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5城市公共空间计(某商业项目景观)设计任务书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作业:
某商业中心项目景观规划设计任务书
一、基地概况
基地位于上海市徐汇区龙华片区7号线龙华中路地铁站旁,规划定位为“生态为主、文化为辅、与商务区功能相呼应”的区域大型现代商业中心。占地面积约4.5公顷,用地范围东临船厂路,西靠东安路,北至中山南二路(内环高架路),南靠龙华中路。
二、功能定位及要求
1、体现龙华及周边地区的历史沿革和发展变迁。
2、作为区域商业中心,兼有大型办公功能,地理位置优越,充分考虑商业结合两栋塔楼的室外功能流线组织、交通集散等要求。
3、为城市提供各类人群的活动场地,充分考虑不同年龄段人群的活动需求。
4、结合北侧市政绿化带、中庭花街屋顶花园两处的空间特点,充分考虑生态因素,运用生态技术手段,进行生态设计。
5、对于几个入口广场、中心商业空间等,综合考虑交通集散要求与景观特色功能。
三、设计要求
1、认真收集并分析现状基础资料和相关城市规划,分析规划设计基地和周围环境的关系,分析本商业中心项目使用对象的构成,形成设计理念。
2、提出商业办公场地规划的结构分析图,包括平面功能布局、空间组织结构、道路交通和景观视线组织等。
3、结合周围城市环境综合考虑, 找准项目定位,注重其生态设计理念,使之成为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又能构成极具特色的城市景观和生态环境。
4、分析并提出商业办公空间及其内部的功能分区、流线组织方式和道路交通系统,考虑入口与周围城市道路停车及疏散的关系,设计并绘制相应的道路纵断面。
5、分析并熟悉城市商业配套设施的内容、规模和布置方式,并表达其平面组织形式及空间体型。设计适宜的构筑物或小品,考虑其尺度、质感和色彩与环境相协调,增加互动性和参与性。
6、进一步熟悉城市商业中心外部空间设计的尺度,运用人在外部环境空间的行为心理和活动规律,规划设计符合各项功能的环境空间,充分考虑动静分区、商业办公人流的分离、空间的开敞与郁闭等要求。
7、结合各种出地面的建筑设施设备的位置,考虑如何消除室外设备对商业空间景观的不良影响。
8、绿化种植设计应结合平面布局、立体空间组织和视觉层次环境设计要求,统一考虑绿化形态、树种花色及草坪铺地,部分绿化设计还应与屋顶绿化相适应。
四、设计成果
1、需要完成的图纸。
(1)平面设计:包括基地现状平面图、规划设计总平面图(1:1000或1:2000);重要节点或核心地段的放大平面图(1:200~1:500)。
(2)立面(或剖面)设计:各条主要的景观轴线、景观界面的立面或剖面图(1:200~1:500),至少8个以上。
(3)透视(或者鸟瞰)图:分为两部分内容,一是大透视,整体或核心地段,数量至少1张;二是小透视,各重要节点或小品设施的透视图,数量不少于10个,比例不限。
(4)分析图:包括基地现状分析图,理念推理分析,功能布局图,道路交通分析图,规划设计结构图,空间序列及流线组织分析以及其它相关分析示意图,数量和比例不限。
(5)植物配置平面图,数量和比例不限。
(6)生态技术和手法分布图,以及各个生态技术节点详图。
2、课题组最终成果提交完整PPT格式A3汇报文本一份,电脑绘制A1图板一套(不少于4张),小组成员任务分工情况说明表一份。
五、评分要点
1、合理布局商业办公景观空间结构,包括道路、绿化、设施配置、活动空间组合、交通流线组织等。
2、商业办公景观环境设计细致而系统,有重要节点设计内容。
3、立意新颖,各项技术指标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4、图面表达清晰,层次分明。
六、参考书目
1、《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外部空间设计》,芦原义信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年,北京;
3、《城市景观设计方法》,[西德]D·普林茨著,[日] 小幡一日译,李维荣译,天津大学出版社,1989年9月,天津;
4、《风景园林设计要素》,[美]诺曼·K·布思著,曹礼昆、曹德鲲著,孟兆祯校,中国林业出版社,1989年7月,北京;
5、《城市规划学刊》、《城市规划》、《规划师》、《中国园林》、《Landscape Architecture》等期刊、杂志。
第二篇:东南大学景观设计任务书——城市开放空间设计
三年级景观设计练习一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
景观设计——城市开放空间设计
015121班
指导教师:杨冬辉 唐军 谭瑛
一、课程练习的目的与要求
1.学习从城市角度看待景观空间设计的思维方法
2.基于“场地”认知基础上的设计逻辑体系
3.探索景观与地形、周围建筑、道路交通、环境互动的设计
4.明确以空间体验为主线的设计态度
5.着重于城市空间与场地空间关系的训练,着重不同空间与限定空间的要素之间的基本关系研究。
6.学习在城市空间中的人的行为需求、交通组织、空间的过渡等一系列基本问题。
7.在设计的过程中加强通过手工模型进行设计研究的环节,强化分析草图与工作模型的互动。
二、设计中时刻向自己提出的问题
1.给定的场地在该城市区域中的定位是什么?
