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梦想,因为偏执而有了灵魂
梦想,因为偏执而有了灵魂
文/海城贝壳
很久以前路过电影院,看到一张类似杂技团高空走钢丝的电影海报,电影英文名叫《The Walk》,海报上写着一句“恐高者慎入”,于是我拒绝了观看。直到今天,在电脑里看完这部根据真人事迹改编的电影,手心全是汗,除了电影里让人心悸的高度,还有对主人公菲利普为梦想偏执到痴狂的态度深深折服。
如今我们都在谈论梦想,特别是长着在劝导处在迷茫之中的年轻人,总会说,要有梦想,才有可能成功。其实大部分人心中都有梦想,只是大都想的太多,而动的太少罢了。
梦想,就像是人们虚构出来的一个可以让自己信以为真并为之坚持不懈的故事,它有时候太空,太泛,虚无缥缈,所以容易让人捉摸不透。结果往往是,追逐梦想的路上,看不到远方,这样的恐惧让人无法坚持到底。于是,大多数人就在这样的迷茫和梦想中挣扎,周而复始。
刚毕业工作那年,我和大多数年轻的毕业生一样,总想做些事情让自己获取足够的成就感,于是我们三五成群,琢磨着是否有合适的机会和项目,想大展身手一番,出人头地。
看到饮品店生意火爆,我们就想看个饮品店;看到寒暑假大学生闲置,我们就像组织一个团队,做假期家教;看到人们越来越喜欢运动,我们想把自行车运动引入小县城……头脑风暴似的想点子,往往两天之后便推翻之前的想法,因为觉得后面的想法更靠谱。后来,当我们一群“合伙人”想出了一个感觉牛x到爆的点子,纷纷拍案叫奇后,其中一哥们儿说,“哎,兆伦,你那一共有多少钱?”,我望着他说,“额,我没钱呀!你呢?”,他咽了咽口水,“我也没有呀!”,然后我们集体感叹,“操!”。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提出任何点子,对于别人的提出点子,我也不加评论。当别人问我建议,我总会指着路边的摄像头,“看,我会装那个,有需要叫我。”我放弃了那些曾让我激情澎湃的所谓的梦想,因为我认识到,在没有任何资本和能力的情况下,我们不配对梦想高谈阔论。踏实做好本职工作,学好专业技能,多读书,改善自己的职业素养和心态,才是最真实的梦想。
从幼儿园开始,到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一直萦绕在我们身边这样一个问题,“你长大以后想做什么?”这应该就是梦想的最原始状态吧,那时候我们都不知道长大以后是什么,我们只知道,我需要把今天的数学卷子做完,语文还有一大段要默写,英语单词还差100个要背。我们没有远大的梦想,因为梦想就在手上,正确计算一道方程式,写对一句古诗,卷子上的分数告诉我们与梦想的距离有多远。
如今回过头,你会发现,经过努力,我们终于到达了那些曾经梦想过的中学,大学。
大学生毕业走上社会,踏上工作岗位,很多人开始迷茫,好像大学成了大多数人梦想的坟墓,毕业生似乎失去了走下去的勇气和方向。然后开始怀念,曾经那些我们憎恶的试题和老师,其实是在给我们走向梦想铺设道路,为我们实现梦想指点迷津。谁曾想过,没有他们的帮助,我们会如此寸步难行。
前几天弟弟大学毕业到广州找工作,在四处碰壁之后找我诉苦,作为一个学习管理工程的本科毕业生,在广州这样人才、技术更新换代速率超快的城市,找一份对口专业的工作,着实不易。
我并没有太好的建议,多的只是鼓励。大学期间没有对自己的未来职业具有一定的规划,毕业后,必然走上这样一条四处死胡同的道路,这是通病。好在现在规划还来的及,我告诉他别太着急,仔细想好自己想要走的路,想好再去做。哪怕工资再低,工作再不体面,勇敢丢掉那些学位证带来的虚荣心,放低自己的姿态,先想办法融入这样一个环境,然后稍加坚持。切记一点,别进传销。
很多同级的朋友毕业后在自己的工作岗位做的如鱼得水,风生水起。也有不少朋友在工作两年后,时常向我抱怨自己工作的总总问题,一般情况下我都会说,如果真的不喜欢就辞职呀。然后他们常说的一句话是,我也不知道除了这个工作,我还会做什么。
放在以前,我一定会蹬鼻子上脸和对方大战三百回合,唾沫横飞。现在遇到这样的回答,我反而会静下来想想我自己,如果我也遇到这样的境况,从当前工作离开,我会做什么?
