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学习活动记录单

时间:2019-05-14 20:19: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学习活动记录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学习活动记录单》。

第一篇: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学习活动记录单

记录单

13:()个十和()个一合起来是13。

14:()个十和()个一合起来是14。

15:(16:(17:(18:(19:(13:(14:(15:(16:(17:(18:(19:()个十和()个一合起来是15。)个十和()个一合起来是16。)个十和()个一合起来是17。)个十和()个一合起来是18。)个十和()个一合起来是19。

记录单)个十和()个一合起来是13。)个十和()个一合起来是14。)个十和()个一合起来是15。)个十和()个一合起来是16。)个十和()个一合起来是17。)个十和()个一合起来是18。)个十和()个一合起来是19。

第二篇: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七巧板》

七巧板

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了解七巧板的构成及拼摆七巧板,进一步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及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过程与方法

通过拼七巧板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已经认识的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通过摆给出的图案和自由摆图案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体会图形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进一步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及平行四边形的知识。突破方法: 通过实践活动,用亲身感受的方法来突破。教学难点:

拼指定图形。

突破方法: 实际操作的方法。教法学法:教法: 实验研究法

学法: 实践操作法 教学准备:教师: 课件、实物展示台 学生: 七巧板拼图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1)欣赏几幅由七巧板拼成的漂亮图片

(2)用激情的语言来介绍七巧板的历史,让学生知道七巧板是中国人发明的一项智力游戏,使学生感到自豪并激发学生对七巧板的兴趣。

二、教学互动

(1)幻灯片展示七巧板的制作过程。

通过对七巧板的观察,让学生找出七巧板的特点,教师可给予适当的指导:(2)它是由几种图形组成的?(3)每种图形有几个?分别是几号?

(4)从七巧板中选出两块板,拼出学过的数学图形。

(5)选择七巧板中的三块,拼出学过的数学图形。教师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

(6)游戏环节:教师在实物投影仪上利用所有的七巧析摆出一个正方形。1)挪动正方形其中的两块,把它变成一个三角形。2)然后再挪动三角形其中的一块,把它变成长方形。3)再挪动长方形其中的一块,把它变成平行四边形。

三、巩固练习

(1)根据序号拼图形。

教师出示一套七巧板,每个图形上均标有序号,学生可以根据序号拼出图形。(2)照样子,选择喜欢的图形拼一拼。

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 6个由七巧板拼成的作品,但不出示七巧板的序号,让学生照样子拼一拼,试一试。(3)猜一猜,拼一拼。出示第一个狐狸阴影图片。1)你们看它像什么?

2)猜一猜,它可能是由哪几块七巧板拼成的?

3)学生在猜的过程中,教师利用实物投影仪试拼。教师在此过程中发给四组学生四套七七板和四张纸,让这四组同学在纸上拼,拼成后教师展示在黑板上。

(4)成果展示。

学生完成作品后,教师把优秀作品展示给学生欣赏。

四、课堂小结

用七巧板还可以拼出很多美丽的图案来,希望同学们课后积极动手,将自己拼出的图形展示给家人和朋友看。

第三篇: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左、右

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一)教材分析:《左右》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因此,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能够在具体情境中,正确理解左右的含义是本节课的重点。

(二)学生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认识“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初步了解 它们的相对性及学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的基础上理解“左右”,进一步通过对物体位置关系的探索,发展空间观念。

(三)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左右的位置关系,理解其相对性。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用“左右”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以生活中有关“左右”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策略选择:

本课以活动课的形式,以六大块活动情境串连生成,集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为一体,使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游戏、活动过程中体验到左右的含义与相对性。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悟。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活动一:引出“左右”

1、学生活动:

①让两个小组的学生在教室中间的走廊里随意来回走动 →说说感受(很乱)→假设在马路上大家都这么走会怎样?(交通混乱,容易出事)→你来想办法解决。(有秩序走,靠右走)②靠自己的右边来回走动→说说感受。

2、引出课题:看来认识左右很重要,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左右”。

活动二:感知“左右”

1、用左右手引入,感知自身的左和右。

①我们每个人都有两只手——左手和右手,我们常常用左手和右手做什么?左右手是好朋友,团结起来力量大。

②找一找我们身上还有这样分左和右的好朋友吗? ③你怎样来记住左、右。

2、学生学做机器人,老师当遥控器,请机器人按遥控器的指令做动作。

伸出左手摆一摆,伸出右手摆一摆; 伸出左脚跺一跺,伸出右脚跺一跺; 拍拍左肩1、2、3,拍拍右肩1、2、3; 左手抓右耳,右手抓左耳; 左眼眨一眨,右眼眨一眨。

3、显示课件(一个背对学生的小女孩),找出这个小女孩的左 右辫子、左右手、左右腿、左右身。活动三:体验左边和右边。

1、按要求摆学具。

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获取大量感性材料,从矛盾冲突到解决问题,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认识“左右”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学生常常因左右手配合做事而较难分开体会,因此教师让学生充分体验自身的左和右,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悟,从而感知左和右,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摆一摆,数一数,说一说,把操作、观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现在请同学们拿出学具摆一摆,从左往右依次为:铅笔、尺子、小刀、橡皮、铅笔盒,并回答下列问题。从左数尺子第(),从右数尺子是第(); 尺子的左边有(),右边有(); 尺子在()的左边,在()的右边。