2.处在现存环境中的这块场地存在哪些问题,应该解决那些问题?
3.对于该场地的设计和改造如何能更好地融入到整个城市环境中?
4.场地本身特质的挖掘与城市开放空间体系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
三、基地
南京鼓楼广场,详见基地平面总图。
四、项目任务书
设计课题为南京鼓楼广场,一块位于城市交叉路口的场地,设计要求是深入挖掘该场地的特点,从场地在城市中的空间区位、现有环境条件、场地周边交通状况、城市中该区块的整体空间出发来明确场地的特质,设定设计主题,并学习运用景观的手段来完成和表达设计主题,形成最适合该场地的景观设计。
五、六、参考文献
Design new landscape F·吉伯德,市镇设计
凯文·林奇,城市空间意象 诺曼·布思,风景园林设计要素
城市开放空间设计·第一阶段(2.25~3.14)
第一阶段的主要表达手段为草图与实物模型作业。
讲课
(一)(11.13 星期二)步骤一(2.25~2.28)
现场调研,基地模型(1/500),每个小组合作做一个。现场调研要求完成:
1.根据现场核对图纸,以完备信息(原始数据见提供的地形图)。
2.模型基地的大小应包括设计范围,并把周边的道路、绿化、自然环境、高差等要反
映到模型当中,模型的底板要坚固(可用图板),地面和周边建筑用统一用灰卡纸。3.记录和分析草图,收集各类分析符号的表示和绘制方法。4.根据分析提出设计概念。
步骤二(3.4~3.7):
概念构思,构思模型。
1.构思模型:1/500。材料不限。模型材料的运用表达景观的空间关系,如基本功能
空间与围合等,用相关材料表达景观空间的边界,开放或封闭等,考虑到空间的体验和连续性。上述材料的组织或配置要考虑场地环境问题。模型应有一个与基地一样大小的底板。
2.概念构思草图,表达出设计整体概念、空间组织结构、流线、实现等要素。
步骤三(3.11~3.14):
根据前段的概念构思,继续空间组织分布的研究
1.空间模型:1/500:加入围合空间的因素(上升、下沉、板、顶面、绿化等)体现
设计构思,对各部分空间的开放和围合的考虑要更加仔细,加强对景观空间语言的研究。
2.逐步清晰概念构思总平面,反映分析结果及空间组织。
评图(答辩)
内容:模型和快图(1/500),表达内容不做硬性要求,可以展示场地的图片,模型+快图A1图纸,每个人可以有一些草图(平、立、剖面,分析图解,透视等)。
城市开放空间设计·第二阶段(3.18~4.11)
第二阶段的主要设计手段为SketchUp操作。
讲课
(二)(3.18 星期二)步骤一(3.18~3.21):
SketchUp建模。
1.建立一个与前一个阶段的成果相匹配的模型,包括基地在内,设计深化细节有所考
虑和表达。
2.相对抽象的电脑模型研究阶段,模型的抽象性主要表现为对于空间的限定和围合。
结合评图的反馈,思考如何进一步强化原先的构思,可以再进行不同方案的比较。3.相对具体的模型研究阶段,在前一个模型的基础上考虑围合空间构件的高度、厚度、材料的不同等,不断深化调整方案。
4.利用电脑模型在空间体验方面的优势,要求不断地求透视,并把透视图截出来作为
设计的档案。注重在空间中的连续体验。
步骤二(3.25~3.28):
1.对景观设计空间的深化研究,对空间的边界围合方式、软景、硬景的空间形态做深
入设计。
2.对于景观构筑物、高差、铺地、绿化、水景等做深入设计。
步骤三(4.1~4.11)
1.根据SketchUp建模,绘制总平图、剖面图(1/300),以及透视等。可在AutoCAD
内调整线的等级。
2.A1三张,内容:基本景观图,透视,构思说明、各专项图(可以是分析图解)等,包含A3大小主要空间表现图,1:50节点构造做法表达图纸。过程中要求图纸打出来,讨论一次,研究版面构图。
3.掌握景观图纸表达方式和要求,构图版面的研究和透视的研究。
城市开放空间设计·第三阶段(4.15~4.18)
图纸绘制
1.三张A1基本图:电脑出图后,根据需要进行手工调整,如分线条等级,涂黑等;
可进一步进行手工渲染,加强图面的表现性,如加阴影,加色彩等,最终图纸为全
手工绘制。平面图比例为1:300。要求图纸表达上一阶段要求所有设计内容。2.手工模型一个,比例为1:500。要求为表现模型,可以同色材质表达,但需要表现基
本材质,铺地的初步划分。植物部分,如乔木、灌木、草地等需要完整表达到位。3.图纸包含的重点透视表现图要完整表达出空间的体验,光影。
答辩评图(4.19 星期六)
要求:全手工绘制图纸,以及所有的模型。
第三篇: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景观设计及整合研究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景观设计及整合研究
景观的发展经历了一场平民化和大众化的历程,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作为契机,一直是景观设计学科的研究热点。从“点”到“线”构成的空间体系来研究公共开放空间的景观整合,以期对城市景观设计提供科学依据。景观的大众化
1.1 景观