人总会迷茫,在不同的人生阶段。然而,就像我说的,梦想本就是虚构的信仰,当然会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认知的更迭而发生改变,梦想依然是我们前进的驱动力。
梦想从来就没有大小之分,贵贱之别,勇敢的去做梦,然后去追,生活不就是这样才五彩缤纷么?
在多年前苹果手机还没成为街机,而是真正土豪象征时,我曾向朋友鄙夷过,“手机就是打电话发短信,要这么贵的干嘛?一个苹果手机我可以买好多诺基亚,每年换新的多好。”朋友笑我说,“你个傻x。“
后来读了沃尔特·艾萨克森写的《乔布斯传》,了解苹果公司的发展历程,折服于乔布斯强大的人格魅力后,我决定用工作第一年的全部奖金买下一部苹果手机,我还梦想着将来有一天,我会买下一整套我需要的苹果产品。
乔布斯对产品的掌控欲和对产品完美追求的偏执,打造出了这家伟大的公司。一个产品,从外观设计,到内部安装,看得到的看不到的同样完美无瑕,对细节的极致追求,是苹果产品最吸引人的地方。我曾试着在工作中试行这样的追求,将放在天花板上的用作保护弱电线缆的PVC管固定好,摆放整齐,同事发牢骚说,你有病呀,天花板里又看不见。我无力还击。听过吴晓波说的一句话,“只有偏执狂,才能改变世界”,乔布斯就是这样一个人,电影里的菲利普同样是这样一个偏执到足以改变世界的人,哪怕违反法律也要完成自己疯狂的梦想。(当然,笔者不提倡触犯法律的梦想)
也许我们大多数人都很难做到偏执狂的程度,至少现在的我恐怕不行,但我会努力做得再好一些。工作,任何一个岗位,不投机取巧,不滥竽充数,再完美一些,偏执一些,公司才能更好一些。
影片最后,女主角安妮对菲利普说,“你的梦想实现,现在,我该去寻找我的梦想了。”
大家都在寻梦和追梦的路上,你呢?
第二篇:企业文化:谁“偷走”了企业“灵魂”[模版]
最近看到一份统计报告,题目为“职场的最大诱因”,虽然有些数据少许模糊了,但清晰记得这些因素先后次序是:薪酬福利、职位稳定、上升空间、个人技能、公司环境、价值尊重……,这里并不是要深究上述要素孰轻孰重,而是指出“公司环境”这个因素已经突破传统束缚,成为现今动荡职场的“中坚分子”之一。
无独有偶,在前不久的一次聚会上,得知同学王某现在L’Oreal公司工作,虽然其职位和薪酬较前有大幅下调,但丝毫未有沮丧之意,反而笑容可掬,如沐春风,究其缘由,他坦言道,每当你看到一双双期盼的眼神时,你就会觉得L’Oreal更像上帝之手,向世人诠释美的真谛,或许只有在那里,你才会真正理解什么叫团队,什么叫事业。
显然,上述内容仅仅是现今职场中的极小部分,不足以涵盖全部内容,但从此不难得出,有一种无形的东西已经逐步渗透到企业的“中枢神经”,成为企业驰骋商场的核心动力之一,那就是企业文化。
什么是企业文化?
