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历史必修1第4单元第17课习题(解放战争)
历史必修1第4单元第17课习题:
解放战争
1.(2010年山东聊城模拟)下图为解放战争时期敌我力量变化示意图(单位:万人)。人民解放军兵力超过国民党军队发生在下列哪一战役后()
A.淮海战役
B.平津战役
C.辽沈战役
D.渡江战役
解析:本题考查对图自信息的观察分析能力。解答时注意M点大致对应的年份,从图中不难看出该年份是在1949年1月之前。A、B两大战役时间:1948年11月-1949年1月,可排除;D项渡江战役打响于1949年4月,可排除;而C项辽沈战役打响最早,1948年9-11月,为正确选项。答案:C 1.(2010年山东聊城模拟)有一首诗这样写道:“天下安危系一身.弥天下勇壮军魂。双十协议应运生,中华人民主浮沉。”能准确反映该诗歌的历史史实应该是()
A.西安事变
B.重庆谈判
C.政协会议召开
D.北平谈判 解析:提取信息:“双十协议”以及诗中反映的思想情感,结合抗日战争后的时代背景,题中反映的历史事件是重庆谈判。答案:B
2.孟良崮战役是解放战争期间发生在山东的一次著名战役,该战役()A.粉碎了敌人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 B.粉碎了敌人对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C.揭开了战略大反攻的序幕 D.是战略决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解析:本题考查了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解放战争时期,华东解放军在孟良崮一举全歼国民党整编74师,粉碎了蒋介石对山东解放区发动的重点进攻。答案:B 3.(2008年广东高考文基卷,25)毛泽东曾在一篇文章中宣告:“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的主要标志是()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渡江作战与解放南京
C.三大战役的胜利
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解析:由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蒋介石二十年反动统治由发展到消灭”,可以判断,该事件发生在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二十年之后,符合要求的是D项(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1947年)。答案:D
4.(2010福建莆田一中模拟)1948年底,著名的建筑学大师梁思成先生曾写信给中共中央,提出要尽可能地保护中华民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如故宫、颐和园、雍和宫等。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与当时正在进行的哪一战役有直接关系()
A.渡江战役
B.辽沈战役
C.淮海战役
D.平津战役
解析:故宫、颐和园、雍和宫都在北京,联系时间1948年底可判断是平津战役(1948年11月29日开始,1949年1月31日结束)。答案:D 5.(2010年北京丰台区模拟)解放战争中,东北、华北、华东三大解放区连成一片是在()A.粉碎国民党重点进攻之后
B.战略反攻开始之后 C.三大战役后
D.百万雄师过大江之后 答案:C 6.右面是某同学研究性学习中使用的一幅图片。他能从中获得的最有价值的历史结论是()
A.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
B.三大战役胜利结束
C.国民党政权被推翻
D.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解析:解放军占领南京,标志着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终结。A、B两项是攻占南京以前,D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是新中国的成立。答案:C 1.解放战争时期制定的《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A.没收地主的土地 B.调整减租减息政策 C.按贫雇农人口分配土地 D.废除土地私有制
解析:B项是抗日战争时期的政策;D项是1956年底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后实现的;C项应改为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答案:A 2.照片可以记载历史上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高二一名学生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时发现了下面两幅照片,图1为1945年8月八路军进入张家口,图2为1948年12月解放军进入张家口。从中可以看出()
A.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B.中共革命道路的变化 C.中国革命对象的变化 D.中国军队性质的变化
解析:观察两幅照片,1945年8月八路军进入张家口是抗日战争的胜利;1948年12月解放军进入张家口是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胜利。两幅照片对比说明革命对象的变化。答案:C 3.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这里说的“插上一刀”指的是()
A.千里跃进大别山 B.百万雄师过长江 C.挺进大西南 D.挥师大西北
解析:依据题干中的“陕北和山东”的提示,可知是我军粉碎了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又依“插上一刀”的含意,可知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B、C、D三项在这之后,A项正确。答案:A 4.吉林省蛟河县保安村的粮食总产量统计表 时间 1947年 1948年 1949年 产量 约240担 约380担 约490担 读上表,该村粮食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大生产运动使土地面积不断增加 B.农民拥有了土地所有权,激发了生产积极性 C.人民公社化运动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动
解析:从时间来看,当地最有可能处于解放区,并进行了土地改革,农民得到了土地,生产积极性大大增加,故选B项。答案:B 5.阅读右面图片,指出陈毅、粟裕领导开辟的根据地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①豫陕鄂是陈谢兵团建立的根据地;②鄂豫皖是刘邓大军建立的根据地;③豫皖苏是陈毅、粟裕建立的根据地;④是山东解放区。
答案:C 6.“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正确体现这一战略方针的军事行动是()
