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文学科实验基地经验交流
语文学科实验基地经验交流
平度实验小学
一.学校概况和基础
我校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改革实验基地以青岛市学科教学改革实验基地工作要求为指导,紧紧围绕基地“培养优秀教师团队,打造高效智慧课堂,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宗旨,充分发挥市学科专家指导及基地学校的优势,加强校际交流与合作,深入研究并及时解决学科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以加快教师专业化成长、推进课程改革和实施有效教学为突破口,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根本宗旨,进一步提高我校语文教学质量,发挥先行研究、交流研讨、示范引领的作用,使基地成为我校语文教学与研究的辐射基地,为我市的小学语文教学做出应有的贡献。
在语文学科教学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也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现在,将我们的一些探索与实践与大家交流分享,希望得到各位领导和老师的指正。
二.教师培养目标和举措
1、教师素质提升
嘉祥实小追求教育的精致品质,以精细规范的管理、宽松民主的 人文氛围,为教师的发展提供平台。
注重学习,积淀底蕴。学校开展读书工程,组织教师学习理论, 学规章,学经验,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努力建设一支勤勉踏实、乐于 奉献的教师队伍。学校举行师德师风和教师读书活动演讲比赛、骨干 教师专业成长报告会, 开展师德建设大讨论, 教师获取成长的精神动 力, 振奋了精神, 提升了思想境界。如今, 学校生成 “诚善润心, 敏行弘德”的校训,形成“感恩编织锦华,习惯雕铸人生”的校风,树 立“爱于心, 精于教”的教风和“点点习,日日新”的学风,构成 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内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升华为实小的精神。加强培训, 深化教研 学校注重教师基本功培训, 引领教师提高 教育水平。扎实进行小学语文、数学、英语学科教师“双对接”远程 研修,在省市县三级集体磨课中活动了优异成绩。以科研促教改, 认真抓好教研工作,促进学校内涵发展。通过看实录学名师,案例研 究,上公开课、优质课、研讨课等活动,进行填空式、开口有益式、打磨反思式等形式的教研。教研注重选题,学问结合,做到在教育教 学问题中发现小课题,在热点、难点、疑点中提炼课题,在学科整合 中开发课题,形成了“科科有实验,人人有课题”的科研特色。近年来,学校有一百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在省级以上教育报刊发 表,有 500多篇论文在省级以上论文评选中获奖。现在已汇编成《教 育感悟》、《教学案例与反思》两部文集。搭建平台,展示素质 为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作 用, 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嘉祥实小同济宁学院附小、微山实验小学、邹城杏花村小学四校结成教育联盟, 隆重举行了儒风教育联盟启动仪 式。以“团结合作,资源共享”为口号,以“学校牵手,共谋学校发 展;教师牵手,共促专业成长;学生牵手,共同携手进步”为活动目 标,制定了联盟章程,成立了联盟组织,明确工作职责。携手并肩, 共谋发展。学校扎实开展教师素养大赛活动,通过朗读比赛、书写展 示、知识素养大赛、才艺表演及课堂教学展示等活动,提供发展的平台,全面展示教师素质。
2、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打造学习型组织。
我校的师训及校本教研工作,在目标定向、制度保障的基础上, 还始终把教研、科研、师训三者合一作为构建学校文化的切入口,让 教师们在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中实现专业核心价值, 从而以更大的热 情自主地投入到行动研究中去。
(1)营造教师学习环境,鼓励教师自我研修。
学校努力营造学习氛围, 创造各种机会让教师学习。组织教师 “走 出去”——到外地学校参观学习交流及支教送教。又如:在 12年学 校的暑期培训中,我们组织教师论坛,就他们感兴趣的教育问题,我 校 68%的教师参与论坛发言, 100%的教师参加专题讨论;在山东省远 程研修中排名第一,每年九月举办“我心中的好老师” “袁希涛优秀 教师”评选表彰研讨,让教师学习身边的好老师,鼓励教师自我超越 成为师德优秀、业务精良的教师。学校力求创办成学习型组织,鼓励 教师在学习中工作,在研究中工作。我校中青年教师 100%双休日都 在读书、进修。以上工作的开展,提升了教师的文化品位,形成了教 师良好的学习文化。
(2)组织各种学术活动,鼓励教师自我研修。
学习和研究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在研究中行动,在行动中学习,在学习中获取向上的动力,形成一种文化的氛围。为此,学校组 织各种活动促进教师学习。学校还对每位教师提出每日一思, 每周一 评,每课一思, 每月一例的要求,使教师成长成为学校发展最重要的 部分,使教育文化成为实验小学生生不息,长久发展的源泉与动力。(3)全面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形成骨干团队。
