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对边疆地区的治理 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4 21:27: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清朝对边疆地区的治理 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清朝对边疆地区的治理 教学设计》。

第一篇:清朝对边疆地区的治理 教学设计

第13课 清朝对边疆地区的治理 教学设计

东联中心学校:杨桃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记住清朝设置驻藏大臣,设置台湾府的时间和清朝疆域的四至。了解清朝政 府加强对边疆管理及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理解驻藏大臣的设置及康熙帝武力统一台湾的历史 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清朝统治者对边疆地区管理的具体措施的概述,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通过识记清朝疆域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建立历史学习的空间感和方位感;通过对“台湾府的 设置”的学习,辩证认识郑成功后代在台湾的作用,训练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思维方法和培养他们 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清政府加强对西藏管辖的措施的了解,使学生联系实际,认识到西 藏是我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使学生认识到美国等支持的**集团在境外搞西藏独立是注 定要失败的,以及陈水扁在台湾告台独也是违背两岸人民意志的,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和 维护祖国统一的意识。

教学重点 : 驻藏大臣的设置、台湾府的设置

教学难点 :“金奔巴瓶”制度,乌里雅苏台将军和伊犁将军的设置

课时安排 :1 课时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教学过程 :

A 回忆知识、阅读导语 导入新课 入新课。

一、驻藏大臣的设置引导学生回顾唐与吐蕃的友好关系,及元朝时设立宣政院 回忆唐与吐蕃的关 管理全国佛教和和藏族地区军政事务等史实。

1、册封**和**顺治和康熙先后分别接见了**和**,确立了两位宗教 首领的册封制度,既肯定了**和**在藏传佛教中的宗教首 领地位,又明确了清朝廷和西藏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2、设置驻藏大臣清朝还在西藏设置了驻藏大臣,对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有积 极意义。阅读教材找出清朝 创立“金奔巴瓶” 对西藏的管理措施

3、创立“金奔巴瓶”制度 “金奔巴瓶” 制度的创立,明确了西藏宗教首领必须由中央 政府认可,有效地防止了西藏地方贵族利用**、**的继承 问题搞分裂,进一步加强了中央对西藏的管辖,巩固了祖国的 西南边疆。

二、台湾府的设置

1、提问: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时间和意义是什么?介绍讲述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及其后人开发台湾的情况。由 此再讲解郑氏集团的内讧有可能使台湾再度面临被侵略的危险。

2、康熙帝派施琅进军台湾,郑克爽战败投降。康熙帝派施琅进军台湾,郑克爽战败投降。

3、对台湾的管理:

清政府于 1684 年设立台湾府,下辖三县,巩固了祖国的 海防。联系现实分析陈水扁的“台湾公投”实质是搞“台独”,应 阅读教材找出清朝 加以反对和打击“台独”。台湾是中国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

三、乌里雅苏台将军和伊犁将军的设置

1、指导学生先在地图上找到乌里雅苏台将军和伊犁 将军的地理位置。将军的地理位置。乌里雅苏台将军管辖外蒙古地区,而伊犁将军管辖现在的 新疆地区。

2、引导学生了解设置两个将军辖区的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设置两个将军辖区的背景。第一:受到葛尔丹和大小和卓分裂势力的威胁,同时沙皇 俄国也在威胁中国北部边疆。第二:清政府面对祖国的被侵略和分裂危险,坚决果断地平定了叛乱,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保卫了祖国的边疆,粉碎了 俄国分裂中国的阴谋,历史意义非常重大。阅读教材了解乌里

3、讨论 雅苏台将军和伊犁 让学生结合现实和历史发表自己的见解。从中受到维护祖国 将军的设置的背景 统一的教育。帮助学生了 解清朝对新 疆地区的管 理

四、清朝前期的疆域清朝前期我国是亚洲东部最大的国家,也是一个幅员辽阔 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为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 献。指导学生观看《清朝前期疆域和政区图》指出清朝疆域的(东、西、南、北、东北、东南、西北)(从西向东顺时 读图能力 针看)看清朝疆域图

