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压力挫折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反应对策
论压力挫折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反应对策
压力、挫折、心理健康,这些都是心理方面存在的现实的真切的话题。要分析、了解和解决这一系列的难题首先需要分清什么是压力,什么是心理健康。健康:世界卫生组织的健康定义:“健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是没有疾病及虚弱现象”。它包含三个要素:①躯体无疾病;②心理无疾病;③具有社会适应能力
心理健康:指一个人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即一个人心理上有比较完善的发展,有健全的个性,能适应客观环境,使个人心理倾向和行为与社会现实要求之间有着和谐完美的关系。
压力:英文Stress,应激、紧张、紧迫、重压的意思。17世纪表示困难和痛苦。19世纪表示努力和压力。20世纪表示紧张和对外力的抵抗,也有人将其定义为“压力是对精神和肉体承受力的一种要求”。
压力的危害: 感觉到压力不止是一个精神状态。它可能也会损害你的身体.心理压力过大会引发免疫力下降等很多问题。研究发现,无论是长期的心理压力,还是短期心理压力,都会影响免疫系统的活力。心理压力大还会有以下负面效应:首先,让人产生不快乐、抑郁、焦虑、痛苦、不满、悲观以及闷闷不乐的感觉,觉得生活毫无情趣,自制力下降,突然发怒、流泪或是大笑,独立工作能力下降,平时好动的人变得懒惰,平时好静的人变得情绪激动,原本随和的性格突然暴躁易怒,对感官刺激无法容忍和回避,对音乐、电光、家庭成员或部下的交谈声等突然无法容忍。其次,压力大容易使人与他人的矛盾冲突增多,影响工作绩效,使人变得健忘、倦怠、效率降低。再者,心理压力过大的人会变得冷漠而轻率,他们仍然能够处理小问题和日常活动,但不能面对他们担忧的重大问题,无法做出正常决策,进而易做出不负责任的草率行为。
压力的好处:压力的好处是可以克制自己,不会令自己过於放松,无论什么时候,有少许压力是好的。因为适当的压力是帮助自己去完成每一件事情的动力,如果没压力的话,个人就会放松...就会对自己的生活质量造成一的影响......但是太大的压力又可能会引致精神紧张...使得个人对自己的要求太苛刻..所以...压力有好处坏处,适当运用压力是好的。
处理压力挫折的方法:
所谓压力处理,是指当压力对我们可能造成伤害时,用一些方法与技巧去应对,以减低压力带来的消极影响。为了有效地处理压力,应该了解面对压力时解决问题的过程、策略和具体方法。
(一)面对压力时解决问题的过程 个体从面临压力到解决问题一般要经过三个不同的阶段。
第一阶段为冲击阶段,发生在压力来临之时。如果刺激过强过大,会使人感到眩晕、发懵、麻木、呆板、不知所措,常会出现“类休克状态”。比如,突然听到亲人过世,大多数人发愣、惊慌,甚至歇斯底里,只有少数人能保持镇定和冷静。
第二阶段为安定阶段。此时,当事人在经历了震惊、冲击之后,努力想恢复心理上的平衡,设法控制焦虑和情绪紊乱,恢复受到损害的认知功能,运用心理防卫机制或争取亲友的帮助。
第三阶段为解决阶段。当事人将自己的注意力转向产生压力的剌激,冷静地分析压力产生的原因,或逃避和远离产生压力的情境事件,或提高自己的应对能力,直接面对压力去解决问题。
(二)应对压力的策略
一般而言,应对压力的策略有两类:处理困扰与减轻不适感。
处理困扰指直接改变压力来源。其方法为:攻击(破坏)、逃避(使自己置身于威胁之外)、寻找其它途径(商讨、交涉、妥协)、预防未来压力(增加个人搞压力)。
减轻不适感不直接解决问题,而是调节自己。其方法为:以身体为主的活动(使用药物、放松等)、以认知为主的活动(分散注意力等)、歪曲现实的潜意识活动。
(三)应对压力的具体方法
无论是直接面对压力来源还是调节自我,都有许多方法可以采用。但这些方法有的效果是暂时的,有的效果是长远的;有的方法有助于成长,也有的方法会造成其他不良影响。
1、不良的应对方法
依赖药物。服用一些镇静剂可以起到暂时减轻压力的作用,但不能解决产生压力的根源。
长期服用容易形成对药物的依赖,失去个人尊严,甚至引发其他疾病。
酗酒抽烟。酒精是神经系统的剌激物,同时也是一种镇静剂。烟草是一种兴奋剂,也有一定镇静作用。抽烟喝闷酒虽然能够暂时起到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缓解紧张状态,但经常使用容易导致酒精中毒,香烟带来的副作用更是危害无穷。其他不良的应对方法还有沉溺于幻想、攻击自己或他人等。
2、正确的应对方法
认识压力的作用及其可能导致的后果,对可能出现的过度压力有心理准备,并主动学习处理压力的方法,就可以有效地控制压力。常用的方法如下:
(1)了解自己的能力,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2)劳逸结合,积极休息,培养业余兴趣爱好。(3)加强体育锻炼,生活有规律,睡眠充足。(4)建立和扩展良好社会支持系统,拥有朋友。(5)积极面对人生,自信豁达,知足常乐,笑口常开。
(6)改变不合理观念,通过有意地改变自己的内部语言来改变不适应状况。
第二篇:论师生关系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本科生学年论文
论师生关系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教育科学学院 1001 071009004 葛惠茹
