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经济学原理作业_第六章_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附答案)
第六章
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
一、名词解释(参照课本注释)
1、价格上限(price ceiling)可以出售一种物品的法定最高价格。
2、价格下限(price floor)可以出售一种物品的法定最低价格。
3、税收归宿(tax incidence)关于由谁来承担税收负担的研究。
二、选择题
1、为了使价格上限成为一种对市场的约束性限制,政府应该使它(B)A.高于均衡价格 B.低于均衡价格 C.正好在均衡价格上
D.在任何一种价格时,因为所有价格上限都是限制性约束。
2、假设公寓的均衡价格时每月500美元,而政府规定租金控制是250美元。由于租金控制,下列哪一种情况是不可能发生的?(D)A.住房短缺。
B.房东可以对公寓租赁者进行歧视。C.为了租到公寓要向房东行贿 D.公寓的质量将提高。E.等待租房的买者会排长队
3、下面哪一种关于约束性价格上限的表述是正确的?(D)A.由于价格上限引起的过剩在短期中大于长期中。B.由于价格上限引起的过剩在长期中大于短期中。C.由于价格上限引起的短缺在短期中大于长期中。D.由于价格上限引起的短缺在长期中大于短期中。
4、对一种消费者必需的物品征收税收,很可能使税收负担(A)A.更多地落在买者身上。B.更多地落在卖者身上。C.买者与卖者平等地分摊。D.完全落在卖者身上。
5、以下哪一种关于税收负担的表述是正确的?(D)
A.对一种消费者感到必需的物品征税所引起的税收负担主要落在这种物品的卖者深身上。
B.税收负担主要落在当价格变得不利于自己时最愿意离开市场的一方(买者或卖者)身上。
C.税收负担落在纳税的市场一方(买者或卖者)身上。D.税收负担的分摊由供给和需求的相对弹性而不由立法决定。
6、政府为了扶持农业,对农产品规定了高于其均衡价格的的支持价格。政府为了维持支持价格,应该采取的相应措施是(C)A.增加对农产品的税收 B.实行农产品配给制 C.收购过剩的农产品 D.对农产品生产者予以补贴
7、如果政府对生产者征产品税,什么情况下消费者负担的税收较重?(B)
A.需求弹性较小,供给弹性也较小 B.需求弹性较小,供给弹性较大 C.需求弹性较大,供给弹性也较大 D.需求弹性较大,供给弹性较小
三、问答题
书后问题与应用:2、5、7、10、11
2、政府确信奶酪自由市场的价格太低了。
a.假设政府对奶酪市场实行限制性价格下限。用供求图说明,这种政策对奶酪价格和奶酪销售量的影响。是存在奶酪的短缺还是过剩?
奶酪价格上升,销售量下降。存在奶酪的过剩。
b.农民抱怨价格下限减少了他们的总收益。这种情况可能吗?并解释之。
有可能发生这种情况。当需求富有弹性时,销售量下降的百分比会大于价格上升的百分比,则总收益下降。
c.针对农民的抱怨,政府同意以价格下限购买全部过剩奶酪。与基本的价格下限政策相比,谁从这种新政策中获益?谁受损失? 农民从新政策中获益,因为他们以高价卖出了自己愿意卖出的奶酪;而纳税人由于要支付高额税收来支持政府购买,因此受损。
5、一个参议员想增加税收收入并使工人的状况变好。一个工作人员建议增加由企业来支付的工薪税,并用部分额外收入来减少工人支付的工薪税。这能实现这个参议员的目的吗?
答:不一定能实现。因为由谁来承担税收并不取决于由谁来支付税收,而是取决于供求双方的弹性,当劳动供给的弹性小于需求时,工人承担大部分的税收,即获得部分税收的补偿,其状况仍然变坏。
7、国会和总统决定,美国应该通过减少使用汽油来减少空气污染。他们对所销售的每加仑汽油征收0.5美元的税收。
a.他们应该对生产者收税呢?还是对消费者收税?认真地用供求图加以解释。
对谁征税效果都是一样的。
b.如果汽油需求较富有弹性,这种税收对减少汽油消费量有效,还是无效?并用文字和图形作出解释。 有效。
c.这种政策使汽油消费者受害还是受益?为什么? 受害。因为他们获得更少的汽油并要支付更高的价格。d.这种税收使汽油行业工人受益还是受害?为什么?
汽油行业工人同样受害,因为汽油的生产者同样收到税收的影响,从上图可以看出,生产者收取的实际价格减少,同时销售量也下降,因此,汽油行业工人将会面临着降薪和失业。
10、美国政府实施了两项影响香烟市场的计划。媒体宣传和贴警示语规定的目的是使公众认识到吸烟的危害。同时,农业部继续实行对烟农的价格支持计划,该计划使烟草价格高于均衡价格。a.这两项计划如何影响香烟的消费量?在你的答案中运用香烟市场的图形。
媒体宣传和贴警示语使需求曲线由D1左移至D2;农业部的价格支持使供给曲线从S1左移至S2;因此,消费量从Q1减少到Q2。
b.这两种计划对香烟价格的综合影响是什么?
对价格的影响不确定,媒体宣传和贴警示语使香烟需求减少,价格降低;而价格支持使香烟
c.也可以对香烟征收重税。这种税对香烟的消费量有什么影响? 对香烟收税使香烟的消费量进一步下降至Q3。
11、补贴与税收相反。在对冰淇凌蛋卷购买者征收0.5美元税收时,政府对每购买一个冰淇凌蛋卷收取0.5美元;而对冰淇凌蛋卷购买者补贴0.5美元时,政府对每购买一个冰淇凌蛋卷支付0.5美元。
a.说明每个0.5美元补贴对冰淇凌需求曲线、消费者支付的有效价格、卖者得到的有效价格,以及销售量的影响。 0.5美元的补贴使需求曲线向上移动0.5美元的单位,则此时消费者支付的有效价格为PD,卖者得到的有效价格为PS,销售量从Q1上升至Q2。
b.消费者由于这种政策收益还是受损?政府收益还是受损? 消费者收益,因为他们支付更少的价格还获得了更多的商品;而政府则受损,因为要为消费者的消费提供补贴。
补充题:
1、假定向豪华轿车征收汽油消耗税。谁的税收负担可能更大,是豪华车的买车还是卖者?为什么?
