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对外贸易摩擦成因与对策分析.doc聂[精选多篇]

时间:2019-05-13 04:31: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国对外贸易摩擦成因与对策分析.doc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国对外贸易摩擦成因与对策分析.doc聂》。

第一篇:我国对外贸易摩擦成因与对策分析.doc聂

我国对外贸易摩擦加剧的成因与对策分析

内容摘要: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国家之间的竞争已经成为以科技和经济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每个国家都致力于自身经济的发展。2011年是我国加入WTO的十周年,十年风雨,十年辉煌,十年风雨兼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同时也为各国投资者提供了广阔而稳定的市场,为世界经济的繁荣和发展注入了活力。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进入20世纪90年代,在我国成为贸易大国的同时,我国已经步入贸易摩擦的高发期,发达国家频繁对我国启动反倾销、保障措施、特别保障措施以及实行技术性贸易壁垒和绿色贸易壁垒等。出口贸易摩擦给我国对外贸易的持续稳定和谐发展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阻碍了我国对外贸易的正常发展和我从贸易大国不断向贸易强国进军的步伐。本文主要从贸易角度讨论了中国国际贸易摩擦的问题,对我国对外贸易摩擦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我国贸易摩擦的具体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来提高我国的贸易竞争力。

关键字: WTO;贸易摩擦;加剧原因;对策。

我国加入WTO已经走过了十个年头,在此期间,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对外贸易持续增长,据初步统计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累计从2004年1万亿美元截止到2011年11月2日突破3万亿美元;另一方面,我国的出口贸易摩擦不断加剧。国际贸易摩擦是指相互联系的经济主体之间,在国际经济贸易活动中,为了某一特定的经济贸易利益导致的争端和纠纷。在WTO框架下,传统的贸易壁垒受到很大的限制,我国的一些主要贸易伙伴为保护国内市场,纷纷转向采用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技术性贸易壁垒和绿色贸易壁垒等更加隐蔽、更具歧视性的贸易保护手段,由此产生了与我国的双边或多边贸易摩擦。贸易摩擦已成为我国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发展的严重制约障碍,我们必须正视我国已进入贸易摩擦高峰期这一现实。

一.我国遭受对外贸易摩擦的具体表现

(一)我国出口贸易摩擦案件数量大幅度上升、涉案金额增加,由国外反倾销、绿色贸易壁垒、技术性贸易壁垒摩擦引起的贸易利益受损程度加剧。

2001年,成功加入WTO为中国的对外贸易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在这10年中,中国以更加开放务实的姿态站在了世界贸易舞台,取得了令世人赞叹的奇迹——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贸易总量世界第一。但是,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楚地看到,中国在WTO这个大家庭中并非只有鲜花和掌声,各种挑战和危机也充斥在我们周围。其中,最为我们所关注的应属日益激烈的贸易摩擦。所谓贸易摩擦,主要分为四种形式,即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调查以及针对中国非完全市场经济国家地位而设立的特保调查。2002~2010年,中国共遭受贸易摩擦814起。其中,反倾销调查542起,反补贴调查43起,保障措施145起,特保措施84起。中国已连续成为遭受反倾销、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可以说,贸易摩擦已经成为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最大的“绊脚石”。特别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复苏的进程艰难曲折,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愈演愈烈。2009年中国遭遇的贸易摩擦为历年之最,案件数量超百起、案值约120亿美元,两者皆比前一年翻了一番。

近年来,由绿色贸易壁垒和技术性贸易壁垒所引起的贸易摩擦不断兴起,一方面,由于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以及各国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和重视,人们的思维方式,消费行为和价值观念都发生了变化,注重生活质量、食品安全、营造绿色文明的新的价值观念;另一方面,随着关贸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的运行,随着关税不断降低,非关税壁垒受到更多的限制,传统的贸易壁垒的运用空间也越来越小。在此种情况下,发达国家为了其自身的利益,开始寻求新的贸易保护措施。绿色贸易壁垒应运而生,成为在各国发展最快的一种贸易壁垒。而我国由于各种原因由绿色贸易壁垒引起的贸易利益受损程度不断加剧,20世纪90年代开始,欧洲国家严禁进口含氟利昂冰箱,导致中国的冰箱出口由此下降了59%。

(二)与我国产生贸易摩擦的国别集中在发达国家并扩展到发展中国家,具有较强的连锁效应。

我国原来遭遇的贸易摩擦主要集中在与我国有密切经贸联系的美国、日本、欧盟、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与这些国家产生贸易摩擦的几率势必要高些,但是

根据WTO统计,1995—2003发展中国中国家对中国的反倾销立案数量为226起,占中国所遭受反倾销立案总量的63.5%。

二.我国对外贸易摩擦加剧的原因

(一)理论根源

回顾整个国际贸易的发展历史,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每一次贸易保护主义盛行之时,就是贸易摩擦频繁爆发之际。因此,可以说,贸易保护主义理论就是贸易摩擦产生的理论根源。

(二)经济根源

1.我国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各项技术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程度不高,成为引发贸易摩擦的一个主要原因。

2.国家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独立的民族国家的存在,以及对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最大化的追求,是产生贸易摩擦的根本原因。