摘要: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是教育活动中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它继受教育活动规律的制约,又是一定的历史阶段社会关系的反映。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保证,它能促进小学生学习和减少学生问题行为的关键因素,有利于小学生思想品行的养成、学业的提高、智能的培养以及促进其身心和个性的全面发展。不良的师生关系则会对小学生的学习心理、自我概念形成、学校适应等产生不良影响。所以,师生关系是否良好对小学生心理健康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生 师生关系 心理健康
一、师生关系的内涵及内容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是教育活动中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其含义较为复杂。友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也是现今社会精神文明的重要体现。综合有关研究,我们认为,在教学工作中,师生关系大致可分为:业务关系、伦理关系、和情感关系这三个层面的关系。
(1)业务关系
业务关系是师生关系中最基本的表现形式,也是最基础的表现形式,它是师生关系的核心。师生中的这种业务关系是从教育气本身出发,依据对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分工合作,在其特定的活动中各自承担不同的任务以及处于不同的地位所进行的考察。简言之,就是教师与学生之前的教与学的关系。
一般来说,在教育活动中,教师是促进者、组织者和研究者,而学生一般是参与者、学习者,同时又是学习的主人和自我教育的主体。然而这种关系的确定,其首先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水平,受制于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教育技能,人格魅力以及亲和力等。这种关系形式,并不随教师和学生的主观态度而转移,而是由客观条件所决定,并且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活动中得以表现。这种关系既应符合教育科学规律,又应体现教育创造艺术,既能为师生双方提供最大的发挥主体力量的空间,又能使双方的力量形成有效合力,从而使学生获得和谐发展。(2)伦理关系
伦理关系是师生关系的重要方面。师生之间的伦理关系是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构成一个特殊的道德共同体,各自承担一定的伦理责任,履行一定的伦理义务。这种关系处于师生关系体系中的最高层次,对其他关系形式具有约束和规范作用。学生的道德观念有很大部分是从教师那里直接获得的,教师会潜移默化地对学生施以道德方面的影响。这就需要教师不仅有广博的知识,还应该有高尚的人格和正确的道德思想,而这正是建立良好的师生伦理关系的关键。在现代社会,师生互相尊重、人格平等成为师生伦理关系的基础。不再是古代社会师尊生卑的年代了。
(3)情感关系
师生之间不仅有正式的业务关系,还有因情感的交往和交流而形成的情感关系。师生情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自然形成的态度和感受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心理联系。师生都是情感丰富的人,他们在教学活动中时时刻刻发生着个性交往活动。教师通过了解学生的过去、观察学生课堂表现,会对学生个体和群体形成一定的态度,例如,喜欢、满意、失望、讨厌等等。学生通过对教师言行举止的观察和对教师教育水平的评价而形成尊重、亲近或敬畏等态度。师生情感关系伴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而自然形成,是教学活动中一种客观而基本的师生关系,它受到教学过程和结果的直接影响。富有魅力的教学过程和高效优良的教学结果,会促进师生情感关系更加融洽和谐,反之,则可能使师生情感关系恶化。
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本科生学年论文
然而,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以及社会就业对知识层次要求的提升, 社会家庭对学生期望值的增大, 新时期的师生关系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表现出的倾向性问题是教师高压, 学生厌学, 学生负担过重, 师生感情产生隔膜, 师生之间知识传递的渠道在拓宽, 而感情沟通渠道在缩小的趋势。在这种不良的环境下形成的师生关系往往会引起小学生各方面的心理问题,如学习的、情绪的、社会适应的、行为等方面。具体体现以下一些常见的问题学校恐惧症、学习障碍、厌学、考试焦虑、社会退缩等心理问题。本文着重从师生关系影响小学生自我概念的形成、学校适应、学习心理而做出论述。
二、师生关系影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从广义上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心理健康具有一定的标准。现阶段,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标准可分为:(1)智力正常(2)有情绪的稳定性与协调性(3)有较好的社会适应性(4)有和谐的人际关系(5)反应能力适度与行为协调(6)心理年龄符合实际年龄(7)有心理自控能力(8)有健全的个性特征(9)有自信心(10)有心理耐受力。
