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典例精析(第1课时)

时间:2019-05-14 03:18: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典例精析(第1课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典例精析(第1课时)》。

第一篇: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典例精析(第1课时)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典例精析

(第1课时)

1.人类的下列活动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古代烧制瓷器

B.古代劳动人民冶铁

C.从海水中提取食盐

D.利用天然气熬制井盐 【难度】易

【精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依据:是否有新物质生成。烧制瓷器时,原料高岭土要发生一系列的变化才会变成坚硬的瓷器,有新物质生成,A是化学变化;将铁矿石炼成铁,物质发生了变化,B是化学变化;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方法是,利用阳光和风将海水蒸发,海水中的盐结晶出来,这个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的物质,C是物理变化;利用天然气燃烧产生的热量来蒸干盐井水获得盐,此过程中的天然气燃烧是化学变化,蒸干盐水是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答案】C 2.下列是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一些变化,其中都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A.水受热沸腾,酒精燃烧

B.汽油挥发,动物的呼吸作用 C.剩饭变馊,铁锅生锈

D.玻璃破碎,西瓜榨成汁 【难度】易

【精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是初中化学最基本的概念,是考查的热点之一,正确理解定义,明确二者的本质区别:是否有其它物质生成,是解题的关键所在。在水受热沸腾时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在酒精燃烧过程中,酒精与氧气变成了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所以A与题意不符;在汽油挥发过程中,汽油变成蒸气散失,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在动物的呼吸作用过程中,糖类和氧气变成了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所以B与题意不符;在剩饭变馊过程中,食物发生缓慢氧化,生成了新物质,是化学变化,在铁锅生锈过程中,铁、氧气、水相互作用变成了铁锈,所以C正确;在玻璃破碎,西瓜榨成汁过程中,只是物质的形态变化了,没有新物质生成,都是物理变化,所以D与题意不符。

【答案】C 3.下列变化产生的热量是由于化学变化引起的是()A.手机通话时间过长,电池发热

B.电熨斗通电发热

C.液化石油气燃烧放出热量

D.太阳能热水器被阳光照射变热 【难度】中

【精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知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不能只从是否放出热量这一现象来判断。手机通话时间过长,电池发热与电熨斗通电发热,都是电流作用的结果,无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故A、B与题意不符;液化石油气燃烧放出热量,有新物质生成,为化学变化,故C正确;太阳能热水器被阳光照射变热,无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故D与题意不符。

【答案】C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B.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C.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总是同时发生的 D.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不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难度】中

【精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联系。解答本题要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对物质的变化过程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在发生化学变化的同时一定发生物理变化,在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以此进行判断:B选项的叙述是正确的。

【答案】B 5.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A.“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

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气味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 C.“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状态上不同的物质 D.“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 【难度】中

【精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以及对物质的认识。新物质是刚开始学习化学时很困扰学生的一个概念,怎样的物质算是新物质,这个问题解决了,对化学变化的判断就可以更准确。化学变化过程强调的“新物质”,不是指不存在,而是相对于反应前的物质在组成和结构上不一样的物质,与具体的颜色或者形态的而变化没有关系,“新”应该是指组成和结构的的“新”。选项D正确。

【答案】D

第二篇: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1课时)评课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1课时)

评课记录

本节课是人教版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课题一的内容。本节内容主要阐述了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概念,通过对概念的学习,了解它们之间本质的区别是是否生成新的物质。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是自然界与生产生活中非常常见的物质变化形式,通过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与应用,可更好地服务于生产与生活。教师能抓住本节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生为本、以启发为主,讲练结合,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开展实验探究,使本节课的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教师在本课教学中重点突出,目标明确,能抓住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概念这一重点,由小活动引入变化,再从学生身边实例出发,接着分析比较,各种物质变化中发生变化的现象,如颜色、状态等,进而寻找各种变化中有没有其它物质生成,从而得出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这两个概念。因为这两个概念是构建本节知识的支架,是判断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本质区别的基础,是学习物理性质与学生性质的前提,进行有效的练习能对知识进行及时的巩固,也为后续的教学做铺垫。课堂设计完整、结构紧凑、逻辑严密、前后呼应。

本节课在教学设计和实际授课中营造了浓厚的探究氛围,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考和探究活动中。安排学生分组实验通过探究,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观察,并尝试实验现象的描述,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将学生学习不断推向新的高潮。