总结拓展

1、复习本课知识 回顾知识要点

2、思考: 清朝前期的统治者采取了哪些维护国家统一的措 施? 巩固知识 作业布置练习册 P60 1—14

板书设计 :第 13 课 清朝对边疆地区的治理

(1)清朝对边疆地区的治理

地区

主要措施

历史作用

西藏地区

①顺治帝和康熙帝先后册封喇嘛教 首领五世**和五世**。

②雍正时设置驻藏大臣。

进一步加强了清朝对西藏的管理。

台湾地区

①康熙帝命施琅率军攻占台湾。

②186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

巩固了清朝对东南边疆的统治。

西北地区

①17世纪平定漠西蒙古贵族噶尔丹的叛乱。

②18世纪平定回部贵族大小和卓的叛乱。

③先后设置乌里雅苏台将军和伊犁将军

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

(2)清朝前期的疆域

西伯利亚 外兴安岭

北 库页岛 巴勒喀什池 西北

东北

太平洋 葱岭 西

南海诸岛

台湾

附属岛屿赤尾屿

第二篇:对清朝覆亡的反思

对清朝覆亡的反思

洋务运动:这个词放在现在,叫做工业现代化。可以说,满清在两次鸦片战争之后,对于“师夷之长以制夷”有着近乎宗教信仰般的狂热。日本成功的先例,更加刺激了这种狂热。开矿建厂、购新军备,投入不可谓不巨大,甚至在用人上,连海军副提督都敢于任用英国人。但这场轰轰烈烈的运动最终却以北洋舰队的覆灭画上了惨烈的句号。历时三十多年的洋务运动最终止步于“改革的深水区”,个中原因,简单明了。可以说,从一开始,满清就并没有认识到,帝国之败,败于溃烂的制度,制度性结构性的崩溃,任何坚船利炮都无可挽救。技术的变革可以先于制度的变革,但是决不能代替制度的变革。连经济改革的深度都没有完全达到的洋务运动,不过是一个垂死挣扎的可怜花絮罢了。一百年后,如果你还在为所谓的核大国、歼20的强大沉醉,那说明,你还没有明白这个杯具。

百日维新:甲午战败,加速了满清体制内有识之士的变革步伐,在傀儡皇帝的支持之下,发动了轰轰烈烈可歌可叹的百日维新。这个我们现在称之为“全盘西化”的改良运动,不出意外的以血祭告终。从慈禧后十年变革的努力来看,所谓的顽固派反对变革并非所有的事实,她未必不知道改良是必须的出路,而她所反对的,不过是既得利益的损失、权力出乎意料的更迭、不受控制的精英政治。91年之后,同样的事情换了角色再次在同样的地点上演。结局是更多的鲜血。这只能说明,专制的权力,在它自身的惯性之下,只能是至死方休。即便是体制内产生一两个叛逆,也会被体制产生的强大惯性淹没。如果没有到穷途末路,任何的变革,对于它而言都是把持权力的威胁,生死争夺中,只有个人和集团的利益,没有什么家国大义。不到迫在眉睫,不会同意变革,到了迫在眉睫,变革已经无用。阿拉伯的历史正在证明这一点。

祖宗之法:上胡不法先王之法,非不贤也,为其不可得而法。《吕氏春秋察今》的名句,人人熟知,却极容易遗忘。扑灭百日维新之后,清廷打着“祖宗之法不可变”的旗号,展开了声势浩大的舆论宣传,从文化背景、国民素质、国情有别等诸多方面系统性的论证了君主立宪对于中国的不可行。十几年后,亲手葬送了满清的袁世凯更加系统的论证了封建帝制对于中国的必须,更加上演了万人劝进登基的闹剧。一百年后,你不要笑。“五不搞”震耳发聩、言犹在耳,数不清是第几次论证。我们剪掉了头上的辫子,思想上,辫子比原来更长。

