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中全会系列评论

时间:2019-05-14 04:31: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五中全会系列评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五中全会系列评论》。

第一篇:五中全会系列评论

培育现代产业体系 提高核心竞争力

——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系列评论之七

本报评论员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改造提升制造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自治区党委八届十三次全委会强调,要立足当前、着眼未来,推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坚持在产业发展中调整结构,在调整结构中促进产业发展,加快培育多元化的现代产业体系,为我区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快速发展提供坚实产业支撑。

现代产业体系是指一个经济体内若干不同产业互相联系、互相制约构成的一个整体,是以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自主创新能力强的有机产业群为核心,以技术、人才、资本、信息等高效运转的产业辅助系统为支撑,以基础设施完备、社会保障有力、市场秩序良好、自然生态优美、创新创业氛围浓厚的产业发展环境为依托,并具有动态性、合理性、竞争性、创新性、开放性、融合性、集聚性和可持续性特征的新型产业体系。应该看到,我区的产业发展还不充分,农牧业基础薄弱,工业化整体水平不高,服务业发展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对资源的依赖偏重,非资源型产业、中小企业发展滞后,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原字号”产品和初级产品比重大,产业竞争力较弱。同时更要看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仍处于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推进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 态势长期向好,随着国家扩大内需战略的实施,将为我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提供巨大的市场空间。后金融危机时期孕育着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为我区发挥后发优势,实现技术跨越,抢占科技和产业制高点提供了良好契机。

在此背景下,必须坚定不移地构建有我区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提高我区的核心竞争力。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牧业现代化,坚持做大总量和调整结构并举、在增量中调整结构,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和区域结构,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下转第二版)

要加快推进农牧业现代化。坚持把促进农牧民持续增收作为首要任务,以推进农牧业现代化为发展方向,加快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转化增值能力,增强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能力,巩固和加强农牧业基础地位。要进一步提高工业化水平。依托我区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需求,加快建设国家级能源、新型煤化工、冶金和绿色农畜产品加工基地,大力发展非资源型产业,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工业经济实力和竞争力。加快发展服务业。把推动服务业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加大投入力度,完善税费政策,营造发展环境,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竞争力提升和结构优化。

构建我区现代产业体系,最要不得的是脱离实际的生搬硬套和因怕这怕那产生的“恐高症”。我们要做的,就是按照中央和自治区的要求,冲破惯性思维束缚,从我区的实际出发,从我们所处的发展阶段出发,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行动起来,通过解决一个又一个实际问题来优化产业结构,最终走出一条具有我区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构建之路。

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迈进

——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系列评论之六

本报评论员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结合我区实际,推动“十二五”期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我们就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自治区党委八届十三次全委会精神,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抓好生态保护与建设,加强环境保护与治理,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努力促进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良好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基础。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十一五”期间,我区不断加大生态建设与保护力度,生态保护与建设成效明显。同时,我们也 3 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区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任务依然艰巨。

今后五年,我们一定要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可持续发展。要加强生态保护,坚持保护优先和自然恢复为主,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强化草原生态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实施基本草原保护、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轮牧制度,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加强草原生态保护立法,使草原生态保护步入良性轨道。加强林业生态保护与建设,落实大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和经济转型规划,建设我国北方最大的森林生态功能区。加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坚决制止乱垦滥伐、乱采乱建等破坏草原、森林生态行为。

要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以解决饮用水不安全和空气、土壤污染等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加强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重点流域水污染和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明显改善环境质量。

加大对城市、农村牧区及矿山环境综合整治,加强环境监测能力和监管体制建设。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加强环境影响评价,强化执法监督,健全重大环境事件和污染事故责任追究制度。

要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以提高资源产出效率为目标,节约利用能源,积极实施国家重点节能工程,降低高耗能产业比重,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节约材料,鼓励使用新材料、再生材料。节约利用 4 水资源,统筹农牧业、工业、城镇生活和生态用水,提高中水回用率,建设节水型社会。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加强土地用途管制。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和管理,促进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

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加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鼓励产业废物循环利用,建设循环经济园区。发挥农牧业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提高集约化水平,推广循环利用技术,构建循环型农牧业体系。加强城市、社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可持续消费体系建设,构建循环型城市与社区。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还要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要加快培育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工业、建筑和交通体系。增加森林、草原碳汇,建立森林、草原固碳标准体系,探索开展碳汇交易。建立有利于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和评估考核机制。全面提高全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意识,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增强适应气候变化和防灾减灾能力。

第二篇:人民日报社论十八届五中全会系列评论

人民日报评论员评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纲领----一论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

一个国家的发展蓝图,总会在历史的重要时刻显示出重大意义。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之际,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是今后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指南,是我们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纲领性文件。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深入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把《建议》确定的各项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落到实处。

谋定而后动。分析“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的基本特征,提出“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指导思想,确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遵循的原则,提出实现全面小康新的目标要求,《建议》以强烈的使命意识和问题意识谋划未来,体现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体现了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体现了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的决策部署,顺应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内在要求,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战略性、前瞻性、指导性。

全会通过的《建议》,标明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定位。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建议》紧紧围绕这个任务,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标志性的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举措,特别是强调要以新的理念推动发展,聚焦突出问题和明显短板,回应人民群众诉求和期盼,目的就是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今后5年党和国家各项任务,归结起来,就是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全会通过的《建议》,彰显了以新理念引领新发展的战略思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根本上说是发展问题。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的成败。建议稿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我们在深刻总结国内外经验教训、深刻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这五大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要统一贯彻,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

全会通过的《建议》,体现了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是硬道理,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我们党要带领13亿多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创新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观念、体制、方式方法,提高党把握方向、谋划全局、提出战略、制定政策、推进改革的能力,为发展航船定好向、掌好舵,更好地发挥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各级党委必须深化对发展规律的认识,提高领导发展能力和水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小康,这个穿越无数苦难与辉煌岁月的执着梦想,今天已经触手可及。展望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将由我们亲手完成。承接历史、开创未来,在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最后冲刺阶段,跑好属于我们自己的这一棒,把《建议》描绘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我们就能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更为扎实的前进基础。

《 人民日报》(2015年10月31日 01 版)人民日报评论员:坚持创新发展,着力提高质量效益 ——二论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

创新始终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五大发展理念”,排在首位的就是“创新发展”。如果说传统的发展是做加法,那么创新发展就是做乘法。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

“十二五”期间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创新精神贯穿在治国理政各个环节。无论是经济转型升级,还是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无论是户籍、司法、教育等方面改革措施密集出台,还是“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双翼齐飞„„一系列新理念、新思路、新探索,为中国发展不断开拓新境界。

展望未来,中国发展的时与势、艰与险,将我们推到了创新发展的风口。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发达国家推进高起点“再工业化”,我们的发展条件、比较优势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必须加快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当前,我国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这是我国这个经济大个头的突出软肋。如果不能走好创新发展之路,发展动力就不可能实现转换,我们在全球经济竞争中就会处于下风。为此,我们必须按照五中全会的要求,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五中全会提出的七个创新发展着力点:培育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构建产业新体系、构建发展新体制、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方式,给出了未来五年实施创新发展的路线图。以五中全会绘就的蓝图为引领,创新发展才能取得新突破、达到新水平。

创新不是喊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十三五”时期推动创新发展,就要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从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到实施网络强国战略;从提出并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到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从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到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发展举措,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贯彻落实好五中全会精神,我们才能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发展的质量更好、效益更高、结构更优。

“不创新就要落后,创新慢了也要落后。”电子科技领域中的摩尔定律揭示,半导体芯片上集成的晶体管和电阻数量,每18个月增加一倍。这就是创新的速度。以创新把握机遇、以创新驱动发展,我们就一定能让创新创造的活力不断迸发、源泉不断涌流,激发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强大动力。

