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民间文学复习 民间文学特征、神话、传说、民间故事
民间文学的特征
是多方面的,这里所说的基本特征,主要是与作家书面创作相比较而言,指民间文学在创作和流传中所显示出来的相对稳定的特殊标志,即集体性、口头性、变异性、传承性
一、民间文学的集体性
1、含义及表现:
创作、流传中的集体性特点,是民间文学区别于作家文学的重要标志。作家文学作品创作的整个过程都由作家独立完成,创作成果有版权的保护。民间文学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创作者,它是集体创作、集体传承的。
表现在创作和流传上,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1)集体场合中的集体创作。(2)由个别人编出作品雏形,许多人添枝加叶,逐步完善。(3)个人创作,集体流传。
2、集体性特征形成、发展及其具体内涵(1)集体创作,集体流传;
(2)体现在内容上,反映着群体的生活特点、思想感情和价值观念;(3)体现了特定群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是集体智慧和才艺的结晶。
3、研究民间文学的集体性的意义:
(1)研究民间文学的集体性,对我们理解民间文学的特殊本质具有理要意义。民间文学的思想和艺术价值,民间文学的巨大生命力,都必须联系集体性方能求得科学的认识。
(2)由于它是劳动人民自己集体创作的成果,直接而充分地表达了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他们的爱憎情感和道德观念、他们的理想愿望和人生哲学等,因而具有直接的人民性。(3)由于它所表达的是活动于广大时间空间范围之内的人民群众的集体意识,所以它是研究一个社会发展阶段、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一个地方的民众心理状态的生动材料。
二、民间文学的口头性
1、口头性含义及其表现:
民间文学又常被称作“人民的口头创作”或“口头文学”。因为它是一种活跃在人民口耳间的特殊的语言艺术。人民大众用口头语言进行文学创作,并通过口头语言将这种创作传承下来,由此形成了一套与之相适应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段。民间文学的这些适宜于口头创作和口头流传的特征叫口头性。
2、口头性的形成及发展
(1)文学发展的历史来看,人类最古老的文学就是伴随口语,而不是伴随文字产生的。这种最古老的文学就具有口头性的特征,它们是口头文学,也是最早的民间文学。
(2)口头文学具有很大优越性。被称为“永不凝冻的优质载体”。
• 一是群众以口语为媒介,可以不受文化程度的限制,使最广大民众能够欣赏这种学并立即参与创作。二是灵活性,这种文学活动能灵活简便地贯穿于人们的生产劳动、日常生活之中。
3、民间口头创作和书面文学的联系及相互影响:相互借鉴和交融。
三、民间文学的变异性
1、变异性特征及其表现:
民间文学是活的语言艺术,它保留在人们的记忆里,流传在人们的口耳间,永远没有定稿。纵然有时被整理成文,出版发表,也并非定稿,不过处于暂时的稳定状态,一旦回到民间,又继续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民间文学的这种不断变化的特征叫变异性。变异性主要表现在作品的语言变化上,同时也表现在作品的内容、情节、主题、形象、结构等要素的变化上。
2、变异性的形成:
(1)变异性形成的内在因素:变异性形成的内在因素是传承者心理机制的差异。因为民间文学主要是口传心授,靠记忆保存,又要在集体流传中不断受到人们的加工改造,所以变异在所难免。
(2)变异性形成的外在因素:因为民族、地理,历史等原因造成的民族风情、语言、气候、景物、风俗等方面的变化是促使民间文学变异的外在因素。
同一母题的作品,在不同地区流传会有不同的异文。民间文学的变异性,主要是由它的集体性和口头传承性带来的。另一种情况是随着历史的演进,历史条件的改变,地域或民族的不同而有所变异,故造成往往同—故事异文极多。
四、民间文学的传承性
1、传承性的涵义以及表现:
民间文学虽然因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的缘故,经常呈现出不断变化的状态,然而,其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的方式,也使它本身存在着一系列相对稳定的因素。正是这些稳定的因素,使民间文学得以代代相传,这便是民间文学的传承性特点。
2、传承性形成的原因: 群体意识的历史积淀。民众意识的形成是一个历史积累的过程。既有古代原始信仰的遗留和传承,也有后世关于伦理、人生态度、善恶是非、生死观念、价值标准等方面的历史认同。作为一种深层的心理因素,一种集体的文化基因,民众的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稳定性。(1)、从内容上看,有一些永恒的主题和固定的情节要素,不断出现在不同时代、地区的民作中。
(2)、从形式上看:民间故事的流传依靠的是大脑的记忆,对于非常庞大的篇章,主要是有程序化的结构或语言,帮助记忆,帮助流传。
(3)、从结构上看:有一些固定的深层模式,反映着一个民族的记忆和集体无意识。
五、综合性特征:立体性特征
段宝林1981首先提出了立体性的概念,分为六点:
1、异文多。多个层面、多个时代的影像都有体现。
2、民间文学的表演性使它形成多面的立体。
3、民间文学即兴创作的特点形成一种立体性。
4、民间文学的多功能性、实用性构成民间文学的立体性。
5、民间文学的内容多方面地反映了社会生活,有多种科学价值,是立体的。
6、从民间文学的流传途径看,民间文学是立体的。
神话
一、神话的定义:不同学科对神话的定义有上百种,从民间文学的角度,“神话”是一种神圣的、真实的、信仰中的幻想故事。
它必须是人类演化初期的故事;神话必须是单一的事件;神话的承传者一定得对所述说的内容信以为真。神话就是一种民族的世界观,同时代表著这个民族内部一些不可不遵守的行为规范。每一个民族都会参考自己的民族神话,采取各自独特面对世界的态度
二、神话的分类:
(一)创世神话:“世界的本源是什么”是创世神话要解决的问题。它包括天地开辟,万物起 源,人类起源及洪水遗民等方面的内容。大体可以分为由神来开辟天地、由巨人化生万物和自然演化而形成世界等三大类。
1、世界的起源
(1)尸化(巨人化生神话)天下万物是由巨人的身体各部所化(2)神创 ;瑶族 :密洛陀
阿昌族 :遮帕麻 遮米麻
(3)卵生。
2、人类起源神话
人类起源神话有两种,一种是解释世界上人类的诞生,讲述造人的过程,说明民族的由来;另一种是与洪水神话相联系,通过洪水后兄妹结合,说明再造人类的过程。(1)自然生人:人是从自然怀抱里孕育、生养出来的。体现出原始初民所具有的“图腾崇拜”这一原始观念。(2)大神造人
(3)毁灭-重创:生存环境和价值观念的变迁和重建
(二)自然神话:自然神话也被称为解释性神话。它是原始人按照自己的理解,解释各种自然现象的成因和来历的神话。主要包括:日月星辰的运行,春夏秋冬、寒来暑往的更替,风雨雷电、山川河流以及花草树木、鸟兽虫鱼等等的起因和形状的神话解释。(1)日月星辰神话;(2)雷电地震神话;(3)春夏秋冬神话。
(三)、社会生活神话
1、文化英雄神话:这是原始初民讲述人类最早的创造发明的神话。
2、治水神话:最典型的是鲧禹治水。
3、逐日、射日神话。
4、盗火神话
5、战争英雄神话。汉族部族战争神话以“黄帝蚩尤之战”最有代表性。
三、神话的基本特征
1、从艺术本体看,神话具有以叙事艺术为主的多维性。
神话早在古远的人类史前时期就开创了叙事艺术较为完备的基本形式,而且还创立了一些具有母题功能和原型意义的叙事模式,作为叙事文本,文本结构应包括三个层次,即语言层、现象层、意蕴层。而意蕴层又有三个侧面:历史内容层、哲学意味层、审美意蕴层。“多维性”指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各种直观的艺术表现手段都可以表现神话的思维。
2、从功能上看,神话具有神圣性。
神话由于产生的时期相对久远和封闭,同时涉及到氏族整体的生产、生活、行为、信仰各个方面,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被奉为神圣的真实和具有绝对权威的现实规范。
3、从思维机制上看,神话具有艺术创作的不自觉性。
4、从从艺术手段上看,联想是神话构思的核心。借助想象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是神话创作的本质,是其艺术构思的核心。原始想象主要依靠联想。
5、从传承主体看,神话具有民族性。神话作为特定群体的文化象征,具有民族性。而神话的神圣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它的民族性特征。
四、神话的价值及其研究
1、神话的文化史价值
第一,神话展示了人类在童年时期拥有的不懈求知、探索和创造的宝贵精神,和改造世界的顽强意志、无畏胆魄。
第二,神话是后世浪漫主义文学创作的源头。第三,对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有模塑作用。
神话还有其他方面的价值,如对历史学、文化学等学科的资料价值,它对宗教、舞蹈、绘画等领域的借鉴价值等。
2、神话的审美价值
第一,庄严虔诚的虚构。第二,奇丽荒诞的幻想。
3、神话研究概况:现代神话学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1)萌芽阶段(1903-1923)(2)奠基阶段(1923-1937)(3)拓展阶段(1937-1949)(4)低谷阶段(1950-1978)
(5)繁荣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
民间传说
一、民间传说的界定
1、定义:民间传说是与特定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地方风物或习俗有关的民间口头散文作品。
在民间传说的创作中,客观实在物始终处于核心地位,因此人们又将它称之为“传说核”。“传说核”可以是一个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也可以是一个地方古迹或风俗习惯。
2、民间传说与历史的联系和区别
(1)联系:民间传说具有较强的历史性,有真实或为特定群体认定为真实的的历史人物、事件、地方风物作为“传说核”。
①民间传说所涉及的人物大多为历史实有,即使是虚构的人物也为历代民众所认可。②民间传说多采取溯源和说明等历史表述形式,使传说带有历史性因素和情感。③民间传说可以作为一种“野史”,充当“正史”的补充。
(2)民间传说与历史的区别:
①选材:民间传说从艺术创作角度选材。历史的选材则是全面记载事实。
②表现方式:民间传说一般都经过取舍、剪裁、虚构、夸张、渲染、幻想等艺术加工。历史则不允许想像、虚构。杨家将的历史与传说。
3、民间传说与神话的联系与区别:
两种体裁中的部分作品所产生的时间十分接近,因此它们往往既可以作为神话,也可以作为民间传说看待。但区别明显:
(1)神话是原始人经过不自觉原始思维加工而形成的;民间传说则是民众自觉艺术思维的产物。
(2)神话的主角是神,他往往是将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种种力量人格化而形成的;民间传说所叙述的不是神而是人,这些人绝大部分是历史上出现过的,他是历史人物的艺术化和传说化的结果。
4、民间传说与一般故事的区别:
(1)内容的特指性;
(2)记忆的具体性 ;
(3)表述形式的多样性。
三、中国传说概况
1、历史人物传说:
(1)政治人物传说;
(2)文人传说;
(3)工匠传说;
(4)宗教及神异人物传说;(5)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物的传说;
2、历史事件传说:主要以叙述重大的历史事件为主,往往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记录历史事件的某一个片段,而不去关心历史事件的全过程。
3、地方风物传说:地方风物传说主要叙述地方的山川古迹、花鸟虫鱼、风俗习惯和乡土特产的由来和命名。往往赋予叙述的对象以富有意义的或富有情趣的说明。
四、民间传说的特征
1、可信性的内容(1)、民间传说的内容所涉及的一些人物、事件、地点、时间,一般都是特指的,相对固定的,讲述时不能随意替换或指代。我们可以把它概括成“四固定”。(2)、传说中的依凭物(“传说核”)真实可信。
(3)、深厚的历史与信仰基础。民间传说中的信仰内质,是其得以创作、流传的心理基础。
2、传奇性的情节
