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国对外贸易与环境问题来分析相应的对策

时间:2019-05-14 04:40: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从我国对外贸易与环境问题来分析相应的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从我国对外贸易与环境问题来分析相应的对策》。

第一篇:从我国对外贸易与环境问题来分析相应的对策

从我国对外贸易与环境问题来分析相应的对策

摘要:环境保护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历来都是不可忽视的,因此随着经济的发展,在对外贸易中关于环境方面的限制只会越来越多。本文从当前环境对国际贸易的不利影响中分析出我国对外贸易中存在的环境问题, 最后提出了我国在解决贸易与环境问题时所应采取的对策。

关键词:外贸管理;环境壁垒

一、环境对贸易的不利影响

各国早已开始关注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要实现经济与环境的互动。环境问题对贸易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是为保护环境而采取某些限制性措施来禁止一些产品的贸易构成“绿色贸易壁垒”,影响着正常贸易的发展,盲目增长的进出口贸易也会给国内的生态环境带来非常严重的影响。例如,野生动植物资源和矿产资源等的盲目出口会给生态环境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因出口而生产高污染产品也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二、我国对外贸易中存在的环境问题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在加入WTO 之后,遭遇关税、配额限制的可能性减少, 而环境壁垒却成为我国外贸发展的新障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产业结构发生的重大调整导致发达国家将污染密集型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我国因生产外国的污染严重的产品,造成本国的环境严重恶化,但同时我国由于技术和资金等方面的不足,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治理。以1991-2001年间为例,我国进口了大量污染废弃物, 1991年为99万吨,占当年全国进口额的0.49% ,而2001年我国的进口污染物为1 119万吨,达到了历史最高,占当年全年进口额的2.07%。

绿色壁垒给我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绿色壁垒从环境保护上来说,它可以限制那些破坏生态环境和影响人类生活健康的贸易活动;从出于贸易保护的绿色壁垒上看,它利于发达国家制定苛刻的环境标准而实行贸易保护,这对发展中国家是一种壁垒。中国处于发展的状态下,由于各种原因,很多产品和服务不能达到发达国家的绿色环保要求,致使很多产品出口受限。例如,被称为目前世界上最苛刻的食品安全标准――日本《农业化学品肯定列表制度》,从2006年5月29日起已正式实施,直接影响我国近80亿美元农产品的对日出口。以鳗鱼出口为例,江西省是我国鳗鱼养殖、加工和出口的主要基地,鼎盛时期,江西鳗鱼养殖、加工企业达150余家。但近年来,受日本农产品进口技术壁垒不断提高的影响,江西鳗鱼企业总数已不到100家。

三、解决我国对外贸易中环境问题的对策

面对这些严峻形势,中国要积极迎接现实的挑战。我们必须尽快解决贸易政策和环境政策不协调的问题,优化产业结构, 提高环境标准, 使我国合格产品出得去, 国外有害环境的产品进不来。在相应规则的指导下, 建立完善的环境与贸易政策体系。

1.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必须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把保护环境作为制定对外贸易政策的重要前提。出口贸易应以不破坏我国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为前提, 合理调整出口产品结构,提高产品的环境标准。限制或减少破坏和消耗自然资源的初级产品出口,如控制甘草、一次性木筷等。另外,对一些资源型出口产品, 要尽可能提高其加工深度, 增加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同时,在进口贸易中,要坚持通过的国际环境标准,禁止进口危害环境和破坏资源的产业和技术,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我国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综合利用水平。招商引资、建立三资企业要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积极引进环境友好产品生产和工艺。

2.要加强环保立法标准。虽然现在国际上有很多种环保标准,值得注意的是GATT/WTO的绿色条款,但是这些条款却有很多缺陷,例如环境与贸易相关标准无法统一,不能明确多边环境协议关于贸易活动的要求,及难以解决由此产生的贸易壁垒等等。所以我国建立和完善各类产品的环境标准,通过实施产品环境标准推动企业加强环境管理, 实行清洁生产, 努力消除污染, 最大限度地提高产品质量和环境标准。要推动国家之间生态标志和其它环境标准的互认, 减少贸易与环境的摩擦和争端。同时,我们还要认真研究发达国家标准化工作的动态, 积极承担ISO 和其他标准化组织的工作, 争取将我国制定的环保标准纳入国际标准中。

3.我国应该积极促进环境成本内部化。国际贸易自由化的长期发展,必将导致环境的破坏, 而由于环境具有外部性, 长期以来, 我国产品的价格从未将环境因素计入成本,资源就成了可以廉价出口的产品, 这不仅导致出口贸易容易遭遇环境壁垒, 而且造成生态环境的严重失调。如果将环境因素纳入成本,将会改变市场价格,为此将环境成本内部化,可以采取制定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财产权等,以此确定环境费用的承担者,对资源的利用、污染废弃物的排放进行控制;还可以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立法、改变消费观念等方式将环境成本内部化。环境成本的内部化可以使私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相一致,使我们在达到贸易增长的同时不影响环境。

参考文献:

[1]王金南:绿色壁垒与国际贸易[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2.[2]孙恒有:我国外贸可持续发展战略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导向[J].河南大学学报,2003(6).[3]程名望等:国际贸易中环境成本内在化的经济学分析[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5,(3).[4]孙恒有:我国外贸可持续发展战略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导向[ J].河南大学学报,2003(6).

第二篇: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的问题与对策2016.5

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的问题与对策

引言: 中小企业在对外贸易中应该转型升级——向机器人发展,目前很多小企业,都是通过设备改进,无人化作业模式,如:通过数控设备一人看护多台设备,焊接机器手、机器人等,主要是控制单位用人成本,如上海社保2014年比2013年增长8.24%,无形中给企业带来额外的用工成本。在目前长远发展方向,逐步企业会向全面自动化设施来替代人工。

运用智能技术,向工业4.0转变——没有一个发展中的企业是一成不变,一个企业的发展必须有自己的品牌和不断创新和根据市场需求而变,目前人员老年化,当今国内面临企业员工也老年化的挑战,鉴于熟练工短缺的问题,工业4.0允许老工人延长职业生涯,从而长久地保持生产力。灵活的工作组织形式使工人们能够更好地整合自己的工作,使私人生活和持续的职业生涯发展变得更有效率,在工作和生活之间找到了更好的平衡点。如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城镇化、人口结构变化等。工业4.0能持续带来覆盖整个价值网络的资源生产率和效率的增益。它能将人口结构变化和社会因素考虑在内,以适合的方式组织生产。智能辅助系统让工人从单调、程序化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能把精力集中在创新和增值业务上,只有不断转型和创新才有可能生存和走出去。