3.全球经济低速增长是国际贸易摩擦产生的另一个经济根源。

4.贸易摩擦是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过程中的一个必然产物。

三.为缓解贸易摩擦所采取的措施

(一)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尽管我国的外贸体制改革已经推进了多年,但与飞速发展的国际贸易大环境相比,仍有许多环节不太尽如人意。我们应加快完善外贸立法,建立比较完善的外贸法律体系,将外贸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实行有利于外贸出口发展的信贷政策。我国的政府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要按照国家产业发展政策、技术政策、环保政策、能源政策和科学的发展观,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包括市场信息发布,制定市场准入法规,实行生态和环境标准以及产品认证的等,引导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规范竞争秩序,严格市场准入条件,避免无序竞争和资源浪费。

(二)充分利用WTO规则,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

从2001年我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至今八年的发展实践表明,任何一个国家要想自主地立足国际市场,减少贸易摩擦对本国经济的负面影响,单纯依靠本国的政策法律规则,都是远远不能实现的。要想真正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力的位次,不仅来源于本国经济组织的核心竞争力水平,同时还必须下大力量研究和

驾驭规则为此,应做到以下三点:其一,在国内各行业及相关企业,组织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培训规则及其相关知识。结合本企业产品、技术及服务的出口面向,研究各相关区域、集团或国家的外经贸政策、法律、惯例和规定,并以此为基础安排相应的经贸活动。其二,自觉运用规则,围绕贸易实务中商品属性、价格条款、运输保险、检验索赔、谈判签约等方面进行洽谈和磋商,在充分尊重国际规则的前提下,努力寻求双赢的互利合作机制。其三,对于在外经贸活动中使我方利益受到损失的事件或行为,要认真分析造成这一事实的直接或间接原因,自觉运用国际法律规章和规则,积极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三)在应对国际贸易摩擦中,应高度重视中介组织的协调作用

为了应对贸易摩擦,须充实和建立真正意义的国际商会,可通过招募会员单位,组织出口企业集体包团形成合力走向国际市场,应对国际贸易中遭遇的摩擦等难题。尤其各外贸大省大市,更有迫切需要。单打独斗的企业既无法改变同行业之间激烈的价格战,也无法在国际贸易纠纷发生时依靠孤军奋战获得成功,更难以靠一家企业开拓新市场,在新的世界经济形式下,集体整合显得尤为迫切。各地可根据产业结构的不同,国际商会下设专业分会,同时,为防止形式化,还将设专门的章程和工作人员进行协调沟通,切实起到商会的对外协调作用。

总之,我们应该逐步增强自己适应国际市场的能力,及时了解国外市场环境变化,也不忽视发展本国的贸易经济,努力提高自身的产品质量和附加值,调整产业结构,提升竞争力。在出口市场的选择上,实现“产品多元化”和“市场多元化”,尽力减少和分散风险,使我国在国际贸易的路途中越走越顺!

参考文献:

[1]李宇:国际贸易摩擦问题探析.民营科技,2009.35.[2]丁黎:从贸易角度探讨我国的贸易摩擦与对策.国际贸易问题,2005.29-34.[3]阳群:入世后贸易摩擦对中国贸易安全的影响.国际经贸.[4]叶全良、王世春主编:《国际商务与反倾销》,人民出版社,2005.[5]刘力:“当前中国面临的国际经济摩擦与对策”,《管理世界》2004年.

第二篇:中国对外贸易摩擦案例分析

中国对外贸易摩擦案例分析

随着经济进一步全球化,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同时,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利益不一致所到时的贸易摩擦也从未间断。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贸易额的增大,使得我国进入贸易摩擦的高峰期。伴随着中国经济成为世界经济的新亮点,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后,中国与其他国家贸易摩擦频繁发生,并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这已经是成为我国对外开放中面临的重大问题。为保证中国外贸出口的持续发展,必须在深入研究贸易摩擦产生的原因、特点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对策。以下是中国对外贸易摩擦的一案例

第三篇:2011我国当前通货膨胀成因及对策分析

浅谈我国当前通货膨胀成因及治理对策建议

摘要:作者结合目前国际、国内主要工业品和农产品价格上涨趁势,对我国目前通货膨胀形成原因进行了浅析,并提出了如何进行通货膨胀治理的一些建议。关键词:通货膨胀;成因及对策

今年召开的两会中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2011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据相关数据显示,中国居民消费者物价指数(CPI)自2010年5月份首次超过官方的控制目标3%之后,便逐月走高,截至国家统计局发布2011年2月份的宏观经济数据显示,本月CPI同比涨幅4.9%。由此可见,目前我国进入通货膨胀阶段是不争的事实,有必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治理当前的通货膨胀。

一、我国当前通货膨胀的成因分析

造成我国现阶段的通货膨胀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

(一)流动性过剩引发通胀

1.2010年11月,美联储继第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之后宣布推出第二轮货币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该政策计划让美联储在2011年6月底以前购买6000亿美元的美国长期国债,以进一步刺激美国经济复苏。美联储同时宣布,将在之后的各月中逐步实施这一计划,预计每月将购买750亿美元的美国长期国债。作为世界第一大国,美国的这一政策的出台无疑会使全球再次面临流动性泛滥的冲击,我国自然也不能避免。为刺激本国经济,缓解债务危机,美国实施这一货币政策等于开动起印钞机,其中一部分钞票用于购买中国的产品或在中国进行投资。大量美元流入中国,银行、企业、居民都不愿持有美元,在市场上卖给中央银行,同时为了稳定人民币汇率,进行对冲,央行购汇,就要向市场吐出相当数量的人民币,截至2010年年底,我国外汇储备2.85万亿美元,央行吐出了将近20万亿人民币。而由于量化宽松、零利率的政策,增加的外汇储备再投资美国资产,投资经营和保值增值难度也越来越大。投资既得的利益也不能完全弥补先前投放的大量基础货币,流通中货币数量的增加,无疑加大了通货膨胀的压力。

