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内控模式特性引发的思考(精)[范文模版]
内控模式特性引发的思考
关键词:内部控制;模式;辩证法
一、引言
内部控制是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下人们有目的性的实践管理活动,模式是科学与非科学的分界标准。合适的内部控制模式能整合企业的信息资源,使企业价值得到有效的提升。所以,库恩把有无范式的存在看作是区分科学与非科学的标志。我国内部控制模式的变革,是伴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发展的。内部控制失灵并非造成金融危机的原因,但企业内部控制模式的选择在应对金融危机方面至关重要。令世界震撼动荡的金融危机暴露出金融机构的诚信问题,也同时让更多的企业意识到,单纯依赖内部控制已难以应对市场风险,企业内部控制必须向风险管理导向发展。在金融危机的重压之下,我国很多企业也在加强内部控制,也有建立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的需求。我国要求上市公司于2012年1月1日前构建完成各自的内部控制体系。但对于内部控制,企业不能将其简单当作应急的手段,而应将其当作企业的基本建设来认识。
二、内部控制模式特性的辩证法
(一)动态和稳定。内部控制模式的动态性是绝对的,稳定性是相对的。首先,一种内部控制模式的形成、演进总是与一定的社会经济、政治、法律、科技文化、自然习俗相适应的,尤其要受到一定时空条件下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即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制约。库恩认为,范式(模式)和真理就是这样一个不断消除疑点、摆脱困境、适应社会需要的工具。库恩的模式可以简化为以下图式:前科学时期→常态科学时期→反常与危机时期→科学革命时期→新的常态科学时期→…。所以,一定时间、空间条件下,内部控制模式总是适应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而不可能长期超越或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这都是其动态性使然;其次,内部控制模式在上述每一个时期,都会具有暂时的稳定性。因为,一种内部控制模式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长期的会计理论活动、管理实践活动的产物,其一经形成,必然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具有一定稳定性。只要内部控制模式所依存的环境未发生改变,它就不会发生质变。完善的内部控制其实也是一个综合的管理系统。而系统和环境之间有一个最佳适应点。处在这个适应点上的系统是进化最快的系统(我们将这样的系统称之为最优系统)。如果系统过于适应环境,系统就会失去进化的动力从而限制了其发展;如果系统过于不适应环境,系统就会被环境所淘汰。
既然任何事物总是与一定的环境相联系而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内部控制作为一个系统也不例外。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不同领域的内部控制有着不同的特征,归根结底都是因为影响内部控制的环境要素不尽相同。企业在许多方面如同生物体一样,如果不能适应周围的环境,也就不能生存。金融危机等恶劣环境的变化,可能会给企业控制带来困难,但企业管理人员若能合理预测其发展状况,就会不断地走向成功。(二)抽象和具体。抽象是因为内部控制模式在理论上的共性,具体是因为其个性。抽象和具体其实是内部控制模式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它的抽象性表现在它是若干共性因素的集合,是剔除内部控制活动的个别差异,对共有本质的高度概括,是对会计实践的反映。所以,它不可能像会计记账规则一样过于细致、繁琐,而只能是一种理论上的浓缩和抽象。
内部控制模式的具体性表现为它的可辨认性。内部控制模式都是在具体的社会经济环境中产生的,社会经济环境的不同决定了不同内部控制模式的相互异质性。不同的内部控制模式必须是可以操作和遵循的(起码在思想观念上是这样),并且在有些方面是可以区分的,或者至少在某一方面是有差异的,而且差异必须明显而确实,否则,该模式就不能称其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独立的内部控制模式。(三)主观与客观。内部控制模式的产生和发展是客观的,然而它的运用却是主观的。内部控制模式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上的客观产物,但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决定了模式的完善和演变速度。人的智慧可以使合适的模式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从而有效提升企业价值;相反,不合实际的生搬硬套则会阻碍内部控制模式作用的发挥,使企业发展滞后,甚至被淘汰出局。所以,只有把它的主观性与客观性统一起来,才是有效的内部控制模式。
在金融危机的重压之下,很多企业也在加强内部控制,也有建立完整内部控制体系的需求。我国也在大力推动企业建立内部控制体系,要求上市公司于2009年7月1日前建立内部控制体系。但对于内部控制,企业不能将其简单当作应急的手段或是应付国家的要求,而应将其当作企业的基本建设来认识。
(四)开放与内敛。内部控制模式虽然因各国经济环境的影响而有所不同,但由于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在内的各种交往和相互关系的日益增多和密切,必将促进各国内部控制模式的相互融通。2008年金融危机能波及全球,也证明了各国经济逐渐走到同一个屋檐下。因而,内部控制模式不是一个封闭的模式,而是一个开放的模式。李心合(2007)认为,内部控制应是以公司价值创造为主要目标、以价值链分析为基础、以管理信息系统为平台、体现控制全过程的一个开放性系统。