提起“企业文化”,大家并不陌生,但真正理解和研究的人数恐怕并不多,至今还没有一个完全清晰、统一的定义,百家争鸣的现象使管理界和企业界头疼不已,有人主张开放、激情和创新的文化,有人主张务实、稳健和和谐的理念,更有人认为“萝卜”+“大棒”的极端方式十分有效,其实,无论何种方式,只要能够迎合企业长期持续发展和外部市场的变化需要,就应该继续予以鼓励和宣扬。
很多情况下,本人更愿意用“建筑实物”来解析这个概念,企业制度和规范就如同建筑框架,它塑造了实体的轮廓和外形,是建筑物的“脊梁和支柱”,而企业文化则像填补缝隙的泥沙,什么样的架构决定了什么样的泥沙,无论缺少那样都不是一个完整的实体,当然随着理念的不断发展,文化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扩充,越来越多的人似乎更认为,“硬性部分”也是文化大范畴的组成部分之一,仅仅“血肉部分”太过狭隘,这也不无道理,说明企业文化理念正在不断丰富和发展,大家对其认识和重视程度也与日俱增。
企业文化的核心因子
无论企业倡导何种文化,它必定像人体DNA一样,带有某些“继承“因素,并且在这些方面存在质的差异:
1)企业家精神
2)产权结构和公司治理
3)产业模式和企业核心竞争力
4)历史渊源
5)业务架构和组织架构
6)中层管理方式
企业家精神:据美国一项企业成功率分析报告表明,在创业初期,合伙人或创始人就是企业的一切,他们的专业知识、个人性格、崇尚理念、感召影响力、外界资源等一系列要素构成了文化的最初“~细胞”,同时随着企业的不断壮大,个人的影响力不但热度未减,反而渗透越来越深,就像物理学中的“共谐现象”。
产权结构和公司治理:这点也许在“蒙牛”和“华为”等著名民族企业的身上上演的惟妙惟肖,也进一步解释了为什么这类企业长足发展的动力何在。
产业模式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由于价值创造的表现形式不同,行业间的企业文化差异也甚大,如房地产企业主张稳健、求实的发展模式,软件业提倡活跃、自由的办公理念,而广告界则呼吁奔放、激情的思维方式。
历史渊源:相信今日大家依旧对“猴子与香蕉”的故事记忆犹新,虽然天棚的喷头早已锈迹斑斑,但铁笼中的老猿猴仍然告诫新入者,警惕昔日的“天棚陷阱”。我们不仅震撼于历史文化底蕴的深厚和强大,同时也为这种“桎梏”制约企业的发展而倍感惋惜。
业务架构和组织架构:时至今日,大部分企业依然不能脱离“因人设岗”的事实,致使企业的价值创造流程依旧相当复杂,如果说企业文化确实包含“硬性部分”的话,企业架构的设置无疑“造就”了文化范畴中的“细胞核”部分。
中层管理方式:至此,可以说企业文化体系已经完全建立,各个组织器官已经完全成熟,而中层管理人员无疑成为企业文化的最佳表演者,他们以自己的独特视角融入和诠释了文化中的“硬性”成分和“软性”成分,因而,企业在重塑内部文化时,万万不可忽视中层人员的理解和参与,否则,新型文化的导入势必成为“浮水之萍”。
谁会偷走企业的“文化”
当前,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发展,特别是中国市场的急剧变化,多数企业已经逐渐意识到固有文化已经演变为企业前进的“绊脚石”,所以痛下决心执意改革,然而另一方面,我们也遗憾地看到,这种变革往往多以失败告终,且极易复蹈原辙,这里简言二三。
1)“根深蒂固”的企业家精神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也许早在几千年前就预示了这个道理,同样在企业的文化实施进程中,最棘手的就是这两种不同文化的“深层较量”,但较量的结果,往往很多时候是这种沿袭多年的“文明”占据上风,就像头顶的一片乌云,几乎令人窒息,所以文化革新失败就不足为怪。
2)变化的恐慌
如果变化可能带来200%、甚至更高的收益,而维持现状肯定只会带来30%的收益时,你会选择那一种,相信80%的人会钟情前者,因为他们一无所有。而真正的企业家,根本不会着眼于短暂利益,而会更加注重资产的保值和增值,所以他们会惧怕变化,特别是这种“全身换血“式的文化替换。
在企业中,文化的能量是巨大的,取代这种力量就相当于构建一个全新的企业,不确定性因素太多,因而势必引起企业的集体抵制,毕竟现状基本安好,还不至于到达立即死亡的境界。
3)文化,企业的附属品
