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走近秋天语文实践活动总结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一——“走近秋天”
北印附小四年级组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新型课程,“是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学生为活动主体,以学习语言知识、形成语言能力为主要内容,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的一门课程。借助综合实践活动这一教学形式,让学生走向自然,走入社会,体验生活,这样肯定能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
在这叠翠流金,瓜果飘香的季节里,为了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从多个方面认识秋天,展示自己心中的秋天,北印附小四年级的语文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开展了“走近秋天”的语文实践活动。
同学们带着对大自然的神秘和向往,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中,极力地寻找,尽情地感受,用眼睛看,用耳朵听,表现十分活跃。搜集资料之后,通过绘画、日记、树叶贴画等不同形式展示自己眼中美丽的秋天。
孩子们不仅在生活中找到秋天,还在古诗中找到秋天。他们把自己的搜集的古诗词用稚嫩的笔画下来,制作成精美的手抄报,有的做成了精美的绘本。
在成果展示活动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组内进行展示与交流,之后由各组同学推荐一名进行全班展示。
这次活动,大多数同学能够积极参与到大自然中认真地观察记录,或是搜集树叶,或是完成绘本的创作。课堂上的合作交流也比较积极。课堂上的展示让我沉醉,也带给大家美的享受。不过也有不足之处,有少数几名学生属于闭门造车,没有走出去看,而是在家里想着秋天的样子。
在以后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应该以此为契机,让学生向表现良好的学生学习,大胆地走出去,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写自己的文字,搞自己的创作,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因为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促进学生智慧和潜能的发展。
第二篇:语文实践活动复习(走近清明)
语文实践活动
材料一:清明,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
材料二: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烈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更是一个远足踏青、亲近自然的好日子。
材料三:国家林业局政府网4月4日讯:据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消息,今年清明节期间(4月2日8时-4日18时),全国共监测到卫星热点636个,反馈报告森林火灾200起,与去年同期相比,卫星热点数、森林火灾次数分别上升88%和127%,没有出现火灾大范围爆发现象,也没有发生影响较大的火灾。
材料四:(惠州日报记者黄晓娜)每年清明时候,墓地都是车水马龙,人们摩肩接踵地赶去祭扫,道路堵塞严重,四处飞扬着焚烧纸钱的灰尘,污染了环境。如今,鲜花代替纸钱,在惠州,文明祭扫逐渐成为人们的习惯。与此同时,通过网络,利用微博、网络空间、网上纪念堂等方式来祭奠逝者,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截至记者昨日发稿时,新浪微博上关于“清明节”、“网上祭祀”的微博达4236389条。
对于微博这种新兴的祭祀方式,市民们觉得既新鲜又方便。市民王真子表示,按照习俗,各地在清明期间都要开展祭祖、扫墓、上坟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来表达对革命先烈、亲人的怀念之情。传统祭祀,比如上坟烧纸钱、鸣放鞭炮、敬献花圈等,不仅不够“低碳”,且容易引发森林火灾等安全事故。令人欣慰的是,“低碳”文明祭祀日渐为各界推崇。
实践探究:
1、探究材料一:清明是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你再写出三个以上的农历节日?
2、探究材料二:我国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是一道独特风景,蕴涵民族文化精华,请指出下面诗句所指的传统节日,及这个节日举办的活动。
例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祭祀、踏青、荡秋千)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探究材料三:
①概括材料三中的主要信息
②针对清明节森林火灾频发,拟一条森林防火的宣传标语。
4、探究材料四
①根据材料四的内容,给拟一条恰当的标题
②对材料上的“网上祭祀”这一新生事物,你是如何看待的,谈谈你的看法?