然而,现在很多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还达不到标准,学习、情绪、社会适应、行为上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往往是由师生关系引起的。具体体现为学校恐惧症、学习障碍、社会退缩、孤僻、性格缺陷等心理问题。本文着重从师生关系影响小学生自我概念的形成、学校适应、学习心理而做出论述。
(一)师生关系影响小学生的学习心理
一般来说,学生能否对一门课发生兴趣,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取决于学生是否喜欢任课老师。如果老师让学生觉得亲切和蔼,素质好,学识渊博,上课有趣味,容易接近,于是对他有一种积极的期待,随时准备听他的讲解,回答他的问题,并毫不怀疑的接受来自教师的信息,所以,学生在主观和客观上对教师都有一定的依赖性,他们需要教师的帮助、理解和安慰。但是当师生关系不良时,小学生对教师就有疏离感,甚至是反感,内心对教师是怀疑甚至是抗拒。
目前中小学中,大多数教师只关心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对那些学习成绩平平的学生不冷不热,有时还冷嘲热讽,造成了师生关系的不良,极大的影响了部分同学的学习积极性。现今的老师仅仅只用学生成绩的好坏来衡量一个学生,成绩好什么都好,成绩差则什么都差,用这一标准不但不能将学生区分开来,反而会造成一种混乱,他们看不见好学生的不足,看不到差学生身上的优点,无法做到一视同仁。处理问题时的偏差,被学生们认为是偏心眼,使其人格魅力降低,话说变得不权威。这一现实是的好学生虚荣心日益争强,变的狂妄,目中无人,觉得只要成绩好其他一切都不重要,照成好学生道德上的偏差和障碍。而对普通学生要求过到,脱离了现实,恰恰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这样往往会导致小学生心理悲观,消极,总是会否定自身能力和自身价值。使其丧失自信,产生自卑心理。久而久之,会使小学生产生厌学,恐学,逃学的不良后果,难以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
(二)、师生关系影响小学生的学校适应
当前,中小学强调加强儿童的心理素质教育,师生关系作为儿童人际关系的一部分,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内容,它体现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并影响儿童的学业成绩和学校行为。许多研究表明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儿童形成对学校的积极情感态度,积极参与班级、学校活动,与同学形成积极的情感关系, 发展良好的个性品质和较高的社会适应能力;不良的师生关系可能使儿童产生孤独的情感, 对学校的消极情感、在学校环境中表现退缩、与老师同学关系疏远、以及攻击性行为等,从而影响其学业行为和成就,进而造成辍学、心理障碍等现象。国外有研究表明, 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学校适应和行为适应有重要的影响, 如Pianta(1995)认为, 积极的师生关系与学生的行为胜任、良好的学校适应密切联系;Birch(1997)研究表明, 冲突和依赖型的师生关系与消极的学校态度、学校退缩相联系。
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本科生学年论文
国内许多研究也都说明了师生关系对学生学校生活和学校适应的影响。如刘万伦、沃建中有关师生关系与中小学生学校适应性的关系研究中指出, 中小学生学校适应性与师生关系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师生关系是影响学生学校适应性的重要因素, 其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亲密性、主动性、合作性;年龄也影响学生的学校适应性,但程度较小。
(三)、师生关系影响小学生自我概念的形成
自我概念是个体自我认识的总和,它包括个体对自己的能力的认识, 对自己与环境交往关系的认识,以及个体的经验、理想、目标、自我价值和自我态度等。自我概念作为自我的主要成分,在人格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它反映着自我意识发展水平的高低, 对自我体验和自我调节有着深刻的影响。从自我概念中引发出来最重要的自我体验是自尊和自信,它两是人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心理力量。
少年时期是生理、心理变化发展的高峰期,是人生最富于变化,最不稳定的时期。小学生此时尚未形成很强的自我意识,非常在乎他人,尤其是教师对他的态度和评价。因此,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在课堂上的鼓励等,都会让小学生觉得老师的重视,相信自己的能力,从而产生自尊感和自信心。反之,小学生被老师冷落,容易产生自卑感,缺乏自信心。因此,这个时期师生间良好的关系,教师的肯定和期待,是小学生形成健全自我概念的关键。
