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时间:2019-05-12 22:57: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第一篇: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 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飞速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毫无疑问成为一个世界贸易大国。但是随着国际经济地位的提高,受国际压力也越来越大。不可否认的是,中国是名副其实的贸易大国,却不能称为世界贸易强国,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中仍然存在着需改进、不完善的地方,这关系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服务贸易、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外贸易摩擦、反倾销等几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粗浅的解决对策,望给予指正。关键词:对外贸易国际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额贸易顺差。

自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对外贸易每年以20%速度递增。首先,中国出现高额贸易顺查最主要的因素是加工贸易的迅速发展,众所周知,我国拥有众多的廉价劳动力和广大的原料,基础工业设备,这使得制造业向我国转移。加上加工贸易实行保税政策,更加鼓励了加工贸易的发展,加剧了贸易顺差。其次,利用外资直接投资数额的增长,中国广阔的外贸前景吸引了大量外资,并且外资在我国经营中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所以外资投资便替代了部分的进口,并且国内的企业很多面向出口,而国内需求有限,最终导致越来越高额的贸易顺差。最后,我国国民贮蓄高于投资,由于国情、文化思想的不同,国内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等,公民的用于投资的钱远低于贮蓄,这就限制了国内消费,企业便更加注重改善技术,开拓国际市场,大量出口,也增加了我国的高额贸易顺差。

(二)对外贸易摩擦方面

1、反倾销问题。

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反倾销问题广受重视,一些国际组织和国家对我国商品反倾销起诉开始大幅增加,反倾销金额不断上升,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发展;反倾销税率加高产品范围不断扩大,中国主要出口项目都遭到了反倾销诉讼,严重打击我国企业的积极性;对我国实施反倾销的数目不断增加,我国已连续多年成为全球遭遇反倾销最多的国家,几乎每3起反倾销案中,就有1起是针对中国产品的。

这些因素除了来自经济、政治方面,还有西方敌对势力借口制裁中国,不希望一个强大的中国。但是对我国反倾销调查也是有一定内因的,如企业自身方面:相对单一的价格策略导致反倾销,由于国内市场尚不规范,盲目发展的市场行为,导致出现了大量过剩产品,企业为了生存在其国内和出口的销售策略上采取低价倾销策略;企业反倾销意识淡薄,由于中国企业出口规模不大或没有直接自营进出口,出于应诉成本和直接利益考虑不应诉,对WTO框架不了解、对相关知识和信息掌握不足;企业对反倾销存在着一些错误认识等;对国际市场特定了解不足等。便导致国企之间的恶性竞争,采取价格大战,恶性压低价格,引起当地生产企业的恐慌,于是产生了要求其政府采取反倾销等保护措施。政府、组织机构:行业协会组织企业应诉不力;法制不健全,人才缺乏,我国的相关法制相当不健全文法在一定程度上也不够灵活,有的法律相互间不规范,使出口企业无力应对频繁的国际诉讼。贸易保护主义者滥用反倾销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加大了中国对外贸易压力。

2、技术性贸易、绿色贸易壁垒。虽然我国经济得到迅速增长,但我国现在仍然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都还有很大的差距,这是不争的事实由于目前各国经济水平、科技文化水平发展程度不一,规定和实施的技术标准必然“标准不一”和 “高低不同”。发达国家往往制定较高甚至高于一般国际水平的“技术标准”,从而形成贸易障碍。但是国内存在的问题如产品附加值低,国际竞争力弱,企业的标准化意识

不强,企业基础工作薄弱,不理解标准化是连接贸易技术壁垒的纽带;行业协会未充分发挥应对技术壁垒的特殊作用,绝大多数行业协会经营规模小,处于分散状态,基本上不能起到对行业内部企业的协调、规范和提供信息平台的作用;产品的技术法规和标准未与国际接轨各国很多技术标准与国际通行的标准不相一致,这对我国产品进入当地市场造成很大的影响;企业对产品质量认证意识薄弱,中国企业没有树立较强的符合国际标准的质量认证意识,发达国家的部分认证体系已经成为事实上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检疫技术与贸易技术壁垒发展趋势不相适应等。

(三)外汇储备过高。外汇储备过高毫无疑问是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中的一个主要问题,特别是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外汇储备增长更快更多。然而,外汇储备规模增长过快,持有的机会成本加大,外汇储备激增,加大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巨额的外汇储备影响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加剧了通货膨胀的压力,导致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失衡。

(四)服务贸易方面。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服务贸易明显快速增长。但是总体发展状况却存在一些问题,其发展水平远落后与世界货物的发展水平。

1、我国服务贸易发展规模相对滞后。现阶段我国服务贸易规模不大,归根结底,在于我国服务业发展得不够充分,服务业发展不够成熟,服务贸易发展的基础不牢固。在我国对外贸易中,服务贸易总额所占外贸总额的比重低,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相对滞后。

2、我国对外服务贸易商品没有转型、主要集中于传统领域。现阶段我国服务产业结构不合理,劳动素质不高、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新兴产业发展不完善。而当今世界传统贸易领域已经从劳动密集型的服务贸易向资本密集型的新兴服务贸易。

3、我国有关服务贸易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立法滞后。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相关的法律法规数量极少,对于一些重要的服务领域立法不完备甚至没有立法,缺少统一的关于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基本法,并且现行的立法与国际规范也存在着差距,影响了法律规定标准,有待改进,在出台的法律也有不足的地方,某些地方缺乏规范,甚至有冲突的现象。

5、我国对外服务贸易的管理存在不足、人才紧缺。管理体制不完善,缺乏统一的关于服务贸易的协调管理部门;各部门对管理责任不够明确;没有规范的行业和服务标准,有的甚至与国际不符。人才的紧缺限制了我国对外服务贸易的发展。

二、我国对外贸易问题的对策

(一)高额贸易顺差对策。可采取保持出口适度增长,适当增加进口,提高出口技术含量;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积极发展境外加工贸易;减少外商投资的特殊待遇,实行国民待遇;调整出口市场,降低外贸依存度;刺激国内需求,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向集约型发展;加快相关的法制建设等措施。

(二)贸易摩擦对策。

1、反倾销措施。尽快取消非市场经济国家的标签,得到其他国家的认同,为我国的对外贸易创造更加有利的国际环境;制定产品出口价格要加强调研,政府、行业协会、企业之间进行协调,增强政府的宏观引导,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作用,促进企业与国内外的沟通;在产品制定出口价格时,尽可能考虑整体利益,避免恶性竞争;同时加快产业升级,努力发展高附加值产品,提高产品的质量、性能和服务。企业应增强反倾销意识,完善企业营销策略,针对不同的细分市场,制定不同的营销策略,实施出口多元化,全方位多渠道地开拓国际市场,不断调整市场结构,扩大市场覆盖面,完善营销策略,积极规避反倾销控诉的风险。完善法律体系、加强人才的培养、积极利用WTO多边争端解决机制、理顺企业产权制度等。从政府、组织机构、企业、社会人才方面共同努力,为我国对外贸易创造良好的环境。

2、技术性贸易、绿色贸易壁垒对策。政府应在这方面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提高全民环境意识,提高全中国人民对外贸可持续发展的认识,使得全国民众都能充分认识到环境在我国对外经贸中的重要性,让环保导入企业的经营决策,树立危机意识感、紧迫意识,开发和研制更多更好的绿色产品,充分发挥绿色产品和环境标志的示范作用,推动绿色产业成为支柱产业,尽快建立绿色产品贸易体系,提高外贸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重视行业协会的发展,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行,为企业提供咨询和沟通信息平台,对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情况,提出对策和建议,开展国际间交流,加强与国外的沟通机制;积极推进国际化标准进程,尽快与国际化标准接轨,提高科学技术含量;加强认证市场,提高企业对产品质量认证意识,尽快完善我国产品质量认证体系,为出口企业提供合格的认证市场。加大资金投入,尽快培育高质量、高水平的检验检疫实验室。

