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作用
浅谈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作用
迎河中学
朱士好
实现民族复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千千万万、各行各业的人才。而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所以人们更重视教育问题,家长更希望孩子成才。
一、心理健康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首要要求
1.心理健康是对人才的首要要求
近几年来,心理学界提出了一个比较新的观点:对一个人的成功来说,智商影响只占20%,而情商因素则占80%,情商比智商更重要,它将成为21世纪衡量一个人素质的首要因素。智商是人的智力水平的指标,用来比较人的聪明程度。情商指人认识、控制和调节自身情感的能力,主要包括认识自身情绪、管理自身情绪、自我激励能力、认知他人情绪及人际关系管理五个方面。情商教育注重坚强的意志、良好的自控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乐观进取的性格等对人的影响。情商教育让青少年学会情绪管理,学会为人处世,让他们更加快乐、自信、受欢迎、有爱心和意志力,学会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情商是人心理健康标准的重要内容,心理健康是对人才的首要要求。
2.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标准
(1)现实地认识自我,承认自我,接受自我。这是指要有正确的自我观念,现实地接受自己。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与自己的实际情况越相符,就越有利于适应环境,表明其心理处于正常健康的状态。
(2)对现实合乎常理地认识与反应,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观念与行为,情绪反应适度。所谓合乎常理地认识客观现实,是指对一些人人皆知的常识性东西的认识不要悖于常理。心理健康者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是合乎常理的,适度的,该大喜则大喜,该小愠则小愠。
(3)对挫折有承受力,具有正常的自我防御机制。心理健康的人遇到挫折时,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一些自我防御的方法,将由于需要得 不到满足而产生的内心紧张情绪消除掉,从而表现出对挫折有较好的耐受力。
(4)行为方式与社会角色相一致,符合常规。社会对各种角色有相应的要求或规范。个体的行为与其充当的角色的规范基本一致,是其心理处在健康正常状态的表现。
(5)正常健康的交往。能够以正常的方式与周围的人交往,没有诸如社交恐惧症和极端的自我中心之类不正常的交往行为。
(6)统一的人格,心理保持延续性。健康的人格是统一的,因此它表现出一贯性与统一性。
二、当前家庭教育中的误区
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家长自觉地有意识地按照社会培养人才的要求,通过自身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实施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意义深远的。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第一要素。
然而当前很多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着误区,主要表现:
1.认为教育孩子就是对孩子进行智的教育
家长很舍得教育投资。家长想方设法让孩子上重点幼儿园、重点小学、重点中学。除了正常在校学习之外,家长还给孩子报各种培训班、特长班,希望孩子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家长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以后就能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而自己为人父母的任务就完成了。在他们看来,成功的家庭教育就是成功的智力教育。而这样做完全忽视了孩子爱玩的天性,使孩子觉得学习不快乐,生活没意思,容易产生厌学心理和对父母的逆反心理,甚至逃离家庭,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2.家长言传多于身教
有些家长对孩子说教不断,整天对孩子唠叨做人的大道理,讲得头 2 头是道,不厌其烦。而他们自己在实际生活中却按不同的原则处理问题。如此表里不一,口是心非,经常使孩子不知所措,无所适从,不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做人做事和立足社会。
3.对孩子物质要求的满足超过对孩子精神需求的关注
家长普遍认为再苦不能苦孩子。对孩子的物质要求,家长大都有求必应。如果孩子学习进步,成绩提高了,家长更乐于满足孩子的要求。而当孩子情绪低落时,家长很少关心孩子的内心感受和负面情绪,多表现平淡,只一味督促孩子不要胡思乱想,好好学习,否则会影响成绩。虽然丰衣足食,但是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理解、关心和爱护,觉得孤独无助。在家庭中孩子与父母的有效交流很少,这直接影响了孩子的情商发展、人际交往能力提高和心理的健康成长。
长期以来,家长只重视青少年身体的健康、知识的进步,严重忽视了青少年心理的健康成长,忽视了要教给孩子如何与人交流、沟通、合作,如何为人处世……而这些才是让青少年受益终生的。
三、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作用
家庭教育是家长在与子女朝夕相处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言谈举止、采取一定的方式方法和利用家庭的环境氛围,有目的有意识地对子女施以影响的活动。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对他们的个性、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家长良好的榜样作用
家长要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孩子心理健康发展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起关键作用。家长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心理学家班杜拉曾做过攻击反应试验,结果发现孩子倾向于模仿成人动作。这一实验向人们证明了榜样行为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意义。家长是孩子的榜样,孩子是家长的影子。家长的品德修养,一言一行,甚至神态表情,动作细 3 节,无不对青少年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的示范行为会起到重要的榜样作用。
2.良好的教养方式的作用
(1)教养方式一般有四种类型。
第一种,溺爱型。家长以孩子为中心,无条件满足孩子的要求,造就了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溺爱使孩子自私,任性,骄横,自我中心,缺乏责任心,不懂得尊重、关心和感谢。这样的孩子一旦离开家庭,走向社会,会处处碰壁,无所适从。家长的爱恰恰害了孩子。
第二种,专断型。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过于严格苛刻,粗暴生硬,强迫孩子按自己的意愿办事。家长的简单粗暴使孩子自卑、懦弱、冷漠、逆反,没有安全感。这样的孩子或唯唯诺诺,或冷漠麻木,或无所畏惧,很难与别人友好相处,使孩子身心都受到严重伤害。
第三种,放任型。家长对孩子不管不问,放任自流。家长对孩子不关心,使孩子冷漠、自私,不懂爱和关心,行为放纵,没有责任感和同情心。这样的孩子一旦受外界刺激,容易产生偏激行为,导致违法犯罪。
第四种,民主型。家长对孩子关心、尊重、理解、信任,爱而不惯,严而不苛。对孩子多鼓励和引导。家长的关心和尊重使孩子真诚、自信、自尊,积极进取,有责任感,人际关系融洽,社会适应良好。显然四种教养方式中只有民主型教养方式对青少年健康成长是最有益的。
