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的平衡思想与现代领导力

时间:2019-05-14 20:56: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易经》的平衡思想与现代领导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易经》的平衡思想与现代领导力》。

第一篇:《易经》的平衡思想与现代领导力

《易经》的平衡思想与现代领导力

叶飞

摘要:《易经》在中国思想史上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它是儒家尊奉的伟大经典。其中深刻的哲学思想对现代管理有很好的启迪作用。现代领导学产生于二十世纪初的西方,领导力是领导学的关键因素。本文是汲取易经中的平衡思想,结合西方领导学的内容分析和探讨平衡式领导力。

关键词:易经、平衡、领导力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人不再盲目崇拜西洋文化和西方价值观,而是国学热生机勃勃的兴起,其中《易经》热也是最令人叹为观止的。《易经》是中国人智慧的宝藏,是中国传统“五经”之一,是中国文化的源头。它是以易学为核心的儒学、经学,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它包含哲理、事理与物理。几千年来,《易经》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是无与伦比的。中国的思想文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都和《易经》有着密切的关系。《易经》思想博大精深,历代研究者各有见解,他们对古经典籍的解析或观点相同或观点不同,但在理解的过程中都可以创造出新的诠释。新的诠释不但具有创新与突破的意义,而且带有辩证的性质。

平衡和谐是《易经》的灵魂。《易经》的理、象、数都秉承平衡的思想、追求平衡的境界。平衡思想蕴含于《易经》的“一阴一阳谓之道”的基本原理。《系辞》曰:“一阴一阳谓之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乾以易知,坤以简能”阴阳对立统一是《易经》的基本原理,《易经》认为,整个世界由阴阳两大势力组成,阴阳二者既对立又统一。凡是具备一阴一阳的平衡,就能完成其本性。阴性势力和阳性势力在万物演化过程中起着两种不同的作用,阳性势力主宰万物的创始,阴性势力是从属地位,阴阳两种势力平衡并济,相反相成,决定事物的生长化育。阴阳对立统一关系包含了平衡思想,平衡思想是《易经》基本原理的重点体现。平衡思想体现于《易经》的“天地以顺动”。《易经》认为世界是平衡和谐存在且平衡运行的,《彖传》说:“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说明天地承顺,宇宙和谐。《彖传》指出:“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也”,“大地以顺动,故日月不过,而四时不忒”这说明自然界不仅和谐平衡地存在,而且和谐平衡地运行,就如同日月周转不会偏离轨道,四季更替不会出现差错。平衡思想贯穿于《易经》相关学科中,例如在中医中,理想状态是阴阳平衡,此时人体健康,“内外调和,邪气不能害”,当阴阳失衡或失和,人体就有疾病。中医治病就是“阴病阳治,阳病阴治”,恢复到阴阳平衡状态。再如在传统建筑学中,就以和谐为美,讲究对称、平衡、协调。

现代领导学产生于二十世纪初的西方,“领导”这一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是十分丰富而广泛的:在“领导”活动中,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共同作为实践主体推动着人类社会或组织的发展;“领导”不是少数精英或掌权者的专利,“领导”不仅仅意味着职位和权力,而是一种能力、一种责任、一种素质;不再是传统的权力型、英雄型领导观,而是反映领导活动的真正本质和规律,倡导平民化、生态型的领导活动新趋势。领导力是领导学的关键因素。任何人都在影响别人或被别人影响,影响别人的过程叫“领导”,影响别人的能力叫“领导力”,领导是一种过程,而领导力是一种能力。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将领导力定义为:“领导力是一门艺术,它会完成更多管理科学认为不可能的东西”。领导力大小由领导者的影响能力、决策能力、协调能力、控制能力四个方面组成。影响力是领导力最为重要的一个内容,影响力的大小决定着决策力、协调力、控制力的大小。反过来,决策力、协调力,控制力的大小以影响力的大小体现。决策力是领导力实现的基础和前提,发挥领导者的影响力、协调力和控制力都离不开领导者的决策力。协调力也是平衡力,既可以化解矛盾降低冲突造成的危害,又可以防止独断专行的形成。控制力的目的是防止组织目标与组织活动出现偏差,也即领导力的自我修正机制。领导力是通过以上四个方面互为因果,相辅相成地发挥作用。

平衡式领导力是汲取中华《易经》的智慧,结合西方领导学的内容,形成中西并融的平衡式领导力。平衡式领导力就是以和衡管理为前提,以和衡管理为基础的领导力。和衡管理是以中华优秀文化的精髓统领西方管理的智慧,从中国企业面临的实质问题入手,探索企业管理的道、法、术、器的综合应用。和衡管理把企业看作是一个完整的生命系统,确定了以人和、事中、制衡、活源为主体的企业管理四大要素,构筑成以和中之道解决企业生存和发展根本问题的管理方略。第一是“人和”:“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理解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为什么要和,怎样和,如何构造和谐组织,在成物、成人中成己,促进企业发展。第二是“事中”:“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事中是指按中庸之道做事,将企业的战略、运营和员工的心行管理,做到无过也无不及,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从而培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第三是“制衡”:按客观事物及其相互联系的规律,主动发现失衡,并能纠正失衡,重新达到平衡,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第四是“活源”:学习识别、开发、转化、升华企业的各种资源,做到企业万物能用,实现效益最大化。

企业可以从以下四个层面做到平衡式的现代领导力:

(一)关于员工雇佣与民主的平衡:西方国家的泰勒管理模式的最显著特点是把企业看作一部大机器,而企业员工是这部大机器中的零部件。它强调雇佣者的绝对服从与步调一致,还强调严格的工作标准化和程序化管理。目前,这种“组织者想,被组织者干”的管理模式早已过时。为适应信息化时代瞬间万变的市场环境,在“平衡式领导力”思想下,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应强调下放权力、发扬民主,而不是把员工当作工具。在现代企业目标管理中,员工既是目标制定的参与者,又是目标实施的执行者。

(二)关于下属控制与激励的平衡:按照传统的控制管理方式,经理的主要工作就是控制下属的行为,以确保圆满完成公司既定的工作任务。在“平衡式领导力”思想下,管理不仅仅是“控制”,更重要的是“指导与激励”。经理如果能做好控制与激励的平衡工作,就有可能开创企业的新局面,带来更高的管理效率与效益。

