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2课时)
第2课时
物质的性质
导入 请同学们说出自己通过前面一节课的学习活动所感悟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有什么实质上的不同?再回答下列两个问题: 投影:
1.有关物质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不需要加热就发生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B.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C.物质燃烧时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D.伴有发光发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2.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滴水成冰
B.汽油燃烧
C.菜刀生锈
D.酒精挥发
一、物质的化学性质
【讲解】上述提到的汽油燃烧、菜刀生锈,这种性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
【归纳】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有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
【提问】在生活中,哪些性质表现出物质的化学性质?
【点拨】铁能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铁锈,铜能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铜绿,煤和木材中的碳可以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胆矾的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有氢氧化铜蓝色沉淀生成,石灰石与盐酸反应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等。
二、物质的物理性质 【迁移】上述提到的滴水成冰、酒精挥发以及无纸的颜色、状态、气味等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
【归纳】不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物质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哦呵密度属于物理性质。【点拨】物理性质通常包括直接被感知的(如颜色、气味、状态)和直接测量的性质(如熔点、沸点、密度、硬度等)。【阅读】学生阅读有“物理性质的几个基本概念” 【归纳】⑴熔点和沸点 熔点:物质的熔化温度。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注意】液体的沸点是随着大气压强的变化而变化的。离地面越高的地方大气越稀薄,那里的大气压强越小。⑵密度
密度: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
【注意】固体的密度较大,气体的密度较小。密度单位是㎏/cm3或g/cm3,气体密度单位是g/L或g/mL。
【注意】在生活、生产和科研中,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是很重要的。物质的熔点、沸点、密度以及大气压强等数据,在物理、化学等手册上一般都能查到。
三、正确描述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探究活动】实验1-5“展示集气瓶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注意闻气体时的正确操作。【讨论交流】尽可能多地描述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判断哪些属于物理性质、哪些属于化学性质,利用哪些方法可以区分它们。【点拨】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
化学性质:①二氧化碳气体不能燃烧,氧气能支持燃烧;②二氧化碳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氧气则不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区别方法:①用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若木条熄灭是二氧化碳,烧的更旺则是氧气;②向集气瓶内倒入少量的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不变浑浊的是氧气。
【迁移】我们在生活中了解到很多事实,如水和二氧化碳可以用水灭火,乙醇(俗称酒精)可作燃料,石墨可用于制铅笔芯,这些事实都表明,物质的性质决定着它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的用途。
【小结】发生物理变化的一定具有物理性质,发生化学变化的一定具有化学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也体现了物质的性质。巩固练习
1.镁条能在空气中燃烧,属于镁条的(D)
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
C.物理性质
D.化学性质 2.下列属于氧气物理性质的是()
A.氧气能使食物腐烂
B.氧气能使钢铁生锈 C.氧气能供给动物呼吸
D.氧气能液化成淡蓝色液体
3.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并能溶解碘、酚酞等多种物质;酒精易燃烧,常做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边汽化边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根据上述叙述可归纳出酒精的物理性质有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并能溶解碘、酚酞等多种物质;化学性质有酒精易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点燃酒精灯的过程中酒精发生的物理变化是酒精在灯芯上边汽化,发生的化学变化是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第二篇: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2课时)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二课时 2号导案
导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熟记物理性质包括的内容。②掌握一般描述化学性质的方法。③初步学会“闻气味”的基本操作。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信息获得知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以演示实验为契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化学的兴趣。导学重点:物理性质包括的内容 导学难点:化学性质的理解
导学教具:火柴、一瓶二氧化碳、一瓶氧气 课
型:自主学习课 导学过程:
一、课前检测和激趣导入:(约1分钟)提问: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引入:物质在发生变化的同时也会表现出某种特性,例如:火柴梗能够燃烧,说明它具有可以燃烧的性质(可燃性)下面我们再来看一看物质的性质
二、出示目标:(约2分钟)1.熟记物理性质包括的内容 2.掌握一般描述化学性质的方法 3.初步学会“闻气味”的基本操作
三、自学指导:(约2分钟)
自学内容:阅读课本第7页至第8页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部分内容 自学方法:阅读、归纳、总结、记忆
自学要求:找出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概念,熟记物理性质包括哪些内容 自学检测:完成课本第10页习题4
四、自主学习:(约15分钟)
15分钟内完成自学指导中的内容。
五、质疑解惑:(约5分钟)
1.说明熟记物理性质所包括内容的重要性,指导学生学会描述物质的物理性质。
2.解释化学性质的概念以及一般描述化学性质的方法:一般用“…能和…反应”来描述化学性质。
六、归纳提升:(约10分钟)演示实验1-5:
通过小组讨论:
1、记录实验现象
