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面对孩子的绘画学习 家长的三不与十禁
面对孩子的绘画学习家长的三不与十禁
家长在为孩子选择美术培训班时,一定要结合自己孩子的特点,选择最适合孩子的培训班,合适的才是最好的,才能帮助孩子在短时间内得到大幅度提升,为孩子的升学助一臂之力。
不盲目跟风。有部分家长缺乏美术方面的专业知识,看到别的小朋友去哪里,就考虑着让自己的孩子也跟着去。但是家长要知道,每个培训班的教学方式不是就一定适合每个小朋友的,家长最好亲自去培训学校看下学习环境,接触下那边的师资力量,通过试听课,结合孩子对试听课程的吸收程度去判断,是否适合孩子来学习。
不拿孩子作攀比。同事之间,朋友之间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比同龄人强,因此会不惜给孩子报高费用的培训班,并表现出:花这么多钱给你报班,你可得好好学;你看X阿姨(叔叔)家的XXX画的多好,你一定要超过ta…以此来给孩子所谓的鼓励,其实不然,这在无形中会给孩子带来一定的压力和紧张,他们会觉得学不好,爸妈就会失望,不开心。心态从根本上就发生了变化。
不为一定的目的。中高考将会把艺术考加入加分队列,多数家长为了升学,会逼迫孩子各种学,每天都希望孩子能有进步,但美术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时间的沉淀和学识的累积,家长须认识到这点,不要相信“速成”“快速提高”等宣传。
报得一个培训班,家长的引导工作依然要继续,毕竟除了老师,家长也是孩子的指导员,但是,对于孩子,家长不是什么都可以随意做随便说的,与孩子的交流中要善于换位思考。以下禁忌,以及哈哈少儿美术给的建议,供参考:
1.孩子绘画过程中,不停地在一旁评论(三思自己的话能否给孩子带来正能量);
2.追究每个细节是否合乎现实,并要求立即更正(艺术来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给孩子自由发挥想象的空间);
3.当孩子要求绘画用具时,总是不厌其烦地强调笔和纸的价格,不要浪费(对敏感的孩子来说会压抑孩子性格中的张扬和创造力,让孩子在做事时胆怯、畏缩,缩手缩脚);
4.不断提醒孩子注意手和环境的清洁(会使孩子不能注意力集中或因为害怕批评而放弃绘画);
5.孩子把作品拿给父母观赏时,总重复“不要骄傲”“还行”之类的话(不要吝啬自己的表扬,适当的称赞是对孩子最好的鼓励);
6.要求孩子达到尚无能力达到的绘画技巧(要引导而不是要求,否则效果适得其反);
7.总是同其他孩子进行比较“你看人家×××比你画得更好”,以为可以刺激孩子的上进心或者因为画技尚不成熟而对孩子当面讽刺挖苦(孩子都希望自己在父母眼中是最好的,当你称赞别人的孩子时,给孩子的不是上进的动力而是伤心失望);
8.过早地把孩子送去学画成人画,束缚其自有的丰富想像力(每个年龄段有其对外界接收能力的限度,不可操之过急,影响孩子的思维);
9.未经同意擅自处理孩子喜爱的作品(不要因为自己是生养孩子的父母就可以不和孩子商量就自作主张,家长与孩子之间也需要互相尊重)
第二篇:家长如何面对青春期的孩子
家长如何面对青春期的孩子-李子勋专家支招:
表现出适当的无知
孩子十岁前,爸爸妈妈可以扮演无所不能的角色,给孩子安全感。孩子十二岁进入青春期后,要建立自己的权威、尊严,家长应该及时地从权威的角色中引退,例如可以说:“妈妈不太知道你现在想什么,要做什么,你需要妈妈什么样的帮助,详细告诉妈妈好不好?”对孩子好奇、保持兴趣
