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科技咨询在创新驱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科技咨询在创新驱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科技咨询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人才智力密集、科技含量高、产业附加值大、辐射带动作用强等特点。近年来,科技咨询业发展势头良好,服务内容不断丰富,服务模式不断创新,新型科技咨询业服务质量和能力稳步提升。科技咨询业在助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推动经济向中高端水平迈进等创新驱动发展中挥了重要作用。
一、关于创新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1.创新
熊彼特认为,所谓创新就是要“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就是要把一种从来没有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进生产体系中去,以实现对生产要素或生产条件的“新组合”;作为资本主义“灵魂”的“企业家”的职能就是实现“创新”,引进“新组合”;所谓“经济发展”就是指整个资本主义社会不断地实现这种“新组合”,或者说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就是这种不断创新的结果;而这种“新组合”的目的是获得潜在的利润,即最大限度地获取超额利润。因此,他提出,“创新”是资本主义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动力,没有“创新”就没有资本主义的发展。“创新”具有五种情况或五个创新,依次对为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资源配置创新、组织创新。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是我们党放眼世界、立足全局、面向未来作出的重大决策。因此,要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自主创新,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加快形成经济发展新方式,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率先发展。
2.“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创新驱动指那些从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分中获取发展动力的企业,以及那些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可创造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活动。也就是说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科学技术的创新带来的效益来实现集约的增长方式,用技术变革提高生产要素的产出率。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两层含义:一是中国未来的发展要靠科技创新驱动,而不是传统的劳动力以及资源能源驱动;二是创新的目的是为了驱动发展,而不是为了发表高水平论文。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科技发展要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这个中心任务,要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尤其是明确提出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体系,让企业成为创新主体。高技术不再是独立发展的产业,而要与传统产业全面结合。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创新驱动发展”是对上述认识的精辟总结,也为科研人员创新活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实现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目标,首先必须充分认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一是对我国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增强发展的长期动力;二是在我国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三是对降低资源能源消耗、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长远意义。其次是抓住重点,形成合力。而国际上普遍认可的创新型国家,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一般在70%以上,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超过2%,技术对外依存度低于20%。因此,科技咨询机构和人员应主动参与和承担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的分解、细化和实施过程中去。
二、关于科技咨询
1.科技咨询
咨询活动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领域,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发展。科技咨询是由具有现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专业知识并熟悉业务的专家组成的独立的智力团体,系统地运用现代科学知识、现代技术手段和现代分析方法,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类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等复杂问题而进行的创造性智力劳动。具体地讲,就是以科学为依据,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综合利用科学知识、技术、经验、信息,采用现代科学方法和先进手段,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判断和预测,客观公正地提供委托项目的咨询成果,为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各类社会组织等提供相应决策依据和优化实施方案的智力型服务行业。科技咨询业是智力高度集中的知识生产活动,它的核心作用是通过提高人的创新能力和决策水平来推动社会均衡、快速、可持续发展。
2.科技咨询服务的重点任务