有研究表明,家长教养方式对青少年人格特征形成及其对生活事件应对方式都有重要影响。家长良好的教养方式使孩子情绪稳定,轻松兴奋,自信开朗,能促进青少年人格特征健康发展和形成,使青少年形成解决问题、求助的积极应对方式。不良的家长教养方式让孩子或自我中心、骄横任性,或自卑懦弱、敏感多疑,或自私自利、冷漠无情,人际关系差,适应能力差,主观幸福感缺失,导致青少年形成不健康人格特征,使青少年形成自责、幻想、退避、僵化等消极应对方式。
(2)家长要转变教育观念。家长不仅要关心孩子身体的健康,智力 4 的培养,更要关注孩子情商的教育和心理的健康发展。父母要关心孩子、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与孩子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这些都有助于孩子学习如何表达自己,如何关心帮助他人,如何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会很好地促进孩子心理的健康,为孩子的日后成功和一生幸福奠定基础。
3.良好家庭氛围的重要作用
家庭氛围主要指家庭成员间的关系所形成的气氛。夫妻关系、亲子关系是家庭中最重要的关系。这里只讨论夫妻关系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夫妻感情是否和睦时刻感染着孩子,夫妻关系是否融洽对孩子成长有重大意义。一个充满爱的家庭是孩子心理健康成长的乐园。和谐的家庭氛围是孩子心理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
为了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为了他们的快乐成长和一生幸福,父母应保持和谐的夫妻关系,这是家庭氛围良好的基础。夫妻间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给孩子创造充满爱的家庭环境,使孩子在爱的抚慰下健康快乐成长。夫妻间有矛盾分歧,应避免当着孩子的面争吵。即使夫妻离异,也不要在孩子面前互相指责,要让孩子感到父母仍然爱着自己。在爱的氛围中长大,孩子也懂得了爱,学会了爱,变得活泼开朗,积极向上,豁达大度,善解人意。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与希望,担负着把中国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青少年健康成长有赖于国家和社会的关心与爱护,更离不开家庭环境的熏陶与滋养。
第二篇:家庭教育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发展的作用
家庭教育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发展的作用
可乐小学王忠慧
内容摘要:家庭是未成年人接受思想道德教育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对塑造一个人的思维方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环节。因此,探索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成长,尤其是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的作用,对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家庭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发展,作用
家庭是构成社会的最小细胞,每个细胞的和谐,整个社会的集体才会和谐。俗语有约:“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长是价值观念的传递者,家长的素质决定家庭成员之间能否和睦相处、互敬互爱、尊老爱幼,对孩子身心发展、心理、品德、血液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家庭的和谐与否,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系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家庭教育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家庭教育的对象不仅仅是孩子,关键是家长,家长的素质决定家庭成员之间能否和睦相处、互敬互爱、尊老爱幼,对孩子身心发展心理、品德、学业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家庭教育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基础,是青少年教育链中最重要的一环,是学生德育的第一堂课,家庭对孩子影响非常重要孩子最初的思想道德形成是从家庭开始的,不同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有很大的区别。通过家庭教育,不仅提高
家长的素质,优化青少年成长的家庭教育环境,而且是构建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基石。
1、家庭教育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发展有着早期导向作用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并称为现代三大教育,它们共同组成现代教育体系,而家庭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是孩子们最早受教育的场所,俗语有约:“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不仅是孩子成长的摇篮,也是孩子接受的第一课堂,而父母则是孩子无可选择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春天,栽什么树结什么果,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曾说:“人在13岁以前所打下的根基决定人一生的发展个人人品质的形成,是一他小时候接受教育和所养成的行为习惯为基础的,对以后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因此,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要从小开始培养。家庭教育是孩子接受最早的教育,孩子在父母的抚养及家庭成员的影响中,总是有意或无意地受到思想道德的启蒙教育,无形中引导孩子的思想道德发展方向。所以,家庭教育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发展有着早期导向作用。
2、家庭教育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家庭教育有着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对人的教育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家庭教育就像建造一座工程,每一根支柱都是由父母来建造,当然,家庭教育的好坏从来不是一家一户的私事,与社会发展、国家命运、民族素质紧紧相连。任何没有家庭教育的学
校教育或社会教育,都不能单独承担起塑造人这一细致而复杂的任务。而学校教育则在这座大厦上添砖添瓦,让这座建筑从里到外丰富起来。然而,在学校里一个老师至少要教育几十个学生,不可能对每个孩子的生活、学习、语言,思想、行为都了如指掌。而在现代社会,独生子女已经占据大部分,在独生子女的现代家庭中,往往是爷爷婆婆、父母等几个人关注一个孩子。所以,家长比教师更能全面了解孩子的情况,更易觉察孩子在思想道德方面的问题,从而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再者,从中国的传统习俗来看,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带有强制性,家长对孩子的管教具有特殊的权威性。因此,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3、家庭教育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发展具有长期性的作用