严复曾说过:“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两立,合之则两亡”。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在国外行之有效的经验或方法,一旦引进、移植到中国来就不灵。因此,借鉴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内部控制模式的经验和方法固然重要,但是,必须对其“精华”所带来的“效益”与其“糟粕”所引起的“成本”进行“成本效益”分析。
一般地说,越是具体的经验越具有内敛性,也就越带有国别特点,就越难以运用。比如,在内部控制模式的软硬控制的比重上看,我国内控体系对内部环境要素的界定中硬环境居多,而COSO报告中更加注重“软控制”,强调“以人为本”,风险管理框架中更加侧重了风险管理哲学与风险偏好。我国内部环境六个要素中除了企业文化、法律环境外均为硬环境,且对风险管理哲学和风险偏好述及不多。这正是各国内部经济环境的区别所导致内部控制模式的差异。所以我们发现,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先进有效的内部控制经验或方法中,那些比较抽象、理论层次比较高的内容反而对我国更具有借鉴价值。我国内部控制模式的发展趋势将是国际化与本土化之统一,但关键在于创新,唯有创新才有发展,任何形式的模仿和简单照搬都没有前途。(五)推力与拉力
1、政府的推力。在我国企业高速发展过程中,原来的内部控制模式所反映出来的不适应性,已经显得越来越突出,必须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内部控制管理新机制。2006年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制定并发布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明确要求在本所上市的公司应当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完整性、合理性及实施的有效性,以提高公司经营的效果和效率。同时,要求公司董事会应在年度报告披露时披露年度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随着金融危机的端倪初现,2008年6月28日财政部、证监会等五部委联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与2010年4月26日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共同构建了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自2011年1月1日起首先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施行,自2012年1月1日起扩大到上市和深市主板所在的公司施行。这就要求企业将内部控制嵌入公司治理,并融入生产、人力资源、营销等环节的管理;拓宽内部控制的目标,不仅要保证企业经营的合理合法、保护资产的安全、保证财务报告真实可靠,还要将目标延伸到管理的效率和效果、服务于企业战略的实施;将内部控制关口前移,以事前的内部控制环境评价和风险评估为前提构建内部控制系统,将传统的查错纠弊式内部控制转化为事前防范和威慑与事中查错纠弊相结合的内部控制体系。
2、价值目标的拉力。企业对价值提升的不懈追求是内部控制模式发展的内在拉力。作为管理方法的内部控制在功能上是服从价值创造的。在管理学上,早期的内部控制是作为管理的一种职能提出来的,并以降低成本、增加利润为重心。随着股东价值最大化成为所有公司的主要目标,以价值为基础或核心目标也就成为管理当局实施管理控制的首要任务,这个任务随着机构投资者的兴起而被强化。如今谋求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定位已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的普遍共识,而作为管理方法的内部控制,正是通过有效的获取和利用资源来实现这一目标的。有鉴于此,笔者认为:(1)价值提升是内部控制模式的本质属性,价值提升是渗透在企业所涉及的各个“毛细血管”中的;(2)当前,企业动态环境的变化大大促进了内部控制模式的价值思维及体系边界的扩展,内部控制边界由相对静止向逐渐变化的动态发展,即认为内部控制模式的边界是随环境条件而变化,呈现出模糊性,但没有根本动摇内部控制模式对风险管理和价值提升的本质;(3)内部控制模式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横向和纵向的整合,它将围绕企业核心能力的培植与企业价值提升而形成一个超越传统会计的、全新的综合化内部控制系统;(4)内部控制与企业战略的关系如何平衡将是内部控制能否行之有效的关键,因为战略的总目标是企业价值的提升,它的实施计划往往由企业核心决策层来设计并确定。无数企业的兴衰往往系于决策者的一念之间,如何控制决策者的盲动,将是内部控制的核心价值。内部控制体系应当将内部控制的组织形态凌驾于核心决策层之上,才能真正发挥作用。这对决策者有一定程度的限制,但也可以降低其犯错误的几率,因此企业家们应当用长远的眼光去看待内部控制。要充分发挥价值对内部控制模式的拉力作用,就要求决策者从企业的整体利益出发,不断发现和修正企业内部控制模式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作者单位:河北医科大学)主要参考文献: [1]刘玉廷.全面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解读[J].会计研究,2010.05.[2]李心合.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导读[M].大连:大连出版社,2008.[3]李心合.内部控制—从财务报告导向到价值创造导向[J].会计研究,2007.4.[4]朱荣恩.内部控制的理论发展[N].中国财经报,2001.1.11.
