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遂宁二中高2019届古诗鉴赏选择题训练
高2019届尖子班培优 咏史怀古诗02 遂宁二中高2019届古诗鉴赏选择题训练
一、晓行巴峡
王维
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⑴行。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人作殊方语⑵,莺为故国声。赖⑶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注释:⑴树杪:树梢。⑵殊方语:异乡语言。⑶赖:多亏。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巴峡乡邑旭日东升,众鸡鸣唱,晴朗的江边一个女子在浣洗。B.水国乡民在舟中行商,山上有桥,行人走在桥上,如在树颠。C.诗人登高远眺,万亩良田,井然有序,二水流过,分外澄明。
D.“莺为故国声”借鸟雀之声传递了作者的思乡之情,这和“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莺。”所表达的情感相同。
E.诗人在暮春之际来到巴峡,山水之趣宽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
二、畏人①
杜甫
早花随处发,春鸟异方啼。万里清江上,三年落日低。畏人成小筑,褊性合幽栖。门径从榛草,无心走马蹄。
【注】① 本诗创作于作者漂泊蜀中的第三年(公元762年)。
2、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异方”是指异地他乡,作者指出自己漂泊异地他乡也能看到美丽动人的早春之景,内心十分欢喜。
B.颔联以时空对举的方式,指出清江万里远离都城长安,而自己离开都城又已经多年,在这种阔大辽远的境界之中愈发地显出作者的孤独渺小。
C.《畏人》在前两联采用了间接抒情的方式,而后两联采用了直接抒情的方式。D.五言律诗《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现出是作者青年时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风格遒劲峻洁、气魄雄放,而本诗的情感与风格却与之截然不同。
E.尾联的“从”可以理解为“纵”,放任的意思;“榛草”即杂草。
三、移居(其二)
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高2019届尖子班培优 咏史怀古诗02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此理将①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②,力耕不吾欺。【注】
①将:岂。②纪:经营。
3、对这首诗的理解,恰当的两项是()()A.全诗生动地描写了诗人佳日登高赋诗的美好情景。B.“有酒斟酌之”意思是与友人边饮酒边斟酌诗句。C.“相思则披衣”意思是因相思而夜不能寐,披衣起彷徨。D.“无为忽去兹”意思是不要急着离开这种生活。
E.最后两句是说应该通过自己的辛勤劳作解决衣食问题。
四、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注】林景熙,南宋末年爱国诗人,宋亡后不仕,隐居平阳。
4、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运用了比兴手法,写日暮时分,诗人徘徊溪亭,观览景色,思绪纷披。B.颔联写明月上高树,诗人半醉半醒,心绪不宁,难以去怀,说明诗人感慨至深。
C.尾联悠长的渔歌、若明若暗的灯火,让人倍感凄凉孤寂,蕴含着国破家亡、漂泊无依之感。
D.诗中用“日暮”“月初白”“孤灯”个词语,表现白天到夜晚的时间变化,表达作者孤寂情感。
E.诗人在真实描摹客观景物的同时,又把某种独特感受倾注在景物描写之中,使读者也受到感染。
五、过岭①
苏轼
七年来往我何堪,又试曹溪一勺甘。梦里似曾迁海外,醉中不觉到江南。波生濯足鸣空涧,雾绕征衣滴翠岚。谁遣山鸡忽惊起,半岩花雨落毵毵②。
注:①作者自岭南遇赦北归途中过大庾岭作此诗,时年66岁。② 毵毵(sān),毛羽细长,这里用来形容毛毛细雨。
高2019届尖子班培优 咏史怀古诗02
5、下面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中的“七年”突出了被贬的时间之长,“一勺甘”突出了“甘”之少,与“七年”之长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感情更加强烈。
B.颔联对仗工整,诗意隽永。“梦里”对“醉中”,似梦似幻;“海外”对“江南”,意蕴悠长:南迁七年如睡梦,今日北归如醉里。
C.颈联用典。用《楚辞·渔父》中“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的“濯足” 一词表明在山涧泉水中洗去脚污,亦洗去心灵之尘。
D.全诗融写景和抒情于一体,既描写了云雾环绕下,波鸣空涧中的优美自然风光,又充分体现了苏诗气势恢弘、激情磅礴的特点。
六、早发昌平岛①
沈佺期
解缆春风后,鸣榔②晓涨前。阳乌出海树,云雁下江烟。积气冲长岛,浮光溢大川。不能怀魏阙③,心赏独泠然。
【注】①这首诗作于诗人自广西境内取道海上赴贬地途中。②鸣榔:敲响船帮,代指开船。③魏阙:出自《庄子》,原指宫门上巍然高出的观楼,后代称朝廷。
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点出题目中“早发”二字,并暗示时值春天。在春风吹拂的早晨,诗人乘船出海,“春风”二字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愉悦与轻快。
B.颔联“阳乌出海树,云雁下江烟”描写了行程中所见明丽景象,对于赴贬地途中的诗人来说,能够欣赏到如此美景是非常幸运的。
C.颈联中的“冲”“溢”二字刻画出了海面上波光粼粼、水天相接的壮阔景象,这两个字富有表现力,表现了诗人在炼字方面的匠心。
D.这是一首贬谪诗,描绘了早发昌平岛旅途中的壮丽景色,语言生动,诗人虽然遭贬,但并没有放在心上,依然兴致勃勃地欣赏美景。
E.诗歌叙事、描写、抒情自然结合,采用了借景抒情和直抒胸臆的手法,情感表达极为充分,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矛盾的内心。
七、村居书喜
陆游
红桥梅市晓山横,白塔樊江春水生。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坊场酒贱贫犹醉,原野泥深老亦耕。最喜先期官赋足,经年无吏叩柴荆。
注:官赋:官家的赋税。经年:一整年。柴荆:柴门。
7、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中“红”“白”相互映衬,色彩明丽自然,描绘出早春乡间清新的风貌。
高2019届尖子班培优 咏史怀古诗02 B.颔联从嗅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描绘了春天的气息与声音,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C.“袭”字运用比喻,写出天气骤暖,春花绽放,香气浓郁芬芳,扑面而来的景象。
D.“鹊声穿树”将无形的鸟鹊叫声描写得生动可感,突出了林中幽深静谧的环境。E.“贫犹醉”的深沉感叹与杜甫《登高》中的“潦倒新停浊酒杯”有异曲同工之妙。
八、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①
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②前。
【注】①《新唐书·王维传》中记载“别墅在辋川,地奇胜有华子冈、欹湖、竹里馆、柳浪??与裴迪游其中”。②五柳:陶渊明曾作《五 柳先生传》以自况,文中有“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此诗中王维自称五柳。
8、下面对这首唐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中“转”和“日”用得巧妙,山本是静止的,着一“转”字,借颜色渐变而写出它的变化;水本是流动的,用一“日”字,令人感觉它始终如一的守恒。B.颔联写诗人在柴门之外,倚杖临风,听日暮蝉鸣。柴门,指的是田园隐居的生活;倚杖临风,则表现了诗人安闲潇洒的意态。
C.颈联运用渲染的手法表现夕阳欲落,炊烟初升的情景,渡头临水,墟里在陆,落日属自然,炊烟属人事,景物的选取颇有匠心。
D.尾联用典,王维自称五柳,以陶潜自况,又把裴迪与春秋时的楚国狂士接舆相比,王、裴二人一起痛饮狂歌,相酬为乐的情景。
E.首联、颈联侧重写景,描绘辋川附近的深秋暮色;颔联、尾联侧重写人,刻画诗人和裴迪两个隐士的形象,风光人物,交替行文,相映成趣。
九、过白土村
王安石
木杪田家出,城阴野迳分。溜渠行碧玉,畦稼卧黄云。薄槿烟脂染,深荷水麝焚。夕阳人不见,鸡鹜自成群。
9、以下对此诗进行的论述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因被封荆国公,世人又称其王荆公,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B.从诗体上讲,此诗当属五言律诗。律诗一般八句四联。依次被称作首联、颈联、颔联、尾联。中间两联要对仗,每联最后一字要押韵。
高2019届尖子班培优 咏史怀古诗02 C.第一联中,“田家”“城阴(城北)”“野径”三词交代地点,照应题目,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田园诗。
D.第三联,采用比喻及视觉与嗅觉结合的手法,写出了木槿花瓣红艳,如同胭脂;荷花芬芳浓郁,如同麝香。
E.最后一联,借景抒情,通过描写村庄人烟稀少,鸡鸭无主的荒凉景象,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哀伤之情。
1、CD 试题分析:C项,“万井”指千家万户;D项,“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莺。”句的情感不同
试题分析: A项,此时诗人正身处他乡,内心孤苦,说“十分欢喜”不恰当;C项,尾联不是直接抒情。
3、DE 试题分析: A项,全诗并未生动地描写诗人佳日登高赋诗的情景,而是以描写美好的人际关系为主,最后四句以议论作结;B项“有酒斟酌之”一句中“斟酌”应为“倒酒、喝酒”之意,并非“边饮酒边斟酌诗句”;C项“披衣起彷徨”分析有误,应为披上衣服起来谈笑。
4、AD 试题分析:A项,没有比兴手法;D项,“白天”不恰当。
5、AD 试题分析: A项,“七年来往我何堪,又试曹溪一勺甘”,“七年”被贬时间之长,此时贬官归来,又喝到曹溪的水,两项对比之下更显水之甘甜,表现出乐观的精神。由此可以知道,“一勺甘”突出的不是甘之少,而是甘之甜。D项,从诗歌所写景物和流露出的情感来看,“气势恢弘、激情磅礴的特点”错。
6、CB 试题分析: A项,“„春风‟二字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愉悦与轻快”分析不当,此处所写虽为乐景,但此诗表达的是哀情,故这里是乐景衬哀情。D项,“诗人虽然遭贬,但并没有放在心上”分析不当。从尾联来看,“不能怀魏阙,心赏独泠然”,“独泠然”体现出孤独寂寞之情。E项,“矛盾的内心”分析欠妥。
7、AB 试题分析:C、“袭”是拟人;D、说不上“生动可感”;E、不同,陆游的惬意,杜甫的贫病交加。