为加快科技咨询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国务院近期印发《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首次明确了科技咨询服务的重点任务:一是鼓励发展科技战略研究、科技评估、科技招投标、管理咨询等科技咨询服务业,积极培育管理服务外包、项目管理外包等新业态;二是支持科技咨询机构、知识服务机构、生产力促进中心等积极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服务模式,开展网络化、集成化的科技咨询和知识服务;三是加强科技信息资源的市场化开发利用,支持发展竞争情报分析、科技查新和文献检索等科技信息服务;四是发展工程技术咨询服务,为企业提供集成化的工程技术解决方案。重点任务的确定,为科技咨询的发展迎来新的春天。
三、发挥科技咨询在创新驱动发展中的作用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是发挥好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加快从要素驱动发展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变。创新驱动既是大势所趋,也是形势所迫。科技工作者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排头兵,要充分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推动在科技体制改革和经济社会改革两个方面同步发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和释放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
(一)科技咨询要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发挥好院士专家工作站在创新驱动发展中的示范带动作用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关键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突破和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和确定战略发展方向。科技工作者要积极投身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主战场,推动构建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科技创新步伐,着力提高企业和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要着力在关键领域、瓶颈地方下功夫,敢于超越和担当,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的重大突破,掌握竞争发展的主动权,结束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据不完全统计,通过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企业加大了研发经费投入,在促进产学研相结合、帮助企业解决关键技术难题、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培养创新团队、促进产业提升和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1.开展战略咨询和联合攻关,解决企业战略定位和核心技术瓶颈问题
院士专家工作站围绕企业战略发展、急需解决的重大关键核心技术难题、重点产品研发等问题,开展战略咨询、联合攻关,有效帮助企业围绕行业发展和市场需求,确定新产品、新技术研发方向,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技术瓶颈问题。如某设计研究院院士专家工作站开展的“复杂地质条件下建设高拱坝和大型地下洞室群的关键技术研究”,不仅很好地解决了溪洛渡等多座国家巨型电站建设核心关键技术难题问题,还获得巨大经济效益,溪洛渡拱坝建基面优化节省投资近7亿元。如某企业院士工作站与多位院士合作开展的“高温复合材料构件制备技术及应用研究”项目,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温复合材料制造工艺和试验规范,在国内首次实现了航空发动机高温复合材料构件的制造。如某酒业集团工作站“双床热解气化规模化生产生物质燃气设备研发与示范”项目,利用干化酒糟进行燃烧产气供能技术成果已进入大规模产业化应用阶段,在酒糟的资源化利用方面将为行业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2.促进企业自主创新,构建核心竞争力
借力院士专家及其创新团队的科技研发实力,建站后企业的发明专利、技术成果、新产品研发量明显增加,获批承担国家以及省部级重大科技项目明显增多,社会经济效益显著。通过建立工作站发明专利、主持或参与制定国家或行业标准,获国家以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承担国家以及省部级科技项目均大大增加。如某净化公司工作站研发的国Ⅴ标准CNG车催化剂技术居国内领先,产品的性价比优势明显,与去年同期相比,产品销售收入从3900万元提高到7149万元、增长83.3%。某集团公司工作站大力推进公司技术创新,2014年新产品销售收入占公司总销售收入的60%以上。
3.助推产业升级转型,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依托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通过开展行业、产业共性技术攻关,对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如某麻业公司工作站,在院士团队的指导下,改进苎麻纺纱关键生产工艺和优化苎麻种植技术,提升苎麻纤维的品质、产量并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排放,带动苎麻种植农户增收致富,促进当地苎麻纺织产业链的升级和地区经济发展。通过开发脱胶新工艺项目,达到节能降耗;通过创新苎麻收割模式,增加农民收入,提升苎麻纤维的质量。
(二)科技咨询要紧紧围绕企业急需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创新人才培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运用
1.依托院士专家工作站集聚人才资源,引进和培养企业自主创新人才
依托院士专家工作站创新平台,大力引进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人才、智力,通过工作站合作项目研发过程中的传、帮、带,将院士专家的科研思路、理念、方法、模式传授给建站单位科研团队,引进和培养了一大批企业自主创新人才。
2.通过开展创新方法培训,促进企业创新人才培养
