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城乡义务教育全面免费等10则5篇

时间:2019-05-14 03:40: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08年城乡义务教育全面免费等10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08年城乡义务教育全面免费等10则》。

第一篇:2008年城乡义务教育全面免费等10则

2008年城乡义务教育全面免费等10则.txt48微笑,是春天里的一丝新绿,是骄阳下的饿一抹浓荫,是初秋的一缕清风,是严冬的一堆篝火。微笑着去面对吧,你会感到人生是那样温馨。2008年城乡义务教育全面免费等10则作者:佚名

2008年城乡义务教育全面免费

近日,在北京举行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传出消息:2007年前11个月,全国财政用于教育的支出达到5578.19亿元,比2006年同期增长32.7%。财政部预计,2007年中央财政教育支出1068亿元,增长76.3%。2008年中央财政将继续加大教育投入,保障优先发展教育,并将全面实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

财政部部长谢旭人说,2008年财政部将继续调整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相关政策。从2008年春季学期开始,中央财政将进一步提高国家课程免费教科书的补助标准;还将进一步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政策,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给予50%的奖励性补助。

(摘自2007年12月21日《人民日报》)

首部终身学习法起草完成随着我国快速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第一部《终身学习法》有望出炉。目前,该法案已有可行性论证报告,并完成了起草工作。

据教育部职成教司司长黄尧介绍,目前,中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已经达到了23%,大学生在校数量约为2300万人,其中,高职学生数占到一半。此外,全国成人教育在读人数也超过500万,自学考试吸引了950万人次考生参加,另有250万人次的学生参与了非学历教育。虽然整个学生规模在不断扩大,但“扩招”后经费投入的比重、办学条件、就业去向等矛盾仍很严峻,需要通盘权衡。黄尧表示,除了制定鼓励国民终身学习的国家****以外,《职业教育法》也将进行修订,如何发挥公共财政导向、吸引更多青少年报考职业院校等问题均会被列入统筹考虑的范围之内。

(摘自2007年12月24日《劳动报》)

上海首次延长高级教师

退休年龄

今后,上海市教师退休不再按照年龄“一刀切”,有两类教师可以延长退休年龄。近日,上海市教委、市人事局等单位联合发布通知,中心城区选派到公建配套学校的中学高级教师、或选派到农村学校并连续支教2年以上的中学高级教师,身体健康,能够坚持正常工作者,可适当延长1至5年退休年限,延长后的退休年龄,女教师最高不超过60周岁,男教师最高不超过65周岁。

该政策实施后,有利于城乡教育均衡化发展,促进郊区农村学校提高教学质量,充分利用中学高级教师的余热。上海市北中学校长陈军认为,具备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这项政策不仅保证这些返聘教师的权益,又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对公建配套学校和农村学校的辐射,有利于教育均衡化发展。

(摘自2007年12月25日《新闻晚报》)

广东大学生当乡村教师

可退学费

近日下发的《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从教上岗退费实施办法(试行)》明确,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从教上岗退费标准按每人每年6000元计算,经费由省财政统一安排。

为鼓励广东省优秀大学生到农村从教,提高农村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省委、省政府经过近半年的调研后出台该《办法》,决定从2008年开始,在全省实施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从教上岗退费政策。

《办法》规定,享受上岗退费政策的对象包括:省内全日制普通高校应届及暂缓就业的本、专科毕业生(其中,外省生源毕业生须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和学士以上学位),省外全日制普通高校应届及暂缓就业的广东生源本、专科毕业生。退费标准定为每人每年6000元,任教一年退一年费用,本科毕业生退费以4年为限,专科毕业生退费以3年为限。所需经费由省财政统一安排。

接下来,广东还将考虑实施在校高年级师范生到农村中小学进行为期半年顶岗实习的举措。

(摘自2007年12月19日《南方日报》)

北师大2008年

将全招免费师范生

近日,北师大公布2008年招收保送生和自主招生的政策,2008年招收的保送生原则上为免费师范生,自主招生则全部是免费师范生。这是免费师范生办法实施以来,第一次进行保送生和自主招生的招收。

