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及其特点范文

时间:2019-05-14 03:59: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析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及其特点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析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及其特点范文》。

第一篇:浅析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及其特点范文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及其特点

摘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瑰宝,也是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推动 力。因此,应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中学生作为国家建设的未来栋梁,其传统文化素质如何,影响着未来我国物质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方向。作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阵地之一的中学,只有先廓清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以及其具有的发展创新性、融合性、凝聚性、民族性和世界性、两面性等特点,才能更好地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特点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强大和团结的源泉,是国人心灵的活水,也是国家建设和发展的推动力。中华传统文化历经艰辛,经过数千年的演绎与扬弃,已深深地融入全体华人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之中,渗透到社会政治、经济,特别是精神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影响社会历史发展,支配人们思想行为和日常生活的强大力量。因此,作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阵地的中学,要想更好地实现传统文化教育,首先应廓清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和特点。

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个概念,不仅是指“文化”,而是强调“文化”与“传统”的结合。

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指人区别于动物,人类社会区别于自然界的本质特征,是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生活方式,是人类生活的总和,包括精神生活、物质生活和社会生活等极其广泛的方面。狭义的“文化”,则是排除了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成果的部分,即只包括精神创造及其成果,是意识、观念、心态和习俗的总和。一般而言,我们通常使用和研究的文化,主要指狭义的文化。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在生息繁衍中形成和创造的文化,涵盖古今。所以,这里我们又要突出中国文化的传统性。

“传统”是指世代传承的具有自身特点的社会历史因素,是历史延传下来的思想文化、制度规范、风俗习惯、宗教艺术乃至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的总和,具有时间上的历史性、延续性以及空间上的拓展性和权威性的特点。

将“传统”与“文化”有机结合起来的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生息繁衍过程中形成的,影响着民族发展进程的一切物质和精神,从纵向分析主要指我国传统社会的文化,到清朝晚期之前的文化。横向来看主要指中国传统社会中民族的整体生活方式和价值系统,除儒家、道家、法家和佛教学说外,还包括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的各个门类,如艺术、法律、哲学、道德等以及历史、地理、文物、书法、服饰、陵墓、医学、天文、农学等古籍文书。总之,中国传统文化可概括为“以中华民族为创作主体,于清晚期以前,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特点和稳定结构的、世代传承并影响整个社会历史的宏大的古典文化体系”。传统文化中有精华有糟粕,我们应正确分析其精华和糟粕,在现实的基础上批判地继承,用科学的方法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去旧赋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中国传统文化丰富多样,居中心地位的是以儒家伦理道德为核心的,一种以扬善抑恶、以真善美相统一,以文化教化为目的的伦理政治型文化。“如果把西方的文化视为‘智性文化’,那么中国文化则可以称为‘德性文化’”。它是一种德智统一、以德摄政的文化,是带有一种民族的、独特的、重伦理价值取向的特色。中国传统伦理政治思想,不仅决定了中国古代人的文化人格,而且决定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特征。除了伦理政治型文化这一总的特征之外,中国传统文化还具有以下特点:

1.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发展创新性

正如毛泽东所说:“中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国已有了将近四千年的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中华文明是唯一延续时间最长、未曾中断的文化系统。它不像埃及、巴比伦、印度等文化那样无以后继,更不像古希腊、罗马文化那样经蹂躏以至荒芜。中华民族自夏代进入文明社会,历经各朝代,传统文化代代相传,经久不衰,这都展现了它所具有的顽强生命力和应变能力,这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

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在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中顽强的传承下来,而且经历了无数个后人继承前人又发展前人,虚心学习前人又丰富前人,依据时代需求又超越前人,这样一个周而复始、连续不断的接力运动,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得到充实、丰富、发展和创新。而这些都付出了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和巨大心血,才逐步形成、不断补充、不断完善成熟起来的,来之不易。

2.具有较强的融合性和凝聚性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多元化的。传统中国社会,儒、道、佛等多种派系并存,这就决定了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汇集百川优势、兼容八方智慧的显著特点。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民族在生活方式和文化理念上存在很大的差异。自秦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政权以来,各民族之间融合的步伐大大加快,出现了几次大规模的民族融合。中国文化历经艰辛,在数千年的发展中经历了多民族、各地域文化的融合发展,以汉民族文化为主体、以中原文化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逐渐融合其他少数民族文化和周围地域文化、形成了同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发展态势。

