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评书体节目的现状分析(李晓峰)
评书体节目的现状分析
[关键词] 电视节目
评书体
[关键词释义]
本文所指的评书体节目,是指借助评书的艺术表现形式,结合电视手段所形成的一种电视节目形态。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评书和评书体节目的特点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联系,对“评书体”这种节目形态进行界定,进行理论化研究。
一、从评书到评书体节目
1、评书是流行于中国北方地区的一种民间口头文学,大约形成于清朝初年,民国是评书中兴的时期。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它具有其独特的讲述内容和表现形式。(1)评书的讲述内容。
评书在选材方面具有其独特性,评书节目所说演的内容多为历史朝代更迭及英雄征战和侠义故事。代表作品有《薛刚反唐》、《封神演义》、《水泊梁山》、《长坂雄风》、《金钱镖》、《三国演义》、《红岩魂》、《赤胆忠心》、《烈火金刚》、《西楚霸王》、《暴风骤雨》等等。故事性是评书其在选材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因素。(2)评书的外在表现特征。
传统的评书表演形式,为一人坐于桌子后面,身着传统长衫,说演讲评故事。“讲故事、仿神情、指手划脚不消停”。评书艺人往往会以折扇和醒木为道具,用来提醒听众安静、或者制造某种表演气氛,以达到吸引听众注意力的效果。长衫、折扇和醒木等道具就是评书的典型外在特征。
(3)评书的语言特征。
评书脚本的最大特征是语言口语化,既生动又形象。评书的脚本必须能做到“案头能阅读,场上能表演”,这样,说起来才能娓娓动听,引人入胜。
在表演过程中,评书以北方语音为基础,使用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调的普通话。在语言运用上,要避免讹音、错觉或含混不清。(4)评书的叙述技巧。
评书在叙述方式上以第三人称的叙述和介绍为主,并且形成了一套自身独有的程式与规范。比如传统的表演程序一般是:先念一段“定场诗”,或说段小故事,然后进入正式表演。正式表演时,以叙述故事并讲评故事中的人情事理为主,如果介绍新出现的人物,就要说“开脸儿”,即将人物的来历、身份、相貌、性格等等特征作一描述或交代;讲述故事的场景,称作“摆砌末”;而如果赞美故事中人物的品德、相貌或风景名胜,又往往会念诵大段落对偶句式的骈体韵文,称作“赋赞”,富有音乐性和语言的美感;说演到紧要处或精彩处,常常又会使用“垛句”或曰“串口”,即使用排比重迭的句式以强化说演效果。在故事的说演上,为了吸引听众,把制造悬念,以及使用“关子”和“扣子”作为根本的结构手法。从而使其表演滔滔不绝、头头是道而又环环相扣,引人入胜。
2、评书与电视的结合
(1)电视评书的出现,可以说是评书与电视的第一次结合。
1985年,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田连元以一部长篇评书《杨家将》登上电视荧屏,开电视评书艺术之先河,在社会和观众中引起强烈反响。此后,中央电视台和很多地方电视台相继开办电视评书栏目,每年有数十部长篇评书在电视中播出。
电视评书的出现扩大了评书的传播范围,但是它的表演特点和传统评书并没有很大差别,可以说是把传统的说书场搬进了演播室,它并没有增加其他的电视表现手段。观众们
看到的仍然只是一个指手划脚的说书人。相比于广播评书而言,电视评书反而局限了受众的想象空间。
(2)评书体节目的出现,可以说是评书与电视的第二次结合。评书体节目是在各种电视专题节目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长期以来,大量的电视专题节目中存在着一个最难解决的问题:既要讲述透彻一个问题,又不能做枯燥的论述、资料的堆砌;既要保证电视节目内容的厚度,又要避免观众的流失。对此,电视人采取的办法就是“讲故事”,希望通过故事达到深入浅出,引人关注的效果。于是,讲述成了电视节目中常用的一个表现手段。在这种发展趋势之下,很多电视制作机构借鉴了评书的表现手法,将其移植到电视节目中。于是,评书体节目就诞生了。
二、评书体节目的现状
1、评书体节目分类。
目前,很多电视制作机构都借鉴了评书的表现手法,创作了大量的评书体节目。本文根据这些评书体节目所讲述的内容,将其分为民生类、财经类、体育类三类。在这些节目中,讲述民生类内容的评书体节目占多数。(1)民生类。
最典型的民生类的评书体节目可以说是江西卫视的《传奇故事》。该节目是江西卫视自办的最有特色的一档节目,每晚为观众讲述一个涉及真善美、德义理的社会故事,用故事反映社会民生百态。
《传奇故事》的素材主要来自全国各地传媒所采编的优秀节目,它通过对这些节目的再度整理、挖掘、加工,使之形成一种独特的个性魅力呈现在荧屏上。其最独特之处就在于:栏目的叙述风格借鉴了评书讲述的技巧。(2)财经类。
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的《商道》节目,前身名称叫做《财富故事会》,是一档典型的关于财经内容的评书体节目。它秉承“说商界传奇,解财富之道”的理念,以故事为主要表现形式,讲述由财富而引发的各类中外传奇故事,关注主人公追逐财富梦想过程中的命运转折和心灵体验,传达健康的财富观。(3)体育类。
