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压不垮的祁东精神。
连续出水压架,轮番灾害袭击,祁东人用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以千锤百炼的意志品格,无怨无悔的实干作风,不断印证这样一个事实——支架可以压垮,但有一种精神,山摇不动,水冲不跨。那就是
——压不垮的祁东精神。
一、双重洗礼
祁东煤矿是皖北煤电集团公司所属大型现代化矿井,自2002年投产以来,先后荣获“全国高产高效矿井”、安徽省文明单位、集团公司企业文化示范矿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应该说,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这是一片创业的热土;这是一条创新之路,循环经济模式、新型煤矿治理结构、学习型党组织成为集团公司的标杆,走在全国煤炭系统前列。
听,伴随着机器的轰鸣,黑色的乌金从600米井下被提升到地面,经过凌空飞架的栈桥,流进粗壮高大的煤仓。
看,一列满载优质动力煤的列车正从这里驶出,运往大江南北,祖国的四面八方。
可是,正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熟悉祁东矿矿情的各级领导最清楚,祁东矿四千多位员工更有深切的感受:在祁东的地层深处,每出一吨煤,要比别人多流一身汗;每进一米窑,要比其它矿井多付出十二分的努力,遭遇数不清的磨难和挫折。2002年11月,欢庆胜利的锣鼓正准备敲响,投产庆典的礼花即将在天幕上绽放,一场突如其来的水灾将祁东人火热的心情一下子降到冰点,大自然第一次露出它狰狞恐怖的一面,治水复矿让祁东人的精神世界和意志品格都接受了一次严峻的考验。
但这还仅仅是开始。
高等学校教科书中有关《井田开拓》部分由这样一段文字:煤炭埋藏深度大,对开采有很大影响:矿压增大,围岩温度增高,瓦斯含量及含水量均有所增加;冲击地压和煤与瓦斯突出的危险性同步增加„„..祁东矿的开采深度600多米,又正好处在宿南煤田几个特殊的大断层上,瓦斯灾害程度在整个皖北地区名列前茅。投产8年来,围绕瓦斯治理,自主创新科技成果近百项,其中“煤层注水”和“喷孔防护装置”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气囊封堵技术获得国家专利,Y型通风及沿空留巷技术在集团公司首次应用。祁东人终于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经受住了水与瓦斯的双重洗礼。
二、惜别7130 然而,更严厉的考验还在继续。随着巷道的不断延伸,采煤工作面的不断推进,人们终于接受了这样一个严峻的现实:
这是一个五毒俱全的矿井。2008年初,祁东矿井田西翼的四采区3244工作面,大自然再一次让祁东人领略了五毒俱全的全部内涵:不期而遇的断层,复杂多变的岩性,一段成型不到半个月的巷道就会面目全非,连抗压性极强的U型棚也被挤压成麻花状,还有瓦斯治理困难、底鼓严重等一系列问题,祁东矿的决策者被迫暂时放弃3244的接替任务,将位于井田东翼三采区的7130工作面作为战略转移的首选目标。
那时候,7130不是四个没有任何情感色彩的阿拉伯数字,不是简单平常、司空见惯的工作面编号,那是祁东人2008年的全部希望啊,那是祁东矿2009年采煤系统的主要战场啊!在四百多米的地层深处,大自然第一次展示了它温柔而多情的一面。多年难得一遇的“富矿”,大自然的一次格外垂青,工作面里、中、外三段走向长度1700多米,平均煤厚3.2米,可采储量一百万多吨,顶、底板赋存条件好,几乎没有大的地质构造,这对于平均每个工作面遇断层十数个的祁东矿来说,简直是喜出望外。看到那如同豆腐块一样的煤层,每一个祁东人都觉得吃饭是香的,水是甜的,天是蔚蓝蔚蓝的。谁知,上天容易入地难,大自然仿佛要考量祁东人和战胜困难的智慧和心理承受力。从4月10日第二块段开始回采时起,7130工作面顶板遭遇沙岩水,最大值达150 m3/h。充分的地质资料显示,尚未开采的第三块段受到“四含水”的威胁。水患,让祁东矿记忆犹新;出水淹井、出水压架的教训更让祁东人刻骨铭心。为了将潜在的富矿转化成现实的优质能源,祁东人能想的办法都想了,采煤二区几百名员工能吃的苦都吃了。5月3日夜班,顶板来压,工作面23至33架活柱从一米被压缩到不足 200毫米,由于压力大又伴有流量120 m3/h的砂岩水,现场作业人员大半个身子都泡在水里。就在这种艰苦条件下,该圆班共回采11刀,出煤2500吨,截止到2008年6月中旬,7130工作面第二块段回采300多米,水口夺煤 50多万吨。
但是,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最不愿看到的局面还是出现了。2008年5月3日,7130工作面发生第一次出水压架;6月7日,类似的灾难再度上演;8月29日,历经千辛万苦,重新布置好的工作面第三次被巨大的压力压得严严实实;往日顶天立地,自动自发的综采支架、钢铁巨人,身陷重围,无法挪动半步。尽管权威部门给出的结论是“无法抗拒的自然灾害”,但真要放弃即将到手的丰收成果,大家都无法接受这个残酷的事实,在7130铺网收作的工作现场,不少人真的流下了既万般无奈又难舍难弃的泪水。