保持对孩子欣赏的态度,不管孩子做什么。父母要把价值深藏起来,给孩子一个彼此冲突、矛盾、多样的价值混乱时期,不要忙着帮孩子找到所谓正确的道路。家长能做的是提醒孩子:“你内心如何看世界是你的权利,面对客观现实的时候要按规则办事。”这样做可以帮助孩子形成内心与现实的边界意识,让孩子可以在两个层面接纳自己。成年人很多心理痛苦正来源于搞不清内心与现实的边界在哪里。
学会对孩子示弱
示弱就是善于在孩子面前装傻。有一个咨询案例,女儿是哈韩族,甚至旷课去听演唱会。父亲非常着急,前来咨询。李子勋老师给出的建议是,让父亲也扮哈韩族,结果没多久,他女儿就把韩国明星的照片收起来了。为什么?因为孩子需要和爸爸妈妈有区别,其实孩子是在表现逆反情绪,爸爸越管,我就越喜欢。如果家长学会示弱,不压制,反而认同,孩子逆反的动机就会终止。
不管孩子提出什么不合理的、荒谬的要求,决不能马上驳斥他
对孩子提出的不恰当的要求,家长要说:“你的想法不错,很有意思,不过我能问一下你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能告诉我你进一步的计划是什么吗?你能告诉爸爸妈妈能帮你做什么吗?”这样的提问可以帮助孩子澄清自己的想法,如果你拒绝他,他反而会坚持。当你坐下来听他计划的时候,他就会发现自己什么计划都没有,需要的只是爸爸妈妈认同、接受他的想法,不一定要实施。如果这时驳斥他,他反倒一定要实施了。家长可以先说“是的”,时机成熟时再说“也许”,尽量不说“不行”。其实青春期的孩子提出不合理的要求,真正目的往往不是实现要求,而是在测试爸爸妈妈的反应,看他们是不是在意他、尊重他。
第三篇:家长如何面对孩子的高考
家长如何面对孩子的高考
高考临近了。眼看就是迫在眉睫了。要说考生没压力,谁也不信。但是心理紧张产生压力对高考十分不利。考生的压力有来自自身的,更多是来自外界环境,其中包括来自家长[微博]无意中“营造”的压力。家庭要有一个宽松和谐的气氛,孩子回来感受的是轻松,而不是恐惧
是不是妈妈又要问学习的事了?还没进家门,就要想好怎样应对。有些家庭就是这样的,家长却还意识不到。家庭的这种和谐气氛是自然的,绝对不可能是刻意制造的。和谐气氛的最典型特征是平等。这差着辈分呢,能平等吗?那就要打破这个辈分。如果你的孩子能像跟要好的同学一样无话不讲,这平等就做到了。孩子回来才能感觉到真正地放松。
聪明的家长应当懂得,孩子的应试知识水平到了考前一个月的时间,再增加已经很有限了。重要的是能够让孩子的应试能力在最后一个月保持稳定,确保高考发挥正常就是成功。家长在这个时候,在孩子紧张的学习之余应当有意无意地多与孩子聊天,朋友式、哥们式地聊天,聊一些天南海北的事情,一时间忘了高考的事,才能把压力降下来。
另一个方面高考前也不能没有压力。保持一定的压力和学习规律也是很重要的。高考前学校会停课甚至“放假”,但是一贯紧张学习的考生不应当也不可能完全松弛下了。在家还应当继续保持原有的学习和生活规律,特别是与高考考试时间形成相同的生物钟,使考生在每天上午和下午时间能保持兴奋,有助于高考正常或者超常发挥。
临近考前在自己在家复习的时候,应当每天不同学科差开,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轮换,使得左右脑能分时“换休”。总体来说,逻辑分析类型的学科,数学、物理等可以先复习;需要较多记忆的学科,语文、英语等可以后复习。在考前可以将所有需要记忆的再过一遍。距离考试越近,就越不要再去研究难题,以免打击自己的自信。这个时候与其再去探索新的题目,不如把以前做过的题目拿出来再做一遍。有人对高考状元做过调研,发现他们没有拿满分的学科,丢分的都是中低难度的基础知识。对我们更多的普通同学来说,在考前复习更应把注重点放到中低难度的基础知识方面。这对于今年北京高考降低命题难度的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
第四篇:家长如何评价孩子的绘画作品
家长如何评价孩子的绘画作品?
