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户外区域活动的实践和研究-园本课程课题组

时间:2019-05-14 21:17: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幼儿园户外区域活动的实践和研究-园本课程课题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幼儿园户外区域活动的实践和研究-园本课程课题组》。

第一篇:幼儿园户外区域活动的实践和研究-园本课程课题组

幼儿园户外区域活动的实践和研究

德清县武康幼儿园课题组 执笔 马建叶

摘要:本研究主要从充分利用幼儿园的户外空间,挖掘地方资源入手,创设本土化的幼儿园户外区域活动环境,通过行动研究法,对户外区域活动中有效的指导策略和评价方法进行研究。本研究更进一步完善了幼儿园的园本课程。

关键词 户外区域活动 环境 指导策略 评价

一、问题的提出

区域活动是当前幼儿园普遍采用的一种教育形式,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种学习活动,是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推动幼教改革的一种重要的教育活动形式,它能促进幼儿全面素质的形成,发展和提高,同时为幼儿的自由选择、自我探索、摆弄操作的自主活动开启了另一扇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关注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区域活动就体现了纲要的精神,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活动环境和材料,让幼儿在活动中促进各方面的发展。

我园的区域活动开展已有几年的时间,从活动室的设计、区角的选择、材料的投放、教师的指导、活动的评价等方面,已经形成了独立的园本课程。

在实践和完善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存在着一些问题:

1、区域活动空间不够大

尤其是中大班,幼儿人数相对增多,活动的内容也增加了,幼儿有了独立操作和相互合作等不同的需要,势必要求区域的空间增大和区域个数增多。但是活动室的区域空间相对固定,无法扩大和增加,为幼儿的活动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户外区域种类单调

有些班级将个别区域(建构区、表演区)放置在户外走廊上,让幼儿参与活动。但是往往只是把室内的区域移到了户外,在材料的准备和场地的选择上缺乏合理性和适宜性。

3、某些区域难以实现

在活动的开展中,幼儿不断地生成某些活动,想将这些活动创意放到区域进行,例如木工区、沙水区。但是受到了空间和材料的影响,在室内难以实现。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科学领域明确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自然环境,使之感受自然界的美与奥妙,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认识兴趣;健康领域明确指出:开展以多种有趣的体育活动,特别是户外的、大自然的活动,培养幼儿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并提高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通过本研究开辟室外的区域,让区域活动从室内延伸到室外。选择幼儿园的走廊,转角等地方,开设成独立的区域,增大幼儿活动空间;从本土化资源入手不断更换活动的材料;根据幼儿的需要选择适宜的内容进行相应的指导,使幼儿活动的更开心和自由。由此逐步完善区域活动的园本课程。

二、概念界定

本课题中的户外区域活动是指充分利用园内室外的空间,开设成独立的区域,根据活动的需要投放本土化的材料,挖掘民间资源,让幼儿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中进行操作和探索,获得各方面的能力。

三、研究内容、目标和方法

一)研究内容

1、户外区域活动区域创设的地址选择,环境创设

2、户外区域的内容选择

3、户外区域活动中民间资源与本土资源的挖掘和利用

4、户外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5、户外区域活动中合适的评价方法

二)研究目标

1、探索户外区域活动的空间利用、活动内容、活动指导、活动评价等方面的经验。

2、为幼儿创设出愉快、充实的成长环境,探索出具有我园自己特色的一种幼儿自主性游戏形式,让我园的区域活动园本课程更完善。

3、让幼儿在获得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个性品质的发展。

三)、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行动法是由与问题有关的所有人员共同参与研究和实践,对问题情境进行全程干预,并在此实践活动中找到有关理论依据及解决问题的研究方法。我园课题组的老师以,解决户外区域活动中的实际问题为目的,在自然条件下进行参与实践,针对其中出现的某些问题进行干预,观察幼儿的表现,并对实践进行不断的反思,通过计划、实践、观察、反思四个步骤进行,对幼儿园户外区域活动进行研究。

计划----实践----观察----反思----再计划----实践----观察----反思

四、操作策略

(一)创设良好的环境,开阔户外区域活动思路

1、选择地址,拓宽空间

室内的区域活动我们开设了美工区、科学区、表演区等多个区域,但是由于空间的限制,开设的区域大多是安静的探索活动,小组的操作活动为主。一些大型的探索性的或运动类的活动无法进行,而且室内的区域活动 缺乏自然因素的参与。我园户外场地开阔,走廊转角、楼梯口等处有较大的空间可利用。开设户外区域填补了室内区域活动的某些空白,在观察整个园内环境的基础上,课题组的老师对户外区域地址的选择进行了讨论,注重安全畅通、阳光充足,场地开阔,便于活动开展。在不断的选择、调整的过程中,听取老师、家长、孩子的意见,在一番衡量之后,最后将地址固定了下来。

调整前后场地对比表: 区域 原定地址 调整地址 原因 木工区 南三楼走廊 不变 便于活动,不影响其他区域 种植区 教学楼后面的空地 不变 有空地,自然环境较好 写生区 周边小区

河滨公园(定点)增加园内后花园 绿化较好,便于观察多种不同风格建筑物 沙水区 北面教学楼的后面 不变 原挖有沙坑 体育区 北面操场 南面操场 操场大,一端靠墙,利于安置材料箱,放置材料多 民间游戏区 中心操场 不变 阳光充足,场地大 户外区域平面图:(附后)

2、全园参与,设计环境

户外区域活动始终坚持体现“人本化”的教育理念,尊重幼儿的想法,接受他们的建议,让幼儿感觉自己才是活动的主人,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活动空间,在创设的过程中,突出户外的特点。

(1)幼儿出谋划策,决定风格

每个 班的老师发动自己班的孩子设计户外区域的标志。在集体讨论修改的基础上,选定某一个标志作为户外区域的标志。

体育区:标志是奥运福娃。,在讨论的过程中,老师说:“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就要到了,我们每个人都要积极的锻炼身体,向奥运健儿学习。”鼓励孩子们围绕奥运会设计标志。经过激烈的争论定体育区的标志为奥运福娃,孩子用可爱的画笔绘制的五个奥运福娃无声的提醒着孩子,人人健身,天天锻炼。

民间游戏区:为了能体现出民间的特色,老师先引导孩子对区域性质的认识,说说什么叫“民间”,讲讲我们生活中有什么是值得物品们骄傲的?然后带幼儿欣赏民间的剪纸、印染、捏泥人等等。引导孩子自己设计一个与众不同的标记。孩子的作品丰富多彩,最后经过商量,大四班的小朋友用泥捏了一些泥人,用水粉涂上鲜艳的颜色,悬挂起来作为利用民间游戏区域的标志。