2.贸易顺差过大也对通货膨胀有一定的影响。国际贸易收支平衡表中,经 常项顺差在2007年占到GDP的10.6%,2007年后的三年在逐步下降,2010年降到GDP的5.2%。资本和金融项目差额比经常项差额要小得多,但也是顺差。经常项目或贸易顺差过大,使得人民币升值压力较大,为了保持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央行必须购回美元,从而被迫投放基础货币。较多的货币增强了流动性过剩,推高了通货膨胀,进而物价上涨。

3.为渡过全球性的经济衰退,我国自2008年底逐步实施“4万亿”拉动内需 政策。这一宽松的财政货币政策有利于重振人们的信心,经济有过热的转向,大家比较乐观,从而引起资产价格大幅上升,尤其是房地产和股市价格上升较快,又给投资和消费带来很大刺激。受此刺激,很多做实业的人开始转向投资,炒房产、股票等,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资产泡沫,通胀压力。

(二)成本推动通货膨胀

1.输入型通胀是成本推动型通胀的组成部分。前面提到美国开动印钞机,一部分钞票用来购买中国产品或在中国进行投资,而另外很大一部分用来购买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使其价格上涨。以及最近国际局势动荡也是导致原油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涨的原因之一,国际市场原油期货价格已接近每桶100美元,全球粮食价格创历史新高。另外供给全球海运炼焦煤市场50%以上的澳大利亚昆士兰州今年因洪水严重而影响全球炼焦煤供给,给钢铁业另一主要原料铁矿石的价格迅速上涨增加了不小压力,而我国铁矿石的进口依赖高达75%。据英国《金融时报》2011年1月16日报道,运往中国的基准铁矿石价格自2010年11月初以来上涨20%,达每吨178.3美元。这些因素均会致使工业原材料成本上涨,由此引发的进口原材料和能源价格上涨导致的输入型通胀对我国影响巨大。

2.国内农产品价格上涨和劳动力成本上涨加剧了我国通胀。我国现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工业化进程中,劳动力需求较大,而农业科技欠发达,无法释放更多的劳动力到非农业部门,尤其是继春节之后,各地均现用工荒,劳动力市场供不应求,再加上国家进一步努力健全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推动了劳动力成本继续上涨。而由于人口上升,天气变化,自然灾害,农产品市场也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再加上上游原材料和能源价格上涨,农产品价格持续走高。据去年我国宏观经济数据显示,农民收入(工资上调和农产品价格上涨)增速13年来首次超过城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但是这一成绩的背后,也预示着成本推动是我国面临的通胀压力又一原因。

(三)对通胀的预期加剧通胀发生

通胀预期是指人们已经估计到通货膨胀要来,预先打算做好准备要避免通胀给自己造成损害,然而防范通胀的措施本身就会造成资产价格的上升,即对通胀的预期本身就会加快通胀的到来。从国际上看美元贬值,黄金再创新高,油价站上高位,引发全球范围内的通货膨胀预期。从国内来看,我国近几年来出现的购房热,购车热,购黄金热,与通胀预期的流行与强化有直接关系。人们非理性的通胀预期必然改变其消费和投资行为,从而加剧通胀,可能造成通胀成螺旋式的上升。另外,大量国际投机资金因人民币升值预期而持续流入我国,2003年-2010年我国热钱已为净入年了,据测算,十年来境外流入中国的热钱2890亿美元,2010年高达为355亿美元。这些投资基金在增加流动性的同时进入了资产领域,驱动房地产等相关行业快速发展,进而扩大了总需求,推动了物价上涨,进而推高通货膨胀率。

(四)现阶段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就业人数多,对通胀的发生也形成一定的压力。2010年中国国民经济呈现快速增长,并有过热风险,GDP增长速度为10.3%,创下3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经济快速增长,会大量增加社会总需求,从而推动物价大幅度上升,导致通货膨胀加剧。

二、治理通货膨胀的对策建议

1.发挥进口对宏观经济平衡和结构调整的重要作用,增加关键设备关键技术的进口,尽量减少初级产品、低附加值产品的出口,在不损坏贸易利益的同时,促进贸易收支基本平衡,减小外汇储备规模,降低流动性过剩。

2.灵活运用财政、货币政策,力求社会供需在动态过程中达到总量的平衡和产业结构的优化,从而使经济尽可能实现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在通货膨胀时期,政策必须改为稳健的或者是紧缩的,因此我国应当适用紧缩的货币政策,例如提高利率、存款准备金率、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以及收缩贷款等方式回笼部分过剩的流动性,控制好信贷货币总量。而选择性在发展滞后的部门中使用财政政策有利于调整市场的供给结构,使其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提高有效需求,而缩小财政赤字,避免赤字货币化,进而作用于消减通货膨胀压力,减少税收,能适量增加有效需求。并且我国财政政策需要在较长时期内承载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平衡发展和为改革提供财力保障的历史任务,不到非常时期,不宜实施过分紧缩的财政政策,因此,近期在紧缩总量的调控方面应以货币政策“从紧”为主导,财政政策发挥适当配合作用,使其在总需求调控方面的影响尽量保持中性,并在增加有效供给方面更多发挥财政政策的作用。