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于外来文化有着宽厚的包容性和强大的同化力。比如,西方的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各国的天文、地理、建筑、艺术、舞蹈、绘画等,还有西方自然科学的大量涌入,都被中国所接纳,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并使之中国化。中国传统文化在经过融合、包容其他文化后形成的新文化,并不是分散的、凌乱的,而是凝聚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文化,一股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尤其表现在“爱国主义”、“自强不息”、“天下为公”等精神上。正是中国文化以其海纳百川的胸怀与气魄,接受来此世界各地的先进文明,形成中国特色的文化,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才会生生不息,延续至今。

3.既具有民族性,又具有世界性

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这种文化体现了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民族内质和思想精髓,具有区别于其它国家和民族的特点。中国的传统文化渗透着古老东方民族的睿智与特色,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性。一位大学者说的,越是民族性的东西越具有世界性,越具有全球性。确实如此,各国的传统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随着各个国家民族在相互的交往活动中,相互学习、相互吸收而不断充实发展自己。随着漫长的历史交往,各个国家民族的文化逐步成为多元统一体的全球文化。但各国家民族要“和而不同”。如果失去了民族性,就谈不到世界性和全球性。因为世界本身就是一个多元化的统一体,离开多元化、统一体也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了。我国的传统文化以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视野,融合了我国各民族文化、外来文化的优点和长处,逐步丰富完善了自我。随着世界文化的交融,必然很自然地走向全球化。如今中国很多非物质遗产已经在世界上广泛传播,并得到世界人民的认可。

4.传统文化具有两面性

中国的传统文化不是十全十美的,有两面性。中国传统文化维系了伟大中华民族延续几千年而不衰,我们应该充分肯定其中精华部分,但同时,也要看到它的历史局限性,明确其中的糟粕。封建性和等级性正是传统文化的缺陷和不足之处。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儒学。儒学因与皇权结合而政治化,成为为封建统治服务的工具。它的主要表现是封建专制主义思想和封建宗法等级制度,以君权、父权、夫权为核心的等级制度和人身依附关系,官本位思想和重男轻女观念,这都严重影响和禁锢了中国人的头脑。所以,对于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客观认真分析,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结合我们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不夸大、不掩盖,真正做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这对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东方内质与形态,是经过千百年的浸润、融合、撞击,超越了时代局限性而沉淀下来的珍品,但它不是博物馆里的古董,而是有着鲜活生命的东西。它所包含的各种思想文化、政治文化、制度礼仪文化、语言文化、艺术文化等不仅得到了传承,而且在此过程中不断注入新鲜的活水,得到充实和发展。所以高校传统文化教育应基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这种特质,正确地引导、教育、规范、塑造大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方式、理想人格等方面,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第二篇:浅析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及其特点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及其特点

摘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瑰宝,也是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推动力。因此,应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大学生作为国家建设的栋梁,其传统文化素质如何,影响着未来我国物质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方向。作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阵地的高校,只有先廓清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以及其具有的发展创新性、融合性、凝聚性、民族性和世界性、两面性等特点,才能更好地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特点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强大和团结的源泉,是国人心灵的活水,也是国家建设和发展的推动力。中华传统文化历经艰辛,经过数千年的演绎与扬弃,已深深地融入全体华人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之中,渗透到社会政治、经济,特别是精神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影响社会历史发展,支配人们思想行为和日常生活的强大力量。因此,作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阵地的高校,要想更好地实现传统文化教育,首先应廓清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和特点。

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个概念,不仅是指“文化”,而是强调“文化”与“传统”的结合。

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指人区别于动物,人类社会区别于自然界的本质特征,是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生活方式,是人类生活的总和,包括精神生活、物质生活和社会生活等极其广泛的方面。狭义的“文化”,则是排除了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成果的部分,即只包括精神创造及其成果,是意识、观念、心态和习俗的总和。一般而言,我们通常使用和研究的文化,主要指狭义的文化。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在生息繁衍中形成和创造的文化,涵盖古今。所以,这里我们又要突出中国文化的传统性。

“传统”是指世代传承的具有自身特点的社会历史因素,是历史延传下来的思想文化、制度规范、风俗习惯、宗教艺术乃至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的总和,具有时间上的历史性、延续性以及空间上的拓展性和权威性的特点。