鏖战6130 7130、6130,仿佛是一对比肩并生的孪生姊妹,都是2008年初祁东矿采场大转移的产物,都位于四含水富集区的三采区。有了7130刻骨铭心的深刻教训,祁东矿已经预测到该工作面水患威胁较大。他们与煤科总院北京开采所合作,应用三维地震精确解释系统进行系统预报,坚持月度水患排查制度,采取物探、钻探、巷探相结合的科学手段,对工作面的回采进行了安全评价。
为了应对类似7130的灾难再度发生,祁东矿详细制定《6130出水压架应急机制》;迅速跟进《红黄蓝三色预警机制》;刺耳的警报在矿区上空数次拉响,实战检验矿井应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
将善打硬仗、敢于拼搏的采煤一区推上了攻坚克难的最前沿。矿党委率先在采煤一区建立“党建工作示范点”,明确要求共产党员“五个走在前”,矿工帽上飘扬起鲜红的党旗;政工部门开辟专题进行典型宣传,唱响主旋律,吸引全矿员工共同聚焦6130。矿运输区开辟了“绿色通道”,保障各种木料、电机、支架、配件等材料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运输到6130工作面。机电科加强整个三采区电气设备的超前管理,采用双回路供电,提高了中央水泵的排水功率,确保压架灾害发生后能够及时排水。矿上挤出20万元资金,提前采购了2500套工作服和雨衣、雨裤、雨靴......整个矿井都在严阵以待,从最坏的方面着想,朝最好的目标去努力。
尽管祁东人一万个不愿意,尽管采煤一区几乎有的员工都在心里默默祈祷:6130,你千万不要再给祁东矿再添磨难了,红黄蓝三色预警永远停留在文件中,纸面上。但大自然从来就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6130的灾害程度比它的孪生姊妹还要凶,还要大。
短短的五个月时间内,6130工作面经历了无数次周期来压,遭遇5次程度不同的出水压架的磨难。岂止是压架,每一次出水压架,都是从精神到肉体的双重折磨。一次压架,就意味着重新做切眼救架,在狭小的空间里放炮、卧底、扒架;长距离运输,打上地面修复支架;就等于是重新安装一次工作面。正常的作业流程,采煤工序被彻底打乱;就意味着工人的劳动强度成倍增长,作业环境更加恶劣,安全威胁急剧增加。在与压架的搏击中,祁东人加深了对生命价值的认识,从过去的被动撤退,到转变为主动“紧急避险”,组织起一次次人员“大转移”。去年的5次压架中,祁东矿先后安全转移300余名井下员工,最大限度的保证了员工生命安全,凸显了以人为本的理念,闪烁着理性和智慧的光芒。频繁的出水压架,一次比一次深刻的教训,迫使祁东矿采煤系统进行全面反思:是管理原因还是技术措施跟不上?为了寻找答案,矿决策者将在7130工作面积累起丰富经验的采煤二区调整到6130,但出水压架的灾变仍然象挥之不去的梦魇一样缠上了采煤二区。
必须找到答案,失败也要败个明白!永不言败的副总工程师卢体永浑身冒火;背负着沉重负担的矿领导更在四出寻找答案。恒源煤电、集团公司的各级领导、专业技术人员多次亲临现场,反复进行专家会诊;2009年11月24日,一支由中国矿业大学、恒源公司和矿生产技术部组成的专家组,进驻矿井提供技术指导,他们先后进行了三次试验,对工作面压力进行监控,对质量、推进度进行控制,通过对水位长宽孔的观察分析,采取预裂放炮法来释放顶板来压,掌握工作面来压规律,取得了初步成效。眼看就要冲破黎明前的黑暗,祁东人的心每天都提在嗓子眼上,但毫不留情的6130故伎重演,2010年元月24日,出水压架的严峻现实再次降临到采煤二区的头上。当天晚上,面对矿招待食堂准备的晚宴,在场的专家没有一个人拿得起筷子,举得起酒杯。“祁东矿高水压、松散含水层下,采煤工作面压架灾害机理与防治的研究,目前在国内尚不深入,这在国际上也属罕见。”参与该课题攻关的中国矿业大学一位专家说出了谁都不想说,谁也不愿听到的一句话。
突出重围
早就有人预测过,在四含水富集区下采煤,属于世界性难题;国内顶尖级专家给出了权威性结论,但祁东矿就是这个条件,在祁东矿从事原煤生产,就只有接受多舛的命运,就不能怨天尤人,就只有选择无怨无悔,就只有依靠坚韧不拔、众志成城,特别能战斗的企业精神,在与压架灾害的一次次搏击中,在一个个综采支架“生与死”的危难关头,攻坚克难、超常努力,用实际行动验证了自己的不屈不挠,永不言败。
2009年9月13日夜班23时20分左右,6130工作面出现了一系列压力异常症状:煤壁片帮、顶板掉渣、机巷挑棚段淋水急剧增大,工作面局部出现淋水,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煤机便无法通过,工作面49—
58、66—75号支架先后被压,转眼间,20架行走自如的综采支架变成了死架子!
