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春节礼仪知多少
春节礼仪知多少
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亲朋好友家和邻居那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我国拜年的习俗行之已久。古时有拜年和贺年之分:拜年是向长辈叩岁;贺年是平辈相互道贺。现在,有些机关、团体、企业、学校,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之为“团拜”。
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等吉祥的话语,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
从仪式上看,拜年“拜法”较常见的通常有几种:
一是叩拜,即跪拜磕头,现在在一些农村地区,晚辈给长辈,尤其是未成年人给辈分较高的长辈拜年时,还行这种礼仪。
二是躬身作揖,作揖的姿势是先双手抱拳前举。这抱拳可不能乱抱,男子尚左,也就是男子用左手握右手,这称作“吉拜”,相反则是“凶拜”。大过年的,来上一个右手握左手,就是触人霉头了。行礼时,不分尊卑,拱手齐眉,上下加重摇动几下,重礼可作揖后鞠躬。这种礼仪一般是晚辈向长辈,或下级向上级拜年时所用。
三是抱拳拱手,这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礼仪。抱拳,是以左手抱右手,自然抱合,松紧适度,拱手,自然于胸前微微晃动,不宜过烈、过高。这种礼仪多见于平辈间的拜年。
四是万福,古代妇女礼仪的一种,右手覆左手,半握拳,附于右侧腰肋间,上下微晃数下,双膝微微下蹲,有时,边行礼边口称万福。当代已经鲜有袭用。
五是鞠躬,现代通用礼仪,用于拜年,多在晚辈对长辈、下级对上级,亦可用于平辈间,男女皆行。
拜年最好穿新衣
旧时拜年时,妇女们大多新装盛饰,头上簪了红绒蝙蝠、小聚宝盆或鲜艳的绢花;老太太们的发髻上也簪了红石榴花;男孩儿都要换上长袍、马褂儿或坎肩,以及新鞋、新帽;女孩都要穿上大红、大绿的旗袍。为什么要穿红色呢,主要是为了趋吉避邪,甚至旧时妓女平时不能穿红衣裙子,但春节时都可以例外。
现在的拜年着装并不一定非要穿中式衣服,但一般还是讲究穿新衣,从头到脚,从里到外,穿戴全新,质地档次无妨。如果限于经济条件难以全新,亦需“全洁”,整洁干净。色泽上亮丽,妇女以暖色为主,红色更佳,不仅渲染喜庆,还带着传统意义上的趋吉避邪的意思。忌讳穿一身黑或一身白。男士的鞋一定要擦干净、打鞋油。着新装的同时,别忘了理发,俗语说“有钱没钱,剃头过年”,拜年时,必须将头发收拾干净整洁。
第二篇:春节礼仪知多少手抄报
春节礼仪知多少,你又知道多少?我们大家一起看看下面的手抄报,了解一下吧!
春节礼仪知多少手抄报
首先,要教会孩子怎样称呼。现在家中都是独生子女,平时亲戚走动也有所减少,亲戚间的称呼许多孩子搞不清楚,爸爸的兄、弟、姐妹、叔叔、阿姨、姑姑、舅舅……我们相应称:伯、叔、姑姑、叔公、姨婆、姑婆、舅公……妈妈的兄弟、姐妹、叔叔、阿姨、姑姑、舅舅……我们相应称:舅舅、阿姨、叔公、姨婆、姑婆、舅公……如果父母称呼为祖辈的,我们则称呼为“太祖辈”。
其次要教会孩子怎样使用春节的祝辞。当见到年纪比较大的人时,应该祝福对方“新年好,身体健康、生活幸福”;
当见到做生意的客人时,应该祝福对方“新年好,生意兴隆、财源茂盛”;
当见到工薪阶层的客人时,应该祝福对方“新年好,身体健康、生活幸福!”