将“传统”与“文化”有机结合起来的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生息繁衍过程中形成的,影响着民族发展进程的一切物质和精神,从纵向分析主要指我国传统社会的文化,到清朝晚期之前的文化。横向来看主要指中国传统社会中民族的整体生活方式和价值系统,除儒家、道家、法家和佛教学说外,还包括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的各个门类,如艺术、法律、哲学、道德等以及历史、地理、文物、书法、服饰、陵墓、医学、天文、农学等古籍文书。总之,中国传统文化可概括为“以中华民族为创作主体,于清晚期以前,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特点和稳定结构的、世代传承并影响整个社会历史的宏大的古典文化体系”。[1]传统文化中有精华有糟粕,我们应正确分析其精华和糟粕,在现实的基础上批判地继承,用科学的方法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去旧赋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中国传统文化丰富多样,居中心地位的是以儒家伦理道德为核心的,一种以扬善抑恶、以真善美相统一,以文化教化为目的的伦理政治型文化。“如果把西方的文化视为‘智性文化’,那么中国文化则可以称为‘德性文化’”。[2]它是一种德智统一、以德摄政的文化,是带有一种民族的、独特的、重伦理价值取向的特色。中国传统伦理政治思想,不仅决定了中国古代人的文化人格,而且决定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特征。[3]除了伦理政治型文化这一总的特征之外,中国传统文化还具有以下特点:

1.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发展创新性

正如毛泽东所说:“中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国已有了将近四千年的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中华文明是唯一延续时间最长、未曾中断的文 1 化系统。它不像埃及、巴比伦、印度等文化那样无以后继,更不像古希腊、罗马文化那样中经蹂躏以至荒芜。中华民族自夏代进入文明社会,历经各朝代,传统文化代代相传,经久不衰,这都展现了它所具有的顽强生命力和应变能力,这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

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在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中顽强的传承下来,而且经历了无数个后人继承前人又发展前人,虚心学习前人又丰富前人,依据时代需求又超越前人,这样一个周而复始、连续不断的接力运动,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得到充实、丰富、发展和创新。而这些都付出了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和巨大心血,才逐步形成、不断补充、不断完善成熟起来的,来之不易。

2.具有较强的融合性和凝聚性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多元化的。传统中国社会,儒、道、佛等多种派系并存,这就决定了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汇集百川优势、兼容八方智慧的显著特点。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民族在生活方式和文化理念上存在很大的差异。自秦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政权以来,各民族之间融合的步伐大大加快,出现了几次大规模的民族融合。中国文化历经艰辛,在数千年的发展中经历了多民族、各地域文化的融合发展,以汉民族文化为主体、以中原文化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逐渐融合其他少数民族文化和周围地域文化、形成了同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发展态势。

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于外来文化有着宽厚的包容性和强大的同化力。比如,西方的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各国的天文、地理、建筑、艺术、舞蹈、绘画等,还有西方自然科学的大量涌入,都被中国所接纳,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并使之中国化。中国传统文化在经过融合、包容其他文化后形成的新文化,并不是分散的、凌乱的,而是凝聚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文化,一股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尤其表现在“爱国主义”、“自强不息”、“天下为公”等精神上。正是中国文化以其海纳百川的胸怀与气魄,接受来此世界各地的先进文明,形成中国特色的文化,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才会生生不息,延续至今。

3.既具有民族性,又具有世界性

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这种文化体现了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民族内质和思想精髓,具有区别于其它国家和民族的特点。中国的传统文化渗透着古老东方民族的睿智与特色,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性。一位大学者说的,越是民族性的东西越具有世界性,越具有全球性。确实如此,各国的传统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随着各个国家民族在相互的交往活动中,相互学习、相互吸收而不断充实发展自己。随着漫长的历史交往,各个国家民族的文化逐步成为多元统一体的全球文化。但各国家民族要“和而不同”。如果失去了民族性,就谈不到世界性和全球性。因为世界本身就是一个多元化的统一体,离开多元化、统一体也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了。我国的传统文化以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视野,融合了我国各民族文化、外来文化的优点和长处,逐步丰富完善了自我。随着世界文化的交融,必然很自然地走向全球化。如今中国很多非物质遗产已经在世界上广泛传播,并得到世界人民的认可。