随着压力的逐渐扩散,工作面支架的液压系统全线瘫痪。20架双向锁全部压毁,手都插不进去,员工行走时,只能从压死的支架空间中爬过去;09/21型支架压死后垂直高度仅900MM,去掉立柱和顶梁的高度,可操作空间仅450MM。此外,机巷出水每小时多达60余方,工作面可操作地段,人员几乎都在积水中作业。矿领导查看现场后得出结论:这次的支架抢救难度是建矿以来最大的一次!矿领导同时提出要求:要安全快速地抢修支架,15天检修完好,恢复正常生产。
怎么办?只有直面困难,才能克服困难,战胜困难。
于是,一系列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强的救架措施,在区长黄永峰的酝酿和众人的商讨中及时出台了。人工打眼、放炮、卧底,掏空支架和运输机下面的货物,扩大作业空间;优化劳动组合,充分利用经济杠杆效应,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根据员工业务技能的熟练情况,合理分配技术力量;设计、加工两个专用“千斤顶”,辅助单体救活支架„„一系列的应对方案开始一步步落实。
5天的煎熬,5天的努力,5天的率先垂范,5天的团队协作,仅仅5天,采煤一区的员工们把20个压死的支架全部“救活”,随即又利用2个原班全部更换了损坏的液压系统,19日中班,工作面恢复正常生产。仅用6天的时间,区长黄永峰带领员工们提前完成了矿领导要求15天完成的艰难任务。在6130工作面压架期间,全区无一人旷工,管理人员无一人休班,9月份完成原煤生产计划任务的104%,安全零事故,“三违”现象与上月相比下降了40%。
今年元月24日,已经移交采煤二区开采的6130工作面再次发生压架事故。二区干部员工抱怨命运的不公,没有在灾难中躺下去,而是立即投入自救。采煤二区党员赵前进已于元月22日请了一周病假,当得知压架灾害发生后,立即回到区里抱病坚持工作。区长葛成云关切地问他:“你已经请假了,怎么又回来了?”赵前进却回答道:“我是党员,区里遇到这么大的困难,我能在家里安心养病吗?”他和工友们在泥水里一窝就是几个小时,一个班下来,几乎不能挪动一点地方。到现在,很多人还留下烂脚、肩周炎等后遗症。
采煤二区区长葛成云更是三个月没有出过矿门。春节期间,葛成云的妻儿从广西南宁来矿上探亲,见面不是嘘寒问暖,而是出乎意料地开口就问:“井下生产怎么样,一天能割几刀煤?”这在外人看来几乎不可思议,不近情理,两口子几个月不见面,应该有说不清的家长里短,诉不完的佳期如梦、儿女情长,一位区长家属居然把工作面采煤进度放在心上,挂在嘴里,不是在编故事、写小说吗。说道这个话题,葛成云的表情变得十分沉重,几分酸涩,喉头忍不住在哽咽,泪水在眼眶中打转。从挥师三采区,到鏖战6130,两年多的时间内,他都是在出水压架中苦苦挣扎,都是与一次又一次的灾难结伴而行,含辛茹苦,鞠躬尽瘁,尤其是在出水压架的原因没有搞清之前,还要背负起沉重的思想包袱,忍受着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折磨。长期不能回家,怎得给家人说明原因、讲出个子丑寅卯吧?久而久之,熟能生巧,葛成云的家属也成了工作面的半个专家。这就是我们煤矿的中层干部,这就是他们带出的好矿嫂!矿上规定区长一月下井18个,葛成云却每月都在24个以上,去年12月,他下了28个井。“没有牺牲奉献精神,就不要来干采煤工作。”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感召下,2月4日,采煤二区6130工作面经过该区200多名员工连续10天的抢修,提前恢复了正常运转。
每一次压架过后,不管遭遇多大的灾难,祁东人都会擦干眼泪,用布满伤痕的双手,让工作继续———工作面倒了,重建;巷道被淹了,排水;设备坏了,再换„„自然灾害锻造了祁东人坚强的性格,支架能压垮,但精神压不垮。3月1日下午,6130工作面春节后首次出现压架灾害。3月2日上午,恒源煤电股份公司总经理汪永茂亲临祁东矿井下,深入6130工作面实地察看支架损毁情况,指导抢险施救工作,没有指责也没有太多的话语,他用行动和眼神来鼓励着每一位祁东人,因为事实证明,祁东人在默默背负着巨大的损失和压力下,一次次用行动在自救中回应了灾害、战胜了灾害。
“宁愿推掉几层皮,瘦掉十斤肉,少活十来年,也要突出重围,再创辉煌!”矿长黄成华的话掷地有声;“危难时刻豁得出!”矿党委对全矿党员的倡议书语气坚定,充满鼓动性、感召力。是的,祁东人在危难关头勇挑重担、攻坚克难的精神,展示了他们有能力有办法,克服矿井发展道路上的任何艰难险阻,众志成城,夺取胜利,重铸集团公司主力矿井的雄风。
第二篇:冲不垮的爱心邮路
冲不断的爱心邮路
——阳江邮政抗洪救灾纪实