企业中什么最重要?文化?职权?资源?还是业绩?当然是业绩。业绩背后的根本动力是什么?是职位?薪酬?上升空间?还是学习机会?20年以前,可以说是薪酬,今天来说,恐怕全部都有,也就构成了企业文化,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造成“八匹骏马也拉不动业绩前行”的局面,所以企业眼光必须长远,今天的文化已经囊括了企业中所有的软性部分,而且逐渐向硬性部分“蔓延”,任何视其为企业的“附属品“或忽视这个“附属品”的举动都会为之付出惨痛的代价。
4)文化表演者:企业中层管理
如上所述,前5大要素决定
第三篇:带着梦想上路了
带着梦想上路了
俗话说得好“有梦想就有希望。把梦想的翅膀张开,希望之门就会在不远处为我们打开。带着梦想上路,梦想就会变成一股神奇的力量,引导并催促着我们马不停蹄地前行。”转眼6年的小学生活就要结束了,我就要告别童年,踏上漫长的人生道路,我要带着梦想上路了。
有一个人就是为梦想奋斗,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永不放弃,勇往直前,我就要学习他的精神。他就是上个世纪著名的探险家、英国皇家地理学会会员和纽约探险家俱乐部成员约翰·戈达德,8岁时得到祖父送给他的一幅世界地图。15岁时,写下人生的127项梦想:完成到尼罗河、亚马逊河和刚果河的探险;登上珠穆朗玛峰、乞力马扎罗山和麦金俐峰;探访马可·波罗和亚历山大一世走过的道路;主演一部电影;驾驶飞行器起飞降落;写一本书;拥有一项发明专利;给非洲的孩子筹集100万美元捐款……有梦才有希望,有梦才有动力,52岁时,约翰·戈达德经历了18次死里逃生,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实现了其中的106个愿望。我们都相信他还会克服更多困难,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
我也有一个梦想,考上名牌大学之后出国留学,学业有成后,回到祖国,为国争光。我相信只要我好好学习,一定能为国争光。我还相信,20年,不,10年以后,成功的我一定会回来我的母校,因为这是我起飞的起点,是我的照明灯,更是我梦想的机翼,若没有母校就没有我今天的成就。
我相信只要有梦想就有成功,带着梦想上路吧,梦想就在眼前。作者
六年一班
莫欣怡
指导老师
陈海波
第四篇:收获了梦想小学生作文
谈到梦想,它的内涵很丰富,大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小到我们每个人都有梦想,因为地域不同、思想不同、层次不同,所以产生的梦想也各不相同,只要梦想都是积极的,是向上的,我们就要努力去为梦想而奋斗。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收获了梦想小学生作文,供大家学习。
收获了梦想小学生作文1
每个人都拥有梦想,因为它是我们前进的方向,人的一生,不就是为做理想中的自己而奋斗吗?
我曾经思考过自己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但是,理想始终是理想,如果没有做任何努力,没有信心去实现理想,理想就成了幻想。
理想的力量是无法估量的,它不仅仅是一个目标,也是一个希望,更是一种动力。生命的确是黑暗的,除非有了激励;一切激励都是盲目的,除非有了知识;一切知识都是徒然的,除非有了梦想。因为有了梦想,所以我们才能不断前进。
我们在为梦想而奋斗时,会迷茫,会失去方向,这种时刻,就应该多给自己一些自信,不再彷徨,不再迷茫,看清前方的道路,相信自己一定能成为理想中的自己。坚持着梦想并一直努力的人,总能绽放出令人敬佩的光彩。
当然,总会有那么些许例外,并不是每一个努力的人都能实现梦想。也许他们最终的结果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美好,但是要尽了自己的努力,不留下遗憾便足够了,我们已经尽了自己的所能。折断了翅膀的白鸽仍有仰望天空的幸福,无法开花的扶桑同样能用绿叶装点大地。
其实理想也是的一个赌注,就好比一个深渊,从跳下那一刻起,就必须奋力拼搏。
要么,大鹏展翅,扶摇而上;要么,石沉渊底,再无声响。前者,拥有理想,有目标,有动力,所以不懈努力;后者,没有足够的自信,所以迷失在彷徨中。每一个人都需要理想,不管这个理想是远大或是微不足道,只要你有理想,便有了希望。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在实现梦想的路途上,请带上理想,因为理想有支撑人实现梦想的力量!