4.传统文化具有两面性

中国的传统文化不是十全十美的,有两面性。中国传统文化维系了伟大中华民族延续几千年而不衰,我们应该充分肯定其中精华部分,但同时,也要看到它的历史局限性,明确其中的糟粕。封建性和等级性正是传统文化的缺陷和不足之处。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儒学。儒学因与皇权结合而政治化,成为为封建统治服务的工具。它的主要表现是封建专制主义思想和封建宗法等级制度,以君权、父权、夫权为核心的等级制度和人身依附关系,官本位思想和重男轻女观念,这都严重影响和禁锢了中国人的头脑。所以,对于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客观认真分析,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结合我们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不夸大、不掩盖,真正做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这对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东方内质与形态,是经过千百年的浸润、融合、撞击,2 超越了时代局限性而沉淀下来的珍品,但它不是博物馆里的古董,而是有着鲜活生命的东西。它所包含的各种思想文化、政治文化、制度礼仪文化、语言文化、艺术文化等不仅得到了传承,而且在此过程中不断注入新鲜的活水,得到充实和发展。所以高校传统文化教育应基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这种特质,正确地引导、教育、规范、塑造大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方式、理想人格等方面,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赵洪恩.中国传统文化通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2003.[2] 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232.[3] 田广林.中国传统文化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44.[4] 徐晓丹等.试论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的内涵和功能[J].科技教育创新.2007年第6期.262-263.

第三篇: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背靠五千年,坚持三面向,顺人知天,以致其性,办出特色,展翅高飞。” ——国家教育

部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华诗词学会诗教委员会主任杨叔子院士题赠学院

依托中国传统文化 提升学生人文素质

“背靠五千年,坚持三面向,顺人知天,以致其性,办出特色,展翅高飞。”——国家教育部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华诗词学会诗教委员会主任杨叔子院士题赠学院

依托中国传统文化 提升学生人文素质

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培养应用性人才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突出职业知识的传授和职业技能的训练无疑是重要的,同时,职业教育也是“成人之道”的教育,职业教育同样要重视人文素质教育,职业教育始终要把人格的塑造、职业精神的培养摆在首位。为此,学院提出了“立德为本,致用为宗”的办学理念。基于对中华民族的传统优秀文化的认识,学院从1998年开始积极倡导以传统文化为依托的人文素质教育,并构建了“以诗教为特色,兼容诗书画,并蓄文史哲”的人文素质教育体系,大胆探索,不断开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以诗教和艺术品鉴赏为切入口

提升高职学生的文化艺术素养

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将中华诗词教育和古代艺术品鉴赏作为切入口,锐意探索,积极实践,提升当代高职学生的文化艺术素养,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院的诗教活动起源于1998年的学生诗词创作培训班,迄今诗词培训班已开设了八届,有千余名学生较为系统地学习了传统诗词的欣赏与创作,其中有200余名学生不仅初步学会了诗词创作,还在院内外报刊公开发表了数百首诗词作品。2000年,47名同学的102首作品入选全国《跨世纪中学生诗词选》。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师生共建的“兴华诗社”被评为2002浙江省高校先进社团。2002年,中华诗词学会在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召开全国首届创建“诗词之乡”和“诗教先进单位”经验交流会,并授予该院全国“诗教先进单位”称号。2005年4月,中华诗词学会“中华诗教促进中心”在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正式挂牌成立。推进校园诗教工作的同时,学院又着力实践了传统艺术对高职生文化素养的熏陶、提升工作。中国书画、古陶瓷、玉石金银器物等艺术品是中华民族智慧和技艺的结晶,其背后深蕴了中华民族数千年传承不息的文化品格,对引导高职生树立民族自信,高扬民族精神,进而珍视生活,热爱专业有着极为积极的持久意义。目前,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专门建立了校内艺术品展示、实训基地,收集、整理了上千件传统工艺品,并予长期陈列、展示。展示厅不仅成了广大师生领略民族文化艺术的现成空间,也成为宣传学院校园文化的独特窗口。

拓展素质教育载体

构建人文课程体系

在诗教探索的基础上,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又提出了构建“兼容诗、书、画,并蓄文、史、哲”的人文素质教育体系理念,并通过积极策划,组织落实,逐渐形成了一系列人文教育品牌活动:“西湖梦寻”人文之旅,“爱我中华”诗词吟诵晚会,“诗国青春”诗词楹联灯谜会,“江南毓秀”名家书画笔会。这些系列文化活动内容丰富,形式活泼,润物无声,得到全院师生的认可和接受,已经成为该院人文素质教育特色中的优秀品牌。

为进一步推进“兼容诗、书、画,并蓄文、史、哲”人文教育体系的构建,夯实人文教育的课堂基础,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重点加强了对人文课程体系的建设。除《大学语文》作为必修课外,学院人文科学部已将《书法》、《诗书综合创作》、《艺术欣赏》等十余门课程作为全院性人文类公共选修课,初步构建起符合高职特点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今后,学院人文类课程将采用学分制,学生须修满一定学分的人文类选修课方能毕业。在此基础上,学院始终鼓励广大教师致力于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与实践把“人文知识”真正内化为每个学生的“人文精神”。