在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体验、合作、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具有主动、负责、开拓、创新的个性特征和科学的思维方式。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机的结合。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兴趣和科学的学习态度,树立将科学转化为技术服务于人类的意识。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始终面对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收获,都得到成功的体验,充分体现了全面育人的新课标精神。

第三篇: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2课时)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二课时 2号导案

导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熟记物理性质包括的内容。②掌握一般描述化学性质的方法。③初步学会“闻气味”的基本操作。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信息获得知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以演示实验为契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化学的兴趣。导学重点:物理性质包括的内容 导学难点:化学性质的理解

导学教具:火柴、一瓶二氧化碳、一瓶氧气 课

型:自主学习课 导学过程:

一、课前检测和激趣导入:(约1分钟)提问: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引入:物质在发生变化的同时也会表现出某种特性,例如:火柴梗能够燃烧,说明它具有可以燃烧的性质(可燃性)下面我们再来看一看物质的性质

二、出示目标:(约2分钟)1.熟记物理性质包括的内容 2.掌握一般描述化学性质的方法 3.初步学会“闻气味”的基本操作

三、自学指导:(约2分钟)

自学内容:阅读课本第7页至第8页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部分内容 自学方法:阅读、归纳、总结、记忆

自学要求:找出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概念,熟记物理性质包括哪些内容 自学检测:完成课本第10页习题4

四、自主学习:(约15分钟)

15分钟内完成自学指导中的内容。

五、质疑解惑:(约5分钟)

1.说明熟记物理性质所包括内容的重要性,指导学生学会描述物质的物理性质。

2.解释化学性质的概念以及一般描述化学性质的方法:一般用“…能和…反应”来描述化学性质。

六、归纳提升:(约10分钟)演示实验1-5:

通过小组讨论:

1、记录实验现象

2、尽量多的描述O2和CO2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正确闻气体气味的方法

学生总结:

1、闻气体气味的正确方法

2、O2和CO2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教师补充完善。

讨论: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

提升:学习物质性质的目的是要了解物质的用途,所以学习化学主要是服务于生活。

七、课堂检测:(约10分钟)

1.氢气的下列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通常状态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B、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一种气体

C、具有可燃性 D、难溶于水 2.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的是()A、纯铁具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 B、石蜡可燃

C、食盐有咸味 D、铜绿受热可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

3.下列性质不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水在4℃时密度为1g/cm 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镁条可以在空气中燃烧 D、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 E、胆矾是蓝色固体

4.氮气具有下列性质,其中属化学性质的是()

A 常温下是无色无气味的气体 B 在低温高压下能变成无色液体或雪状固体

C 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条件下,能与氢气作用变成氨 D 极难溶于水 5.近年中国消协对部分装修后的室内环境状况抽样测试后发现近半数存在苯

3污染,国际卫生组织已将苯定为强致癌物质,①苯是一种无色有特殊性气味的液体;②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③苯的沸点是80.1℃,熔点是5.5℃;④在一定条件下,苯能与氢气、溴、浓硫酸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⑤苯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其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6.从阅读材料中寻找:

煤气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重要的燃料,它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有毒气体。为了防止煤气中毒,人们有意在煤气里加入少量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硫醚。当煤气泄露时,人们可以根据硫醚的气味觉察到煤气的泄露,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在标准状况下,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密度为1.25 g·L-1,比空气密度略小。一氧化碳有剧毒,因为它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氧。一氧化碳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在冶金工业上,通常用一氧化碳作为还原剂,将铁矿石中的碳元素还原出来。请你根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____ _____。(2)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有__ ____________。7.探讨如何区分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8.下列表达的是物质的性质还是变化?

(1)木柴燃烧 木柴能燃烧

(2)铁生锈 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 铁(在干燥的空气里)难生锈

(3)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胆矾溶液可以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胆矾溶于水 胆矾易溶于水

八、作业

根据所定资料留下相应的作业。课后记:

第四篇: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认真阅读教材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完成下列练习并核对答案(定义一定要记清楚)1.化学研究的内容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是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方法。2.提出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理论的是(D)

A.门捷列夫

B.道尔顿

C.拉瓦锡

D.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 3.物理性质是

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化学性质是在化学变化过程中表现出的性质。提示:本题考查学生对阅读教材、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把握能力和记忆能力。4.物理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_熔点、沸点等。5..解释下列物理性质:

(1)熔点:物质的熔化温度(2)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3)压强:物质在单位体积上所受的压力(4)密度:物体单位体积的质量