《 人民日报 》(2015年11月01日 01 版)

人民日报评论员:坚持协调发展,着力形成平衡结构 ——三论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

全面小康,重在“全面”。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中,“协调发展”强调的正是“全面”二字,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为全面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推动协调发展、形成平衡结构,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

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我国发展不协调,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区域、城乡、经济和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等关系上。如果说在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情况下,一段时间的主要任务是要跑得快,但跑过一定路程后,就要注意调整关系,注重发展的整体效能,否则“木桶”效应就会愈加显现,一系列社会矛盾会不断加深。谋划“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在优化结构、补齐短板上取得突破性进展,着力提高发展的协调性和平衡性。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调的不仅是“小康”,而且更重要的也是更难做到的是“全面”。“小康”讲的是发展水平,“全面”讲的是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如果到2020年我们在总量和速度上完成了任务,但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更加严重,短板更加突出,就算不上真正实现了目标。《建议》提出增强发展协调性,重点在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我们应该根据这一精神,进一步有针对性地专门研究、集中攻关,提出可行思路和务实举措,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协调发展。

收官之战,讲究平衡之道。全面小康是城乡区域共同的小康,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全面进步。7017万农村贫困人口能否同步小康?2.5亿城镇外来常住人口如何平等享受公共服务?如何在生产能力迅速扩大的同时,提升优质生态产品的提供能力?《建议》指出,针对现阶段我国社会事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民生保障等方面存在的一些明显短板,必须坚持区域协同、城乡一体、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并重、经济建设国防建设融合,进一步增强发展整体性。实际上,越是短板,越具有后发优势;越在薄弱环节上多用力,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和明显短板,越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良好效果,从而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

“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下好“十三五”发展的全国一盘棋,协调发展是决战致胜的要诀。在一棒接着一棒跑、一鼓作气向终点线冲刺的历史时刻,以新的发展理念引领发展,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我们一定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写下更加强劲的新篇章。

《人民日报 》(2015年11月02日 01 版)

人民日报评论员:坚持绿色发展,着力改善生态环境 ——四论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很关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绿色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十三五”时期我们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当前,我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问题十分严峻,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干净饮水、安全食品、优美环境的要求越来越强烈,生态环境恶化及其对人民健康的影响已经成为我们的心头之患,成为突出的民生问题。扭转环境恶化、提高环境质量,是事关全面小康、事关发展全局的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工作。

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五中全会重点从这六个方面作出了一系列周密的部署,为绿色发展指明了努力方向。以五中全会描绘的蓝图为引领,切实把生态文明的理念、原则、目标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贯彻到各级各类规划和各项工作中,我们才能谱写绿色发展的新篇章。

推进绿色发展,真抓实干才能见效。进一步提高绿色指标在“十三五”规划全部指标中的权重,把保障人民健康和改善环境质量作为更具约束性的硬指标,是推动绿色发展的政策制度保证。无论是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和水资源管理制度,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还是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都是为了尽快遏止生态环境恶化的势头,筑牢绿色发展的底线。

保护与发展并不矛盾。随着对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是当今时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最有前途的发展领域,我国在这方面的潜力相当大,可以形成很多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经济转型升级添加强劲的“绿色动力”。抓住绿色转型机遇,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能源技术创新,推进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不断提高我国经济发展绿色水平,我们完全可以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改善的双赢。

风物长宜放眼量。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基础,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牢牢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守住生态文明红线,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我们就一定能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的发展目标,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家园,为中华民族赢得永续发展的光明未来。

《 人民日报 》(2015年11月03日 01 版)

人民日报评论员:坚持开放发展,着力实现合作共赢 ——五论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封闭只会窒息自己的生机。以世界眼光审时度势、在全球范围谋篇布局,是走上世界舞台的中国必然的选择。

“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开放发展”的理念,着力实现合作共赢,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的问题,必将丰富对外开放内涵、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为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

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之初就曾告诫全党: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改革发展的成功经验。“十二五”期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设立自由贸易区„„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拓展,一个更高水平的开放格局正在形成。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当前,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局面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和规则面临重大调整,引进来、走出去在深度、广度、节奏上都是过去所不可比拟的,应对外部经济风险、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压力也是过去所不能比拟的。五中全会提出“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正是从全球经济联系中谋划发展,提高在全球范围配置资源的能力,体现了开阔的国际视野。

谋大局、开新篇,今天的中国已进入与世界深度互动阶段。作为全球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世界第一大吸引外资国和第三大对外投资国,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同样离不开中国。当前,我国对外开放水平总体上还不够高,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还不够强,应对国际经贸摩擦、争取国际经济话语权的能力还比较弱,运用国际经贸规则的本领也不够强。要想在下一步发展中扬长避短、乘势而上,必须认真研究如何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发展的内外联动性,形成中国与世界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由此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完善,引导全球经济议程,走好开放发展之路。

总书记曾郑重宣示:“中国开放的大门永远不会关上。”坚持开放发展,就是要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深化人文交流,完善对外开放区域布局、对外贸易布局、投资布局,以扩大开放带动创新、推动改革、促进发展。五中全会从六个方面,对开放发展进行了部署: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深化内地和港澳、大陆和台湾地区合作发展,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按照这样的部署奋战“十三五”,我们就能以开放发展实现合作共赢,为中国和世界的发展注入强大正能量。

改革开放以来,从建立经济特区,到推动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再到加入世贸组织,中国发展的历程也是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和深化的历程。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坚持开放发展,实现合作共赢,我们一定能将“中国号”巨轮驶向更开阔的水域,从胜利走向新的更大胜利。

《 人民日报 》(2015年11月04日 05 版)

人民日报评论员:坚持共享发展,着力增进人民福祉 ——六论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全面小康才能真正造福于全体人民。

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也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必然选择。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共享发展的理念,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也揭示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迈向全面小康的过程,也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过程。一方面,保证人人享有发展机遇、享有发展成果,全体人民推动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充分调动起来。另一方面,我国经济发展的“蛋糕”不断做大,但分配不公的问题比较突出,收入差距、城乡区域公共服务水平差距较大,共享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制度设计都有不完善的地方。为此,五中全会作出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实施脱贫攻坚工程、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就业创业、缩小收入差距、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等八个方面的部署,这既是关于共享发展的有效制度安排,也是我们推动共享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天地之大,黎元为先。”坚持共享发展,首先要突出人民的主体地位。全面小康,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是要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绝不能出现“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的现象。当前,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最突出的短板,对此,要采取超常举措实施脱贫攻坚工程,把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志。对1800万左右的低保人口、1.3亿多65岁以上的老年人、2亿多在城镇务工的农民工、上千万在特大城市就业的大学毕业生、900多万失业人员等特定人群,要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更加注重机会公平,着力保障基本民生,针对他们面临的特定困难,想方设法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制度建设具有根本性。坚持共享发展,关键是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归根到底要通过制度来落实,有了公平正义的制度,共享发展才有坚实的根基。

“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则天下平矣。”只有让发展成果公平共享,全面小康才能凝心聚力;只有让人民幸福安康,中国才能在现代化道路上稳健前行。通过共享发展让发展更有温度、让幸福更有质感,我们就一定能够不断增强发展动力,不断增进人民团结,让13亿多中国人朝着共同富裕目标稳步前进。

《人民日报》(2015年11月05日 01 版)

人民日报评论员:坚持深化改革,激发强大发展动力 ——七论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吹响了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胜利的冲锋号角,提出“五大发展理念”为未来中国标注出前行航向。进入冲刺阶段的中国,用什么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靠什么践行发展理念、厚植发展优势?