第二篇:从学习实践新课堂教学模式引发的几点思考
从学习实践新课堂教学模式引发的几点思考
在本次活动的三个片区的研讨会上,我们观看了五节研讨课、听了三十二名同志的交流发言,很有感触。我们高兴地看到了盘山县在学习、探索、实践魏书生教育思想,实施“三段六步”教学模式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其主要标志: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规范了教学行为 ;科学、民主教育思想,在我们的课堂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得到了贯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都得到了培养,课堂教学效果良好;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理论写作能力有明显提升。这是我县广大教师在学习、实践中不断努力的结果。下面,借研讨会的机会讲几点思考意见:
一、坚定一个信念
“三段六步”教学模式是具有盘锦特色的,经过实践验证了的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实效性的新课堂教学模式。“三段六步”教学模式追求课堂教学民主化,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组织教学的科学化,促进教与学的和谐统一。这一模式首先解决了“学什么”,然后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知道“怎样学”,最终通过自主测评及时了解学生是否学会和会学的问题,在相互合作、相互探讨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得到有效培养。因此说“三段六步”教学模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是深入学习魏书生教育思想的需要,它有着科学的理论基础,并经过四年教学实践验证了的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值得学习和借鉴。我们应该大胆地、自信地、科学地和灵活地运用这一模式,并在实践中不断地使之丰富和完善,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
二、注意三个问题
1、加强模式构建理论依据的理解与把握。
2、实施模式要科学设计教学流程。
3、实施模式不能抹杀自我教学个性。因此我们学习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应做到在理性上科学认识,在心态上冷静包容,在行动上科学改造。
三、克服四种倾向
1、克服教学模式化、形式化的现象。
在调研中发现,有的教师在使用“三段六步”教学模式上有机械套用模式的操作流程的现象,使课堂教学变成僵化的几个模块,课堂失去了生机和活力,无法完成教学目标。教学是艺术,不是演戏作秀,因此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学情、教学内容科学灵活调控教学环节,合理施教。评价课堂教学是看学生参与程度、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而不是看教师的表演如何和花样的多少。
2、教学中教师过于强势。有的教师仍然扮演导演的角色,按自己的课前预设牵着学生鼻子走,教学过程也完全是按照教师课前的预设而展开,致使完整的知识变得支离破碎,不利于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的形成。
3、喧宾夺主现象时有发生。
多媒体这一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运用无疑提高了教学效率,增强了教学直观性和新颖性,但教学中频繁使用多媒体会冲淡教学重点,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教学效果。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重视开发当地的校本课程资源,但利用课程资源不是越多越好,要适时适量。教科书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在使用时合理调整、因地制宜删增内容,在教材框架内使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是用教材教。
4、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过于草率有浮夸现象。
教师的评价有其激励功能和导向功能,但使用不当也会带来负面影响。例如:教师常用“你真行”、“你真棒”、“回答非常准确”之词来评价学生。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教师应当给予充分肯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如果学生回答不准确教师还一味地无原则浮夸,时间长了,这种评价也失去了激励的功能。
四、实现二个转变
1、实现教师角色真正意义上的转变。
教师角色的特征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的,在历史上教师这一角色经历了长者为师,到有文化知识者为师,再到教师即科学文化知识传递者的演变历程。新课程标准启动,教学方式的变化,呼唤着教师角色重新定位。教师不在是传统教学中的主角,而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参与者、激励者和指导者,是学生的良师益友。