开展互联网+,就如一些公司内部交流,Skype和Email,我们公司也是一样,但是在2013年年底我们公司建立一个微信共享群(老板创建的),刚开始大家分享生活趣事,后面就发展工作汇报,如工厂订单产品完成,及时传递产品图片,销售在客户现场谈判碰到问题,加入技术人员一起为客户排忧解难,及时做技术人员未到客户现场技术支持方案第一时间就能与客户第一时间探讨一二。还有就是让员工感觉和高层距离缩短了,通过微信群让员工感觉是娱乐的同时,无形中就会发表一些对管理上的提议,在他的意见被公司接纳时,员工会感受到他的存在,让自己有成就感(特别是基层),可以说我们公司微信群为企业打造员工凝聚力,做了一个不小的铺垫;还有就是互联网系统,我司原本使用K3金蝶系统,了解这个系统的人都清楚,这个系统财务模块开发的非常成功,但是在生产模块 2 就比较欠缺,如是我们老板通过人才引进,自己开发了一个全面系统——ERP,对于企业来说,控制成本就是提升利润空间,只有数据统计快而准,才会对产品成本做到有效控制。一个企业的发展和信息化管理及与时俱进是必不可少的。

一.中国中小企业在对外贸易发展的困境

(一)融资渠道狭窄

中小企业的融资较多地集中于来自银行的间接融资,只有少数的融资来源于直接融资。我国对中小企业上市融资的条件设置较高,一般的中小企业很难达到上市的标准,而中小企业自有资金比较缺乏,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商业银行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很少向中小企业提供长期性融资,中小企业为了满足长期资金周转的需要不得不采取“短期贷款,多玫周转”的办法,从而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成本。

1.融资结构不合理

目前中小型企业主要依赖内部融资和向银行借款融资的情况下,各种融资方式没有达到一个科学台理的比例结构,形成了结构性失衡。例如中小企业向银行贷款时,由于银行不能提供长期信贷,所以针对银行融资主要解决短期流动性短缺的问题。但是在现实中,中小企业最迫切需要的是用来进行中长期投资发展的中长期资金。单从银行贷款融资方面中小企业难以得到发展急需的中长期资金,而其他融资渠遘也难以提供其发展需要的资金,所以我国的中小企业普遍缺乏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严重的还会导致企业在经营中由于资金链的断裂而破产。2.融资成本过高

融资成本是指企业取得和占有资金的代价,包括筹资费用和用资费用,前者是指企业在资金筹集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后者是指企业困使用资金而向资金提供者支付的报酬。由于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狭窄单一和融资结构的不合理,使得中小企业融资只能借助于银行和内源融资,在融资时无法根据自己的经营特点选择适合自己资盒需求的融资方式;并且由于在向银行借款过程中的手续问题,使得借款过程时间过长,而且部分企业还要面临高额的招待费用,因此在资金供给与资金需求间的融资的结构性失衡,决定了中小企业融资的融资成本高。因此,中小企业的发展主要依耪内部融资和银行贷款的方式进行融资,融资渠道的狭窄、单方面制约了企业的快速发展。3.融资困难

中小型企业融资问题始终是中小型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本来就自有资本短缺和少,加上中小型企业因本身规模小,财务制度不规范和完善,缺乏足够的固定财产做抵押资产,中小企业自身素质不高,资信度差,首先,表现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较低,缺乏竞争力,市场风险高。中小企业由于创新投入少,缺乏相应的技术人才,拄术创新能力明显不足。其次,中小企业大多采用私人制和台伙制,管理水平落后,经营风险高。再次,中小企业财务制不规范,特别是在财务核算方面随意性大,普遍存在财务核算不真实的情况增加了银行和投资方的投资风险。最后,部分中小企业短期行为倾向严重,信用状况较差,使得中小企业整体信用环境恶化,加重了中小企业融资的困难。中小企业的有效担保和抵押物也相对匮乏,有效担保和抵押不仅能减低借款人道德风险发生的概率也可大幅度降低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的综台成本。因此,要求提供有效担保和抵押,是银行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必要前提条件,由于我国大多中小企业的固定资产较少、土地房屋等抵押物不足,在现行的法律制度不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尚未建立的背景下,中小企业很难从银行获得足量的贷款。

(二)贸易担保机制与第三方服务配套体系有待完善

1.规范担保机构的第三方信用评级体系

担保机构的第三方信用评级体系一定要有评级系统资历,嵌入国家企业信用评级体系的分支,是在人民银行的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基础上所建立担保机构评级体系。只有规范了严密、合理的担保机构信用评级体系,才能保证担保机构的评估结果科学、有效、客观、公正

2.确保担保机构第三方信用评级与企业信用评级的稳步接轨

在现有的企业信用评级体系基础上增加担保机构的信用评级体系分支,必定会有一个逐步过渡阶段,从试点城市的情况来看运行良好,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建立担保机构信用评级体系,保证评级数据客观公正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商业银行对担保机构的信用评级不能取代对主要债务人的信用评级,商业银行发放贷款时应意识到贷款的主要资信评级对象为债务人,其次为担保人;第二,建立担保机构信用评级结果与债务人评级结果捆绑评定债务发放风险系数,不再以债务人独立评级结果作为发放贷款的唯一标准;第三,建立担保机构信用评级系统 4 的检验系统,区分担保机构业务单位违约与担保机构违约两个层次建立相应的违约模型,并逐步提高可操作性;第四,对暂时不能建立担保机构信用评级体系的区域,应放开地域管辖限制,允许有资质技术的跨区域评级机构对担保机构的信用情况进行评定,促使评级业的有效竞争;第五,逐步改善担保机构评级制度,由单评级制度逐步过渡到双评级制度,即政府评级与商业评级同时进行,评级结果相差在一个等级内可取,形成制衡。3.加快担保业信用评级体系的立法保障

经过多年的运作,我国针对评级行业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规章和地方法规,但失信现象仍时有发生。多数信用评级方面的法律法规局限于部门规章、文件,只适用于本部门的职责范围的限定,缺乏国家层面的法律权威。其法律法规分布也较为分散,而且多为企业评级、银行评级、保险公司评级、证券评级、个人资信评级等,对于专门针对担保业信用评级体系的法律法规尚未形成。我国为了保障担保业信用评级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建立良好的担保业信用评级体系法律环境刻不容缓。第一,应当尽快借鉴外国成熟制度和经验,将担保业信用评级内容纳入我国信用评级体系范畴,完善我国的信用评级法律法规,明确担保机构信用评级的基本规则。第二,应当尽快制定一部专门的担保业信用评级体系运行法规,针对不同种类的、不同区域的担保机构实行分类管理,进一步明确担保业信用评级体系的定义、评级资格、评级对象以及其他具体监管制度和违规处罚条款,对担保机构风险管理、可持续运营等方面做出明确的规范和指引,以促进评级行业对于担保机构的健康发展作出贡献。4.建立担保业信用评级体系的监管机制

我国已经建立了一行三会的金融监管体系,但在这个体系中没有专门针对担保行业与评级行业的监管机构,对担保行业与评级行业的监管都分散在各个体系中。为了保证担保业信用评级体系的建立,可从以下方面强化监管机制:第一,考虑扩充金融监管模式,单独设立担保行业监管委员会或信用监管委员会。第二,在目前监管体系下,将担保行业信用评级体系的监管专设在某一监管部门,增加考核机制,向具备担保业信用评级资格的评级机构发放担保业信用评级许可证。这种机制的形成必须审慎考虑监管部门的设立方式,尽可能避免监管部门间的权力重叠现象。第三,在目前监管体系下,监管部门规范评级报告格式,直接使用 5 评级报告。总之,无论采取哪种监管改革机制,监管部门应注重对担保业信用评级公正、公平、科学的监管,保证债权人的利益以及债务人后续担保的权益。5.创建和谐的信用评级环境