9月21日以来,受台风“凡亚比”影响,阳江阳春市出现强降雨和局部特大暴雨,重灾区双滘镇累计6小时降雨量550毫米,是200年一遇的特大暴雨,暴雨造成双滘、三甲、八甲等3个镇受灾严重。据不完全统计,至9月23日上午9时止,台风“凡亚比”造成阳春市直接经济损失3.61亿元,对邮政通信设施造成了较大的损失。
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阳江邮政人上下一心,众志成城,在抗灾复产中打了一场又一场漂亮仗,舍小家,顾大家,奋战在抗洪一线;他们迎风雨,跨山沟,渡深水,踏泥泞,把邮件及时送到用户手中,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条条冲不断的爱心邮路,挺起了一个个压不弯的不屈脊梁。
市局党组:抗洪前沿的坚强核心
暴雨来袭,警报频起!阳春“9·21” 特大洪灾发生后,阳江邮政市局党组立即启动紧急启动防汛保通信应急保障预案,局党组书记、局长刘锦南亲自担任抗灾救灾复产领导小组组长,主管副局长担任副组长,成员由各县(市)邮政局局长、各部室负责人任成员,全面开展抗灾救灾复产工作,并精心组织阳春邮政干部职工开展抗洪救灾工作,确保企业损失最低,并在最短的时间内修复受损的邮政通讯设施,向灾区人民群众提供邮政服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刘锦南还特别指示:在确保邮政员工的人身安全、资金安全工作的前提下,阳春邮政要积极配合当地党委开展救灾复产工作。副局长杨明铿多次通过电话对抗洪救灾工作作出指导。
9月25日,阳江市局党组书记、局长刘锦南等亲自带领慰问团到阳春重灾区双滘、三甲、八甲支局进行慰问,使受灾邮政员工得到了莫大的支持与鼓舞,更加坚定了抗灾复产的信心;阳春局领导也分别到受灾一线指导员工开展抗灾复产工作。基层组织:抢险一线的战斗堡垒
面对自然灾害的突然袭击,阳江邮政党组向阳春邮政党组提出以 “三确保,一支持”(即确保员工人身安全、确保资金安全、确保邮路畅通无阻,尽最大能力支持当地党委抗洪救灾工作)为工作目标,迅速行动,周密部署,并第一时间成立阳春抗洪救灾领导工作小组,严格按照《阳江邮政抗灾救灾保通信应急保障预案》组织抗洪救灾工作,及时调整发往灾区的各类邮件的发运计划及投递计划,想方设法及时向灾区送递报刊和月饼邮件,确保救灾期间邮政通信畅通无阻,让灾区的群众及时收到亲人的信件和党报党刊及中秋吃上亲朋好友寄来的月饼,体验人间的亲情与温暖。
根据阳江邮政及当地党委的统一部署,洪灾发生当夜(9月21日)晚11时,阳春邮政党组连夜召开紧急动员会议,成立抗洪救灾工作小组。会上作出三个决定:一是连夜通知灾区员工注意人身及资金安全,并及时通知员工家属做好抗洪防范工作。二是在9月22日派出3个抗洪救灾工作小组赴灾区指导救灾复产工作,慰问坚守在灾区的员工。三是在保证人身安全的前提下,确保党报、党刊、邮政信件及中秋月饼速递邮件在9月22日当天进行投递,妥投率不低于95%,对未能投出的邮件要及时做好解释工作。
人力接驳:修筑邮路的中流砥柱
9月21日特大洪水灾害,致使双滘、三甲、八甲镇多处道路、桥梁受到严重损坏,进入受灾最严重的双滘镇必经之路—黄石桥被洪水冲毁,阻断了邮路的畅通,阳春局迅速启动洪涝紧急应急预案,在邮路无法正常通行的情况下,当机立断,决定采用人力接驳的方式传递邮件,确保灾区群众及时收到邮件。9月22日上午8时,由抗洪救灾工作小组将因灾情积压的邮件及慰问物资运送到双滘镇;上午9时,加派一辆特快专递车辆将灾区的月饼邮件发运到双滘镇。在双滘镇黄石桥断桥两岸之间,邮政抗洪救灾工作小组成员与双滘支局的三名乡邮投递员用爱心,搭建起一条邮路。在确保人员安全的情况下,他们趟着齐腰深的洪水,一袋又一袋、一趟又一趟地将邮件总包运送上岸,再用摩托车将26袋邮件总 包及慰问物资运回到支局进行投递处理。
阳春双滘镇的邮路受到较为严重的破坏,为当地人民群众能及时收到报刊和邮件,得到党和政府的指示精神,采用各种应急通讯措施,确保邮路畅通:一是对于可以通邮的圩镇及村委会,及时将邮件送到客户手中,最大限度保证投递时限及质量要求;二是邮路受阻的村委会,通过电话联系与收件人联系,协商好邮件接收方式,并解释邮件延误的原因,并请用户的谅解;三是未能及时投出的邮件,乡邮投递员认真做好保管工作,确保邮件的完好无缺。9月22日,双滘、三甲、八甲共进口邮件200件,只有9件因邮路受阻未能当天投出,妥投率达96%。当用户从满身都是泥水和汗水的投递员手中接过报刊和月饼邮件时,心情十分激动,由衷地感谢:邮政人就是好样的!在路断桥垮艰难情况下,邮件能及时送到,让我们在困难中感受到温暖,过一个有特别意义又难忘的中秋!