3.我国处于开放型的经济体系中,国际性大宗商品价格的大幅上涨,自然会对我国有很大影响,且难以控制。因此,我国应加强有效的监管,及时作出多变的对策,同时加快币制改革和汇率体制改革的市场化、法制化和国际化的进程,使其适应多变的国际形势。针对中国投资率较高、资源消耗比重大、上游价格易受国际初级产品变化冲击的特点,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水、电、气等资源类产品价格改革,尽早尽快改革完善成品油定价机制,在与国际油价接轨的同时考虑尽量考虑到本国所能承受的因油价上涨带来的对相关产业、行业上中下游可能产生的通胀压力,同时通过各种有效措施,调控国内粮价以便在一定程度上抵制国际粮价震荡对我国造成的影响,只有这样,对主要因国际油价和粮价的持续攀升带来的输入型通胀才能有所防范与抵御。

4.加大对农业的投入,例如改善农业基础措施,增加农业装备条件,农业创新科技与应用,培养高素质农民等,从根本上增加农产品的生产和供给。同时也可以通过减免税费额度,给予农民一定补贴,加大对农产品运输的绿色通道,减免过路过桥等各项费用等措施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一旦农产品价格下降,将会有利于整体物价水平的下降,稳定消费者信心。5.政府应妥善管理公众通货预期行为。一方面在国内健全价格监督预警系统,及时发布相关价格信息,增加政策的透明度,通过不断地释放政策信号,对公众的心理预期进行正确引导。另一方面,在建立完善对国际性热钱流动的检测预警机制的同时,通过对汇率稳定性的管理,降低人民币升值预期,从而减少国际热钱对人民币的套汇操作,消除热钱流入意愿,稳定资产价格。

6.经济高速发展时期,与其密切相联系的必然是通货膨胀。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我们应在一定程度上放低对经济增速的要求,更注重“调整经济结构,解决中国经济长期以来存在的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的问题,使经济的发展与人口、环境和资源相适应”。

第四篇: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中小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迅猛,其总量已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0%以上,在国民经济和外贸出口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在当前剧烈的市场竞争形势面前,中小企业在扩大外贸出口中遇到诸多困难,面临着严峻挑战。

一、我国中小企业开展国际贸易现状分析

由于我国中小企业大都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产生的,发展历史较短,无论是私营企业还是国有企业改制后形成的各种股份制企业,大都是只有十几年甚至几年的历史,总的来讲除个别企业有了发展、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实力以外,大多数企业底子薄、基础差,特别是在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方面,仍然处于相对落后的阶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㈠、信息不畅

我国中小企业一直以来都主要立足国内市场,为大企业加工零部件或生产“非标”产品居多,有些中小企业虽然进行独立生产一种或几种产品但往往也只是拾遗补缺而已。中小型企业定位的局限性使得其在对外经济贸易活动中,对推销自己产品,引进国外资金技术方面信息重视程度不够或者根本不重视国际市场情况。因此,我国的中小企业生产的产品,很多根本没有国际市场需求,自然也就谈不上出口贸易了。即使有的中小型企业想打入国际市场,也往往求助于一些中间商,特别是为了节约成本求助于一些信誉不佳的中间商,一旦受骗这些企业对国际市场就会望而却步、畏缩不前。

㈡、进出口贸易量小、品种单一

我国中小企业在出口方面,除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之外,大约只占我国进出口贸易额的20%左右。即使在进出口贸易较为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在出口贸易中,居主导地位的仍是低附加值、品种单一的服装、鞋类、玩具、家具、小型电子产品或附件,以及小礼品、小五金劳动密集型产品,而且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属于来料或来样加工形式,贸易额不大、生命力短、竞争力差、利润不高,受国外市场主导性强,市场不具有稳定性。

㈢、人才相对匮乏

中小企业在招聘过程中更重视对生产必需的生产技术人员或推销人员的选择,对懂得国际经济贸易的人才不重视,甚至不招聘此类员工。中小企业的管理者更注重企业当前的既得利益,没有长远的发展目标和战略。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就必须有了解市场行情、懂得国际贸易操作程序和规则的专业人才,而专业人才匮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中小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最大障碍之一。

㈣、国内政策和国际环境的限制

1、国内政策

⑴人民币升值,出口成本上升。

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浮动汇率制度。最近几年,人民币基本上每年都在升值。人民币升值意味美元贬值,直接导致出口成本直线上升,价格上扬,竞争力下降,对企业出口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⑵国家出口退税下调。

从2007年1月1日起,国家多次调低了部分出口商品的出口遇税率,因而导致企业出口成本提高、利润下降,对自营出口业务、产品附加值较低的传统商品及产品销往欠发达地区的企业影响更大,特别是对纺织业。目前我国纺织行业的平均利润率3%左右,中小企业则更低。

⑶国家限制“两高一资”商品出口。

近几年来,国家加强了对“两高一资”(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调控。从2007年7月1日开始,我国将实行新的出口退税政策,553项“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将被取消,今后,我国还将加强对“两高一资”产品出口的限制,充分运用世贸组织规则允许的手段,包括取消出口退税,征收出口关税、资源税、污染费等,有效限制这类产品的大量出口。国家限制“两高一资”产品及加工水平低的产品加工贸易,使数万家中小加工贸易企业遭遇严峻考验,一些企业面临着产业转移甚至倒闭的风险。