首先,科学思维的创新是科学技术取得突破性、革命性进展的先决条件。其次,科学方法的突破是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基础。只有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方法和核心技术,才能真正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再次,科学工具的创新是开展科学研究和实现发明创造的必要手段,是最重要的科技资源之一。创新方法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一项基础性、长期性、战略性的科技工作,是有效衔接科技“软实力”和“硬实力”的重要桥梁,也是科技“巧实力”的重要体现,要明确“创新方法是自主创新的根本之源”。在培训前期重视技术问题调研,通过调研工作,了解企业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收效明显。为培养企业运用创新方法解决技术难题的核心力量,在培训结束后,遴选掌握创新方法的技术骨干组建企业技术创新方法推广运用小组,在企业持续的开展技术创新。
3.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运用
通过高层次人才引进,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运用。
(三)科技咨询要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为着力点,发挥好在服务经济转型升级中助推器作用
1.科技咨询工作要注重引导社会公众积极参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全社会共同的事,需要广泛的社会公众理解和积极参与。要通过科技咨询活动的开展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让社会公众充分理解创新驱动发展的内涵、意义,不断激发人们创新、创造的无穷动力和蓬勃活力。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是实现科技腾飞的两翼,应该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科技咨询活动的开展要注重科技工作者的作用。科技工作者作为科技知识和科学精神的载体,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和先进文化的传播者,既要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带头创新,又要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为己任推动创新,为创新驱动发展培育更广阔、更深厚的土壤。要把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作为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在全社会推动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2.科技咨询要在地方经济的发展,发挥好科技的支撑和引领的作用
科技咨询工作要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部署,引导鼓励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扎实开展科技服务。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着力提升新能源新材料等主导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
3.科技咨询要在科学决策中发挥好智囊团作用
科技咨询要发挥好学科齐全、人才聚集、智力密集的优势。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组织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科学论证,把科技工作者的个人智慧凝聚成集体智慧,形成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为党委政府建言献策、提供决策咨询。
总的来讲,创新驱动发展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战略,也是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急需充分认识和发挥好科技咨询在创新驱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用技术创新提高生产要素的产出率,用科学技术的创新带来的经济新的增长。
责编/刘红伟
第二篇:在电子商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在电子商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互联网将是未来全球经济的主题,释放互联网能量的最佳方式就是电子商务(),它必将是分阶段,长期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实践证明,完全意义上的电子商务不可能一蹴而就,电子商务要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打持久战。
毫无疑问,企业的信息化是推进电子商务的关键,而应用的方法与技术是目前企业信息化的核心与基
本途径,中国企业参与国际化的竞争,是基本条件。中国电子商务在经历了从火爆到迷茫,再到理好范文版权所有智的回归之后,当今的主旋律之一将是推行企业管理。
企业管理变革的途径
全球制造管理的趋势,正由传统的“大规模生产”向“大批次定制”的方向转化,由过去强调“规模”到现今强调“灵活”,也就是说,今天的制造业必须培育并拥有在“多批次”基础上的“大批量”组织生产和供给的能力,这是社会需求和技术发展的必然,也是信息技术革命所带来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这种发展反过来也要求企业经营管理的策略迅速发生改变,经营导向由传统追求“大鱼吃小鱼”,转化为追求“快鱼吃慢鱼”,组织形态也由传统“基于功能的组织”体系,转向“基于流程的组织”重组,目的在于追求“一体化的运作管理”,通过整体效能的综合调优,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实践证明,的理论、方法和应用,是迎合并顺应产业趋势,迅速提升竞争力的有效方法。
中国工业化进程滞后于西方发达国家,我们必须用年左右的时间,去追赶发达国家数十年的历程。中国企业的管理,一方面,需要锐意变革和创新,另一方面,又不可以简单地照搬,或者跟从。结合中国的国情,推行管理,是中国企业跟踪产业发展趋势,迅速培养应变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基本途径。要推进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进程,其基础和核心是推广在广大企业中的应用。
推行管理,进行变革管理和优化,需要注意参照的几项准则:
从职能管理到面向业务流程管理的转变
组织为流程而定,而不是流程为组织而定
注重整体流程最优的系统思想
充分发挥每个人在整个业务流程中的作用
信息资源的一次性获取,共享使用
客户与供应商是企业整体流程的一部分
企业若要生存发展,生产工艺或者服务手段的改善固然至关重要,流程管理、过程控制也决不可忽视。现在对于中国企业来讲,后者甚至更为紧迫。如果不能在管理上做到与国际接轨,我们会看到一个又一个这方面的案例在中国反复出现,我们将失去市场。而国际企业制胜的法宝,却是我们过去所忽视的“流程”和“模式”。看起来这些管理方法并不需要多大的物质上的资源,只是“理念”,但确实是这些思想战胜了我们的物质基础,因为未来的竞争将是知识的竞争,管理的竞争。
企业与国际接轨的利器