传说是将生活素材加以剪裁、集中、虚构、渲染、夸张、幻想,以偶然、巧合及至奇异的情节来表现题旨,生活真实、艺术真实相结合。传奇性是传说得以流传的一个重要条件,表达民众思想与情感,吸引听众并刺激他们进行传播。
3、箭垛式的人物形象
民间传说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具有鲜明性与单一化特点,将人物最具代表性的某种性格进行集中描述,使这一性格在传说人物身上得到强化,逐渐定型,形成一个具有极强凝聚力和包容性的形象。长期的流传过程中,社会民众很自然地就把与此类性格或品质有关的种种事件堆积到这个人物身上,使之成为聚集同类事件之矢的“箭垛”。“箭垛式”人物一旦形成,又会进一步促使人物性格、品质特征的集中和强化,由大肆渲染、极度夸张而终至出神入化。
4、相对固定的传承范围
传说的流传有中心点,情节往往发生在固定地点,并和一定地方风物、史事、习俗相联系。传说的传播总围绕客观实在物这个特定的中心进行,传承范围相对固定,流传中形成一个个大大小小的民间传说圈。同一类型或相近的各种传说,其传说圈可能交叉、重叠或趋于统一,但绝大部分具有独立的完整性。
五、民间文学的价值:
1、重要的历史价值;
2、知识教育价值;
3、较强的实用价值。
六、中国四大民间传说
孟姜女哭长城
牛郎织女
梁祝传说
白蛇传
(一)、孟姜女哭长城
1、故事内容:孟姜女、万喜良、长城
2、故事演变:《左传》、西汉(刘向《说苑》及《列女传》)、唐代(《周贤记》)
元代(陶宗仪《南村辍耕录》、钟嗣成《录鬼簿》)
3、真实性考证:秦皇安在哉,万里长城筑怨;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铭贞。
4、解读:爱情主题、阶级压迫、艺术构思
5、历史遗迹:山海关姜女庙
绥中姜女庙
二、牛郎织女
1、故事梗概:牛郎、侄女、牛、天河
2、起源发展(1)《诗经·大东》: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2)东汉《迢迢牵牛星》(3)南北朝《文选·洛神赋》
3、解读
文学解读:反抗、爱情、婚姻 社会学解读:阶级对抗、底层男子的婚姻
4、相关遗迹:西安斗门镇 山东沂源 湖北郧西
三、梁祝传说
1、故事概况 草桥结拜、三载同窗、十八相送、楼台相会、化蝶双飞
2、承传与解读 四个阶段(1)晚唐以前;(2)宋元明(3)清朝以来。
审美意蕴:(1)意义与内容的关系;
(2)内容与审美:优美、奇巧。艺术形式:(1)丰富了故事的内容 ;(2)增加了故事的审美价(3)扩大了传承范围。
3、遗迹考证:山东济宁;浙江上虞;江苏宜兴。
4、改编:越剧的《梁祝》和川剧的《柳荫记》
四、白蛇传
1、概述 白蛇、许仙、法海、雷峰塔
2、起源与流变 左思《魏都赋》,连眉女;唐传奇《白蛇传》;北宋;冯梦龙《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方成培(清):《雷峰塔传奇》。
3、审美意蕴
(1)白蛇传文化中的核心文化符号分析:“蛇”、“白”、“伞”(2)白蛇文化多维解读
民间故事
一、界定
1、广义的民间故事:指民众口头创作的所有散文体的叙事作品,包括神话、传说、幻想故事、生活故事、民间寓言、民间笑话等。狭义的民间故事指神话、传说之外的散文体口头叙事,包括幻想故事、生活故事、民间寓言、民间笑话等。
2、民间故事与民间传说的比较
(1)民间传说总是与一定的纪念物相关联,围绕客观实在物进行叙事,民间故事无须围绕客观实在物来构建故事,如果说有些民间故事中出现客观实在物,它不是故事叙述的中心,只是作为情节需要安排的。
(2)民间传说的主人公一般是历史上的,可以说都有名有姓,有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和地点,尽管有虚构的成分,它同历史的关联较为紧密,民间故事则完全不受历史局限。民间故事也不讲明具体时间、地点,一般只说“很早很早以前……”
(3)民间故事和民间传说的叙事风格不同。民间传说由于受传说核制约,幻想和虚构等艺术手段的运用是有限的。民间故事则不受具体时间、特定空间限制,可以展开幻想的翅膀,任意驰骋,虚构故事。
二、民间故事的特点(1)贴近生活;(2)泛指性;(3)类型化.三、中国民间故事概论
门类:幻想故事,生活故事、民间语言、民间笑话。
一、童话(幻想故事)
幻想故事是一种用“超人间”的形式来表现人间生活,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故事,包括魔法故事与动物故事两种,而以魔法故事为主。
魔法故事又叫变形故事,将现实生活内容与神魔仙妖、魔法宝物等“超自然”的内容结合在一起,以神奇变幻的手法展开情节、结构故事、塑造人物。现实内容与魔幻内容的结合是以现实内容为基调,以魔内容为点缀或高潮,故事的情境是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出现了神仙、妖魔魔、宝物等神奇因素。
动物故事是以人格化的动植物或其他自然物为主人公的故事。动物故事的典型特征是以拟人的方式来塑造角色、展开情节,并以动物的行为城人间生活的情理。
(一)中国主要经典童话的情节类型 艾伯华著《中国民间故事类型》
1、天鹅处女型故事:(l)一个穷青年在河边见到几个仙女。(2)他把其中一个仙女的衣服拿走,就成了他的妻子。(3)若干年后,她找到了她的衣服,逃回了天界。(4)丈夫去追她。(5)天神下令将他俩永远分开,每年只能会面一次。
2、田螺姑娘型故事(l)有个人见到一只田螺,他把她带回了家。(2)田螺趁他不在家的时候变成了一个少女,她又做饭,又打扫屋子。(3)几天后他窥见这姑娘,娶她为妻。(4)过了若干时间,妻子拿到被丈夫藏起来的田螺壳,便离家而去。
3、灰姑娘型故事:(l)一个长得漂亮的继女受到继母的虐待。(2)她照料着由生身母亲变成的一头牛。(3)继女把牛骨头收集保存起来。(4)继母和长得很丑的妹妹去参加一个庆祝活动。(5)继女从牛骨头里或者通过牛骨头得到了节日盛装。(6)她也去参加庆祝活动,结 识了一位权贵,跟他结了婚。
4、狗耕田型故事(“两兄弟型故事”):(1)两兄弟分家,弟弟只分得一条狗。(2)他用狗耕田,因此富了起来。(3)哥哥借狗耕田,结果失败,将狗打死。(4)狗坟上长出一棵树或者一颗竹子,弟弟因此又富起来。(5)哥哥再一次仿效他,又遭失败。
5、蛇郎型故事:动物或精灵跟男人或女人结婚。
6、狼外婆型故事;
7、怪孩子型故事;
8、画中人型故事;
9、问**型故事
(二)童话的艺术特征
童话除了一般故事的特征外,还具有以下两个特征:
1、具有浓郁的幻想色彩;
2、保存着较多的奇异习俗内容
二、生活故事
1、含义:生活故事是以民众日常生活为主要内容、情节与表现手法符合现实生活逻辑的故事。又叫作“写实故事”或“世俗故事”。相对于幻想故事而言,它的特征就是其内容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基本上没有或完全没有超自然的幻想。
2、中国民间生活故事的常见情节类型(1)巧媳妇故事(2)呆女婿故事 ;(3)怕老婆故事;(4)机智人物故事。
三、民间笑话
民间笑话是让人开心的民间故事,它通过辛辣的讽刺或机趣的调侃,一针见血地揭示生活中存在着的各种矛盾现象,凸现出民众的智慧和才干。强烈的戏剧性是笑话的特色,目的是更好的表达思想感情。
1、民间笑话的种类:(1)嘲讽笑话;(2)幽默笑话;(3)诙谐笑话;
四、民间寓言:
1、定义:是一种带有明显教训寓意的、短小精悍的动物故事威人物故事。讲故事的目的,是为了直接说明某种生活经验的教训,具有最实际的动机。
2、寓言的文体特色 寓言是一种形象(故事)和理论(寓意)相结合的边缘文体,它同时作用于人的感情和理智,因而具有较强的说理力量。
(1)寓言形象受到原型的自然属性的制约,要聚焦自然属性的某一方面进行形象编织,而不能随意编造。(2)寓意要简明,不能冗长牵强。
五、民间故事的特征
1、民间故事的内容特征
民间故事在反映生活的本质的时候,追求的是“神似”,而不是“形似”,因而民间故事的内容具有广泛的概括性与象征性。一般来说,民间故事的生成都带有时代的印记,故事的主题及思想内容都表现出一定的历史阶段性,因而民间故事中的幻想及虚构也受其制约,表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内,故事中的幻想性质也有所变化。对生活与人生理想的艺术表述也有所变化。
2、民间故事的艺术特征(1)、民间故事的主人公多是泛指的,故事的时间地点也多是模糊含混的(2)、民间故事的人物设置与情节具有程式化的特点
(3)、民间故事形象塑造的美学原则
3、民间故事的传承特征(1)、故事传承的时间与场所:民间故事的传承活动是民间自发进行的,没有固定的时间和场所。
(2)、民间故事传承的线路:民间故事的传承线路主要是家族传承与社会传承。(3)、民间故事的传承人
六、民间故事的价值
1、民间故事的文化价值民间故事作为民众心理结构的一种物化形态,向我们真实地展示了特定历史阶段民众的生活风貌以及心路历程。
2、民间故事的教育价值民间故事使民众的美好意愿得到满足,由此实现它教育、娱乐、审美愉悦相统一的独特社会功能。
3、民间故事具有立足于现实生活又富于幻想的艺术特色,它的简洁精炼的表达方式和曲折生动的结构技巧等,都有很大的艺术欣赏价值。
4、文化资料价值:民间故事作为民众生活与思想的反映,是研究民众生活方式和思想状况及其发展历程的重要资料。
第二篇:民间文学复习
民间文学复习
绪论
关键概念
1、民间文学:广大民众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现场表演的文学样式。
2、田野调查法:民俗学工作者包括民间文学工作者深入民间,特别是深入到农村、山区、少数民族地区,通过参与式体验、观察、访谈等方式,获取第一手资料。它是社会调查的一种,是民俗学领域最重要也最有特色的方法。
3、采风:用一天到几天的时间到民间去采集民间文学作品,称为“采风”。
4、历史追溯法:在研究现代的民间文学现象时,通过文献资料的考证,追溯它在历史上的演变过程,以获得对这种现象的更全面的认识。
5、共时比较法:在研究某个地方的一种民间文学现象时,将它与别的地方的同类型的作品进行比较以更好地分析该作品的主讁特征、传承规律、演变情况等。思考题
1、怎样理解民间文学的双重属性?
从根本上说,民间文学既是一种文艺现象,也是一种民俗文化现象,这就是它的双重属性。
(一)民间文学的文艺属性 民间文学首先是一种文艺现象,它是以语言为主要载体的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是区别于作家文学的一种独特的文学样式。其文艺属性的主要内容就是文学性。民间文学具有文学的美学特点,同时又具有表演性。
(二)民间文学的民俗文化属性
民间文学的民俗文化属性,指民间文学是一种民俗文化现象。对此,主要从两方面来解释:第一,从民间文学的实际产生和存活状态来看,民间文学比作家文学同生活有着更加密不可分的关系,以至于口头创作与表演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第二,从民间文学的学科属性来看,民间文学是民俗学的一部分。
2、民间文学有什么社会价值?
同作家文学相比,民间文学的社会功能更具有多样性。
(1)民间文学是民众表达思想、感情和愿望的一种方式,满足民众的表达需要和创作欲望,也是民众交流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化的手段。
(2)民间文学可以使民众在日常生活中获得娱乐和放松。(3)民间文学是民众传授知识、实施教育的一种有效工具。
(4)民间文学是了解民情民风的有效途径和进行相关研究的参考资料。
第一章
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与作家文学的关系
关键概念
1、口头性:一种口头创作、口头传承并有相应的表达方式和语体风格的文学形式。
2、群体性:指间文学是群体创作、群体流传的,并具有群体性的思想感情和为群体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这与作家文学强调创作的个体性、作品的个人化风格形成鲜明的对比。
3、传承性:民间文学作品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有些根本性因素或传统模式,在流传、演变过程中积淀下来并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使作品以其固有的基本面目在不同时代或不同地域的群体中沿袭、存活。
4、变异性:民间文学在流传过程中作品从形式到内容的各个方面,包括语言、情节、人物甚至主题,都会发生变化。同作家文学相比,变异性也是民间文学的一个显著特征。民间文学在口头流传,没有固定的版本,作者是大众,任何个人都不拥有其著作权。思考题
1、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区别是什么?