6.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其他物质生成,通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7.化学变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种变化通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这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

8.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都是无色(颜色)无味(气味)气的体(状态)。将一根木条在空气中点燃,伸入氧气瓶中,你看到的现象是木条燃烧快,将一根木条在空气中点燃,伸入氧气瓶中,你看到的现象是燃烧的木条熄灭。

9.下列成就不属于化学学科的研究领域的是(A)

A.研究生命的起源、进化

B.合成新药物

C.超导体材料的研制

D.开发氢能源

参考答案

1.答案: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

2.思路解析:门捷列夫提出的是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道尔顿是原子学说的奠基人;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的组成;阿伏加德罗提出了分子概念和原子、分子的区别。该题的题干是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故选D。答案:D 3.答案: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能表现出来 4.答案:颜色 状态 气味 硬度 熔点 沸点 密度 5.思路解析:理解和掌握教材中有关物理性质的意义。答案:(1)物质的熔化温度(2)液体沸腾时的温度(3)物质在单位体积上所受到的压力 (4)物质的单位体积的质量

6.提示: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答案:有其他物质生成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7.思路解析:理解化学变化要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以及能量变化所表现出来的一些现象。答案:能量 吸热 放热 发光

8.思路解析:氧气和二氧化碳是重要的、常见的物质,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了解它们的性质是学好化学的基础。

答案:无色 无味 气 木条燃烧更剧烈燃烧的木条熄灭

9.思路解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它的主要研究对象就是物质。化学不仅要研究自然界已经存在的物质及其变化,还要根据需要研究和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新物质。B、C、D均属于新物质、新材料的开发和研制,体现了化学在材料、能源、环境和生命科学等研究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A是属于生物学研究的范畴,因此应选择A。答案:A

第五篇: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说课稿

我说课的题目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与性质,此节本单元的第一课时,我说课的内容有以下的四个部分:

一、教材分析:

本课时内容主要包括: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与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两个部分,是属于化与概念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范畴,是化学学习的入门基础性内容,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和区别(2)利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学会归纳整理相关信息。能够用化学知识揭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与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欲主动性 教学重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概念与判断 教学难点:通过物质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上教学目标详讲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概念与区别,略讲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现象,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二、说教法:

根据以上教材分析,为促进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发展,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概念与区别知识将采用实验探究与讲授相结合的方法,为落实重点采用实验探究教法,为突破难点采用知识总结教法。

三、说学法:

为使所学知识能较好的纳入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知识将分别采用实验探究法与讲授相结合,最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概括与总结,为落实教学目标将着重做好以下练习: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概念与区别知识通过填空、课堂讨论、课后习题等进行训练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演示“火柴杯截断”、“玻璃破碎”、“木棍燃烧”等小实验,让学生思考,这些变化有什么不同,从而导入新课

2、讲授新课

(1)物质的变化分为两大类: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演示胆矾溶于水并与氢氧化钠反应,特征:有新的物质生成,从而总结出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演示灯泡发光,水烧开有气泡冒出,它们的共同特征是没有新的物质生成,从而总结出,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时物理变化。最后通过反复举例总结: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辨别依据是看有没有新的物质生成。

(2)物质的性质分为两大类: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物理性质:物质不必要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色,香,态,熔点,沸点,密度,硬度等。让学生自由进行举例分析比较。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学生举例:木柴燃烧,铁生锈,生成气体,沉淀等

4、巩固练习:(此步有无可根据教学过程调节)

5、作业设置:

下载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典例精析(第1课时)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典例精析(第1课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2课时)

    第2课时物质的性质 导入 请同学们说出自己通过前面一节课的学习活动所感悟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有什么实质上的不同?再回答下列两个问题: 投影: 1.有关物质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设计(精)

    课题 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 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 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 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精选5篇)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5分钟训练 (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化学研究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课题1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课题1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1、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知道两者的区别和联系。 2、能准确区别物质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初步理解物理性......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教案[范文大全]

    学苑新报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学案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学案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金沙中学 陈忠兵 课堂训练 1.厨房里发生的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剩饭馊了 B.液化气燃烧C.水沸腾了 D.菜刀生锈2.2004年12......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测试 姓名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测试 姓名: 1.下列性质中,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 ),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 A.铁在潮湿空气中生锈 B.加热碱式碳酸铜 C.氧化铜是黑色固体D.氨气具有刺......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 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知道两者的区别和联系,并能判断日常生活中一些物质的变化。 ② 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