A.人民解放战争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B.第二条战线形成 C.人民解放战争三军配合,挺进中原 D.西北解放军收复延安 解析:从材料中可以得到的有效信息有“我军第二年”“全国性的反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这样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作答。答案:C 7.右图是一张著名的历史照片。照片中的人物从左到右是粟裕、邓小平、刘伯承、陈毅、谭震林。与这张历史照片相关的史实是()
A.平津战役 B.淮海战役 C.辽沈战役 D.渡江战役
解析: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华东解放军和中原解放军在徐州与国民党军队进行决战,指挥者是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答案:B 8.右图是1949年3月25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的消息,报纸里的“中共二中全会”是中共一次重要会议,对于这次会议下列搭配正确的是()
A.新政协一届二中全会,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B.新政府一届二中全会,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C.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D.中共八届二中全会,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解析:结合图片和题干中的时间“1949年3月25日”可以判断出这次会议指的是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指出,在全国革命胜利的情况下,中共的工作重心要由农村转移到城市。答案:C 9.“人民解放军以木帆船为主要渡航工具,一举突破国民党的长江防线,并以运动战和城市攻坚战相结合,合围并歼灭某重兵集团。此役,解放了南京、上海、武汉等大城市。”材料中的此役是指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解析: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一举解放南京,所以“此役”指渡江战役。答案:D 10.有人形象地说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下列能够反映这种说法的两个历史片段是()
①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在南京江面的英舰上签订不平等条约 ②洪秀全在南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③孙中山在南京主持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第一次国务会议 ④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解析: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给出的“南京”“起点”“终点”,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作答。答案:D 12.右图是南京总统府办公桌上的台历,它用黄铜铸成,透过历史的尘埃还能看到上面写着“中华民国三十八年四月小,23,星期六”。作为历史它在此定格成为永恒。它的寓意是()
A.清政府的统治结束
B.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统治结束 C.日军占领南京并进行大屠杀 D.南京光复,抗日战争胜利
解析:从题干材料“中华民国三十八年四月”可以推算出是1949年4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京解放。答案:B 8.(2010·粤西北九校模拟)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0周年。电影《建国大业》是广电总局最重要的献礼作品之一。《建国大业》讲述了从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到1949年建国前夕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下列关于这一时期说法正确的是()①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 ②重庆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决议 ③三大战役,是人民解放军反攻的开始
④南京解放,国民党政府在中国大陆的统治结束
A.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1945~1949是我国的解放战争时期,①是十年对峙时期的事件;揭开战略反攻序幕的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③错误,②④两项正确,选A。答案:A 9.毛泽东在1945年8月说:“中国的局面,联合政府的几种形式,现在是独裁加若干民主,并将占相当长的时期,我们还要钻进去给蒋介石洗脸(即改造),而不是砍头。”这段话表明中央的主要政治意图是()A进行谈判,和平解决两党分歧 B.揭露美蒋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C.改组国民政府,争取和平民主 D.妥协退让,维护国共合作
解析:本题考查如何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辨别历史事实。注意题目的背景是1945年8月,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国面临两种选择:国民党坚持专制独裁,中国共产党要争取和平民主。根据题意应该选C。答案:C 10.(2010·泰安模拟)下列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意义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彻底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C.揭开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序幕 D.结束了中华民族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