答:卖者将承担很多的税收负担,因为豪华车属于奢侈品,而奢侈品的需求是极富有弹性的。这就是说,当买者支付的价格由于税收而上升时,富有的买者可以轻而易举地把他的购买转向其他东西,而生产者在他们得到的价格下降时不能很快地减少生产。负担落在市场上缺乏弹性的一方身上。
2、假设政府需要筹集税收收入。一个政治家建议,政府对食物征收税收,因为每个人都必须吃饭,从而食物税可以筹集到大量税收收入。但是,由于穷人把其大部分收入用于食物,应该只向食物的卖者(杂货店)征收,而不向食物的买者征收。政治家认为,这种类型的税收将把税收负担加在连锁店身上,而不是贫穷的消费者身上。
A.政府能立法规定,食物税的负担只落在食物的卖者身上吗?为什么能或不能?
不对。税收负担由供给与需求的相对弹性决定。税收负担主要落在缺乏弹性的市场一方。这就是说,负担会落在当价格发生不利变动时,最不愿意离开市场的一方。
B.你认为食物税的负担会落在食物的卖者身生,还是食物的买者身上?为什么?
无论是向买者收税还是向卖者收税,负担主要落在食物购买者身上。因为食物是生活必需品,从而食物需求较为缺乏弹性。当价格由于税收上升时,人们仍然必须吃东西,而杂货店由于税收得到的价格下降时,他们可以转向销售其他商品。
第二篇:政府经济学试卷与答案试卷代号
试卷代号:1189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1—2012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政府经济学试题
2012年1月
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lO分】
1·下列描述中不属于社会保障制度特征的是()
At社会保障是依靠社会共同力量进行的保障
B社会保单对象是全体杜会成员
c社会保障是一种精神保障
D社会保障具有福利性质
2·跨国纳税人偷税、逃税最常见的手段是(A转移资产
C转让定价
3·政府债务收入是政府及政府所属机构以(A债权人
C.所有者
4.国有资产收益的来源是(A转移价值
c转移价值和工资
5·下列税种中属于中央和地方共享的是(A增值税
C关税
6下列支出项目中适用公共定价法的是(A公路
C政治
B伪造凭证
D隐瞒收人)的身份取得的收入
B债务人
D统治者
R工资
n剩余产品价值
B.消费税
D营业税
B.国防
11资本性投资
1189号)政府经济学试题第l页(共8页
7.科斯定理的前提假设是()。
A.交易价格很高B交易成本很高
c交易价格很低D.交易成本为零或很低
8下列商品中性质属纯私人物品的是()。
A.ii&路H教育
c皮衣D.医疗卫生服务
9.当政府收^增长率低于物价上涨率时,政府收入()。
A名义增长,实际也增长R名义负增长,实际增长
c.名义增长,实际减少D名义负增长,实际负增长0.政府经济的依据是()。
A道德劝说R社会公共权力
c财产所有权D.法律制度
二、多项选择【每题2分.共10分
】】政府经济活动的效率要求包括()。
A.政府直接控制和掌握资源的配置效率
B政府通过对市场和微观经济行为调节,引导全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
c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安全眭
n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合意性
12.我国当前教育支出存在的问胚有()。
A教育投资总量相对不足B教育投资总量相对过剩
c教育投资过分依赖政府n教育投资的内部结构不合理
l 3税收三性是指()。
A.无偿性B强制性
c固定性D自愿性
14.预算收人的征收部门在预算执行中的功能是()。
A及时、足额征收预算收入
B按财政体制的规定划缴到各级政府的财政金库
c.及时、足额地拨付预算资金
I)按照标准考核、监督、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
(】189号)政府经济学试题第2页(共8页)
15判断公债适度规模的标准有()
A.社会上是否有足够的资金来承受债务的规模
B.政府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在今后偿还逐渐累积的债务
c证券市场需要和能够容纳多少政府债券
n政府债务对私人部门投资是否有“挤出效应”
16房产税
17.车船税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0分
四、简述题(每题lO分.共30分
18什么是财政投融资,财政投融资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
(1189号)政府经济学试题第3页(试卷代号:1189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1—2012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政府经济学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12年1月
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
l C2 C3 B4.BS A
6.A7 D8 C9.ClO B
二、多项选择(每题2分.共10分}AB12 ACD13 ABC14 ABl;ABCD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0分}6房产税是以房产为征税对象,依据房产价格或房产租金收入向房产所有人或经营人 征收的一种财产税。房产税的纳税人是房屋产权所有人。房产税采用比例税率。房产税计税 依据有两种。与之相适应的应纳税额的计算也分两种:即从价计征和从租计征。
17车船税是对在我国境内车船管理部门登记的车辆、船舶依弦从事定额征收的一种税。车船税的征税对象或征税范围是依法在公安、交通、农业、渔业、军事等具有车船管理职能的部
门登记的车船。车船税的纳税人是对车船拥有所有权或管理权的单位和个人。车船税对应税 车船实行有幅度的定额税率。
四、简述题{每题lO分,共∞分)
掘所谓财政投融资是指政府为了加强宏观调控,以实现特定的政策目标为目的,运用信 用手段,直接或问接有偿筹集资金和使用资金的政府金融活动。(2分)
财政投融资不同于一般商业投融资,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财政投融资的目的性很强,投资范围要严格的限制。(2分)
(2)财政投融资资金的使用,具有鲜明的公共性,追求社会效益的最大化。(2分)
(3)财政投融资的资金来源具有多样性的特点。(2分)
财政投融资的作用是将财政融资的良好信誉与金融投资的高效动作有机地结台起来,成 为政府进行公共投资的较好力式。(2分)
(1]89号)政府经济学答案第1页(共z页)
19建立合理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应遵循以下原则:
(1)政企分于。化分)
(2)政府的杠会公共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分开。t2分)
(3)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2分)
(4)分级所有、分级管理。(2分)
(5)正确处理所有者、经营者、生产者、(企业职工)之间物质利益关系。(1分)
(6)实现资产运营效益最大化。(1分)
20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具有以下差异:
(】)制定政策的主体有差别。财政政策主体是政府,货币政策主体是一国货币当局。(一
般为中央银行)(2分)
(2)政策目标有医别。(2分)
(3)政策手段有区别。(2分)
(4)政策时滞不同。(2分)
(5)对利率的影响不同。(j分)
(6)对投资的影响不同。(1分)