收获了梦想小学生作文2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这是中央电视台的广告语,也是爷爷常常用来鼓励我的话。是的,只要你敢想,只要你能坚持,你就能在你的人生舞台上舞出属于你自己的最美的舞姿。
我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女生,从小就特别喜欢篮球。我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体育记者,能够为观众们送上最及时最新鲜的体育资讯。有一次,开同学会,大家都热情高涨地讨论着各自的理想。当别人为我的理想是什么的时候,我自豪的说:“我要成为一名出色的体育记者,让你们在体育频道里能看到我的身影,到时你们就都是我的观众。”就在沉浸在对未来美好的憧憬时,一个女生不屑地说:“就你那样还想当体育记者,身材那么矮小,英语又那么烂,你拿什么去跟别人竞争啊?我看你趁早放弃吧。”听到她的话,我特别伤心,跑回了家。
回到家里,我关上门自己一个人拼命地哭。爷爷跑过来问我发生什么事了,我一边哭一边把事情的经过告诉给爷爷。爷爷听完后,摸着我的头大声笑着说:“傻孙女,你就这么快被打败了啊?你不是说不管怎样一定要当一名体育记者吗?你还记得中央电视台的那句广告语吗?”“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傻孙女,只要你坚持和努力,你一定可以实现你的梦想的。”“可是爷爷我的身材那么矮小,英语又那么烂啊。”我伤心地说。爷爷说:“傻丫头,身材矮小,你可以比别人更灵活啊,英语烂,你可以好好补回来啊。当初很多人都说邓亚萍矮,不适合打乒乓球,可是邓亚萍不也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世界冠军吗?”
听完了爷爷的话,我豁然开朗。是啊!只要我的敢想,只要我能坚持和努力,我一定可以成功的!从那以后,我不再理会别人怎么看我,我只是努力地为自己的目标奋斗着,为此努力地拼搏着。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不管未来有多少困难挫折,我都会倔强地坚守自己的梦想。就像52岁的浙江菜贩范国梁,就像在北大清华的许多旁听生一样,不管未来有多渺茫,他们都一样倔强地坚守着自己的梦想。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朋友们,你们记住这一句话了吗?
收获了梦想小学生作文3
梦想使人伟大,它鼓舞人们坚持筑梦,透过拚搏来实现。如果只把梦当作幻想,生命将会黯然失色,因为筑梦的过程让人看清人生的方向,踏实地使梦想成为现实。只要忽略众人的嘲讽和内心的恐惧,才能使梦想的实现更加容易。
梦想伟大了平凡的人生,成全生命的奇迹。我的家人有很多是英文教师、教授,所以我接触英文的机会远远多出于一般人;正是因为如此,我的英文成绩十分出色,令我和家人信心十足,我便以当英语系教授为梦想,踏上充满未知的筑梦之路。不过,才刚开始奋斗,我就被单字量不足的致命缺点绊倒,我便决定放弃这个遥不可及的梦想;我像无头苍蝇般,跌跌撞撞,无法设定一个努力目标。
自从我放弃后,我始终找不到另一个适合的目标,生活也更加颓废。追求梦想就应不怕挫折的压迫,我再度找回被我遗忘已久的斗志,卷土重来,再度筑梦!在父母的支持下,我把一些书即拿来翻阅,并且勇于发问,竭力吸取知识,我赫然发现,筑梦的过程使生活踏实,拉进和梦想的距离。从此之后,我每天与英文相处,忽略了压力、恐惧,使自己的英文成绩、实力更加突出,更杰出,增加了我实现的决心,朝着梦中的地方,前进!
梦想只要能持久,就能成为现实。我遗忘别人的嘲笑、挫折的打击,谨记着自己的理想,我执着,也善于挑战自我,汲汲于追求更的目标,因为挑战给了我动力、方向,增加了梦想的价值,让平凡的人生渲染上浪漫缤纷的色彩。我相信,总有一天,梦想能成为现实。
收获了梦想小学生作文4
问世间什么最美丽,是明媚的阳光?是灵动的山川?还是微风吹拂着的波澜?我说:最美丽的是我们跳跃的青春!对于我们,青春已经伴着我们走进了高中的校园,大家活跃在这美丽的校园中,拿着课本,背着书包,青春的脸盘上洋溢着阳光的气息,青春的梦想更是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编织。
青春的梦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是灯,照亮前行的道路;是火,点燃希望的灯;是路,引你走向黎明。但是,如果我们空有理想而不付诸于行动,我们将一事无成,就如同一万个零不如一个一。理想好比是巨轮的罗盘与灯塔,能够指引着前进的方向,而行动则是理想力量的泉源、智慧的摇篮、是理想冲锋的战旗、斩棘的利剑,任何理想,只有脚踏实地得去努力才变得有意义。
有一位哲人说过:“梦里走了许多路,醒来还是在床上。”它形象地告诉我们:人不能躺在梦幻式的理想中生活。“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合抱之木,生于毫未,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些都是古人的语言,告诉我们切莫空想,要从点滴开始做起,把理想真正赋予于实际行动中。
当然,实现理想的路上免不了坎坷崎岖,我们需要有决心,有信心,有不畏艰难、锲而不舍的精神,面对挫折,我们不能望而生畏,就此却步,要拿出克服困难的勇气,不懈地去努力,面对成绩,则不能沾沾自喜,不思进取,要戒骄戒躁,以此为动力去争取更大的成功,因为,青春正在赋予着我们激情、力量,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有丝毫的懈怠,从而消磨浪费它,我们要在不断追求与奋斗中挥洒青春的色彩,让青春飞扬!