解析: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并未彻底完成,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等就是反封建的继续。答案:A 12.1945年联合国成立,中国成为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其主要原因有()①中国是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之一 ②抗战胜利使中国摆脱了帝国主义的统治 ③抗战胜利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④抗战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此题为组合式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②错误,抗战胜利是使中国摆脱了日本帝国主义的统治,而其他帝国主义的统治依然存在,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社会,而①③④叙述正确且符合题目要求。答案:B 13.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一再声称实行“宪政”,但与各党派平等协商有先决条件,即“国民政府法统不致紊乱,根本大法不容变更,政府基础不容动摇,军令、政令必须统一”。其条件的实质是()A.欺骗民主党派和广大人民 B.确立资产阶级民主宪政 C.维护国民党专制独裁 D.诱迫共产党交出军队和政权
解析:要求读懂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透过现象看本质。文中的“法统”“大法”“政府基础”“军令、政令”不变更,其实质显然是要维护其专制独裁的反动统治。答案:C 14.1945年10月12日,西安《秦风日报》《工商日报》联合发表社论说:“分裂内战的阴霾可望由此扫清,和平建国的时代可望于兹开始,因而八年抗战的鲜血也将不至于白流,这是中华民族的福音!这是中国人民的胜利!”这篇社论出现的背景是()A.《双十协定》的签署 B.《国内和平协定》的签署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通过 D.抗日战争的胜利 解析:很多考生可能会误选B项,《国内和平协定》是在1949年国民党败局已定的形势下达成的。根据题干中时间的限定和社论的内容可推断其出现的背景应是《双十协定》的签署。答案:A 15.1946年10月10日,梁漱溟(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到上海去见周恩来,促其回南京继续和谈。次日梁返回南京,下车见报载“国军已攻下张家口”,不禁惊叹地对记者说:“一觉醒来,和平已经死了!”“和平死了”是因为()A.国民党发动内战,撕毁政协协议 B.国人和平建国的要求脱离实际 C.中共抵制国民党的和谈请求 D.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议上签字
解析:注意1946年这个时间信息,这一年6月,国民党军队向中原解放区发动进攻,内战正式爆发。答案:A 16.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插上一刀”揭开了()A.解放战争的序幕 B.战略防御的序幕 C.战略反攻的序幕 D.战略决战的序幕
解析:1947年,蒋介石重点进攻山东和陕北解放区,等于伸出了两个拳头,把中原腹地暴露了出来,“插上一刀”是指1947年6月底,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全国性战略反攻的序幕。答案:C 17.“1949年1月中旬,斯大林知道中国的这个消息后,也很高兴,认为是奇迹,因此在他的台历上写上了‘奇迹、真是奇迹’。”被斯大林认为是“奇迹”的事件最有可能是()A.三路大军挺进中原 B.淮海战役的胜利 C.人民解放军突破长江防线 D.国民党统治被推翻
解析:三路大军挺进中原是在1947年,渡江战役和推翻国民党统治是在1949年4月。答案:B 18.1949年4月,陈毅欣然写到:“旌旗南指大江边,不尽洪流涌上天。直下金陵澄六合,万方争颂换人间。”该诗描写的历史事件是()A.强渡长江,推翻国民政府 B.民众支前,淮海战役胜利 C.瓦解敌军,和平解放北平D.挥师南下,基本歼灭残敌
解析:依据关键信息“1949年4月”“直下金陵”,可得到答案是A。“金陵”是南京的一旧称,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南京国民政府覆灭。答案:A 19.1949年元旦,蒋介石发出“求和”声明,表示:“只要共党一有和平的诚意,能作确切的表示,政府必开诚相见,愿与商讨停止战事,恢复和平的具体方法。”针对蒋介石的“求和”声明,毛泽东在为新华社写的一九四九年新年献词中表明了中共的观点。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该新年献词的标题应是()A.“将革命进行到底” B.“伟大的开局之年”
C.“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D.“停止内战,建立联合政府”
解析:注意时间1949年。这个时候三大战役即将结束,国民党主力部队基本被消灭,因此毛泽东看穿蒋介石的假和平阴谋,号召将革命进行到底。答案:A 20.从诞生于上海到在北京执掌全国政权,中共整整奋斗了28年。“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这五个关键词高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不朽业绩,其中与“进京赶考”相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应是()A.八七会议 B.工农武装割据 C.遵义会议 D.七届二中全会
解析:日出东方是指中共诞生;星火燎原是指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力挽狂澜是指遵义会议;灯塔指引是指延安抗战;进京赶考是指革命即将取得胜利。七届二中全会召开于1949年。答案:D 1.(2010·临沂模拟)1945年10月9日,在回答英国记者甘贝尔的提问“中共对‘自由民主的中国’的概念及解说如何”时,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说:“„„它将保证国家的独立、团结、统一及与各民主强国的合作。”毛泽东关于“自由民主的中国”解说面临的国内形势是()
A.百团大战胜利,振奋全国人民精神 B.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抗日战争胜利 C.抗日战争胜利,国共进行重庆谈判 D.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准确记忆能力。1945年10月,当时正是抗日战争胜利,国共进行重庆谈判的时候。答案: C 2.(2010·韶关模拟)今年红岩革命纪念馆展出了一本泛黄的手抄本,封皮上赫然写着:参政员毛泽东在渝市之动态。落款是:民国三十四年八月二十六日至九月卅日。它反映的时代主题是()A.如何坚持抗战 B.决定实行土地改革 C.建立何种国体政体 D.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解析:民国三十四年,也就是公元1945年,这一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毛泽东到重庆(渝市)与国民党进行谈判,商谈和平建国问题。答案:C 3.作为国共两党的最高领导人,毛泽东与蒋介石有过一次难得的会见并 合影(右图),这次合影是在()A.五四运动时期 B.北伐战争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抗日战争胜利后
