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犯罪中的情感因素(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5 02:31: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析犯罪中的情感因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析犯罪中的情感因素》。

第一篇:浅析犯罪中的情感因素

浅析犯罪中的情感因素

——以刑法学与犯罪学为视角

王 娟 卢 山

【内容提要】犯罪可以从不同侧面进行研究,而犯罪学与刑法学的研究是这些不同侧面的重申之重,犯罪—犯罪原因—犯罪对策是犯罪学的研究轨迹,而犯罪—刑罚则大体体现了刑法学中的犯罪关系。但在这些研究中,人的主体地位是决定性的因素,人之为人,在于其情感因素的作用,因此,虽研究视角不同,但主体性因素决定了要对人的情感因素进行探析,其中,既有个体情感因素,也有社会情感因素。恰当评价情感因素的作用,在犯罪原因的探求中体现了人的主体性,而在定罪量刑的过程中亦是达至罪责刑相适应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情感因素 刑法学 犯罪学 视角

优秀的法律应当为主要法官配置一些随机产生的而不是选举产生的陪审官,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根据感情作出判断的无知,较之根据见解作出判断的学识要更可靠一些。——贝卡利亚

人是有眼泪的,刑法也应该对国民脆弱的人性倾注同情之泪,只要法律规范不是在一种常规的状况中被人敌视、蔑视或者漠视地破坏了,就需要刑法作出仁慈的义举——冯军

一个儿童的犯罪行为的原因,可以追溯到他的父母,特别是他母亲对他早期本能表现方式的情绪态度。——亚伯拉平森(D·Abrahansen)《谁有罪?》(Who are the guilty?)

犯罪,作为社会发展过程中必然存在的社会现象之一,既属刑法学的研究范畴,也属犯罪学的研究范畴,区别仅在于刑法学与犯罪学的视角不同。刑法学的出发点是如何用刑法规范评价犯罪、惩罚犯罪,而犯罪学的出发点是如何理解犯罪,认识犯罪的发生规律,进而寻找控制犯罪的对策。如果说刑法学中的犯罪问题是一个规范问题,那么,犯罪学中的犯罪问题则是一个事实问题,刑法研究犯罪的规范性体现在具体的个案中,目的在于寻求一种微观的衡平——罪责刑相适应,而犯罪学研究犯罪的事实性体现在将犯罪作为一种现象纳入社会有机体中,目标在于宏观原因、规律及对策的剖析。从行为—意志—犯罪—刑罚这一线索研究犯罪是刑法学的基本思路,而由犯罪的存在向前追溯犯罪发生的原因,从原因中分析控制犯罪的对策是犯罪学研究犯罪的逻辑过程,二者的区别显见,但二者均始终以犯罪这一社会现象为核心。犯罪的发生是人这种有感情的动物所为,对犯罪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上也受人的情感因素的影响,原因中有情感因素的左右(当然,这种情感因素既有个体的,也有社会的)决定犯罪学的研究不能忽视情感因素的作用,评价过程中情感因素的影响导致定罪量刑这种规范适用过程也要考虑个体情感因素与社会情感因素的不同作用。“一个人的社会态度,会影响他(她)对社会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并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倾向,进而影响到不同的意志行为”,⑴在犯罪这一互动关系中,犯罪人与被害人均有其情感因素,但本文所涉及个体情感因素主要是指犯罪人的情感因素,因为尽管被害人的情感因素对犯罪的发生也有一定影响,但是研究犯罪人的情感因素才是揭示犯罪原因的重点。所谓社会情感,即指社会大众依其普遍的道德、法律情感标准对犯罪行为及犯罪人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主流的社会意识。同样,社会情感不但是犯罪发生的原因之一,也是运用刑法评价犯罪的影响因素之一。至此,本文的逻辑思路清晰可见:情感因素是影响行为进而影响犯罪发生的原因,犯罪学应注重对这一原因的分析以获得控制犯罪的良策,刑法学应重视这一因素,以求其规范评价更恰当、公平,二者的目标均在于追求一种和谐,⑵只是宏、微观视角的差异导致具体分析的出发点与落脚点的不同。

一、情感因素、行为与犯罪

在19世纪和20世纪初期,心理学家把心理现象划分为三个方面,即认识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情绪情感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与特点,是一种复杂而且难以用语言形容的生理反应及心理感觉,是最为直观的标尺。情绪情感是伴随着认识活动和意志行动而出现的,具有独特的主观体验形式和外部表现形式,具有极为复杂的神经生理、生化的机制,包括着有机体在心理的和生理的许多水平上的整合,对人的心理活动有着广泛的影响,并在人的生活活动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⑶一定行为的发生总是伴随生成某种情绪情感,情绪情感必然对行为造成某种影响,有时甚至还会改变行为的性质。⑷情绪情感对行为的影响是通过意志发生的,情绪是意志的内在动力,而意志则是情绪的最终体现。行为的发生离不开情感因素的作用,不同的情感因素对行为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积极的、良好的情感因素会引导行为的良性发展,而消极、不良的情感因素则可能会使人的行为方向发生扭曲,甚至导致犯罪。犯罪作为一种规范否认,是行为人意志的行为表现,也必然是要受情感因素所左右的,台湾学者许玉秀教授认为:认知靠理性,行动靠情绪,意欲要素就是情绪要素,人不因认知而受责难,而因情绪决定而受责难。⑸当然,这种情感因素是个体情感因素与社会情感因素互动的结果,因为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不是孤立地存在,其行为也是个体因素和社会因素等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情感因素之于行为的作用应予重视,而情感因素之于犯罪的影响亦应重新予以认识。行为作为其外在表现可以传达它的基本内容,但是,更深入地研究情绪情感对行为,甚至对我们评价行为的影响,对于从不同视角研究犯罪都是大有裨益的。从犯罪学的视角认识情感因素不同于从刑法学的视角分析情感因素,但犯罪中的情感因素始终应存在于二者的研究范畴之中。笔者认为,从某种程度上讲,犯罪就是情感因素的表现形式,对于这种特定的情感表达方式,刑法学的关心有利于刑罚目的的实现,而犯罪学的关心则有助于从原因中寻求科学的对策。

