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开办费用处理
在对开办费摊销进行会计处理的时候,是以第一次开发票取得收入为摊销时间的。
《企业会计制度》(财会[2000]25号)第五十条规定,除购建固定资产以外,所有筹建期间所发生的费用,先在长期待摊费用中归集,待企业开始生产经营当月起一次计入开始生产经营当月的损益。开办费指企业在企业批准筹建之日起,到开始生产、经营(包括试生产、试营业)之日止的期间(即筹建期间)发生的费用支出。包括筹建期人员工资、办公费、培训费、差旅费、印刷费、注册登记费以及不计入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购建成本的汇兑损益和利息支出。
2008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新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七十条规定:长期待摊费用的支出,自支出发生月份的次月起,分期摊销,摊销年限不得低于3年。实施条例对开办费虽然没有专门的具体规定,但开办费应属于长期待摊性质。
严格来讲,应根据企业会计制度进行会计处理,根据所得税法进行纳税调整。
因此,纳税人在会计处理时应在开始生产经营当月一次性摊销,但在当年的所得税纳税申报时,应在会计利润的基础上调增应纳税所得额,在以后年度的申报时,应相应调减应纳税所得额。
《企业会计制度》(财会〔2000〕25号)对开办费的摊销期限作了重大调整。原行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发生的开办费应当从生产经营的当月起在不超过五年的期限内分期平均摊销。《企业会计制度》第五十条规定:“除购建固定资产以外,所有筹建期间所发生的费用,先在长期待摊费用中归集,待企业开始生产经营当月起一次计入开始生产经营当月的损益。如果企业长期待摊的费用项目不能使以后会计期间受益的,应当将尚未摊销的该项目的摊余价值全部转入当期损益。”由此可见,对开办费的会计处理,无论从会计科目的设置还是摊销的期限都与原行业财务制度有较大改变。这一新规定与现行所得税法规存在较大的差异。《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三十四条规定,企业在筹建期发生的开办费,应当从开始生产、经营月份的次月起,在不短于5年的期限内分期扣除。因此,企业在生产经营的当月一次性摊销的开办费应从生产经营的次月起分五年平均扣除。纳税人在年终申报所得税时,应做好纳税调整工作,并建立“开办费税前扣除台账”或备查登记簿,为以后年度准确申报税前扣除(调减)额打好基础。
例:某股份公司2001年7月份开始生产经营,前期发生的开办费总额96万元,7月份摊销开办费时,会计分录如下:
借:管理费用——开办费摊销 96万元 贷:长期待摊费用——开办费 96万元
本年度允许税前扣除额=96万元÷5年÷12个月×5个月=8(万元),应调增所得额=96-8=88(万元);
2002年至2005年每年应调减所得额=96÷5=19.2(万元);
2006年应调减所得额=96万元÷5年÷12个月×7个月=11.2(万元)。开办费纳税调整台账设置如下: 开办费税前扣除台账 单位:万元 台账填写说明:
1.年度:摊销日期,指开始生产经营的年度和月份,以后年度按顺序类推。2.会计摊销额:指会计上一次性摊销的开办费总金额。
3.税收扣除额:指按税法规定允许在本年度税前扣除的金额。
4.纳税调整额:纳税调整额=会计摊销额-税前扣除额。结果是正数为调增所得额,负数为调减所得额。
5.尚未扣除额:指允许在以后年度税前扣除的金额。第一年尚未扣除额按本年度纳税调整额填写,以后年度的尚未扣除额=上期尚未扣除额-本年税前扣除额。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税务事项衔接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98号)规定:
新税法中开(筹)办费未明确列作长期待摊费用,企业可以在开始经营之日的当年一次性
因此,您可以一次性计入“管理费用”在所得税前扣除。也可以计入“长期待摊费用”3年直线摊销扣除。
关于核定征收,主管税务机关只会注意贵公司的应税收入情况,不会每年查账的,因为,贵公司的应纳企业所得税=应税收入*核定所得率*适用税率。会计亏损不能以后年度利润弥补亏损。只要贵公司财务制度健全、能准确核算盈亏,及时纳税申报缴纳税款,可以转为“查账征收”。因此,现在是核定征收,说不准明年就会被税务机关确定为“查账征收”。所以,建议贵公司将开办费作“长期待摊费用”的处理,以合理避税。
日常发生时累积在“长期待摊费用—开办费”。在正常经营开业前,发生费用支出时,(企业会计准则有规定,税法没要求)借:长期待摊费用—开办费(相应明细,如工资、费用等)贷:银行存款(或现金、应付工资等相关科目)
正常经营开业后,有两种情况,1、企业会计准则要求在开业当月一次情全部记入当期损益。即:
借:管理费用—开办费
贷:长期待摊费用—开办费(相应明细,如工资、费用等)
2、税法规定在不低5年的期间摊销,那就按60个月摊销,首先要将各长期待摊费用—开办费(各明细科目汇总到一个科目内,如果是电算化的话,手工账没必要),然后每个月 借:管理费用—开办费 贷:长期待摊费用—开办费
究竟怎么办,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自已选择!