三、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1、从学生角度,教师应该尊重、信任学生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首先要把握学生的基本状况,个人特征,情感需求,要对学生的个体思想,学习成绩,家庭状况,个性等方面去了解和研究,做到因材施教,尽量和学生成为朋友。其次,要热爱所有的学生,对学生充满信心,关心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教师对学生的爱要滋润给所有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每个人的独立个性,激发他们自尊自重的意识,促进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大胆放手让学生参与集体的各项工作,培养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的能力。对学生的点滴进步和成绩及时给予恰当的评价和真诚的鼓励,使学生品味到克服困难中取得成功的情绪体验。教育要使每一个学生在掌握知识过程中体验到人的自尊心和自豪感,还需要信任学生,相信学生具有自我教育的能力,相信向善之心是他们的主流。教师素质是影响师生关系的核心因素,教师要是师生高兴和谐亲密,必须通过自己高尚的道德修养,严谨的治学态度,渊博的知识,良好的兴趣特征,较好的亲和力来吸引学生。
2、从教师自身角度,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素养。
教师在和小学生的交往中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对教师人格、品行和教育素质的较高要求,这也是构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必要条件。首先应加强师德师风的修养,形成高尚的人格,有一颗进取的心。要热爱学生,对学生有博爱之心,要以诚相待,要宽容和有强烈的责任感。其次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教师终身学习就是要不断提高学习能力、教育科研能力、适应现代教学能力、研究学生能力、自我调控能力这五种能力。然后要更新教育观念,不断学习与反思,勤动笔,勤动脑。不光认真钻研本学科知识,同时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增加自身的知识含量。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持之以恒。
3、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新型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 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建立新型师生关系首先要遵循理解原则。由于小学生年龄小,与教师在认识问题、处理总是上有非常大的差异。为了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教师处理问题时充分理解学生,热情地关心、爱护学生,消除师生心理上存在的隔膜。其次要坚持尊重原则,尊
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本科生学年论文
重小学生的人格和个性。
其次,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即教师对学生的基本看法。它能影响教师对学生的行为态度,进而影响学生的行为。正确的学生观在于教师对学生的观察与了解,在于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自我的反思。故,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应该从教师做起。转变教师思想观念是突破口;调动学生积极因素,建立学生评价机制是关键;坚持理解和尊重原则是保障。教师有热爱学生、无私奉献的精神,学生才会热爱教师;师生之间关系协调,两者才会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从而进入教育教学的最佳境界。
总之, 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促进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良好品行的发展是当今教育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王本陆.关于教学工作中师生关系改革的思考.课程.教材.教法,2000(5))[2]《美国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问题》[美]瑟普著 冯帮彦摘译哉《外国教育参考资料》1983年第一册
[3]刘万伦, 沃建中.师生关系与中小学生学校适应性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5,(1): 87-90.
第三篇:论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的影响
论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的影响
大兴区教师进修学校翟万友
内容提要:心理健康的目标即全面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在教育实践和生活实践中不断完善其结构,使该心理系统的运行达到最佳状态。
1、认知功能正常;
2、情绪反应适度;
3、意志品质健全;
4、自我意识客观;
5、个性结构完善;
6、人际关系协调;
7、社会适应良好;
8、人生态度积极;
9、行为表现规范;