北师大招生办介绍,获得国家级奖项(多人合作获得的奖项只认可第一获奖人)不适合做教师或更适合学术发展者可报考非师范生。以外国语中学(学校)名义具有保送资格的学生只可申请英语或俄语专业,其中英语专业只招收免费师范生,俄语专业只招收非师范生。

在自主招生方面,获得资格的考生可在同科类调档线下20分以内、且不低于一本分数线的情况下录取。如果达不到上述条件,北师大还特别对“偏科”严重的考生亮起绿灯,即语文、数学、外语中任一单科高考成绩不低于145分(150分制)或文科、理科综合成绩不低于290分(300分制)者,如果高考总分达到一本分数线,也能被录取。

(摘自2007年11月22日《京华时报》)

宁波“试水”12年免费教育

为了让更多群众享受公共财政的阳光,宁波市鄞州区政府在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和免费职业教育后,决定为全区1.3万名普高学生的学费埋单,全区实现12年免费教育。

早在两年多前,鄞州区就开始在章水镇杖锡学校“试水”义务教育阶段的免费教育。学生不仅免学费、书本费,而且还免住宿费。从2006年春季开始,鄞州区对全区7万名属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实行全免费教育。到2007年秋季,鄞州区又为区内职高生提供免费教育,1.5万名职校生不用再交每年几千元的学费。到2008年春季开学时,将免除全区1.3万名普高学生的学费。

鄞州区同时还规定,对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同样可以享受免费义务教育。

据鄞州区教育局统计,该区在全省率先实现十二年免费教育后,将使全区近14万名中小学生受惠。区财政每年投入1.3亿元。按照现行的学校收费标准,一个鄞州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自负的教育费用将减少1.5万元左右。

(摘自2007年12月26日《今日早报》)

西安高中学籍

实行“双卡”管理

据悉,西安市开始对新入学高一学生的学籍实行学籍卡和会考卡并存的“双卡”管理,进一步规范全市普通高中的办学行为,以实现高中学籍管理与高考报名资格的统一,从源头遏制高考移民。

2007年中考招生过后西安市教育局强调,必须切实加强学籍管理,任何学校不得自行招生,对自行招收的学生不发“卡”,不建档;任何学校不得自行接收学生,所有学生必须通过正式录取才能取得入学资格,学校录取的所有学生都要严格履行审批手续。未经审批而学校接收的学生将不建学籍,各学校必须按照录取人数领取学籍卡和会考卡,为高一新生建立正式学籍。同时,所有普通高中学校要按照统一标准建立高一新生学籍库。

西安市教育局重申,各高中学校一方面必须建立高一新生学籍库实行网络管理,实现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管理的统一;另一方面必须实行学籍卡和会考卡的“双卡”管理,所有高一新生三年后参加高考报名时必须“双卡”齐备方有报名资格。

(摘自2007年12月16日新华网)

新疆2008年全面进行高中课改

2008年秋季新疆将拉开高中课程改革的序幕。据介绍,在高中课程改革中,高中生要修够144个学分,其中必修学分116个,在必修学分中体育与健康要修11个学分,语文、数学、英语的学分是10个。体育与健康学分修不够就无法高中毕业。必修学分中还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3个科目,达到23个学分。而选修课由两个模块组成,共28个学分。新的课程有8个学习领域包括15个科目,8个学习领域是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和综合实践活动,15个科目分别是:语文、数学、外语(英语、日语、俄语等)、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艺术(音乐与美术)、体育与健康、技术(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其中通用技术、社区服务、社会实践是3个新增设的科目。外语课的变化是社会的需要,学生的选择范围拓宽了,应用范围也就更广了,而新增科目主要是提高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

(摘自2007年12月25日《新疆经济报》)