“景观”一词,约于16 世纪与17 世纪之交,由荷兰语Landschap 作为描述自然景色特别是田园景色的绘画术语引入英语,演变成现代英语的Landscape 一词。该词被赋予了“自然风光的一景或一处景色”的新内涵,即由当初的对风景画的欣赏转为对现实风景的欣赏。19 世纪中叶,通过地理学家的使用,德语Landschaf t 在土地规划和区域规划领域获得了新的意义。后来,从“地域综合体”的概念出发,多学科参与研究的领域Landscape Architect ure(景观学)逐渐形成。在景观学科中,景观设计师基于城市公园规划的实践经验,开始了公园、公园路、城市公园系统、城镇规划等不同尺度的土地利用和规划实践。
1.2 景观设计的社会改革———创造为大众共享的空间
西方景观学专业作为社会改革的内容之一,出现于美国19 世纪中期。建于1858 年,由被称为“美国景观学之父”的Frederick Law Olmsted 和英国建筑师Calvert Vaux 设计的纽约中央公园,标志着城市公园运动的开始。在这之前景观设计对象主要是乡村墓园和花园设计,这些项目工程倾向于小尺度的、主要为少数人服务的、更大部分关注美学的独立工作。随着现代工业主义的第一次爆发,以及外来移民的大量增加,美国的城市迅速繁衍和增长,而公园设计理念正适应了这样的时代需求。公园形式要求以一种更复杂的方式结合社会、政治、环境、技术和美学等设计更大规模的场所,服务更多的人。纽约中央公园是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公园,也是第一个真正为大众服务的公园。
“公园运动”为城市居民带来了出入便利、安全清新的集中绿地。然而,它们还只是由建筑群密集包围着的一块块十分脆弱的沙漠绿洲。1876 年,Olmsted 提出了波士顿公园系统方案,得到高度评价,并被任命为负责整个公园系统建设的景观师。1878 年,公园系统开始建设,其结合地形地貌,以线性空间连接城市公园,并形成不规则的图形,意欲向外延伸,深入城市生活。Olmsted 在美国发起的城市公园运动和公园系统的建立,倡导保障各个阶层、尤其是城市工人阶级和穷人,在心理、生理、社会和经济利益和谐发展。城市开放空间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大众而不是贵族。从形式上说,它是从贵族专享和特权中解放出来的一种景观,为大众创造一种宁静的休闲场所,不同阶层,不同背景的人们可以在这里放松,交往,它反应了大众价值观。
自此,景观的发展经历了一场平民化和大众化的历程,现代景观应平等地呈现给所有的市民。景观作为人类的生存和生活空间而存在,景观场所的本质是人们的生活区域,符合公众休闲的基本需求和一定的文化需求。其实践表现为景观设计,其契机主要是为市民创造公共的开放空间。现代景观设计趋向于创造人与环境的新关系,促成公共空间与交流空间的出现,在景观中倡导公共精神的建立。2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景观设计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p ublic open space)指城市中室外的、对所有市民开放的、提供除基础设施外一定的活动设施、承载各类公共活动并以承载生活性公共活动为主的场所空间。公共开放空间是整个城市的共享空间,在城市内部使用不具有权利限制,每个人的使用是平等的,它是整个社会的公共资源;再则,这种公共性还体现在对自然界各种生物的开放上,达到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公共空间还体现了社会的公正与宽容;这种具有包容性的“公共空间”,是汇聚着城市的文化特质、包容着多样的社会生活和体现着自由精神的场所。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是一个空间系统,由各种类型的空间构成。按空间形式可分为: ①点状空间,即以点的形式分布于城市中,如广场、公园、绿地等; ②线性空间,即沿某个轴向呈线性分布,如步行轴、绿化轴、滨水绿带等。
2.1 点状空间景观设计
点状空间是公共开放空间体系布局形式中的一种空间形态,这里主要指诸如广场、公园、街头绿地、1社区绿地等具有向心形态的外部空间。
2.1.1重视空间的可达性
可达性强调的是无障碍设计,以及如何使活动更加便捷的设计。如今可达性设计的概念正在往外扩展为通用设计,不仅是残疾人和老年人,其他人群同样需要可达性设计;即设计以保障残疾人的行动功能为基本点的普通人都可以利用的公共空间。
对于景观环境设计来说,可达性反应了市民在空间中活动的难易程度,包括距离、时间、内容、费用等。活动场地、休息设施、服务设施等的可达性影响到人们尤其是残疾人、老人儿童的活动水平和质量。可达性设计反映在环境各个方面,如入口坡道、扶手、照明、铺地材料等。还应重视户外活动的安全性,如:采取防滑、防坠落等措防护施;植物的配置避免选用有毒、有刺的品种。
2.1.2 设置各种功能和不同层次的开放空间场所
在不同功能的区域内应结合各地段的环境特点,设置不同功能的开放空间,满足人们多样化的活动内容和不同人群的使用要求。