(三)外汇储备对策。完善人民币市场化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性,加大人民币汇率制度的灵活性,建立更加合理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放宽外汇管理政策,鼓励企业海外投资,提高外汇储备使用效率,减少对资本流出的限制,将外汇保留在企业手中,以鼓励更多的本国企业开展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以减轻外汇储备的压力,减少政府所承担的外汇储备风险,有利于提高企业海外投资收益,从而提高外汇储备的使用效率;利用现有外汇储备存量,建立能源储备体系,有计划地引进一批国内所需关键技术,鼓励企业实施技术改造,不断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 调整外汇储备的结构,适当增加黄金储备的份额。

(四)对外服务对策。,加强立法工作,完善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服务贸易管理体制;提高服务业的对外开放力度,积极利用国际资源和外资力量发展我国的服务业和对外服务贸易;优化服务贸易发展的产业结构,加快发展新兴的知识、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加快服务业和服务贸易方面的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建立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

三、结束语

我国对外贸易不断的发展,问题也日益突显,针对现有突出存在的问题,我国应尽快予以重视,并及时采取措施予以解决,从而实现我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巩固我国对外贸易地位,真正实现我国对外贸易强国地位。

参考文献:

[1]徐淑萍,汪金兰.中国对外贸易摩擦与救济措施法律问题研究.安徽人民出版社,2010.[2]夏英祝.中国对外贸易学.安徽大学出版社,2011,(2).[3]彭红斌.论中国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6).

第二篇:浅谈我国小城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郑州大学自考本科毕业论文

我国小城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 要

建设和发展小城镇,是带动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我国小城镇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并严重制约着小城镇自身的发展。小城镇的合理发展是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和保证,是加速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前提和基础。解决好小城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科学规划小城镇的建设、改进和完善小城镇管理水平、加强小城镇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小城镇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小城镇的保障制度等是行之有效的措施。

关键词:小城镇;发展;问题;对策

郑州大学自考本科毕业论文

(一)小城镇建设缺乏合理的规划

规划是小城镇建设和发展的蓝图,没有科学的规划,小城镇建设就会无章可循。从全国情况看,很多建制镇都有一个明确的规划,但在一部分小城镇的规划和建设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无科学规划。有的乡镇缺少小城镇总体规划,因乡镇领导的“口头规划”或虽有规划但规划的标准低,而缺少科学性、合理性和超前性,不能有效的指导建设活动;还有的乡镇虽然有很好的规划,但规划的随意性较大,随意更改规划的内容,造成规划形同虚设。而且,很多小城镇的发展存在盲目攀比,不注重实际情况的问题。小城镇的发展没有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而是一味的追求政绩,反复建设、频繁改造,造成了极大的浪费,严重阻碍了小城镇的进一步发展。

2、无详细规划。一般的讲,总体规划只解决了能建什么地问题,还不能解决怎样能。目前,很多地区特别是一些经济落后的地区,都没有进一步编制详细的规划。因此各个单项的建设只能靠乡镇干部个人对规划的理解而决定。由于受到规划建设知识水平的限制,一些领导干部很难提出独特的见解,有的死搬硬套其他地区的建筑样式,造成大部分城镇的一个模式、一张面孔,没有自己的特色;有的按建设单位或个人的要求,想怎么建就怎么建,建筑之间不协调,使小城镇建设的整体性不强。

(二)基础设施落后,功能不配套

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完善的基础设施是保障小城镇正常生产、生活必不可少的条件,是衡量小城镇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但实践中许多基层政府往往将小城镇仅作为人口聚集和财政增长的手段,注重于经济方面的建设,而忽视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致使基础设施不能适应蓬勃发展的乡镇工业的需要,也不适应小城镇居民对生活质量提高的需求。小城镇基础设施落后,能源短缺,交通运输条件差,环保设施不健全,排、供水设施欠发达,难以发挥其区域内农村工业中心、商业中心、交通中心、财经中心、信息中心、科教中心与政治文化中心的作用。大部分小城镇内缺少绿化、广场和停车场等,旧城改造过程中,只满足于原拆原建,不能按规定退足道路红线或预留公共建筑、绿化、广场用地,使小城镇缺乏进一步发展的余地和吸引力。

郑州大学自考本科毕业论文

(五)小城镇管理效率低

1、小城镇政权建设不完善。一方面,机构臃肿,普遍超编,少则上百人,多则数百人,增加了农民的负担,影响了小城镇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由于条块分割,小城镇与上级政府权力交叉,上级政府的部门在小城镇的大量派生机构,切割了小城镇的权利,妨碍了小城镇的统一管理。税收、工商、供电等一些经济较好的企业或部门全部收归县(市)垂直管理,城镇中收取的城建维护税、建设配套费和市场管理费等主要集中由县级政府使用。这些因素造成小城镇基础设施维护费用不足,缺乏发展后劲。即使依靠中央政府转移支付解决了部分基础设施建设的问题,也可能因为没有稳定的维护资金来源而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2、小城镇政府管理缺乏创新意识和手段。调查发现一些小城镇管理缺乏创新精神,严重依赖垂直的计划体系的技术和财政支持。泛言之,小城镇发展中存在着政策和实施手段不一致的问题,导致资源的无效使用。在快速的城镇化以及满足增长的城镇人口需求所需要的行政资源之间,存在着不断扩大的差距。同时,政府也需要从直接干预经济中退出来,将职能转换到提供法制框架、规范建设标准和加强就业培训等公共服务上来[4]。

(六)小城镇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是居民赖以生存的条件,是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不但大中城市要重视,小城镇也要重视。虽然小城镇比大中城市有更大的、更广阔的自然天地,稀释污染能力稍强,但防治污染的能力较弱[5]。小城镇由于乡镇工业发展等原因,导致生态环境不良加剧。近些年来,虽然小城镇的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对环境的治理投入的较少,污水不加处理直接排放,水源水质破坏严重,大气污染也很严重,能源使用结构很不合理;另一方面,在城镇街道上随处可见个体摊贩占道经商、施工单位不文明施工、车辆乱停乱放、垃圾乱倒乱扔、管线乱拉乱横、广告乱贴乱画、花草遭破坏等现象,这种状况在一些小城镇和新兴城镇尤为突出。

三、小城镇发展的战略对策

随着我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我国工业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我国发展小城镇的条件和环境也日益完善和成熟。扫除小城镇发展的障

郑州大学自考本科毕业论文

城镇,可以将土地使用权与具体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捆绑,筹集建设资金。

3、要促进城镇基础设施的联建共享,推进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向小城镇延伸。无论是内陆地区还是沿海发达地区,对投资大、建设门槛较高的城镇基础设施如供水厂和污水处理厂等,应依据区域内的合理布局,由受益方共同出资建设,实现资源的集约利用。

(三)完善小城镇社会保障制度

1、小城镇应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管理机构。小城镇的社会保障必须改变多头管理的局面,逐步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管理机构,把原来分散在各部门的社会保障管理职能划归为社会保障管理机构,避免政出多门,自行其是。

2、完善小城镇社会保障的监督机制,构建有地方特色的保障机制。要建立有小城镇参保方、筹资方、受保对象、有关社会团体等,定期或不定期地对镇社保工作的各个方面进行检查、指导和监督。另一方面,鉴于我国小城镇社会经济的的发展地区差异很大,因此,不能搞“一刀切”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各小城镇应立足于自身的情况,结合实际来探讨有地方特色的小城镇保障体制。