干涉内政:清朝末年, 法国使臣罗杰斯对中国皇帝说:“你们的太监制度将健康人变成了残疾人, 这很不人道.” 还没等皇帝回答, 皇帝身旁的一个贴身太监姚郧就抢嘴说到: “这是陛下的恩赐, 奴才心甘情愿, 汝西夷之蛮怎可诋毁我大清国律?”所以说,“干涉内政”“尊重法律”这些词汇绝对不是后现代的发明,而是彻头彻尾的盗版。太监姚郧仅凭这个创造性的回答,就完全有资格参评十大感动中国的爱国者之列。但是很不幸,你可以原谅没有jj的人说出这番话,你却不能想象,很多有jj的现代人,割掉自己的jj也要臭捧这个词。不多说,看看他人的人权报告发布后,那一张张愤怒的太监的脸,和一百年前,没有区别。

量中华之物力:在义和团运动之后,被揍得鼻青脸肿的慈禧早已没有早先向世界宣战的气概,而是得到诸国继续承认其实际统治地位的承诺后,立即同意《议和大纲》,并定下了“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基调。基于光绪统治的合法性而言,慈禧的垂帘不过是一种僭越。自己的并不合法的统治权只要得到承认,损失一些国家利益算什么?所以,你看到有人挥舞着支票满世界的发订单以求得“合法外交认可”的时候,你就要明白,国家利益并不总是至上的,大部分时候,它是可以作为私人利益和集团利益交换的筹码的。

义和拳:这个悲剧的故事我们现在叫做运动,连化妆专用的“起义”都算不上。这个靠开神坛、抹黄磷、玩巫术的半邪教组织,打着可笑的“扶清灭洋”的口号,展开了一场针对外国人的屠杀和被屠杀。“刀枪不入”的神话在天津的战斗中瞬间覆灭,留下的只有尸横遍野。最可悲的在于,利用了他们的奴隶忠贞的慈禧在失败后翻脸不认人,反过来和洋人一起协力围剿义和拳。才为主子拼命,又被主子卖命,这杯具不是一般的大。那杆写着“扶清灭洋”的铁旗在上世纪70年代被德国人作为礼物送回来的时候,个中滋味,实在难以言说。义和拳的杯具就在于,没有明白自己的身份,没有明白国家的意义,没有明白对手的成色,结果造成了而一个愚蠢之极的爱国惨剧。当今论坛上的五毛、左棍们,以及那些成天忧虑阴谋论、石油论的杞人们,不可不戒啊。你们的无知的热血,抹红的不过是主子的顶子。

预备立宪:清朝最后10年所施行的新政中,最重要的是日俄战争后的政治改革,即1905至1911年的预备立宪。1908年8月,清朝宣布了宪政时间表:预备立宪出9年为限。但是慈禧和光绪去世后,继任者看不到形势的刻不容缓,仍然不紧不慢、拖延立宪。后迫于革命烽火,把预备立宪的年限由9年缩短为5年,并于1911年5月组织了失去人心的“皇族内阁”。即便最后颁布《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接受君主立宪,但和平演变的时机已被暴力革命切断。从这个意义上说,政治变革,既是对国家和民众的救赎,但同时也是对统治者自己的救赎,不想牺牲利益顺应潮流,牺牲国家的同时,必然也要葬送自己的身家。这个道理,一百年后,还有很多人不懂。越想“维稳”,越是“不稳”。

后路:满清作为异族政权,整体入关后老家辽东空虚,不得不移民垦殖。按理说,既然已据有中华,思维就应该有所转变,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无内外之分。然而,满清虽行主人之权,却只有客居之心,自康熙开始,闭塞边关,蓄意将关外肃清,以备将来败退后路之用。应该说,这一招不可谓不“深谋远虑”,伪满洲国的建立,一度似乎也说明了满清留条后路的必要性。然而,世易时移,孱弱败军,哪里有后路可言?你只有客居之心,必然导致客居之果,日本败退,伪满随即灭亡,纵然“中华民族”的大皮囊救了垂危的民族免于绝种,但是,也永无崛起的可能。当今之世,多少条后路留在欧罗巴、美利坚?指望一些把财富、子女都留在他乡的人来治国安邦?你信吗?我所相信的是,百年前满清没有后路,百年后,一样没有。后路对于奴隶主,只是一厢情愿的幻觉。

第三篇:中国边疆地区的新危机和中法战争教学设计(二)