最近,新闻媒体发布一条消息:美国花旗银行在上海的办事处从一家国有商业银行手中抢走了一个大客户——著名的手机制造和销售商,这将涉及每年亿元的相关金融业务。金融界的专家在分析时明确指出,这仅仅是一个信号,加入之后,我们将面临来自国际的各类企业的挑战。此次国有银行失利的直接原因,是无法提供一种类似信用、信贷的综合业务。而无法提供的原因,专家分析,在于我们银行的内部缺乏一套有效的业务核算体系,这就使得综合业务的开展无法做到,最终使我们失去了客户的所有业务。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国企业若要与国际接轨,参与国际化竞争,就必须在现代企业管理思想上完成补课甚至超越,而将是帮助企业完成这一使命的利器。
企业推行管理与实施软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导入软件系统是推行管理的基本前提。由于中国企业工业化进程滞后于西方发达国家,推行必将涉及到企业管理的变革与改善,而不是简单地将传统模式、流程电脑化的过程。
真正意义上的应用软件,至少涉及企业管理的财会、生产、分销、人力资源等功能领域的多个方面,可以说,这些方面是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中的众多方法所涉及的要点。面对激烈的竞争,必须采用现代化的管理哲学,无论是管理模式还是业务流程,都必须实现集成化协同、集约化运营,以及扁平化授权管理。不等同于财务、进销存、人力资源、生产管理等等单一应用的叠加,它必须从系统的底层设计开始就非常强调信息的关联性和复杂性。这种系统的底层设计思想的深度和复杂度,是单类应用间的接口设计所远远无法达到的,必须能够做到“一处变化,处处响应”,消除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共享。
好的系统包含的要素
首先,它的底层设计是高度集成化的设计,系统各模块间的数据关联和共享非常彻底和灵活;其次,它要采用最先进和稳定的技术,因为应用对系统的运行效率要求很高,但同时必须要非常稳定;再有,就是要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得到实际的验证,无论是技术本身,还是行业特色应用,都好范文版权所有要有相当数量和质量的成功案例;最后,系统的提供者要能够保证它的持续、健康的发展,除了拥有雄厚的实力与经验积累以外,必须有一套经过实践检验的科学的产品管理体系,使得产品与经营双重成功,客户与自身的利益得到最好的保证。
另外,对于中国企业而言,适合国情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要素。中国企业的管理思想、管理手段和管理人员要能够做到“善变”——长于改变,好的系统会帮助企业做到这一点,这是取得成功的基础。
国情是特殊的,但在特殊的背后,却一定有规律可循。这就带来了一个有趣的话题:特殊性和规律性之间的互动关系,是非常复杂、难于驾驭的社会实践,而只有充分认识到特殊性存在于规律性之中,规律性促进了特殊性的变化,适应特殊环境需要,固化规律性的东西以提高效能,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忽略了任何一方面,都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对于中国企业来说,选择好的产品,需要从以上几个方面去衡量,去比较,同时还要避免进入另一个误区,就是“追求最好”。
采用信息技术作为管理的工具,是作为一个企业管理者非常重要的一种认识,但这种认识不能踏入盲目追求技术领先的误区。企业应把“使用”放在首位,而不是过分追求技术上的领先,因此,采用信息化的手段,首先就要认识到,要追求“使用最佳”,而不是“技术最佳”。
一家实施了系统的企业,除去其他方面的改善,单单由于通过在系统上固化信誉金制度来管理它的分销商,短短三个月就降低了万元的应收账款。没有惊天动地的创新,只是将制度完善了,并且固化了,保证按章办事,“奇迹”就会出现,而如果一个好的管理思想无法落实到流程上,它将不会有太大价值。
另外,我们还看到很多大型的企业在采用小规模的或者是单一的应用,很多中等规模的企业在采用复杂的大型系统,他们或者功能受限、无法奏效,或者复杂难用,推进受阻。因此,对于正在选型的客户,选择适合自己规模的产品,选择能够迅速投入使用、解决问题并持续发展的产品才是最正确的,正像一句很流行的话所说的:“只买对的,不选贵的。”
第三篇:农业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农业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摘要:研究农业技术过程中的科技创新问题,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是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源泉和动力,是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的关键,是推动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实施科教兴农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科技创新与农业产业一体化则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关键词:农业产业化,农业高新技术
一、农业产业化
农业产业化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将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联结整合为一个完整的产业化系统,增强农业的增值能力和增进比较效益,形成自我扩张与发展的内在良性循环发展机制。具体说来,是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资源开发为基础,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产品,按照产供销、种养加、贸工农、产加销、科工贸等一体化经营原则,实行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的优化组合,发展各具特色的一体化产业实体和高效农业体系。以此改造传统的农业和农村经济,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与生态化,农村工业化与城市化。
二、农业高新技术
高新技术是指能够带来高经济效益,并向经济、社会领域广泛渗透的新技术。
一、生物技术。它是定向地,有目的地进行农业生物遗传改良和创制的一门高新技术,包括基因技术、细胞技术、酶技术和发酵技术等。
二、信息技术。主要包括农业决策支持系统研制与开发、虚拟农业研究、农业信息网络化技术、专业实用技术信息系统及专家系统的研制,全国共享的农业经济、资源、信息网络等。
三、核农业技术。为农作物品种改良和资源创制了一个强有力的技术手段,也为农副产品的延贮、保鲜开辟了一条新的有效途径。
四、设施农业技术。主要指工厂化种植和养殖、计算机农业控制等现代技术设施所装备的专业化生产技术。
五、多色农业技术。有:绿色农业技术是指生态农业技术和可持续发展技术。蓝色农业指水产品和水体农业。白色农业是指食用微生物产业、食用菌的生产和加工。
六、移植、常规技术组装配套。工业和国防等其他行业高新技术向农业的移植,以及各种常规农业技术融合、交叉、渗透,或者组装与高效地配置,组成一个有机复合技术群,从
而达到整体大于个别之和的效果。