青少年在其成长过程中,由于年龄小的特点,一般来说,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处于萌芽状态,其思想道德的可塑性很大。要使青少年具有高尚的思想品质,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经过连续而不间断的,不断重复的教育过程。同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比较,家庭教育更具有长期性。人们从一出生到长大成人,再到离开父母,走上独立的生活道路,在这样一个漫长的过程中,一般都是连续生活在家庭这个比较稳定的环境中,父母是比较固定的教育者,学校教育则不同,学生而从幼儿园、学前班、小学、初中到高中期间会更换多个老师。一个人在青少年时期接触最多的也是父母。父母的思想、语言对孩子的影响巨大。在生活环境相对稳定的情况下,父母可
以经过连续不断的反复教育,反复熏陶,多次讲解,多次灌输,使子女逐步形成稳定的思想和行为,其时间之长久,具有长期性。
4、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发展中具有直接性的作用
家庭中的教育者父母与受教育者子女,具有血缘亲情关系,不同于学校、社会教育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家庭中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具有十分亲密的感情联系。从心理学角度看,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越亲密,相互之间的情感的感染性越强,感化作用也越大,相互的信任程度就越高。很多小孩在看电视时,总会指着某个人物问父母,那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遇到很多不懂的事也是向父母提问要答案。父母的回答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是深信不疑的。在纷繁的社会环境中,对人的心理及思想发展影响最直接、最深刻、最直接的是家庭环境,这是因为:首先,家庭是人们出生的地方,是人们有生以来所接触和生活的第一个环境,是一个人最早接受教育的场所。家庭对一个人的身心成长,到的品质的发展,个性特诊的形成产生重要的影响。第二,家庭使人们连续生活实践最长久的生活环境。孩子最初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就是在家庭中形成的。个人的心理品质、性格特点、以及行为习惯的形成与家庭教育有着直接的联系。第三,家庭中教育的观点、方式和方法,家庭成员的作风、习惯、品德修养等都是深深的影响孩子的心灵。家庭对人的个性形成及道德形成有巨大影响。所以,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发展中具有直接性的作用。
当前,在我国青少年家庭教育领域尚存一些问题:家庭教育片面注重智力教育,忽视道德品质的培养;父母存在错误的教育观念、教
育方式和教养方式;家庭结构不完整容易导致青少年“家缺失”和“爱缺失”;过度强调站在父母的角度和立场上去思考如何教育孩子,缺乏对青少年本身的关注等。这种教育理念扼杀了青少年的独立人格与创新精神,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剖析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探索应对之策,对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上述问题,在未来发展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应充分尊重青少年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关注青少年的品德教育,明确父母在家庭教育中育人的角色;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家庭、学校、社会各方教育资源的优势互补;通过立法明确相关主体的权责,并对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单亲家庭儿童等特殊群体的家庭教育问题进行规定,以促进青少年家庭教育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在和睦健康型的家庭里,家庭给孩子带来的是和谐快乐充满爱的感觉。在溺爱娇宠型的家庭里长大的孩子,往往都比较任性。在暴力型家庭里的孩子心理压抑,内心孤独,而且容易形成一些粗暴,不友爱的性格,并且有特别严重的逆反心理。在单亲型家庭里,孩子缺少母爱或者父爱,存在感情缺陷。所有的这些情况都会对孩子今后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虽然家庭只是社会的一个细胞,但我们决不可小看这个细胞,因为人类社会就是由这众多的细胞构成的。而家庭德育教育是通过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自然生活过程实现的。作为学校,我们有责任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使他们协助学校搞好思想教育,配合老师促使学生尽快进
步。我们应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多渠道提升家庭教育的质量,促进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大生.现代领导新知识全书.中国文联出版社2010 [2]廖永新.家庭教育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发展的影响研究.2012
[3 ]郭时永.家庭教育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广角.2010(03)
[4]徐凤杰.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影响.教师论坛,2008(2)
第三篇:论文:浅谈家庭教育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
浅谈家庭教育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
论文摘要:家庭教育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当前家庭教育存在三个误区:认为教育孩子就是对孩子进行智的教育;家长言传多于身教;对孩子物质要求的满足超过对孩子精神需求的关注。应该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作用,即发挥家长良好的榜样作用、良好的教养方式的作用和良好的家庭氛围的作用。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健康;家庭教育
一、引言
实现民族复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千千万万、各行各业的人才。而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所以人们更重视教育问题,家长更希望孩子成才。
二、心理健康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
(一)、心理健康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首要要求 1.心理健康是对人才的首要要求
近几年来,心理学界提出了一个比较新的观点:对一个人的成功来说,智商影响只占20%,而情商因素则占80%,情商比智商更重要,它将成为21世纪衡量一个人素质的首要因素。智商是人的智力水平的指标,用来比较人的聪明程度。情商指人认识、控制和调节自身情感的能力,主要包括认识自身情绪、管理自身情绪、自我激励能力、认知他人情绪及人际关系管理五个方面。情商教育注重坚强的意志、良好的自控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乐观进取的性格等对人的影响。情商教育让中学生学会情绪管理,学会为人处世,让他们更加快乐、自信、受欢迎、有爱心和意志力,学会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情商是人心理健康标准的重要内容,心理健康是对人才的首要要求。