(1)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化为学习的促进者。在实施新课程中,教师再也不能固守原有的“教师中心”的做法。有人说“课堂是师生交流的殿堂”,我认为首先应是师生交往的现场,是师生日常生活的情境,若使课堂变成生活的乐园,取决于课堂上师生的合作。因此,教师不要高高在上,应从讲台上走下来,从学生的角度设计教学问题,与学生互动,与学生同喜同悲,同呼吸共命运,学生才会从教师那里获得平等、主动参与的意识,在获得理解、支持、帮助和鼓励的同时与学生一起走出学习的困境,获得更多的欢乐与成功。另外,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了解和研究每一个学生的需要及发展的可能性,注重个别指导,尽可能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2)由课程的接受者、践行者转化为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我国课程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即国家、地方和学校课程。课程管理权利的下放,彰显了课程改革的新趋势:课程编制从权威、垄断走向民主开放;课程决策的多元化,校本课程将改变由行政当局、科学专家规划、设计课程的体制,吸纳教师、家长、利益集团参与课程决策;课程形式的多样化,如必修课、选修课与活动课相互渗透与融合,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显隐转换等。课程形式的多样化,为综合发挥课程的整体育人功能奠定了基础。这一趋势对教师而言,既是个体创造性发挥的机遇,也是对个人学识、能力的挑战。从这一意义上说,校本课程编制是每一位教师的必修科目。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为新课程的开发和改进献计、献策、献力。20世纪70年代,英国学者斯藤豪斯首倡了“教师作为研究者”理论。教师只有把自己定位在研究者上,才能成为新课程改革的积极参与者和主动适应者。
(3)由单一的管理者转化为全面发展的引导者。学生素质的形成,是一个主体建构的过程,不是整齐划一的批量加工中能完成的。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多样性和创造性。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潜能,尽量地给每位学生同等的参与讨论的机会,评价、奖励要公平、公正、公开,随时审视、随时修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多一把尺子,就会多一些关注,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教育因美而精彩,教育因爱而永恒,校园应该成为教师修师德、练师能、创师业的舞台,成为学生“人人都是才,人人都可成才”的科学人才观的实践天地。教育者应当了解学生发展的状态和时机,及时促进其当下发展,对学生教育不是强制灌输、拔苗助长,应是潜移默化、顺势而导、寓教于乐、寓教于无形之中,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生活是幸福的。
2、从经验型教师向学习型、研究型教师转变。
构建学习型社会,学校应该成为学习型组织,教师首先应成为学习型教师。终身学习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终身教育理念是教师教育的基石和精髓。教师应增强学习意识,通过教育教学理论、科学文化知识和他人的先进教学经验的学习,更新教育观念、丰富文化知识底蕴,为教学实践服务。教师应增强研究意识,通过开展校本研修和校本研训活动,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通过教学反思、同伴互助、专业人员的引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总之,经过学习――实践――反思――再实践――提升理论,使经验型教师成为名师和专家型教师。
第三篇:微商模式下购物维权引发的思考
微商模式下购物维权引发的思考
北仑 贾迪
【摘要】近年来,随着微信、微博等社交软件的大规模普及,以智能手机、移动网络和微信应用软件为媒介的微商购物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但由于立法和监管的缺失,该市场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分析微商交易中消费者基本权益的保护现状,能够为构建我国微商市场消费者基本权益保护制度提出有益的建议。
【关键词】微商交易 消费者基本权益 制度完善
一、微商的定义和发展前景
微商属于新生事物,目前尚无统一认知的定义。《中国化妆品微商标准(执行草案)》认为狭义的微商即通过微信这一社交平台展开各种买卖活动;而广义上的微商则泛指整个移动社交电子商务,基于微信、微博、手机 QQ 等各种媒介所开展的经营活动。
微商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在几年间不断发展壮大,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微商具有很多传统电子商务没有的优点,低门槛吸引了很多商家的入驻。虽然正处于起步阶段的微商现在饱受争议,出现了很多问题,但正如传统电商一样,只要加强监管力度、加强行业自律、填补立法空白,对其进行管理和规范,微商应当能够快速成长并且健康有序的发展。在未来,将会是电商、微商、传统零售长期共存、互相融合、相辅相成的局面。
二、微商交易中消费者基本权益的保护现状
由于微商交易的特殊性,消费者的基本权益展现出了新的内涵和特点,在法律法规顾及不到的地方,权益受损的情况经常发生。
1.消费者的安全权受到侵犯
实践中,消费者无法面对面的挑选商品,而且立法上存在空白,却反有效的行政监管,很多不法商家利用微商市场的缺陷,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销售假货,导致微商中三无产品泛滥、产品质量没有保障已经成为侵犯消费者权益的重要因素,也成为影响微商健康发展的最大阻力。在淘宝购物,由支付宝这个第三方支付平台担保交易,资金会暂时冻结在第三方支付平台中,只有当消费者收到商品之后,支付宝才会将款项打到商家账户上。相比之下,微商交易中缺乏类似于,支付宝这样的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监管,很多交易是通过买家直接转账汇款完成的,消费者在付款之后很有可能收不到自己购买的商品,财产安全很难得到保障。
2.消费者的知情权受到侵犯
在淘宝网开店,需要提供营业执照或者缴纳一定的保证金之后才能开张。相比之下,微商只需要一部手机注册一个账号,就可以在朋友圈进行交易,这样的零门槛给了许多不法商家可趁之机,导致各种山寨手机、仿冒奢侈品、假冒化妆品等产品充斥着微商市场。在微商交易中,很多商家利用监管空白,对商品的性能和等级进行夸大描述,利用过度美化的图片和模糊不清的用词来误导消费者.甚至为提高销售额和可信度,经常在朋友圈中晒出的售后好评、聊天记录、支付宝转账页面等,均可以通过软件直接生成,有很大的欺骗性。这种夸大宣传和利用虚假评价进行营销的行为影响了消费者做出正确的消费决策,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3.消费者的隐私权受到侵犯