公共空间应对各种行为倾向提供支持,赋予空间多功能使用的可能性,以提高空间的利用率,通过有效的设计方法使空间具有尽可能多样的空间体验。对于空间的划分可以有多种灵活的方式,如采用标志物,地面高差,铺装材料以及其他景观小品等方式对空间进行暗示。此外,空间环境设计要注意创造出具有多样视角、能够欣赏到各种风景的场所,并注意赋予它不同的形式和不同的功能,使利用者能够有更多的机会自由选择停留的场所和个人喜好的位置和设施。
2.1.3 注重与周边实体空间结合的连续性设计
在具体地段的点状空间设计中,要结合周边的环境特点,与整体环境相协调,进行连续性的空间环境设计,为人们提供连续性的空间体验;并结合实体建筑空间界面,丰富空间层次,使建筑空间与外部空间环境融为一体、内外部空间均成为有效积极的空间,避免点状开放空间成为建设后的残留空地这种消极失落的空间场所。
2.1.4 注重微观环境的生态设计
对于外部环境的布置更要结合地段的风向、土地植被、当地气候等生态环境进行设计,使开放空间成为人们户外活动的宜人场所。影响户外舒适性的主要因素有阳光、气温和风等。点状开放空间的选址和设计应尽量满足夏季阴凉和冬季日照;设计师应事先进行场地日照分析,帮助决定哪些方法来提高可接受日照量或缓解不利效应。类似于日照阴影的需求变化,人们对风的需求也是依气候和时间变化的;点状空间周边的建筑物布局、道路方向、以及植物的行列种植都能影响风的强度和方向。
2.1 5 结合人文景观环境,建立“场所精神”
富有人情味和人性化的空间是因为有文脉的积累和传承,因而赋予了这个场所具有存在感和精神内涵。人知道他身在何处,从而确立自己与环境的关系,获得安全感;认同则与文化有关,它通过认识和把握自己在其中生存的文化,获得归属感。在点状空间设计中,通过结合城市人文景观布局,将城市历史人文景观纳入现代生活空间中,成为延续城市文脉、沉淀记忆和寄托精神的场所。
2.2 线性空间景观设计
城市线性空间,是具备线性关系、有着流通以及景观产生机制的城市综合系统。在国外,有关线性空间的研究主要有公园道、绿道、绿色廊道等。1866 年由Olmsted 与Vaux 规划设计的第一条公园道,其最显著特点是把道路两边原先已有的分散、独立的天然和人工绿地衔接起来,形成公园道。1959 年美国著名的环境作家威廉•H •怀特(Wil-liam H.White)在《保护美国城市的开放空间》中首次使用了“绿道”这个词。查理斯•莱托(CharlesLit tle,1990)在其著作《美国的绿道》中将“绿道”进一步定义延伸为线性空间:沿着诸如河滨、溪谷、山脊线等自然走廊,或是沿着诸如用作游憩活动的废弃铁路线、沟渠、风景道路等人工走廊所建立的线型开敞空间,包括所有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自然景观线路和人工景观线路;它是连接公园、自然保护地、名胜区、历史古迹,及其他与高密度聚居区之间进行连接的开敞空间纽带;从地方层次上讲,就是指某些被认为是公园路(parkway)或绿带(greenbelt)的条状或线型的公园。随着现代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景观生态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许多学者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对“绿色通道”进行研究,并逐渐产生了“绿色廊道”的概念。
2.2.1 连通性
在线性空间规划建设中,连通性是关键。随着城市的发展,社区的扩大,单个“点状”空间日渐被孤立或与自然区域隔离。线性空间将这些点状空间连接,能阻止这些生态岛的进一步孤立,创造与城市建成区域的缓冲带和更多的自然栖地。同时,线性空间将公园、居住区、学校、公共设施、历史文化资源等相连通,为人们提供了接近自然的通道大大提高了设施的可达性和利用度,以及社区的宜居性。
2.2.2 可达性
线性空间相对于人们住地的区位是决定着人们使用公共开放空间的方式、频度的重要因素。Gobster(1995)在对芝加哥大都市区13 条不同绿道近3 000 名使用者进行调查后发现,绿道与住所的距离直接影响其使用格局。他说明了绿道使用的距离衰减规律,使用者从居住地到绿道的平均距离为6.4 km,距离越远,使用者越少。因此,设计师必须充分考虑到绿道规划的位置,尽量接近居住中心。还必须考虑到一些年老的群体等特殊群体。
2.2.3 与机动车道的交叉设计
线性空间作为一种可替代性交通廊道,给人们提供更多选择的交通方式。线性空间能够连接出行地和目的地,沿途具有美丽风景,使步行者和骑车人能够往返于其间。在城市内部的公园与绿色通道之间以及在绿色通道内部可建立连续的、与机动车道完全分离的非机动车道系统,为人们创造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健康的绿色通行网络。对于以休闲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小径,可以设置绿道与机动车道的交叉路口,并设置清晰的标志,还应设置禁止机动车进入绿道的障碍物。
2.2.4 设计的人文关怀
