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小学语文学习方式的改变(★)

时间:2019-05-14 21:30: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小学语文学习方式的改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小学语文学习方式的改变》。

第一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小学语文学习方式的改变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小学语文学习方式的改变 单位:歙县新安学校 作者姓名:吴恒仁

通讯地址: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新安学校(245200)主要内容

现代信息技术为小学语文学习提供了理想的平台和环境,促进了小学语文学习方式的改变,提高了小学语文学法的实效性。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拓展延伸,学生的思维活动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促进了语文学习的自主性;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虚拟教室,超越时空界限,互相聊天、互传资料、互相讨论,促进了语文学习的合作性;现代信息技术和新课程理念结合,设计探究问题,启迪学生智慧,培养独立思考、质疑一切和创造创新精神,促进学习语文的探究性。现代信息技术把语文学习带入了一个美妙的世界,优化了学习语文的环境,提升了语文学习的品质。

关键词

现代信息技术 小学语文 学习方式 改变

正文

21世纪,人类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以计算机为核心,包括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现代信息技术使教育的蓬勃发展成为了可能。现代信息技术为语文学习提供了理想的平台和环境,并渗透到语文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是推进语文课程改革和语文学习的突破口。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日渐成熟,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语文课程模式基本形成,学生学习语文的方式悄悄地发生着改变。

一、创设情境,拓展延伸,促进小学语文学习的自主性。传统教学方法往往容易束缚住学生,不利于学生主动学习,而且较多地依赖于教师个人的语言素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把“四壁如雪”的教室变成一碧千里的“草原”,变成闻名世界的水上城市“威尼斯”……这样,学生的思维活动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学生学习语文逐渐走向自觉,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有目的地创设具有一定情感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的态度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到发展。如在学习《“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一课时,课前播放《红楼梦》主题曲《枉凝眉》,学生听着歌曲,渐渐“走进”了大观园,怀金悼玉,深沉哀痛。通过情景的创设,把学生带入作者曹雪芹的写作状态,把学生带入了学习状态,使读者和作者的情感产生了共鸣。在导入时,播放了《“凤辣子”初见林黛玉》的电视片段,王熙凤的笑声一下就吸引住了学生。在“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时停止播放,为学生制造了阅读期待,学生不由自主地打开课本读起了课文。

《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经典名著,一部封建生活的百科全书。显然,一堂语文课,一个简单的教学环节,不可能让学生主动去读它。怎样才能帮助学生打开一扇门,引导他们喜欢“红楼”,自己走进“红楼”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把《红楼梦》里的经典诗词曲赋出示在屏幕上,指导学生诵读,品析原著的韵味。对那些幽默诙谐的,如《护官符》、《聪明累》等,引导学生用“快板”的形式念白说唱;对《葬花吟》等经典诗词,就和学生通过视频欣赏京剧唱腔。就这样,择起一点逐步深入,吟诗词,诵文赋,渐渐地步入“红楼”,走进了那片意境深远的“大观园”。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创设情境,拓展延伸,方式灵活而丰富,把无声的整合成有声的,无形的设置成有形的,让学生亲眼目睹,如临其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使学生想学,乐学,主动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

二、虚拟教室,超越界限,促进小学语文学习的合作性。以多媒体、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将学生引入语文学习新天地,学生可以足不出户,在家里学习,同时又与老师、同学保持联系。弗雷德曼说:“学生,希望把这个平台当作一个协同合作的地方,教师也想利用这个平台的优势,我们看到了一个在两者之间创造真实互动和联系的机会。”

组织学生加入QQ群,建构一个虚拟教室,让学习者在里面进行

交互,讨论学习活动。依靠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的虚拟教室将教学延伸到语文课堂之外,它扩大了学生的学习世界,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建立了名为“我们的503”这一QQ群,要求有条件上网的学生以实名制的方式加入该群。在虚拟学习共同体的学习活动中,学生根据探究的主题进行学习,在学习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资源共享、讨论和交流等活动。

1、语文沙龙。每周一个语文主题,如学习了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民风民俗”后,我设计了:歙县有哪些“民风民俗”?学生在QQ群里畅所欲言,说出了叠罗汉、谢灶、灯会、中秋舞草龙等民俗风情,在了解民风民俗的基础上受到热爱家乡的熏陶。有的语文主题也可以是学生自己提出来的,如怎样写好钢笔字?怎样写好文章中的细节?

2、走近名师。现在网络资源丰富,我在网络上搜集名师的课堂实录,下载下后发到QQ群的共享里让学生观看,为那些缺课学生,或补缺补差的学生提供了方便。上学期,我班有一位学生得了腮腺炎在家隔离,那时学习五年级下册语文“异域风情”这个单元,我就在网上下载了名师王崧舟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威尼斯的小艇》的课堂实录,把视频放在群里指导学生观看。这名学生在家期间,利用QQ群学习,没有落下一节课,学习效果很明显。

3、笔记展板。这一板块主要是两个栏目,一个是学生笔记的分享,一个是老师复习资料的整理。每当一篇新课结束,我都安排语文尖子生把自己的语文笔记发布在QQ群里,让学生浏览或收藏。在期中或期末期间,我把复习资料整理好,上传到QQ群里,指导学生复习,既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又提高了复习的实效性。

4、习作论坛。到了高年级,学生喜欢把自己的生活写成文章。我就从中选取部分习作,每周一篇上传到QQ群里,让学生阅读并跟帖。这样,学生既获得了习作心得,又逐步学会了赏析文章,不仅提升了习作水平,还提高了阅读能力。不到半个学期,就有10余篇作文在报刊上发表了。

QQ群这个虚拟教室为学生提供了特殊的学习环境,利于学生合作性学习,也起到了因材施教的作用。而且QQ群的建立正好弥补了

学习上的无助感和精神上的失落感,学生在QQ群内互相聊天、互传资料、互相讨论,为合作性提供了一个学习的平台保障。

三、启迪智慧,积极思辨,促进小学语文学习的探究性。“经由思,抵达诗”,是深度语文的真正追求。当前绝大部分的语文课堂还只是讲授为主,教师自我陶醉地讲,学生懵里懵懂地听。作业的设置也是单调枯燥,常以积累为主。“独立思考、质疑一切和创造创新精神,是美国教育的灵魂。”由此,我的语文课悄悄地发生了改变。

如学完《草船借箭》时,我抛出了一个问题:你觉得他们谁是好人?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诸葛亮是好人!曹操是坏人!”