美国越来越多孩子上家庭学校

在美国,学龄孩子不上学是违法的,但是孩子和家长对教育的形式有选择权。随着“家庭学校”教育成果的显现,在家里接受初等教育的孩子数量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据报道,美国目前在家里接受教育的学龄少年儿童已经超过200万,相当于每50名中小学生中就有一名“家庭学校”的学生。专家说,在家上学的美国孩子的人数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增长。越来越多的家长认识到,学校所教的知识陈旧,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而且学校的授课方式忽视学生的个性,不能满足每个学生的特殊需要。自己在家教小孩,可以因材施教,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安排课程和进度,时间上也相当灵活。而且,弱小的孩子不用担心和其他同龄人竞争的压力,避免上学时被其他同学欺负或耻笑。特别是时不时发生的校园枪击案,使得一些家长对公立学校的安全更不放心。

据报道,“家庭学校”全国中心的调查显示,全美高等学校中有68%已承认家庭学校中家长准备的成绩单。名校斯坦福大学对家庭学校的学生录取率为27%,高出其平均录取率的一倍。

(摘自2007年11月29日《中国青年报》)

大学英语教材将变脸

我国首套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编写的大学英语系列教材将正式出版,这意味着我国大学公共英语教材将大变脸。

教育部新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从三个方面对大学本科公共英语教学进行重大改革,包括修改现有的教学大纲,将原来的以阅读理解为主转变到现在的以听说为主;改革现行的教学模式,将被动模式转变为综合应用为主的个性化和主动式的教学模式,全面提高大学生的英语综合实用能力,使我国的大学生在大学毕业时都能达到基本听懂英文广播、进行简单的英语交流和具备一定程度的写作与翻译能力。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杨惠中表示,新教材将注重锻炼学生的听说能力,加强学生的语言规范,而且新教材更具有趣味性。据悉,新教材包括了听说、阅读、写作、快速阅读,以及“经贸类”和“文化类”的选修课程等,目前已在部分高校试点,不久将在全国高校推广。

(摘自2007年12月22日《新闻晨报》)

■责编:熊春阳

第二篇:全面普及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启动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行动计划”

全面普及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启动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行动计划”

有学上,上好学,琅琅书声遍校园

贫困的孩子也能背起书包,满心欢喜地走进校园——2008年秋季起,我省全面普及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学杂费”成为了一个历史名词,义务教育实现了由“人民教育人民办”到“义务教育政府办”的历史性转变。

从关注每个孩子是否有学上、能上学,到关心他们上好学、读好书 ——2009年,我省启动并实施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行动计划”,将义务教育的工作重心,转到办好每一所义务教育学校和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上来,促进教育公平。

校园里,琅琅书声入耳畔。

基础教育各项指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000年至2010年,我省把普及巩固义务教育和发展基础教育,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到“十一五”期间进入到历史上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全面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

截至2009年底,小学适龄人口净入学率达到99.84%,初中毛入学率达到99.6%;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4.0%。基础教育发展水平的各项指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009年,我省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和初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比2000年提高近0.35和25.3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分别高出0.45和0.6个百分点。

普通高中教育,则在“十一五”期间完成了从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增长转变的历史性转折。1999年至2006年,我省普通高中发展保持高速度、规模化的扩张态势,较好的解决了高中渡峰问题,1999年全省普通高中588所,在校生人数59.3万人,学校数和在校生人数逐年增加,2006年达到峰值,共有高中689所,在校生人数134.8万人,比1999年增加75.5万人,7年时间增长了127%;2006年至2009年,普通高中发展从外延扩张向内涵增长转变,2006年后,全省普通高中数和在校生人数逐年减少,截止2009年底,全省普通高中622所,在校生人数128.7万。

普通高中快速发展的同时,中职教育的发展也突飞猛进。2000年,普通高中招生数27.7万,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数9.97万人,普职比

7.3:2.7,初中毕业生升学率51.69%;2009年,招生数、在校生数普职比均达到1:1,全省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4%。普高、中职协调发展,较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需要。