和谐的信用评级环境使担保机构第三方信用评级体系有了健康运行的保障。从宏观层面上看,一方面,我们应从国家政策层面保障信用经济的有序运行,严厉打击信用经济犯罪现象;另一方面,我国要借鉴国外经验发展壮大征信行业的市场,并推行政策利好,以信用等级参照标准。从微观层面看,第一,应逐步扩大具备担保机构评级资格的征信机构的知名度,树立典型的优质担保业评级机构;第二,应设置合理的征信行业的从业门槛和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制度,逐步提升征信行业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第三,应逐步改善征信行业风险测控模型,加大征信行业创新力度,建立安全有效的新机制。此外,被担保企业的信用程度、政府支持的性质和程度、银行及关联方的支持程度对于担保机构的第三方信用评级过程具有不可忽视的关联度。

(三)科技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1.核心技术的研发能力不强

企业专利申请多数是实用型或外观型的,发明专利不多,特别是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少。一些高新技术企业总体水平仍处于较低层次,产业核心技术不强,没有形成上规模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导产业。中小企业要在国际市场上谋求发展,必须加强研发力量,不断推陈出新,开发适销对路新品,满足国际市场需求,让企业获得新鲜血液,在市场竞争中拥有活力,企业发展要有前瞻性,新产品的开发问世将使企业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抢占先机,增强发展后劲。

尤其是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研发能力更是非常薄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2.要加强自主品牌建设,以质量和品牌取胜

中小企业树立自己的品牌是当务之急。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无品牌或弱势品牌的企业将成为强势品牌企业的贴牌加工厂,不会拥有自己的终端市场。只有拥有自己的品牌,才有竞争的基础和潜力。“价格战”的老路已经行不通,现在消费者关心更多的是商品的质量、科技含量以及品牌。推行新退税制度后,小企业应尽快认清这种形势,目前在与原有的合作商保持稳定关系的同时,尽可能地加大产品的科技投入,寻找更多的销售渠道,创国际名牌产品,提高产品地位,争 6 取与国际市场上同类产品能公平竞争。3.企业自身激发自主创新的内在动力

科技创新是企业的主体,中小型企业要有树立强烈的科技创新意识,让自己真正成为科技创新决策、投资、开发、成果转化和受益的主体。中小型企业要建立良好的科技创新机制,加强自身研发中心为主要形式的研发机构建设,使其成为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引进与转化科技成果的主体力量。企业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在自主创新上有所突破,在一些关键领域掌握更多的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促进“技术企业化、企业技术化”。充分调动企业技术人员的科技创新热情,发挥技术人员在科技创新中的组织作用。大力引进创新人才,建设企业创新能力、创新成果及其产业化程度作为重要的目标,充分调动科技人才的创新创业积极性,可以设置奖励激励制度。

(四)缺乏高素质外贸人才 1.缺乏针对高素质人才的机制

专业外贸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有不少是按行政途径调入的,并不十分了解外贸业务,外贸人员的素质还不是很高。外贸企业缺乏熟悉国际金融及国际资本市场运作的人才,业务人员和财务人员素质跟不上形势需要,相关专业知识不足,很多企业对国际保理、出口信用保险等新型的贸易融资工具不了解,许多经营管理人员甚至不懂英语,更不用说用英语与国外同行交流、谈判。现有专业外贸企业的业务员大多数是从大学国贸系毕业后进入的,虽懂英语和国际贸易业务,但不懂得相关的生产技术。当前,我国专业外贸企业既懂外语、又懂业务、还懂技术的“三合一”人才的缺乏使得企业经营成本无形中增大,因为外贸业务人员不能独当一面、独闯天下,只能几人同行。这就削弱了其拓展国际市场的能力。更为严重的是,由于专业外贸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和分配机制不合理,加上离退休人员多、原有的负担过于沉重,致使一些贡献较大的业务人员的正当报酬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这就出现了一些拿到大批国外订单的业务人员离开原有专业外贸企业、带走订单、自行创办外贸公司的现象,造成了专业外贸企业经营资源和经济效益的巨大损失,损害了专业外贸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基础。2.我国专业外贸企业的当前状况

最迫切需要的是既懂外语、又懂外贸业务、还懂技术的“三合一”复合型人才,而不是仅仅从大学国际贸易系毕业的学生。而且要有专业外贸企业更多地要从理工科大学毕业生中选拔、外语基础好,有追求不断超越和挑战自己的学生,有计划地把他们送到大学外贸专业中进修,从而培养出切实可用的“三合一”复合型人才。因为从国内外的实践来看,理工科学生学习外贸业务要比外贸系学生学习技术相对容易一些。因此,“三合一”复合型人才的这条选拔途径更易取得成功。在有了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前提下,专业外贸企业必须让人才充分发挥作用的机制。为此,必须把个人收入与经营实绩密切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改变贡献较大的员工和经营管理人员的合理报酬没有得到应有体现的状况。为此,首先必须破除我国传统的“不患寡而患不均”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大胆地在国有企业内部拉开收入差距。当然,收入差距的拉开首先要有正确合理的评价标准。如果没有合理的标准,那么不仅不能使人心服口服,反而会激化企业内部矛盾,使企业的发展陷于困境。其次是以股份为纽带把专业外贸企业员工和经营管理人。员工的收益与企业发展密切结合起来,这是专业外贸企业在新形势下继续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构建破解中小企业对外贸易发展困境的路径

(一)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

1.拓宽直接融资的对象,增加企业融入资金

中小企业可以引入风险投资增加企业的资金。风险投资是在没有财产作抵押的情况下,风险投资者以资金与公司业主持有的公司股权相交换,待企业成长获利之后,再将股权售出收回投资的一种方式。要想获得风险投资,中小企业首先应有很高的诚信度;其次,要有强有力的管理团队;三是在某一领域具有明显的产品和技术优势,以维持其可持续发展,这一点是最重要的。而且,该中小企业必须是股份制企业,否则风险投资者无法行使其经营权,不利于企业生产经营的管理。在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上,中小企业可以选择两种方式:一种是购回风险投资者持有的股权,这种方式相当于企业向风险投资者借入风险投资者借入风险资本,到期还本付息,要求扩大规模后的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另外一种方式是在二板市场融资。由于我国的二板市场还没有建立起来,有能力的中小企业只有选择在香港或境外的二板市场上市。通过在二板市场上发行股票,企业获得经营所需的资金,而且股权资本可作为长期资本使用,不用还本付息,降低了企业的债务 8 负担,不影响再次向银行借款的能力,这是间接融资不可比拟的。目前国际上的二板市场已经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场所。需要注意的是,中小企业在计划二板上市时,首先要做的是评估企业的上市成本,估算上市收益与融资成本。二板市场的上市门槛虽然较主板市场低,但它需要更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和更高的评估、交易费用,这有可能使企业在二板市场的融资成本高于银行贷款,增加企业的融资成本。一旦出现这种情况,中小企业应该选择间接融资方式。2.加大担保力度,扩大间接融资的渠道

