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素《秋夜曲》阅读试题及答案(5篇)

时间:2019-05-14 04:47: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张仲素《秋夜曲》阅读试题及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张仲素《秋夜曲》阅读试题及答案》。

第一篇:张仲素《秋夜曲》阅读试题及答案

秋夜曲张仲素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1)第三句中,“逼”字妙在何处?(3分)(2)简析这首诗艺术表现上的特色。(3分)参考答案: 6.(6分)(1)“逼”字用得神妙,既“逼”出了秋虫的叫声,衬出思妇难耐的寂寞,又“逼”得思妇转而想到丈夫缺少寒衣,自然引出抒情的末一句。(3分,大意对即可)(2)这首诗前三句以情取景,末一句画龙点睛,读者读至未句顿时明白:原来是思妇在漫漫秋凉的夜晚,担忧着远征的爱人尚无御寒的衣物。诗人在诗中所要弹奏的,正是思妇心上那根幽思绵绵的情弦。(3分,言之有理即可。)1.请描述诗歌前三句所描绘的景象。(3分)2.“征衣未寄莫飞霜”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1.漏壶滴水,“丁丁”作响,秋夜何其漫长;无边的轻云缓慢移动,月光时隐时现。深秋时节,天气寒冷,暗处的秋虫通宵鸣响。2.主人公对丈夫深深的思念和无限的关心之情。

第二篇:张仲素《秋夜曲》阅读试题及答案及赏析

秋夜曲

张仲素①

丁丁漏水②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注:①张仲素,中唐诗人。其诗多为乐府歌词。②漏水:漏壶(古代计时工具)滴水。

翻译

计时的漏壶在静夜里响起“丁丁”的滴水声,天幕上轻云在缓慢地移动,月亮时而被遮住,时而又露了出来。

暗处的秋虫通宵一直在鸣叫着。

突然想起还没有给丈夫准备寒衣,此时千万不要下霜。

一:

相关试题及阅读答案

1.请描述诗歌前三句所描绘的景象。(3分)

2.“征衣未寄莫飞霜”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情感?(2分)

3、一、二两句各从什么角度写秋夜?(2分)

4、赏析“秋逼暗虫通夕响”中“逼”字的妙处。(2分)

答案

1.①漏壶滴水,“丁丁”作响,秋野何其漫长;②无边的轻云缓慢移动,月光时隐时现;③深秋时节,天气寒冷,暗处的秋虫通宵鸣响。(3分,每点1分)

2.表达了主人公对丈夫深深的思念和无限的关心之情。(2分,“思念”“关心”各1分)

3、分别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来写秋夜漫漫,难以入眠。(2分)

4、秋夜又长又寒,“逼”得暗虫鸣了一个通宵,衬出思妇难耐的寂寞,又“逼”得思妇转而想到丈夫的寒衣,自然引出抒情的末一句。(2分)

二:

阅读练习及答案:

1.第三句中,“逼”字妙在何处?

2.简析这首诗艺术表现上的特色。

3.请描述诗歌前三句所描绘的景象。

4.“征衣未寄莫飞霜”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情感?

5、诗的最后一句是画龙点睛之笔,透过它可以推知诗中主人公的身份及感情。主人公是个什么人,有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回答。(4分)

6、“秋逼暗虫通夕响”一句在整首诗中起到哪些作用?(4分)

参考答案:

1.“逼”字用得神妙,既“逼”出了秋虫的叫声,衬出思妇难耐的寂寞,又“逼”得思妇转而想到丈夫缺少寒衣,自然引出抒情的末一句。(3分,大意对即可)

2.这首诗前三句以情取景,末一句画龙点睛,读者读至未句顿时明白:原来是思妇在漫漫秋凉的夜晚,担忧着远征的爱人尚无御寒的衣物。诗人在诗中所要弹奏的,正是思妇心上那根幽思绵绵的情弦。(3分,言之有理即可。)

3.漏壶滴水,“丁丁”作响,秋夜何其漫长;无边的轻云缓慢移动,月光时隐时现。深秋时节,天气寒冷,暗处的秋虫通宵鸣响。

4.主人公对丈夫深深的思念和无限的关心之情。

(5)诗中主人公是位丈夫远行的思妇(或“……的妇女”,或“……的闺中女子”)。(2分)诗歌表现她丈夫远行独守闺中的凄清孤寂和关怀(关心)丈夫的无限深情。(2分)

(6)照应诗题(1分);表现秋虫呜叫时间之长(1分);暗示思妇(主人公)彻夜不眠(1分);衬托思妇(主人公)离情萦怀和难耐的寂寞(1分)。

三:

(1)诗歌的抒情主人公是个什么身份的人?诗歌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创造意境、表达情感的?请简要分析。(4分)

答案:

(1)诗中的主人公是位丈夫远行的思妇(或“……的妇女”,或“……的闺中女子”)。(1分)诗歌表现她因丈夫远行,独守闺中的凄清孤寂和她对丈夫的关心、思念之情。(1分)

从“征衣莫寄”可知抒情主人公的身份。“夜正长”、“通夕”表现了她一夜未眠,曲折的反映了夜的凄清,人的孤寂;而“莫飞霜”则表现她对“征人”的关心和惦念。(2分)

(2)借助动景,以动衬静创造意境、表达情感。“丁丁漏水”,动中显静,突出了夜的凄清;“暗虫通夕响”,不仅以动衬静,而且曲折地表现了主人公内心的凄清孤寂。(或答“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分析合理,亦可得分。)(4分)。

赏析:

这首诗写闺中人一夜间的情思,抒情细腻,结构工巧。篇中的女主人公因丈夫远行,离情萦怀。计时的漏壶在静夜里响起“丁丁”的滴水声,一滴滴、一声声,仿佛都敲打在她心坎上。她听着,数着,心里着急地在想:“夜怎么这么长啊!”她百无聊赖地把目光投向天空,天幕上无边无际的轻云在缓慢地移动,月亮时而被遮住,时而又露了出来。思妇在失眠时的所见所闻,无不引动并加重着她的凄清孤寂的感情,并且写出了秋夜十分漫长、寂静、清冷的特点。

在失眠的长夜里,暗处的秋虫通宵都在鸣叫着。听着听着,她突然想到该是给丈夫准备寒衣的时候了。诗歌三四两句琅琅上口,照应了诗题,暗示秋虫鸣叫时间之长,暗示了思妇对征人的关切和思念。第三句中的“通夕”二字明是写秋虫的鸣叫的时间之长,实际是暗示思妇通宵达旦未能成眠。“逼”字用得神妙,既“逼”出秋虫的叫声,衬出思妇难耐的寂寞,又“逼”得思妇转而想到丈夫没有寒衣,自然地引出了抒情的末一句。第四句“征衣未寄莫飞霜”是思妇内心的独白。她既是在向老天爷求告,又是在径直命令上天。无论是求告还是命令,都可以从这天真的出语中窥见她对丈夫的无限深情。

这首诗采用了画龙点睛的写法。前三句虽然是以情取景,但若没有末一句的点题,读者既无法领会景中之情,也不可能知道全诗主要抒写什么感情,诗中的主人公又是谁。最后一句响起思妇情浓意深的一片心声,才揭开了全诗的主旨:原来诗人在《秋夜曲》中所要弹奏的,不是别的,而是思妇心上的那根悠思绵绵的情弦。

第三篇:秋夜曲原文及赏析

秋夜曲原文及赏析

原文: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译文

计时的漏壶在长夜里响起“丁丁”的滴水声,

天幕上轻云在缓慢地移动,月亮时而被遮住,时而又露了出来。

暗处的秋虫一整夜都在鸣叫着,

突然想起还没有给出征作战的丈夫准备寒衣,此时千万不要下霜。

注释

⑴丁丁:拟声词,形容漏水的声音。

⑵何:何其,多么。

⑶漫漫:形容轻云的形状变幻。

⑷暗虫:暗处的秋虫。

⑸通夕:整晚,通宵。

⑹响:鸣叫。

⑺征衣:出征将士之衣,泛指军服。

⑻寄:寄送,寄达。

⑼莫飞霜:千万不要下霜。

赏析:

计时的漏壶在静夜里响起“丁丁”的滴水声,一滴滴、一声声,仿佛都敲打在她心坎上。她听着,数着,心里着急地在想:“夜怎么这么长啊!”她百无聊赖地把目光投向天空,天幕上无边无际的轻云在缓慢地移动,月亮时而被遮住,时而又露了出来。思妇在失眠时的所见所闻,无不引动并加重着她的凄清孤寂的感情,并且写出了秋夜十分漫长、寂静、清冷的特点。

在失眠的长夜里,暗处的秋虫通宵都在鸣叫着。听着听着,她突然想到该是给丈夫准备寒衣的时候了。诗歌三四两句琅琅上口,照应了诗题,暗示秋虫鸣叫时间之长,暗示了思妇(作者)对征人的关切和思念。第三句中的“通夕”二字明是写秋虫的鸣叫的时间之长,实际是暗示思妇通宵达旦未能成眠。“逼”字用得神妙,既“逼”出秋虫的叫声,衬出思妇难耐的寂寞,又“逼”得思妇转而想到丈夫没有寒衣,自然地引出了抒情的末一句。第四句“征衣未寄莫飞霜”是思妇内心的独白。她既是在向老天爷求告,又是在径直命令上天。无论是求告还是命令,都可以从这天真的出语中窥见她对丈夫的无限深情。

