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学年高二语文应用体验之旅:第三单元 第12课(粤教版必修5) Word版含答案]
(时间:40分钟 分值:42分)
一、基础巩固(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余荫(yìn)
玉骢(cōnɡ)..揾(wèn)泪
.B.长吁(xū)
.
张珙(ɡǒnɡ).泠泠(línɡ línɡ)..
惶惶(huānɡ huānɡ)..蹙(cù)眉 .玉醅(péi).倩(qiàn).溶溶(rónɡ rónɡ)
..C.金钏(chuān)
.谂(shěn)知
.D.弃掷(zhì)
.
赓(ɡēnɡ)续
栖(xī)迟 ..解析:B项,“惶”读huánɡ;C项,“钏”读chuàn,“醅”读pēi;D项,“栖”读qī。
答案:A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弃掷
斜晖
挺身
举案齐眉 B.揩拭
青霄
狼藉
蝇头微利 C.暮蔼
蜗角
胸臆
萧瑟凄冷 D.厮守
把盏
扶持
喁喁私语 解析:C项,蔼—霭。答案:C 3.下列文段中画横线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幸得白马将军救下莺莺,才使得崔相国一家终于能破镜重圆。但老妇人的出尔反尔,使得张生不得不去博取功名。崔莺莺对感情是执著的,她害怕这一别二人从此劳燕分飞,在长亭送别张生时,真是黯然销魂,有心与张生举案齐眉,怎奈老妇人从中作梗。
A.破镜重圆
B.劳燕分飞 C.黯然销魂
D.举案齐眉
解析:A项,“破镜重圆”指夫妻之间经离乱或变故又团圆。这里使用对象误。答案:A 4.对下列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合理的一项是()(1)晓来谁染霜林醉?
(2)笑吟吟一处来,哭啼啼独自归。
(3)若见了那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4)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A.(1)反问(2)夸张(3)借代(4)对偶 B.(1)比拟
(2)对比
(3)借喻
(4)对偶 C.(1)比喻
(2)对偶
(3)借喻
(4)夸张 D.(1)比喻
(2)对偶
(3)借代
(4)夸张
解析:把握常见修辞的特点,结合语境,四项比较,作出判断。(1)句是设问和比喻;(2)句是对偶和对比;(3)句是借喻,只出现喻体“花草”;(4)句是对偶兼夸张和比喻。故选C。
答案:C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长亭送别》是元代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中的第四本第三折,是全剧最为脍炙人口的精彩片断之一。既充分体现了王实甫剧作情景交融、富于文采的特点,也是塑造莺莺形象的重场戏。
B.该记者没有按照报社领导的要求,如实报道地方政府治理污染不力、影响群众生活质量的问题,受到了停职处分。
C.巴以新冲突将成为奥巴马上任后遭遇的首个重大国际危机,这个危机将直接考验奥巴马的外交智慧和危机处理能力。
D.真善美是童话的底色,是人类代代相承的灵魂光芒,它能够使孩子养成尊重自然、爱护别人的精神和良好习惯。
解析:A项,语序不当,将“充分体现了王实甫剧作情景交融、富于文采的特点”与“是塑造莺莺形象的重场戏”调换位置。B项,表意不明,句子表述有歧义。D项,搭配不当,“养成”与“精神”不能搭配。
答案:C
二、阅读鉴赏(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唐明皇秋夜梧桐雨(第四折选段)
白朴
(正末上,云)寡人自幸蜀还京,太子破了逆贼,即了帝位。寡人退居西宫养老,每日只是思量妃子。教画工画了一轴真容供养着,每日相对,越增烦恼也呵!(做哭科,唱)
【正宫】【端正好】自从幸西川还京兆,甚的是月夜花朝!这半年来白发添多少,怎打叠愁容貌!
【么篇】瘦岩岩不进群臣笑,玉仪儿将画轴高挑。荔枝 花果香檀卓,目觑了伤怀抱。(做看真容科,唱)
【滚绣球】险些把我气冲倒,身谩靠,把太真妃放声高叫。叫不应,雨泪嚎啕。这待诏
手段高,画的来没半星儿差错。虽然是快染能描,画不出沉香亭畔回鸾舞,花萼楼前上马娇,一段儿妖娆。
【倘秀才】妃子呀,常记得仲秋节华清宫宴乐,七夕会长生殿乞巧。誓愿学连理枝比翼鸟,谁想你来彩凤返丹霄,命夭!(带云)寡人越看越添伤感,怎生是好!(唱)
【呆骨朵】寡人有心待盖一座杨妃庙,争奈无权柄谢位辞朝!则俺这孤辰限难熬,更打着离恨天最高。在生时同衾枕,不能够死后也同棺椁。谁承望马嵬坡尘土中,可惜把一朵海棠花零落了。
【倘秀才】这雨一阵阵打梧桐叶凋,一点点滴人心碎了。枉着金井银床紧围绕,只好把泼枝叶做柴烧,锯倒。
(带云)当初妃子舞翠盘时,在此树下;寡人与妃子盟誓时,亦对此树。今日梦境相寻,又被他惊觉了。(唱)
【滚绣球】长生殿那一宵,转回廊说誓约。不合对梧桐并肩斜靠,尽言词絮絮叨叨。沉香亭那一朝,按霓裳舞六么,红牙筋击成腔调,乱宫商闹闹吵吵。是兀那当时欢会栽排下,今日凄凉厮凑着,暗地量度。
【三煞】润蒙蒙杨柳雨,凄凄院宇侵帘幕;细丝丝梅子雨,装点江干满楼阁;杏花雨红湿阑干,梨花雨玉容寂寞;荷花雨翠盖翩翻,豆花雨绿叶萧条。都不似你惊魂破梦,助恨添愁,彻夜连宵。莫不是水仙弄娇,蘸杨柳洒风飘。
【二煞】似喷泉瑞兽临双沼,刷刷似食叶春蚕散满箔。乱洒琼阶,水传宫漏,飞上雕檐,酒滴新槽。直下的更残漏断,枕冷衾寒,烛灭香消。可知道夏天不觉,把高凤麦来漂。
