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二面角大小的求法归类分析
二面角大小的求法归类分析
一、定义法:直接在二面角的棱上取一点(特殊点),分别在两个半平面内作棱的垂线,得出平面角,用定义法时,要认真观察图形的特性 二、三垂线法:已知二面角其中一个面内一点到一个面的垂线,用三垂线定理或逆定理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
三、、垂面法:已知二面角内一点到两个面的垂线时,过两垂线作平面与两个半平面的交线所成的角即为平面角,由此可知,二面角的平面角所在的平面与棱垂直
四、射影法:利用面积射影公式S射=S原cosθ,其中θ为平面角的大小,此方法不必在图形中画出平面角二面角
第二篇:教案-二面角的求法
教学目标:
学会用不同方法求二面角
知识归纳:平面内的一条直线把平面分为两部分,其中的每一部分都叫做半平面,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这条直线叫做二面角的棱,每个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二面角的大小可以用它的平面角度来度量,二面角的平面角是多少度,就说这个二面角是多少度,平面角是直角的二面角叫做直二面角。
例题讲解:
一、定义法:
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 这条直线叫做二面角的棱, 这两个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在棱上取点,分别在两面内引两条射线与棱垂直,这两条垂线所成的角的大小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
本定义为解题提供了添辅助线的一种规律。如例1中从二面角S—AM—B中半平面ABM上的一已知点(B)向棱AM作垂线,得垂足(F);在另一半平面ASM内过该垂足(F)作棱AM的垂线(如GF),这两条垂线(BF、GF)便形成该二面角的一个平面角,再在该平面角内建立一个可解三角形,然后借助直角三角函数、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解题。
例1(2009全国卷Ⅰ理)如图,四棱锥S-ABCD
AD=2,DC=SD=2,点M在侧棱SC上,ABM
求二面角S-AM-B的大小。ABCD为矩形,SD底面ABCD,=60°(I)证明:M在侧棱SC的中点(II)
练习1(2008山东)如图,已知四棱锥P-ABCD,底面ABCD为菱形,PA⊥平面ABCD,ABC=60,E,F分别是BC, PC的中点.(Ⅰ)证明:AE⊥PD;(Ⅱ)若H为PD上的动
6点,EH与平面PAD所成最大角的正切值为2,求二面角E—AF—C的余弦值.分析:第1题容易发现,可通过证AE⊥AD后推出AE⊥平面APD,使命题获证,而第2题,则首先必须在找到最大角正切值有关的线段计算出各线段的长度之后,考虑到运用在二面角的棱AF上找到可计算二面角的平面角的顶点S,和两边SE与SC,进而计算二面角的余弦值。
二、三垂线法
三垂线定理: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的射影垂直,那么它也和这条斜线垂直.通常当点P在一个半平面上则通常用三垂线定理法求二面角的大小。
本定理亦提供了另一种添辅助线的一般规律。如(例2)过二面角B-FC1-C中半平面BFC上的一已知点B作另一半平面FC1C的垂线,得垂足O;再过该垂足O作棱FC1的垂线,得垂足P,连结起点与终点得斜线段PB,便形成了三垂线定理的基本构图(斜线PB、垂线BO、射影OP)。再解直角三角形求二面角的度数。
例2.(2009山东卷理)如图,在直四棱柱ABCD-A1B1C1D1中,底面ABCD为等腰梯形,AB//CD,AB=4, BC=CD=2,AA1=2,E、E1、F分别是棱AD、AA1、AB的中点。(1)证明:直线EE1//平面FCC1;(2)求二面角B-FC1-C的余弦值。
练习2(2008天津)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矩形. 已知AB=3,AD=2,PA=2,PD=22,PAB=60(Ⅰ)证明AD平面PAB;(Ⅱ)求异面直线PC与AD所成的角的大小;(Ⅲ)求二面角P-BD-A的大小.