改革,作为一种精神气质,是贯穿这次全会的基调,也是“五大发展理念”的底色。全会明确指出,牢固树立和切实贯彻“五大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遵循“坚持深化改革”的重要原则。改革是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是创新的不竭源泉,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全面深化改革,不只为了应对挑战,更是为了把握机遇;不只为了短期目标,更是为了图之长远;不只是时代要求,更是历史责任。

如果说“五大发展理念”是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的认识论,那么改革就是将发展理念转化为发展实践的方法论。无论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还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无论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还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都需要用改革来推动、靠改革来实现。尤其是在“十三五”时期,战略机遇期内涵发生深刻变化,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更加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根本出路在于坚持深化改革,在改革中破除体制积弊、激发创新活力,不断开辟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坚持深化改革,要以改革的总目标为引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要健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制度体系。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以协调发展拓展发展空间、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完善保证基本民生的制度,“五大发展理念”的实现,都离不开政府和市场两种力量、两种优势,既需要政府保持宏观经济稳定、优化公共服务,又需要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

坚持深化改革,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发展是基础,经济不发展,一切都无从谈起。经济体制改革是一子落而全盘活的关键环节,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其中有全球性、阶段性因素的影响,但根本上是结构性问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关键是要通过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如果不注重转方式调结构,只是为了短期经济增长实行刺激政策,必然会透支未来增长。我们要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完善各方面体制机制,破除一切不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回首过去,我们之所以能够取得“三步走”战略布局前两步的伟大胜利,关键在于矢志不渝地推进改革。今天,在决战决胜的关键时刻,高擎改革的火炬,坚定做改革的实干家、促进派,我们就一定能够为民族振兴续航,为国家现代化助力,不断创造新的辉煌。

《 人民日报 》(2015年11月06日 03 版)

人民日报评论员:坚持中心任务,实现经济持续增长 ——八论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

“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把握机遇、应对挑战,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按照十八届五中全会的要求,牢牢扭住发展这一中心任务,保持合理增长速度,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经济不发展,一切都无从谈起。“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人均GDP增至7800美元左右,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成绩来自蹄疾步稳的发展,来自自强不息的奋斗。现阶段,我国仍有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收入差距较大,基本国情和社会主要矛盾并没有变,这是谋划发展的基本依据。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就要始终坚持经济建设是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决胜的主战场。奔向“两个翻番”的目标,今后5年的经济增长必须保持中高速,努力使发展达到一个新水平。

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发生深刻变化,正在由原来加快发展速度的机遇转变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机遇,由原来规模快速扩张的机遇转变为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机遇。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很大,根本上是结构性问题。面对传统经济发展方式积累的矛盾和问题,如果一直迟疑和等待,不仅会丧失窗口期的宝贵机遇,而且还会耗尽改革开放以来积累下的宝贵资源。进入决胜阶段,不是新一轮大干快上,不能继续走粗放型发展的老路,不能靠强力刺激抬高速度达到“两个翻番”。从实际出发,把握发展新特征,必须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实现投资有效益、产品有市场、企业有利润、员工有收入、政府有税收,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对人民立下的军令状,唯有全力以赴去实现。经济的增长,有快有慢是正常的,随着总量不断增大,增长速度会相应慢下来。同时应看到,我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本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上半年GDP同比增长7%,符合预期目标,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中最快的。创新和完善调控方式,定向出击、精准施策,让经济增速运行在合理区间,既要着力扩大需求,也要注重提高供给的质量和水平。在扩大有效投资、发挥投资关键作用的同时,必须更加有效地发挥消费对增长的基础作用,要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实行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的政策,引导消费朝着智能、绿色、健康、安全方向转变,以扩大服务消费为重点带动消费结构升级,让人民群众更加切实感受到全面小康的成果。

夫战,勇气也。决胜全面小康,条件充分,任务艰巨。让我们坚定信心、锐意进取,振奋干事创业的精气神,着力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中实现经济增长,建成高质量的小康社会,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更为牢靠的基础。

《 人民日报 》(2015年11月07日 03 版)

人民日报评论员:坚持党的领导,发挥中国制度优势 ——九论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

如果把我们国家比作中华号列车,党的领导就是火车头。我们党要带领13亿多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创新领导经济发展的观念、体制、方式方法,提高把握方向、谋划全局、提出战略、制定政策、推进改革的能力,指引发展航船破浪前行。

“各级党委必须深化对发展规律的认识,提高领导发展能力和水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从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体制机制、动员人民群众团结奋斗、加快建设人才强国、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确保“十三五”规划建议的目标落到实处等六个方面,明确了坚持党的领导的着力点,全党同志必须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认清形势,坚定信心,顽强奋斗,为实现“十三五”规划提供坚强领导保证。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能不能驾驭好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关键取决于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坚持党的领导,发挥中国制度优势,就要不断改善党的领导,更好地发挥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现在,我国发展领域不断拓宽、分工日益精细、形态更加高级、国际国内联动更加紧密,对党领导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无论是分析形势还是作出决策,都需要专业思维、专业素养、专业方法。那种习惯于拍脑袋决策、靠行政命令或超越法律规则制定特殊政策的做法,已经很难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必须加以改进。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就要更加注重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分析和研判,完善决策机制,注重发挥智库和专业研究机构的作用,提高科学决策能力,确保制定的重大战略、出台的重要政策符合客观规律;就要更加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依法治理经济,依法协调和处理各种利益问题,避免留下隐患;就要发挥政治优势,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群众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及时了解群众利益诉求,及时解决群众思想认识问题和现实利益问题。

党的领导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没有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和执行力,再好的政策措施也会落空。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践行“三严三实”,增强改革创新精神,增强主动担当、积极作为的勇气,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快健全有利于科学发展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着力解决一些干部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推动干部能上能下,让那些想干事、肯干事、能干成事的干部有更好用武之地,激发全党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增强创造活力。

“天下将兴,其积必有源。”回望历史,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奋斗,把民族复兴推进到今天这样的境界。面对新的历史使命,肩负起属于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责任,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我们就能以最坚强的政治保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决胜。

《人民日报》(2015年11月8日03版)

第三篇:转变干部作风系列评论

永煤公司转变干部作风系列评论

评论之一:

多么忙不重要 忙什么才重要

蜜蜂整日忙碌,受到赞扬;蚊子不停奔波,人见人打。可见,多么忙不重要,忙什么才重要。

当前,绝大多数领导干部珍惜岗位,忙事业、忙责任、忙民生,把永煤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得到了上级的认同和员工的拥护,这是大局、是趋势。

然而,在极少数管理人员尤其领导干部身上,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忙吃喝、忙关系、忙应酬等现象,考虑自己的多、关注企业的少,计较个人收入的多、关注企业长远发展的少,导致本单位经济效益下滑、员工队伍人心涣散。

忙碌是现代人的一种生活、工作状态。多么忙不重要,忙什么才重要。对永煤的干部而言,在忙碌中学习、进步,在忙碌中出业绩、出亮点、出经验,实现自我价值,才能保证永煤在集团公司排头兵的地位和作用日趋稳固。

首先,各级干部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做正确的事,从方向上知道自己应该“忙什么”。当前,永煤的做大做强、做优做久、发展成果与员工长久共享是我们共同的事业。领导干部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切实摆正个人与企业的关系,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关系,珍惜岗位奉献期;要有超前的思想,高尚的觉悟,领先的行为,用心做事、用心做正

确的事,打造“团结奋进、人企共赢”的大好局面。

其次,要有明确的思路,把事情做好,从目标上知道自己应该“忙什么”。作为集团公司的排头兵,永煤必须做大做强,当仁不让,永争第一,这是我们共同的目标。各级领导干部尤其领导班子要抱定“一届更比一届强”的积极心态为这个目标而努力。要心怀感恩,感恩组织的认可、上级的信赖和员工的付出;要心怀责任,勤于思考、乐于奉献,思考安全如何保、效益如何增、民生怎么办;要心怀全局,放眼长远,对标排序,找差距、补短板、提能力、谋发展。

