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文本情感因素 (黄红军)

时间:2019-05-13 07:06: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挖掘文本情感因素 (黄红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挖掘文本情感因素 (黄红军)》。

第一篇:挖掘文本情感因素 (黄红军)

挖掘文本情感因素

充分实施情感激发 促进语文有效教学

五邑碧桂园学校小学部

黄红军

摘要:

成功的教育教学都离不开情感因素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巧妙地调动和利用情感因素,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思想情操和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实施情感激发,教师首先要优化自己的性格,具有良好的情感修养。其次,教师还必须在备课上狠下功夫,努力吃透课文,仔细挖掘每篇课文中丰富的情感因素。更重要的是,上课要灵活机动,积极探索运用不同手段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轻松、自然、活跃的教学过程中实现对知识的掌握和智能的发展,并从中得到成功的体验。

关键词:

情感因素

情感激发

情感体验

有效教学

教育心理学认为:成功的教育教学都离不开情感因素的作用。小学语文作为人文学科,本身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和情感,对学生情感、态度潜移默化的影响尤其深远。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巧妙地调动和利用情感因素,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和情感因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思想情操和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尤克•巴班斯基在《论教学过程最优化》一书中说:“情感状态总是和内心受到激动,与反响、同情、喜悦、愤怒、惊奇和许多别的情绪相联系着,并因此能更有效和高质量地达到目的。”然而,有时候我们虽然在课堂教学中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情感,但是结果却往往事倍功半。归结起来大致有三种原因:第一,情感把握不到位。有时由于教师备课不充分,或者仓促上阵,本身对文章的情感基调把握不准,就不可能把作者寓于语言文字中的情感和思想表现出来,因而始终无法引起学生的心灵的共鸣。第二,单纯依赖技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是诱发学生体会情感、表达情感的一种重要手段。但有的教师在指导有感情朗读时,不是通过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去深刻理解、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和蕴含的情感,而是单纯依赖朗读技巧,致使情感领悟与有感情朗读完全脱节。第三,情感不协调。

在教学中,有时教师无意中忽略的一些细枝末节,会破坏本来很不错的教学情境。一节优秀的语文课应当是一首诗、一幅画,一堂高质量的语文课不仅能给学生以语文知识,而且要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和熏陶,要愉悦学生的身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从而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而要达到这一目的,执教者的情感投入是关键一环,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这种情感的激发呢?

一、教师要优化性格,具有良好的情感修养

要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富有情感的人。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自己的情感,他就不能发展和培养好别人的情感。”卢梭也指出:“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之前,自己就必须造就成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情感具有传染性,教师的情感能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给学生带来积极的情感体验。因此,在上课时,我们绝不能只是把语文课当作工具课,把语文训练当作一种单纯的技术训练,以至于把活活的语文教材讲“死”,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严重影响语文课应有功能的充分发挥。其次,要主动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有人曾说过:如果孩子因你的存在而愉快、开心,那么,你的教育就成功了一半;如果孩子因你的存在而痛苦、拘束,那么,你的教育就已经失败。语文教学也不例外,教师要善于把自己对于教材的感受和对于生活的情感体验传达给学生,使学生的思想与认识联系在一起,产生情感的共鸣,课堂教学就会激情绽放。

二、备课要吃透文本,挖掘丰富的情感因素

《新大纲》反复强调,教学课文时一定要仔细“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这不仅体现了人文学科的特点,也为小学语文教学达到《新大纲》提出的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目标展示了一条有效途径。语文是语言、文字、文学的综合,具有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的重要功能,无论是绘景状物还是叙事写人,都饱含着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因此,教师只有在备课时认真体会作者的情感,才能在课堂教学中用真情掀动学生情感的涟漪,使他们置身于充满浓烈气氛的情境中,被深深感染。此外,在教学中,不同的文章,不同的课型,必然会产生不同的情感。教师只有在认真备课上下功夫,才能做到严格依托文本,准确渲染一种情境,或愉快,或悲哀有效地引领学生顺着这种情境去深入地学习课文,让教师的情、学生的情、作者的情和谐地融合在一起,达到水乳交融的境界,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培养。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美文需美读。”朗读的过程就是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的过程。使学生从多方面立体化感知教材美,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美的感受。这就告诉我们美读重要的不是技巧,而是情感,是读者与作者心灵相通,做到读者能情出肺腑,语同己出。这种美感,只有情感的投入,尽情的美读,品味语言来感知。在教《秋天的雨》时,我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要求选择自己的喜欢的段落反复朗读,读出情感,读出韵味。

三、上课要机动灵活,运用不同的激发手段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开放、鲜活、灵动的学习的平台,绝不能一成不变地让学生呆板机械地死记硬背和生吞活剥地接受吸纳语文知识。只有探索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打动他们的内心世界,实现真正的有效教学。

1.运用语言激发感情

首先是用情感朗读激发学生情感。俗话说,三分文章七分读,将文字表达的情感变成易于理解的具有情感的声音。教师在朗读教学中,除指导学生读出节奏,注重声调和音量外,还要进一步满怀感情地范读,读出文句中蕴含的情感、哲理、意境以及“弦外之音”等。叶圣陶说:“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通过了这一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契合。” 这座桥梁本身就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需要我们的“情感王子”——学生主动投入、积极参与到阅读过程中,一点一点地挖掘出来,达成情感的契合。如果学生能够声情并茂、恰如其分地运用感情朗读,那么说明学生对课文已经理解,那么阅读也随之被学生所深爱,成为他们无限的乐趣和不断的追求。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这是一篇催人泪下的文章,凡是经历了那个年代的人,每每读来无不为之垂泪,浮想联翩。然而对现在的学生来说,则感到比较陌生。因此让他们了解作者的感情,进入作者所创造的意境,有一定难度。怎样让学生身临其境而能与作者产生共鸣呢?在范读时,可配用哀伤的背景音乐,当读到:“多少回„„多少回„„多少回„„”时,配以紧扣主题的视频画面,深沉的音调,声情并茂。如果执教者全身心的溶于作者的情感之中,就会为之而哽咽,这样,学生被教师的范读带到了作者创设的意境之中,拨动了孩子们的心扉。

又如范读《荷花》一文,教师应以柔美的音韵,绘形、绘声、绘色,使学生在听读时不知不觉进入意境,唤起内心的视象,仿佛置身于荷塘边,感受着荷香、荷色、花姿,并从中使自己的心灵得以净化。因此教师在范读时的情感投入,能

使学生受到感染,产生共鸣,以美的情境打动学生,感染学生。一段美的情境会省去我们教者多少繁琐的分析讲解。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课文,升华情感。比如:配乐范读,创设并引学生入情境。(师配乐朗读课文,学生闭目体会荷花池的美景)“同学们,你们似乎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这些情境地创设显然大大优化了教学,节约了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用于阅读、感悟、积累语言文字。

其次是用体态语言激发学生情感。眼睛是心灵之窗,脸面是心灵之镜。师生的面目表情、动作神态是一种动态的无声语汇,它蕴含了大量的情感信息,是师生心理交流的重要“外显点”。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提供的情感线索,恰如其分地帮助学生运用面目表情、动作神态,直观、形象、真切地进行情感体验,产生共鸣。

2.用艺术手段激发学生情感

语言和艺术是同源的,将相声、小品、话剧等学生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拿过来,运用于语文教学,使得课文描写的形象变成仿佛能看到、听到、触摸到的形象,就能使他们的感受更真切。

例如,用图画再现课文内容;用音乐渲染与课文相似的氛围,帮助学生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用戏剧的形式让学生担当角色、扮演角色,利用角色的新奇感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更深切地理解课文中角色的思想、情感、语言和行为,在情感的体验上得到很好的满足。尤其是某些特色课文,比如童话故事,可以运用表演和分角色朗读体验情感。在朗读过程中,学生的喜、怒、哀、乐随文章的情脉而发:有的音量适度,快慢适中,如滔滔激流震撼心弦;有的又如春雨霏霏,滋润心田。通过朗读,可以有效地激起学生的情趣,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

3.运用多谋体手段激发情感

在教学中适时地引入录像、幻灯、电脑软件等电教手段,可以使原本单调枯燥的讲述变得生动、形象,激发学生的情感,使课堂充满生机。尤其是涉及风景和风土人情的课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特点精心设计课件制作,引领学生在直观、生动的阅读情境中,积极主动地进行语言实践,在加深理解和体验的基础上,受到情感的熏陶,享受审美乐趣。如:我上《荷花》一课时,充分运用多谋体手段创设情境、激发情感,精心设计了这样的新课导入环节: 播放乐曲《出水莲》,学生闭上眼睛欣赏,想象音乐带给你画面!