10、活动效能吻合。后者指全面提高人的心理素质,充分发挥人的潜能和创造性,培养高尚美好的品德。塑造完善的个性。使人生价值在一定的时代和环境下能够完全得到体现。教师心理不健康主要原因是在外界压力和自身心理素质的互动下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1、社会因素,2、职业原因,3、个人因素。教师言行的消极影响美国学者普雷斯科特(D.A.P)在检讨美国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行为产生消极影响之后,指出,教师的不良言行及不科学知识构成对学生的人格形成是有害的。学校教师心理健康,其言行情绪必然是积极的,对学生影响也必然是积极的,教师的情绪对学生起着暗示作用。坚定正确的教育观念和积极的教师信念,培养对学生无私的理智的爱与宽容精神对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至关重要,教育工作是一件关系到人的成长与发展的极为复杂的职业。教师以科学的真理去教育人,以完美的人格去影响人、塑造人,应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永远恪守的信条。
一、教师心理健康的概念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和标准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心理健康不仅指没有疾病或变态,不仅指个体社会生活适应良好,还指人格的完善和心理潜能的充分发挥,亦即在一定的客观条件下将个人心理发挥成最佳状态。在我国,心理健康既指心理健康状态,也指维持心理健康预防心理障碍或行为问题,进而全面提高人的心理素质的过程。
以上所述的概念,心理健康的标准应包括社会适应标准和发展性标准。
1、认知功能正常;
2、情绪反应适度;
3、意志品质健全;
4、自我意识客观;
5、个性结构完善;
6、人际关系协调;
7、社会适应良好;
8、人生态度积极;
9、行为表现规范;
10、活动效能吻合。后者指全面提高人的心理素质,充分发挥人的潜能和创造性,培养高尚美好的品德。塑造完善的个性。使人生价值在一定的时代和环境下能够完全得到体现。
(二)教师心理素质与教师心理健康的关系
教师心理素质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其中决定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显著影响的,在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本质特征。教师心理素质是一个结构和过程统一的系统,作为一个系统,若其结构完整,在与环境、他人互动过程中各个成分能协调有效的运行,那么,教师的心理就是健康的。如果教师的心理素质系统结构不完整或不够完善,系统在与环境互动的过程中某个环节上存在问题,致使该系统的功能出现失调,教师在教学活动或生活中不能良好地适应或潜能得不到正常发挥,那么教师的心理就不够健康或者存在一定的心理行为问题。因此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是教师心理素质的一个重要反映和评价指标。心理健康的目标即全面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在教育实践和生活实践中不断完善其结构,使该心理系统的运行达到最佳状态。
(三)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教师的心理健康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变迁而具有不同的涵义。根据教师织业的特殊性,我们认为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至少有以下几点:
1、对教师角色的认同,勤于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全身心的投入教育工作并取得成就,免除不必要的忧虑。
2、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能正常与周围的人进行交往,并在交往中得到支持,其个人思想、目标、行为能与社会要求相互协调,客观的评价自己和别人,在师生教学活动中则表现为师生关系融洽,领导理解、帮助学生、不满、惩戒、犹豫行为较少。
3、能够正确的认识、体验、控制自我。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在教学活动中确定适合于自己的工作目标,能通过他人认识自己、学生、同事的评价与自我评价较为一致;具有自我控制,自我调适能力。
4、具有教育、教学的独创和果断性。在教学中不断学习,不断创造。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环节,使用语言布置作业等。要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特点理解和使用教材。
5、生活、工作积极乐观。教师的劳动对象是人,乐观的情绪健康对工作尢为重要,不将不愉快的情绪带入课堂。能够冷静地处理课堂中的不良事件;对学生一视同仁。积极乐观的对待个人生活中的一切。
二、教师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原因
(一)教师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导致教师心理不健康的因素是复杂多样的,教师心理行为问题的形成途径,也是各异的,因此,表现也是多样的。
其一是生理、心理症状。(1)抑郁。表现为情绪的衰竭,长期精神不振,对学生漠然,对外界事物失去兴趣等。(2)焦虑。主要是忧虑,非特性的焦虑,预期焦虑等,生活当中的这些现象不能忍受占据了主导地位,长期存在就伴随着身体上的症状。如果这些情绪得不到解决,便会产生深层次的心理行为问题,如成就感降低,把工作上的失败归于学生、家长、领导。