还可以教会孩子餐桌上的礼仪。春节在饭桌上聚会肯定不少,应该讲究餐桌文化,好吃的东西不能自己一个人吃,要留给别人吃;
取菜时,尽量取自己面前的,不要“飞龙过海”;
看准哪块就夹它,不要翻来覆去地挑,那是非常没礼貌的表现;
夹带汤汁的肉菜时,更要小心夹,以免溅脏了自己或者别人的衣服;
吃完饭后放下碗要有礼貌地对还没吃完的人说:“请大家慢用”。
外出做客时,应让孩子先轻轻敲门,经允许后方可进入。千万不可以随便翻抄主人的东西;
主人递给东西时,要双手接。有客人来自己家里时,要礼貌待客。给客人敬茶,不能倒满,只需倒半杯茶,因为茶凉了可续茶;
敬茶时只端茶杯的下半部,双手递给客人。亲戚朋友送红包时,千万不要当着客人的面拆红包,那是非常没礼貌的表现,应该双手接过,说声“谢谢”。
趁着春节,教孩子如何称呼、祝辞,这对训练孩子的胆量、口语表达能力、交际能力大有裨益,能让孩子年龄大一岁,懂事多一点。
第三篇:宴请礼仪知多少
结课论文
题目 宴请礼仪知多少
院(系)*** 专 业 *** 学生姓名 *** 成 绩 指导教师(职称)
摘 要
俗话说:“礼多人不怪”,人们对“礼”的理解多种多样,而我们通常讲的“礼”是“礼仪”。一个成功的人,除了具备敏锐的头脑、睿智的眼光、高深的文化修养外,还应懂得公共关系中的奥秘,这样不仅有利于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展示人格魅力,而且有利于在一些活动中赢得对方的尊重和信任。
关 键 词:宴请礼仪;人际交往;公共关系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在人际交往中,不成规矩也难成方圆。我所说的规矩,既包括人际交往的一般规则,也包括人际交往应当遵循的礼仪。公共关系看似简单,其实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它包含了很多方面的内容。能够了解并且运用这些关系,有助于建立广泛的人脉关系,使我们的人际交往及活动中八面来风,游刃有余,事半功倍。吃饭在商务活动中是一种的必要礼仪,或者说就是工作的一部分,很多时候这种礼仪和应酬是商界的主题联络途径。
平常老百姓吃饭,其实就是为了吃饭。但是在商务交往中,在政务交往中,尤其是在有目地的公共场合,宴会实际上也是一种交际,而且是一种典型的交际场合。宴会者,以宴会友。虽然过去的人经常讲,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但那是老一辈人的说法。当今社会,公关活动中,还真就是
[1]离不开请客吃饭。其实,宴会就是一个桥梁,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拉近了,生意就好谈了,事情就好办了,就是这么简单。但是,宴请的礼仪大家又知道多少呢,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吧。
一、邀 请
在商务交往中,因为各种各样的实际需要,商务人员必须对一定的交往对象发出约请,邀请对方出席某项活动,或是前来我方做客。这类性质的活动,被称之为邀约。在一般情况下,邀约有正式与非正式之分。正式的邀约,既讲究礼仪,又要设法使被邀请者备忘,所以它多采用书面的形式。非正式的邀约,通常是以口头形式来表现的。相对而言,它要显得随便一些。正式的邀约,有请柬邀约、书信邀约、传真邀约、电报邀约、便条邀约等等具体形式。在请柬的行文中,通常必须包括活动形式、活动时间、活动地点、活动要求、联络方式以及邀请人等项内容。客人也会拿着请柬来准时赴约,这也学就是我们从古至今的一种约定,也是约定俗成的,拿着请柬,总感觉到这就是很庄重的事情了,当然要正式对待了。非正式的邀约,也有当面邀约、托人邀约以及打电话邀约等不同的形式。它多适用于商界人士非正式的接触之中。这个就显得比较随和,例如家常便饭,朋友聚会,家庭聚餐等,口可以非正式邀约的形式通知亲朋好友,这个既简单又方便,还很实惠,很适合我们大众老百姓的生活。
二、认真准备
接到邀请,能否出席应该尽早答复对方,以便助人做出安排。应邀后不要随意改动,万一遇到特殊情况不能出席时,尤其是作为主宾,要尽早向助人解释、道歉,甚至亲自登门表示歉意。出席宴会前,应梳洗打扮,[2]女士要化妆,男士要梳理头发并且剃须。衣着要整洁、大方、得体、美观。这将给宴会增添隆重的气氛。即使是非正式邀约,也要认真准备,充分做到尊重主人,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啊,这种美德,不仅要发挥,而且要宣扬,让我们的世世代代、子子孙孙都继承下去。