师:一曲优美的《出水莲》,把我们的思绪带到了一种如诗如画的境界,我好象看见一个仙女在亭子里弹琴,亭子旁边是满池的荷花!又好象看见有一大池荷花在随风飘舞!清风徐徐,微波粼粼,满池荷花在大自然的沐浴下轻轻摇曳,带给我们的是无限的遐思!

师:从古至今,荷花就是文人描写、喜爱的对象。赞美荷花的诗篇数不胜数。人们之所以喜爱荷花是因为荷花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品质。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有关荷花的文章。这篇文章是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写的。

(板书课题:

3、荷花,齐读课题)

师:想看看荷花吗?

生:(齐答)想!

师:那就跟着我乘着音乐的翅膀到荷花池边去看一看,听一听吧!(课件播放荷花录象)

多媒体直观生动的画面、悠扬舒缓的音乐,更加能唤起孩子们无穷的乐趣,读起课文来兴趣盎然,意犹未尽。

传统的语文教学常常重理智控制,轻情感沟通。而新课程理念强调从理性与情感统一的高度来驾驭和实施教学活动。情感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一种催化剂,能产生强烈的心理效应,使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自我肯定和心理满足。因此,我们在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的同时,必须注重对学生的情感熏陶,让学生在轻松、自然、活跃的教学过程中实现对知识的掌握和智能的发展,并从中得到成功的体验。

罗曼•罗兰也说:“要播撒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先有。”语文教师要把真挚的情感传到学生身上,自己必须先有情。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投入,应是一根贯穿于始终的红线。要真正达到这种投入也并非易事。作为教师应有一定的思想和文学素养,才能与作品产生共鸣,产生激情;其次,要有一定的语言素养,才能将你的激情传给学生,将你的真知灼见有效地授予学生;同时,还应有适当的方法,教师只有刻苦自砺,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才能保证情感的畅快投入,做到有张有弛,恰到好处。只要我们以孜孜以求的态度去不断探索,不断提高,就能在语文教学投入情感的同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吴柳《素质教育理论与基础教育改革》(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文萍《语文教学中的心理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3、朱自强

《小学语文文学教育》(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4、尤克•巴班斯基

《论教学过程最优化》

第二篇:挖掘小学品德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情感润泽,内化品德

——挖掘小学品德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内容摘要:“感人心者,莫先于情。”在品德课堂中,应从“情”字入手,把激发学生的情感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在课前酝酿情感,在课中开启情感,并通过情境的创设、模拟激发情感,从而做到认知和情感的统一,达到品德教育的最有效的境界。

关键词:情感激发体验感悟

在品德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一些教师上课目的明确,重点突出,教学环节处理得当,但讲课枯燥乏味,课堂气氛沉闷、呆板,犹如一潭死水,学生毫无兴趣。究其原因,就是缺乏“情”的源头,在于“照着教法办事,做得冷冰冰,干巴巴的。”“感人心者,莫先于情。”教学缺少“情”便失去了它应有的绚烂本色。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情感,道德就会成为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伪君子。”可见,情感在品德课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只有唤起学生的真情,才能享受充满和谐美的品德课。那么在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教学中如何注重学生的情感感染,让真情演绎精彩的课堂呢?

小学品德教学是为学生生命发展奠基的教学,作为小学品德老师首先要追求“有效德育”,我们要在课堂上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要在课堂上激活学生原先的经验,要在课堂上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要在课堂上发展学生的主体价值观。品德教学更是一种浸润教学,而其中情趣的激发、情感的体验、情感的升华显得尤为重要。

一、挖掘教材真情,唤醒情感的体验

情感是一切行为的生命线,作为经验中最亲密的体验,行为中最复杂的感受,尤其在品德课堂教学中对道德知识的传授起着制约性影响,它渗透在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动之中。

翻看一册册小学《品德与社会》及《品德与生活》,走进一节节波澜壮阔的品德课堂,我们会发现,这是情的海洋,美的矿藏,处处都饱含着真善美。教师要做教材的知音,把握教材,挖掘教材,深入浅出,成为“解铃人”。

1.感受语言之情美

品德课本中的语言,明白、准确、形象、优美,给人以美的享受。如《我们为祖先而骄傲》,课文开头这样写道:“中华大地人杰地灵,中华民族名人辈出,他们光彩熠熠,恩泽后世,光照环宇„„”这富有韵律的语言在我们面前拉开了一幅幅历史的画卷,使学生自豪之情油然而生。如《怎样与人相处》一文就以一段精炼朴实的大白话开头:“你一定喜欢玫瑰吧,它的美丽与芬芳令我们的生活变得美好愉快。你也一定喜欢被夸奖吧,它令我们感到愉快和满足,送人玫瑰手

指留香„„”读来朗朗上口,要求一目了然,这是语言美和内容美的完美结合。教师可通过富有情感的描述,唤起学生的认知,再现语言蕴义,让学生在审美过程中自觉接受道德信息。

2.欣赏图片之精美

品德课本中配有大量的彩图,使课文讲述的道理更为形象、生动,具有一定的审美意义。如《从世界看中国》中有多幅画卷:庄严雄伟的山西云冈石窟、蜿蜒盘旋的黄河、清新浪漫的海南„„在我们眼前展现了多姿多彩的景观。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认真欣赏,仔细品味,可做成课件,让学生切实感到美的享受,促进审美情趣的形成,从而增强其道德认识,潜移默化为道德行为。

3.塑造形象之壮美

品德教材里塑造了许多品格高尚的人物形象,或叱咤风云的政治人物,或严谨求实的科学家,或热情澎湃的诗人,或淳朴踏实的劳动者。他们勇于开拓,积极进取,追求真理,无私奉献,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美德,推动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内容来塑造他们的高大形象,有的还可适当补充一些材料,使他们的光辉形象、高尚人格更能打动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和审美品位,激发学生学习榜样,奋发向上,立志为社会的发展做贡献。

4.发掘内容之广美

品德课讲述了社会上常见的事物和现象,教学时要善于发掘其中的美育价值,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使学生心灵美,行为美。如讲述《请到我的家乡来》,让学生走走、访访、看看、听听、写写、查查家乡的巨变,说说自己的理想。如在上《奥林匹克的故乡》一课时,让学生课前去搜集奥运会有关的材料,在课前就熟悉奥运、了解奥运,教师给了学生看广阔世界的眼睛,课堂上,教师可把学生的资料进行了加工、处理和重构,使学生的课前调查资料更有效地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服务。