(三)关于内部与外部顾客的平衡:过去的管理理论比较重视企业的内部管理问题,直接目的是强化和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效益,这当然是必要的。然而,在以市场为导向的现代企业管理中,如果忽略了“顾客关系的协调管理”,就会失去现代企业与顾客之间的“平衡”,这也就意味着丧失现有的市场。企业内部与外部顾客的平衡已上升为企业管理核心内容。因为,企业的命运在顾客手中,顾客是企业利润的最终决定者,这是现代企业进行市场竞争的根本法则。

(四)关于公司治理、责任与权利平衡:计划经济时代的企业原有组织结构已经严重滞后,企业组织内部权力与责任的失衡,严重地制约了企业效率的提高与效益的增长。为此,必须加强企业的内部治理,形成一个由经营者、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独立董事及外部董事组成的相对完整的监督和制衡体系。

(五)目标和发展的平衡:在目标管理中,有两个至关重要的“平衡”:一是发展目标或计划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平衡,即组织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的平衡,以及组织在各时段的任务目标的衔接,组织各部门的任务所对应的比例关系等;二是执行计划中的综合平衡,组织要研究组织活动过程中资源供应的平衡,要分析不同环节在不同时间的任务和能力之间的平衡。另外,目标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目标应根据执行情况和环境变化进行调整、修改,以保证管理工作的协调和平衡。企业在确立自己的经营发展战略时,要做好风险和收益的平衡。企业的发展战略无论是多元化经营还是专业化经营,都是为了规避风险,获得竞争优势,进而获取超额利润。关键是企业能否根据现有资源和能力做到平衡、稳健发展。

《易经》的基石和精髓在于天和地、阴与阳的平衡,万事万物归根结底都是由于阴阳相互平衡而形成的。平衡思想是《易经》的重要思想之一。如果可以把《易经》的平衡思想和西方的领导学有机结合,为提升管理者的平衡式的现代领导力有非常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 闵建蜀.《易经》的领导智慧[M] 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0.[2] 陈福滨.《易经》哲学的现代意义[J].周易研究,2013(5).[3] 王乐,张溢木.释“中”“庸”及“中庸”[J].新乡学院学报,2011(6).[4] 朱丽.从《易经》看领导智慧 [J].中外管理,2014(2).[5] 张家麟.易经领导力十二项修炼 http://wenku.baidu.com

第二篇:中国传统思想及其现代价值论文——《易经》与天人合一

《易经》与天人合一

XXX 学号 xxx一班

摘要:文章简述了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的意义与基本内涵,以及“天人合一”思想与《易经》的关系。并从“天人合一”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的方面探讨了“天人合一”思想对现代社会发展的价值。关键词:天人合一;生活和谐;古代哲学;卦;生活 引言:

《易经》是我国一步最古老而深邃的经典,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同时,他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在古代是帝王之学,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1]

然而,《易经》并非只有帝王、术士才能取去研究的,实际上《易经》所包含的东西太多了,它所阐述的易理不仅适用于统治者和政治、军事家,而且适用于全体人民,它一阴一阳的排列组合,保罗了时空万象,阐释了天人义理,可以说它就是宇宙的真理的体现。因此可以说,《易经》阐述的是万物的普遍规律,是一本由古老而深邃文化沉淀出来的经典之作。

实际上,大部分人并不是专门专注于文学和传统文化研究的,对于普通的群众而言,他们更关心的往往是日常生活上的事宜。但是,《易经》依然是指导人们美好生活的“引导者”。其中,“天人合一”的思想,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将它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必然能使得生活更为舒适和和谐。本文将简单阐述《易经》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并试图将它的理念与日常生活结合,描绘一个和谐的生活环境。

正文: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一个古老的命题。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观念源远流长。这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一个重要命题,为历来的思想家所重视,道、儒、佛家都不例外。

而《易经》的根本,在于帮助人找准自己的位置,它十分强调人与自然合一,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在《易经》中,乾、坤二卦代表天、地,而天地引申开来也分别有各自的含义。天泛指地面以上的整个天空,又可以代表天地整个自然界,而地则是人类来已存在的家园,是一切生命得以存在的基础。[2]

一、何谓“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是一种宇宙思维模式,所指的是与宇宙自然界的生生之德完全

合一的存在状态。是天、地、人和谐相处的一种表现,是中国古典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天人合一实际上就是追求天、地、人构成的整体的一种和谐相处的关系。

二、《易经》中的“天人合一”

下面将简单分析《易经》六十四卦中的乾卦和坤卦,以此来分析《易经》中天人合一中天地人中的天与地。

乾为天,包罗万象宇宙无边,虽然运行有序,但高深莫测。乾,元亨利贞,象征着天,而我们就生长在天地之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因此我们应该要顺天道而行,以自然环境为依托。融入自然,与天地万物和谐共处,从不停息地以求得共同发展。

坤为地,一般认为包容、顺从、忍耐、柔顺是它的主要内涵,但其最大的特点是负载万物。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实际上,地一直就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空间,人们在地面上

耕种粮食,安居乐业,人类自古就把大地比喻为哺育自己成长的母亲。因此,天、地自古以来就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依靠,因此人要继续在自然界中生存和发展,必须正确处理好与自然也就是与天、地的关系。

三、“天人合一”的内涵及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可以看成中国传统是天人合一思想的最高理想。

中国传统哲学对于天人关系的探讨,涉及了天命与人事的关系,人性与天道的关系,人与自然界的关系等多个方面。所以“天人合一”思想是多层次、多方位的。所以,我们绝对不能将“天人合一”就简单地等同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必须坚持辩证的基本方法,既要从宏观方面在整体上把握其丰富的内涵,又要从微观方面对其复杂内容加以具体的科学分析[3]。但至少“天人合一”包含了人自身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三个方面。天人合一的基本思想内涵可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自然系统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第二,自然界有普遍规律,人应服从普遍规律。第三,人性即天道,道德原则和自然规律是一致的。第四,人生的理想是天人的协调。

“天人合一”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而是体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各个方面[7]:

“天人合一”孕育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伦理传统。“天人合一”有对天人关系原生状态肯定的意味,人是天的产物 ,肯定自然界先于人的本原地位。中国文化所强调对大自然的回归,进而将人与人之间的自然关系即血缘关系,纳入伦理当中,使道德的规约作用突出,中国传统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道德文化。“天人合一”开启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整体性思维的。“对人与自然未分化的合一所进行的整体观使得中国文化有着对整体、群体的认识。”

