情、?以言育情、?以情传情、?以情明理、?以情冶心。情感教学模式由四个部分构成,每个部分中包括学生的情感需要,教师激发诱导。
(一)设境激情,激发情感
心理学中表明,人的形象直观思维占主导地位。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可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特定的场景和情景,把抽象的音乐变成可闻可感可歌可泣的形象来激发学生的情感。1.借助形象,创设情境,达到“以形悦目”
形象是情感的载体,教师要抓住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准确地捉住音乐形象,激发美的情感。中学音乐教材中许多歌曲是表现他们生活情趣或具有更生动的其他形象,具有形象性和趣味性。教师可根据乐曲的特点自制一些形象的教具,如头饰、卡片等等,这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情感的培养都有非常好的效果。例如在教学歌曲《小鸟?,小鸟》中,教师在可利用做游戏的方法,制作小鸟的面具,利用多媒体播放欢快的歌曲,与同学们一起扮演自己想象的小鸟在天空自由飞翔的样子进入课堂。这样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进入教师所创设的课堂情境中,从而用心去感受和体验音乐的情感。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师生的情感也自然和谐地融合为一体。
又如指导学生欣赏《京调》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先让学生观看四大戏曲,通过对比,初步了解京剧特点,再结合录像引导学生了解京剧四大行当及各自的表演特点。为使学生加深印象,教师可用乐器实物演示京胡的高亢、二胡的吟哦、月琴的潺潺流水以及板、鼓、锣、镲等打击乐器的喧闹气氛,让同学们感受不同乐器所带来的音响效果,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大增,师生的情感也自然和谐地融合为一体。
2.借助语言,激发情感,达到“以言赏心”
课堂上用得最多且最容易交流感情的是语言。形象生动的浯言是启发学生激情的添加剂,它可以掀起课堂教学的高潮.。语言交流是音乐教学中情感交流的主要渠道。语言交流的准确性、形象性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睁大好奇的眼睛,跟着老师进入音乐的课堂,获得音乐审美愉悦的情感体验,学生感受轻快、热烈、优美、悲伤等情绪,体会宽阔、深远、平缓、宁静等意境,使美妙的音乐伴随着教师的抑扬顿挫,充满感情和富于表现力的讲解,将学生的兴趣引导到渴求新知的境地。“耳醉其音,心醉其情”由此激发创造性想象。其次非语言性交流是音乐教学中情感交流的必要补充。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恰当地运用手势、眼神、表情等体态语言,与学生进行非语言性交流,不但可以架起师生之间的感情桥梁,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可用爱的眼神鼓励,提示学生。用眼神传真情,把学生带进与歌词内容相应的气氛中,引导学生调整音乐中进行的各种感情变化,激起学生感情的共鸣,达到意在言先,以表情代替语言的目的。
(二)技趣一体,体验情感
兴趣是调动学生思维,寻求知识的内动力。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在练习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使技趣相生,从而达到“以悦助情”、“以趣激情”的目的。如在学习音的高低与强弱等知识时,教师可采用游戏的方式引导学生体会声音,感受音响,感知声音的高低与强弱。教师先出示一个大钟和一个小钟,让学生分别聆听和模仿它们的声音,而后启发学生讨论:生活中哪些声音与它们相似?谁发的声音高?接着让一名学生敲击钢琴上的某个琴键来模仿大钟和小钟,让大家思考分别用哪一边的键敲击更形象?最后进行游戏活动: 首先教师弹琴,学生围成圆圈,根据音乐的高低强弱不同,让学生做出体态反应(高时人立正,低时人蹲下;强时大圆圈,弱时小圆圈)。接着加大难度,让学生根据音乐时高又弱,时高又强、时低又强,时低又弱等变化做出体态反应。最后聆听几首描绘不同形象的乐曲,引导学生表现音乐形象。通过这一连串的教学实践活动,使学生从中感受到不同的声音造成的不同的心理体验,使他们自然而然地走进音乐,自己去思考,自己去领悟,原本枯燥乏味的乐理知识在不知不觉中获得并得到巩固。
(三)示范导学,深化情感
教师应抓住音乐的特点,善于从心理学和教育学中的规律发现,寻找出音乐教育的特殊原理和规律,采用游戏法、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形成艺术的审美教学力。同时,教师应把握好“情”,以自己的情去牵动和激发学生的“情”。“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教师的神态、语言、动作和范唱都是传达情感的信息,给学生以美感和启发。如欣赏《春江花月夜》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课件,剪辑一段与乐曲内容相一致的影像让学生视听,同时,配以生动的语言把学生的思绪带到一个依山傍水,风景秀美的迷人意境之中,轻美的暮鼓送走了夕阳,悠扬的箫声迎来了一弯新月,柔风吹,江水荡,两岸山影叠翠,好一幅秀丽的诗画。使学生首先从视觉和听觉上产生美感,随后教师弹奏音乐主题。学生情趣盎然,并在这种情境中获得美的陶冶,而且诗、词和音乐在这里完美地融为一体。动静结合,看听结合,综合的美感,有声有色的教学使学生的情感产生了共呜,真正达到音乐教学中“以言育情、以情传情、以情感情”的目的。
(四)审美、创造,表现情感