第一,作者的差异。民间文学具有群体性特征,是匿名的;作家文学是个人创作,作者有名有姓。
第二,民间文学是口传的文艺,主要以口头语言为载体,作品是朴素的变异的;作家文学以文字作为记载和传播的手段,风格较典雅,有书面化特点,而且作品出版后即固定不变。第三,民间文学是民众生活的直接反映,或者说是民众生活的组成部分,直接体现民众的生活、思想、感情和艺术特长;而作家文学是“一般所谓高级的精神的表现物或慰藉物”,即使很同情和理解民众,与民众自己反映自己生活的作品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
第四,二者在功能上的差异。民间文学有很强的实用性,作家文学虽然也有社会功利性,也可以间接地作用于社会生活,而是要通过培育人的精神、陶冶人的情操来实现其干预社会生活的功能。
2、论述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关系?
作家文学对民间文学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有积极和消极的两个方面。
1、作家、文人对民间文学的保存、提炼和再创作
2、作家、文人对民间文学的损害和歪曲
民间文学对作家文学的主要影响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谈:
1、民间文学在体裁和思想内容上对作家文学的影响。
2、民间文学为作家文学提供典型形象的素材
3、民间文学在文学体裁和艺术手法上对作家文学有很大的影响
4、在语言上,作家创作也常借鉴民间口语
第二章
民间文学的搜集、记录与整理
关键概念
1、乐府民歌:乐府机构收集上来的歌谣称为“乐府民歌”或“汉乐府”。
2、中国民间文学之父:中敬文
3、三套集成:1984年,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提议并会同文化部、国家民委共同发起,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民间故事、民间歌谣、民间谚语的大普查、大采集,并出版了三套大型丛书:《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国歌谣集成》及《中国谚语集成》,简称“三套集成”。
4、全面搜集:全面搜集是采录民间文学的重要原则之一,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含义:
首先,搜集的品种要全面。
1、在内容上优劣、新旧兼收。
2、在作品的“版本”上,要注意收集同一种作品的不同异文,并兼顾口头和书面两种形式的作品。
3、在体裁上,各种民间文学都应收集。
其次,全面搜集的含义还在于,调查采集的对象不仅是语言形式的作品本身,还包括与作品有关的风土民情、方言土语、流传范围和影响、讲述者情况,以及与作品配合的音乐、舞蹈、表演等方面的内容。
5、忠实记录:以忠实的态度尽可能地记录下民间文学发生的原貌记录稿与整理稿是性质不同的资料,记录稿要求照本来的面目记录,调查者不必做任何修改、调整。
6、慎重整理:要严格遵守忠实原作的原则,除了若干必要的修订,不随意变动原作。整理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资料性整理,一种是普及性整理。思考题
1、怎样进行民间文学的田野调查工作?
1、做好走向田野之前的准备工作。
(1)明确搜集目标,选好调查点或受访者。
(2)调查者必须掌握与课题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方法论
(3)了解调查点的基本情况,做好联系工作(4)准备好需要携带的资料、工具等物品。
2、善于选取采访时机,处理好与采访对象的关系,并创造自然活跃的讲唱环境。
3、尽量采取访谈与记录同步进行的方法
第三章 神话
关键概念
1、神话:人类初民通过幻想以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反映自然现象以及社会生活的口头故事。
2、自然崇拜:在人类社会早期和科学不发达的社会团体中,人们由于不能征服和支配自然力,也不能科学地认识自然现象,而产生的对自然物和自然力的原始崇拜。
3、万物有灵观:原始人或科学不发达的社会群体所持有的对灵魂或精灵的信仰。该信仰认为人、动物、植物等客观事物都有一种不依赖于物体、可以脱离物体独立存在的东西即灵魂。灵魂可以暂时离开人体,也可以永远离开人体而独立存在。灵魂或精灵左右着客观世界的进程,是持有原始信仰者的崇拜对象。
4、什么是洪水再生神话?试分析洪水再生神话的文化内涵。
洪水再生神话讲述人类在遭受洪水灾害的毁灭性打击之后重新繁衍生息的故事。洪水再生神话对洪水灾害及其起因的叙说,是原始社会民众生活状况和自然崇拜的反映。神话中发大水的原因,一般是人触怒了天神遭到报复,这反映了初民对无法控制的自然力的恐惧和崇拜。神话中的兄妹结婚情节,则是原始社会群婚阶段的社会现实的反映。大部分神话都讲洪水移民是从葫芦里逃生的。这与我国古代广泛存在的葫芦崇拜有关。
5、地母崇拜:来自女性崇拜与“大地母神信仰”,是原始信仰的重要内容,初民将土地视为人与万物的来源。
6、盘瓠神话:p90 思考题
1、怎样理解神话的本质? 第一,就神话产生的原动力和其内容实质而言,神话的产生源于原始人类解释自然和征服自然的愿望,其内容是当时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变形反映。
第二,就神话艺术构思的方式而言,原始人类是在一种充满神奇幻想的天地里,用人格化的方法去同化自然力。
第三,就神话创作状态的特点而言,神话是人类童年时期的产物,是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
2、神话学史上有哪些主要的学派?请说明其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一、隐喻学派(色诺芬尼,是古代智者为寄寓、隐喻某种道理、深意而编造的故事)
二、历史学派(攸痕麦拉斯,他将神话历史化,认为神话实际上是历史的“传奇描述”)
三、语言学派(格林兄弟,神话是每一个民族的文化源头;缪勒,“神话是语言的疾病”)
四、人类学派(达尔文进化论为理论基础,认为人类文明是由低级向高级呈阶梯式发展的;各民族文化都会经历相似的发展过程,代表人物爱德华·泰勒、安德鲁·朗和弗雷泽)
五、心理学派,有成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西格蒙德·佛洛依德及其学生荣格。)
六、功能学派(马林诺夫斯基,文化都是为适应社会需要而存在的,一种文化规定都有其社会功能)
七、结构学派(法国的列维-斯特劳斯,把语言学领域的结构主义思想和方法借用于人类文化和神话的研究)
3、神话有哪些种类?
第一,按民族或地域划分,可分为希腊神话、北欧神话、巴比伦神话、埃及神话、印度神话、中国神话、澳洲神话、美洲印第安人神话等。茅盾在1928年所著《中国神话ABC》中将中国神话分为三种:(1)北方神话,以《山海经》为代表;(2)中部楚地神话,以楚辞为代表;(3)南部岭南神话,以盘古神话为代表。
第二,按文体形式不同,可分为韵文神话、散文神话、韵散兼行体神话。第三,按神话的内容来划分,可分为两大类:自然神话和社会生活神话。
4、举例说明神话的主要思想内容。
5、举例说明神话的艺术特征。第一,对于自然现象的解释。第一,庄严而虔诚的虚构。第二,征服自然地愿望与追求。第二,奇丽荒诞的幻想。第三,对社会生活的反映。
6、神话的主要文化价值有哪些?
第一,神话展示了人类在童年时期拥有的不懈求知、探索和创造的宝贵精神,和改造世界的顽强意志、无畏胆量。
第二,神话是后世浪漫主义文学创作的源头。第三,对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有模塑作用。
第四章
传说
关键概念
1、传说:民众口头创作和传播的描叙特定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解释某种地方风物或习俗的传奇故事。
2、人物传说:特征是以人物为中心,叙述人物的事迹和遭遇,用生动奇异的情节刻画和渲染人物形象。
3、史事传说:是以历史事件为叙述中心的传说。这种传说以传奇性故事讲述历史性事件,广泛刻画各个阶层、各方面的人物动态,反映民众对历史的认识,表现人心的向归。
4、地方风物传说:特定地方的景物、古迹、特产、动植物的由来、命名和特征的解释性传说。
5、传奇性:故事情节在总体上符合现实生活逻辑的基础上,又通过夸张、巧合、超现实的想象等虚构手段,构造奇情异事,是故事曲折离奇,高峰迭起,引人入胜。
6、箭垛式人物:许多具有同样特征的情节被安放到一个著名的具有这种特征的典型人物上,像很多箭射到一个目标上,使之成为聚集很多箭,并不断有新的箭射来的垛子。思考题
1、传说与历史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
二者的联系:首先,传说真实地表露和抒发了民众对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的情感和评价;而历史记载,虽然一般讲究记录史实,但是有时其褒贬态度、评价等受当时执政者的影响,也会出现偏差或违背历史真实的记载。其次,历史题材传说的讲述对象绝大多数是历史上实有的人物或事件,而且常常有“遗迹”可循;历史事件传说的情节也大都以真实的历史大事为背景。
二者的区别:第一,反映社会的方法不同。第二,历史观不同。第三,取材的角度不同。第四,历史一般是不能变更的,而传说总是在传播中发生变异。
2、传说与神话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
第一,一部分上古时期的传说与神话交融在一起,神话是传说产生的源头之一。第二,传说与神话都是散文体的口述故事。
第三,传说的人物和情节也有一定的超现实因素。区别:
第一,二者的故事的主人公有不同的属性。神话的主人公是神,其故事以神格为中心。传说 的主人公是人,其故事更接近现实生活,其超现实因素的内容不会占据主导地位。
第二,神话与传说都有超现实的幻想,但神话的幻想符合原始思维的逻辑,神话的超现实情节是传播者信以为真的。传说的幻想只是为增强故事的传奇性而存在,并不为传播者所信,而且幻想的内容都与特定阶段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或地方古迹、风俗相联系。
3、传说的艺术特征。
⑴表达方式的“可信性”与主要情节的虚构性; ⑷情节与人物形象的类型化; ⑵故事情节的传奇性; ⑸流传演变中的成长性。⑶解释世界的人文情趣与艺术构想;
4、传说产生的途径有哪些?