这首诗采用了画龙点睛的写法。前三句虽然是以情取景,但若没有末一句的'点题,读者既无法领会景中之情,也不可能知道全诗主要抒写什么感情,诗中的主人公又是谁。最后一句响起思妇情浓意深的一片心声,才揭开了全诗的主旨:原来诗人在《秋夜曲》中所要弹奏的,不是别的,而是思妇心上的那根悠思绵绵的情弦。

创作背景

张仲素于贞元十四年(798)进士,又中博学宏词科,为武宁军从事,在军中亲眼目睹边关战士征夫离人彼此之间思念离别的苦痛之情,心中感慨良多,遂作《秋夜曲》一诗。

第四篇:《秋夜曲》阅读理解及答案

10.(原创题)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1)有人说,诗中“逼”字用得最妙,请作简要赏析。(4分)

(2)概括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3分)

试题答案:

10.(1)“逼”字有“逼迫”之意(1分),运用拟人的手法(1分)把晚秋天凉,秋虫被逼无奈叫声的悲凉传神地显示出来(1分),衬托主人公的寂寞难耐,夜不成眠(1分)。

(2)本诗塑造了一个秋夜之中独守空房(1分),思念、关爱远征的丈夫的女子形象(2分)。

第五篇:《秋夜曲》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导语:这首诗写闺中人一夜间的情思,抒情细腻,结构工巧。表达了主人公对丈夫深深的思念和无限的关心之情。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秋夜曲》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秋夜曲

张仲素①

丁丁漏水②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注:①张仲素,中唐诗人。其诗多为乐府歌词。②漏水:漏壶(古代计时工具)滴水。

【翻译】

计时的漏壶在静夜里响起“丁丁”的滴水声,天幕上轻云在缓慢地移动,月亮时而被遮住,时而又露了出来。

暗处的秋虫通宵一直在鸣叫着。

突然想起还没有给丈夫准备寒衣,此时千万不要下霜。

题一:

相关试题及阅读答案

1.请描述诗歌前三句所描绘的景象。(3分)

2.“征衣未寄莫飞霜”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情感?(2分)

3、一、二两句各从什么角度写秋夜?(2分)

4、赏析“秋逼暗虫通夕响”中“逼”字的妙处。(2分)

答案

1.①漏壶滴水,“丁丁”作响,秋野何其漫长;②无边的轻云缓慢移动,月光时隐时现;③深秋时节,天气寒冷,暗处的秋虫通宵鸣响。(3分,每点1分)

2.表达了主人公对丈夫深深的思念和无限的关心之情。(2分,“思念”“关心”各1分)

3、分别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来写秋夜漫漫,难以入眠。(2分)

4、秋夜又长又寒,“逼”得暗虫鸣了一个通宵,衬出思妇难耐的寂寞,又“逼”得思妇转而想到丈夫的寒衣,自然引出抒情的末一句。(2分)

题二:

阅读练习及答案:

1.第三句中,“逼”字妙在何处?

2.简析这首诗艺术表现上的特色。

3.请描述诗歌前三句所描绘的景象。

4.“征衣未寄莫飞霜”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情感?

5、诗的最后一句是画龙点睛之笔,透过它可以推知诗中主人公的身份及感情。主人公是个什么人,有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回答。(4分)

6、“秋逼暗虫通夕响”一句在整首诗中起到哪些作用?(4分)

参考答案:

1.“逼”字用得神妙,既“逼”出了秋虫的叫声,衬出思妇难耐的寂寞,又“逼”得思妇转而想到丈夫缺少寒衣,自然引出抒情的末一句。(3分,大意对即可)

2.这首诗前三句以情取景,末一句画龙点睛,读者读至未句顿时明白:原来是思妇在漫漫秋凉的夜晚,担忧着远征的爱人尚无御寒的衣物。诗人在诗中所要弹奏的,正是思妇心上那根幽思绵绵的情弦。(3分,言之有理即可。)

3.漏壶滴水,“丁丁”作响,秋夜何其漫长;无边的轻云缓慢移动,月光时隐时现。深秋时节,天气寒冷,暗处的秋虫通宵鸣响。

4.主人公对丈夫深深的思念和无限的关心之情。

(5)诗中主人公是位丈夫远行的思妇(或“……的妇女”,或“……的闺中女子”)。(2分)诗歌表现她丈夫远行独守闺中的凄清孤寂和关怀(关心)丈夫的无限深情。(2分)

(6)照应诗题(1分);表现秋虫呜叫时间之长(1分);暗示思妇(主人公)彻夜不眠(1分);衬托思妇(主人公)离情萦怀和难耐的寂寞(1分)。

题三:

(1)诗歌的抒情主人公是个什么身份的人?诗歌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创造意境、表达情感的?请简要分析。(4分)

答案:

(1)诗中的主人公是位丈夫远行的思妇(或“……的妇女”,或“……的闺中女子”)。(1分)诗歌表现她因丈夫远行,独守闺中的凄清孤寂和她对丈夫的关心、思念之情。(1分)