【黄钟煞】顶西风低把纱窗哨,送寒气频将绣户敲。莫不是天故将人愁闷搅?前度铃声响栈道。似花奴病鼓调,如伯牙《水仙操》。洗黄花润篱落,渍苍苔倒墙角。渲湖山漱石窍,浸枯荷溢池沼。沾残蝶粉渐消,洒流萤焰不着。绿窗前促织叫,声相近雁影高。催邻砧石处处捣,助新凉分外早。斟量来这一宵,雨和人紧厮熬。伴铜壶点点敲,雨更多泪不少。雨湿寒梢,泪染龙袍。不肯相饶。共隔着一树梧桐直滴到晓。
6.解释下面语句中加点的宋元口语词。(4分)(1)怎生是好()..(2)争奈元权柄谢位辞朝()..(3)谁承望马嵬坡尘土中()..(4)不合对梧桐并肩斜靠()..答案:(1)怎么才(2)可惜(3)料想(4)不该
7.【滚绣球】一段曲词“这待诏手段高,画的来没半星儿差错。虽然是快染能描,画不出沉香亭畔回鸾舞,花萼楼前上马娇,一段儿妖娆”。有人说看似矛盾,实则写出了唐明皇此刻的复杂心情。请简要说出其中的矛盾和唐明皇的复杂心情。(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先说待诏手段高,画得没有半星儿差错;再说画不出贵妃的“一段儿妖娆”。这些语句看似矛盾。这种矛盾准确地体现了唐明皇对贵妃的思念以及内心无法排遣的惆怅。
8.在【黄钟煞】一段曲词中,作者借唐明皇之口极力渲染了雨势,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作用。(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雨给人造成了缠绵悱恻、忧愁伤感的意境,准确体现了主人公的心情。并与泪水交相横流,雨就是泪,泪就像雨。互不“相绕”,撕心裂肺,将人物的情感推向高峰。
三、表达交流(12分)9.以“长亭路”为题,将【端正好】【滚绣球】【叨叨令】三曲改写成一个散文片段。(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长亭路
暮秋时节的一天,碧蓝的天空飘着几朵白云,地上到处是零落的菊花,萧瑟的秋风一阵紧似一阵,避寒的大雁结阵飞向南方。百草憔悴,雾凉霜寒,枫林经霜变红,在秋风中纷纷离枝,坠落于地。
一辆油壁香车从普救寺驶出,穿过疏林,驶向十里长亭。车上坐着相府千金小姐莺莺和侍女红娘。傍晚清冷的阳光斜照在莺莺挂满泪痕的脸上,哀怨中透着几分娇媚。轻车左前侧,张生骑在马上,不紧不慢地行着。秋风掀开车厢幕帘一角,莺莺顺眼望去,恰见张生向车厢投过深情一瞥,面容凄惨双目噙泪„„
10.仿照下面的句子,以“自己”为写作对象,仿用原句的修辞手法,再写两句,与原句构成排比。(6分)自己善良才能感知世界的美好,阴谋家的世界则只是永远跳不出来的暗算的陷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自己丰富才能感知世界的广阔,狭隘者的世界则只是永远钻不出去的黑暗的穴
洞;(2)自己好学才能感知世界的新奇,懒汉的世界则只是永远流不动的单调沉闷的死水。
第二篇:2014届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12课《鱼书》 应用体验之旅配套训练 粤教版必修2
2014届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12课《鱼书》 应用体验之旅配套训
练 粤教版必修2
(时间:40分钟 满分:47分)
一、基础巩固(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柯灵/百舸鬼蜮/区域隽永/隽秀 ......
B.素昧/鬼魅荒疏/梳理恐吓/惊吓 ......
C.信笺/客栈漂泊/柏树....殷勤/殷红 ..
D.隔阂/骇人旧箧/惬意奔走/奔命 ......
解析:A项,kē/gě,yù/yù,juàn/jùn;B项,mèi/mèi,shū/shū,hè/xià;C项,jiān/zhàn,bó/bǎi,yīn/yān ;D项,hé/hài,qiè/qiè,bēn/bèn。
答案:C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蒙羞融洽 风流云散光怪路离
B.生涯飘泊义气相投促膝长谈
C.粗疏旧箧名落孙山物归原主
D.薄醉分岐摇尾乞怜翘首云天
解析:A项,光怪路离—光怪陆离;B项,义气相投—意气相投;D项,分岐—分歧。答案:C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但后来因为思想信仰的分歧,终于使他对我渐渐产生隔阂,________疏远了,感情冲淡了。
(2)她的日志有生活随笔、诗歌、小小说等________,用优美的文笔反映了一个教育工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热爱。
(3)所用的信笺信封,也是随手拿来,信笔涂去,反觉得从前那样的力求________,未免有点无谓了。
A.形迹体裁精致
B.形迹题材精制
C.行迹题材精致
D.行迹体裁精制
解析:“形迹”指举动和神色或痕迹,迹象;“行迹”指行动的踪迹。“体裁”指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题材”指构成文学和艺术作品的材料。“精致”是形容词,表示精巧细致;“精制”是动词,指在粗制品上加工或精工制造。
答案:A
4.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在这光怪陆离的社会里,利害冲突常使朋友间产生隔膜,使人与人之间的正常关系....
为之蒙羞。
B.报刊编辑看读者的来信,虽则素昧平生,也常可以领略些推心置腹、推诚相与之快。....
C.彼此志趣不同,只靠单纯的情感,尽管十分真挚,却难免要各行其是,发生分裂的....
悲剧。
D.我任职不久,就收到了这封恐吓信,淋漓尽致的辱骂,一直从祖宗三代骂起,十足....