三、高新技术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性
农业产业化作为一种组织制度创新,其运行的高效必须以高新技术为前提。农业高新技术是提高农业产业化整体水平的关键。本世纪50年代初期,发达国家农业增产中的20%-30%是靠技术进步实现的,70年代有60%-80%归于农业高新技术的进步。目前发展中国家在农业增产中也有10%-40%是靠高新技术的进步实现的。特别是农业高新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加快,如组织培养、基因、细胞、酶、发酵和生物化学工程等生物技术以及电子计算机、遥感技术、原子能辐射等逐步扩大应用并转向产业化,大幅度提高了农产品产量及优良品种的选育与推广。
实践经验证明,广泛采用农业高新技术,建立技术密集型,科技含量高的农业,不仅能大大提高土地生产率和农产品质量,有效地提高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而且对于改善不良的耕作制度,保护和抵御自然灾害,改良土壤,防治沙化,以及建立良性循环的生态环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依靠农业高新技术,是发展可持续农业的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措施,对实现农业产业化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郭承录.农业产业化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探讨.甘肃农业.1996(12)
[2]霍学喜.试论我国农业产业化的理论框架与政策结构.1998(4)
[3]祝福云,陈晓墩,刘敏.高技术产业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投入、机制与环境.陕西科技大学学报.2006(1)
第四篇:充分发挥党校在改革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充分发挥党校在改革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磐石市委党校魏松岩
进入新世纪,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越来越重视党校工作,同时也对党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委党校作为全市党员领导干部党性锻炼的熔炉,作为学习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阵地,肩负着提高我市党员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职责和使命。因此,党校一班人要按照新时期对党校工作的要求,围绕“进入全国百强县、创建全国文明城、建成中等城市、赶超一个地级市”的目标,继续发挥好自身在改革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成为干部培训的“主阵地”、理论创新的“排头兵”、决策咨询的“参谋部”,为加快富民强市提供有力保障。
一、要坚持党校办学方向,使党校成为干部培训的“主阵地”胡锦涛总书记在研究2006━2010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时指出,“‘十一五’时期,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要求我们必须全面提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整体水平。”根据这一指示精神,市委党校应按照干部培训的办学要求和方向,联系实际创新路,加强培训求实效,全面落实“十一五”时期干部教育培训任务,真正把党校办成干部教育培训的主渠道、主阵地。
1首先,创新教学内容,强调针对性。在理论教育上,重点加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学习,突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点内容,帮助干部打下扎实的理论功底。在知识培训上,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学用结合的目的。在能力建设上,着眼于培养决策能力、执行能力和创新能力等,以提高领导干部的执政水平。
其次,创新教学方式, 强调多样性。认真抓好课堂教学这个关键环节,增强课程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同时,注重对现实问题的分析和掌握,把课堂教学延伸到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实现教育培训与全市中心工作有机结合、与广大学员的需求有机结合。此外,要依托多媒体、远程教学网等现代化手段,实现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个性化、网络化,提高培训工作的整体效益。
第三,创新管理机制,强调实效性。建立领导责任联动机制,实施部门领导培训工作责任制,层层负责,逐级检查,逐级考核。建立激励约束机制,把干部的教育培训与评先评优、使用提拔结合起来,把学员学习考评结果作为使用与提拔的重要指标。建立干部教育培训跟踪管理机制,把教育培训跟踪管理渗透到工作的各个环节、各个时期,建立全方位、全过程的跟踪监控管理体系,巩固教育培训成果。
二、要努力把握时代特点,使党校成为理论创新的“排头兵”党的理论建设是党建的灵魂。适应时代变化,不断开辟理论和实践新的境界,这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凝聚着中国文化的智慧。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对党的理论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新课题、新内
容。党校作为我们党理论研究、理论创新、理论宣传、理论学习的主阵地,要在党的理论建设上勇于探索、善于总结,努力成为理论创新的“排头兵”。
历史和现实一再证明,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是我们党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党校要做好“传道、授业、解惑”的工作,让我们的干部“修百家之法”、“应当时之变”,我们自己首先要站在时代前列,准确把握时代实际、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工作,这是坚持“党校姓党”的根本保证。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党的事业的主心骨,也是我们党校的主课。“老五门”讲了几十年,是我们的传统和优势,今后还要继续讲下去,但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作为中心内容,让“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十六大以来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武装学员、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三、要着眼解决实际问题,使党校成为决策咨询的“参谋部”检验党校工作做得好不好,不仅要看是否始终站在理论创新的最前沿,是否促进了干部队伍素质能力的提高,还要看是否发挥自身优势、围绕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决策服务。