音乐教育以审美来激发人的审美情感,通过亲身的情感体验而获得心理的满足、情感的共鸣,使情操得到陶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在理解音乐内涵的基础上,进入角色意境中。有时可通过表演、主题哼唱、发展旋律、为作品创编舞蹈或通过乐器的演奏,引导学生在音响流动的同时,在自己创造的音响中亲身体验与感受其形式美、内容美。进而在知识的应用、拓宽和延伸过程中延伸情感,达到创造美。.如学习《长江之歌》时,可用多媒体展示从长江发源地,到出海口波澜壮阔的雄伟景色,有动有静,加上富有感情的解说,让学生深切地体会到母亲河的勃勃英姿和哺育万象的情操。当高昂起伏的《长江之歌》响起时,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会情不自禁地赞美长江而歌唱。?伴随着活跃的想象、强烈的审美情感,使学生的感知过程和体验过程紧密结合、水乳交融,加深了他们对美的认识和理解,这种审美认识、审美愉悦使学生的身心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学生精神得到充实,视野得到拓展,情感得到升华。
此外,教师应多采用课堂表现方式,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这种课堂表演可在教师的主导下,全体学生参加表演,也可在学生理解歌曲内容的基础上,自己创编单独表演。这种载歌载舞的形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既可提高教学效果,发展学生的表演才能,又使学生更直接,更容易受到艺术的感染和激励,并产生“一定要学好它”的强烈愿望,从而达到了“以情明理,以情治心”的目的。
三、在中学音乐教学中构建“情感教学模式”的意义
“情感教学模式”的实施,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能力的发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首先,它抓住了促进中学生发展的关键
第三篇:浅谈初中音乐的情感教学实践研究
浅谈初中音乐的情感教学实践研究
(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平罗回中)
摘 要:音乐是实现美育的重要科目,是促进初中生素质得到全面提高的重要科目。新课改要求教师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手段,更新教育观念,提高初中生的审美能力。情感是最为活跃的心理要素,实施情感教育,是促进初中音乐高效课堂实现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要利用情感教育法让初中生在音乐课堂中享受愉??,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对如何在初中音乐课堂中展开情感教学进行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初中音乐;情感教学;学生经历;学生体验;音乐氛围
一直以来,由于音乐这门学科并非应试科目,所以受到了人们的忽视,初中生也轻视音乐教学,很少将自己的情感投入在音乐课堂上。然而,情感体验是音乐审美教学的核心因素,对于学生的性格生成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利用情感教学法,让学生在音乐中获得美的感受,使其在心灵上、情感上与创作者达到共鸣,从而理解歌曲的内涵。下面,笔者从融入学生的生活经历、增加学生体验活动、创设音乐教学氛围三个方面,讨论情境教学法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一、融入学生的生活经历
随着经济与信息技术的发展,现在的初中生已经有了较为丰富的生活经历,他们的知识面也不断得以拓宽。教师可以利用初中生的这一特点,将学生的经历融入音乐教学中。虽然初中生的心智不断发育成熟,但是他们对事物的认知还处于感性认识阶段,利用他们的生活经历展开音乐教学,最容易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在《年少的味道》的教学中,我并没有直接展开歌曲教学,而是先让学生谈一谈他们的理想,以及他们为了追求理想所做出的努力。学生可以畅所欲言,有的学生说:“我想当一名人民警察,惩奸除恶。我知道,当好人民警察除了要有一个好脑力,也要有一个好体力,所以我现在每天都会锻炼身体,也认真学习,希望未来能够考上一个好的警校,体力也绝不落后于人。”有的学生说:“我想当一名作家,我很喜欢看书、写东西。我会为之努力的,尝试自己写一写东西。”然后,我告诉学生:“有这样一首歌,讲述的也是新时期的少年勇于追求人生理想的决心,老师希望你们能够通过这首歌,坚定自己的理想,不要怕苦怕累,遇到任何事情都要懂得坚持,不忘初心。”然后,我再让学生聆听《年少的味道》这首歌,学生从中听到了激昂与自信,整个音乐课堂都变得激情澎湃。然后,我再讲述旋律、节奏等,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增加学生的体验活动
初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历,但他们受到年龄与阅历的限制,导致他们并不能亲身经历所有的事情。然而,初中音乐包括万象,不仅有我国传统的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还包括全世界一些优秀的音乐教育资源。在这种时候,教师要尽可能地多增加学生体验的机会,使学生在体验中获得音乐知识与情感体验。在《美妙的人声》一课中,我让学生体验人声的分类,并且区分各个音色。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尝试海豚音、美声、B-BOX、高音、低音、中音等发音,了解这些音色的特点。学生在练习海豚音、美声、B-BOX等发音时,笑料百出,他们都觉得十分有趣。然后,我再让学生欣赏《我的太阳》《伏尔加船夫曲》等优秀的歌曲,体会不同人声的演唱所表达出来的不同歌曲情感。
三、创设音乐教学氛围