正是青春的激情,鼓舞着我们的斗志;正是青春的芬芳,陶醉着我们的心灵;正是青春的奋斗,成就着远大的理想,昨天的理想,就是今天的希望,今天的理想,就是明天的现实!放飞我们的理想,相信你有改变的力量!放飞我们的理想,心手相通一齐努力的方向!放飞我们的理想,让大海掀起巨浪!让我们理想真正在行动中启航!
有人说,能爬上金字塔顶的动物只有两种,鹰和蜗牛.雄鹰博击长空,对此我们毫无疑问,而对于蜗牛,这也是完全有可能的,即使在别人看来它是多么微不足道。因为它知道金字塔顶有它的梦想,要知道塔底到塔顶的“道远”距离需要的是持之以恒的一步步艰难拔涉。
生活中,不乏一步成功的雄鹰,而更多的是蜗牛,我们在现实与理想的路途中长征,我们不断攀登,希望有一天能登上生命中的峰,体会“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成功,在现实与理想的途中,隔着无数的艰难,或是荆棘,或是坎坷,或遇深渊,或遇高山,这些都是在考验我们生命的强度与韧性。
寻着古往今来的道路,我探头仰望天边的星空。梦想与现实交轨在人的生命中,让我们用胸怀天地的壮志凌云拥抱梦想,用虚怀若谷的情怀书写现实中人生华美的篇章吧!
收获了梦想小学生作文5
我常常想,我的梦想是什么?
一天,我常我和老爸聊天,聊着聊着话题就变成了我的梦想是什么?我笑呵呵的说:“我的梦想就是拉狗屎、尿狗尿。”然后我们嘻嘻哈哈的说了一阵,言归正传,我继续说:“我的梦想是长大后当医生、当老师和会开车。”这么多想法,怎么才能在不换工作性质的情况下完成这些梦想哪?经过一夜的苦思冥想后,我想出来了办法,我可以先考上我的理想大学:北京大学医学部,读完博士后,可以去医院工作,利用自己学来的知识去治病救人。
为病人减去病痛带来的痛苦。等我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再回到学校将在工作中积累的经验传授给我的学生,实现我当老师的梦想,同时也避免学生们再走弯路,让更多的病人尽快的好起来,少一点痛苦,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等我挣了钱,就自己买辆车,上班、或者休闲的时候开,实现我的开车梦。怎么样,我的想法不错吧。
我还有一些梦想,就是为同学们做一台自动作业机,不让大家为堆积成山的作业而困惑,再造一台改作错机,比如你这次考了60分,将卷子往里一放,改作错机,立马将错号、60分用神奇橡皮擦去,然后再用红笔水写上跟老师一样的100分,保证家长看不出来;我还要制造一个时间压缩机,他可以将你的痛苦、紧张、烦恼、无聊……以及所有你不想要的时间通通压缩掉,使你的人生中只剩快乐的时间;我还想将河流里的水变成可口可乐味;将河里的鱼变成烤鸡的味道,让人回味无穷……
我现在有个现实的梦想就是好好学习,有个星期八,还有让那些作业、特长班什么的烦恼都随风而去,给我们一个快乐的周末,度过我们快乐的童年。当然学习的时候不能玩,不然可就考不上我的理想大学,实现我的梦想了。
这就是我的梦想,我正在为点亮我的梦想,而努力奋斗!
第五篇:教学:教育走得太快了,灵魂跟不上了
教育走得太快,“灵魂”跟不上了
一个优秀的孩子,又会弹钢琴、又会跳舞,还会画画,学习成绩还好。长大了,读初中了也是什么都会,每次考试前几名,考上重点高中,高考又成为状元或者前几名,考上国外或者国内最好的大学。
很多人都是这样过来的。几年以后读研究生,再读博士。你看,父母亲也荣耀了,感觉我的孩子很优秀,不到45岁可能就是一个副处级干部了,不到50岁就是个正处级干部了。亲戚朋友、同学、家人逢人便说我的孩子有出息。
不到55岁他就进监狱里去了,父母亲这个时候还流着一行老泪,“我的孩子怎么会出现这个情况?!”自己的子女刚好长大成人,进去肯定是有很多原因的。现在它已经成了普遍现象了,芮成钢不就是吗?
