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李辛:《经典中医概论》10(本站推荐)
李辛:《经典中医概论》10
“正行”与“正业”我们每个人,生老病死就像荡秋千,生命的秋千,其实就是开阖。跟着天地的大节奏,与万物一起升降浮沉,开阖进退。生命力强一点的,可以去航海、环游世界,那是个大秋千;生命力弱一点的,在小心保护自己的前提下,也要跟着大节奏一起荡。但不管你是大英雄,还是小凡人,生老病死是躲不开的,对于病来说,医生的作用是什么?不是把眼光仅仅关注在把“病”消灭掉,重点是要关注在荡秋千的节律不要被破坏,病呢,只要把它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不要让它破坏荡秋千的节奏就可以了。只要秋千能荡下去,生命的节律自然会把病带好,这种调整是很安全的,不会拆毁整座大厦。为什么要讲这个呢?因为现在有一个很大的误区:有病就要治,不停地治,一直治下去。因此,病人甚至整个家庭会完全忘记正常的生活,没有运动,没有生活,没有娱乐,没有恋爱,废寝忘食,什么都没有,只剩下整天跟病魔作斗争。这是什么?失常。也就是说你的秋千正在人为地停摆!这种情况,即使你有资源,能找到全世界最好的医生,也是没用的。一个人要康复,必须进入真实有序的正常生活中,与万物共浮沉、互交感的状态里,才能把病慢慢化掉。所以关于养生和调理,真正重要的是,尽可能地去找让自己安心和舒服的状态。健康人也是这样,要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方,与合适的人,以合适自己的方式,来做合适的事,这个就是养生。佛法里叫“正行”“正业”。2007年我在上海讲中医课,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台湾女孩子,她说:李医师,我现在觉得好恐怖,我原来下了班,都要去酒吧喝上几杯,学了中医,发现自己不再想去了,原来那帮朋友,也不想跟她们在一起了。她是一个长得很好看的女孩子,初次见面给我留下的印象是黑黑瘦瘦的,身心收得紧紧的,外面在笑,内在很紧张,睡不好,月经不调。她在一家知名的公司做市场宣传,每天的工作,是关心客户的需求和媒体的发布。学了中医,她开始留意自己的吃喝拉撒睡,关注身体、心情的变化,每天打坐,慢慢变成一个有知有觉的人了。为什么她学了中医之后,就不想做市场宣传了?因为这个行业太开散了,开拓市场,就是有条件要开,没条件也要开,没有钱也要开,这样消耗的是人的精气神。大家都知道生活方式对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从事的行业,也很大的影响着我们的身心健康,这么说可能会打击很多行业,但这是很多临床医师发现的规律。比如金融行业,尤其是搞风投、股票、融资的,还有做媒体、设计、IT的,凡是高压、高速、高风险、无作息规律的行业的都是容易消耗的。比如你在中国做美国股票的,因为时差,你得半夜起来工作,还要经常参加两个国家同时开的skype电话会议,这样的作息都是颠倒的。我们在生活、工作中,觉知到这些对自己身心的影响,选择对的大方向很重要。吃红豆什么作用,吃绿豆什么好处,这些也有用,但这是碎片知识,需要和你自己的身心健康地图一起看才会有用,学习中医,需要学习一个完整的观念和认知,你理解了,是可以马上有感受、体会,马上可以分析、运用的。从现在开始,感受自己、观察自己。以我知彼我们每次上课的开始都会打坐,每次打坐,很多人都会觉得:我人坐在那里,但是不够安静,脑子里有很多杂念。其实,对于打坐,不是这样看待的。实际情况是:只有在打坐的时候,我才有机会,观察到自己脑袋里有多乱,心里有多烦,身体有多不舒服,多紧张。因为平时没有机会留意自己的状态,我们需要留意外在的东西太多:领导、客户、合同、手机、电脑、老婆、孩子、贷款„„我们打坐的时候,观察到的身、心、意的状态,绝大部分是我们平时生活中的基本状态。所以,以后啊,不管我们是在家里喝豆汁,还是哪天去大饭店吃鲍鱼,重要的不是留意外在的环境,而是我们当下身心意的状态。同样,作为病人,不管是感冒还是比较严重的病,重要的不是这个病名和病名背后的可怕投射,而是自己身心意的状态。这个状态决定了你是好转向愈还是恶化加重,也决定了医师有多少空间、时间和资源来帮助你。通过学中医,希望大家开始去感受自己、观察自己。然后知道:
一、吃了什么东西舒服,什么东西不舒服;
二、跟谁在一起舒服,跟谁在一起不舒服;
三、以什么样的行为方式、说什么样的话会比较安心,或者会睡不着觉,纠结和难过。一旦对自己身心的运作规律越来越明晰,就知道怎么来调了。生活中时时刻刻留意观察自己,就可以时时刻刻调整自己。这是真正的养生。你会觉察到身心意如何和这个环境交感、互换,当有形无形的东西进入你的身心,产生何种结果,这个过程会慢慢熟悉、了然于心。这个时候,你再看古书,就会很清楚明白,因为古代医书讲的就是这个。但如果你没有这些自我明晰的过程,就看不懂。就像我不会游泳,所以不爱下水,你给我一本高阶的游泳书,我看了也不会懂,因为缺乏对于水的觉受和经验。学中医要这么去学,不用太迷信书,要多感受自己。这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慢慢地对自己有感受之后,自然而然就能感受到别人和周遭的变化了。这个在《黄帝内经》里叫“以我知彼”。