二、犯罪学视角:情感因素之于犯罪原因

犯罪学的研究过程是从现象中分析原因,进而形成有力的犯罪控制对策。这种研究过程的重心应该是犯罪原因的分析,而“犯罪的原因是指引起犯罪发生的所有社会因素和犯罪人个体因素”。⑹情感因素之于犯罪的发生表现在个体情感因素与社会情感因素两个方面:

(一)个体情感因素

犯罪人的个体因素是犯罪发生的内在因素,同时也是个体多种具体因素如生理、心理等因素的综合。犯罪人的犯罪个性是指与犯罪有联系的犯罪人的心理特征等。犯罪是人的一种行为,只有社会因素的影响而没有具体人的主观方面的因素相结合,犯罪行为是不可能发生的。犯罪人的个性特征是一个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其内部各要素相互之间及与犯罪行为的联系很难截然分开。情感因素作为犯罪人心理过程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研究犯罪心理,进而探求犯罪原因的重要断面。个体情感因素对犯罪发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特定犯罪过程中,个体情感因素的作用不容忽视,如在激情犯罪中,犯罪人的特定情感因素诱发了犯罪行为的发生,“在强烈的激情驱使下,行为人对行为的自控能力显著下降,表现为感情的畸形激烈爆发,思维混乱无序,行为呈本能反应状态,近于无意识的条件反射动作”。⑺而在过失犯罪中,特定情感因素(对社会、他人的漠视、不关心)导致了过失心态的存在,进而促成了过失犯罪的发生。应激状态是在出乎意料的紧张情况下引起的情绪体验,一般发生在危险的情况下,为应付突然变化的情况所发生的行为反应,在此状态下,常出现意识狭窄,发生和出现感知、记忆上的错误,犯罪者在突然发生意外情况下,惊慌失措,进行知觉和思维活动有困难,失去应变能力而酿成更加严重的祸害,发生犯罪行为。⑻

其次,在犯罪行为发生前和发生过程中,犯罪人的个体情感因素推动其行为的方向,对受害人的特定情感在某种情境因素的作用下,会转化为一定的侵害行为。一个人如果长期处于对某种事物否定的情绪体验中,这种挫折情境累积达一定量的程度,便可能对犯罪心理的形成起着加速和催化作用,导致犯罪倾向性的发生。⑼

再次,情感因素的形成具有持续性,犯罪人的情感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亦具有“天生性”: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仇恨心理的产生方式之一便是早年教育的失误,父母、家庭或者学校的错误教育,或者不良环境可能造成儿童在情绪情感方面的扭曲,产生对于他人和社会的仇视。这种失误或错误所造成的影响会一直持续下去,没有正确的引导或矫正,则可能导致良好人格的欠缺。精神分析学家认为,犯罪的重要素质不是学来的态度和技巧,而是从小就存留下来的根深蒂固的情感和冲突。⑽情绪的作用至少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说:情绪可以影响和调节认知过程,人的成长过程随时伴随着这种影响和调节,儿童的认知更是如此;情绪可协调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是一个持续的互动过程,而起调节作用的情绪必然也是不断发生变化的持续过程;情绪有更大的自发产生的可能性,情绪的自发性源于其内在性,从一定程度上说,这种内在性即是“天生性”;情绪在心理变态中起着核心作用,情绪异常往往是精神疾病的先兆,只有情绪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才会形成心理异常,没有情绪的发展过程,心理异常也不可能发生;情绪在人格体系中起着主要的动机作用,情绪体验、情绪行为的健康发展和良好情绪特质的形成是塑造完美人格的核心机制;情绪具有弥散性,决定情绪的增力与减力作用,其增力在于不断推动人的良性发展,而其减力,则会导致人的行为脱轨。⑾

(二)社会情感因素

社会情感因素,是指在普遍的道德、法律情感标准指导下,社会大众对犯罪行为及犯罪人的评价。社会对于犯罪的影响最直观地表现为社会情感,即社会公众对罪犯的态度、看法。美国司法中“法庭之友”的做法,即是充分肯定社会情感因素对犯罪行为及犯罪人评价的一种尝试:允许非当事人站在被告或原告、一方,向法庭提出一种友情的的辩护状或起诉状,法庭通过这种方式把舆论接纳到庭审中来。这种评价有其合理性,但有时也是犯罪的原因之一,其原因在于人是社会性的动物,当代表社会正义的大多数人与某个个人的行为标准有冲突或者对其行为持否定的态度,那么这种冲突或否定必然对此个人的行为产生影响;一是个人遵从社会标准,服从社会情感;二是个人继续违背社会道德情感标准,“我行我素”。情形一的结果是个人与社会形成一致,进而修正个人行为;情形二的结果是该个人的行为继续被否定。社会情感因素对犯罪的原因力最终还是要通过个体情感因素的外在表现即犯罪行为表现出来。相反,个体情感因素的形成同样也有社会情感因素的作用,实践中的累犯或多次犯罪的情况也体现了社会情感因素对犯罪人行为导向的负面影响。或许,在社会不愿意接纳一个罪犯的时候,犯罪是他不得已的选择。