沙水区:丰富的玩沙和玩水工具成为了此区域的标志。充满童趣的玩具造型,让孩子一看就知道,这里是创造和想象的天堂。

种植区:种植区的标志是一个孩子拿着工具在给小苗除草。这里要告诉孩子的是劳动是需要付出汗水的,只有劳动才能收获。

写生区:。写生区是面向户外的,孩子们认为用五彩的画笔作为区域的标志。孩子们认为想象的天空总是五彩的,孩子们的世界也是五彩的。老师就引导幼儿室内的画画和户外的写生有什么区别,一个孩子突发奇想“画一个小孩,他的手里有支画笔,纸上有一棵大树,他的眼睛里有两棵大树,就说明他在户外画大树。“这个想法得到了全体孩子的认同。

每个户外区域都是孩子们自己出谋划策,决定风格,使得每个户外区域都有了自己的特色。区域标志和环境在展现区域性质的同时,也带着个性与美感。有的区域选用的材料是废旧的木材,有的是家乡的竹资源;有的悬挂有的张贴有的摆放,显的别致又有情趣。通过设计和布置,在幼儿与环境的互动中,让孩子有了一种主人翁精神,学会了对环境的保护和珍惜。

(2)全园动员,挖掘民间资源和本土资源

为让每个区域都能成为孩子争着活动的小天地,我们发动全园的教师、幼儿、家长参与到活动的设计中来。更多人的参与能让活动的思路更开阔。

材料收集“广”

民间游戏区域主要是收集有民间幼儿的内容和材料。教师和家长通过书籍、报纸、电脑、电视能多种通道收集了很多的民间游戏的材料。除了竹、木、草等自然方面的,也有人文生活方面的。体育区里添置了户外玩具柜,除了购买的成品玩具之外,还制作了圈、球、车等自制玩具,更有用竹做的滚圈、小竹马,贴上标签分类摆放。写生区除了用水笔、粉笔、毛笔等笔类进行作画之外,还选用了一些树叶、树根,石头等自然物,丰富的材料让活动进行地更顺利。

活动方法“新”

在收集的基础上,教师通过讨论,对于一些好的方案拿来就可以用,对于一些不合适的就进行修改,使活动内容变的更有趣。比如游戏“兵和贼”,原本只是一个追和逃的小游戏,通过增加材料,小木枪、竹制小拐杖、大帽子等多种道具,使原来的活动更充满了想象的余地。

活动内容“趣”

丰富的民间游戏是教育的瑰宝。选择其中有趣的活动,孩子参与的积极性相当高。好玩的游戏活动远远胜于琳琅满目的玩具。比如说 “老虎进洞”“跳房子”“兵和贼”“控竹”“青梅竹马”“三角包”“挑花线”等几十个游戏,这些游戏既充满了趣味,又有竞争和挑战性。

(3)自定规则,自我管理,《纲要》中说: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让幼儿自我管理,首先要建立必要的规则,规则是区域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室内区域活动的过程中,规则一直是幼儿自己制定的,自我管理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效。幼儿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制定修改规则,用图示来暗示其他的孩子,通过孩子们之间的引导督促,规则内化为幼儿的自觉行动,使规则边成习惯。在户外区域活动中,我们也借鉴此法。户外区域活动对于孩子来说,更具有挑战性。先是通过师生讨到每个班级中去宣传,让大家都具有一分责任意识,在材料的管理上,每个班初步制定了一些有别于室内活动规则的新规则,并用图示加文字的方式,公布在区域环境中。如在无人看管的状况下,要保护环境,爱惜材料,自觉的整理、添加材料等。形象生动的富有童趣的规则,幼儿易于理解。但是在活动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很多的孩子喜欢在放学后进去活动,结束之后并没有及时的收拾和整理,造成材料的浪费和管理的难度。一段时间之后,活动材料损害严重。于是孩子和老师一起展开了积极的讨论,如何改变这些情况。有的幼儿提出派人看守,有的幼儿提出贴上规则和注意点,并区域都配备3——5名幼儿作为区域的负责人,负责管理,整理,定期去检查,向老师汇报情况,向其他的幼儿收集材料。小小的幼儿不但成了活动的主人,还成了管理的主人,自定规则,自我管理逐渐形成了制度。

(二)采用多种指导策略,满足幼儿活动的需要

户外区域活动为幼儿提供了更宽阔的活动空间,通过多感官的感知,去思考解决问题,它充分的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主体性。教师的指导要以“幼儿发展为根本,以“以人为本”为活动指导宗旨。在指导的过程中,即要考虑幼儿本身的活动需要,又要充分挖掘出活动环境、材料、活动方式、内容等对幼儿各方面发展的积极因素,又要考虑培养目标的整体性,考虑是否体现了幼儿的发展性,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摆好自己的角色定位,形成适宜的指导策略。

在户外区域活动的指导中,教师的指导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根据实际情况教师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指导策略,为促进每个幼儿的发展服务。

指导原则应遵守以下四方面:

A以幼儿发展为本。在指导的过程中,要多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其他的非正常因素,以促进幼儿的发展为首要工作。

B鼓励表扬为主。对幼儿的表现,教师要尊重幼儿的个性和年龄特点。多倾听孩子的语言,给以他们的发现投以赞赏的眼神,用欣赏的语气鼓励孩子的行为,用鼓励性的语言提出孩子的不足。

C过程重于结果。活动的过程远远重于活动的结果。不要在意孩子活动的结果,将着眼点放在幼儿活动的态度、情绪体验上。

D观察在指导之先。任何指导都应该在充分了解幼儿的基础上,在指导之前教师首先要对幼儿进行观察,了解孩子活动的真实情况和他们的想法,在了解的基础上,给以适宜的指导。

1、全园性开放活动,教师指导具有灵活性

每周定周四下午是全园性户外区域活动开放日,各年龄段的幼儿都可以选择参与,为了防止某个区域出现人数过多的情况,每个班级都有一定的人数控制。活动中每个区域的指导老师都要到位。由于区域中的孩子都是来自不同的年龄段和班级,既是陌生的,又是混龄的,教师在指导时,首先要定位自己的角色,在活动中不是一个教授者,而是一个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要相信每个孩子,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教师的指导更多的趋向于隐形,通过幼儿相互的交往、模仿学习,协商合作,达到相互指导的目的。在活动中,教师并不是总是跟着孩子或者引领孩子,而是通过观察,本次来参加活动(http://www.xiexiebang.com/)的几个孩子处于什么水平,他们的兴趣点在哪,对材料的使用情况等。幼儿通过同伴之间的信息交换来达到学习的目的,在大带小的过程中,要鼓励大年龄的幼儿多帮助小年龄的幼儿,有经验的指导没经验,让幼儿在宽松、自主的环境中学习。比如说在沙水区。大中小的幼儿以混龄的形式参加,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大班的幼儿注重创造性的指导,在造型的过程中,可以就地取材,一些小石子,树枝,树叶等自然物可以作为辅助物进行创造活动。小班的幼儿可以用树枝小石头玩简单的写写画画的游戏,中班的孩子可以鼓励他们制作一些自己喜欢的小玩具,小点心,把周围的自然物当作点缀,鼓励幼儿之间的交往和相互指导。