解析: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争取和平与民主,毛泽东飞赴重庆进行重庆会谈,出现了图片中的合影。答案:D 4.(2010·河北模拟)有老人回忆说,在上个世纪40年代后半期,县城的一些店铺,只要挂起“美孚石油(煤油)代理处”的招牌,各路兵勇就不敢进店勒索,此招牌有秦琼、尉迟恭的作用。此事从本质上反映了()A.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敲诈勒索 B.为了自保小店铺都挂起洋代办招牌 C.兵勇恶霸不敢随便冒犯外国代办 D.美国是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的靠山
解析:上个世纪40年代后半期正处于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解放战争时期,美孚石油公司是美国的石油公司,题中信息反映了在解放战争时期美国在中国强大的势力,是国民党发动战争的靠山。答案:D 5.(2010·北京模拟)1947年的最后一天,蒋介石在日记中写到:“本月忧患最深„„各方告急与失败之报,几如雪片飞来,蓐食宵衣,兢兢业业,未敢或懈,自省俯仰无愧,信道益笃,成败利钝,一惟听天命而已。”造成蒋介石“忧患最深”的主要原因是()
A.人民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的重点进攻B.人民解放军的反攻作战取得节节胜利 C.人民解放军在东北地区发动战略决战D.政治协商会议通过有利于人民的决议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析能力。从材料中“1947年的最后一天”、“各方告急与失败之报”等信息可知,内战中国民党的失败是其“忧患最深”,A、D两项出现于1946年,C项出现于1948年,均排除。B项出现于1947年,故选B项。答案: B 6.(2010·洛阳模拟)某次战役的作战方针是:“从本日起的两个星期内(1948年12月11日至12月25日),基本原则是围而不打,有些则是隔而不围,以待部署完成之后各个歼灭。”该战役是()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获取信息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由时间“1948年12月11日至12月25日”可判断,这次战役可能是淮海战役或平津战役。由“围而不打,有些则是隔而不围”可判断这是指解放军以神速动作将敌军分割包围于北平、天津、张家口等据点,该战役即平津战役。答案:C 7.战争题材电影在我国电影史上占重要的地位。下列战争电影宣传图所反映的史实,其先后顺序排列是()
A.④③②① B.④①②③ C.④②③① D.④②①③
解析:①是抗战时期,时间是1937年12月;②是土地革命时期,时间是1927年;③是解放战争时期,时间是1947年;④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黄海海战。答案:D 8.(2010·郑州模拟)从下面两幅图中,可以看出()A.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B.中共革命性质的变化 C.中国革命对象的变化 D.中国军队性质的变化
解析:注意题干中的“1945年”“八路军”和“1948年”“解放军”等有效信息。由所学知识可知,从1945年到1948年中国的社会性质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革命性质仍然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排除A、B;八路军和解放军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军队性质也没有发生变化,排除D。答案:C 9.某年蒋介石在《新年文告》中宣称:“但是今日时局为和为战,人民为祸为福,其关键不在政府„„全在于共党。”当时的形势是()A.国共正在进行重庆谈判 B.战略决战即将取得胜利 C.国共正在进行北平谈判 D.国民党已经败退到台湾 解析:蒋介石在1949年元旦发布的《新年文告》,而重庆谈判发生在1945年8月底至10月10日;战略决战发生在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北平谈判发生在1949年4月初;国民党败退到台湾发生在1949年4月23日后。答案:B 10.1949年春,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关于“两个务必”和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袭击的重要讲话,说明了这一时期毛泽东又开始探索和解决()A.革命依靠力量和领导阶级问题 B.革命胜利后执政党的建设问题 C.“中国革命走什么道路”的问题 D.中国革命和建设发展前途问题
解析:1949年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即将胜利,即将成为执政党的情况下,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中国共产党在成为执政党应该怎么办。答案:B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图1 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作报告
图2 胡锦涛和曾庆红等中央书记处的同志参观西柏坡纪念馆
图3 胡锦涛在西柏坡看望83岁的老共产党员闰连秀
材料二 1949年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省西柏坡召开,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深刻地指出:“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他特别强调要做到“两个务必”,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根据毛泽东的提议,会议作出几条规定:一不做寿,二不送礼,三少敬酒,四少拍掌,五不以人名作地名,六不要把中国同志和马、恩、列、斯并列。
材料三 周恩来同志曾经说过,西柏坡是我们党进入北京、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随着中国革命局势的胜利发展,我们党面临的主要任务将由通过武装斗争夺取政权转向掌握全国政权、领导人民建设国家,我们党的工作重心将由农村转向城市。
——胡锦涛《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的讲话》(2002年12月6日)
材料四 坚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反对享乐主义,要作为当前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党员领导干部的生活作风不是小事。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肩负的历史使命,决定了我们党必须坚持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这是党不断前进的强大精神支柱。
——江泽民《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 请完成:
(1)从材料一的三幅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2)结合材料二分析毛泽东在图1的报告中就党的作风建设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3)根据材料三分析,七届二中全会是在什么历史条件下召开的?