线性空间的规划应该遵从“人的需求”理论和“场所”精神并作为其设计的准则。在绿道设计中,应为步行者、自行车使用者、残疾人、滑板者等创造了安全、健康的通行环境和通行空间,促进其所连接的社区、市民之间的联系和交往,促进了市民的身心健康。同时,为了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应该在绿道的沿线附近配备服务设施,如停车场、休息椅、野餐区、健身设施、垃圾箱、商店和标志系统等。附属设施尽量集中配置在各个不同等级的出入口,以增加使用效率,减少建设成本,维护生态环境。
2.2.5 生态和文化景观特色保护
线性空间的设计应具有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资源景观保护的功能。从生态保护方面来说,供给动植物以及人类居住的栖地,并提供物种迁移的通道,并吸收和储存营养物,提高生物的多样性,改善气候等;从历史文化资源保护、文化景观特色保护方面来说,线性空间作为一种低强度的开发,是城市环境中的历史文化资源与城市环境之间的一个缓冲带,能有效地保护和利用这些历史文化资源,有利于城市更新; 另一方面,规划设计应避免更大范围内的均质性而导致失去文化景观特色。3 点状空间和线性空间的景观整合对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研究,要把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当成一个系统来研究。由此,城市公共开放空间被看成是有诸多要素组成的统一体。研究城市__公共开放空间即研究公共开放空间系统的构成要素,及空间系统要素之间的关系。在此整合被设定为手段。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整合的内涵,即是对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构成要素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在此意义上,整合就是对开放空间系统进行整理、组合,最终促进城市空间的连续性和完整性的过程,引导具有连续性的行为活动[13 ]。
点状空间以灵活的空间形态渗透到城市各功能空间内部,又保持空间的个体独立性;线状空间则连接重要节点和区域,是具备线性关系、有着流通以及景观产生机制的城市综合系统。例如,公园可以看作是城市点状空间;而滨水区则既可以当作是线性的城市开放空间。若沿河的开发空间是如公园般的空间形式,就可以称之为“滨河公园”;若是如人行道般的绿化空间,则是具有了线性空间的特征,也具有线性空间整合的功能,视具体形式而定。不管其体现的是什么样的形式,广场、公园、绿带、街道、滨水区等,它们构成了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网络系统。
从“点”到“线”构成的空间体系来研究公共开放空间的景观整合具有重大意义。线性空间可以连接公园、城市广场、街头绿地等不同等级、类型的点状开放空间。“点状”空间的斑块破碎化往往对景观的空间格局和景观的美学价值产生负面影响,而各斑块的整合是排除破碎化影响的重要途径。通过线性空间的建设,破碎化的景观通过线性自然要素连接起来,能实现景观从破碎化走向综合化。同时,线性空间不仅可为动物迁移提供栖息地,还能促进城市地区生物多样性提高。当通过绿道网络体系将环境敏感
区相互连接时,可大大提高住区的生态、娱乐和文化价值。
而在长的线性空间中,在某个节点上融入城市广场等点状空间,可以解除线性空间的单调性。如音乐的节奏,在此有了一个小高潮。在景观节点和标志点处设置点状开放空间,为景观整体意象的塑造提供有效的衔接环节,使开放空间成为景观序列进程中的静态停顿点,增强景观序列的节奏感。并且,结合城市特色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布置,将自然景观与人的日常行为场所融为一体,并使城市的历史人文景观纳入到现代生活空间中,成为延续城市文脉,沉淀记忆和寄托精神的场所。结语
现代景观承载的功能不断趋于多元化、多样化,景观的意义被进一步丰富,成为被大多数人共享的、朴素的地域景观。其真正考虑到对大众的人文关怀,考虑到有足够的场地和为大多数人所用的空间设施,使人类在聚居的场所空间里能够享受到大自然的恩赐:阳光、空气、无污染的材料质地。
而公共开放空间正体现了景观的这个意义。公共开放空间中的绿地是新鲜空气的“发生器”和“容器”,是人和各种动植物赖以生存和成长的重要条件,也是城市避灾、调节市区小气候、保持城市活力的重要物质基础。公共开放空间作为公有财产平等地对所有人开放———无论他们是贫是富、是主人还是过客;这种具有包容性的“公共开放空间”,是蕴含着城市历史脉络、汇聚着城市的文化特质、传播着城市中人们的思想和情感、包容着多样的社会生活和体现着自由精神的场所。
从“点”到“线”到“网”对城市公共开放空间进行研究,研究点状空间和线性空间的景观设计及其整合。通过点状空间与线性空间在功能与空间结构上的多样化叠加,从而构成空间紧凑与功能多样的公共开放空间体,展示和重构城市的景观。
第四篇:某项目景观设计任务书.