这样的教育、这样的结果是我们要的吗?当年我们追求分数、琴棋书画、那么多才干,最后走向芮成钢这个道路,那我们就要思考了,教育的问题出在哪里?
教育的核心问题不是出在我们的术、不是出在我们学生的能力、不是出在改革、不是出在技术层面,原来我们的教育缺乏灵魂的东西。我可以说这么一句话,中国的教育技术层面已经走得太快了,“灵魂”跟不上了。
1.教育非他,乃心灵的转向:引导孩子转向爱、善、智慧
那么我们现在能不能不从教育的角度来看教育,从哲学的角度来看是不是灵魂出了问题。柏拉图说过一句话“教育非他,乃心灵的转向”,那么我请问转向哪?往哪转?引导孩子转向分数、转向才能、转向才干、转向本事?都不是。
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写了一本书《教育就是解放心灵》。解放心灵,按柏拉图的语境来说心灵究竟应该转向哪里?我研究的结果是转向爱、转向善、转向智慧。你学过哲学,在西方哲学里面“爱智慧”就是哲学,那我加一个善,一个人的灵魂深处有爱、善、智慧这三样东西,你说这个人今后差一点技术、差一点才能,又能差到哪里去呢?而恰恰这个东西是我们全世界的普适价值,但是现在很多人都忘了。
2.教育就像养花一样,一边养一边看,一边静待花开
人生就应该是一个“慢”的艺术,教育亦如此。我的一位学生的女儿,当年读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带到我家里来看望我。她说:“老师,你看我的孩子不爱吃饭,瘦小,黄毛丫头,怎么办啊老师?”我说:“你这孩子多少岁?”“10岁。”我说“才10岁你着什么急啊。”“她学习成绩也不行,吃饭也不行,比同龄人都要矮一头,怎么得了。”我说:“你形象不错,自己的孩子会差多少呢,你不要着急,太在乎这个东西没用,养人要慢慢来,你着急她也不会长,拔苗敢拔吗?”2014年,高考结束以后,志愿都填报完了,录取通知书来了,她带着一个亭亭玉立,长得很漂亮的女孩子来,说:“叫师爷爷。这就是当年那个黄毛丫头。”我说:“你看你当年是不是很着急?孩子几年工夫,长得比你还高,比你还漂亮,这次还考了一个好大学。”她说:“当时我真的着急,现在还是觉得很自豪的。”
我从这个例子当中深刻地体会到教育就是“慢”的艺术,什么叫教育?教育就像养花一样,一边养一边看,一边静待花开,我把这句话送给你们两个,子女就要这样养,要慢,不要着急。上帝让他在这个世界上存在,就一定要给予他存在的价值体现,你记得我这句话,黑格尔说“存在即价值”。
3.适合的就是最好的教育;每一个学生成才的途径和方式没有确定的指向
现在的某些学校说“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都是这样的无聊、矫情的语言,以为这样就能把教育做好了?不要今天看到我们校园门口上写着“热烈祝贺某某成为文(理)科状元,考上清华、北大”,就以为这样的孩子将来一定会成功。我刚才说了,孩子的未来有无限的可能性。说一个孩子为什么有价值?因为他有可能性,他有无限的可能性。
所以我的结论是:
第一,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式方法,适合的就是最好的教育; 第二,每一个学生成才的途径和方式没有确定指向。不要以为你的孩子现在喜欢画画、喜欢弹钢琴,他今后就一定是个艺术家,可能他今后从事的工作和这个一点关系都没有,他有无限可能性。看一个孩子成绩不行就开始下结论,说这孩子今后是擦皮鞋的或者将来没有出息,哪有这样的教育呢?