2、平行班开放活动,教师指导具针对性

每周一、二、三下午是大中小班年龄段户外区域活动时间,以平行班的方式开展。每班抽出一位教师进行户外区域的指导。由于对自己年龄段的孩子有一定的了解,在指导中,显的具有针对性。针对大班的孩子应多用暗示性的材料或者理性的指导语,帮助他们分析思考和概括。而中班的孩子应该是带有启发性的语言或者建议性的话语。小班的孩子多用鼓励赞赏的语言,童趣的材料引导他们参加。比放说在民间游戏区的游戏“青梅竹马”,大班的幼儿注重指导他们的游戏的合作性,创新性,可以引导幼儿通过小竹马,加如其他的活动元素,如娶新娘、鬼子兵来了等等。中班的幼儿注重指导他们游戏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小组之间进行比赛等。小班的孩子主要是鼓励每个孩子都能参与,骑着小竹马在操场上到处快乐的奔跑。

3、班级性的开放活动,教师指导具有随机性

由于户外区域活动分布在幼儿园的各个角落,教师不可能在每个区域逗留很长的时候,在指导的过程中,教师很难每个班级中都能长时间的进行观察和指导,在指导中,要借助幼儿的互相指导作用。首先是本班教师对幼儿提出明确要求,教师为每个区域选定一个区域组长,负责该区域的常规,区域组长往往是对该区域比较熟悉的人,在指导其他孩子的过程中,又得到了提高和巩固,其他的孩子在相互的学习中,也得到了发展。幼儿从学习者边成指导者,积极性明显提高,在指导别人的过程中,不断发现新的问题。比如说在写生区,教师让幼儿在园内自选地点,然后提出安全方面的要求,让幼儿在阳光充足、风景迷人(http://windism.com/)的户外进行写生。教师在巡回指导的过程中,多询问幼儿有没有需要帮助的地方,鼓励幼儿多自然物进行辅助。

(三)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提升幼儿的活动经验

评价体系共分为三部分,包括对教师的评价、对幼儿的评价和对环境的评价。

1、对教师的评价(以教师自评为主)

(1)教师活动后反思制定的区域目标是否有针对性。在活动中是否进行了及时的调整。

(2)教师能否对本土资源作最佳整合。幼儿园户外区域活动强调区域材料的本土化。尤其是家乡竹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任何一个区域的材料都不是单一的,应该是多种材料共同使用的。比如说在民间游戏区,多次使用的乡间材料,稻草、树叶等,结合竹木材料,多种材料,让幼儿在活动中结合使用,效果更好。

(3)教师的指导是否有实效。不同的情况是否使用了不同的指导策略,策略使用是否合理,教师能否对幼儿进行多方面指导,教师的指导能否促进活动的进一步发展,使幼儿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提高。

(4)活动后教师有无反思。每次区域活动结束后,教师应对自己的活动安排进行反思,包括活动安排是否合理,目标是否实现,幼儿得到了什么发展,下次活动需要调整什么。

2、对幼儿的评价

适宜的评价能让部分幼儿的兴趣转化为大家的兴趣,让个别幼儿无法解决的问题得到大家的帮助,通过大家的参与式评价,使寻常的操作成为有意义的探索。

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出适合的评价方法。

1)评价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如何。幼儿是否喜欢参加这个区域的活动,对活动是否充满热情,在活动区持续时间的长短。

1.2幼儿的参与情况。在区域中,幼儿是一直在活动的,还是在看人家的,是多次参加的,还是偶尔参加的。

1.3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评价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认知水平可以通过观察幼儿的操作来进行,幼儿对材料以及操作方法的了解情况,创新情况等。

1.4幼儿之间的互动。不同的孩子活动在同一个区域中,那么这个区域中的孩子是单独活动,还是相互交流,交流的情况如何。

1.5幼儿区域规则遵守情况。每个区域都有特定的规则,幼儿在活动中,对活动区域显示规则和暗藏规则的遵守情况,他们是否主动遵守还是在组长或老师的提示下遵守,也或者是不遵守。

2)评价方法

针对幼儿活动的评价角度很多,可以是幼儿自评、家长评结合教师评;量和质结合评等等,我们评价的目地是为了实现教育的增殖,让幼儿更好的发展。评价方法我们采用以下二种:

2.1成果展示法

幼儿活动结束之后,将幼儿的作品进行展示出来。如写生区就布置了“河滨这样的形式提供了大家交流和展示的平台,又让幼儿体验到了成功,增强了自信。写生展”“楼房写生展”等绘画展示。表演区、民间玩具区、体育区等区域布置了照片展,生动的展现了幼儿活动时的照片。民间游戏区还布置了“民间游戏大搜索”等活动方案。

2.2交流讨论法

每次活动之后,将各班参与户外区域活动的幼儿召集一起,和老师一起展开有关活动的讨论。讨论的内容是关于活动中的发现、困惑、问题。采取的方式可以是幼儿自由讨论也可以是集体讨论或者是分组讨论。这个方法又可以分为自我评价法、生生评价法和激励表扬法。

自我评价法是指幼儿通过对自己参与活动的频次、探索发现、活动成果等内容的记录评价,来达到展示自我,建立自信的目的。由于户外区域活动的特殊性质,幼儿分散在各个区域进行活动,老师有时无法观察到自己班级幼儿的活动情况,那样的话,请幼儿评价自己。

生生互评法。它是指通过幼儿之间的相互评价,来达到交流经验、取长补短、引起再创造欲望的目的。在户外区域活动中,幼儿之间的相互评价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同伴教育的力量有时会胜于其他任何教育的力量,他们之间具有距离近,了解多的特点。在区域活动讲评的时候,教师有意识地组织幼儿开展互评,讲讲周围小朋友的活动(http://kuaican.ok60du.com/)表现、探索情况等。在成果展示的时候请幼儿对其他小朋友的创造成果进行评价,有时,幼儿会把其他小朋友创作的已有经验迁移到自己的创作中。

表扬激励法是教师在活动中通过表扬某一个具体行为而肯定活动的目的性、坚持性、专注性以及在区域活动中的行为习惯等。

3、对环境的评价 3.1区域空间结构是否合理。教师应仔细观察和分析幼儿园户外空间的特点与所设区的特点是否协调,与整体环境是否协调。

3.2活动区规则的制订。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规则要求,每个区域的规则是由幼儿通过不断的实践不断完善而来的。并用形象的动画、符号进行表现,评价的时候要看规则对环境的美化作用、规范作用。

3.3活动材料的投放。活动材料的投放评价标准是本土化、安全化、美观、实用。

3.4活动区的使用频率。活动区的使用情况,每次活动的时候有多少幼儿参加,对活动的兴趣度,都关系着区域是否需要调整。

五、取得的成果

一)、提高了幼儿的非智力能力。

在户外区域活动中,幼儿通过选择场地、布置环境、收集资料、制定规则,以及多次的操作活动,在非智力能力方面得到了较好的发展。首先是协商、交往能力。在活动中,幼儿为了让活动进行的更顺利,往往需要通过不断的商量、改进,不但体现在幼儿之间,还体现在师生之间。其次在幼儿的大肌肉动作发展方面也获得了较好的发展。室内区域活动更趋向与动脑动手,而户外区域活动中民间游戏、体育区等区域让幼儿开展运动型的活动,发展了身体协调(http://eatbeta.com/)性,动作的灵活性。第三是解决问题能力。活动中,教师只为幼儿创设一个相关的情境,而具体的活动内容则由孩子们去选择和安排,遇到了困难,鼓励他们继续尝试,继续思考,不断寻找产生问题的根源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各种能力在多次的活动中,进行了点滴的积累,逐步内化为自己的能力。

