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小学美术课堂学习方法的研究
中小学美术课堂学习方法的研究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基于美术课突出的学科特点,美术学习方法的培养自然就成为了美术教学活动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部分。我在一线的长期美术教学实践活动中,一直在关注和研究美术学习方法的养成问题,并且发现它关系到学生未来, 是需要我们一线老师长期不断探究和实践的课题。
目前中学生美术学习方法存在的普遍现状:
1、美术学习方法过于单一,重技法,而忽略美术的人文性。始终以“像”与“不像”作为衡量标准。
2、许多学生感受力下降,感受不到大自然的美、艺术的美。
3、美术学习方法过于偏激,某些同学对漫画感兴趣,就仅限于对漫画进行研究,其他领域一概不去涉及。
4、出现“忽冷忽热”现象,尤其重点班学生,本来部分学生对美术很感兴趣,热情很高,基础也不错,可突然一次月考下来,自己成绩靠后了,重心立即发生转移,其他同学也开始对美术学习变得很冷漠。
5、摇摆不定,可有可无。受部分家长及主课老师偏激思想影响,学生面对美术始终缺乏正确的价值判断。
6、面对美术科目的诸多领域,学习思路不明确,想学好,但又无从下手,找不到美术学习的切入点,知难而退。
基于上述种种现状,均因学生不当的美术学习方法造成的,作为一线的美术老师,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反思自己的课堂设计是否人性化,是否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美术学习也如此,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一切都等于枉然。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的“学习建议”部分指出:“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在完善接受性学习方法的同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加强美术与其它学科的联系,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的能力。”因此,《课程标准》始终是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和重要依据。我们结合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对中学生美术学习方法的培养进行深入研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才能使美术学习不至于走形式,走过程,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对美术课学习的持久兴趣和欲望,通过学习在审美经验的基础上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视觉感知、触觉体验及审美情趣,并最终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美术学习方法实质上就是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即接受式与探究式)的有效结合与转换。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博采众长,力争做到如下几点:教师合理、精彩的讲述;讨论;示范、演示;合作学习指导方法;角色扮演和模拟活动的指导;练习和实践的指导;案例学习指导法;兴趣定位与展示;引入相关人员参与教学;实地考察;学业游戏;辩论;问题发现与探究指导;头脑风暴法。学习方法呈多样化格局。求同存异,打开不同层次学生思维的大门,理出思绪,主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艺术理念。
一、不同的学习领域侧重不同的学习方法。现代美术教育家伊顿说:“教育是一种勇敢者的探险——尤其是艺术教育,因为它涉及到人类的精神创造。”那么,在美术“造型·表现”领域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妨让学生大胆地去表现,畅游于自由发挥的空间,这样,其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才会极度丰富、完美、别致,也才能比较充分地体现作品多角度、多方位的美。
一位美学家曾经说过:“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也就是说,对同一审美对象,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心境,不同的经历、学识和情感个性,就会有不同的审美意味和不同的理解。因此,在美术“欣赏·评述”领域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有效控制课堂的前提下,在教学内容即作品分析上不能给学生限定一个条条框框,至于审美材料也绝非仅限于唯一一个评价标准。要积极鼓励学生完全用自己的眼光去感受艺术作品,并做出自己的审美判断,充分的、自由的发挥各自的审美想象力,以提高美术教学在塑造学生空间思维、逆向思维、联想性思维及跨越性思维提升力。同时,一位优秀教师在让学生鉴赏作品时,不但要善于答疑,还应善于激疑,使学生“于无疑之处生疑”,把学生思维引进峰回路转的知识道口,促使他们动脑筋、想问题。当学生“山穷水尽疑无路”时,教师就应抓住时机释疑,使学生在质疑、解疑中长知识,长智慧,并学会如何学习;同时学得生动活泼,又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美术“设计·应用”与“综合·探索”领域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掌握美术工具、材料的性能和技能、技巧。教师不要仅限于让学生跟着自己做,依葫芦画瓢,而是要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要做什么,怎样做。让学生运用材料自己去把玩、琢磨,自己去发现和理解。原来工具材料有这样的性能特性;步骤不但可以是这样的,还可以是那样的;不但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还可以采用那种方法。面对同一问题,通过思考与实践,可以产生多种解决途径,并可以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获得新鲜的感知与体验,拥有征服困难后油然而生的成就感!