⑴现实存在的事物为基点,进行自由的想象和虚构;
⑵将神话的情节和故事进行现实化和人格化的加工,使神话转化为传说; ⑶将历史事实传奇化;
⑷将完全虚幻的故事粘附在真实的事物上。
5、传说有什么社会价值:娱乐价值;教育价值;文化资料价值;艺术借鉴价值。
6、简析四大传说的形象系列及其特点。
四大传说的形象系列可分为三部分:
1、人物形象;
2、自然物形象;
3、人工物形象 特点:人物形象四大传说形象系列的中心和主干。可以看出,每个传说的中心人物都是女性,她们是勇敢追求自己幸福的主动者,而且构成其性格的主要因素都集中表现于婚姻爱情方面的叛逆精神。辅助人物有两种:一种是她们恋爱对象;另一种是恶势力的代表。其他形象在故事情节中也不是被动的道具,而是作为神话色彩的角色超出了本身的自然属性,各以其魔幻性的功能推动情节的发展。
7、试述四大传说的结局艺术。
四大传说的结局方式有很高的艺术鉴赏价值。故事本来都是悲剧结果,但都进过了符合民众审美习惯的奇巧处理。
1、牛郎织女传说:鹊桥相会;
2、孟姜女传说:哭倒长城;
3、梁祝传说:化蝶相伴;
4、白蛇传:法海变蟹。
第五章
民间故事
关键概念
1、民间故事:故事的概念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故事,是民众口头创作和传播的带有虚构内容的散文叙事作品的总称,包括神话、传说、童话、生活故事、寓言、笑话等。狭义的故事,指民众口头创作的内容具有泛指性、虚构性和生活化特征的散文叙事作品,是指神话、传说以外的散文叙事作品。
2、类型:一种类型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传统故事,可以把它作为完整的叙事作品来讲述,其意义不依赖于其他任何故事。
3、AT分类法
1910年,芬兰的安蒂·阿马图斯·阿尔奈发表《故事类型索引》一书,将故事的同一情节的不同异文归为一个类型,并写出简洁的提要,然后分类编排,统一编号。1928年,美国印第安纳州立大学的斯蒂·汤普森出版了《民间故事类型索引》。他根据更大范围的民间故事资料对阿尔奈的体系进行了补充和修订。这二人的分类体系成为国际上通用的故事类型分析法,被合称为“阿尔奈——汤普森体系”,简称“AT分类法”。
4、童话:是一种用“超人间”的形式来表现人间生活,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故事,包括魔法故事与动物故事两种。
5、生活故事:是以民众日常生活为主要内容、情节与表现手法符合现实生活逻辑的故事。
6、巧媳妇故事:主要塑造宗族文化背景下具有机智、手巧、善辩、勇于抗争等人格特征的
已婚妇女形象。
7、呆女婿故事:是讲述男人作为丈夫由于蠢笨而在妻子或岳父母面前露丑的故事。主要有四种类型:①媳妇教女婿怎样说话做事,女婿试图照做,却连闹笑话。②学话成功的故事。③到丈人家祝寿的故事。④呆女婿结婚时不懂房事而受别人作弄。
8、机智人物故事:围绕人物的机智多谋或滑稽幽默的人格特征而展开的故事。
9、寓言:是民众以生动简约的情节讽喻某种深刻精警的事理的动物故事或人物故事。思考题
1、民间故事与神话、传说的区别是什么?208 ⑴神话的内容充满神奇荒诞的幻想,情节是超人间化得主角是神;
⑵故事的内容是生活化的,神奇的幻想较少,情节按照现实的逻辑来构想,主角是人; ⑶传说的内容虽然也有较强的虚构性,但都是与实有的人物、事件和地方风物相联系,而故事的内容都是泛指性的。
2、民间故事的特点是什么:贴近生活、泛指性、类型化
3、什么是民间故事的类型、异文和母题
类型、异文、母题是类型学研究的基本术语。一个母题是民间叙事作品中最小的情节元素。要如此它就必须具有某种不寻常的和动人的力量;一种类型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传统故事,可以把它作为完整的叙事作品来讲述,其意义不依赖于其他任何故事。
4、民间故事的主要价值:娱乐价值、教育价值、艺术价值、文化资料价值
第五章
民间歌谣
关键概念
1、民间歌谣:是民众创作的可以歌唱或吟诵的短小、抒情性的韵文作品。
2、劳动歌:是民众为指挥、配合、协助体力劳动而唱的歌。
3、仪式歌:是民众在祈福禳灾、过节贺喜、祭神送葬、迎宾做客等仪式活动中所唱的歌谣。
4、法术歌:是在巫术或祭神仪式上唱诵的被民间认为具有超自然魔力的歌诀。
5、节令歌:是在与节令有关的节庆仪式活动中所唱诵的歌谣。
6、礼俗歌:是在婚礼、祝寿、待客、送葬等隆重场合唱诵的表示祝福、礼节等意义的歌谣。
7、时政歌:是民众从自己的观察和切身感受出发,以歌谣形式对所处时代的政治局势、政治事件、政治任务、社会风气等所作的评价和议论。
8、儿歌:又叫童谣,是儿童口头传唱的歌谣。
9、教诲歌:是大人所编的教给小孩各种知识,做人规范与发展技巧的歌谣。
10、谶谣:是小儿传唱的对社会局势、政治事件的走向、政治人物的民运等进行评价和预言的带有神秘色彩的歌谣。
11、山歌:指在山野间劳动、集会、社交等活动中所唱的形式较为自由、音调高亢悠长的歌谣。
12、花儿:是流传于甘肃、青海、宁夏部分地区,由回、汉、东乡、撒拉、土、保安、藏等族民众用汉语歌唱,以爱情为主要内容的山歌。
13、爬山歌:是流传在内蒙古西部和晋陕北部的一种山歌,当地叫“爬山调”或“山曲”。
14、信天游:是陕北地区流传的山歌,又称顺天游。这种山歌形式自由,韵律优美,曲调高亢活泼,便于表达内心情感,深受陕北民众喜爱。
15、打歌:又称“踏歌”、“跳歌”,是西南地区白族、彝族、苗族等民族中流传的一种民歌。
16、双歌:是贵州东南部、广西一些地方流传的水族民歌。双歌结构独特,分“说白”与“吟唱”两部分,说白是散文体的讲述,讲一个以两种动物为主角的小故事,为后面的唱词做好铺垫,相当于引言;吟唱部分以两种动物的口气铺排词句,以此譬喻交际双方的情形和关系
等。结尾处以“我的某某友啊”尊称对方。
17、香哩歌:是流传在广西瑶族的一种民歌。
18、小调:是主要在街巷之中演唱的曲调与词句较为固定的民间小曲。
19、歌节:是歌俗的一种,以歌唱活动命名的节日或以歌唱活动为中心内容的节日。思考题
1、简述民间歌谣的分类法?从民歌的思想内容角度,可将民歌分为情歌、生活歌、劳动歌、仪式歌、时政歌、儿歌。
根据民歌的句式、章法、韵律、唱法等表现形式方面的特点,可以将民歌分为山歌与小调两大类,每大类之下又有多种具体的民歌样式。
2、民歌有什么功能:⑴抒情娱乐功能;⑵教育规范功能;⑶实用功能;⑷文化资料功能
3、论述民间歌谣的艺术特征:
⑴天机自动,朴素混成;⑵形式多样,韵律和谐;⑶善用各种修辞手法。
4、简述仪式歌的主要形式:法术歌、节令歌、礼俗歌。
第七章
史诗
关键概念
1.史诗:讲述天地形成、人类起源或者民族历史、民族英雄等内容的一种规模宏大、自古流传的民间叙事长诗。
2.创世史诗:讲述一个民族在远古时期所想象的创世过程以及本民族的历史大事。它反映了人类童年期对客观世界的看法和对自然现象的解释,充满了神奇美妙的想象,也对人类创造世界,征服自然地精神、气魄予以赞美。
3.英雄史诗:产生于古代社会的歌唱英雄、描写战争、记述民族历史的长篇叙事诗。它的题材重大严肃,场面恢宏壮阔。英雄史诗的故事常以历史事件为基础,有一定得历史性,所塑造的英雄一般是民族精神的化身。4.《玛纳斯》:在新疆柯尔克孜族聚居区流传的英雄史诗,讲述英雄玛纳斯及其子孙共八代反抗卡勒玛克人入侵的故事。5.《格萨尔》:又称作《格萨尔王传》,主要流传于青藏高原地区的藏族,描写了英雄格萨尔大王率领岭国人抗击侵略,征服岭国,降魔除暴、完成西藏统一的历史过程。6.《江格尔》:流传于新疆阿尔泰山区和额尔齐勒河流域的蒙古族聚居区的英雄史诗,它描写了宝木巴国同周围各汗国之间的多次战争和冲突,描述了江格尔、洪古尔等英雄的征战业绩,并宣扬了一种建立和平幸福的理想国的理想。思考题
1.史诗的基本特征是什么?P321 史诗主要有四个特点。1.史诗是各民族幼年时期的产物。2.创世史诗与英雄史诗的区别是什么?
(1)在产生时期上,创世史诗要早于英雄史诗,前者产生于神话时代稍后的原始社会野蛮时期的中高级阶段,后者产生于原始社会解体,正进入奴隶社会或者封建军事民主制时代即英雄时代;(2)在内容上创世史诗以创世过程为主体,再加上民族的起源、迁徙等内容,英雄史诗则以英雄率领部族民众抗击侵略,完成统一为主体,前者的神话因素更多,后者的历史性更强;(3)在结构上,创世史诗大都没有完整具体的事件线索,没有贯穿始终的人物,英雄史诗则以英雄业绩、民族的重大历史事件为中心线索,由一个或几个有密切联系的英雄人物贯穿始终。
第八章 民间长诗
关键概念
1.民间叙事长诗:民众创作和传唱的一种篇幅较长的叙事性歌谣。它是阶级社会的产物,形成时期晚于史诗。它的篇幅较长,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并致力于刻画人物想象,这使它与抒情诗区分开来
2.民间抒情长诗:民众创作并传唱的一种用于抒发情感的较长篇幅的歌谣。3.《阿诗玛》:在云南彝族支系撒尼人中间流传的一部优秀长篇叙事诗。该诗在撒尼人中脍炙人口,撒尼男女多以阿黑、阿诗自居。长诗情节曲折生动,人物性格鲜明,阿诗玛、阿黑形象深受人们喜爱,他们执着追求自由、不为富贵所动、不屈服于强势压迫的反抗精神有积极的思想意义。4.哭嫁歌:一些地方的姑娘在出嫁时所唱的告别娘家亲人并倾述自己即将成为别人家媳妇的悲怨之情的民歌。思考题
1、举例说明民间抒情长诗的主要内容。
第一种,配合和赞颂劳动的长诗。如《盖房调》。第二种,用于礼俗活动的长诗。如《哭嫁歌》;第三种,反映爱情婚姻生活得长诗。指婚嫁仪式以外的场合所唱的表达爱情感受的诗,这些诗一般都是真实感情的自然流露。如《游悲》。
2、简析《哭嫁歌》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哭嫁歌的结构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新娘以向各种亲人告诉和骂媒人为题进行哭诉,一部分是以婚仪中的具体项目为题哭诉。哭嫁歌的中心内容是哭别,形式上是向亲属邻友等告别,实际上也是向自己的童年与姑娘的幸福时代告别,这种告别自然要表达她对男权文化和父系婚姻制度的憎恶与反抗。哭嫁歌生动而深切地反映出男权中心制度对女性的压抑和父系家长制度媳妇的奴役,表现了妇女的痛苦、不平与反抗,以及对婚姻自由和爱情美满的渴望。
1.哭嫁歌既有浓郁的抒情基调,又有生动形象的细节描写。2.哭嫁歌的语言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并善于运用比喻、夸张、反复、排比等多种修辞方式。
第九章 谚语,谜语,歇后语
关键概念
1.谚语:谚语是民众口头流传的具有一定的认识和教育作用的通俗而精辟的定型化语句。2.谜语:谜语死由谜面与谜底两个部分组成的具有知识性和趣味性的民间韵文作品。3.歇后语:歇后语,又叫俏皮话,是为民众喜闻乐见的一种俗语形式。思考题
1、举例说明谚语有哪些基本类型
1.认识自然和总结生产经验的言语。如“长虫过道,大雨要到”,2.认识社会和总结社会活动经验的谚语,如“放虎归山,必有后患”,3.总结一般生活经验的谚语,如“早晨起得早,八十不觉老”。
2、举例说明谜语有哪些主要类型
1.物谜,以固体形象的事物为谜底的谜语。这类谜语是数量最多的。2.事谜,以人的行为,动物的活动或者运动中的自然现象为谜底的谜语。3.字谜,以汉字为谜底的谜语。
3、谜语有什么艺术特色:
1.谜面与谜底结合奇巧。谜语要选择一个别致的角度,采用巧妙地辞令,是谜面与谜底有某种联系,既不过于隐晦难解,又不至于一目了然,要有高超的技巧,绕着弯子说话,将人引入迷途,但又不离谜底的某种特征,“词预显而隐”。