2.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1)现实地认识自我,承认自我,接受自我。这是指要有正确的自我观念,现实地接受自己。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与自己的实际情况越相符,就越有利于适应环境,表明其心理处于正常健康的状态。
(2)对现实合乎常理地认识与反应,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观念与行为,情绪反应适度。所谓合乎常理地认识客观现实,是指对一些人人皆知的常识性东西的认识不要悖于常理。心理健康者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是合乎常理的,适度的,该大喜则大喜,该小愠则小愠。
(3)对挫折有承受力,具有正常的自我防御机制。心理健康的人遇到挫折时,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一些自我防御的方法,将由于需要得不到满足而产生的内心紧张情绪消除掉,从而表现出对挫折有较好的耐受力。
(4)行为方式与社会角色相一致,符合常规。社会对各种角色有相应的要求或规范。个体的行为与其充当的角色的规范基本一致,是其心理处在健康正常状态的表现。
(5)正常健康的交往。能够以正常的方式与周围的人交往,没有诸如社交恐惧症和极端的自我中心之类不正常的交往行为。
(6)统一的人格,心理保持延续性。健康的人格是统一的,因此它表现出一贯性与统一性。
(二)、当前家庭教育中的误区
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家长自觉地有意识地按照社会培养人才的要求,通过自身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实施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对中学生成长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意义深远的。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中学生健康成长的第一要素。
然而当前很多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着误区,主要表现: 1.认为教育孩子就是对孩子进行智的教育
家长很舍得教育投资。家长想方设法让孩子上重点幼儿园、重点小学、重点中学。除了正常在校学习之外,家长还给孩子报各种培训班、特长班,希望孩子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家长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以后就能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而自己为人父母的任务就完成了。在他们看来,成功的家庭教育就是成功的智力教育。而这样做完全忽视了孩子爱玩的天性,使孩子觉得学习不快乐,生活没意思,容易产生厌学心理和对父母的逆反心理,甚至逃离家庭,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2.家长言传多于身教
有些家长对孩子说教不断,整天对孩子唠叨做人的大道理,讲得头头是道,不厌其烦。而他们自己在实际生活中却按不同的原则处理问题。如此表里不一,口是心非,经常使孩子不知所措,无所适从,不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做人做事和立足社会。
3.对孩子物质要求的满足超过对孩子精神需求的关注
家长普遍认为再苦不能苦孩子。对孩子的物质要求,家长大都有求必应。如果孩子学习进步,成绩提高了,家长更乐于满足孩子的要求。而当孩子情绪低落时,家长很少关心孩子的内心感受和负面情绪,多表现平淡,只一味督促孩子不要胡思乱想,好好学习,否则会影响成绩。虽然丰衣足食,但是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理解、关心和爱护,觉得孤独无助。在家庭中孩子与父母的有效交流很少,这直接影响了孩子的情商发展、人际交往能力提高和心理的健康成长。
长期以来,家长只重视中学生身体的健康、知识的进步,严重忽视了中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忽视了要教给孩子如何与人交流、沟通、合作,如何为人处世„„而这些才是让中学生受益终生的。
(三)、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
家庭教育是家长在与子女朝夕相处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言谈举止、采取一定的方式方法和利用家庭的环境氛围,有目的有意识地对子女施以影响的活动。家庭教育对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对他们的个性、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家庭教育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家长良好的榜样作用
家长要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孩子心理健康发展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起关键作用。家长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心理学家班杜拉曾做过攻击反应试验,结果发现孩子倾向于模仿成人动作。这一实验向人们证明了榜样行为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意义。家长是孩子的榜样,孩子是家长的影子。家长的品德修养,一言一行,甚至神态表情,动作细节,无不对中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的示范行为会起到重要的榜样作用。
2.良好的教养方式的作用(1)教养方式一般有四种类型。
第一种,溺爱型。家长以孩子为中心,无条件满足孩子的要求,造就了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溺爱使孩子自私,任性,骄横,自我中心,缺乏责任心,不懂得尊重、关心和感谢。这样的孩子一旦离开家庭,走向社会,会处处碰壁,无所适从。家长的爱恰恰害了孩子。
第二种,专断型。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过于严格苛刻,粗暴生硬,强迫孩子按自己的意愿办事。家长的简单粗暴使孩子自卑、懦弱、冷漠、逆反,没有安全感。这样的孩子或唯唯诺诺,或冷漠麻木,或无所畏惧,很难与别人友好相处,使孩子身心都受到严重伤害。
第三种,放任型。家长对孩子不管不问,放任自流。家长对孩子不关心,使孩子冷漠、自私,不懂爱和关心,行为放纵,没有责任感和同情心。这样的孩子一旦受外界刺激,容易产生偏激行为,导致违法犯罪。
第四种,民主型。家长对孩子关心、尊重、理解、信任,爱而不惯,严而不苛。对孩子多鼓励和引导。家长的关心和尊重使孩子真诚、自信、自尊,积极进取,有责任感,人际关系融洽,社会适应良好。显然四种教养方式中只有民主型教养方式对中学生健康成长是最有益的。
有研究表明,家长教养方式对中学生人格特征形成及其对生活事件应对方式都有重要影响。家长良好的教养方式使孩子情绪稳定,轻松兴奋,自信开朗,能促进中学生人格特征健康发展和形成,使中学生形成解决问题、求助的积极应对方式。不良的家长教养方式让 孩子或自我中心、骄横任性,或自卑懦弱、敏感多疑,或自私自利、冷漠无情,人际关系差,适应能力差,主观幸福感缺失,导致中学生形成不健康人格特征,使中学生形成自责、幻想、退避、僵化等消极应对方式。
(2)家长要转变教育观念。家长不仅要关心孩子身体的健康,智力的培养,更要关注孩子情商的教育和心理的健康发展。父母要关心孩子、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与孩子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这些都有助于孩子学习如何表达自己,如何关心帮助他人,如何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会很好地促进孩子心理的健康,为孩子的日后成功和一生幸福奠定基础。
3.良好家庭氛围的重要作用