③除了“网上祭祀”这种“低碳环保”的清明祭祀方式外,请你策划几个“低碳、环保、文明”的祭祀方案
语文实践活动
材料一:清明,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
材料二: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烈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更是一个远足踏青、亲近自然的好日子。
材料三:国家林业局政府网4月4日讯:据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消息,今年清明节期间(4月2日8时-4日18时),全国共监测到卫星热点636个,反馈报告森林火灾200起,与去年同期相比,卫星热点数、森林火灾次数分别上升88%和127%,没有出现火灾大范围爆发现象,也没有发生影响较大的火灾。
材料四:(惠州日报记者黄晓娜)每年清明时候,墓地都是车水马龙,人们摩肩接踵地赶去祭扫,道路堵塞严重,四处飞扬着焚烧纸钱的灰尘,污染了环境。如今,鲜花代替纸钱,在惠州,文明祭扫逐渐成为人们的习惯。与此同时,通过网络,利用微博、网络空间、网上纪念堂等方式来祭奠逝者,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截至记者昨日发稿时,新浪微博上关于“清明节”、“网上祭祀”的微博达4236389条。
对于微博这种新兴的祭祀方式,市民们觉得既新鲜又方便。市民王真子表示,按照习俗,各地在清明期间都要开展祭祖、扫墓、上坟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来表达对革命先烈、亲人的怀念之情。传统祭祀,比如上坟烧纸钱、鸣放鞭炮、敬献花圈等,不仅不够“低碳”,且容易引发森林火灾等安全事故。令人欣慰的是,“低碳”文明祭祀日渐为各界推崇。
实践探究:
1、探究材料一:清明是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你再写出三个以上的农历节日?
2、探究材料二:我国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是一道独特风景,蕴涵民族文化精华,请指出下面诗句所指的传统节日,及这个节日举办的活动。
例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祭祀、踏青、荡秋千)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探究材料三:
①概括材料三中的主要信息
②针对清明节森林火灾频发,拟一条森林防火的宣传标语。
4、探究材料四
①根据材料四的内容,给拟一条恰当的标题
②对材料上的“网上祭祀”这一新生事物,你是如何看待的,谈谈你的看法?
③除了“网上祭祀”这种“低碳环保”的清明祭祀方式外,请你策划一个“低碳、环保、文明”的方案
第三篇:走近秋天教学反思
《走近秋天》综合性实践活动反思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让学生投入秋的怀抱,到大自然中去欣赏、去发现,使他们增长了见识。上课阶段正是秋季,因此决定,利用《走进秋天》这个主题,开展一次综合实践活动。以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引导学生观察秋天景物和气候的特点,感受秋天的美好,领略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体会美好的生活是勤劳的人们创造的.本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在找秋、说秋、写秋、颂秋的过程中,提高各种能力,了解秋的美丽,培养对秋的感情。
《走近秋天》这节课,通过小组形式开展活动,不但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意识,而且培养了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课外知识,开阔视野,激发创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们在准备阶段,他们出谋划策,群策群力。在交流成果阶段,各小组同学畅所欲言,充分交流,并以不同的方式展示了自己的探究成果。学会配合,最后在师生的努力下孩子们都尝试了合作的体验成功的喜悦
然而,第一次接触这门课程,由于经验不足,也暴露了不少问题。“一分耕耘,一份收获”,由于课前准备不够充分,备课备得不够透,不够细,对综合实践课的课程理念要求不熟悉,导致课堂上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对本学科的教学理念,三年级学生的教学目标不够熟悉,导致出现研究内容方向超出适合三年级学生学习能力的范围。针对这一缺陷,往后应认真了解课程理念目标。另外,低年级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好动,兴趣持久性较差,他们看到的只是一些表面现象,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持之以恒地按照预定的目标进行探究,实践,并在活动中得到生成与发展,而不是将学生的研究引向结论,这是往后应改进完善的重中之重。课前的准备阶段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收集相关资料,课上,却没有妥当地引导学生利用好资源分享导致小组学习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在以后的小组活动时引导学生整理自己的手头资料分享于大家,充分利用资源。