8、CD 试题分析:C.颈联运用渲染的手法表现夕阳欲落,炊烟初升的情景,渡头临水,墟里在陆,落日属自然,炊烟属人事,景物的选取颇有匠心。渲染的手法理解有误,应该是动静结合的手法。D.尾联用典,王维自称五柳,以陶潜自况,又把裴迪与春秋时的楚国狂士接舆相比,王、裴二人一起痛饮狂歌,相酬为乐的情景。用典手法理解有误,这是王维的自喻。
高2019届尖子班培优 咏史怀古诗02
9、BE 试题分析:B.从诗体上讲,此诗当属五言律诗。律诗一般八句四联。依次被称作首联、颈联、颔联、尾联。中间两联要对仗,每联最后一字要押韵。对诗歌每一联的顺序说法有误,应该是首联、颔联、颈联、尾联。E.最后一联,借景抒情,通过描写村庄人烟稀少,鸡鸭无主的荒凉景象,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哀伤之情。抒情方式应该是融情于景。
第二篇:古诗鉴赏训练(二)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城东早春 杨巨源
诗家①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②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注释】①诗家:诗人。②上林:古代皇家园林。
(1)本诗中的“才”和“半”用得好。请结合诗歌内容,说说好在哪里。(2分)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说明。(3分)
(3)这是一首蕴含着丰富而高雅理趣的写景诗。你觉得这首诗有什么样的理趣?(2分)
(1)(2分)突出了“新春”或“早春”特点,把早春之柳的风姿写得生动形象。或者“细腻描绘出柳叶新萌,颜色嫩黄的初春之景”。
评分标准:答出突出“新春”特点或突出了“早”字,得1分;答出“把早春之柳的风姿写得生动形象”或者“细腻描绘出柳叶新萌,颜色嫩黄(柳枝上刚露出的几许嫩黄柳芽)的初春之景”,得1分。
(2)(3分)①反衬。用芳春(或晚春)的秾丽景色,来反衬早春的“清景”(或以“喧闹”来反衬“清景”)表达作者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之情。
②对比(对照)。“看花人”对“上林花似锦”的追求与“诗家”对“绿柳才黄半未匀”的欣赏形成强烈对比(对照),突出强调二者不同的审美情趣。
③虚实结合(以虚写实、以虚衬实)。一二句是实写,描绘出美丽的初春之景;三四句是想象之景:春色秾艳至极;游人如云,喧嚷若市。三四句的虚写突显(反衬)出作者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之情。
答出以上三种表现手法的一种即可。答出手法,得1分,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得2分。其它手法(如借景说理、侧面烘托等),言之成理,亦酌情给分。
(3)(2分)①感觉要力求敏锐,要努力发现新的东西。
②不要一味从众,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③许多有价值的高雅的事情,要趁早做,如读书、立志、奋斗、奉献、成才、孝敬„„ ④要善于在别人不在意的地方发现生活中的美。
答出以上四点中的一点即可得2分。其他言之成理的角度,也可酌情给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画鹰① 杜甫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竦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②。
绦镟③光堪摘,轩楹④势可呼。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注】①这首题画诗大概创作于开元末年(741年),是杜甫早期的作品。②愁胡:一种说法指胡人(西域人)碧眼,其深而大,似一副发愁的模样。③绦(tāo):丝绳,指系鹰的绳子。镟(xuàn):金属转轴,鹰绳另一端系的金属环。④轩楹:悬挂画鹰的堂前窗柱。
(1).作为一首“题画诗”,本诗既描绘了诗人眼中所见之鹰,又写到了诗人心中所想之鹰,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这种写法的妙处。(5分)
答: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答:
(1).诗人这是运用了虚实(实写与想象)结合的手法。实写如“竦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的描写展现了画中鹰威猛敏锐、气势不凡的特点;(2分)虚写(想象)如“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通过想象雄鹰与凡鸟搏击的激烈景象,展现了鹰傲视群鸟、英勇不屈的特点。(2分)这样的写法使鹰的形象更加生动、丰满。(1分)
(2).(1)通过画鹰神采飞动、气势非凡、呼之欲出的描绘(分析1分),表现了诗人对画家高超技法的赞美之情。(情感1分);(2)通过画鹰欲取猎物的描绘,展翅搏击的想象(分析1分),表现了作者青年时代昂扬奋发的心志(情感1分);(3)“凡鸟”喻为误国的庸人,通过画鹰搏击凡鸟,其毛血洒落原野的想象描写(分析1分),表现出诗人鄙视平庸或愤世嫉俗的情感(情感1分)。
阅读下面这首涛,完成(1)-(2)题。
同王微君湘中有怀
张谓
八月洞庭秋,潇湘水北流。还家万里梦,为客五更愁。不用开书帙,偏宜上酒楼。故人京洛满,何日复同游?
(1).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2).首联写景有什么作用?(6分)
(1).浓郁的思乡之情,(2分)思念京洛友人之情。(3分)
(2).用洞庭秋色渲染凄凉氛围,(2分)为全诗定下情感基调;(2分)用湘水北流反衬自己不能北上与友人团聚。(2分)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完成(1)-(2)题。
【双调】水仙子 寻梅 乔吉
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两履霜①,树头树底孤山②上。冷风来何处香?忽相逢缟袂绡裳③。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淡月昏黄。
注:①两履霜:一双鞋沾满了白霜。②孤山:在杭州西湖,多梅花。宋代诗人林逋曾隐居于此赏梅养鹤。③缟袂:素绢的衣袖。绡裳:薄绸的下衣。(1).“冷风来何处香?忽相逢缟袂绡裳”,这两句是怎样描绘梅的形象的?(5分)
(2).结合全曲,简要分析作者情感的变化。(6分)
(1).①从视觉和嗅觉等角度,描绘出梅花的洁白和芳香。②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梅花拟人化,将其比作缟衣素裙的美女,圣洁而飘逸。(写出三种手法各1分,形象特点:洁白、芳香、飘逸2分。设问,以景作答酌情给分)(2).寻梅时的殷切:从冬至前到冬至后,从溪南到溪北,由树上到树下诗人在苦苦寻梅。遇梅时的喜悦:冷风送来清香,梅花就在飘香的地方,像身着白绢衣袖和薄绸下裙的仙女,圣洁而飘逸。酒醒后的失落:从见梅乍喜的如醉入梦的境界中清醒过来,此时又传来令人断肠的笛声,还有一片朦胧的昏黄月光。(每种情感2分)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1)-(2)题。
独 坐① 李 贽 有客开青眼,无人问落花。暖风熏细草,凉月照晴沙。客久翻②疑梦,朋来不忆家。琴书犹未整,独坐送晚霞。
【注】:①此诗是作者晚年之作。②翻:反而。
(1).这首诗一、二句是如何表现诗人独坐时的心境的?请简要分析。(5分)
(2).有人认为,在诗人的精神世界中,既有“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哀叹和感伤,又有“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乐观豪情。你是否同意?请结合诗句内容加以概括分析。(6分)
(1).答案:首二句用衬托(反衬)的手法表现出诗人独坐时的心境。以“有客”衬“无人”,有客时兴高采烈,眼神中闪烁出欢欣和喜悦;无人时愁闷无谴,只能与落花为伴,向飘零的落英倾洒心头的孤苦。(手法1分;结合诗句分析,点出心境4分)
(2).答案:同意。颈联点出了独坐的原因,客居他乡久了,反而疑心自己在梦中,表面看,亲朋好友来了,就不思念家乡了,实则无时无刻不在思念家乡,只是朋友来了,诗人才暂时中断无穷无尽的哀叹和感伤(答因“落花暮春”“客居”而感慨时光的流逝、风烛残年的境况、人生的凄楚也可;结合颔联答出早晚一“暖”一“凉”却隐含着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之意也可。);尾联展现了诗人以琴娱情,以书励志的晚年客居生活。诗人刚读过书,抚过琴被满天绚丽的晚霞吸引来不及整理琴与书,独坐观赏晚霞,“送”字表现出诗人对红透天边的晚霞含有依依不舍之情,诗人对晚霞的喜爱,不正是对晚年客居生活充满信心的自然流露吗?诗人独坐黄昏,表现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豪情。
(观点1分;概括出“思念家乡等”及“对生活充满信心”各2分;结合诗句分析1分;答不同意不给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1)-(2)题。
落第长安 常建
家园好在尚留秦,耻作明时失路人。恐逢故里莺花笑,且向长安过一春。
杂 诗 无名氏
旧山虽在不关身,且向长安过暮春。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1)这两首诗字句相似,音韵相近,而所抒之情却不尽相同。请你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这两首诗所抒感情的异同。(5分)(2)请赏析“一树梨花一溪月”中“溪”字的表达效果。(6分)(1)这两首诗都表现了主人公的旅思乡愁,(1 分)但常诗的感情更倾向于落第之后羁留帝京的失落、羞愧与沮丧。这从“耻作„”“恐逢”两句可以看出。(2 分)杂诗不涉具体情事,但表现的乡情乡愁更苦涩难堪,更深更细更普遍更富于感染力,能在更大范围内引起共鸣。(2分)(2)“溪”字的表达效果有三,其一,以“溪”修饰“月”,将月色有形化,把不可揽结的月色写得如捧手可掬,生动形象。其二,“溪”本是名词,移用到这里作定语后仍保留其名词的形象感,溪月相映,更见美感。其三,溪水是流动的,这又与“一树梨花”的静美相映衬,动静结合,显出景物生机。(每点2分)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1)-(2)题。
湖上晚归 蒋士铨
湿云鸦背重,野寺出新晴。败叶存秋气,寒钟过雨声。半檐群鸟入,深树一灯明。猎猎西风劲,湖心月乍生。
(1)、“寒钟过雨声”一句中“过”字很见工力,请分析。(5分)(2)、诗的尾联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6分)(1)、“过”,动词,穿过(超过,盖过);(1分)这句写远处野寺的钟声穿过秋雨而来,仿佛带上了阵阵寒意。(1分)点明了钟声寒的原因,化无形为有形,(2分)生动形象,具体地传达出了诗人所感受到的秋意。(1分)(意思对即可,共4分)(2)、尾联写归来时的景象,诗人选取西风、湖心月等意象,描绘了猎猎秋风一扫阴雨,令人清爽;明月新生,月华与水光交相辉映。(2分)营造了皎洁幽静(清爽开阔)的美妙境界(2分)表达了作者回家时的喜悦与兴奋(或表达了诗人为壮美的景象而惊奇、赞美之情)。(2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南柯子·忆旧
仲殊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①?