五、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2]在直接民主制度下,全体一致原则的优点是,可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效应,也可达
到林达尔均衡。即每个社会成员都按照其所获得公共物品边际效益的大小,来承担自己应分
摊的税收或费用,公共物品供给量可以达到最具效率的水平。(6分)
其缺点是该原则存在两个问题:(1)假定人们在投票时是诚实的,每个人都能真实的表露
自己对公共物品的需要;(2)找到每一个人都能接受的税负分担比率可能要花费鞍多的时间。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这两点解决起来都有一定困难。(8分)
与全体一致原则相比,多数裁定原则存在耵少数人利益的损害,构成一种决策成本,特别
是在简单多数原则中更为明显。(6分)
22在实际经济生活中,税负转嫁的程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
(1)供给弹陆与需求弹性对税负转嫁的影响。一般来说,供给弹性大、需求弹性小的商品的课税较易转嫁;而供给弹眭小、需求弹性大的商品不易转嫁。(5分)
(2)税种差别对税负转嫁的影响。一般而言,对商品的课税比较容易实现税负转嫁,而对
所得的课税一般不能实现税负转嫁。(5分)
(3)课税范围宽窄对税负转嫁的影响。课税范围宽的商品比较容易实现税负转嫁,而课税
范围窄的商品则难以实现税负转嫁。(5分)
(4)企业谋求的利润目标对税负转嫁的影响。在市场经济中,企业的经营目标就是要谋求
利润的最大化,税负转嫁虽然也是为这目标服务的,但是在特定的情况下.两者之间也会发
生矛盾。(5分)
政府经济学答案第2页(共2页)
第三篇:南开 15秋学期《政府经济学》 作业 答案
一、单选题(共 30 道试题,共 60 分。)
V
1.级差地租Ⅰ形成的条件 A.地理位置不同
B.同一块土地连续追加投资形成的生产率不同 C.所有权垄断(正确答案)D.经营权垄断
满分:2 分
2.农产品价值与生产价格的差额是 A.级差地租 B.绝地地租 C.垄断地租 D.矿山地租
满分:2 分
3.在劳动资料中,最能标志生产力水平的因素是 A.运输设备 B.动力系统 C.传动装置 D.生产工具
满分:2 分
4.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 A.社会分工的出现和发展 B.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C.劳动力成为商品
D.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满分:2 分
5.借贷资本主要来源于产业资本循环过程中闲置的 A.货币资本 B.生产资本 C.商品资本 D.不变资本
满分:2 分
6.对于产权的定义,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A.产权就是生产资料归谁所有、营运及相关权力 B.产权就是指生产资料归谁所有的关系 C.产权就是把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的权利 D.产权就是指人与人的经济社会关系
满分:2 分
7.机器设备成为资本,是因为它是 A.生产物质资料的手段 B.生产商品的手段 C.剥削雇佣劳动的手段 D.资本增值的唯一源泉
满分:2 分
8.G-W…P…W′-G是 A.货币资本循环公式 B.生产资本循环公式 C.商品资本循环公式 D.流通资本循环公式
满分:2 分 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计划与市场的有机结合,是现代市场经济顺利运行的客观要求,是保证经济协调稳定发展的重要条件 B.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必须坚持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原则,灵活运用两种调节手段
C.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 D.实现计划与市场的有机结合,必须从内在的统一上处理好二者的关系
满分:2 分
10.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因素是 A.生产 B.分配 C.交换 D.消费
满分:2 分
11.国际经济关系中“南北关系”问题即 A.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关系问题 B.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问题 C.发展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问题 D.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
满分:2 分
1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中最典型的现象是 A.生产过剩 B.商品短缺 C.长期萧条 D.持续高涨
满分:2 分
13.生产价格形成后,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变为 A.市场价格围绕平均利润上下波动 B.市场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C.市场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 D.市场价格围绕生产成本上下波动
满分:2 分
14.与经济市场中人们支付货币类比,政治市场中选民支付的是()A.金钱 B.支持 C.选票 D.货币
满分:2 分
15.按照印第安纳学派的划分方式,下列哪种物品属于公益物品()A.国防 B.公共牧场 C.收费公路 D.地下石油
满分:2 分
16.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的著作是 A.《共产党宣言》 B.《哲学的贫困》 C.《政治经济学批判》 D.《资本论》
满分:2 分
17.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 A.Ⅰ(v+m)=Ⅱc B.Ⅰ(c+m)=Ⅱc C.Ⅰ(v+m)>Ⅱc D.Ⅱ(v+m)>Ⅰc 满分:2 分
18.劳动力商品新创造的价值是 A.商品价值 B.劳动力自身价值 C.剩余价值
D.劳动力价值和剩余价值
满分:2 分
19.农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形成差额是 A.级差地租 B.矿山地租 C.绝对地租 D.垄断地租
满分:2 分
20.收入分配中的公平是指
A.社会成员享有平等受教育和就业的权利
B.人们在竞争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和优势,从而获得相应的利益。C.社会的一切财富和利益要均衡分配于全体公民 D.由以上三点构成的有机系统
满分:2 分
2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分配制度是 A.以按需分配为主体 B.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C.以市场分配为主体 D.以按要素分配为主体
满分:2 分
22.从政治与市场的关系看,现在德国属于()模式 A.社会市场经济 B.自由放任 C.垄断资本主义 D.政府主导型
满分:2 分
23.商品最本质的因素是 A.使用价值 B.交换价值 C.价值 D.价格
满分:2 分
24.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指