中国边疆地区的新危机和中法战争教学

设计

(二)二、中法战争(1883~1885年)1.中法战争的爆发

师:早在中法战争爆发前一百年,法国的侵略触角,就伸到了越南。1787年,法国传教士百多禄就曾奏请法国国王,建议在越南建立一块殖民地。但1789年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延缓了百多禄计划的实施。而法国资产阶级在夺取政权以后,从19世纪50年代开始,最终发动了侵越战争。之后,法国一步步把侵略战火扩大到在中越边境。同学们想过没有,法国为什么在经历了一个世纪后仍念念不忘侵略越南呢? 生:(思考)

师:为了使同学们对这个问题有更深入理解,我给大家介绍两份材料。(打投影)法国驻西贡总督说:‘我们出现在这块富有的土地上,出现在这块与中国交界,也是中国西南各个富饶省份天然产品出口的地方……这是一个关系到我们今后在远东地区争霸的生死问题。’法国驻海防领事说:‘法国必须占领北圻……因为它是一个理想的军事基地。有了这个基地,一旦欧洲各强国瓜分中国时,我们将是一些最先在中国腹地的人。’(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共同讨论,发表意见)

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并作答)师:(教师归纳)一是与列强争霸,一是建立侵华基地,这便是法国侵略越南的目的。(引导学生看教材中《中法战争形势图》)

生:(看图)

师:19世纪70年代,法国军队大举进攻越南北部,河内失陷。在越南政府的要求下,活跃在中越边境一带的刘永福率领的黑旗军南下抗法。1883年,清军也应邀进驻越南北部。同年,黑旗军在越南军队配合下,在河内附近的纸桥设下埋伏,痛歼法军,阵斩法军统帅李威利,取得纸桥大捷。(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小字内容,了解黑旗军及纸桥大战的经过)生:(阅读教材)

师:1883年,法军向驻扎在越南北部的清军发动进攻,中法战争爆发。请同学们边阅读教材边思考,清军在越南北部的失败,反映出什么问题? 生:(阅读、思考、回答)

师:(教师归纳)反映了清政府及军队已腐败透顶。面对法军的进攻,清军将则以不谙战阵者为之,兵则以吸食洋烟者充之,军无纪律,遂至不战而溃。就在清政府一心一意等待美国调停之时,法国精心筹划的进攻中国的大海战就要开始了。2.马尾海战 师:1884年7月,法海军以游历为名,在孤拔的率领下,强行驶入马尾军港。马尾军港是福建水师的基础。中法两国正处在战争状态,敌对双方的战舰共泊一港,相对而视,这在中外海战史上实属罕见。此一奇也;另外,还有一奇,从闽江口到马尾,有一百里多长,沿岸有很多清军炮台,法舰队鱼贯而入,直至得胜而退,竟然毫发未损,这又是件咄咄怪事。那么,这种奇怪局面的形成说明了什么呢? 生:(思考并作答)

师:(教师归纳)法军气焰嚣张,福建水师官兵万分愤恨。而北洋大臣李鸿章则主张妥协让步,不许轻言战事。福建船政大臣如何璋严令福建水师不准先行开炮,违者虽胜亦斩。以至连军舰移动也不允许,陷福建水师于毫无戒备状况,以至仓促应战,伤亡惨重。中国军舰被击沉11艘。水师官兵伤亡700多人,马尾造船厂全部被毁,至此,清政府妥协无路,被迫向法国宣战。那么,马尾海战惨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生:(思考并作答)

师:中法战争中,中国海战惨败,但在陆上战争中清军则大获全胜,这就是著名的镇南关大捷。3.镇南关大捷

师:(指导学生看教材《镇南关法军被歼图》,了解镇南关的地势特征)生:(看教材)

师:镇南关今名友谊关,它是广西的门户。山关两旁是高山峻岭,中国只有一条道路,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指导学生看教材《中法战争形势示意图》)生:(看教材)