景 观 设 计 任 务 书
一、项目概况
E 区位于绿地 21城的西南面,整个 E 区划分为 4个建设分区,而 E3区 又在 E 区的西北面,西临虬江,北侧为 21城主干道春天大道,自然环境 优美,区位条件优良。E3区总用地面积为 101670平方米,主要产品类型 为现代中式联排别墅。设计范围详见附图。
E 区中 E1E2两个区的景观方案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已经由上海五贝景 观设计有限公司设计完成。为整个 E 区的景观总体设计协调统一, E3区 景观设计拟委托上海五贝景观设计有限公司进行从景观概念到施工设 计及后期现场监造的全程服务。希望通过本次方案设计,形成 E3区景观 整体框架;以及 E3区首期施工图设计,指导后期景观方案深化和施工建 造工作。
二、前期规划及设计简介
整个 E 区商业定位为现代中式风格。E 区用地总面积约 44.3公顷。除 一家四星级酒店、一所九年制义务中小学以及配套商业外,其余均为联 排别墅。由于分期开发的需要, E 区别墅划分为 4个分区,建筑总体规划 及单体设计由上海柏涛和现代院联合承担。其中 E1区为围合庭院式联排 别墅,别墅均有前后庭院和中庭,由 22户别墅围合成一个半私密的公共 庭院, 7个围合庭院分别以梅、兰、菊、琴、棋、书、画为主题;E1区以“福”为主题, E2、E3以“寿”为主题, E4以“禄”为主题。E3区规划和建筑单体施工设计工作均已完成,与 E2区相比较, E3区整体规划结构与 E2区相似, 建筑户型与 E2区基本一样, 建筑立面虽有 较大的变化,但依然保持现代中式的风格,样式简洁,色彩典雅。E2 区景观设计在主要出入口、出入户、道路对景、公共绿地等空间节点处 做了细致的工作,凝炼的传统语言符号丰富了空间环境层次,增加景观 的趣味性和社区文化氛围, 但在高密度的别墅区怎样增加绿化量方面还 有所欠缺。因此在 E3区景观设计中,在保持 E 区景观连续性和整体性的 基础上,继续在景观语言中寻求创新,重
点解决由于建筑的条式布局导 致的空间单调问题, 处理好建筑空间到景观空间的过渡, 增加景观层次。
三、景观设计范围及设计进度
(一 设 计范围:包括 E3总体景观方案设计范围、E3区首期景观方案和 施工图设计范围两部分,详见附图。
(二 设 计内容、总体景观布局,包括硬质场地、水体、绿化、园路的布置。、竖向地形设计及地表排水设计,包括排水方向设计、排水管道布 置、排水坡度计算和排水量估算。、景观建筑物和构筑物设计,包括亭子、花架、花坛、种植池、围 墙、台阶、平台、栏杆等。、水景设计,包括水岸线、驳岸、喷泉、出水口等。5、种植设计,结合地形进行设计,需指定苗木种类和规格。、景观设施设计,包括花盆、座凳、垃圾桶等地面陈设品的选择和 布置。(二设计进度: 方案设计时间为 35个工作日(2006年 10月 16日 — 2006年 12月 4日 , 其中 E3区总体概念方案设计时间段为 2006年 10月 16日至 11月 30日;E3区 首期方案设计时间段为 2006年 11月 31日至 12月 4日;2006年 12月 4日(暂 定进行方案汇报。方案最终确认后开始 E3区首期施工图设计,时间为
30个工作日(2006年 12月 12日 — 2007年 1月 23日。上述时间段包括中间 过程的交流时间。
四、景观设计原则和要求
(一景观设计原则
作为绿地 21城 2007年重点推出的产品, E3区景观设计应该结合 E 区 的商业定位,综合考虑 E 区已有的产品特色,在总体风格的控制下,完 善别墅区空间布局,凸现 E 区文化特色,创造出具有鲜明空间场所精神 的现代中式别墅住所,促进形成一种具有浓郁中国历史文化的生活氛 围。并且需要突出以下设计原则: 1、连续整体性原则:为保证 E 区整体 现代中式 风格,保持 E1、E2、E3区景观设计元素的延续性,重点突出中式的景观美学思想和 精神,运用现代设计手法把中式园林的符号语言融入景观设计中。2、功能性原则:满足室外空间的停车、出入、休闲、健身等 基本功能。、特色性原则:在保持景观风格完整统一的基础上,凸现每 一景区的景观主题。、扩大绿量原则:充分利用建筑外环境,运用多样设计手法 创造多层次绿化空间,达到扩大绿化量的效果。、经济性原则:景观设计所用材料在保证美观的前提下,重 点考虑使用的经济性,景观工程平均每平方米造价控制在 200元以 内。