弱势群体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

2009年,全省共有特殊教育学校76所,招收残疾儿童2167人,比2005年增加1129人,增长108.8%;在校残疾儿童13959人,比2005年增加了4515人,增长47.8%,学龄三类残疾儿童入学率为80.2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比例不断提高,截止2009年,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残疾儿童招生数和在校生数,分别占特殊教育招生和在校生总数的49.66%和47.68%。

在关爱留守儿童方面,我省已经建立了由政府统筹、相关部门和农村基层组织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完善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建立了教职工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扶机制。通过思想上引导、情感上关怀、学习上帮助、生活上关心,为农村留守儿童营造了健康、温暖的良好环境。

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以流入地政府为主,指定公办学校或委托民办学校接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读;对以接受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为主的民办学校进行大力扶持。通过流入地政府积极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提供接受义务教育的机会,确保教育过程公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普遍能“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

多项政策缓解“择校难”“择校贵”

完成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后,新的矛盾出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总量,很难在短时间内大量增加。在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非常激烈,昂贵的择校费刺痛了家长们的心。

为此,2009年,我省启动并实施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行动计划”,按照基础设施标准化、师资配备均衡化、教育质量一体化的发展目标,通过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工程、义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工程、义务教育关爱工程和完善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健全完善督导评价机制,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力图让所有的孩子都能轻松“上好学”。

我省还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现同在蓝天下、共享好资源。从2004年起,我省共投入3.9亿元,为16000所农村中小学配置了远程教育设施,完成了农村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校校通”。开发出了相配套的优质远程教育资源,涵盖英语、语文、数学、思品、音乐、美术等学科。远程教育工程在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方面也得到了广泛应用,为提高农村教师素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体制机制创新。近年来,全省不断总结推广多种办学模式。先后涌现出咸宁通山为代表的山区“联校走教”模式、以宜昌夷陵为代表的农村地区“一校制”模式、以武汉洪山区为代表的城市地区“学校合并、合作办学”模式、丹江口市的教育协作区模式、以潜江、仙桃为代表的平原地区“区域一体化”模式和武汉城市圈对口交流合作等体制机制创新,从资源共享模式、学校治理结构、行政管理体制等方面积极开展改革创新,破解发展难题,取得了初步成功。

第三篇:全面加强两类学校建设 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

全面加强两类学校建设 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8〕27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教育部有关负责人日前就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记者:为什么要出台《指导意见》?

答:党中央、国务院对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特别是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以下简称两类学校)建设工作高度重视。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总书记指出,基础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先导性地位,要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努力把我国基础教育越办越好。强调要针对突出问题,在合理规划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建设、提高乡村教育质量、稳定乡村生源等方面推出务实管用办法。李克强总理多次对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作出指示,要求在投入、师资、教学设施等方面予以保障,尽最大努力为孩子们创造公平的受教育条件。

两类学校是我国教育体系的“神经末梢”,是农村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办好两类学校,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任务,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本要求,是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有力举措。截至2017年底,全国有农村小规模学校10.7万所,其中小学2.7万所,教学点8万个,占农村小学和教学点总数的44.4%;在校生有384.7万人,占农村小学生总数的5.8%。农村小学寄宿生有934.6万人,占农村小学生总数的14.1%。从历史发展来看,两类学校在服务农村最困难群体、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普及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国家采取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不断加强农村义务教育,两类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但受历史、地理等多方面因素制约,两类学校仍是教育的短板,存在规划布局不合理、办学条件相对较差、师资保障不到位、校园文化建设相对滞后等问题,迫切需要进一步全面加强,提升育人质量。

为认真贯彻中央要求,切实加强农村义务教育,满足农村群众就学需要,教育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在充分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研究起草了《指导意见》,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由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实施。

记者:《指导意见》提出了哪些原则性要求?