家庭氛围主要指家庭成员间的关系所形成的气氛。夫妻关系、亲子关系是家庭中最重要的关系。这里只讨论夫妻关系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夫妻感情是否和睦时刻感染着孩子,夫妻关系是否融洽对孩子成长有重大意义。一个充满爱的家庭是孩子心理健康成长的乐园。和谐的家庭氛围是孩子心理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
为了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为了他们的快乐成长和一生幸福,父母应保持和谐的夫妻关系,这是家庭氛围良好的基础。夫妻间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给孩子创造充满爱的家庭环境,使孩子在爱的抚慰下健康快乐成长。夫妻间有矛盾分歧,应避免当着孩子的面争吵。即使夫妻离异,也不要在孩子面前互相指责,要让孩子感到父母仍然爱着自己。在爱的氛围中长大,孩子也懂得了爱,学会了爱,变得活泼开朗,积极向上,豁达大度,善解人意。
中学生是国家的未来与希望,担负着把中国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中学生健康成长有赖于国家和社会的关心与爱护,更离不开家庭环境的熏陶与滋养。
参考文献: [1]王楠.现代中学生亲子关系产生冲突的原因及解决策略[J].时代教育,2009(1).[2]中国中学生研究中心“中俄大学生价值取向对比研究”课题组.中俄大学生价值取向对比调研报告[J].中国青年研究,2008(12).[3]南怀瑾选集:第10卷[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4]郑维廉.中学生心理咨询手册[K].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5]张改叶.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人格特征、应付方式的影响[J].新乡医学院学报,2006,23(6).[6]凯瑟林〃K 〃墨西思[ 美].案例、案例教学法与教师专业发展[J].世界教育信息,2004,1-2 合刊.[7]南国农等.信息化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8]孙菊如等.课堂教学艺术.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9]肖锋.学会教学:课常教学技能的理论与实践.杭州:浙江火学出版社.[10]许高厚,施铮.课堂教学技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第四篇:论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5000字)
论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摘要:家庭是子女成长的摇篮,是一切教育的基础。而随着人类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精神生活越来越丰富的同时,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却越来越突出,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刻不容缓。本文主要分析了家庭教育因素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着重探讨形成良好家庭教育的方法、对策等。
关键词:家庭教育;心理健康;影响
当代青少年学生的心理问题却越来越突出,影响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家庭因素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最直接、最全面、最持久,并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现代家庭必须重视家庭教育、重视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思考在新形势下如何处理家长与子女的关系,努力使青少年健康成长,家庭美满幸福。现代社会中,不同年龄阶段儿童青少年,均有相当比例的人出现异常心理和行为问题,呼吁大家重视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福禄贝尔说过:“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掌握在当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的手中。”这说明家庭教育对个体心理发生、发展起关键性作用,希望家长们能够了解、学习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技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有利条件,提供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
一、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概述
重视健康已经成为现代人保护环境、维护社会组织正常运转及提高人的生活
(一)心理健康的含义及标准 质量的重要渠道与途径。但一谈到健康,人们常常只想到生理健康,而忽视心理健康,而实际上心理健康是健康内容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1948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成立时,给人类健康下了一个权威性的定义:“健康乃是一种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都臻于完满的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而1989年,它又对健康作了新的定义,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由此可知,健康不仅仅是指躯体健康,还包括心理、社会适应、道德品质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有机结合的。当人体在这几个方面同时健全,才算得上真正的健康。广义上,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随着社会的变革,心理
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心理健康开展,将有助于人们更好的适应社会、防治心理疾病,也有助于人的心理健康发展。
健康是每个正常人追求目标的目标之一。人们对健康概念的认识随着社会发展及人类对自身认识的深化而不断丰富,心理健康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怎样判断心理是否健康?它的衡量标准又有哪些呢?事实上,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确定了一些不同的标准。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米特尔曼提出的心理健康的十条标准,被认为是“最经典的标准”:
(1)充分的安全感
(2)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作适当的估价
(3)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
(4)与现实的环境保持接触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适度的情绪表达与控制
(9)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条件下,对个人的基本需要作恰当的满足
(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条件下,能作有限的个性发挥
大部分学者认为,确定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以行为表现为客观标准的,随着人的成长、环境的改变及经验的不断积累,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也有所改变,人们所做的判断只能反映某段时间内的心理健康状况。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一个理想尺度,健康与不健康之间是没有绝对界限的。