(二景观设计要求、景观设计各层面要有清晰的结构层次,主次分明,同时注 重细部设计;2、景观设计注意与建筑室外排水明沟、平台、台阶、大小围 墙等的衔接;3、要有确定的私家庭院范围线,变电站、垃圾房、煤气调压 柜、地下水泵房等配套设施定位位置,不致影响景观设计效果;4、在方案阶段主要景观节点和宅间标准段设计出具平面设计详 图,标注硬软质材料,用 skechup 建模附材质确认效果,包括必要的意 向图和空间模型以及反映设计空间或空间序列的立面、剖面;节点涉及 到的重要景观小品同时出具附材质模型;、方案阶段围墙、箱变、电表箱、电信箱、停车场入口等室 外构筑物包装设计做出 skechup 附材质模型和必要示意图, 注明材质;6、景观家具和灯具样式符合总体景观风格,并且从材料和施 工工艺确定设计方案的可实施性,布置数量主要考虑实际需求;需 要我方定样采购的,设计方应给出两种以上样式供我方选择,并且 所选式样、材料、价格方面也应方便我方定样采购;7、施工图阶段地形设计:在植物种植的地方,条件允许的情 况下尽可能设计地形,同时考虑起坡高度、走向,大概的土方量, 能否就地平衡,地形设计要求有明确等高线的高程。、施工图阶段标高设计满足硬软质景观排水要求,注意机动 车行道与其他硬质铺地的标高关系,机动车车行道与停车位的标高 关系应以方便停车位为宜;9施工图阶段地面铺装材料按价廉物美的标准选材,在保证效 果的前提下,尽可能使用价格便宜的替代材料;同一种材料不要过 多的加工工艺,并且加工工艺简单,方便施工;贴面、人行地面铺 装和压顶材料厚度符合我方要求;10、植物种植设计层次分明,注重季相变化;常绿和落叶植物 比例为 7:3,植物种类不少于 100种;特别注意道路尽端、转角等重 点部位的种植设计,结合置石和地形设计下层植物,注意下层植物 与设计地形的结合;下木层次至少有三个层次;此外,植物种类、规格、数量、密度满足造价要求。
五、设计单位须提交的设计成果(一 E3区概念设计成果
此阶段要求设计方提供下述设计成果:
1、项目分析和设计构思说明
2、总平面布置图
3、景观分析
●主要景观节点分析 ●交通分析 ●景观功能分析 ●主要景观空间分析 ●地形标高分析等
4、节点放大图 ●入 口景观 ●中心景观节点
次级景观节点 水体及轴线设计 标准段 主要断面剖面及透视表现或示意图片 植物造景意向:配置树种种类、配置方式 景观元素概念设计包括水岸处理、构筑物、桥梁码头平台、室外 家具、艺术品、安全等 成果形成景观方案设计文本,并举行方案汇报会,公司领导及各相 关部门、以及建筑设计方参加,形成一致的修改意见,设计方根据此意 见对总图进行修改,形成确定的方案总图。
(二)E3 区首期方案设计成果 设计成果:设计说明;总平面布置图;交通分析、空间分析、景观 分析图;地形设计图;种植设计图;各主要景观节点平面放大图、透视图及剖面图;主要景观构筑物平、立、剖面以及透视图;主要出入口大门及小区围墙方案;标 识牌、门牌、告示栏等景观小品方案;能表达设计意图 的效果图。(各主要景观节点、小品放大图中注明材质)
1、设计说明
2、总平面图——要有确定的私家庭院范围线,变电站、垃圾房、煤气 调压柜、地下水泵房等配套设施定位。
3、景观分析 主要景观节点分析
交通分析 景观功能分析 6 主要景观空间分析
地形标高分析等
4、景观节点 主要景观节点和宅间标准段设计: 平面设计详图,标注硬软质材料,可用skechup建模附材质确认效 果 效果图、意向图、空间模型(若干) 反映设计空间或空间序列的立
面、剖面 节点涉及的重要景观小品出具附材质模型
5、围墙、箱变、停车场入口等包装设计,重要的地方做出 skechup 附材 质模型
6、景观小品、灯具布置及选样(座椅、垃圾箱、花钵等):定位、数量 及样式,设计单位必须与我方沟通后确定。需要进行设计的,确定设计 方案及可实施性;需要我方采购的,设计方应给出两种以上样式供我方 选择。
7、地形设计:起坡高度、走向,大概的土方量,能否就地平衡等;要 求明确等高线的高程。
8、植物种植设计:注意道路尽端、转角等重点部位的种植设计,结合 置石和地形设计下层植物。乔灌草层次要丰富,种类、规格、数量、密 度满足造价要求。成果包含上述所有文字说明和图件内容的缩印精装本 6 套,规格统 一为 A3(297mm× 420mm;包含上述所有文字说明和图件内容的电子备 份文件 2 套,文本为 DOC 格式文件,图纸为 DWG 格式文件,其它效 果图为 JPG 格式文件;展板若干,尺寸不限,以能表达图面效果为宜。7
(二)E3首期施工图设计成果
1、施工图设计说明
2、材料表
3、总图部分 景观设计总平面图 景观定位放养总平面图 景观竖向设计总平面图 地坪铺装总平面图 室外灯具布置总平面图 上木、下木种植平面图及苗木表 室外景观给排水设计总平面及系统图 室外电气设计总平面及系统图
4、局部放大平面图
5、详图部分
6、根据景观土建图纸完成相应的景观结构图纸设计(如水池、构 筑物、驳岸、桥梁等)
7、根据全套景观施工图纸所作的投资预算。
(三)现场服务部分
1、根据工程进度,派专职设计师到现场指导施工或针对现场情况 变化对原设计图纸作相应变更;
2、主要景观设计室负责对景观材料、景观家具和苗木的挑选认可 8 工作;
3、派设计师配合施工验收工作。9
第五篇:城市公共空间植物景观设计论文