社团与讲座相呼应

营造浓厚人文环境

社团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力,是校园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团有兴华诗社、书法协会、美术协会、文学社、合唱团等,其中兴华诗社与书法协会,在社团建设过程中不断探索出人文素质教育寓教于乐的新形式。兴华诗社是师生共同参与、共同组建的社团,也是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师生共同接受人文素质教育的融洽组织。该社团由院领导担任顾问、社长,经常有计划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不仅广受学生欢迎,也吸引了诸多教职员工的参加。兴华诗社的社刊《兴华诗教》(现为《中华诗教》),成了学院人文素质教育的补充读物和诗词创作课的辅助教材。书法教育也是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的优良人文传统。该院学生曾连获第六、第七两届华东地区物资学校学生书法比赛团体第一名。用学院书法协会会员的笔墨来书写兴华诗社社员的诗词作品并予以展出,可谓珠联璧合,相映成辉。

高品位的高职院校必须努力营造一种科技、文化交融的生机勃勃的学术氛围。针对高职院校相对较弱的人文教育现状,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有计划地邀请了院内外专家学者举行了面向广大师生的系列人文讲座,并提出了响亮的人文讲座口号:以浓厚的人文精神与现代科技对话,以自信的民族传统与西方文化对话,以高远的大学文化与社会生活对话,以广阔的知识视野与专业体系对话。近几年来,学院邀请了国家教育部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中科院院士、原华中理工大学校长杨叔子教授等20余名文化学术界知名人士分别为广大师生作专题讲座。这些高密度、高层次、高品位的人文讲座一次次掀起了该院师生员工学习人文知识、培养人文精神的热潮,极大地促进了学院精神文明建设。

创设文化产业类专业

人文教育创新出新果

在积极营建校园文化的基础上,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积极锐意创新,将文化教育

与专业办学相结合,把传统文化艺术和现代市场经济相融会,成功创设了全国首个“艺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现更名为“文化市场经营与管理”专业),培养了全国首批接受专业化教学的文化市场领域艺术品产业经纪人。目前,首批培养的20余名学生即将走上工作岗位,就业前景相当乐观。长期的人文教育实践全面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质,校园人文氛围浓郁,学生品格和能力普遍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相应增强,有力促进了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正如浙江省教育厅评估专家组在评估结论中所说的:“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大力崇尚与推广人文素质教育,强调‘做事’与‘做人’的协调统一,初步形成了以诗教为特色,兼容诗、书、画,并蓄文、史、哲的人文教育体系,并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课内、课外科技文化、体育活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准。”

依托产业创特色,能力本位增实力,素质教育添后劲。学院遵循高职教育的办学规律,全面实施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办学模式,经过几年的努力,已结出丰硕的果实。学院社会知名度日益提升,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三年达到96%以上,招考分数线连续三年位于全省高职院校前列,去年更是取得全省高职院校文理两个招生分数线第一的好成绩。

第四篇: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特点、主要内容及作用

借鉴传统文化,推进时代文化建设提纲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特点、主要内容及作用;

说到中国传统文化,在有些人大脑子里并不是一个清晰的概念。要了解这个概念我们首先来说一说文化的定义。有人把这个定义从两方面解释:

1、老百姓的理解 老百姓对文化的理解就是,这个人书读得多,这人就有文 化。

2、权威的解释 对文化的一个诠释,需要去看一些比较权威的书,比如《辞 海》、《辞源》,它对文化这两个字具有比较准确的定义:人类生存和繁衍的模式叫文化。这跟老百姓的理解不同,它将“文化”提升到了“生存”的问题上。文化的种类也是多种多样,有古代文化、现代文化、东方文化、西方文化。战争年代,也有战争年代的文化。比如,游击战文化、阵地战文化、正规战文化、海陆空三军的战争文化。五四时期,有人又提出了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把中国文化批得一文不值。一切都唯西方是举,只知有西,不知有东,已经成为时尚、成为潮流。

刘梦溪教授认为从广义角度看,文化应该指一个民族的整体生活方式及其价值系统;从狭义的角度看,可以指人类的精神生产及其成果的结晶,包括知识、信仰、艺术、宗教、哲学、法律、道德等等。因此广义地说,中国传统文化就是指中国传统社会中华民族的整体生活方式及其价值系统。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可大致概括为三个方面:

1、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思想--刚健有为、和与中、崇德利用、天人协调。<易传>所强调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崇尚和谐统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价值原则;“中庸”,既是思想方法、原则,又是修养境界。