我继续追问:“为什么这么说呢?

学生一边翻书,一边找答案,自信地说:“因为诸葛亮神机妙算,非常聪明。”

我马上反问道:“因为诸葛亮神机妙算,所以是好人。因为曹操不神机妙算,所以他不是好人?”

学生哑口无言,他们的思维凝固了,已知和未知的发生了矛盾。此时,我在大屏幕上播放了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剧照,一张凝眉肃目,另一张则拔剑欲自刎。学生的注意力被聚到了一起。紧接着,大屏幕上出现了曹操的《蒿里行》,诵读后分析“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学生明白了诗人在战争中的感受,看到了曹操强烈的人民性和现实主义精神。

大屏幕又出示曹操的《龟虽寿》,《短歌行》等诗,和学生一起朗读,一起赏析。

后来,我和学生观看了“百家讲坛”——易中天品三国之真假曹操,易中天在开场就引用鲁迅的一句话: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的。这句话让学生既震惊又好奇,在后面的观看中,学生不时议论纷纷,他们的思维发生了碰撞,对曹操的看法发生了改变。

最后,我再问学生:“曹操是好人吗?他是英雄吗?”学生异口同声:“是!”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语文研究性学习,学生不但懂得如何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还会为了解决问题主动地去大量阅读资料,运用综合、归纳、推理、演绎等方式学习语文。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把小学语文学习带入了一个美妙的世界,优化了学习语文的环境,提升了语文学习的品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出“情景创设”、“主动探索”、“协作学习”、“会话商讨”等新型学习语文的方式,使学生通过情感体验、问题探究,互助合作,直接获取知识,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学习方式更加优化,学习效果更加明显。

第二篇:利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 改变小学数学教学方式

利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 改变小学数学教学方式 重庆市石柱县龙沙镇小学校 谭玉兰

【摘 要】 21世纪是一个信息技术的时代,多媒体信息技术也已广泛进入农村课堂。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向学生提供并展示多种类型的资料,包括文字、声音、图像等;可以创设、模拟多种与教学内容适应的情境;形象、生动、直观的出现在学生眼前,是从根本上改变数学教学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一。

【关键词】 多媒体 合理利用 小学数学 教学方式

《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生通过各种现代化媒介获取信息、帮助思考、促进学习,使他们有更多动手、动脑、思考和探索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认识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尊重学生的创造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特别是农村的孩子,他们的知识面窄,接触新鲜事物相对较少,外出增长知识和见识的机会也很少。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时,如果能充分利用网络环境下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资源、图文并茂的教学内容来引导学生,而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讲解,定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探索有趣的数学知识的兴趣,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一年来的课改实践,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转变教学方式有了很大的帮助。

一、合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新课程标准要求,也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和成长。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合理选择一些优秀课件,就能为学生创设直观生动、形象逼真的教学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在教学时,要尽可能利用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创设一些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要让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就要把教学过程组织得生动有趣,而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合理运用,正好能满足这一需要。

如我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利用多媒体动画影像故事来引入新课。“有位老爷爷把一块地分给三个儿子。老大分到了这块地的,老二分到了这块地的。老三分到了这块地的。老大、老二觉得自己很吃亏,于是三人就大吵起来。刚好阿凡提路过,问清争吵的原因后,哈哈的笑了起来,给他们讲了几句话,三兄弟就停止了争吵。”生动形象的故事情节一下子就激起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这样的教学,既改变了传统引入课题的教学方式,还能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通过生动有趣、学生喜爱的动画和故事,很自然的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132639

二、合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现代信息技术能设计以趣味图形、图像、动画、数字、符号等相互配合,辅以精炼的文字说明和动听的音乐,为学生创设直观生动、形象逼真的教学情景。恰好能改变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

集中的特点,让他们在无意识中就回到了课堂上。

我在一次外出听课时就注意到,一位一年级的老师在教学“数一数”时,就非常巧妙适时的运用了现代多媒体技术,上课一开始她将一幅生动美丽的校园图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马上被画面中的人物形象、色彩及热闹场面吸引住了,非常高兴,津津有味地看起来。这时老师并不急于把问题提出来,牵制学生的注意力,而是给他们一定的时间随意看自己想要看的,还可以说说图上有什么。当学生的好奇心得到满足后,再提出要求:“这里还有许多数学知识呢!图上画的是什么?各有什么?你们找一找。”把学生的兴趣引到数学上,让他们带着问题去观察,这时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所提的问题上,自觉地按老师的要求观察,然后再适时地指导观察方法,有意引导他们按顺序观察。很快就找到了从数量“1”到数量“10”所表示的物体,如“1位老师”,“1面红旗”、“2位小朋友跳绳”“3位同学踢足球”“4个垃圾桶”等等。这样分两个阶段进行观察,先让学生看自己想看的,再按要求深入观察,随着知识点的增多,对观察的要求逐步提高,使他们的观察渐渐地由表及里,由粗到细,由局部到整体,学会了观察的方法。符合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

三、合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打破传统课堂模式,有效地改进教学方式

《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中的数学活动中去。”在教学中合理利用

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学习载体,使学生在这一环境中协同多种感官,充分调动自我学习积极性,发挥主动性和自主性。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让学生在观察、实验、探究、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多种方式中进行数学活动,积累多样化的活动经验,创造性的解决问题,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