创设音乐教学氛围,能够让学生在环境带动下全身心投入,更易于激发他们的情感与认知,使他们思维保持在活跃状态。因此,创设音乐教学氛围,也是落实情感教学法的重要手段。在《八音和鸣》一课的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了空山、流水等照片,聆听鸟语,并以笛曲作为背景音乐。很多学生在这个情境中,都感受到了空灵、宁静、静谧。在同样的情境下,我还播放了一首二胡曲,很多学生的感情由宁静转变为悲凉、幽邃。然后,我再展开《八音和鸣》的教学,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培养他们对民族艺术与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学生在照片、音乐的带领下,迅速进入了具体的教学情境,也因为提前欣赏了二胡曲,所以他们对二胡的音色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师在这个时候再展开教学,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而言之,情感体验法是落实“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三维目标的重要途径,对于加深初中生对音乐作品的感知,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十分重要。因此,教师一定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唤起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自愿投入情感。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加入学生的生活经历,从初中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使其积极学习;教师要增加学生的体验机会,使学生成为音乐课堂的主人翁,从而加深他们的情感认识;教师要创设音乐教学氛围,为学生营造浓郁的音乐环境,陶冶他们的情操,激发他们的情感。
参考文献:
[1]吕光明.情感教学在初中音乐中应用的研究[J].北方音乐,2015(9).[2]钱锋.初中音乐情感教学策略的实践与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2(24).编辑 温雪莲
第四篇:中小学音乐教学测试命题与测评研究
中小学音乐教学测试命题与测评研究
音乐测试与命题是音乐教学评价的一部分,也就是音乐课堂教学的一部分,是评价学生音乐学业成绩的依据,因此我们每一个音乐教师都应该高度重视。
一、命题必须依据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
音乐教学测试的命题依据: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命题内容上要求覆盖课标所涉及的所有领域,包括:
领域一:感受与鉴赏。包括音乐表现要素、音乐情绪与情感、音乐体材与形式、音乐风格与流派。
领域二:表现。包括演唱、演奏、综合性表演艺术、识读乐谱。领域三:创造。包括探索音响与音乐、即兴创造、创作实践。领域四:音乐与相关文化。包括音乐与社会生活,比如奥运会与音乐、音乐与姊妹艺术、比如舞蹈音乐、表演艺术等;音乐与相关文化比如,地理、历史、风土人情等。
二、音乐教学命题的难易程度及比重标准应科学合理。
命题应该注意难易搭配,一般是由易到难,避免刚开始就让学生考的云里雾里,上来就把考生难住,内容分量比重应适当,按照一定的比重规范命题,而音乐教学试卷测试的标准,必须遵循音乐学科教学规律:
1、试卷测试比重标准:
感受与鉴赏领域40%(听辩),相对较简单;表现领域40%(唱、奏、读谱、听后分析等),相对较难;创作领域10-15%(例如给4小节 写后4小节)属于难题;相关文化领域5-10%(1、2道题),属于简单题。其中较易40% 较难40% 易10%左右 难10%左右
2、表现领域测试比重标准:教师40%学生40%自评20%
3、教学过程性评价要求:师评,自评 他评 小组评、师生共评、生生互评,4、综合评价比重标准:卷面 50%或60%表演40%或30%平时10%
三、音乐教学命题要遵循命题原则。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们必须深刻理解命题应该坚持的几个原则,即:科学性,准确性、创新性、公平性和规范性。具体来说,1、科学性原则是指要求符合课程标准,力求做到试题设计与课程
评价目标相一致,体现学科价值,避免科学性错误;紧扣教材、又联系实际,既有广度和深度、又能如实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较好地评价课程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我们很好地学习课程标准、学科知识和考试学原理,努力增强试题的基础性、灵活性和开放性,提高命题技术。掌握命题技术。
2、准确性原则是指要围绕音乐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尽力做到试题设计与评价目标相一致,使试题的解答过程反映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思维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课程的三维目标;准确掌握难易程度、比重分量,另外避免跑题,离题万里。
3、创新性原则是指试题设计突出新情境、新材料、新设计,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力求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当然,也不能一味求新,不苛刻意求新,避免偏题、怪题。
4、公平性原则是指应实现试题素材和解答要求对所有考生的公平性,应尽力考虑城乡学生差异,避免需要特殊背景知识和特殊解答方式的题目,建立题库,实行电脑阅卷 提高客观性,保证可信度和真实性。
5、规范性原则:是指命题要有利于组织考试和阅卷工作的实施,尽量降低考试成本,努力实现试题的结构和容量的科学、合理、适度。另外,在命制一份试题时还要注意试卷的结构合理,一般是由易到难,不能刚开始就让学生考的云里雾里,试卷的题目之间不能相互“暗示”,比如,第一题的条件可能为解决第二或某一题有一定的提示作用。还要注意试卷的美观度,比如图片的安排,表格的插入等;试题的文字表述要规范、准确、简明,标点符号要正确、清楚;试题要附参考答案,答案应准确、全面、简洁、规范,规定各大题及小题分数分配、评分要点和评分标准。
四、命题的类型要多样化。