一是依靠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制,为中小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提供连带保证责任,增强银行信贷投入的信心。担保机构应以地市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为主,这样有利于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和对其进行监督,同时担保机构会时刻关注企业发展方,有异常也会给些合理的发展方向指导。为了增强银行对其信贷资金安全感,中小企业除了办理合法、有效担保外,还可增加企业法人代表和财务负责人为连带责任承担者,当企业不能按期归还银行贷款时,连带责任承担者要承担无限责任。通过双重担保,可增加信贷资金按期偿还的可靠性。只要中小企业的贷款用途明确,符合贷款条件,银行就可以贷款给企业,实现银行企业双赢的目的,这样企业在资金运作中可以做好灵活匹配。二是采用商品及贸易融资方式,以流动资产做质押,将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相结合。商品和贸易融资是在货物运输或仓储过程中,将货权转移给银行,银行根据市场情况按一定比例提供融资。当生产商、贸易商和运输商向银行偿还融资金额后,银行向负责运输或仓储的机构发出放货指示,将货权归还给原主。如果贷款人不能在规定的融资期限内向银行偿还融资金额,银行可以在市场上拍卖掌握在手中货物,以拍卖所得抵偿贷款。这种融资方式的优点在于银行不需要政府或银行的担保,只要掌握运输和仓储货物的所有权,即得到了对融资的担保。银行贷款的依据不是企业的财务状况、信誉度、动作情况及可供担保的固定资产数量,而是企业所从事的商品交易本身的细则以及交易项下的保证,如交易的产品种类、产品价格、供求状况,银行能否和管理层建立密切的联系,能否通过质押获得商品的所有权,通过控制应收资金。正是由于商业银行在提供商品与贸易融资前进行了这样一系列的评估怀考察,即使遇到最坏的情况,商业银行也可以卖掉这些品质良好的商品以避免融资风险。对于中小企业来说,通过商品与贸易融资方可以较低的成本迅速满足 9 资金的融通,即利用自身商品的融资价值盘活企业的存量资产,补充生产、流通、贸易过程中的流动资金,灵活实现生产的多重循环。

(二)建立并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 1.要加强自主品牌建设,以质量和品牌取胜

中小企业树立自己的品牌是当务之急。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无品牌或弱势品牌的企业将成为强势品牌企业的贴牌加工厂,不会拥有自己的终端市场。只有拥有自己的品牌,才有竞争的基础和潜力。“价格战”的老路已经行不通,现在消费者关心更多的是商品的质量、科技含量以及品牌。推行新退税制度后,小企业应尽快认清这种形势,目前在与原有的合作商保持稳定关系的同时,尽可能地加大产品的科技投入,寻找更多的销售渠道,创国际名牌产品,提高产品地位,争取与国际市场上同类产品能公平竞争。

2.要加强职工队伍建设,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中小型企业计划一是先要加强人才引进企业,先要从高等院校直接招聘高素质专业人才,同时学会运用现代化手段,如通过远程信息传递、人才中介机构的“猎头”公司等实施人才引进工作;二是要培养人才。中小企业在强调从业人员不断自我学习的同时,认真抓好对员工的培训工作。出口中小企业从业人员要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中,通过以老带新,以师带徒,跟班操作,岗位练兵等行之有效的培训方式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三是要用好人才。要建立激励机制,充分发展每一位企业员工的聪明才智,充分调动每个职员为企业的发展献计出力,多做贡献。首先,要完善企业报酬体系,满足员工特别是杰出员工的成就需求。其次,要完善企业晋升机制,满足员工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求。3.中小企业对对外贸易方式探索是应对国际市场变动的

为适应国际市场变化,中小企业应从内而外实现创新、新型化、多元化、国际化,即自主创新提高生产技术,增加产品附加值、功能性,在企业发展与对外贸易方式上实现新型化、以多元化企业战略实现企业对外贸易的国家化。政府和企业都应在企业对外贸易方式探索过程中,加强指导、技术与资金的投入,并不断培养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对国际市场的认识与应对对外贸易困难的积极意识。使企业经营者转变机械增加企业利润的对外贸易方式,使中小企业可以以新型贸易方式的高姿态在国际市场获利。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虽遇瓶颈,但发展空 10 间很大,我国“十二五”计划尤其给中小企业转变对外贸易方式提供了绝佳的机遇。中小企业做好自身功课积极应对国际挑战、化挑战为机会,企业与产业同时转型,克服技术、绿色等贸易壁垒,使我国中小企业在今后掌握主动地对外贸易方式选择权,推动我国由贸易大国成为贸易强国。

(三)提升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水平1.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创新

中小型企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慢,服务功能不足,技术创新服务体系有待完善。企业自身必须严格控制产品质量的全过程,降低成本,使销售出的产品不被客户退货,保证产品品牌品质,为企业增加经济效益。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创新无处不在,创新无人不能,创新就在我们身边。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创造、创新的历史。企业要以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加强产品结构调整,创出特色,创出品牌,提高国内、国际竞争力,不断开拓国内外高端市场。只要企业员工不断发挥创造力,企业不断地全面、系统、持续的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那么我们的企业就一定会得到长足的发展,成为创新型企业、成为同行业的领先者。2.企业自己自身创新要有源动力

企业除了政府的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外,主要还是靠企业自身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创新并不是一件独立的事物,它是一个过程,一个将科技成果推向商业化的过程。企业的技术创新是创新的核心内容,它包括:产品创新——知识产的巩固、工艺创新——优化产品工序提高生产效率,变相降低生产成本、市场创新——有利企业市场的占领、原材料创新——选择客户最佳需求产品,这是众多企业关注的核心。技术创新是企业的特殊工具,企业可以利用这一工具来开发新的市场;技术创新具有开拓性、应用性和价值性;技术创新是企业能够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企业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新的技术有可能使企业成为一个新领域的领军者。提高技术创新能力,要转变思想观念,建立一支高素质、有创新能力的技术团队,充分利用现有技术资源,加强技术人员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制度上的激励机制;深化竞争机制,提升技术人员的创新精神;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企业要不断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把不可能变为可能。技术上实现自主创新,产品上实现自主知识产权,那么,我们的国家就不会再出现“先进制造,而非先进创 11 造”,就不会在国际上屡屡遭遇到技术壁垒。管理创新是技术创新的支撑。管理型创新是创造一种新的更有效的方法来整合企业内外资源,以实现既定管理目标的活动。这个概念不仅强调了管理创新的创造性,要求管理创新要在观念和技术创新的基础上创造出一套资源整合方式,而且又强调了管理系统的新颖性和有效性。创新而无效不是管理创新的目的,创新只是一种手段,其目的是更有效地实现管理目标。假如,技术人员搞了产品创新,管理创新跟不上去,没有科技创新奖励机制,调动不了员工创新的积极性,则会导致创新工作无法深入,可能会半途而废。

(四)加快高素质外贸人才培养速度 1.中小型企业人才计划方向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的若干意见——国发〔2015〕9号文,企业需要深化改革,创新驱动。深化外贸体制机制改革,营造创新发展环境。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创新商业模式和贸易业态,集成新的竞争优势,增强外贸发展的内生动力。开放引领,互利共赢。以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的开放,通过“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带动贸易增长,扩大与贸易伙伴利益汇合点。中小型企业努力实现国内贸易发展五个转变:一是推动出口由货物为主向货物、服务、技术、资本输出相结合转变;二是推动竞争优势由价格优势为主向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综合竞争优势转变;三是推动增长动力由要素驱动为主向创新驱动转变;四是推动营商环境由政策引导为主向制度规范和营造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转变;五是推动全球经济治理地位由遵守、适应国际经贸规则为主向主动参与国际经贸规则制订转变。但是这些业务都需要专业的对口管理人才,企业需要根据自身条件对这些人才引进或者把现有的人员送出去培训培养。