【注】①家:句末语气词,加强语气。
(1).这首词的上阕在写景时用了哪些技巧?试结合诗句分析。(5分)(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6分)
(1).①写景采用了远近结合的手法。“十里青山远”是远景,写出了青山历历在目之景;“潮平路带沙”是近景,写出了潮水退去,沙迹残留的路面之状。(2分)②用了视听(动静)结合的手法。“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是视觉描写,“数声啼鸟”是听觉描写。(1分)③“数声啼鸟怨年华”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表达作者内心的愁怨。(2分)
(2).①抒发了作者年华易逝,青春不再的忧伤之情。“数声啼鸟怨年华”一句可以看出这一点;②抒发了作者天涯飘泊的厌倦之情,“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一句可以看出;③“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写词人站在荷塘边,想起从前路过此地,乘着酒意,观赏荷花,引发叩问:“你还记得那年买酒喝的那个醉汉么?”抒发了作者对物是人非的复杂心情。(每点2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
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其二)
贯休(唐)
水香塘黑蒲森森,鸳鸯鸂鶒①如家禽。前村后垄桑柘②深,东邻西舍无相侵。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
【注】①鸂鶒(xīchì):一种像鸳鸯的水鸟。②柘(zhè):一种树。(1).诗歌的前三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
答:
(2).诗歌的颈联和尾联出现的人物形象各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答:
(1).池塘里,蒲草森森,长得茂密繁盛,形成黑压压的一片,微风吹过,带来阵阵清香;(1分)一对对鸳鸯、鸂鶒,悠悠自在,嬉戏觅食,就如岸上的家禽一样,一点也不怕人;(1分)到处都是一片翠色葱茏的桑树和柘树,长势繁密幽深。(1分)描绘了一幅静谧安恬的田园之景。(2分)(2).蚕娘是一个勤劳的、因喜获丰收而内心喜悦的形象。一条碧波荡漾、清澈见底的小溪,抱村而流,吹着笛子,声音清脆悠扬,一时兴起,又和衣进入溪水,沐浴在绿水碧波之中,可见其快乐、顽皮。(2分)山翁则是一个淳朴善良、殷勤好客的形象。他挽着我的手臂,笑容满面,亲切热情地指着西坡那片地对我说,瓜和豆已经熟了,再住上几日就可尝新了,表现其淳朴善良、殷勤好客。(2分)
(结合诗句1分,性格特点概括1分,如果有分析“我”的酌情给1分。)
【诗歌赏析】
前三句写自然景色。池塘里,蒲草森森,长得茂密繁盛,形成黑压压的一片;微风吹过,带来阵阵清香;一对对鸳鸯、鸂鶒,悠悠自在,嬉戏觅食,就如岸上的家禽一样,一点也不怕人;“前村后垄”犹言“到处”,到处都是一片翠色葱茏的桑树和柘树。这三句中虽无一字赞美之词,然而田园的秀色,丰产的景象,静穆的生活气息已是触目可见,具体可辨,值得留恋。且不说桑柘的经济价值,单说蒲,蒲嫩时可食,成熟后可织席制草具,大有利于人。再说鸳鸯鸂鶒尚且宁静地生活着,何况乎人!这就又为第四句“东邻西舍无相侵”作了铺垫与烘托。而且植物的蓬勃生长,总离不开人的辛勤培植。诗句不言村民勤劳智慧,而颂扬之意俱在言外。
在上述景色秀丽、物产丰盛、生活宁静、村民勤劳的环境里,“东邻西舍”自然相安无事,过着“无相侵”的睦邻生活。没有强凌弱、众暴寡、尔虞我诈、互相争夺等社会现象。很明显,通过农家宁静生活的描写,诗人作为佛门人士,也不免寄托了本人的理想和情趣,这自不待言。
诗的后四句,一口气写了包括作者在内的四个人物,在同类唐诗中,这还是不多见的。这四句从生活在这一环境中人物内心的恬静,进一步展示出山家的可爱。瞧,一条碧波荡漾、清澈见底的小溪,抱村而流,蚕娘在渌溪边漂洗着白花花的蚕茧。牧童哥吹着笛子,声音清脆悠扬;一时兴起,又和衣进入溪水,沐浴在绿水碧波之中。山翁挽着我的手臂,笑容满面,亲切热情地指着西坡那片地对我说,瓜和豆已经熟了,再住上几日就可尝新了。寥寥几笔,把茧白、水碧、瓜香、豆熟以及笛声悦耳的客观景致,写得逼真如画;蚕娘、牧童、山翁的形象,勾勒得栩栩如生,宛然在目,呼之欲出。令人不难想见,蚕娘喜获丰收,其内心之甜美;牧童和衣而浴,其性格之顽皮;“山翁留我宿又宿”,其情谊之深厚。加上“笑指”等词语的渲染,更把山翁的动作、情态、声音、笑貌及其淳朴善良、殷勤好客的性格进一步显现出来;而诗人“我”,处在这样的环境里,不待言,其流连忘返的心情可想而知。更妙的是,诗在末尾用一“熟”字状“西坡瓜豆”,绘出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回应上文满塘黑压压的蒲与到处都是的桑柘,真叫人见了喜煞。全诗至此戛然而止,却留下耐人回味的余地。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卜 算 子 朱敦儒①
旅雁向南飞,风雨群初失。饥渴辛勤两翅垂,独下寒汀②立。鸥鹭苦难亲,矰缴③忧相逼。云海茫茫无处归,谁听哀鸣急。
【注释】①靖康元年(1126)十一月,金兵强渡黄河,进逼洛阳,中原大地沉浸在血与火的深渊。作为主战派的朱敦儒也加入南渡的队伍,开始了颠沛流离的逃难生活。②汀(tīng):水边平地,小渊。③矰缴(zēngjiǎo)。系有丝绳、弋射飞鸟的短箭。
(1).这首诗表现了旅雁的哪些特征?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2).本词处处写雁,实则处处写人。透过旅雁的形象,你眼前呈现出的是一幅怎样的南渡画面?请加以描述。(5分)
(1)、旅雁特征:失群孤危、饥渴辛劳、孤宿寒汀、哀怨忧惧、无所依托、无力续飞。(2分)
这首咏物词运用象征(托物寓意/借物喻人)的手法,(1分)以南飞失群的孤雁来抒发诗人身世的浮沉,生活的动荡不安,(1分)同时也象征了在靖康之变中广大人民流离艰辛的景况。(2分)
(2)、大批民众背井离乡,颠沛南逃,路上风雨交加。有的人不幸走散,饥寒交迫,前无亲人可投,孤苦无依,后有追兵相逼,困顿不堪。(共5分。“南渡人多”1分,“天气状况”1分,“心理焦虑”1分,“走散后的情景”2分。意思对即可。)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1)-(2)题。
悲 秋
黄公度
万里西风入晚扉,高斋怅望独移时。迢迢别浦帆双去,漠漠平芜天四垂。雨意欲晴山鸟乐,寒声初到井梧知。丈夫感慨关时事,不学楚人儿女悲。(1).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5分)
(2).后人评此诗“格调高致”,请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分析。(6分)
(1).颔联融情于景,诗句描写了远处的别浦,远去的行舟,广漠而静谧的荒野,寥廓苍茫的天空等萧瑟落寞的景象,寄寓了诗人怅惘、孤独的情感。(2).古人写悲秋多从自己的身世经历诉离别,寄愁思,多作“儿女悲”的个人感慨,而本诗却借悲秋抒发忧国之思,表现了诗人不念个人得失的豪迈气度和胸怀天下的伟大抱负。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秋晓行南谷经荒村①
柳宗元
杪秋霜露重,晨起行幽谷。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寒花疏寂历,幽泉微②断续。机心③久已忘,何事惊麋鹿?