表达了我们这个古老国家的“精神文明”。
解析:C项,“各行其是”指各自按照自己认为对的去做。此处应用“分道扬镳”。答案:C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3.2%,创20个月以来的新低,我国居民实际存款利率也首度由负转正。
B.今年,江苏将在全国率先开展并实时公布可入肺颗粒物监测的数值,体现了地方政府绝不靠牺牲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来换取经济增长的执政理念。
C.为了在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和维护国家意识形态与社会稳定的需要之间实现平衡,相关部门应慎重考虑对文化产业发展的管制范围和程度。
D.我国计划在2013年前后发射首个月球着陆探测器——嫦娥三号,以获取月球内部的物质成分并进行分析,这将是我国探月工程的又一重大进展。
解析:A项,“根据„„”“„„显示”杂糅;B项,“开展”“数值”动宾不当;C项,“文化产业发展”前缺少“促进”。
答案:D
二、阅读鉴赏(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野 渡
柯 灵
你可曾到过浙东的水村?——那是一种水晶似的境界
村外照例傍着个明镜般的湖泊,一片烟波接着远天。跑进村子,广场上满张渔网,划船大串列队般泊在岸边。小河从容向全村各处流去,左右萦回,彩带似的打着花结,把一个村子分成许多岛屿。如果爬到山上鸟瞰一下,恰像是田田的荷叶。——这种地理形势,乡间有个“荷叶地”的专门名词。从这片叶到那片叶,往来交通自非得借重桥梁了,但造了石桥,等于在荷叶上钉了铁链,难免破坏风水;因此满村架的都是活动的板桥,在较阔的河面,便利用船只过渡。
渡头或在崖边山脚,或在平畴野岸,邻近很少人家,系舟处却总有一所古陋的小屋临流独立。——是“揉渡”那必系路亭,是“摇渡”那就许是船夫的住所。
午后昼静时光,溶溶的河流催眠似的低吟浅唱,远处间或有些鸡声虫声。山脚边忽传来一串俚歌,接着树林里闪出一个人影,也许带着包裹雨伞,挑一点竹笼担子,且行且唱,到路亭里把东西一放,就蹲在渡头,向水里捞起系在船上的“揉渡”绳子,一把一把将那魁星斗似的四方渡船,从对岸缓缓揉过,靠岸之后,从容取回物件,跳到船上,再拉着绳子连船带人曳向对岸。或者另一种“摆渡”所在,荒径之间,远远来了个外方行客,惯走江湖的人物,站到河边,扬起喉咙叫道:
“摆渡呀!”
四野悄然,把这声音衬出一点原始的寂寞。接着对岸不久就发出橹声,一只小船咿咿呀呀地摇过来了。
摇渡船的仿佛多是老人,白须白发在水上来去,看来极其潇洒,使人想到秋江的白鹭。他们是从年轻时就做起,还是老去的英雄,游遍江湖,破过命运的罗网,而终为时光所败北,遂不管晴雨风雪,终年来这河畔为世人渡引的呢?有一时机我曾谛视一个渡船老人的生活,而他却像是极其冷漠的人。
这老人有家,有比他年轻的妻,有儿子媳妇,全家就住在渡头的小庙里。生活虽未免简单,暮境似不算荒凉;但他除了为年月所刻成的皱纹,脸上还永远挂着严霜似的寒意。他平时少在船上,总是到有人叫渡时才上船,平常绝少说话,有时来个村中少年,性情急躁,叫声高昂迫促一点,下船时就得听老人喃喃的责骂。
老人生活所需,似乎由村中大族祠堂所供给,所以村人过渡的照例不必花钱。有些每天必得从渡头往返的,便到年终节尾,酬谢他一些米麦糕饼。客帮行脚小贩,却总不欠那份出门人的谦和礼数,到岸时含笑谢过,还掏出一二铜子,玱琅一声,丢到船肚,然后挑起担子,摇着鼓儿走去。老人也不答话,看看这边无人过渡,便又寂寞地把船摇回去了。
每天上午是渡头最热闹的时候,太阳刚升起不久,照着翠色的山崖和远岸,河上正散着氖氢的雾气,赶市的村人陆续结伴而来了,人多时俨然成为行列,让老人来来回回地将他们载向对岸;太阳将直时从市上回村,老人就又须忙着把他们接回。
一到午后,老人就大抵躲进小庙,或在庙前坐着默然吸他的旱烟,哲人似的许久望着远天和款款的流水。
天晚了,夕阳影里,又有三五人影移来,寂寞而空洞地叫道:“摆渡呀!”
那大抵是从市上溜达了回来的闲人,到了船上,还剌剌地谈着小茶馆里听来的新闻,夹带着评长论短,讲到得意处,清脆的笑声便从水上飞起。但老人总是沉默着,咿咿呀呀地摇他的渡船,仿佛不愿意听这些庸俗的世事。
一般渡头的光景,总使我十分动心,到路亭闲坐一刻,岸边徘徊一阵,看看那点简单的人事,觉得总不缺乏值得咀嚼的地方。老人的沉默使我喜欢,而他的冷漠却引起我的思索。
岂以为去来两岸的河上生涯,未免过于拘束;遂令那一份渡引世人的庄严的工作,也觉得对他过于屈辱了吗?
6.作者笔下的“浙东水村”有何特点?作者对它倾注了怎样的感情?(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水晶似的境界;河流萦回,岛屿棋布;温馨静谧,野趣盎然;色彩明丽,优美灵动,如诗如画。本文所描述的那一方水域,虽未必就是作者的故乡,但作者倾注了类似于故乡的浓烈的热爱、赞美和思念之情,作者熟悉的水乡已经升华为自己精神上的家园。
7.文中先后三次描写老人“极其冷漠”、“默然吸他的旱烟”、“总是沉默着”,用意是什么?(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凸显老人沉默寡言的个性特征和孤独寂寞的内心世界;②表现老人对枯燥乏味的摆渡生涯的厌倦和对岁月寂然流逝、命运不幸的无奈。
8.作者描述“白须白发老人在水上来去”的摆渡生活,并且“觉得其中总不缺乏值得咀嚼的地方”。作者从其中真正咀嚼出了什么?反映出了作者怎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平凡而简单的生活有闲适自然的美;渡引世人式的默默奉献的人生其实是一种幸福和超然。②奉献的人生才是庄严有价值的人生,平淡自然的生活才是最美丽幸福的生活。
三、表达交流(12分
9.下面是一名中学生写给某杂志社的一封信的正文部分,其中有几处用语不够得体,请指出并修改。(6分)
我是一位高中生,对语文情有独钟。偶然发现了贵刊合订本,至今惠存于家,时常翻阅。我觉得贵刊既有很浓的人情味,又有很高的文学品位,让人读了很受启发。
希望贵刊能刊登一些词语误用的示例,一定要说出词语的来源、正确含义和出错原因,我将不胜感激。
(1)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一位”改为“一名”;(2)“惠存”改为“保存”;(3)“一定要说出”改为“请说出”或“最好说出”。
10.请假条是一种最简单最特殊的书信。假如我们因为某种原因不能参加某项工作、学习、活动,就必须向老师说明情况,写出来的就是请假条。(6分)
2012年1月7日,高一二班王卓同学因事不能上课,请你替他向班主任王老师拟写一份请假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尊敬的王老师:
王卓同学因病不能到校学习,特让我代他向您请假一天,请批准此致
敬礼
高一二班 张宁
2012年1月7日
第三篇:2014届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第1课 《我的母亲》应用体验之旅配套训练 粤教版必修2
2014届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第1课《我的母亲》 应用体验之旅配套训练 粤教版必修2
(时间:40分钟 满分:47分)
一、基础巩固(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一撮土(zuǒ)
.恪守不渝(kè).B.颤栗(zhàn).凝神屏息(bǐnɡ).C.孝悌(tì).瞠目结舌(chēnɡ).D.廿位(niàn). 毁家纾难(shū).解析:A项,“撮”应读cuō;B项,“艾”应读yì;D项,“贾”应读ɡǔ。答案:C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姑母时常闹啤气。她单在鸡蛋里找骨头。
B.母亲出嫁大概是很早,因为我的大姐现在已是六十多岁的老太婆,而我的大生女还长我一岁啊。
C.从这里,我学得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这些习惯致今还被我保存着。D.为我们的衣食,母亲要给人家洗衣服,缝补或裁缝衣裳。
解析:A项中“啤”应为“脾”;B项中“生”应为“甥”;C项中“致”应为“至”。答案:D 3.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一场巨大的社会革命,其实并非是革命者的主观“激进”造成的。几乎每个时代、每个社会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激进”思想,但在承平年代开明社会,形形色色的激进思想对民众的影响很小,更掀不起能动荡社会的大风大浪,只能是茕茕孑立的少数人的信念。然而,一旦社会腐朽不堪,而统治者又拒绝改革以疏不满,民众忍无可忍,则蛰伏已久的激进思想便如狂飙突起,成为席卷一切的巨浪大潮。
A.形形色色
C.忍无可忍
B.茕茕孑立 D.蛰伏
吊唁(yàn).文采斐然(fěi).筹款(chóu).