⑷各种原材料及费用水平上升。

原材料价格上涨已成为当前我国企业生产经营中的最突出问题。近几年,在国际市场石油、有色等产品价格大幅上涨,以及国内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的双重拉动下,原材料价格不断攀升。原材料的涨价与工业消费品的价格刚性恰如一双铁钳,紧紧地钳制住了企业的利润空间。

2、国际环境

⑴国际市场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目前,美欧日等发达国家中出现一股“新贸易保护主义”思潮,这些贸易保护措施的目的主要是规避多边贸易制度的约束,适应本国政治目标,保护本国经济和就业增长,维持在国际竞争中的支配地位。“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加大了我国中小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的难度,使中国外贸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⑵对中国商品打压和歧视。

中国商品最近在西方发达国家突然遭遇了一场“寒流”:从玩具到水产品,从牙膏到橡胶轮胎,仿佛一夜之间,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在西方主流舆论中都变成了“问题产品”。中国商品遭受打压和歧视,对我国中小企业也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二、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国际贸易的对策分析

我国中小企业要发展,要走进国际市场,就必须在解决认识问题的前提下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使我们的中小企业真正在国际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并得到长足发展。㈠在掌握国际经济与贸易信息上下功夫

中小企业自身要主动开辟信息网络,要加强市场调研,通过多种途径了解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和市场动态,分析比较市场需求与企业产品的关系,为企业参与对外贸易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企业要参与到国际竞争中去,必须主动走出去,比如要主动参加与企业相关的世界性的各种展览会、博览会,这不仅能起到宣传自己的作用,而且在参与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世界,了解市场,了解产品,了解技术,了解竞争对手。另外,有关国内大企业驻外机构可以利用驻外机构本身有偿提供信息服务和有偿合作,对企业自身发展和经济合作都是很有益处的。同时也可以建立中小企业对外贸易信息化网络体系,各级政府相关部门都应当以此作为促进中小企业对外贸易发展的重点内容之一,牵头建立外贸中小企业互动式的信息交流平台。

㈡要加强研发力量,不断开发新产品。

中小企业要在国际市场上谋求发展,必须加强研发力量,不断推陈出新,开发适销对路新品,满足国际市场需求,让企业获得新鲜血液,在市场竞争中拥有活力,企业发展要有前瞻性,新产品的开发问世将使企业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抢占先机,增强发展后劲。㈢要加强自主品牌建设,以质量和品牌取胜。

中小企业树立自己的品牌是当务之急。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无品牌或弱势品牌的企业将成为强势品牌企业的贴牌加工厂,不会拥有自己的终端市场。只有拥有自己的品牌,才有竞争的基础和潜力。“价格战”的老路已经行不通,现在消费者关心更多的是商品的质量、科技含量以及品牌。推行新退税制度后,小企业应尽快认清这种形势,目前在与原有的合作商保持稳定关系的同时,尽可能地加大产品的科技投入,寻找更多的销售渠道,创国际名牌产品,提高产品地位,争取与国际市场上同类产品能公平竞争。

㈣要加强内部管理,努力降低出口成本和费用水平。企业要发展必须在强化内部管理上下功夫,必须练好内功,固本强基,向管理要效益,在管理中求发展。中小企业要加强内部

管理,需要结合自身特点,优化管理环境,明确管理目标,改善管理技术,并在管理实践中不断完善内部管理系统,提高内部管理的效果,着力降低出口成本和费用水平,使企业的经营获得更高的效率和更好的效果。

㈤要加强对外联络,用好用足国家对中小企业的各项优惠政策。企业要进入国际市场,对外联络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因此,企业对外联络和宣传是整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开辟多种渠道,搭建交往平台,为走向世界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㈥要加强职工队伍建设,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是要大力引进人才。中小企业首先要从高等院校直接招聘高素质专业人才,同时学会运用现代化手段,如通过远程信息传递、人才中介机构的“猎头”公司等实施人才引进工作;二是要培养人才。中小企业在强调从业人员不断自我学习的同时,认真抓好对员工的培训工作。出口中小企业从业人员要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中,通过以老带新,以师带徒,跟班操作,岗位练兵等行之有效的培训方式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三是要用好人才。要建立激励机制,充分发展每一位企业员工的聪明才智,充分调动每个职员为企业的发展献计出力,多做贡献。首先,要完善企业报酬体系,满足员工特别是杰出员工的成就需求。其次,要完善企业晋升机制,满足员工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求。

第五篇:我国养老金缺口成因与对策

我国养老金缺口成因与对策

按照国际惯例,60岁以上人口比例达到10%以上即开始进入老龄时代,进入21世纪后,我国步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2010年,国家统计局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8亿,占总人口比重达13.26%,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个百分点,这表明,我国社会正朝着深层次老龄化发展。但是,我国社会老龄化与经济发展不适应,出现了明显的“未富先老”症状,养老保险基金收不抵支、资金短缺的现象日益突出,多省市出现了养老基金赤字运转的局面。这一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着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运行及其作用的发挥,因此,探讨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缺口的成因,并寻找摆脱困扰的对策显得十分迫切。