二)、完善了幼儿园的区域活动园本课程。

我园的区域活动园本课程已初见成效,只要是针对室内区域活动方面,户外区域活动的开展更弥补了室内区域活动的不足,解决了许多现实性的问题,积累了更多的相关资料,在民间资源的开发和本土化资源的再利用方面,把活动区延伸到社会、自然,本土材料的有效利用,区域的特色化,让幼儿真正体会到家乡的文化。材料、内容的丰富使我园的区域活动更丰富和完善。

三)、促进了教师的教育机智

通过户外区域活动的开展,材料的挖掘、民间内容的收集、民间玩具的制作,使教师的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审美情趣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活动指导中,教师经过观察,发现不同孩子在不同环境下的反应和行为,通过不同的指导策略对孩子实施影响,让孩子获得全面的发展,教育的随机性和灵活性大大增加。通过计划的制定、实施、反思、调整,在教育观念、行动上都有了较大的提升。

六、反思

1、户外区域活动如何与社区结合,把活动空间再拓展。

目前的户外区域活动除了写生区是走出校园,到小区、公园写生之外,另外的区域都仍然放在园内,《纲要》则说:充分利用社区的教育资源,引导幼儿适当参与社会生活,丰富生活经验,发展社会性。把充分利用社区资源,让户外的区域活动开展的更好,是要继续探索的方向。

2、家长资源再利用,鼓励有特长的家长参与到户外区域活动的指导中来。

目前的户外区域活动的直到工作都是以教师为主的,而有部分家长有着某些特长,他们更适合指导我们的区域活动,将家长资源引入我们的户外区域活动,将更有助于孩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虞莉莉,《幼儿园区角活动设计与指导》,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9月

第二篇:幼儿园亲子教育园本课程研究

幼儿园亲子教育园本课程研究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现今,全国各地都在倡导创建“和谐” 社会,社会和谐意味着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家庭和睦,其乐融融,政府部门能够“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和谐是整个社会趋于完美的表现。教育理念与党中央的方针政策紧紧相扣,那么在幼儿园里,我们怎样为社会和谐做自己的贡献呢?构建和谐社会,首先必须使妇女儿童的身心和谐,只有使下一代的身心和谐,才能使未来的社会和谐;只有使妇女的身心和谐,才能使每一个家庭和谐,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的基础啊。因此我们打算通过亲子园的建设促进社会的和谐。

(一)对0--3岁儿童早期关心与发展的研究,是当今人类共同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它对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首先,它是社会需要、家长需要、儿童发展需要的结合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世界各国逐渐认识到儿童发展的重要性,并确立了 “儿童优先”的原则。我国也明确提出:“发展0--3岁儿童早期教育”、“建立并完善0--3岁儿童教育管理体制”、“十五期间,全国幼教事业阶段发展目标是:到2005年,全国学前三年幼儿受教育率达到55%,学前一年受教育率达到80%,大面积提高3岁以下和5—6岁儿童家长及看护人员的科学育儿能力。”这说明:开展0—3岁婴幼儿的科学研究,是我国早期教育发展的实际需求和必然趋势。这既是中国政府对世界做出的庄严承诺,也是对家长的应尽之责任,更是对中国0--3岁儿童的尊重与许诺。

家长们则在对“社会发展对未来人的要求”的体验与思考中、在自己成长与发展的亲身经历中,感到孩子的发展“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因此,他们对孩子的教育投入大量的精力、财力。

0—3岁婴幼儿各方面的特点决定了他们需要成人切切实实的关心,并使发展得到落实。人类有着巨大的发展潜能。而潜能能否转化为现实,则依赖于社会对婴幼儿施加的早期关心的情况。

其次,它是对当前广泛存在的问题的应有回应

成人(主要指家庭中的)对0—3岁婴幼儿关心方面存在关心不够和关心不当的问题。教养机构内也存在许多问题。儿童在发展方面存在各种新老问题。这些问题交织在一起,迫切需要关注。

再次,相关研究已为0—3 岁儿童早期教育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最近20年来,儿童发展心理学揭示出婴幼儿在语言、物理、心理、生物等方面所具有的丰富的知识和巨大的潜能。例如,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认为:人出生头四年是智力发展最快的时期,四年内获得智力成熟的一半,其后的13年或14年,完成智力成熟的另一半。现代教育学和人类学的研究也表明:一般正常人都潜藏着令人吃惊的智慧才能,对普通人来说,一生仅仅运用了其智慧的10%,甚至更少。要想开发人的潜在智能,必须尽早进行,如果错过了最佳机会窗口或者说关键期,将会造成终身不可逆转的、难以弥补的消极影响。这些研究成果,为我们关注婴幼儿的心理世界、促进他们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也为我们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最后,幼儿园作为早期教育的正规机构,使社区每个儿童都能享受平等的早期教育的权利,是幼儿园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社区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观和教育组织形式,在我国 1 于七十年代末萌芽,社区教育曾被简单的理解为校外教育。长期以来,我国社区教育偏重于理论的研究,实践刚刚起步,而幼儿园又普遍存在着注重本园幼儿的教育,极少关注社区儿童的家庭教育。社区机构普遍不重视早期教育,社区中的0-6岁儿童的家庭极少得到专门机构的教育指导,如何突破原有的办园理念和模式,探索适应新时期符合中国特色的幼儿园教育目标、课程模式是幼儿园面临的新挑战!

幼儿园作为早期教育的正规机构,有着其师资、场地等诸多的教育资源优势,支持和关注社区早期教育,使社区每个儿童都能享受平等的早期教育的权利,是幼儿园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可见,充分利用幼儿园在社区早期教育服务中的作用,开展以幼儿园为中心的社区早期教育,优化教育影响、减少教育浪费、提高社区儿童家长科学教育幼儿的素质与水平,加强家庭对儿童潜能开发及教育过程中的正面效益,面向社区,充分发挥幼儿园在社区早教服务中的作用,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让每一个儿童都拥有最佳的人生开端。”这是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讲过的一句话。儿童从一出生就拥有受教育的权利和发展的权利。孩子从0岁开始,各方面发展为迅速的时期,良好的早期教育能够充分挖掘儿童发展的潜能,为他们健康快乐的人生奠定坚实基础。这段话集中体现了开展早期教育活动的重要性。我园为更好开展早期教育的研究工作,特成立了“幼儿园亲子教育课程及家长指导策略的研究”课题组。在研究中我们将注重提高服务品质,扩展服务范围,向家长提供教育策略、提供最新教育信息,主动了解社区儿童及家长对早教的需求,针对我园所处社区的特点,有针对性的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早期教育工作,从而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幼儿园亲子教育之路。