答:《指导意见》坚持系统思维、底线思维和精准思维,对全面加强两类学校建设提出了三个方面的原则性要求。

一是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优化农村教育规划布局,科?W合理设置两类学校,妥善处理好学生就近上学与接受良好义务教育关系,切实保障广大农村学生公平接受教育的权利。

二是重点保障、兜住底线。坚持优先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公共资源配置对两类学校重点保障。加强分类指导,精准施策,立足省情、县情、校情,从最迫切的需求入手,推进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和教学装备配备,补齐两类学校办学条件短板。加强经费投入使用管理,切实保障两类学校正常运行。

三是内涵发展、提高质量。加强两类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深化育人模式改革,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实施素质教育。配齐配强乡村教师,大力提高乡村教师素质,运用“互联网+”教育方式,全面提升办学水平。

记者:《指导意见》针对两类学校发展滞后问题,提出了哪些重点措施?

答:《指导意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重点针对当前两类学校存在的困难问题,综合施策、精准施策,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一是针对盲目撤并和撤留两难问题,提出了统筹布局规划的要求。《指导意见》强调,准确把握布局要求,科学制定布局规划,妥善处理撤并问题,坚决防止因为学校布局不合理导致上学困难甚至辍学。

二是针对两类学校办学条件相对落后问题,提出了改善办学条件的要求。《指导意见》强调,加强通往两类学校的道路建设,完善交通管理和安全设施,确保学生上下学安全。合理确定两类学校基本办学标准,加快标准化建设,力争2019年秋季开学前,两类学校办学条件达到本省份确定的基本办学标准。

三是针对两类学校师资保障不到位、师资队伍不太强问题,提出了强化师资建设的要求。《指导意见》强调,在教师编制岗位核定、职称评定等方面对两类学校实行倾斜政策。严格落实各项津补贴政策,提高乡村教师待遇。改革教师培训培养,提升教书育人能力与水平。

四是针对两类学校经费保障不到位问题,提出了强化经费保障的要求。《指导意见》强调,教育经费投入向两类学校倾斜,切实落实两类学校公用经费补助政策。探索将学校安保、生活服务等事项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所需资金从地方财政预算中统筹安排。完善小规模学校经费使用管理办法,确保规定的公用经费足额用于小规模学校。

五是针对两类学校管理服务水平不高、育人有待提升的问题,提出了提高办学水平的要求。《指导意见》强调,推进乡镇中心学校和同乡镇小规模学校一体化办学,实行中心学校校长负责制。充分发挥两类学校独特优势,完善育人模式,提高育人水平。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加快实现两类学校宽带网络全覆盖。完善城乡学校支教制度,广泛开展对口帮扶活动。

记者:《指导意见》是如何加强两类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

答:办好乡村教育关键在于教师,《指导意见》提出了多项措施来加强两类学校教师队伍建设,要求做到“四个倾斜、两个提高”,努力优化工作环境、提高待遇保障、扩展发展空间,让优秀教师不仅能进得来,而且能留得住、教得好。

一是编制核定向两类学校倾斜。对小规模学校按照生师比与班师比相结合的方式核定编制;对寄宿制学校应根据教学、管理实际需要,通过统筹现有编制资源、加大调剂力度等方式适当增加编制。要求各省(区、市)结合实际制订具体核定标准和实施办法。

二是岗位设置向两类学校倾斜。推进县域内同学段学校岗位结构协调并向乡村适当倾斜,努力使乡村学校中高级教师岗位比例不低于城镇同学段学校。

三是职称评聘向两类学校倾斜。将到乡村学校、薄弱学校任教1年以上的经历作为申报高级教师职称和特级教师的重要条件。落实教师职称评聘向乡村学校教师倾斜政策,并优先满足小规模学校需要,保障乡村教师职称即评即聘。

四是师资配备向两类学校倾斜。深化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按照核定的编制,及时为乡村学校配备合格教师,保障所有班级开齐开足国家规定的课程,保障小规模学校少先队辅导员配备。要求各省(区、市)统筹制订寄宿制学校宿管、食堂、安保等工勤服务人员及卫生人员配备标准,满足学校生活服务基本需要。还要求从根本上解决部分地方长期聘用编外教师问题。