(四)合理的扩大小城镇规模

城镇规模是城镇功能最综合的表现。一般认为,随着城镇规模的扩大,城镇功能将会得到优化和强化。转变小城镇规模过小的限制,应加快乡镇企业向小城镇的聚焦,对进城的乡镇企业在驻地、建房、办照等方面提供高效和快捷的服务,可以设立专门的机构特事特办,所有手续在一个地方办理,简化手续,提高办事效率,从而调动乡镇企业向小城镇聚集的积极性。此外,还需要大力发展小城镇的二、三产业,提高小城镇的就业空间和小城镇对农村闲置劳动力的吸收能力。在小城镇人口政策方面,要逐步取消户籍制度的限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农村人口向小城镇转移[7]。还有,要改变小城镇“遍地开花”的发展战略,走分步骤、有阶段的小城镇发展道路。先重点发展一批潜力大的小城镇,形成一定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为其他小城镇的发展创造条件和积累经验。

(五)提高小城镇的建设管理水平

规范而高效的城镇管理,是确保城乡规划全面实施、城镇建设有效推进、城镇各项活动顺利开展的关键。

郑州大学自考本科毕业论文

四、结 论

近年来,小城镇发展的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我国的社会经济正处于转型时期,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建设新农村战略的实施有力的推动着小城镇的发展。

本文对小城镇在发展过程中出现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细致的探讨和分析,深入的研究了我国小城镇的现状及所形成的一系列制约因素。小城镇规划不合理、基础设施落后、规模较小、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都是小城镇发展过程中比较突出的问题。这些问题能否很好的解决,直接关系着小城镇的进一步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本文在强调这些问题的同时,积极的分析了一系列解决的对策和策略,比如用科学的规划、如何进行科学规划来提高小城镇的发展质量等相应的应对措施;用政府监管和群众提高自我认识相结合的方法来改善环境污染的问题等等。当然,本文的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对小城镇的保障制度、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的研究,因自身知识的有限而仍停留在较浅的层次,有待今后进一步的深入研究。特别是在今后小城镇的发展中,定会出现某些新的问题和障碍,而我们也应保持一颗与时俱进和不断创新的头脑,为小城镇更好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李洋涛(keiks)

郑州大学行政管理专业

个人博客:hi.baidu.com/keiks

未经本人同意,不得转载。

第三篇:我国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内容提要: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3O年来,在中国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增长速度的同时,我国经济结构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逐步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其间,中国民营企业挺立潮头、异军突起,民营经济作为我国经济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推动力量,在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整体来讲,民营企业的变迁经历了从早期的个体户开始,转而为变种的合伙企业、集体企业,再到法律认可的私营企业.再演变为公司制的企业,逐渐走上资本运作的国际化道路。这一系列的发展,与国家政治气候这个大环境的变迁息息相关。可以说,民营企业发展的每一步.都在政策法律文件中落下有迹可循的脚印。因此,考察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历史,必须与我国特定的政治环境相联系。民营经济是本文研究了民营企业存在的优势及问题,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民营企业 持续发展 研究和思考 企业文化 文化建设

I

目 录

内容提要:................................................I

一、绪论.................................................1

(一)民营企业的概念............................................1

(二)我国民营企业的特点........................................2

1.具有企业家创业精神特点.............................................2 2.完全的市场导向.....................................................2 3.具有灵活性和竞争性.................................................2 4.家族式企业、非法人治理制度.........................................2 5.管理不完善.........................................................3

(三)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历程....................................3

1.创业阶段:敢为天下先。“四千”精神................................3 2.守成阶段:科学管理。团队精神......................................3 3.创新阶段:哲学头脑 利他精神......................................4

二、我国民营企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4

(一)民营企业的发展有助于建立和完善充满竞争活力的市场经济体制..5

(二)民营企业的发展能够增加就业机会,稳定社会秩序。............5

(三)民营企业的存在和发展有助于依靠技术创新,推动社会技术进步..5

(四)民营企业的存在和发展能够多出口创汇,发展对外贸易。........5

(五)民营企业的发展对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发挥积极的作用..........6

三、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现状...............................6

四、我国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7

(一)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7

(二)管理水平低下..............................................7

(三)人才机制不灵活............................................7

(四)企业生命周期过短..........................................7

(五)决策盲目,风险经营........................................7

(六)设备科技含量低,技术改造的相对滞后,导致企业发展后劲不足..7

五、促进我国民营企业有效发展的对策.......................8

(一)注重内外统一性............................................8

(二)加大支持力度..............................................8

(三)提升员工素质..............................................8

(四)加强文化创新..............................................8

六、结语.................................................9 参考文献:.......................................................9

II

一、绪论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民营经济从萌芽初现到璨若星河,从观望、默认到国民经济的补充,直至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生力军,这是中国向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迈进的必然结果。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历程是民营企业不懈奋进和取得非凡业绩的时期,全社会对民营经济的认识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民营经济在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引起强烈的关注。并且随着我国加入WTO,中国已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之中。民营企业的发展,在今天可谓是机遇与挑战并存,认真分析当前其发展过程中具备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研究和思考我国民营企业对外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相关对策,对于进一步引导我国民营企业对外贸易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目前我国民营企业的文化建设相对滞后,存在着缺乏重视、缺乏自身特色、重形式轻内涵、文化建设与制度建设脱节等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缺乏经济基础的必要保障、缺乏对企业文化内在机理的深入理解。只有明确企业核心价值观,注重企业外部文化建设与内部培育的统一,明确企业核心价值观,注重企业外部文化建设与内部培育的统一,着力提升民营企业家和员工的素质,加强企业文化创新,才能培育出与民营企业发展相适应的企业文化,从而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客观地说,民营企业是一项长期的建设工程,民营企业的发展正从发展初期向发展中期转变,向着更合理、更科学的方式转变。

(一)民营企业的概念

民营企业的概念在经济学界有不同的看法。一种看法是民营企业是民间私人投资、民间私人经营、民间私人享受投资收益、民间私人承担经营风险的法人经济实体。另一种看法是指相对国营而言的企业,其按照其实行的所有制形式不同,可分为国有民营和私有民营两种类型。

民营企业,简称民企、公司或企业类别的名称,是指所有的非公有制企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是没有“民营企业”的概念,“民营企业”只是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产生的。中国民营企业的概念,从外延上看,是包括港澳台投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和国有独资企业之外的企业。我国真正意义上的民营企业应该从1978年改革开放的个体经济算起。从字面上来看,“民营”与“国营”、“官营”相对应,“民营”一词的本质规定是“营”、执行主体是“民”,强调一种与资产经营有关的经济形式。民营企业的概念在经济学界有不同的看法。一种看法是民营企业是民间私人投资、民间私人经营、民间私人享受投资收益、民间私人承担经营风险的法人经济实体。另一种看法是指相对国营而言的企业,其按照其实行的所有制形式不同,可分为国有民营和私有民营两种类型。

民营企业是人民大众以民间资本联合、劳动联合、知识智力联合、资源联合形成的社会化的、公众化的创新经济组织,它不需要国家拨款、不要国家行政编制,依靠自筹资金、自愿组合、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新型运作机制。当国有和大规模资本逐渐退出后,开始涌向能源、交通、金融、房地产、高科技行业,民营企业于是得到迅猛发展,期间也滋养了众多实力不凡的民营企业群体。

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民营经济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推动力量,在国民经济中一直占据着最有活力的位置。

(二)我国民营企业的特点 1.具有企业家创业精神特点

现代企业发展的历史表明,一个企业发展的成败不仅取决于企业家的领导和决策能力,更主要的是取决于企业家的人格力量。民营企业的成功在于民营企业家的创业精神,这种创业精神不仅包括艰苦的努力奋斗,还包括善于抓住机遇、敢于冒险的精神。正是企业家们不断进取的精神,使我国的国民经济快速稳定的发展。