践行责任:危情时刻的温暖见证
洪水无情,邮政有爱,时刻不忘践行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阳江和阳春邮政两级党组织和工会十分关心灾区员工的生活情况,9月22日,阳春局组织人员把大米、花生油、矿泉水、花生等生活用品送到受灾员工手中,使让员工深深感受到企业的温暖和关怀。在认真做好自救工作的同时,阳春邮政积极配合地方政府做好抗洪救灾工作。9月25日,按照地方党委的部署,阳春邮政派出由党组成员、储蓄银行行长带队的10人工作小组深入到双滘镇寨吉村委会开展抗灾复产工作,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国有企业对社会的责任。
为确保向灾区人民抗灾复产、早日重建家园提供优质高效的邮政服务。9月27日,局党组书记、局长刘锦南亲自签发了2010年1号阳江邮政生产指挥调度令,要求各单位贯彻落实汪洋书记的抗灾救灾复产指示精神,邮政三大板块一定要密切配合,确保受灾地区网点人员、资产、资金和生产安全,确保尽快恢复灾区邮政通信生产,确保邮路畅通,并尽最大能力支持当地党委抗洪救灾工作,体现阳江邮政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让党和政府放心。
第三篇:抗震救灾英模报告会演讲稿:震不垮的战斗堡垒
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是四川省都江堰市向峨乡党委书记罗鸿亮。
5月12号下午,我正在莲花湖畔的莲月村主持一个村道建设工作会。突然,地动山摇,莲花湖像开水一样翻滚。有人大声喊:“地震了!”我和大家赶紧跑出会议室,爬上湖边的岩石,朝乡政府方向望去,那边已是满天黄烟,什么都看不清。
不好,得马上赶回去!我和同事们急忙往乡政府跑。一路上,周围的农房几乎都垮了,水泥路面到处坍塌开裂。乡政府和周边的情况比我想象的更严重:成片的房屋只剩下几栋孤零零地立在废墟中,整个街道变成了一片砖瓦堆!
“罗书记,乡政府大楼垮了,好多乡干部都埋在了底下!”
“罗书记,爱莲社区的房子垮了!”
几个村民跑过来对我说:“中学的教学楼垮了!”
我心里一惊,中学垮了?!这可是上课时间,几百个学生啊!我火速把在场的乡干部叫过来,主持召开了向峨历史上最短的一次党委会,大家作出了一个生死抉择:先救学生!
乡长付岷涛立即带着一群干部拼命向学校奔去,边跑边对惊恐的人群喊:“快去学校,快去救娃娃!”
地震把中学的教学楼全部震垮,废墟中不时传出孩子的哭声、呼救声。已经赶到学校的家长哭喊着,扑在废墟上疯狂地刨找着自家的娃娃。
慌乱中,有群众问:“乡干部都到哪儿去了?!”
民政干部罗代强跳上乒乓球桌,大声说:“哪个说乡干部不在,我就是乡干部!男人们都站过来!”
慌乱的人群一下子安静了许多。
付岷涛嘶哑着嗓子对大家说:“现在只顾自己,谁家的娃娃都救不出来。都到那边去,到呼救声最多的地方去,救一个算一个!”
男人们过来了,女人们也过来了。身强力壮的男人站到了废墟的最上面,其余的人排成两行,把砖头和水泥块不断往后传!10多分钟后,废墟里救出了一个活着的娃娃!但是由于没有大型机械,救援进展十分缓慢!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废墟中,孩子们的呼救声越来越稀少,越来越微弱,我的心也越来越沉……
怎么办?必须找到救援机械!我们马上派人四处寻找。15分钟后,东林村村主任袁凤群带着自家的两台挖掘机赶了过来!挖掘机进场后,迅速清除了废墟旁的路障,并打通了操场连接校外的通道。怕挖掘机伤到娃娃,木匠任隆富带着几个人,拆掉倒在操场上的篮球架,土法上马,硬是把挖掘机改装成了简易吊车!这两台临时改装的吊车,在最危急的时刻发挥了巨大作用!任木匠指挥吊车,吊开水泥板,干部群众立刻跟进抢救。
自救中,我们用手刨、用肩扛、用自制的吊车救出了30名学生;当天晚上,1000多名解放军、武警和消防官兵陆续赶到向峨救援。最后,从废墟中一共救出了68名学生!
