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国的生态安全问题及解决思路
我国的生态安全问题及解决思路
第1题、从十八大至今,中央一直强调要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整合对内对外事务。(判断题)A:正确
第2题、总书记指出,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判断题)A:正确
第3题、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提出,坚持绿色发展,有度有序利用自然,构建科学合理的生态安全格局。(判断题)(分值:2)A:正确
第4题、“生态安全”一词是20世纪后半期西方国家首先提出的概念,是指生物的形态。(判断题)A:正确 第5题、生态安全指的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处于不受或少受破坏与威胁的状态。(判断题)A:正确
第6题、党的十八大报告并未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五位一体”总体战略中。(判断题)B:错误
第7题、地域不同、对象不同,生态安全的影响因素和表现形式也会不同。(判断题)A:正确
第8题、生态安全会随着影响因素的发展变化而在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状态。(判断题)A:正确
第9题、生态安全关系国计民生,关系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判断题)A:正确
第10题、将生态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迫切要求。(判断题)(分值:2)A:正确
第11题、总体而言,我国资源环境与生态恶化趋势尚未得到逆转,生态问题已严重制约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判断题)(分值:2)A:正确
第12题、将生态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体现了党中央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有利于促进资源与能源的高效利用。(判断题)A:正确
第13题、世界范围内生态环境变化引起的各种极端事件表明,生态灾难足以影响民族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判断题)A:正确
第14题、目前,我国生态方面的立法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多头执法、选择性执法现象仍然存在。(判断题)A:正确
第15题、我国政府采取按生态和资源要素分工的部门管理模式,生态安全管理职能分散在各个部门,有利于国家对生态安全的宏观调控。(判断题)B:错误
第16题、《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的出台,为增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提供了重要遵循。(判断题)A:正确
第17题、为确保国家生态安全战略顺利实施,必须加强体制机制建设,整合相关的组织机构,明确各部门职责。(判断题)(分值:2)A:正确
第18题、各级党委和政府应将国家生态安全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且作为考核领导干部政绩的指标之一。(判断题)A:正确
第19题、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离不开技术支撑。(判断题)A:正确
第20题、国家生态安全本身就是一项重大的系统性工程,必须在国家层面注重顶层设计。(判断题)A:正确
第21题、找准兰州大气污染的“病根”后,兰州市确定了“以人为本、科学治污、综合施策、标本兼治”的工作思路。(判断题)(分值:2)A:正确 第22题、兰州市为加快产业布局调整优化,对老城区工业污染源采取了“改、停、关、搬”的措施。(判断题)A:正确
第23题、兰州市针对城市道路饱和度高、尾气污染重的现状,重点在“车、油、路”三个方面下功夫。(判断题)A:正确
第24题、兰州市重点从“治、管、控”入手减煤量、控煤质,大力调整了城市能源结构。(判断题)A:正确
第25题、为提高大气污染治理的科学性,兰州市邀请全国知名专家开展了兰州污染成因及防治对策研究,对兰州大气颗粒物来源进行解析,为精准治污提供依据。(判断题)A:正确
第26题、对于事关国家生态安全的重大事件,应开展多部门联合执法,做到不越雷池一步。(判断题)A:正确
第27题、法治建设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国家实现生态安全的必要保障。(判断题)A:正确
第28题、我国网络治理、空间治理、网络安全等问题都是由总书记挂帅。(判断题)A:正确
第29题、在我国西部地区,青海、青藏高原的生态安全问题主要表现为植被形态被破坏。(判断题)A:正确
第30题、我国东部地区的生态安全问题往往集中在东岸沿海地带,比如说飓风、台风、龙卷风。(判断题)A:正确
第31题、目前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的主席是由下列哪位担任的?(单选题)A A:习近平B:李克强 C:李源潮 D:张德江
第32题、《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是在哪一年发布的?(单选题)A A:2000年 B:2001年 C:2002年 D:2003年
第33题、总书记指出,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为根本。(单选题)D A:经济安全 B:人民安全 C:社会安全 D:政治安全
第34题、影响生态安全的因素有很多,这些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使生态安全的维护显得尤为复杂,这指的是生态安全的哪项特征?(单选题)B A:整体性 B:综合性 C:区域性 D:动态性
第35题、局部生态环境的破坏可能引发全局生态问题,甚至会导致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生存条件受到威胁,这指的是生态安全的哪项特征?(单选题)B A:战略性 B:整体性 C:动态性 D:区域性B 第36题、兰州市在进行大气污染治理中,采用了()机制创新。(单选题)D A:2大 B:3大 C:4大 D:5大