师:1885年初,法军进攻谅山。清军放弃谅山,经镇南关退守广西,广西门户大开。危机时刻,清政府重新起用老将冯子材。冯子材率领部队,构筑关前隘工事,坚守镇南关。法军猛攻镇南关,在关前隘受阻,激战中有的法官已越过长壕,形势十分危机,年近七旬的老将冯子材大吼一声,率两个儿子冲出长壕,扑向敌阵,展开肉搏战,一时间肉雨扑征衣,血花飞满面,喊杀之声。闻数十里。与此同时,中越军民也纷纷前来助战,法军在丢下一千多具尸体后夺路而逃。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镇南关大捷。冯子材率军乘胜追击。收复谅山等地。法人自谓入中国以来从未受此大创,战局对中国十分有利。

二、《中法新约》的签订及影响

师:法国在镇南关等地接连惨败的消息传到巴黎,立即在法国引起震惊,并导致茹费理内阁倒台。在此大好形势下,李鸿章则上谕清政府当借谅山一胜之威,与缔和约,则法人必不再妄求。(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黑体字)生:(阅读教材)师:慈禧畏战立即决定乘胜求和。这个可耻的上谕传至前线,爱国官兵拔俞斫地,恨恨连声。冯子材建议:上诉诛议和之人。张之洞请暂缓撤兵,遭到严厉训斥。那么,清政府为什么要乘胜求和呢?我们不妨看一份材料,大家分析一下。(打投影)(慈禧)不管她的英勇的部队在帝国边境上所获得的胜利,而只是想起给她带到家里来的不愉快的庞大的战争消费,只是想起那些使她自己不舒服的事情。因此,她从来就没有想到要撤回条约,而是比过去更加急迫要立刻签订和批准这个条约。——麦克纳尔《现代中国历史选读》 生:(阅读并分析教材,发表意见)

师:(教师归纳)清政府乘胜求和的根本原因,是害怕战争动摇其风雨飘摇的统治。各资本主义列强,此时也都打出调停的幌子,向清政府施加压力,怂恿清政府妥协。因为它们唯恐战争拖下去会影响它们在中国的利益。于是,清政府无视国民的反对,于1885年夏,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法国公使巴德诺在天津签订《中法新约》。(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文字内容,了解和约的内容及危害)生:(在教师指导正是阅读分析理解教材)

师:通过以上分析,你怎样理解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的结论呢?

生:(思考讨论并回答)

师:(教师归纳)《中法条约》的签订,打开了中国西南的门户。法国在战场下捞不到的东西,却在谈判桌上轻而易举地得到了。法国不胜而胜;而中国军队和人民在战场上用鲜血换来的胜利果实,却被清政府白白葬送了,所以说中国不败而败,反映了清政府的腐败,也更助长了资本主义列强吞食中国边疆地区的野心。从此以后,中国边疆危机更加严重了。中法战争结束后,清政府加强了海防,其重要措施之一就是在于1885年在台湾设立行省,刘铭传为台湾第一任巡抚。(引导学生回忆自古以来大陆与台湾的联系,理解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是在逐步加强的)生:(与教师共同回忆)

师:但是由于清朝封建统治者日益腐败,这些措施并没有产生预期的效果,民族危机日趋严重。小结:(略)北京教育学院西城分院

常乃媛

【简评】该教案的特点是:

一、注重情境教学。执教者和学生一起活动,用具体、形象的历史创造了历史思维的场景。

二、执教者语言简明流畅,富有感染力。该课内容头绪多,但教师对每个重要事件都注意用凝炼的语言交待了背景,渲染了气氛、启发了想象,唤起了学生探究问题的情趣。

三、执教者具有宏观的史学视野。教师引导学生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去看中国边疆的新危机;从中法战争的失败看中国近代史发展的趋势。这种引导体现了执教人全新的教材观、教学源于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更益于开阔学生的视野。

第四篇:明朝和清朝前期的科学技术教学设计

《明朝和清朝前期的科学技术》教学设计

重新中学——

游天海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形成正确结论的能力。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一分为二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阅读有关材料或听取教师讲解的基础上,努力获取有效信息。2.通过对课中题和课后题的思考、讨论,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具体途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明长城和北京故宫是世界上伟大工程,《本草纲目》和《天工开物》是古代杰出的科技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通过学习李时珍、宋应星等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3.通过分析清朝前期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渐陷入停滞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历史责任感。

4.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教育。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了解中国长城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理解长城的象征意义。2.体会北京城及其故宫在建筑和布局上的特点。

3.理解《本草纲目》和《天工开物》的地位和意义。

二、教学难点: 为什么自清朝前期,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渐陷入停滞,近代科学落后的原因。

教学方法:

在阅读的基础上,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问题讨论为主要教学方式。教学过程:

一、启发激趣,导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古代中国曾经为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是每个中华儿女的骄傲和自豪!你知道我国古代被称为世界奇迹的最伟大的建筑工程是什么吗?)