二、网络资源在美术学习中的运用。
在美术课教学中来自网络的资源正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互联网方便异地交流和互动,信息技术的普及更为个性化、专业化的教学服务提供方便。新课程改革以来各类通过网络建设拓展美术教育教学的探索步伐从未停滞过,有的是运用电脑技术辅助教学、有的是利用网络建立专门网站提供资料搜索、有的是通过软件提供个性学习方式,如“虚拟画室”软件、虚拟三维美术馆等等。
随着网络信息平台的日趋完善,多媒体得到了社会深入的发展,而随着人们交流方式的多样化转变,微博也悄无声息的成为人们的主要交流方式中的重要一笔。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也为微画廊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微画廊渐渐成为人们信息交流的最佳平台。学生可以在微博上发表自己的作品,甚至可以举办个人画展,通过这种新型的交流模式与来自社会各个阶层的人进行广泛的交流,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
除此之外,学生还可以利用网络这个平台走进艺术大师,了解艺术大师的风格和在艺术上的不同建树。加入意趣相投的圈内(如:绘画圈子:书画展厅、美术星空、中国艺术品、中国艺术、中国美术家、国际艺术界、中国艺术之窗、中国美术联盟、中外艺术大观、诗书画论坛、个性设计、设计•天下、装饰设计、艺术鉴赏、艺术人生……)专业绘画人士进行艺术交流,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可以对自己的画面提出最中肯的意见和建议,有力的促进了交流的层面,扩大了交流范围,拉近了不仅是师生间的距离,同时还拉近学生与艺术大师之间的距离。
三、将“生活”与课堂有机融合。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逐步深化对艺术与生活的关系的认识,产生观察生活的兴趣,并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和感受,发现其中艺术要素,提高生活情趣和审美感受。因此,教师要重视美术与日常生活的关联。现实生活中有美术的踪迹,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不能分开。所以美术教育应该贯穿于生活之中。
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曾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美术课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真正意义,并把此观点在课上循序渐进地灌输给学生,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想学、要学,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与浓厚的学习兴趣,把学好美术当成一种荣誉,一种资本。让学生了解美术就在身边,网络、影视、报刊杂志中备受关注的新闻、画面里;楼房建筑的造型、公园的雕塑、盆景、服装、服饰等各种生活用品无不在体现美术的技巧。
在周末或节假日保证精力充沛的情况下,可以走进公园,无拘无束地去观察自然,观察生活,开阔他们的视野和艺术想象力,在直接欣赏与感受的过程中体验美;也可以走进大型商场,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它们各种各样新颖独特的造型设计,形式多样巧妙的色彩搭配,有力的促进了学生的联想性思维,它会比书本上的认知更加直观、快捷。
广州美术学院教授陈卫和在新课程解读中强调“美术课程不仅仅是技能技巧学习和单纯技术训练,提升视觉文化素养才是中小学美术教学之本;美术课的任务不是传授知识,而是积累视觉经验;美术课不能只有抽象理论学习,需要直觉形象和具体实践;美术课程不是严肃古板的学习课程,而是充满艺术性、情趣性、奇妙色彩和智慧光芒,是轻松愉快的互动课程。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展望未来,中学美术教育的前景无限广阔,却又任重而道远。为此,我们奋战在中学美术教育一线的广大美术教师将以百倍的努力,持之以恒,孜孜以求,务实创新的态度,为中学美术教育的提升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二篇:走进中小学美术课堂
走进中小学美术课堂
调查对象:
姓名:程昱年龄:8岁就读于开封市禹王台小学三年级一班 父母:开封制药厂工人
问题:1.你们每周安排了几节美术课?分别是周几?
2.你喜欢现在的美术课吗?为什么?
3.你想象中的美术课是什么样子的?
4.你现在的美术老师是什么样子的,你喜欢什么样的美术老师?
5.你希望美术课堂变成什么样的?