一、当前我国养老金的缺口状况

中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由现收现付的统筹基金和长期积累的个人账户构成,养老金缺口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社会统筹账户资金缺口,即隐性债务;二是个人账户资金缺口。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两年发布的《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2》、《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3》,在32个统筹单位中(31个省加上新疆兵团),如果剔除财政补贴,2011年,我国养老金收不抵支的省份有14个,收支缺口达767亿元,高出2010年88亿元。个人账户养老金空账规模从有权威记载的2006年开始,一直在快速增加,继2007年突破亿万元大关后,当年再次突破2万亿元,达22156亿元。而到2012年,养老金收不抵支省份增至19个,收支缺口扩大到1205亿元,个人账户缺口又扩大240亿元。2012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包括纯企业单位、其他以个体身份参保人员和机关事业单位)个人账户累计记账额达到29543亿元,比2011年增加了4684亿元,与2012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余额23941亿元相比,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累计记账额要超出5602亿元。个人账户空账额度在2011年时是2.21万亿,整个制度结余量近2.4万亿,如果把结余的所有资金用于填补个人账户,在2011年底时旧账尚可偿清,但到2012年底,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累计记账额已达到29543亿元,而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累计结余为23941亿元,这意味着,即使把所有基金积累全部用于填补个人账户,个人账户仍然会有空账。因而,如果不迅速采取有效解决措施,“收不抵支”情况将愈演愈烈,一些地方财政很有可能面临崩溃的危机。

二、养老金缺口形成的主要原因

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缺口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有历史的原因,又有一些现实的原因;既有制度设计层面的原因,又有具体操作层面的原因;既有养老金供给方面的原因,又有养老金需求方面的原因;同时,还有一些特殊的原因。具体说来,有如下方面:

(一)制度设计产生的隐形债务 1997 年,国务院颁发《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采取了“老人”老办法、“中人”过渡办法、“新人”新办法的养老金计发方法,养老金现收现付制开始向统账结合制转轨。其中,规定对于“老人”按照国家原来的规定发给基本养老金,同时随着基本养老金调整而增加养老保险待遇;对于“中人”,除发放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外,还包括工龄系数计算的过渡性养老金。而由于“老人”和“中人”没有个人账户,他们的养老金没有确立相应的筹资渠道,这笔要支出的养老费用并没有列入政府公共开支的计划,而是隐含在对未来福利的承诺之中,产生了养老金隐性债务。偿还隐性债务实际上是从现收现付制向部分积累制转换过程中的应该付出的“转轨成本”。但是,政府没有明确承诺自己是转轨成本的承担者,也没有明确的偿还计划、并公之于众,巨额的隐性债务成为了制约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虽然个人账户在产权上归个人所有,但由于退休人员急剧增加,社会统筹基金无法满足退休金的支付需求。根据现行规定,如果用当期统筹费用完成对“老人”和“中人”的双重任务,所需的企业缴费占工资总额的比重至少要达到30%左右,而目前企业缴费率只有 20%,达到 30%是不可能的,我国又未明确个人账户的产权归属,从而为社会统筹基金挪用个人账户基金提供了可能,造成了个人账户基金的“空账”运行,形成了个人账户资金的缺口。

(二)现行养老保险制度结构安排欠合理

一方面,低层次的统筹限制了基本养老保险的平衡与发展。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法定统筹层次是全国统筹,其内涵是在统一制度、统一管理机构、统一缴费比例、统一养老金计发办法的基础上,实现基础养老金的统收统支。当前,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还处于地方分割的状态,虽然已有25个省市实现了省级统筹,但这仅仅只是账面意义上的统筹,而非实质性的统筹。养老保险基金由于制度原因不能统收统支,导致部分地区出现养老保险基金结余和政府财政补贴同时增加,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使流动劳动力人口养老权益的丧失,甚至会出现大规模退保的不良现象。不仅如此,各市县级社保经办机构之间分灶吃饭,社保基金过于分散,削弱了养老保险基金抗风险的能力,保值增值更是无从谈起。

另一方面,碎片状的养老保险制度加剧了养老金缺口危机。我国现行的公共养老保障体系大体包括6种模式,分别覆盖着不同的6大类人群。包括:(1)行政机关职工,属于计划经济遗留下来的体制,实行国家退休制度;(2)事业单位职工,也实行国家退休制度;(3)城镇企业职工,自1997年起实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4)城镇户口居民,实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5)农民,实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6)农民工,既可选择(3),也可选择参加(5)。不同养老模式意味着不同群体退休之后的待遇不同,因城乡经济二元结构的存在,以及公务员及事业单位的特殊待遇,导致养老保险体制的碎片化趋势广受诟病。养老金在碎片化制度管理下,省份之间不可进行横向调剂,社保基金收缴的规模越大,资金隐患就越大,同时投资压力随之剧增,贬值风险也越大。为缩小企业职工与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的差距,中央已经连续十次提高企业退休人员的待遇,上调部分从当地养老保险结余基金中列支,对那些本来就存在养老金当期支付缺口的省份来说,无疑加重了社保基金的负担,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养老金缺口。