其二是人际关系问题。教师心理不健康的身心症状影响到与家人朋友,学生的关系,这是由于沉重的心理压力和失调的情绪状态下会发生认知偏差。没有耐心听取他人劝告和建议,拒绝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表现为攻击性行为,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下,学生接受新事物、新信息的能力很强,常常被不良社会因素影响致深,如抄别人作业,用钱雇人写作业等等表现,教师面对现实,无法用一种理智的,没有伤害的,对后果负责的方式表达自己或对他人作出的反应。发脾气,出口伤人,甚至出现违法事件,打伤学生等。
其三是职业行为问题。表现为(1)逐渐对学生失去耐心和爱心,备课不认真,教学活动缺乏创造性,对教学活动中表现的问题置之不理。(2)对学生和家长的期望降低,认为学生是“孺子不可教也”,放弃努力,不再关心学生进步。(3)对教学工作完全失去了热情,开始厌倦、恐惧教学工作,试图离开岗位,就目前,许多学校(特别是农村偏远山区的教师)的教师另觅职业的人大有人在。这种怨职情绪在教师之间互相强化,从而影响整个学校气势。
其四是教师职业倦怠。职业倦怠是一种与职业有关的综合症状。由于社会因素的影响力让情感和身体的衰竭,导致焦虑、悲伤和自尊心降低。教学工作诸方面经种种努力已经无效,任务永远不会完结,但总得不到成功,进步,他人承认的回报,便失去了信心。长此以往,必然职业倦怠。
(二)教师心理不健康的原因
教师心理不健康主要原因是在外界压力和自身心理素质的互动下形成的。
1、社会因素。首先,现代信息技术普及飞速发展,知识信息普及大大提高教师,已不是学生唯一信息源,教师权威地位受到挑战,当今素质教育的要求冲击教师的心理。其次,教师劳动复杂度、繁重度、紧张度强,教师应该享受的福利待遇不能保障,农村、山区学校非常明显。再者,《教师法》虽然颁布,但不发教师工资,侮辱、欧打教师事件不断发生。这些都是教师心理压力的来源。
2、职业原因。教师劳动的特殊性造成的角色冲突,角色过度负荷是很多教师感到压力和紧张的根源[3]。社会对教师职责期望值过高,而现实办学的非教学任务过重,教师的社会角色规定与其真实人格及真实情绪体验之间的冲突等。这些不能不造成角色过度负荷。
3、个人因素。有些教师出现心理问题,一方面是人格因素。不能客观认识自我和现实,目标不切实际,理想和现实差距太大和教师或有过于强烈的自我实现和自尊而安的的教师更容易出现问题。另一方面是个人生活的变化,在人的一生中生活诸方面会有很多变化,不管是积极的,或是消极的,都要适应新的生活模式调整,如果调整不好,家庭、婚姻关系等方面的关系问题,也会导致心理不健康问题的出现。
三、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的影响
(一)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影响的意义
1、教师的心理健康对学生起到示范作用。
教师自己的心理会通过教师的言行表现于学生面前,学生会在无意当中受到熏陶。有时教师不正常的心理表现和不正常的心理状态下的行为表现,也会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所以教师在学生的面前保持良好心态,对于处在成长时期的学生来说有特别的重要意义。
2、教师保持良好的心态会减少宣泄式体罚的机会。
许多教学实践表明:有很多教师也反对体罚学生,也深知体罚并不能解决学生实际的思想问题,但是当自己的情绪特别激动的时候,就控制不住自己了,于是体罚出现。也有的教师体罚学生是由于自己当时处于一种不正常的情绪状态,是将自己对其它方面的情绪反映宣泄到学生的身上。这些由教师的不良情绪状态带来的体罚结果,对学生的伤害更大,这样的体罚不但会比较严重,而且还会使学生对是非的观念糊涂,给学生的身心带来极大的伤害。
3、教师保持良好的心态会减少对学生的心理虐待。
调查表明:许多学生恨教师的主要方面不是简单的体罚,而是更痛恨心罚—心理上的处罚或虐待。学生经常受到成人的心理虐待,心理受到的伤害很深,有时会影响学生的一生,使学生产生自卑的心理,使自己的生活失去了光彩。(例子略)
有对别人心理虐待习惯的人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有的人总是愿意挖苦,讽刺、打击别人,或是总是设法侮辱比自己强或自己看不上的人,这也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如果某个教师在这方面的心理出现了问题,受伤害的当然是学生了。所以学校的领导要关注教师教师的心理健康,因为这也是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关注了素质教育。
(二)教师言行对学生人格形成的影响
1、教师言行的消极影响
美国学者普雷斯科特(D.A.P)在检讨美国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行为产生消极影响之后,指出,教师的不良言行及不科学知识构成对学生的人格形成是有害的。因此,对教师提出八点批语意见:(1)教师缺乏人类发展的知识;(2)混淆事实与谣传;(3)轻易做出结论;(4)忽视变化了的情境;(5)盲从肯定假设;(6)用情绪代替理智处理事件;(7)主观性的判断;
(8)投射自己的情绪问题。这八条批评意见提出,指的是不是所有的教师错误。但是,即使是少数教师的言行以及由此形成的消极的环境足以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不良的影响。
2、教师言行的积极影响
学校教师心理健康,其言行情绪必然是积极的,对学生影响也必然是积极的,教师的情绪对学生起着暗示作用。
1、教师以自己对学生爱心和对事业的执着,去营建民主和谐的教育环境。学生的心理产生于人际环境,一个充满友善、民主、和谐的人际环境,将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人格的形成产生积极健康的影响。教师健康稳定的人格,将会使学生保持一个稳定的而愉快的心境,进而增进每个学生的心理健康。