A.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B.形式上的等价交换掩盖了事实上的剥削 C.资本流通中等价交换与价值增殖的矛盾 D.货币增值与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职能的矛盾
满分:2 分
25.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 A.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 B.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C.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关系 D.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
满分:2 分
26.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是()A.资本积累的两种形式 B.提高剥削程度的两种方法 C.社会资本增大的两个杠杆 D.单个资本增大的两种途径 满分:2 分
27.级差地租Ⅱ形成的条件 A.地理位置不同
B.同一块土地连续追加投资形成的生产率不同 C.肥沃程度不同 D.经营权垄断
满分:2 分
28.在商品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的价值是借助于生产者的 A.具体劳动而增殖
B.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 C.抽象劳动而增殖
D.抽象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
满分:2 分 29.市场经济是指
A.计划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B.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C.计划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D.国家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满分:2 分
30.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矛盾 B.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矛盾 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D.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满分:2 分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V
1.市场机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的构成要素主要有1分 A.价格机制 B.供求机制 C.竞争机制 D.风险机制 E.调控机制
满分:2 分
2.无产阶级贫困化表现形式 A.绝对贫困 B.相对贫困 C.暂时贫困 D.永久贫困
满分:2 分
3.产业资本循环中采取的职能形式是 A.货币资本 B.生产资本 C.商品资本 D.商业资本
满分:2 分
4.在公共选择理论看来,官员的偏见主要包括()A.投入决策的时间有限 B.制定决策所需的信息不充分 C.对特定的政策和行动抱有偏见 D.会过滤对己不利的信息
满分:2 分 5.可持续发展要求
A.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 B.无须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但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 C.不能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利益 D.可以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利益 E.实现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持续协调稳定的发展
满分:2 分
6.政府转移支出的主要特点是()A.无偿性 B.公开性 C.间接性 D.直接性
满分:2 分
7.资本主义社会相对过剩人口的形式 A.流动的过剩人口 B.潜在的过剩人口 C.停滞的过剩人口 D.结构性失业
满分:2 分
8.阻碍一般利润率下降的因素包括 A.剥削程度的提高 B.生产资料价值的降低 C.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 D.国际投资的增长 E.对外贸易的发展
满分:2 分 9.下列关于寻租行为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A.一种浪费性行为 B.一种生产性行为 C.一种非生产性行为 D.一种转移财富的行为
满分:2 分
10.生产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A.价值是生产价格的转化形式 B.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 C.生产价格的形成以价值为基础
D.从整个社会看,生产价格与价值在数量上相同 E.从整个社会看,生产价格与价值在数量上不一致
满分:2 分
三、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V
1.纳税人就是负税人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2.从计税依据来看,资源税属于从价税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3.国库券的发行目的,主要是为了调剂公共收支过程中的资金余缺。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4.在公共选择理论者看来,选民参与投票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参与政治实现预期效用的最大化。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5.一般来说,商品税是累进税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6.中长期债券的发行对经济的影响一般是紧缩性的,或至少是非扩张性的。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7.与多数同意规则相比,一致同意规则的决策时间成本较大,而外部成本较大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8.自然垄断属于合理的垄断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9.公共选择理论的寻租研究是由布坎南开创的()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0.所得税在社会公平方面的调节作用优于商品税。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第四篇:《政府经济学》形考作业2答案参考
《政府经济学》形考作业2参考答案
时间:学习完教材第三至第五章之后。
题目与形式:理论联系实际撰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小论文。