5.实践活动之行美

品德课可以安排相应的实践活动,深化道德认识,升华道德情感,强化道德行为。如教学《自然资源取之不尽吗》后,或让学生收集图片资料办环保壁报,或参加调查访问,或组织绿色主题班会。教师要很好地组织学生接触社会,接触自然,使品德教育进入更高的层次,使道德主体的行为焕发人格的魅力。

绚丽多彩的自然美、光辉灿烂的崇高美、慎密深邃的科学美、英勇不屈的悲壮美,各种文质兼美的教材,都给予师生丰富的多层面的情感熏陶。美能育情,美能育德,品德教学就要巧妙地利用教材,深入挖掘美的因素,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二、语言演绎真情,追求情感的和谐

情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具有感染性,也就是说,情能激情。要让学生在课上动之以情,最直接有效的方法,莫过于以教师激荡的感情,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在感情的共鸣中实现道德的移情。可以说,教师的感动胜过任何其他教育方法。因为学生在感受教师的情时,是看神色于眼,闻声色于耳,临其境于体。教师用富有情感的语言营造一个情感场,激起学生积极的情感,带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能 “此时无声胜有声,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效果,还要有绵绵春雨般的柔情,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产生心灵上的共鸣。教师讲课时语言要多次锤炼,要准确、清晰、简洁、生动、通俗易懂、逻辑性强、节奏感强。音调抑扬顿挫,该低沉时低沉,该高昂时高昂,该兴奋时兴奋,该悲伤时悲伤。正是因为教师的情才引起学生的情,把学生也带入情境中,师生共同进入角色,这样才具有感染力,才能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如在执教《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教师以自己饱含深情的教学语言,朗诵了短诗《我好恨》和法国作家雨果对圆明园的一段描述,并配以饱含深情的音乐,有效唤起学生内心的真实情感。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育真人同样是我们品德教育的追求。当学生看到十几名战士手挽着手,没有一丝牵挂和犹豫跳入汹涌狂啸的洪流,用血肉之躯铸成冲不垮的“钢铁长城”的时候,对英雄的崇敬还会少吗?通过榜样的浸润、美好情境的感染,以美的事物去影响学生,用美的感情去感染学生,用高大的形象去打动学生,激起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

如在执教《谢谢你们,我的父母》一课时,比较《两份账单》,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原来家庭中付出最多心血的便是我们的父母。是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强烈的责任感带给这个家温暖和幸福,让学生深深懂得自己作为家庭的一员,也要为家庭承担一定的义务和责任,和父母一起,共同创造幸福温暖的家庭生活。

三、体验感悟真情,促进情感的提升

“只有品尝了橄榄果,才能理解苦涩的滋味;只有喝了蜂蜜水,才知道香甜的美好。” 只有学生以身体之,以心验之,正确的价值观念才会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有效的体验,需要兴趣的驱动,活动的支撑,需要情感的伴随和维系,还需要有教师为学生点燃智慧的火花,开启灵感的窗户,唤醒思想的活动。我们的品德课教学应把孩子们的主体体验过程看作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形式,引导孩子在生活中体验,在活动中体验,在学习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原来的静态的知识经验在个体的心灵中被激活、被催化,从而产生广泛的联系,获得新的意义,产生新的创造,促进孩子德性的发展。

1.尊重个体感悟,唤醒理性沉思

著名教育家卢梭说过:儿童有他们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想用成人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事情。而体验,强调的是内心的感受,尤其对于小学生,首先要让他们感动。学生对道

德知识的掌握必然以自我表现道德讲演为参照系,因为体验是本人亲历的,是他人无法代替的,也只有体验才是真实的、主动的。

在《我长大了》一课中,孩子带来自己婴幼儿时穿戴的衣服、裤子、鞋子、袜子、帽子等等,在展示实物时,让孩子们互相看一看,比一比,穿一穿,戴一戴,说一说。孩子们无比激动地试穿、试戴,又说又笑。小袜子只能伸进两个小手指,小帽子只盖住了头顶„„在观察、交流中,体验到成长是快乐的,发现是惊喜的,学习是幸福的。这样的学习,孩子怎能不喜欢?孩子似乎又回到幼儿的日子,这就是他自己生活的再现啊!活动激发了他们的情感,他们在体验中情感与之产生共鸣,促进儿童德性的发展。

2.关注深层体验,激活道德潜能

我们的道德教育比之于学生的道德潜能,犹如种子之于土壤。一粒种子只有深植与土壤,才能在其中吸收养分,积蓄能量,使潜在生命力得到释放。品德教育来源于生活,但必须高于生活,必须对生活进行提炼和超越。如在执教《家人关怀我成长》中,安排了妈妈的来信这样一个环节。妈妈的信让学生的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记忆大门缓缓打开,一件件小事,一滴滴母爱,如一股暖流,再现在孩子眼前。孩子在感动之余,情动辞发、情真辞切,真情流露,对父母说出最想说的话,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感激之情。从孩子们真挚的童语中,流露着对父母浓浓的爱意,更加敬爱父母,珍爱生命。这种情感体验的诱发来自于情境的创设,更来自于孩子们在获得强烈的“被爱”体验的基础上。这一内心的情感体验,催化了学生道德行为的养成,促进了学生德性的发展。就这样,把学生置于特定的情景中、情感中,不需教师多余的讲解,心中的情感、体验、感悟在不断深化、成长。

3.多方位体验情感,促使品德内化。

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是一种好的方法。可以组织“当一天小农民”、“当一天小交警”、“今天我当家”、“小小导游”等体验活动,让学生深入生活,体验甘苦,丰富内心世界。从而充分开发资源,让学生充当社会中的一员,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提升自己。

例如在教学《做事不拖拉》,可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定的教育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把充分的学习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在课堂伊始,安排了一个学生似曾相识的小品表演,给学生营造了一种学习的情景,并在课堂上留出大量时间,让学生亲身实践体验,如“一分钟真情大体验”,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识字、写字、口算、剥豆、剪纸、跳绳等,体验一分钟可以做很多的事情,感受到时间的珍贵。“真情大比拼”,连点成图,看谁又快又对。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表现自己,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去。

在学习“关爱残疾人”主题时,在一系列的体验残疾人生活的活动之后,请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体会,并适时抛出“此时,如果有人嘲笑、挖苦你,你会

怎么想?你的心情如何?你想对他说些什么?”的问题让学生站在残疾人的角度去思考。通过换位思考,学生明白与他人交往中不仅要推己及人,还要为他人着想,才能善待他人。在学习《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这主题时,设计练习:期中考试结束了,你的成绩不理想,请站在爸爸妈妈的角度,想像一下他们会怎么想?怎么做?当你向爸爸妈妈提出无理的要求,遭到拒绝后大发雷霆时,他们的心情如何?通过学生的角色表演,学生体会了父母的唠叨基于爱,感受与父母相处的甜酸苦竦,学会欣赏、理解、谅解父母,进而更加热爱、尊重父母。在品德课教学中采取换位体验的方式,让学生有如亲身感受的体验,增强学生对道德知识的理解,激发他们的道德情感内化为道德认识。

品德课堂是生命与社会的纽带,让师生行走在美丽长卷,畅游于情感海洋。教师要通过品味美、创造美,激起情、焕发情,让学生接受人性光辉的沐浴,让学生真实、真切、真诚、真挚的关注、感受、体察生活,真正走入一个丰富而美好的精神世界,从而帮助学生认识人生、认识世界、提升思想境界,形成高尚品德。情感是创造奇迹的催化剂,情感是塑造灵魂的润滑剂,情感是挖掘潜力的有效动力,情感发展了,智慧碰撞了,人格砥砺了,那么,我们的课堂才是真正有效的课堂,我们的品德课堂才能彰显出生命的张力。

参考文献:

1、《<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

2、《让儿童的道德生命自由生长》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1版

3、《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2年第1版

第三篇:如何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情感因素(靳小兵)(本站推荐)

如何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情感因素

静宁县灵芝希望小学

靳小兵

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新课程“三维目标”中很重要的因素,也是新课改的亮点。课堂教学就是培养情感丰富、品德高尚的人。教材蕴含着丰富的情感,通过挖掘教材情感因素,实现情知的和谐并进,是新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策略。通过解读课程标准,深刻理解学科教学的育人目标,挖掘教材中不同的情感因素,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的人格发展。

课堂教学的理想目标是培养乐于学习、善于学习、知识扎实、情感丰富、品德高尚、心理健康的人,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是实现这一理想目标的有效途径。在践行新理念的过程中,我以挖掘教材情感因素为切入点,在构建课堂立体结构的同时,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完善学生的人格。

一、从课程标准中挖掘情感因素,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新课程“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改的亮点之一。我们认为,情感不仅指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还包括爱、快乐、审美情趣等丰富的内心体验;态度不仅指学习态度,还包括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等;价值观是一个比较宽泛和抽象的概念,对小学生而言,就是一个判断是非的标准。为了强化教师在学科教学中的育人意识,我校组织学科教师对本学科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目标进行了全面认真的解读。

在解读课程标准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每门课程都有它们独特的学科素养要求。以语文、数学、科学三门学科为例,语文课要培植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数学课要培养学生对周围环境中与数学有关的事物具有好奇心,体验数学的探索性和挑战性。科学课则培养学生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重证据,不迷信权威的思维品质。尽管各学科有着独特的培养目标,但他们都注重学科与生活的联系,注重以学科教学健全学生的人格。如在生活态度方面,语文学科提出要培养学生善于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与他人友好相处。数学学科要在教学过程中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科学学科培养学生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留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新事物,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在健全学生人格方面,语文学科在指导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同时,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数学学科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严谨科学的学习习惯,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科学学科则引导学生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教师们在解读课标的过程中,不仅认识到了学科教学育人的重要性,对“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三维目标”不是独立的三个目标,它们是联系在一起的。因此,那种将教学与思想教育分割开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我们通过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采取相应的实施策略,努力做到“以情促知,情知并进”。

二、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材是人化了的物,它本身就蕴涵着大量的情感因素。特别是经过课改后的教材,更是增加了大量的富有人文性、情感性的教学内容,这一点,语文学科更为突出一些。为了很好地感悟教材文本所蕴含的情感因素,我们将情感因素分为显性情感因素和隐性情感因素,对不同的情感因素采取不同的实施策略,以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下面以语文课为例,谈谈我们的具体做法。显性情感因素,就是指在教材内容中通过语言文字材料、直观形象材料等使人能直接感受到的情感因素。如《地震中的父与子》、《慈母情深》表现的是亲情;《穷人》、《别饿坏了那匹马》表现的是友情;《狼牙山五壮士》、《怀念母亲》表现的则是爱国之情。这些情感因素,学生一读就能体会得到,教师无需做更多的解释。我们通常采取“利用情境营造情感气氛”、“灵活运用言语表情和非言语表情传递情感”、“让学生富有表情地朗读”等策略,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效果。有些教材内容主不带明显的情感色彩,但在反映客观事实的过程中仍然会不知不觉地使人感受到其中所隐含的情感,我们称之为隐性情感因素。如《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文中只字未提对侵略者的愤恨,但却从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描述中,从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的所作所为中,流露出了作者对侵略者行为的一腔愤恨。

三、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媒介,启发学生与文本、与作者情感的交流和共鸣。

教师注意到了教材的情感因素,那怎样才能引导学生敏锐感受,从而使学生达到与文本、与作者情感共鸣的境界呢?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可借助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创设富有感染力的艺术情境和情感气氛,使学生动情。

语文教材中,情景交融的诗歌,富有诗意的散文,引人入胜的小说,生动有趣的故事,都蕴含着浓郁的感情因素,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而这些情感总是由一定的客观事物引起的,具有十分明显的形象性。因此,许多老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都非常善于运用音乐、美术甚至自然科学的手段来再现形象,创设情景,引起学生情感共鸣。如教学毛泽东的《七律·长征》诗时,用恢弘豪迈有力的配乐朗诵来表达作者的豪情,学生虽然对那段岁月没有一点感性的认识,但在音乐的渲染下一定也能深切体会《七律·长征》的思想感情。我们就更应充分利用音乐手段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之受到熏陶和感染。艺术都是相通的,一张挂图,一幅简笔画,一整套的幻灯图片,这些美术手段也常被我们用来创设情境,引情激情。音像结合的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出现,更是丰富了我们的教学手段,为创设课堂教学的艺术情境和情感气氛,引起学生情感共鸣创造了更好的条件。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也是使学生动情的重要因素。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采用朗读引发、研读体味、情景再现、情境体验、背景穿插、烘托渲染等教学方法,以情导情,激起学生内心的感情波澜,使之与作者产生共鸣,进而理解课文、发展情感。

不管是新课标的明确提出,还是各种版本新教材的内容变革,其实都已十分明显地向语文教育工作者传达着这样的信息: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结合的学科,语文教学不但要重视知识的传授,也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语文教师要重视并善于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以丰富学生自身情感体验为基础,借助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学生培养成有健全人格,健康情操的真正人文意义上的人才。

随着教育实践的发展,特别是《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学目标应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来确定,明确将“情感”纳入了教学目标。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与文本、学生与作者之间情感的交流与对话,是一种双向联系的过程。知识传授和掌握学习方法是显性的,直接体现在教材之中,一般而言,教师都会明确将其定为学生的学习目标而加以重视。而情感和价值观则是隐性的,很容易被教师忽略。有的教师即使把“情感”定在了教学目标中,一般也是形式上以灌输为主、内容上以严肃正统的政治思想教育为主,很少渗透富有人文意趣的情感因素。因此,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从具体的教学过程来看,首先需要教师明确将之定为教学目标,并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润物细无声”似的、富有艺术感染力的渗透和熏陶。

结论:在对教材情感因素挖掘的过程中,教师们越来越深刻地理解了教学的最终目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学生人格形成的过程。教学是一种价值导引,蕴含着教育者的价值选择和价值预设;教学也是一种自我建构,是受教育者精神世界自主地、能动地生成的过程。现在的教师们对新课改提出的“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培养目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现在,我校教师在备课时,已经将情感因素的挖掘做为分析教材的核心内容,并根据所挖掘出的情感因素进行教学设计。在语文学科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已开始对其它学科的教材进行情感因素的挖掘。相信,对教材情感因素的挖掘,将极大地提高我校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使我校的课堂教学有一个全新的局面。

第四篇:挖掘文本思想 激发情感体验

挖掘文本思想

激发情感体验

1诵读分析歌词,体验情感

歌词是经过艺术加工的文学语言,是构成音乐形象的“物质”基础。歌词是作者观察生活,表现生活的艺术结晶,它反映了作者的生活态度以及丰富的情感,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立场、态度、爱憎。诵读分析歌词,是加强歌词理解的最佳手段,是体验音乐情感的重要途径。在音乐教学中,当学生接触一首新歌时,首先通过朗读歌词,引导学生学生初步理解和认识歌词所表现的内涵,在此基础上逐段逐句地分析研究,更深地理解作者在创作过程中的意图、情绪、情感,从而在歌唱中通过歌声表达出来,这样才能不断丰富升华学生的体验情感。