2.提高企业的核心人才引进和增加企业自身人才的培养及编制

一是要大力引进人才,中小企业首先要从高等院校直接招聘高素质专业人才,同时学会运用现代化手段,如通过远程信息传递、人才中介机构的“猎头”公司等实施人才引进工作;二是要培养人才,中小企业在强调从业人员不断自我学习的同时,认真抓好对员工的培训工作。出口中小企业从业人员要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中,通过以老带新,以师带徒,跟班操作,岗位练兵等行之有效的培训方式提 12 高员工的业务素质;三是要用好人才,要建立激励机制,充分发展每一位企业员工的聪明才智,充分调动每个职员为企业的发展献计出力,多做贡献。首先,要完善企业报酬体系,满足员工特别是杰出员工的成就需求。其次,要完善企业晋升机制,满足员工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求。

第三篇:我国乡镇政府改革利弊分析及相应对策

我国乡镇政府改革中的误区及对策建议

向方蒙(200800030042)

摘要:乡镇,按照我国宪法的规定,属国家基层政权组织和独立的政府主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形成了“乡政村治”的局面。近年来我国也先后推行了几轮较大规模的乡镇改革,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目前我国乡镇的体制现状和职能行使情况仍存在着严重不足,乡镇的职能作用与社会预期也存在着较大差距。所以说,我国的乡镇体制改革并没有完全达到预期的效果,这与改革过程中的考虑不周和政策倾斜有着密切联系,下文将试着指出改革中的弊端并结合现实提供一定的改良建议。

关键词:乡镇改革 问题 建议

一、我国乡镇一级政府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认为我国乡镇政府存在的种种问题归结起来最严重的就是“财权”与“事权”的矛盾。我国迄今仍缺少界定各级地方政府“事权”的法律法规 ,造成了乡镇一级政府对所有上级政府部门交办的事情,哪怕人力、财力不够也要勉为其难,另一方面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基本是靠农民自己解决,乡镇自身又缺乏必要的财力基础 ,所以根本无法履行其应有的职能。这就造成了乡镇政府只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的局面。“财权”与“事权”的矛盾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点:

1)财政困难,经费缺乏保障。

现在乡镇一级财政困难,债务沉重是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据有关资料统计,现在,作为中国基层政权的乡镇,全国乡镇政府总的背负着2000亿元庞大的债务。绝大多数的乡镇都有数量不等的债务。就拿我县来说,全县每个乡镇都有沉重债务,少则500多万元,多则4000多万元。这些债务还不包括乡镇企业的债务。

导致乡镇负债累累的原因有很多,包括过去脱离实际搞的“形象工程”的欠款、强制推行“普六”“普九”导致的教育欠账、盲目加快乡镇企业发展留下的企业贷款和工人集资款等等。在税费改革和取消农业税之后,乡镇政府的资金来源又大幅减少,据国家统计局农调队测算的数据显示,在税费改革之前,全国乡镇一级每年大约需要 3700亿元才能维持生存。就算按这个数字的 70%计算 ,每年至少也需要支出2590亿元 ,而乡镇的资金来源只有 750亿元 ,收支相抵后仍相差1840亿元。但在农村税费改革过程中 ,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专项资金累计仅为 1643亿元,这远远不能弥补乡村两级取消农业税和“ 三提五统 ”后留下的巨大资金缺口。在这种情况下乡镇政府还需勉力完成上级下达的指标和任务,财政状况往往是每况愈下,陷入恶性循环之中。

2)条块分割,乡镇政府职责权限不清

“条”主要是指县级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设在乡镇的各种分支机构所拥有的行政管辖权,“块”是指乡镇人民政府本身对乡镇行政区域应该拥有的行政管理权。条块关系是指乡与县政府的各职能部门设在乡镇的分支机构在管理权上的权力和分配。按照宪法规定,乡镇在我国政权构架中属于相对独立的一级政府,但实际情况是在县乡关系中普遍存在着向上集中的特征,这主要表现在县政府对乡镇的人事和财政享有较大的控制权。县级有关部门在乡镇的派出机构达10多个,这些机构都以乡镇为工作对象,在行政上虽明确是双重领导,以块为主,但这些

机构除党团关系在乡镇外,其它的人、财、物的权力和业务管理权大多都在上级部门,乡镇政府无权过问。在人事上,虽然《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规定了乡镇长由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产生,但在实际运作中却主要是由县委常委会讨论决定乡镇长的人选。在财政上,乡镇政府并没有真正形成一级财政,其主体财政基本上是由县政府在控制。乡镇政府掌握的的实权很小,责任却依然重大。国家的各项工作都要通过乡镇来完成,“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面对上级分配的各种形式的指标和责任,乡镇干部只有无条件执行上级安排的各种任务和做出的各种决定。

二、我国乡镇体制改革及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改善乡镇的财政状况,提高农民收入,加强乡镇一级的行政效率,我国也一直在进行乡镇政府体制改革。目前乡镇改革的趋势主要是“撤并乡镇、精简机构、裁减人员”,同时进行税制改革,减轻农民负担等。目的是减少乡镇开支,减轻乡镇政府的财政负担,让利给农民。但是,在改革进行的过程中,一些新的问题也浮现出来,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

1)注重了人员机构的精简而忽视职能的转变

在大规模撤并乡镇、合并村组的运动中,我国的乡镇数量从改革开放时的9万多个缩水到现在的3万多个,从 1993年到 2003年的10年间 ,全国村民委员会数量由 10113万个减少到 6518万个 ,村干部人数也由 45519万人减少到 25912万人 ”。村落和乡镇都朝着“超大型”方向发展,干部队伍也精干。乡镇改革缩减了基层行政单位和公职人员,政府的运作方式和职能转变却未能及时跟上,过大乡镇的行政区划,极易导致基层政府的灵活性和机动性降低,政令不通,行政效率低下。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又不得不扩大行政人员人数,行政人员的队伍往往又走上精简之后又膨胀的老路子。

2)重视减轻农民负担而忽视农村公共产品服务

近些年来,我国对“三农”问题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也出台了很多政策惠及农民、推动农业发展。但是在农民负担得到一定程度减轻的同时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却处于失衡状态,尤其是取消农业税后,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失衡问题更加突出,具体表现在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机制的不健全,如医疗卫生条件差、教育落后、农民缺乏社会保障、水电设施落后等。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滞后及匮乏给农业和农村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制约了农村消费需求的提高,也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强调民主选举而忽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管理

根据法律规定,我国农村的村委会主任是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乡长是由当地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两者都采取了民主选举的方式。但实际的选举过程中,基本都是政府推动的因素多,农民群众主动参与的因素少。民主选举很大程度上都只是徒有“民主”的形式,选举完成后,农民怎样监督乡镇干部和参与乡镇事务的管理的问题,更是没有解决的途径。农民群众除了能参与形式上的民主选举外,根本就没有基本的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和民主管理的权利,基层民主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制约。