考核要求:
1、在分析特殊利益集团对公共选择的影响这一范围内,选择一个具有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大小适当的论文题目。
2、综合运用相关理论、方法和知识。
3、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资料,可以查阅有关文献,可以到网上搜索资料,但必须注明资料来源。凡资料详实、来源清楚的至少可以得及格分;凡资料不实,来源不清的为不及格。
4、不得抄袭,抄袭者成绩为不及格。
答题提示:结合教材P第四章节。
例文1:中国社会利益集团影响地方政府决策的内容:
从媒体公开报道的有关利益集团活动的案例,以及笔者经实地调研所获得的材料看中国利益集团对地方政府决策的影响,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1)地方政府干部人事任免地方政府机关的职位本身,不仅是一些利益集团试图获取的重要资源,也是实现其他利益的重要途径。因此,利益集团影响地方政府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影响干部人事的任免决策。一些地方实力派人物,或因经济实力,或因人脉关系,或两者兼而有之,对地方基层政府的干部人事安排,也有着重要影响力。如据笔者参与的某课题组调研获悉,南方某市区有两位“大名鼎鼎”的区人大代表,分别是其所在居委会的主任及居委会所属股份公司的董事长,是典型的地方实力派人物。基于地缘、血缘和共同的经济利益,他们所在的每个居委会及公司,都是一个特殊的利益集团,而这两位区人大代表,就是其所在利益集团的代言人。由于长期在当地基层任职,有较高的地方声望和广泛的人际关系,又由于其是当地“土著”代表,能影响较多的区人大代表,因而他们常常能够影响、乃至左右该区的党政干部人事任免,甚至能够左右处级重要干部人事任免。一名接受访谈的干部曾指出:“区里的干部一般不敢随便得罪他们,不能说他们有能力想让谁上谁就能上,但他们确有能力在需要由区人大通过投票决定干部任用时,不想让谁上谁就上不成,该区党政领导均对他们礼让三分”。
2)地方政府公共投资地方政府为市政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农田水利建设等所进行的公共投资决策,是一些利益集团竞相角逐的重要领域。有些利益集团,总是想方设法要求建设对自己有利的政府公共投资项目(公园、道路、桥梁等城市基础设施),或是这些项目的规划(规模、选址等)更符合自己的利益。如在一些大中型城市,由汽车及其配件制造商、经销商、汽车消费者群体等共同形成的利益集团,就可能极力要求所在地方政府,调整城市规划思路,加快城市道路、停车厂等基础设施建设,斥巨资为汽车修造二环、三环乃至四环、五环等道路工程等。
3)地方政府财政资金分配由地方政府财政部门负责的财政资金分配预算决策,也是一些利益集团竞相角逐的重要领域。地方政府财政部门,在编制财政预算计划时,常常会遇到这种情形,即各部门、各单位都强调自己工作的重要性,或通过主管领导打招呼,或借助上级文件依据,或通过编制发展规划等,争取获得尽可能多的财政预算资金。这是政府内客观存在的特殊利益集团(各部门或单位都有自身的特殊利益,都可以视为利益集团),影响地方政府财政资金分配决策的典型。
4)地方政府财政税收不少地方企业或企业集团,除了采用作假帐逃税、偷税、漏税等非法手段谋取利益外,还往往与地方政府税务部门公开“讨价还价”,争取少交税。一些实力强大的企业(集团),甚至干脆要求地方政府减免税负,给以税收优待,否则便扬言迁址公司。地方政府为了招商引资,也常常不得不许诺和出台一些税收优惠政策。由一些纳税较多的从业职员组成的专业团体,也可能向地方政府税收决策施加影响。例如,据笔者调研得知,按照国家现行政策规定,南方某市从2001年起,要比照“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 应税项目,对执业律师征收个人所得税。按此计算,执业律师40%以上的业务收入要用于纳税(营业税5.5%,个人所得税35%)。为了维护自身利益,执业律师们通过该市律师协会,一致要求市政府减轻税赋,否则他们便考虑迁往广州、北京、上海等地执业。为此,市司法局专门向市委、市政府报送一份紧急报告,促成政府修改了律师条例,并参照北京、上海等地的规定,将律师个人所得税核定为总收入的6%,减轻了律师税赋。
5)地方政府政策法规的制定政策法规是地方政府利益调控和分配的重要手段,也是某些特定利益诉求合法化的重要依据。因而,对地方政策法规的制定施加影响,是利益集团实现利益目标的“高级”手段。如围绕在中国汽车工业周围形成的两个“泛利益集团”,曾推动了不同的政策法规的制定:由汽车及其配件制造商、经销商、油品燃料经销商、汽车消费者群体(主要是运输公司和富人)、交管部门、以及为汽车工业发展进行合理性论证的专家学者等组成的“车族”利益集团,因其代表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导向,极力要求调整财税政策,特别是消费政策;有计划地实施产业调整援助政策,大力发展汽车贸易与服务业;推动地方政府出台带有地方保护色彩的汽车贸易条例、政策,取消地方性交通和车辆收费项目等。由深受汽车污染之害的普通居民(尤其是交通要道旁居民、呼吸道病患者)、环保主义者、汽车替代品生产及其经销商、以及对(私人)汽车消费文明持保留或批判态度的专家学者等组成的“反车族”利益集团,则推动地方政府出台了旨在限制噪音污染、排放污染的管制措施,制定了有关安全、环保与节能方面的强制性标准等。
二、中国社会利益集团影响地方政府决策的方式
在中国,利益集团施加影响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贿赂即利用金钱、美色及其他有价物券“买通”相关决策者。这是目前中国非法利益集团谋求利益的重要手段,且形式隐蔽,“暗箱”操作。一些利益集团往往通过“请客送礼、拉关系、走后门以至贿赂政府官员,使之成为自己的代言人,以便将小集团的利益取向复合到行政决策中,从而获取政策可能带来的潜在收益”。
2)个人关系网络即利用家族血缘、同学情谊、老乡情结和其它社会关系等为纽带,直接接触相关决策者。这是中国各类利益集团,包括合法利益集团,最常用、也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影响方式。合法利益集团有时会通过正式的制度管道(如报告制度),将本集团的利益诉求输入地方政府决策中,但更多地则是通过非正式的形式(家族血缘、同学、老乡或私人情谊),直接接触相关决策者,表达其特定利益诉求。
3)说服即采用书信、电话电报、递交研究报告乃至直接造访等方式,对相关决策者进行劝说。劝说的理由,往往不在于劝说者自身的利益,而是投其所好,分析如此这般对各方的好处。与个人联系不同的是,说服活动是通过正式渠道、“公事公办”式进行的。
求助于“精英人物”即让本集团中的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政府成员或集团内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成员,代表本集团的意愿,直接有效地接近相关决策者,影响地方政府决策。或者以人大、政协提案的形式,将本集团的利益诉求直接输入地方政府决策体系。如据南方某市私营企业主协会秘书长向笔者参与的课题组透露,该市私营企业主协会每年都通过组织会员中的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以提案的形式,反映相关的利益要求,而且“效果比较好”。
5)通过主管部门及其领导这是目前中国合法利益集团较常用的影响方式。一方面,合法存在的利益集团,一般都有其业务主管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它们之间存在一种事实上的上下级关系;另一方面,政府决策机构和人员又实行分管制度,分管领导既可以直接有效地接近、影响相关决策者,也可能直接参与制定政策决策。这样,利益集团既可以通过正式的制度管道,也可以通过非正式、非制度化的渠道与方式,将本集团的利益诉求输入政府决策体系,而主管部门及其领导,既可以通过批示、批复、召开现场会、协调会、列入会议议程等形式,也可以通过“打招呼”、“写条子”等非正式形式回应利益诉求。