“天人合一”导引出中国文化“内在超越”的精神追求。中国哲学中强调“天人合一”不仅指人与自然的和谐状态,也有人是“天”的产物、自然的产物、人能认识自然的意味。《中庸》讲‘天命之谓性’,意即天命内在于人心之中,人把自己内在的德性发扬出来,就是阐明天道的一种方式,人对自然的理解依靠人对自己的本性以及生生不息之源的体证。孕育了“内在超越”这一中国文化最深刻的智慧。

四、总结

《易经》是中国人们对自然宇宙探索和总结出来的智慧结晶,其中“天人合

一”的思想是一种宇宙的思维模式,他帮助我们在万变的环境中找到本我,找到与环境想适应的那份宁静,怀着这种宁静的心态,我们能够沉着应对各种变乱,这为我们谱写属于我们的和谐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

另一方面,“天人合一”思想左右着整个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传统哲学最基本的命题之一,它强调人自身、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统一、人的行为与自然的协调、道德理性与自然理性的一致,它的意义在于要求解决人与整个宇宙的关系问题。

“天人合一”思想对现代的价值,在于深刻的揭示这人与自然的统一性,一种整体性的思维方式影响哲学界,同时也是生态伦理与人伦道德体系的建设的基础,并且对当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五、参考文献:

[1]祖行.图解易经——一本终于可以读懂的易经[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9 [2]祖行.图解易经——一本终于可以读懂的易经[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9:26-27 [4] 孙江.东西方哲学传统与科学的自然观[J].法学杂志,2009(01).

第三篇:《《易经》智慧与领导力提升》-杨子

《易经》智慧与领导力提升

课程背景:

“提升领导力”是一个新鲜的老课题,以往我们多从战略战术、绩效考核、制度流程等方面寻求突破。现在,我们借鉴《易经》的智慧来提升领导力,这是因为《易经》本身就是一门针对领导者的学问。

不知《易》,不可为将相。《易经》涵盖了领导者的全部信息,以此作为切入点来解读领导力,不仅新颖,而且还给能出举一反三的应用,关键是可以体验“群经之首、大道之源”的《易经》所传递出来的无穷智慧。

课程价值:

1、为提升领导力的老问题提供了全新的易理解决新思路。

2、深入浅出讲解《易经》义理,升华领导者的国学素养和领导力智慧。

3、详解《易经》的象数理占与领导者的“管理之道”、“权谋之法”以及“御人之术”,立体提升领导者的全盘领导力。

课程时间:2天,6小时/天 课程对象:

1、企业董事会成员、核心层领导、总裁班。

2、企业重点培养的中高层干部。

3、企业中意愿提升国学素养的各类人才。

课程大纲:

第一讲:《易经》就是一门提升领导力的学问。

1、《易经》与史上最智慧的三位领导人:人更三圣,世经三古。

2、《易经》开启了领导力的学问:一画开天,八卦启源。

3、《易经》如何演绎领导力:天地化育,人文化成。

4、《易经》如何切入领导力:洁静精微,易之教也。

5、《易经》与领导力的境界:持经达变,进德修业。

6、《易经》提升领导力的佐证:不知《易》,不可为将相。案例:解读伏羲如何成为史上第一位最强领导人。案例:周易+周礼,为什么成为周文王的领导力精髓?

第二讲:《易经》爻位属性与领导者的成长路径。

1、上爻:新陈代谢 宗庙 退居二线 上易知

2、五爻:圆满成功 天子 CEO总裁 五多功

3、四爻:新进高层 诸侯 副总总监 四多惧

4、三爻:功业小成 公卿 部门经理 三多凶

5、二爻:崭露头角 大夫 部门主管 二多誉

6、初爻:发端萌芽 元士 入职新人 初难知

7、领导者的“顺势而为”与“逆流而上”。

8、领导者的“时位格局”与“趋吉避凶”。案例:解读领导者的格局与结局。

案例:解读成语“略知一

二、不三不四、九五之尊、人五人六”。

第三讲:《易经》八卦风格与领导者的职业素养。

1、领导者的刚性提升:自强不息,追求卓越。案例:解读乾卦,讲解领导者需要走好的每一个阶段。

2、领导者的情商管理:和顺喜悦,因人成事。

案例:解读兑卦,讲解领导者互助沟通、合作共赢之道。

3、领导者的形象魅力:热情不乏冷静,居安而后思危。案例:解读离卦,透过魅力四射和积极火热的背后。

4、领导者的临战作风:雷厉风行,处变不惊。案例:解读震卦,震来虩虩,笑言哑哑。

5、领导者的气质涵养:谦逊受益,以柔克刚。案例:解读巽卦,无孔不入,低调入世。

6、领导者的逆境考验:信念不死,越拙越勇。案例:解读坎卦,虽险难重重,却更显领导光彩。

7、领导者的开拓创新:见贤思齐,自我反省。案例:解读艮卦,面对阻挡,跋涉不止。

8、领导者的柔性修炼:包容担当,赢得支持。案例:解读坤卦,阴柔之美,和谐之道。

第四讲:《易经》乾卦与领导者的自我修炼。

1、潜龙勿用:充分准备,勿用不是不作为;

2、见龙在田:伺机而动,发迹时如何发力?

3、终日乾乾:谨慎小心,领导者要如履薄冰。

4、或跃在渊:审时度势,领导者不进则退。

5、飞龙在天:恩济天下,珍惜机会,大展宏图。

6、亢龙有悔:戒盈知退,归去来兮与凤凰涅槃。

7、乾卦用九:群龙无首与放手群龙。案例:海尔的乾卦文化与张瑞敏的领导哲学。案例:万科王石的接棒人郁亮如何演绎乾卦风格。

第五讲:《易经》坤卦与领导者的下属教化。

1、履霜坚冰至:防微杜渐,领导者要随时补台与救场。

2、直方大:真诚高远,领导者御人时的素养与境界。

3、无成有终:结果导向,领导者要关注结果,控制节点。

4、括囊:沉默也是领导力,领导者要学会授权与闭嘴。

5、黄裳:领导者要学会荣誉的积累和分享。

6、龙战于野:领导者的局外思维。

7、坤卦用六:领导者是马拉松选手,要持续发力 案例:职场中的白马和黑马。

第六讲:《易经》义理与领导者的管理之道。

一、冲锋陷阵,敢打硬仗。案例:解读师卦。

1、师卦,指带领团队,指挥作战。“国之大事,惟祀与戎。”