2、帮助指导学生建立起自己的适当志趣水平,使学生有一个积极稳定的自我概念。这就需要教师根据“个体差异”原则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学习目标。这样,学生可以实事求是地并总能看到希望地投入到学习情境中去。
3、教师应时刻注意自己的示范作用。做到合理的情感表现。存在主义学者认为,教师应具有独立的,自由的人格,并以此来影响学生的人格。此外,教师还必须有着广博的知识,教育教学技巧,能将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思想情感传递给学生。在此过程中要尊重学生合理的表现欲望。
4、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完成设置目标的积极动力,是个体在处理某种问题时能做得多好的一种自我判断。一般来说,自我效能感与目标的实现有较大相关。自我将效能感强对目标的承诺也就会提高,它可以产生积极的自我内在激励。这一方法或对策会给教师的实际工作带来很大的帮助。
5、教师要正确的评价自己。在现代社会里教师只有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是不够的,还必须有认识自己的知识,才能认识到一个人的人格重要,美的重要。把自己的美德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对学生的影响才是理性的。
由此可见,教师的言行以及由此形成的人际环境,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深远的影响。教师的影响不仅仅是体现在学科知识,更主要是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教师的整体形象。
综上所述,教师的信念各职业理想是教师在压力下维持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坚定正确的教育观念和积极的教师信念,培养对学生无私的理智的爱与宽容精神对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至关重要,教育工作是一件关系到人的成长与发展的极为复杂的职业。教师以科学的真理去教育人,以完美的人格去影响人、塑造人,应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永远恪守的信条。
第四篇:压力对高中生的影响
浅析压力对高中生的影响
关键词:阻碍、过度、情绪
摘要:压力是一种制伏人的力量或者是人所承担的负担,它对高中生的生活和学习起着重大影响。压力对高中生的影响程度有三方面的程度,一方面是没有压力的人,一方面是压力过大的人,还有一方面是压力适度的人,压力对高中生的大脑发育,皮肤,情绪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正文:
1、没有压力对高中生的影响
经调查,那些没有一点压力的高中生,大都是学习不好的同学,他们对所有的事都有一副漠不关心的样子,上课为所欲为,随心所欲,目中无人。不要认为他们的日子过的很潇洒很自由,其实则不然,他们整日都是在消磨时间,必须听自己不想听的课,做自己不想做的作业,他们的生活枯燥乏味,因为他们没有一点压力,因此他们不用担心任何事情,只关心自己的衣食住行,他们这种“各扫门前千里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态度,同样也遭到别人对他的冷漠,因此他们的朋友也很少,久而久之,他们的思想变得松散,行为变得慵懒,性格变得孤僻,这样他们很容易走入歧途,不利于自己的身心发展,毁坏社会风气,令老师失望,让父母心痛,成为家庭的负担,社会上的行尸走肉。
2、压力过大对高中生的影响
据报道,洛阳有一位高三的学生因压力过大而自杀,或许他们并不想拥有这么大的压力,但是老师的期盼,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社会就业的压力等因素造成他们压力过大。他们整天忧心忡忡的,每时每刻都想着学习,导致自己每天都很疲惫,并且学习效率也不高。他们每天都在忧虑中过日子,一到考试他们就开始紧张,心还想着如果考不好怎么怎么样。这样无形之中就给自己本来就有压力的心理增加了更大的压力,不但不会激发自己的动力,反而雪上加霜,导致他们的成绩每次都不尽人意。过度的压力还会导致他们患抑郁症,对大脑神经造成极大的危害。
3、适度压力对高中生的影响
这些高中生,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他们能很好的把握自己,知道什么时候该干什么,什么时候不该干什么。他们能很好的调节自己,该有压力时就有压力,该有动力时就有动力,他们不会把自己每天都搞得那么累,也不会让自己每天都松松垮垮,无精打采。他们劳逸结合,该玩时就尽情的玩,该学时就专心致志的学,这样不但玩好了,学好了,也对自己更加自信,生活过的更加充实,精神变得更加抖擞,也更加爱自己,爱世界,爱身边的每一个人。这样,自己会变得更加优秀。
4、压力对高中生大脑的影响
当高中生有压力时,则会使大脑皮层释放激素,当压力过重时,思维和应对更加迅速,但是如果超过了忍受了的临界点时,大脑就无法正常工作,那么就会导致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丧失意志,甚至开始酗酒吸烟。
5、压力对高中生皮肤的影响
据调查,压力大的同学一般皮肤都会出现痘痘,特别是粉刺,因为粉刺与身体内的激素调节有关,如果压力过大,则会造成激素紊乱的现象,当激素失调时,则会出现粉刺,而长期的压力有可能会引起牛皮癣,麻疹等各类皮肤问题。
6、压力对高中生情绪的影响