三、刑法学视角:情感因素之子规范评价

犯罪在刑法学的视野中是规范评价的对象,所以,影响评价结果的因素首要是规范,没有规范,无从规范评价,更无法对犯罪这种复杂的社会现象进行规范评价。但除了规范之外,影响对犯罪进行评价的因素还有什么呢?笔者认为,评价主体为人这一事实同样不可忽略。“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评价犯罪也是一样,问题在于应如何将这种情感因素对评价犯罪的影响控制在一个合理的限度内,否则,法、情关系的混乱不利于刑事法治的实现。

(一)情感因素之于定罪

在我国,情感因素之于定罪的影响不存在,也不会发生,因为我国的成文法传统决定定罪过程就是严格适用刑法规范的过程,其中,个人的情感因素是不应起作用的。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区别也是刑法规范所明示的,而不容任何个人以任何方式进行情感性地阐发。值得注意的是,在英美法系国家,陪审团制度恰恰体现了情感因素在规范评价过程中的作用,将案件最终的结果交由并不熟悉法律规范的陪审员来定夺,有一定程度的冒险性,同时也是充分重视社会情感,社会评价的重要方式。正如贝卡利亚在其名著《论犯罪与刑罚》一书中所说:优秀的法律应当为主要法官配置一些随机产生的而不是选举产生的陪审官,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根据感情作出判断的无知;较之根据见解作出判断的学识要更可靠一些。⑿笔者认为,在定罪过程中,个体情感因素与社会情感因素均是应予关心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l、个体情感因素对定罪的影响,即在定罪时要具体考察行为人的情感因素。“人类良心已无法满足于单纯惩罚犯罪,要求进一步找出致使犯罪得以发生的真实原因,于是便引入了自然科学方法,而后者在社会及人文领域内最适于处理的对象,不是法律条文中的抽象的行为,而是单个具体的人”,⒀个体情感因素不仅仅是犯罪的发生原因,更是我们评价犯罪不可缺少的依据之一,犯罪的确定本身就掺杂了人类的情感因素,个体情感因素影响定罪正如其影响行为的社会危害性一样,社会危害性与人身危险性的评价也离不开对个体情感因素的探讨。个体情感因素对犯罪人的主观罪过有影响,进而可能影响定罪过程。意大利刑法最早的理论认为,故意的程度取决于主体的情感态度:犯罪时,主体实施犯罪时越冷静,越没有感情,故意的强度就越高。⒁而美国《模范刑法典》第210.3条中规定“本应构成谋杀,但行为人具有相当理由或者不得已的事由而在精神或者情绪的极度混乱的影响下实施杀人行为的”,构成非预谋杀人,即在激情状态下或应激状态下的杀人行为构成二级重罪,而非一级重罪。我国台湾地区刑法也严格区分“义愤伤害罪”(第279条)与“普通伤害罪”(第277条)。这充分体现丁个体情感因素对定罪的影响。而只有真正认识到个体情感因素在定罪中的作用,才表明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对人权的有力保障;

2、社会情感因素对定罪的影响。社会情感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普遍的社会正义,“任何一种犯罪,在侵害了被害人的同时也危及了整个社会的安全感,并且伤害了全社会的利他主义情感、仁慈感、怜悯感、正义感及正直感,于是社会成员自然而然会对犯罪充满仇恨与愤怒”。⒂“如果脱离社会对犯罪行为的评价与反应,机械地追求罪与刑之间的均衡,那只能是一种法律形式主义”。⒃同时社会情感因素对刑法规范的适用也有一定的限缩作用:值得社会否定评价,并应适用刑法予以规范评价的行为,才能纳入刑法的视野。“民愤”便是社会情感因素的表现之一,民愤的大小反映了人们对犯罪的否定评价的严厉性程度,内含着人们要求惩罚犯罪以求恢复价值的心理平衡的愿望的程度。不可否认,民愤是一个以感情成份表现出来的公众舆论,与理性产物的法律是有区别的,因此,既要反对一味考虑公众对犯罪人的“同情情绪”而脱离事实与法律对犯罪人处以轻刑,也要反对一味考虑公众对犯罪人的“民愤”而脱离事实与法律对犯罪人处以重刑甚至极刑。⒄当然,具体重视情感因素在定罪过程中作用的途径还有待探索,对于情感因素的负面影响也应有足够的认识,英美法系的陪审团制度有其值得借鉴之处。

(二)情感因素之于量刑

对于量刑情节的立法规定,各国虽有所不同,但共同之处在于从犯罪人所处的具体情境或者从犯罪具体的情况入手,考察对犯罪人的具体量刑情况。美国《模范刑法典》明确将“实施谋杀时,被告人受到精神和情绪的极度混乱的影响”作为减轻情节。而在英国刑法中,“激怒”可以成为被指控犯有谋杀罪的辩护理由,使其只能被指控犯有杀人罪。⒅情感因素对量刑的影响也是从个体和社会两个方面发生的,个体情感因素即指犯罪人的情感因素对量刑的影响,而社会情感因素则是指社会评价对量刑的作用。