如教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一册P96—97“9加几”时,“有几瓶牛奶”(9加几),多媒体课件给出两箱牛奶实物图(一箱9瓶,一箱4瓶),通过学生提问题,得出算式9+4,在计算9+4时得多少时,学生可以通过直接数瓶子得出:9+4=13;或者把牛奶换成飞来的小鸟代替,数小鸟得出9+4=13;或者将4分成1和3,先算9加1得10,再算10加3得13,即9+4=13;或者把9分成6和3,先算6加4得10,再算10加3得13,即9+4=13,或者直接用10加4得14,再用14减去1得13,即:9+4=13„„总之,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数学知识,通过生动形象的演示、观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探讨出“9加几”的计算方法,在鼓励计算方法多样化时,实现计算方法最优化。完全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使不同学生都能在不同程度上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时,抽象的讲解学生很难理解。我先让学生以4人一组的形式学习,让他们根据前面学习习近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通过拼摆法或者割补法,组内先观察,再讨论,从而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再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屏幕上演示出旋转、平移和比较的过程。通过自

己动手操作和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学生一目了然,很容易接受。这种教学方式的转变,既发挥了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使学生的思路得以开拓,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锻炼。

四、合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能更多的贴近生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现代信息技术进入数学课堂,是当前教学形势新课程标准下的一个重要特征。农村的孩子,他们的知识面窄,接触新鲜事物相对较少,外出增长知识和见识的机会也很少。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了解更多贴近生活的数学知识。

例如:在教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三册“认识时间”时,由于时间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光靠老师讲解,或用传统的教具教学,都会感到非常枯燥,让二年级学生难以理解。我采用了多媒体课件教学,使原来非常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生动化,增强了学生的直观认识。首先,多媒体展示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钟,再让学生找出常挂在家里客厅的钟,就能清楚地看到钟面上有十二个数字、三根指针和格子。紧接着,通过图像的闪烁及声响效果,让学生了解到12个数把钟面分成了12大格,每个大格又被分成5个小格。然后,再通过动态演示一秒、一分钟和色彩的变化,时针走一大格,分针正好走一周的过程,让学生得出1时等于60分钟,学生在形声结合、图文并茂的演变中很容易就掌握了这些知识。

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与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的联系越来越紧

密,特别是农村小学,教学资源相对滞后,有了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不仅可以把学习数学知识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还使原来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堂容更加生动,更加精彩。但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只是一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作为教师,我们要坚持把握教材,因材施教,从实际出发,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恰当合理地利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学好数学。

【参考文献】:

《课程标准(2011)版》

第三篇: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樊城区竹条二中 杨飞 【摘要】:本文从中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必要性入手,简要描述了当今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对教育带来的冲击和影响,然后从多个方面论述了信息技术对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促进作用,并结合实例谈了自己对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教学的价值及发展前景的认识。

【关键词】:信息技术

发展 学习方式

变革 【正文】:

如今社会是个多元化的综合体,对知识掌握的多少已经不是最重要的,而如何掌握知识才是尤其重要的,这个道理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中学生对知识的获取,能力的逐步提高,习惯的逐渐养成,归跟到底都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的结果。所以,基础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因此,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

在以往的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教师只能用简单的“填鸭式”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教师注重的是传授知识的本身,关注的是如何把结论准确无误地给学生讲清楚,让学生彻底明白;而学生的学习方式基本上是被动的、机械的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这种教学方式严重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及学习能力的提高,同时也是与现今的素质教育是背道而驰的。我们试图通过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的途径和方法等各方面的改革,帮助学生改变这种单纯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探究如何在开展有效地接受学习的同时,帮助学生形成一种对知识主动探究,并注重实际问题解决的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对基础教育带来的影响和促进作用加速了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进程,而信息技术成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催化剂。

《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其课程基本理念中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信息技术为基础教育的改革带来了怎样的冲击,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又提供了哪些便利条件呢?

信息技术主要是指人们获取、储存、传递、处理信息的各种技术。它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刺激着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1.信息技术的交互平台,为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设了良好条件。

我们知道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由于时间和空间等因素的影响,教师很难做到和班里的每一个学生进行交流,学生与学生的交流也局限于四人小组等小范围内,另外教师因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因素的影响也很难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究的时间,而信息技术所具备的强大的交互功能恰恰解决了这些问题。信息技术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首先在信息技术这个平台中学生可以自由地分配自己的学习时间,对于自己理解的知识,可以用较少的时间,对于自己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的知识可以多花点时间,不再需要跟着全班统一的教学进度;其次,学生在遇到困难时可以向计算机寻求直接的帮助,可以通过QQ寻求他人的指点,还可以邀请老师,同学共同参与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实现人机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甚至还可以通过Internet向远在千里之外的朋友寻求指导,突破了地域的限制。在信息技术这个平台中,学生的自主性得以充分发挥,探究的时间更充分,空间更广阔,合作也可以通过netmeeting、视频会议、聊天室、留言板等多种方式进行,从而实现合作方式的多元化。

2.信息技术的开放环境,是实现个性化学习的良好基础。

“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是我们一贯主张的教育教学原则,这一教学原则实际上体现的就是个性化学习。在传统的教学中个性化学习只是一个理想化的追求。而信息技术的开放环境却为实现个性化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网络教学中,每一个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能力、兴趣、爱好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学习进程,学习资源,按照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使学习变成了一个各取所需的过程。例如我利用局域网上的一节网络课《总复习——约数和倍数》:我把这节复习课分成问题情境、知识点滴、问题解决、分层练习、友情链接等几个大块,有的学生可以直接解决问题,有的学生却要在先复习了相关知识点以后才能解决;有的学生在完成练习时觉得第一层练习太容易直接跳过第一层进入第二层甚 1 至第三层进行练习;有的学生还在练习,有的学生已经徜徉在友情链接中汲取网上其他知识的琼浆。针对这些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我在每个内容上都设置相应的链接,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学习,学生的自主性得以充分发挥,个性化学习得以实现。