从宏观上分类,命题可以分成两大类,即主观题与客观题。主观题是让考生自己答题,以表达对试题的理解。主观题也称自由应答型试题。此类试题对于考查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创新能力、识谱能力、分析作品能力等方面有独到的功能,但评分容易受到评卷人的主观因素影响。题型有:听辨题、创作题、读谱题、简答题、论述题、综合题等。
客观题是让考生从事先拟定的答案中辨认出正确答案。客观题也称固定应答型试题,以客观题为主体的试卷有足够的覆盖面,阅卷、评分完全避免阅卷人的主观因素的干扰,还可以通过电脑阅卷,提高阅卷效率。题型有:音乐听辨题、划线题、默写题、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等。
五、效度信度和难度区分度是命题质量的重要指标。命题质量是试题的生命所在,它是对一个考生学业成就的终结性评价,如果一份试卷不具备很好的质量,那么命题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最多也就是一张练习卷,甚至于是费卷。所以保证较高的效度信度,把握适宜的难度和区分度,是我们命题老师必须熟练掌握的重要指标。
首先整卷试题应具有较高的效度、信度。命题效度是考试的准确性,它反映的是考试内容与教学大纲或考试大纲的吻合程度。效度高的试卷,能够较准确地测试出学生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的真实度。
命题信度就是指考试的可靠性,考试结果的可信程度。信度高的试题很少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对不同学生的多次测试都会产生相对稳定和一致的测试结果。
如何提高试卷信度?切实提高试卷的可信度,使命题的测试结果真实的反映学生成绩。我们认为正确的做法是
1、教师做到不猜题、不押题;
2、考前不划定考试范围;
3、提高命题效度本身就是命题信度的充分体现,效度信度相辅相成,效度高,会有效提高信度;信度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效度
4、考试保密措施有效,同时严格考试纪律,保证分数真实;
5、标准化阅卷,严格、规范、统一,流水作业,并认真复核。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很多学科已经建立了自己的命题题库,提升了考试的客观性,很多专业的职评也用这种客观考试的方式进行评审了,避免了主考官和评委的主管意识,提高了公平性,公正性。
音乐学科电脑测试系统——《中学音乐学科学生学业评价测试系统》,也由北京市教育学会“十一五”立项课题组开发制作出来,虽然还在试验阶段,但对初中学生音乐学科感受与鉴赏领域和识读乐谱相关内容的学习和测试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内容以人民音乐出版社课标版教材音乐作品为核心,共涉及教材中中外作品78首和部分京剧知识。测试部分共包括434道题目,以25道题为一组,用四选一的方式选择。
特点是电脑随机生成,每机题目不同,每次题目不同,时间由电脑设定,学生自行提交,电脑即时判分,允许学生多做几次,选取一个最好成绩。
另外,适宜的难度和较高的区分度也是命题质量的保证 命题难度是指试题或试卷的难易程度,是评估试卷质量的主要指标之,难度系数包括四种说法:
1、难度系数:失分平均分/总分=难度系数 例如:10分的题,平均得分6分,平均失分四分,那么难度系数为0、4;
2、容易度系数:得分平均分/总分=容易度系数例如:10分的题,平均得分6分,平均失分四分,那么难度系数为0、6
3、得分率(又叫通过率):得满分的人数/全体人数=得分率 或者:得满分的总分/总分=得分率
4、平均分:比较容易的难度算法。
适当难度的平均分应该在及格线附近,如果平均分在80-90分以上,说明试卷简单了,如果平均分在60分以下,说明试卷太难了。
但是,也要看是针对一个班级,或是一个学校,或者是一个更大的区域。针对某一个较大区域,就要计算这一区域的整体得分平均分、失分平均分和总分,而其中某一个班或者某一个学校的成绩偏高或者偏低,应该是正常的,因为它不能代表整个区域的平均分,只能说是这个学校或者班级的成绩整体偏好或者偏差。
而适当的难度分布的难度值应该是,最难题和最简单题各占10%,偏简单和偏难题各占20%,不难不易的题占40%。
我们音乐学科不是中考科目,不会出现一分定乾坤的情况,因此我们可以不考虑得分律,但作为音乐考试来说,难度又必须是我们要考虑的,太难了,学生心理受到打击,太容易了,考察不出教师教的质量和学生学的质量,也考察不出真的问题所在,学生不重视音乐了,教师也没有了针对性。因此,音乐学科的试卷难度因该在0.6以上,或者说平均分应该在70分以上比较合适。
但如果是全区统考,或者全市统考,好的学校或好的班级平均分就可能会在80-90之间,甚至于更高到90多分,但差的学校和班级,平均分有可能会在及格线以下,但全区或全市平均起来,仍然在70-80分之间,试题难度在0.6附近,说明试题的难度也是合适的。
感受与鉴赏领域属于难度偏小内容,可占40%的分量比重,表现领域,包含了对综合性较高的表演能力的考察,还包含了识谱、歌唱等音乐基本技能,属于难度偏大内容,也可占比重40% 音乐与相关文化内容相对难度很小,占5-10% 音乐与创作领域内容综合性较高,包含了读谱、调式、曲式结构、节奏型、创造能力,思维能力、旋律发展能力等,难度也属于最大,因此所占比重也不宜过高,占10-15%比较适宜,或者音乐与相关文化领域和创造领域这最易与最难的两部分,各占10%亦可。
难度和区分度的关系在于,难度和区分度是评估试卷质量的两个主要指标,两者之间也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区分度的提高主要是通过控制试题难度实现的。如果试题太难,优生和差生都答不出来,就没有区分度可言;如果试题太容易,优生和差生都能答出来,同样没有区分度。实践证明,只有适宜的难度才会有很好的区分度。
六、做好考试质量分析。
音乐考试质量分析是对试卷命题以及教学质量的一个反思过程,是进一步提升自己命题质量和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分析的目的是检查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情况。检查教与学目标达成情况。并以此为依据制订或修改下一个阶段学习目标的管理计划。因此写好考试的质量分析报告很重要。包括考察学段及内容、试题类型、各领域不同侧重比例、命题指导思想,设计意图、试题难度区分度、效度信度、学情分析、成绩分析与比较、学业掌握及教学得失分析、反思、改进与措施等。