【注】①这首诗是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时所作。②微:指泉声细微。③机心:机巧的心计。《庄子·天地》:“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
(1).第二联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结合诗句简析。(5分)
(2).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最大特点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1).分别是“覆”和“唯”。(2分)这两句充分表现出秋天一片清寂、荒芜的景象:踏上小桥,到处是黄叶满地;荒凉的山村,古树参天。(1分)一个“覆”字,说明这里树木之多,以致落叶能覆盖溪桥;而一个“唯”字,更表明荒村之荒,除古木之外,余无所见。(2分)
(2).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2分)诗人借助深秋时节霜露、幽谷、黄叶、溪桥、荒村、古木、寒花、幽泉等景物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营造出了凄凉荒寂的氛围,表达了落寞孤愤的情感。(4分)若答动静结合(整个氛围的 “静”中,听到细微的泉声;结尾处一只受惊的麋鹿,忽然从身旁奔驰而去,都是静中有动,以动衬静)或用典手法(用典意在表达:我很久以来已不在意宦海升沉,仕途得失,超然物外,无机巧之心了,何以野鹿见了我还要惊恐呢?诗人故作旷达之语,其实却正好反映了他久居穷荒而无可奈何的心情。)也可在4分下酌情给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次韵平甫金山会宿寄亲友
王安石
天末海门①横北固,烟中沙岸似西兴②。已无船舫犹闻笛,远有楼台只见灯。山月入松金破碎,江风吹水雪崩腾。飘然欲作乘桴③计,一到扶桑④恨未能。
【注】①海门:大海的门户,古代镇江北固山距海比今天要近二三百里。②西兴:浙江杭州萧山西兴镇,范蠡曾筑城于此,吴越曾在此鏖战。③乘桴:乘小筏。孔子有“道不行,乘桴.游于海”。④扶桑:古代神话中海外的大树,据说太阳从这里出来;又传说为东方海中的古国名,旧时指日本。
(1).“飘然欲作乘桴计,一到扶桑恨未能”一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2).这首诗描写景物时运用了哪些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1).(5分)诗人看到眼前景物,油然而产生飘然出世之想:如果乘着木筏,顺江而下,一直到东面日出处的扶桑该是多么惬意。这种心情可能是由眼前幽静的境界引起的,也可能暗含有如孔子“道不行,乘桴游于海”的感慨。但不管哪种情况却“恨未能”,即东游的想法都不能实现。作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诗人具有积极用世精神,不会离开现实社会。诗人向亲友表露的就是这种意志坚毅的政治家的胸怀。【评分标准】对诗句内容理解正确2分,分析3分。意思对即可。
(2).(6分)①远近结合,虚实结合。首联海门为远,沙岸为近;北固是实,西兴是虚。②视听结合。颔联前句写悠扬的笛声,是写听觉;后句写闪烁的灯光,是写视觉。有声有色,生动地描绘出江上清丽的夜景。③巧用比喻,动静结合。颈联“金破碎”写出松林间斑驳的月光,“雪崩腾”则写江间白浪腾涌,一动一静,生动形象。④以时间为序。前三联依次写了黄昏、初夜、夜深的不同景象,层次分明。【评分标准】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过融上人兰若①
綦毋潜
山头禅室挂僧衣,窗外无人溪鸟飞。黄昏半在下山路,却听钟声连翠微。
【注】①融,诗人所要寻访的和尚的名字;上人,对和尚的尊称;兰若,梵语“阿兰若”的简称,指和尚的住所。
(1).从诗的前两句来看,诗人所拜访的僧人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5分)
(2).末句中的“钟声连翠微”五个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请简要赏析。(6分
(1).诗人所拜访的是一个避世清修、洒脱散逸的高僧形象。(2分)禅室建于山头,远离尘世,禅室无人,窗外溪流鸟飞,僧人不知何处而去;静谧幽雅的环境烘托出僧人的情趣高雅;“挂僧衣”的细节体现了僧人的悠闲洒脱。(3分)
(2).①以景作结,读来蕴藉含蓄,耐人寻味。(2分)②从色彩和声音(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写景。描绘了暮色苍苍中翠色千重的山林美景;而荡漾山林、经久不息的钟声,又给这幽深秀丽的山林增添了静谧的气氛。(2分)(从“以响衬静”角度作答亦可)③讲究炼字。“连”字把听觉形象“钟声”与视觉形象“翠微”彼此沟通起来,传达出诗人流连忘返、迷恋山林的独特而又自然的感受。(2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题目。
春 生 白居易
春生何处暗周游?海角天涯遍始休。先遣和风报消息,续教啼鸟说来由。展张草色长河畔,点缀花房小树头。若到故园应觅我,为传沦落在江州。
(1)诗中描写了哪些意象来表现“春生”?总体来看,这些意象描写对全诗有何作用?(4分)(2)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试鉴赏其抒情的技巧。(4分)
(1)和风、啼鸟、河畔草、树头花。以乐景写哀情(反衬)。
(2)贬谪江州的伤感消沉,以拟人手法虚写(想象)春天到了作者家乡,到处找我不见,而我只有托春天向家人传达沦落江州的行踪,愁苦心情的抒发,既生动形象,有含蓄蕴藉。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姑苏怀古 姜夔
夜暗归云绕柁牙①,江涵星影鹭眠沙。行人怅望苏台②柳,曾与吴王扫落花。[注]①柁牙:船的桅杆。“柁”通“舵”。
②苏台:即姑苏台,春秋时吴王夫差所筑之宫殿,奢侈豪华,以供吴王淫乐。
(1).前两句描绘了一个怎样的意境?运用了哪些写景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2).你怎样理解今之柳曾扫古落花?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5分)(1).①诗人以云彩、柁牙、星影、白鹭等意象,刻画了一个江水澄澈、星光明灿、归云飞动、鹭眠于沙的宁谧恬淡的意境。(2分)②远景近景相结合。前句写的是远景,后句写的是近景,两相结合,使画面极富层次之美,有立体感。(2分)③动静结合。前句写的是动景,以归云绕柁牙写舟之动,动感十足;后句写静景,白鹭眠沙滩安闲静谧,突出江之静。(2分)(意思对即可,共6分)
(如有其他答案,如描绘景物色彩等,分析合理,可以酌情给分。意思对即可,共6分)
(2).①由今天道旁柳条,想到昔日吴宫落花。以今日柳扫古落花,虽然无理,但却有情;柳被拟人化了,带上了作者的情感,被赋予历史见证人的身份。(2分)②作者这样写,把古今绾合在一起,表达盛衰无常之感。(2分)③有借古讽今之意,以吴王耽于淫乐而亡国的历史教训,讽谏当代统治者不要重蹈历史覆辙。(1分)(共5分,意思对即可)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灞上①秋居
马戴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注】 ①灞上:地名,位于长安东,为作者来京城后的寄居之所。(1).这首诗中哪两个字最能抒发诗人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6分)
(2).你认为这首诗的颈联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5分)
(1).(6分)“独”与“久”最能抒发诗人孤苦无依的情感。(2分。)面对急飞的雁群,诗人触景生情,引发了乡思之情;在他乡落叶时节,孤独人独对寒灯,“独”字写尽了他乡的孤独。(2分)尾联直接说出心中的感慨:寄居已久,却不知何时才能找到机会?道出了怀才不遇的苦楚和希望的渺茫。(2分)(“独”若答成“孤”“寒”“空”也可酌情给分。)
(2).(5分)①寓情于景,情景交融。(1分)空园孤壁,静寂凄清,抒写了作者长期客居他乡的孤独与凄苦。(1分)②衬托。(1分)滴露之声,从反面衬托夜阑人静;(1分)以夜阑人静、“野僧”为邻,从正面衬托飘零孤单之情。(1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不按要点回答,所答内符合要点意思亦可给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卜算子 海棠为风雨所损
刘克庄
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
【注】刘克庄,南宋著名词人,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大业,却屡遭当权者的排挤、压制和迫害。
(1).海棠的“百种千般巧”在上阕中是如何体现的?请作简要分析。(5分)
答:
(2).下阕通过“朝与暮”“繁与少”的对比,强调了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答:(1).“巧”在形色:花瓣儿薄如蝶翅,轻盈有致(2分);花朵固小,却猩红如染,鲜艳娇美(2分);“片片”状花瓣之薄,“点点”言花朵之密(1分)。
(2).下片将早晨的“朝与暮”和“繁与少”对比,强调海棠变化之大、受损之重,流露出词人对风雨无情吹打鲜花的惋惜与不满(3分),暗喻作者才不见用,遭受压抑的愁苦情怀,流露出对当权者压制、迫害和摧残人才的不满。(3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对 雪 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①。
[注]①原指晋人殷浩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划字。
(1)此诗为《春望》同一时期的作品,从全诗看,说说本诗的主旨。(4分)
(2)读第二、三两联,任选一联,分析作者通过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4分)
(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和亲人命运的深切关怀(深沉的忧思)(忧国忧民)而又无能为力的苦闷心情。(4分)
(2)第二联通过对天气、景物的描写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表现了时局的混乱和危机,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第三联采用借代的修辞手法(“樽无绿”“绿”指酒)和以虚写实的方法,以幻作真(“炉存火似红”),写出生活的艰辛和作者内心的苦闷。(4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秋雨夜眠 白居易
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灰宿温甁火,香添暖被笼。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
【注】这首诗大约是白居易任河南尹时所作。这时诗人体衰多病,官务清闲,亲密的诗友元稹也已经谢世。(1).简要说说“晓晴寒未起”中的“寒”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5分)
(2).“安闲”是全诗的“诗眼”,试联系全诗谈谈作者是怎样体现老翁“安闲”这一特点的。(6分)
(1). “寒”字写出了风雨过后,深秋气候的寒冷(1分),交代了老翁“未起”的原因(1分),同时也写出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失望(1分),反映了诗人暮年政治上心灰意懒和生活上孤寂闲散的状况(2分)。
(2).颔联:窗外秋雨淅沥,屋内老翁“睡美”,正说明他心无所虑,具有闲适的情怀。
颈联:夜已过去,按理说老翁应该起床了,但却还要“香添暖被笼”,打算继续躺着,生动地描绘出体衰闲散的老翁的形象。
尾联:老翁晓晴时仍未起,而是悠然看满阶红霜叶,突出了老翁心境的淡泊。(每联分析2分,意思对即可)
第三篇:古诗鉴赏选择题(含答案)
古诗鉴赏水平测试
《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1.选出对《登高》鉴赏错误一项:
A.诗前半写景,后半抒情。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好比画家的工笔,形、声、色、态,栩栩如生地得到表现。
B.颔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气氛,好比画家的写意,只宜传神会意,让读者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补充,直接抒发了作者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
C.颈联表现感情,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
D.尾联又从白发日多,因病断酒,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悲秋多病、潦倒不堪的根本原因。这样,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纸上。
2.选出对《念奴娇·赤壁怀古》鉴赏错误一项:
A.此词怀古抒情,写自己消磨壮心殆尽,转而以旷达之心关注历史和人生。上阕以描写赤壁矶风起浪涌的自然风景为主,意境开阔博大,感慨隐约深沉。起笔凌云健举,包举有力。将浩荡江流与千古人事并收笔下。
B.“乱石”以下五句是写江水腾涌的壮观景象。其中“穿”、“拍”、“卷”等动词用得形象生动。“江山如画”是写景的总括之句。“一时多少豪杰”则又由景物过渡到人事。
C.从起句的“千古风流人物”到“一时多少豪杰”再到“遥想公瑾当年”,视线不断收束,最后聚焦定格在周瑜身上。然而写周瑜却不写其大智大勇,只写其儒雅风流的气度。
D.结尾句,苏轼难以从悲哀中超脱,遂发出“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感慨。
3.选出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鉴赏错误一项:
A.上阕怀念孙权、刘义隆,表现对英雄业绩的向往。下阕借谴责刘裕,表明自己抗金的主张;代廉颇的故事,抒发对南宋王朝的愤懑。
B.这首词通过怀念古人和回忆亲自经历,表达了作者对国事的关心和忧虑,对出师北伐收复中原的主张和见解以及宿志难伸的愤慨。C.在写作方法上的特点是运用典故来托古喻今,抒情言志。每个典故的运用都有明确的目的。上半阕提供成功的范例,赞孙权重在创业,颂刘裕重在北伐。
D.这首词又从登临角度写望中所见所想的景物,使词的意境高远。
写景结合用典,更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吊古伤今、借古讽今的思想感情。
4.选出对李清照《声声慢》鉴赏错误一项:
A.从“寻寻觅觅”开始,希望找到点什么来寄托自己的空虚寂寞。下文“冷冷清清”,是“寻寻觅觅”的结果,不但无所获,反被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氛袭来,使自己感到凄惨忧戚。于是紧接着再写了一句“凄凄惨惨戚戚”。仅此三句,一种由愁惨而凄厉的氛围已笼罩全篇,使读者不禁为之屏息凝神。
B.下片由秋日高空转入自家庭院。园中菊花凋零满地,早已无花可摘了。以哀景来写哀情,何等荒败,何等凄凉。
C.从“守著窗儿”以下,写独坐无聊,内心苦闷之状,比“寻寻觅觅”三句又进一层,好象天有意不肯黑下来而使人尤为难过。D.最后以“怎一个愁字了得”句作收,化多为少,只说自己思绪纷茫复杂,仅用一个“愁”字如何包括得尽。妙在又不说明于一个“愁”字之外更有什么心情,即戛然而止,仿佛不了了之。表面上有“欲说还休”之势,实际上已倾泻无遗,淋漓尽致了。
西江月 黄陵庙(又题阻风三峰下)·张孝祥①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②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注:①张孝祥:南宋初词人。这首词,因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作。作者与友人信中提到:“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矣。”
②波神:水神。③准拟:准定。
5.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一、二句点明行船的季节,描写洞庭湖上风浪未起时的景色。B.