素质培养素质,人格塑造人格。我校从战略的高度,统筹规划, 抓好骨干队伍, 落实教师分层分类发展培养的目标。具体采取以下措 施: 健全教师发展分层管理制度。学校建立了由校长室、党支部、教 导处、科研室、教工委共同参与的教师发展管理框架。校长室党支部
负责制定教师培养管理的相关政策、制度及对策、措施,进行统筹管 理;师训处做好教师发展培养工作、管理过程;学校各处室负责日常 具体工作管理。
组建骨干教师学科工作室。在教科室牵头下,组织市级及以上骨 干教师为主体学科工作室,建立学科教学中心组,聚焦课堂,研究、解决课改中存在的疑难问题, 让骨干教师在本校本学科范围内起到示 范、引领作用,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全面提高课堂 教学质量。
加大青年教师、新教师培养力度。关注教学能力相对较弱的青年 教师、新教师发展,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作用,设计符合青年教师实 际需要的培训与培养项目,组织骨干导师团,采用益友制、师徒结对 等形式“传、帮、带、比”,充分调动青年教师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促进稳步发展。
加强教师发展考核评价。完善师训考核办法与指标体系,明确各 层面教师得职责、任务与要求,建立分层考核;建立骨干教师、青年 教师成长手册,提升规范化管理水平;注重考核结果的应用,将结果 与激励奖惩挂钩;严格骨干教师管理,对违反师德要求一票否决、未 履行职责的实行动态调整,取消相应称号。
提供教师学习发展经费支持。实施骨干教师津贴制度,按照基本 津贴、考核津贴、工作津贴三个类别,分月考核后进行发放;总结推 广教师教育研究成果和教育教学经验, 落实学科沙龙研讨经费, 根据 工作任务与带教工作情况,核拨专项经费。
(二)、构建现代型教研文化,促进教师专业持续发展。
教研活动应该是教师之间经常研究探讨教学方法,经常交流协作 教学课题, 实现团结互惠的教研方式。把教研组建设为一个协作共进 的团队, 骨干教师在其中起到中心引导人作用, 普通教师则能互助分 享, 每一位教师都能更好的发挥个体的作用, 实现教师之间的 “多赢”。这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又能融洽彼此感情,形成和谐的教研文化。为此,十一五期间,我校进行以下尝试:
1、开展教学案例研讨,构建行动型教学研究。
我们倡导行动研究,倡导两案(教案和个案)的反思与积累。我 们认为教学案例不仅是对自己教学的反思与思考, 更应该以教研组活 动的形式,通过研讨教学案例,促进每个教师分享别人的经验,积累 反思素材,在实践中自觉调整教学的行为,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问题, 在行动中提高课堂教学能力。我们在教研活动中, 采用由组长创设案 例情景,组织教师根据案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学习、研讨、反思、感悟、借鉴;或由教师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提取鲜活的、典 型性的教学案例,和大家一起研讨、解决,以达到资源的共享、教师 间的互动。以课例为载体的研究深入教师人心,大家协力行动,合作 研究, 共享成果。她们对教科研热情与投入引发学校科研室对这种 “研 训一体”科研形式的思考,2、开展“变问题为课题”主题活动,构建科研型教学研究。学校努力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充分发挥教师科研主体性 , 鼓励 教师们从教育教学实际出发, 把遇到的难点问题、棘手的问题作为教
学研究的课题在团队研修中提出, 进行探讨, 激活组内每一位教师的 思想资源和探索动力,为解决问题寻找理论,提出实验设想,着手撰 写课题方案,进行课题研究。
3.开发校本课程,构建创生型教学研究。
校本课程是因校而定,因生而定。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就是一个 师与师之间、师与生之间互动的过程, 是教师与文本之间互动的过程, 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创新、生成的过程。我校 的近几年多项课题结题:济宁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小学 语文网络资源开发与应用》 2012.年结题。济宁市教育科学“十一五” 规划课题《小学高年级感恩教育实验与研究》 2012.年结题。济宁市 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性学习与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研究》 2010结题。济宁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小学低年级感恩教育实验与研究》 2011结题。
济宁市教育科学“十一五” 规划课题《语文教学中因学定教教学模式 研究》 2010.年结题。三.基地建设工作的问题与思考
通过这次建设自查,我们总体感觉以往在学科教师培训工作中积 累了一定的经验, 也取得了一些成绩, 具备了申报学学科教师培训基 地学校的基础条件,但学科教师培训的工作,任重道远,对照市、县 相关要求, 我们还有值得继续努力改进和探索的方面, 在此提出与各 位领导、专家商榷,也恳望您们的指点和帮助。
认识及建议: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青年教师的培养,学校教 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学科骨干的引领。教师的成长发展除了自身的努 力, 也需要学校搭设平台, 给予一定的支持鼓励, 因此我们在有序推 出名师、品牌教师的同时, 也要注重教师队伍的整体推进, 更好地为 教师发展创设条件,从工作中、心理上予以教师更多的鼓励和支持。(二)学校在结对、支教活动方面的资料积累有待完善。