《体育评书》节目的前身名称叫做《奥运评书》,是中国教育电视台为了迎接奥运而专门设置的一档节目,于2008年3月9日开播。节目采取了评书的形式,与大家一起剖析最新的体育赛事,揭密奥运奇闻轶事。在奥运结束后,节目正式改名为“体育评书”,将节目的取材范围扩展到了整个体育行业。
2、评书体节目中对于评书手段的借鉴。(1)节目外在形态的借鉴。
无论是主持人的服装还是演播室的布置,评书体节目都在借鉴评书的形态。
《商道》栏目的主持人总是手持砂壶,一身中式服装出场,俨然一副说书人的打扮;演播室的布置也是遵循中式风格,主持人面前的话筒桌也换成了条几,整个演播室很有几分说书场的感觉。
《体育评书》栏目不光借鉴了以上的这些内容,就连节目的名称也直接冠上了“评书”二字,这足以看出节目创办者的良苦用心。(2)讲述风格的借鉴。
如果说在服装和演播室方面,评书体节目只是借鉴了评书的“形”。那么,评书体节目的讲述方式,则是借鉴了评书的“神”。
无论是民生类的《传奇故事》、财经类的《商道》、还是体育类的《体育评书》,其实质都是一种“画面”+“评书”的结构。可以说,评书体节目就是一种“带有现场画面的电视评书”。
传统的专题类节目,主持人段落和小片段落是分开录制的。主持人段落是在演播室录制的,而小片部分是先配音,然后进行后期制作,包括编辑画面、插入现场同期声等。最后将演播室部分与小片部分合成,并进行包装。
而评书体节目则没有主持人段落和小片段落之分,全片浑然成一体。都是在演播室为主持人录制完成全片内容,即“评书”部分。然后,再对“评书”进行“深加工”:在需要的部分铺上画面,以及插入现场同期声或者现场采访。
三、评书体节目为何流行
评书体节目受到一些电视制作机构的追捧,是因为它自身具有的表现优势和它能够节约节目制作成本的优势。
1、评书体节目的表现优势
(1)与传统的专题片相比,主持人的角色发生了变化,这让评书体节目的故事线更加紧凑、完整。
录制方式的变化不仅仅改变了节目的制作流程,更颠覆了传统的叙事结构。在传统的电视专题片中,主持人的话实质上是一种导语性质的串场词,只是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而在评书体节目中,主持人更像是一个说书人,是故事的讲述者,是整个故事的灵魂。现场画面以及现场采访只是对讲述的“深加工”,是为了配合主持人的讲述。
(2)与电视评书相比,评书体节目的表现元素更加丰富。它更像是一个“立体化的电视评书”,不仅增加了电视画面,而且插入了现场采访、现场同期声,使节目更加生动,节奏感更强。
2、评书体节目的成本优势
“评书体”突出的是一种体裁,讲究的是讲述技巧。所以,同样的题材和内容通过“评书体”的加工,就可以形成评书体节目。这就为节目制作机构省掉前期采访环节,通过购买或者交流的方式获得节目内容提供了可行性。
而通常情况下,购买节目比自己采访制作节目要节省经费。因为,很多的地方电视台和其他电视制作机构制作的节目,只局限在本地播出,播出后的节目就成了一种闲置资源。所以,购买节目所需要的费用并不是很高。
在购买了节目之后,节目制作机构需要做的只是对节目进行再加工。包括,重新设计文稿、录制演播室、进行后期编辑(包括铺画面,插入现场同期声、现场采访等)。
四、评书体节目制作中的注意事项
1、在节目选题方面:
(1)要确立故事性优先的原则。
与其他节目体裁相比,“评书体”的最大特色是讲述,最适合讲述的是故事。评书体节目与其他节目竞争,靠的不是时效性,而是故事性。因此在选材的时候,故事性优先于时效性。
(2)故事内容要有强大的背景支撑。即故事内容要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能够见微知著,通过故事的讲述反映民生百态。
(3)要避免一味求奇、追求收视率,忽视节目的社会引导作用。
2、在节目制作技巧方面:
(1)要设计故事线。根据不同情况,可以采用顺叙法、倒叙法和平行叙述法等。
(2)要重点设计开场。其中,一个基本的要求就是要将最有吸引力、最有悬念的内容放在开场叙述。
(3)要设计悬念。在故事叙述过程中,应该多用设问,“抖包袱”、“卖关子”,让故事环环相扣,让节目引人入胜。
(4)要处理节奏感。在制作过程中,要综合使用各种电视元素(比如画面、现场采访、现场同期声),处理讲述节奏。
(5)要有服务点。在故事叙述过程中,在必要的地方可以适当的介绍相关知识。
第二篇:个人成长分析报告(李晓莉)
个人成长分析报告
怀揣一颗虔诚的心上路
李晓莉
摘要:
缺乏父母关爱,幼年的我性格内向,好强,倔强,敏感。
学生时代,自理能力很强,适应能力也很强,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也处理的很融洽。能干,有创造力,乐于助人,和蔼可亲,有时脾气有点坏,这是同学给我的评价。
有幸参加国培计划心理健康项目培训,不仅使我和心理咨询结下了不解之缘,也让我爱上了这项工作并决心一生致力于心理健康方面的实践和研究。
当我怀揣一颗虔诚的心叩开心理咨询的大门,我相信:所有平凡的日子都将会分外闪亮。
一、自我成长分析
(一)、我的心理发展史