也就是说,市委党校不仅要为全市发展提供理论引导和人才保障,更要为全市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努力成为市委、市政府决策咨询的“参谋部”和“智囊团”。为此,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强化科研意识。党校的同志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加强理论研究和对策研究不仅是自身职能和职责所在,同时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前提。党校既是培训党政领导干部的主渠道,又是进行理论宣传和科研活动的重要阵地,它需要教师把党校教学与科研结合起来,教学出题目,科研做文章。因此,市委党校全体同志必须切实强化科研服务意识、参与意识和创作意识,形成广泛参与、共同提高的良好氛围。
二是加大科研力度。要积极主动地深入研究全市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中带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拿出有新意、有创见、有分量、有说服力的理论研究成果,引领磐石经济社会的进步。同时,详细制定科研工作的规划和制度,在责任分解、成果评选、考核奖励等方面制定保障措施,逐步形成与我市实现“四大奋斗目标”相适应的科研创新体系,建立符合县级党校科研发展和队伍建设规律的运行机制,努力推进科研为党和政府决策服务。
三是培养科研队伍。要始终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大力实施“学历提升工程”、“在职培训工程”,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更新知识结构;积极创造条件,有计划、有重点地选派优秀骨干教师脱岗学习、外出进修,提高他们的教学科研水平和能力;改变那种“关门搞科研、闭门写文章”的现象,积极鼓励和组织教师开展社会调查,增长实践知识,丰富实践经验。通过以上措施,培养出一批优秀的中青年科研人才,努力为全市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提供多行业、多领域的决策咨询和智力支持。
2008年12月
第五篇:团队凝聚力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论文题目:团队凝聚力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摘 要
在企业的核心竞争资源中,人力资源是个重要元素,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动力之一。团队,这个营销时尚名词,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深讨钻研。团队管理,正被纳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治新领域。领导怎样协调组织内部关系,增强团队凝聚力就变得至关重要。团队要发展,就必须有团队精神和团队凝聚力,而提高团队凝聚力,则是团队建设中的核心关键部分。团队的领导者要有明确意识,帮助下属完成起步后各阶段的成长,让他们了解企业的制度,了解企业的文化,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创造环境,使团队在温馨的气氛中健康发展。本文从团队凝聚力的影响因素和形成过程两方面进行分析,并对建设高效团队的途径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字:团队
团队凝聚力
高效团队
前 言
团队凝聚力不仅是维持团队存在的必要条件,而且对团队潜能的发挥有很重要的作用。一个团队如果失去了凝聚力,就不可能完成组织赋予的任务,本身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条件。无数实践表明,团队具有巨大的潜力,以团队为基础的工作方式取得了比任何人所预言的都要深远的效果。作为企业领导,只要能巧妙融合知识、实务经验,激发起团队的创新开拓精神和团队凝聚力,就能够建立和有效管理团队,创建新的业绩。信息时代赋予企业很多发展机会,但同时也埋下了灾难。如何提高团队凝聚力已成为企业发展过程中中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这也正是本文的选题意义所在。
一、团队凝聚力的内涵
(一)团队凝聚力的影响因素 1.团队成员的组成。
(1)团队的规模。团队的规模越大,团队的凝聚力就越低。由于团队规模增大,团队成员间互动的机会和可能性就减小,从而难以形成凝聚力;反之,团队规模越小(一般认为5人~12人比较合适),团队成员间互动的机会增大,团队成员就越容易融为一体, 从而形成更强的凝聚力。(2)成员的相似性。所谓成员的相似性,是指根据个人档案记录归纳总结的比较明显的个体特征,也包括那些难以观察、对人的行为模式更具决定性影响的深层次因素,如个性、态度、价值观及其他心理因素等,还包括个体内在特性动态集合所产生的总体特征。
(3)成员的相吸性。如果A从B身上发现了自己喜欢的某种品质特征, 如名声和社会地位、愉悦、支持性以及其他令人喜欢的个性特点等,A会对B表示赞美、钦佩,成员间的这种相互吸引,会使得他们愿意在一起共同完成某项任务。
2.团队任务。
(1)任务目标的一致性。目标一致是形成凝聚力的前提条件,首先,如果团队目标与个体目标是一致的,那么个体就会被团队所吸引。其次,团队建立共同目标的过程往往意味着确立竞争对手或“共同敌人”的过程。有研究表明,“共同敌人”的出现会加强团队内部的认同,也会使团队成员的身份显得更加重要。
(2)目标任务实现过程中的相互依赖程度。如果要实现团队目标需要每个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且密切协作完成,则团队成员在行为、情绪和心理上就会与其他成员融为一体,形成合力,于是,团队实现目标的过程也是凝聚力形成的过程;相反,如果目标实现过程中所必须的相互信赖程度低,则不易形成团队凝聚力。
(3)团队任务对成员的吸引力。完成团队任务的活动内容、形式、频率适合成员,吸引力就大;反之,活动不受成员的欢迎,吸引力就会降低,甚至会令成员产生厌倦、反感心理,从而脱离团队。
(4)任务的难度。重复和烦冗的常规任务会带来倦怠并影响团队凝聚力,而以团队为进行单位,具有一定挑战性并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任务,这样的任务能够为整个团队带来共同面对压力的经验,完成这类任务,必须要团队成员保持高度一致,齐心协力,这样一个完成任务的过程,也就促进更高凝聚力的形成。
3.团队内部管理。
(1)领导方式。勒温等人的经典实验比较了在“民主”、“专制”和“放任”这三种领导方式下各实验小组的凝聚力和团队气氛。结果发现,民主型领导方式组比其他组成员之间更友爱,成员相互之间情感更积极,思想更活跃,凝聚力更强。
(2)激励方式。不同的激励因素和激励水平,对成员产生的吸引力也不同。能够促进团队凝聚力的激励因素,主要指能够强化归属感的各种情感因素。每个团队成员都有自己的心理需求,每个人的心理需求各不相同,有些个体有归属于某一团队的需求,有些人则对权利有很高的要求, 有些个体有沟通与身份地位的需求,而有些人有自我评价的需求等。团队是否能够持续为其成员提供其所期望的激励, 会对团队凝聚力产生重要影响,团队领导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控制这类影响团队成员需求的因素。