分析:本题是一道典型的利用三垂线定理求二面角问题,在证明AD⊥平面PAB后,容易发现平面PAB⊥平面ABCD,点P 就是二面角P-BD-A的半平面上的一个点,于是可过点P 作棱BD的垂线,再作平面ABCD的垂线,于是可形成三垂线定理中的斜线与射影内容,从而可得本解法。
三、补棱法
本法是针对在解构成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没有明确交线的求二面角题目时,要将两平面的图形补充完整,使之有明确的交线(称为补棱),然后借助前述的定义法与三垂线法解题。即当二平面没有明确的交线时,一般用补棱法解决
例3(2008湖南)如图所示,四棱锥P-ABCD的底面ABCD是边长为1的菱形,∠BCD=60°,E是CD的中点,PA⊥底面ABCD,PA=2.(Ⅰ)证明:平面PBE⊥平面PAB;(Ⅱ)求平面PAD和平面PBE所成二面角(锐角)的大小.分析:本题的平面PAD和平面PBE没有明确的交线,依本法显然要补充完整(延长AD、BE相交于点F,连结PF.)再在完整图形中的PF.上找一个适合的点形成二面角的平面角解之。
练习3已知斜三棱柱ABC—A1B1C1的棱长都是a,侧棱与底面成60的角,侧面BCC1B1⊥底面ABC。
(1)求证:AC1⊥BC;
(2)求平面AB1C1与平面 ABC所成的二面角(锐角)的大小。
提示:本题需要补棱,可过A点作CB的平行线L
o
四、射影面积法(cosq=S)S
S)求出二面角的大小。S
PCAB(Ⅱ)求二面角凡二面角的图形中含有可求原图形面积和该图形在另一个半平面上的射影图形面积的都可利用射影面积公式(cos例4.(2008北京理)如图,在三棱锥
P-ABCAC=BC=2,ACB=90,AP=BP=AB,PCACo
B-AP-C的大小;
分析:本题要求二面角B—AP—C的大小,如果利用射影面积法解题,不难想到在平面ABP与平面ACP中建立一对原图形与射影图形并分别求出S原与S射 于是得到下面解法。
练习4: 如图5,E为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CC1的中点,求平面AB1E和底面A1B1C1D1所成锐角的余弦值.分析平面AB1E与底面A1B1C1D1交线即二面角的棱没有给出,要找到二面角的平面角,则必须先作两个平面的交线,这给解题带来一定的难度。考虑到三角形AB1E在平面A1B1C1D1上的射影是三角形A1B1C1,从而求得两个三角形的面积即可求得二面角的大小。
五、向量法
向量法解立体几何中是一种十分简捷的也是非常传统的解法,可以说所有的立体几何题都可以用向量法求解,用向量法解立体几何题时,通常要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写出各点的坐标,然后将几何图中的线段写成用坐标法表示的向量,进行向量计算解题。
例4:(2009天津卷理)如图,在五面体ABCDEF中,FA平面ABCD, AD//BC//FE,ABAD,M为EC的中点,AF=AB=BC=FE=1AD(I)求异面直线BF与DE所成的角的大小;(II)证
2明平面AMD平面CDE; 求二面角A-CD-E的余弦值
练习
5、(2008湖北)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平面ABC侧面A1ABB1.(Ⅰ)求证:ABBC(Ⅱ)若直线AC与平面1ABC所成的角为,二面角A1-BC-A的大小为,试判断与的大小关系,并予以证明.上述五种二面角求法中,前三种方法可以说是三种增添辅助线的一般规律,后两种是两种不同的解题技巧
第三篇:立体几何二面角求法练习题 1
立体几何二面角求法练习题
1、正方形ABCD-A1B1C1D1中二面角B-A1C-A的大小为____
2、将∠A为60°的棱形ABCD沿对角线BD折叠使A、C的距离等于BD则二面
角A-BD-C的余弦值是__
3、正四棱柱ABCD—A1B1C1D1中对角线BD1
8BD1与侧面B1BCC所成的为30°则二面角C1—BD1—B1的大小为______
4、从点P出发引三条射线PA、PB、PC每两条的夹角都是60°则二面角B-PA-C的余弦值是______
5、二面角α-l-β的平面角为120°A、B
∈lACαBDβAC⊥lBD⊥l若AB=AC=BD=1则CD的长______
6、ABCD为菱形∠DAB60°PD⊥面ABCD且PDAD则面PAB与面
PCD所成的锐二面角的大小为______。