2.完全的市场导向

民营企业的经营目标就是实现资本增值、追求资本收益最大化,有将其利润进行再投资以实现进一步资产增值的内在投资欲望。在这一目标的驱动下,民营企业最大的特点就是其经营活动完全以市场为导向,将资本向市场需要的产品上转移,将资本投向边际生产率高的产业。

3.具有灵活性和竞争性

民营企业完全在市场经济中生存、发展,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性。从未来三年的发展看,民营企业500强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制定了发展模式,有397家企业表示继续立足主业,占500强企业的79-4%,其中55家企业表示要坚持主业;更多企业则是发挥主业优势,在主业做大做强的基础上,向关联产业发展或适度多元化投资;有78家企业表示要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4.家族式企业、非法人治理制度

我国的民营企业大多是家族式企业或合伙企业,无法真正形成现代法人企业制度。据调查,70%的民营企业基本上仍采用家族集权式管理模式,企业的产权、治理结构不够合理,制约了竞争力的提升。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家族式的管理模式,在创业阶段有其特定的优势。但在企业做大、做强、规范化的过程中,企业需要复杂的经营管理和组织结构,家族式管理模式的固有特性,使其在大规模民营企业中表现出明显的局限性。

我国的民营企业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很长一段时期内,受到较大的限制,直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才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并且大部分都采用家族式管理模式。由于家庭企业以血缘为纽带,人合的成分大于资合。另外民营企业规模偏小、产权结构不清晰,在完成了创业期的快速发展并形成一定规模之后,这种组织形式不利于其进一步发展。家族式企业或合伙企业的组织结构不稳定,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变动直接对企业产生不利影响,制约着企业的发展。

5.管理不完善

民营企业的管理大多采用了成功企业的模式,在企业制度和文化建设上也以标杆为主,没有能开发出适合自己的管理模式和企业文化。这种通过模仿学习而建立的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往往有名无实,成为企业日常工作中的摆设。企业要想赢得并持续保有竞争优势地位,就必须拥有独特的运营活动和管理模式。民营企业在管理上主要存在内部组织关系不稳定、管理层次不清、计划性不强、管理方法单调和重市场不重现场等问题。

(三)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民营企业的变迁经历了从早期的个体户开始,转而为变种的合伙企业、集体企业,再到法律认可的私营企业,再演变为公司制的企业,逐渐走上资本运作的国际化道路。在30年发展变迁中,民营企业的发展可以归纳为创业、守成和创新三个阶段,分别体现了敢为天下先与“四千”精神,科学管理与团队精神,哲学头脑与利他精神。考察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历史。必须与我国特定的政治环境相联系。特定的政治环境决定民营企业的发展.随着政治环境而变化。在30年发展变迁中.民营企业的发展可以归纳为创业阶段、守成阶段和创新阶段三个阶段。在创业阶段,他们表现出敢为天下先与“四千”精神;在守成阶段,他们表现出科学管理与团队精神;在创新阶段,他们表现为哲学头脑与利他精神。

1.创业阶段:敢为天下先。“四千”精神

民营企业的创业阶段。从宏观上讲,是自改革开放后较长的一段时期。大致是从1978年到1992年这一段时间内,整体上是处于“草商”阶段。从政策和法律角度来说。也没有打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枷锁。在此环境中,民营企业(个体户、私营企业)要求生存谋发展,吸取历史教训,敢为天下先,具有“跑遍千山万水闯市场、吞尽千辛万苦办企业、道尽千言万语拉客户,想尽千方百计访成功”的“四千”精神,有常人所无的胆识与魄力,有着先知先觉的敏锐力。还要稍微具有市场意识和知识。正是因为企业家们具有这样不懈追求的精神,中国的民营企业才能不断地突破。即使过程中有失败,有低谷,仍未能对民营企业的发展造成冲击。

2.守成阶段:科学管理。团队精神

守成阶段的民营企业家以科学知识武装自己,秉承传统道德,具有经营管理

智慧的商人。这一阶段的民营企业家被人们称作“儒商”。他们正像以敏捷和速度著称的猎豹,嗅觉敏锐,行动快捷.能够巧妙地避开陷阱,迅猛地抓住猎物,并且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修炼出了对危险和机会特殊的直觉。他们世事洞明、人情练达,熟悉每一种利益格局,懂得在其中如何合法而又灵活自如地穿行。民营企业高速发展势必对企业领导者的战略领导力的要求在提高,战略领导者未必具备全面的科学管理知识,但至少具备科学精神,能够完成对企业的正规化管理。

3.创新阶段:哲学头脑

利他精神

创新阶段的民营企业家.主要体现为商人和哲人的结合体,是能用哲学智慧统率科学知识的新商人,可称之为“哲商”。在经营运作中,他们体现出来的是大智慧,他们就像草原中的大象一样,站得高、看得远,走得虽慢,却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不断累积雄厚的实力。在商界中,这类哲商屈指可数,但却是民营企业家们向往追求的目标。

在创新阶段,从国家整体情况而言,体制转轨成功,处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期,同时,我国的社会转型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现代工业社会与开放社会已经基本形成,民营企业走上正常的发展轨道;民营企业的发展也不能单单为了企业利益而发展,需要分担社会发展过程中带来的社会责任,履行社会义务。譬如,对公益事业的热心,对中西部贫困地区发展的支助,这种支助未必是直接的经济无偿投入,也可以是参与对西部的建设。本质上,这是民营企业的利他精神的体现,因而民营企业走人了“创新”阶段。对民营企业家战略领导力的要求相应的迈入艺术境界以及一定程度上的哲学境界。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WTO,对民营企业来说是一个分水岭。西部大开发既是民营企业发展的机遇。实际上也是民营企业参与国家事业建设、分担国家责任,扩大社会影响力的体现。跨国巨头进军大陆。民营企业面对的挑战巨大,这就需要民营企业具有更强的创新精神.以应对外资企业的巨大压力。这种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是民营企业战略领导力达到艺术境界和哲学境界的展现。在这两种境界下,政治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是民营企业战略领导力的具体要求。对社会责任的分担,体现了民营企业的利他精神。

二、我国民营企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民营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表现出了公有经济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充分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吸收了大量的城乡就业人员,减轻了社会的压力。另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也离不开民营企业的发展。民营企业作为非公有制经济,它与市场经济天然相容,互为发展条件,其一切生产经营活动都必须通过市场去实现。发挥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民营企业的发展有助于建立和完善充满竞争活力的市场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的根本属性是竞争,而竞争又是保持经济活力的关键。民营企业通过反对垄断和垄断带来的高额利润,形成了保持竞争的压力。只有保持竞争才能避免过分集中,为经济繁荣不断注入新的活力。民营企业是促进竞争与防止垄断的推动者,同时又是与垄断竞争的强有力对手。

(二)民营企业的发展能够增加就业机会,稳定社会秩序。

企业规模越大,资本集中程度和有机构成越高,吸纳每一个劳动力就业所需资本也就越多。与大企业相比,民营企业同等数量的投资可以吸纳更多的从业人员。民营企业组织成本低,经营灵活性大,适应外部环境变化能力较强也是保持民营企业较高就业机会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经济出现萧条时,大企业为转嫁因萧条而造成的损失,都采取裁员的做法,而民营企业在这方面的震荡要少一些。在经济繁荣时期,大量民营企业的存在和发展带来了大就业。民营企业快速发展,形成了巨大劳动力需求,吸纳了绝大部分劳动力的增量和存量转移,缓解了就业压力。