成因分析:对照教师发展学校评比相关指标,我校在结对、支教 及交流教师培养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完成得也很出色。例如:我 校每年派教师送教、展示,和下面乡镇教师交流,交流支教工作并没 有上级部门的相关认证文件证书,资料保存也不够完善。
认识及措施:作为一所窗口学校,理应为全县学校的发展起到示 范辐射和引领作用, 做到优秀教育资源的拓展和共享, 帮助周边薄弱 学校,为全县农村学校培训干部、教师,今后我们会将支教、交流、结对工作做得更细致到位, 资料积累落实到具体人员, 明确职责, 经 验总结,使这项工作更上一层楼。
学科 教师培训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课题,我们在这方面虽取得了一 定的成绩, 然而任重道远, 还需负笈潜行、不断攀登, 才能再创新高。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将执着,没有终点……
第二篇:小学语文学科经验交流材料
小学语文学科经验交流材料
一、课堂建设
钻研教材和把握教材是教师永远的基本功,一个教师只有把教材吃透了才能灵活变通教学方式,才能用最少的时间给学生以最大的收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我们抓住一个基本点来落实、两条途径来验证、促进效果,来保证课堂建设的效果。
两条途径:一是课堂打磨。打造和谐高效课堂一致是我们的追求,前几个学期我们的做法是同课同构,分三轮对课堂授课进行打磨。具体到各个课型,我们把作文写作指导课堂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课前积累、课堂交流”上,单元教学一开始就让学生明确本单元写作要求,通过语言材料和写作素材的积累与广泛交流,开启学生选材思路,结合单元阅读教学中的写作方法的归纳、渗透、训练,提高学生一稿成功率。
对于阅读课,我们把“抓准切入点、围绕重点词句展开教学,以读代讲、以读促悟”作为课堂打磨的重点。
本学期,我们采取异课同构进行磨课。我们重点研究的是低年级的口语交际和中高年级作文修改指导课。到目前为止,口语交际课初步形成了“设景激趣——指导口述——合作探究——自主交流”的教学思路,各任课教师在组内进行磨课,对该教学思路进行实践改进,努力形成我校口语交际课堂教学模式。
对于作文修改指导课,我们初步设计了四大环节:一是回顾习作要求,二是确定习作修改重点,三是学生自改,四是小组互改。在课
堂上,我们重视修改方法的指导,同时要求根据每次作文的具体习作要求和学生的作文实际情况确定一个主要解决的问题,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本学期我们的课堂建设还采取了两项新的举措:一是对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因素进行整改。学期初,分学科、教研组、教师个人确定整改问题,制定整改方案。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在课堂注重对问题的整改。在教研组磨课时,听课教师要对执讲教师的问题进行关注,评价整改效果。二是我们对教师磨课进行全程录像,其目的是让教师跳出自己的课堂,以旁观者的身份来看自己的课堂教学。我们要求教师对自己的课堂进行认真地剖析,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着力提高课堂效益,打造和谐高效的语文课堂。
通过这些工作的开展,教师们的业务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突出的代表是我们的鞠爱宠主任,她在全市青年教师课堂比赛中名列乡镇学校第一。一方面是鞠主任个人素质、能力体现,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我们语文课堂建设的成果。
二、团队建设
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带头和带动作用、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是一条快速高效提高教师政治和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为加快我校语文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步伐,我们对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培养做了详细的规划,同时学校了组建了青年教师成长团队,每周四进行集体活动。我们在培训形式、培养目标、管理使用上做了具体的要求。通过政策制度来约束、引导,通过活动来保证、促进,充分调
动教师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参与的积极性,形成学科教学的合力,达到教学中的资源共享,共同提高;另一方面,鼓励优秀教师脱颖而出,打造我校的名师。比如我们的三位学科带头人:鞠主任、杨老师、程老师发挥出了表率作用,在学科教学中充分发挥了示范、辐射和指导作用。
综上所述,我们把很多的工作重点放在教师身上,目的是通过教师理念的提升、业务能力的提高来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可持续的发展。虽然我们做了一些工作,但与兄弟学校相比还有很多不足,与学校、教研室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还请各位领导、老师给我们提出宝贵的意见,以利于我们今后工作再上新的台阶。
第三篇:语文教研实验基地汇报[定稿]
适性成长 且歌且行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