自怨自艾(ài).纵横捭阖(bǎi).
赧然(nǎn).
殷勤(yīn)余勇可贾(jiǎ)..解析:A项,形形色色:形容事物种类繁多,各式各样(多含贬义)。B项,茕茕孑立:形容孤孤单单,无依无靠。不能修饰少数人。C项,忍无可忍:再也忍受不下去了。D项,蛰伏:潜伏;隐蔽。
答案:B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我国驻苏丹维和官兵纷纷表示要拿出实际行动捍卫同胞利益,他们提出“同胞一天不安全,官兵一天不上岗”并拒绝执行维和任务。
B.以前,我们往往以孩子掌握汉字的数量取代其掌握的质量,结果虽然孩子对某些字能够读写,但却难以灵活应用,有时候甚至陷入“死记硬背”的怪圈,而一些考试,更是在生僻字的考查上乐此不疲。
C.根据中国关于首次购买普通住房有关契税政策,对两人或两人以上共同购买90平方米及以下普通住房,其中一人或多人已有购房记录的,该套房的共同购买人均不适用首次购买普通住房的契税优惠政策。
D.据白方礼小学白西骞校长介绍,昨晚央视舞台上白方礼小学30名孩子推着老人生前骑的三轮车,目前正在北京巡展,巡展后将被纪念室收藏。
解析:A项,成分残缺,在“并”前加“的口号”;B项,语序不当,把“虽然”移到“孩子”后;D项,搭配不当,把“着”改为“的”。
答案:C 5.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在“舍予”前面添“老”字,而后面去掉“予”字,便成了现今人们熟知的“老舍”。②合起来就是一贯、永远“忘我”。③“老舍”这一笔名,是他在1926年发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时首次使用的。④这个“老”并不表示年龄大。⑤而是含有一贯、永远的意思。
A.①④⑤②③
C.①③④⑤②
B.③①④⑤② D.③①②④⑤
解析:先点明“老舍”笔名,再交代其来源,故③放在开头;②中“合起来”是指的“老”和“舍”的组合,应放在④⑤后面。
答案:B
二、阅读鉴赏(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我的母亲
邹韬奋
①说起我的母亲,我只知道她是“浙江海宁查氏”,至今不知道她有什么名字!
②我的母亲在我十三岁的时候就去世了。
③我现在所能记得的最初对于母亲的印象,大约在两三岁的时候。我记得有一天夜里,我独自一人睡在床上,由梦里醒来,朦胧中睁开眼睛,模糊中看见由垂着的帐门射进来的微微的灯光,在这微微的灯光里瞥见一个青年妇人拉开帐门,微笑着把我抱起来。她嘴里叫我什么,并对我说了什么,现在都记不清了,只记得她把我负在她的背上,跑到一个灯光灿烂人影幢幢的大客厅里,走来走去“巡阅”着。大概是元宵吧。大客厅里除有不少成人谈笑之外,有二三十个孩童提着各色各样的纸灯,里面燃着蜡烛,三五成群地跑着玩。我此时伏在母亲的背上,半醒半睡似的微张着眼看这个,望那个。我由现在追想当时伏在她的背上睡眼惺忪所见着的她的容态,还感觉到她的活泼的、欢悦的、柔和的、青春的美。我现在想来,大概在我睡在房里的时候,母亲看见许多孩子玩灯热闹,便想起了我,也许蹑手蹑脚到我床前看了好几次,见我醒了,便负着我出去一饱眼福。这是我对母亲最初的感觉,虽则在当时的幼稚的脑袋里当然不知道什么叫做母爱。
④母亲喜欢看小说。她常常把所看的内容讲给妹仔听。她讲得娓娓动听,妹仔听着忽而笑容满面,忽而愁眉双锁。章回的长篇小说一下讲不完,妹仔就很不耐烦地等着母亲再看下去,看后再讲给她听。往往讲到孤女患难,或义妇含冤的凄惨的情形,她两人便都热泪盈眶,泪珠尽往颊上涌流着。那时的我立在旁边瞧着,莫名其妙,心里不明白她们为什么那样无缘无故地挥泪痛哭一顿。现在想来,才感觉到母亲的情感的丰富,并觉得她的讲故事能那样地感动着妹仔,如果母亲生在现在,有机会把自己造成一个教员,必可成为一个循循善诱的良师。
⑤我到十岁的时候,读的是“孟子见梁惠王”。到年底,父亲要“清算”我平日的功课,在夜里亲自听我背书,很严厉,桌上放着一根两指阔的竹板。我背向着他立着背书,背不出来的时候,他提一个字,就叫我回转身来把手掌展放在桌上,他拿起这竹板很重地打下来。我吃了这一下苦头,痛是血肉的身体所无法避免的感觉,当然失声地哭了,但是还要忍住哭,回过身去再背。不幸又有一处中断,背不下去;经他再提一字,再打一下。呜呜咽咽地背着那位前世冤家的“见梁惠王”的“孟子”!我自己呜咽着背,同时听得见坐在旁边缝纫着的母亲也唏唏嘘嘘地泪如泉涌地哭着。我心里知道她见我被打,她也觉得好像刺心的痛苦,对我表着十二分的同情,但她却时时从呜咽着的、断断续续的声音里勉强说着“打得好”。她的饮泣吞声,为的是爱她的儿子;勉强硬着头皮说声“打得好”,为的是希望她的儿子上进。如今想起母亲见我被打,陪着我一同哭,那样的母爱,仍然使我感念着我的慈爱的母亲。背完了半本“梁惠王”,右手掌被打得发肿,有半寸高,偷向灯光中一照,通亮,好像满肚子装着已成熟的丝的蚕身一样。母亲含着泪抱我上床,轻轻把被窝盖上,向我额上吻了几吻。
⑥当我八岁的时候,二弟六岁,还有一个妹妹三岁。三个人的衣服鞋袜,没有一件不是母亲自己做的。她还时常收到一些外面的女红来做,所以很忙。记得有一个夏天的深夜,我忽然从睡梦中醒了起来,因为我的床背就紧接着母亲的床背,所以从帐里望得见母亲独自一人在灯下做鞋底,我心里又想起母亲的劳苦,辗转反侧睡不着,很想起来陪陪母亲。于是想出一个借口来试试看,便叫声母亲,说太热睡不着,要起来坐一会儿。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母亲居然许我起来坐在她的身边。我眼巴巴地望着她额上的汗珠往下流,手上一针不停地做着布鞋——做给我穿的。这时万籁俱寂,只听到嘀嗒的钟声和可以微闻得到的母亲的呼吸。我心里暗自想念着,为着我要穿鞋,累母亲深夜工作不休,心上感到说不出的歉疚,又感到坐着陪陪母亲,似乎可以减轻些心里的不安。当时一肚子里充满着这些心事,却不敢对母亲说出一句。现在我的母亲不在了,她始终不知道她这个小儿子心里有过这样的一种不敢说出的心理状态。