(三)民营企业的存在和发展有助于依靠技术创新,推动社会技术进步。民营企业组织规模小,对个人主动性和创造力的约束小,成为科研人员的试验场所,对生产造成的损失也小;民营企业面对竞争生存的压力,使它更具有技术革新的动力;民营企业对市场和技术变化敏感,也具有革新意识。这种内在的本质原动力引导着民营企业在技术创新,尤其是高新技术行业发挥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2011年,民营企业500强科技创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l6家企业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的企业达11174家,获得全国工商联科学技术奖的有l2家。

调研显示,民营企业500强共拥有有效专利74631项,比2010年增长58.38%,其中的43.76%为发明专利。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以23522项专利总量居于民营企业500强首位,其中发明专利占比86.35%,重庆力帆控股有限公司和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居于第二位和第三位。

(四)民营企业的存在和发展能够多出口创汇,发展对外贸易。

实践证明,民营企业在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中的地位和作用随着商品、货币、技术、贸易、管理的国际流动性的扩大而与日俱增。民营企业500强“走出去”步伐加快,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企业转型升级。2011年,民营企业500强进行海外投资的企业项目数量的增长较快,投资规模增大,对外投资方式多样化,“走出去”目标明确,开始在战略高度进行全球布局,全球配置资源的能力也有所增强,已开展海外投资的企业数量达到150家,投资企业或项目达到584个,累计海外投资额达到123.48亿美元,比2010年增长了99.92%。

国际金融危机后,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贸易摩擦增多,2011年民营企业500强有32家企业遭遇贸易摩擦,共发生72起,其中知识产权纠纷和反倾销是最主要的类型。面对贸易摩擦,民营企业500强逐步学会按照世贸规则有组织、按步骤、有层次地维护自身利益,采取协商、应诉、起诉和仲裁等多种方式应对,同时联合同行业共同应对、借助商会力量也成为重要选择。

(五)民营企业的发展对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发挥积极的作用

发展民营企业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可增加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的土地使用面积,有利于农业规模化生产,使传统农民向现代农业转变。大力发展农村民营企业,可以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有利于基础设施的改善,有利于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有利于带动服务业和商业的繁荣,从而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的步伐。发展农村民营企业,可以解决农村社会保障问题。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根本出路在于大力发展民营企业,在企业就业的农民可以纳入城市保障体系,获得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同时,企业的发展促进地方财政税收的增加,可以有更多的公共支出用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

三、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现状

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民营经济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推动力量,在国民经济中一直占据着最有活力的位置。企业数量、资金规模不断增长,自主创新、对外投资成果显著,吸纳就业、增加税收持续提升。

随着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民营企业的管控能力和治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内部审计在民营企业中的作用也日益凸显。内部审计制度成为推动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增强内生机制、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制度,是民营企业向现代企业制度迈进的必然选择。

近年国企面临困境,为调整产业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出现了大量的下岗失业问题,民营企业成为安置失业人员的重要途径,有近600万下岗职工被私营企业所吸纳,极大地帮助了国企下岗职工失业的严重问题,支持了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正常实施并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我们有理由认为民营经济将发展成为我国有光明前景的所有制形式,这是民营企业坚信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会取得更大成就的前提下定位自身发展战略的基石,也是应予以自身的在国民经济发展格局中所占有不可动摇地位的正确评价。

因此,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绝不能将非公有制经济排斥在外。但是,由于长期以来民营企业受到不公平待遇,以及民营企业自身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使得民营企业的生存发展仍然面临着巨大的问题,这值得我们去关注并进一步研究。

四、我国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人们对民营企业的认识仍然存在着些影响其发展的情况,如民营企业在融资等方面较之非民营企业存在着更多的障碍,尚未取得与国有企业一样的待遇,融资在一定程度上成了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瓶颈”。一些部门在履行其职能时还存在着不能一视同仁的情况,“两张脸”和“两个标准” 的情况依然存在;在服务收费、子女人学等方面往往被提高收费标准,得到特别“关照”。这些情况的存在,使得一些民营企业的行为短期化,投资愿望严重弱化。

(二)管理水平低下

我国目前的许多民营企业都选择了家长式管理模式,管理体制主要表现为“家族”和“亲缘化”特征,实行集权化领导、专制式决策,经营者既是资产所有者,也是资产经营者。当企业具备一定规模,家长式管理由于决策层和执行层界限模糊,缺乏“纠偏”机制。民营企业家的局限性、随意性往往易导致企业经营决策失误。

(三)人才机制不灵活

大多数民营营企业家都非常重视人力资源,但现实条件下大多数民营企业却面临着严重的人才危机和信任危机,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企业家落后的“资本雇佣劳动力”观念,认为员工和企业的关系只是劳动力的雇佣关系,而没有从思想意识上真正重视过人才和他们的人格尊严。加之民营企业任人难亲的用人方式,使优秀人才难以真正融人民营企业,因此,他们通常持打工心态,只关心眼前利益,对企业没有认同感和长期扎根的观念。

(四)企业生命周期过短

据统计,我国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9年。北京中关村“电子一条街”5000家民营企业,生存时间超过5年的只有430家,其余91.4% 的企业已烟消云散,生存期超过8年的企业仅占总数的3% 左右。

(五)决策盲目,风险经营

民营企业的发展初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和帮助,这在一个曾经长期以公有制为基础的计划经济一统天下的社会经济生活中是非常正常的,但却使一部分成功的经营者因此淡化了风险意识。四面出击,盲目的多元化经营,过分的自信导致无法正确地评价自己,也无法正确地评价企业的成功。成功的经历强化了个人英雄主义色彩,也导致了决策的经验主义。

(六)设备科技含量低,技术改造的相对滞后,导致企业发展后劲不足 民营企业大多为劳动密集型生产企业,这种生产模式注定了企业不可能拥有高科技含量的生产设备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与此同时,民营企业由于其先天的原

因,较低的员工素质也制约了企业技术更新的速度。

五、促进我国民营企业有效发展的对策

(一)注重内外统一性

企业的外部文化应该是内部深层文化的真实反映,企业的内部核心文化通过员工的行动表现出来,又对内部核心文化的培育和丰富起促进作用。因此,民营企业首先要做好愿景、战略等实施纲要,使每一个员工都了解企业的发展方向;同时对企业战略实施分解,分层落实,使员工清楚自己与企业战略的关系,这样通过企业制度和流程的贯彻和遵守,员工的行动就能和企业目标保持一致;在此基础上,企业应加强品牌宣传,建立员工行为规范,树立企业形象。外部文化宣传能够增强员工的自豪感和信赖程度,刺激员工自觉遵守企业制度,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注重工作质量。二者相互作用,内外互补,从而有利于更好地发挥企业文化的导向和促进作用。

(二)加大支持力度

首先,政府一方面要加强体制改革,为企业文化的创新提供充分的伸展空问;另一方面,要从政策和舆论导向方面引导企业首先要发展自己的经济实力,在达到一定规模的基础上塑造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而不是盲目追求形式。其次,社会应当通过一定的评价机制,对企业文化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鼓励企业文化的创新,促进企业文化对社会文化的发展做出贡献。再次,研究机构和民营企业咨询机构应当为企业文化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用科学的理论指导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使企业文化更能反映企业自身的价值观,在表现形式上更具个性化。

(三)提升员工素质

要建设优秀的民营企业文化,首要的是通过自身努力加强培训,提高民营企业家和员工的素质。民营企业家不仅是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的塑造者和推动者。企业家素质的高低和自觉程度,对于企业文化建设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企业家要缔造出优秀的、高品质的文化,就要发挥好示范表率作用。在构建企业文化、实施文化战略过程中,民营企业家首先要自觉开展理念革命,从思想层面上确立企业文化;其次,努力将企业文化建设理念植入员工内心,从提高水平、普及科学技术、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三个方面着手,以提高民营企业员工的基本素质。同时可以采取诸如与晋级、评优挂钩等激励方法,鼓励全体员工积极努力提升综合素质,逐步改变员工中存在的平均主义、安于现状等陈旧观念,树立优质高效、对用户高度负责的现代生产管理理念。