张岱年先生把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思想概括为刚健有为、和与中、崇德利用、天人协调四个方面。他认为, 《易传》中提出的“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及“地势坤, 君子以厚德载物”两个命题, 集中地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精神实质。“自强不息”就是“努力向上, 决不停止” ,中华民族不断进取、奋发有为精神的写照;“厚德载物”指君子应以大地一样的胸怀包容万事万物。这些特点, 概括出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中国历史上虽然也有哲学家主张清静、无为, 但从总体上讲, 中国文化历来关注现实人生, 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和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一直居主导地位。

2、注重人的内在修养,轻视对外在客观规律的探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价值指向。

3、重家族、重血缘的家庭伦理本位的价值观。总之,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且精华与糟粕并存,要使传统文化的精华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不仅要批判地继承,更要进行创造性的转换。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是什么?绕这个问题各家各派提出了不少的观点,但至今并未统一定论。因此,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是我们准确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关键。罗国杰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点包含三个方面的意思。第一,它是中国的,这是从它同其他国家相比较的意义上来说的;第二,这里所说的传统文化,主要是指1840年以前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第三,这里所说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只能是一些基本的特点

1、重伦理、倡导道德至上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伦理型文化,按照中国古代的传统说法,可以把中国传统文化叫作“崇德”型文化。孟子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这高度概括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实质。由家庭而家族,再集合为宗族,组成社会,进而构成国家,这种家国同构,父是家君,君是国父,家国一体渗透到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最深层。这种家国同构的宗法制度是形成中国传统文化重伦理、倡道德的根本原因。

2、重和谐与统一

中国的文化形态中以人伦关系为中心的人和主义价值观和行为追求,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是中华民族突出的持征。强烈的和谐意识使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民族向心力。1993年第三届“中华民族精神与民族凝聚力”国际讨论会纪要称“源远流长的和谐意识是中国社会自秦以来高度统一的重要原因之一”。

3、重实际、追求稳定

中国文化是一种大陆型的农业文化,几千年来,以农为主,重农抑商一直是历代统治者积极推行的政策。农业文明简单重复的生产方式决定了中国文化具有注重实际,追求稳定的特点。

黄河与长江孕育的华夏大地,土壤肥沃,四季分明,为早期先民们的生存繁衍提供了较为丰厚的自然地理条件。尽管古代的生产工具落后,生产力水平低下,但人口与土地的比例适中,若无大的自然灾害或遇到兵荒马乱,“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先民们也大体可以年复一年、世世代代的悠哉悠哉,因为农业生产所需要的条件除了土地肥沃、四季有序、风调雨顺外,只要勤于耕作即

可。这是一种简单而又重复,朴素而又实际的生产方式,长期这种生产方式下的中华民族便毫无疑问形成了重实际而玄想,重稳定而轻变动的文化品格。老子“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理想,孟子“五亩之宅,树之以桑……百亩之田,勿夺其时,……”的仁政规划,陶渊明“愉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的优美田园风光,都是农业文明中先民生活理想的写照。以农业为根基的中国,农业生产的节奏与整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节奏息息相通。

4、重理性与人文教养

春秋战国时期,理性主义和人文精神更是破壳而出,独立地发展起来,并以此确定了它们在仕文化中的统治地位。仕文化的活动领域和研究对象集中在人文方面,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立场,而把鬼神生死之类的宗教问题置之度外。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

中国传统文化大全

★传统纵览★: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让;琴棋书画、三教九流、三百六十行、四大发明、民间禁忌、精忠报国、竹、民谣、黄土、长江、黄河、红、月亮...★农业文化★:农家、农民起义、锄头。

★皇宫官府★:宫庭文化、帝王学。

★诸子百家★:儒家(孔子、《论语》、孟子、《孟子》、荀子 ;思想:仁、义、礼、智、信;四书:《中庸》《大学》《孟子》《论语》)①道家(老子、庄子;思想:道德,无为、逍遥)②墨家(墨子、《墨子》、思想:兼爱、非攻、举贤、节俭)③法家(韩非、李斯、《韩非子》思想:君主集权,以法治国)④名家(邓析、惠施、《公孙龙子》)⑤阴阳家(邹衍、五行、金木水火土)⑥纵横家(鬼谷子、苏秦、张仪、《战国策》)⑦杂家(吕不韦《吕氏春秋》)⑧小说家(吴承恩《西游记》、罗贯中《三国演义》、蒲松龄《聊斋志异》、曹雪芹《红楼梦》)施耐庵(《水浒传》)⑨兵家(孙膑《孙膑兵法》孙武《孙子兵法》思想:强调作战前一定要做好准备)⑩医家(扁鹊、张仲景、华佗、孙思邈、李时珍 下面有著作)