6)借助媒体呼吁,通过舆论间接向政府施加压力即向当地(外地、甚至境外)大众传媒(报刊、广播、电视)主动提供信息,请求其向社会广泛公开之,以争取尽可能多的民众的关注、支持或同情,从而对相关决策者形成强大压力,使本集团所面临的问题,被提上决策日程或重新考虑。一个值得注意的趋势是,利用互联网网络,将成为利益集团向决策者表达利益诉求的重要方式。
7)利用既定的规则、惯例或者直接诉诸法律近年来,中国推行的决策听证会,正成为各相关利益集团表达利益诉求的重要途径。通过向人民法院起诉行政机关(俗称“民告官”),以使政府改变其与本集团利益目标相冲突的政府行为,这是各利益集团,尤其是民间性利益集团,经常采用的方式。
8)施压性集体行动这种方式的具体表现形式有:在政府机关及主管部门门前聚集、静坐、请愿,集体上访,游行示威,非法举行集会游行,围堵和冲击党政机关、甚至打伤政府工作人员等。近年来,施压性集体行动有日益增多趋势。以集体上访为例,2000年,全国31个省(区、市)县级以上党政信访部门,受理的群众集体上访批次、人次分别比1995年上升2.8倍和2.6倍。2000年,国家信访局受理的群众集体上访批次和人次,分别比上年上升36.8%和45.5%,2001年,同比又上升36.4%和38.7%。同时,施压性集体行动的强度也不断提高,而且有些群体往往选择重大政治活动(如人大、政协召开两会期间)和重要节日进行这类行动,以便形成更大的社会影响力。
9)参与或操纵选举随着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客观进程,特别是党的十五大以来基层民主的发展,以及党内民主的逐步推进,不同利益集团已经开始有可能通过民主选举等合法程序,参与地方的政治博弈。这将是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当前乡镇换届选举过程中,一些非法利益集团,可能通过暴力手段威胁选民、请吃喝拉拢选民、用金钱美色贿赂乡镇主管干部等各种非法手段,参与甚至操纵基层民主选举,给地方政治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在现实政治生活中,利益集团往往并非只采用单一的方式,对地方政府决策施加影响,也未必沿用上述影响方式的一种或多种。一些利益集团可能会通过向地方政府机关捐款、捐赠交通、通讯工具等,直接或间接影响地方政府决策。某些公益性利益集团,也可能运用物质性资助等方式,宣传自己的理念,以影响政府决策。
从总体上来讲,利益集团影响地方政府的方式,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第一,利益集团影响地方政府的方式的正式性、合法性、公开性、透明性程度不足。第二,民间性利益集团、公共利益集团、弱势利益集团影响地方政府的资源有限,合法渠道不畅,导致它们有时被迫采用施压性集体行动。第三,合法利益集团往往利用非制度性方式,影响地方政府,获取正当利益,也往往利用合法手段(部门立法、地方立法等)实现不当利益。第四,一些利益集团对地方政府的渗透,往往与权力的寻租相结合,甚至直接利用基层政权的力量,来谋取本集团的特殊利益。特别在乡村社会,与转型期的社会变革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黑恶势力团伙,往往通过各种非法手段,直接染指农村基层政权,对农村基层政权建设造成极坏的影响。
三、中国社会利益集团影响地方政府决策的几点评价
中国利益集团通过游说、精英代理、诉诸既定规则、参与民主选举等方式,对地方政府干部人事任免、公共投资、财政资金分配、税收、政策法规等决策施加影响,这种影响对促进地方政府科学决策、公平施政乃至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等,都有积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
第一,能够化非法的、抗议性的利益表达为合法的、建设性的利益表达。各利益集团在参与过程中,往往由于争夺利益而发生冲突,而这种冲突“会促使竞争性利益表达机制的形成与完善,有效地疏导转型社会的利益表达渠道,及时排除体制内隐患”。各集团若能通过合法的利益表达渠道及程序,来表达其特定的利益诉求,一般就不会通过行贿、非暴力对抗乃至暴力等方式,来谋求其特定利益或宣泄其不满情绪,从而能够化解非法的、抗议性的利益表达,并因而有利于地方政治稳定及其发展。
第二,能够为地方政府决策提供信息。由于利益集团对多元化、分殊化、异质化的利益诉求,以及反映这种诉求的“民意”,进行了一定程度地整合,地方政府在决策过程中,若能充分汲取各不同利益集团所表达的利益聚合和民意整合信息,则能更好地代表“民意”,代表本地区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使决策更符合实际。同时,利益集团的参与,还有利于减少政府收集信息的成本,提高政府决策效率。
第三,有利于提高地方政府公共决策的公正性、合理性。各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博弈结果,通常要求政府在制定公共决策时,按照“公平”原则做出回应。这样往往能够减少政府决策的偏颇与恣意性,从而有利于提高政府公共决策的公正性、公开性和合理性。
第四,有利于推进基层民主发展。处于转型期的社会,利益集团的积极参与,往往能有效地疏通和拓展利益表达渠道。利益集团进入地方政府决策过程,提高了公民政治参与的有效性,扩大了公民政治参与的渠道,从而有利于调动和发挥公民的政治积极性。
显然,上述积极作用的发挥,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如利益博弈规则的公平性与透明性、政策制定者高度的自主性与权威性、地方政府强大的利益整合能力与调控能力等。从实际情况看,利益集团影响地方政府决策可能、甚至已经在一些层面产生消极后果:
第一,力量强大、资源充裕、组织良好,尤其是与政治权力结合起来的强势利益集团,有可能损害整个地区的公共利益和广大公众的利益,特别是严重损害社区弱势群体的利益,影响社会的正义和社会政治的稳定。
第二,一些利益集团,可能因其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无须施压或游说,即可让地方政府俯首听命,使地方政府决策的公正性和合理性受到影响。如一些地方出现的“领导傍大款” 现象,就很能说明此种情况。
第三,一些利益集团,则可能利用其强大的权力资源,进行“权力寻租”、“钱权”交易或其他违法活动。这是目前“集体腐败”或“组织性腐败”的根源。它既败坏了社会风气,破坏了党风廉政建设,也使有关政策或法律得不到有效执行。如在某地就形成了一个包括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司法人员等在内的庞大的、黑白合流的非法利益集团。这个非法利益集团,几乎控制了当地的正式国家机关组织,危害一方,嚣张至极。
第四,一些经合法组织异化而形成的利益集团,往往以企业、事业单位等组织的合法外衣为依托,以经济、政治利益为纽带,运用合法组织的资源,欺压、剥削人民群众,瓜分集体财产,谋取其成员的非法利益。
最后,也是最为严重的后果是,一些利益集团,可能凭借其拥有的组织资源、文化资源、尤其是盘根错节的关系性资源,通过控制地方政权(或某一政府部门、机构),谋取本集团的非法利益。如厦门远华走私集团、湛江海关走私集团,之所以能够长期地、大批量地、反复地从事非法走私贩卖活动,主要就在于此类走私集团,均与当地党政部门主要负责人、海关等执法机关负责人结成特殊利益集团,并编织了一张严密的“关系网”,使这些地方的政权机关实际上掌控在走私集团手中。
例文2:必须警惕特殊利益集团反对权贵资本主义
财产权是一种法律制度,它的实质是创造并保护财富的控制权。这种制度具有许多不同的功能,功能之一就是划定公权力与私权力的边界。