前面提到的罗代强,在组织救援前已经看到了埋在废墟里的儿子。当时儿子露出了一只脚,老罗一眼就认出了儿子脚上穿的那再也熟悉不过的鞋和袜子。但为了不打乱救援安排,老罗从来没有向救援队伍表露过自己的孩子还埋在废墟下。3天后,孩子的遗体从废墟中抬了出来。儿子留给老罗最后的记忆,就是废墟里露出的那只脚。他后来告诉我,晚上睡觉就不敢闭眼,一闭眼,儿子的鞋和袜就在眼前晃……
16号清晨,学校救援基本结束后,一部分机械和力量随即转到乡政府增援。但是,太晚了!直到5月17号凌晨,地震发生后的第5天,乡政府废墟中才清理出最后一名干部的遗体,包括乡长助理易大东在内,8人遇难……
32岁的易大东,去年9月从都江堰市下派到乡里挂职。当时,几块水泥板死死地压在他身上。救援的同事鼓励他要挺住,一有机械和人手马上就来救他,他却用微弱的声音说:“不要管我,你们先去救学生……”
大东结婚多年,忙于事业,把要孩子的时间一推再推。大东走了,留下了永远的遗憾,但从得救孩子的笑容里,我仿佛能看到大东生命的延续……
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
乡干部李明,在乡政府大楼完全垮塌的一瞬间,用力把一名来乡里锻炼的女大学生推出了死亡地带,自己却被深深地埋在了废墟里。后来,解放军战士进村入户帮助群众清运财产,来到李明家,问李明的妻子有什么贵重物品需要清理。她说:“其他的都不需要了,我只希望能找到丈夫的‘优秀共产党员’证书。我要让女儿知道,爸爸是一名铁骨铮铮的共产党员!”
地震后的这些日子,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脑海里总会闪过这几个朝夕相处的同事的身影,浮现出他们的音容笑貌。如果早给他们几个小时,或许他们就能活下来。但生死关头,我们别无选择,只能把生的希望留给群众!
这几天到我乡爱莲社区的人,都会看到一块爱莲社区党支部的牌子立在废墟旁的受灾群众安置点。
立牌子的人是社区党支部书记王婉民。地震那天,她的母亲遇难了,她流着泪朝掩埋母亲的废墟鞠了三个躬,说:“妈,女儿不孝,顾不到您了……”说完就匆匆赶去疏散群众。第二天,当她再次跑过家门时,家里人已经把母亲的遗体收拾停当。作为女儿,她能做的,只能是最后一次帮母亲换上一双新鞋。
5月16号下午,受灾群众基本安置妥当。王婉民带着支部几个人回到原来的办公地点,从废墟里刨出了“向峨乡爱莲社区党支部”的牌子。她把这块牌子再次竖起来,她要让社区的群众都知道,地震没有震垮他们的党支部!
5月17号,胡锦涛总书记到成都察看灾情,指导抗震救灾工作,得知我们向峨乡的情况后,高度评价了向峨乡党员干部危难时刻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做法。总书记的关怀和激励迅速传遍了向峨的每个角落。在乡、村和社区党组织的带领下,受灾群众正在走出地震的伤痛,振奋精神、团结一致、共渡难关。
第四篇:吹不到的鲜艳党旗 冲不垮的坚强堡垒
吹不到的鲜艳党旗 冲不垮的坚强堡垒
——秦许乡在抗洪抢险中奏响创先争优凯歌 2012年5月10日17时30分左右,我乡境内普降暴雨,并伴有冰雹,致使多处山洪暴发,使经济作物、水利设施、道路交通、公路桥梁、村民住房等遭受严重损坏。面对灾情,秦许乡各级党组织、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精诚团结,不畏艰险,把抗洪抢险作为创先争优的主战场,用无限的忠诚捍卫了人命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精心组织、上下联动,基层组织成为“坚强堡垒” 灾情发生后,全乡各级党组织迅速行动,精心组织、科学决策,发挥了应有的核心作用。一是紧急部署精心组织。迅速启动了抗洪抢险应急预案,成立了以乡党委书记为总指挥,人大主席、乡长为副总指挥,全体党委班子成员及有关站所负责人为成员的抗洪抢险指挥部。对抗洪抢险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同时,结合“领导挂点、片长包村、干部帮户”活动,要求每名科级领导迅速深入联系的村,组织开展抗洪抢险工作,建立健全了乡、村、社三级抗洪抢险指挥体系,确保了全乡抗洪洪抢救工作科学有力有序展开。二是分工明确落实责任。灾情发生后,乡党委紧急召开抗洪抢险会议,成立党员抗洪抢险先锋队,落实防汛抗洪抢险责任制,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做到级级有责任、人人有任务,确保监控有人员、应急有手段、转移有路线、避灾有地点、安置有方案。三是干群联动密切协作。党员干部积极发动群众、联系调配机械现场投入生产自救。在对冲垮河堤决口进行筑堤疏导的同时,对险沟险段进行了安全隐患排查、疏通;遏制了灾情的深发生。
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党员领导凝聚“中坚力量” “到一线去,到灾情最重的地方去”,这是暴雨发生后,乡党委、乡政府向全乡各级党员干部、农民群众发出的号召,也是各级干部在抗击洪灾第一线的真实写照。2012年5月15日17时30分左右,一天干活正在家休息的大族沟村支部书记丁万生,被排山倒海的巨响声震惊,他站在自家的大门上看到,刚刚加固的天木拉河堤坝被滔滔的洪流快速吞噬着。他连外衣都来不及穿,马上组织由党员带头的志愿者服务队到天木拉河堤坝抗洪抢险,并积极发动群众装沙袋进行堵截。通过奋力抢救,在洪水中奋战四个多小时,终于排除险情,确保了堤坝、下游良田及周围百姓生命财产的安全。在洪灾面前,全体共产党员视灾情如命令,视时间如生命,表现出快速敏锐、高度自觉和极端负责的态度,坚守创先争优诺言,抗洪抢险,充分发挥了共产党员的“顶梁柱”作用,彰显了党员干部对党、对人民、对事业的无限忠诚,让广大干部群众看到了新时期共产党员的新形象。