1,幼年时期。1980年9月20日,我出生在鄂西北一个偏远的小山村里,父母都是普普通通的农民。奶奶在我不到一岁的时候因病去世,当时正是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实行的第一年,父母都忙于劳作,家里因为没有人可以照料我,我被寄养到外婆家直到我上了小学三年级。对父母的印象只是逢年过节的回去探望,而外公外婆是我最亲近的人。缺乏父母的关爱,幼年的我性格内向,好强,倔强,敏感。
回到我的那个家,家里已经增添了两个妹妹和一个弟弟。那时的父亲重男轻女,印象中的他总是板着脸,现在想来或许是生活所迫吧,两个劳力要养活四个孩子还有一个老人。家里也总是笼罩着一股浓浓的火药味,父母有时候会因为菜的咸或淡这样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吵不休,有时还会大打出手,母亲总是弱者,只能抱着我们压抑的哭,我们姊妹几个也跟着哭。
2.学生时代。上学的时候,因为家庭条件差,每年开学的学费都让父母发愁,虽然他们拼命的干活,还有尽量的省吃俭用,在每次的统计欠学费的时候,我都特别的自卑。唯有拿到成绩单的时候才让我有点笑容。小学和初中阶段我从来不向父母要钱买笔记本,那些都是我的奖品,甚至还有留给弟弟妹妹的,也从来不向父母要零花钱,我知道那对我这样的家庭来说太过于奢侈。所以那时的我在大人们看来乖巧,懂事,勤快,只有我知道自己敏感,内向。
初中毕业时,我第一次违背了父母的意愿,自己填报了师范学校。老师和同学们都为我感到惋惜,可我的想法是:要是我上了高中,再上大学,以家里的条件,我的弟弟妹妹都有可能因此而失学,而当我三年后参加工作了,还可以供养他们去上学,人可以有很多种活法,可是不论哪一种,都不能太自私。
等待通知书的日子里,父亲挂在嘴边的一句就是考上就读,考不上不读,没得钱去买书读。我也遗传了父亲的倔脾气:我相信自己能考上!结果录取通知书下来了,我的分数高出录取分数线三十多分,当时要交一万二千元的培养费,可家里全都搜刮出来也只有三千多,母亲跟我商量能不能换别的学校,我牙一咬:不换!就为了父亲的那句话,我是考上的,不是掏钱买的!我流着泪蹬着自行车一家一家借学费,到舅舅家,两个姨家,还有两个姑姑家,每家借了两千,我承诺我参加工作了慢慢还他们,年老的外婆还拿出他们的私房钱给我当生活费。
师范的生活很轻松,老师和同学们的关心让我走出了自卑的阴影,我逐渐开
朗起来,积极参加各项集体活动,努力表现自己。可我脑海里总是浮现出父母脸朝黄土背朝天劳作的情景,不再觉得父亲的绝情,想的最多的却是将来怎么回报我的父母,记得那时一月回家一次,妈妈每次像招待客人一样的,倒让我觉得很不习惯,跟父母交流依然很少,每次回家总抢着帮他们做家务,做农活,这样才能让我心安。家里依然是吵吵闹闹,只不过我眼不见心不烦。由于自小不在父母身边,我的自理能力很强,适应能力也很强,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也处理的很融洽。在二年级时还当选为宣传委员,三年级时当选为班长,能干,有创造力,乐于助人,和蔼可亲,有时脾气有点坏,这是同学给我的评价。
3.工作经历
1999年7月,我师范毕业后分配一所小学,在三尺讲台上开始了我的教师生涯。那时的我信心满满,立志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在工作中,我努力向前辈们请教,连续4年担任六年级语文老师兼班主任,每学期的成绩都在全镇名列前茅。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给予了我很高的评价。2004年8月,因工作成绩突出被调到初中任教,改行从事了生物教学,这项工作对我来说是一个挑战。多少次挑灯夜读,只为丰富学生的课堂内容,多少回向同事请教,只因一个不太熟悉的知识点,从当初的一片空白到现在的信手拈来,付出终有回报:主讲的生物课获得省级一等奖,论文,案例多次获奖。同时还兼任学校的心理健康辅导员,为学生排解各种心理问题。
4.情感经历。
由于受到家庭的影响,我对感情不敢奢望,可是爱神却没有将我抛弃。2003年,经人介绍,我认识了现在的老公,恋爱两年后我们携手走进婚姻的殿堂。他开朗、温和、宽容,和他在一起,我内心平静,幸福感涌现,女儿的出世,让我体会了人生最大的幸福和快乐,也让我重新和女儿一块体验了成长的过程。在天伦之乐中我变得宽容,懂得了生活。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弗洛伊德的话:“自幼充分享受母爱的人一生充满自信”。我的女儿快乐、阳光,充满朝气,没有我小时候阴霾的心态,在为人父母的过程中,我开始理解父母的疾苦,采用合理化的心理防御机制来解释父母当年对自己缺乏关爱的理由,当时的社会环境、经济条件和父母本身的心理状态决定了父母不可能过多的呵护我,看问题开始从生理、精神、社会各个方面来分析,我的生活态度开始变得现实而积极。
(二)个人人格类型的描述
借助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进行分析,我性格总体是好强、独立,常常有反抗意识,喜欢坚持自己的观点,和蔼可亲;富于感性、喜欢幻想、工作生活富有创造力;但易变通;敏感、怀疑,遇事喜欢思考,能够客观地分析问题。乐群性、聪慧性、恃强性、兴奋性、敏感性、怀疑性、世故性呈高分倾向,情绪体验偏强烈,易生烦恼,稳定性呈低分倾向,有恒性、忧虑性、紧张性、自律性、实验性呈中等。我自认为拥有的五个最好品质是:真诚、善良、理解、积极、负责。因此我的朋友很多,他们对我的评价是:真诚、外向合群、积极向上、幽默,放松时给人带来无比欢笑,安静时给人带来深刻思考,是一个有情趣的人。同事们评价我是:性格外向随和,善解人意,待人真诚,易相处,为人热情善良富有同情心,聪颖,工作能力强,事业心强。