财产权在每个私人或私人组织的活动的外围,划分了一个界限。在界内,财产人是主人,有较大程度的自由。在界外,他必须证明并解释财产行为,以表明自己可以对这些财产行使支配权的个性主张。
财产权的建立,转移了财产的社会责任。在财产权内,大多数人需要尊重其所有者。保护财产权,就必须保护财产所有人的人格独立、人格尊严,甚至其“非理性”的处置行为。
财产权不是自然权利,而是社会审慎的制度建构,它体现的是完全财产所有人的财产意志。作为一种普遍原则,财产权的确立,是为了保护财产,阻挡与抵制非财产权人的非法干预。
财产权代表了社会分工体系对于个人和私人利益的普遍的、长期的保护,它是由多数人创制的,最终是为了所有人的利益。
因此,直到今天为止,哪怕是在西方国家,人们仍然认为,财产权与自由社会是存在冲突的;“财产权利”与“个人权利”,并不是同一种权利,因为“财产权利”是动态的权利,是经济权利;而“个人权利”是静态的权利,是政治权利。
工业革命时期,财产权从封建约束中解放出来,给财产权以最初的政治解放,人们曾经以为,财产权是政治自由的基础,主张财产权不受国家和社会政治要求的约束。但是随着私人财产权的发展,对其破坏性质的滥用不断出现。在经济社会,个人行使其权利,随时有可能损害其他人的权利。财产权变成了针对他人的特别权力。
财产的巨大聚集,导致个人对能影响整个地区乃至国家的整个行业和基础服务业的私人控制。而利益集团对于企业的多人共同所有权形成强大的意志,最终,它们就会寻求国家之间的合作,成为国际社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财产的巨大聚集,导致现代金融体制的产生。为完全限制个人的专断权力,为了保护普通储户的利益,财产权被看作政府信用的基础,而非私人信用的基础。
在20世纪前半叶,金融家们将他们的金融理念制定成法律,金融家们相信,私人的信用不能无限扩张。由此,私人财产权必须受到“合法”的限制。相关的金融管制机构,就是这一理念的“政府产品”。
事实上,“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政府管制最终必然导致权利滥用,寻租行为最终必然导致管制失效,这很容易使我们无形之中就忘记了——私人信用本来就是私人财产中的绝对价值所在。
我们不能模糊的问题在于,私人信用是政府信用的基础,除了确保人们有可依靠的基本收入以外,国家应保护私人财产不受侵犯。
金融业的兴起,最终从社会公众手中拿走了决定权,并将它交给政府或是政府执掌的金融机构行使。“货币”所代表的是彻底的“政府信用”,通过货币,政府最终成为所有人的雇主,同时取代了产业资本中利益集团,成为新的财富分配者。即政府负责分配财富,同时负责社会分工,以完成政府的管理特权。
通过货币的发行,各种利益集团必须与政府体制的某一部分联合起来,或者说,它事实上是通过对于财产权的微观控制,获取并且控制了政府宏观体制的某一部分。无数事实可以证明,在今天的世界,权力阶层可以透过市场,侵犯私人财产的权力,这是政府与某类利益集团的“联合权力”——真正形成社会两极分化、贫富悬殊的权力,早已不是“原始资本主义”,而是“权贵资本主义”。
权贵资本主义,并不只是经济社会的权力,也不是只做合理事情的权力,它是利益集团用以掠夺他人的政治权力,是一种排斥社会公正的权力。因此,权贵资本必然假定国家发展的利益与大多数人利益是等同的利益,问题在于,并非所有利益都受到利益集团内部的“同等关注”,有些价值被其排斥、被其损害,有些价值因此受益,被过度地保护,甚至得到超常规的扩张。
如果我们反思各种腐败行为以及相关政府权力之间的关系,我们就应该承认,政府分配财富的“不公平”,与利益集团曾经主张的对于穷人及公众福利扩张的压制并无本质不同。对生存的权力,就等于对意志的权力。
我们必须反对权贵资本主义,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和水平,从而更多地从加强全社会的公平机制,限制各种危害公共利益的特权集团,营造促进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制度和机制。其中最重要的动因,是因为在经济领域,我们不能将我们的生存权利毫无保留地交给任何利益集团;我们决不能允许任何技术官僚或强势力量声称自己是公众经济利益的唯一判断者,或唯一的行权代表。
第五篇:《政府经济学》形考作业3答案参考
《政府经济学》形考作业3参考答案
时间:学习完教材第六至第十章之后。
题目与形式:运用政府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联系实际撰写一篇1500字左右的调查或工作报告。
房地产增速回落的调查报告
预计今年四季度,随着GDP增速回落和投资、出口增长放缓,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幅将有所回落,部分企业资金紧张状况将更加严重,产成品占用资金将会上升,部分行业产销率同比将会下降,一些行业产能过剩情况有可能进一步加剧。预计四季度,房地产价格涨幅将会进一步趋缓,房地产业增长速度将会下降,部分房地产企业将进入经营不景气状态。
主要原因:一是中央调控政策作用将会进一步显现。今年以来,中央先后推出一系列房地产调控政策,10月17日,国务院又专门召开会议,听取房地产市场调控措施落实情况检查的汇报,强调要把房地产调控措施落实到每个城市,这充分显示了中央对房地产调控的力度和决心。
二是房地产业景气指数已出现下滑拐点。三季度,有关部门监测的房地产业企业景气指数和企业家信心指数,分别下降2.4和1.7点,这是自去年4季度起这两个指数的首次双降。
三是市场需求泡沫与过剩增加并存。国家统计局调查表明,北京平均每10户居民就有1户至少拥有两套住房。至9月底,全国商品房空置面积为1.21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1.7%,增幅同比上升0.9个百分点。
四是企业筹资成本提高,资金日趋紧张。在房地产企业负债率达70%以上的情况下,今年以来人民银行连续两次上调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这无疑会加大房地产企业经营成本。前三季度,房地产业主要资金来源中,定金及预收款同比减少,8月末占比为21.8%,同比下降5.6个百分点;银行贷款增长较快,8月末占比为17%,同比上升3.6个百分点,成为新增资金主要来源。在宏观调控政策作用下,一旦银行信贷资金供应不上,部分房地产企业资金支付就会出现困难。
五是房地产投资其他资金来源存在一定问题。其他资金在房地产投资资金来源占比最大,近年来都在30%以上。从上海“社保基金案”波及多家房地产企业来看,在房地产业高额利润诱惑下,一些违规资金已进入房地产市场,这些资金一旦被迫退出,部分房地产企业就会出现资金链断裂局面。
调查报告:大学生眼中的电子商务
近几年,我国许多高等院校纷纷开设电子商务课程,学生反映强烈。北方交通大学是我国率先开展电子商务教学的高校之一,1992年就开设了《条码技术与电子数据交换(EDI)》的选修课,1996年该课被列为物资管理和国际企业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在新制订的九八级教学大纲中,《电子商务》被列为管理工程专业的必修课程。在教学实践中,北方交大已经形成由教师的电子教案、学生的电子作业、交互式的远程网络教学系统以及电子商务网络案例教学模拟试验等构成的全方位多媒体教学体系。作为教育部远程网络教育试点,已经在因特网上实现了“电子商务”课程的远程网络教学。“电子商务”是北方交大学生们的热门话题之一。
那么,在校大学生们是怎样看待电子商务这个问题的呢?1999年底,由与北方交通大学电子商务协会共同对北方交大的在校学生做了有关电子商务的问卷调查。调查采用书面问卷形式,受访大学生575人,研究生38人(其中MBA 20人),这些学生分别来自各个年级,涵盖了电信、经济、管理、法律、运输等多个专业,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调查包括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对电子商务的认识,包括以下几个问题:
1、你知道什么是电子商务吗?