从“征衣莫寄”可知抒情主人公的身份。“夜正长”、“通夕”表现了她一夜未眠,曲折的反映了夜的凄清,人的孤寂;而“莫飞霜”则表现她对“征人”的关心和惦念。(2分)

(2)借助动景,以动衬静创造意境、表达情感。“丁丁漏水”,动中显静,突出了夜的凄清;“暗虫通夕响”,不仅以动衬静,而且曲折地表现了主人公内心的凄清孤寂。(或答“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分析合理,亦可得分。)(4分)。

【赏析】:

这首诗写闺中人一夜间的情思,抒情细腻,结构工巧。篇中的女主人公因丈夫远行,离情萦怀。计时的漏壶在静夜里响起“丁丁”的滴水声,一滴滴、一声声,仿佛都敲打在她心坎上。她听着,数着,心里着急地在想:“夜怎么这么长啊!”她百无聊赖地把目光投向天空,天幕上无边无际的轻云在缓慢地移动,月亮时而被遮住,时而又露了出来。思妇在失眠时的所见所闻,无不引动并加重着她的凄清孤寂的感情,并且写出了秋夜十分漫长、寂静、清冷的特点。

在失眠的长夜里,暗处的秋虫通宵都在鸣叫着。听着听着,她突然想到该是给丈夫准备寒衣的时候了。诗歌三四两句琅琅上口,照应了诗题,暗示秋虫鸣叫时间之长,暗示了思妇对征人的关切和思念。第三句中的“通夕”二字明是写秋虫的鸣叫的时间之长,实际是暗示思妇通宵达旦未能成眠。“逼”字用得神妙,既“逼”出秋虫的叫声,衬出思妇难耐的寂寞,又“逼”得思妇转而想到丈夫没有寒衣,自然地引出了抒情的末一句。第四句“征衣未寄莫飞霜”是思妇内心的独白。她既是在向老天爷求告,又是在径直命令上天。无论是求告还是命令,都可以从这天真的出语中窥见她对丈夫的无限深情。

这首诗采用了画龙点睛的写法。前三句虽然是以情取景,但若没有末一句的点题,读者既无法领会景中之情,也不可能知道全诗主要抒写什么感情,诗中的主人公又是谁。最后一句响起思妇情浓意深的一片心声,才揭开了全诗的主旨:原来诗人在《秋夜曲》中所要弹奏的,不是别的,而是思妇心上的那根悠思绵绵的情弦。

下载张仲素《秋夜曲》阅读试题及答案(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张仲素《秋夜曲》阅读试题及答案(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秋夜曲与秋思赠远的阅读及答案

    秋夜曲张仲素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秋思赠远(其一)王 涯当年只自守空帷,梦里关山觉别离。不见乡书传雁足,唯看新月吐蛾眉。【注】1.......

    《秋颂》阅读试题及答案[精选合集]

    秋天的美,美在一分明澈。有人的眸子像秋,有人的风韵像秋。代表秋天的枫树之美,并不仅在那经霜的素红,而更在那临风的飒爽。当叶子逐渐萧疏,秋林显出了它们的秀逸。那是一分不需任......

    张素会环保作文

    留住最美好的环境 平山县两河乡两河完小六年级四班梁萱 老师告诉我们6月5日是世界环境保护日,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不乱扔垃圾,不乱砍伐树木,不破坏森林。如果我们不保护环境,蓝天......

    张素华先进事迹读后感

    张素华先进事迹读后感 在学习了张素华局长的先进事迹后,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我虽不是非常了解信访部门的工作,但基于对基层一线工作的实际体会,对直接面对我们可爱的父老乡亲所......

    学雷锋先进事迹张素娟

    学雷锋先进个人事迹—— 扎根农村,做爱岗敬业的好老师 人们常用“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来形容教师,许多教师在三尺讲台上默默的耕耘,无私的奉献着。张素娟,博湖县第四小学一名农村......

    秋颂阅读试题及答案[五篇]

    秋天的美,美在一分明澈。有人的眸子像秋,有人的风韵像秋。代表秋天的枫树之美,并不仅在那经霜的素红,而更在那临风的飒爽。当叶子逐渐萧疏,秋林显出了它们的秀逸。那是一分不需任......

    2010秋语言学概论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0秋语言学概论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0年12月16日 星期四 下午 03:23 1.第1题 [b]是一个( ) A.双唇浊音 B.双唇清音 C.双唇鼻音 D.轻唇擦音 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3.0 此题......

    仲院初中2012秋学期工作计划(5篇)

    姜堰市仲院初中2012年秋学期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将紧紧围绕市教育局2012年秋学期教育教学工作要求,以质量和安全为主线,以队伍建设、内涵发展为重点,以进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