(三)人口老龄化来势凶猛

上世纪,我国出现过三次人口生育高峰期,分别是1949年—1957年,1962年—1970年,1981年—1990年,依次净增人口1.05亿、1.57亿、1.43亿,第一次生育高峰直接导致我国社会老龄化出现了速度快、来势猛的鲜明特点,其速度远远超过了法国、瑞典、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我国老龄人口绝对数量大,超过西欧各国的老龄人口总和,而且,随着社会经济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平均寿命在不断大幅提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还会继续上升。这样,退出劳动岗位需要赡养的人口越来越多,导致老年人口赡养系数不断增大,对养老金的需求也必然越来越大。据原国家计委经济研究所等单位的《中国劳动就业与社会养老保障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分析,我国在职职工与退休职工的比例是:1978年为15:1,1982年是11:1,1988年是6.4:1,1996年是5.6:1,2000年是5:1,2012年,已经达到3.7:1,据有关部门预测,到2030年在职职工与离退休职工之比将突破3:1。届时,养老金收支两线都将面临巨大压力。

(四)退休年龄偏低

退休年龄规定直接影响养老金的积累与支出,退休年龄越大则养老金的积累就多,而养老金的支出就会相应的减少。我国现行的企业职工退休年龄确定于1958年,半个多世纪来,中国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人的平均寿命也由50年代的60岁增加到了目前的男性72.4岁,女性77.4岁,但退休年龄仍然为男职工满60岁,女干部满55岁,女工人满50周岁,特种工男满55周岁,女满45周岁,撇开其他因素,这种退休年龄的规定一定程度上脱离了中国人平均寿命的现实,同其他国家相比,也有明显的差距,如美国现行法定退休年龄为66岁,2027年,将提升至67岁,依据提案,下一步将提升到70岁,英国法定退休年龄为65岁,2024年—2046年,将逐步提升至68岁,荷兰现行标准为65岁,2025年前,将提升到67岁,亚洲国家韩国现行退休标准为61岁,也计划在2033年提升到65岁。近年来,许多国家面对社会经济发展实际和人的平均寿命不断提高的现实,纷纷改变政策提高退休年龄,并缩小男女之间退休年龄的差距,且不再热衷于鼓励提前退休。

(五)养老金管理不善且增值能力弱

在养老保险费征缴过程中存在职责不明、征缴力度不大、历年拖欠年年增加的现象;在养老金拨付中,没有完善的拨付管理制度,多拨、冒领、骗取养老金的现象层出不穷。如2012年,河南省审计厅发布的《河南省社会保障资金审计结果》显示,全省有12.4万人重复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新农保或城居保,78.3万人重复参加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或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由此造成财政多补贴1.3亿多元;在结余基金运营中没有具体可操作的管理制度,挤占挪用现象时有发生,损害了基金的安全完整性,如国家审计署在2012上半年组织的全国社保基金审计中,河北保定市养老基金管理部门暴露的冒领问题触目惊心,仅合伙篡改企业人事档案的出生、年龄一项就达300多人,提前冒领养老金一千多万元。另外,养老保险基金增值率也比较低,目前我国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闲置部分,按国家规定在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运作方面只有两种方式:一是少量购买国债;二是存入国有商业银行,基金投资的渠道极为狭窄。这种规定主要是为了保证基金的安全,但过分强调资金的安全性,也降低了基金的收益性,而且受到通货膨胀的影响,基金增值率极不理想,甚至出现“隐性缩水”。

三、弥补养老金缺口的对策

借鉴他国经验,结合我国国情,为填补养老金缺口,缓解养老保险基金支付危机,笔者认为,可多措并举地采取以下办法:

(一)尽快促成养老金并轨

在目前养老金缺口危机日益加剧的时候,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退休继续由财政包养到底,企业职工则推向市场实行“缴费型”统筹的制度显得十分落伍,养老金双轨制加大了财政压力,并引发了严重的社会不公。当前机关事业单位,每年退休多少人就对等考录进多少人,从这一层面看处于加减平衡状态,但是从财政层面看是永远在做加法,公务员和事业编每年退休100万人仍由财政包养到底,而每年考录新进公务员100万人是做加法,新进人员又加在财政包养人口之中,这种供养模式势必导致缺口越来越大,因而,我国建立城乡统一的养老保障体系时机已基本成熟,已到了必须大力推进的阶段。实现基本养老保险金全国统筹统支、自由转移是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一个既定目标,应尽快打破城乡分割、地区分割、人群分割,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养老保险体系,通过整体规划与统筹安排,实现实质意义上的并轨,建立覆盖全体公民的普惠性养老保险体系。

(二)逐步延长退休年龄

目前,延长退休年龄遭到绝大多数人的反对,但延长退休年龄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即使养老金不存在缺口问题,也势必如此。鉴于我国当前大量劳动者尚不能实现体面就业,可以采取“小步渐进”、“女快男慢”的方式,通过30年以上的一个较长的时间,将法定普通人群的退休年龄逐步提高到65周岁,并实现男女、干群同龄退休。在延长退休年龄的基础上,同步引入弹性退休制度,有个性化的灵活对待,建立“早领惩罚、晚领奖励”制度,即以法定退休年龄为标准,在上下浮动一定岁数的区间内,个人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自由选择退休时间,但领取退休金的数额随着退休年龄提升呈阶梯式增加,以美国为例,66周岁为法定退休年龄,领取全额养老金,满62周岁可以退休,而70周岁退休则领取1.32倍的全额养老金,70周岁退休领取养老金额度为62周岁的1.76倍。假设30年后,我国将法定退休年龄延长至65周岁,并实行上下浮动5年的弹性退休制度,则只需每年延长2个月,这是一个可以让人完全接受的缓慢过程,而弹性退休制既弥补了大多数个体差异,并彰显了社会公平。