实践表明,城市公共空间植物景观设计不仅能够美化城市环境,还能够在极大程度上满足人们对生活环境美观程度的要求。为此,城市公共空间植物景观设计,成为很多大城市中广大人们群众关注的焦点问题。实际上,当前的城市公共空间植物景观设计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如设计形式单一,缺少人性化的因素等。因此,解决这些问题,已成为城市建设人员的重要任务。
1植物景观的构成要素
植物是构成空间和景观的主要元素。为此,在设计城市植物景观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应将植物景观的构成要素充分融入到其中,以确保设计的合理性。在城市景观设计中,丰富多样的植物景观才能够吸引更多人的目光,作为城市景观的重要载体,观赏性在植物景观设计中一定要被充分地凸显出来。这要求工作人员需要在设计中合理组织植物的空间分布,并且对植物的可感知性进行深入的研究,对植物自身的形态及质感、颜色等进行全面的了解,确保能够将植物自身的特征表现出来,并且能够与人的视觉感相互统一。同时,还要确保植物的生长形态,能够和原生长地的形态一致。例如,在高寒山地所生长的植物,一般都会以尖塔型作为主要的树型;在平原地区生长的树木,一般树冠都是开张的形状。为此,设计人员在设计时,一定要充分考虑这一点,并将植物的观赏性充分展现出来。
2当前城市公共空间植物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2.1设计形式较为单一
在很多城市中,虽然城市的植物景观很漂亮,但是由于城市多个地方景观设计形式相同,设计较为单一,无法提升植物景观的观赏性,更加无法达到人们的喜欢程度,很难让当地的居民得到满足。
2.2缺少人性化因素
设计中没有将人性化的因素融入到其中,更多注重的是植物的美观度及个人的感官经验等。同时,设计主要以城市发展作为主要的中心,缺少人性化因素。因此,很多城市在植物景观设计完成后,人们无法从视觉上得到满足感,很难将城市景观设计的真正作用发挥出来,也无法达到城市景观设计的真实目的。
3城市公共空间植物景观设计要点分析
城市公共空间植物景观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景观的设计要点。以下主要对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广场植物景观设计进行详细的分析。
3.1确保景观设计与广场功能相一致
在设计广场植物景观前,需要对城市广场的功能进行相应的了解。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一种,广场是最有活力、最具有标志性及记忆性的重要部分,其是一个城市形态的重要载体,也是展现城市精神文明的重要窗口。为此,在广场植物景观设计中,一定要确保景观设计与其功能表现相一致。
3.2确保景观设计与广场性质相一致
在广场植物景观设计中,设计人员需要注重城市广场的类型及植物景观设计的特点。在植物景观设计中,要确保广场植物景观能够与广场的性质保持一致。城市广场具有很多种类型,因此绿地设计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3.2.1集会性广场这种广场的主要用途为政治文化集会及庆典游行等,其一般都会位于城市的中心地带,如北京天安门广场和上海人民广场等。对于这种类型的广场,植物景观选择的类型应具有雄伟、简洁的特点;对于那些较小的纪念性广场而言,植物景观要具有一定的亲切与和谐、素雅等氛围。在布置广场的过程中,最关键的在于要确保风格的统一,但是在植物种植方面,可以应用多样的种植手法。例如,绿化面积较小的广场时,可以种植一些具有极强代表性的树木作为点缀,而在草地上或者建筑背景前,需要将树形的轮廓显现出来,这样才能够提升广场的美观程度。另外,如果广场的面积较大,可以布置大面积的草地,用草地去衬托广场的广阔形象;如果要将广场的庄严气氛展现出来,可以设计一些浓重的、具有苍翠特点的树木。例如,湖北省武汉市的洪山广场,该广场整个植物景观具有完整性特点。
3.2.2纪念性较强的广场植物景观设计需要以纪念性意义为主。为此,在选择植物种类方面,不应过于繁杂,最适宜的方式是多处种植某种植物,确保能够达到强化的目的。并且,在植物布置形式方面,要采用规则式种植方式,以便整个广场能够凸显出有序性。
4小结
针对植物景观构成要素以及当前城市公共空间植物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城市公共空间植物景观设计要点展开了相应的分析,通过分析明确了城市植物景观设计的重要性。并且,在城市植物景观设计中,施工人员应注意植物的选择,要选择与生长环境等方面相统一的植物,这样才能够保证植物的成活率,才能够为城市植物景观设计带来相应的保障,从而美化城市,满足人们对城市植物景观设计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