回答:1.每周两节课,周一第四节,周五下午第二节。
2.还可以,不算太喜欢也没有不喜欢,上课没什么意思,就让画张画,但是也比语文数学课好一些吧。
3.想象中老师很年轻,很好玩,很温柔。
4.现在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女老师,很温柔,长头发。还比较喜欢现在这个老师,因为他不厉害。
5.希望不要每节课都画画,做点别的事情,上课很没意思,老让我们画画。越来越觉得上课可没劲了。
调查分析: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活泼爱动,想象力最为丰富,大脑还没有被成人世界的具象思维所影响,所以对于他们的教育形式,不能太过于呆板与单一。要符合他们的年龄特征,抓住他们的爱好,性格特征,引起他们的注意力,提高教学质量,对于年龄不大的孩子来讲,他们更喜欢女老师教课,这会让他们感到更加亲切,容易亲近,也可能是孩子从小受母亲影响较大,从而产生这种偏向。
新时期的美术教育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技巧技能训练,更注重培养人文素养与美术素养。因为在整个人文历史中,美术本来就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
新教育提倡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合作互动学习,强调情感体验,注重学习过程,注重跨学科学习,通过美术实践活动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终生受益。美术课堂教学目标既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教学活动的归宿。是对课堂教学中学生所发生变化的一种预设,又是完成美术课堂教学任务的指南,是进行美术课堂教学系统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术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需要以总体培养目标、教学目标为准则,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进行系统设计。
一、美术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存在的问题《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的美术课程
总目标是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美术知识,基本的美术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美术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美术的意识;体会美术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美术的价值,增进对美术的理解和学好美术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与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在对新课程的实验研究过程中,应该正确、清晰地理解课程目标,并根据具体的课堂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设计课堂教学目标。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美术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存在这些现象和问题:现象A:[案例1]《物体的形状》教师设置的教学目标是:(1)通过玩中学,使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圆柱、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几何形体的名称并能识别;
(2)培养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分析:这主要是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上的问题,从“使学生„„”的表述来看,行为主体是教师,而不是学生,同时,教学目标、教学目的等概念存在混淆的现象;从上例中我们还可以发现,教师确定的课堂教学目标与《标准》阐述的学段目标基本相同,导致课堂教学目标不具操作性。现象B:课堂教学目标没有在环节目标中得到分项落实;在具体的实施中,教师还是偏重与知识技能的落实,过程与方法展开不够,对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比较简单肤浅。
二、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分析:
1、概念不清,教师将教学目的和教学目
标混为一谈。
2、教师对美术课堂教学目标设计重要性缺乏应有的认识,许多美术教师并未对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引起足够的重视,投入应有的精力,照般教学参考而没有真正的理解;
3、教师缺乏必要的理论功底,不知道如何设计与陈述课堂教学目标。对知识与技能、美术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之间的关系理解及如何在课堂中得以体现和落实没有深入思考;对于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实现在表述中是割裂的,由此出现教学设计往往只关注一维目标,忽视了目标的整体性。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教学目标和教学目的这两个概念进行正确的分析和理解,明确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功能,同时正确理解和把握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原则,准确设置美术课堂教学目标,并通过教学过程设计中得到贯彻落实。
二、关于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内涵的理解教学论研究中,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是两个密切相关的概念。“目标”一词原意是流水线上生产出的产品,把这个词引入教育领域,体现出用预期达到的教育结果来支配教育行动的思想。“目的”一词通常是指某一社会或国家为实现教育目的,在教学领域给教师提出的一种概括性的、总体的要求。将教学目标分析到操作化的程度,与具体的情景联系在一起,对体现较抽象的目标的行为结构给予明确界定,引导教学的开展,这就是课堂教学目标。一个表述得恰当的目标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1、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在具体情景下学生行为变化的结果,是用“学生学会了什么”的说法来表示的;
2、教学目标包含要求达成的具体内容的明细规格;
3、教学目标必须要用规范的术语描述所达到的教学结果。
三、对于教学目标功能的认识要使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就要重视教学目标的功能,使其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作用,提高教学质量。
1、期望功能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总过程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在策划教学活动时,要对预定达到的境地和标准进行规划,同时也希望学生通过学习而使行为发生变化,这就是教学目标的期望功能。要使教学目标的这一功能得到发挥,笔者认为关键条件是必须使教师的主观性与实际的客观性相统一。
2、调控功能教学目标在教学过
程中的另一个功能是调控。它既为教学活动指明方向,又可作为教学活动的依据,进而引导教学活动的展开。
3、激励功能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确了学习方向,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求知的欲望。
调查对象:姓名:李铮年龄16岁就读于开封二十五中高一十二班 父母:经商
问题:1.你们一周安排几节美术课,美术课是以什么样的形式来进行的?