3.信息技术资源的丰富实现了教育的社会化,学习的生活化。

在当今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是不可想象的,信息的来源更为广泛,信息量也更为丰富,这就使得今后的学习必须由学校的一次性学习向终身学习转变。这是一个教育社会化、信息化的时代,互联网为教育走出校园,迈向社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小到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商品的价钱,交通工具的速度,大到现代数学知识的最新研究成果,国际社会时事,在互联网上都能查到,互联网上的内容包罗万象,应有尽有。我们说“数学来源生活,反映生活的需要,也必将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网络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了解社会,接近生活的窗口。相信在未来的若干年内,教育将从学校走向家庭、走向社区、走向乡村,走向任何信息技术普及的地方。互联网将成为真正的没有围墙的学校,网络化学习将成为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日常生活乐趣的一部分。

我们要真正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其实需要走的路还很漫长。不管在如今的教育教学中,信息技术作为何种工具,充当着何种角色,发挥着何种作用,它最终将成为辅助学生认知的高级认知工具,并带动基础教育的全面改革。而信息技术也必将走近每一个学生,给他们的学习方式带来一次翻天覆地的变革。

第四篇: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实验教学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实验教学水平

■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 陈禹

在教育信息化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提高实验教学的水平,是一个值得注意的方面。

在各类学校的教学活动中,实验教学和课堂教学、考试考核、图书资料、学籍管理等工作一样,是培养人才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它对于全面提高人才素质,对于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全面发展的、既能动脑又能动手的新型人才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教育信息化的全局中,实验教学的改造和提高是体现现代信息技术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现代信息技术在创造新型的学习和训练环境方面,具有特别突出的作用。与课堂教学、考试考核等环节相比,实验教学环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效果和作用将会更为突出和显著。正是在这个环节上,现代信息技术使得一些原来做不到的事情变得可以实现,使得原来需要高昂费用的事情,可以用更低的代价完成,从而迅速而直接地体现出教育信息化的作用和效益。在这里,我们希望提请教育领域的同行们对于这个重要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注。

实验教学是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

常言说得好,“听十遍不如动手做一遍”。国外教育专家的调查表明,一般来说,听一遍课能够掌握内容的30%,读一遍书可以掌握内容的50%,而动手做一遍则可以掌握有关内容的80%。这都表明,动手实践是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一条非常重要的途径。在学校教育的阶段,由于种种客观条件的限制,学生的学习主要是在校内进行的,社会实践和调查体验终究是局部的、短期的,不可能成为主要的学习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在学校里面建立的、模拟的实践环境——实验室就成为学生动手训练的主要场所。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实验教学。

重视实验历来是科学精神的基本内容之一。近代科学的开山鼻祖——弗朗西斯.培根就非常重视实验,把它作为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加以强调。根据史料记载,他还身体力行,亲自动手做实验、观察自然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在这种思想的引导下,伽里略用一系列开创性的实验揭开了近代科学的序幕,至今为人们所称道。这种理念体现到教育中,就是利用各种类型的实验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就是把实验教学作为教学的基本环节之一。正因为这样,许多专业,特别是理工科专业,已经把实验室作为学科建设的基地。物理系、化学系的学生都不会忘记实验室中的日日夜夜,工科的学生更会终身铭记着趴在绘图板上的时光。所以,实验教学在近代教育中,已经占有重要的地位,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

然而,一直到现代信息技术产生之前,由于技术的限制,实验教学基本上是自然科学和技术学科的事情。理由很简单,社会现象太复杂,无法在实验室里加以模拟。在没有现代信息技术之前,确实是如此。然而,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已经改变了这种状况。从管理到经济、社会、环境以至心理学,许多方面的现象和复杂系统,已经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在实验室条件下重建或模拟,有关的软件或系统已经出现,并且在实际的研究工作和教学工作中得到应用。同时,由于计算机模拟的越来越方便和越来越便宜,即使是技术领域的一些重大实验,如化工厂的流程、核武器的爆炸等,也已经可以用便宜得多的代价和少得多的时间在计算机中重现。这就使得在信息时代的教育中,实验教学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有了更加广阔的发展余地。这就是我们所强调的,在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应当把实验教学放在重要位置的原因和背景。

现代信息技术对于实验教学的推动作用

由于上述的背景和情况,实验室和实验教学在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处于一个投入产出比高、效益显著、影响深远的特殊位置。具体地说,现代信息技术和注重实验的科学理念相结合,给教育领域带来了如下四个方面的新景象。

第一,实验室和实验教学的概念已经从自然科学和技术领域扩展到了经济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学科。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国外就出现了最早的“经济科学实验室”(例如美国Arizona大学的经济科学实验室),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于经济管理中的复杂课题进行模拟和实验,对于市场行为、拍卖过程等经济领域的基础课题,从新的角度进行了研究和考察。经过几十年的探索,2002年,这一方向的首创者之一,Arizona大学经济科学实验室的创建者,Vernon Smith教授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这表明实验方法在经济科学领域已经被接受和认可。

我国自从中国人民大学在1994年建立国内第一个经济科学实验室以来,高校中的面向经济和其他社会科学的实验室已经发展到了近百个。实验教学与社会科学不搭界的局面已经在改变之中。这一变革将对于我国教育的发展,特别是社会科学学科的现代化产生深远的、积极的影响。再如,我国的法学教育领域也已经开始设立模拟法庭,作为培养法律人才的一个实践环节。至于电子商务、电子政务、会计实务、进出口贸易实务等实验环境,也已经相当普遍。再广泛一点,对于社会科学来说至关重要的文献资料的查询,现在也和计算机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数字图书馆和世界范围的查询网络的新格局。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技术基础的图书馆,在某种意义也已经成为广义的实践基地,和实验室融合在一起。