三、对我国乡镇体制改革的建议

1)建立和完善政府支付转移制度

当前乡镇政府的收入问题已成为农村取消农业税最大后遗症,其税源的薄弱致使乡镇政府财政紧张。减轻农民负担和减少了乡镇政府收入之间的矛盾需要多方面的协调,乡镇政府机构改革固然是根本途径,但上级政府对乡镇政府转移支

付制度也要发挥应有作用,建立和完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对农村取消农业税的政策意义最大。乡镇政府需要提供很多公共产品,如教育基础投入,这些公共产品往往是投入远大于收益,没有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乡镇财政很容易被这些投入拖垮。此时就需要上级或邻近地区的政府对其进行适当的补助以平衡这类公共产品成本的分担。除了减少乡镇财政压力,转移支付还可以调节地区间发展的不平衡,实现地区间的均等化。但我国一些地区县级的财政也很不宽裕,转移支付的能力有限,这就需要整个财政体制的调整,建立从中央政府到乡镇政府的转移支付制度。

2)规范乡镇行政管理职权,下放权力。

乡镇工作面对千家万户,面临千变万化的市场,职责之大、责任之重不言而喻。现阶段乡镇机构改革应首先规范乡镇行政管理职能,努力建设服务型、法制型政府。切实把工作重点从直接抓招商引资、生产经营、催种等具体事务转到对农户和各类经济主体进行示范引导、提供政策服务以及营造发展环境上来。同时,为便于乡镇机关开展工作,解决好乡镇条块分割,乡镇政府职责不清的问题,县机关职能部门应当简政放权,把该放的权力下放到乡镇,把这些部门分设在乡镇的派出机构的事权、财权下放到所在地的乡镇政府,便于乡镇政府行使管理职能,充分调动乡镇政府的积极性。县机关部门和乡镇都应摆正位置,做到不越位,不错位,互相支持,共同为振兴地方经济作贡献。

3)加强民主监督和管理,搞好乡镇民主政治建设。

民主政治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人民能够通过制度化的途径,有效地控制和监督政府,使每一级政府都要对自己的人民负责。但是,我国政府体制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人民群众对各级政府及干部的控制和监督却非常有限。对此,乡镇政府必须树立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观念和意识,帮助各村搞好农村制度建设,切实尊重和维护农民的民主权利。要以民主、公开和法制为核心,以村级制度建设为重点,突出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政务公开、财务公开等“四民主”、“两公开”。对当前我国的乡镇政府而言,建立起人民对乡镇政府制度化的控制和监督,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财政开支和浪费,可以提高乡镇政府的主体地位,增强它们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第四篇: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 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飞速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毫无疑问成为一个世界贸易大国。但是随着国际经济地位的提高,受国际压力也越来越大。不可否认的是,中国是名副其实的贸易大国,却不能称为世界贸易强国,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中仍然存在着需改进、不完善的地方,这关系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服务贸易、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外贸易摩擦、反倾销等几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粗浅的解决对策,望给予指正。关键词:对外贸易国际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额贸易顺差。

自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对外贸易每年以20%速度递增。首先,中国出现高额贸易顺查最主要的因素是加工贸易的迅速发展,众所周知,我国拥有众多的廉价劳动力和广大的原料,基础工业设备,这使得制造业向我国转移。加上加工贸易实行保税政策,更加鼓励了加工贸易的发展,加剧了贸易顺差。其次,利用外资直接投资数额的增长,中国广阔的外贸前景吸引了大量外资,并且外资在我国经营中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所以外资投资便替代了部分的进口,并且国内的企业很多面向出口,而国内需求有限,最终导致越来越高额的贸易顺差。最后,我国国民贮蓄高于投资,由于国情、文化思想的不同,国内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等,公民的用于投资的钱远低于贮蓄,这就限制了国内消费,企业便更加注重改善技术,开拓国际市场,大量出口,也增加了我国的高额贸易顺差。

(二)对外贸易摩擦方面

1、反倾销问题。

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反倾销问题广受重视,一些国际组织和国家对我国商品反倾销起诉开始大幅增加,反倾销金额不断上升,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发展;反倾销税率加高产品范围不断扩大,中国主要出口项目都遭到了反倾销诉讼,严重打击我国企业的积极性;对我国实施反倾销的数目不断增加,我国已连续多年成为全球遭遇反倾销最多的国家,几乎每3起反倾销案中,就有1起是针对中国产品的。

这些因素除了来自经济、政治方面,还有西方敌对势力借口制裁中国,不希望一个强大的中国。但是对我国反倾销调查也是有一定内因的,如企业自身方面:相对单一的价格策略导致反倾销,由于国内市场尚不规范,盲目发展的市场行为,导致出现了大量过剩产品,企业为了生存在其国内和出口的销售策略上采取低价倾销策略;企业反倾销意识淡薄,由于中国企业出口规模不大或没有直接自营进出口,出于应诉成本和直接利益考虑不应诉,对WTO框架不了解、对相关知识和信息掌握不足;企业对反倾销存在着一些错误认识等;对国际市场特定了解不足等。便导致国企之间的恶性竞争,采取价格大战,恶性压低价格,引起当地生产企业的恐慌,于是产生了要求其政府采取反倾销等保护措施。政府、组织机构:行业协会组织企业应诉不力;法制不健全,人才缺乏,我国的相关法制相当不健全文法在一定程度上也不够灵活,有的法律相互间不规范,使出口企业无力应对频繁的国际诉讼。贸易保护主义者滥用反倾销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加大了中国对外贸易压力。

2、技术性贸易、绿色贸易壁垒。虽然我国经济得到迅速增长,但我国现在仍然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都还有很大的差距,这是不争的事实由于目前各国经济水平、科技文化水平发展程度不一,规定和实施的技术标准必然“标准不一”和 “高低不同”。发达国家往往制定较高甚至高于一般国际水平的“技术标准”,从而形成贸易障碍。但是国内存在的问题如产品附加值低,国际竞争力弱,企业的标准化意识

不强,企业基础工作薄弱,不理解标准化是连接贸易技术壁垒的纽带;行业协会未充分发挥应对技术壁垒的特殊作用,绝大多数行业协会经营规模小,处于分散状态,基本上不能起到对行业内部企业的协调、规范和提供信息平台的作用;产品的技术法规和标准未与国际接轨各国很多技术标准与国际通行的标准不相一致,这对我国产品进入当地市场造成很大的影响;企业对产品质量认证意识薄弱,中国企业没有树立较强的符合国际标准的质量认证意识,发达国家的部分认证体系已经成为事实上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检疫技术与贸易技术壁垒发展趋势不相适应等。

(三)外汇储备过高。外汇储备过高毫无疑问是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中的一个主要问题,特别是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外汇储备增长更快更多。然而,外汇储备规模增长过快,持有的机会成本加大,外汇储备激增,加大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巨额的外汇储备影响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加剧了通货膨胀的压力,导致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失衡。

(四)服务贸易方面。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服务贸易明显快速增长。但是总体发展状况却存在一些问题,其发展水平远落后与世界货物的发展水平。