(一)明长城和北京故宫

1.明长城——世界上的伟大工程之一。(1)回顾长城:

秦长城:长城西起临洮,东至辽东。全长有一万多里,号称“万里长城”。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全长6300千米,大部分至今仍保持完好。

让学生回顾《长城》,说说长城的特点(高大坚固,气魄雄伟),凝结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勤劳和智慧。

(2)研讨:

a为什么说明长城是世界上的伟大工程之一?(气魄雄伟)b古长城有什么作用?(长城曾对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进攻、维护中原地区的稳定,起过重要作用。)

c长城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长城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丰碑和智慧结晶,凝聚祖先的血汗和智慧,象征中华民族血脉相连,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3)指导学生记忆:明长城,长又宽,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明长城,长又长,全长一万三千里。

(你知道我国保存最完整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是什么吗?)2.北京城(故宫)——世界城市建筑艺术的杰作

(1)指导学生自读课文内容,归纳北京城的建筑特点和意义 组成:北京城由宫城(紫禁城)、皇城和京城组成。

特点:布局严谨、笔直宽广;金碧辉煌、雄伟壮丽;体现了皇权的至高无上。意义:北京城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体现了我国古都建筑的最高成就,是世界城市建筑艺术的杰作。

(2)教师总结:故宫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始建于明朝皇帝朱棣,用30万民工,共建了14年。故宫占地72万平方米(长960米,宽750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有房屋9999间,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宫殿。

三、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长城,特别是北京八达岭长城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名录》;北京故宫也是国家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结合课文我们了解一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以下内容。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文物的保护,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促进科学研究工作,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下列文物受国家保护: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壁画;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或者著名人物有关的以及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或者史料价值的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实物、代表性建筑。

第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重视文物保护,正确处理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与文物保护的关系,确保文物安全。基本建设、旅游发展必须遵守文物保护工作的方针,其活动不得对文物造成损害。公安机关、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海关、城乡建设规划部门和其他有关国家机关,应当依法认真履行所承担的保护文物的职责,维护文物管理秩序。

(你知道被称为“东方医学巨典”的是哪部书吗?作者又是谁呢?)

(二)《本草纲目》——一部不朽的科学巨著

1、作者:李时珍:明朝杰出的医药学家。他出生于医学世家,自小随父上山采药,对医药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潜心研究医药。经过27年的努力,多方搜集药物标本和民间验方,亲手试种药材,阅读大量医药书籍,终于写成《本草纲目》。

2、地位和作用:《本草纲目》——“东方医学巨典”。是我国医药学宝库中的珍贵遗产。全书190多万字,收 入药物1892种,新增药物370多种,收入药方11096个,并附有插图1100多幅,记述了各种药物的复杂形态和功效。3.讨论:《本草纲目》的成书过程体现了李时珍怎样的治学精神呢?(善于总结,勇于创新,不信权威,敢于改正;严谨求实,潜心钻研,躬行实践,甚至亲手试种药材;厚积薄发,实事求是,把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献身科学。)

(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是哪一部书?由谁编写的呢?)(三)《天工开物》——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1、作者:宋应星(公元1587—约1666年),中国明末科学家。

2、地位和作用:《天工开物》详尽地记述了农业、手工业的生产技术和生产过程,还反映了明朝中后期手工作坊的生产面貌。分上中下3卷,共18章,约5.3万字,附图123幅,迄今已有多种外文译本,译文为《中华帝国古今工艺》。

3、讨论:宋应星说:“丐大业文人,弃掷案头!此书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也!” 《天工开物》不受当时读书人重视的原因是什么?(当时文人求取功名主要靠科举制,而当时是八股取士,考试的内容是脱离实际的四书五经,介绍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和生产过程的科学巨著《天工开物》因而得不到重视。)