1、个体情感因素对量刑的影响从根源上而言,是基于个体情感因素之于犯罪原因的影响,在量刑过程中,对犯罪的发生过程进行全面考察,也决定要对犯罪原因进行衡量,“人有想保护自己享受的利益的欲求,而这已成为国家存在的基础,进而也构成制定刑法的原动力。”⒆这种“欲求”就是个体情感因素的表达,至于表达的形式,若触犯刑法进而引起国家刑罚权的发动,则为犯罪,反之,刑法亦不会强加评价。上述“情绪的极度混乱”,“激怒”均是充分重视个体情感因素在量刑中作用的表现。我国台湾地区刑法第57条所规定的科刑标准就包括犯罪时所受之刺激,犯罪行为人之生活状况,犯罪行为人之品行等等因素。而其第279条规定的“义愤伤害罪”,将当场激于义愤而犯“普通伤害罪”和“重伤罪”的法定刑降低为“2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1000元以下罚金”或“5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的情况下)。我国大陆97刑法规定的量刑的事实根据与法律根据也表明量刑过程中必须考虑一切可能影响犯罪人犯罪行为的因素。当然,个体情感因素对量刑的影响必须从其对于犯罪发生的原因处着眼,而且要在法律范围内进行评价。

2、社会情感因素对量刑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民愤”或“民意”发生的,“民意的本质是犯罪后果、被告人主观恶性、犯罪情节等量刑情节韵综合反映,但又不是这些因素的简单相加,因为它还打上了民众的价值观、道德观、伦理观、法律观的深深烙印。”⒇因此,在量刑过程中,既要充分重视民意的作用,因为“在多数情况下,民意就是审判的依据,民众的声音就是神的声音”(21)又要防止情绪反应的片面性,“人们如果正确了解犯人之所以犯罪的动机,而且也了解滥用刑罚权的可怕性”他们也会对此作出各种各样的情绪性的反应,综合平衡,最终肯定会使当初的激情性的反应缓和下来”。(22)只有将这种情绪性的反应引入合理欲求的轨道,才能发挥社会情感因素对量刑的积极影响。

笔者认为,情感因素对量刑的影响是充分重视情感因素之于规范评价的作用的重要方面,“量刑是刑法典的基础,其实整个刑法典在其最后的分析中仅是一个计算刑罚的对数表而已”,(23)而恰当评价情感因素对量刑的影响是保证“对数表”衡平的关键环节之一。

四、视角差异

从以上对情感因素的犯罪学视角和刑法学视角的简要分析中可以看出,犯罪学和刑法学基于其主要目标的不同而从不同的方面对犯罪这种社会现象予以探析、评价,笔者认为,二者的视角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犯罪学注重的是从宏观角度观察、分析犯罪现象,犯刑法学的重心却是从微观(个案)角度评价犯罪,犯罪学所寻求的是社会整体效应,而刑法学则重在保证具体犯罪与刑罚的衡平对应。

其次,在犯罪学与刑法学之间,犯罪学的研究开始于事实问题,最终的落脚点也属事实层面的原因、对策问题,而刑法学首要研究的是规范问题,对现有的事实问题进行规范评价是刑法的重心,如何实现规范评价的衡平、公正才是刑法学所应关心的重点。

再次,犯罪学的研究视角具有前延后及性,即犯罪学是从犯罪现象中追溯犯罪原因,进而探求控制犯罪的对策,其中,要考察所有可能引起犯罪的因素,包括个体和社会因素:而刑法则仅具有后及性,即刑法规范评价的对象只能是在规范产生后所发生的犯罪问题,刑法学的研究受其影响也主要考察犯罪的后果,其中考察的重点应是犯罪人的个体因素,而且在不同的评价阶段,个体因素的影响亦有所不同。

总之,犯罪与刑罚的关系是刑法学的研究中心,而犯罪原因与犯罪对策是犯罪学的基本范畴,宏观与微观、事实与规范、前延与后及等等,只是研究视角不同的具体表现。犯罪现象的多角度、多层面分析有利于更好地认识、评价其在社会中的影响。

情感因素之于犯罪的影响,从刑法学的视角与犯罪学的视角观察有所不同,但视角差异并不否认研究情感因素的重要性,相反,应从不同侧面对情感因素进行考察,充分重视情感因素在犯罪中的作用,惟此,方能更好实现各自的研究目标,构建犯罪领域的和谐—原因与对策相对应、犯罪与刑罚相衡平。正如哲人有言:假如我们可以洞察所有人的内心,那么人世间又有谁是不可同情的呢?

注释与参考文献

⑴梅传强:《犯罪心理生成机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年版,第18页。

⑵笔者此处“和谐”是指将犯罪控制在一定程度范围内的社会安定(秩序),而不是完全消除犯罪后所达到的那种理想“和谐”。

⑶曹日昌:《普通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第327页。

⑷梅传强:《犯罪心理生成机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年版,第187页。

⑸李兰英:《探问“意欲”为何-对故意概念中希望和放任的新诠释》,载于《刑事法学》,2005年第11期,第54页。

⑹徐久生:《德语国家的犯罪学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第19页。

⑺梅传强:《犯罪心理生成机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年版,第117页。

⑻张晓秦、赵国玲:《当代中国的犯罪与治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90页。

⑼张晓秦、赵国玲:《当代中国的犯罪与治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89页。

⑽徐章润:《犯罪学》,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266页。

⑾黎国智、马宝善:《犯罪行为控制论》,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版,第105页。

⑿[意]贝卡里亚:《论犯罪与刑罚》,黄风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杜1993年版,第20页。