(四)加强文化创新

加强集群文化建设,进而实现文化创新。所谓集群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民营企业集群在长期的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本企业集群特色的文化观念、文化形式、行为模式、管理制度与员工心态,体现了民营企业集群内的企业及其成员的认知模式、价值观念、经营哲学、竞争理念、行为规范、道德准则、共同信念以及由此表现出来的企业共同风范和精神。目前,我国的民营企业大部分集中在东南沿海的浙江、广东、江苏、福建等地,特别适合发展集群文化,企业集群兴起的地方普遍具有竞争和包容的文化传统,人们善于竞争,但又能包容竞争对手,允许竞争对手通过公平的手段参与竞争,通过包容性的竞争加强企业文化创新,从而达到民营企业联合、共赢的局面。

六、结语

民营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企业自身全方位作出努力,需要充分考虑企业内外各种影响因素,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和发展方向,制订出切实可行而又凝聚精华的文化内涵体系,并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稳定性和一致性基础之上,适时进行改进、提升,从而充分发挥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进而为民营经济的发展、管理水平的提高和竞争能力的增强做出应有的贡献。

只有明确企业核心价值观,注重企业外部文化建设与内部培育的统一,着力提升我国民营企业家和员工的素质,加强企业文化创新,才能培育出与民营企业发展相适应的企业文化,从而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通过详细分析了解中国民营企业的现状,找出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针对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从而使我国的民营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让民营企业对我国经济的贡献达到预计的好成果。

参考文献: 1.夏建胜民营企业持续发展的五个创新点经济问题探索.2002(6)

2.王争辉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及对策企业经济2009(3)3.陈乃醒,傅贤治. 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报告(2006-2007)4.吴晓波.吴晓波全集【M】.上海:东方出版社,2009 5.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6.黄胜华.民营企业文化建设探析【J].管理观察,2008(14):81.82.

7.朱清香,史卫华.对当前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J]。经济论坛,2008(16):74.76. 8.夏建胜民营企业持续发展的五个创新点经济问题探索.2002(6)9.程美秀.民营企业的战略危机、战略选择与战略保障体系.山东经济.2003 10.王争辉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及对策企业经济2009(3)11.刘风姣.我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J】.益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

第四篇: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工商管理专科毕业论文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学生姓名:汪红彬

分校:黄山电大

专业:工商管理专科

年级:10秋

学号:1034001459029

指导老师:许老师

答辩日期:

成绩:

内容摘要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但政策、法律、资金、服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却制约了它的发展。政府应从完善法律体系、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健全社会化和信息服务体系等方面为这些问题的解决创造条件。

本文就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我国中小企业问题的方法,这对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将会有所助益。

关键词: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对策创新发展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但政策、法律、资金、服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却制约了它的发展。政府应从完善法律体系、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健全社会化和信息服务体系等方面为这些问题的解决创造条件。

一、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中小企业经济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了一系列的问题。从中小企业所处的经济大环境看,目前令其裹足不前的原因主要有: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原材料、能源等成本大幅度提升,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劳动力成本上升,低劳动力成本优势被削弱;紧缩的宏观调控政策造成融资困难,中小企业资金链面临压力等。具体问题如下:

(一)体制环境问题

在体制问题中,最严峻的就是进入门槛和审批等问题。要致力于优化法制环境、政策环境、政务环境、市场环境和舆论环境,尤其是意识形态和对转轨经济的体制惯性观念还需要突破。政府一些歧视性政策还没有完全消除。国家对私有财产的法律保护力度还不够,在宪法和其他法律中缺乏对民营企业财产保护的规定;一些金融、保险、基础设施、科教文卫等领域仍然不同程度地限制民营、私营企业进入。像银行、电信和商品批发等多个行业品种被限制进入,一些允许进入的行业和其他所有制比起来,也存在门槛过高、前置性审批复杂等问题;民营企业在土地征用、人才引进、信息获取、户籍管理等仍存在不公平待遇。

(二)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

虽然各级政府部门想方设法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便利,但是由于受到中央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影响,货币供应量受到控制,使本来贷款环境就相对较差的中小企业因此在近几年来的融资更加困难。

(三)中小企业战略模糊

任何一个企业的发展,都需要构造一个完善的管理体系,而这个管理体系是以企业的发展战略为基础的。企业发展战略是企业管理体系的平台。企业应当在其战略管理的框架下加强基础管理,从人治过渡到制度化管理。但问题是,许多中小企业的发展缺乏一个明确的战略作支撑。企业没有一个战略平台,企业容易受到内外因素的干扰,那么企业的发展与管理很容易在重大问题上迷失方向是。有些中小企业自认为拥有了发展的战略,但是,实际情况不然。企业战略是系统 化的、严谨的,而不是一些“点子”的堆砌。因为市场与竞争的发展己经到了仅依靠个人的聪明或直觉而无法把握的程度,企业应当理性的从研究战略开始。

(四)中小企业没有明确的核心竞争力

竞争力其实就是企业在长期竞争过程中逐步积累形成的不同于竞争对手的能力,它可能是研发能力、制造能力、营销能力,也可能是品牌能力等等任何一方面的能 力。核心竞争力不同于

一般的竞争力,它应该是企业成功和保持竞争力优势的关键竞争力,是企业永葆强盛的基石。当前,我国许多中小企业家对于核心竞争力缺乏 清晰的认识,要真正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先澄清多个误区。首先,脱离企业战略就无从谈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与企业的发展战略连接在一起的,它 是为企业战略服务的。其次,企业的核心产品不等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个企业有了某项核心产品,并不代表它有了核心竞争力,如同树干不同于树根一样。一旦 企业的核心产品生命周期到了衰退期,企业就会面临衰败甚至导致关门破产的危险。第三,企业的局部成功因素不一定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过去促使成功的因素 未必能保证企业继续获得成功。暂时的、局部的成功因素,不一定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五)中小企业的人才素质偏低

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惟一“活”资源,企业产品和管理的创新都需要合格的人才。人才缺乏导致了中小企业产品创新和管理制度跟不上时代的步伐,阻碍了我国中小企业进上步展的势头。中小企业人才素质低,成为我国民营企业顺利实现“二次创业”的瓶颈。

二、中小企业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改革开放后我国中小企业取得巨大成就,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在问题的背后,深层次的原因主要是:

(一)政府角色越位、错位、缺位,民营企业发展缺乏良好的外部环境企业发展最重要的是政府营造一个特别适合民营企业发展的大好环境,且提供优良的服务,特别是在于政府管理机制的改革,而改革的关键是解决政府职能部门越 位、错位、缺位的问题。尽管经过几次的政府机构改革,我国也为中小企业出台了一些政策,但对照中小企业发展的要求和WTO 要求的平等竞争、高度开放的规 则,我们还有问题亟待解决。中小企业的发展受外部因素制约的因素还很多,缺乏政府明确、有力的引导和扶持,政府政策不到位,存在不少领导始终对中小经济偏 见而致中小企业在人才引进、投资、融资、地方税收等受到歧视性待遇,还受到政府一些职能部门不规范行为的干扰。有关政策环境、市场环境、服务环境等严重制 约了中小企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二)企业内部思想观念落后、管理不科学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中国中小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持续发展的问题。中小企业存在的问题,既有外部的不利环境造成的,更多的是来自企业自身在思想观念和管理理 念上的落后,这些问题己成为中小企业持续发展的障碍。企业成员的思想观念,决定着企业成员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这些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无非是致命的。此外,传统式的指令式的上级对下级的管理,尊重色彩浓厚,内部人员缺乏相互沟通 的机制和动力,企业的信息很少能在应有的范围内得到传播,上下级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这一来影响员工之间的感情,二来不利于员工之间开展有利 于企业业绩的工作,三来直接带来了不人本、不科学的企业文化,形成恶性循环。