第37题、中共中央、国务院是在哪一年印发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单选题)C
A:2013年 B:2014年 C:2015年 D:2016年 第38题、英国伦敦大雾在()得到有效的改善。(单选题)D
A:20世纪50年代 B: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 第39题、总书记指出,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为宗旨。(单选题)B A:经济安全 B:人民安全 C:社会安全 D:政治安全
第40题、总书记指出,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为基础。(单选题)A A:经济安全 B:人民安全 C:社会安全 D:政治安全
第41题、总书记指出,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为保障。(多选题)ABC A:军事安全 B:文化安全 C:社会安全 D:国际安全
第42题、总书记用71字总结的“总体国家安全观”指的是();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多选题)ABCD
A: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 B: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 C: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 D: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 第43题、生态安全特征包括()、战略性。(多选题)AB A:整体性 B:综合性 C:区域性 D:动态性
第44题、为什么要把生态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多选题)ABC
A:协调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B:深化国家生态安全管理的重要举措 C:实现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D: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第45题、总书记指出,坚持()的方针,着力树立生态观念、完善生态制度、维护生态安全、优化生态环境。(多选题)(分值:2)ABCD
A:节约优先 B:保护优先 C:自然恢复为主 D:生态文化培育为主
第46题、生态安全管理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将生态安全纳入国家安全管理框架,有利于整合()等众多领域。(多选题)(分值:2)ABD
A:资源开发利用 B:环境管理 C:环境划界 D:生态保护 第47题、如何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多选题)ABCD
A:加强国家生态安全法治建设 B:加快国家生态安全体制机制建设 C:建立国家生态安全评估预警体系 D:设立国家生态安全保障重大工程
第48题、如何加强国家生态安全的法治建设?(多选题)ABCD
A:加强立法工作 B:加强普法工作 C:加强执法工作 D:完善民主监督制度
第49题、兰州市按照“()”的目标,从2012年开始,确定详细的年度计划,明确每年污染治理的具体目标、重点任务和实施步骤,确保治污工作科学有序推进。(多选题)ABC A:一年全面攻坚 B:两年初见成效 C:三年明显改善 D:五年彻底根治 第50题、针对国家生态安全治理,应转变哪些观念?(多选题)ABCD
A:打消“制约因素多、污染难治甚至不可治”的顾虑 B:打消“治理污染影响经济发展”的顾虑 C:打消“大企业难管、不好管”的顾虑 D:打消“治理污染可能带来各种短期矛盾和压力”的顾虑
第二篇:如何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
如何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
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应该立足国内粮食生产,开展多边粮食贸易。严格保护生产资源,倍增农业投入力度。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完善仓储物流体系,提高粮食周转效率。促进粮食文明消费,调控饲料工业用粮。树立食物安全观念,提高食物质量安全。
实行严厉的耕地保护制度,提高耕地的生产效率。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物质条件,要保证耕地供应和粮食生产,就必须改变我们的城市化、工业化模式,对开发区进行综合治理,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以遏制耕地锐减趋势。
提高农民素质,增加农业的人力资本投入。要提高农民素质,除了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之外,还必须彻底改革原有的以城市为中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使农村教育面向农村的现实需要,更好地为农村服务。
增加对农业科技开发的资金投入,进一步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对于农业也不例外,当今的农业已从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农业科技对于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意义重大。因此,要发展农业就必须大力引进和开发先进的农业技术,大力推广,以早日实现农业的产业化、现代化。
进一步充实农村的社会资本,稳定农村、发展农村。中国的城市化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农村的稳定至关重要。必须借助新农村建设的东风,进一步推行村民自治,组织农民,合乡并村,组建生态优美、邻里和谐、富裕文明的新社区。在发展农村物质文明的同时,抓紧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为粮食生产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