★琴★:笛子、二胡、古筝、萧、鼓、古琴、琵琶。《茉莉花》、十大名曲(《高山流水》、《广陵散》、《平沙落雁》、《梅花三弄》、《十面埋伏》、《夕阳箫鼓》、《胡笳十八拍》、《汉宫秋月》、《阳春白雪》、《 渔樵问答》)

★棋★:中国象棋、中国围棋,对弈、棋子、棋盘。

★书★:中国书法、篆刻印章、文房四宝(毛笔、墨、砚台、宣纸)、木版水印、甲骨文、钟鼎文、汉代竹简、竖排线装书

★画★:国画、山水画、写意画;敦煌壁画;八骏图、太极图(太极)。

★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传统文学★:《诗经》、《汉乐府》、《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小说》、四大名著(《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聊斋志异》

★传统节日★:元宵节(吃汤圆)、寒食节(只吃冷的)、清明节(扫墓)、端午节(粽子、赛龙舟、屈原)、鬼节(农历7月15)中秋节(吃月饼)、重阳节(登山)、腊八节(大年三

十、红包、守岁、团圆饭)、除夕(守岁)、春节(元日)为代表。

★中国戏剧★:昆曲、湘剧、京剧、皮影戏、川剧、黄梅戏、粤剧、花鼓戏、巴陵戏、木偶戏 | 京戏脸谱中国传统文化之昆曲

★中国建筑★:长城、牌坊、园林、寺院、钟、塔、庙宇、亭台楼阁、井、石狮、民宅、秦砖汉瓦、兵马俑。

★汉字汉语★:汉字、汉语、对联、谜语(灯谜)、歇后语、熟语、成语、射覆、酒令等……★传统中医★:中医、中药、《黄帝内经》、《针灸甲乙经》、《脉经》、《本草纲目》、《千金方》《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

★宗教哲学★:佛、道、儒、阴阳、五行、罗盘、八卦、司南、法宝、算命、禅宗、佛教、观音,太上老君;烧香、拜佛、蜡烛。

★民间工艺★:剪纸、风筝、中国织绣(刺绣等)、中国结、泥人面塑、龙凤纹样(饕餮纹、如意纹、雷纹、回纹、巴纹)、祥云图案、凤眼、千层底、檐、鹫。

★中华武术★:太极拳、咏春拳、南拳北腿、少林、武当、峨嵋、崆峒、昆仑、点苍、华山、青城、嵩山。

★地域文化★:中土文化、江南文化、江南水乡、塞北岭南、大漠风情、蒙古草原、天涯海角、中原、巴陵文化……

★民风民俗★:礼节、婚嫁(红娘、月老)、丧葬(孝服、纸钱)、祭祀(祖);门神、年画、鞭炮、饺子。

★衣冠服饰★:汉服(汉族)、唐装(汉族盘领袍)、苗服(苗族)、维服(维吾尔族)、绣花鞋、虎头鞋、伪唐装(满族马褂)、旗袍(满族)、肚兜(满族)、斗笠、帝王的皇冠、皇后的凤冠、丝绸。中国传统服饰 汉服

★四大雅戏★:花鸟虫鱼、牡丹、梅花、桂花、莲花、鸟笼、盆景、鲤鱼

★动物植物★:龙、凤、狼、麒麟、虎、豹、鹤、龟、大熊猫...;梅兰竹菊:梅花,兰花,竹子,菊花。松、柏。

★器物随身★:玉(玉佩、玉雕……)瓷器、景泰蓝、中国漆器、彩陶、紫砂壶、蜡染、古代兵器(盔甲、大刀、宝剑等)、青铜器、古玩(铜钱等)、鼎、金元宝、如意、烛台、红灯笼(宫灯、纱灯)、黄包车、鼻烟壶、鸟笼、长命锁、糖葫芦、铜镜、大花轿、水烟袋、鼻烟壶、芭蕉扇、桃花扇、裹脚布。

★饮食厨艺★:出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酒、茶道;吃文化、中国菜、八大菜系(鲁、川、粤、闽、苏、浙、湘、徽)、饺子、团圆饭、年夜饭、年糕、中秋月饼、筷子;鱼翅、熊掌...★传说神话★:女娲补天、盘古开天地、后羿射日、嫦娥飞天、夸父逐日,精卫填海,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神妖鬼怪★:神仙、妖怪、鬼怪、幽冥;玉帝、阎罗王、黑白无常、孟婆、奈何桥···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其作用在中国从来没有消失过,而是在恰如其分地发挥作用,人为的拔高它或贬低它都是不可取的。继续挖掘传统文化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构建新时期和谐社会理论,才是发扬时代文化的关键。

