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西周_“五听”审讯方式评析
西周 “五听”审讯方式评析
王亚龙(08法学二班)
指导教师:李积霞
【摘要】西周的司法官在前人审判经验和自身司法实践基础上,总结出切实可行的新裁判方法,使中国古代司法官的裁判方法完全从“神意裁判”中解脱出来,首次形成一套较先进、科学的裁判方法。西周司法官所创的 “五听”裁判方法,系夏、商、周三朝千百年来司法审判经验的升华,由神意裁判演进到对诉讼当事人的察言观色,引入并熟练地运用社会心理学为司法裁判服务,是一个司法裁判方法论上质的进步,影响深远。“五听”审讯方法,在证据裁判主义确立之前,乃为中国司法裁判的基本方法之一。时至今天,“五听”制度仍不失其镜鉴意义。【关键词】 “五听”制度;审讯制度;司法实践
一、“五听”制度产生的历史背景
(一)夏商时期的“神判”制度
在夏、商两代,神权法思想一直是占统治地位的法制指导思想。在这种神权法思想的支配下,夏、商两代将宗教意识与审判精神相结合,形成了“天罚”与“神判”制度,这是夏、商诉讼制度的根本特征和基本面貌。
首先,统治者利用社会上普遍存在的迷信心理,假托神意进行审判。国王每逢审判时,必先通过占卜求问天神,然后再作出判决,从而把国王的随意审判涂上一层神权色彩,使审判结果更富于权威性、欺骗性。所以,到商代,卜者参与司法,伪托神意断罪,实行所谓神判已是常例,有不少卜辞可以为证。
其次,假托鬼神之意,实施“天罚”。夏、商两代统治者都以所谓“天罚”来解释其实施法律和司法镇压的最终依据,这在夏启伐有扈氏、商汤伐桀和盘庚迁都时发布的王命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夏、商统治者实际上是在利用宗教意识来强化司法镇压,以使臣民服从君主的意志。
夏、商两代的“天罚”思想和神判制度至春秋以后仍长期存留在中国历代的诉讼文化之中。
(二)西周时期的“五听”制度 “五听”制度的产生和发展不是偶然的,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在古代社会,生产力不甚发达,人们认知自然和社会的能力有限。而纷争的发生却不可避免,为消弭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通过查明案件真相而实现社会正义成为诉讼的重要任务。而案件事实一旦发生,则成为过往的历史事实,不可重现。要查清案件的真相必须借助于犯罪行为遗留于时空的“蛛丝马迹”,对过往事实予以重构,使犯罪事实得以还原为其本来面目,而这一还原工具即是证据。获取证据的方法有人证与物证之分,在认知能力颇为有限的古代,则更注重通过人来获取案件证据(当然这并不否认物证的作用),其最突出的表现是获取当事人(尤其是被告人)的陈述。“五听”制度即旨在通过甑别当事人的陈述以准确查明案件事实。
“五听”是运用察言观色的方法,通过对当事人的心理活动的考察,从而揭露犯罪事实,平反冤屈的审讯方式,它是中国古代司法审判中主要的、经常运用的审讯方式。
“五听”之说最早见于《尚书•吕刑》“两造具备, 师听五辞,五辞简孚, 正于五刑”。即在审判活动中,在原被告双方都到齐后,司法官吏须通过五个方而的考察,以判断他们陈述的真伪。“五辞”也就是“五听”。在《周礼•秋官•小司寇》中, 对“五听”的方式作了具体的阐述“以五声听狱讼,求民情,一曰辞听,二曰色听,三曰气听,四曰耳听,五曰目听”。“辞听”就是察其言词是否不直,不直则理曲,直则理正,“色听”就是察其颜色,理直则色不变,理曲则色变,“气听”就是察其呼吸,理曲心虚则呼吸急促,理直则呼吸正常,“耳听”即察其听觉,理曲则惑,理直则不惑,“目听”就是察其眼神,理曲则失神,理直则坦然。通过辞、色、气、耳、目五方面的异常变化,观察当事人的内心活动,以求得实情。