人无完人,当然我也有我的缺点,大家这样评判我:有时太过于理想化、完美化,偶尔的行为个性化,过于敏感,太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如果用三个形容词来描述自己就是:感性、积极向上、善解人意。
二、职业行为分析
(一)为什么做心理咨询师
1、从职业经历看,我有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基础
2010年,我有幸参加了国培计划补充项目《心理健康》的培训,并担任了随县的心理健康培训班的辅导老师,那是我接触心理咨询的开始,不过,我们研究的是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是针对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和教师的不良心理及其调适。给我们主讲的是北京教学学院的心理学博士汤丰林。汤博士睿智的思维,风趣的谈吐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体验。有几句话至今仍影响着我:“我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可是我可以控制它的宽度”。“我不能左右天气,但却可以改变心情”,“我不能改变容貌,但我可以展现笑容”,“我不能控制别人,但却可以改变自己”,“我不能预知明天,但却可以好好利用今天”„„.在担任辅导老师的过程中,我与学员们零距离接触,交流心得,解决大家存在的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最终大家一起顺利过关,完成了培训任务。这段经历不仅使我和心理咨询结下了不解之缘,而且让我爱上了这项工作并决心一生致力于心理健康方面的实践和研究。
2、从人格和能力看,我具有成为一个合格心理咨询师的条件
首先,我具备成为一个合格心理咨询师的个性品质:在心理健康的状况下,我的情感丰富但稳定,处事比较理智,语言表达能力较强,为人随和热情具有亲和力,尊重他人,而且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爱心。
其次,多年的教育工作培养了我敏锐的观察力、洞察力并善于思考,关注他人的感受。教师的角色与心理咨询师有相近之处,不断的经验总结让我知道有些技巧的实用性,例如真诚、温暖、通情达理、引导等等,而这些都是最基本的咨询技术,所以我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
3、从客观现实看,我所关注的教师、学生群体的心理问题令我担忧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切身体会到同行们那种巨大的职业压力。虽然我们在实行课改,提倡素质教育,但社会对学校的评价依旧着重于升学率,对教师的评价变成了精确的分数,因此教师之间的竞争激烈,不得不抓紧可利用的每一分钟时间,为分数疲于奔命。在每一次考试成绩揭晓之前,教师普遍表现为焦虑、烦躁、不安。在这种压力之下,心理承受能力差的教师根本就难以胜任教师职责,更谈不上保证教育质量。
长期高负荷的工作,使这些教师无暇料理家人的生活起居,更没有时间和精力关注自己的子女的学习和成长,久而久之,快乐从工作和生活中渐渐淡去。心力交瘁之余,老师不能及时了解新事物,更新知识,教学水平常常停滞不前。老师情绪不良时会无意识地把学生当成发泄愤怒和不满的替罪羊,学生就会对老师产生抵触情绪,更严重的是会被学生投射到未来的人际交往上。
在这种现状的刺激之下,我决定自费学习心理咨询,如果有条件,希望能在本地开办教师心理诊所和咨询热线,帮他们找到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最佳方式,能为我可敬又可怜的同仁们提供一些心理援助,舒缓心理压力。
从教十几年,与学生朝夕相处,送走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我目睹了学生点点滴滴的变化,现在的学生承受的心理压力太大了,心理问题太多了:成长的痛苦、学业的重压、社交的困惑、早恋的诱惑等等。面对那一双双清澈幼稚的双眼,我的心里颇不是滋味。多年的教育教学生涯,使我对学生产生了特殊的感情,我希望能够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塑造健全的人格,使他们能够健康地成长。
4、从未来发展上看,心理咨询行业的前景对我有很大吸引力
心理咨询行业在中国还处在起步阶段,从人类社会的发展上看,它将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和空间。我希望自己可以在历史的潮流中,抓住机遇,在有限的生命里让自己的生命价值闪光。
(二)从业的特长和方向
青少年心理健康咨询
我熟悉中、小学生这一群体并有条件进行实践,所以在今后的咨询工作中我最希望接待的求助者就是青少年,尤其是初中学生,他们刚进入青春期,很多的困惑阻碍了他们前进的脚步。
(三)从业期待
1、期待求助者能够给予我信任,肯定咨询师的工作价值。