2.你们的美术来课老师是什么样的,你喜欢他吗,为什么?
3.你希望美术课变成什么样子的?
4.你觉得学校对美术课重视么,你自己对美术课重视么?
5.你们班有人在校外学习美术么?
回答:1.一周就有一节美术课,也还不一定上不上呢。上美术课的时候大家会带着美术课本到另一栋楼固定的美术教室上课。
2.我们的美术课老师是一个三四十岁的女老师,不算太严厉,但有时候会点到,因为到美术教室上课的时候,会有人不来上课,老师会把不来上课的学生名单交给班主任。
3.我们上美术课的时候,老师就给看图片,讲一讲时代背景什么的,几乎都是讲述,大部分都是他自己在那讲,学生在下面听,听讲效率不高。偶尔他会提问,找学生回答问题。差不多,他的课堂就是这样的。
4.我感觉学校对美术课不怎么重视,因为我们只有高一的学生才会上美术课,高二会上音乐课,高三就没有这类的课程了,这类艺术课程很少。我自己也不重视,毕竟这门课不参加高考,学不学都没什么关系。
5.在校外学美术的人挺多的,我们学校的艺术生很多,都是希望通过特长生来参加高考的。
调查分析:因为对于高中生来说高考是一大重要关卡,而美术并不是高考科目之一,所以学校,教师,以及学生自身都对美术课不够重视,我们不能说学校及教师的不负责任,这是中国应试教育造成的,如果有一天美术也成为高考科目之一的话,我想就不会是今天这种局面了。学校应对美术课更加的重视,增加美术课堂的多样性,丰富性,不应该只是单纯的讲与听的关系,艺术是特殊的,艺术是多样的,但艺术教育应该是规范的。在当前大规模的美术学习热潮中,我们不能不考虑艺术教育的规范化问题。当然,艺术作品的价值是会很快兑现的,而教育的见效是长期的,是靠大家,甚至全社会来完成的。
美育是我国中小学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德、智、体、美、劳“五育”之一。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断发展的新时期,美育理应受到更为广泛的重视,但现实并非如此,尤其是高中阶段的学生存在升学的压力,美术课在有的学校未开设,或者被其他学科占领,只有艺考生才注重艺术方面的陶冶和
熏陶。摒弃传统美育观和传统的美术教学法,运用新的理念、新的教学模式进行新时期的美术教育已势在必行。
现阶段高中美术教育存在的弊端
首先,高中学生对美术课的认识不足。如果让学生回答美术课讲授的内容,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只是回答素描、色彩、国画、手工艺等内容。乍看起来,美术教育不外乎讲授这些东西,但是,审美素质和绘画技法究竟哪一个是美术教育的重点?我认为是前者,一些美术教师却把重心放在了后者。担当着提高艺术素质和人格修养使命的美术课变成了干巴巴的技法课,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有些美术教师往往不够重视这一点,原因有二:一是认为美术课本身是副课;二是课时有限。解决这个问题,不仅要求美术教师能灵活运用课余时间,更要上级领导从长远着眼,对美术课给予足够的认识和合理的安排。
其次,美术课的教学安排存在着弊端。目前,各中学只在初中阶段安排了美术课,初中三年级实际上基本不开美术课。一般的中学只有一位美术教师,少数学校有两位,每周每班的课时也只有两节。
我们知道,中学是人生观形成的最重要的阶段。这里说的中学不仅仅指初中,也包括高中。我们甚至可以说高中的三年占有更重要的位置。在高中阶段,学生对善恶美丑有更清楚的分析和认识,人生观、道德观在这个时期也逐步成型。在这时停止美术课等审美教育,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再次,美术课的教学过程也存在着弊端。现阶段的高中美术课堂一直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上课将美术挂图一挂或者实物摆放好就万事大吉了。有些负责任的老师边讲边画,对学生进行悉心指导;有些不负责任的老师对学生放任自流,不管不问,将美术课上成了自习课。
在教学内容上,美术老师往往重视绘画技巧的传授而忽略了理论知识的讲解。教师常拿自己的作品或课本上的范画,让同学们照抄照描。这样的教学不能发挥出学生的水平,也不能培养学生自己的风格。美术教育脱离实际,不能满足学生的愿望。如果学校和社会能全面考虑,把体、音、美教育放到和数理化教育同样重要的位置,就能很大程度上解决上述问题。
美术教育改革的措施
综上所述,现阶段的高中美术教育改革,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运用多媒体改善枯燥的教学环境。在美术课堂上,枯燥地从头到尾讲授会使学生失去兴趣,不能更深刻地理解和接受知识。如果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比如,运用幻灯片、图片、影片等电教设备,就便于学生的理解。考虑到教学环境的整体性,美术课必须配备专用教室,用于审美理论的直观教学和学生的实践绘画。
传统教学中哪个班的课在哪个班上是不科学的。电教设备的配备,是美术教改中的一个重要步骤。
教具的充分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质量。学校必须配备必要的美术作品幻灯片。教师要尽量为学生提供更真实的素材,准备一些高质量的临本或复制品。目前,大多数学校为学生准备了石膏像、画板等教具,这是美术教育可喜的进步。
第二,要精心策划实践写生。
美术教师应认真、细心观察校园及周围的一草一木,尽可能多地组织学生外出写生或者校内写生。校园的某一个角落,教学楼的外观,这些地方都可以组织学生描画。老师每学期都应该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捕捉美。总之,美术课应该不拘一格,采用活泼多样的教学形式,让美术教育在学生与自然融会的状况下进行,让学生在美的氛围中体验生活的美好,从而对学生进行人生观、审美观的教育。
第三,在教学安排上要因材施教,突出个性化教育。从教学内容来看,美术教育应突破传统的、统一的教学内容,实施个性化教育。