四、课堂小结:万里长城是世界上的伟大工程之一,是中华民族的文象征,凝结着中华民族的血汗和智慧;北京故宫是世界城市建筑艺术的杰作;

明《本草纲目》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巨著,是我国医药学宝库中的珍贵遗产;《天工开物》是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五、课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课内习题(P——114页练习),教师辅导。

(一)“温故知新” 1.清朝。

2.清朝前期,中国科学技术落后的原因(清朝统治者实行思想文化专制,大兴文字狱,不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封建统治者推行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了中外正当的经济文化交流,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缺乏对科技发展的迫切要求和有力推动。)

(二)“畅想天地”(提示:北京的古建筑很多,如天安门、故宫即紫禁城、颐和园、八达岭长城、明十三陵等,题目很开放,随学生选择谈谈都行)。

(三)拓展:“自己动手”(安排学生课外完成)

六、宣布下课。

附:板书设计:明朝和清朝前期的科学技术

明长城

世界上的伟大工程之一 北京城(故宫)

世界城市建筑艺术的杰作 《本草纲目》

一部不朽的科学巨著

《天工开物》

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第五篇: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学设计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主要内容及思想艺术特色,了解昆曲和京剧的形成与发展,知道京剧是“国粹” 过程与方法

通过情景再现,阅读小片段,微课学习,问题探讨等方式解释《红楼梦》的社会历史意义和京剧艺术成就。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从思想主题和艺术表现手法两个方面鉴赏文艺作品的方法,培养学生鉴赏文艺作品的素质,激发学生阅读文学名著原作的欲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红楼梦》的文学成就。

教学难点:学生基本没有《红楼梦》原著,对昆曲和京剧也并不了解 【方式方法】设问、讨论、分析归纳等方法。【课时】1课时

【教具】曹雪芹像、《红楼梦》插曲及昆曲、京剧选段等。【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

1、清朝雍正王朝为什么要设立军机处?

2、清朝的文字狱对当时社会有怎样的影响? 1.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导入新课:

播放电视剧《红楼梦》片头曲的片断,由此此导人新课。新课学习:

一、《红楼梦》

1、学生简单介绍自己通过课外阅读《红楼梦》谈感受,印象最深的一个片段或某一人物形象。

2.学生阅读课本,整理关于《红楼梦》的几个问题:(一)《红楼梦》的作者?体裁?又名什么?前80回为谁所著?后40回的作者是谁?最后出书于什么时期? 讨论后归纳:

书名: 《红楼梦》、《石头记》等

作者: 曹雪芹(定稿前80回)、高鹆(整理续写后40回)题名:《红楼梦》 排印时间:乾隆晚期

(二)《红楼梦》的主要内容?反映了?揭露了?揭示了?歌颂了?批判了?艺术特色?文学地位? 讨论后归纳: 主要人物: 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

主要内容 :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通过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和尖锐矛盾,揭露了统治阶级的奢靡与丑陋,从而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思想内容 :不仅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等反抗传统礼教、追求个性解放的典型人物形象,还热情地歌颂了被奴役、被蹂躏的奴婢进行抗争的精神,愤怒地批判了以专制家长为代表的顽固势力,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艺术特色 :背景广阔,情节复杂,头绪纷繁,人物众多,但作者以严谨的结构、清晰的层次、精练而生动的语言,把故事的进展和人物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在艺术上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文学地位 :这邵思想性强、艺术性高的小说问世以后,在民间流传开来。它是中国最优秀的古典小说。至今,已被译为多种文字,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

(三)学生讨论:为什么《红楼梦》被誉为明清小说文化的顶峰?(答案略)二昆曲

1.概述:中国古代的戏曲艺术发展到淸代,进入了一个更为繁荣的时期。① 戏剧创作,紧密联系社会现实,反映人民的心声,受到大众的喜爱; ② 当时,观看戏剧已成为城乡民众的一种主要的文化活动。③清朝吋期的戏剧,剧种不断增多,剧目繁多,内容丰富多彩,表演艺术推陈出新,流派风格争奇斗艳,雅俗共赏。④市民阶层的扩大。2.昆曲