春风送暖 百花盛开,客来八方 ,喜满校园。在这鲜花盛开,充满活力的时节,我们迎来了 “适性成长且歌且行”为主题的语文教研实验基地汇报活动。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十小全体师生对对前来参加今天活动的各位领导表示崇高的敬意,对远道而来的同仁表示最热烈的欢迎!今天,我们荣幸的迎来了兴庆区教育界的各级领导和同行,共同探讨教师专业成长以及教师队伍建设这一课题,我想这次活动不仅是一次教育课程改革实践的专题研讨会,更是我校教师专业成长道路上的一个新的起点。作为承办单位,我们期待着各位领导、各位同行就我校此次活动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两年多来,我们立足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努力营造和谐的教育氛围,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搭建各种平台,为教师成长助力。下面从四个方面谈一谈我们在培养教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感受及做法。
一、明确办学理念,树立品牌意识
教育是一种期待,让每个受教育者都获得成功是学校永恒的追求。探索适合教师、学生发展的教育,为师生提供多方位、多途径的发展平台,是我校一贯坚持的方向。教育实践证明:只有适合学生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只有适合教师发展的教研,才是好的教研。基于这样的思考,我校新的领导班子成立后,在总结学校办学经验的基础上,在“适性教育”理论的启迪下,我校明确提出了“办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的核心理念。在学校的每个领域,特别是师生行为方式方面,着力孕育“适性教育”文化的生机.努力浸润“适性教育”文化的精神.在构建教师的教育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文化的同时,科学地顺应教师、学生的天性,着力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把培养教师适性发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工作中始终关注每一位教师个性化发展、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需要,以人的发展为主体,为每位教师提供合适的发展平台,为每个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
在具体的工作中,我们注重注重落实三个目标:一是让每一名学生都充分发展。即以学生发展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一方面,使学生有个性的主动和谐发展;二是让每一名教师都施展才华。即以教师发展为主导,尊重教师的个性,发挥教师的特长,培育教师的教育教学风格,成就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三是使学校形成特色。按照彰显个性,多元发展的特色建设目标,发挥学校优势,形成学校共同价值观,树立学校品牌,推进学校内涵发展。
二、立足教师专业素养发展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在学校中没有教师的发展,难有学生的发展。”要想让学生进步和成长,首先必须以教师的进步和成长为前提,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本。建设一支高素质有活力的教师队伍,一直是我校的教育目标和工作追求。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学校周边环境较恶劣,生源复杂,在实际教学中,总是会遇到来自于社会、家长、学生的重重压力,再加上交通不便,很多教师思想上极不稳定,他们渴望追求更好的工作环境、更好的发展平台,所以教师队伍流动性特别大,往往是辛辛苦苦几年,精心打造和培养出的优秀教师,转眼间为他人做了嫁衣,学校成了城市学校优质资源的培训地,这直接导致了我校名师、骨干教师缺乏,教师队伍年轻化。面对这样的现状,学校领导班子直面现实,并没有因为教师思想不稳定和流动快而放松了对教师的培养,相反的,我们关注每一位教师的发展,把每一位教师的成长当作是学校工作的重点,为教师成长搭建舞台,让每个教师的潜能得到发挥。
学校要发展,教师是关键,教师的专业素质对学校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天作为一名校长,当我在不断探究自己整个成长历程时,我发现,自己对教育工作始终保持着巨大的热情,而这份热情萌发于教育这片生机勃勃的肥沃土壤中,在不断成长不断成熟的过程中,获得的每一点进步与成功都会在我的心中激起更大的冲动,都会激励我以更为饱满的热情去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我相信,我所带领的这帮充满青春活力、个性张扬的教师们也一定与我一样期望得到成长的良好环境与条件,期望得到成功的强大的内在驱动力。因此我确认我的工作责任是:以人为本,创造一个“尊重、合作、创新、发展”的工作环境。
每一个教师都有独立的人格和尊严,面对不同的个体,作为校长,我用宽容、理解、关怀、鼓励来尊重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和工作细节,主动接近教师,给教师提供发表观点和建议的机会,开放彼此的想法,随时倾听、询问、注意和回应教师的想法,关注教师的自我发展,让老师们感到:自己在第十小学能够得到应有的充分的尊重,有着很多的发展和进步的机会,每一个人都能在学校工作中里找到人生的价值感。让每一位教师都拥有属于自己的教育之梦,让每位教师都能在成就梦想的道路上获得幸福。