(4)因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召开,在中国革命史上孕育了“西柏坡精神”,其特征是两个“敢于”(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和两个“务必”。试举例说明两个“敢于”的表现。
(5)材料四赋予艰苦奋斗以何种新内涵?有何意义?
解析:材料一的三幅图片说明党中央重视党风建设;材料二表明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对党风建设提出要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材料三说明中国革命即将胜利,中共的任务即将发生重大改变;材料四表明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进行党风建设的重要性。
参考答案:(1)党风问题是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的大事;党中央高度重视党的作风建设。(2)务必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3)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胜利,共产党即将成为执政党,工作重心转移的条件下召开的。(4)军事上战略决战,向全国进军;政治上:反对独裁,维护和平,提出把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伟大构想。
(5)材料四把艰苦奋斗当作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意义:有利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有利于纯洁党的干部队伍,增强党组织的堡垒作用;有利于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
2.阅读下列材料:(抗日)战争结束后不久举行之政治商谈之目的固在于和平,即动员勘乱之目的亦在于和平。但是今日时局为和为战„„其关键不在于政府„„全在于共产党。„„政府„„愿与商讨停止战事恢复和平的具体方法。
只要和议无害于国家的独立完整,而有助于人民的休养生息;只要神圣的宪法不由我而违反,民主宪政不因此而破坏,中华民国的国体能够确保,中华民族的法统不致中断,军队有确定的保障„„反之,如果共产党始终坚持武装叛乱到底,并无和平诚意,则政府„„自不能不与共党周旋到底,别无他途。──蒋介石1949年元旦《新年文告》 请回答:(1)“政治纲领”和“勘乱”分别是指什么?“今日时局”是一种怎样的时局?(2)蒋介石提出的所谓“和议”的条件要害是什么?(3)蒋介石提出的“和议”的目的是什么?
请你根据以上材料,判断蒋介石提出的“和议”是否真诚?并从材料中找出证据加以说明。答案:(1)“政治商谈”:重庆谈判和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勘乱”指蒋介石发动的反共反人民的内战。时局:人民解放军同蒋介石反动军队正在进行大决战。(2)要害:保存旧宪法,保留反动军队。
(3)目的:获得喘息时间。保存反动力量,维护反动统治,以待反扑。(4)“和议”是虚伪的。证据:一是保存伪宪法和反革命军队是违背人民利益的条件;二是坚持反共立场,诬蔑共产党搞“武装叛乱”。三是推卸内战责任,叫嚷着准备与共产党周旋到底。7.2004年9月胡锦涛主席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四中全会上强调:“坚持和发展人民民主,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和根本途径。”实际上,不仅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就是在战争年代,中共也始终不忘追求民主政治的建设。
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在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共为追求民主政治做了哪些努力和斗争?(2)指出这些努力和斗争的最终结果;(3)这一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案:(1)努力和斗争:①1945年8月,为揭露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毛泽东等赴重庆谈判,与国民党达成《双十协定》;②1946年初,在中共努力下,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一些有利于人民的协议;③全面内战爆发后,中共被迫以人民战争的方式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并取得了战略决战的伟大胜利;1949年4月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
(2)最终结果: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进入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3)说明:中共是中华民族利益的代表者,是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者,其领导地位是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中国走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是历史的必然。
第二篇:历史必修三第4单元小结
潼南一中学案
2014级历史必修(3)
第4单元小结
编写(廖斌)
审订(廖斌)
审签()
姓名()
班别()
学号()
评价()
第四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知识结构〗
〖技巧示例〗
1815年伦敦博览会是英国展出最新工业成果的盛会。陈列的展品中包括 A.铁路设备、柴油机
B.电灯泡、蒸汽织布机 C.蒸汽锤、铁路设备
D.电话机、水力纺纱机
【解题技巧】本题需要确定1815年的工业展品,实际上是判断选项中哪些成果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哪些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由此来考查再认历史知识的能力。解答时,要注意A、B、D三个选项是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的混合,这是不符合题意的。
【参考答案】C
〖单元测评〗
一、选择题
以下一组图片是世界近代以来的四位科学家,回答下列1-5题
①
②
③
④ 1.上列图片中科学家①是
A.17世纪杰出的物理学家
B.18世纪杰出的物理学家 C.19世纪杰出的物理学家
D.20世纪杰出的物理学家 2.上列图片中科学家④的理论贡献是
A.创立经典力学 B.创立进化论 C.提出相对论 D.提出量子假说 3.上列图片中的科学家按国籍的一致性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③④
2345-/ 5
第三篇:政治必修1第4单元第12课习题(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政治必修1第4单元第12课习题: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72分)