⑦母亲死的时候才二十九岁,留下了三男三女。
⑧我的母亲只是一个平凡的母亲,但是我觉得她的可爱的性格,她的努力的精神,她的能干的才具,都埋没在封建社会的一个家族里,都葬送在没有什么意义的事务上,否则她一定可以成为社会上一个更有贡献的分子。
6.作者深情地回忆了关于母亲的四个片段,请加以概括。(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根据第③~⑥段的内容依次进行概括。
答案:元宵夜的“巡阅”、涌流的泪珠、丰富的内心世界、劳碌的身影。
7.第⑤段中母亲见着“我”挨打,为什么一边饮泣吞声,一边还要说“打得好”呢?(5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根据上文“母亲也唏唏嘘嘘地泪如泉涌地哭着”和下文“希望她的儿子上进”可知母亲的心情是非常矛盾的。
答案:母亲既疼爱儿子,又希望儿子上进,内心是矛盾痛苦的,话语既是违心的,又是出于对儿子的期待。
8.“我眼巴巴地望着她额上的汗珠往下流,手上一针不停地做着布鞋——做给我穿的。这时万籁俱寂,只听到嘀嗒的钟声和可以微闻得到的母亲的呼吸。”请从描写角度对这句话进行分析。(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要结合语句从直接描写(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细节等)和间接描写(环境烘托)两方面分析。答案:这段文字从“我”的视觉、听觉、感觉等角度描写人物的外貌、动作,以寂静的环境衬托母亲的劳苦,真挚动人。
9.母亲在作者童年的记忆中,只留下了几个闪光的片段,作者正是摄取这几个闪光的片段来塑造母亲形象的。每一位母亲对自己的儿女都充满了关心爱护,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你所感受到的母爱中最动情的那一瞬间。(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内容只要能写出母爱让你感动的瞬间即可,语言要求通顺。答案:略
三、表达交流(12分)10.读下面一则材料,用一句话概括出实验的结论。(不超过20字)(6分)美国的生物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将初生的婴儿分成四组,一组听不到任何声音,二组播放录制的催眠曲,三组用节拍器仿声,四组播放母亲心跳的录音。结果表明,第四组仅用了其他三组所用时间的一半,婴儿就安安稳稳地睡着了,而第一组的婴儿在长达60%的时间内都在啼哭、骚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婴儿同母亲的心跳有着天生的亲和关系。(或:母亲的心跳声更容易给婴儿催眠。)(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要注意通过现象总结出具有规律性的东西)11.下面是2012年伦敦奥运会会徽。请仔细观察,写一段说明性文字对它进行介绍,要求语言准确,简明。(6分)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会徽以举办年份“2012”的数字变体作为主体,表示举办地点的“London”和奥运会五环标志分别嵌在第一个“2”和“0”中。几何图形激励全世界的年轻人参加体育运动,体现了奥运意义。
第四篇: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第10课《项链》教案
《项链》教案
教学重点:
1、理解生动细腻的人物心理活动刻画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2、通过心理描写、情节布局等分析玛蒂尔德夫人的形象,从而透视当时的社会。
3、分析小说的艺术魅力之一——精巧的构思;
教学难点:全方位的评价玛蒂尔德这一复杂人物,从而领悟小说所表现的深刻主题,探究隐藏于“项链悲剧”之后的社会根源。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 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提出一个快乐方程式:快乐=物质消费+欲望。从经济学观点看,物质消费越大欲望越小,快乐就越多,所谓知足常乐。反之,一个物质消费有限,欲望无穷大,那将怎样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莫泊桑的一篇著名的短篇小说《项链》(板书课题),从中寻找答案。
(二).速读:英语课本中也有这篇课文,译做〈首饰〉。结合课文内容,试比较一下,哪种译法好?
“首饰”包括耳环、戒指、项链等,是一个大概念。用之范围太大,指代不确。
“项链”是属概念,是具体的物,在文中是与人物命运息息相关的物件。它是本文的线索,贯穿了全文的始终。人物的命运遭遇是靠“项链”连缀在一起的。
(三).抓线索理情节以玛蒂尔德身份复述这个故事: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得知项链是假的
(开端)
(发展)(再发展)
(高潮与结局)列出情节结构。
七个“梦想
四个“陶醉”
十年青春
一个“回想”
4.边读边思:玛蒂尔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联系生活,说说女主人公十年的艰苦值不值得?对于她的遭遇,你持什么态度?作者对玛蒂尔德到底是一种什么态度?造成主人公悲剧的根源是什么呢?