三、按时抵达
按时出席宴会是最基本的礼貌。出席宴请活动,抵达时间的迟早,逗留时间的长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对主人的尊重,如果迟到了,也不要迟到的时间过长,大约在4~10分钟之内,如果超过10分钟,就要跟主人提前打电话说明情况,并解释原因,这样才能表现出对主人邀请看待的重要性,但是也应该根据活动的性质和当地的习俗把握。
四、礼貌入座
应邀出席宴会活动,应听从主人的安排。假如是宴会,进入宴会厅之前,先掌握自己的桌次和座位,入座时应注意座位卡是否写有自己的名字,不可随意入座。如邻座是长者活者女士,应主动帮助他们拉椅子,让他们先坐。入座后要端正,不可用手拖住腮或者将臂肘放在桌子上,也不可随意玩弄桌上的餐具等。坐下后,如果有茶水,可以轻轻饮用。突然觉得,中国人的礼仪真是很多啊,但是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才被称为礼仪之邦啊!其实不仅是中国,西方的礼仪也很多。西餐入席的规矩十分讲究,席位一般早已安排好,这时,和你同来的先生或女士绝不会被安排坐在你身边。外国人认为熟人聊天的机会多得很,要趁此机会多交朋友。男女主人分别坐在长方形桌子的上、下方,女主人的右边是男主宾,男主人的右边是女主宾。其它客人的坐法是男女相间。男士在上桌之前要帮右边的女[3]士拉开椅子,待女士坐稳后自己再入座。西方人很注重交流,也觉得这是个交朋友的好场合,因此,他们会主动与人交谈,热情并大度,这是就既不能忘了老朋友,也要利用这个机会多交一些新朋友,交谈时,不要只限于跟一个人活一个小圈子交谈,而是要主动转移阵地,多接触一些其他人和其他的圈子。但是,中国人绝对不会一男一女间隔坐在一起,一般都是男士一桌,女士一桌,这也许就是中西方的差异吧。
五、文雅进餐
俗话说:“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其实,吃也要有吃相。在社交过程中,要吃出礼仪,吃出修养。进餐时要注意举止文雅,取菜时不可一次盛得太多,待盘中食物都吃完后,可以再取。口内有食物,应避免说话。即使有人同你讲话,也要等咽下食物后在交谈。吃食物要讲究文雅,要微闭着嘴咀嚼,不可发出声响,要将食物送入口中,不能伸口去迎接食物。并且注意在餐桌上不能描眉画眼涂口红,或者梳理头发,在用餐期间,不能宽衣解带、松领带、挽袖扣、卷裤腿等。取菜舀汤,应使用公筷公匙。避免在餐桌上咳嗽、打喷嚏、打嗝。万一不禁,应说声“对不起”。
[4]
进餐的速度,宜与男女主人同步,不宜太快,亦不宜太慢,更不要用力太猛,响声大作,应保持自己的风度,干净利落。吃完后,餐具务必摆放整齐,不可凌乱放臵。餐巾亦应折好,放在桌上。中国人喜欢在餐桌上,帮周围的朋友夹菜,以表达友好之情,但是,要注意的是夹菜时要用公用的筷子或者餐具,千万不要用自己的,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六、学会祝酒
虽然说自古有“无酒不成席”的说法,但是古人也并不是讲究“感情深,一口闷”,反而认为劝酒强人所难是失礼。对缺乏酒量甚至涓滴不沾的宾客不强人所难,而是采用其他饮料代替。敬酒时要有序,要主次分明。碰杯时,主人和主宾先碰,宾客的杯檐一定要比主人低一些,以显示我们的尊重。人多时可同时举杯示意,不一定碰杯。碰杯时要大方,注视对方,以表示敬重友好。一般倒入杯中的酒要喝完,不然就不礼貌了。
七、告辞致谢
正式宴会一般吃水果后宴会结束,此时,一般先由主人向主宾示意,请其做好离席的准备。对主人的致谢,除了在宴会结束告辞的谢意以外,若正式宴会,还可以用便函表示感谢。中国人,喜欢在聚会后一起聊聊天,叙叙旧,这也是个表达谢意的一种方式。结论:
在现代社会,礼仪可以有效地展示施礼者和还礼者的教养,风度和魅力,体现着一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认知水平,尊敬程度,是一个人的学识,修养和价值观的外在表现,是人与人之间交流感情,表达心意,促进了解的一种形式,是人际交往中不可缺少的润滑剂和联系纽带。因此,不断增强自身的礼仪修养,可以让自己在人际交往中获得更多意想不到的收获,而宴会礼仪更是人际交往礼仪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不管是在何时何地都应该努力的培养自己的礼仪观念,并付诸行动已达到提高自身涵养的目的。