(三)大力发展企业年金制度

养老金“金字塔”理论认为,塔底是基础养老金,塔身是企业年金,塔尖是个人养老储蓄。作为养老保障的“塔身”,企业年金是养老保险的有力补充,不仅能改善我国养老储备基金不足的问题,还可实现储蓄性养老向投资型养老转变。但是在我国,这一补充养老保障面临起步晚、覆盖面较窄、发展严重滞后的问题。人社部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建立企业年金计划的企业仅4.5万家,参加人数达到1577万人,累积基金3579亿元。我国企业年金无论替代率、覆盖率还是规模等均远低于国际水平。2011年,我国企业年金资产占GDP比重仅0.76%,而全球占比约38%。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雇主设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对国民退休后的待遇提供了充足保障,为我国缩小养老金缺口提供了借鉴。未来中国养老金储备与积累,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企业年金、职业年金这些私人养老金的发展快慢。只有做大做强私人养老金,才能有效降低公共养老金替代率,有助于缩小养老金缺口,并能真正与资本市场匹配发展、相互促进、互惠双赢。

(四)拓宽融资渠道

政府应担起对转轨成本、双轨运行等多种因素导致养老金缺口的直接责任,不能一味将负担转嫁到企业,另外,还要做特殊处理,通过多种途径增加养老金筹资渠道,使“空账”变为“实账”。一是可以直接增加社会保障支出在财政支出比重,我国社会保障支出仅占财政支出12%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30%至50%的比例。在我国养老金个人账户制度改革中,必须要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充分利用近几年财政收入增长较快的情况,尽量解决个人账户的空账问题,国家每年财政收入可按某一固定比例切下一块,永久性纳入养老基金,逐步充实养老基金基本实现收支平衡。二是可以通过国有资产变现融资、税收融资、债券融资手段,弥补养老金缺口。

(五)提升养老基金保值增值能力

从国际经验来看,养老金投资资本市场将是大势所趋,养老金需要通过投资资本市场进行保值增值,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也离不开养老金等长期资金的支持。我国养老金总体规模已创高位水平,养老金保值增值需要多元操作,在明晰职责、划清责任、落实主体的基础上,可采取委托投资管理人运作的方式,使基金管理更为专业和灵活,获得更好的回报,与此同时,基本养老基金的投资范围应进一步放宽,除了银行存款和国债,还可包含股票、基金和其他相关金融产品等。从理论上讲,养老金“入市”可一举两得。一方面,养老金选择在“政策底”进场,可提升股市人气和信心,低风险介入、低成本建仓,有利于养老金安全保值、长期升值;另一方面,养老金选择在牛市上涨过度时“退出”,可以给过热的股市降温、冷却,又能落袋为安。

(六)加强养老金行政管理

基金行政管理是政府职能,也就是政府主管部门对基金营运实行监管,我国应积极探索养老保险基金行政管理和营运管理分开、执行机构与监督机构分设的管理体制,使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管理规范化。加强养老金行政管理,关键要采取严格的技术措施堵塞养老金流失的漏洞,杜绝冒领养老金现象,同时强化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财政和审计部门对养老保险基金要加强监管,更要严惩挪用、贪污养老金的违法犯罪行为。

下载我国对外贸易摩擦成因与对策分析.doc聂[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国对外贸易摩擦成因与对策分析.doc聂[精选多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国对外贸易的现状及对策[精选]

    中国国际贸易发展的现状我国自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以来,进出口总额逐年增加,2001年全年进出口总额为5090.5亿美元,其中出口额为2661亿美元,进口额为2435.5亿美元;2007年全年进出口......

    我国贫富差距的表现、成因及对策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我国贫富差距的表现、成因及对策分析 作者:张 琳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年第09期 [摘要]目前我国贫富差距日益扩大,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

    我国中小企业人才流失的成因与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我国中小企业人才流失的成因与对策 作者:段雪辉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年第04期 [摘 要]中小企业的发展虽然具有一定优势,但是人才的流失对中小企......

    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分析5则范文

    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分析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际贸易不再是个新名词,它反应了世界各国(或地区)在经济上的相互依赖关系,是由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构成的。这次我想探讨的是我国对外......

    简论当前我国乡镇财政危机的成因与对策分析

    简论当前我国乡镇财政危机的成因与对策分析 [论文摘要]农业税费改革后,乡镇财政却变得越来越困难,全国很多乡镇出现财政危机,已经危及农村社会的稳定。文章通过对当前我国乡镇......

    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的问题与对策2016.5

    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的问题与对策 引言: 中小企业在对外贸易中应该转型升级——向机器人发展,目前很多小企业,都是通过设备改进,无人化作业模式,如:通过数控设备一人看护多台......

    浅谈我国职务犯罪的成因和对策

    目录 一、职务犯罪的新特点„„„„„„„„„„„„„„„„„„„„„„„„1 (一)大案要案急剧增多„„„„„„„„„„„„„„„„„„„„„„„1 (二)从“高干”到 “......

    我国养老金缺口成因及对策

    武汉科技大学课程论文 题目: 课程论文 我国养老金缺口成因及对策浅析 学 院: 文法与经济学院 专 业: 社会工作 学 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董登新 日 期: 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