美术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把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引入课堂。有些学生喜欢动漫,有些学生喜欢手工制作,有些学生喜欢速写,有些学生喜欢雕刻„„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的内容和教学方法。在美术教学中,因材施教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美术课的积极性。
第四,在教学内容上要突出高中美术教育的重点,要突出时代特色。从教学实践来看,一个学生从幼儿园阶段到高中阶段应始终贯穿美术教育。中学阶段的美术教育可分三个部分:第一是美术理论知识的教育,第二是绘画基本技法的教育,第三是绘画能力的提高。仅就整个中学阶段来看,初中阶段应以感性认识的教育为主,适当地贯穿美术史论。高中阶段应以绘画技法等理性认识的教育为主,突出对学生审美素质的培养,适当地培养学生鉴赏名画的能力。在讲授美术理论知识时,教师应把教学重点放在比例、结构、透视造型上。需要特别提出的是,教师要配合现代生活的需要加进新的教学内容,如日用品造型艺术、工业造型艺术、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等。
要重点训练素描、色彩和速写。高中阶段的学生绘画能力的提高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素描,二是色彩,三是速写。教师可以从不同的艺术角度启发、引导学生欣赏艺术作品、分析艺术意图,培养学生的审美品位,也可以列举生活中的艺术、美的种种表现等,提高学生识别美与丑的能力。
总之,在社会高速发展,艺术繁荣发展的今天,我们对于学生的教育要从根本上着眼,不断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全面人才。针对高中美术教育中的问题,我们必须及时实施相关的改革措施,促进高中美术教育工作长足发展。
第三篇:中小学美术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美术教学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本次通过参加兰州市美术课题的研究,使我从中学到了不少东西。给我最大的感触有,明确了小课题的研究方向、研究目的与小课题研究的整合思路,以及在开展课题研究中实施的相关内容。
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研究的对象是自己教育教学实际当中具体的、细小的、真实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围绕一个或几个问题而进行的探究性学习,主要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现将本次研究体会、感悟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理论素质
作为小课题研究的实施者,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实践是十分必要的。于是我在已有的理论基础上结合本校实际展开研究,阅读相关教育教学故事与案例,积极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和科学理论,使研究有效和有质。所以从一开始我就树立了终身学习的理念,非常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通过图书馆借阅、网上查阅、期刊订阅、专业书籍的购买,收集了大量相关资料,开拓视野。
二、积极开展课题的研究工作
通过阅读学习,教学实践,力求做到:
1、改变学生学习美术的方式,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各种美术学习方式的实践,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学习。作为教师必须要懂教育学、心理学,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选择科学合理的、适合本班学生的学习策略,并在上课过程中多加思考,适时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艺术的眼光去对待教学,争取精益求精。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认真地贯穿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新的教学姿态迎接新的挑战,使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三、及时总结经验,改进不足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及时总结在教学实践中的不足。由于学生性格参差不齐,接受能力有高有低,家庭环境也不同,如何培养好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还应在平时的实际工作中对症下药,争取寻求更好的方法。
通过开展课题研究,不仅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有效的提升,展示出了较高的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同时,不断吸收和消化现有的研究成果,并转化为教育资源,努力促进学生总体素养的提高,教师通过参与课题研究,也促进了自身的专业成长和综合素养的发展,能很好地做到教研相长。
第四篇: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策略研究学习心得
读<<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策略研究>>后感
崇文小学教育集团鹿丽莎