7、空间三条射线CA、CP、CB
∠PCA=∠PCB=600ACB=900 ∠求
第四篇:《二面角的一种求法》的说课稿
一、教材简析:
1.地位与作用:
本节是高二数学下册第九章《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中相关§96二面角的求解问题。是在立体几何知识学习完毕,学生已具有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掌握了一定的立体几何的研究方法的基础之上,对二面角求解方法进行的一个补充。二面角的求解是立体几何部分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本节内容为学生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2.教学内容及目标
教学内容:
将异面直线两点间距离公式变形应用于求二面角,变形所得公式就是本节所学主要内容,暂且称这个公式为二面角余弦公式。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异面直线两点间距离公式在求二面角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
(1).推广引申不但能加深对原题的理解,而且对于扩大解题效果,提高解题能力,培养发散思维,激发创新意识,都有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
(2).通过转化问题探究公式条件的过程,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精神,提高学生化归的意识和转化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问题的转化过程,让学生认识万物都处于联系之中,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待问题。
3.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重点:二面角余弦公式条件的发现,结构的确定;
难点:二面角余弦公式条件的发现,结构的确定;
二、学情分析:
1.起点能力分析
立体几何知识学习完毕,学生已具有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掌握了一定的立体几何的研究方法,并成为本节的学习基础。
2.一般特点分析
高二学生观察力已具有一定的目的性、精细性、持久性,有意识记占主导地位、意义识记以占重要地位,同时概念理解能力、推理能力有所提高,具有一定的掌握和运用逻辑法则的能力,但由于认知水平的不同,学生掌握和运用逻辑法则的能力存在不平衡性。
三、教法分析:
本节采用启导法,以质疑启发、直观启发为主,通过一系列带有启发性、思考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教师适时演示,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化静为动,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学法指导:
根据学法指导自主性和差异性原则,让学生在“观察——发现——推理——应用”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思维能力。
五、教学程序
1.教学思路
设疑导入→构建条件→形成公式→公式应用→教学反思。
2.教学环节安排
(一).情境设置:
习题1:教科书80页题10
设计意图:由此题与学生共同回顾二面角的定义及其求解方法,并且根据题设条件,由学生发现该二面角的求解由异面直线AC、DB的位置关系来确定,提出为什么异面直线可以确定二面角,异面直线怎样确定二面角呢?引出问题二,从而进入第二环节——探索研究。
(二)、探索研究:
问题二:
问1:什么是异面直线的公垂线?两异面直线有多少条公垂线?
问2:设异面直线a、b公垂线为l,则a、b、l三条直线可以确定多少个平面?
问3:这两相交平面可以构成两对二面角,这两对二面角大小有什么关系?(设计意图:到此完成由异面直线构造二面角)
问4:从四个二面角任选一个二面角,该二面角的大小与异面直线位置有什么关系?