1.预计2010年,中国将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市场,商品进口额约1.2万亿美元,服务商品进口额将超过2000亿美元,中国国内市场规模接近5万亿美元。这些都将为包括美国在内的全球贸易伙伴创造巨大的市场空间和难得的商机。这说明()
A.经济全球化是通过跨国公司实现的B.我国进一步优化进出口结构
C.经济全球化使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D.经济全球化是以美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解析:材料主旨是中国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这表明国家间存在密切联系。
A、B、D与题干指向不符。答案:C
2.下列选项中对跨国公司理解正确的是()
①它是指在本国拥有一个总部,并在其他国家或地区拥有子公司的国际性企业
②经济全球化是通过跨国公司实现的③跨国公司推动了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
④跨国公司的最大利益是实现经济全球化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解析:跨国公司追逐的最大利益是实现利益最大化,④错误,排除含④的A、C、D三项。答案:B
一名晨练者俯身系鞋带,运动鞋上写着“中国制造,结合美国运动科技”;一个家庭正在吃早餐,身边的冰箱上印着“中国制造,融合法国风尚”„„这是中国商务部会同中国4家行业协会共同委托制作、在美国等西方主流媒体上播放的广告片的镜头。广告片呈现了“中国制造”无处不在的身影,传达了“中国制造,世界合作”的主题和理念。据此回答3~4题。
3.该广告片的推出()①展示了经济全球化下各国经济相互联系的事实
②有利于宣传中国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
③有助于提升“中国制造”的国际形象和认知度
④说明打造中国产品形象,政府是关键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解析:④说法错误。打造中国产品形象,关键在企业的科技创新、诚信经营,可用排除法选择A。
4.一次广告宣传可能会换来品牌的关注度,但品牌忠诚度的培养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提升“中国制造”的国际形象,企业必须()
A.加快推进市场多元化,降低出口产品成本
B.摈弃劳动密集型产品,占领国际高端市场
C.加快推进自主创新,提高出口产品质量
D.加大企业海外并购,扩大企业生产规模 解析:企业的发展关键在于科技创新与正确的经营策略,C正确。
5.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下列对此认识正确的有()
①它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②它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
③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经济全球化造成了世界经济的发展更加不平衡
④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A.①②B.①②③C.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经济全球化有利有弊,①②为利,③④为弊。故选D。
6.右图漫画中的做法()
①背离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②不利于全球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③违背了世界贸易组织的公平竞争与公平贸易的原则
④是一种“损人利己”的行为,不利于他国经济
发展但对本国经济发展有利
A.①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④D.②③④
解析:贸易保护主义,背离了经济全球化趋势,违背了世界贸易组织的公平竞争与公平贸易的原则,不利于全球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世界经济的发展,对他国经济发展和本国经济发展都不利,①②③符合题意,④表述错误,故选B。
读漫画回答第7题。
7.下列对商务部的做法认识正确的是()①是在执行贸易保护主义
②是在运用行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
③是为了维护国内市场的有效竞争
④是为了保护民族工业和消费者的利益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商务部禁止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是依据反
垄断法和有关国际准则作出的决定,没有对外资企业
另外制定一套外资企业反垄断法,因此,没有违背非歧视性原则,完全不存在贸易保护的问题,排除①肢。答案:D
8.我国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其根本目的是
()
A.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B.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
C.促进我国经济较快发展D.参与区域经济交流和合作
解析:本题A、B、D三项的目的都在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故选C项。
9.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中,其中最重要的是非歧视原则,下面各项正确的理解是()
A.世界上各国无论大小一律平等
B.非歧视原则强调各成员国实行无条件的多边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
C.非歧视原则已在实际中得到了很好的实施
D.非歧视原则适用国际社会的各个领域
解析:非歧视原则只适用世贸组织成员国国际贸易交往中,在实际中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仍存在严重的歧视现象,故C、D两项不选。A项也是不正确的理解。B项正确反映了原则的内容。
10.2010年4月8日,中国政府通过常驻世界贸易组织代表团致函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构主席,就中国诉欧盟对华皮鞋反倾销措施案提起设立专家组请求,正式启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专家组审理程序。对于世界贸易组织,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有()
A.它深化了国际分工和资源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合理配置 B.其基本原则有非歧视原则、市场准入原则、公平竞争与公平贸易原则等
C.它是当今最大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
D.它为成员提供解决贸易摩擦和冲突的场所
解析:世界贸易组织是当今最大的世界性经济合作组织,故C的表述不正确。
11.“要独立自主就不能对外开放”和“要对外开放就不能独立自主”这两个观点的共同错误是()
A.主张关起门来搞建设
B.把发展本国经济的希望寄托在外援上
C.主张发展对外贸易与保护民族工业不能分割