2.善用比喻、拟人、谐音等修辞手段。3.音韵和谐,朗朗上口。
一般而言,幽默的构成原理有三种主要类型:心理之期望的突然扑空、经验与现实的矛盾冲突、情感郁积的巧妙释放。构成方式有四种:1.岔断型幽默。歇后语的两分式结构与间歇式表达具有使人心理期待突然扑空的效果,造成岔断式幽默。2.干涉型幽默。歇后语的目的语以双关的形式构成干涉型幽默。所谓干涉型幽默,就是以某种巧妙地方式,将两个在人们的经验里本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在一起,使二者相互干涉,造成违背人们日常经验里的矛盾感和错讹感,并有一种因联方式的奇巧而造成的谐趣美,从而引人发笑。3.乖讹式幽默。歇后语引语部分的奇异构想往往违背常理,使经验与言语事实发生冲突,造成乖讹式幽默。如:板凳上玩麻将——扒拉不开;抱着地雷睡大觉-——活够了。以上内容就是违背人民的生活事理或逻辑常识的,是滑稽可笑的。所以,引语内容属于奇思异想的歇后语,其幽默效果也要更强些。其幻想色彩越强,构想越奇特,就越可笑。4.情感释放型幽默。与构成情感释放型幽默的两种途径想对应,属于这种幽默方式的歇后语也有两种:贬低别人的歇后语和解放禁忌的歇后语。
第三篇:(0006)《民间文学》复习思考题
(0006)《民间文学》复习思考题
一、选择题
1.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北京大学最先创办了()周刊,搜集近世民歌。A、《民俗》 B、《民歌》 C、《民风》 D、《歌谣》 2.下列各组故事作品中都属于寓言的是()。A、《中山狼》《邯郸学步》《精卫填海》《雪涛谐史》 B、《愚公移山》《刻舟求剑》《雪涛谐史》《精卫填海》 C、《狐假虎威》《邯郸学步》《攫金者》《刻舟求剑》 D、《揠苗助长》《刻舟求剑》《邯郸学步》《雪涛谐史》 3.民间小戏《望郎》用的是()。
A、绣荷包调 B、打猪草调 C、送同年调 D、采茶调
4.1931年,钟敬文先生撰写的《中国民谭型式》归纳出中国民间故事类型计()类。A、45
B、35
C、55
D、15 5.在流传过程中有中心点,这是()的特征。A、神话 B、生活故事 C、史诗 D、传说
6.我们说,筒狄吞卵、姜嫄履敏等感生神话是人类发展史上母系氏族社会留下的痕迹。这一点说明了民间文学的()。
A、教育作用 B、认识作用 C、审美作用 D、娱乐作用 7.我国面具戏,最早起源于()。
A、傩舞 B、佛教法事 C、傀儡戏 D、目连戏 8.“清明前后,种花点豆”是谚语中的()。
A、政治谚语
B、劳动谚语
C、道德谚语
D、科学谚语 9.“四面四堵墙,当中一根梁,一宅分两院,关猪不关羊。”(算盘)这则谜语的结构手法()。A、矛盾法
B、比喻法
C、拟人法
D、谐音法 10.阿凡提笑话,是()家喻户晓的优秀笑话。
A、藏族
B、回族
C、蒙古族
D、维吾尔族 11.“五四”前后的“歌谣学运动”是由()发起的。
A.、北京大学
B、中山大学
C、清华大学
D、武汉大学 12.民间文学的功能与一般文学相比较,其最大的特点是()。
A、审美价值高 B、教育意义大 C、认识价值深刻 D、直接参与人民生活 13.“在家敬父母、何必远烧香。”是()。A、成语 B、谚语 C、歇后语 D、谜语 14.《赵州桥》是一则()传说。A、人物 B、史事 C、风物 D、技艺 15.《虎门烧烟》是一则()传说。A、人物 B、史事 C、风物 D、技艺 16.流传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A、本菲 B、库仑父子 C、格林 D、胡适 17.《粤风》的编者是()。
A、屈大均 B、冯梦龙 C、李调元 D、黄遵宪
18.“小小鲤鱼紫红鳃,下水游到上水来,游过千张金丝网,游过万座钓鱼台,情歌钓我我上来。”这首鄂西情歌用的是()手法。A、双关 B、托物起兴 C、隐喻 D、白描
19.“买梨莫买蜂咬梨,心中有病无人知。因为分梨故亲切,谁知亲切转伤梨。”这首客家山歌用的修辞手法是()。
A、比兴 B、借喻 C、双关 D、叠韵 20.猪八戒的脊梁——悟能之背。是()。A、谚语 B、成语 C、歇后语 D、谜语 21.人类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A、库仑父子 B、周作人 C、格林 D、摩尔根 22.谜语一则:月巴(打一城市名,谜底:合肥)。这则谜语的主要毛病是()。A、谜面不成文 B、扣合不紧 C、底面相犯 D、浅露 23.谜语一则:“横眉冷对千夫指(猜《三国演义》人名一)”(谜底:严颜)。这则谜语的败笔是()。
A、浅露 B、面底倒吊 C、面底相犯 D、谜面上不能有闲字 24.()是民间文学表现手段和方法的外部重要而显著的特征。A、集体性 B、变异性 C、口头性 D、传承性
25.在《不识字的作家》一文中,对民间文学作过非常精辟而全面的论述的作家是()。A、鲁迅
B、郭沫若
C、茅盾
D、巴金
26.蒙古族有种民歌叫“安代”(又译为“安达”),是为()而演唱的。A、风调雨顺
B、六畜兴旺
C、战胜疾病
D、爱情幸福 27.女娲造人的神话,最先见于()。
A.《楚辞·天问》 B.《淮南子》
C.《三五历纪》
D.《风俗通》 28.山东的“沂蒙山小调”、安徽的“凤阳花鼓”、甘肃的“刮地风”等都是()。
A、民间小戏
B、山歌
C、信天游
D、花儿
29.福建长汀县流行着“吉祥哥”崇拜。一些老太太带着久婚不孕的女儿或媳妇来神像前礼拜并念诵:“吉祥哥,吉祥哥,聪明伶俐福气多;请你勿在厅中坐,保护伢(我)女生个靓阿哥。”这种歌谣属于()。
A、法术歌
B、情歌
C、节令歌
D、礼俗歌
30.()是在中国南部地区流传广泛的一种民间小戏,有时用以统称各种小戏。其特点是演唱时有人帮腔,用花鼓、锣等乐器伴奏。A、道情戏
B、秧歌戏
C、花鼓戏
D、花灯戏 31.()年,英国考古学家威廉•汤姆斯发明了“Folklore(民俗)”一词。A、1840 B、1846
C、1918 D、1940 32.在山东,每年二月二,按习俗要驱除蝎子、老鼠,老太太们往往敲着破瓢等物,边敲边唱:“二月二,敲瓢擦,十个老鼠九个瞎。”她们唱诵的这种歌谣属于()。A、节令歌
B、法术歌
C、礼俗歌
D、儿歌
33.歇后语的目的语在字面上是呼应引语部分的意思的,实际上却另有所指,从而以双关的形式构成()。A、岔断型幽默
B、情感释放型幽默
C、干涉型幽默
D、含蓄型幽默 34.《江格尔》是流传于()的英雄史诗。A.青藏高原的藏族聚居区
B.新疆阿尔泰山区和额尔齐斯河流域的蒙古族聚居区 C.新疆柯尔克孜族聚居区
D.蒙古高原地区的蒙古族聚居区
35.许多地方在结婚仪式上都念诵撒帐歌,如“一把栗子一把枣,小的跟着大的跑”等,这种歌谣属于()。A、法术歌
B、情歌
C、节令歌
D、礼俗歌
36.哭嫁习俗在中国广泛流传,而在华南、华东、中南地区尤胜。据现有调查资料,湘西()的哭嫁歌是较为完整、篇幅较长的。A、哈尼族
B、柯尔克孜族
C、苗族
D、土家族
37.()时期有以干宝《搜神记》为代表的大量志怪小说,记录了很多民间故事,包括著名的天鹅处女型故事、牛郎织女故事等。A、元明清
B、唐宋
C、魏晋南北朝
D、两汉
38.由于四大传说历史悠久,且在民间影响巨大,导致了特定节日的产生或将节日习俗与传说情节相融合。下列传说与节日连接不正确的有()。
A、白蛇传与端午节 B、梁祝传说与双蝶节
C、孟姜女传说与“粽包节” D、牛郎织女传说与“双七节”
39.在以下说法中,不符合英雄史诗特点的有()。
A、产生于神话时代稍后的原始社会野蛮期的中高级阶段
B、以宏大的结构与篇幅叙述本部族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表现正义战胜邪恶、分裂归于统一的主题
C、以英雄业绩、民族的重大历史事件为中心线索,有一个或有密切联系的几个英雄人物贯彻始终
D、在情节上有神话色彩、传奇内容
40.民间说唱中的表演是“说法中的现身”,对这一说法的不正确解释有()。
A、叙述中穿插着表演
B、艺人要时而进入故事摹拟角色,时而退出故事还以说书人的身份
C、就是“装龙像龙,装虎像虎” D、说唱中的表演是“一人多角”“跳进跳出”
41.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民间文学的采录原则与方法可概括为“全面搜集,忠实记录,慎重整理”。所谓“忠实记录”不正确的解释是()。
A、可改动被官方和文人篡改的部分,恢复民间文学原貌 B、最关键的是要忠实于讲唱者的语言
C、对思想内容、艺术形式的各方面,搜集者不加任何改变
D、记录时要记下讲述者情况、采录者姓名、采录时间和地点等 42.在流行哭嫁习俗的地方,一般新娘哭诉的内容不含有()等。A、埋怨爹娘重男轻女,最后又将她丢出门 B、埋怨爹娘与媒人没给自己找到意中人 C、恶毒地咒骂媒人
D、向亲属邻友等告别,实际上也是向自己的童年与姑娘的幸福时代告别 43.关于相声的艺术特征,下面()说法是不正确的。A、相声必须有很好的幽默搞笑效果,但也不能庸俗下作
B、传统相声的地域风情主要指有北京的地方特色,体现为相声的北京话、北京风物、北京民情等
C、相声是面向大众的艺术,一定要通俗易懂,其幽默内涵才能更好地为大众理解
D、相声应该有很强的幽默效果,不管采取什么手段.涉及什么内容,只要能搞笑就是好相声
44.世界四大史诗有古希腊的《伊利亚特》、《奥德赛》和古印度的()和《摩珂婆罗多》。A、《罗兰之歌》
B、《罗摩衍那》 C、《贝尔武夫》
D、《格萨尔》 45.下列长诗,不属于史诗的有()。A、《玛纳斯》
B、《阿诗玛》
C、《格萨尔王传》 D、《重逢调》 46.地方传说是民间传说的一种,不属地方传说的是()。A、《蜡染的来历》 B、《魔笛》
C、《马头琴》 D、《花米饭》
47.“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这则歇后语采用的艺术手法是()。A、比喻
B、对仗
C、夸张
D、谐音
48.民间小戏是流传在村镇间的一种由农民在闲暇时间创作、演出和观赏的小型戏曲,以下哪一项不属于民间小戏()。A、道情戏
B、云南花灯戏
C、湖南花鼓戏
D、豫剧
49.民歌()在结构形式上是两句一首,押一个韵;也可多首连唱,组成一篇。A.花儿
B.爬山歌
C.打歌 D.香哩歌
50.世界上最早的田螺姑娘型故事《白水素女》出自()。A、《述异记》 B、《酉阳杂俎》 C、《荆楚岁时记》 D、《搜神后记》
二、填空题
1.民间文学区别于作家文学的基本特征是民众性、集体性和口头性、传承性和_____________ 以及______
___。
2.通常所说的我国四大传说是指孟姜女的传说、白蛇传的传说、____________和________。3.民间文学搜集整理的三个原则是全面搜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4.我国的三大史诗是藏族的____________、蒙古族的和柯尔克孜族的。5.在美国形成了一种“民族志诗学”,由和于1970年联手创办了刊物,专门研究各种口头程式理论,成为口头传说诗歌前沿性学术研究中心。
6.民间说唱现在一般称“____________”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浓厚的地方特色和鲜明的民族风格。
7.民间文学有三大社会价值,即、和__________。8.歌谣是________________创作的口头诗歌创作。