2、你能就电子商务对社会的影响谈谈自己的认识吗?
3、你能说出电子商务的一般流程吗?
4、你知道什么是EDI吗?
5、你对电子货币了解吗?
第二部分是获得电子商务的途径,包括以下几个问题:
1、除了上课外,平时你从哪些方面了解电子商务的知识(依次举出三种途径)。
2、请列出你阅读电子商务论文的具体报刊名称。
3、你参观过电子商务的展览会吗?
对电子商务的认知程度
在被调查者中,60.5%的本科生和100%的研究生表示对电子商务的概念有一定了解。数据显示,大学生们对电子商务表现了较大的关注,受教育的程度越高,对此的认识也越深。在对电子商务的概念有一定了解的学生中,认为电子商务对社会有很大影响的占23%;认为有一定影响,但短期内难以形成规模的学生占46%;认为中国目前发展电子商务尚有难度,对老百姓影响力有限的占31%。这一方面说明在校大学生对电子商务的发展与对社会的影响的认识还较为冷静,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电子商务的人才培养和在校教育与社会的需要还有一定的距离。
这不能不让我们担心,电子商务正以令人难以想象的高速度发展,而目前的教育及受教育者能否适应市场的需要?在对电子商务的了解程度进行深入调查时发现,问题确实很多。
表示对电子商务流程有明确认识的同学中,本科生仅占32%,MBA占80%,大部分非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对电子商务具体贸易流程的认识仍然停留在初级阶段。
在对EDI的认识上,仅有不到9%的人(研究生32%)表示曾有过了解;4%的人(研究生18%)能就EDI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且这部分人全部是经济管理类学生。可见,在深入系统的学习中,电子商务逐渐体现了它的学科性——以经济管理为主。在这方面,经济管理类的学生有其专业的优势。但是所占比例之少,尤其是其他专业无人了解的现状实在令人担忧。
在对电子货币的调查中,仅有1人在网上使用过电子货币。本科生中仅有9人表示对此作过专门的研习,而且都集中在计算机专业和信息通信专业。研究生中也仅有4人表示自己曾钻研过此类问题。另有10人表示对此很有兴趣,这个数字是相当低的,仅占总人数的2%。电子商务是一个跨学科的领域,在涉及到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问题——金融电子化与贸易安全上,电子专业、法律专业的学生有独特的优势,但尚未引起经济管理专业的重视。就目前而言,真正认识到电子货币与自己已经很近的学生并不多,对此投入很大精力的学生更少。
对电子商务的学习途径
第二部分的调查主要是想了解学生学习电子商务知识的途径,了解哪些报刊上刊载的文章学生引用次数最多。经分析,除去开设电子商务课程的专业,大部分本科生是通过计算机类的杂志(43%)和报纸(30%)来了解电子商务知识的,从专业书籍与广播电视上学习相关知识的并不多。
调查数据显示,被学生引用的电子商务方面的论文来自91种中英文报刊,一方面反映了学生的阅读面很大,另一方面反映了媒体对电子商务的报道数量也在加大,同时也反映了当前我国电子商务的专业报刊尚未面世,面向大众的宣传方式仍是以面为主的普及,较少涉及具体的实施细节,系统介绍电子商务知识的报刊并不多。
在普及电子商务方面受到学生们认可的媒介主要有《计算机世界》、《互联网世界》、《信息与电脑》、《中国计算机用户》、《市场与电脑》等几家刊物。经过进一步调查了解到,这些排名靠前的报刊,在1999年都专门设立了电子商务普及类的专栏或专题讲座。在人们迫切想了解电子商务知识的时候,选择系列刊载的报刊无疑是读者的首选。但是没有一家刊物所占的比例超过15%。
最后,在没有任何组织的前提下,大多数学生(本科生的65%和研究生的89%)都主动去过电子商务的展览会,从中了解电子商务的最新发展动态和最新技术应用。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学生们对电子商务都十分感兴趣,不少人通过阅读课外资料或参加展览了解电子商务,有目的地学习电子商务知识。但是,他们缺少系统全面的学习。在电子商务成为21世纪贸易主要手段的趋势下,电子商务的普及与教育工作若能更上一层楼,将会推动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与壮大。一个完整的调查报告,应该至少包括这样几部分吧:
1.调查什么?
2.什么要调查?
3.怎样调查?用什么方法?
4.调查来的数据怎样?
5.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一定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