第二,实验教学的地位和作用已经从主要为培养技能服务扩展到了对于研究和思想方法的培养。有一种看法认为: 实验教学只是培养人的动手能力,因而只适用于低层次的、操作人员级的教育。然而事实证明,今天的情况已经不再是这样的了。美国学者G.Klir把计算机称为“系统科学的实验室”,强调它对于培养人的思维能力的作用。著名的Santa Fe研究所把计算机作为主要的研究工具,并且利用暑假时间对中学师生进行建立模型的方法的普及,它所讲授的软件Starlogo是麻省理工学院开发的基于主体的建模平台。大家都知道,著名的物理学家丁肇中对于实验非常重视,认为物理学的发展和创新离不开实验,对于他的学生在这方面要求十分严格。这些都表明,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上的实验室不只是培养动手能力的场所,同时也是培养思维能力的场所,认为实验教学只是低层次教育的事情是不对的。(当然,以培养动手能力为主的实验室也很多,也需要发展,如培训驾驶员的系统、培训大型设备操作工人的系统等;实验教学在这方面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这里只是强调它在所有层次上的普遍作用。)

第三,现代息技术的应用,使实验教学的成本大大降低,许多以前不可能做的实验今天已经有实施的可能。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一些以前限于条件无法进行的实验变得可以实现了。通过建立计算机里的虚拟世界,诸如核爆炸、生物进化、环境保护、疾病传播、社会**等不可能真做的实验能够在实验室反复进行。这些事件的真实进行也许需要成千上万年的时间,也许会造成巨大的损失或付出高昂的代价。然而,通过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之上、在新型实验室里实现的虚拟世界,这些就成为普通学校都可以实施的事情了。考虑到我国教育规模迅速发展中所面临的许多困难,这一方面无疑提供了非常值得注意的应用可能性。

第四,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上的实验教学已经成为开发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资源利用效率、支持后进地区的有力工具。现代信息技术的一大特点是为资源的共享开辟了广阔的天地。在我国教育规模迅速扩大的情况下,教育资源的短缺是一个突出的问题。新型的实验室恰恰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有利条件。无论是文科需要的海量资料,还是理工科需要的高速运算能力,当它们被组织到互相连接的、共享的实验平台或数字图书馆网络中的时候,这些资源的利用效率就可以成百倍地提高。特别是对于教育资源严重缺乏的西部地区和新办学校,利用不断降低价格的信息技术设备来弥补难以解决的教育资源短缺,应当是一种投入少、效益大、收效快的捷径。

总之,我们认为,实验教学是在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值得大力投入、努力改进的一个重要环节。抓紧抓好这方面的开发和普及工作,将有利于尽快地体现出信息化的效益,解决西部地区和后进学校的教育资源短缺的问题,而且从长远来看,也是对于进一步深入的学科改造的有力推动。

大力开发和建设各种类型的实验环境

那么,如何推进实验环节的教育信息化呢?我们认为,当前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入手。

第一,把新型的实验室建设作为教育信息化的一项任务。实验室是实验教学的基地。教育信息化在学校里也要有基地。目前在各级各类学校里,教育信息化的投入往往集中在三个方面:校园网络中心,数字图书馆或者是在课件的制作上。这三方面的工作无疑都是非常重要的。前者是建立信息化校园的必要的基础设施,后两者则从不同的方面提供教育信息资源。然而,在一些单位这几件事情是分割开的,缺乏有机的联系。比如,一些课件的制作脱离不开传统的教学内容,成为“课本搬家”;一些校园网的建设偏重于硬件,而与学科建设脱离甚远;而图书馆则往往限于现有资料的简单查询。针对这样的情况,如果我们能够紧紧围绕学科建设这个教育信息化的核心,以实验教学为突破点,在校园网和数字图书馆的基础上(前者提供网络通道,后者提供基础资料),建立起面对特定学科的新型的实验室,把用来“听一遍”、“读一遍”的课件提升到“动手做一遍”的教学模拟环境,那么我们的工作就能够向前迈进一大步,使得有关的学科在信息化的条件下真正升级,从内容到形式跟上时代的步伐,从而符合既能动脑又能动手的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应当说,到目前为止,许多地方对于实验室建设的理解和认识还停留在几十年前的旧思路之中,还没有从信息化建设的基地的高度去看待这件事。如果我们能够有针对性地集中投入,在较短的时间内建立起一批这样的新型实验室,并且通过网络使它们的资源(模拟系统、课件、资源库)能够为各校共享,那么,信息化的效益就能够迅速地、充分地显示出来。

第二,研制和开发一批重点课程的教学模拟环境。要建成这样的一批实验室,在目前校园网络已经普遍建立的情况下,当务之急是研制和开发重点课程的教学模拟环境。我们所说的教学模拟环境,是指能够让学生动手做实验的软件系统。它们不同于只用于课堂教学的课件。这里所说的实验既包括实际操作层次的,也包括理论研究层次的。以经济管理类的专业为例,学生们既需要在实验室学习和体验会计实务等操作过程,也需要在实验室建立和运行经济模型。这样的软件平台将是一种专门的、把专业理论和信息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集中了各种信息技术手段的、人机交互的应用软件。需要说明的一点是,相应的产业所用的实际系统是不能直接作为教学模拟环境的。因为教学要求的知识和能力更加一般,不应当局限于特定的厂家和软件产品上。而且,教学还有教学自身的规律。可以预见,这类软件的开发将成为一个专门的产业。有远见的IT厂家,应当关注这个领域。

第三,培养和形成一支新型的实验教学的骨干教师队伍。教改的关键是教师,实验室建设的关键当然也在于实施的骨干队伍。我们之所以强调建立实验室这样一个基地,也正是希望通过这样一个基地,集中一批人员,形成一支队伍。目前,从事这方面工作的积极分子分散在各个学科之中。大家总感到力量分散、势单力薄,在实际工作中常常遇到在信息交流、资金投入、成果认定等种种方面的制约,而贻误了事业的发展。如果在学校里有这样一个基地,从领导上给予关注和支持,事情就能够进展得更快一点、更好一点。应当看到,十几年来,在教育领域已经逐步涌现出一大批热心于教育信息化的积极分子,现在需要的是从各个方面创造条件把这样一支队伍组织起来,进一步提高,为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创造更有利的环境。