看古书与内在训练有同学问到选书的问题,我建议看古书,看这门学科源头的经典书。《黄帝内经》、《伤寒论》、《温病条辨》、《千金方》,金元四大家,还有郑钦安、李东垣的书。这些都很好。书要看,但如果缺乏静心和细微感受,深入观察的训练,只会用现代人习惯的逻辑概念,想一下子学到这些无形无相、有关能量-信息-精神层面的知识,不容易。大脑的运作有一个习惯,会选择自己觉得简单、容易吸收的东西,但容易吸收的东西对我们未必有用。最好不要去看白话解、现代文翻译,或者是某人的注解,这都是别人的观点,最好看原文,重要的是你如何来理解体会。要想提高,最好两条腿走路:看古书与静坐、站桩。后者,古人称之为内在训练。静坐是学习中医的必修课,如果你每天都坐,坐三个月、坐三年,你会发现,你的学习有了很大的进展。我们的“神”像一杯水,“茶叶、灰尘”会慢慢地沉下去,它们虽然还在,但不再成为每天的主题干扰我们,有时它们也还会翻搅起来,让我们的心神飘动,但即使是这样,你会觉得比以前更清晰自己的状态。这样学中医会事半功倍。十多年前,一位西方的学生跟诊学针灸,她有多年的打坐经验,能感受到细微的变化。她有一次问我:中医的这些邪气,怎么辨证?那么多的观点和诊断分析方法,到底用哪一种?我就先给病人扎了一针,然后让她感受。如果一个气球,你扎它一针,会出现什么情况?漏气。里面原来是热气,就会漏热邪,原来是冷气,就会漏寒邪。这是压差,物理学原理。我让这位学生把手放在针上一尺的地方,她感觉到有湿冷的气息粘附在手上,黏黏的,这是寒湿邪气。热邪像是个小风口,往外吹热气。心安静,感受细微的学生,对一般的风寒暑湿邪气,用手就能感觉到。其实这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只要你静下来。再细微一些,身心调柔一些,别人的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也能当下觉察到。这个直觉是每个人天赋都有的,只是有的被遮住了部分,有的被完全遮住了,经过训练之后,这些障碍会渐渐化掉,你的感受会越来越细微。发明创造与天授神传人的思想很容易浮动。当我们在等一个人,或课还没开始,大家在等老师,那个时候,有几个人能够知道自己的状态?在这种神气容易浮动的时候,有没有可能借此去学习一些深入的、细微的东西,比如观察自己和周围的状态。瑞士针灸无国界组织的前主席,针灸老师雅克爷爷,来中国上课的时候,告诉我们,人的学习与发展,除了在物质世界外,还有精神的世界,这也是华德福的观点。他说:通过学习中医和针灸,通过打坐和学习传统文化,改变我们的思想,扩展我们看世界的角度,让我们的感受细微化,这样才能有一个很好的基础,去学习那些更细微、更深入的东西。要认真学中医,学华德福,如果不训练自己的内心,安静下来,那只不过是学了一些文字、理论而已。鲁道夫·斯坦纳是人智医学和华德福的创立者,他也提到:人类有更高层次的精神发展,也存在有更高层次的知识。2005年我去佐钦,读了《西藏生死书》,这本书推荐大家读一读。书里面讲,藏传佛教宁玛派大圆满教法的圣地,就在那里。佐钦很美,寺院和闭关中心背后是雪山,山上有圣湖。有位**告诉我们,在两百年前那里发生一件神奇的事情,寺院里的一位堪布,相当于佛学院教授,平时给人上课,从来不会看病,突然有一天接通了,几年里,每天在帐篷里奋笔疾书,写了以后就扔在地上,他的弟子把这些珍贵的“记录”都收集起来,之后发现,他随手写的,有医书和已经失传的佛经。这就是“伏藏”。伏藏,东西方的传统里都有这类观点。比如我们看的很多西方的电影,天使把一些能力或者是智慧,放在一个东西里,或者岩石、湖水,甚至虚空里,等待机缘成熟,后世的人来接受打开,传下去。比较有意思的是,这位堪布从来都不是医生,也不会给人看病,但他写了很多医书,在藏地曾经有过但已经失传的医书,他把它写下来了。学习这些古代关于灵性的、能量的、无形世界的知识和智慧,和我们学校里的的学习方法,是不一样的。现代人爱讲“发明创造”,古人常说“天授神传”,或者说“传承”。有个故事,西方人刚刚发现新大陆——现在的北美洲的时候,那会儿有很多印第安部落生活在那里,野牛、森林、草原、狼„„很多生命在那里自然生长。随之而来的一百多年,人口从东海岸向西海岸扩展,建农场、修火车、挖金矿,这是现代历史说的“地理大发现”、“探索、开发、圈地、买卖”。这个过程中,原住民印第安人的文化和生活,以及自然环境受到很大破坏。印第安人是如何看待“关于买卖土地”的呢?“我们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了几万年,我们熟悉这里的山水、草木、动物和神灵。我们属于这片土地,而不是这片土地属于我们。”他们无法理解把土地占为己有的做法。按照传统文化的观点,一切已经出现和尚未出现的发明、创造、知识都在一个叫“虚空藏”的地方储存着,所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古人虽然谦卑,但也是实情。这个“虚空藏”就像现在的“云储存”,接通需要密码,需要合适的路径。在这一点上,静坐、吃素、修行,是一个调频的过程。就像调频收音机,你调到什么水平,就会接到什么信息。《黄帝内经》说“必清必静”,“虚静为保”。当我们更清净一些,就更容易接通一点。接通了之后,自然会理解。所以,发明创造属于“智”,是后天学来的。天授神传,属于“慧”,需要打磨自己,成为“法器”,才有可能承接。------------------------------主 讲 人:李 辛? 地点:北京 辛庄师范