2、尽量多的描述O2和CO2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正确闻气体气味的方法
学生总结:
1、闻气体气味的正确方法
2、O2和CO2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教师补充完善。
讨论: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
提升:学习物质性质的目的是要了解物质的用途,所以学习化学主要是服务于生活。
七、课堂检测:(约10分钟)
1.氢气的下列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通常状态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B、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一种气体
C、具有可燃性 D、难溶于水 2.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的是()A、纯铁具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 B、石蜡可燃
C、食盐有咸味 D、铜绿受热可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
3.下列性质不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水在4℃时密度为1g/cm 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镁条可以在空气中燃烧 D、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 E、胆矾是蓝色固体
4.氮气具有下列性质,其中属化学性质的是()
A 常温下是无色无气味的气体 B 在低温高压下能变成无色液体或雪状固体
C 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条件下,能与氢气作用变成氨 D 极难溶于水 5.近年中国消协对部分装修后的室内环境状况抽样测试后发现近半数存在苯
3污染,国际卫生组织已将苯定为强致癌物质,①苯是一种无色有特殊性气味的液体;②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③苯的沸点是80.1℃,熔点是5.5℃;④在一定条件下,苯能与氢气、溴、浓硫酸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⑤苯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其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6.从阅读材料中寻找:
煤气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重要的燃料,它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有毒气体。为了防止煤气中毒,人们有意在煤气里加入少量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硫醚。当煤气泄露时,人们可以根据硫醚的气味觉察到煤气的泄露,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在标准状况下,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密度为1.25 g·L-1,比空气密度略小。一氧化碳有剧毒,因为它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氧。一氧化碳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在冶金工业上,通常用一氧化碳作为还原剂,将铁矿石中的碳元素还原出来。请你根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____ _____。(2)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有__ ____________。7.探讨如何区分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8.下列表达的是物质的性质还是变化?
(1)木柴燃烧 木柴能燃烧
(2)铁生锈 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 铁(在干燥的空气里)难生锈
(3)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胆矾溶液可以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胆矾溶于水 胆矾易溶于水
八、作业
根据所定资料留下相应的作业。课后记:
第三篇: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1课时)评课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1课时)
评课记录
本节课是人教版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课题一的内容。本节内容主要阐述了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概念,通过对概念的学习,了解它们之间本质的区别是是否生成新的物质。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是自然界与生产生活中非常常见的物质变化形式,通过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与应用,可更好地服务于生产与生活。教师能抓住本节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生为本、以启发为主,讲练结合,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开展实验探究,使本节课的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教师在本课教学中重点突出,目标明确,能抓住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概念这一重点,由小活动引入变化,再从学生身边实例出发,接着分析比较,各种物质变化中发生变化的现象,如颜色、状态等,进而寻找各种变化中有没有其它物质生成,从而得出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这两个概念。因为这两个概念是构建本节知识的支架,是判断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本质区别的基础,是学习物理性质与学生性质的前提,进行有效的练习能对知识进行及时的巩固,也为后续的教学做铺垫。课堂设计完整、结构紧凑、逻辑严密、前后呼应。
本节课在教学设计和实际授课中营造了浓厚的探究氛围,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考和探究活动中。安排学生分组实验通过探究,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观察,并尝试实验现象的描述,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将学生学习不断推向新的高潮。
在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体验、合作、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具有主动、负责、开拓、创新的个性特征和科学的思维方式。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机的结合。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兴趣和科学的学习态度,树立将科学转化为技术服务于人类的意识。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始终面对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收获,都得到成功的体验,充分体现了全面育人的新课标精神。
第四篇: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认真阅读教材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完成下列练习并核对答案(定义一定要记清楚)1.化学研究的内容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是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方法。2.提出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理论的是(D)