其三,要有精准的工作抓手,高效做事,从方式、方法上知道自己应该“忙什么”。要继续发扬“用心做事、追求卓越”的优良传统,把制度的规范、亮点的突破、执行的高效作为努力方向,以全员学习为抓手,以阶段性和动态考核应用为切入点,促使干部员工素质根本提升;要坚持三具两基一抓手,各项工作有安排、有落实、有反馈,真正形成闭环管理;要加强监督、指导、纠偏以及考核结果的

评论之二:

要多琢磨工作少琢磨人

工作中,有着这样一群人:工作分得多了,他就心里嘀咕,认为领导故意找麻烦;同事被提拔了,他就两眼发红,觉得组织对自己有偏见;领导指出缺点,他就满腹牢骚,琢磨着有人给他穿小鞋……

琢磨什么,往往能看出一个人的作风。品行正派的人,琢磨工作的多;心术不正的人,琢磨人的多。人的心思是有限的,在人的方面琢磨多了,工作上就琢磨得少了。各级领导干部都应多琢磨工作少琢磨人,把心思整个扑到工作上,把干劲全部投入到事业中。

多琢磨工作少琢磨人,是公司对每一名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古人说,禄不患其不来,患禄来,而不能无愧其禄。岗位是公司提供的,权力是群众赋予的。作为一名干部,面对岗位,面对信任,更应当以一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心态,时刻抱着对公司的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把心思放在工作上,凭素质立身,靠实绩进步,踏踏实实工作,老老实实做人。

多琢磨工作少琢磨人,就是要在工作当中持续提升。工作无止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工作不仅是量的积累更是质的提升。要学会横向比,同样的工作,也许你已经做了很多年,你觉得自己做好了,但是只要别人比你做得更好,那就说明工作仍有提升的空间,那就说明你没做好。要善于纵

向比,对于重复的工作,要经常琢磨,与昨天相比,今天比昨天有了什么进步?流程有了什么优化?和同行业相比好了多少?你琢磨了没有?

多琢磨工作少琢磨人,就是要在考验面前保持冷静。“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面对同样的情形,琢磨工作的人能够从自身找原因,而琢磨人的人往往把原因归咎于他人。在琢磨工作的人看来,工作分多了,是领导有心压担子;同事被提拔了,是给自己树标杆;领导挑缺点,是为了让自己更快进步。这样的人头脑冷静,能够在荣誉面前让一步,在责任面前勇担当,组织信任、领导放心、群众拥护。

多琢磨工作少琢磨人,把琢磨用到工作上,工作才会明显进步,永煤的事业才会不断向前。

善用其财,无愧其禄(2009-03-29 10:36:28)财不患其不得,患财得,而不能善用其财;禄不患其不来,患禄来,而不能无愧其禄。

[译文] 钱财不担心得不到,担心的是得到钱财后不能好好地使用;官禄、福分不担心不降临,担心的是有了官禄和福分却不能无愧于心地去面对。

[评说]

人类生活首先是衣食住行等基本的物质需求,然后才是其他,所以人生离不开对财富的需求。如果为了积累财富而刻意去追求,就会成为财富的奴隶。可见财富是个双刃剑,运用得好会让财富为社会、为人类的生存发展服务;运用失当,反而会因财而丧命。

财富是百姓辛勤创造的,俸禄是老百姓的血汗钱,所以做官就要为民做主谋福,如果做官后不理民事,甚至碌碌无为,做个昏官,那就愧对了那份俸禄,所以有句俗话说:“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评论之三:

要多关注业绩少琢磨钱

目前,部分领导干部盲目攀比工资、奖金,把主要精力放在想办法谋取个人利益上,而不是注重提升个人工作业绩,没有做到责随职走,心随责走。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想方设法提高个人收入本无可厚非,但一定要通过个人的辛勤努力,走合理、合法的渠道,业绩有了,薪酬自然会提高。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大局意识、使命意识,把更多的精力、心思放在岗位上,努力提升个人、团队业绩,实现企业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提升业绩是永煤发展的大势所趋。集团公司进入世界企业500强后,面临的竞争压力更大,形势更严峻。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永煤作为集团公司的排头兵发挥中坚力量义不容辞,这就需要各级领导干部继续发扬一次创业、二次创业的精神和高昂的斗志,谋事布局一盘棋、干事创业一团火,干部形象一面旗,埋头苦干,全力以赴提升业绩。只有企业做大做强了,“蛋糕”做大了,我们每个人才能分得更多的“蛋糕”,薪酬和岗位才能有更大的提升空间。

提升业绩是永煤干部应有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如何提升各项业绩,用业绩、利润说话,保证员工工资和福利待遇的稳步提高,这是各级领导干部应拥有的事业心。因此,各级干部应树立远大理想,认清形势,站位全局,把心思放在如

何把工作做好,如何提升各项指标,如何提升个人、团队素质上,共同把永煤的事业推向新辉煌。只有这样,员工才能承认你是称职的干部,我们才能共同打造一个高尚、卓越、受人尊敬的企业。

提升业绩是永煤干部考核、选用的核心要求。“德才兼备”是干部选拔任用的标准,重品德、重业绩更是永煤干部选拔的优良传统。随着公司干部考核体系的日趋完善,工作业绩越来越成为干部考核的重中之重。因此,各级领导干部务必以业绩为重,只有凭业绩说话,才能得到组织、员工的认可,才能获得相应的尊重和收入。与此同时,公司对标排序工作的深入开展,也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以事业为重,凭业绩说话,否则,必将被公司快速发展的态势淘汰出局。

评论之四:

要积极思维少一些等靠要

积极的人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

在当前永煤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大多数领导干部都以一种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紧迫感、危机感、使命感带领本单位员工只争朝夕,大干快上,奋勇争先。但仍有部分单位的部分领导,习惯于心安理得地等靠要:等上级的统一要求、安排和部署,没有上级的指示,就按部就班,茫然无措;靠上级的扶持、倾斜、输血,没有上级政策、资金、技术、人才的倾斜支持,就思路停滞,畏首畏尾;要官位、要地位、要职位、要经济待遇,没有这些,就原地踏步,裹足不前。

等靠要本质上是一种主观依赖思想,是一种不思进取的表现。等,只会丧失机遇;靠,最终会希望破灭;要,要不来根本出路。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根本最终要落脚在各级领导干部积极思维、自力更生、自强不息上。

加快发展,等不起,靠不住,要不来!

等不起,就要干!百舸争流,奋勇拼搏者先;白驹过隙,先人一步者胜。在集团公司跨入世界企业500强的新形势下,各级领导干部务必时刻树立危机意识、忧患意识,保持清醒头脑,时刻对标先进,以埋头苦干、拼命硬干的精神,用心做事,追求卓越,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创造性地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推动企业

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确保永煤永当河南煤化排头兵。

靠不住,就要闯!先人一步,遍地黄金;与人同步,头破血流;后人一步,啥都没有。各级领导干部决不能瞻前顾后、拘泥于条条框框,禁锢了前进的脚步,而要以解放思想的闯劲和激情,多思考,多实践,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积极行动,破解难题,在坚持科学、尊重规律的前提下,闯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唯有以恒常不息的韧劲、敢闯敢干的锐气,积极面对挑战,抢抓机遇,持续提升企业核心能力,才能在发展的大潮中永立潮头。

要不来,就要创!各级领导干部要明白,无论政治待遇还是经济待遇,最终都靠业绩说话,靠辛勤耕耘创造。所以,各级领导干部要多关注工作少琢磨人,多琢磨业绩少琢磨钱,把全部心思用在岗位上;要经常问问自己到底是为了钱而工作还是为了事业而工作;经常问问自己为企业做了多少贡献,是否尽到了职责,是否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只有真正把永煤的事业当作共同的事业来经营,责随职走,心随责走,才能与企业一起成长进步。