文字校对:甘露泉 青莲 甘草·巴比 奕阳
文字整理:定鱼知楽 昨夜西风 庞贝之石 蝶儿 采三影 窗外别名 鼗 黑猫 三界 蓝色玫瑰
编辑:光明丫
校对:李辛
第二篇:中医养生学概论总结
中医养生学概论总结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足见饮食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及其重要性。通过这学期对中医养生的学习,我也总结出了一些以饮食为基础的养生门道。
从古至今,关于饮食的话题和食材的研究一向被人所津津乐道,也因此探究出了不少由饮食入手的养生之道。饮食搭配和调养得当,可以充分地补充我们日常活动所需的营养,提高我们学习和工作的效率,使我们身体健康、延年益寿。正如《寿亲养老新书》所说:“主身者神,养气者精,益精者气,资气者食。食者生民之大,活人之本也”,饮食是人赖以生存之本,合理地调配饮食,才能固气养精,供给五脏六腑的正常运作,长期合理的饮食规划,从长远看来对身体的衰老有一定的抵抗作用。
首先,从饮食的过程来说,饮食要“定时”,即三餐要有规律。规律的饮食能使脾胃更好地消化和吸收食物,供给身体所需的养分。在学习和工作中忙碌的我们常常忽略早餐的重要性,或是畏寒索性睡过了早餐的时间,三餐的时间也比较随性,无规律可言,长此以往会损害营养的吸收效率和消化的程度,对身体的损害是可观的。
饮食也要“定量”。看见喜爱的食物就多食甚至到饱胀的程度,不喜欢就少食,这样的偏食和过量饮食都是不对的。吃得太多会加重脾胃的负担,使脾胃超负荷地工作,使胃壁变薄,胃粘膜受到损伤。《内经·素问》中提到的“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正是这个道理。
饮食也不可过于追求速度。饮食应当细嚼慢咽,充分发挥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从而减轻脾胃的负担,提高消化吸收的效率。毕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学习和工作再忙碌,我们也不应该牺牲饮食的时间来增加工作效率,只会起到事半功倍的反效果。
同时,饮食也提倡“专致”。也就是说饮食要一心一意,不可一心二用甚至一心多用。许多人以为这么做是节省节省时间和提高工作效率的好方法,其实不然。饮食的过程中血液大量回流到消化道以促进吸收,脑部的血液供给就相应减少了。边饮食边工作,不仅此时的工作效率低,并且影响了肠胃的运作,可谓得不偿失。
其次,根据体质的不同来说,饮食的调配应当“因人制宜”,根据个人不同的体质特征进行不同的匹配,找出最适宜的养生饮食方案。通过学习我了解到,人的体质可以划分为平和体质、气虚体质、阳虚体质、血虚体质、阴虚体质、痰湿体质、湿热体质、气郁体质、淤血体质和过敏体质,不同体质的饮食注意都各不相同,因此我们要能够明确自身的体质类型,搭配以合适的饮食规划。例如经过测试和比较,我发现自身倾向于阳虚体质,此时我就应当多食用一些温和的食物,以温补脾肾阳气。例如羊肉、猪肚、鸡肉、带鱼、狗肉、麻雀肉、鹿肉、黄鳝、虾。从果蔬上来说,荔枝、龙眼、樱桃、杏、核桃、栗子、韭菜、茴香、洋葱、香菜、胡萝卜、山药、生姜、蜡烛等。此外,阳虚体质不宜多食生冷、苦寒之物,如田螺、螃蟹、西瓜、柿子、梨、黄瓜、苦瓜、丝瓜、冬瓜、芹菜、绿豆、蚕豆、绿茶、冷饮等等。通过对应体质的饮食搭配和注意,体质也会相应地产生好转。通过饮食调整自己的体质,让身体更加健康强壮是十分必要的,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材,就可以帮助我们调理到身体的最佳状态。
再次,根据季节来划分,一年四季中饮食要顺从春夏秋冬的交替而做出相应的改变,以适应身体四季的不同需求,正是所谓的“因时养生”。因时养生,就是按照时令节气的阴阳变化规律,运用相应的养生手段保证健康长寿的方法。这种“天人相应,顺应自然”的养生方法,是中国养生学的一大特色。“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古人总结出的四季养生方法是科学的阐释。首先,春季阳气初生,宜食辛甘发散之品,而不宜食酸收之味。春夏之际正是由寒转暖、大地回温、阳气聚敛之时,故调阳是顺应气节的养生之道。在饮食方面,酸味入肝,且具收敛之性,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且足以影响脾胃的适化功能,正如《摄生消息论》所说:“当春之时,食味宜减酸增甘,以养脾气。”反过来说,春季养生应多食麦、枣、豉、花生、葱、香菜等,以扶阳气。其次,夏季气候炎热,阳盛于外。根据五行学说而言,夏时心火当令,心火过旺则克肺金,故助心气而制肺气是顺应夏季特质特征的体现。从饮食上来说,夏季宜多食酸味以固表,多食咸味以补心,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饮食也不可贪图一时之快而过寒。西瓜、绿豆汤等都是解外热的佳品,但不宜冰镇以免寒气损伤脾胃。