我们的工作在实践中还是缺乏系统性、科学性,缺乏积累从而失去可行性,为此,我们决定确立该课题作为我们的新课题,期待以科学、规范、系统的科学实践研究,来实践我们对我园早期教育的新思路,实现我们对早教工作重新定位:那就是学前教育是0-6岁的教育,立足于社区,服务于社会,是我们的己任;满足社区对学前教育的不同需求,关爱每一个孩子是我们办园的根本方向。为此,我园将早教工作目标确定为“探索多种形式的早期教育新模式,搭建社区早教资源共享平台,成为社区早教基地”。

我们希望借助该课题组的专家资源、信息资源、管理资源等,深化我园的婴幼儿教育研究。以各种方式实施早期教育并向社会全面开放。宣传早期教育的理念,普及科学育儿的知识,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为创建学习型城区、构建和谐的社会提供实践经验,打下基础。

二、研究目标:

1、通过科学性、实用性、互动性、可操作性的活动,发展婴幼儿的运动能力、认知能力、语言能力,社会交往能力,使儿童的学习需求得到满足,并形成具有本园特色的亲子课程。

2、立足本园,总结一套适合本地区、本园的亲子园课程体系,及对家长系统的进行保教指导的策略,帮助家长获得科学育儿经验,使家长树立正确的儿童发展观,使亲子园家长由自然型家长,转化为教育型家长,优化亲子关系。

3、培养一支具有亲子教育理论和经验的教师队伍,创建一个高质量的早教基地。提高课题组教师的教科研能力。

4、了解我们新区0——3岁幼儿早期教育现状及需求,为亲子园顺利开设提供可行性报告。摸索出一条适合我园的亲子教育模式。

探索铜山县机关二幼所在新区的亲子园建设模式,摸索亲子园各种设施的添置、玩教具的投放,为亲子园建设提供指导, 设计、实施、总结亲子课活动方案,为当前亲子园开展和以后亲子园运作提供资料。

5、探索如何开展多元化、多渠道的社区0---3岁早期教育服务形式,通过定期不定期的保教知识宣传,使部分散居儿童及家长得到保教知识指导,提高教养水平、总结出0----3岁亲子教育的活动设计。

三、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

以幼儿园所处社区为中心点,辐射到周边社区调查家庭实施0—3岁婴幼儿教育的现状。(1)调查本社区0---3岁幼儿人数。

(2)调查婴幼儿家长对亲子园的认识育儿的观念和方法。(3)

调查新区及周边地区亲子园数量,及教育模式、特点。

2、行动研究法

根据0—3岁婴幼儿发展和生理及心理特点,设计早期教育的活动方案,用以指导0—3岁婴幼儿教育,同时又依据活动方案实施进程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进一步充实和修改完善方案。

3、经验总结法:

通过对我园亲子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亲子活动方案系统化、理论化,并上升为经验,为我园以后的亲子教育提供参考。

4、观察研究法

主要是通过拍照、摄像和文字记录等形式,在亲子活动中及时观察记录婴幼儿的行为表现,了解0—3岁婴幼儿发展现状及有关指标的变化,分析现阶段0—3岁婴幼儿生长发育的特点及规律,进行0—3岁婴幼儿亲子活动方案的设计。

6、案例分析法。

针对每次亲子活动案例,进行分析,总结、摸索出更完善的幼儿园亲子活动方案。

四、课题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课题的实践意义:直接指导我园亲子教育的开展,对本地区幼儿园亲子园、班建设有指导、辐射、带动作用。

a、通过了解我们新区0——3岁幼儿早期教育现状及需求,为亲子园顺利开设提供可行性报告。

b、探索铜山县机关二幼所在新区的亲子园建设模式,摸索亲子园各种设施的添置、玩教具的投放,为亲子园建设提供指导

c、设计、实施、总结亲子课活动方案,为当前亲子园开展和以后亲子园运作提供资料。d、立足本园,总结一套适合本地区、本园的亲子园课程体系,及对家长系统的进行保教指导的策略,使亲子园家长由自然型家长,转化为教育型家长

e.、探索如何开展多元化、多渠道的社区0---3岁早期教育服务形式,通过定期不定期的保教知识宣传,使部分散居儿童及家长得到保教知识指导,提高教养水平.f、提高课题组教师的教科研能力。

理论价值:丰富亲子教育理论体系,为专家、学者进行亲子园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及实践基地。

五、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领域的现状与趋势的分析

[一]、国外社区早期教育研究综述:政府重视;相对成熟;成为学前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学前教育社区化是当今世界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一般说来,社区 教育须以发达的经济实力作为后盾。美国、日本、英国和澳大利亚等国的社区学前教育都较为发达。社区学前教育的基本特点是非正规性、开放性、综合性和地域性等。

(一)各国政府重视学前教育融入社区。

学前教育机构与社区的沟通和结合,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政府重视。日本、巴西、德国、泰国政府等制定了相应的教育法规。

(二)为实现学前教育的目标,许多国家都制定了以社区为依托的学前教育方案。

德国已形成两种典型的教育方案,以色列社区极为重视对不同年龄儿童的家长进行分层指导,以提高指导的效率,印度以社区为中介,教育学前儿童的方案主要有两种。(1)母亲教育孩子的方案(2)大孩子帮助小孩子的方案。

(三)已经有了一定的社区学前教育课程。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十分重视学前教育课程改革,有的国家设计了专门的社区课程,或在课程中加入有关社区生活和社区问题的内容,使儿童有更多的机会认识社区,培养社区意识,增强本土情感。

[二]、我国一些大城市也开始了该项研究。

世界各国皆对亲子教育非常重视,并进行了许多研究,我国北京、上海等城市也已开展了专项研究,并取得一些经验,为我们进行该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北京市政府2002提出成立20个社区早教基地,一些优秀的幼儿园率先成立亲子教育基地,目前已取得一些可借鉴的经验。

上海、杭州等地在亲子教育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上海的竖状模式、杭州的集团化横向模式都为我们进行亲子园园本课程研究提供了许多可以学习和借鉴的经验和资料

六、课题相关概念的界定与支撑性理论

和谐社会:简单地从字面上说,和谐是指“配合得适当和匀称”,社会是指“由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构成的整体,也叫社会形态”。因此,所谓和谐社会,就是指构成社会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按照这样的标准来衡量,所谓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各方面利益关系得到有效的协调、社会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和健全、稳定有序的社会。具体说,就是一种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点,第一,通过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来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第二,通过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来维护社会公平;第三,通过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来形成良好的人际环境;第四,通过加强民主法治建设来维护社会稳定;第五,通过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来保证可持续的发展。亲子教育:是以亲缘关系为主要维系基础,以婴幼儿与家长的互动为核心内容,以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和爱护婴幼儿身心健康,开发潜能,培养个性,使新生人口的整体素质得到不断提高为宗旨的一种特殊形态的早期教育。