我们现在好多名校干什么事,名校选孩子读书,因为优质教育资源有限,选择名校的人就多,于是名校就有资格来进行筛选,从事物发展的规律来说是对的,2 但是从做教育的角度来说又是错的,选择人的教育叫“伪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还要考试入学,两科语数,小学低于198分,没有特长,一律不能录取。我所在的学校收的是几十分、120左右的孩子,我们还是要把他们教出来的。
4.教育的新常态就是要摒弃浮躁、功利,回归到教育规律
为什么习总书记说要潜心育人?潜心是一种境界,现在有几个人可以潜下心来做事?我们好多时候都把学生当作了手段,而不把学生当作我们的目的。你看,为什么当作手段了?使劲培养,培养好了以后我得高额奖金,这是他获得奖金的手段、获得名誉的手段,于是难免浮躁。现在有很多家长把自己的孩子当成手段,学这样、学那样、考状元、读名校都是脸面的问题,就是当成一种手段。一旦用孩子的成长来满足我们成年人的某种欲望或者需求的时候,我们的教育一定出问题。
我说一个简单的教育规律,看看我们现在有多少人不知道。现在初中老师布置作业,孩子11、12点基本上做不完,高三就更不说了。十三四岁、十五六岁的孩子,他的成长规律是怎么样的?这些孩子在深夜11点到3点之间,尤其是1点到3点之间,脑垂体分泌两种很重要的激素,一种叫性激素,一种叫生长激素。有光照、有压力它不会分泌。所以,孩子如果睡眠不好、压力大,他长得就不好,这就是规律。如果老师懂了这个规律,那布置作业的时候就一个要求,最迟10点半孩子必须入睡。因为孩子入睡两个小时以后才可能进入深睡状态。你看我们现在遵循这些规律了吗?不管,使劲学,为了分数、为了技能、为了才干。
所以我对教育的信仰就是要回归到教育的规律,慢慢地、静静地、悄悄地做,不要浮躁、不要显摆。一定会有我们想要的结果,那个时候我们的孩子不管是分数、才能,还是能力都很好,他们的灵魂也很丰满。这才是教育新常态。
5.教育必须基于三个原则,中庸、可能和适当
教育怎么做呢?这个问题也是教育的哲学思辨。没有分数(检验)的教育是不成立的,只谈分数的教育肯定是有缺陷的,这就是哲学。那么我们就来看看哲学家是怎么看待教育的,最经典的亚里士多德的原话“教育必须基于三个原则,中庸、可能和适当”。中庸,用孔子的话说就是“去其两端,取其中而用之”,总 3 之不偏左不移右、不偏下不偏上,守中为上。我个人认为中庸才是人生、乃至做教育的最好的哲学,就是说我们做教育不要太过头了,也不要不够,就这么简单。什么叫过头?现在我们就做过头了,在技术层面上不断地改,改得我们老师都不知道怎么上课了,领导也不知道怎么布置工作了。学校教育成了这样子就是过了头,忘记了还有教育规律,还有教育自身内在的东西。
第二个,“可能”是指我们要知道孩子的未来具有一切可能性,现在他所学的,甚至他的才能,他的分数,不能代表他今后能做什么,会做什么。但是他现在又必须要分数,所以他又必须要勤奋学习。我个人认为这些都不能丢,这样才能够确保未来的可能性存在。
“适当”实际上是我们的教育的方式方法一定要符合规律,要适合孩子。不要看到邻居家的孩子琴棋书画什么都学,也要把自己的孩子送去学。你是博士,说博士的儿子就要比别人学得多一些,这样思考问题就错了,不适合他的学了没用,一定要学这个孩子内心喜欢的东西。
6.教育不是为了适应外界,而是为了自己内心的丰富
我们的教育还是应该回到像孔子说的,孟子说的,包括蒙田说的,“教育不是为了适应外界,而是为了自己内心的丰富。”古希腊有个哲学家叫西塞罗,他说“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摆脱现实的奴役,而非适应现实”。你看我们现在做教育都是为了适应外界,很多同学因为要去适应社会,结果就把社会最乱的东西学会了,我们学校教的主流价值全部忘了,所以就是必须要丰富内心。简单的说,学习或者教育对学生本身来说最核心的应该是为己的,不是为别人学的,不是为父母学的,而是为丰富自己学的,这才是真正的教育。他通过自己学到的东西再来回馈社会,这是我们的一个附属产品。他为自己学的一个附属产品、客观产品就是他一定是为这个社会做好,他自己如果都不丰富怎么能够为社会好,他是破坏社会的。
(作者简介:张克运校长。重庆市第71中学校长、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中小学校长远程培训指导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