第四篇:面试礼仪知多少
注意脸部的清洁,胡子一定要刮干净,头发梳理整齐。查看领口、袖口是否有脱线和污浊的痕迹。
春、秋、冬季,男士面试最好穿正式的西装。夏天要穿长袖衬衫,系领带,不要穿短袖衬衫或休闲衬衫。
西装的色调要用给人稳重感觉的深素色为主,如藏青色、蓝色、黑色、深灰色等。配套的衬衫最容易的选择是白色。领带应选用丝质的,领带上图案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最好是单色的,它能够和各种西装和衬衫相配。单色为底,印有规则重复出现的小圆点的领带,格调高雅,也可以用。斜条纹的领带能表现出你的精明。领带在胸前的长度以达到皮带扣为好。如果一定要用领带夹,应夹在衬衫第三和第四个扣子中间的位置。
深色的袜子、黑色的皮鞋。皮带要和西装相配,一般选用黑色。男士着装三一律原则:皮鞋、皮带、皮包颜色一致,一般为黑色。
眼镜要和自己的脸型相配。镜片擦拭干净。
钢笔一定不要插在西装上衣的口袋里,西装上衣的口袋是起装饰作用的。
2)女士
①服装。面试时的着装,要简洁、大方、合体。职业套装是最简单,也是最合适的选择。裙子不宜太长,这样显得不利落,但是也不宜穿得太短。低胸、紧身的服装,过分时髦和暴露的服装都不适合面试时穿。春秋的套装可用花呢等较厚实的面料,夏季用真丝等轻薄的面料。衣服的质地不要太薄、太透,薄和透有不踏实不庄重的感觉。色彩要表现出青春、典雅的格调。用颜色,表现你的品位和气质。不宜穿抢眼的颜色。
②丝袜被称为女性的第二层皮肤,一定要穿,以透明近似肤色的颜色最好。要随时检查是否有脱线和破损的情况。最好带一双备用的。
③穿式样简单、没有过多装饰的皮鞋,后跟不宜太高,颜色和套装的颜色一致,如果你不知道如何配色,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穿黑色的皮鞋。凉鞋在面试时就不要穿了。
④如果习惯随身携带包,那么包不要太大,款式可以多样,颜色要和服装的颜色相搭配。
⑤化淡妆。如果抹香水,应该用香型清新、淡雅的,头发要梳理整齐,前额刘海不要超过眉毛。
⑥佩带饰物应注意和服装整体的搭配,最好以简单朴素为主。
出发前,最好从头到脚再检查一遍,看看扣子、拉链是否扣好、拉好,领子袖口是否有破损,衣服是否有褶皱,鞋子是否干净光亮。
4、谈话礼仪
1)注视对方
和对方谈话的时候,要正视对方的眼睛和眉毛之间的部位,和对方进行目光接触,即使边上有其他人。如果不敢正视对方,会被人认为你害羞、害怕,甚至觉得你“有隐情”。
2)学会倾听
好的交谈是建立在“倾听”基础上的。倾听是一种很重要的礼节。不会听,也就无法回答好主考官的问题。
倾听就是要对对方说的话表示出兴趣。在面试过程中,主考官的每一句话都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你要集中精力,认真的去听,记住说话人讲话的内容重点。
倾听对方谈话时,要自然流露出敬意,这才是一个有教养、懂礼仪的人的表现。要做到:
◆记住说话者的名字。
第五篇:春节习俗知多少
春节习俗知多少(走进春节)
一、主题活动的提出及意义:
春节俗称“过年”,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每年从腊月二十三起就开始打扫卫生,准备年货,给小孩添置新衣服。到了腊月三十(也叫除夕),全家老小一起守岁,当新年钟声敲响时,鞭炮齐鸣。以后的几天大家走亲访友,相互拜年,致以新年的祝福。吃好吃的、收压岁钱、放鞭炮是我们小朋友最喜欢的春节习俗。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过年的习俗也不一样,我们对这个节日了解多少呢?我们怎么样才能了解到各地的习俗呢?我们就决定开展《春节的习俗》的实践研究。
二、主题活动时长:
三、活动的目标:
1、通过调查,了解春节的来历和起源、家乡的春节习俗、北方人的春节习俗、少数民族的春节习俗、海外华人过春节以及家乡习俗的变化(与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相比,春节的习俗发生了哪些变化),知道春节习俗的丰富多彩,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从而激发学生对春节知识的探究,培养他们勇于实践,敢于探索的科学研究精神。