①播放昆曲《牡丹亭》片段,让学生体会一下昆曲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②昆曲的发展:原是流行于苏州昆山一带的昆山腔,到清朝成为一个全国性的剧种,代表作是汤显祖的《牡丹亭》。

艺术特色:集中体观了南曲淸柔婉转的特点,又保留了部分北曲慷慨激昂的声腔,并将诗词歌赋等文学形式揉合在一起,且与柔美的舞姿相结合,给人以充分的艺术享受。

清朝前期,昆曲艺术发展到顶峰,洪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成为昆曲的传世之作。

昆曲的衰落:清朝中期以后,昆曲逐渐走向衰落。原因:因循守旧,作品庸俗,脱离民众和现实生活。

昆曲的兴盛到衰落,说明一种艺术要保持长盛不衰,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吸收新鲜的东西。3.京剧

(1)播放歌曲《说唱脸谱》,感受京剧的魅力。

(2)简述京剧的诞生:四大徽班进京————“皮黄戏”(京剧、京戏)

(3)概述京剧:戏曲剧种。形成于北京,流行全国。它以徽调、汉调为基础,融合吸收了其他剧种的曲调和表演方法演变而成。自咸丰、同治以来,经程长庚、谭鑫培、梅兰芳等创立和发展,逐步形成完整的艺术风格和表演体系,对各剧种影响很大,被称为“国剧”。唱腔基本上为板腔系(有板眼的唱腔,以板、鼓或梆子 击节),以西皮、二黄为主要腔调。用京胡、二胡、月琴、三弦、笛、唢呐等管弦乐器和鼓、锣、铙、钹等打击乐器伴奏。表演上唱、做、念、打并重,多用虚拟式程式动作。角色主要有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和许多分支,各描较为夸张的脸谱。服装称为“行头”,突出装饰美,式样以明代服装为基础,不同朝代的人物均可穿着,但随身份、年龄、职业而区别。传统剧目在一千个以上,在舞台上广泛流传的有二百多个。在教学过程中,不必拘泥于戏剧专有名词,让学生大致了解京剧的艺术特色即可。还可以让学生谈谈对京剧目前不景气的看法,提出振兴京剧艺术的建议等。

四、课堂小结:

明清小说和戏剧的繁荣,反映了市民阶层的扩大对通俗文艺的需要。【课后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题。

2、完成练习册上本课的题目。

下载清朝对边疆地区的治理 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清朝对边疆地区的治理 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学设计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以黄土高原为例 牟平一中 郝义政 【设计思想】 高中地理课程注重与实际相结合,要求学生在分析地理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基本的原理探究地理过......

    对课教学设计

    初 识 对 联 教学目的:使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掌握简单的对联知识,会对简单的对联。 培养学生学习对联的兴趣及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一、学生齐背对韵歌。......

    《对十》教学设计

    湘教版二年级上册《对十》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猜谜语)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两个小谜语,请同学们分别猜一猜它们是什么? 出示谜语: 什么开花在水里? 什么......

    数对教学设计

    用数对确定的位置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98页例1、“练一练”,第100页练习十五第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

    对鲜花教学设计

    《对鲜花》教学设计 作者单位:綦江县营盘山小学 姓名:廖桂梅 联系电话:*** 一、教材依据:苏少版三年级第四单元 二、设计思想;本课以鲜花为内容题材,分别通过猜谜、唱歌联......

    对鲜花教学设计

    《对鲜花》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唱《对鲜花》 听《赶花会》、黄梅戏选段《对花》 教学目标: 1、能熟练演唱北京民歌《对鲜花》,感受歌曲活泼、诙谐的情绪,并了解对唱这一演唱形式......

    数对教学设计

    位置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同学们,今天在这儿上课你们高兴吗?能和我们东北师大附小的同学一起上课李老师也很高兴,那就让我们放飞理想,现在开始吧,上课! 一、 谈话导入,揭......

    对花教学设计

    初中音乐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梨园乐(六)》 黄梅戏----《对花》教学设计 南和县第三中学 任 航 教学内容:本课是河少版音乐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首黄梅戏唱段《对花》,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