心理健康状态需要正常的躯体、生理、生化等物质基础来保证,心理健康方面出现问题也是与很多因素有关的,主要有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三大类,社会环境中所包含的教育因素对一个人的成长、发育和发展尤为重要。一个人的成长总是要接受三方面的教育,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是最早期的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儿童从出生的第一天起就开始接受家庭教育,父母就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时时刻刻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青少年。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最直接、最全面、最持久,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对心理健康及个性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二)家庭教育的含义及特点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启蒙成长,成才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青少年是个体从童年向成年发展的过渡时期,是最容易出现心理和行为异常问题的时期。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使青少年健康成长,家庭美满幸福。
所谓家庭教育,也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家庭教育,是家庭成员之间
互相实施的一种教育。狭义的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主要是父母)对其子女及其他年幼者实施的教育和影响。它是一种私人教育、非正规教育及终身教育。家庭教育对个体身心发展及终身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作用,也同时承担着为社会造就人才的任务及传播道德行为规范的任务。
人类的的教育活动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包含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三者相互关联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这项教育工程离开哪一项都不可能,但在这项系统工程之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a、家庭;b、学校;c、儿童所在的集体;d、儿童本人;e、书籍;f、偶然出现的因素。从排列顺序上看,家庭被列在首位,可以看得出家庭在塑造人的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作为基础教育,与学校教育及社会教育相比下,具有其鲜明的特点:
(1)早期性
家庭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即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即启蒙之师。所以家长对儿童所施的教育最具有早期性。我国古谚有:“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幼儿期是人生熏陶渐染化的开始,人的许多基本能力是这个年龄阶段形成的,如语言表达、基本动作以及某些生活习惯等等,性格也在逐步形成,因此家庭教育对早期智力开发是十分重要的。
(2)连续性
家庭是人出生后,几乎2/3时间生活的地方,朝朝暮暮,都在接受着家长的教育。家长以其自身的言行随时随地的教育影响着子女,对子女的生活习惯、道德品行、谈吐举止等都在不停地给予影响和示范,其潜移默化的作用相当大,伴随着人的一生。这种终身性的教育往往反映了一个家庭的家风,家风的好坏往往要延续几代人,甚至几十代,而且这种家风往往与家庭成员的学风及品行有关。
(3)权威性
家庭教育的权威性是指父母长辈在子女身上所体现出的权力和威力。家庭的存在,确定了父母子女间的血缘关系、抚养关系、情感关系,子女在伦理道德和物质生活的需求方面对父母长辈有很大的依赖性,家庭成员的根本利益的一致性,都决定了父每对子女有较大的制约作用。
(4)针对性
针对性,是指教育工作能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家庭教育的过程,及时发现问题的苗头,抓准问题,根据子女的特点,以灵活多变的形式和方法对子女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和训练,采取有效措施,防微杜渐。
(5)感染性
父母与子女之间的血缘关系和亲缘关系的天然性和密切性,使父母的喜怒哀
乐对子女有强烈的感染作用。子女对父母的言行举止往往能心领神会,以情通情。在处理发生在周围身边的人与事的关系和问题时,子女对家长所持的态度很容易引起共鸣。父母在处理事情是要发挥自己的正面态度,这样对子女心理品质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作用。
(6)丰富性
家庭生活内容具有相当的复杂性,家庭成员的实践活动也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家长对子女的德、智、体、美等多方面的发展都很关注,千方百计地扩充子女的知识面、开阔子女的眼界,创造条件,发展子女多方面的能力。
当然,家庭教育还有其局限性,如家庭教育条件的不平衡;家庭教育易感情用事;家庭教育比较封闭。
目前青少年学生的经常容易出现的各类心理障碍,其主要原因是后天环境方面的因素,特别是家庭教育方面的因素所致。而影响家庭教育的诸因素包括:(1)亲子关系。国内外研究证明,在个体的早期发展中,父母对子女的态度,会使子女向父母态度的相同方向发展。亲子关系对子女的心理健康的影响,在不健全的双亲关系方面较为突出。
(2)父母的教养思想、态度、方式。父母应该有正确的教养思想,采取正确的教养态度及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使子女健康成长。同时,父母对青少年学生的期望必须适度。大量研究与调查证明,在民主的家庭教养态度与方式环境下成长的青少年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善于与人相处并能取悦于人,其情绪、情感是健康的,个性发展也是较全面、正常的。
(3)父母的文化修养及个性。父母的受教育程度,个人兴趣爱好等对子女的心理与行为有重要影响。个性健康的父母能给子女以正确的模仿榜样,并能创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气氛,从而有利于子女心理的健康发展。父母亲情绪稳定、细心、性格开朗、自信等等,这些积极的个性品质均能给子女以正向的潜移默化影响。
(4)家庭气氛。健康家庭中,每个家庭成员均能使情感得到充分交流,彼此能体验到体贴和关心,相互间能得到理解、尊重、帮助并接受各自的差异。这种健康的家庭既是家庭成员共同努力发的结果,又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不可缺少的基本气氛。
二、家庭教育的基本现状及问题
社会各界越来越认识到,青少年能不能健康成长,家庭教育关系极大.特别是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的形成中.家庭教育甚至可以说是起着“型塑”的作用。当然从整个教育体系看,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都不容忽视。忽视任何一个环节,都有可能会影响工作的整体效应。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家庭教育是一个薄弱环节。
(一)不同家庭教养方式对青少年的影响
家庭教育中,家长不同的教养方式,会给青少年带来不同的影响。而家庭教养方式是指家庭教育和抚养子女的方式,是受教育者教养观念支配的,有什么样的教养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养方式。我国家庭教养方式大致分为四种:溺爱型、专制粗暴型、冷淡型、民主型。