A.门捷列夫
B.道尔顿
C.拉瓦锡
D.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 3.物理性质是
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化学性质是在化学变化过程中表现出的性质。提示:本题考查学生对阅读教材、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把握能力和记忆能力。4.物理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_熔点、沸点等。5..解释下列物理性质:
(1)熔点:物质的熔化温度(2)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3)压强:物质在单位体积上所受的压力(4)密度:物体单位体积的质量
6.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其他物质生成,通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7.化学变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种变化通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这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
8.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都是无色(颜色)无味(气味)气的体(状态)。将一根木条在空气中点燃,伸入氧气瓶中,你看到的现象是木条燃烧快,将一根木条在空气中点燃,伸入氧气瓶中,你看到的现象是燃烧的木条熄灭。
9.下列成就不属于化学学科的研究领域的是(A)
A.研究生命的起源、进化
B.合成新药物
C.超导体材料的研制
D.开发氢能源
参考答案
1.答案: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
2.思路解析:门捷列夫提出的是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道尔顿是原子学说的奠基人;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的组成;阿伏加德罗提出了分子概念和原子、分子的区别。该题的题干是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故选D。答案:D 3.答案: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能表现出来 4.答案:颜色 状态 气味 硬度 熔点 沸点 密度 5.思路解析:理解和掌握教材中有关物理性质的意义。答案:(1)物质的熔化温度(2)液体沸腾时的温度(3)物质在单位体积上所受到的压力 (4)物质的单位体积的质量
6.提示: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答案:有其他物质生成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7.思路解析:理解化学变化要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以及能量变化所表现出来的一些现象。答案:能量 吸热 放热 发光
8.思路解析:氧气和二氧化碳是重要的、常见的物质,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了解它们的性质是学好化学的基础。
答案:无色 无味 气 木条燃烧更剧烈燃烧的木条熄灭
9.思路解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它的主要研究对象就是物质。化学不仅要研究自然界已经存在的物质及其变化,还要根据需要研究和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新物质。B、C、D均属于新物质、新材料的开发和研制,体现了化学在材料、能源、环境和生命科学等研究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A是属于生物学研究的范畴,因此应选择A。答案:A
第五篇: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说课稿
我说课的题目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与性质,此节本单元的第一课时,我说课的内容有以下的四个部分:
一、教材分析:
本课时内容主要包括: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与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两个部分,是属于化与概念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范畴,是化学学习的入门基础性内容,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和区别(2)利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学会归纳整理相关信息。能够用化学知识揭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与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欲主动性 教学重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概念与判断 教学难点:通过物质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上教学目标详讲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概念与区别,略讲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现象,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二、说教法:
根据以上教材分析,为促进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发展,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概念与区别知识将采用实验探究与讲授相结合的方法,为落实重点采用实验探究教法,为突破难点采用知识总结教法。
三、说学法:
为使所学知识能较好的纳入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知识将分别采用实验探究法与讲授相结合,最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概括与总结,为落实教学目标将着重做好以下练习: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概念与区别知识通过填空、课堂讨论、课后习题等进行训练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演示“火柴杯截断”、“玻璃破碎”、“木棍燃烧”等小实验,让学生思考,这些变化有什么不同,从而导入新课
2、讲授新课
(1)物质的变化分为两大类: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演示胆矾溶于水并与氢氧化钠反应,特征:有新的物质生成,从而总结出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演示灯泡发光,水烧开有气泡冒出,它们的共同特征是没有新的物质生成,从而总结出,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时物理变化。最后通过反复举例总结: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辨别依据是看有没有新的物质生成。
(2)物质的性质分为两大类: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物理性质:物质不必要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色,香,态,熔点,沸点,密度,硬度等。让学生自由进行举例分析比较。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学生举例:木柴燃烧,铁生锈,生成气体,沉淀等
4、巩固练习:(此步有无可根据教学过程调节)
5、作业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