三、四句有主观想象色彩,“鳞鳞细浪”实际指滚滚波涛。
C.
五、六句写明日风向一转便可顺风行船,今晚露宿又有什么关系呢?
D.
七、八句写作者期盼到岳阳楼上听水下传来的《霓裳》曲。
丑奴儿近•博山道中效易安体①·辛弃疾
千峰云起。骤雨一霎儿价。更远树斜阳,风景怎生图画?青旗卖酒,山那畔别有人家。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这一夏。
午醉醒时,松窗竹户,万千潇洒。野鸟飞来,又是一般闲暇。却怪白鸥,觑着人欲下未下。旧盟都在②。新来莫是,别有说话?
【注释】①易安体:易安词“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时人称之“易安体”。②旧盟:指“鸥盟”,与鸥鸟为友。
6.对这首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风景怎生图画”写出了词人对雨后山中清新明丽景色的由衷赞
美。
B.上片“只消”两句,透露出词人摒除尘世烦扰、惟求闲散安宁的心境。
C.“午醉”承“青旗卖酒”照应上片,于洒脱中流露出孤独寂寞的无奈。D.结尾作者假托与白鸥对话,诙谐含蓄地表达出自己归隐山间的意愿。
7.对李清照《如梦令》一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貌岸然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A.“不消”表面是指酒意末消,实际指的是消不尽的伤感和烦闷情绪。
B.“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替叶和花,“肥”“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C.这首词从一般叙述,转入到一问一答,然后是设问和慨叹,层层拓展,深入。
D.作者采用直抒胸用臆的手法,表达对春光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
8.对这首元曲文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酾酒临江,横槊曹公”,意思是曹操横槊船头,洒酒于江,表示凭吊。
B.“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指孙权赤壁一战借助东风取得了胜利。C.“便成名八阵图中”,是化用杜甫“成名八阵图”的诗句说明诸葛亮的功绩。
D.最后一句指明了鼎足而立的三国中的英雄:刘备、孙权及曹操。
9.关于这首元曲,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作者以设问开卷,分层次地叙述了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最后以概述作结,全篇有分有总,首尾相应。
B.作者用“惊起”二字生动而又形象地描绘出诸葛亮从南阳隐居到报效刘备而出世的这一转变。
C.作者通过对三国英雄人物的描写和比较,表达了自己追慕古贤,意欲建功立业的宏图伟愿。
D.这首元曲,风格雄健、高昂,大有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遗风,而又没有“人生如梦”的悲伤感叹。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0-11题
望洞庭·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末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浪盘里一青螺。
题君山·雍陶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注:君山:在湖南省洞庭湖中。
10.对这两首诗的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 A.刘诗中“两相和”的“和”用字工稳,形象地勾画出秋夜中洞庭湖水和明月清光辉映成趣、水天一色的融和画面。
B.刘诗中“潭面无风”句和雍诗中“烟波不动”句,都贴切地描绘了月光下湖面风平浪静、山影凝重,朦胧而又静谧的景象。
C.雍诗中“碧”是湖色,“翠”是山色,因为是凝视君山映在湖中的倒影,所以给人感觉湖水的颜色没有君山倒影的颜色浓重。
D.雍诗中“水仙”指水中仙女,即娥皇和女英。她们是古代传说中尧的女儿,舜的妃子,死后化作湘水神,遨游于洞庭之上。
11.关于这两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刘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栽地再现于纸上。
B.雍诗从君山的倒影起笔,点出了湖山的色彩,继之又将神话传说融于景物描写之中,使山的秀美形神两谐地呈现在我们眼前。C.两首诗都巧妙地以“螺”作比,但一首皓月银辉下的山比成银盘中的青螺,一首将倒映湖中的山比成仙女青黛色的螺髻。
D.两首诗都将洞庭的山水景物描写得高旷起俗,使人读后油然生出范仲淹《岳阳楼记》中那种“心旷神怡,宠辱偕忘”的感觉。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2-13题
题李凝幽居·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12.对这首诗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题李凝幽居”着的“题”是“写”,“幽居”的意思是僻静的居处。B.“闲居”句中“少邻并”的意思是说李凝自小就有邻居挨着作伴。C.“僧敲”句中的“敲”,传说也曾想作“推”,“推敲”一词即来源于此。D.“幽期”句中的“幽期”指归隐的约定,“不负言”表示不违背诺言。
13.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联用简洁的语言勾画出了李凝居处的环境,并暗示出他隐者的身份。
B.“僧敲月下门”句以响衬静,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C.中间两联重在叙事和写景,首尾两联都明确写出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D.全诗所写之事虽然不大,感情亦无跌宕,但由于注重炼字,故读来回味无穷。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漫成一首·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1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从水中月影写起,描写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与“江清月近人”这句诗异曲同工。
B.第三句写白鹭屈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上,意境安谧、和平。
C.
二、四两句分写了江风吹打桅杆,大鱼跃出水面的“动”,与一、三两句的“静”对比鲜明。
D.全诗通过写夜泊时的所见所闻,透露出诗人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
15.这首诗的四句分别写了月、灯、鹭、鱼四景,四景又组成了一个统一的意境,下面四首中与这种写法相同的一首是: A.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门径俯清溪,茅檐古木齐。红尘飘不到,时有水禽啼。
C.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D.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6.对下面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约客·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A.前两句写出了时令特色和地方气息,从侧面透露出诗人在静候友人来言访时的感受。
B.第三句点题,以“夜半”说明诗人在久久等待,但约客末至,却只听到阵阵的雨声、蛙声。
C.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此时闲适恬淡的心情。
D.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诗人雨夜待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
17.对下面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蝉·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注:垂绥:绥:应是rui字,指蝉。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
A.首句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含有象征意义。古代常以“冠缨”指代
贵宦,诗人将“贵”与“清”统一在“垂绥饮清露”的形象中。
B.次句写蝉声之远传。“流响”状蝉声长鸣不已,悦耳动听。一个“出”字,使人感受到蝉场的响度与力度。
C.三四句蕴含深意,表明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自能声名远播,表达出对高尚品格的热情赞美。
D.这首诗,事、景、情、议融为一体,显示出诗人寓情于景的艺术才能。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8-19题
鸟鸣涧·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8.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用花落、山空、月出、鸟鸣这些动态的描写,来反衬出泰山月夜无人声的幽寂。
B.第四句中诗人用“时”来修饰“鸣”。从听觉上给人动静的对比,起了更生动的烘托作用。
C.全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淡雅而意境幽远的泰山月夜图,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D.全诗语言清新自然、不堆砌典故,但却细致地表现出自然界光色和音响的变化。
19.诗人将静与动巧妙地统一在本诗中,共同构成动人的意境,颇有艺术辩证法。下列唐人诗句中没有运用动静相衬手法的一项是 A.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许浑《夜归丁卯桥村舍》)
B.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李白《秋浦歌》)
C.寒树鸟初动,霜桥人未行。(刘禹锡《途中早发》)
D.鹤鸣楚山静,露白秋江晓。(柳宗元《与崔策登西山》)
赋得暮雨送李胄·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古人有“密雨如散丝”的诗句。
20.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既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
B.
二、三两联描写船帆被细雨打湿而变重,鸟翅因沾雨而无法轻巧地飞翔,天朦朦胧胧看不清通海处,远处江边的树却显得十分滋润。
C.尾联中将沾襟的别泪与散丝般的密雨交融在一起,十分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送别之情,情与景巧妙地结合了起来。
D.全诗第一句直接点明“微雨”,而后面主要是通过对船帆、鸟羽、天际、大树的描绘来烘托蒙蒙细雨,更增强了诗的形象性和表达力。
.B
2.D
3.A
4.B
5.D【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含义的理解和对作者情感态度的把握。“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两句,上句说今日境况,表达对现实的乐观;下句写来日所在,表达对前途的信念。D项将这两句的意思相杂糅,既与句意不合又与作者的心意不合。
6.C稼轩其人,何等洒脱不羁?胸中所想之事,大都气势磅礴,心之所系,为国家兴亡。
对景畅饮,兴致太高,不胜酒力,故有“午醉”。醒来是何等潇洒的看景,这何来孤独寂寞?
7.D是曲折,宛约的抒情方法
8.D(与C矛盾)9.C(是评价古人)10.B。(刘:想象、设喻,唱出山的高旷超俗之美。雍:比较,色彩浓重的山水画。这是衬托物不同造成的。螺形似螺壳的发髻,唐人善比山,如皮日休《缥缈峰》“似将青螺髻,撒在明月中。” 11.D(主观的,写景没有那么高,多是人生理想的拔高。)12.B(自小错)13.C(不十分明确—末必)
14.C(江风吹打桅杆理解有误)
15.C(一句一景)
16:C(闲适恬淡理解错误)
17.D(托物寓意,咏物抒情议论)18.A(“山空”静态)
19.B(都是动)
20.C
1.B
2.D
3.A
4.B
5.D【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含义的理解和对作者情感态度的把握。“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两句,上句说今日境况,表达对现实的乐观;下句写来日所在,表达对前途的信念。D项将这两句的意思相杂糅,既与句意不合又与作者的心意不合。
6.C稼轩其人,何等洒脱不羁?胸中所想之事,大都气势磅礴,心之所系,为国家兴亡。
对景畅饮,兴致太高,不胜酒力,故有“午醉”。醒来是何等潇洒的看景,这何来孤独寂寞?