延伸农业产业链,改善农业产业结构,把粮食安全建立在农民增收的基础上。只有协调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之间的关系,不断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粮食安全才有长期的保障。
只有对农村进行深刻的变革,标本兼治,才能逐步缩小城乡差距,转变农业生产模式,扭转粮食生产的下降趋势,保障国家未来的粮食安全,从而为国家的现代化提供基本的安全保障。
第三篇:我国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及对策
我国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及对策
摘 要
近些年来发生在食品质量安全方面的重大事故,不仅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健康,还损失了民众对食品安全的信心,而且还严重制约着食品产业的持续发展,甚至从一定程度上还影响了国家的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稳定。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已经超越了国界,成为了世界性的一大问题。因此,如何防止大规模食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使食品质量安全得以保证,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在本文中本人从当前以及长远的角度来认识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探究我国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产生的相关原因,根据对双汇“瘦肉精”的相关叙述及分析,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食品质量 质量安全 瘦肉精
1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界定
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是指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加之食品生产者的机会主义的严重倾向,从而导致食品经营者对于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的盲目追求过程中,产生的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甚至使用有毒有害物质掺杂食品当中的食品质量方面的安全问题。
2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现状
在食品质量安全的监管上,相关部门不断加大加强力度,但是我国的食品产业链条依然重复着“从农田到餐桌”的路线,所以危机四伏。阜阳劣质婴幼儿奶粉案、广东假酒中毒案、四川彭州的毒泡菜事件、苏丹红、“瘦肉精”事件等等这一系列的案件令人触目惊心,食品质量安全事件的频发让我们感到了食品这一人类的必需,已经渐渐的开始危机到人们的健康甚至是生命!
这些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不仅严重损害了我国消费者的身体健康,而且还严重影响了广大消费者的食品消费心理,引起了相当程度对食品质量安全的不信任。再加之近些年来疯牛病、口蹄疫、禽流感等疾病的相继爆发,我国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推向风口浪尖,因此,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已经成为解决刻不容缓的重大安全问题。
第四篇: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及解决途径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产品质量安全不仅会影响到我们的生活质量,甚至还有可能会影响到我们的健康和生命。近几年来,部分地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比较突出,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猪肉含有“瘦肉精”等,已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如何营造安全健康的农产品消费环境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处理好大与小的关系,解决认识不够问题。
一段时间以来,有些地方由于认识不够到位,忽视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具体表现在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的各个环节。从农产品的生产环节上看,安全隐患较为突出,不合理使用农药、兽药、化肥、激素等农业投入品。从加工、经营企业者来看,一些企业和经营者唯利是图,视国家法律法规于不顾,置消费者的人身安危于不顾,不当使用大量防腐剂、保鲜剂、添加剂等药物,加剧了农产品的有毒有害性。特别是在流通销售环节中,不法企业和商贩在产品上再做手脚,肆无忌惮地推销有毒有害及过期变质食品。从消费者来看,部分消费者对无公害、绿色食用农产品认知度还不高,对无公害、绿色食用农产品相对较高的价格难以接受。“放心菜”优质不优价,势必影响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的推广。
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成为农业发展的生命线。去年的禽流感,给很多家禽养殖企业直接或间接造成了巨大损失,我县双佳农牧公司因此在短短几个月里经济损失达到500多万元。同样在去年,我县的柑桔因“甲胺磷**”在哈尔滨身价大跌,导致石门柑桔在整个东北市场销售疲软,尽管最终证实此事纯属个人捏造,但因此造成的经济损失难以挽回。这些事实告诉我们,质量安全不是一件小事,而是事关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的大事,需要方方面面的高度重视,并付出努力。
提高全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当前重要的是加强宣传教育。各职能部门应加强配合,对农产品生产、加工和经营者加强农产品安全法律法规教育,让他们明白哪些是违法行为,会产生什么样的法律后果,从而从被动接受到主动遵守农产品安全法律法规。同时要对广大消费者加强农产品安全宣传教育,使他们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对于上市农产品检测结果,除了及时在市场醒目处公布外,可定期汇总,在新闻媒体上公布,这样不但可以震慑不法经营者,也能使消费者明白哪些东西可放心购买,哪些东西要谨慎购买。