第二篇:费用跨期处理办法
目前,公司大修理费用账务处理中,存在费用确认跨期的问题。主要是由于对方发票开具时间滞后,而公司又是在收到发票后才入账确认费用。针对这一情况,本着贯彻权责发生制的精神,在实质重于形式的前提下,当发票未及时收到时对大修理期间的费用实施暂估入账,及时确认修理费用。具体操作如下:
当通过预付账款支付修理款时:
借:预付账款
贷:银行存款
当修理结束竣工后,发票尚未收到,通过“其他应付款——暂估设备工程维修款”全额确认修理费用:
借:制造费用等(全额)
贷:其他应付款——暂估设备工程维修款(全额)
待后续期间,收到施工方开具的发票时,全额冲回“其他应付款——暂估设备工程维修款”:
借:制造费用等(红字)
贷:其他应付款——暂估设备工程维修款(红字)
而收到的发票按照正常的处理程序走应付系统:
借:制造费用等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等
贷:应付账款
冲减预付账款:
借:应付账款
贷:预付账款
在用“其他应付款——暂估设备工程维修款”进行暂估的时候,建立明细的备查账,对每笔暂估情况进行记录,在逐月月底进行核对。同时针对对应的预付账款,要求工程部及早向相关单位催讨发票。
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若遇到类似问题,参照此办法执行。
尚待确认的问题:暂估确认费用的时间点和金额如何确定?若按照支付预付账款的时间点确认对应的费用,那么对于某些工程类合同尾款常常在一年以后通过预付账款支付,这是否不妥?若在大修理完成之时,按照工程全额暂估确认费用,用什么做凭证附件?请领导定夺!
潜在风险:如果公司在夏季进行集中大修理时,若暂估确认费用可能会导致某些费用科目(如制造费用)环比、同比出现剧烈波动;另外如果在暂估确认费用的会计期末,发票仍未收到,税务部门是否会认定公司虚增了成本或者期间费用?
妥否?请领导批示!
第三篇:研发费用账务处理
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的账务处理
一、研究阶段(无形资产准则规定:研究阶段的支出全部费用化)
1、相关费用发生时
借:研发支出 — ××项目(材料费、人工费、水电费、租赁费、利息支出等)贷: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原材料等)
2、购置资产
借:固定资产 — ××资产(购买不用安装的设备)贷:库存现金(银行存款)
3、期末结转
借:管理费用 — 研究与开发费
贷:研发支出 — ××项目(材料费、人工费、水电费、租赁费、利息支出等)
二、开发阶段(符合无形资产确认条件的支出应资本化即形成资产,否则应费用化)
1、相关费用发生时
借:研发支出 — ××项目(材料费、人工费、水电费、租赁费、利息支出等)
固定资产 — ××资产(购买不用安装的设备)
贷: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原材料等)
2、开发项目完工时
借:无形资产 — ××资产(资本化部分)
管理费用 — 研究与开发费(费用化部分)
贷:研发支出 — ××项目(材料费、人工费、水电费、租赁费、利息支出等)
三、政府补助科技项目资金的核算
1、收到财政拨款时
借:银行存款 — ××银行
贷:递延收益 —政府补助××科技项目资金
2、利用政府补助资金支付项目费用时
A、支付费用
借:研发支出 — ××项目(材料费、人工费、水电费、租赁费、利息支出等)
贷: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原材料)
B、购置固定资产(或用于项目建设)
借:固定资产 — ××资产(购买不用安装的设备)
在建工程 — ××资产(需要安装的设备、厂房)
贷: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付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原材料、工程物资等)
C、项目完成形成费用部分
借:管理费用 — 研究与开发费
贷:研发支出 — ××项目(材料费、人工费、水电费、租赁费、利息支出等)
D、项目完成形成资产部分
借:无形资产 — ××项目
贷:研发支出 — ××项目(材料费、人工费、水电费、租赁费、利息支出等)
借:固定资产 — ××资产(需要安装的设备、厂房)
贷:在建工程 — ××资产(需要安装的设备、厂房)
3、每个资产负债表日分配递延收益(按年或按月)A、与费用相对应(即费用化部分)
借:本年利润
贷:管理费用 — 研究与开发费
借:递延收益 — 政府补助××科技项目资金
贷:营业外收入 — 政府补助××科技项目资金
B、与资产相对应(即资本化部分:起点自相关资产可供使用时,终点是资产使用寿命结束时)
借:制造费用 — 折旧费
管理费用 — 无形资产摊销 贷:累计折旧
累计摊销
借:递延收益 — 政府补助××科技项目资金
贷:营业外收入 — 政府补助××科技项目资金
事业单位研究开发费用的账务处理
一、收到拨款时
借:银行存款 — ××银行
贷:拨入专款 — ×× 科技项目(科研课题经费、挖潜改造资金、科技三项费用)
二、利用政府补助资金支付项目费用
1、支付费用时
借:专款支出 — ×× 科技项目(人工费、材料费、租赁费)
贷:现金(银行存款)
2、购置设备
借:专款支出 — ×× 科技项目(设备购置费)贷:银行存款