1、命题创设的策略思想分析。主要分析这份试卷用考试引导学生重视什么知识和能力,告诉学生哪些是重点的教学板块,哪些问题是容易出差错的;同时也是教学成败的验证标志。
2、试卷考查的内容分析及学情分析,主要分析本学段教学的内容是什么,试卷是如何覆盖这些内容的;与上一学段是如何衡接的,巩固性内容有哪些试题。
3、试题的分数权重分析。主要分析全卷题分的比例分配,感受与鉴赏领域、表现领域、创造领域和音乐与相关文化领域是如何安排的。
4、命题的难度、信度和效度分析。难度是按什么比例分配的,如4:4:1:1,并且考试结果和设想是否一致:试题区分度高不高,即优生得高分,差生得低分,情况是否如此;信度方便要除了要分析成绩的真实性之外,还要说明题目涉及的内容与教学的相关程度。另外试题是否有较好的效度,如一道题100%考生都对或都错,该试题应视为无效,尤其是都错的题,应视为废题。
5、得失分情况分析及学业掌握、教学成败分析
具体对每一个题的得分与失分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得、失分原因,了解学生的学业掌握规律,反思自己教学过程的成败。成功的如何继续发扬,失败的如何改进和完善,并制定相应措施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予以实施。
总之,中小学音乐教学命题与测试,对我们音乐教师来说,是一个薄弱环节,需要我们潜心学习、加强研究,并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地积累经验。虽然音乐学科还没有纳入中考、会考等重要考试,但我们从规范教学的角度,也不能忽略这一环节,愿我们每一个音乐教师,都能够本着对孩子们的音乐学业负责的态度,精心创设适合孩子成长的测试命题,给孩子们一个中肯的学业评价,让他们在学业成长的路途中,也同样收获一份音乐审美的自信。
海口市农垦直属三小:吴智
第五篇:初中音乐歌唱教学中情感模式的探究
初中音乐歌唱教学中情感模式的探究
溧阳市燕山中学/狄永红
摘自:《溧阳教育信息网》
内容摘要:歌唱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受学生的欢迎、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产生抵触情绪。而情感在教学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教学成功的催化剂。为此,我们提出《初中音乐歌唱教学中情感模式的探究》这一课题研究,且对它进行了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发现进行这一课题研究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逐步地陶冶学生的情操,使他们深入体验音乐意境等。
关键词:歌唱教学 情感模式 酝酿感情 以情激趣 情感唤起 情感深入 声情并茂
笔者曾经在学校做了一项调查:100%的学生喜欢随口哼唱歌曲,尤其是当今流行的歌曲,如“超级女声”唱的歌和某些当红影视歌明星唱的歌等,问他们喜欢的原因大多是:“他们的歌唱得带劲”、“他们的表演、跳舞很火、很吸收人”等,而50%的学生不喜欢唱课本上的歌曲,认为课本上的歌不好听、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等。这一调查不能不令在一线工作的音乐教育者们感到震惊和汗颜,它警示我们,歌唱教学的改革已势在必行。
仔细思索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我们音乐教师的教学观念引起的,在歌唱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听赏录音或教师的范唱----学唱歌谱----学唱歌词----歌曲艺术处理。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不受学生的欢迎,而且还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产生了抵触情绪,也降低了学习效率。
“超级女声”等当红明星唱的歌之所以吸引人,关键是他们唱得很动情、演唱时很会“煽情”,是用他们的“心”去唱歌的,学生之所以不喜欢上“唱歌”课,原因常常是我们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忽略“情”的重要性。因为在教学活动中,情感具有引动、定向、激励和强化的作用,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及内化。可以说,情感在教学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教学成功的催化剂。《新音乐课程标准》把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放在了总目标的首位,且指出:通过音乐学习,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亲人、对他人、对人类、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由此可见,情感教学是初中音乐教学中的重点。为此,我们提出了《初中音乐歌唱教学中情感模式的探究》的课题研究,并对该模式进行了几年的探索和实践:
第一,课前预习----酝酿感情
“感人心者莫过于情。”歌唱教学中的“情”从何来?理所当然是从教学内容中来。离开了教学内容,课堂教学的情感感染力就成了无源之水,无车之车。教师在授课前,应事先充分挖掘现有教材中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多寻求些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需求的结合点,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并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识规律适当地更新和补充教学内容,把时代气息浓,紧贴学生现实生活、符合学生“胃口”的材料找出来充分到教学中,以提高学生学习歌曲的劲头和情趣。