我们相信,在整个社会和经济的信息化的新高潮的大环境推动下,教育的信息化也必将走向更加务实、更加深入的新的阶段。我们希望,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的新型实验室的建设,将在体现教育信息化的效益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实验经济学与经济管理实验室专业委员会主任陈禹教授、专委会委员方美琪教授

实验经济学与经济管理实验专业委员会于2007年1月6日成立,是由从事经济学管理学科研、教学的人员与从事经济学管理学的实际工作者组成的全国高等院校实验实践教育技术领域的群众性、学术性的社会团体,隶属于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受学会和教育部相关部门的直接领导和管理。

陈禹

男,1944年生,工学硕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经济科学实验室主任,曾任信息学院院长,信息系主任。电话: 62511183 教材与专著编写:目前在写的有《CAS理论及其应用》《信息经济学教程》等。

国外有关领域的经典著作翻译:目前在进行的有《社会网络分析》、《实验经济学经典论文集》等五本。

参加学术交流:近一年内有国际、国内学术交流会议三个。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信息管理,系统科学等;

对学生的培养要求参加研究项目:包括设计模型,编制软件,研究理论,在此基础上撰写论文。近期主持和参与的科研项目:

资源运营的模式与支持技术研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项目)国家电子商务白皮书的编写(商务部项目)

教学数字化环境研究(教育部项目)

代表著作译著:

《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1986出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最新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软件开发工具》2002新版,经济科学出版社。《信息时代的应知应会》2001,高等教育出版社。

《关于系统的对话》1988,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系统科学概论》2005,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概论》2005,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主要工作经历:

1981年开始从事本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现为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 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社会兼职:

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理事长,国际信息系统学会中国分会副理事长

研究成果与获奖情况:

1987年,获教育部教学成果二等奖

企业信息化是引爆经济社会信息化的燃点 CIO需要博弈

陈禹,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经济信息管理系主任兼任经济科学实验室主任。从1978年开始研究信息技术在经济管理领域的运用。1981年,从事具体项目开发和教学研究,完成了大量科研与教学任务。1988年至2003年,先后担任国际信息处理联合会(IFIP)信息系统专业委员会(TC8和WG8.1)委员,兼任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化总体组成员、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理事长等。

以信息化带动实验教学

第五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河北省承德市营子区寿王坟镇中心校 栾云淑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 教师专业发展 有效途径

摘要:二十一世纪是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网络信息时代,现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对教育的改革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现代教育观念的不断进步,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我国基础教育普及者和课程改革实践者的中小学教师,更新理念、加快发展、实现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是基础教育成败的关键。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网络平台,加强师资培训,拓宽网络学习空间,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推进学校课程改革的新进程。

二十一世纪是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网络信息时代,现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对教育的改革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现代教育观念的不断进步,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教师的角色正从原来知识的传授者逐步向教育教学问题的分析者、教学的设计者、教学策略的决策者、教学过程的组织者转变。作为我国基础教育普及者和课程改革实践者的中小学教师,更新理念、加快发展、实现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是基础教育成败的关键。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从而有效推进学校课程改革呢?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升管理水平。

互联网的发展不仅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将改变着老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教育改革成了一个国家是否得以持续进步的关键。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叶澜教授曾指出:没有教师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教育质量的提高,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同样,如果没有教师的专业发展就不可能有学生的自主发展。因此,在网络环境下探求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新途径成为当前很多学校研究的重要课题。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加速教师专业化发展速度,我校把网络教研工作纳入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主管校长为副组长、教务处、以及微机室、各年级组长为主要成员的网络教研领导小组。聘请有能力、工作责任心强、有丰富教学经验的骨干教师和教学能手为网络教研员,从组织和人员上为网络教研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地保证。

为使网络教研活动走向科学规划的轨道,我们还采取有力的措施切实加强对教师参与网络教研的督促和管理,为促使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保驾护航。

1、制定了《教研组网络教研职责》、《网络备课、研讨制度》、《应用远教资源备课流程》等规章制度、实施细则,全面提升管理水平。

2、定期检查教师网上教研的活动情况。每学期末,我们都组织人员上网查阅教师的网上材料,进行登记、汇总。

3、把教师开展网络教研的情况依据“教师网络教研管理考核评价办法”进行量化打分,并且把量化结果纳入教师工作考核档案中。

4、对积极参与网络教研并且成绩突出的教师,我们给予表彰和

奖励,从而激发教师参与网络教研的积极性。

借助网络教研平台,教师在工作中享受到了专业化成长的快乐,享受到了教师职业的幸福,切实提高了教师的生命质量。

二、建立网络平台,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

1、加大硬件投入,保证网络环境的畅通。

任何新生事物的发展,都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同时也有它存在和发展的必然性及可能性。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研活动,硬件是基础,为使网络教研得以顺利进行,我们加大了改善网络教研环境的投入力度。完善了微机室、多媒体教室以及教师电子备课室。充实并更新了现代信息教育基础设施,班内配置了电子白板,安装了基本的办公软件,达到了校园电脑台台能上宽带网的要求,并且配备专职网络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维护,保证网络的畅通。

2建立校园网站,实现资源共享。

为了网络环境下的教师的专业成长铺路搭桥,我们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建立了校园网站。网站中设有教育新闻、课程改革、教学研究、课题研究、教研论坛、教学计划、学科动态、教学论文、教学设计、课外活动等栏目。还分派学校的两名微机老师,轮流做好远程教育资源的接收与下载工作。并对下载的资源进行二次整理,根据授课内容对多种远程教育资源进行科学合理地查找、选择、组合、加工、创新,分别按“学科”以“课堂导入资源”、“重难点突破资源”、“知识总结资源”、“习题精选资源”和“探究创新资源”及“视野拓宽资源”等命名,存放到指定的学科文件夹,建立了教学资源库,把积累的所