7.D是曲折,宛约的抒情方法
8.D(与C矛盾)9.C(是评价古人)
10.B。(刘:想象、设喻,唱出山的高旷超俗之美。雍:比较,色彩浓重的山水画。这是衬托物不同造成的。螺形似螺壳的发髻,唐人善比山,如皮日休《缥缈峰》“似将青螺髻,撒在明月中。” 11.D(主观的,写景没有那么高,多是人生理想的拔高。)12.B(自小错)13.C(不十分明确—末必)14.C(江风吹打桅杆理解有误)
15.C(一句一景)
16:C(闲适恬淡理解错误)
17.D(托物寓意,咏物抒情议论)18.A(“山空”静态)
19.B(都是动)
20.C
1.B
2.D
3.A
4.B
5.D【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含义的理解和对作者情感态度的把握。“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两句,上句说今日境况,表达对现实的乐观;下句写来日所在,表达对前途的信念。D项将这两句的意思相杂糅,既与句意不合又与作者的心意不合。
6.C稼轩其人,何等洒脱不羁?胸中所想之事,大都气势磅礴,心之所系,为国家兴亡。
对景畅饮,兴致太高,不胜酒力,故有“午醉”。醒来是何等潇洒的看景,这何来孤独寂寞?
7.D是曲折,宛约的抒情方法
8.D(与C矛盾)9.C(是评价古人)10.B。(刘:想象、设喻,唱出山的高旷超俗之美。雍:比较,色彩浓重的山水画。这是衬托物不同造成的。螺形似螺壳的发髻,唐人善比山,如皮日休《缥缈峰》“似将青螺髻,撒在明月中。” 11.D(主观的,写景没有那么高,多是人生理想的拔高。)12.B(自小错)13.C(不十分明确—末必)
14.C(江风吹打桅杆理解有误)
15.C(一句一景)
16:C(闲适恬淡理解错误)
17.D(托物寓意,咏物抒情议论)18.A(“山空”静态)
19.B(都是动)
20.C
1.B
2.D
3.A
4.B
5.D【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含义的理解和对作者情感态度的把握。“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两句,上句说今日境况,表达对现实的乐观;下句写来日所在,表达对前途的信念。D项将这两句的意思相杂糅,既与句意不合又与作者的心意不合。
6.C稼轩其人,何等洒脱不羁?胸中所想之事,大都气势磅礴,心之所系,为国家兴亡。
对景畅饮,兴致太高,不胜酒力,故有“午醉”。醒来是何等潇洒的看景,这何来孤独寂寞?
7.D是曲折,宛约的抒情方法
8.D(与C矛盾)9.C(是评价古人)
10.B。(刘:想象、设喻,唱出山的高旷超俗之美。雍:比较,色彩浓重的山水画。这是衬托物不同造成的。螺形似螺壳的发髻,唐人善比山,如皮日休《缥缈峰》“似将青螺髻,撒在明月中。” 11.D(主观的,写景没有那么高,多是人生理想的拔高。)12.B(自小错)13.C(不十分明确—末必)14.C(江风吹打桅杆理解有误)
15.C(一句一景)
16:C(闲适恬淡理解错误)
17.D(托物寓意,咏物抒情议论)18.A(“山空”静态)
19.B(都是动)
20.C
1.B
2.D
3.A
4.B
5.D【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含义的理解和对作者情感态度的把握。“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两句,上句说今日境况,表达对现实的乐观;下句写来日所在,表达对前途的信念。D项将这两句的意思相杂糅,既与句意不合又与作者的心意不合。
6.C稼轩其人,何等洒脱不羁?胸中所想之事,大都气势磅礴,心之所系,为国家兴亡。
对景畅饮,兴致太高,不胜酒力,故有“午醉”。醒来是何等潇洒的看景,这何来孤独寂寞?
7.D是曲折,宛约的抒情方法
8.D(与C矛盾)9.C(是评价古人)10.B。(刘:想象、设喻,唱出山的高旷超俗之美。雍:比较,色彩浓重的山水画。这是衬托物不同造成的。螺形似螺壳的发髻,唐人善比山,如皮日休《缥缈峰》“似将青螺髻,撒在明月中。” 11.D(主观的,写景没有那么高,多是人生理想的拔高。)12.B(自小错)13.C(不十分明确—末必)
14.C(江风吹打桅杆理解有误)
15.C(一句一景)
16:C(闲适恬淡理解错误)
17.D(托物寓意,咏物抒情议论)18.A(“山空”静态)
19.B(都是动)
20.C
1.B
2.D
3.A
4.B
5.D【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含义的理解和对作者情感态度的把握。“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两句,上句说今日境况,表达对现实的乐观;下句写来日所在,表达对前途的信念。D项将这两句的意思相杂糅,既与句意不合又与作者的心意不合。
6.C稼轩其人,何等洒脱不羁?胸中所想之事,大都气势磅礴,心之所系,为国家兴亡。
对景畅饮,兴致太高,不胜酒力,故有“午醉”。醒来是何等潇洒的看景,这何来孤独寂寞?
7.D是曲折,宛约的抒情方法
8.D(与C矛盾)9.C(是评价古人)
10.B。(刘:想象、设喻,唱出山的高旷超俗之美。雍:比较,色彩浓重的山水画。这是衬托物不同造成的。螺形似螺壳的发髻,唐人善比山,如皮日休《缥缈峰》“似将青螺髻,撒在明月中。” 11.D(主观的,写景没有那么高,多是人生理想的拔高。)12.B(自小错)13.C(不十分明确—末必)14.C(江风吹打桅杆理解有误)
15.C(一句一景)
16:C(闲适恬淡理解错误)
17.D(托物寓意,咏物抒情议论)18.A(“山空”静态)
19.B(都是动)
20.C
第四篇:古诗鉴赏(二)
古诗鉴赏
(二)三、赏析技巧
体会诗歌韵律、节奏,理解常用表现手法的作用。
诗歌的艺术技巧包括的内容很多,常见的有:行文构思、修辞特点、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学习和积累一些诗歌鉴赏常有的艺术技巧,能够帮助我们提高诗歌阅读鉴赏力,正确表达出我们的鉴赏感受。
方法归纳:
【真题回放】“2011年德州市中考古诗词真题”《旅夜书怀》第9题“诗的尾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考查赏析诗词的表现手法(①比喻、设问②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③对比、反衬等任一种)及表达的情感。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题目形式】
1、这首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题技巧】
1、准确指出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
2、要结合诗句和具体的词语作分析。
3、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样的内容和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或揭示了什么样的道理。
4、分析诗歌的艺术风格,如朴素自然、雄浑奇拔、清丽明媚等。
注意:
中考古诗词中,考查表达技巧,大多不会直接提问,而是多借助于对名句进行赏析。
【答题格式】点手法+析诗句、点意境+明情感
【参考答案】答案要点:①比喻、设问②寓情于景(情景交融)③对比、反衬
【题型示例】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诗人笔下的江南春景鲜明、生动、形象,请问:这种效果,是通过哪些写作手法产生的?
2.明朝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谈到这首诗。认为“千里”的“千”字应改为“十”。理由是:“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此言遭到不少学者反驳。你认为杨慎的观点错在何处?