例如歌曲《大海啊故乡》的学习,在教这首歌前,教师应事先非常熟悉这首歌曲,包括这首歌的歌词、感情基调、创作背景、作曲家王立平的生平及其它他创作的歌曲等,然后,教师可以叫学生按以上的思路去预习该歌曲,学生可以按自己的兴趣爱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他们或上网查资料,或上图书馆、新华书店查资料,或借(买)音响资料等,“酝酿感情”首战告捷,待到上课时教师就可以有的放矢了。
第二,导入歌曲----以情激趣
1、通过“情境”激趣
情境教学主要是由某种富有感情色彩的活动而产生的一种特有的心理氛围,就是以生动形象的情境,以激起学生学习情绪为手段的一种教学方法。创设教学情境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心境,唤起学生的审美注意,当学生进入一种特殊环境,面对特定的审美对象,耳闻目睹全是美的形象和新异性的事物时,新鲜感便会油然而升,就会对这节课产生期待的,企盼的、渴望的情绪。因此,教师应使学生“触景生情”,教师平时要多使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创设教学情景,这些都要求具有新颖、形象、直观等特点,可以创造出引人入胜的教学情景。
如在导入《大海啊,故乡》时教师可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有关儿童在大海边自由嬉戏的情景,随着年龄的增长可播放儿童长大后一个人在海边回忆、彷徨的情景,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学习兴趣自然就点燃了。
上面的导入正符合新课程的理念,“体验性”是现代学生方式的基本特征之一。体验是指由身体性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感情和意识。“海边”的体验使学习进入生命领域,因为有了体验,知识的学习不再是仅仅属于认知,理性范畴,它已扩长到情感、生理和人格等领域,从而使学生过程不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是身心和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
2、通过“教师的情”激趣
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的双向交流过程,其过程充满了热烈的情感和情绪,是产生良好课堂心理气氛的重要原因。学生在歌曲的学习中体验和表达歌曲的情感,这是歌唱教学的中心环节。这就要求教师上课时必须包含丰富的情感,以情动人、以情感人,充分发挥情感的疏导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教师要“以情激趣”,歌唱艺术是情感的艺术,是人民情感的凝聚,具有强力的感染力。但缺乏感情投入,哪怕你的基本功再好也很难打动学生的心。每一首歌曲作品都有不同的独特的情感,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在导入歌曲时可以想象自己就是歌中的人物,与总体形象同化,达到人我一体、物我交融的境界。从心理活动来说,我就是歌中的人或物,置身于歌曲音乐形象中。然后以以情感人,以情带声的范唱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这样才能有效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的“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便得到了验证。
再如歌曲《大海啊,故乡》的导入,该歌曲以质扑而深情的语言、优美而平缓的旋律,表达了人们对大海、故乡和妈妈深厚、真挚的情感。在该歌唱导入时教师可以想象“我”就是歌曲中的主人翁,“我”长大离家后看到大海会想起故乡、妈妈,无论“我”走到哪里都忘不了大海、故乡、妈妈。合理的想象、丰富的生活体验,产生了情感的源泉,不管教师的嗓音
条件好坏与否,只要充满了真挚的感情,通过熟练自如的范唱,就会激发出学生的情感火花来。
第三,学唱歌曲----情感唤起
创作者受一种内心涌动情感的支配创作了歌唱作品,每一作品有不同的结构,在歌唱教学中,教育者要运用自己综合的素质,把歌唱作品中的情感挖掘出来,并把这种情感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让学生的情感唤起,在传统的歌唱教学中,常见的就是把音乐太理性化,把音乐美育课上成了一门德育课,教育者以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冷冰冰地向学生讲授歌曲是什么时代背景,表现的是什么思想感情,应该如何去理解曲子等等,这样理智地分析和粗暴地灌输非但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还会导致学生的反感情绪。在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在音乐作品的情感理解上,允许有一定的差别,应该鼓励学生随着音响印象展开想象的翅膀,进入歌唱作品的丰富情感氛围中去。在这种情况下,课题组做了以下方面的尝试:
1、节奏的掌握
有人说节奏是音乐的生命,而速度又是节奏的灵魂。要想把作品唱活,它需要具有能够每个音符的内在生命里表现出来的能力。节奏,是心灵动态的表现,是生命力,节奏型反映了人们的感情状态,不同的感情状态,出现了不同的节奏形态。人的感情是可调整的,节奏也是可调整的。这说明“节奏是受控制与感情和思维的影响的”。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作曲家几乎是从这里动手,利用节奏的特性抓住人物的内心。节奏,反映人物的感情动态,人物节奏的特点是歌唱表现的基础。节奏也是内在的生命力,善于掌握节奏就能生机勃勃,激起听众的热情和兴奋,节奏处理得好,歌唱就流畅自如,大有生气,处理不好就会令人昏昏欲睡。
如《大海啊,故乡》的基本节奏型是“×××.××”和“×××----”,前一种节奏速度较慢,象人在缓缓思考,后一种节奏型较疏松、速度也较慢,象人在诉说,这两种节奏型都正好符合这首歌曲的情绪状态,都表达人们对大海、故乡和妈妈深厚、真挚的情感。教师可重点教唱学生这两种基本节奏型,可以用打节奏、在钢琴上听音的方法来学习,学会这两种节奏型后,其它较简单的节奏学起来就得心应手了。