新《消法》将个人隐私权纳入保护范围,保护消费者个人信息。微商交易中,卖家和交易平台都可以掌握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因此应当承担保护消费者隐私权的义务,而现实中消费者的个人隐私却屡受侵害。首先,微信本身具备某些功能缺陷,比如默认陌生人可以查看十张照片,用户很可能无意中就泄漏了自己的所在位臵和个人信息。其次,新开发的扫描二维码的功能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不法分子可以利用二维码,传播恶性软件病毒,盗取用户的基本情况。最后,微店、微商、订阅帐号经常会推送一些垃圾信息和广告,在用户使用公众号的同时对用户个人信息进行盗取,导致用户财产的流失和隐私的泄露。
4.消费者的求偿权很难实现 微商一般没有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登记,没有开具发票的资格,通过微商渠道买到的商品一般拿不到正规票据,而拿不到票据导致消费者举证困难,退货权很难实现。由于微商交易双方多为朋友关系,大多数消费者缺乏留存证据的意识,等到权益受到侵害以后很难得到救济。然而由于网络具有虚拟性和复杂性,任何人都可以在社交网络中发布信息,这种信息的真实性有待考察,而如果消费者没有保留交易凭证,在出现消费者权益纠纷时信息发布者可以随意删除信息,给消费者维权带来困难。消费者求偿权诉讼往往涉案金额比较小,案件繁多,而如果通过民事诉讼程序,不断要付出高昂的成本,而且耗时耗力,这使得很多权益受损害的消费者放弃行使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构建我国微商交易消费者的基本权益保护制度 通过上文的分析,要保护微商交易中消费者的基本权益,不仅仅需要完善相关的立法,还需要相关行政部门加强监管,同时微商交易平台要加强行业自律,消费者应当树立维权意识,积极主动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消费者安全权的维护
维护消费者的人身安全就是保证消费者的生命和健康安全不受到侵害,就是要保证在微商平台销售产品的质量安全。首先,完善相关的立法。《网络交易管理办法》虽然对网络中的交易行为做出了较为明确的规定,但该办法未涉及微商交易。而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美容化妆品商会微商专业委员会也颁布了一个草案,以便规范微商市场的发展,但它不属于法律法规,没有权威性和强制执行力,只能用于行业自律,所以应当制定有关微商交易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单行性法规。其次,发挥相关行政部门的监督管理作用,对微商市场进行分类监管。最后,加强微商的行业自律,作为市场监管的必要补充。微商行业自律的组织即微信运营商,微信平台应当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不断改进平台技术,整治微商中的恶意营销,为微商的健康有序发展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
由于微商缺乏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监管,很多交易是通过直接转账付款完成的,消费者付款后很可能被卖家拉黑且收不到货物,因此应当建立一个类似支付宝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保障消费者的财产安全。除了建立第三方支付监管平台,要保障消费者的财产安全还应当实现多样化的支付方式。在微商交易中,还要保证支付方式的多样化,比如可以采用货到付款等方式来维护消费者的财产安全。
2、消费者知情权的维护(1)建立市场准入制度
微商的入行门槛极低导致微商市场良莠不齐,缺乏统一的准入制度很难进行规范和管理。在设计微商市场准入条件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微商的特殊性和我国国情,从而建立可操作性强的市场准入机制,确认经营者的真实主体身份。首先,微商应当向自然人全面开放。其次,由于微商发展迅速,新的交易形式和交易主体随时都会出现,因此可以不对资金、人员、技术等条件做具体要求.再者,要根据经营商品的种类和销售规模确定不同的市场准入制度。最后,市场监管部门可以通过发放电子标识确认微商主体身份,电子标识应当含有经营者的基本情况以及投诉举报电话等信息内容,以便在发生消费纠纷时可通过有效途径解决。法律、法规的起草乃至实施需要很长的时间,短时间内无法解决对于现行微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因此还得依靠行业自律。微商交易平台可以推行实名制登记注册,在相关监管部门把微商纳入监管范围之前,建立微商监督机制。
(2)建立第三方信用评价机制
在日本从事网络交易的商家需要接受第三方认证,日本有专门的信用调查机构对商户进行信用调查,然后根据调查结果对商户的经营活动进行信用等级评估。反观我国,应当建立微商信用评价机制,在平台上公开微商的登记注册等信息,根据消费者的反馈将微商分为不同的信用等级,对于诚实守信的商家予以公开表扬,对于商家的违法行为及时披露。为了给消费者安全放心购物提供参考,这一信用监管平台应当公开且便于查询,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定期对商家进行审查,通过信用奖惩制度给予商家奖励和处罚。
3、消费者隐私权的维护
虽然新《消法》将个人隐私权纳入保护范围,但是目前我国关于保护网络隐私权的立法很少,而对于专门针对微商交易中的个人隐私权的保护则几乎没有,微商购物中消费者的隐私权屡受侵犯,个人信息得不到保障,因此需要通过立法对其进行规制,但由于立法需要很长的过程,而对消费者隐私权的保护则刻不容缓,所以除了立法之外,还应当从行政监管、平台监督和消费者树立维权意识这几个方面加强保护。首先,完善保护消费者隐私权的立法体系。其次,政府部门要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对微商平台的监管。再次,加强微商平台技术层面上的改进,由平台官方进行监督、审查和规制。最后,消费者要树立自我保护隐私权的意识。
4、消费者求偿权的维护