2、期待自己成为一名优秀、资深的心理咨询师,所有通过我帮助过的求助者能够健康生活。
3、期待可以成立一个体系健全的心理咨询救助中心。
(四)从业的影响因素
1、人格特征的影响
自身的人格特征还不十分完善,敏感、情绪化、感性的个性特征有时会在咨询工作中产生不良的影响,如咨询中的移情、反移情的处理、带有个人倾向性的诊断等。我经常出现的反移情问题是在给某些特定的病人做完分析治疗后,有压抑或者不舒服的感觉;或试图在咨询的范围之外去帮助病人。
2、职业习惯的影响
长期从事管理工作,更习惯于统治者的眼光和口气说服教育,也许会在今后的咨询过程中无意识的体现出来,影响咨询效果。
3、内涵发展的影响
未来的咨询工作可能会遇到专业的学者、阅历丰富的老者等,而目前个人知识的广度、深度及生活的阅历都需要今后不断的学习,丰富,才能更好的助人。
心理咨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想要学好心理咨询,想要更好地掌握心理咨询的技能,创造性地展开工作,没有捷径可循,只能在实践中边学习,边领悟,逐步提高与完善。而真正决定心理咨询质量的,不仅是理论、技巧和方法,更需要咨询师本身健康稳定的人格。有一位老师告诉我:心理咨询很来就是一项助人自助的工作,期待各位老师能不吝给予我真诚的指教,当我怀揣一颗虔诚的心叩开心理咨询的大门,我相信:所有平凡的日子都将会分外闪亮。
第三篇:厦大王亚南经济研究院导师李晓峰
厦大王亚南经济研究院导师李晓峰
感谢凯程郑老师对本文做出的重要贡献
李晓峰,女,经济学(金融学)博士,厦门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国际金融学会理事。曾在英国剑桥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访问。
李晓峰教授长期从事国际金融理论与政策的教学与研究。已在《管理世界》、《金融研究》、《国际金融研究》、《投资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其研究成果曾获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中国金融学会第六届优秀论文二等奖,省金融学会第六届优秀成果一等奖,厦门市政府社科第五届优秀成果一等奖,第六届优秀成果二等奖。参加编写《金融市场学》(系教育部组织编写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丛书之一,获福建省第四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2年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院校优秀教材”二等奖)、《现代金融市场学》(厦门市政府第五届优秀成果一等奖)两本教材。作为课题组组长、副组长先后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基金、以及市、校基金等资助的多个项目的研究。
目前主要研究兴趣是:现代汇率经济学、公司金融与国际金融管理、国际资本流动等。
朱孟楠,男,福建尤溪人,1963年3月3日生,经济学(金融学)博士、厦门大学金融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金融学会理事、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常务理事和学术委员、《国际金融研究》编委、福建省金融学会理事(兼《福建金融》编委)、福建钱币学会副会长、国家级重点学科—-金融学国际金融专业学术带头人,福建省人文社科研究重点基地-厦门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金融系系主任,厦门大学兴业银行金融创新研究中心副主任,首届厦门市政府金融顾问。
朱孟楠教授主要从事国际金融理论与政策、比较金融制度和台港澳、东南亚金融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曾先后获“邓子基奖教金”、“张亦春奖教金”、厦门大学“金鼎奖教金”、厦门大学建设银行奖教金及厦门大学十大教学名师、厦门市优秀教师等称号。已在《金融研究》、《国际金融研究》、《世界经济》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70多篇,独立或合作出版《金融监管的国际协调与合作》、《国际金融学》、《外汇投资概论》和《国际金融新论》等10多部著作和教材;以组长和副组长身份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基金以及省市、校基金等资助的20多个项目研究;22项研究成果先后获“第三届全国高校金融类优秀教材二等奖”、“福建省第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福建省金融学会优秀金融论文评选一等奖”以及“厦门市第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25次奖励;曾先后应邀出席在美国、日本、马来西亚、菲律宾、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召开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应邀到俄罗斯、澳大利亚、法国、德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等国学习、考察与学术交流。