D.否认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解析:两者共同的错误是割裂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的辩证关系,故选D项。A项为闭关自守,B项为盲目依赖外国的观点,题干否认C项观点。
中国政府网载文指出,“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不断构筑新的竞争优势,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其中既有严峻的挑战,更蕴涵着发展的机遇”。据此完成12~13题。
12.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的形势下,我们既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对此正确的态度是()
A.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地迎接挑战
B.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减少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往来
C.抓住机遇,回避风险D.不与发达国家进行经济往来
解析:A项为正确态度,B、C、D三项皆为错误观点,可以用排除法排除。
13.为适应新形势的挑战,在积极扩大出口的同时,中央确立了“走出去”的开放战略,鼓励有优势、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投资办厂,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增强自身的竞争力。这是()
①适应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②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的根本途径
③进一步提高改革开放水平的要求
④因为对外开放包括“引进来”和“走出去”两部分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②③④
解析:此题实施“走出去”战略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要求,是充分利用国内外市场、调整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的需要,是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需要,应选①③;②错误;④不是原因。答案:A
14.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我国()
①对外开放达到一个新层次的体现②不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
③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客观要求④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必然选择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我国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表明我国的对外开放达到一个新的层次,这是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客观要求,能更好地开拓国内外两个市场,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①③④符合题意。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是依靠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以最少的消耗生产出最多的适合市场需要的产品,②说法错误。答案:C
15.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必须坚持的基本战略是()
A.既要积极参与,又要有效防范风险
B.既要坚持独立自主,又要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
C.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D.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解析:本题是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考查、我国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基本战略是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D当选;A、B是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实行对外开放的正确态度;C是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必须坚持的原则。答案:D
16.“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深,特别是在当前金融危机肆虐的形势下,低成本制造业的全球竞争即将结束,中国在研发领域不断加大投入。”这段话反映了()
A.我国正努力提高制造业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B.我国与世界各国的技术合作进一步加强
C.我国已不再发展低成本的制造业
D.我国已成为贸易强国
解析:我国在研发领域的投入不断增加,说明我国正努力提高制造业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A正确。材料没有反映中国与其他国家的技术合作问题,B与题意无关。研发领域投入的增加,并不能说明我国不再发展低成本的制造业,C错误。D不符合实际,我国是贸易大国,但不是贸易强国。答案:A
17.2010年1月6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价值超过3亿美元的钢丝层板初步征收43%至289%的反倾销关税。从“轮胎大战”到“钢板大战”,中美间贸易摩擦不断,对此我们应该()
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产品科技含量②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
③优化进出口结构,坚持以质取胜④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解析: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不是减少贸易摩擦的举措,故②排除;④不符合材料主旨,不选。答案:B
18.下面做法不符合“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这一要求的是()
①“引进来”让位于“走出去”
②开放一切领域,优化开放结构
③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④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③