新《消法》引进了,“冷静期”制度,除了规定的四类产品,网购商品均可以七天内无理由退货。但是这一规则在实施过程中暴露出很多问题,如对退货商品缺乏判断标准等等,新的问题的出现就要求购物平台不断完善交易规则,同时,为了保障消费者的退货权,要加强行政监督,有关行政部门要尽快出台相关法规,明确从事微商业务人员的资质要求及售后保障等责任。正如上文所说的那样,微商平台应当建立一个类似支付宝的第三方交易平台,在出现退货的情况下,将资金冻结暂停付款,待退货完成之后再将款项打入卖家账户。而对于退货费用的承担问题,可以像淘宝一样有约定的要按照约定履行,对于商品质量问题导致的退货应当由卖家承担,而仅仅因为买家不喜欢觉得不合适导致的退货则应当由买家承担,买家可以通过购买运费险来获得一定的运费补偿。
在微商交易中,消费者处于弱势地位,尤其在获取证据方面,一旦信息被删除篡改,对于消费者举证维权是极为不利的。对此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一些消费者具有明显举证困难的应当适用举证责任倒臵规则。由于微商交易的特殊性,大多数消费者权益纠纷涉案金额比较小、案件繁多,通过传统诉讼成本太高,耗时耗力,进而导致消费者放弃行使权利的救济,求偿权得不到实现,因此可以适当采用小额诉讼程序,不但可以大大减少法院的工作量,提高诉讼效率,也减少了消费者的维权成本。
第四篇:“大接访”引发的思考
“大接访”引发的思考 夏先禄 胡甲文
公安研究2006年第4期
摘 要 公安机关开展“大接访”活动,不仅解决了一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取得了促进社会和谐的现实效果,更反映出了公安工作的短板和薄弱环节,指明了公安工作发展进步的方向,留给人们对公安工作未来发展的思考和启迪。
关键词 大接访 问题 启示
公安机关开展“大接访”活动,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它带来的效应不仅是化解了一批社会矛盾,解决了一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密切了警民关系,而且多方位、深层次地反映出公安执法工作和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这必将对推动新形势下的公安工作产生深远影响。如果说“大讨论”
重点是解决思想观念问题,“大练兵”重点是解决综合素质问题,那么,“大接访”就是重点解决公安工作发展进步的方向路子问题。事实证明,抓“大接访”就是抓和谐稳定、就是抓公正执法、就是抓队伍建设,是公安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这次“大接访”虽然告一段落,但“大接访”给我们带来的启迪和思考是深刻的。
一、“大接访”必然要求执法观念的进一步转变湖北省公安机关这次接处八千多起信访案件,绝大多数信访问题的发生与旧的执法观念密切相关,如疑罪从有、有罪推定、特权思想,执法简单、粗暴、随意等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依法治国,构建和谐社会必然要求公平正义,落实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社会发展使民主法制进程加快,执法思想必须与时俱进。当前应解决好“三个转变”。一要进一步增强人权意识,由简单执法向文明执法转变。由于执法简单、粗暴引发的信访案件占有一定比例。以管人者自居、我就是法等特权思想在一部分民警心中仍占有重要位置。有的对群众诉求敷衍塞责,冷硬横推;有的对行政相对人作风粗暴,吃拿卡要;有的对案件当事人无视人权,行为野蛮。
群众无难不上访。执法是为民谋利的公权,执法者要心系群众,绝不能把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事,当作司空见惯的小事。要在公安队伍中长期进行人权思想、人性理念、人本意识的灌输,使法治文明的思想扎根在每一个民警的头脑之中。二要进一步增强法治意识,由为钱执法向严格执法转变。从“大接访”暴露的问题看,为钱执法带来的执法不公不严不廉的现象突出,必须进一步深化“对法律负责”的理念,把忠于法律、维护法律的尊严作为执法准则,切实做到不唯上、不唯利、只唯法。公安机关的主要活动是执法活动,只有忠于法律,才能体现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才能体现执法为民。三要进一步增强诚信意识,由失信执法向诚信执法转变。为什么有些群众信“访”不信“法”,奉行“大闹大解决”的错误思想,主要原因就在于有的公安机关执法不守信。处事不公,伤了群众;开“空头支票”,害了群众;压案不查,误了群众;结案不退赃,失信于民。执法工作中每一个细小的疏漏和不公正,都埋下了当事人日后上访的“种子”。讲诚信,这既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要求,也是法治的内涵。“一次不公正的执法恶果甚于十次犯罪”。对执法,要有根有据,力求公正;对过错,要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用实际行动维护公平正义,取信于民。真正践行执法者“法无规定皆禁止”,执法相对人“法无禁止皆自由”,执法者必须守法等现代法治的诚信理念。
二、“大接访”必然要求执法行为的进一步规范公安工作的成效主要体现在公正执法上,“大接访”中群众反映的问题也主要集中在执法不公上。执法工作只有在规范的状态下运行,才能做到严格、公正、文明。全国政法机关部署开展的“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专项整改活动,找准了“症结”,抓到了“关键”。湖北省公安机关把“接访”与“整改”结合起来抓,针对“接访”中的问题,源头治理,加强制度建设。仅湖北省公安厅就制定了《关于制止公安涉农违规收费的五条规定》、《办理劳动教养案件适用标准规定(试行)》、《公安民警执法资格认证办法》、《信访事项过错责任追究规定(试行)》等十几个规范性文件。目的是:首先用制度保障执法规范。每一项执法行为既要靠制度来体现规范,更要靠制度来保障规范。针对“大接访”