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课堂上为达到课程目标而采取的一套特定的方式或方法。所谓教学策略是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根据指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相关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形成的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教学方案。为此,通过此次学习,谈一谈我的学习心得。
一、当前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美术课程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同时在美术教学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和困惑,主要有:①为了追求“人文性”目标,就可以丧失美术课的特点吗?②三维目标该如何设计?三维目标写进教案但教学效果为何并不明显?③教学活动生动活泼了、多媒体技术丰富多样了,但美术或教育内涵为何淡薄了?④课堂教学评价已成为常规,为何却往往流于形式?该如何发挥评价的作用?⑤到底什么是好课、优质课(有效教学)的标准?教师该如何打造自己的优质课?
二、关于有效教学
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有效教学是指通过教师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进步或发展。其核心问题就是怎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因此,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
教学有没有效益,并非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学认真与否,而是看学生学到了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属无效或低效教学。
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讲授法。
这是一种由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即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方法。它包括讲述法、讲解法、讲读法等。一般理论性的讲述、美术常识、欣赏教学以及技法课训练前的讲解,都采用讲授法。用这种方法教学的长处是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强、效率高,照顾面宽。但其缺点是容易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缺乏感性知识,如无法解决怎样画等问题。鉴于这种情况,使用这种方法教学时,应该注意下述情况: 此文章来自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二)演示法。
演示法是为了配合讲课和练习,通过操作性的示范表演,使学生增加感性知识,加深印象,明了作画(或其它美术作品制作)的方法步骤。这是美术课尤其是技法课教学常采用的主要方法之一。这种方法在形式上可以分为:当堂作画要求之全过程演示;按作画步骤要求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进行的同步性示范;有意识地找准难点作局部演示。此文章来自中小学教育
(一)充分认识课堂教学的三个基本要素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以教科书为主要蓝本展开的教与学的活动,它包括学生、教师、教材三个基本要素。只有在充分了解和运用这三个基本要素的基础上才能顺利地完成课堂教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的受众,了解学生应该从年龄特征、生活经验、学科基础、内在需要等方面展开。比如,在美术的学习上学生对哪些内容感兴趣、美术知识和技能基础如何、哪些内容很陌生、希望通过怎样的方式学习美术、学生希望如何评价等等问题,都是教师在课前应该掌握的。而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和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应该具备三个“力”:即亲和力、学力和驾驭力。“亲和力”主要指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平等对话,理解与包容等;“学力”主要指教师的学科知识结构及其水平,一个美术教师的“学力”应反映在美术专业知识、人文学科知识、教育科学知识及实践习得知识等方面。“驾驭力”指课堂教学的组织能力与管理能力。对教材的理解与掌握则应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包括教材的定位与编写思路、知识体系与逻辑线索、学习要点与提示、学习材料与方法、学习过程与评价、范例等等。因此,作为一个美术教师充实自己、了解学生、熟悉教材是顺利实施教学的前提和保障,在此基础上还要进一步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教学流程、学习活动、学习评价等。
(二)教学目标定位要准确
课堂教学目标是通过一堂课的学习,学生所应达成的学习任务。它区别于美术课程总目标,也区别于各学龄段的阶段目标,它更强调单位时间内的效益。同时,课堂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归宿点。因此,制订教学目标应该具体而准确,并且具有可检测性。
制订课堂教学目标应考虑三个层面: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意目标。但并非是课程总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个维度,教师应在教学设计中以文字的形式把教学目标确定下来,把握“行为主体、行为条件、行为过程、行为结果”四个因素。