三、项目完工时
1、政府补助资金的账务处理(直接对冲,不形成资产)
借:拨入专款 — ×× 科技项目(科研课题经费、挖潜改造资金、科技三项费用)
贷:专款支出 — ×× 科技项目(人工费、材料费、租赁费、设备购置费)
2、事业单位配套资金的账务处理
借:无形资产— ×× 资产 贷:现金(银行存款、材料)同时 借:固定资产 — ××资产
贷:固定基金
第四篇:ipo的费用如何处理
1.股份有限公司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而发生的各类费用中,可以直接从股票发行溢价所形成的资本公积中扣减的发行费用,仅限于与IPO中新发行的股份直接相关的新增外部费用,即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国证监会的有关规定,为了制作和报送招股说明书和其他发行申请文件,满足法定的信息披露和审核要求而发生的中介机构专业服务费和法定信息披露费用,以及在发行阶段发生的与新发行股份直接相关的费用。具体而言:
可以直接从股票发行溢价所形成的资本公积中扣减的发行费用包括:(1)在制作和报送招股说明书和其他发行申请文件的阶段发生的中介机构专业服务费,包括保荐费、申报会计师费、律师费、评估费等;(2)发行申请获得中国证监会核准后,在发行阶段发生的与新发行股份直接相关的费用,包括招股说明书印刷费、承销费、上网发行费、IPO募集资金的验资费、新发行股份在证券登记结算机构的初始登记费等。
不属于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国证监会相关规定必须发生的法定性质的费用,以及与新发行股份募集资金无直接关联的费用支出,例如广告费、路演及财经公关费、上市酒会费等其他费用,应当于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不能从发行溢价中扣减。发行完成后向证券交易所申请上市时发生的各项支出与本次IPO中新募集的资金已无直接关联,也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不能从发行溢价中扣减。
2.企业在为IPO之目的而设立股份有限公司,或者自有限责任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的过程中发生的支出,包括律师费、评估费、审计费、验资费等中介机构专业服务费,凡是从专业服务合同(业务约定书)条款中可单独辨认并仅与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或变更相关的(例如在业务约定书中单独约定变更基准日审计费、评估费的金额),应当于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3.在IPO申请尚未获得证监会核准前已发生的、根据上述规定可于IPO发行时从股票发行溢价所形成的资本公积中扣减的发行费用,可以视IPO进程的进展情况,暂在“其他流动资产”或者“其他非流动资产”项目中挂账,但项目组应当关注该等资产是否发生减值情况。如果根据市场宏观形势、发行人自身业绩状况、监管机构的调控政策等因素综合分析后,认为在可预见的未来很可能无法实现IPO,或者公司已经放弃或推迟IPO计划,或者IPO申请未能获得发审委通过或已被中国证监会作出不予核准决定的,应当将挂账的发行费用立即转入当期损益处理。
4.在IPO的申请和审核过程中,经常发生需要补审、补报材料的情况,而在补审和补报材料后,原先报送的较早的材料和数据可能不再出现在最终对外公告的招股说明书和备查文件中。如果发生此类情况的,应当将原先为了制作现已不纳入申报期的较早的申报材料和披露信息而发生的中介机构专业服务费转入损益处理。
5.上述支出原先已经计入费用的,在IPO成功后不能将其从费用中转出冲减股本溢价。
第五篇:关于企业开办期间费用的相关问题(中税网)
关于企业开办期间费用的相关问题
按新准则规定,企业开办期间的费用,直接计入管理费用年表,是否转入本年利润?开办期间,本年利润与利润分配是否进行会计处理?税法上有何相应规定?
回复如下:
专家回复:筹建期:会计账务处理及结转方式有实务两种:
1、账务处理:固定资产:按正常做,折旧照常摊销。费用直接进入管理费用。(此方法:不需要在管理费用中设置开办费的三级明细科目:期未结转时:借:长期待摊费用-开办费贷:管理费用
(此方法适用既可按三年以上摊销,也可一次摊销)
2、在管理费用的开办费设三级明细科目,发生费用时,借:管理费用-开办费-三级明细科目。(此方法适用于一次摊销。)
新准则及新所得税法未明确要求企业摊销开办费采用哪种方式,由企业来选择。
3.新准则规定,对于筹建期间的开办费,计入当期损益,也是就记管理费用,每月结转入本年利润。不再通过长期待摊费用科目。
政策依据: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税务事项衔接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98号
九、关于开(筹)办费的处理
新税法中开(筹)办费未明确列作长期待摊费用,企业可以在开始经营之日的当年一次性扣除,也可以按照新税法有关长期待摊费用的处理规定处理,但一经选定,不得改变。
企业在新税法实施以前的未摊销完的开办费,也可根据上述规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