过渡:.通过赏析主人公玛蒂尔德其人,引导学生积极进行理性思考。即通过作品语言领会作者的用意。作者可能“用意十分,下语三分”,读者要能将另七分用意也领悟到,不受作者创作意图束缚,不受既定结论影响,充分发挥自己的表现力和创造力,见仁见智,自由评说。
(四)问题探讨,分析人物。
一)心理描写:
1、人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这话有一定的道理,请同学们想一想玛蒂尔德的悲剧结局是由她的哪些性格决定的? ——爱慕虚荣,贪图享乐的思想。
2、课文哪些地方揭示了她爱慕虚荣、贪图享乐的思想?——课文开头整个部分都是证据。要求做新衣,伤心没有饰品也是,舞会上的陶醉也是……等等
3、开头部分的文字是从哪个角度着重介绍玛蒂尔德性格的?——心理描写。4.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是哪一个?(梦想)
5、“梦想”一词有两个义项
妄想、空想;渴望。
作者为什么用“梦想”二字,而不是用“联想”、“想象”、或者“向往”等词。——玛蒂尔德“梦想”的词义既是“空想”又是“渴望”,首先她在妄想、空想,从她的出生、地位、和家庭环境来看,想象的事情不可能实现;其次,虽然不可能实现,但她“渴望”实现。
6、“梦想”一词为什么反复使用? ———“梦想”使用达7次之多,反复使用,表明她不切实际,爱白日做梦,充分地展示了她卑俗的灵魂。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她追求享乐,爱慕虚荣的思想。预示了悲剧的必然性!
过渡:除了从心理描写的角度表现玛蒂尔德的性格特点之外,课文还从 哪 些 角 度 反映了她的这一性格?——(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二)语言、动作描写:
1、要让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最好让人物走到前台,直接面对观众。所以小说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最能直接地反映人物性格。同学们,让我们以“欣喜借项链”这一情节为例,来分析人物的言行,体察人物的性格。
2、请三个同学分角色演读这一部分,(课代表指定 旁白、玛、佛)(形式多样化,好)
3、莫泊桑的老师福楼拜在指导莫泊桑写作的时候说:“无论你要讲的是什么,真正能够表达它的句子只有一句,真正适用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就是那最准确的一个动词和形容词。” “借项链”一节,作者描写得非常精彩,其中有很多“最准确”的句子,“最准确”的动词和形容词,请同学们找出来,仔细品味,看看他们是如何准确传神地表现玛蒂尔德的心态和性格的,然后向大家介绍你的体会。——给学生2-3分钟的时间思考品味,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学生发言谈体会。(1)、玛蒂尔德在试这些首饰的时候,“不知道该拿起哪件,放下哪件”,而且还不断地问着:“再没有别的了吗?”让读者充分感受到一个贫穷却又对珠宝情有独钟的妇女见到日思夜想的珠宝首饰时特有的激动、惊喜。(2)、当她忽然发现青缎盒子里的一挂精美钻石项链时,高兴得“心也跳起来了”,双手拿着那挂项链“发抖”。表现她的又激动又紧张的心情。激动,是因为她发现这里竟有如此精美的项链;紧张,是她很想借到却又担心对方不借给她。(3)、她把这串项链挂在脖子上,对着镜子“出神好半天”——她发现自己配上这副项链太美了,美得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镜中这位高雅迷人的贵妇人竟然就是自己,这不正是自己日夜梦想中的富贵形象吗?展示了她空虚爱做梦的内心世界4)、可是要开口借了,却又显得“迟疑而焦急”——担心借不到,所以“迟疑”;可又很想借到,所以又“焦急”。这种心情只有玛蒂尔德自己才能真切地体会到。5)、她的问话也特别讲究:“你能借我这件吗?我只借这一件。”这里“这件”、“只”、“这”,三个词必须重读,才能体现她此时的心情。“这件”、“这”,强调自己对这串项链情有独钟;“只”,表明自己要求不高,别无他求。她问得如此迟疑而焦急,如此讲究问话“艺术”,是担心对方不借给她。6)、对方却爽爽快快四个字:“当然可以!”她兴奋得简直要发疯了,“跳起来”,“搂住”朋友的脖子,“狂热”地亲她,接着就带着这件宝物“跑”了。这可太意外了,得到首饰的极度兴奋的心情毫不掩饰地表露出来。
总结:莫泊桑真不愧是得到老师真传的语言高手,场景不大,着墨不多,却把一个爱慕虚荣的小资产阶级妇女描绘得栩栩如生,把她的性格刻画得入木三分。三)玛蒂尔德的性格仅仅是“爱慕虚荣、追求享乐”吗?作者对她仅仅是讽刺吗?你能从玛蒂尔德身上看到哪些闪光点?
(学生自由发言,发表自己的看法,可让学生联系现实来谈。)例如:(1)赔项链的过程中她不说明,不拖、不逃、不赖、不买一挂假的去骗,这样做都可以逃避责任,但这样也是极其自私的,她没有这样做,表明她勇于负责、诚信的一面。2)她不通过出卖色相这条捷径来既保全美貌,又偿还掉债务。她不愿以牺牲尊严为代价去换取那种生活。可见,她对自己的人格与尊严是很爱护的。(3)她“一定得去告诉佛莱思节夫人”的心态。十年贫穷生活的磨练,不仅改变了她的容貌,更重要的是改变了她的精神。此时的她没有了十年前见佛莱思节夫人时的自悲自怨、自惭形秽和低声下气,可让学生自己概括总结)玛蒂尔德的性格具有不同的侧面,且经历了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如果说前半部分表现其“爱慕虚荣、追求享乐”的性格,那么,后半部分这侧重于表现其“勇于负责、诚信、维护人格尊严”这一侧面,作者对她的态度也由讽刺进而变得同情、赞美。
板书:勇于负责、诚信、维护人格尊严。玛蒂尔德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观点应该是多种多样,有正面的,有反面的,有正反面兼有的。四)作者说:“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幻无常啊,极细小的一件事情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那么,你们认为丢项链这件事情对玛蒂尔德来说,是败坏了她,还是成全了她呢?在文中这一件“极细小的事”是什么事? 玛蒂尔德借项链的事。(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你们认为丢项链这件事情对玛蒂尔德来说,是败坏了她,还是成全了她呢?(.为偿还这些债务,路瓦栽夫妇又是怎样做的?
齐读“路瓦栽夫人懂得穷人的艰难生活了。”到“一个铜子一个铜子地节省她那艰难的钱。” 齐读“她丈夫一到晚上就给------书稿。” 此中可以看出他们作为普通人有什么可贵的地方?