2、了解春节中还存在的不良风气,树立移风易俗的观念,过平安祥和的春节,增强社会责任感。
3、让学生学会用多种途径对春节进行研究,并学习用交流的方法丰富自己的认识,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掌握的信息。通过学生亲身实践,学会在实践中探究,增强学生探究和创新的意识,提高综合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通过图书和上网等渠道收集有关信息,并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简单加工处理的能力。
5、通过小组自主参与活动,用科学的方法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使学生学会分享共同的劳动成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四、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指导学生分组、制定活动方案、设计调查问卷等,联系热心的家长和教师参与,同时了解学生活动的进展情况及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收集相关资料,制作课件。
2、学生准备:根据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自由组成活动小组,讨论制定活动方案,按计划开展相应的活动,随时记录活动中的点点滴滴。
五、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活动时间:
活动目标: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会制定活动方案,学会小组分工合作。
活动过程:
教师创设活动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让学生在老师的帮助指导下,从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入手,自主制定关于春节的研究小课题,并制定计划。教师根据班级学生情况提出有关活动的注意事项。
第二阶段:实践阶段
活动时间:
活动目标:
1、让学生学会从研究阶段中发现问题,并积极寻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引导学生对问
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学会在活动中及时反思总结。
2、教师创设一个阶段性交流展示的平台,让学生交流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学会小组合作和组间合作,分享活动经验,从而体会到合作交流的魅力。
3、教师发现学生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督促学生活动的继续与深入,引导学生用恰当的方式进行展示。
活动过程:
一、复习回顾,明确任务:
同学们,在中国传统的节日中,最热闹、最受人们重视的节日就是春节。中国的春节,是最具文化内涵和传统魅力的节日,也是最有凝聚力的一个节日。两个星期前,我们确定了《春节习俗知多少》这个主题,经过同学们的热烈讨论,产生了许多小课题(课件出示),根据大家的意愿,最终我们确定了六个小课题进行研究,不同的小组还制定了不同的计划。这几天,同学们上网查阅资料、采访、拍摄相关照片,乐在其中。在活动的过程中,时不时有同学跑来告诉我活动中的快乐和困惑,今天我们就来分小组交流一下,好吗?可以简要介绍一下你们的调查过程,着重介绍一下你们遇到的困难,这些困难可以是已经解决的也可以是还没解决的。让我们一起想办法解决。最后我有个小小要求:一组介绍时,请其他小组的同学认真倾听,如果你有什么好的建议敬请提出来。
二、分组交流,相机指导。(交流的顺序随机)
哪个小组先来?
(一)春节的溯源
预设:
(1)春节的传说:
生:我们找到了()个传说,还有两段动画,都很吸引人,但是我们不知道是不是该全部要展示给大家看?