第四篇:走近秋天案例
走进秋天
土门子中心小学 四年级 田文娟
活动背景:
秋天,天高云淡,大雁南飞,田野金黄;菊花盛开,落叶飘扬……金色的秋天是农村田野中最美的季节。我们学校地处农村,校园周围有大片田地,很多学生家中就种着各种果树,有的学生家中还有菜园。这些特点,便于学生走进大自然,观察大自然,直观地发现秋天的季节特征,有利于本活动的开展。本次活动主要是通过观察秋天的天气、动植物等的变化,感受秋天的季节特征,欣赏秋天的美,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
活动目标 :
知识与能力:观察认识秋天的特征,体验、发现、感受大自然的美。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调查、访问、查阅资料、上网,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观察、体验、制作,提高动手操作技能。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与态度:
1、激发学生观察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培养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
2、完成制作的成就感。
3、小组合作,增强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活动重难点:
重点:观察认识秋天的季节特征,体验发现感受大自然的美。
难点:激发学生观察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感受阶段。
要搞好这样一次研究性学习的综合实践活动,我们感到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师的指导要具体,引导要恰当。因此在这一阶段我们设计了几个环节,以便让学生对此课题的研究有更充分的准备。
环节a情景引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季),你们喜欢秋天吗?你喜欢秋天的什么?
生:我喜欢秋天的落叶。生:我喜欢秋天的菊花。
生:我喜欢秋天的天空,高高的蓝蓝的。
……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秋天。(板书课题)环节b组织学生寻找秋天
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从农作物、天气、花草树木、小动物的变化等方面来找秋天。通过观察、体验和感受发现了许多动植物在秋天时发生的细微变化。在同学们七嘴巴舌说开的时候,我们要求同学们自由组合,组成课题小组,议论一下调查什么,怎样调查,并制定出课题组的方案等。为了便于同学们进行有计划的实施他们的活动,我们给每个课题组都发了一份课题组开题报告表,如下:
课题题目: 指导教师: 课题提出的原因: 你为什么要研究它: 你要从中得到什么: 活动计划(1)任务分工:
(2)计划调查访问的对象: 校内: 校外:(3)活动所需的条件:
班级:
我和我的合作伙伴: 组长:
图书资料如: 种用具如:
其他(如计算机上网等):(4)可能遇到的困难:
预期的成果(调查报告、调查表、图片等): 表达形式(文字、图片、实物、音像资料等): 第二阶段
调查实践体验阶段
在对每个课题组的开题报告进行了引导和审核后,我带领学生开始了调查研究。
环节a再次走进大自然,这一次的目的和上次有所不同,这一次学生是带着他们课题组的任务去调查的。共分成了4个组,课题研究的任务各不同,由黄学建、李响带领的课题组选择的是“秋天农作物的变化”,李丹、侯长华带领的课题组是“秋天天气的变化”,还有张志亮、韩雪成带领的“秋天花草树木的变化”,柴润新、李冰月带领的“秋天小动物的变化”。
学生在这一环节同学们分工明确,观察仔细,记录详细。环节b调查访问。主要是根据小组在第一环节观察后遇到的问题进行详细的调查访问。
这一环节学生运用了多种研究方式,如访问科学老师,有经验的农民等。在访问的过程中,有些学生如李响刚开始有些扭捏,不敢开口,但渐渐地,当他看见许多同学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为什么到了秋天有的树要落叶,而有的树不落呢?”,“为什么农作物中只有小麦要在秋天播种呢?”„„他也不甘示弱,勇敢参与,也提出了“为什么有的小动物要冬眠呢?”这样颇有趣味的问题,自信就在这过程中建立了起来,等等。虽然有些学生的问题在成人看来有些幼稚,但他们在思考,他们智慧的火花就在交流中迸撞,他们在成长。
环节c进图书室、上网查阅资料。随着研究的深入,同学们有了丰富的感受,也更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中来,他们在调查,访问后,为了使自己更全面的了解秋天,他们将学到的电脑知识运用到学习中来,为这次学习服务。他们主动与信息技术老师沟通,利用网络获得自己的资料。
第三阶段 各小组汇集整理资料
提示可运用不同的形式,文字、图片、实物、音像资料等。第四阶段 展示阶段。
环节a各课题小组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教室里的桌椅分四组摆放,桌上分别放着写有“农作物”“花草树木”“天气”“小动物”的标志牌,全班学生按课前分的小组坐好。
教师明确活动要求:每组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在全班介绍你们所观察到的秋天景物的变化,当一组同学介绍时,其他组要注意倾听,可以给以补充。
农作物组:、本组学生结合实物介绍自己观察的玉米、黄豆、尖辣椒、高粱、丝瓜、南瓜等农作物在秋天的变化。
学生介绍时图文结合,声情并茂。
2、让学生概括秋天的农作物有什么变化?