9.谜语按内容可以分为物迷、事迷和_____________三大类。10.民间长诗是劳动人民口头流传的长篇诗歌创作,包括抒情长诗和______,_______三大类。11.民俗学概念是由英国民俗学、考古学家于年提出的。
12.1920年,由钱玄同、沈尹默、刘复、周作人等发起,成立,并于1922年12月17日出版了周刊。
13.民间文学研究方法除了历史唯物主义、还有、、等。14.闻一多先生的中论证了伏羲女娲本身原系葫芦之说。
15.我国神话丰富多彩,在汉族典籍、中保存着大量的神话资料。16.原始人类创造了解释自然的神话,如、、和季节神话。
17.《搜神记》卷十四所载《豫章新喻县男子》这篇故事是世界上记录最早的“_________”型故事,唐代段成式撰写的《酉阳杂俎》中有《叶限》这篇作品,是“________”型故事在我国最早的记录。
18.反映古代人类社会生活的神话,主要有、、、射日神话和部族战争神话等。19.民间传说的特性有拟真实性、、和。
20.民间传说的分类以传说核为标准可分为、、风物传说和。21.是系统介绍河北的药王邳彤的。22.20世纪30年代中期,由于世界各国民间文学资料的大量搜集,一时成为民间文学理论研究的中心。
23.反映勤劳耕作、汗水换粮食的民间故事相当丰富,典型的故事有、等。24.型故事的历史久远,在《搜神后记》卷五《白水素女》和唐代的佚书《原化记》中的《吴堪》,都有这个故事的雏形。
25.羽衣仙女型故事在世界范围内都有会飞翔的鸟类女性,日本有,西方有。26.弱者得宝型故事其中最典型的故事是。
27.是从民间故事中逐渐独立出来的一个门类。28.《属牛》是一则流传很广的笑话,最早的文字记录见于。
29.机智型笑话有维吾尔族的阿凡提、蒙古族的、藏族的、纳西族的等。30.史诗按其内容来分类,可分为和。
31.是与创世史诗、英雄史诗相并列的叙事诗类别。32.《召树屯》是_______族长诗。
33._____、是在湖北省发现的汉族民间叙事长诗。
34.中国民间文学的三套集成是指《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国民间歌谣集成》和_______________。
35.同音乐、舞蹈、劳动密切结合在一起,是人类历史上产生最早的语言艺术之一。
36.《毛诗故训传》说:“合乐曰_______徒歌曰_________。” 37.西北民族盛行的一年一度的,多在农历六月初六举行。
38.我国从北到南流行的各种号子属于典型的劳动歌,如、打夯号子、、和伐木号子。39.印度古老的咒语集收集了各种各样的咒语。
40.“把妹妹弟弟呀,搂在姐姐怀里,临别的嘱托哟,出自悲恸的心底。”是蒙古族的歌。41.歌是反映人民群众爱情生活的歌谣。
42.“一家女儿做新娘,十家女儿看镜光;街头锣鼓声声打,打着心中响啷啷。” 这里用的是修辞手法。
43.被称为“艺术皇冠上灿烂的明珠”。44.是具有迷惑作用的诗体语言艺术。45.谜语的基本特点是文学性、、和趣味性。
46.是一种以散文形式讲述故事的民间传统说讲艺术。47.民间戏剧的最早源头是与。
48.朝鲜族女故事家成为国际瞩目的民间故事家之一。
49.是一项特殊的田野作业,是民间文学学者最基础的工作。50.大量的乐府民歌被后来的宋人辑为,得到了很好的保存。
51.自然崇拜,也叫 _______________,它是原始人的宇宙观,是神话创作的思想基础。52.内容的特指性、_______________ 及表述方式的多样性,是民间传说区别于一般故事的主要特点。
53.共同的 _______________,是民间传说得以产生、流传的心理基础。
54..国际上,对民间故事进行科学搜集、整理、研究,是以 1812 年— 1814 年德国格林兄弟发表的 _____________ 为标志的。
55._____________是广大民众集体创作的口头诗歌,它的产生,标志着人类艺术秉赋的启动。56.._____________是民间各种演唱、歌舞、杂技的总称,有人称之为中国戏曲的摇篮。
三、名词解释 1.民间文学 2.谚语 3.史诗 4.民间故事 5.神话
6.A T 分类法 7.民间传说 8.民间曲艺 9.木偶戏 10.巧女故事 11.幽默笑话 12.集体性 13.变异性 14.江格尔
15.神话原型批评 16.花儿 17..谜语 18.梅葛 19.互渗律
20.《歌谣》周刊 21.时政歌
22.民间文学“三套集成”
四、论述题:
1、论述中国古代搜集、记录和整理民间文学的历史。
2、民间文学就是在不断传承文化传统,这句话如何理解?请分析。
3、分析歇后语中的人物形象类型,并且举例说明。
4、论述中国民间四大传说结局的艺术性。
5、论述民间故事与神话、传说的主要区别。
6、分析民间文学的价值属性。
7、论述史诗的叙事特性。
8、论述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区别与相互影响。
9、论述民间传说的基本特征。
第四篇:民间文学试题
民间文学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民间文学具有双重属性,既是__________现象,同时又是___________现象。
2、民间文学在体裁上,可分为三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国四大民间传说分别是、、、。4、1958年,全国民间文学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会上确定了、、、__________的工作方针。
5、民间文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
、、。
6、记载有女娲神话最早文字资料的文献是__________.7、被称为世界上寓言的三大发祥地的是、、。
1、文学现象、民俗文化现象
2、民间散文作品、民间韵文作品、民间说唱作品
3、《牛郎织女》、《孟姜女》、《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
4、全面搜集、重点整理、大力推广、加强研究
5、田野调查法、历史追溯法、共时比较法
6、《楚辞》
7、希腊、印度、中国
二、单项选择题(每空1分,共10分)
1、民间文学四大特征中起主导作用的两个重要特征是
()
A.集体性和变异性
B.口头性和传承性
C.传承性和变异性
D.集体性和口头性
2、先秦采集民间歌谣的优秀成果是
()A.《尚书》
B.《左传》
C.《国语》
D.《诗经•国风》
3、山西的《走西口》是人们熟悉的一首
()A.花儿
B.爬山调 C.信天游
D.打歌
4、神话资料最为丰富,而且情节原始而完整的文献是
()
A.《庄子》
B.《国语》
C.《山海经》
D.《左传》
5、记录岁时节日习俗的重要民俗学文献是
()A.《风俗通义》
B.《荆楚岁时记》
C.《述异记
D.《博物志》
6、流传在甘肃、青海、宁夏地区,以爱情为内容,用汉语演唱的山歌是
()A.爬山调
B.信天游 C.花儿
D.二人台
7、北京大学歌谣研究会成立的时间是
()A.1918年2月
B.1920年冬 C.1928年春
D.1922年夏
8、世界上最早的田螺姑娘型故事《白水素女》出自
()A.《述异记》
B.《酉阳杂俎》 C.《荆楚岁时记》
D.《搜神后记》
9、《走西口》的流传范围是
()A.陕北
B.内蒙 C.华北地区
D.晋西北
10、“二月二,敲瓢擦,十个老鼠九个瞎”属于
()A.节令歌
B.礼俗歌 C.诀术歌
D.祀典歌
1、D
2、D
3、B
4、C
5、B
6、C
7、A
8、D
9、C
10、A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
1、传承性:又称“传统性”。他是指民间文学在不断的变化过程中,还积淀保存着一系列相对稳定的因素,如民众的观念、审美意识及传统的文化形式。
2、洪水再生神话讲述人类在遭受洪水灾害的毁灭性打击之后重新繁衍声息的故事。这类故事也有怎样创造人类的内容,但不是讲人类最早的起源,而是讲人类在遭遇特大洪水灾害之后濒于灭绝的情况下怎样再造人类的故事。
3、生活故事:直接反映劳动人民日常生活的故事,又称为“世俗故事”或“写实故事”。其基本特征是:以现实社会中形形色色的普通人物为主人公,从日常生活中提炼故事情节,用写实手法来刻画人物和叙述故事。有着鲜明的阶级倾向和浓厚的现实性。
4、“AT”分类法:由阿尔奈(芬兰)提出,他分析比较了芬兰和北欧其他国家以及欧洲一些国家所出版或保存的民间故事记录,把同一情节的不同异文加以综合,写出简洁的提要,并依一定的原则将这些故事情节进行了分类编排。美国的汤普森针对其所存在的局限性,进行了补充和完善。这种编制故事类型索引的方法被各国学者称为“AT分类法”或“阿尔奈——汤普森体系”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民间文学集体性在创作、流传中的表现?
2、三十年代中山大学民俗学会的成立时间、主要活动和重要人物?
3、民间传说与历史的联系与区别?
4、白蛇传经历了怎样的演变过程?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1)集体场合中的集体创作,在原始社会最常见,伴随着集体活动,受集体意识的驱使或集体情绪的感染,你一句,我一句,或一唱一和即兴创作。(2分)
(2)采用集体分工的方式,个别人先创作出一个雏形,然后群体加工,添枝加叶,形成一个完美的作品。(2分)
(3)个人创作,集体流传。民间歌手、民间艺人的创作时有这种情况。湖北崇阳民间叙事诗《双合莲》,就是作品中女主人公的一位长辈郑三爹根据其身边的真实故事编唱出来的。但这类创作同样能在集体中流传并得到大家的认可。(2分)
2、(1)1927年冬天,中山大学语言历史研究所成立了“民俗学会”归属于国立中山大学研究院文科研究所。设主席一人,由其独立审定刊物,处理一切会务。(2分)
(2)民俗学会的主要活动,仍是搜集研究民间文艺,但其搜集活动、研究活动一开始就比较偏向于民俗学,侧重于民间信仰和风俗习惯的调查研究。(2分数)
(3)特别是理论上,后来渐与民族学、人类学相汇合。这一时期在民俗学、民间文学研究上的重要人物主要有周作人、顾颉刚、赵景深、郑振铎等。(2分)
3、二者的联系在于:首先,传说真实地表露和抒发了民众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情感与评价。(1分)其次,历史题材传说的讲述对象绝大多数是历史上实有的人物或事件,而且常常有遗迹可寻。传说之所以被称为“信史”,正是从这些联系出发。(1分)二者的区别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反映社会的方法不同。(1分)第二,历史观不同。(1分)第三,取材的角度不同。(1分)
第四,历史一般是不能变更的,而传说总是在传播中发生变异。(1分)
4、A最早记载话本《西湖三塔记》有白蛇传的核心情节:白蛇爱上人,被镇于石塔下。(1分)
B话本《白娘子永镇雷锋塔》具备了后来白蛇传的基本情节,白娘子的形象的基调人格化,有时会露出凶相,但不吃人、害人。以感情执著的良家女子出现,小青形象模糊。(2分)C《雷锋塔传奇》白娘子变成蛇仙,既真诚、善良、勤劳又有勇敢的顽强斗争精神,故事情节更生动细致。(2分)
D近现代,突出反封建、争自由的主题,增强了斗争情节(1分)要求:卷面整齐,要点答对
五、分析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什么是天地开辟神话?分析盘古神话的基本故事情节并阐明其基本文化意蕴?