2、分段的学习
教师对每一作品有一个总的设计,要掌握全曲的思想感情,设计全曲的布局,要明确音乐发展的层次,决定歌曲的高潮等。
如《大海啊,故乡》全曲为单二部曲式,前段是扑实的叙述,后段音区稍提高,是情感的抒发,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为该歌分层次,前段用什么情绪(语气)唱,后段用什么情绪(语气)唱,待学生回答后,教师可总结,歌曲分两个层次,前段用叙述型的语气唱表达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后段是抒情部分,曲调随着歌词逐渐推进,抒情语气越来越强。
3、歌曲的聆听
歌曲是音响的艺术,它的情感表现源自音响和精彩的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聆听歌曲,唤起学生情感,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使学生对歌曲的情感有更深层次的感受和理
解,引导学生产生美的体验。这种体验对学生心灵的影响远胜于一般媒体对其影响,它能激发学生心中潜在的力量,获得艺术审美体验。对于初中生而言,聆听歌曲尽可能避免单纯、枯燥的反复练习学唱,适当加入一些与音乐表现内容一致的画面或解说,更容易抓住学生的心,学生掌握歌曲的速度将会加快。
如《大海啊,故乡》分段学习完成后,可采取聆听歌曲的方法来学习歌曲,聆听的方法可由教师范唱或放录音或让各组同学相互轮流唱的方法来达到加深歌曲印象的效果。
第四,巩固歌曲----情感深入
音乐新课标指出在教学中要牢牢把握情感这条主线,通过音乐情绪与情感的这种特质,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情感强度,使人的情绪、情感同音乐情绪、情感和谐地沟流与交流,应成为我们追求的目标。且它着重指出,音乐情绪与情感体验不能仅仅停留在外化的层面上,更需要内心深处的体验,寻求那种动人心魄的使人感到震撼的艺术效果与境界。在这方向的指导下,我们作了以下尝试:
1、引领体态律动
学生在聆听歌曲的过程中可能产生一些体态律动,这是情感体验的自然行为表现。例如:随歌曲有节奏地拍;随旋律晃动身体等行为。这样的体态律动虽然形式简单、直接,但它说明学生已经体验到歌曲本身的内容,有了初步体验感受,这是学生更深入地体验歌曲情感的基础。有些学生平时不爱表现自己、不好意思做体态律动把自己的体验表现出来,教师要鼓励、肯定学生表现出来的体态律动,为了使大多数学生都能随音乐作相应的体态律动,首先教师自己要带头做一些体态律动引领学生表现。
如《大海啊,故乡》学得差不多时,教师就可以引领学生做体态律动,这首歌曲是三拍子的歌曲,强弱规律很明显,教师可在学生周围做三拍子指挥图式,学生会很自然地跟着教师划拍子,边划边歌唱来感受歌曲。另外,《大海啊,故乡》这首歌曲以“托物言志”的方法来抒发情怀,“大海”是很形象生动的,教师可引导学生做海水荡漾的体态律动。
2、引发情感歌唱
聆听歌曲有了体态律动,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演唱歌曲,让学生从自己的演唱中进一步体验情感,感受歌曲的内在美。在已有的基础上学生唱会歌曲不难,关键在于引发学生的情感会唱歌。前者要求学生唱准旋律,后者要求学生唱出内在美。会唱歌与情感体验是相辅相成的,情感体验是会唱歌的前提,会唱歌是深入体验情感和歌曲内在美的保证。
如《大海啊,故乡》这歌,学生基本上都会唱时教师要对他们提高要求,要告诉学生你们的旋律是唱得差不多了,但是要懂“会唱歌”:清代立渔说:“口唱而心不唱,口中有曲而面上,身上无曲,此所谓无情无曲。”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说:“我们将唱腔为剧情服务,一个演员如果干巴巴,在台上唱戏词,也会把观众唱跑的”。如果将这两个名人的话讲给学生听,学生会知道老师是“用心良苦”的,他们会受到感染,把歌曲唱得动听动情的。
3、处理歌曲结构
①处理歌曲高潮
每一首作品都有它的高潮,音乐的高潮是作品感情最饱满、最浓烈、最紧张、最感人的地方,是演唱必须去全力以赴处理好的一部分,使之在听众心中激起强烈的震荡。一般高潮往往出现在全曲的最高音上,但也不是绝对的,常见的高潮安排在歌曲的后部分或即将结束的地方。高潮点即是全曲感情和思想的集中点,要掌握得当。
如《大海啊,故乡》这歌曲的高潮也不例外,它的高潮点出现在最高音“6”上,且出现在后部分,后部分是作曲家直抒胸臆、感情最为强烈的地方。教师应引导学生找出来且唱时要加大音量和加强力度,表达自己深厚的情怀。
②处理歌曲结尾
如果要处理好一首作品,结尾在整首作品占有的位置是很重要的。好的演唱开头与结尾都是功底的表现,好的结尾应会带来“余音绕梁”的效果。当然,演唱者对作品的结尾的处理,是要依据作者的创作意图的,而不能凭个人的好恶来随意的发挥。
如《大海啊,故乡》的原曲还有一个结尾部分没编在教材里,在歌曲教完后教师可把结尾的歌谱(词)发给学生,同时自己范唱或放录音给学生听一下结尾部分,相信学生会喜爱这一结尾部分,并很想学习这结尾部分。这样学生的情感便被一点点地唤起来了。
第五,表现歌曲----声情并茂
新课标还强调在“演唱”教学中应注意以下问题:“以情带声,声情并茂”是我们在歌唱教学中期望达到的主要目标。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用音乐表现手段,来表达歌曲的情感与风格。音乐教师在歌唱教学中对于“有表情地唱歌”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为此,要注意引导学生体验表现歌曲的速度、力度、音色、铺垫等方面的特点,运用这些特点对歌曲进行艺术处理,启发、鼓励学生在歌曲艺术处理上进行创造性的尝试。对于“有表情地唱歌”,我们是这样理解的:
1、朗诵、表演的运用
音乐教育以审美对象来激发人的审美情感,使受教育者通过情感体验而获得心理的满足、情感的共鸣,使情操得到陶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在理解音乐内涵的基础上,进入角色意境中,可通过朗诵或表演来达到。
如学会《大海啊,故乡》后教师可以挑选愿意上台朗诵或表演的同学上台来表现,可以让两个学生表演歌里的人物、让几个学生表演大海、让一个学生在旁进行配乐朗诵,在这样的氛围下他们的情绪会相互影响、相互启迪。这将会是一堂课的一个教学亮点!