二、处理好堵与疏的关系,解决方法单一问题。
为了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很多地方采取了“堵”的方法,如制订出台禁用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的公告,严格检验检测实行市场准入制等等。这种方法存在两大弊端:一是在当前农业执法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容易产生“以罚代管、以案养案”问题;二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资经营放开,新产品层出不穷,在既得利益的驱动下,存在“堵不死”的问题。因此,必须在“堵”的同时,注重疏导。
据《农民日报》报道,今年中原大地夏收期间,已见不到大片大片焚烧秸秆的现象,政府并没有像以往一样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禁烧监控。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秸秆可以卖钱。麦收季节有不少农业龙头企业专门收购、加工麦秸,麦农因此而额外多了一笔收入,自然不会焚烧了。这就是堵与疏的两种绝然不同的两种效果。
所以说,我们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要从重堵轻疏中摆脱出来,在禁用有毒有害农业投入品时,也要相应地开发一些实用的绿色、无害农业投入品,群众认可后,就不会去使用禁用农业投入品了。就石门而言,现在是全国柑桔、蔬菜标准化示范区,是全国优势农产品出口绿茶优势区域,已获得全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整体认证。要增加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的份额,就要在“疏”字上多下功夫。可以考虑把几十万亩的玉米、水稻等农作物秸秆有效利用起来,改良土壤或生产饲料;可考虑把九峰实业、双佳农牧的生猪、家禽粪便利用好,解决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基地的肥料问题,扩大有机肥料的施用量,最终生产出优质的农产品。
三、处理好供与求的关系,解决机制不顺问题。
近些年来,我们先后实施了“无公害行动”,开展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行”活动,客观地说,它们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一旦放松,就有垮下来的危险。这其中的关键是现在还没有形成绿色农业投入品供给机制,而没有绿色农业投入品是难以生产出绿色农产品的。所以说,农产品质量安全需要建立一种长效的绿色农业投入品供给机制,怎样建立?我认为就是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努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利用它们采取“公司 基地 农户”、“公司 协会 农户”的经营模式,形成在生产资料上包供、生产技术上包教、生产产品上包销的紧密型经济联合体,最终以优质农资换得优质农产品。我县的双佳农牧、九峰实业、北山牧业、烟草公司、金湘源等企业都与我县农户建立了这样的合作方式,形成了基地发展、农民
增收、企业增效的可喜局面。特别是双佳农牧成立了双佳禽业合作社,不断完善“公司 农户”的经营机制,成功推出了“六包两协助”的经营模式(六包即:公司包供应鸡苗、饲料、药物、养殖设备、包提供技术服务、包保价收回产品,两协助即:协助养殖户选址建场、协助搞好防疫),联营养鸡大户达到1600多户。公司目前已建有规模养殖基地10个,其中夹山三板生态养殖基地建有标准化鸡舍38栋,养殖面积2万多平方米。这种经营模式,解决了传统的“公司 农户”利益联结机制不稳定的问题;解决了农业结构调整中农民缺少资金、技术、信息的问题;解决了农业标准化过程中全程质量控制难的问题;解决了家庭联产承包制条件下,实现土地规模经营的问题;解决了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的矛盾,实现了“企业和基地一体化、农民工人化”。所以今后我们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到农村建立产业化生产基地,发展“订单”农业,改变过去农民一家一户各自经营的局面。一旦某种农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可根据其品牌和产地进行彻底检查;而企业、协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一定会严格自律。
四、处理好主与次的关系,解决监管乏力问题。
目前,农产品安全监管体系还不够完善。从条条关系看,食用农产品安全职能分解在农业、粮贸、卫生、工商、质监、药监、商检等七个部门,缺乏一个强有力的综合协调机构。由于缺乏协调,执法监督部门之间配合不够密切,使违法者有机可乘。从条块关系看,对食用农产品安全的“属地管理”责任和“执法主体”责任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导致地区与部门之间尚未做到上下联动、密切配合。由于多头管理和缺乏协调机制,职权不清,管理效率不高,管理难以完全到位,给假冒伪劣农产品横行留下空档。所以加强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保障。可从立法上明确各职能部门承担的监管职责,使各部门各司其职。如对农产品的监管,农业部门负责初级产品生产监管;技术质量监督部门负责农产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工商部门负责农产品市场环节监管;卫生部门负责餐饮和食堂等消费环节的监管等,按一个部门监管一个环节的方式进行理顺,彻底改变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部门分割、多头管理的不利局面,营造规范、有序、安全的食用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环境,建立完善的食用农产品安全监管的体系,形成政府主抓、部门共管、群众参与、社会监督的管理格局,确保食用农产品安全。