迎难而上,才会勇立潮头;积极思维,方能开创一片天。等不起,靠不住,要不来,发展关键靠自己。

第四篇:新疆精神系列评论

论爱国——新疆精神系列评论之一

过去的一年,是中央举全国之力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一年。

过去的一年,是2100万天山儿女同心致力于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的一年。

在新疆精神的激励下,新疆经济较快增长、社会全面进步、人民幸福感大为提升。

带着胜利的喜悦和夺取新的更大胜利的豪情,新疆人意气风发踏上了新征程。

如果我们以历史的眼光来考察,不难发现,贯穿这一进程始终的,正是伟大的爱国情怀。没有这种情怀,就不会有19省市援疆干部抛家离乡、义无反顾参与新疆建设的英雄壮举,就不会有新疆各族干部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投身家园建设的巨大热情。

爱国主义传统已经深深地融入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民族性格和民族气概之中,成为我国各族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成为新疆精神的核心。

爱国是一种奉献。没有等价交换,没有讨价还价,祖国利益高于一切,只要祖国需要,就把自己的一切无条件、无保留地奉献出来。爱国是一种信念。没有选择,没有抱怨,我们生于斯长于斯,不论祖国是贫弱还是富强,是遭受欺凌还是扬眉吐气,我们都深深地爱她。贫弱,靠我们去改变;富强,靠我们去创造。祖国的兴衰荣辱永远和我们的命运连在一起。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绵延不绝。爱国主义生生不息,根深叶茂。从屈原的“虽九死其犹未悔”到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从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

福避趋之”到孙中山的救国图存,振兴中华;从各族群众积极捐款购买“新疆号”战斗机支援抗日战争,到斯拉木父子“种田放牧护国土,世世代代守边关”。从古至今,爱国始终是一面大旗,无数的爱国志士和爱国史实铸就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史;也正是这种源于中华文化的民族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劫难而不衰,使新疆历经侵扰而不散。

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这是对新时期爱国主义精神最精辟、最科学的概括。

新疆的特殊地位和现状昭示我们:以爱国为荣是当代新疆各族干部群众最现实、最需要的价值认同,是新疆意识形态领域赢得反分裂斗争胜利最重要的精神支撑。在成就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伟业中,只有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才能维护社会的稳定,才能赢得发展的先机,才能使新疆变得更美好。

爱国不一定要惊天动地,只需要爱自己的家园、爱自己的同胞;只需要我们用执着服务人民、用血汗浇灌绿色梦想,拒绝过度开发、保护生态环境,珍视、爱惜我们的国土和家园。同胞之间相互尊重、相亲相爱、相互扶持,共同遵守和维护共同秩序。

爱国不一定要豪言壮语,只需要为祖国繁荣、人民富裕默默耕耘。对我们而言,最需要做的,是把自己的事情办好,像米吉提〃巴克那样具有一种为党和人民事业无私奉献的伟大情怀和崇高精神,把爱国热情凝聚成推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共同意志,汇聚在推动科学发展、实现后发赶超的事业里。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同心同向、创造“新疆效率”,同调同力、提升“新疆能力”,让世界看到新疆人的团结、智慧与勇气,让世界看到新疆的开放、包容、自信与自强。

“力争使祖国变得更加美好的人才是最爱国的。”要将爱国热情转化为强国行动,离不开每一位公民的努力。正如歌德所言:我们为祖国服务,也不能采用同一种方式,每个人应该按照自己的禀资,各尽所能。

让我们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这就是当前最大的爱国!

论感恩

——新疆精神系列评论之二

感恩,是新疆精神的一个基本要求。

一年来,在新疆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的伟大实践中,天山南北各领域已发生诸多可喜变化;在“科学跨越、后发赶超”的历史进程中,全区呈现奋发向上、蓬勃发展的崭新局面。

当下,进一步教育各族干部群众怀感恩之心建美好家园,我们就能更好地把中央和各援疆省市对我们的深情关爱和支持,转化为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强大精神动力。

感恩是什么?

感恩展示了一种崇高的情感,从亲情、友情、乡情等等,再到自己的祖国;感恩是多层次、多方面的,反映了一个人对自己与他人、与社会乃至与伟大祖国关系的正确认识,使得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变得更加和谐。

德国大哲学家康德说,感恩是崇高的义务,我们反对功利主义的感恩,但是每个人必须怀有感恩的心态,珍惜别人给予自己的恩惠。

感恩体现了一种崇高的美德,集中反映了一种反哺之情和回报之心。感恩知报的传统在我国源远流长,几千年来滋养着中华民族质朴的心灵。“饮水思源”古训家喻户晓,“投桃报李”古语深入人心;而“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滴水之恩,涌泉相

报”等经典名言,都是对感恩内涵外延的深刻诠释。

感恩是与报恩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你才懂得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热爱祖国,你才会感知付出、学会感恩、践行感恩。

感恩是反映历史和现实要求的一种民族文化,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一个民族的文化,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自身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

中华文明之所以生生不息,绵延不绝,与历史形成的民族文化中占据主流地位的感恩文化密切相关。当传统的感恩价值观与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融合之后,感恩的对象就从传统社会浓郁的亲情、友情和乡情特别指向了我们至亲至爱的祖国,指向了我们伟大的党。

这使得感恩文化又具有了更多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属性,这也是感恩的最高层次、至高境界。

在当前社会转型期,由于人们的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的确存在着一种令人忧虑的倾向:不少人的感恩意识在逐渐淡漠与缺失,甚至不懂得感谢、不愿感激、不会感动,只知道汲取。在需要感恩的时候,依然出现失语,毫无反应,那不是含蓄、内向,更不是持重,而是寡情薄义与违情悖礼。

为此,我们一定要普及感恩文化、重塑感恩精神,尤其要用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一年来,我区在经济社会建设、民生改善等方面一系列实实在在的变化,激发人们知恩感恩的热情,感恩伟大祖国,感恩党和政府,感恩新的时代;大力倡导各族人民以感恩之心去相互欣赏、相互关爱、相互包容、相互帮助,凝聚起团结奋进、自强不息的伟大力量。

感恩不是大而化之、空洞无物的说教,而是扎扎实实的行动。

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感恩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仅仅有赤诚于心的感恩之情也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要将其转化为报国之志、报国之行,转化为用自己双手建设美好家园的动力。我们要树立强烈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以主人翁的姿态,尽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以最大的努力奉献于行,为美好新疆的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感恩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是一种优秀的道德品质,代表着时代主流,推动着社会进步。

弘扬新疆精神,用一颗感恩之心报效伟大祖国,把中央的关怀、祖国大家庭的温暖转化为建设美好新疆的坚定信心和坚强行动,一个更加繁荣富裕和谐的新疆,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巍然屹立在共和国西部!