⒀谢勇:《宏微之际犯罪研究的视界》,中国检察出版社,2005年版,第222-223页。

⒁[意]杜里奥·帕瓦多尼:《意大利刑法学原理》,陈忠林译,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213页。

⒂谢望原:《关于死刑存废的断想》,刑事法学,2005,(11),第7页。

⒃陈兴良:《刑法哲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26页。

⒄陈兴良:《刑法哲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28页。

⒅[英]J·C·史密斯、B·霍根:《英国刑法》,马清升、王丽、孙力等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393页。

⒆[日]西原春夫:《刑法的根基与哲学》,顾肖荣等译,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97页。

⒇卢建平:《死刑适用与“民意”》,刑事法学,2005,(11),第5页。

(21)卢建平:《死刑适用与“民意”》,刑事法学,2005,(11),第4页。

(22)[日]西原春夫:《刑法的根基与哲学》,顾肖荣等译,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101页。

(23)[意]恩里科·菲利:《实证派犯罪学》,郭建安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 年版,第177 页。

【作者介绍】陕西西安人,西北政法大学副教授,刑事法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刑法学,犯罪学;江苏宿迁人,西北政法大学2004级刑法专业硕士研究生。

【文章来源】《犯罪研究》2007年第4期。

更新日期:2008-4-1 阅读次数:1112 上篇文章:认真对待近代犯罪学

下篇文章:对我国犯罪心理学研究中若干问题的思考

第二篇:浅谈英语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仁里集镇大王中心小学

王琳琳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体验。当事物满足人的需要时,就产生喜爱、愉快、满足的情感;反之则产生不满足、厌恶的情感。小学生的情感处于形成的初级阶段,稳定性差,可塑性大。因此,情感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英语新课程标准也指出,情感态度是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它主要包括: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非智力因素,可以具体化为学生对科任教师的情感和对英语学科的情感。那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呢?根据实践经验,我谈谈自身的体会。

一、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积极情感的土壤

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师只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才是这一活动的主体。学生对学科的情感常取决于对任课教师的喜好,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小学生在这方面表现尤为突出。如果教师在课堂上笑容可掬,亲切和蔼,对全班每个学生都一视同仁,抱着积极、热情、信任的态度;在课间,尽量创造条件,与学生进行接触,如与学生谈心,与学生游戏。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耐心地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到解决困难的方法,而不是指责批评。这样不管在课堂内外,还是学习生活中,都让学生从老师那里感受到真诚的关怀和热爱,积极的期待和希望,他们就会有一种受到信赖、鼓舞与激励的内心情感体验,从而从内心升腾起对老师的信任和爱戴,由喜欢老师而喜欢他所任的学科,从而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并努力将教诲转为行为,实现老师的期望。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小学生对自己喜欢的老师所传授的学科,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产生良好的情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因此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积极情感的土壤

二、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是积极情感的源泉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好奇心强、模仿性强、生性好动、有意注意持续时间较短。为此,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教材的活动因素,有目的地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得到一定的态度体验,激发他们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与教材之间产生通畅的情感交流。

1、游戏教学,激发兴趣,感受情感。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孩子生性是好玩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实践也证明游戏活动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若能将知识溶于游戏中,让学生在情趣盎然的游戏中学英语,学生就会乐学、快学、多学。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我在教学动物类单词时,请一学生模仿cat、dog、bird、panda、tiger、monkey等动物的动作,其它学生猜,如猜对了就请他来做动作。巩固时,又播放bird、cat、dog、tiger等动物的声音,请学生听音辨物,说出对应的动物,并做相应的动作。调动学生多感管记忆,学生学得快记得牢。又如教学基数词one、two、three、four、five......时,教师先作拍球示范,边拍边数one、two、three、four、five......学生就会情不自禁的跟着数起来,然后让学生自己边拍边数,练习one、two、three等基数词,这样学生在玩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学会了数数。

2、创设情景,以情导行,增强情感。

在英语教学时,教师应通过实物展示、图片展现、音乐渲染、多媒体课件等途径,创设出生动逼真的情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引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关注,产生细致的情感体验。例如我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3A 的Unit 10食品及饮料时,特意去肯得基店借来员工的衣服,并特意买了汉堡、冰琪淋、牛奶等食品,课前在黑板上贴了一个大大的肯得基老人,上课时穿上肯得基员工的衣服,手托汉堡等食品,进入教室,学生一下子被我的奇特扮相 所吸引,都奇怪老师今天怎么变成肯得基员工了。这时我把食品放在讲台上,向学生一一推销,一下子缩短了学生与教材内容的距离,学生受到感染,仿佛身临其境,一会儿就把单词记住了,自告奋勇来当售货员,于是我让学生穿上服装,自己则当起了顾客。一个场景的创设,把单词教学与会话教学融合在一起,教单词是为了会话,会话是为了巩固单词,这样两者融会贯通,相辅相成。水到渠成,学生当然学得轻松愉快,从想说到会说到乐说,增强了对英语的积极情感。

三、日积月累的成功体验是积极情感的催化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体验成功愉悦的同时会产生积极的情感倾向,从而对学习生产生新的热情,强化兴趣。英语学习也是如此。因此,英语教师应研究学生、了解学生,做到因材施教,注意设置教学内容的层次和梯度,创设更多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