再次,秋季气候转冷,阳气收敛阴气滋长,人体阴阳的代谢也开始向阴气的逐渐强盛过渡。因此,秋季的饮食起居应当以“收阳”为主。《素问藏气法时论》说:“肺主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这就告诉我们,秋季要尽可能少食辛味之品,适当多食一点酸味果蔬,以达到收敛补肺的功效。此外,秋季可适当食用如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滋阴润燥,维护身体的健康。
接着,冬季气候严寒,草木凋零、万物潜藏,阴气极盛。人体的代谢也趋于缓慢。因此,冬季养生之道,应着眼于一个“藏”字。冬季的养生既不宜生冷,也不宜燥热,最宜食用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为宜。减少食盐摄入量,可以减轻肾脏的负担,增加苦味可以坚肾养心。冬季宜食谷类、羊肉、鳖、龟、木耳等食品,宜食热饮食,以保护阳气。同时,冬季也是进补的最好时机,以达到保阴潜阳的良好功效。四季养生之道不可逆,我们应当遵循和顺应自然的规律,合理地调配饮食以达到四季不同的养生目标。人的身体既可强壮也可脆弱,关键就在于我们花费多少精力去调理和保护。其实要想达到养生的目的需要注重许多细节,这也许是与我们的喜好和习惯相悖的,但却是保护身体的唯一途径。例如夏季少食冰饮以免过寒伤脾胃,这样看似简单的细节在炎热的当下我们却往往很难控制,但要意识到这是有损健康的举动,都应该为了长远的身体健康尽量做出改变。
最后,根据五脏六腑的不同需求来划分,中医讲究“五色入五脏”。五色是指赤青黄白黑,可以滋补心肝脾肺肾。人体作为一个内外统一的有机整体,通过五色和身体调和并顺应五态,就可以调整人的容颜和身体。
红滋心。红色食品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对心脏非常有益处,如红苹果、山楂、红枣、西瓜、胡萝卜等,都能有效地起到补血补心的作用。在饮食中宜适当食植物蛋白、牛奶、瘦肉之类,并选用一些能降血脂食物,如大豆、蘑菇、花生、生姜、大蒜、洋葱、茶叶、酸牛奶、甲鱼、海藻、玉米油、山楂、蜂皇浆等,少吃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并且饮食清淡少盐,都是对心脏的保护十分有益的。青养肝。青色食品包括绿色蔬菜和水果等,维生素含量高,对于清理肠胃、促进肝脏的排毒是十分有效的。此外,护肝宜食些易消化的高蛋白食物,如鱼类、蛋类、乳类、动物肝脏、豆制品等,还应适当吸些糖,多食用高纤维食品。黄益脾。如南瓜、柑橘、香蕉、黄豆、玉米等黄色食品,可以起到养脾的作用,促进排毒,延缓器官衰老。
白润肺。白色食品如牛奶、豆腐、冬瓜、竹笋、山药等,对于养肺的功效是显著的。对于肺脏的保健,还应该注意少吃辛辣辛味,宜淡食少盐忌咸;饮食切勿过寒过热,尤其是寒凉饮冷。
黑补肾。黑豆、黑芝麻、桑葚、紫菜、黑木耳、茄子等黑色食品都能为肾脏的健康出一份力。此外补肾饮食宜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低胆固醇、低盐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豆制品、蘑菇、水果、蔬菜、冬瓜、西瓜、绿豆、赤小豆等。
无色和五脏的结合对于我来说是新鲜的,平时很难将它们联系在一起的我,通过学习也记住了日常生活中的食材经过颜色的区分也可以达到不同的功效。
经过一个学期对于中医养生之道的初步学习和探索,我感觉获益良多。这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许多不曾注意的饮食细节和习惯都得到了良好的改善,我相信这对于身体健康和调理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第三篇:中医药学概论总结
中医药学概论总结
------河南中医学院
辛味:具“散”、“行”特性,有发散、行气、活血等作用。甘味:具“补”、“和”、“缓”特性,有补虚、和中、缓急止痛、缓和药性或调和药味等作用。涩(酸)味:具“敛”、“涩”特性,有收敛、固涩等作用。能收敛固涩,治疗滑脱证的止汗、敛肺止咳、涩肠止泻、止血、固精止带的药物,多标以酸味或涩味。酸味还有生津作用。
苦味:具“泄”、“燥”特性。
(1)“泄”:指降泄、通泄、清泄作用。
(2)“燥”:指燥湿,结合药性有苦寒燥湿和苦温燥湿作用。咸味:具“软坚”特性,有软坚散结或软坚泻下的作用。淡味:具“渗”、“利”特性,有利水渗湿作用。
不良作用:过食辛味药物能耗气、伤阴。过用酸涩味药,易收敛邪气。过用甘味药物,易逆膈碍胃,令人中满。苦味药物大多易伤津、败胃,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咸味药物过量,容易引起血液瘀滞。
第一节
解表药
1、发散风寒药
辛温,归肺经
(1)发汗解表药:麻黄、桂枝、苏紫、生姜。主治外感风寒表证有汗或无汗者 麻黄和桂枝发汗作用强,主治外感风寒表实无汗者。
麻黄:发汗解表;平喘,用于各种喘咳气急病症;利尿消肿,用于水肿。
桂枝:发汗力弱于麻黄,有汗无汗者均可用,当配伍白芍主治外感风寒,营卫不和有汗者;温通经络;温助阳气
苏紫生姜能止呕,尤其适用于胃肠型感冒,能解鱼蟹之毒;发汗力弱,用于外感风寒轻证。苏紫能行气止呕,治脾胃气滞,腹胀呕吐;生姜能温胃止呕,温肺止咳。