例如,《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歌的歌词极富感召力,教学时通过对歌词有感情的朗读,学生在脑海中展现出一幅幅悲壮的情景故事图;许多学生伤心得热泪盈眶,他们仿佛看到了小英雄王二小惨死在敌人的刀下,鲜血染红大地的情景。教学实践表明,由于教者能引领学生有情歌词朗读,细致歌词分析,学生对歌词内容有了深入的体会。有了初步的情感体验的铺垫,在此基础上再来学唱歌曲,在丰富的“音乐想象”中,较好地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2把握旋律节奏,体验情感

音乐的语言是微妙的,也是丰富多彩的、强烈的。它以旋律、节奏塑造出的音乐形象,能把听者带到特有的情境中。悠扬的民族乐曲让学生感受其素淡、清远的韵味;奔放的旋律使学生产生热烈、激情的震撼;轻松欢快的旋律令学生心情愉悦,产生欢跃的情境。在平时的音乐教学中,可选择一些节奏感强、情感分明的乐曲,让学生欣赏,以此感受不同规律带来的不同情感感受,体验音乐的魅力。如《牧童短笛》、《我们的田野》、《赛马》、《丰收之歌》、《国歌》等。例:在欣赏乐曲《蜜蜂》时,学生从小提琴那纤细明亮的声音,紧密短促的节奏,上下颤动的旋律中,感受到蜜蜂轻盈的舞姿和上下飞舞、辛勤劳动的情境,从而产生了喜爱蜜蜂、热爱劳动的美好情感。此外,对于节奏的把握,可通过“伴奏”的方式,训练学生的乐感。如教学《过新年》一课,可让学生为其中的“咚咚锵”

伴奏;教学《钟表店里》一课,可让学生用三角铁、碰铃、沙球等不同的乐器分别敲击节奏来表现大钟、小钟、秒钟在钟表店里开音乐会的欢乐场面。通过“伴奏”,不仅增强了歌曲的气氛,而且加深学生对歌曲节奏的理解。

3感悟主题思想,体验情感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他还说,“对艺术,特别是对音乐,道德内化是其灵魂,是其存在的意义。”由此可见,揭示歌曲的思想之美是教育人、培养人的需要。

3·1找准主题内容切入点

在平时的音乐教学中,我们要找准主题内容切入点,从题材上把握教材的思想性。如可利用中国优秀民歌《我们把祖国爱在心里》、沂蒙山小调》、《我们的田野》、《我有一支歌》等歌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利用革命历史歌曲《我的祖国》、《国歌》、《保卫黄河》等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可结合《劳动最光荣》等歌曲教育学生热爱劳动;结合《春天在哪里》等歌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此外还可以利用国外优秀音乐进行国际主义教育,也可从每一首乐曲的主题出发制定具体的思想教育要求。如《长江之歌》这首歌运用了比拟的手法,描写了长江的气势雄浑,教学中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3•2揭示背景深挖掘

然而,有些音乐作品的思想感情比较深沉,加之小学生收到生活经历的限制,有的很难理解和体会作品所要表现的情感。因此,必须依赖于创作背景的揭示来领悟。例:教学冼,为了星海的《黄河大合唱》,为了让学生深入体会作者对祖国、对人民无限热爱的强烈情感和作品所表现的中国人民轰轰烈烈的解放斗争和英勇不屈的坚强性格。教学前可先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冼星海的生平事迹材料,加之教者的讲解,从而揭示作者创作的时代背景:当时,作者在黄河边考察,看到黄河艄公与波浪搏斗的情景,从中领悟到了劳动人民与大自然搏斗的伟大精神,于是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之后,冼星海用六天时间便完成了这部显示民族精神、民族风格的乐曲。乐曲吸取了地方民歌特点,运用了劳动号子“独唱”、“对唱”、“轮唱”、“合唱”等表现形式再现了劳动人民苦难深重的历史,迸发出了民族奋斗的精神火花,激励着中国人民为解放而奋斗抗争。通过对作者创作的时代背景的了解,学生情感体验的大门。

总之,“音乐情感体验”在音乐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提高学生音乐素质,增强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只有自觉积极主动钻研教材,不断深入挖掘教材的内在思想,才能更好地完成音乐审美育人的目标。

参考文献:(1)吴跃跃,新版音乐教学论,湖南文艺出版社,2005.8

(2)陈蕾,重视音乐教育 提高学生音乐素养[J],新课程(小学版),2007(Z1)

第五篇:红军将领黄开湘

埋没半个多世纪的红军将领黄开湘

他不是名人,但他在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战斗中战功赫赫;他应该被立传,可他却蒙受了半个多世纪的不白之冤,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才得以平反昭雪。他便是红军长征中指挥飞夺泸定桥、奇袭腊子口等战斗的红一军团二师四团团长黄开湘。

黄开湘1901年正月出生在江西省弋阳县漆工镇黄家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下有四个弟弟、两个妹妹。因家中人多,少年时代便开始以作木匠、箍桶为生。他母亲方尚香是弋阳漆工镇湖塘村人,是方志敏的堂姑,因而他从小就认识方家几兄弟。1926年春,方志敏受中共江西省委的派遣回家乡开展农民运动,黄开湘利用做木匠的有利职业,走家串户,协助方志敏在漆工、烈桥一带近百个村子建立了秘密农协会。不久就由方志敏、黄镇中介绍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是赣东北地区早期的党员之一。土地革命时期,他参加了轰轰烈烈的弋横6万多农民的年关大暴动,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无论是在创建和扩大赣东北苏区的艰苦环境中,还是在历次反“围剿”的搏斗中,以及在万里长征的征战中,他都胆识过人、勇往直前,尤其是肉搏战中,他不用刺刀和大刀,却提起斧头东砍西劈。周恩来、朱德等中共领袖人物都亲昵地称他为“斧头将军”。

赣东北苏区的“斧头将军”

1929年春,正是杜鹃花漫山红遍的时节,从弋阳磨盘山走下6人,全是短衣打扮,手里提着扁担、斧头,看起来好像是上山砍木料的。当他们走到弋阳、德兴交界的白马岭时,就被一小队靖卫团围住。一个手提木壳枪的小头目问:“干什么的,是不是赤匪?”走在前面的一位满脸胡须的壮汉扬了扬手中的斧头说: “上山开禁的。”(弋阳土话,指上山分位置,让村民砍柴)。小头目看不出什么破绽,正准备让其通行,突然团丁中一个人惊叫起来:“他就是方志„„”“敏”字还没说出口,说时迟,那时快,提斧头的壮汉扬起斧头在那团丁的脖子上横劈过来,那个团丁哼也没哼一声,顿时就毙命了。靖卫团小头目还没转过神来,后脑壳就被硬梆梆的驳壳枪顶住了,只听壮汉冷冰冰地说:“快命令他们放下武器,否则格杀勿论。”在小头目的哀救声中,团丁们只得把枪高高举起。这个提斧头的壮汉便是黄开湘,提驳壳枪的是吴先民,其他4人分别是方志敏、方远辉(方远辉是原江西省委书记、省长方志纯的胞兄)、彭高、黄镇中,他们是去出席德兴县第一届工农兵代表大会的。

德兴县第一届工农兵代表大会在张家畈饶家祠堂内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100余人,到会群众600余人,会上选举方远辉为县苏区主席,黄开湘为县苏区军委主席。两天后中共德兴县委、团县委同时召开代表会,选出吴先民为县委书记,彭高为团县委书记,并成立了德兴赤色独立营,黄开湘兼任独立营政委,会后亮出了德兴四乡108村的暴动大旗。到了5月,德兴的革命形势已成燎原之势,县红军独立营在全县赤卫大队的配合下,攻克新营,并一鼓作气占领德兴县城,实现了全县一片红,成为赣东北苏区三个全红县之一。共和国开国海军中将、原东海舰队司令员、济南军区司令员饶守坤便是这时候参加德兴红军独立营的。