2、严明纪律,绝不殉情。“师出以律,否臧凶”。

3、深入群众,亲自督战。“在师中,吉无咎,王三锡命”。

4、有条不紊,忙而不乱。“师左次,无咎”。

5、论功行赏,赏罚分明。“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

二、群众路线,体察民情。案例:解读临卦。

1、“容保民无疆”指领导出访巡视,临近民情,实地考察,包容和保护百姓。

2、五临待民:咸临、甘临、至临、知临、敦临。

三、引导舆论,争取民心。案例:解读观卦。

1、观卦来源:风行地上,像风一样细致观察大地,故得名。

2、《彖传》“盥而不荐,有孚颙若,下观而化也”指臣下观礼而被感化。

3、“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领导者学会应用规律去设教于天下,人民纷纷服从跟随。

4、六观:童观、女观、观我、观国、观生、观其。

四、选贤用能,积累资本。案例:解读大畜卦。

1、大蓄卦来源:山中有天,形容能包容天地的宽广胸怀,故得名。

2、《卦辞》“不家食”,指不让有才干的人在家吃饭,应该让他们报效国家。比喻用人方面,应养贤用贤,举贤任能。

3、《象传》“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指多识多闻前贤古圣的言语和行为,提升道德修养和智慧。

五、锐意进取,改革创新。案例:解读革卦。

1、卦名来源:制作皮革,兽皮先在泽水中浸泡,再在火上烤,故得名。

2、《彖传》“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义大矣哉”,指商汤王和周武王夺取政权时,顺应了天意和民心,时机方法得当。

2、《象传》“大人虎变,君子豹变,小人革面”,指有权的、有德的、无权无德人的众生相。领导者要既用好君子,又驾驭小人。

六、秉公执法,英明决策。案例:解读丰卦。

1、卦名来源:电闪雷鸣,盛大光明的大气候,故得名。

2、《彖传》“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人乎?况于鬼神乎?”要求领导者要把握自然规律、社会规律、宗教鬼神世界的运动法则,尊祖崇天。

3、“君子以折狱致刑。虽旬无咎,过旬灾也”领导者要守中保丰,公正执法。

七、入职离职,亲自把关。案例:解读“萃”卦、“涣”卦。

1、萃,意思是聚集,涣,意思是涣散分离,两卦指的是人聚人散。

2、王假有庙,意思是领导亲临现场,易经中唯一出现在这两卦中。

第七讲:《易经》给领导者的三种思维方式

1、简易,领导力,就是简单,简单,再简单。大道至简与居敬而行简。

2、变易,领导者就是首先领导好变量。

3、不易,领导者要总结规律,以不变应万变。案例:史玉柱持续玩转脑白金17年中的变与不变。

第八讲:《易经》阴阳与领导者的御人之术。

1、一阴一阳之谓领导之道。

2、如何领导好团队上下级。

3、如何看懂领导者的实力损益表。

4、如何解决好动态领导? 案例:雷军如何推动面前的三座大山?

第九讲:《易经》中提升领导力的四个工具。

1、领导者眼中要有“象”。案例:象与细节管理,风险管控。

2、领导者心中要有“数”。

案例:领导者的四个数:守常数,知定数,测变数,化劫数。

3、领导者胸中要明“理”。

案例:坐账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4、领导者脑中要会“占”。

案例:举例《易经》独辟蹊径的判断与预测功夫。案例:领导者的齐家之法。案例:领导者的养生之秘。案例:领导者的修身之道。案例:领导者的万全之策。

第十讲:非PPT演示,现场示范 《易经》占卜与领导力的提升之道。

一、教学“数字起卦法”。(2天课程班特有)案例:现场互动,现场起卦,现场解卦。

目标:深度讲解《易经》的象数理占,讲解最简单最灵活的《易经》占卜术,教会学员自己占卜,自己解卦。

二、教学“筹策起卦法”。(私人订制课程班特有)案例:现场互动,现场起卦,现场解卦。

目标:深度讲解《易经》的象数理占,讲解最古老最神奇的《易经》占卜术,教会学员自己占卜,自己解卦。

第四篇:《易经》与现代文化(生活)的意义

《易经》与现代文化(生活)的意义

——浅谈《易经》的实用价值 郑家顺

《周易》是中华文明史上一部内涵精深,影响广泛、流传久远的典籍,有群经之首和大道之源之称。几千年来《周易》以其博大精深的内涵吸引着人们在各个领域对其进行研究和应用,形成了庞大的易学研究与应用体系。那么对于现代生活,《周易》的思维方式和理论体系对我们还有哪些启示?它如何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我们的工作,以及我们的思维?我们又能否将它应用于当今的现实生活之中?

《周易》博大精深,无所不包。以太极八卦、河图洛书、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旁及天文、地理、兵法、哲学、算术、医学并渗透到几千年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周易》中的风水学,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周易》是宇宙星象学、地理物理学、水文地质学、环境景观学、建筑学、生态学以及人体生命信息学等多种学科综合一体的自然科学。其不但在古代被广泛的运用,对于现代文化也有着很大的影响。

一、《周易》对现实生活的影响

《周易》它博大精深,那么它究竟对我们的现实生活还有没有价值,有没有意义?有没有影响呢?我想答案肯定是肯定的。举一个例子,比如说近十几年以来,在我们的社会生活当中,有两句话或者是两个理念,普通的老百姓都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这两句话一个是与时俱进,一个是和谐社会。

那么与时俱进在《周易》当中就是与时偕行。偕,在《说文解字》当中就说:偕者,俱也;行者,进也。那么,与时偕行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与时俱进。与时俱进这种思想就来自于周易文化,和谐社会也是如此。

在《周易》当中讲太和,追求一种最高的和谐的理想状态,把它叫做“大和”,也就是太和。它讲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讲履,和之至也,履和而至,履以和行,都是讲和。实际上《周易》当中所提出的最高价值理想就是太和。这成为我们中华学人一直追求的一个价值目标。所以从这两点我们就可以看到《周易》对我们的现实生活,对我们的当代社会都有它深刻的价值。

《周易》当中有三点,这些道理当中有三点特别重要,一个是尚变,第二个是贵中,第三个是趋时。

(一)尚变

《周易》,这个易字,它的一个基本意义就是变,变易,当然《易》一名而含三义,有不易、简易和变易。那么现在我说的是变易。《周易》特别推崇变,唯变所适,又讲“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穷就是事物发展到极点,这就叫做穷;发展到极点,那么就可能就要发生变化,发生了变化,进行了变革,事物就通达顺畅了,这就叫做“变则通”。通达顺畅了,这个事物就会有一个比较长的,顺利发展的时期,那这就叫做“通则久”。这个强调变通的观点,它的一个基本思想的含义,它有个基本思想基础,是物极则反,所以《周易》的作者或者《易经》《易传》当中,它提醒我们人要有一个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只有这样,你才能身安,家齐,国家可保。我们历代的思想家,特别是历代的改革家,比如王安石变法,张居正搞改革,魏源、龚自珍强调更法,康有为、谭嗣同搞戊戌维新,都是把《周易》当中这种变通思想,变革的思想作为他们的思想武器。