1.完善激励,深化情感,树立自信。

在课堂教学中,我尝试无错原则,坚持以表扬鼓励为主。对学生的每一次回答我都不吝啬自己的赞扬:“Good,Very good,Great,Wonderful”;对基础稍差,一时答不上来的学生,我先请其它学生回答,再请他复述,等他答上来时,我用手势“V”表示对他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祝贺;对学习优秀,回答有创意的学生,我总是先伸出大拇指表示对他创意表现的高度赞赏,并适时说一声“praise!”全班学生则一起有节奏地说“Good,good,very good!”并和老师一样向他伸出大拇指。在课外作业中,我也注意运用奖励机制,如书写质量好,卷面整洁的在上面批上A++。练习全对的,在本子上批A加good;在平时交际中,我也采取激励机制,如校内遇到老师,能和老师用英语打招呼的,给他的书上敲一颗“★”。课余能帮助别人,教别人读单词,练会话的,老师在他书上敲一面“O”,并告诉学生一面“O”抵三颗“★”。两个星期评一评,谁书上的“O”最多,谁就是“学英语小标兵”。活泼多样、层次分明的表扬形 式和奖励机制,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还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良好习惯,更使每个学生都获得了点滴成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这样一来,学生因成功引起满足和愉悦,便能激起他们希望得到更多的成功,也就是说一次成功将促起第二次成功,甚至多次成功,多次成功能使学生喜欢英语,认为英语是他能学好的课程,从而树立学好英语的自信心。

2.生生合作,交流情感,培养协作。

每个班40多个学生的英语水平,总是有高有低,参差不齐。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到这点,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但一堂课只有40分钟,教师不可能面面俱到,照顾到每个学生。我的方法是将学生分成两人小组、三人小组、四人小组,根据牛津小学英语教材每一课都有适合学生会话表演材料的特点,在实际教学中运用逼真的动作,夸张的表情,充满真情实感的示范表演,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跟着说,学着做,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表演欲望,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学习操练的基础上,上台表演。学生的天性是喜好表演的。因在表演中能表现自我,体验成功。我在每节课中安排适量的表演机会给学生,让英语学习小组发挥作用,好生带动差生,一起说一起练一起演。在讨论中交流情感,在互帮互助中增进友谊,在表演中培养协作精神。课后我还定期组织英语小组活动,举行小组朗读比赛,小组会话表演赛,促进学生自我完善所学的内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创造性,使他们的英语水平得到充分及时的展现。

第三篇:注重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注重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摘要】教学过程是一个教师教与学生学同时进行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情感互动对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课堂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培养学生热爱物理的情感,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的热情。

【关键词】情感交流

情感因素

学习效率

在我走上讲台进行物理课堂教学的这两年半里,我发现这样一种现象:我上课的情绪往往会影响学生听课的兴趣,学生听课的态度也会左右我的思维。教师与学生是一个互动的群体,在该群体中,教师往往占据主导地位。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面对面进行的,在教育活动中师生可以直接发生情感的交流。所以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情感互动对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使一堂课上得有效率,教师的态度、情感至关重要。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培养学生热爱物理的情感,那么就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的热情。

首先,教师必须有一个良好的情绪状态。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情绪应该是快乐的。教师的情绪是极易感染学生的。当教师由于种种原因拉长着脸或烦燥不安地走进教室,打开书本进行课文教学或操作实验时,学生会感到情绪压抑,从而使得学生心理闭锁,阻碍了新信息的输入。而当教师面带微笑,怀着喜悦的心情进入课堂教学时,学生会倍感亲切,快乐之情油然而生。以教师自己快乐情绪来影响和引发学生的快乐情绪,会使学生思维活跃,更有效地接受信息的输入。

同时,教师的情绪状态应该始终是饱满和振奋的。唯有这样,才能感染学生,使学生的情绪也兴奋起来,整个课堂气氛也随之充满应有的生气和活力。而一个死气沉沉的教师只会带来一个死气沉沉的课堂。高中学生的思维已逐步转向逻辑型思维,在课堂教学中不再象初中时那样活跃、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训练活动。物理课又是一门非常依赖学生思维能力的课程,学生的思维是否活跃对其思路的影响,对教师课堂教学程序的正常进行非常重要。这就更需要物理教师以高度的热情来调动学生的情绪,振作他们的精神,活跃他们的思维。兴奋的情绪和振作的精神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必要条件。

其次,教师应加强对教材内容的情感处理。

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教师的教育素养时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富有情感地讲授课文内容,给学生以情感上的感染,使学生在接受认知信息的同时,接受相应的情感因素的传递。达到以情生情、以情促知、知情共育的效果。