2、创造的运用
“创造”是指在学生巩固应用认知成果的同时,向一个高层次发展,使学生在知识的应用,拓展和延伸过程中尝到学习活动的乐趣和情感的满足。是学生亲自体验音乐的一种方式,让学生在自己创设的特定情境中,担当他所向往的,能展示自己特长的角色,也是对音乐深化理解的一种体现。艺术的本质是情感,而音乐艺术又是最具情感的艺术,情感因素是人的素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是前四个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共同感受达到的,本阶段教师通过设计学生表现歌曲的活动,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及创新精神。让每一位学生尽可能参与到表现对音乐理解的活动之中。如何引导学生创作?可根据作品的内容,让学生分组创编,如成立小组创编律动、舞蹈、用乐器富有情感地伴奏,为歌曲编配简单的画面等。
如《大海啊,故乡》全班学生都会唱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成各种创编小组:有的小组创编符合该歌曲的舞蹈动作、有的小组用各自带来的乐器为歌曲伴奏、有的小组用自己的画笔编配大海的画面等,待学生编创练习得差不多时,教师可以让大多数学生深情地唱全曲,同时每组派代表到前面来表演,每个学生都在用自己的独特的艺术方式为歌曲添彩,学生的艺术潜能得到了充分的挖掘,这堂课也将在学生的创造中得到升华。
通过近几年的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初中音乐歌唱教学中情感模式的探究》这一课题研究,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逐步地陶冶学生的情操,帮助他们深入体验音乐意境、提高其音乐审美能力,促进他们的形象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个性的发展。当然,这些都是建立在灵活使用这一模式的基础上的,学无止境,教无定法,“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只有不断探新求索,才能不断完善!
参考书目:《音乐课程标准解读》、《走进新课程》、《中国音乐教育》、《中小学音乐教育》、《歌唱艺术》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摘要】:是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探索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学模式创新是实行创新教育的重要环节。文章从原有教学模式和高校现代教学模式的特征......
《24字教学模式》测试二
《24字教学模式》测试题二一、填空题:1、在新的教学模式下,班级划分学习小组要遵循,原则。2、小组进行、、“捆绑式”评价,可以促进小组和谐发展。3、学习小组划分后,要对学习小......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摘要:为了适应知识经济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要求,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必须将《审计学》的教学模式从教学路径、教学方法单一的传统模......
中小学音乐教学测试命题与测评研究[精选]
中小学音乐教学测试命题与测评研究 李瑶 音乐测试与命题是音乐教学评价的一部分,也就是音乐课堂教学的一部分,是评价学生音乐学业成绩的依据,因此我们每一个音乐教师都应该高度......
电脑音乐与传统音乐教学模式研究(5篇范例)
电脑音乐与传统音乐教学模式 摘要:电脑音乐的出现,给音乐工作者的创作带来了诸多方便。文章结合作者在音乐创作、制作中的应用及音乐教学的感受,对电脑音乐与传统音乐的关系......
幼儿园音乐领域教学模式
幼儿园音乐教学模式 一、歌唱活动的教学模式 (一)示范—模仿式 1. 程序和策略 (1)引出主题 引出主题即教师用容易引起幼儿学习兴趣的方式导入新歌。新歌导入的方法有教具导入、......
音乐教学模式分类(最终版)
第二节 音乐教学模式分类 一、以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为依据的音乐教学模式分类 (一)情感模式 是以感知美、体验美、理解美、表现美为目的的一种教学模式,如参与—体验模式,情境—陶......
小学音乐活动课教学模式
小学音乐活动课教学模式 内容摘要: 音乐活动课是音乐课的延伸和补充这种特殊的课堂教学活动,可以使学生的创造思维的空间更为广阔活动课除了完成基本教学任务外,更多地是把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