论勤劳——新疆精神系列评论之三

勤劳是新疆精神的重要内涵。

依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勤劳是努力劳动、不怕辛苦的意思。勤劳既是一种主观的态度、品格和思想精神因素,是一种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也是人们从事社会变革、生产斗争、科学实验的实践活动。

中华民族历来以勤劳著称于世。它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在艰苦的自然条件下和严酷的社会斗争中,锻炼和培育出来的一种吃苦耐劳、艰苦奋斗,不畏艰险、勇于攀登及俭朴勤奋、不屈不挠的精神。在中国传统道德中,勤能补拙、天道酬勤、勤劳勇敢是形成最早、普及最广、传播最久的美德之一。从传说中的尧、舜、禹起,各个历史时代的广大人民群众,乃至封建统治阶级的有识之士,无不以勤劳为做人的美德、持家的要诀和治国的法宝,大力倡导,身体力行。

劳动创造世界。无论古代还是现在,抑或将来,勤劳是创造社会财富最本质的力量。

维吾尔族有句谚语说:沙石里可以淘出金子,汗水里可以找到幸福。从吐鲁番的“地下长城”坎儿井,到阿克苏的大型人工湖——克孜尔水库;从上个世纪60年代的戈壁惊开新世界,到2010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速位于全国第一;从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明珠倾其一生培育“金皇后”甜瓜,到民间慈善家阿里木靠卖烤肉资助贫困学生……生活在这块神奇土地上的勤劳智慧的新疆各族人民,创造了一个个令人惊叹的人间奇迹,谱写了一曲曲感人至深的勤劳之歌。

一项针对新疆各民族对自身民族性格认同的调查研究表明,勤劳作为传统的优秀品质,一直是支撑新疆发展的主要品质要素之一,在今天依然得到各民族的一致认同。

在新疆,勤劳已经成为一种奋发向上、气势磅礴的精神,一种百折不挠、坚韧持久的精神,一种长存心灵深处、永远激励着新疆各族儿女奋发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

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来、尤其是实施西部大开发这十多年来,新疆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天山南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不都是各族干部群众辛勤劳动的成果。进入新时期新阶段,新疆各族人民更是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使命感和勇挑重担的责任感,用辛勤劳动的汗水,浇灌出了新疆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的累累硕果。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是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勤劳不仅是对民族优良传统的继承,也是现代与未来新疆区情的呼唤;勤劳不仅是新疆各族人们共同的价值取向,更是进一步推进

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最重要的精神力量。

展望未来,新疆的前景无限美好。科学跨越,需要我们用勤劳的双手去耕耘、去创造;后发赶超,需要我们用辛勤的劳动去努力、去实现。

勤劳,对于新疆各族群众来说,就是要热爱劳动、勤俭节约;提倡自立自强、自力更生,反对依赖、依附的习惯,反对“只图享受,不问耕耘”的懒惰思想。对于新疆的各族党员干部来讲,就是在对待事业和工作的态度上,要有埋头苦干、迎难而上、顽强拼搏的干劲;要以昂扬的锐气、蓬勃的朝气、勤奋的精神状态,克服各种困难,排除一切障碍,与各族群众一道,把新疆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生之计在于勤;美好未来,属于那些勤勉的人。让我们振奋精神、奋发图强,勤奋开拓、勤苦敬业,在新疆这片热土上再创新的辉煌!

论互助——新疆精神系列评论之四

互助,一个美丽动人的词汇!互助,一个让人倍感温暖的字眼!

中华民族有着互帮互助的优良传统。《易经》中言:二人同心,其力断金;《孟子》中语: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民间名谚更直白:“轻霜冻死单根草,狂风难毁万木林”;所有这些,都是对互助文化的诠释与礼赞。

互助,亦是新疆精神的重要内涵,是两千多万各族儿女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进程中创造人间奇迹的重要精神动力。

互助,无数事实证明它原本就是新疆各族儿女一种自然、淳朴、善良的优秀品质,在新疆有着深厚、广泛的群众基础和传

统。

人在社会中生活,需要人与人之间互亲互助。入选“中国网事〃感动2010”人物的维吾尔族“慈善家”阿里木,8年间卖了30多万串烤羊肉串、攒了10多万元,用满是烤羊肉串味道的“辛苦钱”,资助了上百名贫困学生,并在贵州毕节学院设立了助学金。阿里木的感人故事一经网络视频形式推出,就在全国网民中引起强烈反响,感叹其助人为乐可嘉,赞佩其人间真情可贵。

人间需要温暖,在困难时更需要患难与共。正在热播的影片《乌鲁木齐的天空》,讲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从内地只身飘泊进疆的画家刘沛,被“甜水巷”一个大杂院各族居民呵护的故事:一份温暖,有情有义;几多互助,有滋有味。影片以小见大,表达出互助和谐、创造幸福比什么都重要。“甜水巷”,实际是新疆人共同的生活阅历和深刻理解,多少年来风风雨雨中的互帮互助让我们温暖、收获感动,也让我们共同成长、一起发展。

无助,会让人感到绝望、看不到希望;而互助,会让一时陷于困境中的人们不再感到孤独,继而产生力量走过艰难困苦,创造人间奇迹。

曾经在新疆“维吾尔族农民聚居的伊犁巴彦岱公社”居住多年的著名作家王蒙,在他新出版的书籍《你好,新疆》中写下了这样的肺腑之言:“新疆是我的乐园,即使在苦难的岁月里也罢。新疆是我的亲人,即使人际关系受到了种种扭曲也罢。新疆是一首最美丽最深情的歌……”

怎样的土壤就会孕育怎样的禾苗。现今在乌鲁木齐有一个“乌鲁木齐公益群”,主要是一群70、80后的年轻人,无论寒暑雨雪坚持开展公益活动,为灾区捐助衣物,为残疾人义演、义卖,为孤寡老人、贫困学生奉献爱心……福海县从事个体装潢工作的郭丞,13年前因为一场车祸导致高位截瘫,被医生判定最多只能活两年多,正是得益于这个“公益群”的帮助,郭丞坚持到现在,且出版了三本书《躺过长夜》《风中的胡杨》和诗歌集《心灵的呼唤》。

互助不唯助人利己,且能提高修养。在新疆各地处处有像“乌鲁木齐公益群”这样的志愿者身影,他们不仅为许许多多需要帮助的人雪中送炭、送去精神的抚慰,而且还在影响、改变着许许多多人,使这些人变得热情、阳光、积极、乐于助人,成为建设新疆美好家园的有力分子。

现代文化需要弘扬互助合作精神。从新疆来看,中央举全国之力推进新疆发展、实行国家财政的转移支付,是一种广义上的互助;各民族间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的交流和共享,是互助;十九省市对口援疆,也是互助。“以我所长补人之短,亦以人所长互补其短”。在援疆大潮中,我们应该向援疆省市躬身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而在互助合作中,援疆省市与受援地的互动互补,更会达到互惠互利,共同进步,创造更加美好的共同未来。

我们应该大力弘扬互助精神,为新疆的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持续给力,让我们的家园更加美好、人民更加幸福!

论开放——新疆精神系列评论之五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开放是一种姿态,一种思维,一种气度,是新疆精神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开放意味着敞开心扉,意味着尊重、包容和理解,意味着吐故纳新的大胸襟和兼收并蓄的大智慧。

在新疆的历史文化中,从来不缺少开放的基因。新疆是世界四大文明交汇之地,“马绢互市”“茶马贸易”,特别是横穿整个古代新疆地区的“丝绸之路”,就是开放性、包容性的生动诠

释。新疆历史上形成的各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融洽关系,也生动反映了历史上新疆的开放包容。

开放的精神,不但在历史的天空光辉耀眼,现在的新疆也处处闪现着开放的智慧之光。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地处祖国西部边陲的新疆,已经成为中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成为“东联西出,西来东去”的大通道,在区域发展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邓小平同志早在改革开放之初就指出:“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增强、全国统一市场基本形成的情况下,一个地方发展空间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外开放的程度和水平。从某种意义上说,开放程度高,发展空间就大,发展空间大,发展活力就足,发展速度就快。

当下,新疆正迎来千载难遇的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历史机遇,步入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新时期新阶段。新的历史使命,更加需要我们以开放的姿态,开放的智慧,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唯有开放,才能尊重差异,相互欣赏,为跨越式发展奠定和谐的根基。“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拥有一种开放包容的胸怀,才能促进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开放、联结、贯通、吸收,促进多元文化的和谐与活力。新疆地域辽阔,民族众多,风俗迥异,各族群众能在同一片土地上和睦相处,同心守望,关键在于开放包容和兼收并蓄。