(1)善于挖掘教材内容中的情感因素。

教师在备课时,备好认知因素方面的课,即把握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估摸学生可能出现的疑难点当然是最必要的;但同时也要备好情感因素方面的课,应分析、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各种思想感情,努力体验其中的情感,以便真正把握教学内容的情感因素。物理教材中出现定律、定理、原理、法则、公式等物理知识,都是人类在长期征服自然的道路上,经过无数次的挫折、失败,反复探索后所取得的。它们经历了数代人的努力才逐渐趋于完善。纵观人类社会的物理学史,每个物理概念都有其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它的产生和演变伴随着人类社会的脉膊,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其中不仅凝聚着前人的智慧和创造才华,也凝聚着他们对科学执着追求的毅力和献身精神。它包含了科学与宗教的对话,真理与谬论的抗争。科学的发展历程曲折而漫长,在教学中,教师结合有关教学内容,给学生介绍这方面的资料,将这些物理知识与人的有血有肉、有情有感的创造性活动联系起来,使学生对这些物理知识产生亲切感,让学生不能忘怀。同时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讲述物理学史和中外物理学家用毕生精力去从事物理学的研究和探索的事迹,教育他们,增加学生学习物理的动力,使学生萌发献身科学的愿望。例如在讲授自由落体运动的时候,我们除了要告诉学生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更重要的是要告诉他们人类对自由落体运动的认知历程。亚理士多德如何肤浅的得到落体运动规律,经历了多少年,人们才对其理论产生质疑,伽利略又是如何通过“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实验得到正确的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在讲授人类对行星运动的认知历程时插进伽利略对“日心说”的拥护,布鲁诺为了真理被活活烧死在十字架上等事迹,让学生领会到真理的到来的艰难,增加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2)理论结合实际,强化课堂中的情感教学。

物理,就是要究万物之理。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将教学内容与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到物理学其实与我们非常接近,它不仅存在于课堂中,而且存在于日常生活中,通过理论与现实生活的结合使学生减少对物理的“恐惧感”。例如,摩擦力一直是高中物理的难点,教师讲解时完全可以通过自行车运动原理告诉学生摩擦力的产生、利用及防范;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也要不断地向学生介绍现代科技的新成就、新发明、新创造,以及这些成就对人类社会的巨大影响,使学生知道物理学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的关系极为密切,从而产生学习物理知识的责任感。如火箭的升空、人造卫星的运行、人类通过失重现象对宇宙的开发、原子能的利用等,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同时可以教师根据学生求动、求知、求趣、求异、求新等心理特点,精心组织和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和实验内容。尽可能演示一些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而又非常有趣的实验,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加强,也增加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只有注重强化情知教学,以情带知、知情统一,才能把学生心理的全部功能真正地启动起来,使学生自觉、主动地钻研物理,提高学习成绩

第四篇:探析中学数学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探析中学数学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时间:组织者:参与者:本校全体教师

一、教学与情感 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观点而产生的心理体验。它反映是具有一定需要或愿望、观点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一般说来,凡能满足人的需要或符合人的愿望、观点的客观事物,就使人产生愉快、喜爱等肯定的情感体验,反之,就使人产生烦闷、厌恶等否定的情感体验。

从教学论的角度看,教学不仅要有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同时还要有情感的交流。情感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教师应充分挖掘学生的情感源泉,以恰当的途径,激起学生健康积极的情绪体验,以优良的情感感染学生,促使学生自觉接受知识探究技能。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心理素质、个性品德素质及审美素质,这些都是数学素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学科枯燥乏味,巧妙利用情感的独特功能,使学生在学中求乐、学中求趣,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引起师生间的思维共鸣,其教学效果显著。

二、情感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一)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中,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

一般来说,学习态度的好坏受到学习价值观的影响,取决于学习者对学习的价值和对个人意义的看法。学习的价值越大,对个人的意义越大,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就越好。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否融洽是影响学生学习态度的一种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二)保持和谐多样的情感表现

首先是采取灵活多样的教法。其次是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在课堂上,结合教学,做一些投影片或教具,让学生看一看、画一画、做一做。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既来源于生活、提炼于生活,在更高层次上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学生才会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教师自身渗透情感教育。作为一名数学老师,自己对数学的情感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学生对数学的情感。教师应热爱自己的学科,应有严谨的教学态度,并有发自内心的对数学的感情和思维,把讲数学课当成是一种享受,那么对于你的学生而言,很自然的也会去爱数学,把听你的数学课当成一种享受,这样可以把自己对数学的热爱传递每一位学生。

(三)进行及时恰当评价,强化学生的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是指人对自身的认识及对周围事物关系的各种体验。它是认识、情感、意志的综合体,是人心理发展过程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自我概念包括当事人对自己身份的界定(“我是谁”)、对自己能力的认识(“我能做什么”)以及对自己的理想或要求的规划(“我应该怎样”)。学生的自我概念是指学生对于自身作为学习者的认识以及学习过程的认知体验。学生自我概念的形成与教师的评价有着密切的关系。

评价是对学生的一种肯定和鼓励。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量给学生表现的机会和多种鼓励,捕捉学生的思维亮点。鼓励学生正视自己的错误和不足,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学习的自信心。通过及时引导和评价,让学生强化自我概念。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评价方式有许多,如:课堂观察、口述法、书面测试、调查报告、学生自评、作业评语等方式。每一种评价方式都有它独有的特点,不管用哪种方式都要注意做到:真实、及时、表扬为主。就算批评也要语言委婉。结束语

数学教育与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相互交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因此,我们要努力探索情感教育的有效途径,不断提高情感教育的效益,从而更有效地提高数学课的教学质量。

第五篇:浅论高中物理教学中情感因素的作用

浅论高中物理教学中情感因素的作用

【摘 要】 我们要注重对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情感的培养。当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就可以自觉克服困难,努力学习。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积极良好的情感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并促进其价值观的形成。所以在中学阶段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是很必要的。