那么这个通,通则久,不是说永久,就是说在不久的将来它还可能会达到,走到极点,那我们还必须变革。不变革就没有出路,不变革我们国家就不会越来越兴旺发达。

(二)贵中

刚才说了要有忧患意识,要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则无患。那么怎样使我们的社会不断地走向前进,而不走向衰落?那么《周易》它就提出了两个原则,一个就是刚才讲的问题:贵中,强调中道;一个是趋时。

中与和是连在一起的,不中就不能和,中是和的必要条件,所以只有中才能达到刚才我们所说的社会的和谐,达到那个最高的和谐。那么在《周易》当中特别强调这个中,一般来说处在中爻的,上卦的第五爻,下卦的第二爻,处在中爻的,大部分都是吉利的。如果既处在中爻,同时又是阳爻处在阳位,阴爻处在阴位,比如说阳爻处在五的位置,阴爻处在二的位置,这就是既中又正,它强调中正。蒋介石这个名字就来源于这样一种思维。

在豫卦,豫卦的六二爻辞讲到“介于石,不终日。贞吉。”介于石这两个字

就出来了。这就是说,耿介如石,坚刚如石,你做事情不要等到天黑,就是发现这个事情,发现了事物苗头马上就去做,它是吉利的。为什么它会吉利?是因为中正:“不终日贞吉,以中正也”,既中又正。蒋介石,蒋中正这个词就出来了。

那么中国古人曾有过这样一句话,说,“易道深矣,一言以蔽之,曰时中”,又讲“知时中之意,则思过半”。“思过半”,这也是《周易》当中的话,是说你懂得了时中的内涵,懂得了它的精神实质,那么对《周易》整个讲的道理,你基本上就把握了一半,可见他们推崇时中。

(三)趋时

下边就要说到时了,“趋时”。那么这个观念,在《周易》当中发挥得应该说是淋漓尽致,形成一个非常系统的理论观念。它讲到要明时,要察时,通过察时来明时。时机未到你要待时而动。什么是待时而动呢?《周易》当中讲了,“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把器具,器械工具打磨精良,隐而不发,等待时机。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一旦时机成熟,那就要坚定果敢,立即行动,这样你就会取得非常大的成就,这就是所谓的“待时而动”。

与时俱进,那么在《周易》当中讲了三次。乾卦的《文言传》讲,“终日乾乾,与时偕行”,就是讲白天奋勉努力,从不懈怠,到了晚上你就应该安闲休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样你就会取得大的成功。

损卦讲:“损益盈虚,与时偕行”。益卦讲到“凡益之道,与时偕行”。就是不管你是损,减损,还是增加,盈满还是亏缺,都应该根据不同的时机采取不同的措施,所以它又讲,要“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这是在艮卦里。

艮卦它的含义是什么呢?艮就是止,所以它后边就讲: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也就是说不管你待时而动也好,还是与时偕行也好,与时俱进也好,你都应该以不失时机作为一个基本的准则。“行”比较好理解,比较好做,但是,“止”就不见得。我们做什么事情,既要有所为,也要有所不为。当你事业顺利发展,蒸蒸日上的时候,你敢不敢止?这个时机到了,你有没有魄力嘎然而止?旧的不做了,另做新的,你开创一个新的产业,开创一个新的事业,这是很难做到的。

所以中国古人讲“知止”,当然是从道德的角度讲,要“止于至善”,可是如果我们把它引伸开来,从《周易》这一段话我们可以看到,它不仅仅是一个道德上的止于至善,而且你的事业,你的工作,你所开拓的各个方面的东西,是不是可以到此为止,另谋新路?这恐怕是现实社会当中很重要的一个考验,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思维。这是讲时机未到,要待时而动,时机已到要与时俱进。那么如果时机变了,时机、时运、时势,发生了变化,《周易》讲那就应该“趋时”,就要“变通”,“变通趋时”就是紧紧追随时势的发展,抓住新的恰当的机遇。这就是我说的趋时,就是“变通者,趋时者也”,或者反过来说,趋时就是变通,根据不同的时机,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或者说这就是时中,因时而行中道。

孟子曾经讲过执中,说你坚守中道是非常好的,可是“执中无权,犹执一也”,你执中无权,没有一个权变,不进行通权达变,只坚持一个道理,是吧,一个模式,不能通权达变,不能随时加以变通,那只能是把道给害了,那是“贼道”。男女授受不亲,这是道,这是礼也。可是嫂溺援之于手,权也。这个通权达变实际上也就是因时而行道,要对这个道要有所调整。

就比如说我们骑自行车总要有微调,你不可能永远直直地,这样正正直直地走,永远直着走,你非摔倒不可。可是我们不断地拧着这个把,在这样进行一些微调,这个微调就是刚才我说的权。但是它又鼓励“中”。就是我刚才所说的因时而行中道,这样你才能保证你的顺利地畅行无阻。那么这是所讲的时。所以时这个观念,在《周易》当中出现了58次到60次之间,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来讲,用时、时机、时用等等,它的各种情况。所以这样一种观念对我们任何人,对我们现实生活来说都是影响至深,影响很大。

二、《周易》的思维方式和理论体系

(一)一阴一阳之谓道

中国历代的思想家都在阐发“一阴一阳之谓道”这个古老的命题。那么刚才我讲了这样三个方面,六个字:尚变、贵中和趋时。那么《周易》它不仅仅停留在这样一些问题上,而且它把这样一些观念,这样一些原则,它从哲学的更高的角度,从形而上学的角度来加以论证,就提出了阴阳变易思维。

其实,刚才我所讲的这样一些,都渗透了它的阴阳思维,阴阳变易的思维。可以说阴阳变易的思维它是我们《周易》的核心,是我们《周易》的最基本的特征,如果离开了这个学说,其它别的学说无从谈起,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那阴阳学说,它是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思维方式,我们给它概括成四句话,就是《周易》当中的四句话,用《周易》当中的四句话来概括,第一是“一阴一阳之谓道”,一阴一阳就是又阴又阳,有阴就有阳,有阳就有阴,这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就是阳可以变成阴,阴也可以变成阳,就是阴阳相互转化。那么阴阳相互联结,相互渗透,相互转化,这是一切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所以它叫做一阴一阳之谓道。