1930年新年伊始,正当赣东北苏区稳步发展之际,国民党反动当局又调集敌第十八师戴岳部,并纠合弋阳、贵溪、乐平、德兴、余江、横峰、铅山、上饶8县靖卫团,以磨盘山为主攻目标,采取“长驱直入”之策略,兵分六路向赣东北苏区发起第五次局部“围剿”。

1月6日,赣东北红军独立团在弋阳芳家墩与敌作战失利,敌人气焰更加嚣张。为解根据地之危,方志敏采用“围魏救赵”的战术,命令德兴独立营潜入敌人巢穴——上饶县城。

敌军重兵压向苏区之后,后方空虚,整个上饶县仅300余人守城。18日我红军独立团跳出外围,把上饶县围得水泄不通。当晚,德兴独立营与独立团里应外合,一举攻占上饶,守城之敌仓皇出逃。此次红军虽只缴枪50余支,但对敌人影响很大,省城南昌也为之震动。随后,方志敏在上饶抗口乡召开上饶县第一届工农兵代表大会,选出黄开湘担任县苏区主席(后由李步新接任),并成立上饶红军游击大队,赣东北苏区在粉碎了敌人第五次局部“围剿”之后进入大发展时期。1930年5月,爆发了蒋、冯、阎新军阀的中原大战,国民党军队纷纷调往大中城市和战略要地,暂时放松了对苏区的进攻。赣东北党组织审时度势,决定利用军阀混战的有利时机向外线出击,方志敏与周建屏率领的红军独立团连克众埠、乐平、河口、鄱阳等战略要地。7月初,锋芒直指景德镇。

景德镇是中外闻名的瓷都,是赣东北近代工业最集中的地方,拥有3万多产业工人,由于军阀连年混战,加上天旱,近1/3产业工人失业,广大农田也无水耕耘,阶级矛盾显得异常尖锐。国民党驻军调离景德镇之后,仅留一个营的兵力守城。方志敏得悉这一情报之后,决定智取。7月4日,红军独立团从弋阳芳家墩出发,行至乐平段家村后,全部换上国民党保安团的旗号,悄悄地向景德镇逼进,6日凌晨抵达景德镇城门。守城敌军正准备让这支队伍进城时,没想到红军队伍中几个俘虏兵突然大叫,敌兵赶快关闭城门。扮作敌团副的黄开湘迅速将一把斧头插进两扇城门的缝隙中,使门一下子不能关闭。周建屏马上向门缝内投进几个手榴弹,只听到“轰、轰”几声,有被炸死的、炸伤的,其余一哄而逃。红军迅速攻入景德镇,睡梦中的敌人以为神兵天降,纷纷举手投降。这一仗俘敌400余人,缴获长短枪500余支,并缴获黄金2000余两、银圆50万元,还吸收了一大批煤矿、瓷业等产业工人加入红军队伍。

7月21日,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独立团在乐平众埠扩编为红十军,辖八十二、八十三、八十四3个团,周建屏为军长,吴先民代政委,黄开湘为参谋长并兼任八十二团政委。

8月1日,赣东北苏区工农兵代表大会在弋阳芳家墩召开,成立了赣东北特区革命委员会,方志敏担任主席,黄开湘当选为执行委员。

到了9月份,红十军又攻克鄱阳、湖口、都昌三座县城,击溃张超的警卫团和南京财政部税警营,共缴获步枪800余支、机枪10余挺,红十军主力3个团扩编为一、四、七3个旅,另建军部特务团、机炮营,全军达6000余人。不久,地方武装30多个干部连加上部分红军游击队集中后编为赤色警卫师,黄开湘任师长,赣东北苏区军委主席方志纯兼政委。此时赣东北红军总数达3万多人,枪2万余支。在闽浙赣省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上,黄开湘当选为省苏区执委。敢于顶撞李德的供给部政委

1936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左三)在宁夏与强渡大渡河的英雄们合影

1933年春,赣东北苏区与中央苏区联成一片,中央电令闽浙赣省红十军赴中央苏区参加第四次反“围剿”斗争。黄开湘匆匆告别母亲和妻儿,随政委邵式平、军长周建屏奔赴中央苏区。这次赣东北苏区带给中央的礼物计黄金2000两、银圆100多万元、药品40余箱,这对经济极为困难的中央苏区确实解决了燃眉之急。周恩来、王稼祥、朱德在接见红十一军(红十军赴中央苏区时,改编为红十一军,原浙赣省军区赤色警卫师扩编为新红十军)领导人时,夸奖赣东北苏区为中央解决了大问题,并亲切地戏称黄开湘是程咬金式的斧头将军。朱老总听说黄开湘喜欢用斧头肉搏,把自己的手枪解下来送给黄开湘说:“今后不要用斧头肉搏了,这支枪就送给你了。”黄开湘看到这支乌黑锃亮的左轮手枪,确实爱不释手,但又不好意思接。朱老总笑着说:“这枪不好吗,是从张辉瓒手中缴获的,德国货。”看到朱老总如此慷慨,周恩来也笑着说:“你们给中央送来这么多黄金白银,中央也没有什么东西送你们。这样吧,我这块表送给你,给你这个斧头将军装备装备。”

早在赣东北苏区时,黄开湘就听说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人传奇式的革命经历,对他们极为仰幕,尽管这次没有见到毛泽东,但朱老总、周总政委的领袖风采和大将风范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久黄开湘入红军学校学习,毕业后被任命为红七军团十九师师长。

1933年9月,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开始。为了加强对前线红军的物资供应,中央军委成立了红军总供给部,任命赵尔陆为部长、黄开湘为政委。黄开湘根据赣东北苏区的成功经验,经中央军委同意,在中央苏区各县区交通线上成立了各级兵站,这为过往部队的食宿、伤病员的转移、军粮的储运提供了方便,又节约大量的民工。

在李德的瞎指挥下,中央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形势越来越严峻,根据地日益缩少,黄开湘这个

供给部政委与李德的矛盾开始日益尖锐起来了。

由于敌人的“围剿”和包围圈的缩小,又加紧了对红军和苏区的封锁,使红军不但在军事上遭到惨重的损失,在生活上也受到严重威胁,食盐、大米、药品、布料这一类生活必需品有钱也难以买到,红军处于缺衣少食的困境之中。为了保证作战部队有足够的战斗力,中央军委规定,在根据地经济不富裕的情况下,尽量多供给野战部队一些粮食,党政机关工作的同志相应供给少些。按照当时的供给标准,机关工作人员每天只有0.8斤粮食,分为两顿吃,不管饭量大小都一样,菜没有油,有时连盐也没有,吃久了确实难以下咽。为了变换口味,大家只得把青菜腌成酸菜用白水煮着吃,可李德过不了这种苦日子。一次,他在沙洲坝军委机关开会,正值午饭时刻,他看到大家开水煮酸菜,就急忙离开军委机关,赶回自己的住地吃洋面包去了。博古为了讨好这位“洋顾问”,特意关照供给部负责李德的物资供应。红军在前方缴获的高级罐头、香烟、雪茄、洋面粉都要想方设法送到供给部,进贡这位“太上皇”。光为他送“战利品”就牺牲不少红军战士的生命。李德长得牛高马大,但从头到脚都要新布料。按道理李德在生活上也该满足了,可这位凌驾于中央之上的“太上皇”对红军战士的疾苦根本不放在眼里,他一天要抽去一铁筒高级香烟或一大摞雪茄,天天晚上都要吃夜宵。尤其令人气愤的是,他一餐吃不完的饭菜就一倒了之。一旦物资供应不上,他就跑到供给部大发脾气,骂人训人。为了让李德在生活上更满意些,博古特地要求供给部派人到敌占区采购。黄开湘对李德的所作所为憋了一肚子气。有一次,李德又到供给部要牛肉、要罐头,管理员向他解释没有这些罐头,是否先领一些鲜蛋回去。不知是他听不懂管理员的话,还是故意拿管理员出气,又叽哩呱啦地骂开了。这事被黄开湘撞上,气得黄开湘大骂:“你这个绝三代的东西,少在我面前充爷老子。”(弋阳骂人的土话)