1、我国服务贸易发展规模相对滞后。现阶段我国服务贸易规模不大,归根结底,在于我国服务业发展得不够充分,服务业发展不够成熟,服务贸易发展的基础不牢固。在我国对外贸易中,服务贸易总额所占外贸总额的比重低,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相对滞后。

2、我国对外服务贸易商品没有转型、主要集中于传统领域。现阶段我国服务产业结构不合理,劳动素质不高、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新兴产业发展不完善。而当今世界传统贸易领域已经从劳动密集型的服务贸易向资本密集型的新兴服务贸易。

3、我国有关服务贸易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立法滞后。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相关的法律法规数量极少,对于一些重要的服务领域立法不完备甚至没有立法,缺少统一的关于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基本法,并且现行的立法与国际规范也存在着差距,影响了法律规定标准,有待改进,在出台的法律也有不足的地方,某些地方缺乏规范,甚至有冲突的现象。

5、我国对外服务贸易的管理存在不足、人才紧缺。管理体制不完善,缺乏统一的关于服务贸易的协调管理部门;各部门对管理责任不够明确;没有规范的行业和服务标准,有的甚至与国际不符。人才的紧缺限制了我国对外服务贸易的发展。

二、我国对外贸易问题的对策

(一)高额贸易顺差对策。可采取保持出口适度增长,适当增加进口,提高出口技术含量;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积极发展境外加工贸易;减少外商投资的特殊待遇,实行国民待遇;调整出口市场,降低外贸依存度;刺激国内需求,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向集约型发展;加快相关的法制建设等措施。

(二)贸易摩擦对策。

1、反倾销措施。尽快取消非市场经济国家的标签,得到其他国家的认同,为我国的对外贸易创造更加有利的国际环境;制定产品出口价格要加强调研,政府、行业协会、企业之间进行协调,增强政府的宏观引导,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作用,促进企业与国内外的沟通;在产品制定出口价格时,尽可能考虑整体利益,避免恶性竞争;同时加快产业升级,努力发展高附加值产品,提高产品的质量、性能和服务。企业应增强反倾销意识,完善企业营销策略,针对不同的细分市场,制定不同的营销策略,实施出口多元化,全方位多渠道地开拓国际市场,不断调整市场结构,扩大市场覆盖面,完善营销策略,积极规避反倾销控诉的风险。完善法律体系、加强人才的培养、积极利用WTO多边争端解决机制、理顺企业产权制度等。从政府、组织机构、企业、社会人才方面共同努力,为我国对外贸易创造良好的环境。

2、技术性贸易、绿色贸易壁垒对策。政府应在这方面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提高全民环境意识,提高全中国人民对外贸可持续发展的认识,使得全国民众都能充分认识到环境在我国对外经贸中的重要性,让环保导入企业的经营决策,树立危机意识感、紧迫意识,开发和研制更多更好的绿色产品,充分发挥绿色产品和环境标志的示范作用,推动绿色产业成为支柱产业,尽快建立绿色产品贸易体系,提高外贸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重视行业协会的发展,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行,为企业提供咨询和沟通信息平台,对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情况,提出对策和建议,开展国际间交流,加强与国外的沟通机制;积极推进国际化标准进程,尽快与国际化标准接轨,提高科学技术含量;加强认证市场,提高企业对产品质量认证意识,尽快完善我国产品质量认证体系,为出口企业提供合格的认证市场。加大资金投入,尽快培育高质量、高水平的检验检疫实验室。

(三)外汇储备对策。完善人民币市场化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性,加大人民币汇率制度的灵活性,建立更加合理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放宽外汇管理政策,鼓励企业海外投资,提高外汇储备使用效率,减少对资本流出的限制,将外汇保留在企业手中,以鼓励更多的本国企业开展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以减轻外汇储备的压力,减少政府所承担的外汇储备风险,有利于提高企业海外投资收益,从而提高外汇储备的使用效率;利用现有外汇储备存量,建立能源储备体系,有计划地引进一批国内所需关键技术,鼓励企业实施技术改造,不断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 调整外汇储备的结构,适当增加黄金储备的份额。

(四)对外服务对策。,加强立法工作,完善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服务贸易管理体制;提高服务业的对外开放力度,积极利用国际资源和外资力量发展我国的服务业和对外服务贸易;优化服务贸易发展的产业结构,加快发展新兴的知识、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加快服务业和服务贸易方面的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建立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

三、结束语

我国对外贸易不断的发展,问题也日益突显,针对现有突出存在的问题,我国应尽快予以重视,并及时采取措施予以解决,从而实现我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巩固我国对外贸易地位,真正实现我国对外贸易强国地位。

参考文献:

[1]徐淑萍,汪金兰.中国对外贸易摩擦与救济措施法律问题研究.安徽人民出版社,2010.[2]夏英祝.中国对外贸易学.安徽大学出版社,2011,(2).[3]彭红斌.论中国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6).

第五篇: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中小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迅猛,其总量已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0%以上,在国民经济和外贸出口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在当前剧烈的市场竞争形势面前,中小企业在扩大外贸出口中遇到诸多困难,面临着严峻挑战。

一、我国中小企业开展国际贸易现状分析

由于我国中小企业大都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产生的,发展历史较短,无论是私营企业还是国有企业改制后形成的各种股份制企业,大都是只有十几年甚至几年的历史,总的来讲除个别企业有了发展、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实力以外,大多数企业底子薄、基础差,特别是在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方面,仍然处于相对落后的阶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㈠、信息不畅

我国中小企业一直以来都主要立足国内市场,为大企业加工零部件或生产“非标”产品居多,有些中小企业虽然进行独立生产一种或几种产品但往往也只是拾遗补缺而已。中小型企业定位的局限性使得其在对外经济贸易活动中,对推销自己产品,引进国外资金技术方面信息重视程度不够或者根本不重视国际市场情况。因此,我国的中小企业生产的产品,很多根本没有国际市场需求,自然也就谈不上出口贸易了。即使有的中小型企业想打入国际市场,也往往求助于一些中间商,特别是为了节约成本求助于一些信誉不佳的中间商,一旦受骗这些企业对国际市场就会望而却步、畏缩不前。

㈡、进出口贸易量小、品种单一

我国中小企业在出口方面,除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之外,大约只占我国进出口贸易额的20%左右。即使在进出口贸易较为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在出口贸易中,居主导地位的仍是低附加值、品种单一的服装、鞋类、玩具、家具、小型电子产品或附件,以及小礼品、小五金劳动密集型产品,而且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属于来料或来样加工形式,贸易额不大、生命力短、竞争力差、利润不高,受国外市场主导性强,市场不具有稳定性。

㈢、人才相对匮乏

中小企业在招聘过程中更重视对生产必需的生产技术人员或推销人员的选择,对懂得国际经济贸易的人才不重视,甚至不招聘此类员工。中小企业的管理者更注重企业当前的既得利益,没有长远的发展目标和战略。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就必须有了解市场行情、懂得国际贸易操作程序和规则的专业人才,而专业人才匮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中小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最大障碍之一。