(二)、梯度培养,是教师走向成功的催化剂。
教师培养的工作说来简单,但也千头万绪。我校教师队伍年轻化既是我们的一大优势,也是我校教师队伍发展的一个瓶颈。因此在教师培养上,我校主要采用“梯度成长”的培养模式。注重差异,因人而异,在教师培养中做到锻造第一梯队、培养第二梯队,挖掘第三梯队。
1、锻造第一梯队----发挥骨干教师帮带作用
骨干教师是学校的精英,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中流砥柱。为了更大地发挥了骨干教师的示范、指导、引领、研究和咨询作用,并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学习机会,给骨干教师搭建平台,学校对骨干教师加大培养力度,积极鼓励其参加不同层次的文化业务进修,创造学习机会、条件,使他们快速成长。三年来,我校骨干教师马艳萍、马玉萍、关丽宏等骨干教师及骨干教师培养对象被派往南京、上海、淮安等地进行学习,骨干教师外出学习归来后,精心撰写学习感悟,在学校进行二次培训,做课,使骨干教师真正做到学有目的,学有所获。
学校还紧紧围绕骨干教师管理方案,实行骨干教师帮带工程,定期进行“青蓝工程”示范课,在工作实践中锻炼他们,给他们加法码、压担子、充分发挥他们的带头、引领及辐射作用。学校开展的“青蓝工程”汇报课中,采用师徒共同备课、徒弟上课、师傅评课的形式,使骨干教师的帮带作用真正落到实处。活动开展中,每一位年轻教师的教学设计都是上课教师与教师共同智慧的成果,大到每个环节的安排,小到每一句话的设计骨干教师们都亲自指导,共同商议,虽然只是校内开展的汇报活动,但是她们仍然会经过两次试讲,反复修改。
2、培养第二梯队——坚持青年教师跟踪培养
在学校教师的培养上,很多学校都倾向于重点培养骨干教师,不断磨砺新教师,而忽视了占教师人数最多的中间力量。这些青年教师介于骨干教师与新教师之间的。他们掌握了基本的教育教学经验,就像刚刚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一样,对教育教学似懂非懂,意识上还存在着一定的模糊认识。如果能够及时有效的进行引导,他们就能在业务能力上有一个质的飞跃。对于他们的培养,我们的具体做法就是跟踪听课——指导——备课——再听课——再指导——再备课,如此往复,有的教师在一学期内不但要上两到三次的公开课,更要时刻精心准备,应对学校行政领导的推门听课。老师们真的很辛苦,但是效果也是极其显著的。几轮下来,青年教师会讲课了,有的课还上得精彩纷呈。有位教师曾经不无感慨的说:“最初一听到领导听课,我就双腿发麻,晚上都睡不好,现在,不管领导什么时候向来听我的课我都不担心,我相信自己能让领导满意,也能让自己满意。”是啊,虽然老师们也曾经不停地和我们抱怨,但他们是理解的,更是从心里发自感激的,因为只有这样多次的磨砺才能磨出真正的好课,只有经过这样反复推敲的思维旋转才能创造出灵动的火花,也正是因为有着这些亲密的接触,老师们才更近距离地感受到了我们真诚的鼓励、毫无保留的指导。目前,李琼、马学莉、何晓宁、等青年教师越来越成熟,她们的课越来越有值得品味的亮点。就这样,经过对青年教师坚持不懈的跟踪培养,使一大批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注入了强有力的保障。
3、挖掘第三梯队——做好新教师培训
近几年,兴庆区教育局有效的调整了教师资源的配置,为学校注入了很多新鲜的血液。新教师的加入,称谓学校教师队伍中一道亮丽的风景。新教师蓬勃的朝气和旺盛的生命力让我们再次感受到:年轻真好。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更渴望获得成功地体验和成长的快乐。因此,学校不但大力支持新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培训,而且制定了详实的 “新教师培养发展规划”,努力从教师基本功、教师专业知识、教师教学能力等方面加强新教师的培养。主要围绕构建高效课堂改革实验,从课堂教学、教者反思、骨干评课三个角度,借助骨干帮带作用,立足合作,加速新教师培养进程。就这样通过及时的跟踪考核,借助活动的开展,使新教师快速成长起来。短短两年间,孙文婷、魏晓梅等新教师就开始在片区、教育局组织的各项赛课活动中崭露头角。
(三)名师引领,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作为语文教研基地校,我校的发展和成长离不开教育局领导的支持和关怀,特别是我教研室宋光琼老师多次亲临我校,为我校教师课堂教学把脉,指导青年教师教学工作。每一次活动,宋老师都深入课堂把脉,对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深入而细致的分析,当面指导教师课堂教学。课后,又集中全体语文教师进行专题讲座。她结合小学语文学科特点和学段特点,新课程改革实施的亮点以及教育教学发展的方向对全体语文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中肯建议。特别是宋光琼名师工作室成立以后,宋老师更是不辞辛苦,每一次的活动都开展的扎扎实实,每一节课的指导都深入到了教师的思想深处,我校语文教师在宋光琼名师工作室的培养和指导下,马艳萍、马冬梅、关丽宏等学校名师工作室培养对象教学能力不断提升,教研意识不断增强。全体语文教师专业素养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为全面提升教师素养,我们还利用各种契机,邀请银川市各级名师到我校开展送课、讲座活动。市教研室仇千记老师到我校做了《科学指导小学生作文》的指导讲座;邀请 到我校举行了教师礼仪教育„„一系列的专家讲座,不但有效的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更好的提升了我校教师的综合素养。