1、(1)天地开辟神话就是原始人所想象的关于客观生活环境如何形成的神话。一般包括天地的形成、万物创造等内容。原始人对天地、万物的由来有着可贵的好奇心,就充分展开想象,创作出情节奇特而又气魄宏伟的开辟神话。世界各地都流传着这类神话,并且很多民族的开辟神话都有其基本情节的相似性。(5分)
(2)汉族天地开辟神话是盘古神话,首见于三国时期东吴徐整的《三五历纪》和《五运历年纪》。盘古神话的基本内容可概括为:1)天地混沌,昼夜不分;2)巨神出世,天地开辟;3)垂死化身,生成万物。(4分)
(3)盘古神话的文化意蕴主要有两点:1)表现了原始人对于人与自然相生相依的和谐关系的认识,原始人首先是崇拜自然的伟力,认为人是自然孕育出来的;但人也不只是被动地适应自然界,而是有无穷的创造力;盘古死后化为万物,就表现了人创造了世界、控制自然的愿望和气魄。(3分)2)开辟神话中的垂死化身情节,体现了原始人灵魂不死的原始观念和积极旷达的生死观。古人认为人的灵魂可以脱离肉身而存活,又认为人死后可以转生为其他生物。盘古的死并不是生命的终结,他的生命可以通过转化为其他物质的方式延续:死了一个,化生许多;前种形式的终结,宣告着另一种形式的新生。这种灵魂观念和生死观在现代人的习俗上也有表现。(3分)
要求:卷面整齐,分析合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民间文学在世界各国有不同的叫法,在西方国家一般称为“Folklore”,意为
。在前苏联称为,在日本称为
。2、1958年,全国民间文学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会上确定了、、、__________的工作方针。
3、“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包括《
》、《
》、《
》。
4、民间文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
、、。
5、传说的“四固定”分别是、、、。
6、神话按内容可分为
和
为两种,其中民族起源神话属于。
1、民众的知识 劳动人民的口头文艺
口承文艺
2、全面搜集、重点整理、大力推广、加强研究
3、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国歌谣集成、中国谚语集成
4、田野调查法 历时追溯法、共时比较法
5、时间固定、地点固定、人物固定、事件固定
6、自然神话、社会生活神话、社会生活神话
二、多项选择题(每空2分,共10分)
1、民间文学的特征是
()
A.集体性
B口头性
C.变异性 D传承性
F.可信性
2、保存古代神话较多的典籍主要有
()A.《世说新语》
B.《山海经》
C.《楚辞》 D.《淮南子》
F.《笑林》
3、世界寓言的三大发祥地
()A.中国
B.埃及
C.希腊
D.印度
F.日本
4、五四前后,北京大学兴起了歌谣学运动,主要参加者有
()
A.鲁迅
B.周作人
C.刘半农
D.沈尹默
F.郁达夫
5、民间传说的类别主要有
()
A.人物传说
B.包公传说
C.风物传说.D.习俗传说
F.难老泉的传说
二、多项选择题(每空2分,共10分)
1、ABCD
2、BCD
3、ACD
4、BCD
5、ACD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
1、集体性:是指民间文学是集体创作,集体流传,集中了集体的智慧,融汇着集体的艺术才能,为集体所共有,并为集体所享用的特殊文学。
2、花儿:是流传在西北高原甘肃。青海、宁夏一带的民歌形式。除汉族之外,还有回族。土族、撒拉族、东乡族、保安族、裕固族、藏族等民族,基本山用汉语演唱。花儿主要有河湟花儿和洮泯花儿。
3、事件传说:是以某一历史事件为中心来叙述的故事。主要是关于历代农民起义、农民革命以及民族英雄抗战的故事,如义和团传说,太平天国的传说等。一组事件传说常常能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对某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做比较完整而生动的记述。
4、“AT”分类法:由阿尔奈(芬兰)提出,他分析比较了芬兰和北欧其他国家以及欧洲一些国家所出版或保存的民间故事记录,把同一情节的不同异文加以综合,写出简洁的提要,并依一定的原则将这些故事情节进行了分类编排。美国的汤普森针对其所存在的局限性,进行了补充和完善。这种编制故事类型索引的方法被各国学者称为“AT分类法”或“阿尔奈——汤普森体系”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三十年代中山大学民俗学会的成立时间、主要活动和重要人物?
2、洪水再生神话的文化意蕴?
3、民间传说与神话的联系与区别?
4、民间故事的特点
1、(1)1927年冬天,中山大学语言历史研究所成立了“民俗学会”归属于国立中山大学研究院文科研究所。设主席一人,由其独立审定刊物,处理一切会务。(2分)
(2)民俗学会的主要活动,仍是搜集研究民间文艺,但其搜集活动、研究活动一开始就比较偏向于民俗学,侧重于民间信仰和风俗习惯的调查研究。(2分数)
(3)特别是理论上,后来渐与民族学、人类学相汇合。这一时期在民俗学、民间文学研究上的重要人物主要有周作人、顾颉刚、赵景深、郑振铎等。(2分)
2、① 洪水再生神话对洪水灾害及其起因的叙说,是原始社会民众生活状况和自然崇拜的反映。(2分)② 神话中的兄妹结婚情节,则是原始社会群婚阶段的社会现实的反映。(2分)③ 大部分神话都讲洪水遗民是从葫芦里逃生的。这与我国古代广泛存在的葫芦崇拜有关。(2分)
3、二者的联系在于:第一,一部分上古时期的传说与神话交融在一起,神话时传说产生的源头之一。(1分)第二,传说与神话都是散文体的口述故事。(1分)第三,传说的人物和情节也有一定程度的超现实因素。传说的故事追求传奇性,传奇效果靠超现实性的魔幻情节来制造的,但只作为辅助内容存在。(2分
区别在于:第一,二者的故事主人公有不同的属性。(1分)第二,神话的超现实情节是传播者信以为真的,传说的幻想只是为增强故事的传奇性存在。(1分)
4、一、奇特的幻想和浓郁的生活特性;(2分)
二、泛指性或通称性,指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往往是含糊、不确定;(2分)
三、类型化,主要体现在情节、人物、主题、人物等方面。(2分)
要求:卷面整齐,要点答对
五、分析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3、运用民间文学理论分析孟姜女传说(包括情节单元、主题思想、形成演变、艺术魅力)。
五、分析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1)、情节单元:1)南瓜里长出孟姜女2)孟姜女与范喜良成婚3)范喜良服徭役,孟姜女送寒衣4)孟姜女哭倒长城5)孟姜女智斗秦始皇(5分)(2)、形成与演变:(3分)
①原始形态阶段:春秋时期的《左传》中记载“杞梁妻拒绝郊吊”。
② 基本形态阶段:唐代《雕玉集》中的“感应篇”记述了孟姜女寻夫送衣的故事情节。③ 完成形态阶段:明清以来,不少文人和民间工作者进行加工整理,加入了孟姜女和秦始皇斗争的情节,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主题思想都发生了重大变化。(3)、艺术魅力:
孟姜女传说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和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孟姜女的出生,长城的哭倒等等都充满着神奇瑰丽的色彩。具有极大的艺术吸引力。(3分)(4)、结构和深层内涵:
孟姜女传说在故事情节以及主题思想存在着较为繁复的结构和深表层的不同意蕴。在主体思想上表层是通过现实生活的矛盾斗争来突出;深层则是由原始意向与群体心里意识中的“集体无意识”隐含着,二者浑然一体。(3分)(5)、主题:
反对封建徭役,赞颂在艰难困苦中仍然挨着生离死别的丈夫,保持坚贞不屈的节操的女性。(1分)
要求:卷面整齐,分析合理
2、民间歌谣有很高的艺术性,其艺术特征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1)天籁自鸣,率真自然
是指民间歌谣所表达的感情很真实,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表达了劳动人民的生活。“率真”是民间歌谣的突出特色。(3分)
(2)形体短小,内容丰富。是指民歌的形式同他所反映的生活内容相比,多是言简意赅。(3分)
(3)寓情于奇,含蓄韵藉。(3分)
(4)形式多样,风格鲜明。如信天游、爬山调、花儿等(3分)(5)赋、比、兴等多种手法的灵活应用(3分)要求:题目得当,分析合理,能自圆其说
第五篇:民间文学复习资料
民间文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民间文学:一个民族在生活语境里集体创作、在漫长的历史中传承发展的语言艺术。它既是该民族生说、思想与感情的自发流露,有关历史科学宗教及其他人生知识的总结,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的表现形式,也是该民族集体持有和享有的一种具有民族传统特色的生活文化。
2、神话:人类各共同体(氏族、部落、民族或国家)集体创造,代代相承的一种以超自然形象为主人公,以特定宗教信仰为内核并为其服务的神圣叙事。它既是一种经典性的文学体裁,也是远古人类的知识体系和信仰体系。
3、民间传说:围绕客观实在物,运用文学表现手法和历史表达方法表达出来的,具有审美意味的散文体口头叙事文学。
4、民间故事:广义为民众口头创作并流传的所有散文体叙事作品,包括神话,传说,幻想故事,生活故事,民间笑话,民间寓言。狭义:神话、传说之外的散文体口头叙事,包括幻想故事,生活故事,民间笑话,民间寓言等。
5、AT:由芬兰学者阿尔奈提出,后经美国学者汤普森所完善的一种编制故事类型索引的方法即按相对有限的情节类型,将故事进行分类编目的一种分类方法。国际上将这种方法称为“阿尔奈---汤普森体系”简称“AT分类法”。
6、史诗:是一种古老而源远流长的韵体叙事样式。是关于宏大的叙事叙事,原本有专门化的歌手作为超级故事来演述,以其长度,表现力和内容的重要性而由于其他故事。是一个民族国家文化的象征和文明的丰碑。
7、歌谣:篇幅短小,以抒情为主的民间诗歌的总称。由“民歌”“民谣”两部分组成。是从远古诗乐舞三位一体的原始文化形态中分化出来的,但仍保留着乐舞特征的一种韵文样式。
8、母题:“指的是一个主题、人物、故事情节或字句样式,其一再出现于作品里,成为利于统一整个作品的有意义线索,也可能是一个意象或„原型‟,由于其一再出现,使整个作品有一脉络,而加强。”这是将母题与意象、原型等相混相等同。
9、谚语:谚语是熟语的一种。是流传于民间的比较简练而且言简意赅的话语。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都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它多是口语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韵语。和谚语相似但又不同的有成语、歇后语、俗语、警语等
简答
1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
(1)集体性:民间文学由某个民族,地域或历史时期的广大民众共同创作、共 同传承而显现出来的特征
(2)口头性:民间文学是一种活跃在广大民众口耳之间的特殊的语言艺术,被
称为“人民的创作”“口传文学”。广大民众用口头语言进行文学创作,并在口头传统中将这些作品延续下来,由此形成民间文学口语化的表达方式和相传的传播手段。
(3)变异性:民间文学是活的艺术,保存在认为明年的记忆里,流传在口耳间,没有定稿。虽有时被整理出版或发表,也非终稿,不过处于暂时的稳定状态,一旦回到民间,又继续处于变化状态。
(4)传承性:在发展过程中,民间文学不断的变化,也存在着一些相对稳定的
因素,这些相对稳定的因素经千百万民众世代传袭下来,逐渐形成了预定俗成的传统,这种为相对稳定的特征就是民间文学的传承性。
2神话内容分类:
(1)宇宙起源神话(2)人类起源神话(3)洪水再生神话和其他灾难神话(4)族群起源神话(5)文化发明神话(6)战争神话
神话的艺术特征:幻想的不自觉性、形象的英勇性、内容的神圣性、境界的神奇性
3、神话在历史上的存在方式:
(1)、作为综合文化现象的神话。
(2)、作为单纯文学体裁的神话。
4、民间传说的特征
(1)可信性的内容:民间传说的内容所涉及的任务、事件、地点、时间一般
是特指的、相对固定的、讲述时不能随意遗漏或替代。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固定。