五是提高两类学校教师待遇。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向两类学校适当倾斜,统筹考虑当地公务员实际收入水平,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指导意见》明确,乡村教师享受乡镇工作补贴、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生活补助和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等政策。要求将符合条件的乡村学校教师纳入当地政府住房保障体系,并加大艰苦边远地区乡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力度。

六是提高教师专业素质能力。推进城乡教师交流和跟岗实习培养。适应小规模学校教师包班、复式教学需要,注重“一专多能”教师培养。“国培计划”优先支持艰苦边远贫困地区乡村教师培训,加大对两类学校教师的培训力度,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教研队伍建设,帮助提升教育质量。鼓励师范生到两类学校开展教学实习。教育经费加大向教师队伍建设的倾斜力度,重点用于按规定提高教师待遇保障、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

记者:请问《指导意见》对提升两类学校教育质量有哪些具体举措?

答: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指导意见》最核心的目标,就是要全面提升两类学校的教育质量,在强调改善办学条件、强化师资队伍、加强经费保障的基础上,还从健全管理制度、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措施。

一是发挥中心学校统筹作用。推进乡镇中心学校和同乡镇小规模学校一体化办学、协同式发展、综合性考评,实行中心学校校长负责制;将中心学校和小规模学校教师作为同一学校的教师“一并定岗、统筹使用、轮流任教”;统一中心学校和小规模学校课程设置、教学安排、教研活动和教师管理;统筹加强控辍保学工作,落实目标责任制和联控联保工作机制。

二是完善育人模式。充分发挥小规模学校小班教学优势,突出因材施教。发挥寄宿制学校全天候育人和农村教育资源的独特优势,合理安排学生在校时间,丰富校园生活。密切家校联系,完善家访制度,形成家校育人合力。进一步完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关爱体系,加强对留守儿童受教育全过程的管理,优先满足他们的寄宿需求,配齐照料留守儿童生活的必要服务人员。加强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管理,积极开展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和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学校生活、学习中广泛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三是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加强硬件建设,实?F两类学校宽带网络全覆盖。引进或开发慕课、微课等课程,保障两类学校开齐开足开好课程。促进两类学校师生与优质学校师生共同在线上课、教研或交流。运用信息技术,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学习和改进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发挥政府在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中的主导作用,积极运用市场机制,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加强软硬件建设。遴选县域内经验丰富的教研人员、教师和专业技术人员赴两类学校开展经常性指导。

四是推进对口支教。完善城乡学校支教制度,广泛开展对口帮扶活动,努力实现每一所乡村学校都有城区学校对口帮扶。鼓励城乡间学校采取同步教研等多种方式开展交流。积极发挥社会组织在帮扶乡村学校中的作用。

记者:怎样确保各项工作要求的落实?

答: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有了好的政策、好的蓝图,关键在落实。《指导意见》也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落实机制。

一是省级政府统筹协调机制。要求各地把办好两类学校列入重要工作议事日程,加强省级政府统筹,健全协调机制,及时解决两类学校在规划布局、经费投入、建设运行、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的突出问题。

二是政绩考核和责任追究机制。要求把办好两类学校纳入地方各级政府考核体系,完善责任追究机制,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工作目标按期实现。

三是质量监测和督导评估机制。要求建立和完善两类学校质量监测和督导评估机制,将两类学校一并纳入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和优质均衡督导评估认定,已通过基本均衡评估认定的县区接受督导复查时应包括两类学校。教育督导部门要为每所学校配备责任督学,定期开展督导检查。

四是全面加强两类学校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的“把方向、管大局、推落实”作用,有效调动各方地量,大力激发广大校长、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营造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发展良好局面。