有资源架设在校园网上供教师使用。校园网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让教师获取信息简单而便捷,让本来就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更加生机盎然。

3、创建互动平台,促进教师的均衡发展。

我们创建了QQ教研群和BBS论坛,由校长、教研组长和微机老师任管理人员,为教师提供一个动态交流空间,QQ群和BBS论坛不但可以把教师关注的热点或困惑问题发布出去让大家发表看法,加强研讨和沟通,我们还尝试将集体备课放到论坛中,先确定主备人,由主备人提前将自己的教学设计上传到本学年的备课室中,所有参与备课的教师可以在教研之前指定时间打开论坛浏览教学设计并以跟帖的形式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主备人根据大家提出的建议结合自己班级的学情进一步完善教学设计,进行二次备课,最后进行课堂实践。这种研讨形式促进了学年组的沟通和交流,让大家在一段段文字的碰撞中产生了思想上的共鸣。

在创建QQ教研群和BBS论坛的基础上,我们又鼓励教师创建自己的教学博客,不出校门就能够实现同教育专家、教学名师近距离接触,零距离交流,及时解决教学实际中的问题,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许多教师辛勤耕耘自己的博客家园,讲述着工作、学习、生活的酸甜苦辣,细说着学校管理、教学工作、教研交流等方面的体会感受,记录着教育叙事、教学反思、教学案例、问题讨论等教研足迹,为学校、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教研资源和个人成长经验。

QQ群,教育论坛,与博客的优势互补,让老师们互相交流,互

通有无,取长补短,正在改变着教师的教学生活,咫尺天涯的专业成长在跨越时空中启航,困惑愉悦的思想情感在真诚碰撞中闪光。教师的教学研究观念正在发生着根本的转变,教研热情不断增强,逐步走向“自主开放、协作创新”的发展成长之路。

三、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网络教研的能力。

校园网络平台的搭建极大地拓宽了教师们获取知识的渠道,为教师实现专业发展构筑了理想的舞台,但要想借助这个舞台实现自我发展的梦想,还必须具有踏上信息高速路的技能。信息技术作为最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教师必须掌握,这是老师提高网络教研能力的关键。英国语言学家柯里福曾说过,“科技不能取代教师,但是使用科技的教师却会取代不使用科技的教师!”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应用意识和主动应用的习惯,并能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工作中的有效应用,才能实现自身职业专业化的全面发展。为了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和研究能力,实现网络环境下教师角色和地位的转变,适应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要求,我们把教师多媒体教学技能培训,现代教育技术水平考核列入学校重要工作安排,开展了一系列的技术培训活动,有计划地对教师进行网络教研能力培训。

1、基本的计算机技术培训

我们首先组织全员教师开展“电脑扫盲”,活动,在培训中充分发挥本校微机教师的专长,进行了多次计算机基本技能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电脑操作基础知识、word的应用技能、多媒体素材的采集、电教设备的维护、电子白板的使用等,在计算机基本技能过关以后,又进行了“课件制作(powerpoint, flash, cooledit)和网页制作等培训,内容由易到难、由浅到深、注重了课堂教学的应用。

2、网络技术培训

我校部分教师自身发展较快,且有着较强的信息意识,有进一步深入开发网络资源的意愿。学校便组织信息技术教师和这些教师结对子,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建立网站,开通博客。在教师互学、能者为师的倡议下,现在大多数教师都已能在教学论坛上,教学博客中自我反思,自我成长。

3、制定严格的考核方案

为切实发挥网络教研平台的作用,除每次培训实行签名制,学校还制定了《信息技术量化考核方案》,加强对教师办公电脑、多媒体教学设备使用情况的检查力度。学校教务处定时对多媒体使用、课件的应用、课堂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检查,每月公示多媒体教学设备应用情况,激励教师积极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上课;在学校开展学科优质课评选、教学技能竞赛等活动中,让平时使用多媒体教学次数多、课件运用好、课堂教学效果优秀的教师优先参加;教务处按照考核方案对开展网络教研的年级组进行检查,及时公布检查结果。

培训与考核相辅相成,有力地促进教师积极参加信息技术培训,现在,我校教师已经100%做到“五会”,即:会浏览校园网(互联网),会下载运用网上资源,会使用教室的电脑多媒体三大件设备(多媒体教学平台,实物展示台,大型显示器),会使用课件点播系统,会文书处理和常用的课件制作。全校能运用电教手段上课的老师比例为

100%;开展电教的学科比例为100%;采用电教手段的课时比例为86%。由于参与的教师多,利用电教手段进行教学已经成为老师们的一种习惯,课堂教学效果明显提升,教师整体教学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四、拓宽网络学习空间,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提高。只有在游泳中学游泳才能学会真正的本领,开展网络环境下多样化的教学教研活动既是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积极性的动力源泉,也是老师练武习兵的擂台。

1、开通教学博客,促进自我反思。

新课程提倡教师要争当学习型教师、研究型教师,要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勤于记录自己的课堂,反思自己的教学,在反思中不断成长。教学博客是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最佳技术支撑平台,为教师的继续学习、经验交流、教学反思等提供了一个快捷、有效的途径。随着网络信息技术不断深入发展,教师博客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和时尚,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在教研工作中深刻地感受到了教师博客在教师专业化发展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和巨大潜能,高度重视教师博客平台的搭建与完善,鼓励教师利用教学博客的写录、分类、更新、互动等功能,记叙生活感悟、读书笔记、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随笔、教研论文等等,为教学研究提供素材、为工作总结准备材料、为管理工作积累经验。在进行知识梳理与积累的同时,阅读其他教师的博文,使自己看到了发生在别人课堂上的事件及他们的思考,实现相互交流、智慧共享,进而开始以一种审视的目光来看待自己的教学,去思考其中的问题与困惑。在充分展示自我、参与交流过程中,促进