(四)特色教研,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人的潜能需要用恰当的方式去挖掘的。同样教师的能力也需要用合适的方式去发现和调动的,那就需要利用教研组的校本教研活动为他们搭建这个平台。我们就是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教研活动,调动广大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推进教师大胆创新的地开展教学活动。
在主题教研活动中,语文教研组依托语文学科丰富的教学资源,创造性的开展工作。转变过去形式单一的讲座、理论学习方式,努力创设一种开放性的、多向性的专题研讨活动,如新课标的学习中,教师们共同学习,以年级组为单位开展课标知识竞赛;教学经验交流会上,教师们以答记者问、阅读指导有妙招等丰富多样的形式展示教学经验;评课活动不再是简单的优点不足分析,而是全体与会教师运用理论、思辨求真的过程,在大家针锋相对的辩论和思考中,寻求语文课程的本真。有时候,一个小小的环节就可以延伸出几种不同的设计。在这种开放的,富有生机的教研氛围中,教师们的关系也更加融洽,一个人出去参加赛课,全体语文教师都会主动进言献策,办公室内,常常能听到教师们对自己上课得失的谈论,这就是主题教研的魅力,它为每位教师提供了展示自己智慧的平台,让每位教师都能积极主动的走向科研型教师的道路。2013年10月举行的银淮之星研讨活动中,我校以“减负增效、还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的主题教研活动得到了与会专家和同仁们的一致好评。
在学校的各种赛课活动安排上,学校也进行了大胆创新。除了常规化的骨干教师示范课、特岗教师汇报课、新进教师亮相课之外,每学期依据教材内容的编排特点,进行不同主题的赛课研讨活动,2012年上半年以阅读教学为主,2012年下半年以2013年开展了两次作文教学竞赛研讨;2014年上半年,开展了口语交际课教学研讨。除此之外,学校还不定期的开展年级组抽签式赛课活动,让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发挥最大的能动性,展示真实的课堂教学。
(五)风采展示,成就教师专业梦想。
毫无疑问,“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成功者、胜利者。” 无论我们的教育工作多苦多累,压力多大,只要能不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获得心灵上的愉悦,那么这份工作就不会让人心浮气躁或精疲力竭。学校努力为教师创造成功机会,搭建展示自我的舞台,鼓励教师挑战自我,展示风采,提升能力,使每个人的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人人都能享受到精神上的满足和进步的快乐,使教师的劳动变成智慧的耕耘。“博海大讲堂”每周有一位教师做主讲,内容、形式都由教师自己决定,在这个舞台上我们惊奇的发现了很多教师不为人知的专长,女教师多,马玉萍老师就为大家介绍了女性化妆及保养技巧;刘玉老师爱旅游,就根据自己的经验为大家介绍了自驾游的攻略;马学莉老师则细致的介绍了回族风俗„„演讲比赛、基本功大赛、校园达人评选等活动也激起了教师们对工作的激情和对生活的热爱。这种成功的体验是教师们纵向发展过程中的一次次飞跃,在这一次次的飞跃中教师们的热情得以空前的提高,个体的专业水平得以长足的进步,每次小小的成功都让大家看到了更大的希望在向她们召唤!
三、文化引领、促进学校特色发展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办出学校特色已经成为当前中小学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学校有特色,教师有专长,学生有特长”已成为中小学追求的理想境界,2012年八月,学校新一届领导班子成立后,进过多方调研,不断深入的剖析我校实际,我们发现,作为一所城乡结合部的小学,我校没有传统的优势,在特色建设上,完全是一张白纸,这既是我校特色文化的定位上的劣势,也是我校的优势。在我校“办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的核心理念的指导下,学校大胆施行改革创新,积极推进名师工程,狠抓校园建设,大力进行课程改革,积极实施科研兴校战略,坚持按照“ 文化育人、特色强校 ”的工作思路,确立了以“‘书之香’经典诵读考级为核心,以灵动大课间和校本课程开发为两翼”的办学特色,大力推进特色学校建设,走出了一条办学新路。
自2012年8月开始,我校就通过多种渠道、以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发全校师生阅读经典的兴趣,通过各种奖励机制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每天利用午读20分钟、课间以及语文课前1--3分钟时间,组织学生诵读,学生全员参与。回家后,鼓励学生和家长诵读10分钟,鼓励学生利用闲暇时间自主阅读,寻找机会让学生多接触优秀诗文,多读多背从而多用,不增加负担,使优秀诗文诵背和阅读课外书籍活动成为课外生活的一件乐事。在此基础上,我们于2013年上半年组织全体语文教师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编写出一套符合我校实际,能够激发孩子们读书兴趣的国学启蒙校本教材——《兴庆区第十小学 》(低、中、高段)、依据各个学段的不同要求,每册教材内容包括必背古诗词、《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论语》等国学经典、必读书目、选读书目等内容,整套教材的编排继承了中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美好情感的生成、行为习惯的养成,乃至健康人格的塑造都起着无可代替的作用。为了更好的落实诵读活动目标,建立可控性的评价机制,学校把过程性评价和阶段性评价相结合,创造性的实行经典诵读考级制度,学校成立经典诵读考级考核小组,组织考核小组成员对学生经典诵读成果进行考核。依据学校经典诵读书目进行经典诵读篇目检测、古诗文背诵、泛读篇目检查,抽背与读书汇报相结合。学校为考核合格者颁发相应的证书,在校园内公布考级通过的学生名单,奖励获得级别较高的学生。