2、请大家把学具打乱,再随便摆一次,然后再回答以上问题给同桌听。

3、观察你这排同学,回答以下问题。

从左数我是第(),从右数我是第(); 我的左边有(),右边有(); 紧靠我左边的是(),右边是(); 我在()的左边,在()的右边。活动四:理解“左、右”的相对性。

1、请你转个身,看看现在你的左右各是谁?

2、大家一齐来感受一下,我们来上回体育课,按老师的要求向左转或向右转,再看看这时你的左右各是谁?你有什么发现?(对回答最精彩的学生给予表扬,并与他握握手。)

3、与老师握手,你用哪一只手?老师用哪一只手?你有什么发现?(面对面,我们的右手不在同一边。)

4、出于礼貌我们都用右手与别人握手,请同桌握一握手,进一步体验。

5、我想请大家举右手,我也想举右手,你说我该举哪只手?你请老师做个什么动作,一眼就看出是左手还是右手。(转身)然后我们都举左手,你发现什么?(面对面,左手不在同一边。)

6、师生面对面,看着桌上的学具,请学生回答对方的左右边各

察与语言表达紧密结合起来。掌握以“谁”作标准来确定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打乱后随便摆一摆”,打破了学生思维定势,发展了思维,培养了创新意识。

左右的相对性是本课的难点,教师巧妙地用转身、握手、找东西等活动,激起学生疑问,抓住学生注意,引起学生思考,让学生去体验、感受其中的奥秘。集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为一体,有效地突破了教学的难点。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有什么?

教师把铅笔盒、小刀放在身体的左边,橡皮、尺子、铅笔盒放在身体的右边,问学生:现在我们面对面,请问我的左边有什么?我的右边有什么? 活动五:巩固左、右。

1、抢答:在老师的描述中抢答正确的答案。

同学们有没有看过幸运52?李咏叔叔说请在我的描述中抢答这是什么,现在我们就来玩这个游戏,每组派一人进行抢答。① 出示

师:它不在最左边,也不在最右边,它在桃子的右边,在樱桃的左边,请问它是()。(哪一个学生抢答成功,说明理由后老师就把这张可爱的问题卡片送给他。下同)②出示一幅图,一个男孩面对大家,他的左边是儿童公园右边是图书馆,后面是超市。师:星期天,妈妈带小明去一个地方,这个地方就在小明的右边,请问他们要去哪? ③出示一幅图,三个动物三个家

师:小狗住小猫的右边,小兔紧挨着小猫的右边住,用线连一连,给动物们找到家。

2、辩论:老师和一个同学走楼梯,一人上,一个下,每人靠自己的右边走,请问我们会撞在一起吗?说明理由。活动六:实践左和右。P6生活中的数学。

组织有效的抢答辨论活动,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引导学生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观察问题,多角度思考问题,让学生去认识、去感悟、去体会,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进一步明确方向不同,左右不同,同时对学生进行了安全教育。

五、教学片段实录: 活动一:引出“左右”

师:我们教室的中间有一条走廊,现在请两个小组的小朋友在走廊里随意来回走动。(两个小组的学生在走廊里来回随意走动。)师:你们有什么感受?

生1(场内的):老师干吗要我们走来走去? 生2(场内的):老师这样走都会撞到。生3(场外的):这样走很乱。

师:假如在马路上有许多车、许多人,也这样走的话,会有什么后果? 生1:会很危险。生2:有可能会撞起来。生3:会出车祸。生4:这样走不好。

师:那你想个办法,怎样比较好? 生1:大家都靠一边走。生2:大家都靠右边走。生3:大家都靠左边走。

师: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交通规则,我国规定每个公民都靠自己的右边行走或行车。现在请同学们都靠自己的右边来回走一走,有什么发现?不知道右边在哪可以请同学或老师帮忙。(场内学生靠自己的右边来回走动。)师:现在有什么感受? 生1:好多了。生2:不乱了。生3:这样不会撞到。

师:看来认识左右很重要,可以帮我们解决许多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左右”。……

活动五:巩固左和右。

1、抢答: ……

2、辩论:

师:老师和同学走楼梯,一人上,一个下,每人靠自己的右边走,请问我们会撞在一起吗? 生1:肯定会的,都走同一边肯定会撞起来。生2:不对,一人上一人下,不会撞起来。

生3:对哪!面对面,两个人右边不在同一边,不会撞起来。生4:都是右边怎么不会撞起来? 生5:不会的哪。

(教室里一大片声音说不会,一小片声音说会,很热闹)师:谁能拿出有力的证据,说服对方。生6:老师我们来表演一下,就是最好的证明。师:好主意。

(师生面对面,各自靠右走,用事实证明不会相撞,全班一片欢呼声。)……

六、教学反思

(一)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师生教与学的中介,但只是提供了学生学习活动的基本材料,它需要每一位教师去实践、丰富及完善。本着这一认识,我对教材进行大胆处理。用六大块活动情境串连生成,集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为一体,使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活动过程中体验到左右的含义与相对性,使学生乐学、爱学。

(二)尊重学生,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

在教学“左右”一课前,我通过与学生交流,发现学生对左右有了初步感受,但对其相对性、可变性缺乏清晰的认识。基于这一情况,整个教学中教师只是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让学生进行有序的活动。通过大量的生活实例,使学生获得大量感性材料,使学生在玩中学,乐中悟,为正确理解左右奠定了基础。另外,这节课也抓住教材的难点让学生进行思考。

(三)在活动中培养能力,发展思维。

《标准》在基本理念中特别强调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为此在本节课中我安排了许多活动,创设了许多学生身边的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通过这些活动发展学生猜想、观察、比较、操作、交流、推理的能力,让他们学会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例如活动五中的抢答题,学生完全可以在老师没有念完题就知道答案,因为桃子的右边有菠萝和樱桃,它不是最右边,那肯定不是樱桃,只能是菠萝。在这老师没有禁锢学生的思维,让他们通过推理解决问题,小小的一道练习题,可以用多种方法解决成为学生思维放飞的舞台,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自主探索,是发展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条件,从更高要求看,本课在这一方面略显不足,教师可以在这方面作进一步研究。

第四篇: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认识小括号 (17)

“认识小括号”教案

南充市五星小学

何凤娟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下第74页、例3。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小括号的意义,认识它的作用,掌握带小括号的加减运算顺序,会计算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

2、通过观察、比较,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3、通过教学,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审题习惯。学具准备:

每人准备2张长方形纸条(画有10格格子的)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

进行口算比赛,并让学生说出计算过程。在此基础上让孩子们观察并得出从左往右的运算顺序。

二、操作体验

1、第一次操作。

A、拿出准备的有星星的纸条,让学生观察有多少颗星星,第一次剪掉2颗,第二次剪掉3颗,还剩多少颗?学生列出算式。

B、引导学生回顾剪星星过程,换角度思考一共剪掉多少个,拿走剪掉的就是剩下的,学生列出算式。C、教师写出算式10-2+3,学生评价是否正确,引导学生创造一种记号,来改变运算顺序。请你在草稿纸上试一试。(生尝试)

D、学生展示创造符号,并说计算过程。教师引出小括号,并教读算式,当小括号出现时,先算小括号内的算式。师:这叫“小括号。

生齐说:小括号。

2、第二次操作

纸条上有10颗星星,第一次剪掉5颗,第二次剪掉2颗,还剩多少颗? 学生操作并得出算式,鼓励学生用上新朋友小括号。

3、练习:

简单的纸条帮助我们认识了新的朋友,小括号,它能改变我们的运算顺序。老师考考你掌握了没有。老师出示有小括号和没有小括号的算式,让学生辨别运算顺序并加深巩固小括号作用。

三、练习巩固

A、你会算吗?做小动物找车厢的游戏

B、小括号还可以让我们的运算更加简便,做找朋友游戏。

C、同样的数字和符号,加上小括号有没有变化?让学生观察、计算得出结论,教师总结。

四、课堂小结

师:小括号可以改变算式的运算顺序,在以后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还将学习更多的关于小括号的知识。

第五篇: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十几减7,6

教学名称:十几减7,6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7、6

2、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知道十几减7、6的计算方法是多样的。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

3、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掌握十几减7、6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教学难点: 能用多种方法去计算十几减7、6。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11-8

14-9

13-8

15-9 11-9

17-9

12-8

16-8 2.看卡片,说出()里应填多少。

6十()=12

8十()=13 5十()=11

7十()=14 9十()=16

6十()=13 3.12—8=4,说一说想的过程。

二、新授

1.出示例3。

(1)观察画面,理解图意,用自己的语言叙述画面内容。

(2)出示鱼缸画面,请学生数一数,鱼缸里有多少条金鱼?(13条)(移动画面,黑金鱼隐藏到水草后)再让学生猜一猜隐藏到水草后的红金鱼有几条?(学生分组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想法)(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列出算式。13—7=6 谈一谈你是怎样想的:

(4)小结:刚才大家动脑筋想出了四种不同的思考方法,这几种方法都很好。(5)改变题意:一共有13条金鱼,6条黑金鱼,红金鱼有多少条?(6)学生独立列式,并说一说思考的过程。

l3—6=7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14页的“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2.做一做第2题。

3、完成P14页“做一做”的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学习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下载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学习活动记录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学习活动记录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