了教师学习反思能力的提高和良好习惯的形成。老师深切地感受到在博客上写反思,不会因为文章无处发表而苦恼,更不必因为文笔不美而气馁。在教学博客上没有明显的等级序列和权威,有的只是相互间平等的交流;没有现实人际的尴尬,有的只是教育的研讨与关爱。在博客上进行反思学习激发了教师的职业热情,让教师享受到教育的幸福,几年来,教学博客成了我校教师自我学习的平台,提升专业能力的平台,同伴互助的平台。

2、立足教育论坛,实现同伴互助。

教育论坛是教师成长的摇篮,是一个贴近一线、贴近课堂、贴近教师、贴近学生的学术研讨平台。在论坛上,教师可以阅读版主、网友的文章,汲取他人的思想精髓,获取最新的教研信息和教学经验;可以提出问题寻求帮助,实现同伴互助;还可以参与各项教研活动及学术讨论,获取专家的引领。论坛所拥有的得天独厚的交流平台,创造了一种积极和谐的学习环境,成为越来越多的老师耕耘的花园、精神的家园、成长的乐园。我们把“儿童教育论坛”、“当代教育论坛”“小学教育论坛”等优秀教育论坛推荐给老师,督促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浏览优秀的教育教学案例,欣赏名师名家的教案、课间反思;鼓励教师遇到教育难题时可发贴到论坛,在论坛的自由交流中,老师的认识逐渐变得明晰了,最后形成了比较客观的共识。在论坛上进行探讨,改变了老师的交流方式,使得那些在传统教研工作会议上,由于缺乏自信,不善言辞,碍于面子,不敢主动参与问题讨论的教师都能畅所欲言,增强了参与的自信心,进一步提高

了自身的理论素养。我们还常常组织同一教研组的教师参与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在线研讨,为专家名师和我校基层教师零距离接触提供平台,实现了理论界和教学实践工作的亲密交流,使论坛研讨真正介入我校教育教学实践和教研活动。一直以来,在线研讨活动以其专家的引领、同行的思辨、平等的交流、坦诚的即时互动而深深地吸引着各位教师,教育论坛成为教师深度学习的场所,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加油站。

3、借助网络教研,提升教师备课能力。

集体备课是教师合作研究、发挥教师团队精神、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最有效的备课形式,它是课堂教学的准备环节,是课堂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飞速发展的网络信息技术,为集体备课插上了双翼。依托教研论坛,开展网络集体备课,是我们在网络环境下加快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又一新探索。小学教育论坛中的备课室中有丰富的备课资源,每学期初,我校要求各学年教师以学年为单位登陆论坛备课室学习。好的课例直接下载附到教师教案中作为备课资料,教师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能结合备课资料进行有效教学预设。除了下载教学资源为我所用,我们还及时组织教师走进备课室参与各年段的备课研讨,让教师借助论坛拓宽备课的空间,在各地同仁的研讨中汲取营养,提升自己的备课能力。几年来,在网络教研组的引领下,所有一线教师们由原来的“要我上网”逐渐转变成“我要上网”,网络教研已成为老师们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正因积极参与网络教研,老师钻研教材、解读教材的能力提高了。

4、依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以赛促教,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科教师运用信息技术于教育教学之中,不是一个单纯的信息技术问题,而是教师教育素养、学科素养和信息素养整合应用的过程,最终的目标是实现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因此,每学年我们都举办一次体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师课堂教学大赛”和“优秀课件评选”活动,要求每位教师都要参加比武大赛,重点研究如何运用信息技术突破课堂教学重点、难点,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增大课堂教学密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经过认真评选,把优秀教学设计和优秀课件发布到校园网站上,供全校教师学习、研究。此举大大推动了全校教师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方面研究、实验的积极性。

多样化的网络教研活动,把教师专业化发展引向开放、引向深入,在活动中教师们传递着教育信息,共享着教育资源,实现了同伴互助,也促进了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促进教师专业化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信息时代教师的专业化过程是一个需要做出艰苦努力,并不断探索与完善的过程。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信息时代的需要,是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我相信有了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促进自身专业化发展的教师作为全新教育的生力军,基础教育改革必将取得丰硕的成果。

下载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小学语文学习方式的改变(★)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小学语文学习方式的改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信息技术改变教育教学方式

    一、信息技术要求优化教学内容 二、信息技术要求教育方式的转变 三、现代信息技术要求师生关系的改善 四、信息技术对教学方式的冲击 总之,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为我们提......

    利用信息技术 促进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小编整理]

    利用信息技术 促进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赵瓦小学 宋家强 当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广泛进入到中小学,这方面的探索可谓如火如荼,凡这方面有所实践的学校或......

    浅谈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性范文

    浅谈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性长春市南关区北大小学陈熙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的应用,一种新型的、先进的教学设备——现代信息技术逐渐渗入我们的英......

    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效率

    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效率的实践与思考 佛山市禅城区玫瑰小学 邓旭丽 摘要:本文根据我国现阶段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一些情况,对在信息技术化境下提高小学英......

    浅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小学作文教学

    浅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小学作文教学 三合行偿小学 杨秀燕 【内容提要】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作文教学增添了新的动力。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有机结合,能......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小学英语课堂教学

    现代化教学手段对物理教学的促进 摘要:在新物理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物理教学过程也相应的有了改变,由传统的教学方式的—本书,一支粉笔,发展至今——较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如幻灯、投......

    利用信息技术推动现代企业管理

    利用信息技术推动现代企业管理一、信息技术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企业管理的成效取决于科学的决策,而决策的正确与否取决于信息的质量和对信息的应用。近年来信息技术的重要......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物理探究性学习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物理探究性学习 蒋卫山(武进遭桥初级中学,江苏武进213171) 第20卷常州师专学报2002年第4期 近年来,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人,探究教学受到了前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