第五篇: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及解决途径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产品质量安全不仅会影响到我们的生活质量,甚至还有可能会影响到我们的健康和生命。近几年来,部分地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比较突出,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猪肉含有“瘦肉精”等,已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如何营造安全健康的农产品消费环境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处理好大与小的关系,解决认识不够问题。
一段时间以来,有些地方由于认识不够到位,忽视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具体表现在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的各个环节。从农产品的生产环节上看,安全隐患较为突出,不合理使用农药、兽药、化肥、激素等农业投入品。从加工、经营企业者来看,一些企业和经营者唯利是图,视国家法律法规于不顾,置消费者的人身安危于不顾,不当使用大量防腐剂、保鲜剂、添加剂等药物,加剧了农产品的有毒有害性。特别是在流通销售环节中,不法企业和商贩在产品上再做手脚,肆无忌惮地推销有毒有害及过期变质食品。从消费者来看,部分消费者对无公害、绿色食用农产品认知度还不高,对无公害、绿色食用农产品相对较高的价格难以接受。“放心菜”优质不优价,势必影响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的推广。
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成为农业发展的生命线。去年的禽流感,给很多家禽养殖企业直接或间接造成了巨大损失,我县双佳农牧公司因此在短短几个月里经济损失达到500多万元。同样在去年,我县的柑桔因“甲胺磷**”在哈尔滨身价大跌,导致石门柑桔在整个东北市场销售疲软,尽管最终证实此事纯属个人捏造,但因此造成的经济损失难以挽回。这些事实告诉我们,质量安全不是一件小事,而是事关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的大事,需要方方面面的高度重视,并付出努力。
提高全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当前重要的是加强宣传教育。各职能部门应加强配合,对农产品生产、加工和经营者加强农产品安全法律法规教育,让他们明白哪些是违法行为,会产生什么样的法律后果,从而从被动接受到主动遵守农产品安全法律法规。同时要对广大消费者加强农产品安全宣传教育,使他们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对于上市农产品检测结果,除了及时在市场醒目处公布外,可定期汇总,在新闻媒体上公布,这样不但可以震慑不法经营者,也能使消费者明白哪些东西可放心购买,哪些东西要谨慎购买。
二、处理好堵与疏的关系,解决方法单一问题。
为了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很多地方采取了“堵”的方法,如制订出台禁用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的公告,严格检验检测实行市场准入制等等。这种方法存在两大弊端:一是在当前农业执法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容易产生“以罚代管、以案养案”问题;二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资经营放开,新产品层出不穷,在既得利益的驱动下,存在“堵不死”的问题。因此,必须在“堵”的同时,注重疏导。
据《农民日报》报道,今年中原大地夏收期间,已见不到大片大片焚烧秸秆的现象,政府并没有像以往一样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禁烧监控。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秸秆可以卖钱。麦收季节有不少农业龙头企业专门收购、加工麦秸,麦农因此而额外多了一笔收入,自然不会焚烧了。这就是堵与疏的两种绝然不同的两种效果。
所以说,我们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要从重堵轻疏中摆脱出来,在禁用有毒有害农业投入品时,也要相应地开发一些实用的绿色、无害农业投入品,群众认可后,就不会去使用禁用农业投入品了。就石门而言,现在是全国柑桔、蔬菜标准化示范区,是全国优势农产品出口绿茶优势区域,已获得全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整体认证。要增加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的份额,就要在“疏”字上多下功夫。可以考虑把几十万亩的玉米、水稻等农作物秸秆有效利用起来,改良土壤或生产饲料;可考虑把九峰实业、双佳农牧的生猪、家禽粪便利用好,解决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基地的肥料问题,扩大有机肥料的施用量,最终生产出优质的农产品。
三、处理好供与求的关系,解决机制不顺问题。
近些年来,我们先后实施了“无公害行动”,开展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行”活动,客观地说,它们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一旦放松,就有垮下来的危险。这其中的关键是现在还没有形成绿色农业投入品供给机制,而没有绿色农业投入品是难以生产出绿色农产品的。所以说,农产品质量安全需要建立一种长效的绿色农业投入品供给机制,怎样建立?我认为就是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努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利用它们采取“公司 基地 农户”、“公司 协会 农户”的经营模式,形成在生产资料上包供、生产技术上包教、生产产品上包销的紧密型经济联合体,最终以优质农资换得优质农产品。我县的双佳农牧、九峰实业、北山牧业、烟草公司、金湘源等企业都与我县农户建立了这样的合作方式,形成了基地发展、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