溺爱型的父母表现为子女过于宠爱,过于关心,过于监护和关注,对子女的要求一味满足,百依百顺。在娇生惯养的家庭中生活的儿童往往会以自我为中心,具有自私、任性、放纵的坏习惯。久而久之,会导致儿童的许多不良行为,对子女的个性、心理健康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专制粗暴的父母往往强迫子女按父母的意愿办事,不许子女有差错或失误,否则就打骂或其他惩罚,完全忽视子女人格的存在。这种教养方式父母对子女要求过分严厉,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对子女动辄打骂,丝毫不顾忌子女的自尊心。有统计表明,有这种观点的家长约占20%。这种教育方式的后果,会使子女处于一种紧张状态,失去安全感、归属感,使子女学会粗鲁待人。并且子女表现的情绪很不稳定,会因惧怕失败而退缩,意志力差;因逃避惩罚而养成说谎话的习惯,孤僻,不合群,自卑感强。并逐渐形成粗暴,敌意和冷淡的性格,或者形成执拗、逃避和神经质的性格。
冷淡型的父母采取放任教养态度,对子女是不闻不问,放任自流。由于缺乏父母的教育和指导,子女会认为自己在家庭中是不重要的,而失去归属感。子女会缺乏社会责任心、自我控制能力。这样的子女还容易形成冷酷的、攻击的、情绪不安的性格。从小不懂得爱和关心,情感冷漠、意志薄弱、胆怯、孤独等性格.科学的教养方式应当是民主宽容的。民主型的父母是关心的,温和的,他们鼓励子女独立探索,承认子女独立活动的范围。子女可以独立做出决定,但是必须在家长的同意下确定最终方案。民主的父母对子女爱而不惯,严而不苛,民主平等。这种教养方式可以给子女带来安全感、归属感。在这样家庭中的子女能感受到爱和被爱,也学会怎样爱他人和尊重他人。从而增强了自尊和自信。这样的子女情绪稳定,感情丰富,性格开朗,意志坚强,自信,能与人和睦相处。无疑,这种教育方式是最好的方式,也是唯一值得推崇的。
(二)家庭教育存在的误区
当前中国家长越来越重视子女的教育,这是好现象。但是同时也产生了一些值得重视的误区。家长只看重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很难收到良好的效果。它主要表现在:第一,任意超前教育,超越子女的年龄阶段及年龄特征,让他们学习很难理解、很难接受的东西。比如还没上小学,就拿小学课本知识来学习等等。这使得子女的学习负担沉重,造成心理压力,从而影响心理健康。第二,表现片面性,只重视一半的教育。比如家长对子女的学习方面干涉过多,只重视其智力因素的培养,忽视非智力因素,重视特长,忽视全面发展等等。第三,家庭
教育有学校化的倾向。家庭教育的特点是遇物则悔,即在日常生活当中碰到的随机事件,就结合这个随机事件对子女进行相关教育。学校教育是专门的教育机构,通过上课和搞有组织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并传授科学知识,它的特点是制度化。可是,现在好多家庭教育就像是在给子女上课一般,非常严肃,完全没有轻松温馨的气氛。它跟学校教育有很多不同。这两者可以有机结合,但不能单纯的重叠。
(三)家庭教育不当对儿童心理健康影响的案例
心理专家指出,在对儿童的教育中家庭教育为重中之重,一些家庭的错误教育观念却成为了导致子女心理问题的不可忽视的因素。我曾经看过心理疏导的电视节目,观看之后,我深深感叹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不良家庭教育会给子女产生深刻影响,所产生的痛苦阴影有可能会伴随人的一生。
小d是一个平时少言寡语的女孩,非常自卑、孤僻,脾气暴躁,追求完美,稍微一点小事不如意就发火。一听见父母唠叨,就心情烦躁,忍不住要和父母顶嘴,因此经常在家里大吵大闹,弄得家人之间关系紧张。后来小d与父母的距离越来越远,以至于现在小d已经完全拒绝和父母沟通,每天放学回家就关上自己的房门,房门上永远写着闲人免进的大字。小d的母亲很痛苦但又束手无策。原来里小d家有三兄妹,小d排行第二,父母从小就很重视弟弟,而很少关心小d,并且总是对她不冷不热,态度粗暴。小d稍微做错一点事情,父母就对她非打即骂,她耳边老是充斥着“你真笨”“你看看人家孩子”“这么简单你都不会,以后还能干嘛?”“考差了,就不要回家”等等。小d很努力的考出好成绩,可还是得不到父母的表扬。慢慢的,小d话说得越来越少,脾气越来越暴躁,越来越不合群。后来通过主持人与小d的交谈,小d承认自己想引起父母的注意,很想得到父母重视的目光,很想得到父母的表扬,很想感受父母的爱。后来在专业人士的帮助和引导下,小d痛哭流涕的对其父母(扮演者)吼出了自己的心声,那来自灵魂深处的伤痛让人动容。小d在后台的父母看到这一切也悲伤不已,都很后悔因为自己的教育不当对女儿带来的伤害??
三、加强家庭教育,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对策及方法
当今社会是市场经济社会,它的重要的特征就是处处时时都有竞争,而且竞争激烈。也就是说现在生存难度加大了。所以家长们都比较紧张,紧张心态是必要的,但是现在家长有点紧张过度。市场经济竞争激烈是一方面,但是也要看到市场经济社会给人们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只看到一面,势必会对子女期望要求过高,对子女施加压力,心理压力也就增大。有些家长在马路上走路一看卖冰棍的,对子女说,你不好好学习,将来就干这个。给子女描述这样一个前景:好好学习就上天堂,不好好学习就下地狱,这不是教育,对子女是一种威胁,是一种讹诈。所以对子女教育不要只讲一面,要全面教育。这样给人造成过度紧张,压力过大,效果反而不好。子女们要紧张一点、努力一点,但是不能过度,过度的话会适得其反。最近几年,中国出现好多家庭悲剧,基本原因都是为了学习,很少有关品德的。所以家长的心态很重要,它甚至决定家庭教育能不能成功,所以我认为家长们要把心态要放平和。原则如下:
第一,合理期望。现代社会,人们文化素质的提高,子女越来越少。人们逐步把追求子女的数量转移到追求子女的质量上。这是一个重大的变化,这也是一个可喜的变化。但大多数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太迫切,使得的子女的学习负担空前繁重,身心压力增大,子女各种心理障碍接踵而来。究竟培养子女的目的是什么?我国著名家庭教育学家赵忠心认为,让子女生活的比家长还要幸福就是家庭教育的目的。什么才是幸福呢?幸福就是他既能够享受高等的物质文明,也能享受高等的精神文明,这样的人才是幸福的人。
第二,因材施教,全面发展。具体怎么培养教育子女,选择方式方法、选择内容的时候应当有所依据,不能只根据家长自己的经历、主观看法来选择。要根据什么呢?根据子女的个性和特点选择恰当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家长还要树立一个思想就是:教育子女要立足于家庭,面向社会;立足现在,面向未来。因为子女将来是不是能成才,那是一二十年以后的事,家长不仅看到社会的现实,也要展望社会的未来,使子女将来出身社会后,不落伍,不被社会淘汰。
第三,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家长培养子女一定要从子女的实际出发,不能完全从家长的主观愿望来进行培养教育。从实际出发,按照子女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个性特征对子女进行培养教育,不要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而是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使子女按照自己的发展规律来发展。拔苗助长,肯定适得其反,不要以为循序渐进就是慢了,循序渐进并不是消极的,而是积极的,不光是教育子女,做任何事都要循序渐进。
第四,寓教于实践。培养教育子女不要单纯靠说教。中国的家长说教比较有特长,就是说教太多,实践太少。家长在教育子女过程中,不仅要善于用说理的方法,同时也要给子女创造机会,让他们亲身去实践。子女向实践学习,在实践当中总结经验、总结教训,这样会发展得扎扎实实。这也是现代社会家庭教育的一个特征,不是完全由家长来说教,而是把子女推向社会、推向实践,在实践当中学习,这也是家庭教育开放的一个趋势。
另外,综合各种研究及实验,现在给家长们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提出一些科学建议。如:关爱、尊重、理解、支持子女;积极引导,避免体罚;加强亲子沟通,避免拒绝否认;合理要求,适当管理;多表扬,少批评。家长给予子女良好的教育,子女就会成为人格良好的人,正如《学习与革命》的作者戈登·德莱顿和珍妮特·沃斯在他们的书中曾引用这样一段话:
如果一个子女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