我们看,不能只有天没有地,只有天没有地那就不成其为宇宙:不能只有男人没有女人,有男人没有女人,那就不成其为社会,那就不成其为人类。我们一个社会,你既要有领导,又要有群众,既要有官员,又要有民众,这样才能构成一个社会。那同时还有中外,内外上下,不同的民族,这就是一阴一阳。同时阳中还有阴,阴中还有阳。你比如你们坐在这儿,有男有女,男女就是阴阳,可是不论是男人身上,还是女人身上,你都是由血气构成的,按照中国古代医学,血为阴,气为阳。但是阳中又有阴,这个阴阳又分成阴阳。

我们一天有昼夜,说白天是阳,夜晚是阴。可是白天从午后,午,中午以前是阳,中午以后又是阴,属阴。夜晚子时以前属阴,子时以后又属阳,阴阳当中又各生阴阳。所以我们观察事物就不能只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独阳不生,独阴不成,天下没有孤阴孤阳之物,也没有纯阴纯阳之事。阴阳总是相互联结,相互渗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所以我们看社会,我们既要看到正面,又要看到反面,看到成绩,也要看到缺点。看到我们现在形势一片大好,我们也还要看到它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它背后所潜伏着的可能出现的危险。这就是一阴一阳所给我们提供的思维方式,一种思维方法。

那么老子他又从反面看问题,“反者道之动”。就是你别人,你儒家,你只看到了事物的正面,只看到了社会好的方面,仁义道德,那么在这个仁义的背后还有没有其它别的方面不恰当的东西,影响着我们社会的发展?他也是在思考社会,怎样使社会更加安宁,更加安定,更加发展。他并不是什么都无所作为,他思考的问题和儒家基本上是一样的,也是安邦定国。但是你常人,你儒家,你看到的这一方面,那么我看到的是另外一方面,那么这样我们中国人的理论思维,我们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就进一步向前进,就深刻了一步。

(二)阴阳不测之谓神

第二句话,“阴阳不测之谓神”,就说事物的变化总是神妙莫测,刚才我们说事物它总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发展,有规则,有确定性,那么这就叫做常,《周易》当中就称为道,可是事物的变化还有变数,事物的发展还有变数,有不确定性,有偶然性,这种偶然性,这种不确定性,在《周易》当中就叫做神,神就是神妙莫测,不好把握。

比如说我们平常讲的,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为什么叫不测风云,不测这个词就来自于《周易》。事物本来按照常规,按照它的规则,可能就直接由此向彼发展,可是突然遇到了一个什么事件,它突然改变了方向,或者折回来了,或者是另外一个方向。

两年前,美国次贷危机发生了,究竟向哪里走,下一步会是什么样子,谁也不知道,谁也不知道它会发展成为我们现在的全世界范围的,金融危机,这就是阴阳不测。

(三)日新之谓盛德

第三句话,“日新之谓盛德”,或者叫做“生生之谓易”。在《周易》当中这两句话是连在一起的。日新之谓盛德,就是说每一天都在更新,这是天地最大的德性,天地最根本的性质。生就是创造,生生就是不断有所创造,不断有所创造这才称得上变易,或者说这才是我们《周易》所讲的变易。老是重复过去的东西,不断走向衰退,那不是《周易》所讲的变易。

谁都不会愿意过平平淡淡的、老是千篇一律的生活,都希望不断有所前进,不断有所更新,不断有所提高,这不就是不断地在更新吗?所以《周易》叫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

甚至台湾有一个哲学家,被称为现代新儒家的牟宗三先生,他创立了生命哲学。他这一套生命哲学体系,他的一开始的出发点就是《周易》这两句话,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当然他结合了西方哲学的,尤其是康德哲学的一些东西。那么他就称为生命哲学。那我想,我们每一个人都在受这样的东西的熏

陶,都在被它所昭示,被它所激励。

(四)刚柔相推而生变化

第四句话,“刚柔相推而生变化”,或者“刚柔相推变在其中”。刚柔就是阴阳,阳刚和阴柔,这两个方面相互作用,相互推移,那就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在原因。它实际上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内因论的先驱。就是说,你这个事业能不能发展,你的事业出了问题,或者你自己出了问题,你不要怨天尤人,不要去找很多客观条件,先找一找你内部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在自身找原因,自身找问题,你才能真正解决。所以他强调内因,强调刚柔相推。

这样四句话可以概括阴阳变易学说的基本内容,当然还可以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来强调,阴阳互补,阴阳和谐,阴阳流转等等,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们都在阐发这样一个命题。

要用北京大学朱伯崑先生的话来说,就是中国历代的思想家都在阐发“一阴一阳之谓道”这个古老的命题。那么我们中国的辩证思维,我们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我们中国人的智慧从而得到了锻炼。这个思维方式,或者思维方法,它是永远起作用的,永远不过时的,其它别的原则,章法,规范,都可以过时,但是这些东西是永远起作用的。

中国人的社会生活,政治理念,道德意识以及民俗习惯,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到现在仍然有它强大的生命力,值得我们去学习,去研究,去探讨,去弘扬。

《周易》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思维方式,观察世界和解释世界的思维方式;提供了一套治国的方略,或者原则;给我们人提供了一套生活智慧和生活的规范,尤其是他所讲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样一个人生的总原则,人生的总态度,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总体来说,我感到《周易》它的理论,它的思维博大精深,虽然有些方面高深莫测,但是对我们中国人的社会生活,政治理念,道德意识以及民俗习惯,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到现在仍然有它强大的生命力,值得我们去学习,去研究,去探讨,去弘扬。

《周易》本身是原始科学与神化迷信相结合的产物,我们的任务是将二者加以剥离,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古为今用。学者们研究《周易》,涉及数术,目的在去伪存真,从文化发生学角度,追溯古代巫史文化的发生发展,而不是舍本逐

未。有的人抱着正确目的研究数术,是探讨如何将《周易》用于决策科学的一种尝试。数术长期在社会上流传,未免泥沙俱下,真伪难分。有些人打着《周易》旗号,美其名曰为《周易》应用,实际上只不过是包装自己;在他们心目中,《周易》仅仅是一本占卜书。这些人对《周易》的政治思想、哲学思想,象数思维方法的基本内容,并不了解。《周易》多方面的文化价值,它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受到极大的人为的扭曲,应当予以澄清。《易经》被列为“五经”之首,《易》乃大道之源,它在中华统文化中的地位,是歪曲不了的;少数人肆意歪曲它,为了掩饰自己散布封建迷信,欺骗群众的目的,毕竟是徒劳的,只能暴露自己对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的无知,终会落得弄巧反拙的结局。