为了将经典诵读活动无声的渗透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在继承学校体育优势项目的基础上,我们把传统体育项目与经典诵读活动有机结合,利用课间操开展灵动大课间--古诗新唱律动活动及太极功夫扇表演活动。古诗具有可读、可歌、可画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通过每天课间的古诗新唱律动活动用形象的动作、生动的表情和流利的语言演绎着诗词优美的韵味,并结合音乐、舞蹈等形式分别对《春晓》、《咏柳》、《江南》等古诗词进行了精彩的诠释,学生在身心愉悦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提高了对古诗的喜爱之情。为了让学生外练素质,内修气质,多方面的感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我们在大课间开设了太极功夫扇的表演,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学生练气、练身、练意,既缓解了疲劳,又陶冶了身心。太极功夫扇构成了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
为贯彻以生为本的新课程理念,学校围绕学生“个性化多元发展”,鼓励教师发挥自身优势、基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开发教材,成立了经典诗文诵读、十字绣、声乐、舞蹈等实践活动小组,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让他们以兴趣为主,挑选适合自己的选修课程。在寻求发展的过程中,校长、教师、家长、学生、专家等多方力量的协商对话,在交流分享中相互启发、达成共识,从而认清自身的优势,捕捉到具有特色的“亮点”,并以此作为开发有特色的校本课程的“生长点”。每周定期开展活动,通过践行活动育人,拓宽学生视野,推进综合实践活动,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多元发展、全面发展、和谐发展。
为了进一步激发全校中青年教师读书的兴趣,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打造学习型教师群体,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学校成立了晨曦书社,希望中青年教师在读书中陶冶情操,学习新的教育方法,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个人学习与集中交流相结合,读书社阅读与局、校阅读要求相结合。平时,成员根据读书社制定的“阅读进度表”有计划地进行阅读,每两周进行监控。教师自学时并要求做好批注、摘录及其撰写心得体会等,也可以根据自己阅读习惯,创新阅读形式。每月,集中组织一次以上的书友交流活动(读书座谈会、读书沙龙、好书推介会、阅读心得与方法交流、撰写和发表理论文章等)。
四、几年来的成绩 几年来,我校教师齐心协力,团结协作,认真参加区里组织的各项教研活动、各项竞赛。教师的教育教学业务能力提高快,近两年有多名教师参加了银川市、兴庆区组织的各项教学竞赛活动,崔小帅、孙文婷两位教师获银川市特岗教师优质课比赛二等奖。马海林老师获兴庆区小学教师技能比赛一等奖。李佩佩、宋艳琴老师获兴庆区小学优质课比赛二等奖、两名教师在多媒体课件教学活动评比等活动中获一、二等奖。新增兴庆区骨干教师两名,现在学校已经初步形成了优质师资梯队,有自治区骨干教师4名;兴庆区骨干教师2名。全校教师积极撰写教科研论文,6位教师教学论文获全国一等奖,其他各级各类论文获奖人数达到50余人次。
最后我想用我常对教师们说的一句话作为结束:享受教育的幸福
第四篇:实验基地
快乐基地游
汽车轰鸣,车子缓缓驶出校园,我们一路高歌向实践基地进发,我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感觉时间过的太慢了。
终于,到达了我朝思暮想、又让我坐立不安的实践基地,从此我们的生活便向一幅瑰丽的长卷画徐徐展开了------这里有让我们既陌生又兴奋的宿舍生活、有乡土气息浓郁的飘香馄饨、有令人“望江兴叹”的江边漫步,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活动是“制作小书报架”。
走进制作室,坐到座位上,听老师在上面介绍制作工艺,我便迫不及待地冲上去领取材料,回到座位我便迅速开始分配任务,“女生缝布袋,男生做木工!”用一个成语来形容就是“男耕女织”,说罢,我们立刻行动了起来。刚开始我还有些不知所措,幸好我们组的人都悟性挺高的,慢慢回忆着老师的话,分工合作,终于找到了感觉,变成了三个女生和一个偏要跟着女生一起干的“伪女生”缝布袋,我钻孔,其余的人锯木条。
可是,好景不长,麻烦事又来了——钻孔机出现了故障,准确地说是钻头掉了。我去叫老师让修理师傅来修,可是,他却迟迟没有出现。这可把我们都急坏了,因为没有钻头,木头锯了也白锯,而且,当时也没有其他工具可以替代。问别的小组借用也不行,因为他们说他们也要使用。“啊哈!”突然,一声大笑传入了我们的耳朵,原来,在我们瞎急的时候黄晨深知急没用,重要的是要怎么解决,他把整个钻头都拔出来,用剪刀头把小螺丝拧紧,再装到钻机上,奇迹之神再次降临到了俺们第三小组的头上,我们又相继回到了各自的工作岗位
上,我更加小心地使用着小钻机,只要又坏了我就让黄晨来修,我们各司其职,最后,我们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这次基地之行,我收获颇多,最多的是快乐,而且在快乐的同时也收获了各种经验。同时,事实证明我的生存能力和动手能力已经经过了实践基地的考验。
黄映杰
第五篇:学科经验交流材料
学科经验交流材料