师:你们认为呢?(可以选取吸引人的展示,现场展示动画)
(2)春节的来历:学生收集到的来历可能非常长,让他们给全体同学看。
师:给大家看看?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好的建议?(要精炼,这样才能吸引大家。如,可以概括为:春节,在中国已经有了数千年的历史,“春节”和农业生产密不可分,在新石器时期,先人们就发现了春夏秋冬四季交替的规律,西周初年已经有了一年一度在新旧交替之际人们聚集在一起庆祝丰收和祭祀祖先的风俗活动。汉武帝时制定历法,以现今的农历正月为岁首,俗称过年。民国时,改用阳历,将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这样把来历讲得既清楚,又能一下子明白。)
教师小结:是啊,资料的收集很重要,整理也很重要。
(二)家乡的春节习俗
预设:
1、爷爷奶奶小时候过春节的习俗(采访的问题设计和成果方式展示)
(1)学生出示爷爷奶奶的采访录音后提问:爷爷奶奶不会说普通话,这个录音放出来大家会笑的,可能真正的效果就达不到,怎么办?(其他同学帮助想办法:可以换一种方式,比如把爷爷奶奶说的话记录下来,然后念给我们听比较好,这样我们容易懂。)
(2)还有别的问题吗?刚才我们听录音,你们还发现了什么?(问题的随意性比较大,和春节习俗离得较远,问题应该是预先想好的。)我们来帮他们想想可以提哪些问题?(你们小时候是怎么过春节的?有哪些活动?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3)师小结:我们要根据爷爷奶奶的实际情况,问一些通俗易懂的问题,有时还要进行必要的追问,这样我们获得的信息才更有效。
2、爸爸妈妈小时候过春节的习俗(调查表的设计和结果统计)
(1)学生讲述调查情况,除了采访爸爸妈妈外,还上街做了调查,调查了和爸爸妈妈年龄相仿的人,出示调查问卷以及结果。然后讲述困难,如:很多人以为我们在闹着玩,不愿意填写调查表;还有些做选择题的愿意的,但是问题就不愿意了。大家觉得有什么好办法?(要行人填写调查表首先要有礼貌,态度要诚恳,然后要说明我们本次活动的内容和意义;对于街头的调查问卷,问卷上尽量不要出现问题,最好是选择题。)这张调查表可以怎么改?
(2)这个调查结果怎么展示我们大家可以一眼就看清呢?(可以是表格形式,出示数据,也可以是统计表)
3、我们现在的春节(录像的拍摄)
学生交流收集资料的一些情况,并讲述我们现在的春节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小时候过春节的一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出示拍摄的祭祖的录像(不清晰等)师:大家觉得他们拍的录像怎么样拍摄录像时该注意什么呢?(手不能动等)你们可以根据大家的建议再去试试,相信拍摄的效果会更好。
(三)少数民族的春节习俗(资料展示的方式)
预设:我们国家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特有的过年的风俗习惯。我们从网上收集到了()个少数民族过春节的资料,还收集到了很多图片,出示图片和资料。教师建议:是呀,“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由于每个地区其历史、文化、宗教信仰、民族习惯不同,因此也都有自己不同的庆祝春节的习俗。刚才()小组收集到了丰富的资料,如果把图片和资料结合起来介绍,并配上音乐,相信会更吸引人。
(四)港澳台、海外华人过春节(调查途径的拓展)
预设:我们组现在最大的困难是收集的途径太少,除了网上收集到的问资料外,只有一段电视,大家可否帮我们出点主意?(同学或朋友的一个亲戚在海外,可以写信问问(为什么不打电话?)(越洋电话比较贵,而且有时差等))师:通过各种途径,我们收集到的信息就会更全面,更正确。
(五)南方北方春节习俗的比较(比较法、表格设计指导)
预设:学生出示调查的一些成果,学生的成果可能是数据等,师可以问:你们觉得这样的成果用这样的方式展示怎么样?
(六)中国的生肖年(调查内容的补充)
预设:学生交流收集到的一些方面,如有生肖的由来,生肖的选择与排列,十二生肖中为何没有猫,老鼠为何是最大等(生肖文化)。
其他学生评价,可以增加一些方面,比如每个生肖年的一些经典的成语、对联等。
三、完善方案,确定展示方式。
春节蕴涵着深厚的文化道德情感,所以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喜爱,代代继承发扬。我们中国是一个注重亲情、崇尚团圆的大家庭,不管哪个民族,不管身处何方,都会在春节回到亲人身边共渡佳节。“春节习俗知多少”这个主题经过同学们的努力,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为了让这个活动开展得更好,下阶段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去做,半个月后,我们将进行成果展示。为了我们的展示更精彩,你们对于你们的活动方案还要经过哪些修改?到时想采用什么形式进行展示?小组讨论。
1.学生分小组讨论。
2.还有什么问题吗?
四、总结评价。
同学们,的确,春节是最具文化内涵和传统魅力的节日,也是最有凝聚力和最隆重的一个节日,尤其对我们孩子特别具有吸引力。经过刚才的交流,我发现我们都很好学,我想每个组已经明确了下一阶段的任务,在活动中,我们或许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我充分相信大家凭着一颗好学的心,不怕困难的精神,一定会想办法克服这些困难。我期待着展示课的到来,相信很多的同学能争得好学章!
第三阶段:总结与交流阶段(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