㈣、国内政策和国际环境的限制

1、国内政策

⑴人民币升值,出口成本上升。

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浮动汇率制度。最近几年,人民币基本上每年都在升值。人民币升值意味美元贬值,直接导致出口成本直线上升,价格上扬,竞争力下降,对企业出口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⑵国家出口退税下调。

从2007年1月1日起,国家多次调低了部分出口商品的出口遇税率,因而导致企业出口成本提高、利润下降,对自营出口业务、产品附加值较低的传统商品及产品销往欠发达地区的企业影响更大,特别是对纺织业。目前我国纺织行业的平均利润率3%左右,中小企业则更低。

⑶国家限制“两高一资”商品出口。

近几年来,国家加强了对“两高一资”(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调控。从2007年7月1日开始,我国将实行新的出口退税政策,553项“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将被取消,今后,我国还将加强对“两高一资”产品出口的限制,充分运用世贸组织规则允许的手段,包括取消出口退税,征收出口关税、资源税、污染费等,有效限制这类产品的大量出口。国家限制“两高一资”产品及加工水平低的产品加工贸易,使数万家中小加工贸易企业遭遇严峻考验,一些企业面临着产业转移甚至倒闭的风险。

⑷各种原材料及费用水平上升。

原材料价格上涨已成为当前我国企业生产经营中的最突出问题。近几年,在国际市场石油、有色等产品价格大幅上涨,以及国内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的双重拉动下,原材料价格不断攀升。原材料的涨价与工业消费品的价格刚性恰如一双铁钳,紧紧地钳制住了企业的利润空间。

2、国际环境

⑴国际市场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目前,美欧日等发达国家中出现一股“新贸易保护主义”思潮,这些贸易保护措施的目的主要是规避多边贸易制度的约束,适应本国政治目标,保护本国经济和就业增长,维持在国际竞争中的支配地位。“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加大了我国中小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的难度,使中国外贸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⑵对中国商品打压和歧视。

中国商品最近在西方发达国家突然遭遇了一场“寒流”:从玩具到水产品,从牙膏到橡胶轮胎,仿佛一夜之间,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在西方主流舆论中都变成了“问题产品”。中国商品遭受打压和歧视,对我国中小企业也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二、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国际贸易的对策分析

我国中小企业要发展,要走进国际市场,就必须在解决认识问题的前提下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使我们的中小企业真正在国际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并得到长足发展。㈠在掌握国际经济与贸易信息上下功夫

中小企业自身要主动开辟信息网络,要加强市场调研,通过多种途径了解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和市场动态,分析比较市场需求与企业产品的关系,为企业参与对外贸易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企业要参与到国际竞争中去,必须主动走出去,比如要主动参加与企业相关的世界性的各种展览会、博览会,这不仅能起到宣传自己的作用,而且在参与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世界,了解市场,了解产品,了解技术,了解竞争对手。另外,有关国内大企业驻外机构可以利用驻外机构本身有偿提供信息服务和有偿合作,对企业自身发展和经济合作都是很有益处的。同时也可以建立中小企业对外贸易信息化网络体系,各级政府相关部门都应当以此作为促进中小企业对外贸易发展的重点内容之一,牵头建立外贸中小企业互动式的信息交流平台。

㈡要加强研发力量,不断开发新产品。

中小企业要在国际市场上谋求发展,必须加强研发力量,不断推陈出新,开发适销对路新品,满足国际市场需求,让企业获得新鲜血液,在市场竞争中拥有活力,企业发展要有前瞻性,新产品的开发问世将使企业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抢占先机,增强发展后劲。㈢要加强自主品牌建设,以质量和品牌取胜。

中小企业树立自己的品牌是当务之急。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无品牌或弱势品牌的企业将成为强势品牌企业的贴牌加工厂,不会拥有自己的终端市场。只有拥有自己的品牌,才有竞争的基础和潜力。“价格战”的老路已经行不通,现在消费者关心更多的是商品的质量、科技含量以及品牌。推行新退税制度后,小企业应尽快认清这种形势,目前在与原有的合作商保持稳定关系的同时,尽可能地加大产品的科技投入,寻找更多的销售渠道,创国际名牌产品,提高产品地位,争取与国际市场上同类产品能公平竞争。

㈣要加强内部管理,努力降低出口成本和费用水平。企业要发展必须在强化内部管理上下功夫,必须练好内功,固本强基,向管理要效益,在管理中求发展。中小企业要加强内部

管理,需要结合自身特点,优化管理环境,明确管理目标,改善管理技术,并在管理实践中不断完善内部管理系统,提高内部管理的效果,着力降低出口成本和费用水平,使企业的经营获得更高的效率和更好的效果。

㈤要加强对外联络,用好用足国家对中小企业的各项优惠政策。企业要进入国际市场,对外联络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因此,企业对外联络和宣传是整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开辟多种渠道,搭建交往平台,为走向世界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㈥要加强职工队伍建设,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是要大力引进人才。中小企业首先要从高等院校直接招聘高素质专业人才,同时学会运用现代化手段,如通过远程信息传递、人才中介机构的“猎头”公司等实施人才引进工作;二是要培养人才。中小企业在强调从业人员不断自我学习的同时,认真抓好对员工的培训工作。出口中小企业从业人员要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中,通过以老带新,以师带徒,跟班操作,岗位练兵等行之有效的培训方式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三是要用好人才。要建立激励机制,充分发展每一位企业员工的聪明才智,充分调动每个职员为企业的发展献计出力,多做贡献。首先,要完善企业报酬体系,满足员工特别是杰出员工的成就需求。其次,要完善企业晋升机制,满足员工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求。

下载从我国对外贸易与环境问题来分析相应的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从我国对外贸易与环境问题来分析相应的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国环境问题现状及对策

    我国环境问题现状及对策环境,《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将其定义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

    浅谈我国当前环境问题及对策

    浅谈我国当前环境问题及对策 姓名: 学院: 专业: 学号: 摘要:环境问题是全世界面临的一个重大时代问题。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环境恶化这个难题。本文在对环境问题的......

    我国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

    摘要:民营经济作为我国经济成分中的新生代,其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但是,目前民营企业在发展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因此,只有克服不利因素,民营企业才会在激烈的竞争中持续发展。通过对......

    我国对外贸易摩擦成因与对策分析.doc聂[精选多篇]

    我国对外贸易摩擦加剧的成因与对策分析内容摘要: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国家之间的竞争已经成为以科技和经济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每个国家都致力于自......

    我国目前主要环境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我国目前主要环境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目前主要环境问题 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这是我国的又一基本国 情,从这方面看,中国无疑是“地大物博”,这是......

    农村主要环境问题分析及对策

    我国农村主要环境问题分析及对策 姓名:单位:专业:学号: 摘要:由于我国长期存在的城乡分治,长期以来,农村环境一直是环境监管和污染治理体系的死角。农村的环境基本处于“自治”状态......

    中小企业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引言 中小企业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构造市场经济主体,促进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特别是当前,在确保国民经济适度增长、缓解就业压力、实现科教兴国、优化经济结构等方面,均发挥着......

    中国对外贸易现状问题与对策建议

    中国对外贸易现状问题与对策建议截止2010年我国已经超越美国,已然成为世界第一贸易大国。但中国对外贸易现状仍然不容乐观。自1978年以来,每年两位数的递增速度让世界震惊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