第四篇:如何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如何进一步加快合格学校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推进城乡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促进教育公平的具体表现,是义务教育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人民群众的的迫切需要。麻塘山乡中心学校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创合格学校,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通过改善办学条件等举措,进一步推动了全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麻塘山乡素有隆回的西藏之称,经过几轮的办学布局调整,麻塘山乡现在有两所小学、两所九年制学校,分布合理,覆盖了全乡受教育人口。但由于历史原因和地理位置的差别,一些学校发展滞后,制约了教育的发展。为解决发展不均衡的状况,麻塘山乡中心学校决定用建设合格学校来均衡学校办学条件。全乡的办学条件得到质的提升,办学差距也大大缩小。但作为隆回最边远地区,教育的均衡发展尚与其它乡镇有一定距离。如何进一步如何进一步加快合格学校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具体还有以下几点要真正的达到合格。

一、均衡师资力量

师资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校际间的不均衡,关键在于教师不均衡,如果一所中学有些科目连专业老师都没有,教学工作又如何开展,你修再多的房子,配再多的电脑又有何用。麻塘山是隆回最边远的地方,外地教师不愿意来,优秀教师留不住,加之近年上级分配老师均按成绩由老师本人来选,结果可想而知,这是制度造成师资的不均衡。针对如此情况,一是教师要分得来,政府从制度上入手;二是教师要留得住,政府要从待遇上入手,学校要为教师创造施展才华的平台。总之上级人事管理部门要健全教师均衡配置机制,促进教师校际间的有序流动。鼓励教师扎根农村,扎根偏远。

同时加强教师培训工作。教育振兴,教师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在教师。因此,要切实抓好在职教师岗位培训、骨干教师研修提高、新任教师培训和班主任培训,帮助农村学校、城镇薄弱学校建立校本研训制度,稳定农村学校、城镇薄弱学校骨干教师队伍。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思想素质和业

务能力。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教育的均衡发展需要培育造就一批具有先进教育理念、良好职业道德和坚实业务基础的高素质的校长。学校要做好后备干部培养工作,全面提高教育系统干部队伍整体素质。

实改善农村教师待遇。在生均公用经费上,向农村学校倾斜。在职称评定上,向农村教师倾斜。落实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制度,建立健全教师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增加边远地区教师补助津贴,切实改善农村教师待遇。

总之根本保障是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二、加大合格学校建设完成后的运转投入

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促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进一步落实,确保教育规划优先、财政投入优先、公共资源配置优先。重点加强教育经费投入和规范使用工作,促进“三个增长”的落实。以确保合格学校的运转开支,现在对于学生的教预算是体现政府对教育的重视,但真正落实到学校开支的钱就那么一点点,往往建好的合格学校因费用问题变得不合格了。因此努力办好农村教育事业,不能只在建设合格学校迎检时大把的钱往里投,验收完了资金没了。

三、强化管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切实加强德育工作。加强学生世情、国情和社情教育,深入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广泛开展各种主题教育,全面开展与学科课程相衔接的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学科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德育。总结、交流和宣传班主任工作经验,加强班主任和德育队伍建设。做好新的中等职业教育德育课程改革方案的实施准备工作,着力加强以敬业和诚信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加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

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建立和完善教育教学常规制度,加强教学管理。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认真实施修订后的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加强体育卫生艺术教育。认真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广泛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组织开展广播体操比赛,抓好学生预防近视和科学营养工作,加强学校卫生防疫和食品安全工作,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珍爱生命教育,深入开展国防教育,推进高雅艺术进校园。

深化素质教育改革。深入推进课程改革、教育教学改革和招生评价制度改革。继续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准备工作,倡导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落实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加大教育资源开发和整合的力度,加强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做好现代远程教育应用指导和技术服务工作,促进义务教育优质资源的共享。学校要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设备,努力实现“班班通、堂堂用”。

四、创造合格的家庭、社会教育

学生在学校时时称之为学生,在家庭中是小孩,在社会中是一个公民。他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庭和社会。如今的农村,外出打工者甚多,近一半的学生成了留守孩子,是家庭中的执行家长,作为一个未成年人,他管得了自己么。农村的社会,打牌的这一伙,那一堆,小孩子见多了不学么。常常是学生在学校受点教育,回家后正负抵消为0,甚至为负数。更不用说回家后的家庭教育及家长的辅导。只有创造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形成合力,才不至于乡下孩子远远落后于城里学生。