(3)沟通。成员之间的沟通有利于对团队任务的理解,和即时了解对方的进展情况,从而对自己的工作进行适当调整,以便更好地完成团队任务。在有效沟通的基础上,个体与团队才能维持相互信任,增强对团队的归属感。
(4)规范。团队有无一定的规范,也会影响到团队凝聚力的形成与发展,如果制定有效合宜的团队规范,会在一定程度上约束成员的行为,使成员行为最大程度地指向团队任务。另外高凝聚力的团队一般较易产生共认规范;相反,低凝聚力的团队一般难以形成共认规范。
另外,团队的外部因素也会影响到团队的凝聚力,一个团队总是与外界环境不断地发生着交互作用,积极进取的外部环境必然会对团队凝聚力的增强起到正面的促进作用,相反,消极的外部环境则会对团队凝聚力产生负面影响,如团队间的合理竞争会增强团队凝聚力, 当团队之间开展竞争时,各自的团体内部就会产生压力和威胁,迫使所有的成员自觉地团结起来,减少内部分歧。能够忠于自己的团队,维护团队的利益,一致对外,以避免自己的团队受挫、受损。这样,团队成员间的关系就变得密切起来,大家同舟共济,共赴使命,团队的凝聚力也就得以提高与加强。
(二)团队凝聚力的形成过程 1.胚胎期
此时是团队的组建期,团队带头人的确定务必要慎重遴选、充分酝酿,细心考察。团队成员的组合一定要充分自愿,性情相投。另外,确定好一个好的队名、队训对鼓舞士气,形成凝聚力雏形也有重要作用。
2.磨合期
建立了团队后,进入磨合期,团队领导与成员之间、成员与成员之间以及各种社会关系之间均需要彼此熟悉和磨合,团队应多组织学习各类团队制定的章程、规定等,让全体成员在思想上对团队的作用和意义有进一步的理解和认可。亦可组织各类团队训练,例如,游戏、郊游、各类趣味竞赛、业务竞赛等,以加深彼此了解,增进友谊,和谐气氛。
3.整合期
经过磨合,团队人文氛围初步形成,团队可根据成员的性情、爱好、业务能力等在组织结构、人岗定位、目标责任等方面进一步整合,使团队形成人尽其才、互溶互助的生机勃勃的有机体。
4.形成期
整合后的团队,已具有一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各项目标任务的实施过程中齐心合力、协同作战、携手奋斗、频创佳绩,逐步形成团队的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
5.成熟期
成熟期的团队各项目标任务的实施成绩斐然,各项规章制度规范齐全,运行公开透明,团队成员把团队当成“家”,把自己的前途与团队的命运系在一起,把参与团队活动看成是一种享受。团队成员对团队事务全心投入,尽职尽责,参与管理、决策。团队内部充满热情、充满活力,洋溢着生机勃勃的和谐气氛,形成较强的凝聚力。
二、团队凝聚力的价值分析
(一)团队凝聚力的重要性
团队精神的最高境界——凝聚力。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是从松散的个人集合走向团队最重要的标志。在这里,有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并鼓励所有成员为之而奋斗固然是重要的,但是,向心力、凝聚力来自于团队成员自觉的内心动力,来自于共识的价值观,很难想象在没有展示自我机会的团队里能形成真正的向心力;同样也很难想象,在没有明了的协作意愿和协作方式下能形成真正的凝聚力。那么,确保没有信任危机就成为问题的关键所在,而损害最大的莫过于团队成员对组织信任的丧失。
团队领导由于不知道如何建设高效团队,于是只好大声呼喊:“我们一定要加强团队合作,要讲奉献,要上下凝成一股绳,我们的工作则无往而不胜。”喊口号可以,但效果却很不佳。团队领希望部属和员工工作时像年终聚餐把酒时那样士气高昂,充满工作热情!但员工的实际表现却远非管理者所想。而企业最终的关键是“让员工众志成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与潜能,为企业创造绩效”,因此,建设高效团队提高其凝聚力尤其显得重要。
(二)团队凝聚力的作用
团队精神的核心——协同合作。一次,联想运动队和惠普运动队进行攀岩比赛。惠普队强调的是齐心协力,注意安全,共同完成任务。联想队在一旁,没有做太多的士气鼓动,而是一直
在合计着什么。比赛开始了,惠普队在全过程中几处碰到险情,尽管大家齐心协力,排除险情,完成了任务,但因时间拉长最后输给了联想队。那么联想队在比赛前合计着什么呢?原来他们把队员个人的优势和劣势进行了精心组合:第一个是动作机灵的小个子队员,第二个是一位高个子队员,女士和身体庞大的队员放在中间,殿后的当然是具有独立攀岩实力的队员。于是,他们几乎没有险情地迅速完成了任务。可见团队的一大特色:团队成员在才能上是互补的。共同完成目标任务的保证就在于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并注重流程,使之产生协同效应。
21世纪是一个团队至上的时代。所有事业都将是团队事业。依靠个人的力量已经不能取得什么成就了。这就需要一种团队凝聚力,正如歌词中唱的那样“团结就是力量”,只有拥有了一支具有很强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的团队,拥有了一批彼此间互相鼓励、支持、学习、合作的员工,企业才能不断前进、壮大。
(三)建设高效团队
每一个团队都有其优势和弱点,而团队要取得任务成功又面对外部的威胁与机会,通过分析团队所处环境来评估团队的综合能力,找出团队目前的综合能力对要达到的团队目的之间的差距,以明确团队如何发挥优势、回避威胁、提高迎接挑战的能力。
以团队的任务为导向,使每个团队成员明确团队的目标、行动计划,为了能够激发团队成员的激情,应树立阶段性里程碑,使团队对任务目标看得见、摸得着,创造出令成员兴奋的幻想。
合适的时机采取合适的行动是团队成功的关键,团队任务的启动;团队遇到困难或障碍时,团队应把握时机来进行分析与解决;以及团队面对内、外部冲突时应在什么时机进行舒缓或消除;以及在何时与何地取得相应的资源支持等;都必须因势利导。
怎样行动涉及到团队运行问题。即团队内部如何进行分工、不同的团队角色应承担的职责、履行的权力、协调与沟通等,因此,团队内部各个成员之间也应有明确的岗位职责描述和说明,以建立团队成员的工作标准。
对于这个问题,目前在很多企业团队建设中都容易被忽视,这可能也是导致团队运行效率低下的原因之一。团队要高效运作,必须要让团队成员清楚地知道他们为什么要加入这个团队,这个团队运行成功与失败对他们带来的正面和负面影响是什么?以增强团队成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即将我们常常讲的激励机制引入团队建设,可以是团队荣誉、薪酬或福利的增加、以及职位的晋升等。
团队的精髓是共同承诺。共同承诺就是共同承担团队的责任。没有这一承诺,团队如同一盘散沙。做出这一承诺,团队就会齐心协力,成为一个强有力的集体。很多人经常把团队和工作团体混为一谈,其实两者之间存在本质上的区别。优秀的工作团体与团队一样,具有能够一起分享信息、观点和创意,共同决策以帮助每个成员能够更好地工作,同时强化个人工作标准的特点。但工作团体主要是把工作目标分解到个人,其本质上是注重个人目标和责任,工作团体目标只是个人目标的简单总和,工作团体的成员不会为超出自己义务范围的结
果负责,也不会尝试那种因为多名成员共同工作而带来的增值效应。此外,工作团体常常是与组织结构相联系的,而团队则可突破企业层级结构的限制。
三、建设高效团队的途径分析
(一)高效团队的特征