解析:要把“引进来”与“走出去”结合起来,而不是“引进来”让位于“走出去”,①错误;②中“开放一切领域”的说法错误。答案:A
二、非选择题(28分)
19.发端于美国的金融风暴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深刻影响。
材料一
材料二 2009年我国对外贸易呈现负增长态势。2010年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加剧等因素使我国对外贸易面临更为复杂的形势。
(1)结合材料一,谈谈你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
(2)结合材料二,分析我国政府应如何应对当前的外贸形势。
解析:第(1)问,漫画以多米诺骨牌的形式来说明发端于美国的金融风暴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很显然,这要求考生在看到经济全球化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看到经济全球化会加剧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第(2)问,实质上是要求考生分析我国应如何正确对待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威胁。
答案:(1)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在一起,这在促进各国经济合作的同时,也使得一个国家的经济波动可能殃及他国,甚至影响世界,加剧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
(2)①坚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因为它不利于全球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世界经济的发展。②贸易保护主义违反了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我们要正确利用世贸组织规则,维护我国企业的合法权益。③我们要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优化对外贸易结构;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实施“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的战略;深化涉外经济体制改革;创造良好法制环境。
第四篇:历史必修三第4单元小结
潼南一中学案
2014级历史必修(3)
第4单元小结
编写(廖斌)
审订(廖斌)
审签()
姓名()
班别()
学号()
评价()
第四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1)〖知识结构〗
〖单元测评〗
一、选择题
以下一组图片是世界近代以来的四位科学家,回答下列1-5题
①
②
③
④
1.上列图片中科学家①是
A.17世纪杰出的物理学家
B.18世纪杰出的物理学家 C.19世纪杰出的物理学家
D.20世纪杰出的物理学家 2.上列图片中科学家④的理论贡献是
A.创立经典力学 B.创立进化论 C.提出相对论 D.提出量子假说 3.上列图片中的科学家按国籍的一致性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③④
4.上列图片中的科学家按其研究的主要领域的一致性排列,完整而且正确的是 A.①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
5.上列图片中的某位科学家的创见既否定又包容和发展了图片中的另一位科学家的创见。下列选项中的对应关系符合上述表达式的是
A.①──③
B.③──①
C.②──④
D.②──③ 6.上列图片中的科学家按其生活时代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②①③④ B.①④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②
7.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力学和牛顿力学的关系是
A.前者否定了后者
B.前者包容了后者 C.前者补充了后者
D.前者发展了后者 8.科学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作者是
2-/ 2
第五篇:历史必修三第4单元第3课学案
潼南一中学案
2014级历史必修(3)第 四 单元第13课
编写(唐琳)
审订(廖斌)
审签()
姓名()
班别()
学号()
评价()
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结构整合】
【目标重难】
重点: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难点:全面评价信息化社会的影响
【基础自修】(《优化学案》P54)
【问题探究】
问题一: 20世纪电力取代蒸汽动力而成为工业发展重要动力的原因是什么?
问题二:蒸汽机给人类社会带来什么变化?
问题三:联系实际说说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影响?
探究一:比较“蒸汽时代”与“电气时代”的异同
【效果测评】
探究二:看图回答问题:图片组:
1.第一次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新的变化。其表现是 A.家庭电话普遍使用 B.人们乘坐火车外出旅游 C.电力成为主要动力 D.人们利用网络进行交流
图一:蒸汽机车
(1)三幅图分别反映了人类在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方面进入到了什么时代?
(2)图一所反映的生产力的重大突破对近代人类历史进程的影响有何突出表现?
(3)根据图三,列举这一时代出现的新兴工业。图三的联网,可能产生哪些负面影响?
————————————————————————————————————————————————————————————————————————————————————————————————————
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 --达·芬奇
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图二:电灯 图三:电子计算机(1946年)
2.20世纪,电进入了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人类社会进入了“电气时代”。电气技术的广泛应用,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最主要变化是
A.使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B.改变了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 C.社会生产力得到大幅度提高 D.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3.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实现了“坐拥天地”的梦想。实现这一梦想得益于计算机网络帮助,最早出现于
A.二十世纪40年代 B.十九世纪末 C.二十世纪50年代 D.二十世纪60年代
【反思总结】 收获:
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