朱孟楠教授在汇率理论与汇率制度设计、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储备风险管理、国际货币合作以及台港澳东南亚金融方面有较深的研究。
郑荣鸣教授:经济学博士,长期以来一直从事金融、保险理论与实务的教学和科研,主要讲授的课程有《货币银行学》、《保险学》和《金融制度的国际比较》(研究生课程)。已在《国际金融研究》、《投资研究》等权威和核心刊物上发表十多篇学术论文,参加编写的教材有《保险学》(获2002年教育部全国高等院校优秀教材二等奖)、《再保险学》、《货币银行学》和《现代金融市场学》等。目前主要研究方向是保险理论与实务、比较金融 制度。
林宝清教授:保险学学术带头人、经济学(金融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林宝清教授曾为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和英国莱斯特大学访问学者,是我国第一个保险学方向博士(1991),于1984年率先提出“金融型保险”概念,在其《保险发展模式论》博士论文(1993年由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中创立的以保险分配关系商品化为理论基础的“保险本位商品说”及其理论体系和供求定量分析的成果已被教育部组编教材《保险学》采用;现在他的“保险市场风险量化与监管系统工程研究”项目已取得200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3万元的资助。他为主编之一的《保险学》荣获2002年中国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院校优秀教材”二等奖。林宝清教授在货币理论与政策领域亦有较精深的学术造诣。
女,金融学博士,厦门大学金融工程教授,美国康奈尔大学经济学博士后,东南融通系统工程有限公司博士后,曾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夏洛特)数学与统计学系访问并任教。
研究领域:金融工程、风险管理、固定收益证券与结构性金融产品。在《世界经济》、《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国际金融研究》、《统计研究》、《经济学家》和《经济学动态》等期刊上发表二十多篇论文,出版主编、合著、改编、合译等著作共8本。主持完成多项国家课题及金融产品设计、定价与风险管理、压力测试、资金管理系统等方向的课题,并多次获
郑振龙,男,1966年3月出生,汉族,经济学博士,现任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重点学科厦门大学金融学学术带头人,“闽江学者”特聘教授,厦门大学金融工程教授、博士生导师,厦门大学证券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金融学会常务理事兼学术委员,中国金融学会金融工程专业委员会常委,福建省金融学会副会长、《金融学(季刊)》主编。曾任厦门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厦门大学金融系代主任、中国金融学年会第二届理事会主席、亚太金融学会(Asia-Pacific Finance Association)理事。2002年入选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2003年入选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2004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6年主持国家精品课程金融工程,2008年被评为福建省教学名师
第四篇:初中数学教学案例分析李登峰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分析-----角平分线(尺规作图)兰州市29中学 李登峰一.教学过程(简案):
1.复习提问:三角形中有那些重要的线段?
学生回答: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老师强调角平分线与三角形角平分线的区别)。
2.新课:
例1.在∠aob边oa、ob上取om=on,mc⊥oa,nc⊥ob,mc与nc交于点c.求证:∠moc=∠noc
(学生自己动手证明,并让学生板书证明过程)老师提问:你做完此题后有何启示?
经过学生讨论后,他们认为利用这种方法可作角平分线。例2.角平分仪器操作原理:
若ab=ad,bc=cd。则ac平分∠dab和∠bcd,为什么? 学生们发现△adc和△abc全等,所以ac平分∠dab和∠bcd。例3.利用尺规作∠aob的平分线(学生动手操作)