第五篇:如何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如何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新华网北京12月31日电 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本质属性,是促进教育公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客观要求。《决定》在对“大力办好农村教育事业”进行部署时,明确提出了“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当前,我国九年义务教育接近全面普及但城乡均衡发展任务繁重。2007年,全国99%的人口所在地区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8%,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报告,中国全民教育发展指数居121个被监测国家中第38位,跻身于免费义务教育水平较高行列。我国农民子女上学难上学贵问题得到根本解决。全国城乡15岁及以上人口和新增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程度分别达到8.5年左右和10.5年,均与农村义务教育的逐步普及和体制改革的突破性进展直接相关。

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将是“巩固农村义务教育普及成果”的一项长期任务。近年来财政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农村义务教育生均预算内事业费及公用经费逐年增加,但还比全国平均水平落后10个百分点,再加上师资和基础设施等条件,城乡义务教育差距依然十分明显,目前全国一半左右的县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条件特别是生均公用经费尚未达到国家标准,农村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程度仅为7.28年,比城镇低2.4年。

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法定责任在政府。义务教育是基本公共服务的一个重要领域,也是世界各国通过立法对政府责任作出最为明确规定的教育类型。党的十七大报告和《决定》先后强调“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坚持面向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需求,把为城镇农村所有适龄儿童少年提供均等的义务教育机会和条件,作为各级政府的法定职责,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促进教育公平乃至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要义是资源均衡配置。按照《决定》的精神,当前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步骤,一是在农村继续完善义务教育免费政策和经费保障机制,保障经济困难家庭儿童、农民工随迁儿 童、留守儿童特别是女童平等就学、完成学业,大力扶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农村教育,提高农村残疾学生入学率和随班就读比例,改善农村学生营养状况。二是重点在区域内缩小城乡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差距。要使所有公办学校教师工资待遇由政府统一确定并予以财政保障,保障和改善农村教师工资待遇和工作条件,健全农村教师培养培训制度,健全城乡教师交流机制,继续选派城市教师下乡支教,并定期轮换一定比例的校长与骨干教师。城区和乡镇公办学校不再设重点校和重点班,优质公办普通高中招生名额将合理分配到区域内所有初中学校。由此逐步改变城乡义务教育在经费投入、办学条件、师资队伍、教学水平等方面的不均衡状况,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努力为亿万农村适龄儿童少年的一生发展打下更加公平和良好的基础。

下载2008年城乡义务教育全面免费等10则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08年城乡义务教育全面免费等10则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汇编)

    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加快普及农村高中阶段 教育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张力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10号令(精选)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废止《城市燃气安全管理规定》、《城市燃气管理办法》和修 改《建设部关于纳入国务院决定的十五项行政许可的条件的规定》的决定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废......

    福安2018年全面改善义务教育

    福安市2018年全面改善义务教育 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自查报告 宁德市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领导小组办公室: 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办公室关于印......

    浅析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论文(5篇可选)

    浅析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论文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体,通过论文可直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

    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方案

    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方案 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方案 为促进教育公平和提升教育质量为主要目标,按照“统筹规划、优先发展,部门联动、属地负责”的原则,切实......

    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自查报告

    乌伊岭区第一小学义务教育一体化 调研报告 乌伊岭区第一小学位于中心地带南侧的幸福社区,校园占地面积11000平方米,在校生439人,教职工103人。学校教师编制数97人,学校现有教教......

    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自查报告范文

    古城子学校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 自查报告 古城子学校坐落在大辽河西岸,学校占地面积23556平方米,建筑面积10787平方米,操场面积15000平方米,绿化面积5000平方米 。学校教......

    一体化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一体化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刘红梅 2013年第8期 ——社会建设 通山县地处鄂东南边陲,是一个集老区、边区、山区、库区于一体,比照享受国贫县待遇的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