1956年4月28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应该成为我国发展科学、繁荣文学艺术的方针。不难预料,近年来学术界所掀起的“周易热”,一定会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沿着健康的学术研究的道路不断前进,它所固有的多方面的学术、思想价值,终久会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正确认识。

广大《周易》研究者们在辩证唯物主义的指引下,以科学的发展观思维,本着“留其精华,去其糟粕”——去伪存真,对国粹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周易》去深层次的传承、创新;对《周易》研究的深入发展,一定会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

二零一二年五月一日

于琅琊古郡中国沂南卧龙易经研究会

作者:郑家顺,系中国沂南卧龙易经研究会理事

参考文献:

1、《<周易>的文化价值及其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作者:唐明邦,武汉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周易研究会会长,湖北省道教学术研究会会长。

2、《周易文化与现代生活》

作者:郑万耕,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第五篇:法家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

浅谈法家思想与企业管理 关键字:法家 企业管理 传统文化

摘要:当今的市场经济社会中,企业内外面临种种挑战。本文研究了法家的古典管理思想,从中寻找企业从内部管理上应对这些挑战的一些原则和方法。

当今的市场经济社会中,企业内外面临种种挑战。外部面临激烈市场竞争,要在夹缝中求生存;内部人际关系错综复杂,极易产生严重的内耗,甚至拖垮一个企业。为解决这些问题,各种管理思想层出不穷,多如过江之鲫,让人无所适从。

这些复杂的情况在中国历史上也曾出现过,这就是春秋战国时期。当时,诸侯国争相称霸,国家间在经济、政治、军事上进行着多方位的较量;诸侯国内部,随着井田制的解体,社会阶层的流动,原有的管理体制已经不能满足要求,然而元老贵族阶层不愿意放弃特权,竭力反对新政,各阶层之间相互角力,甚至相互掣肘。这些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君面临的难题,与当今企业遇到的问题何其相似。最终,秦国借助法家思想,实行彻底的变法,富国强兵,最终统一了天下。因此,研究法家思想,或许会为我们解决当今企业面临的问题提供一个思路。

一、法家思想简介

在西周的奴隶制社会中,社会管理的主要形式是分封制。天子将土地分封给诸侯,诸侯分封给士大夫,以维系贵族集团的稳定。在这

种情况下,对贵族和对民众的管理方式是不一样的。贵族的关系主要靠“礼”来协调,民众的治理主要靠“刑”来约束,即所谓“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到了东周时期,社会各阶层原有的僵硬界限逐渐被打破,大国之间侵略,兼并。此时,原有的治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各诸侯国发展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法家学派逐渐走上历史舞台。法家是先秦诸子中对法律最为重视的一派。他们以主张“以法治国”的“法治”而闻名,而且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论和方法。这为后来建立的中央集权的秦朝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后来的汉朝继承了秦朝的集权体制以及法律体制,这就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与法制主体。

法家从人的趋利避害的本性这一基础出发,强调君主在掌握权力的基础上,应该建立完备的法律,奖赏有功,惩罚有过,重赏厚罚,从而使人奋勇耕战,最终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二、法家的核心思想

韩非子之前,法家分三派。一派以慎到为首,强调“势”的作用,即主张权力与威势最为重要;一派以申不害为首,强调“术”,即控制臣下的权术最为重要;一派以商鞅为首,强调“法”,即认为法律与规章制度是法治重点。

韩非子将这三派的思想融合起来,认为这三者缺一不可。势是法治的基础,君主只有拥有了权势和权威,才能令行禁止,法律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法是法治的核心,要实行法治,就必须制定出严格的、赏罚分明的法律,并且法律对所有人必须一视同仁,才能使人民对法

律有应有的敬畏;术是君主驾驭臣下的技巧,既要充分发挥下属的才能,推进法的实施,又要防止下属谋权篡位,保证势的权威。

三、“法”与制度化管理

“法”,就是法律制度,就是用法律制度来进行管理。对于当今的企业,就是制度化管理。法家认为,用儒家鼓吹的仁政、墨家的兼爱非攻都不能强国,只有使用法律治理国家,才能实现“民安而国治”,“兵强而敌弱”(《韩非子 有度》)。

法能强国,是因为人们都喜欢奖赏,害怕惩罚,因此法治能起到防范作恶,鼓励先进的作用。韩非子举了个例子:几尺的布,一般人都会去拿;融化的黄金,就算有几百两,盗跖(传说中盗贼的祖先)也不会动手。一般人会拿几尺布,是因为肯定没有坏处;没人会碰融化的几百两黄金,是因为一定伤害手。(“布帛寻常,庸人不释;铄金百溢,盗跖不掇。不必害,则不释寻常;必害手,则不掇百溢。”《韩非子〃五蠹》)。用法治去约束人们的行为,让他们做了错事的惩罚远高于得到的好处,人们就不会作恶。同时,法治也能起到奖励先进的作用。在赏罚分明的前提下,“有功无功相事也”(《韩非子 初见秦》),有功和无功有大的差别,就能“听说打仗,就跺脚赤膊,迎着利刃,踏着炭火,上前拼死的大有人在”(“闻战,顿足徒裼,犯白刃,蹈炉炭,断死于前者皆是也”《韩非子 初见秦》)。

在说明了“法”的作用之后,法家提出了制度化管理的几

个要点:

1.制度要公之于众。要让所有人都能知道并了解制度的内容。“宪令著于官府”,然后才能“刑罚必于民心”,使奖惩措施深入人心,使人们时刻谨记,制度才可能发挥作用。(《韩非子.定法》)2.制度规定的目标要能够达到,不能达到的标准不但没有激励作用,如果“立难为而罪不及”,以此为依据来惩罚下属,还容易造成“私怨生”,影响整体目标。(《韩非子 用人》)3.制度要相对稳定,不能朝令夕改,“号令数下者,可亡也。”(《韩非子 亡徵》)。但是当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制度也要随势而动,不能一成不变。“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韩非.八经》),用以前的制度来应对变化了的形势,就像守株待兔一样可笑。4.制度要厚赏重罚,同时要做到有功必赏,有过必罚。这是因为,只有立功的人有获得奖赏的预期,知道必然得到奖赏,并且奖赏够多,人们才会争相理工。只有犯错的人知道必然得到惩罚,并且处罚非常重,人们才会对犯错有足够的害怕,制度才会起作用。(“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 《韩非.八经》)。