老师强调两点:第一,以o为圆心适当长度为半径画弧交oa、ob于m、n。第二,分别以m、n为圆心时,半径应大于mn的一半长度。练习:作出∠aob的平分线?
二、对教学案例的分析
这一教学案例当然不能被看作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范例 , 其中许多环节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完善。但其较为真实地反映了目前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些情况 , 一些教学环节的处理还是值得肯定的。
1.突出了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探索性
关于尺规作角的平分线的引出 , 在本教学案例上没有像教材那样直接给出作法 , 而是利用《几何画板》采取了让学生动手画一画 , 量一量的方式 , 使学生通过对直观图形的观察归纳和猜想 , 自己去发现结论 , 并用命题的形式表述结论。关于例1.例2的证明 , 没有采用教师给学生演示角平分线的尺规作法 , 而是引导学生证明猜想 , 并做了进一步的完善。这种探索性的数学教学方式在其后的例题讲解中亦得到了进一步的贯彻。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 增强了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 , 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同时 , 也向学生渗透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辩证观点。一方面 , 使数学不再是一门单调枯燥 , 缺乏直观印象的高度抽象的学科 , 通过提供生动活泼的直观演示 , 让学生多角度 , 快节奏地去认识教学内容 , 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 , 计算机所特有的 , 对数学活动过程的展示 , 对数学细节问题的处理可以使学生体验到用运动的观点来研究图形的思想 , 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发现总是代和解决问题带来的愉悦 , 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2.引进了计算机《几何画板》技术
本课例在引导学生得出怎样尺规作角的平分线时 , 通过使用《几何画板》 , 从而实现了改变圆的半径 , 移动角平分仪器的顶点等 , 从而使初中平面几何教学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 那就是让图形出来说话 , 充分调动学生的直觉思维。这样一来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 而且比过去的教学更能够使学生深刻地理解几何。当然 , 本教学案例在这方面的探索还是初步的 , 设想今后通过计算机技术的进一步开发与应用 , 初中平面几何课能够给学生更多动手的机会 , 让学生以研究的方式学习几何 , 进一步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3.引入了数学开放题
本教学案例在增大数学课堂教学的探索性 , 计算机技术进入数学课堂的同时 , 在学生作业中还增加了开放题(如练习题), 为学生创造了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 , 对此应大力提倡。目前 , 世界各国在数学教育改革中都十分强调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培养 , 这些高层次思维能力包括了推理 , 交流 , 概括和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要提高学生这种高层次的思维 ,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引进开放性问题是十分有益的。我国的数学题一直是化归型的 , 即将结论化归为条件 , 所求的对象化归为已知的结果。这种只考查逻辑连接的能力固然重要 , 并且永远是主要部分 , 但是 , 它不能是惟一的。单一的题型已经严惩阻碍了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数学教学中还可将一些常规性题目发行为开放题。如练习中画∠aob的平分线,这是一个常规性题目 , ∠aob是一个平角,有些学生对于小于180度的角平分线的作法基本掌握,而在画平角的角平分线时却无从下手,在学生大脑中对小于180度角的顶点好找,而对于平角的顶点在哪有些放不开来。在学生完成画图过程后 , 我们进而可提出如下问题 :“大于180度小于360度的角的角平分线怎么画呢 ?” 通过这些改造 , 常规题便具有了“开放题 ”的形式 , 例题的功能也可更充分地发挥。