制定教学目标还应考虑以下因素:①充分考虑不同学习领域,美术学习中的“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等不同学习领域,有其不同的目标取向,如“造型▪表现”领域的学习目标侧重于对工具、材料、方法、步骤、语言、原理等方面的认识、理解与运用,以及通过造型表达思想与情感等。②充分考虑不同学习内容。在同一学习领域下的不同学习单元、学习内容其目标也是不一样的。③充分考虑学科特点,不要“荒了自己的田去种人家的地”。④充分考虑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可接受性,例如同是剪纸的教学内容,其在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年龄段学习要求是不一样的。
(三)形式要为内容服务
这里所说的“形式”是指教学策略、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流程以及学习方式、活动设置等等。“内容”是指教学目标以及达到目标所应掌握的重点、难点内容。“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学“形式”多种多样,就教学方法而言就有“讲授法、演示法、谈话法、讨论法”等等。就学习方式而言,新课程提出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三种主要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学“形式”很多,一堂课不能都用到,也不能说哪种形式就一定最好,就某一堂具体的课来说,不同的“内容”应选择不同的“形式”,“形式”应为“内容”服务。例如:在学习一些基本的作画技法和步骤时,老师的讲解与演示就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再如让小学低年级学生了解一些学科性较强的知识时,采取游戏、接力赛等形式进行知识的柔化处理就比较合适。同时,“形式”的选择应考虑其利益最大化,即采取哪种“形式”对于解决“内容”更直接有效,所谓“该看的要多看,该说的要多说,该画的要多画,该演示的一定要演示”。
(四)好钢要用在刀刃上
一堂课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学生的精力和注意力也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习效率是每一位教学者应该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教学流程设计的优化、教学时量和内容的合理安排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过程的优化应做到“好钢要用在刀刃上”。所谓“好钢”是指课堂上的主要时间和精力,所谓“刀刃”是指一堂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也就是说,在课堂教学中应选择最佳时机,把较多时间和主要精力投入到解决重点、突破难点上来。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学生的有效注意是有限的,很难保持四十分钟或四十五分钟的持久注意力,一般来说,一堂课开头的几分钟课堂还未安全安静,学生精力还未完全集中,不宜于马上进入重点难点的学习,而应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接下来的时间里,学生由于“引人入胜的开头”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注意力开始集中了,此时应花费较多时间用若干小环节学习重点、突破难点,使课堂有一个“坚实的中部”。当然,这里有一个前提是如何把握好“刀刃”,即正确把握好重点和难点,不同的课型有不同的重点,比如设计课教学中学生设计意识的培养和设计思维的训练就是重点,至于制作步骤、绘制方法等显得不那么要紧了。再如制作课中,材料的选择、工具的使用、制作的流程和工艺就显得很重要。笔者发现,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老师往往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或者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对此,笔者建议教师用关键词呈现教学流程,并对表示重点和难点的关键词进行标记,这样在教学中才会有的放矢,真正做到“好钢用在刀刃上”。
(五)范例应具典型性
举一反三性是课程的基本特性之一,要做到“反三”,“举一”就很关键,关键在于范例应具有典型性。尤其是美术课,由于其具有很强的直观性特点,所以范例的典型意义尤为重要。所谓范例的典型性,通俗地说就是范例与学习目标能够最好地最直接地挂钩,最能说明问题,即“用它”最能“说话”,并不是越经典就越好。美术课中的范例主要指美术名作、学生习作、教师范画等。不同类型的范例选择应考虑不同的典型意义,有的范例旨在引导学生学习方法步骤;有的范例旨在学生了解形式语言和艺术原理;还有的范例则在于引导学生感受审美特征和人文价值。
四、如何检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美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是否优化,应该通过一定的方式以一定的标准进行检测。笔者认为,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可以从教学目标达成情况和课堂文化建设情况以及教学的负效三个方面来进行检测。
通过读这本书使我学习了很多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指导自己好好的实践在课堂教学中,使我们的学生可以有效的学习,高效的完成各种绘画、手工作业。
第五篇:中小学音乐美术课题研究选题参考
中小学音乐美术课题研究选题参考
01、我区中小学艺术教育(美术教育、音乐教育、书法教育)现状的调查 02、审美教育的作用、途径、内容、形式的探索