团队不仅能够凝聚员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而且还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等,这也是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以团队的形式来管理企业的原因之一。一个高效的团队,对提高企业的绩效和员工的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作用。一个高效的团队要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清晰的目标。高效的团队对要达到的目标有清楚的理解,并坚信这一目标包含重大的意义和价值。而且,这种目标的重要性还激励着团队成员把个人目标升华到群体目标。在有效的团队中,成员愿意为团队目标做出承诺,清楚地知道希望他们做什么工作,以及他们怎样共同工作并实现目标。
2、相关的技能。高效的团队是由一群有能力的成员组成的。他们具备实现目标所必须的技术和能力,而且相互之间有良好合作的个人品质,从而能出色完成任务。后者尤为重要,但却常常被人们忽视。有精湛技术能力的人并不一定就有处理群体内关系的高超技巧,而高效团队的成员则往往兼而有之。
3、相互的信任。成员间相互信任是有效团队的显著特征,也就是说,每个成员对其他人的品行和能力都确信不疑。我们在日常的人际关系中都能够体会到,信任这种东西是相当脆弱的。它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培养而又很容易被破坏。而且,只有信任他人才能换来被他人的信任,不信任只能导致不信任。所以,维持群体内的相互信任,还需要引起管理层足够的重视。
4、谈判技能。以个体为基础进行工作设计时,员工的角色有工作说明、工作纪律、工作程序及其它一些正式或非正式文件明确规定。但对高效的团队来说,其成员角色具有灵活多变性,总在不断进行调整。这就需要成员具备充分的谈判技能。由于团队中的问题和关系时常变换,成员必须能面对和应付这种情况。
(二)打造高效团队的方法
1、制定团队共同目标
目标是团队存在的理由,是团队运作的核心动力,关系到团队全体成员的利益,能很好地鼓舞大家斗志,协调大家行动的关键因素。所以要建立高效的、高凝聚力的团队,首要的任务就是确立团队目标,让目标引航。
一般情况下,制定目标要遵循一个“黄金准则”,它主要包括几层意思:
(1)目标一定要明确。(2)比较容易衡量。(3)人们容易接受。(4)要符合实际。(5)目标一定要有时间限制。
2、训练团队精英
训练精英的工作是团队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一个没有精英的团队,犹如无本之木,一个未经训练的队伍,犹如散兵游勇,难以维持长久的繁荣。训练团队精英的重点在于:
建立学习型组织:让每一个人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尽力为他们创造学习机会,提供学习场地,表扬学习进步快的人,并通过一对一沟通、讨论会、培训课、共同工作的方式营造学习氛围,使团队成员在学习与复制中成为精英。
搭建成长平台:团队精英的产生和成长与他们所在的平台有直接关系,一个好的平台,能够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提供更多的锻炼和施展才华的机会。
3、培育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是指团队的成员为了实现团队的利益和目标而相互协助、尽心尽力的意愿和作风,它包括团队的凝聚力、合作意识及士气。团队精神强调的是团队成员的紧密合作。要培育这种精神,领导人首先要以身作则,做一个团队精神极强的楷模;其次,在团队培训中加强团队精神的理念教育;最重要的,要将这种理念落实到团队工作的实践中去。一个没有团队精神的人难以成为真正的领导人,一个没有团队精神的队伍是经不起考验的队伍,团队精神是优秀团队的灵魂、成功团队的特质。
4、为员工创造可持续发展的发展环境
企业在追求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也要兼顾员工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控制团队力量的流失,这就要求企业为员工提供一套完善的激励培训机制,营造良好的学习与提高的氛围,帮助员工实现自我成长,实现价值追求。企业的培训员工联系企业文化,着眼于细微之处,融落于生活之中,从做人点滴到做事精要,从理论到实践,全方位多角度的展开,培养员工的归属感、使命感。而员工的全面成长,也将为企业发展蓄备强大后续动力,推动企业现代化管理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5、完善的团队规则和制度
(1)根据团队实际的运作需要制定相应制定。制度是针对一般情况,具有普遍性,一项管理制度的出台,必须是围绕着企业核心发展目标的实践活动,专项工作的制度,应该是补充与完善。
(2)建立监督体系。制度是为目标提供保障的,在实践中,就成为在实现目标过程中活动的一种规范。从这个意义上讲,无论上级或下属,要树立对制度的敬畏。因此制度能否得到执行,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非常必要。通过监督解决“廉”与“勤”。
(3)制度必须要人性化且应有一定层次的管理者监督。制度是实施严格管理的必然途径和重要手段、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制度是人制定的,是用来约束人的。那么,人性化就是制度的核心与灵魂。所以,制度设定的基础,应该是对人性尊重。
结论
本文通过对团队凝聚力的影响因素和形成过程的分析,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团队的目标方向、组织形态、行业精神、社会位置等对成员的吸引力,吸引力就大,反之吸引力就会降低,甚至会使成员厌倦、反感,从而脱离团队
2.满足所有成员多种需要的吸引力。即满足成员个人的各物质和心理需要,这也是增强团体吸引力的最重要条件。
3、团队成员利益一致,关系和谐,互相关心、爱护和帮助,团队内部成员间的吸引力就大;反之,吸引力就小,甚至反感,相互排斥。
总之,一个团队是否有凝聚力,是直接关系到团队的生存、发展和能否成功的关键。而要打造一个高效的有凝聚力的团队是一项难度很大、影响因素很多且实践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团队成员提高认识,在实践中不断地研究探索,并付出大量辛勤的劳动,还需要我们企业不断地探索和总结。
参考文献
[1] 张志.团队凝聚力的构成要素及形成过程.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09,(4):22-31 [2] 龚剑.如何进行团队建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5):59-97 [3] 刘让同,聂建斌,崔世忠.加强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与探讨,2004,(10): 22-31 [4] 何鑫业.团队精神与领袖气质,2005,(6):24-26 [5] 方凤玲.团队精神中的博弈分析.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6):24-26 [6] 夏京宁.团队精神的培养和团队领军人物的塑造.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5,(10): 21-31 [7] 霍东.如何提高公司团队凝聚力.2006,(16):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