在此 , 我们进一步强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数学课堂教学 , 不应仅仅把开放题作为一种习题形式 , 而应作为一咱教学思想。这种教学思想反映了数学教学观的转变 , 这主要反映在开放性问题强调了数学知识的整体性 , 数学教学的思维性 , 数学解决问题的过程性 , 强调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于以及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乐趣 , 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等。
4、本节课的设计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知识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重点的教学思想。
教师以探究任务引导学生自学自悟的方式,提供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舞台,营造了思维驰骋的空间,在经历知识的发现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分类、探究、合作、归纳的能力。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尽量为学生提供“做中学”的时空,不放过任何一个发展学生智力的契机,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借助已有的知识和方法主动探索新知识,扩大认知结构,发展能力,完善人格,从而使课堂教学真正落实到学生的发展上。“乐思方有思泉涌”,在课堂教学中,时时注意营造积极的思维状态,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畅所欲言,这样学生的创造火花才会不断闪现,个性才的
第五篇:李晓慧——党性分析报告
党性分析报告
敬爱的党组织:
经过思考与反思,我觉得我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
一、主动学习理论知识的积极性不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每一个要求入党的同学必须做到的。此外还必须了解中国共产党党史、《共产党宣言》和我党的一些优秀作品:《毛泽东文集》《周恩来文集》《邓小平文选》等等。而我自己仅仅是是看过一些比较短的文章,比如老三篇,其余的像马克思思想只是看过缩减版的,有的也只是了解到文章的主旨,并没有细细品读。这些优秀的经典的文章都是值得我们慢慢欣赏和吸收的。每次开完会要求我们看什么文章,我总是翻了几页觉得太长,难以理解,便看不下去,有严重的畏难情绪。
二、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和实践行动不够。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党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人民。而我自己总是觉得为人民服务离我们很远,没有意识到为人民服务就在身边。有时也会为自己的一己私欲而将党的宗旨抛在一边,没有做到将人民的利益置于首位。有时意识到要为人民服务也有热情,但是范围很有限,热情也很短暂。
三、对党的最高理想信仰不够坚定。之前跟同学讨论过关于共产主义是否会实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否是正确的,并表现出对于党的不满。那段时间正是我对于党有所了解的阶段,我并没有真正的了解党,正是因为自己懂得的太少才会对于这些问题没有全面的认识,没有认识到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一、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了解党史,关注时事,想成善于思考的习惯,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好的基础。在此基础上系统学习党史知识,学习毛泽东、邓小平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系统的学习这些知识后要继续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并要学习马克思列林主义,多读书籍和文章,要广泛阅涉猎不同思想潮流,加强思想交流,提高党员的知识修养。只有这样一步一步学起来,由基础到系统,由简单的输入式到加入自己的思考,才能全面的掌握这些理论知识。
二、在生活中,要密切联系群众,为人民服务就是为身边的每一个有需要的人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行动要一直坚持下去,可以从小做起,慢慢的养成习惯,这样才能保持一贯的热情。
三、面对网络上和身边的一些关于党的负面新闻时,保持冷静的态度,全面的分析并做出辩解。
xiexiebang.com范文网[CHAZID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