(2)祛风散寒止痛药:防风、羌活、白芷、细辛
四味药均主治外感风寒之头身疼痛。防风:祛风解表;去风湿,止痛;止痉。(与荆芥相须为用)羌活:祛风散寒;去风湿,止痛。
白芷:祛风散寒解表,用于风寒表证鼻塞头痛;通鼻窍;止痛;燥湿止带。细辛:祛风散寒解表,用于风寒表证鼻塞头痛;通鼻窍;止痛;为肺止咳。(3)祛风解表药:防风、荆芥
二者长于祛风。荆芥:祛风解表;透疹止痒,止血 此外,生姜、细辛能温肺止咳
2、发散风热药
辛寒凉,归肺经
(1)疏风热、利咽、透疹药:薄荷、牛蒡子、蝉蜕
三者散风热而长于利咽,还能透疹。薄荷还能疏肝理气;牛蒡子还能清热解毒(2)疏风热、清肺、明目药:桑叶、菊花 桑叶:疏风散热;清肺润肺;清肝明目。
菊花:疏风散热;清肝明目;平肝阳;清热解毒。(3)退热、升阳药:柴胡、葛根、升麻。
柴胡:发表退热,用于表证发热,少阳证往来寒热;疏肝解郁;升阳举陷。葛根:发表退热;生津止渴;透疹;升阳止泻。升麻:发表退热;透疹;清热解毒;升阳举陷。
(4)疏散透疹药:薄荷、牛蒡子、蝉蜕、升麻、葛根
此外,桑叶、菊花、蝉蜕能清肝明目,牛蒡子、升麻能解毒。
/ 7
第二节 清热药
1、清热泻火药
清热泻火功效,治疗温病气分证和脏腑实热证(1)清泻胃热药:石膏、知母、芦根
石膏:清热泻火,用于温病气分实热证;清肺胃热;收湿敛疮。(清热泻火首选药,与知母相须为用)
知母:清热泻火,用于温病气分实热证;清肺养阴润燥;清胃热,生津止渴;滋养肾阴。芦根:清热泻火,清气分热不及石膏知母;生津止渴,清胃止呕;祛痰排脓。(2)清泻心火药:栀子
栀子:清热泻火,清心除烦;清热利湿;凉血止血;清热解毒。(3)清泻肝火药:夏枯草
夏枯草:清泻肝火;散郁结。
2、清热燥湿药 清热燥湿功效,主治湿热病症。(1)清热燥湿、泻火解毒药:黄芩、黄连、黄柏
黄芩:清热燥湿应用广,用于各种脏腑湿热证,并长于清泻肺火;清热泻火;清热解毒;清热安胎。
黄连:清热燥湿,善于清胃肠湿热(治疗湿热泻痢的要药);清热泻火,善于清心火,兼清胃火;清热解毒。
黄柏:清热燥湿,长于清下焦湿热;清热泻火退虚热;清热解毒。(2)清肝胆湿热药:龙胆
3、清热解毒药
清热解毒功效,主治热毒病证。(1)清热解毒、疏风热药:金银花、连翘 连翘为“疮家圣药”,与金银花相须为用。(2)清热解毒、利咽:板蓝根、大青叶
(3)清热解毒、消痈药:蒲公英、鱼腥草、大血藤(4)清热解毒、止痢药:白头翁、马齿苋
4、清热凉血药
清热凉血功效,主治血分热证或温病营血分证。(1)清热凉血、滋阴药:生地黄、玄参(2)清热凉血、活血化瘀药:牡丹皮、赤芍(3)清热凉血、毒药:玄参、水牛角
5、清虚热药 退虚热功效,主治阴虚内热证。青蒿、地骨皮:退虚热,凉血。
第三节
泻下药
1、攻下代表药:大黄、芒硝、番泻叶
(大黄与芒硝相须为用。)
大黄:泻下通便,攻下积滞;泻火解毒;凉血止血;活血化瘀;清热利湿。芒硝:软坚泻下;清热消肿。
番泻叶:泻下通便。
2、润下代表药:火麻仁、郁李仁
润肠通便,用于肠燥便秘症。
3、峻下逐水代表药:甘遂、牵牛子
峻下逐水退肿。
第四节 祛风湿药
1、祛风湿散寒药:独活、威灵仙(二者为代表药)二者兼能止痛。
2、祛风湿清热药:防己、秦艽(二者为代表药)主治风寒热痹。
/ 7
3、祛风湿强筋骨药:桑寄生、五加皮
主治风湿痹症久痹。
第五节 化湿药
1、化湿、解表药:苍术、广藿香
苍术:为燥湿健脾要药,常用于湿浊中阻。祛风湿。解表,用于风寒表证。广藿香:为芳化湿浊要药,常用于湿浊中阻。解表,外感风寒表征。止呕。
2、化湿、止呕药:广藿香、砂仁、豆蔻
第六节
利水渗湿药
1、利水消肿代表药:茯苓、薏苡仁、泽泻、猪苓
茯苓:利水渗湿要药;健脾补中;宁心安神。(泽泻、茯苓、猪苓相须为用)薏苡仁:利水渗湿,健脾,清热排脓。
泽泻:利水渗湿,泄热。
猪苓:利水渗湿作用较茯苓强,但无健脾作用。
2、利水通淋代表药:车前子、滑石
利湿、清湿热
3、利水退黄代表药:茵陈、金钱草
利湿、清热、利胆退黄。
第七节 温里药
温理散寒的作用,主治里寒证,均可用于中焦虚寒证。
1、能回阳的温里药:附子、干姜
(附子为回阳救逆第一要药)
2、补火助阳、散寒止痛药:附子、肉桂 肉桂为补货助阳之要药
2、散寒止痛药:附子、肉桂、吴茱萸
吴茱萸长于温肝散寒止痛,为治肝寒气滞诸痛之要药,兼能疏肝解郁,温中降逆止呕,助阳止泻。
第八节
理气药
具有行气功效,主治气滞证。
1、行气调中药:厚朴、陈皮、枳实、木香
四药长于调理脾胃气机,适宜脾胃气滞证。厚朴与枳实:行气作用强,善消积滞。厚朴行气消胀,燥湿以消痞,兼能平喘化痰。枳实破气以消痞,也可化痰,常治胸痹心痛。
陈皮与木香:行气调中,均适于脾胃气滞证。陈皮长于理气健脾,兼燥湿化痰。木香为行气止痛之要药。
2、疏肝理气药:香附
调理肝气而疏肝解郁,并能调经止痛,为妇科调经之要药。
3、通阳散结药:薤白
宣通胸中阳气,为治胸痹要药,温散阴寒痰浊,又可理气调中。
第九节 消食药
山楂、神曲、麦芽、莱菔子
第十节 驱虫药
槟榔、使君子、苦楝皮
/ 7
第十一节 止血药
1、收涩止血代表药:白及、仙鹤草
2、凉血止血代表药:地榆、槐花、白茅根
3、化瘀止血代表药:三
七、蒲黄、茜草 三七可止血、化瘀、止痛
4、温经止血代表药:艾叶
第十二节 活血化瘀药
1、活血行气止痛药:川穹、延胡索、郁金、莪术 川穹为妇科调经常用药