—————四年级数学《同案协作 以学定教》教改实行的点滴体会 从本学期开始我们开始学习翁旗《同案协作 以学定教》教改模式,我在四年级数学中开始尝试使用导学案,但这几乎也不是教师自己的东西,要经过修改、添加、删减,才能更好地为自己的教学服务。根据实际情况,我们要在认真研读下载的导学案,要有选择性地使用导学案,不能一味地照本宣科,一节课除了完成导学案再没有别的了;教师不仅要选择性地使用它,还要创造性地使用它,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做适当性的修改、删减,使其成为自己的导学案,要体现学科特点和自己的教学风格;当堂练习,加强检测,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一节课的学习任务。另外还针对导学案的几个环节,提出了具体的具有六小特色的六步三查模式:“自主学习”可根据实际情况放在课前或刚刚上课的时候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小组交流,时间要控制在3分钟左右;“激疑导学”部分是导学案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先将自学部分组内展示,再进行小组交流,最后在进行全班展示;“自主检测”部分让学生独立完成后进行小组交流,能在组内解决的教师不做讲解,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指导、点拨、讲解,最后达到人人过关;“巩固达标”部分是紧紧围绕文本设置的,抓住了要点、凸显了重点,提倡教师尽可能多地采用,能在课堂上完成的,则尽力在课堂上完成,完不成者可适当减少或者作为课下练习题。“拓展延伸”相对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对于全班同学完成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这一部分内容可作为优秀生的学习资源,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掌握。不得不说的是,导学案的出台,减少了每位教师编写教案的这一过程,从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实现了资源共享。在学习翁旗的经验以后,我与另外两位主科教师在小组建设这一块是这样做的,根据学生学习成绩,结合学生平时的表现,首先分为5人一小组,一个组长,一个副组长,小组建立以后,班主任老师首先对各大组长进行了培训,指出了他们在小组中所处的位置以及他们应该怎么去做,教会他们如何去管理小组,如何发挥小组优势,争创优胜小组,争夺红星组等等。任课教师也教给学生上课怎么做,课下怎么做,从回答问题到辅导组员等做了详细的说明。组长明确了职责以后,教师又对各小组长进行了培训,使其能够很好地配合大组长做好组内成员的管理工作。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及表达能力,在课堂教学小组交流时,我们规定先让组员说,组长做补充,有些重点问题,组长说了一遍后,组员要复述一遍,以达到人人都会的效果。另外在全班展示交流的时候,尽可能让组员汇报,其他同学认真倾听,有不同的见解可以补充说明。根据学生回答问题情况和展示情况,教师当即给予评价,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对于数学学科的评价我们是分四大块进行的,上课、正式作业完成情况、家庭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平时检测。每项根据自己班的实际情况,详细制定出了本班数学评价方案,每项都有奖有惩,当天的小分值有小组长记录。每天下午放学的时候汇总到大组长处,周五的时候各大组长汇总个人得分,并算出本组的平均得分,排出名次,按名次给各组加分,在每周评比的时候个人得分10星兑换一张红卡,每周得分加起来就是各组的成绩,由此每月评出红星组,获优胜的小组每人都有物质奖励,除了分学科制订评价方案外,我班又制定出了班级管理细则,从学习、纪律、课间活动、卫生、发言、放学路队等方面都做了详细的规定。根据班级管理细则以及各学科的评价标准,算出每周每人的最终得分,按照不同标准,在红星榜里给予表彰。实践证明,这些捆绑式评价十分有效地激励了学生,使班内各项工作井然有序,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也使学校精细化管理落到了实处。
三、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的课改工作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1、小组的建设:小组我们是分好了,可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小组评价还需要改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待进一步训练等等。
2、导学案的使用:教师没能深入地研究每一个导学案,有些还是不能转化成自己的教学资源,不能很好地为自己的教学服务。
3、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是不能大胆地放手,讲解还是有点多,不能很好地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课堂不能真正还给学生。
总之,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我们还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大胆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其教学更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