通过问题的层层深入,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得出异面直线的位置可以确定二面角的大小的结论。再通过教具的演示让学生发现线段AM、BN、AB、MN任意一个的改变都会影响异面直线的位置,说明这四条线段可以共同确定二面角,从而发现公式的结构,突破难点;
问5:令a∩l=A,b∩l=B,M∈a,N∈b且MA=m,NB=n,AB=d,MN=l,求二面角α―l―β。
通过问题5将异面直线的位置量化,由学生自己推导,得出二面角的余弦公式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5设出四条线段的长,求二面角的大小,从做辅助线、确定二面角平面角,到在三角形中计算求值,最后整理解题过程,由学生自主解决,教师适时引导,多问学生为什么,纠正学生语言表达上的错误,提示解题不符逻辑关系的地方,让学生在相互补充,相互找不足的这一自我评价、自我调整过程中,完善推理过程,得出二面角的余弦公式。通过这一数学交流活动,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合情推理能力,注重学生作为个体发展能力的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协同合作共同探索、的精神。并且让学生体会数学学习不仅重在学习一个结论,而是注重学习的过程,让学生在自己发现结论、自己推得公式中体验成功。
问题三:用问题二的方法求解习题一
设计意图:巩固公式的应用,明确如何应用公式;通过对比公式与习题一的条件,让学生认识到本节所学求二面角的方法是对教科书习题一般化所得的结论,体会数学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研究过程。
问题四:将公式条件中二面角两半平面的线段放到了以棱上线段为公共边的三角形中,作为了两三角形的高。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过程,进一步深化所推公式中量的理解,其作用是半平面用三角形表示,更有利于在柱体或锥体中解决二面角的求解问题;
(三)、巩固训练
习题
21.(改编自教科书80页题11)把长、宽分别为4、3的长方形ABCD沿对角线AC折叠,使BD长为7/5,求二面角B―AC―D。
2.(教科书80页题11)把长、宽分别为4、3的长方形ABCD沿对角线AC折叠成直二面角,求顶点B与D之间的距离。
设计意图:
题1是对问题四结论的简单应用。此题题设是将平面图形折成立体图形,求形成的二面角的大小,巩固平面图形折叠过程中量的变化情况。
题2让学生认识:二面角余弦公式建立了四个线段、一个角五个量间的关系,知道其中任意四个,都可以求第五个量,加深对公式的认识,熟悉公式的变形应用。
习题3:(选自2005年湖南高考题)已知四边形ABCD是上、下底边分别为2和6,高为的等腰梯形,将它沿对称轴OO′折成直二面角,求二面角O―AC―O′的大小。
设计意图:让学生创设公式应用条件,自主解决问题,同时再次巩固立体空间中量的求解用平面解决的思想方法。
(四).总结提炼:
1.说明本节所学求二面角方法的可行性;
2.说明本节所学求二面角方法的合理性;
3.本节所学求二面角的方法不是教科书中的定理、公式,因此不能作为已知结论在解答题中应用。但学习重视结果,更注重学习的过程,这节课学习的意义,不是公式本身,而是用已知的知识探究出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
(五):作业
习题
4、为必做题,习题5为选做题
设计意图:布置作业有弹性,避免一刀切,将上述思维发散的过程延伸到课后,使学生活跃的思维得以发展,进而形成思维习惯。
总之,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努力挖掘蕴含于知识生成过程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有机结合,有意渗透,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第五篇:一级医院分析条款归类
一级医院分析条款归类
(79款)
1)1.2.2.1 评审前三年中对参与的每件重要医疗救援(三人以上)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均有总结分析。
2)2.2.3.2 有全年继续医学教育学分完成情况汇总及分析。3)2.3.1.2 有重大经济事项的决策与实施进行跟踪记录,有成本效益分析。4)2.5.3.1 医院定期收集院内、外对医院服务的意见和建议。定期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与评价 5)2.6.2.1 公布投诉管理部门、地点、接待时间、联系方式以及投诉电话,建立健全投诉档案。
定期分析和整理各类投诉事件 6)2.7.1.1 加强信息系统的安全保障和患者隐私保护。有安全监管记录,定期分析 7)2.7.2.1 建立医院运行与医疗业务指标体系,定期进行分析、检查、改进管理工作。
8)2.8.1.4 病案室与职能部门对患者出院后病历未能及时回归病案室的科室进行追踪、分析、改进管理,保障回归率。
9)2.9.1.1 有定期财务管理总结分析报告,持续改进财务工作。