[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概括能力,了解秋天的季节特征。] 天气组:
本组学生介绍秋天的天气变化,有的学生结合自己记录的前些天的气温来介绍。有的与其他季节的比较,还有的从人们的穿着来介绍……
预估:
1.如果学生说到秋天天高了,天气凉爽了,教师引导学生用语文课上学过的词概括:秋高气爽、天高云淡等。
2.如果有学生说到秋雨的特点,教师就引导学生说出:“一场秋雨一场凉”。
花草树木组:
1.学生介绍自己观察的身边的花草树木。如:月季花、菊花、喇叭花、葡萄、小草等。介绍时,有的结合实物介绍,有的结合自己画的画来介绍,教师适时引导。
2.教师放录像,学生观看果农采摘水果的录像片段。
3.学生概括秋天树木有什么变化?花草有什么变化?
小动物组:
有的介绍动物的冬眠,出示各种冬眠的动物图片,有的介绍大雁等为什么要南飞……
环节b质疑、辩论、答疑
环节c:各组修改自己的成果,形成最后结论 环节d把整理的资料编辑成册。活动评价:
我对学生的评价包括三个方面:其一,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它可以通过学生的许多外显行为表现出来。其二,评价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状况。“发展”一词在此处尤其重要,它表示让学生自己跟自己比,只要有点滴进步,老师就应当及时给予鼓励,给予充分肯定,使得评价起到激励的效果。其三,评价学生对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的掌握情况。它主要指评价学生查阅资料、实地观察记录、调查研究、运用工具、交往与表达等实践活动水平,切忌那种以学科教学评价指标来取而代之的做法。
另外,在每个不同的实践活动中,在同一次活动的不同阶段,对学生的评价项目均不应该求全,可以根据主题的不同特点设立不同的评价要点,甚至可以尝试让学生自己选择评价项目。例如,在课题研究领域,可以评价学生从发现问题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全程中所显示出的探究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在社会实践和社会服务活动中,可以考察学生的服务态度、主人翁精神等等;在活动的起始阶段,可以评价学生主动提出活动设想、建议的积极性和工作质量;在活动的结束阶段,可以评价学生在小组及班级活动中的合作态度、行为表现,如是否乐于帮助同学、主动与他人配合、认真接受他人意见等等。
总而言之,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评价工作时,应尽量纳入新的评价理念,以学生发展为目的,遵循评价的整体性、多元性、主体性原则,力求客观现实地反映学生在活动中的真实表现,充分发挥评价的连动作用,促进学生能力培养和自信心的逐步树立与增强,使综合实践活动成为学生所喜爱的一种无负担、无压力、于无形中得到发展的教育活动。活动收获
为了切实加强我班学生实践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安全防护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综合性教育的有效性,本学期十月份进行“走进秋天”社会实践这一活动。这次的社会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离不开我们老师的参与,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中拓展了眼界、丰富了知识、磨练了意志,提高了团队协作精神和自我管理能力,在实践中收获知识,快乐成长,得到很好的历练,后期我们将挖掘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在资源,提倡“一项活动,多项成果。”因此,我们不在考虑的是单纯的游玩,一定要留下可见的成果,要求综合实践结束后,举行班级形式多样的实践交流活动,对这次活动的成果进行进一步的总结提升。
教学反思
从开学到现在三个多月,我领着四年级的学生开展了《走进秋天》这一主题活动。秋天已经过去,可活动还没结束,成果也并不令人满意。结合这段时间的教研学习我进行了反思,发现问题有以下几点:
一、对课题活动的准备做得不足。首先活动过程设计的不够清晰,在活动中没有突出的重点。其次与其他课任教师的沟通不够,其实在语文、科学、美术、甚至音乐课里都有关于秋天的内容,我并没有做到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使得学生在重复的活动中失去兴趣,或是错过了深入研究的机会,没有体现出综合实践课程的特色和优势。