目前家长对孩子的绘画作品存在两极化的评判,要么鼓励过度,要么打击过度,家长到底应该如何评价孩子的绘画作品呢?
1、当孩子捧着他的作品让你欣赏的时候,请不要用夸张的语言表扬,如“你画的真好,真像”“你就是个小天才”等。也许你的赞美和表扬将会让孩子误认为画画是为了博得大人的赞美和关注,时间久了孩子会带着目的为你打工,艺术将成为一件很累的工作,他会变成小大人,画画不再那么快乐了。绘画工作完成之后一切已经成为过去,尽量营造一个氛围让孩子体验当下的艺术就够了。
2、“哦!你很努力!谢谢你愿意和我分享你的作品”这样评价比较更好一些,可以谈谈你的感受“很舒服的颜色,你把我带到了一个很美的色彩世界,这么美的颜色你是怎么调出来的”如果是大一点的孩子可以说“在你的作品中我也学到了新的东西,谢谢你的创作”等等,因情况客观的评价,但是发自内心的,不是敷衍。这样同时在帮助孩子学习独立地从他人角度看待问题。然后在孩子作品的背后写上日期帮他收起来。
3、如果孩子追问,我画的好吗?说明孩子已经很在乎别人看法,可以告诉孩子“你今天画的和昨天很不同,都很有意思,我都喜欢”“你能告诉我你画里的秘密吗?”
4、当孩子给你滔滔不绝的讲他画的是什么的时候 需要一个良好的姿态,认真欣赏和聆听 不要追问和完善他讲述的内容 也不询问他的作画思想,孩子是个纯纯的艺术大师,而真正艺术大师的创作过程是不会思考太多的。
5、一般孩子都会拿着他的画子编造一些离奇的故事,如果我们指手画脚的给予指点完善,孩子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便会在你一次次的干预中流失。也许当时他画的是“大山”但过后他却说是“生日蛋糕” 或者“一大堆好吃的糖果”已经忘了前面发生的事情,因为孩子本来就是多血质的。
6、不要质问孩子“你画的这是什么乱七八糟的,我怎么看不懂”在中国大多老师和父母受之前学院派物质主义艺术教育观念的影响,我们的眼睛看到具象的作品,就满意,看不到就批判。当然解读孩子涂鸦的途径很多,如果你还不清楚儿童整体的发展,最好不要说太多。意识、情感层面的东西,则是无形的,接受过奴化教育的人已经失去了那颗童心,是很难走进孩子心灵世界的。
7、着急让孩子画出一副漂亮的画是一件非常愚蠢的事,帮助孩子修改作品更是蠢上加蠢的行为,会堵上孩子的心门,切断了孩子与画面、与自己、与这个世界的关系。如果抱着急功近利的心态还不如不要给孩子提供画笔和材料。
8、攀比最伤孩子的心。最后导致他焦虑仇恨,嫉妒,抑郁,成年以后会和自己,和这个社会较劲。儿童绘画作品呈现着不同孩子不同阶段身心发展的状态,如气质、个性、情绪。如果总是与同龄孩子平行对比,美好的艺术就会变成侵蚀心灵的毒药。
第五篇:学习教师十禁体会
学习教师“十禁”体会
在认真学习了唐山市中小学教师“十禁”之后,我想到了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孙奇逢曾说过,教人读书,首先要使受教育者“为端人,为正士,在家则家重,在国则国重,所谓添一个丧元气进士,不如添一个守本分平民”。这无疑也提示了我们: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所以在教学和生活中,要特别强调教师不仅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强,还要做到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只有这样才能“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作为一名教师,要自觉加强道德修养,率先垂范,既要脚踏实地,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又要有淡泊名利、甘为人梯的精神境界,这样才能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