2、活血调经药:桃仁、红花、牛膝、丹参、益母草 桃仁和红花相须为用治疗淤血证。
桃仁长于去瘀生新,还可润肠通便、止呕平喘。丹参化瘀生新、活血而不伤正。
益母草为妇科经产要药,可利水消肿,主治妇科血瘀证及水肿。
第十三节 化痰药
1、燥湿化痰代表药:半夏、天南星
二者性温,皆能燥湿化痰;外用可攻毒消肿散结。半夏燥湿化痰,兼能止咳;广泛用于费仲湿痰证,为治湿痰壅肺及寒痰停饮咳嗽痰多之要药;尚可降逆止呕,为治呕吐要药。
2、化痰、降逆止呕药:半夏、旋覆花
皆能化痰止呕
3、清热化痰代表药:川贝母、浙贝母、瓜蒌、竹茹
清热化痰,主治热痰证。川贝、浙贝皆能清肺化痰、止呕及消痰散结。瓜蒌皮偏于利气宽胸,为治胸痹、结胸之要药;瓜蒌仁长于润肠通便,多用于肠燥便秘。竹茹清热化痰止呕。
4、祛痰止咳利咽药:桔梗
第十四节
止痰平喘药
1、止咳平喘、润肠通便药:杏仁、紫苏子
主治咳嗽、气喘,肠燥便秘。苦杏仁作用强,用于各种喘咳。
2、泻肺平喘、利水消肿药:桑白皮、葶苈子
主治肺热咳喘,水肿胀满等症。葶苈子重在泻肺中氺饮,多用于胸腹积水,小便不利之实证。桑白皮重在清泻肺热,多用于四肢、面目浮肿。
3、润肺止咳药:紫菀、款冬花、百部
紫菀、款冬花常配伍,但紫菀长于祛痰,款冬花长于止咳。百部兼能杀虫灭虱。枇杷叶止咳平喘,还能清肺化痰,兼可清肺止呕。
/ 7
第十五节 安神药
1、养心安神代表药:酸枣仁、柏子仁、首乌藤
三者主治阴血不足,虚烦失眠。酸枣仁兼能止汗,为治疗自汗、盗汗的良药。柏子仁又能润肠通便,治津亏便秘。首乌藤兼能祛风通络,主治血虚身痛,风湿痹痛。
2、镇心安神代表药:龙骨
3、宁心安神、化痰开窍药:志远
第十六节平肝潜阳药
皆能平肝潜阳,主治肝阳上亢证
1、平肝潜阳、清肝明目药:石决明、珍珠母
2、平肝潜阳兼收敛固涩、安神药:龙骨、牡蛎
第十七节 息风止痉药
1、息风止痉、清肝热药:羚羊角、牛黄、钩藤、地龙
四药主治肝风内动,痉挛抽搐偏热者。羚羊角和牛黄还能清热解毒;羚羊角还能清肝明目,牛黄则能化痰开窍;地龙还可通经络、平喘、利尿。
2、息风止痉、平肝阳药:羚羊角、钩藤、天麻
3、性平的息风止痉药:天麻、僵蚕
第十八节 开窍药
1、开窍醒神、止痛药:麝香、冰片、苏合香
麝香为醒神回苏要药,热闭神昏寒闭神昏皆可用,长于冰片配伍;还可活血化瘀散结、痛经止痛。
冰片与麝香配伍治神昏闭证;兼能清热消肿止痛。苏合香善治寒性神昏,又能温里散寒止痛。
2、开窍醒神、安神、化湿浊药:石菖蒲
第十九节 补虚药
1、补气药
补气,主治气虚
(1)补脾胃气、生津药:人参、党参、西洋参
三药都能补脾肺之气,主治肺气虚、脾气虚;又能生津,主治气阴两伤证。但人参补气作用较强为打不元气、挽救虚脱的要药,且补气作用全面,还能补肾、心等脏之气,主治肾气虚、心气虚证;尚能安神、益智。党参还可补血,主治气血两虚证。一般脾肺气虚级气阴两虚证,课用党参代替人参,但元气亡失、脾肺气虚重症以及气阴两伤的重症,仍以人参为宜。(2)补脾、止汗、利水药:黄芪、白术
长于补脾气,又能利尿消肿,主治脾气虚水肿、小便不利;兼能固表止汗,主治气虚卫表不固之自汗、盗汗。而黄芪不脾气长于升阳举陷,长于人参、白术、升麻同用,治脾虚中气下陷的脏器下垂,并可补肺气;白术长于健脾燥湿,还能安胎,治脾虚胎动不安。
(3)长于补心气的药:甘草
补心气为主,兼能补肺脾气,作用弱常辅助他药使用;还能祛痰止咳清热解毒,缓急止疼,调和药性。
/ 7
2、补血药
补血功效,主治血虚证。
当归、熟地、阿胶补血力强,为补血要药;白芍补血力缓,以养血为主;制首乌长于益精血。当归又能活血止痛、调经,最适宜于血虚兼有淤血所致的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疾病,还可一个与其它淤血证;兼能润肠通便。熟地、制首乌又能益肾精,主治精血亏虚的早衰症候。阿胶兼能止血,尤其适于出血引起的血虚证,还可补肺肾阴。白芍类似甘草,可缓急止痛,尚能平肝阳、止汗。
3、补阴药
补阴功效,主治阴虚证(1)补肺胃阴药:南沙参、麦冬
皆可清肺胃热,治肺胃阴虚兼有热象者。麦冬作用强,还可养心阴、安心神。南沙参尚能益脾肺之气,兼可祛痰。
(2)补肝肾阴、明目药:枸杞子,女贞子(3)枸杞子还可益精、养补。
(4)补肝肾阴、潜阳药:龟甲、鳖甲
4、补阳药
补阳功效,主治肾阳虚证。
(1)补肾阳、强筋骨药:鹿茸、淫羊藿、巴戟天、杜仲、断续(2)补肾、固涩药:菟丝子、补骨脂、益智
(3)补肾阳、益精药:鹿茸、紫河车、巴戟天、菟丝子、冬虫夏草
第二十节 收涩药
收敛固涩的功效,主治滑脱病,味或酸或涩
1、涩肠敛肺生津药:乌梅、五味子
二者都可涩肠止泻,主治久泻久痢;敛肺止咳,主治久咳;生津,主治口渴、消渴病。乌梅涩肠作用强,宜用于久泻、久痢;还能敛气,又滋肾阴,宜于治疗肺虚久咳及肺肾两虚之喘咳;乌梅主要用于肺虚久咳少痰或干咳无痰。
五味子键能补肾,宜于脾肾虚寒之久泻不止;还能敛肺气有滋肾阴,宜于治疗肺虚久咳及肺肾两虚之喘咳。
2、固精缩尿止带药:山茱萸、桑螵蛸、海螵蛸
第二十一节
涌吐药
该药有诱发、促进呕吐的功效,主治痰饮积聚、误服毒物停留胃中。
常山:涌吐痰涎,用于胸中痰饮积聚等。还能祛痰而截疟,为治疗疟疾的要药。
胆矾:涌吐作用比较强,对风痰、热痰、及误食毒物而尚在胃中者皆可用,还可用于去腐蚀疮。
第二十二节 攻毒杀虫去腐敛疮药
具有解毒消肿、去腐排脓、生肌敛疮、沙葱止痒能功效,主治痈疽疮疖、疥癣、湿疹、外伤、蛇虫咬伤等病症;性烈,有毒,多外用。