10)2.9.2.1 按时完成成本核算月报表,有季度、半年和成本分析报告。
11)2.9.4.1 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包括预算编制、审批、执行、调整、决算、分析和考核等制度。12)2.9.4.2 定期进行预算执行结果的分析和考核。
13)2.13.1.1 有医学装备论证、决策、购置、验收、使用、保养、维修、应用分析和更新、处置等相关制度与工作流程。
14)2.13.2.1 职能部门根据监管和考核情况对全院设备操作和维护情况的分析报告,规范使用,减少误操作,提高设备的使用周期。
15)2.13.3.1 有医学装备故障维修情况的分析报告,用于指导装备的规范使用。16)3.1.1.2 对本科室质量与安全指标进行资料收集和分析。
17)3.1.2.1 各职能部门履行本领域质量与安全管理职责,对考核结果定期分析,及时反馈和整改。18)3.2.1.1 有医院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实施方案及相配套制度、考核标准、考核办法、质量指标、持续改进措施。
对方案执行、制度落实、考核结果等内容有分析、总结、反馈及改进措施。19)3.2.1.2 有医院质量关键环节、重点部门管理标准与措施。职能部门履行监管职责,对各项管理标准与措施的落实情况有定期检查、分析、反馈,有改进措施。20)5.1.1.1 依据检查、诊断结果对诊疗计划及时进行变更与调整。对重要的检查、诊断阳性与阴性结果的分析与评价意见应记录在病程记录中。21)5.1.2.1 诊疗计划执行过程中如有变更要进行分析并记录。22)5.1.4.1 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履行职责,定期自查、评估、分析、整改。
职能部门履行监管职责,定期进行评价、分析和反馈。
23)5.1.6.2 病程记录根据病情观察、查房情况结合检查结果有分析、有判断,体现三级医师的诊断思路和处理方案。
24)5.1.7.2 医院至少每季度对病历质量进行总结、分析、评价,提出整改措施,改进病历质量。25)5.2.1.1 完善患者入院、出院、转科服务管理工作制度和标准,改进服务流程,方便患者。
职能部门对连贯服务进行检查与评估,对存在问题有分析、有整改措施。26)5.2.2.1 27)出院、转院、转科记录应按医院规定的格式书写并保存,应向接收医院、科室出具详细的病历摘要,说明转院、转科的原因及当前病情。
职能部门对连贯服务进行检查与评估,对存在问题有分析、有整改措施。
28)5.4.1.1 有患者病情评估与术前讨论制度。
职能部门对制度落实情况定期检查,并有分析、反馈和整改措施。29)5.4.1.2 根据临床诊断、病情评估的结果与术前讨论,制订手术治疗计划或方案。
职能部门履行监管职责,并有分析、反馈和整改措施。30)5.4.2.1 在患者手术前履行知情同意。
职能部门履行监管职责,并有分析、反馈和整改措施。31)5.4.3.1 有急诊手术管理措施,保障急诊手术及时与安全。职能职能部门部门履行监管职责,并有分析、反馈和整改措施。32)5.4.4.1 按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完成手术记录与术后首次病程记录。职能部门履行监管职责,并有分析、反馈和整改措施。33)5.4.5.1 制定患者术后医疗、护理和其他服务计划。
职能部门履行监管职责,并有分析、反馈和整改措施。
34)5.4.6 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加强围手术期管理,保障患者安全,建立“手术并发症”监测、原因分析、反馈、改进、控制体系。职能部门履行监管职责,定期进行评价、分析和反馈。
35)5.5.3.2 职能部门有检查、反馈、总结,有改进措施。对麻醉意外和并发症专题讨论,定期自查、分析、整改。
36)5.5.3.3 科室能定期对麻醉效果资料进行分析、评价、总结,有改进措施。37)5.5.1.2 科室对变更麻醉方案的病例进行定期回顾、总结、分析。
职能部门履行监管职责,有定期监管检查、分析、反馈,有改进措施。38)5.5.4.1 全身麻醉患者Steward 评分结果记录在病历中。科室定期自查、分析、整改。39)6.1.2.1 建立护士岗位责任制,推行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明确临床护理内涵及工作规范。
科室能定期自查、分析、整改。
40)6.1.3.1 护理部对科室护理管理目标、护理质量执行有定期的检查、评价、分析、反馈 41)6.1.3.2 科室对护理常规、操作规程、护理核心制度落实情况有自查、分析、反馈及整改。
护理部履行监管职责,有定期检查、分析、反馈,有改进措施。
42)6.3.1.1 依据《护士条例》、《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临床护理实践指南(2011 版)》等文件要求,护理部对分级护理落实情况进行定期检查,评价、分析,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并提整改建议,有记录。