园本课程:是完全自发、自主的课程开发,是完全出于幼儿园内部需要(主要是教师和幼儿及家长的需求),主要依靠自身的条件和资源的全员参与、自我评价的课程开发活动。它是“实践——开发——反思——改进”的“草根”开发模式。适合本地区、本幼儿园的亲子教育课程体系及操作方法。

支撑性理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进步,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立和谐社会和学习化社区,已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早期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普及早教工作,提高3岁以下婴幼儿 4 受教育率与家庭科学教养水平,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人口素质的提高。

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学前儿童的教育问题,将它置身与终身教育体系中,从过去主要发展3-6岁幼儿的教育向下延伸至0-3岁婴幼儿的教育,在经济发达地区探索社区学前教育的模式,积极推进0-6岁教育社区化,以改变我国0-3岁婴幼儿教育与3-6岁教育脱节、0-3岁早期教育比较薄弱的状况。

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可见,充分利用幼儿园在社区早期教育服务中的作用,开展以幼儿园为中心的社区早期教育,优化教育影响、减少教育浪费、提高社区儿童家长科学教育幼儿的素质与水平,加强家庭对儿童潜能开发及教育过程中的正面效益,面向社区,充分发挥幼儿园在社区早教服务中的作用,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园教育改革的总目标确定为“为0-6岁儿童和家长提高早期保育和教育服务”(《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幼儿园应充分发挥自身教育资源为社区服务”(《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要与0-3岁儿童的保育教育相衔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2003年3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单位)《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指导意见》时明确指出,今后5年我国幼儿教育发展的目标是:逐步建立以社区为基础,以示范性幼儿园为中心,灵活多样的幼儿教育形式相结合的幼儿教育服务网络,争取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3岁至5岁幼儿受教育率达90%,5岁儿童早期受教育率达100%。全面提高0-6岁儿童家长及看护人员的科学育儿的能力。皮亚杰的儿童心理或思维发展

他把儿童心理或思维发展分成4个基本阶段。对我们亲子园教育教学,及活动设计具有指导意义的是第一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

这是语言和表象产生前的阶段,儿童只能协调感知觉和动作活动。婴儿最初以原始反射反应,1个月后,扩展了原先的反射(如从本能的吸吮扩展到吸吮拇指、玩具)。4-5个月婴儿形成了些新的习惯(如寻找声源),为习惯动作时期。

4-9个月的婴儿渐渐使动作(手段)与动作结果(目的)产生了分化,智慧动作开始萌芽,为有目的动作逐步形成时期。9-

11、12个月,婴儿目的与手段己经分化,智慧动作出现,儿童用抓、推、敲、打等多种动作来认识事物,为手段与目的分化并协调期。11、12个月-1.5岁的儿童通过尝试错误,第一次有目的地通过调节来解决新问题。如将娃娃放在毯子上,婴儿拿不到玩具,用手东抓西抓,偶然间拉动了毯子一角,儿童看到了毯子运动与玩具间的关系,于是拉过毯子,取得了玩具。1.5-2岁的儿童运用表象模仿别人做过的行为来解决眼前的问题,这标志着前运算思维阶段的开始。

此阶段儿童在认知上有两大成就:主体和客体的分化和因果关系联系形成。皮亚杰称儿童建立了“客体永久性”(Object permanent),即当客体在眼前消失,儿童依然认为它是存在的。

近年来,新皮亚杰学派不仅在理论方面有了新的发展,而且在实践领域,特别是在教育实践领域也获得了日益广泛的应用。在婴儿教育方面,心理学工作者根据皮亚杰的感知运动阶段理论,指导婴儿摆弄物体,操作智力玩具等,帮助孩子形成对物体的特性(如色、形状、体积、质地等)的认识;在幼儿教育方面,设计了各种智力玩具和教具(如图片、积木等),为儿童能提早形成数概念、空间概念及时间概念打下基础。

因此,他们为我们幼儿园亲子园教师如何有效指导幼儿发展、预防与矫正心理发育问题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基础。

七、研究内容

(一)以幼儿园所处社区为中心点,辐射到周边社区,调查家庭实施0—3岁婴幼儿教育的现状。(1)调查本社区0---3岁幼儿人数。(2)调查婴幼儿家长对亲子园的认识育儿的观念和方法。(3)

调查新区及周边地区亲子园数量,及教育模式、特点。

(二)、了解我们新区0——3岁幼儿早期教育现状及需求,为亲子园顺利开设提供可行性报告。

(三)、探索铜山县机关二幼所在新区的亲子园建设模式,摸索亲子园各种教育教学设施的添置、玩教具的投放,为亲子园建设提供指导。

(四)、立足本园,总结一套适合本地区、本园的亲子园课程体系,及对家长系统的进行保教指导的策略,使亲子园家长由自然型家长,转化为教育型家长

(五)、探索如何开展多元化、多渠道的社区0---3岁早期教育服务形式,通过定期不定期的保教知识宣传,使部分散居儿童及家长得到保教知识指导,提高教养水平。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探讨社区0-----3岁早期教育的策略和途径,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1)托班。探索如何利用现有的托班设施设备,发挥其作用,为亲子园建设做实验班。2)双休日0----3岁亲子班。形成0-----3岁亲子班完善的课程体系;亲子班操作流程;亲子园相关活动方式。

3)0-3岁讲座咨询会。丰富讲座咨询的内容和形式;收集整理出社区家庭早教关注趋势的资料。

4)提高居民教养水平的方法的研究:研究开发、利用幼儿园与社区的早教资源,为0-6岁的社区儿童家长提供优教优养指导。

八、研究步骤

(一)准备阶段:(2006年8月至2007年2月)

1.成立课题组,收集有关亲子教育和0—3岁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的相关资料,组织相关理论学习,撰写《幼儿园亲子教育园本课程研究》课题方案。

2.制订《幼儿园亲子教育园本课程研究》研究计划,确定该课题的工作策略。

3.成立《幼儿园亲子教育园本课程研究》课题领导小组,进行社会调查,与社区建立沟通渠道。(通过妇联、儿保所等部门)

4.开辟活动场地,做好人力、物力准备。(以幼儿园的托班,多功能活动室为基础,周末充分利用各教室,安排好亲子班教师)

5.教师研究方法培训及工作任务落实。组织骨干教师到外地参加亲子园建设培训,组织其他教师观摩骨干教师的示范课。组织相关理论学习。6.做好实施前其他准备工作。

(二)实施阶段:(2007年3月至2009年2月)1.设计制订《0—3岁幼儿家庭教养方式》《0—3岁幼儿亲子关系》调查表,进行发放、回收、统计分析。

2.确定研究对象,策划、组织、实施亲子实验班的各项活动。

3.根据幼儿园亲子实验班教育活动情况及时反馈、调整实施方案,总结改进亲子活动方案。4.组织亲子班教师共同研讨,亲子活动实施的得失。5.收集各种调查表,实施方案等研究资料。