高中生精神和情绪的反应会引起压力,而压力也能引起各种精神和情绪的反应。高中生一般都为学习上的问题和朋友间的问题而造成的情绪压力,情绪压力使人变得悲观、封闭,很容易引起自闭症和抑郁症等心理疾病。若能克服情绪压力,自己则会感觉出生活的美好。
总结:压力对高中生的影响各种各样,我们要学会控制压力对我们的影响,尽量克服对我们坏的影响,把握对我们的积极影响。
第五篇:影响心理健康的三大压力源
随着人们对健康认识的逐渐完善,对于自我的健康状态也越来越关注。人们逐渐认识到,个体的心理状况不仅决定了人的精神状态,还影响着人的身体健康,同时也影响着人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智联平衡指数报告显示,职场人平衡指数的平均分仅为48.22,可见职场人的生活和工作已经严重失衡。
心理健康测量维度包括一般心理健康、抑郁和情绪耗竭三个方面,然而社会支持缺乏、工作风险、动力源(600405,股吧)匮乏这三大左右心理健康状况的职场压力源对以上提到的心理健康维度都产生了巨大影响:这几项的压力越大,心理健康水平越低,情绪耗竭和抑郁水平越高。在来宾招聘网需要耐心,好工作很多也要有方法的技巧。
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女性员工整体的身心健康水平均高于男性。而男性在情绪耗竭和抑郁上则表现出更多的问题。这与男性员工实际工作压力、社会舆论压力以及男性员工普遍不善倾诉和表达密不可分。
提升心理健康指数刻不容缓
总体而言,身心健康状态较好的人员群体主要集中于女性员工和36-40岁的中年员工;求职面试靠的不只是努力,在南宁人才招聘网信息繁多,如何从这些招聘信息里面筛选出好的职位也是有窍门的。
身心健康状态较差的人员群体主要集中于男性员工和26-30岁的年轻员工,最为堪忧的是26-30岁的男性管理者,身心健康状况最差,需要重点关注。
面对较大的压力,大部分人都在寻找适合自己的解压方式,其中不乏借助咨询问诊来缓解个人压力者,中科院心理所的咨询专家也接待了不少因工作压力较大而求助的社会人员。
同时,企业也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对工作的影响。部分企业将心理健康测评结果作为员工心理档案的一部分,部分企业在通过智联招聘进行社会招聘和校园招聘的过程中,将心理健康状况作为考察要素之一进行人员筛选。而对内部的员工,企业也会组织相关的培训、讲座、团体辅导、拓展等活动缓解压力。面试投递简历或者发布人才招聘信息柳州找工作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部分企业还结合自己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引入EAP咨询服务,多种方式融合,在促进雇员快乐工作、幸福生活的同时,帮助组织和谐发展,促进幸福企业建设与实践。
智联平衡指数报告指出,职场人更多的压力来自于内心的感知,当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的时候,工作成为人们经济甚至精神的支撑,似乎“生活被工作殖民化”。而事实上,职场人是可以通过心理调节来抵抗这种工作对生活的殖民化,从而缓和职场压力。因此,智联招聘人力资源专家提醒,职场人群要及时关注心理健康,合理安排工作与生活,放弃宅状态。
职场中你是否有资格当匹千里马?
个人绩效很重要。工作优秀是必要条件,人们在决定为你进行冒险之前,必须确定你忠诚、值得信赖和可靠。希瑟福斯特-卡明斯认为,这些高管为你的职业发展押上了自己的信誉。她表示:“我们不会带一头驴子去参加赛马比赛。没有人会毫无顾忌地甘冒风险。”
找出自己的闪光点。埋头苦干不会引起别人的注意。福斯特-卡明斯建议,你所需要做的是,打出自己的名声。比如,自愿接受更具挑战性的任务,参加会议,成为业内的积极分子等。
顺其自然。大部分关系都是自然形成的,如果你绞尽脑汁要求其他人成为自己的靠山,最终往往徒劳无功。人才创新中心总裁西尔维娅安休利特建议: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如果你在梧州招聘上投递过简历,你会发现上面的信息量很多。与多个人培养良好的关系,以避免担保人离开公司所带来的损失。
要自信。即便担心自己没有资格负责某个重大任务,或挂念家中嗷嗷待哺的孩子,也不要向担保人流露出这种矛盾情绪。休利特建议:“表现出你对机会的渴望。”在处理反馈时,一定要经得住考验,做好充分准备,按照靠山的建议行事。
知恩图报。与师父不同,担保人希望你报之以忠诚的支持。担保者也将从“追随者的能量”中获益,作为自己职业发展的助力。毕竟,谁也无法单枪匹马就能登上事业的顶峰。有时间可以去玉林招聘信息逛逛,看有没有适合自己的工作。
当今职场,能有一位可以给予你指导的良师益友当然是好事。但要想攀上职场巅峰,则需要一位“靠山”,也就是担保人。师父与“靠山”有何区别呢?师父可以对你进行指导,提供建议,帮助你为下一个职位做好准备。而担保人则会为你承担风险,打开通往下一个职位的大门,把你推荐给适当的人,并在事关你职场命运的高层对话中,为你辩护。Catalyst研究部资深总监希瑟福斯特-卡明斯表示:“师父会与你进行交流,而„靠山‟则把你推荐给其他人。”
近期,许多公司希望在领导层中增加女性的比例,因此担保人理念也被越来越多的公司所采纳。如果你在南宁兼职网上投递过简历,你会发现上面的信息量很多。2010年《哈佛商业评论》(HarvardBusinessReview)对4000名高层员工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19%的男性员工有一名担保人,而女性的比例仅为13%。而有推荐人支持的女性,更愿意提出加薪,也有更多机会获得升职、加薪和更高的职场满意度,甚至进入公司高层。《哈佛商业评论》的合著者、人才创新中心(CenterforTalentInnovation)主任西尔维娅安休利特表示:“推荐是获得高层职位的唯一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