1、解毒药:硫磺、炉甘石、硼砂
2、拔毒生肌药:升药
/ 7
/ 7
第四篇:读《中医医案学概论》心得体会
读《中医医案学概论》心得体会
我是2012级电子信息班的一名学生,我学的专业是电子信息与科学技术(医学方向),其实是喜欢学医的,结果没想到学的是与医学无关的,所以希望在选修课上可以普及一些医学方面的知识,所以选了《中医医学案概论》这门选修课。学习后深感医学的博大精深,医者的伟大。以下是我的学习心得及一些感想。通过学习中医学,我对它有了个初步的了解。中医药学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我国人民在生活、生产以及同疾病斗争实践的经验总结。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内容。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人民的健康和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
自古以来,行医者十分注重道德修养,将大医精诚封为圭桌,更以行动诠释着,他们以德养性,以德修身,德艺双馨,正因为他们毕生恪守着这样的信念,才真正成为历代医学家和百姓敬仰的伟大先师。精为先,诚为辅,只有具备精诚着,可承大医之名,精于高超的医术,诚于高尚之品德。纵观慢慢中华几千年医学历史,出现了一代又一代的名医:扁鹊济世救人,敢于直言:华佗施人道不分贵贱:叶天士谦逊好学承先启后重树医德。他们撰写的每一篇医案谨慎真实让我懂得实践真理的统一。医者中的智者应是众智者中的佼佼者,因为他们担负着挽救生命和发扬中医的双重责任,每一篇医案便是他们留给后人们最好的纪念品,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学习这门课后有一些小小的建议,希望老师可以看看。
有时候,对我们这种初学者授以长篇大论的医学知识其实我们是吸收不了的,比如我相比之下更喜欢看一些图片啊,实时的医学视频等,可以提高大家的兴趣。所以建议老师可以在讲课中给我们加一些相关视频,或者相关图片及新闻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其实在很多时候,不论是我们的这个专业还是医学专业学生都会多少有些迷茫关于我们学习的这些知识可以用到哪儿,如何可以让他们运用得更好,希望老师在讲课时可以为我们指点一下。还有为了提高同学们的兴趣,加深对中医学的印象,老师可以在课程的初期给我们放一个有教育意义的影片引入到课程内,或者实践教学,其实我们非医学类专业的学生也想过把医生瘾,老师可以实际教我们如何把脉,如何辨别疾病的发生之类的,而医学专业的学生可以提前实习。以上是我对这门课的感想及建议。
第五篇:中医全科医学概论试题
中医全科医学概论A
A型题: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1、中医本体论的主要内容是:
[
] A.天人合一 B.阴阳学说 C.元气论 D.脏腑学说
2、全科医学作为一个新型临床学科在我国正式建立起来的时间是。
[
] A、20世纪60年代 B、1989年11月 C、1993年11月 D、1996年12月
3、中医诊治疾病的基本原则是:
[
] A.整体观念
B.辨证论治
C.恒动辨证 D.脏腑辨证
4、全科医生做为医疗保健与保险体系的角色是。
[
] A、咨询者
B、教育者
C、家庭成员
D、守门人
5、中医全科医生常常遇到的健康问题是:
[
] A.生物—心理—社会问题交织
B.家庭—单位问题复杂 C.亲情—爱情—友情问题交织 D.现实—理想问题复杂
6、不是全科医疗的的具体特征是。
[
] A、高新技术
B、常见问题
C、持续性
D、综合方法
7、“未病”的概念中不包括: [
] A.机体处于尚未发生疾病的状态
B.疾病在动态变化中,可能出现的趋向和未来可能表现出的状态。C.变而未果表现出愈或坏、生或死的紧急关头阶段 D.机体已无生命指征阶段
8、哪一个家庭类型属于扩展家庭。
[
] A、单亲家庭
B、群居家庭
C、核心家庭
D、联合家庭
9、全科医生在整个服务过程中应贯彻以何为主的服务原则: [
] A.预防保健 B.问题咨询 C.健康教育 D.诊断治疗
10、家庭生活周期分几个阶段。
[
] A、4个
B、6个
C、7个
D、8个
11、医疗的顺从性及病人的满意度,绝大部分取决于: [ ] A.医生的服务 B.医患关系 C.患者的感受 D.医院的硬件环境
12、目前排在死因首位的疾病是。
[
] A、脑血管疾病 B、恶性肿瘤
C、心血管疾病
D、呼吸系疾病
13、医患交往过程中,对会谈技巧认识不正确的是: [
] A.会谈准备——强势定位,主导谈话 B.会谈开始——礼貌、热情、开放式提问
第1页(共4页)C.会谈中间——鼓励、促进、心理支持 D.会谈结束——适时、自然、结束语
14、不属于公共卫生服务的是。
[
] A、全科医疗
B、计划免疫
C、健康教育
D、妇幼保健
15、下列属于我国甲类传染病的是指: [
] A.狂犬病、霍乱 B.鼠疫、霍乱 C.艾滋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D.鼠疫、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16、正常情况下,第一次乙肝疫苗接种时间。