【参考答案】: 1.动静结合,视觉听觉多角度描写(或声色结合),点面结合等多种方法。2.错在不懂得“千里”是虚写而非实写。既然写江南春景,以“千里”概之亦扣题目。
四、锤炼语言
赏析诗词的整体语言风格;或从遣词和修辞的角度赏析语言,理解诗句含义。
诗歌中形象的塑造、感情的抒发,往往通过诗的语言来实现。进行诗歌赏析,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抓住语言这个根本。因此,考查对古诗词中准确、生动、传神的语言的品味,是近年来中考古诗赏析题的一个重要方面。
从遣词和修辞角度赏析语言,典型题型有:⑴分析语言特点、风格;⑵炼字;⑶题眼。
【真题回放】
1、“2011年眉山中考古诗词真题”阅读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回答问题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3)从选文中加线的“狂、卷、挽”中任选一个,说说这个词是怎样体现豪放的?(1分)
【题目形式】
1、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或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答题技巧】①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如: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明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②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③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格式】:点特色(用一两个词语准确点出特色)+析例句(特色语句)+析感情
【参考答案】(3)示例:“狂”:激情奔放,统领全词,无不展现粗犷豪迈的风格;“卷”:体现打猎场景宏大,人员众多,气势壮阔,突现阳刚之美;“挽”:拉满弓的姿态强劲,信心百倍,激情无比(三个词语均体现豪放之气势)
【题型示例】
1、请分析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参考答案】(1)全诗语言平淡朴实,不加雕饰,似无意为诗,而诗情自然流露,韵味隽永。(2)前四句写自己隐居生活的心境和生活的真谛,“心远地自偏”强调的是诗人内心的宁静。(3)后四句对这种隐居生活作了具体描绘。情景交融,言有尽而意无穷。
【真题回放】
2、“2011年德州市中考古诗词真题”《旅夜书怀》第8题“分析颔联中“垂”“涌”二字的好处”,考查诗歌词语的表现力。
【题目形式】
2、炼字、名句赏析
【答题技巧】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②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或还原内容。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格式】:释含义+描景象+点情、境
【参考答案】示例:“垂”和“涌”赋予景物以强烈的动感,突出了舟中观景的典型特征,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题型示例】2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
【参考答案】:“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感受。“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真题回放】
3、“2011年宿迁中考古诗词真题”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6分)
闲居初夏午睡起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2)“闲看儿童捉柳花”中的“闲”字用得极妙,请作简要赏析(3分)
【题目形式】
3、欣赏诗眼、词眼
“诗眼”就是诗词中最能提挈全篇、提升形象、提炼主题、揭示主旨和艺术内蕴、表现诗人感情的“字眼”。它常常成为解读诗词的钥匙。
【答题技巧】①.解释该字的一般含义和在句中的意思。②.展开想象和联想,把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到句中,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③.说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④思考该字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答题格式】:抓词语、释含义+ 描景象+点作用、虑主旨(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点作用、思结构(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参考答案】(2)(3分)“闲”字,写出了诗人的恬静闲适(1分),抒发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1分),呼应了诗题(1分)
【题型示例】3唐朝王湾《次北固山下》的第二联“潮平两岸阔”,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失”,你觉得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参考答案】示例
(一)答:“阔”字更好。原因:
(1)“阔”是空阔、开阔之意;(2)“阔”字直抒胸臆地表达了大地春回,冰雪消融,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显得格外宽阔;(3)“阔”字,直接抒发了诗人视野更加开阔的强烈感受。(4)“阔”字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
示例
(二)答:“失”字更好。原因:
(1)“失”字更好地表现了春回大地,冰雪消融,春朝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都看不见了踪影;(2)“失”字生动地描绘出江岸因春朝高涨而与水平面平齐,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
总结
中考古诗词赏析四大考点方法汇总
(一)、评价思想内容、思想情感
这首诗的 联描写了
(景、人、事、物),创设了
的意境,表达了诗人的(情感、理想、志趣)。
(二)、体会意境
①捕捉意象,把握特点+ ②联系背景,发挥想象+ ③描摹诗歌图景(切忌翻译原句)、概括意境特点(幽静、萧瑟、凄凉、孤独、生机盎然等)+ ④依景辨情,剖析作者(诗中人物形象)思想(注意情景一致或相对)
(三)、赏析技巧 点手法+析诗句、点意境+明情感
(四)、锤炼语言
抓词语、释含义 + 描景象+点作用、虑主旨(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点作用、思结构(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备考2
(三)、艺术技巧
诗歌的艺术技巧包括的内容很多,常见的有:行文构思、修辞特点、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学习和积累一些诗歌鉴赏常有的艺术技巧,能够帮助我们提高诗歌阅读鉴赏力,正确表达出我们的鉴赏感受。
(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等。
(3)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以动衬静、虚实结合、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白描、工笔、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等。
(4)篇章结构: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5)思想感情: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忧国忧民等。
(6)语言特点:浓墨重彩、惟妙惟肖、诗情画意、朗朗上口、富有哲理、淋漓尽致等。(7)语言风格:行云流水、自然流畅、形神兼备、简洁、洗练、浅显、平淡、质朴、清新、淡雅、沉郁顿挫、苍凉、低沉、苍劲、舒缓、雄健、深厚等。
(8)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等。
(四)、锤炼语言
1、古诗的语言特点
(1).清新
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清新一般是用在写景诗中,一般诗风比较亮丽,语言比较通俗,比喻新颖独到,包含着作者的喜悦之情。
清新之风常见于山水田园诗人,如陶潜的诗的特点主要是平淡,有时候也不乏清新,而王维,孟浩然的诗则相对比较清新。再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四句写了四种景色,有动景,有静景,色彩绚丽,语言清新生动。(2).平淡
或称质朴,其特别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但平淡不等于简陋和寒伧,平淡不同于平庸与淡而无味,它是用语上的返朴归真,是将深厚的感情和丰富的思想用朴素的语言说出,富有情味。平淡而有思致往往体现了作家的真功夫。正如王安石所说:看似平淡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平淡首推陶渊明,能够把诗写到平淡的人不多。如梅圣俞《东溪》“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于浑朴中见清秀,语言质朴、平淡。(3).绚丽
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文采,奇幻的情思。如李商隐的诗。再如王维《山居秋暝》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句,前一联色彩清淡,形象优美;后一联则色彩绚丽,形象生动。
(4).明快
其特别是直接,明朗,爽快,泼辣。就是不绕弯子,一语道破,一语中的。明快莫过于白居易。例如他的《忆江南》。
(5).含蓄 有时也称蕴藉,其特别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如杜牧的绝句,李清照后期的词。再如《扬州慢》“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一句,表面上是对桥边芍药发问,实际上含蓄写出金兵入侵的战火过后扬州的萧条冷落景象。
(6).简洁
其特点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如贾岛《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诗中把问话----“师往何处?”、“采药于何处?”等全都省略,用答句包含问句的手法完成了全诗,全诗仅有二十字,相当简练。
(7).精练
要求用尽量少的语言去表达丰富的内容,用语要准确、生动、形象。如陈子昂《送魏大从军》中“雁山横戈北,狐塞接云中”句,一“横”字写出雁门山地理位置的重要,它横亘在代州之北;一个“接”字,既逼真地描绘出飞狐塞的险峻,又点明飞狐塞是与云中郡连成一体的。语言相当精练。
(8).生动 使用的词语将某种情景写得活灵活现。如宋祁《玉楼春》“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写出了春日枝头、红花盛开的景象,花团锦簇,春意盎然,美丽热闹。“闹”字使用得相当生动。
(9).隽永
语意深长,耐人咀嚼。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0).工丽
“工”是对偶工整,“丽”是有文采。如杜甫《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好像一幅彩色工笔画,清新秀丽。
(11).自然
指不做作,不涂饰,不堆砌。如谢灵运《登池上楼》“池塘生春草”句,自然中显出生机,很有意
课后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习题。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8.分析颔联中“垂”“涌”二字的好处。(3分)
9.诗的尾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2分)
10.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l~2题。(4分)
菊
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①高。
[注一]①瓦松: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能开花吐叶,但“高不及尺,下才如寸”,没有什么用处。
1.这首诗用“露湿秋香满池岸”来描写菊花在秋天早晨开放的景象,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发挥想象,把该诗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2分)
2.结合全诗,对“由来不羡瓦松高”一句进行简要赏析。(2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8~22题。(15分)
清溪河畔春意浓
刘建春
①一月下旬,还是严冬季节,暖暖的阳光便从厚重的天穹里哗啦啦地泼洒在綦江城,也温婉地倾泻在了一湾澄澈如镜的清溪河。“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清溪河改写了杜甫的诗句,不到二月,早春便俨然落户了清溪河。
②“嗬,上船啰。”艄公长篙一点,小船便离了岸边,顺着绿水如歌如诉地款款前行。“欸乃一声山水绿”,河畔两边一排排密匝匝的翠竹林更显幽谧、宁静,一任春意漾漾流淌。河水真的很静,只有变幻的水流发出潺潺的音响。眼前的溪流,澄澈清莹,浓绿逼人,在阳光下泛着粼粼波光。这是怎样的一条娉婷绰约、富于风致的原生态河流呵——盈盈一水,九曲分明,宛如一条玉带,袅袅地将“清溪河水上十景”环绕怀中。
③船过白鹤林时,我伸颈遥望,期冀能望见那壮观的几千只白鹤在这里凌空飞舞。可惜未见白鹤翱翔,但见一群灰色鸭子扑棱棱地跃入溪流,“嘎嘎嘎”地在水中奋力划游。“春江水暖鸭先知”,这与杜甫的“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倒有异曲同工之妙,不禁令人莞尔。......④有人说,清溪河的特点是“幽”,流水咏幽诗,白鹤传幽情,翠竹绘幽画,轻舟荡幽意,可谓“清溪巴渝幽”。此言极是,但我认为还应加一个字“静”。只有“静”,才能更突出“幽”的妙境。你看,两岸绿色欲滴的翠竹倒映水中,如一幅幅流动的水彩画次第展开;而明净如练、清澈如玉的河流,婉约得令人陶醉,那细细的波浪撞击声,那鱼儿唧水的咂咂声,和着那一篙一篙轻柔的摇橹声,全都在这静谧、祥和的氛围中,有一种天籁之音。只有这样的声响,你才能体会到静的可贵,幽的美妙,也才会感受那近岸、远水、竹林、半岛、山麓、缓丘起伏的田园风光,那淳朴的山野风情也才会真正令你眼热心动,流连不去。
⑤听人说,清溪河最令人称绝的应是水上十景中的“太极神图”。当小船荡漾在位于沾滩闸坝上游约300米处的河段时,只见火烽山对岸,横出一长条形半岛,随之蜿蜒弯曲成“V”形的小河,山水相间,当地人称为“阴阳合”。这种奇妙的清溪河曲与两岸地形构成了一幅天然的蕴含阴阳玄机的太极图景。不能不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⑥我伫立船头,凝视着这一奇妙的天然“阴阳合”自然景观,其意蕴令人遐想联翩:阴阳平衡是生命活力的根本。前不久,读古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的《沉思录》,这位皇帝一生不迷恋权利,而是追求精神的安宁与自由。而东晋时期的陶渊明也敢于放弃官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过着“躬耕自资”的生活。他们都追求天人合一,清静无为。在这穿越千年的不朽文字中,去探望人生,寻找精神的家园。这种进与退、得与失的人生哲学,不正应合了阴阳合的“太极神图”吗?
⑦“嘭”的一声,沉思中,小船靠岸了。回首望,阳光依然普照河面,绿水依然潺潺流去,春意正盎然。我突然有了一个想法,退休后能否来此,买一小屋,租一块地,晓耕晚锄,侍弄菜园。闲来去清溪河畔,或垂钓,或荡舟,或歌吟,或写作„„不亦悦乎!