二、对学生的组织管理不够到位。四年级学生接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刚好一年多,对活动过程、活动方式、活动内容了解都不够,注意力容易转移,自制力较差,需要老师从一招一式开始进行训练。比
如说小组合作,怎么分组,怎么分工,怎么交流,怎么汇报,都得一点一点的指导;引导提出问题后,进行汇总,要做好记录;小组计划的制定、书写需要反复;查找资料的方法、整理记录资料的方式要有明确的要求;上课带全材料,做好准备需要老师提醒督促;成果展示的方式需要老师教导„„事先没有充分的准备,遇到问题就会头痛。
三、实践环节做得不够。综合实践重点应是实践活动,而受课时和学校空间限制,我们没有真正组织学生走进秋天,指导学生感受秋天,观察秋天,探究秋天,所以学生的兴趣并没有很好的调动起来。
总之,磕磕绊绊走到现在,我意识到了许多问题,在以后的活动组织中要逐一改善,在综合实践这一新型课程中做出一点成绩。
第五篇:语文实践活动总结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兴趣的激发和培养有赖于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多尝试、多练习能使知识基础不断地扩大和加深。学生的知识越多、越牢固,产生兴趣的可能性就越大,随着知识的不断丰富和深入,兴趣也就越来越浓。本学段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出发,在“听、说、读、写”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的课外活动。特将进行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口语表达能力训练活动。如举行了“故事会”“演讲会”“朗诵会”“古诗背诵比赛”等,这些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加深对课外读物的理解,培养学生流利讲普通话的能力。就形式来说,组织FLASH故事会,即边动画,边讲故事,把语言和具体形象结合起来,增强直观效果。(主要是以“环保”为话题);如开展“每日论坛”活动,让学生轮流上台演讲,内容不限,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当众表达的能力。
二、写作能力训练活动。举行了“作文比赛”“课外读文”“剪报、辑报、办报”等活动。这些活动不仅使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提高阅读兴趣,培养自学能力和习惯,还帮助学生巩固课内学习的语文知识,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如69班手抄报《语文小报》开辟字谜、文章病院、古诗欣赏、格言警句、优秀作文、读书方法等栏目。帮助学生丰富知识,提高分析、欣赏能力。
三、语文讲座活动。用讲座的形式介绍一些有关的语文知识。举行了“语法讲座”、“标点趣话”、“阅读欣赏”、“怎样写话题作文”等活动。内容通俗、浅显,注意了趣味性,尽可能结合学生实际举例。
四、语文游艺活动。举行了“成语接龙、给歇后语找尾巴、抓错别字俘虏”等活动。通过游艺活动为学生提供思维活动的材料,在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中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逻辑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提供学生说话的机会,在有效的谈话中发展了学生的语言。
五、存在的问题:由于场地和时间的关系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得到训练和提高,今后将尽可能多给大部分学生提供机会。采用的形式有时候不能很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今后要尽可能的降低活动的难度,让学生大胆参与。
总之,以上活动的开展,既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内容,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今后将继续利用本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情感的熏陶,高雅情趣的陶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