(2)传奇性的情节:通过夸张、幻想等艺术手法完成。
(3)箭垛式的人物形象:民众把同一类情节的集中安置只在某一个人物身上 的现象。
(4)相对固定的传承范围:围绕一定的客观实在物来讲述,以此核心构成大大 小小的传说圈。
5、民间传说的分类:
【1】、民间传说以情节为核心:A、端午挂艾型。B、地陷湖型
【2】、民间传说以内容为核心:A、人物B史事C地方风物D风俗E动植物
6、民间故事的特征:
(1)内容特征:
A、在人类早期形成并传承下来的故事,内容多表现人与自然的关系。
B、进入阶级社会后,在古老的故事继续流传的同时,产生了大量的表现阶级社会矛盾冲突的故事。
C、大量的故事直接取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以一种立足于现实生活基础上的幻想和虚构,对纷纭复杂的世间生活,人生百态进行全景式勾勒
(2)艺术特征:1民间故事的主人公多是泛指的,故事的时间地点也多含混模
糊。2民间故事的人物设置与情节结构有程式化的特点。3民间故事的情节结构思具有同类性特点,形象塑造多体现“二元对立”的美学原则。
(3)传承特征:1传承活动是自发进行的,没有固定的世间与场所。2传承路线主要是家族传承和社会传承3传承的人就有较高的艺术才能。
7、民间故事的分类:
A、幻想故事(魔法、宝物、动物)
B、生活故事(友谊道德家庭伦理、奇巧婚姻、巧女故事、呆婿故事、机智人物故事);C、民间笑话(揭露嘲讽、讽刺幽默);民间寓言(教育、哲理等)
8、史诗的特征:A、对族员的解释及民族战争牵涉重大变革的社会内容的反映。
B、记录了民族社会的各个方面,形成了“百科全书”式的知识体系。C、篇幅及其宏大,构思精巧是史诗结构的一大特色。D、是职业的传唱人。
9、从史诗文本本源出发,一般可以划分为三个主要层面:
A、口头文本 B、源于口头文本的文本
C、传统为导向的口头文本
10、史诗的分类:A、创世史诗B、迁徙史诗C、英雄史诗
11、中国著名的三大史诗:《格萨尔》【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史诗】《江格尔》《玛纳斯》 【三者皆为口头史诗】
12、民间长诗分为叙事和抒情长诗。
13.民间叙事长诗的艺术特征:
A、歌颂反抗斗争、描写爱情悲剧《嘎达梅林》《娥并与桑洛》
B、叙述曲折故事、抒发浓烈情感《召树屯》
C、塑造人物形象,多用是个表现方法。阿诗玛 仰阿莎等。
14、民间歌谣的分类:劳动歌、时政歌、仪式歌、生活歌、情歌、历史传说歌、儿歌
15、民间歌谣的特征:
(1)情意真切,坦露心声(2)格调优美,形式多样
(3)运用多种方法叙事,意境优美生动
16、谚语四大类:时政谚语、生活谚语、农业谚语、风土谚语
17、相声:说学逗唱、单口对口群活
18、(1)民间小戏特征:简便性、广泛性 灵活性
(2)民间小戏的六个系统:花灯、花鼓、茶戏、秧歌、道情、道具
(3)民间小戏的表现:A、平凡日常劳动家庭生活
B、爱情婚姻 反对封建礼教束缚
C。揭露封建社会的阶级矛盾反映广大阶级的朴素意识。
19、民间传说与神话和民间故事的区别:
(1)民间传说与神话的区别:
A、形成的思维机制不同:神话是先民经过不自觉的原始思维加工而形成;民间传说则是民众自觉艺术的思维产物。
B、主人公性质不同:神话主角是神,这类神具有超自然的力量,往往把它人格化,神话可以是人人拟神;民间传说叙述的是人不是神,这些人绝大部分是历史上出现过的人物,民间传说是以人拟神。
(2)民间传说与民间故事的区别:
A、民间传说总是与有纪念物相关联,围绕客观事实进行叙事;民间故事无需围绕实在物质构建故事。B、民间传说一般都是历史上有名有姓的人物。有具体的时间地点;民间故事完全不受历史的限制。C、二者的叙事的风格不同,传说是受“传说核”的限制,民间故事受具体的时间特定的空间的限制。
20、民间文学的艺术价值
(1)是一种直面生活的艺术(2)灵活简便的艺术形式(3)灵活形象而又鲜活的语音
(4)塑造了众多具有典型意义的艺术形象
21、民间文学的社会功能 A、知识传授功能 B、道德塑造功能 C、礼俗伴生的功能
D、娱乐休闲功能
22、民间文学的价值:实用价值、科学价值、研究价值
23、田野作业:又称野外作业,或田野调查,它作为一种可操作的科学调查研究办法,是与案头作业相对应的到被调查对象所在地搜集实际资料的方法,是一种直接进入自然生态环境或社会文化环境进行观察、了解、记录、调查的方法。
按内容分:全面普查、专项调查、专题调查、专访调查等; 按采录方式:随机采录、定居采录、采风队采录等。
24、北魏郦道元 《山海经》中收录的神话资料最为丰富,其中记载的著名神话有:后羿射日、鲧禹治水、黄帝战蚩尤、刑天舞干戚、精卫填海、夸父逐日、西王母神话、女娲神话等
25、民间传说与民间故事:最早出现的志怪小说集是晋代干宝的《搜神记》。26、1984年,出版三套大型丛书:《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国歌谣集成》、《中国谚语集成》,简称“三套集成”。分为国家卷、省卷、市卷、县卷。
27、.中国民间的四大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白蛇传》、《梁祝》
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
民间文学对作家文学的影响:
在题材与思想内容
(1)为作家文学提供体裁依据:如《诗经》中“国风”是韵文体作家文学的源头
(2)为作家创作提供题材和思想内容:如屈原《九歌》是在楚地民间祭歌基础上创作; 《三国演义》源于唐代三国故事、宋代话本、元代话本小说《三国志平话》等民间文学 鲁迅《故事新编》来自于干将莫邪《铸剑》的故事(3)为作家文学提供了典型的形象:如由民间歌手“刘三姐”形象改编和创作的彩调剧《刘三姐》(1959);歌剧《刘三姐》(1960);侬易天长诗《刘三妹》(1962);柯炽长篇文学传奇《刘三姐》
(4)在文学形式和语音方面的影响
a文学体裁;
b 表现手法;
c民间文学风格的显著特点:刚健清新,朴素自然;
d中国现代文学中某些体裁的形成、发展也有相似的经历。
2、作家文学对民间文学的影响:
积极影响:(1)记录保存作用;(2)提炼和再创作的作用,作家从大量的民间文学素材中选取能够为自己的创作主题提供帮助的东西,并适当加以艺术加工,根据一定的需要进行再创作;(3)规范作用,经过作家的提炼、加工和再创造之后,其作品就能起到一定的规范作用。
消极作用:(1)把民间文学由口语化转化为书面化;
(2)文人、作家对民间文学的哲学化和历史化,往往有意对民间文学作另一类的曲解和误读;
(3)作家文学对民间艺术形式的损害和对民间文学作品思想的扭曲。
民间歌谣和长诗
一、民间歌谣的价值:1.民众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2.巨大的宣传鼓动作用 3.反映社会生活的“小百科全书”;4.影响文人创作
二、民间歌谣的分类:劳动歌、时政歌、仪式歌、生活歌、情歌、历史传说歌、儿歌
三、民间长诗:分为民间叙事长诗和民间抒情长诗
(一)民间叙事长诗:广义的民间叙事长诗应包括产生于人类社会早期的具有庄严格凋的史诗和后来产生的反映现实生活的故事诗。狭义的民间叙事长诗是人民群众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的以第三人称进行叙事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并注重人物刻画的长篇韵文或韵散相间的诗歌作品,也称“故事歌”或“故事诗”。
(二)民间抒情长诗:民间抒情长诗是人民群众创作、口头流传的以抒情为主的长篇韵文或韵散相间的诗歌作品,往往采用第一人称歌唱,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结构也比较灵活,一部分民间抒情长诗主要抒发世俗生活中的爱恨情仇、悲欢离合的情感,还有相当一部分是民间婚丧、生产习俗、宗教活动中的情感抒发,是民间礼仪活动的组成部分。
四、★民间抒情长诗与民间叙事长诗区别(1)抒情与叙事:
民间抒情长诗重在抒情,没有故事情节,一部分首届连贯的抒情长诗虽然有一定的叙事性,但也只是事件的梗概或情节的片段与若干过去生活的画面,它们的出现不是为了讲述完整的故事,而是为了配合主人公的抒情;民间叙事长诗要叙述完整的故事,其故事有头有层,多以主人公的曲折经历为线索单线递进发展,环环相扣。(2)限知与全知:
民间抒情长诗多以第一人称进行抒情,倾诉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和愿望。民间叙事长诗多以第三人称叙事,被视为全知全能的视角,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叙述不同事件的发展和各种人物的言行,甚至还可以随意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揭示各种人物内心的思想和情感。
五、叙事长诗中的“双子星座”:《焦仲卿妻》《木兰辞》 史诗
一、分类:
创世史诗:特征:
1、曲折的反应人类始祖创造世界的过程;
2、程度不同地包含着几个或更多的创世神话;
3、充满了奇特的想象;
4、一般分布在我国中南西南各少数民族当中。
英雄史诗:全景式的反映了一定历史时代的社会生活,这种反应又是十分具体可感的。
二、1、说唱故事、说唱英雄的事迹,这是史诗最根本的要素之一;
2、英雄角色和英雄主义的内容成为史诗研究的主要任务。
三、世界上最古老的史诗是古代巴比伦(两河流域)的《吉尔伽美什》
民间故事
一、民间故事分类:幻想故事、生活故事、民间笑话、民间寓言
(一)幻想故事:幻想故事又称“童话”、“神奇故事”、“魔法故事”等。这类故事的幻想色彩十分浓厚,是以丰富的想象及虚构为手段,来表现人类的生活和理想愿望的故事。
(二)生活故事:生活故事又称“世俗故事”或“写实故事”。这类故事是以民众的日常生活为题材,以现实中的人物为主角而展开的叙事,是对民间观念与意识及社会底层生活的一种形象化叙述,表面上其现实性较强,幻想性较少或看似没有幻想,而实则仍带有一定的想象与虚构。
(三)民间笑话:民间笑话是一种将嘲讽与训诫蕴涵于谈笑娱乐之中的短小故事。辛辣的讽刺和机趣的调侃,一针见血地揭示生活中存在的各种矛盾现象,凸显出民众的智慧和才干,具有强烈的喜剧、幽默意味。(1)揭露与嘲讽笑话(2)讽刺与幽默笑话
(四)民间寓言:民间寓言是由民众集体创作并流传的带有明显教训寓意、富有哲理、短小精悍的口头故事,是社会智慧、经验和知识的结晶。
★我国十大幻想故事:《求好运》、《田螺姑娘》、《灰姑娘》、《蛇郎》、《青蛙少年》、《兄弟分家》、《两伙计出门》、《狼外婆》、《小鸡崽报仇》、《十兄弟对敌》
三、民间故事艺术特征:1.泛指的主人公,模糊含混的故事时间、地点;2.程式化的人物设置与情节结构 ;3.类同的情节构思,“二元对立”的形象
4、集体流传的特点
四、民间故事的价值:
1、文化价值:民间故事作为民众心理结构的一种物化形态,真实地展示了特定历史阶段民众的生活风貌及心路历程,因而具有特殊的文化史价值。
2、教育价值:民间故事的教育价值体现于直接的与间接的两个层面。直接的价值主要体现于各种知识的传授。这些知识主要包括历史知识、文化知识、生活知识、生产知识、社会知识等等。间接的价值主要体现于对社会成员的习俗养成及道德规范的培养。
3、心理补偿价值:民间故事对民众的心理补偿,所激起的主要不是官能享受的快感,而是进行生存斗争、进取的欢乐。这种审美愉悦同我国劳动民众淳朴的道德相融合,具有积极的价值与作用。
4、民间故事的研究
民间谜语:是带有知识性和趣味性的民间韵文作品,也是一种和游戏娱乐分不开的民间口头语言艺术。谜语在北方民间称为“猜闷儿”,表明了谜语的游戏功能。各地猜谜又称为猜、打、商、辨、解、占等。民间迷语分类
(一)物谜:以具体事物作谜底的,称为物谜。如:在娘家青校绿叶,到婆家黄皮寡瘦。不提起也罢,一提起泪洒江河。(船篙)对门山上一个碗,天天落雨装不满。(鸟窝)
(二)事谜:以一定的动作、行为或事件的进展以及某些动态中的生活内容或自然现象作谜底的谜语,称为事谜。如:石头层层不见山,路径短短走不完,雷声隆隆不下雨,大雪飘飘不觉寒。(推磨)
(三)字谜:字谜是指谜底是“字”的谜语。作为语言符号,文字有三个要素:音、形、义。字谜谜面的制作大多围绕这三个方面进行描摹和暗示,较为常见的表现手法有拟人、象形和会意、谐音等。如,四方来合作,贡献大一点
贪前稍变就成穷
半青半紫
秀才翘尾巴 谜底:器、贫、素、秃
民间迷语艺术特点 :
(一)谜面与谜底结合奇巧
(二)善用比喻、拟人、谐音等修辞手法
(三)音韵和谐,朗朗上口
民间谚语的特点
(一)语言形式特征:简洁性、口语性、定型化
(二)思想内容特征:从思想内容上看,谚语还具有经验性和哲理性
(三)文学特征:从文学角度上看,精美的谚语如同一首小诗,实为诗意与哲理的巧妙融合。
(四)社会功能特征:从社会功能上看,民间谚语的特点主要是传播经验和知识,起一种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