(选自《南京日报》2013年3月13日)
18.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清溪河畔浓浓的春意?请简要概括。(3分)19.下列句中的水与清溪河水的特点相符的一项是()(2分).. A.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吴均《与朱元思书》)B.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范仲淹《岳阳楼记》)C.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悬泉瀑布,飞漱其间。(郦道元《三峡》)D.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柳宗元《小石潭记》)20.第③段中加点的“异曲同工之妙”指什么?(2分)
21.品味语言(6分)
(1)两岸绿色欲滴的翠竹倒映水中,如一幅幅流动的水彩画次第展开(这里运用比喻有何表达效果?)(3分)
(2)那细细的波浪撞击声,那鱼儿唧水的咂咂声,和着那一篙一篙轻柔的摇橹声(这几种声响的共同特点是什么?为什么要写这几种声响?)(3分)
22.清溪河上的“太极神图”为什么“最令人称绝”?(2分)
第五篇:选择题训练(二)
2010届高三选择题专项训练
(二)1.某国生产一件K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1小时,甲企业生产一件K商品所需的个别劳动时间为1.5小时,如果甲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其他条件不变,则甲企业生产的一件K商品的价值()
A.是原来的1.5倍B.是原来的0.75倍
C.不变D.无法确定
2朋友见面打招呼,20世纪70年代是“吃饭了吗”,如今流行“搬新家吗”、“旅游了吗”、“进修了吗”。这反映出()
A.收入差距的扩大B.物价水平的下降
C.消费结构的完善D.恩格尔系数的提高
3.“换客”将自己的闲置物品发布到网站与网友交换,这种交换方式()
①是一种商品流通②可以使商品的价值最大化③可以使商品的使用价值最大化④有助于人们树立科学合理的消费观
A.①②B.③④C.②③④D.①③④
4.中央指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农民可以通过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和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这一举措()
①是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②是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要求
③有利于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④改变了土地的所有权和收益权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5.微软从2008年10月20日起正式对盗版XP用户强制实施正版验证和“黑屏”提示。这启示我们要()
A.增强自主创新能力B.加强“黑”技术的研发
C.提高企业经济效益D.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6.近年来,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但基层人才需求一直有着较大缺口。不能从“龙门”再回到“农门”的观念,长期束缚着毕业生走向基层的脚步。这表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者应该()
A.得到承认和尊重B.改善就业环境
C.树立职业平等观D.树立自主择业观
7.“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是低收入和高收入相对较少,中等收入占绝大多数的收入分配结构,这是较为理想的收入分配结构。构建“橄榄型”的收入分配结构要求()
①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
②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注重社会公平
③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④发挥国家宏观调控的基础性作用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8.某些生产者为了增加利润,在奶粉中添加有毒化学物三聚氰胺,这说明()
A.市场调节具有及时、灵敏的特点B.良好的市场秩序能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
C.提高市场占有率和销售额是企业的生产目的D.市场经济具有自发性特点
9.某镇政府提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因此大搞“别墅式新农村”建设。这一认识和做法()
A.是对全面小康社会要求的曲解B.符合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C.加快了小康社会的进程D.坚持了又好又快发展的理念
10.公司制,是现在企业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我国法定的公司形式有两种,即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它们最主要的区别是()
A.股东出资方式不同B.股东人数不同
C.注册资本数额不同D.组织机构设置不同
11.几年前,某国有独资企业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90亿元人民币,国有资金占80%,非公有资金占20%,总资本比股份制改造前增加近30亿元,企业的经济效益连年增长。这表明对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
①能确保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和市场份额的扩大②有利于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
③有利于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④有利于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2.在很多人眼中,大学毕业生当保姆、做些简单的家务劳动曾经是不可思议的。然而,随着近年来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发达城市却出现了一批又一批大学生保姆。对这一现象的评价,你认为正确的是()
A.大学生当保姆是“大材小用”B.大学生当保姆是转变择业观念的表现
C.大学生当保姆更能充分展示自身的聪明才智D.大学生当保姆是对激烈的就业竞争的逃避 13.2008年12月23 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再次下调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这是央行自2008年以来第五次下调利率。存款利率的下调,通常会带来()
①流通中货币量增加②生活消费支出相对下降③银行贷款规模缩小④居民投资方向的改变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4.李先生用自己一部分闲置资金购买了某上市公司的5000股的股份,他在该公司中拥有的权利有
()
①参加公司的股东大会②参与公司的重大决策,拥有投票表决权
③参与公司的日常经营④获取股息或分享红利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5.今明两年,国家将投资4万亿元用于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以扩大内需,保证经济增长。国家投巨资扩内需保增长说明()
A.国家宏观调控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
B.扩大财政支出是避免经济衰退的有效手段
C.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
D.国家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6.2008年我国进出口总额为2.56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7.8%;实际利用外资924亿美元,连续17年居发展中国家之首。这主要表明()
A.我国的经济发展外贸依存度过大B.贸易和资本的全球化带来生产的全球化
C.我国的贸易增长速度与经济发展速度同步D.我国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17.当前,全球经济因受金融危机打击陷于困境,一种置他人于不顾、只求自保的情绪开始在一些国家蔓延。面对此种局面,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发出了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强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根本原因是()
A.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摆脱经济困境需要其它国家开放市场
B.贸易保护主义违背了世界贸易组织非歧视原则
C.完全自由开放的市场经济可以实现全球资源的合理配置
D.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
目前,我国部分地区楼市交易低迷,房价下跌。回答18-19 题。18.楼市低迷直接影响到钢铁、建材、银行保险、装饰装潢等行业的发展。针对这种情况,各地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措施, 如放宽第二套房贷款、减免购房相关税费等。政府采取措施稳定房地产市场的依据是()①我国政府具有组织经济建设的职能②以市场调节为基础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 ③市场机制要与国家的宏观调控结合起来④加强直接干预是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 A.①③B.①②③ C.③④ D ①②19.下列各项中与上题材料所体现的宏观调控手段相一致的是()A.国务院审议并通过《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
B.国家发改委将超薄塑料袋列入淘汰类产品目录C 国务院出台钢铁、汽车、船舶等十大产业振兴规划
D.国家加强新上项目市场准入审核,提高市场准入门槛20.价格变动影响企业的生产和经营。面对商品降价企业必须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其经济意义在于()①降低补会必要劳动时间, 获得竞争优势②降低个别劳动时间, 减少生产成本 ③提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 做到以质取胜④提供产品降价空间, 应对价格竞争A②④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②④21.经济学家发现, 工作不稳定的人比有着稳定工作的人有更高的储蓄愿望。这表明()A.当前收入直接影响当前的消费水平B.未来收入预期影响当前的消费水平学科网C.居民收入差距大小影响总体消费水平D.人们应转变消费观念, 做理智的消费者22.增值税以企业生产经营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 但我国过去也对企业购进的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征税。2009 年1月1日全国推行增值税转型改革后, 不再对企业购进的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征税, 并将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征收率由过去的 6%(工业)和4%(商业)统一调低至 3%, 而矿产品增值税税率则由13%恢复到17%。经测算, 该项改革措施, 税收增减相抵后将减轻企业税负共约1233 亿元。可见, 这次增值税转型改革()①有利于降低企业设备投资的税收负担, 促进企业技术进步 ②有利于调动企业投资的积极性减轻企业负担, 扩大内需 ③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④有利于调节个人收入分配, 维护社会公平A ①③④B ②③④ C.①②④ D ①②③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2008 年10月 9-12 日在北京举行, 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回答 23-25 题。23.会议强调指出, 全党必须深刻认识“三农”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 全面把握新机遇新挑战, 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章中之重。提出上述要求的依据是()A.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在于统筹城乡发展 B.“三农”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 C.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会不断提高D.我国现阶段的中心任务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变化24.《决定》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 村民自治制度更加完善, 农民民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作为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基本目标和任务之一。坚持和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的直接意义在于()A.巩固农村基层政权, 保障人民当家作主B.扩大公民权利,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C.发展基层民主, 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学科网
D.加强制度建设, 使人民群众能够直接参与国家管理25.随着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增多和现代农业的发展, 农村对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要求更加迫切。《决定》明确提出, 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 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 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中央出台允许农民土地流转政策的哲学依据是()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 学科网B.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
C.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变革D.彻底否定才能实现事物的发展26.数码相机换手机、香水换化妆品、闲置的电风扇换电风扇等等,“以物换物”这种古老的交易方式,最近在都市20—30岁的白领群落中开始流行。他们自称“换客”,崇尚“需求决定价值”。“换客”交易的物品()
A.不是商品,因为它们不是劳动产品B.是商品,因为它们能满足人们的需要
C.不是商品,因为它们不是等价交换D.是商品,因为它们是通过交换供其他人使用的劳动产品
27.对于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政府要多当市场经济中的“指导员和教练员”,而不能当“运动员”。这
主要是指政府要()
A.为企业的经济活动制定规则B.发挥自身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C.主动参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D.对市场经济活动进行规范和引导
28.近年来,“中国制造”成为国际社会非常关注的问题,在制造业方向,中国被越来越多的人称为“世界工厂”,但缺乏核心技术仍然制约着我国制造业的发展。这说明()
A.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
B.我国制造业的出路在于大力发展科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C.我国已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
D.自力更生原则要求我们避免从国外引进核心技术
29.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2008年12月23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这是央行自9月份以来连续第五次降低存贷款利率,此次下调
①是国家在运用财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②有利于合理调控货币信贷投放
③属于紧缩性的货币政策④可以稳定通货紧缩预期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②④
30.下列属于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的是()
A.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收入B.在私营企业中劳动者获得的收入
C.农民出售各种农产品的收入D.张某经营小理发店获得的收入
我国对142项资源类商品调高或开征出口关税,其重点是对80多种钢铁产品进一步加征
5~10%的出口关税,另外,我国还将对600多项进口商品实施较低的暂定税率,这些商品主要 涉及部分资源类产品和零部件等。
31.上述材料表明()
A.税收是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B.税收是监督经济的重要手段
C.税收是打击犯罪的重要形式D.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
32.上述举措()
A.有利于优化我国对外贸易结构B.有利于降低贸易顺差的过快增长
C.重要目的是为了增加财政收入D.是为了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3G是指第三代数字通信技术.2009年1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发放3G牌照。高速移动上网即将步入我们的生活.回答33一34题。
33.3G时代。随着网络设备成本的大大降低,手机上网的资费会越来越低,同时由于视频通话等新鲜通讯方式的运用,手机上网的人数将会快速增长。这其中包含的经济学道理有()①商品的价格以价值为基础②使用价值影响消费者的消费欲望
③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正比④生产对消费具有决定作用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34.3G手机问世后,人们通过一部手机就可以进行宽带上网、视频通话、网络娱乐等多种活动。这说明()
A.人们可以创造条件建立新的具体联系B.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C.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彻底否定D.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创造新的事物
35.2006年12月27日,财政部有关负责人提出:2006年开始的全部免除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将在2007年扩大到中部和东部地区,为保障这一惠及百姓的举措得以顺利实施,国家要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国家财政保障范围,逐步建立中央和地方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这主要体现财政的作用是
A.健全社会保障体系B.促进经济结构合理优化
C.建立和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D.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发展科技教育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