四、“术”与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企业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对人力资源的获取

(选人)、开发(育人)、保持(留人)和利用(用人)等方面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等一系列活动,最终达到实现企业发展目标的一种管理行为。法家思想中,将人力资源管理归于“术”的范畴,对人才的选拔,任用,考核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对于人才的选拔,法家认为,领导者不可能亲自发现和选拔人才,“日不足,力不给。且上用目,则下饰观;上用耳,则下饰声;上用虑,则下繁辞。”时间、精力都不够,而且很可能受蒙蔽。而如果靠下属的举荐,”则臣离上而下比周”,容易造成下属结党营私。因此,法家提出,“有贤不肖而无爱恶,有愚智而无非誉”,人贤和不贤是实际存在的,但不能根据个人的好恶进行判断。愚和智是客观存在的,但不能根据别人的诽谤或赞美来确定。要依靠制度选拔人才,尽量减少选拔中的主观因素。(《韩非子 有度》)

对于人才的使用,法家承袭了道家的管理思想。作为管理者,应该“无为而无不为”。“明君之道,使智者尽其虑,而君因以断事,故君不躬于智;贤者勑其材,君因而任之,故君不躬于能。”作为管理者,应该让下属去做其职责范围内的事,任命聪明的下属去考虑,任命贤能的下属去发挥才能,管理者只需要起到监督考核的作用,不用直接干涉下属的事务。(《韩非子 主道》)

对于人才的考核,法家认为,管理者首先要根据下属的言论判断其应该达到的目标,然后考核其实际是否达到该目标。“群臣陈其言,君以其主授其事,事以责其功。功当其事,事当其言,则赏;功不当其事,事不当其言,则诛。”根据考核的结果,对其进行奖赏或惩罚。

这样,下属就不敢言过其实,立下不切实际的目标,而立下目标后也会竭尽全力的去完成。(《韩非子 主道》)

另外还要注意的是,在考核的过程中,管理者本身要保持中立。“彼自离之,吾因以知之;是非辐凑,上不与构。”臵身事外,不参与争论,冷静观察,才能得出客观公正的结论。(《韩非子 扬榷》)

五、“势”与领导艺术

法家思想的“势”,是指权势,权力。法家推崇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认为“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对于一个组织来讲,法家推崇的是直线制或直线职能制结构,强调身处中央的领导者要强势控制组织的运行。作为领导者本身来讲,要有足够的权威,要让下属对自己有足够的敬畏。法家认为,只有这样,领导者才能强力推行法治,才能达到法治应有的效果。(《韩非子 扬榷》)

六、法家思想的偏颇之处

法家思想推动秦国统一了华夏,在中国几千年的专制社会中一直起着重要作用,被历代帝王奉为密不外传的御民之术。但是,由于其所处时代的局限,其思想也有一定局限性。在研究法家思想在企业管理作用时,我们既要看到法家思想带给我们的启示,也要看到其不足之处。1.遏制人的创造力

法家强调法治,为维护法律(最终是维护君主)的权威,法家不准平民私自议论国事,进而禁止除法家外的诸子百家的存在,发展到极致就是后来的“焚书坑儒”。在刚从奴隶制社会跨入封建社会的战国时期,国家只有耕种和作战两件大事,不需要平民思考太多,这种法律对秦国集中全国力量迅速壮大有一定积极意义。但是在秦统一中国后,这种防民之口的法律阻碍了信息的流动,造成了矛盾的不断累积,最终导致了秦王朝的覆灭。

在现代企业中,人才是最大的资源,人的主观能动性对企业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再采取这种压抑人性的做法,势必影响员工的积极性,造成消极怠工、不主动发现和解决问题等情况出现,对企业发展是很不利的。2.忽略了人性的多样性

以现代管理学理论来看,法家看到了人性中经济人的一面,从而强调利益和惩罚对人的推动作用。但是,现代管理学理论认为,人的需求是多层次,多方面的,如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就将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法家思想强调了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没有看到其他层次的需求。这一方面容易造成低层次的需求满足后更高层次的需求无法满足,从而降低激励的作用;另一方面容易压抑其他层次的需求,进而导致人的逆反心理,起到相反的效果。这是在管理中应该极力避免的。

总的来说,法家思想秉承中国传统思想的系统性,从哲学

层面到实际操作层面为我们揭示了管理的许多核心问题,为我们继承传统文化,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理论和方法有很大借鉴意义。

下载《易经》的平衡思想与现代领导力word格式文档
下载《易经》的平衡思想与现代领导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易经》的核心思想价值是什么?

    《易经》的核心思想价值是什么? 神po 02-22 15:16 94赞踩《周易》乃三圣所遗文化宝典,为中华传统思想文化的活水源头。它的核心价值,乃在启迪国人睿智,振奋民族精神,阐发大同理......

    《易经》与生活

    《易经》与生活 中国周易学会西安研究员吕山峰 《易经》也称《周易》或《易》,是中国最古老的占卜术原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根源。这部由伏羲氏与周文王(姬......

    易经与中国文化

    易经与中国文化 《易经》为中华文化的精粹,乃五经之首,作为中国文化的主干《易经》的发展横贯数千年,至今仍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和文化特质。 目录 一、中国文化的源......

    浅谈《易经》与管理

    浅谈《易经》与管理 《易经》的起源与中华民族同样古老,它在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社会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甚至可以说在整个人类社会中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一席之地。《易经......

    浅谈易经与管理

    易经与管理 《易经》的起源与中华民族同样古老,它在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社会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甚至可以说在整个人类社会中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一席之地。《易经》是一本......

    《易经》与《红楼梦》

    《易经》与《红楼梦》 《易经》与《红楼梦》《易经》属于哲学著作,而《红楼梦》则属于文学作品,二者牛头不对马嘴地,怎么扯到了一块儿? 这是因为《易经》和《红楼梦》,都属于巅峰......

    易经对现代社会发展的贡献

    2012-2013年第二学期 《易经与中国传统文化》结课论文 论文题目:易经对现代社会发展的贡献系别:软件学院 专业:网络工程 班级:12网络工程(升)三班学号:1215134046 姓名:谢昊天 任课......

    现代信息决策思想现代信息与决策(5篇材料)

    现代信息决策的思想、理论与要领探讨 【摘要】随着全球信息化时代、知识经济的到来以及有现代科学技能、社会经济的快速生长而带来的信息爆炸,信息已成为人类社会中除了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