43)6.3.1.2 执行查对制度,对落实情况进行定期检查,评价、分析,有给药差错分析 44)6.3.3.1 有基础护理、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并建立可追溯机制。45)6.3.4.1 护士具备危重患者护理的相关知识与操作技能。职能部门对落实情况进行定期检查,评价、分析 46)6.3.8.1 为患者提供心理与健康指导服务和出院指导。对指导效果进行分析评价,有记录。47)6.4.3.1 有针对不良事件案例成因分析及讨论记录。48)6.4.4.1 有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制度与工作流程。
有指定部门统一收集、核查、分析医疗安全(不良)事件,采取防范措施。49)6.4.5.1 定期对安全隐患进行检查与分析,并提出对应管理措施。50)6.4.8.1 有坠床、跌倒的质量监控指标数据收集和分析。51)6.4.9.1 对发生压疮案例有分析及改进措施。52)6.5.1.2 职能部门对手术安全核查执行情况有督导检查,有分析,有反馈,有整改意见。53)7.1.1.1 有对院科两级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工作及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对感染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对存在问题有反馈及改进措施。54)7.1.3.1 有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与高危险因素的监测。
科室落实自查情况及存在问题总结、分析、报告机制,有改进措施。55)7.1.6.1 职能部门对医用耗材、消毒隔离相关产品采购质量有监管,对设备设施及消毒剂检测结果进行定期分析,有总结、反馈,及时整改。56)7.1.7.1 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定期(至少每季度)对监测信息进行分析讨论,有会议记录或简报。57)7.2.2.1 职能部门对传染病管理定期监督检查、总结分析(有记录文件)。58)7.2.3.1 有职业暴露的完整登记、处置、随访等资料,并根据案例或阶段分析改进职业防护工作。59)8.1.2.1 定期评估药品储备情况,85%经上的药品库存周转率少于10-15日,定期评估,有分析报告和提出改进措施。
60)8.1.2.2 61)对药品质量抽查结果及科室备用药品管理检查情况进行分析、总结,落实整改措施。62)8.2.1.3 处方书写合格率≥98%。查阅每月处方点评记录和抽查处方分析结果。63)8.2.1.4 住院患者病程记录中有用药依据及分析。
64)8.2.1.5 有差错分析制度和改进措施。定期进行差错防范培训。
有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持续改进的措施,有专人负责对临床不合理用药进行干预效果分析,体现多环节防范与持续改进效果。
65)8.2.2.1 有专门人员定期对医师处方是否优先合理使用基本药物进行督查、分析及反馈。66)8.3.1.1 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作为本科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对本科室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整改。有记录。67)8.3.1.3 围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使用规范。
职能部门履行监管职责,对落实情况有分析、反馈和整改措施。68)8.4.1.1 对严重用药错误报告有分析,有整改措施。69)8.4.2.1 定期召开质量与安全管理会议,对本部门的质量与安全管理进行检讨,对全院的药学质量与安全进行总结分析,每季度至少一次。70)8.4.2.2 科室每季度对落实质量及安全控制指标进行分析、评价,结合医院药物安全性监测的结果,提出整改措施。71)9.1.2.4 实验室制定针对不同情况的消毒措施,并保留各种消毒记录。定期监控各种消毒用品的有效性。
职能部门定期检查、分析、反馈、整改。72)9.1.3.2 严格执行检验报告双签字制度。
审核重点识别分析前阶段,由于标本不规范所带来的结果错误。73)9.1.3.5 实验室与临床建立有效的沟通方式。
定期对咨询情况和沟通信息进行总结分析,针对共性问题,开展培训。74)9.1.4.3 常规开展室内质控。
有效处理失控,应详细分析失控原因
75)9.2.2.1 医学影像诊断报告及时、规范,有审核制度与流程。
科室每月对诊断报告质量进行检查,总结分析,落实改进措施。76)9.2.2.2 采用多种形式,开展图像质量评价活动。
有评价结果分析与持续改进措施,提高影像图像质量。77)9.2.3.2 有员工放射剂量监测数据分析和针对超标原因的改进措施。78)9.2.5.1 制定放射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有演练或安全事件的总结分析,有整改措施并组织落实。79)9.2.6.1 有医学影像诊断与手术后符合率统计与分析,符合率≥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