唯有开放,才能从谏如流,从善如流,为跨越式发展带来丰富的养料。“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开放包容,不仅是一种虚怀若谷的心态,更是善于直面问题并调动一切因素解决问题的科学态度。我们必须承认,新疆和内地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各行业各领域还存在很多不适应

跨越式发展的问题。唯有以开放的心态,我们才能善于学习,善于借鉴,让一切积极力量为我所用,实现新疆的科学跨越和后发赶超。

唯有开放,才能博采众长,开拓创新,为跨越式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跨越式发展不同于按部就班的常规发展模式,必须打破旧框框,突破旧思维,摒弃旧模式,在各个领域不断取得突破和创新。只有以开放的心态,才能敢为人先,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突破桎梏,大胆地闯,大胆地干,走出一条先行先试的新路子。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后,自治区已先后三次组织党政代表团赴上海、浙江、宁夏、内蒙古、江苏等省区市学习考察,开拓视野;自治区决定用两年时间,分批选派2.2万名普通高校毕业生赴援疆省市培养锻炼……一个又一个举措,为开放作了一次次生动的注解。

开放的世界呼唤开放的新疆。新时期新阶段,从城市到乡村、从北疆到南疆,新疆的青春与活力在开放之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焕发。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开放的时代,身处开放的世界,肩负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历史使命,我们必须以更加开放的心态,不固步自封,不抱残守缺,不因循守旧,不画地为牢,以思想的大解放促进事业的大发展,以观念的大更新推动经济的大跨越!

论进取——新疆精神系列评论之六

进取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新疆精神的重要内涵之一。

《易经》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就是对这种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的经典概括。中国近代史上著名启蒙思想家梁

启超,更是用激情四溢的语言礼赞进取精神:“其当道天下之所不敢道,为天下之所不敢为。其精神有江河学海不到不止之形,其气魄有破釜沉舟一瞑不视之概;其徇其主义也,有天上地下唯我独尊之观,其向其前途也,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之志:其成也,涸脑精以买历史之光荣,其败也,迸鲜血以赎国民之沉孽。”

进取精神是一种“人有之则生,无之则死”、“国有则存,无之则亡”的无畏豪气,进取精神更是一种“铁肩担道义”的浩然正气。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在青年时代就写下“惟知跃进,惟知雄飞”的励志名言,在这种刚健勇猛、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的感召激励下,他用自己短暂的生命,在中国革命史上谱写了壮丽的篇章。

在中国历史上,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艰苦奋斗、奋发图强、勇往直前的力量源泉。

在新时期新阶段的新疆,光大和升华进取精神,对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

对今天的新疆来说,进取是一种现实需要。

放眼四望,东部沿海地区领先势头不改;中部地区奋力崛起;东北地区振兴老工业基地方兴未艾;即便是在我们所处的西部,各省区市也呈现一派你追我赶的态势。“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破除安于现状、无所作为的思想,弘扬“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精神,强化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意识,是新疆应对挑战的现实需要,更是加快发展的紧迫任务。

对今天的新疆来说,进取是一种未来责任。

古人言,“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一个地方、一个部门要有所作为,说到底要有一个积极进取、团结干事的领导班子,有一支朝气蓬勃、昂扬向上的干部队伍,更要有不断追求、不断奋斗、不断进取的责任感。有了这份责任感,才会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才会有战胜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屈服的进取精神。否则,再好的决策也不可能真正落到实处,再新的思路也是纸上谈兵,再美好的愿望也是水中月镜中花。

对今天的新疆来说,进取是一种全民境界。

自强不息、积极进取是一种境界,这种境界彰显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我们每个人都是建设美好新疆的一分子,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担当。作为各级领导,要承担起统率和决策的责任,以敢为人先的勇气、锲而不舍的精神、争创一流的激情干事谋事;作为普通劳动者,要承担起完成本职工作的责任,树立为社会做贡献的价值追求。同时,要激发蕴藏在各族群众之中的内在求新能量,让一切有利于发展,形成人人思发展、人人谋发展的进取氛围。

对今天的新疆来说,进取是一种创新思维。

进取精神体现在不断创新上。在同样的机遇面前,在同样的基础和条件下,不同的精神状态、不同的工作思维所带来的结果截然不同。条件差、基础弱,只要不断创新思路、推陈出新,完全可以有大作为;条件再优越、形势再有利,如果不思进取、不敢进取,也会一事无成。是否具有创新思维,能否始终保持进取精神,是我们的事业能否兴旺发达的关键。

进取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绵延不绝的精神生命力,是一个地区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的活的灵魂。

当前,我们正处在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 我们必须始终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敢闯敢干,以进取精神科学发展、加快跨越;敢作敢为,以进取精神后发赶超、促进和谐。只有这样,才能一步一重天,不断开创新局面!

第五篇:忠诚担当系列评论

忠诚担当系列评论 担当是一种责任

大事难事看担当。担当,就是要承担并负起责任。对于南阳来说,改革进入深水区、攻坚期,要啃硬骨头,这就需要我们有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惠及民生,用行动证明忠诚,用效果检验担当。

担当落实“四个全面”责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方向、重点领域和主攻目标。各级领导干部要牢牢把握这一工作大局,坚持“一统四抓三关键”和“一优一高一稳定”的工作方针,用好绩效评价、“一改双优”、“三亮三评”等抓落实的具体措施,锲而不舍,久久为功。

担当转型发展绿色崛起责任。责任是发展之基,责任感是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在困难面前,我们要观大势、谋大局,树起赶超跨越的雄心壮志,勇于改革创新,全面扩大开放。要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等薄弱环节作为主攻方向,主要领导亲力亲为、重抓重推,用落实来凝聚人心、展现担当。

担当维护和谐惠及民生责任。稳定是第一责任,各级领导干部要把群众拥护不拥护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扎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急切、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发展成果

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人民。食品更安全,出行少点儿拥堵,不再为看病难、看病贵犯愁……只有把这些民生问题解决好、处理好,才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

不担当一事无成,怕担当没有舞台。让我们担当起南阳爬坡过坎的历史责任,为实现跨越崛起作出积极贡献。1

担当是一种能力

责重山岳,能者当之。担当需要勇气,更需要能力。领导干部只有苦练内功,提升履职尽责的过硬本领,才能担当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重任。

能力体现在科学决策上。就是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强化规划引领,搞好顶层设计,以科学规划引领高水平的发展。就是坚持“优”字当头,“调”为先,调结构、转方式,把南阳水之源、养之地、文之魂、人之脉、通之势、粮之仓等诸多潜在优势发挥出来,转化成发展显势,加快转型跨越、绿色崛起。

能力体现在创新方法上。担当要有勇气,更要讲方法。毛泽东同志说:“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创新方法就是要坚持走群众路线,深入基层,解民忧、办实事、促发展;就是要坚持依法治市,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全面

深化改革,着力破解体制机制障碍,不断增创发展优势,努力推动经济、社会、生态“三重转型”。

能力体现在善抓落实上。这道理,那道理,落实才是硬道理;这本领,那本领,落实才是真本领。我市对重大项目实行领导专班负责,一批大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实现“开门红”、“开门稳”夯实了基础。南阳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键期,更需要“钉钉子”、抓落实的韧劲儿。要把落实见效作为第一追求、第一标准、第一责任,强化效果导向,努力形成抓落实、见实效的气场,通过脚踏实地、务实重干、落实见效,创造出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业绩。7

担当是一种境界

担当,是岗位之责、成事之要、奉献之基,体现了对岗位职责的认识和人生价值的境界。

眼界要宽。眼界决定境界,思路决定出路。担当的基础是高度的自省自觉,担当的动力源自对发展趋势的思考,源自对自身价值的认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敢于担当,就要认清形势,找准定位,辨别主次,明确路径。要在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明晰职责,在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市建设中寻找坐标,在南水北调