6.做好该课题后期调查工作。比较参加亲子班前后家长教养方式、观念及亲子关系的变化。

(三)总结阶段(2009年3---6月)1.做好各种资料分析、整理工作。2.撰写工作报告、研究报告。

九、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1.本课题已收集到中外关于社区早期教育服务的一些理论、信息和相关资料,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源。

2.本课题主持张晶老师,有近20年的幼儿教育教学经验,在“九五”“十五”分别参与主持过市级课题两项,省级课题一项课题的研究工作,有丰富的课题研究经验。课题组成员包括幼儿园的领导、科研骨干认真、负责、努力,并聘请有关专家做顾问,研究力量强。

3、幼儿园大力支持开办亲子园,具备实施这项研究工作必要的设备、科研手段和行政支持,资金方面有保障。

3.我园近几年已经有些开展亲子活动经验,在0-6岁亲子教育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已在全新区率先启动了早教进社区工作,积累了社区早教服务方面的一些方法和经验。这些,均为课题的顺利进行提供了良好的保证。

十、课题研究人员分工

1.张莉(园长):协调社区与幼教机构的关系,负责课题在社区实施的有关配合工作,确定参与社区,明确社区专门人员,落实社区早教的活动场所及经费。负责课题的全面统筹协调工作,为课题研究提供保障,设备、资金的落实等。

2.焦杰(业务园长)负责课题的具体统筹协调以及实施过程中的监控工作,如课题人员的安排。及负责课题中有关家庭教育研究内容的指导工作,并结合妇女儿童工作做好社会更多层面参与配合课题研究的宣传发动工作。并负责课题结题后在其他社区的推广工作。

3.张晶(课题组长)负责课题研究的全程指导工作,对课题方案进行可行性把关,对实践调查进行过程指导,对结题报告进行审核,并负责提供教科研最新动态。负责课题方案的设计、具体实施提供课题研究区域教育整体环境的有关素材,并负责课题研究内容与周边其他教育活动的衔接、配合。负责课题方案的制定、实践材料的收集、调查研究数据的统计分析以及课题结题报告的撰写、课题的开展实施指导等。

十一、预期研究成果

a、课题的工作报告和课题实验报告

b、相关论文经验总结

c、一套切实可行的幼儿园亲子教育的实施方案。d、相关调查表如《0—3岁幼儿家庭教养方式》《0—3岁幼儿亲子关系》等。

附:参考文献: 1.《幼儿教育学》(新版)

陈幸军 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2.《儿童教育新论》

刘晓东 著

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8年7月第一版 3.《比较学前教育》

李生兰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9月版 4.《皮亚杰认知发展论》

5.《儿童的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及其行动计划》

6、《学前教育学》

梁志新主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9月第一版

7、《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共育的研究》李生兰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8、《全球教育发展的研究热点》

赵中建选编

教育科学出版社

9、《婴儿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华师大出版社

10、《学前教育心理学》

邵瑞珍主编

华师大出版社

11.《和谐社会与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三篇:陶艺园本课程实践研究调查问卷

《大班陶艺主题园本课程的实践研究》家长调查问卷

尊敬的各位家长: 您好!我园将在下学期开展《大班陶艺主题园本课程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研究活动,中国的陶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它长期影响着世界陶艺的发展,在世界文明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通过陶艺的表现形式可以体现民族精神生活和精神面貌,有利于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幼儿从小树立热爱民族的情感。此课题主要让孩子们了解陶艺文化的背景,通过亲自动手去操作、感受,发展孩子创造力的同时也提升了他们的审美情趣。

为了了解各位家长对我园开展此研究活动的意见和建议,特发此卷进行调查,真诚地希望各位家长能够认真填写,因为您的意见和建议对我们的研究都很重要,谢谢您的支持与配合!

A部分:家长内容(此部分由家长填答)1.您了解陶艺吗? 了解()不了解()知道一点()2.您的孩子接触过陶艺吗? 接触过()没有()3.您有没有和孩子一起去陶艺村共同制作过陶艺手工作品? 有()没有()

4.在生活中您和孩子用以下哪些材料制作过手工作品?(可多选)A 橡皮泥 B 泥面粉 C 超轻粘土(泡泡泥)D泥土 其它 5.您觉得在幼儿园开展陶艺课程对孩子动手能力有帮助吗? 有()没有()6.您愿意让您的孩子参与到我们的陶艺课程中来吗? 愿意()不愿意()7.您知道制作陶艺的材料有哪些吗?

B部分:幼儿内容(此部分内容由幼儿回答,家长可帮助幼儿填写)1.你喜欢玩泥吗?

喜欢()不喜欢()

2.你有没有独立完成过一件陶泥作品?如果有,请具体说明。3.你喜欢捏哪些类型的作品?(例:交通工具、水果、蔬菜等)4.你喜欢幼儿园的陶艺课吗?

喜欢()一点点喜欢()不喜欢()5.你还想在陶艺课上做些什么?

C部分:综合内容(此部分由家长填答)

1.您对我园开展陶艺主题园本课程有什么意见或建议?

2.您对手工陶艺有什么个人的观点、看法或要求?

3.您是否关心孩子的素质教育?尤其是孩子动手能力的培养?

您认为在幼儿园开展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第四篇:幼儿园园本课程实施方案

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大滩乡中心幼儿园

一、指导思想

为贯彻落实《纲要》精神,结合上级文件精神要求,充分发挥幼儿园对课程管理的自主性,结合本园特色,自主开发符合本园的园本课程,从而提高我园教师的课程研究、开发和管理能力。

二、现状分析

1、我园办园显年轻。原因在于我园办园时间短,教师的师资发展不均衡,个体差异较明显,缺少专家型教师引领。因此,教师的理念和行为与课改所要求的理想行为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

2、在近几年我园不断反思,努力创设机会向各幼儿园学习,本着“走出去,带回来”的理念,逐步在我园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园级骨干教师不断呈现,并逐步成为园骨干力量。

3、我园充分利用教育教学资源,结合我园实际,将艺术教学作为我园的特色。依据我园三年发展规划,本学年我们将乡土田园特色作为重点,发挥教师特长,让教师在学习、实践、反思、提炼的过程中,逐步对乡土田园课程有了初步的理解和认识,在教育理念、教育行为、教育手段、资源利用等方面有质的转变,从而有效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健康的发展。

三、园本课程开发总目标

1、以幼儿发展为本,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生活经验,通过对

乡土田园课程的开发利用,满足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对乡土特色教学的兴趣。

2、提高幼儿园教师的课程意识,注重学习—实践—反思—实践—总结的过程性研究,全面提升教师挖掘具有园本课程资源,并将其渗透于课程实施过程的能力,形成具有本园特色的课程内容体系。

3、丰富课程资源,使幼儿园园本课程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使家长能参与园本课程的开发。

四、园本课程开发内容

1、尝试开发利用多样的乡土材料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进行美术教育活动:小班为撕贴美术教育;中班为拓印画;大班为剪贴画。充分激发幼儿潜在的创造意识及创造能力。