反映出的普遍性问题,制定和完善相关制度,并把实践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制度化。为了减少执法引起的信访问题,湖北荆州、钟祥等地公安机关参照检、法部门的做法,建立了内部执法监督委员会,对案件实行集体审核把关;十堰等七个市全面推行了“网上办案”系统;有的地方与当地检、法部门建立起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疑难信访案件。这些代表着公安机关执法发展方向的好作法,既要推广,更要形成制度。其次是用程序促进执法规范。执法规范的重点是程序规范。“大接访”反映出的程序不规范的问题十分突出。一方面,接处警、扣押物品管理、办证时限等方面缺乏明细规定,民警工作的随意性比较大;另一方面,一些基层单位在执法办案中没有严格执行相关程序规定。没有程序的公正,就没有实体的公正。要从立案、破案、办案到结案都严格规定程序和时限。最后是用监督落实执法规范。执法规范的关键在落实。“徒法不足以自行”。
再好的制度不落实,群众还是看不到效果。近年来,湖北省公安机关把执法质量作为公安工作的生命线,取消全省其他综合性检查评比,在全省坚持开展执法质量考评,先后对21个执法质量基本达标、不达标的市县公安局主要领导集体进行诫勉谈话,并将考核结果通报同级党委政府。对连续两年不达标和发生重大执法问题的,通报党委政府,共调离、免职了4名公安局长,在全省引起强烈反响。这是督促执法规范落实到位的一个重要举措,应该长期坚持下去。但从长远看,除了加强内部执法考评、专项督察等监督外,最广泛、最深入的监督还是实行警务公开,置于广大人民群众、社会舆论的监督之下。
三、“大接访”必然要求基层执法的进一步加强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大接访”情况表明,执法问题主要在基层,82%的信访问题来自派出所和刑侦、交警、治安、经侦等五大警种,派出所占据了整个信访问题的“半壁江山”。这说明基层工作的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软、硬件建设要一起抓,而且重在抓好“软件”。首先,在政策导向上要体现“基层优先”。2005年湖北省公安机关专门出台了《关于切实加强派出所建设的实施意见》(鄂公发[2005]11号),从班子配备、经费保障等12个方面对加强派出所建设提出明确要求,已争得湖北省委省政府支持,每年安排2.4亿元转移支付资金,用于解决县级公安机关的经费的保障;省财政还将用两年时间安排1250万元,帮助解决1O0个无房、危房派出所的办公用房建设。总之要切实做到从政策导向、制度设计、警力资源配置上体现“基层优先”,在晋级晋职、教育训练、从优待警上向基层倾斜,努力把一线阵地建设好、巩固好。其次,在“硬件”建设上要着重解决好“警力不足”
问题。基层警力不足在湖北省较为普遍。为了解决警力总量不足的矛盾,湖北省委省政府同意按全国现有平均水平配备警力,增加编制,分三年逐步到位,重点是充实派出所。同时也要看到,完全靠增编不现实。湖北省公安厅决定从厅机关派百名民警下基层,实行“警力非正式转移”,一年一轮换,形成制度。首期100名民警已于2005年9月份下到了基层所队。以此带动市、县公安精简机关,充实基层。另外,县市以下50岁以上的公安局领导、科所队长不再担任实职,过早休息是个普遍问题。一方面警力严重不足,另一方面警力大量闲置。解决这个问题,湖北省石首市公安局将退居二线的领导反聘为特派员放在派出所调处纠纷,效果很好。第三,在工作重点上要突出“软件”建设。从现在的情况看,基层“硬件”建设近年来进步很大。相比较而言,“软件”建设是“短板”。一些基层领导指出:许多因治安纠纷引起的上访,不是由于“硬件”
不行,而是由于我们出警、调查、取证、调解等工作不及时,工作作风不扎实造成的。因此,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必须把苦练“基本功”,建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完善勤务制度,深化素质培训,规范执法办案等“软件”建设摆到突出位置,以基层基础建设年为契机,重点提升“软件”建设水平。
四、“大接访”必然要求执法素质的进一步提升大量的信访问题是执法水平不高引发的。
没有高素质的执法队伍,就没有高水平的执法工作。要从根本上解决信访问题,关键是执法者素质的提高。一要在长效练兵机制建设上下功夫。练兵是提高队伍素质的必经途径。湖北省坚持全警“大练兵”,使队伍整体素质有较大提高;出台《关于建立全省公安机关练兵长效机制的意见》,推动全员练兵;还举办了全省命案指挥员培训班、经侦支、大队长培训班,提高专业素质。下一步,还要从实战需要出发,把练兵的重点放在各级领导干部和一线执法人员身上,重点加强基本法律知识的培训和业务素质培训。二要在优化领导班子建设上下功夫。“将帅无能,累死三军”。提高队伍素质,关键在班子,在“一把手”。湖北省公安机关坚持“治警先治长”,督促各地认真选准配强带队伍的领头人。目前17个市州中有16个公安局长由同级党委常委或政府副职兼任,98个县市区局长中,有57个由同级党委常委或政府副职兼任,其余的全部高配。同时,省厅选拔两名45岁以下的年青同志进厅党委班子,选派2名同志到市州公安局任“一把手”。近期厅机关60名处级干部大轮岗,使厅党委班子结构更趋合理,中层干部优化组合,提高了厅机关工作活力。公安基层的头选不好,后果难料,甚至会成为“乱源”。
省公安厅还责成地方对发生严重违法违纪案件的县级公安机关领导班子成员和基层所队长及时撤换。同时,加强领导班子成员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四个能力”和“两个水平”。
三要在强化纪律作风建设上下功夫。从群众信访问题看,既有素质不高的原因,也有责任心不强、纪律松弛、作风不实等“非能力因素”的影响。有的群众说,“你们案件一时破不了还可以理解,最不能理解的是推来推去、不理不睬的作风”。有的民警把收集的证据弄没了,个别民警甚至把案卷遗失了,导致案件结不了。鉴于此,湖北省公安机关从2004年10份开始,开展了为期一年的纪律作风教育整顿,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出台了《关于全省公安队伍纪律作风建设的意见》(鄂发[2004] 19号),并与“大接访”结合起来抓,对纪律作风问题,敢于揭短亮丑,动真碰硬。既解决了工作软懒散、管理稀拉松、内务脏乱差等表层问题,又着力解决了徇私枉法、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执法创收等深层次问题,更重点解决了“家丑不外扬”、“出事就摆平”、“空喊虚抓不落实”等领导层面的思想作风问题,切实改变了“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压案不查、治警不严”等状况,警风明显好转,“守规矩、尽力干、敢负责、说真话、办实事”的氛围初步形成。四要在激励机制建设上下功夫。基层反映,“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个别地方基层民警工作积极性不高、不主动,甚至“能推就推、能拖就拖”。因此,既要正向激励,更要负向加压,实行责任倒查、强化责任追究。“大接访”中,湖北省公安机关对12个工作相对滞后、进京上访量较大的市州提出批评,震动很大。2005年底争取省财政每年拿出500万元,用于因公伤亡和困难民警家庭生活补助,并研究出台相应办法,激励广大民警建功立业,反响很好。只有构建“才有所展、劳有所得、功有所奖、过有所咎”的激励约束机制,做到赏罚分明,才能充分调动民警积极性,凝聚警心,激活队伍。