保运行、粮食生产保稳定中体现南阳担当。

觉悟要高。思想决定品位,觉悟决定高度。担当的背后是无私无畏的境界,担当的精神实质是献身精神,是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情怀。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勇于担当,就要抛开私心杂念,抱着“成功不必在我”的心态,时刻牢记身份职责,着力维护公益公利,多做打基础、谋长远的事。要像陈廷江同志那样,在组织和群众需要的时候能够毅然放下自家的生意,带领移民乡亲共同致富奔小康。要像李华玲同志那样,勇于吃苦、甘于吃苦、乐于吃苦,用吃苦凝聚民心、造福一方,用公私分明、公而忘私展现担当。

格局要大。气度决定格局,目标决定成效。担当的自信来源于脚踏实地的实践,担当的成败在于讲求效率,在于敬畏规矩。忠诚担当事上见,落实见效真本事,善于担当,就要有从我做起的勇气、向我看齐的底气,就要有公正为先的正气、敢于争先的锐气。要坚持少说多做,重行务实,努力在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中盯得牢、上手快,在强化督导、要素保障上看得准、钻得透,以深化改革、改善民生的成效诠释担当,以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成效见证担当。8

担当是一种使命

桥的价值在于承载,人的价值在于担当。担当,是一种不辱使命的精神气概,是一种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抱负情怀。当前,我市正处于转型跨越、绿色崛起的关键时期,保水质安全、保粮食生产、保发展稳定的任务很重,各级领导干部要强化担当的使命感,甘于担当、敢于担当、善于担当,向困难“动刀”,向矛盾“亮剑”,以良好的精神状态、过硬的作风,奋力建设大美南阳、活力南阳、幸福南阳。

担当是一种使命,就要有甘于担当的意识。在其位,就要谋其政。我们能够成功举办第七届全国农运会,靠的就是甘于担当的使命感。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要把各自的工作岗位当作投身改革、干事创业、推动发展、服务群众的平台,树立发展信心,坚定发展意志,主动迎难而上,不做表面文章、不急功近利、不沽名钓誉,努力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业绩。

担当是一种使命,就要有敢于担当的胆略。“为官避事平生耻”。经济社会发展不会是一路坦途,越是困难之时,越需要领导干部能够站出来,带领全市人民披荆斩棘,迎难而上。敢于担当,就是要直面问题,迎难而上;俯下身子,解决问题;转变作风,真抓实干。在困难面前,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在矛盾面前,敢于碰硬、敢抓敢管;在风险面前,敢于 5

作为、敢担责任。

担当是一种使命,就要有善于担当的素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勇于任事、敢于担当,更要善于担当,有担当的能力。各级领导干部要继承发扬移民精神和农运会精神,博学多思,学用结合,在实践中锤炼作风、积累经验、增长才干;要胸怀全局,革故鼎新,善于从实际出发,出实招、谋高招,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善于弹钢琴,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真正干成事、做好事,努力在新一轮发展大潮中抢得先机、拔得头筹。7

担当是一种创新

作风建设常态化

创新是产生新思想、创造新事物、开拓新局面的能力。发展要换挡升级,改革要勇闯难关,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担当起转型跨越、绿色崛起的重任,才能不断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

创新的理念。百舸争流,不进则退,慢进亦退。在日新月异的变革时代,一味凭老经验办事,只能延误发展,葬送事业。南阳自古就是创新的热土,从大科学家张衡,到五笔字型发明人王永民,都是勇于创新的典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认识新常态、适应新

常态必须树立创新理念。要大胆解放思想,冲破观念束缚,顺应时代潮流;要敢于打破条条框框,探索新规律、新方法;要与时俱进、披荆斩棘、敢为人先。

创新的方法。创新,难点在于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要发扬啃“硬骨头”精神,按照“四个全面”建设的要求,树立问题导向,全面深化改革,解决突出问题;要抓住关键,在高效与生态结合点上求突破,走好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市建设之路。创新,重点在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要围绕南阳的特色主导产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努力实现关键技术重大突破,把“金芝麻”变成“金豆子”、“金西瓜”;要着力扩大科技开放合作,在更高起点上推进自主创新,集中力量抢占制高点。

创新的成效。只有创新才能开创新局面。就南阳来讲,创新的成效体现在推动全市经济增长由要素支撑向创新驱动转变,体现在由资源依赖向科技依托转变,体现在由南阳制造向南阳创造转变。创新永无止境,惟有不断创新、务求实效,才能担当起历史使命。

担当是一种奉献

担当,是一种对党忠诚、对事认真、对群众负责的实干态度,也是一种迎着风险上、克服困难走、不为压力屈服的无畏精神。步入发展新常态的南阳,不进则退,慢进亦退。应对挑战、化解风险,需要拿出敢于担当的勇气;克服困难、砥砺前行,更需要

弘扬甘于奉献的精神。

谋发展、促崛起,需要弘扬奉献精神。在建设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市的大背景下,转型发展、绿色崛起是南阳的根本出路。面对经济结构不优、质量效益不高的现状,各级领导干部要拿出壮士断腕的豪气,该关闭的污染企业要关、该砍掉的高能耗项目要砍,舍小家、顾大家、为国家,全力以赴保生态、保水质,服务绿色转型发展大局。

抓党建、强队伍,需要弘扬奉献精神。奉献精神是共产党人理想、信念和行动的集中体现,我市干部群众“勇于担当、务实重干”的农运会精神和“忠诚担当、大爱报国”的移民精神,正是对奉献二字的完美诠释。当前,落实市委提出的作风建设“四句话”要求,在态度上就是要敢于担当,在行动上就是要甘于奉献,驰而不息,久久为功,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氛围。

惠民生、保稳定,需要弘扬奉献精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党的执政理念。对各级领导干部来说,就是要务实工作、舍得奉献,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以发展大局为公,为民生大事担责,靠实干树立形象,用奉献凝聚民心。11

(本系列刊完)

下载五中全会系列评论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五中全会系列评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光明日报系列评论文章[范文模版]

    向历史、向人民交出新的更加优异的答卷 ——一论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七一‛重要讲话 光明日报评论员 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发表......

    加强诚信建设系列评论

    “加强诚信建设”系列评论之一 新华社记者 王研 三聚氰胺奶粉、瘦肉精、染色馒头、毒豆芽„„近年来频频曝光的食品安全丑闻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企业诚信缺失也成为人们热议......

    新华社评论员(赶考系列评论)

    新华社评论员:赶考,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任务 --一论“赶考”永远在路上 新华网北京3月24日电中共中央从西柏坡迁往北平65周年之际,适逢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面铺开之时。......

    “马上就办 真抓实干”系列评论

    ‚马上就办 真抓实干‛系列评论① 用总书记倡导的好作风 落实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新要求 长篇通讯《实干才能梦想成真——习近平同志在福州工作期间倡导践行‚马上就办‛纪......

    人民日报社会管理系列评论

    重大的战略任务 小康的基本条件 ——一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一项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任务,刻不容缓地摆在各级党组织和各地政府面前。加......

    食品安全问题探源系列评论

    食品安全问题探源系列评论之一 ——“餐桌保卫战”屡战屡败原因何在 民以食为天,悠悠万事,惟此为大。 可近些年,从“三聚氰胺”到“瘦肉精”,从“地沟油”到“染色馒头”,这“天......

    创先争优系列评论(根据《人民日报整理》)

    人民日报广泛深入开展 创先争优活动系列评论 组织创先进 党员争优秀 群众得实惠 人民日报评论员 (2010年05月14日) 目前,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正在各......

    三基工作系列评论

    “三基” 重中之重——“三基”系列评论之一 ------------------ 2011-8-3 越是着眼于长远、确保优势的企业,越是重视基础工作。越是在基础工作上下功夫、动真格的企业,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