第五篇:传统文化内涵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它宛若滚滚不尽的江河,不断吸纳支流,或直或曲,或急或缓,或涨或落,变动不居,只有不断以新的形态代替旧的形态,才能永葆青春。”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就是典型的例证。在两汉之际,佛教作为一种异质文化传入中国后,经过长时期的排斥、磨合、同化,最后在中国扎下根,为广大中国人所普遍接受,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有一些人还没有把传统与现代化衔接起来,总认为现代化与传统是不相干的,互不干涉甚好。我认为这样的观点是极为不正确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一个民族的标志,也是一个民族的骄傲,砍掉了一个民族的根,还如何枝繁叶茂?中国传统文化就像牛顿所说的“巨人的肩膀”,我们要想看的更远,做的更好就必须站在这巨人的肩膀上,而不是肆意的践踏巨人的肩膀。虽然我们的传统文化存在着一些糟粕,比如专制主义,官僚主义,特权思想和家长制,不重视时间和效率问题等;但同时传统文化中也有精华,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整理,使之成为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有益资源。就如《甲申文化宣言》中提到:“中华文化注重人格、注重伦理、注重利他、注重和谐的东方品格和是放射和平信息的人文精神,对于思考和消解当今世界个人至上、物欲至上、恶性竞争、掠夺性开发以及种种令人忧虑的现象,对于追求人类的安宁与幸福,必将提供重要的思想启示。

”所以我们决不能做到像民

注入,过时的文化淘汰,有一个扬弃的过程,这就是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其关键所在就是要自觉的主动的分清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我们要继续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不断吸收外来的优秀文化,调整和摒弃落后的腐朽的文化,使之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新动力,从而建设起适合社会发展的新文化。

最后,中国传统文化成为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体现在广大人民的言、行、思中。我们每个人每天都生活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之中,我们观赏名胜古迹,朗诵诗词歌赋,欣赏琴棋书画„„关于这一点不论我们喜不喜欢,承不承认都是毋庸置疑的。我们始终以自己的言语,行动和思维直接或间接的显示出这个传统或优或劣的特色,包括人民的衣食住行,人际关系,价值观等。譬如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以对方的职务作为称呼,像刘局长,李处长,孙主任,用这些称呼来明确身份体现了传统文化中的等级思想。还有平时我们讲“非礼勿言”、“祸从口出”,这是与中国传统的专制思想是有一定的关系的。再说近一点的2003年非典时期,2008年的抗冰雪灾害和四川汶川大地震,全国军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共度难关,这体现了我们传统文化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这些都说明了中国传统

他都在制约、影响着当今的中国人。综上所述,我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在中国华夏民族的这片土地上以各个民族为主体创造的,中国人世代传承的,至今仍有影响的文化;是在历史发展中具有稳定形态且不断发展延续的文化;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体现在广大人民的言语、行动、思维中的文化。

下载浅析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及其特点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析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及其特点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及现实意义

    题目:简论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及现实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

    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基本过程

    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过程 HYPERLINK l _Toc4320 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过程(1840年以前的中国文化) 民族性、国度性是文化的重要属性之一。 TOC o "1-3" h u HYPERLINK l......

    简述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1、简述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在政治上:实习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

    领导干部面试的基本内涵和特点5篇范文

    领导干部面试的基本内涵和特点 ——摘自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2年版《面试》 笔试通过考生对指定考题的答写,反映其具备的文化知识和能力,而面试则是通过恰如其分的表达来反映......

    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和奋斗目标

    “中国梦”基本内涵和奋斗目标 “中国梦”既是对百年来中华民族奋斗历史的渴望和追寻的概括,也是当下中国人对自己未来的期许;既是对中国人共同命运中凝聚的感情和力量的表达......

    “中国梦”基本内涵和奋斗目标是什么(★)

    “中国梦”基本内涵和奋斗目标是什么 2013年04月12日 来源: 新华网 3月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新华社记者 丁林 摄 基本内涵 实现中华民族伟......

    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和奋斗目标

    “中国梦”基本内涵和奋斗目标 基本内涵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我们称之为“中国梦”,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奋斗目......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内涵与当代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内涵与当代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具体而言,就是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的中国文化。展开来讲,中国传统文化,就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保留在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