第五篇:“小金库”引发的思考
“小金库”引发的思考
今天,观看了《小金库引发的大案》这部教育片,受益良多。片中的主人公受到法律的严惩,实在是咎由自取。近年来,检察院查处的一些贪污贿赂案件中,有相当一部分案件都是“小金库”惹的祸。小金库,这一经济领域内的毒瘤,已成为滋生腐败的“黑洞”。这些犯罪行为无一例外的是循着一个固定的轨迹在运行:设立“小金库”以后,开始用于处理一些单位不好直接下账的非正常开支。随后,由于这部分资金的管理权限相对集中和管理混乱,就出现小数额的化公为私的贪污行为,并且数额逐渐加大。慢慢地一些领导干部胃口越来越大,中饱私馕。
俗话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始终以党性原则要求和规范自己,需要始终把开展学习实践 活动与促进党员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紧密结合起来,避免一失足成千古恨。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必须时刻加强学习,时刻严以律己,时刻警钟长鸣,从“小事”防起,努力 从以下几个方面方面廉洁自律。
首先,应加强教育,巩固思想防线。对“小金库”的危害一定要有充分的认识,把它作为惩腐倡廉的一个重要方面来抓。“小金库”的设立者通常把“小金库”看成了“臭豆腐”,它闻着臭,吃着香,能解决一些问题,所以才乐此不彼。说到底,这是从小团体利益和极端个人主义出发,是只图眼前一时的利益,而不顾长远的利益造成的短期行为,设立了“小金库”,并未从根本上解决一些资金使用上的问题。只有加强教育,认清其危害,才能更新观念。应强化对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特别是单位负责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党风廉政教育、财经纪律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树立全局观念,摆正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的利益关系,自觉抵御狭隘部门利益和个人不正当利益得侵蚀。
其次,应完善财务制度,加强财务监督,堵塞漏洞。各级财政部门应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尽快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务制度,既要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和增值,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又给予经营管理者适当的管理自主权,赋予其必要的机动财权,规范其运作,协调好国家、集体、经营者和职工的利益关系,充分调动起各方面的积极性。同时,国有单位的上级部门和各级财政管理部门应继续强化财务监管,管好单位“大金库”资金使用,使“小金库”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近年来推行的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财务管理制度,如会计委派制度和厂务公开、财务公开等内部监督制度,应继续坚持,并不断总结经验,逐步予以完善,使财务运作真正做到“阳光作业”。此外对“小金库”举报奖励制度,对举报“小金库”者,经调查属实予以重奖,也起到了发动职工群众和社会力量对“小金库”进行监督的作用。
再次,应加大查处和惩治力度,形成打击合力。“小金库”虽然隐蔽,但总会在运作的相关环节留下蛛丝马迹,发现它并不难,有关职能部门,只要多一份责任心,认真一点,“小金库”总是能够被揭露出来的,所以对“小金库”不仅要严令取消,而且要敢于动真格,对检查单位的财务收支情况进行认真审查,而不是走过场,发现“小金库”问题,严肃查处,决不姑息。每年的财务检查是必要的,但例行的检查不能流于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应有所变化,检查要做到经常化、不定期化、抽查化,才能更有成效。财务、审计、国资、纪检监察和检察等有关职能部门,在对“小金库”的查处和治理中应加强协调与合作,同步合拍,相互支持,结合各自职能,相互配合联动,实行联合执法,形成打击合力,才能有效的遏制“小金库”现象的发生。
最后,应加强立法,断其源头。“小金库”顽症,久治不愈,与立法上的滞后不无关系。特别是刑法上无具体明文规定,一般只有在发现了贪污挪用、行贿受贿、私分国有资产等犯罪行为后,有关当事人才被追究责任。司法实践中,大量的犯罪行为都被“小金库”的外衣掩盖着,“小金库”发现容易,但查处中通常因账目混乱,有的甚至因无账可查,证据缺乏,以某项具体的犯罪行为予以惩处时难度很大,难以定罪处罚。因此,笔者认为,要从根本上杜绝“小金库”现象,在刑法上可增设“擅设账外资金罪”,即任何单位,违反财经制度的有关规定,以虚假支出套取资金或隐匿收入不入账,以单位名义放在账外数额较大的行为。构成该罪的直接以该罪追究该单位和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如果行为人既擅设“小金库”,又有贪污、挪用等犯罪行为的,应予数罪并罚。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必须时刻加强学习,时刻严以律己,时刻警钟长鸣,从“小事”防起,要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与党和人民利益的关系,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关系,在任何时候都要把党和人民的利益始终放在首位,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都是我们华夏民族千年以来总结下来的宝贵“警世长钟”,同时要想坚决取缔“小金库”,需要廉洁自律,更需要标本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