诚实守信,讲信用,重承诺。
他们的经历对你有什么启示? 做人要讲诚信,讲道德,即使地位低微,也不能人格低下。面对灾难贵在一种精神,一种修养,一种奋斗的力量。怨天尤人是无济于事的。只要齐心努力,一定会度过难关。
“可以败坏你”是针对谁说的?就什么而言的?
是针对过去那个爱慕虚荣的玛蒂尔德说的。是就她的生活的今昔对比而言。昔日:有小女仆,有住所,有“好香的肉汤”
现在:一切自力自为,住在租赁的小阁楼里,生活艰难,其实被败坏的是她的生活,使她与丈夫衣食住行的水平逆转直下
“可以成全你”是就什么而言?
是就她做人而言。她由一个爱慕虚荣、奢望富贵、贪图享受的小妇人成为一个勤劳能干的大女人。她与丈夫共同努力,一起奋斗,用十年的时间挣得了两万多法郎,还清了债务,证明自己是富有责任感的人。艰难的生活也使她能面对现实,懂得了生活的艰难,并培养了她吃苦耐劳的精神,使她的人格与精神变得十分高尚和美丽,让她成熟坚强朴实能干,让她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生活,变得可敬可爱。也使她的生活和精神状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五)探究悲剧原因:
玛蒂尔德为了一夜的狂欢,换来的却是十年的辛辣,最后又得知项链是假的。那么,造成主人公悲剧的根源是什么呢?请用层层挖掘的方法找出一连串的根源,并依次排列。注意用文中的语句来印证自己的观点。讨论时以小组为单位,边讨论边找相应的语句,用层层挖掘的方法将一连串的根源逐层清理出来,以进一步理清思路,取得共识。全班同学经过讨论,取得的共识如下(教师稍加润色):造成玛蒂尔德悲剧的根源是“极细小的一件事”;这“极细小的一件事”又源于她强烈的虚荣心;强烈 的虚荣心又源于她错误的人生观——“她觉得她生来就是为着过高雅和奢华的生活”、“她觉得自己生在世上就是为了这些”;而错误的人生观又源于她生活的社会环境。在那个社会里,人们崇尚金钱,贪慕富贵(“我费了多大的力气才弄到手……你在那儿可以看到所有的官员”);而且女子是男子的附属品——“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好像由于命运的差错,生在一个小职员的家里。”言外之意,美丽动人就应该有好命运,就应该嫁个好丈夫。在晚会上,“所有的男宾都注视她,打听她的姓名,求人给介绍;部里机要处的人员都想跟她跳舞,部长也注意她了”。受到男人赏识,她就觉得是最大的幸福。可以说,主人公玛蒂尔德个人的悲剧就是法国当时社会的悲剧。
(六)、主题的探讨:
1、人应不应该追求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玛蒂尔德的追求错误吗?你怎样看待她的追求?
2、那么作者创作这个人物的意图是什么呢?小说的主题怎么归纳?
出示投影:鲁迅先生曾一针见血地说:“在女子充当男子附属品的社会里,娘儿们的颈项上、耳朵上的链儿、环儿都 是古代奴隶身 上的链铐演化来的。它们好像是富贵的象征,其实是苦难的标记。”可以说,主人公玛蒂尔德个人的悲剧就是法国当时社会的悲剧。
“项链”是文章的物线索,同时又富有深刻的内涵:爱慕虚荣,追求享乐是套在玛蒂尔德脖子上的一挂“项链”。其实,又何尝不是栓在我们人类精神上的一根“项链”或者说是一根绳索。
《项链》写的是一个小公务员的妻子马蒂尔德以十年的含辛茹苦去赔偿一条借来的假项链的悲剧故事。作者对女主人公虽有美好的姿色却无力打扮自己的无奈处境表示遗憾;对她为一条假项链差不多葬送自己及其丈夫一生的不幸遭遇表示同情和惋惜;对她和她丈夫偿还项链的诚实品德和奋斗精神进行了肯定。当然小说对女主人公的虚荣心也进行了批评。同时,对贵族阶级的穷奢极欲和不惜弄虚作假的生活方式作了抨击和暴露。
(七)体会本文精巧的构思
学生思考,自由发言: 1.本文构思非常巧妙,体现在结尾。结尾有两个特点,一是似乎在意料之外,可掩卷回思,却又发现在情理之中;二是结尾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了自由想象的空间,回味无穷。
2.《项链》中有一系列出人意料的情节。小说写女主人公一直向往上流社会,可是接到部长舞会的请帖后,却“懊恼”“发愁”。她在舞会上大获成功,眼看要时来运转,却又丢失项链。赔了项链,最后才得知项链是假的。然而这些情节看似出人意料,却是合乎情理的,这与作者作了一系列铺垫是分不开的。小说开端,作者大段大段介绍玛蒂尔德想望过上流社会生活的心理,这就为下面描写人物懊恼发愁、遭到挫折提供了依据。小说还提到女主人公与她的朋友佛来思节夫人的关系,看来无足轻重,却是下文情节发展的重要因素。女主人公借项链、失项链、赔项链、还债务、发现项链是赝品,都与此有关。
(八)布置作业:1.引导学生读《红与黑》《包法利夫人》《安娜?卡列尼娜》,把于连、爱玛、安娜同玛蒂尔德作个比较。2.展开合理的想象,续写《项链》,不少于500字。
第五篇:粤教版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测试卷1.doc
高二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复习测试题
班别:姓名:分数:
一、基础知识部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中断中兴中看话不中听中庸之道 .....
B.间隙间日间断居间调停间不容发 .....
C.供养供销供职供不应求供认不讳 .....
D.思量测量量力量入为出量才录用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A.广大发扬光大毅志吃一堑长一智
B.委屈委曲求全意见百闻不如一见
C.敲诈敲诈勒索 不智患患在信用之不至
D.成功记日程功人事桃花流水在人世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岗位培训改变了只在学校接受教育的 状况,一个人离开学校并不意味着学习的。②由于环境的污染和一些人为的原因,著名的阿你巴斯白山羊绒的品质正在逐步地。③终于回到了魂牵梦萦的故乡,再次走上熟悉的大街小巷,想起许多童年的往事。
A终于蜕化难免B中止退化难免
C中止蜕化不免D终止退化不免
4.下列各句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3分)
A.他在个人爱好方面别无长物,只是爱好读书而已.....
B.地基没打好,匆忙施工,房盖了一半,又推倒重来,真是欲速则不达。......