【关键词】 高中物理情感培养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事物和盼求知识的心理倾向,如果对某一件事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就会唤发出无穷的激情、力量和智慧。而对物理学科的积极情感最有利于发展成为对物学的兴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作为一名一线的物理老师,我们要注重对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情感的培养。当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就可以自觉克服困难,努力学习。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积极良好的情感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并促进其价值观的形成。所以在中学阶段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是很必要的。

1学好物理课的前提是对这门课感兴趣

有人曾调查了参加第一到第四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的学生对九门学科的学习兴趣情况,其中居于前四位的是物理、数学、化学、外语,参加全国物理决赛的学生对物理感兴趣的人数最多,这一结果反映出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还有人对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进行了较为广泛的调查分析,统计结果表明:学生的物理成绩与对本学科的学习兴趣呈高度正相关,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部分,它使人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全神贯注地学习,不以学习为负担,而是以学习为享受,所以人们在浓厚的兴趣下所获得的一切常会掌握得迅速而牢固。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其理亦源于此。

2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情感的方法途径

2.1提高自身修,养言传身教,培养情感。情感教育是渗透在整个教学和教育过程中的。首先,教师要寓教于乐,给学生鼓励,使学生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再有,教师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完善自己人格,用自己的高尚的情操逐步影响学生。还要和学生沟通感情,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言为心声,情动于意而形于色”,如果没有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哪会有讲课时津津乐道的热情和笑容可掬的神情呢?又哪会获得学生的尊敬与爱戴呢?教师应以敬业为先,满腔热情地投入到物理教学工作中去,不断自我提高,自我完善,以饱满的、积极向上的热情带领学生去探索物理世界的奥秘,这样就会对学生的学习情感产生巨大的影响。

2.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学生,关心他们的学习和成长,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教师要耐心地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应过多地苛求、指责,让每位学生都感受到老师的爱和期望。师生的情感交流是双向的,但由于高中学生心理发育尚不健全,因而教师处在主导的地位上,教师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年龄、性别的不同,群体和个体的差异,主动采用相应的感情交流途径与方法,要正确理解“师道尊严”的内涵,清除盲目的“唯我独尊”的心理,主动积极地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

2.3让学生体验成功。教学中要对全体学生一视同仁,对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学生分别施教。要注意设置教学内容的层次和梯度,创设更多的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上的成就感,特别是在容易产生厌学情绪的高一年级教学中,教学要求更应压得低一点,考试题目要易一点,教学内容要严格控制在必修本以内,千万不能根据高考要求,过早补充内容企图一步到位,其结果往往适

得其反。

3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意志品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也就是说,我们进行情感教育的目的不是单纯地为了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而是希望利用物理学科的这些特点,以高中物理课为载体,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使学生形成健康人格,建立正确的价值观,进而成为有用之才。物理学科在高中阶段可以培养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道德感包括的内容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对公共事业的责任感、义务感、人道主义,等等。物理课程中包含有这些内容。例如,《墨经》中对力的定义,对小孔成像的解释;沈括的《梦溪笔谈》等。通过介绍可以使学生更加了解我国古代的科学成就和思维形式,这就是爱国主义的一种具体体现。科学是把双刃剑,既可以造福人类,又可以毁灭世界,通过对核能的讲解可以使学生认识到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也就是使学生具有对社会的责任感。理智感主要表现在兴趣、爱好和体验学习的愉悦等方面。物理课中本身就充满了奥秘和探索。而学习中出现的快乐体验则是学生要通过亲身经历和艰苦努力才能得到的。通过培养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并从中体会学习知识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乐趣。

总之,我们教师在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又要重视方法的指导,还要加强学生学习物理的情感教育,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情感体验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物理学习之中。只要我们勤于钻研,善于发现,乐于反思,不断总结,就一定能够让高中物理课堂生动起来,让学生尽情地在其中吸收营养、茁壮成长!

下载浅析犯罪中的情感因素(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析犯罪中的情感因素(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挖掘小学品德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情感润泽,内化品德 ——挖掘小学品德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内容摘要:“感人心者,莫先于情。”在品德课堂中,应从“情”字入手,把激发学生的情感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在课前酝酿情感,在课中......

    浅谈情感因素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情感因素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长岭一中刘惠 长期以来,我国英语教学普遍存在过分侧重认知方面,忽视情感因素对英语学习的影响作用。我们重视知识的本位价值和实用价值,教学......

    有关歌唱中情感的因素(范文模版)

    有关歌唱中情感的因素 摘要:歌曲从表面上看是由五线谱中的音符组成,表演者要想展现歌曲的生命力,让歌曲变为活生生的音乐,触动听者的心灵,就需要为歌曲注入情感。本文将就歌唱情......

    试析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情感因素(一)

    试析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情感因素(一) 摘要:在目前盛行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外语教学中,情感因素在语言学习中起着重要而独特的作用。《大学英语》教材中蕴涵丰富的情感资源。笔者结......

    青少年犯罪的社会环境因素(精选)

    青少年是社会的一份子,他们的成长离不开社会,因此社会环境因素的优劣极大地影响着青少年的行为活动。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指出,犯罪是社会不协调的产物,而非仅仅家庭教育导致的结......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情感因素摘要: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心理素质、个性品德素质及审美素质等数学......

    浅谈情感因素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情感因素在数学高效课堂中的作用 人是最富有情感的,而情感又是最容易交流和传递的。实践证明,情感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扶植学生的学习信念,发掘学生......

    浅谈情感因素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情感因素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摘要: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中明确指出: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在给中学生打好数学基础,发展思维能力的同时,要培养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