三、解决我国中小企业问题的方法

(一)建立健全法律体系,形成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宏观环境要进一步提高政府及全民对中小企业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形成良好的企业发展的舆论环境;应加强立法,加快有关中小企业的法律法规建设,要以实施《中小企业促进法》为契机,积极地制定配套性的全国法规及地方性法规,改变中小企业的法律保障机制;切实转换中小企业的宏观管理机制,政府要转变职能,做好中小企业发展、经营管理等宏观政策的制定、执行、监督、指导、服务等工作,营造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使中小企业的援助走上法制化轨道,形成有利于各种中小企业公平竞争的法律和政策体系,形成良好的市场竞争秩序。按照国际惯例,各级政府应重点扶持中小企业专业区、服务联合体、社会化服务系统的建设和发展。

(二)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建立中小企业发展准备金制度。准备金由政府掌握,重点用于支持地方中小企业产业、产品换代,支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做到有偿使用,滚动发展。初始资金可由财政拨款、原国有中小企业出售所得、中小企业提取一定的发展准备金等方式筹集。此外,可以建立中小企业银行,鼓励开办多种经营模式的金融机构。鼓励组建以中小企业为主要股东、以企业互助为主要业务范围的、区域性的中小企业互助合作银行及投资财团,并在法律上规定资金投向(主要为中小企业)和扶持的政策。同时,各大商业银行也应积极为中小企业的融资提供支持。

(三)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

首先,应将中小企业组织起来,引导企业组建自我约束、自我服务的自律性组织。这些组织应积极为中小企业提供多方面的服务,维护好其权益。政府应通过改革,将相关行政职能逐步转化为服务职能,转移到这些组织,形成“小政府,大服务”的格局。其次,应吸取国外经验,实行咨询服务补助制度,培育壮大社会中介服务组织,为中小企业提供创业辅导、企业诊断、信息咨询、市场营销、技术支持、人才培训、引进、法律咨询等全方位的服务。社会各界都应积极为中小企业牵线搭桥,做好中小企业的“红娘”和载体。

(四)为中小企业发展培训人才,更新其观念中小企业无论是经营管理的高级人才,还是从事各种专业管理和技术工作的专门人才,都远不能适应其发展的要求,而它们自身又没有能力实现在职人员的自我培训,这使政府和社会的帮助就显得十分必要。中小企业也应更新观念,树立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第一资源的观念,要舍得在人才培养上投入,并要树立“不为我有,但为我用”的人才观念。

(五)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

中小企业的优势在于竞争,但必须是公开、公平的竞争。所以,应当通过深化改革,发展市场经济,形成适合各类企业游泳的大海。要在中小企业的开业登记、注册等方面,降低条件,简化手续,减少费用。对能够放开的行业,应当通过改革,打破垄断,尽早放开。凡允许国外企业进入的行业,就应当允许私营和个体企业经营。

参考文献:

[1]周立群,谢思成《中小企业改革与发展》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2]于秀芝 人力资源管理[M]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11)。

[3]时勘 胡卫鹏 虚拟环境中的人力资源管理[J] 中国信息导报2001(3)。

[4]邱雯 诌议人力资源的虚拟管理[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

[5]马玉锐《中小企业在我国转轨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国际商务研究》2003年第4期。

第五篇:我国中小企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写写帮整理)

我国中小企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孙金松 杨妞 田芬

北京工商大学 100037

中小企业集群作为一种新型的组织形式,在我国近年来得到了明显发展,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现象几乎遍及我国所有产业领域,如广东南海平洲翡翠业产业群、福建晋江鞋业产业群、浙江绍兴的轻纺产业群、海宁的皮革产业群、嵊州的领带产业群、永康的五金产业群、永嘉的纽扣产业群、乐清的低压电器产业群、桐庐的制笔产业群、诸暨的袜业群等、山东胶南隐珠镇的手推车产业群、临沭县复合肥产业群、禹城功能糖产业群、鲁权屯镇玻璃钢制品产业群、烟店镇轴承产业群、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中小企业集群,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已经成为我国传统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走向集约化、专业化的重要组织形式。毋庸置疑,这种组织形式具有群体的竞争优势和集聚发展的规模效益。但是任何事物在发展到一定阶段时,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中小企业集群也不例外。由于中小企业集群主要是由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低、规模小的中小企业构成,这些“先天性”的弱势使其在发展过程中暴露出很多问题,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集群的进一步发展,大大削弱了中小企业集群的竞争力。本文拟对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一、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现状分析

所谓中小企业集群,是指某个领域内相互关联的企业与机构在一定的地域内集中连片,形成上中下游结构完整、外围支持产业体系健全、具有灵活机动等特性的有机体系,集群内企业之间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据统计,截至 2010 年,我国已形成一定规模的中小企业集群达2 000多个,在沿海城市、沿江和内陆地区,都已形成了各种不同类型的中小企业集群,如资源集聚型、贸易集聚型、政策集聚型、技术集聚型、大企业需求型等,成千上万中小企业在专业化分工与竞争协作中,共同发展,在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也有力地推动了相关产业和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中小企业集群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以下特点:

1.集群内的中小企业间既相互独立又彼此关联

中小企业产权明晰,集群内的各个企业与集群之间没有从属关系,所以在运营管理上具有高度的独立性,各个企业可自主决定本企业的发展方向与投资模

式,彼此独立核算,平等交易。但是由于高度的专业化分工与自身实力的限制,各个中小企业又非常依赖于中小企业集群内其它企业提供的产品、服务、信息,依赖于中小企业集群这一整体产生的规模效应与统一的原料市场、人力市场、销售市场等资源。

2.集群的组成时刻处在动态变化中

企业的本质是追逐利润,中小企业有意无意地加入中小企业集群也是出于这一目的,所以会不断地有中小企业为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加入中小企业集群或离开中小企业集群。同时中小企业自身的发展方向与需要也会影响中小企业集群的组成,例如对新市场的开发、对新产品的需求等都会对进入中小企业集群地域、实力、产品等的需求。

3.集群与群内的中小企业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

中小企业集群实力的大小取决于组成集群的中小企业,同时也决定了其对中小企业的吸引力,而这又反过来影响中小企业集群的实力。由于各种原因组成的各种类型的中小企业集群有着各自的优势与局限性,如因临近产品销售市场而形成的中小企业集群在取得销售优势的同时往往会丧失掉原材料采购的优势;而集群中的中小企业自身优势与劣势最后也会成为整个中小企业集群的优势与劣势,如主要由销售商组成的中小企业集群其优势往往是销售能力,而产品研发能力则可能是这类集群的“短板”。所以中小企业与集群之间存在了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的关系。

4.集群的良好运行取决于群内中小企业间的信用与责任意识

中小企业集群中存在着大量的交易行为,为实现长久有效的合作并节约交易成本,良好的信用与责任履行情况是必须的,这既是中小企业集群存在的基础,也是中小企业集群的竞争优势。

二、中小企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中小企业集群已经取得了极大的发展,但仍然存在着众多问题。