2、各班班主任负责,全体教师参与,为幼儿提供多种尝试、表现的情境与条件、鼓励、支持幼儿尝试创造。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分层研究,采用幼儿喜欢的形式,开展美术教育,从而促进幼儿社会化进程和全面素质的提高。各年级组根据本年龄段幼儿的年龄特点结合园本课程开发内容,制定合理有效的目标及具体的实施方案、评价标准。

3、社区环境资源、家庭有效资源的挖掘与利用,提高家长对园本课程的认识,指导家长参与实验的实施,成为园本课程实施的支持者、理解者、欣赏者、响应者、参与者。

五、园本课程开发的具体措施

(一)、完善园本课程开发制度,保障园本课程开发的实效性。

1、修改园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成员,明确各自职责。领导小组成员由园级领导、中层干部、教师代表三个层面组成,根据各自负责的研究小组产生。

2、各班老师每月末向保教主任汇报园本开发动态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

3、园长针对各年级组的园本课程实践研究过程进行随机督导。

4、资料收集制:对研究过程中所产生的资料要及时收集,在每月交流时上交各类资料。

(二)、健全园本课程网络,保障园本课程开发有效性。

完善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网络。根据职责分为:研究组——教研组——班级,三级网络。由教研组长带头分年级推行“个人备课——集体研讨——个人修订——教后反思——定稿”的集体备课模式。每周落实本年级教师依据本年龄段幼儿特点,开发一节与本年龄段主题相符的乡土美术园本课程、开展案例研究。教研组成员是各班班主任,将开发的成果进行商讨分析,在教育实践中予以验证;班级的职责是将园本课程有效运用,并及时反馈相关的信息给年级组长。

(三)建立课程管理细则,保障园本课程的顺利开展。

加强园本课程备课管理,每周四下午由保教主任参与每周备课内容制定。园本课程开发的集体备课要做到“五落实”:落实时间;落实地点;落实主备人;落实活动程序;落实活动记录。

园本课程融入幼儿集体教学中,各班级根据年级组集体备课内容一周必须开展一次园本课程。内容选择具体体现为:明确了一个确定、二个优先、二种关系。一个“确定”:结合我园特色教学,确定将乡土美术融入幼儿园美术教学;二个“优先”:有利于幼儿发展的优先、幼儿当前喜欢的优先。二种“关系”: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个体构建与共同构建的关系。

(四)创新园本教研形式,提升教师研究的实效性。

园本课程的开发需要教师以理论为基础外还必须有较强的研究能力。因此我园除每周三的集体备课,每周五下午三点半至四点半,根据园本计划按时开展园本培训。园本培训形式多样,通过专家引领、自我培训、同伴交流有效促进专业成长。

二O一三年三月

第五篇:幼儿园园本课程邀请函

北京启明之星《幼儿园园本课程》项目XXX地区园长交流会

邀 请 函

园长们都明白,幼教行业越来越不好做了,幼儿园的竞争压力是一天比一天激烈。因此我们的园长每天都要拿着放大镜满世界的寻找,不断的为幼儿园寻找各种各样的特色出路。双语、舞蹈、钢琴、珠心算、快速识字、蒙台梭利、国学、轮滑、武术、围棋……,这些特色就像一阵狂风一样一下子涌入到千百万幼儿园。

这些特色,倒退5至10年,谁若拥有1个,可以美美的夸两三年。可是,现在信息这么发达,你今天刚刚从北京、上海引进某个特色,明天你附近的幼儿园——更闹心的是,你的竞争对手,也不声不响去引进了,而且,她的广告宣传力度比自己还大。仿佛她是正规渠道引进,你是旁门左道。加之政策的倾斜,严 禁开办各类兴趣班。你很懊恼,也很无奈!可也就是没办法。

出路到底在哪里?

什么样的项目是幼教行业未来的必经之路?

什么样的项目是幼儿园最省心的操作方案?

什么样的项目对幼儿园的好处是最超值的?

本次交流会将隆重介绍中国最早目前为止唯一操作幼儿园园中园项目的未来园早期教育机构如何在幼儿园成功运作0-6岁一体化教育模式;

同时本次交流会将在XXX地区选拔出部分优秀幼儿园成为加盟合作伙伴!!

时间:2011年X月XX日10:00 — 16:00

9:00—12:00 《幼儿园园本课程》的优势

使用园本课程的幼儿园免费培训全体幼师,使每一位幼师都能熟悉掌握本套教材,轻松接管每一个班级,稳定教师队伍。在每本书的封面上设计上加盟幼儿园的名称、LOGO标志,按订数开机印刷,本书稿可以在本幼儿园的连锁幼儿园、加盟幼儿园推广和使用,其他幼儿园不得使用。

12:00—12:40工作午餐

12:40—16:00启明之星《园本课程》加盟合作方案分析

地点:XXXXXXXX

费用:50元/人(含中午工作餐)

电话:

未来园早期教育全国连锁机构

下载幼儿园户外区域活动的实践和研究-园本课程课题组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幼儿园户外区域活动的实践和研究-园本课程课题组.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幼儿园礼仪教育为特色的园本课程的实践研究

    在以幼儿园礼仪教育为特色的园本课程中的实践研究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管理改革的深化,幼儿园园本课程进一步凸显其教育价值。由教育部印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导......

    园本课程田园化的 实践活动

    园本课程田园化的实践活动 三、加强课程管理,构建富有特色的园本课程 完善而富有特色的园本课程,使我们的教育教学更加出彩。我园以《青岛市幼儿素质发展课程》为蓝本,制定了具......

    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为贯彻落实《纲要》精神,结合《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要求,充分发挥幼儿园对课程管理的自主性,结合本园特色,自主开发符合本园的园本......

    幼儿园园本课题研究工作总结

    幼儿园课题研究工作总结 一转眼,一学年的工作在紧张而又忙碌、愉快而又充实中结束了。本学年,我园课题研究工作在《纲要》精神引领下,在上级教研部门的指导下,在全体老师不断努......

    园本节日课程的研究小结

    园本节日课程的研究小结 节日本就是文化的一种表现,与文化密不可分,具有文化传承功能。节日不仅具有具体的表象活动,而且有着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我国的传统节日因其浓烈的地方......

    饮马池幼儿园 关于开展:亲子教育园本课程研究

    关于开展:亲子教育园本课程研究 园 本 课 题 研 究 饮马池幼儿园 1 幼儿园亲子教育园本课程研究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现今,全国各地都在倡导创建“和谐” 社会,社会和谐意味着......

    园本培训—幼儿园区域设计与指导

    幼儿园区域设计与指导 音乐表演游戏区 (一)音乐表演游戏区的教育作用 1.学习用动作来表现音乐,按照音乐的内容、节拍进行有趣的游戏情节,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能力。 2.在演唱......

    开发游戏化园本课程创设民族特色区域

    开发游戏化园本课程创设民族特色区域 我们幼儿园所处的社区是一个移民之乡,有来自全国180多个县市11个民族的移民陆续迁徙至此,这些民族包括:汉族、布依族、壮族、土家族、白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