C.政治文明与十五大提出的 民主与法制,依法治国是一脉相承的,但有重大创新.....
D.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成为大趋势的今天,与国际接轨成为一个自强不息民族的必然选择。....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阿盟秘书长穆萨说萨达姆被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命运应该由伊拉克人民决定。
B.我们深刻地感到,一张报纸的强大生命力在于能否为读者奉上丰富、新鲜、优质的精神食粮。
C.经过几年试行,实践证明,颁发考试大纲有利于实现科学化、标准化,也有利减轻考生不 1
必要的负担。
D.莎士比亚打破了古代戏剧中悲喜剧的界限,大大地增强了情节丰富性和生动性。
6.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3分)
A.戏剧冲突是戏剧文学的重要内容,剧中它主要具体表现为剧中人物性格的冲突。
B.《雷雨》的标题既是实行,又有象征意义.说明故事发生在雷雨交加的狂风暴雨之夜,也
预示着三十年代中国社会的大雷雨即将到来。
C.王实甫,元代前期杂剧作家,剧作大都以青年女性反抗封建社会礼教为题材,如《西厢
记》塑造了崔莺莺等妇女形象。
D.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诗人和小说作家。
二、阅读与鉴赏。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7—10题。(每题3分,共15分)
鲁:老爷,没有事了?(望着朴园,泪要涌出)
周:啊,你顺便去告诉四凤,叫她把我樟木箱子里那件旧雨衣拿出来,顺便把那箱子里的几件旧衬衣也捡出来。
鲁:旧衬衣?
周:你告诉她在我那顶老的箱子里,纺绸的衬衣,没有领子的。
鲁:老爷那种绸衬衣不是一共有五件?您要哪一件?
周:要哪一件?
鲁:不是有一件,在右袖襟有个烧破的窟窿,后来用丝线绣成一朵梅花补上的?还有一件
——
周:(惊愕)梅花?①
鲁:旁边还绣着一个萍字。
周:(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 ——
鲁:我是从前伺侯过老爷的下人。
周:哦,侍萍!(低声)是你? ②
鲁: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
周朴园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望侍萍,半响。
周:(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不是我要来的。
周:谁指使你来的?
鲁:(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③ ⑤
周:(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鲁:(怨愤)我没有找你,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我今天没想到到这儿来,这
是天要我在这儿又碰见你。④
周:你可冷静点。现在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如果你觉得心里有委屈,这么大年纪,我们
先可以不必哭哭啼啼的。
7.①处周朴园“惊愕”是因为:
答:
8.②处表现周朴园的什么心理和性格?
答:
9.对③④两句舞台说明该怎样理解?
答:
10.⑤处鲁侍萍关于“命运”的说法,下面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鲁侍萍不能解释自己三十年来为什么受那么多苦,她只好相信命运,认为命运不好。
B.虽然她一再说“命运”如何,但实际上并不相信命运,以她的阶级地位来说,是对旧社
会、旧制度的不满和控诉。
C.她把自己的遭遇归于命运,这是她的思想局限,可是她处于被压迫者的地位,对于压
迫者就必然产生本能的鄙视和积极的反抗。
D.她在苦水中挣扎,悲叹自己命运的乖戾,相信命运,但也表现出她对世道不公的愤懑。
11. “三十年功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这句话的潜台词是()
A.你终于找到我了,我还是没有躲过你的追寻。
B.你还是念念不忘我。
C.你到我这里,还有什么用呢?
D.对我的名誉地位构成严重威胁。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谢亭送别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幕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12.前人在评价诗歌表现手法时,有所谓“乐景写衷情”的说法,本诗就含有这种手法.请
指出本诗的 “乐景”与“衷情”,并简要分析二者是如何和谐地统一在一起的。
答:
三、积累与运用。
13、评价戏剧人物.你最喜欢下列人物中的那一位,并说说理由。(5分)
周朴园鲁侍萍鲁大海崔莺莺红娘哈姆莱特
答:
1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4分)
①.,秋水共长天一色。
②.,相逢何必曾相识。
③.哀吾生之须臾。
④.三顾频烦天下计。
15.语用题12分
①.将下面的句子改写成几个短句(可调整语序、适当增添词语),做到既保留全部信息,又语言简明。(4分)
古人类学是研究石猿猴和现代猿猴与人类的亲缘关系、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中的作用、人类发展过程中体 征的变化和规律等有关人类起源和发展问题的一个分支学科。
答:
②.请拟一条以“说普通话”为内容的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态度真诚,构思新颖,语言简明。(在10-20个字之间)(4分)
□□□□□□□□□□□□□□□□□□□□
③.下面都是春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联对出下联。(4分)
扫千年旧习,;祖国江山好。
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40分)
生活中有许多值得关注的事件,有些事件远离你的视线,比如伊拉克战争;有些事件发
生在我们的身边,比如“非典”。但这些事件有意无意间都在影响我们的生活,并带给我们
心灵的感悟。
请你结合自已生活中发生的某一(或某些)事件,以感悟为主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
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高二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复习测试题参考答案
1.A2.B3.D(①句所选项中的“终止”指结束,停止〈活动〉,侧重完全结束,而“中止”指中途停止,侧重中途停止。②句中“退化”泛指事物由优变劣,由好变坏,侧重“物”,而“蜕化”指腐化堕落变质,侧重人及人的品质。③句中“不免”指免不了,侧重旧地重游,不免想起往事;而“难免”指不容易避免,侧重某些未做过的事)
4.A5.D6.D
7.侍萍突然提起那绣在袖襟上的周朴园本人几乎已经忘记的梅花,使周感到意外。
8.表现周朴园害怕丑事外扬于己不利的虚伪。
9.由“悲愤”、“怨恨”这些舞台词表现出鲁侍萍对周的所做所为的不满,表现了她性格
中刚直的一面。
10.D11.D
12.“乐景”就是由“红叶青山”构成的艳丽画面;“哀情”就是离别的哀伤情感。这两
者看似不协调,但两者恰恰构成一种反衬:景色越美,越能显示出欢聚的难舍和离别的难堪。
13.略。只要分析合情合理,并能自圆其说,即可得满分。
14.①落霞与孤鹜齐飞②同是天涯沦落人 ③羡长江之无穷④两朝开济老臣心
15.①古人类学研究人类起源和发展规律,例如化石猿猴和现代猿猴与人类的亲缘关系,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中的作用,人类发展过程中体质特征的变化和规律等。它是人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②略。③树一代新风;大地气象新;民安国泰万里河山映日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