在中央苏区,虽背后反对李德的人不少,但当面顶撞他的人不多。尤其是黄开湘这一级的干部敢与他对骂,还真使李德品不出味来,气得直骂:“公牛,好斗的公牛。”

时间一长,黄开湘再也看不惯李德的骄横和霸道,一气之下找到周恩来,要求上前线。

1934年春,黄开湘夙愿实现,军委命他接替谭政,任红一军团一师政委。他与师长李聚奎率部参加了广昌保卫战、石城阻击战、老营盘穿插战等。

10月,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全面失利,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铁骑二万五千里的开路先锋

1934年底,湘江战役后,红军损失大半,不得不进行调整。根据周恩来的提议,黄开湘任红四团团长。杨成武回忆说:“长征后,我任红四团政委,不久黄开湘接替耿飙任团长,一直到1935年12月黄开湘不幸去世。”

期间,党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黄开湘、杨成武率四团在松坎担任警戒任务达7天之久。

在回师遵义的土城战斗中,由于敌强我弱,我军腹背受敌。为避其锋芒,我军主动后撤,正当四团奉命从前线阵地撤下来的时候,突然又接到命令说:“朱总司令还没有回来,要掩护朱总司令后撤。”黄、杨急速带领80多名战士冲上山坡堵住敌人,掩护朱总司令后撤。朱总司令风趣地说:“急什么,诸葛亮还摆过空城计呢。”土城战斗是遵义会议后最大的一次战斗,也是歼敌最多的一仗。在这次战斗中,黄开湘充分发挥了他的指挥才能,立了战功,受到毛泽东的表彰。1935年3月,红四团在掩护大部队转移后,又奉命作为先锋团向曲靖、昆明方向进击。这时刘少奇、陈云等中央领导随四团行动,红四团不但肩负着红军长征的开路先锋的任务,还要担任着保卫中央领导的任务。

1935年5月初,红军来到大渡河畔,蒋介石派部队前堵后追,妄想使红军成为“石达开”第二。红一师一团在杨得志团长的指挥下强渡大渡河。打开了北进的第一条通道。27日清晨,军委直接电令黄、杨率四团从安顺场出发,沿大渡河西岸,向泸定桥奔袭,全程320里,须三天内赶到。从大渡河到泸定桥全是山路,且崎岖泥泞,有的还是绝壁开凿出来的栈道。时令虽是初夏,但这里寒气逼人,山上白雪皑皑、银光耀眼,山下河水湍急、吐着白浪,令人心惊目眩。偏偏老天又不作美,下起倾盆大雨,部队刚走了60里,便与敌交上了火。这股敌人被消灭之后,前面又报告有一营敌人扼守在山头上。等把这两股敌人都消灭时,时间已过了两天。这时军团又下电令:“限左路军于明天夺取泸定桥,你们要迅速灵活机动的完成这一光荣任务,要在这次战斗中突破过去,取道州和五团夺鸭溪,创一天跑160里的纪录。你们是火线上英雄、红军中的模范,相信你们一定能够完成这一任务,我们预祝你们胜利!林、聂”

黄开湘从杨成武手中接过电报,叹了口气说:“不是160里,而是240里,拼死也要完成任务。”于是全团上下边动员边行军,一天一夜走完240里,凌晨6点准时到达指定地点。面对滔滔河面上仅剩下13根铁索的泸定桥,二连连长廖大珠等22名战士组成敢死队,背插马刀,手提驳壳,带着手榴弹,冒着敌人的炮火向前冲去。黄开湘站在桥头坐阵指挥,杨成武带着第二梯队紧跟在敢死队后面配合。战士们一边铺桥板,一面向前逼进,以大无畏的精神、压倒一切的气概向敌人扑去。经过数小时的战斗,终于夺取了被称为天险的泸定桥。当天夜晚12点,刘伯承、林彪、聂荣臻顾不上休息,在黄、杨的陪同下来到泸定桥。刘伯承站在桥中间动情地说:“泸定桥,泸定桥,我们为你花了多少人马,费了多少心血,现在我们终于胜利了。”聂荣臻也激动地说:“是啊,我们胜利了,这胜利是多么不容易啊!”四天后,军委通报全军,表扬了红四团。红军到了川北,粮食十分缺乏,黄开湘虽是高级干部,也和政委一道与战士们同吃同住。黄开湘本是放牛出身,对野菜十分熟悉,一到驻地就带领战士们采野菜,将仅有的一点粮食都留给了伤病员。

8月17日清早,红四团正在开干部会,忽然毛泽东亲自打来电话说:“党中央、中央军委决定四团为先锋团,要求四团在茫茫草地上为全军走出一条北上的路线来。”黄开湘接了电话后对政委杨成武说:“毛主席把首先过草地的任务交给我们团,这是全团的光荣,我们要坚决完成任务。”黄、杨率四团在草地上摸索前进,为全军打开了一条北上的胜利通道。短短6天时间,红四团献出了200多位年轻战士的生命。

1935年9月,红四团到达甘肃境内龙江,15日接到师部转来军委命令:“命令红四团继续北上,向甘肃岷州前进,三天之内夺取腊子口,扫清前进中阻拦之敌。”

黄开湘和杨成武进行了周密部署,杨成武带一支部队正面佯攻,黄开湘率部队迂翻越天险,居高临下用手榴弹炸毁敌碉堡,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激战,敌军全线崩溃。腊子口战斗是红军长征中少见的硬仗之一,也是出奇制胜的一仗,这一仗打出了红四团的威风,也充分显示了黄开湘的军事指挥才能。事后,毛泽东风趣地说:“有斧头将军(指黄开湘)和白袍小将(指杨成武)为先锋,就没有过不了的火焰山。”

1935年10月,在甘泉附近,中央红军与陕北的徐海东、刘志丹领导的红二十五军、二十七军胜利会师。次日举行两军会师大会,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彭德怀等同志出席了大会。毛泽东说:“从瑞金出发,从过于都河那天算起,共计267天,我们走过11个省,根据一军团统计最多走了二万五千里,这确是一次远征,一次名副其实、前所未有的长征„„”听了毛泽东的话,黄开湘激动地对杨成武说:“胜利来得多么不容易啊。”(注:上述根据杨成武口述整理)就在中央红军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黄开湘终因积劳成疾,静静地长眠于甘泉罗汉川洛河畔。战功赫赫的将领

却蒙受不白之冤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义革命终于胜利了,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赴南方革命老根据地慰问团在谢觉哉、邵式平率领下来到了赣东北。访问团主要任务有五项:

一、传达毛主席和中央人民政府的关怀,使老区人民体验到革命胜利的光荣;

二、把毛主席的“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的号召在老区人民中反复宣传,鼓励和教育老区人民和干部;

三、把访问地区人民的英勇革命斗争精神、感人事迹和军烈属生活情况汇集呈报中央;

四、对生活困难的军烈属予以适当的救济;