03、艺术(美术、音乐)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的研究 04、中小学艺术(美术、音乐)教育相互衔接的研究 05、构建中小学美术(音乐)创新教育模式的的思考和实践
06、在中小学艺术(美术、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持久的兴趣、想象力、形象思能力、培养个性)的研究
07、在美术(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没有艺术天赋学生的实践与探索 08、任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美术涵养、音乐素养)的研究 09、在欣赏教学中加强学生情感体验的研究
10、目前学校艺术(美术、音乐)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11、美术(音乐)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
12、关注课堂细节,提高音乐(美术)教学质量的研究
13、通过音乐教学,提高学生感受和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创作能力)的研究
14、在美术(音乐)教学中加强学生生活体验的研究
15、中小学美术(音乐)教学策略设计的研究
16、提高中小学美术(音乐)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17、校本艺术课程(地方课程)开发的研究
18、新理念下美术(音乐)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19、教师在中小学音乐(美术)教学中的角色定位 20、美术(音乐)欣赏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意识的研究
21、美术(音乐)教学中技能技巧训练与审美教育有机统一的研究
22、小组合作学习在美术(音乐)课堂上的应用的探索
23、美术(音乐)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运用
24、研究性学习在美术(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25、美术(音乐)课中寓教于乐(愉快教学)的探索
26、处理美术(音乐)教学中突发事件的研究
27、中小学美术(音乐)教学评价改革的研究
28、多元评价在美术(音乐)教学中运用的研究
29、建立新课标下美术(音乐)教学新评价体系的研究 30、信息技术与美术(音乐)学科整合的研究
31、充分利用教育媒体,提高美术(音乐)课堂效益的研究
32、社区资源在中小学美术(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的研究
33、美术室(音乐室、舞蹈室)资源利用和开发的研究
34、中小学美术(音乐)在教学在实施动态生成的研究
35、艺术(美术、音乐)教育的场地、器材、师资建设的研究
36、地方(乡土、民间)艺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研究
37、在中小学美术(音乐)教学中渗透乡土艺术教学的研究
38、在音乐(美术)教学中渗透(……)教学的研究
39、美术(音乐、舞蹈、书法)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正常化的探索40、利用多媒体优化美术(音乐)课堂教学的研究
41、如何激发学生热爱民族艺术(民族音乐、民间美术)的研究
42、学校美术室(音乐室、舞蹈室)器材的利用率调查
43、学校艺术教育与社区艺术教育相整合的实验
44、学生校外学习美术(声乐、器乐、舞蹈、书法)的调查报告2
45、关于学生家长的态度对学生学习音乐(美术)影响力的心理分析与调查报告
46、在合唱(合奏)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团队意识)的研究
47、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加强器乐教学的研究
48、器乐(竖笛、口琴、口风琴)进课堂的研究 50、民族打击乐(民间吹打乐)教学的探索
51、电脑MIDI音乐进课堂的探索
52、加强戏曲教学,培养学生挚爱传统艺术(民间艺术、民族音乐)的探索
53、音乐课中培养学生的表演意识(欲望)的研究
54、关于流行音乐进中小学音乐课堂的思考与研究
55、中小学合唱教学中,增强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的探索
56、如何培养小学生欣赏音乐良好习惯的研究
57、高中音乐欣赏教学审美情趣培养的探索
58、高中艺术欣赏课挖掘人文主义思想的研究
59、初中音乐欣赏课动静结合的实践与探索 60、小学低段音乐游戏教学的研究 61、音乐课开展有效即兴创编活动的研究 62、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研究
63、正确处理音乐知识技能与音乐审美表现的研究 64、开放式的美术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65、在儿童画(命题画、想象画、写生画)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的研究
66、如何指导低段学生进行儿童画创作的研究
67、学生绘画创作中新媒材(新材质、新工具、新方法)的运用的探索 68、儿童画风格多样化教学研究
69、加强实用(应用)美术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70、利用电脑软件指导学生进行电脑绘画(平面设计)的探索 71、E环境下的中小学美术学习的研究 72、基础图象处理软件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73、在美术教学中运用档案袋式评价的研究 74、引导学生学习基础美学,提高审美能力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