临危不惧、快速反应,共产党员勇当“中流砥柱” 在抢险救灾中,哪里有灾情,哪里就有共产党员的身影,共产党员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临危不惧,奋勇拼搏,争做优秀楷模,始终战斗在抗洪抢险第一线。全乡共产党员坚持把创先争优转化为实际行动,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防汛抢险工作中彰显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在抗洪抢险工作中,紧紧围绕“五个确保”即确保不因洪涝灾害而发生人员伤亡、确保交通道路的正常通行、确保各村不造成大面积农作物受淹、确保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不受大的影响、确保社会大局的稳定等方面开展工作,积极组织党员干部进行堵堤排洪,有效地缓解了内涝现象的发生。村“两委”班子成员身先士卒,带领以党员为主要力量的清淤排涝队伍,对村内的主干沟渠及田间支渠进行清淤排水、力争把暴洪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尤其是沙才村支部书记彭成仓,在5月10日17时30分发生灾情发生后,他积极组织党员志愿者服务队,调用三辆农用三轮车投入西河堤坝堵截中,通过奋力堵截,奋战四个多小时,终于排除了堤坝险情,确保了百亩良田的安全。同时,他还带领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和三辆农用三轮车赴茶埠镇抗洪抢险,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创先争优活动中,为夺取防汛抗洪抢险工作的全面胜利,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用实际行动展现了基层党员干部的风采。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干群团结筑就“钢铁长城” 乡党委、乡政府充分发挥舆论宣传的导向作用,利用高音喇叭、简讯、标语等宣传载体,对抗洪抢险中涌现出来的优秀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先进典型进行实时宣传和跟踪报道,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带领群众振奋精神全力做好抗洪抢险工作,引导广大群众树立抗洪抢险的主体意识,促使广大群众自觉融入到创先争优、抗洪抢险的洪潮中,形成了干群合力抗洪、人人争做抗洪先锋的良好工作局面,进一步扩大了创先争优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为夺取防汛抗洪的全面胜利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在这抗洪救灾工作中,共投入大型挖掘机2台,小型挖掘机2台,装载机2辆,铁丝1155公斤,编织袋6000多条,清理排水沟渠5000多米,修复损坏公路路基600多米,筑堤疏导冲垮河堤15处370多米,疏通沟道420多米,整治环境卫生5处,排除安全隐患5处,清理塌方6000多立方米;转移安置群众215户967人,有效防止了次生灾害的发生。面对暴雨灾害,英勇的秦许党员干部群众团结一致、迎难而上,宏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以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用实际行动践行创先争优,抗洪、抢险、抢修、筑堤,滔滔洪水中一面面党旗更加鲜艳,艰难险阻前一个个党员冲锋在前,谱写了一曲曲优美的赞歌。
洪水冲毁了堤坝,冲毁了农田,但冲不倒共产党员的意志,冲不垮广大群众对未来的希望。
第五篇:招商银行领导力培养:好企业是挖不垮的
招商银行领导力培养:好企业是挖不垮的支撑招行“挖不垮”哲学的是其强大的领导力培养战略,加强对CEO级人才的内生式培养和储备
在过去的一年多里,招商银行最漂亮的人才战略案例当然是引进工银亚洲的前董事总经理朱琦。在2008年金融危机引爆前夜,招行斥资363亿港元收购了香港的家族式上市银行永隆银行,引来一片“买贵了”、“得不偿失”的质疑与指责。随后,朱琦在招行行长马蔚华的力邀下加盟,同时担任招行副行长与永隆银行行政总裁,担纲永隆整合。
朱琦曾经的胜绩是,用14年把位于香港的工银亚洲从无到有地变成了2000亿元资产、1500人规模的上市银行。他在永隆银行身上施法术的时间比这要短得多:截至今年6月30日,永隆银行的总资产增长到1108亿港元,半税后利润同比增长30.7%到4.58亿港元。而同一时期内,包括汇丰、星展、渣打、东亚、创兴、富邦、恒生、中银香港、工银亚洲、永亨在内的10家香港上市银行的2009年上半年平均利润增长水平同比下降了近20%。