如果一个子女生活在忍耐中,他就学会了耐心。
如果一个子女生活在表扬中,他就学会了感激。
如果一个子女生活在接受中,他就学会了爱。
如果一个子女生活在承认中,他的生活中就有了目标。如果一个子女生活在分享中,他就学会了慷慨。如果一个子女生活在诚实正直中,他就会觉得生活有真理和公正。
如果一个子女生活在安全中,他就会相信自己。
如果一个子女生活在友爱中,他会觉得这世界有好的地方。
如果一个子女生活在真诚中,他就会有头脑,平等地生活。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教育家说,子女的问题100%是家长的问题。
(二)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努力加强家庭教育 要改变子女,首先改变家长。所以,要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必须从增强家长的素质开始,这就应该对家长们提出要求:
1、努力提高文化修养,丰富自身内涵
古语道:其身正,有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家长作为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如果品行不端,就无法行使教育的权利。家庭教育的形式是随意的,浸注在全部的日常生活中,家长怎样为人处事对子女的影响尤其重要。马卡连柯说:“你们自身的行为在教育上具有决定意义。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和儿童谈话的时候,才是在教育儿童。在你们生活的每一瞬间都教育着儿童。你们如何穿衣服,如何跟别人谈话,如何谈论其他的人,你们如何欢乐与不快,如何对待朋友和仇敌,怎样笑,如何读报纸??都对子女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家长除具有一定的科学育儿知识外,加强文化修养很重要。
2、学习家庭教育知识,增强科学教育能力
高尔基说,教育子女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在这方面不要求家长成为专家,但应该懂得未雨绸缪,了解子女成长发育中的规律,先要学习有关这阶段子女生理、心理等方面的知识,了解子女成长的规律,掌握每个年龄段重点教育和辅导的方式、方法。学习渠道有三:一是买书学习,听听育儿专家怎么说;二是与有同龄子女的妈妈互相交流。研讨子女出现的问题,解决的办法等;三是向家教比较好的妈妈咨询。自己在育儿方面有什么困惑或不知所措的地方,及时请教。这样,父母的教育工作就会走在子女问题发生的前面,防患于未然。
3、加强性格修养,促进子女良好性格的形成。
人的性格不是天生的,是在其生理素质的基础上,由他的生活条件、所受的教育以及所从事的实践活动来决定的。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一个人对人对事的态
度和行为。因此,家长加强自身的性格修养,用良好的性格影响子女很重要。在这方面家长要做到:其一,具有乐观开朗的性格。子女需要家长的微笑,需要愉快、和谐、阳光灿烂的家庭,如果家庭充满叹息和争吵,会增加子女的自卑和焦虑,那对子女的成长将是莫大的不幸;其二,具有较强的耐挫能力。耐挫能力是考验一个人生存能力的重要标准,子女的耐挫能力除受学校、社会教育和影响外,家长的耐挫能力对子女也有重要影响。人的一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挫折和坎坷,这时,家长就要表现出克服困难的决心和勇气,面对挫折不屈不挠,勇往直前,让子女看到和感受到家长的坚强和伟大,当子女耳濡目染这一切的时候,就会起到身教胜于言教的效果。
家庭教育直接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优化子女心灵的催化剂;家庭教育是教育人的起点和基点,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造就21世纪人才的必要条件。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有了健康的细胞,才能有健全的肌体,细胞有病,就会引起肌体发病。古人云:“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的“齐家、治国、平天下”观点就是这个道理。现代家庭必须重视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刻不容缓!家长应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把家庭教育与其他教育形式结合起来,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用科学、有效的方法促使青少年身心、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与提高,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赵忠心著.家庭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何艳茹著.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 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9.6
[3]吴凤岗:《中国家庭教育与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
[4]朱智贤:《中国儿童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第五篇: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作用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作用
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作用,希望有所帮助!
家庭环境是影响孩子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
一个孩子应先有健康的身心,才能有健康人格,继而才能发展成高素质人才;因此,在家庭教育中,我把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放在首位。
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更体现在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和谐关系。
孩子还需要家长亲自教育,自己带孩子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但我坚持一有空就自己带,因为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而童年对于人的.一生都很重要,所以无论工作多么忙碌,我也一定要陪孩子一起成长。除了多给孩子关心和爱护,我和孩子也建立在平等、信任、互敬、互爱的基础之上的;父母和孩子既是尊长和晚辈的关系,又是平等的朋友关系,这样,孩子就有了比较宽松、欢乐的成长环境,身心就能健康成长。
家庭教育理念要一致。
共同养育孩子的成人之间,尤其是孩子的父母与祖辈之间,教育理念要达成共识(当然也要与老师的教育理念相一致),如果大人们之间有分歧,不仅会让孩子无所适从,而且还会降低孩子对家长的信任度,也容易引起家庭矛盾,给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举一个例子来说,如果一家人有的主张多表扬,少批评;有的主张严厉教育,要有“规矩”。这样一来,在孩子做同一件事情的时候,在不同的家人面前所“享受”的待遇就不一样,有时被表扬,有时却遭批评,这样就让孩子觉得“做人”真难!我们共同的教育理念是多鼓励但不盲目鼓励,爱但不溺爱,随孩子天性但不放任等等。
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认识到了教育重要性,更有责任和义务研究教育方法,精心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能力,让孩子成为合格人才。总之,我觉得家庭教育是一门艺术,要想把这门艺术做好,我们家长要做的还很多。家庭教育小而言之,为孩子有一个好的前程,大而言之关系到国家的命运,我们做家长的一样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