[
] A、出生后24小时内
B、48小时内
C、一周内
D、一个月内
17、医疗事故分为几级? [
]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18、家庭结构危机的主要特点是。
[
] A、不可预见、反复发作
B、可预见、常发生
C、不可预见、不常发生
D、不常出现、可预见19、2004年2月,在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指出“社区卫生服务具有综合、便捷、低廉、持续的特点,治疗的疾病以慢性病、老年病为主,中医药在这方向有着鲜明的优势,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的是: [
]
A.胡锦涛 B.温家宝 C.吴邦国 D.吴仪
20、人所在的生态系统当中,属于微观世界的是。
[
] A、家庭
B、社区
C、细胞
D、国家
中医全科医学概论B
A型题: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1、哪一个家庭类型不属于异常家庭。
[
] A、单亲家庭
B、群居家庭
C、核心家庭
D、同性恋家庭
2、人体生命活动中,主宰思维、行使主观意愿、统率五脏六腑的是:
[
]
A.魂
B.神
C.意
D.魄
3、人所在的生态系统当中,属于宏观世界的是。
[
] A、组织
B、系统
C、文化
D、分子
4、疾病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现象的总和是: [
] A.病机
B.病因
C.证候 D.症状
5、“妻管严”这种现象是家庭权力结构的哪一类型。
[
] A、分享权威型 B、传统权威型 C、工具权威型
D、感情权威型
6、中医全科医生进行健康问题评估时,最常用的一种评估方法是:
[
]
第2页(共4页)A.观察法
B.会谈法 C.分析法 D.工具法
7、属于家庭内资源的是。
[
] A、教育资源
B、健康防护
C、文化资源
D、宗教资源
8、提出“隔离”思想有效防治传染病传播的最早史料是 [
] A.《素问•刺法论》:“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天牝从来„„” B.《老子》:“凶年之后,必有温疫。”
C.《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D.《灵枢·剌法论》:“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
9、社区健康照顾团队中的医技成员是。
[
] A、社区医师
B、社区护士
C、健康教育者
D、专科医生
10、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 A.一级预防——病因预防——无病防病
B.二级预防——临床前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C.二级预防——发病前期预防——使疾病能够及早治愈而不致加重和发展。D.三级预防——临床预防——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发生。
11、全科医生配置上,一般按多少个家庭配备一名全科医生。
[
] A、200
B、300
C、400
D、500
12、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是: [
] A.遗传性疾病 B.传染性疾病 C.生活方式病 D.营养不良性疾病
13、社区健康照顾团队中的顾问成员是。
[
] A、社区医师
B、社区护士
C、健康教育者
D、专科医生
14、《世界卫生组织法》确定该组织及其会员国的最终目标是: [
] A.将全人类获得最高可能的健康标准 B.人人享有卫生保健 C.生命健康权 D.社会医疗保险制度
15、主干家庭又称()家庭。
[
] A、单亲家庭
B、直系家庭
C、核心家庭
D、联合家庭
16、传染病预防是传染病防治工作中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内容,国家对传染病实行的原则是:[ ] A.隔离为主 B.预防为主 C.治疗为主 D.预防与治疗并重
17、属于家庭外资源的是。
[
] A、维护支持
B、健康防护
C、卫生服务资源
D、情感支持
18、生命是基本人权,实施安乐死主要侵犯的人权是: [
]A.人格权 B.处分权 C.隐私权 D.生命权
第3页(共4页)
19哪一个不是全科医生对病人与家庭的角色。
[
] A、咨询者
B、教育者
C、守门人
D、医生
20、合理用药的基本要素是: [
] A.安全性、有效性和适应性 B.安全性、有效性和合理性 C.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 D.安全性、有效性和适当性
第4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