“专家型人才”正是朱琦被招行行长马蔚华看中的原因。“因为(一些新进的市场和领域)我们不懂。”招行人力资源部总监王万青坦率地对《中国企业家》承认,“没有经验的领域,一线的理财经理、客服人员我们可以培养,但如果管理人员一开始不懂就没法领导。”对应的解决之道是,找到对的人,把他摆到恰当的位置上。“招行未来的战略是希望做一个在跨境金融服务上非常有特色的中国商业银行。”今年4月,朱琦曾向记者表示,招行的发展方向恰跟自己的强项与兴趣相合。王大琨(IBM特聘顾问、中国第3代沙盘模拟领军人物!)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国内16所顶尖商学院总裁班特聘教授清华大学管理硕士专业毕业北京天下伐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高级合伙人而在招行早年开掘中国零售银行业务时,同样也借助了台湾的中国信托商业银行顾问团队的力量,并在合作结束后从中挑出了自己的信用卡中心总经理。
但在招行十几人规模的核心管理团队里,朱琦实在是一个特例。在去年的中资金融机构出海抄底人才大潮中,招行并未随波逐流,反倒是给银监会搭了座桥。“我们给他们介绍了一个全美金融协会的负责人,后来他们还确实通过这个协会招到一些人。”王万青说。
实际上,除了朱琦和2007年由银监会引荐而来的广发行前行长张光华,其他几位副行长都是有十多年招行工作历史的“亲军”。例如主管零售业务的副行长唐志宏从1995年加入招行之后,历任沈阳分行副行长、深圳管理部副主任、兰州分行行长、上海分行行长、深圳管理部主任、总行行长助理等。
“行领导们都是在行内做了很多年,各个岗位都经历过,对招行的运作模式、经营方式特别是文化都很了解。”王万青说。按照这个逻辑,招行近几年推行的人才战略是“培养自己的干部、引进专家型人才”。
从早年开创国内信用卡业务开始,招行一直是中国零售银行业务的领跑者,在国内同业里并无满意的现成人才可以直接任用;而到了现阶段,各家银行都已经开始在零售业务上发力,从招行挖去了不少精良的管理人才,中信银行以行长陈小宪为代表的“招行系”三人组、平安银行副行长陈伟、浦发银行副行长姜明生就是其中的典型。
中层管理者中被挖走的更多。“深发展和平安都是对着我们挖。我们的一个副总经理过去就能做总监,职位升两级,薪酬提高一倍。所以想想也可以理解。”王万青说,“用马行长的话说,你好人家才挖你;好的企业是挖不垮的;我们也算为中国的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做贡献了。”马蔚华曾半开玩笑地说,如果中国的大多数银行都有招行人在那里做行长,我们也就成了“教父”了。颇有些苦中作乐的意味。
支撑这种“挖不垮”哲学的是招行强大的领导力培养战略,加强对CEO级人才的内生式培养和储备。在这方面,招行有一个强大的目标:“131人才工程”,理想的人才库配置是:100名后备管理骨干、300名业务专家、1000名客户经理和产品经理。2009年初,在金融危机压力下,招行仍保持了较高的培训预算,对各级管理层的培训强度和密度并未改变,只在一些细节上稍作调整——例如,把40多位高管赴剑桥大学培训的商务舱改成了经济舱。
为了培养未来级CEO,招行在培训上也做了不少新尝试。10月16日那一周,聚集在深圳蛇口的几十位招商银行总行部室总经理和分行行长们意外地发现,第14期的管理研讨班课程表上添了一门新奇的“时尚、奢侈品与消费心理”课程;更没想到的是,讲师之一是《时尚芭莎》的主编苏芒,灯光一打,投影幕上显示的标题是“时尚的江湖”。他们本来的心理预期是探讨行长马蔚华不久前刚提出的“第二次转型”话题,听到的却是时尚美学、奢侈消费心理。
在马蔚华的计划里,招行在未来三年的第二次转型中,要大力发展财富管理等资本需求较少业务,提升非利息收入比重。时尚课程正是转型中的一环。王万青解释说:“安排这种课程的用意主要是,教一把手们怎么去认识、欣赏时尚。如果领导不想在前面、做在前面,下面的人做事可能就会在资源和条件提供上得不到足够支持。”
轻松话题并非培训的全部。马蔚华亲自提出了绩效管理、产品定价、管理流程优化等11个课题,要求各个副行长分别认领回去进行为期3个月的调研,“不但要发现问题、还要有解决问题的针对性措施”。他在会上还特别强调,调研报告要由牵头部门的领导自己来写,不能让员工代笔。
这种CEO培养计划贯穿了招行的各个层级:每年两期的一把手管理研讨班是针对分行行长与总行部室总经理;与清华合作设置的高级领导力培养战略研讨培训班是针对分行副行长与总行部室副总经理,侧重于培养储备领导力针对基层支行行长、高级经理,与复旦大学、人民大学及香港、新加坡的高校有长短不一的培训合作。
此外,实践锻炼的重要性也被一再强调。今年8月,招行在全国范围对十几名分行行长做了轮岗调动,“济南的去上海,青岛的到了天津,兰州的到了青岛„„这样大范围的轮岗好处是适应不同的环境,另外也防范风险。”王万青说。
总行的经理级干部享有名为“金狮计划”的加速培养计划,用管理者素质测评、导师辅导、高层对话等方法,力求把副手们打造成随时可接班的准管理者。在分行层面,参考金狮计划模式推出了针对分行经理人员的“金鹰计划”,正在济南与长沙分行做试点。
当然,理想状态是金狮和金鹰们长久的留在招行。马蔚华本人每年春节给离职员工们的叙旧拜年信已成惯例,在他的力推下,分支行的行长们也开始在各自的培训课程里学习情感留人的方式方法。在招行的“倦鸟/眷鸟归巢”计划里,每位临走的离职员工都会被告知,如果愿意回头并有合适岗位,招行的大门永远敞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