五、解决“平反”问题,给历史上因“肃反”而被错杀的苏区干部、群众及红军

战士予以平反昭雪。访问团在对老区人民慰问抚恤中还有一件具体工作,就是对与党组织失去联系的老干部、红军战士以及革命烈士的有关情况进行了解,并登记造册。

访问团在方志敏、黄开湘的家乡弋阳县漆工镇了解到,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苏区失陷,国民党军队在赣东北苏区实行烧、杀、掠、抢,许多村庄被烧成废墟,大批苏区干部和群众惨遭杀害,仅漆工镇被杀绝的家庭就有598户。黄开湘的亲属自然未能幸免,其妻为活命被迫改嫁他乡,女儿早早送给他人做童养媳,年老的母亲在外面乞讨为生,黄开湘的四个弟弟也成了英勇献身的革命烈士。

面对党中央、毛主席派来的慰问团,黄开湘的家人与无数老区的群众一样,欢欣鼓舞、兴奋异常,可由于当时消息闭塞,黄家的亲属和众乡亲谁也不知黄开湘随红十军赴中央苏区的情况,更无法得知其是否尚在人世,关于黄开湘的登记表如何填,黄家亲属及其乡亲正为此焦急犯难。不知哪位地方领导仅凭某种猜测和传闻,便信口开河,结果在黄开湘的登记表上出现了一行与事实大相径庭的文字:“此人在长征途中吃不了苦,逃离革命队伍,现下落不明。”(注:此登记表仍保存在弋阳县档案馆)。正因为这行字致使黄家亲属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更谈不上享受烈士家属的政治荣誉和生活照顾了。

直到1959年,黄开湘仍无消息,县民政局才恢复了黄开湘女儿的烈士家属待遇,但黄开湘是何时牺牲的,他自离开赣东北苏区之后的经历如何,对此亲属及当地干部、群众仍一概不知。英雄的名字让人民永远铭记

在黄开湘牺牲50年之后,他的英雄业绩终于昭然于世,很快地在家乡传开。原来1985年《杨成武回忆录》公开出版了,一位有良好党史、军史素养的中共弋阳县委秘书黄泽生看到了这本书。杨成武在书中多次提到他的好搭挡——红四团团长“王开湘”,引起了这位与黄开湘同村同宗人的关注,黄泽生根据书中介绍的“王开湘”的有关情况,断定书中的“王开湘”就是他的同宗先辈黄开湘。

黄泽生及时向当时的弋阳县委书记反映了情况。不久,征得杨成武将军同意后,中共弋阳县委党史办的同志赴京采访了杨成武将军。

1986年6月30日,杨老在他的办公室热情地接待了来自黄开湘家乡的客人。见面后,他首先对方志敏、邵式平、黄开湘家乡的弋阳老区人民表示崇高的敬意,对亲密战友黄开湘表示深切的怀念,然后细细地追忆起长征途中与黄开湘并肩战斗、患难与共的难忘岁月。

杨老回忆道:“遵义会议前夕,红军打下牛拦关,占领松坎,耿飙团长调师部,黄开湘被派到四团任团长,我任政委。当时中央正准备在遵义召开会议,我团在松坎担任警戒,通过这几天接触,我才了解他是江西弋阳县人,是赣东北红十军锻炼出来的干部,因在军委供给部任政委时与李德闹别扭,主动要求上前线。他年纪比我大,以往职位比我高,但对我这个政委一直是很尊重的。”

在谈到黄开湘长征的经历时,杨老激动地说:“土城狙击战、飞夺泸定桥、夺袭腊子口,场场都是恶战、险战,他的指挥才能多次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同志的表扬。过草地是毛泽东点的将,要我们四团为先锋团,黄开湘一马当先、英勇果断,确有大将风度。”

谈到黄开湘的死因时,杨老沉痛地说:“1935年11月,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会师,我们接到中央通知参加全军团以上干部会议。那次策马扬鞭,一口气跑了50多里路,出了一身汗。在会上听了毛泽东的总结报告,心里格外激动。会后,中央觉得大家很长时间没有吃到荤味了,于是决定给每人发了1块大洋自己加餐。那时陕北物资很便宜,一块钱能买5斤猪肉,一只羊只要3块大洋,老战友聚集在一起痛痛快快地狠吃了一餐。回来的路上又淋了一场大雨,可能出汗、淋雨,肚里又灌了些油水,结果我们两人都得了伤寒病,他比我病得厉害。我送他到军委卫生部住院,万万没有想到这一别就成了我们的诀别。黄开湘去世的噩耗传来时,我震惊了,也顾不上自己在患病,带着政治处主任谭冠三及警卫员跃马直奔卫生部医院,谁知我们到达时,黄开湘的遗体已经埋葬了。”

“在卫生部部长姜齐贤的陪同下,我们来到烈士的墓前,这里没有花圈,也没有墓碑,一座新土坟已披上一层厚厚的白雪。据姜齐贤说,黄开湘住院一个月来,连日高烧40来度,处于昏迷状态,加上医院缺医少药„„听了姜部长的介绍,我悲痛万分,泪如泉涌,黄开湘离开他朝夕相处的战友和红四团走了。事后我带着未痊愈的病体,默默地在他的墓前立下了块木碑,上面写着‘红军团长黄开湘之墓’,他留给我们的遗物是一块手表和一支左轮手枪。这块表后来给聂荣臻政委了,手枪也给左权参谋长了。”

最后,杨老一再交待弋阳党史办的同志:“你们回去要好好宣传黄开湘,他是人民的大功臣。”1990年春,带着浓浓乡情并怀着对革命前辈深深敬意的黄泽生(时任弋阳漆工镇党委书记)趁公差之便也进京拜访杨成武将军。此时,年事已高的杨老谈及往事依然思路清晰、兴致盎然。他在交谈中解释说,我的福建口音很重,秘书在书稿中不慎把“黄”写成“王”,留下一点遗憾。同时告诉黄泽生,黄开湘的女儿在他那里住了一些时间。面对黄开湘家乡的乡亲,杨老禁不住激动地说:“黄开湘是长征途中的英雄,我们应该永远地记住他。”

下载挖掘文本情感因素 (黄红军)word格式文档
下载挖掘文本情感因素 (黄红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在阅读教学中挖掘习作因素

    在阅读教学中挖掘习作因素 作者:苑秀英 任教学科:小学语文 单位:吉林省舒兰市水曲柳镇中心小学校 论文摘要: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

    高中文言文教学必须挖掘美育因素

    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审美意识的培养 富源县第二中学 方润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

    挖掘户外运动自主因素凸显自主发展工作总结

    “运动”作为四大课程之一,它强调培养幼儿对运动的兴趣,积累运动经验,体验运动乐趣;强调幼儿体质的增强和综合运动能力的培养。在尊重个体差异的基础上,提高幼儿动作的协调性、灵......

    有关歌唱中情感的因素(范文模版)

    有关歌唱中情感的因素 摘要:歌曲从表面上看是由五线谱中的音符组成,表演者要想展现歌曲的生命力,让歌曲变为活生生的音乐,触动听者的心灵,就需要为歌曲注入情感。本文将就歌唱情......

    注重情感因素 优化课堂教学

    注重情感因素 优化课堂教学 摘要:现代教学艺术认为,教学过程是以心理活动为基础的情感过程和认知过程的统一。情感因素与认知线索并行,有助于认知活动的开展和课堂教学的优化。......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仁里集镇大王中心小学王琳琳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体验。当事物满足人的需要时,就产生喜爱、愉快、满足的情感;反之则产生不......

    幼儿总结挖掘户外运动自主因素,凸显自主发展

    幼儿总结挖掘户外运动自主因素,凸显自主发展“运动”作为四大课程之一,它强调培养幼儿对运动的兴趣,积累运动经验,体验运动乐趣;强调幼儿体质的增强和综合运动能力的培养.在尊重......

    如何挖掘和利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德育因素

    如何挖掘和利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德育因素 内容提要: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