1.技术落后且创新能力和创新意愿不强

构成中小企业集群的企业大部分处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低端,产品档次低、利润低。但是大部分中小企业由于自身实力的限制无法拿出足够的力量进行新产品与核心技术的研发,且产品技术创新的高投入、高风险性也压制了中小企业的创新热情,特别是在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上采用消极怠工、坐等研发成果,然后采取“后发”战略,利用其他企业的已经开发成熟的技术进行生产,或者仿制别人的新产品。这些情况无疑会影响或降低有创新意愿的其他集群成员的积极性,最终影响中小企业集群的整体发展。

2.集群内部企业相关程度低,合作有限

很多政策型的中小企业集群只是由于政府提供的优惠政策而聚集在一起,但彼此之间并没有太大的关系;还有一些由于地理、资源等因素组成的中小企业集群由于存在组织机制、信任程度、相互竞争等问题而导致合作程度有限。这些度没能很好的发挥出企业集群的规模效应、共享市场、资源等优势。

3.组成集群的中小企业自身组织管理存在问题

由于发展时间有限,众多组成中小企业集群的中小企业都缺乏底蕴,对自身的组织管理尚处于摸索阶段。由于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相比于规模较小的中小企业,高端人才往往更热衷于能够提供优厚福利的国有企业与跨国公司,这更限制了中小企业的发展。由于人才的缺失及历史惯性等原因,不少中小企业都存在制度不健全,发展不规范的问题。

4.政府对中小企业集群的宏观管理体制建设落后

目前,中小企业依然按照所有制、部门及区域分属于不同部门,没有专门的机构来进行中小企业集群的管理。中小企业集群的发展缺乏专门法律的保护与部门的促进,如果能有专门的法律与部门来负责中小企业集群利益的维护与内部的管理必将极大地促进中小企业集群的发展。

5.资金严重不足,融资困难

由于我国市场秩序的不规范与大企业与中小企业间的巨大差距,是一些大企业经常采取赊购的方式与中小企业进行贸易,造成中小企业资金紧张;此外,由于我国金融系统改革步伐缓慢,众多的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只能大量地进行民间借贷与内部集资,从而导致财务费用增加、企业经营困难。由于组成中小企业集群的大部分中小企业都有这样的问题,所以资金不足、融资困难已经成为限制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的瓶颈。

6.中小企业集群内部建设落后

有的企业可能因为拥有核心资源从而在合作中压迫其他企业;有的企业则可

能仅仅将集群视为一个发展的跳板,在获取自己想要的(如利用集群的渠道打入国际市场)资源之后就离开集群;

三、促进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的政策建议

中小企业集群是解决中小企业经营及融资困境,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但是由于市场的激烈竞争,在中小企业集群尚未形成规模之前,由于其各方面的优势还没来得及显现,因此很有可能出现夭折的情况。而在其形成规模之后,复杂的组成与内外部环境也使其随时可能面临致命的危险。因此政府的有效的帮助与管理,是中小企业集群健康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波特认为:政府在产业集群中扮演的是催化剂和挑战者的角色,是鼓励和促进企业提升想象力和迈向更高层次竞争优势的推动力量,在促进中小企业集群发展方面,建议相关部门采取以下措施:

1.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即出台专门针对与中小企业集群与中小企业的法律法规并成立相应部门以促进中小企业集群的发展。目前,中小企业依然按照所有制、部门及区域分属于不同部门。由于政出多门、职能交叉、多头管理,致使口径不

一、管理分散,使地方和企业无所适从。而中小企业集群由于涉及大量的不同产业、不同地域、不同资质的企业,因此需要专门的法律法规体系对其进行规范和管理。

2.优化市场环境

为中小企业集群的发展提供一个健康有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企业进入中小企业集群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共享市场,而目前中小企业面临的市场秩序是比较混乱的,让企业大伤元气的价格战、影响企业形象的假冒产品、损坏企业利益的盗版行为等层出不穷,极大的影响了中小企业集群的健康持续发展。因此,一个健康的市场竞争环境是中小企业集群健康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3.建立有效的内部协调机制

中小企业集群是由中小企业自发或在政策引导下形成的一个松散的经济组织,然而由于经济事物的复杂性,中小企业集群需要一个高效的协调机制来处理中小企业集群内外部关系,且由于很多经济事物政府不适合直接进入管理,因此帮助中小企业集群建立一个有效的内部协调机制就刻不容缓了,比如引导成立商会、行业协会等。

4.扩展融资渠道

中小企业贷款难是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重要瓶颈,银行不愿给中小企业贷款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小企业规模小、实力差,给它们贷款风险大。然而,由于中小企业集群中中小企业的紧密相关与密集的交易,使得中小企业相互之间的信用评价往往比银行更及时准确,且因为相互关联使得企业因担心违约形象和其他企业间的合作从而增大其违约成本,降低了违约风险。因此,建议积极探索适合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从而促进中小企业集群的健康发展。

5.鼓励技术创新

2008年下半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而在这次危机中受创最深的就是我国的一些贴牌生产的企业,由于没有核心技术,产品附加值低,在这轮残酷的市场竞争中他们惨遭淘汰。而在这次危急中能够逆市而上的企业,都是在技术创新上舍得投入,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创新是企业进步的原动力。集群化发展的模式使得中小企业也获得了规模效应,但这种效应相对于大企业真正的规模效应是很脆弱的,只有集集群之力,加快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加快科技创新才是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的最终出路。因此相关部门出台相关政策鼓励集群内的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如建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基金的资金来源由集群内企业按销售额的一定比例(如0.5%)缴纳,对于积极进行技术创新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提高集群内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从而增强中小企业集群的整体技术创新能力。

基金项目:本文系北京工商大学2011年“大学生实践创新基地研究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我国众多中小企业集群因创新投资风险大,外部性强,普遍缺乏持续创新动力,为减少研发投资成本和降低创新风险,集群内所采用的技术多为引进和模仿,其模仿动机远远超过创新动机,群内中小企业都愿意成为 免费搭车者,不愿自主创新。究其根本原因是因为我国集群企业分散独立,各自为战,集群发展缺乏统一规划,企业之间没有建立起专业化分工和协作的联合生产、营销网络,才导致企业集群整体技术创新不足,严重制约着集群形成整体品牌竞争优势。加上,企业与科研机构之间缺乏合作或互动机制不健全,仅靠自行研制,或引进国外技术,消化吸收能力又不强,集群缺乏发展后劲。(高文兵.当前我国中小企业集群存在的问题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2))

下载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精选5篇]

    题目: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专业:市场营销 学生姓名:林景坤准考证号:711060018005 日期:2014年5月9日改革开放为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在国家政策的支......

    中小企业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引言 中小企业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构造市场经济主体,促进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特别是当前,在确保国民经济适度增长、缓解就业压力、实现科教兴国、优化经济结构等方面,均发挥着......

    我国慈善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慈善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摘 要]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慈善事业大力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制约着其发展进程。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促进我国慈善事......

    我国物业管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物业管理是指由专门的机构和人员,依照合同和契约,对己竣工验收投入使用的各类房屋建筑和附属配套设施及场地以经营的方式进行管理,同时对房屋区域周围的环境、清洁卫生、安全保......

    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 要:文章在分析我国第三方物流现状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对发展我国第三方物流提出了建议和对......

    浅析我国电子政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5则范文

    探析我国电子政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摘 要近年来,电子政务在我国蓬勃发展,但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探讨了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存在的一些潜在问题,并从政府、公众和网络技......

    我国连锁药店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目录 一、连锁经营的涵义及药店连锁经营的优势 (一)连锁经营的涵义 (二)药店连锁经营的优势 二、我国连锁药店经营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物流配送将成为连锁药店快速发展的瓶颈 (二......

    浅谈我国农村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含5篇)

    浅谈我国农村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社会学院 103班 58号 李荣强 摘要:教育是立国之本,是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也是人类社会生产经验得以继承发扬的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