据郑玄的注释,辞听是“观其出言,不直则烦”即观察当事人的语言表达,理屈者则语无伦次;色听是“观其颜色,不直则赧”即观察当事人的面部表情,理屈者则面红耳赤;气听是“观其气息,不直则喘”即观察当事人陈述时的呼吸,理亏则气喘;耳听是“观其聆听,不直则惑”即观察当事人的听觉反应,理亏则听觉失灵;目听是“观其眸子,不直则眊”即观察当事人的视觉和眼睛,理亏则不敢正视。“五听”制度作为古代听讼的基本方式,其核心任务在于通过“五听”获取并辨别当事人(尤其是被告人)的供述,从而为查明案情提供依据。
察色判断,是指通过观察当事人的表情和神色,判断其有无异样,从而发现案件疑点,为查明案件真相提供线索。察色判断要求法官深入地洞察当事人每一个细微的神情,敏锐地把握其中的端倪,从而为发现案件真实奠定基础。
闻声判断,是以心理学为依托,依据一般情况下正常人所表现出来的心里状态,通过聆听当事人的声音(如哭声)来判断案件的蹊跷,从而为查明案件真相提供线索。
言辞判断,是通过甄别当事人的陈述或供词,发现其中的真伪,从而为进一步调查取证和探明真相提供条件。
情理判断,是司法官从一般人情、常理入手,通过探究案件事实中不合情理的情节,揭示其中的深层原因,从而查明案件的真相。
事理判断,是司法官通过对一般事理即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属性进行分析,揭示案件的疑点,为正确查明案情提供线索。
二、“五听”制度的深远影响及进步意义
(一)“五听”制度的深远影响
1.“五听”制度在古代司法实践中的传承
有社会就有矛盾,有矛盾就会有纷争,而纠纷的解决需要有一定的渠道,否则秩序无以维护,社会无法发展,个人的进步更是无从谈起。告之于官府,由第三者对纷争进行裁断,成为消弭社会矛盾的重要方式。诉讼尽管不是唯一的、首选的纠纷解决途径,但却是最终的国家正式的救济制度,诉讼“定纷止争”的功能即在于此。纷争的解决,大抵分为事实调查与法律适用两个过程。事实调查是法律适用的基础,只有在查明事实的前提下,才能准确地适用法律。
这一点在我国古代“重实体,轻程序”的刑事诉讼中显得尤为突出。听讼旨在通过当事人 尤其是被告人的陈述,查明案件真相,而“五听”则是中国古代法官审判案件的主要方式,它要求法官通过对当事人察言观色,通过五种具体的方式审理清楚案情,然后进行公正的判决。“五听”制度就是要求司法官在审理案件时,应当注意当事人的陈述是否有道理,陈述时的神情是否从容,气息是否平和,精神是否恍惚,眼睛是否有神,并据此综合判断其陈述是否真实,从而对案情作出判断。这可以说是我国古代对五听制度的明确记述。
除了以“五听”的方式对陈述的情况进行综合考察外,还要求司法官在听讼时“察辞于差”,注意比较和发现陈述人言词中的差异和矛盾。司法官审理案件时除了直接听取当事人陈述,辨别其中的矛盾外,在必要时还应当广泛调查,对细末之处也应一一核对清楚,未经查实者,不得作为定案根据,即所谓的“简孚有众,惟貌有稽”、“无简五听”。
2.“五听”制度对后世司法实践的影响
“五听”制度从最早奴隶制的周朝发端,后为封建历代承继并发展,显示出其顽强的生命力,对我国古代诉讼实践影响深远。
秦汉以后的历代封建王朝均继承了“以五声听讼,求民情”。在秦朝,凡狱讯:“必先尽听其言而书之”,如果供词矛盾或情节陈述不清,可以反复讯问,如当事人多次变供“更言不服”者,可用刑讯,即“笞掠”。
汉时对被告进行审讯,称作“鞫狱”,据《尚书·吕刑》所言:“汉世问罪谓之鞫”,并沿用“五听”之法。到了唐朝,五听制度进一步发展,为后世所继承。
《唐律·断狱》规定:“诸应讯囚者,必先以情审查辞理,反复参验;犹未能决,事须讯问者,立案同判,然后拷讯”。《疏议》又注解:“察狱之官,先备五听,又验诸证信,事状疑似,犹不首实者,然后拷掠。”要求司法官在审理案件时,必须通过五听的方式,依据情理审查供词的内容,然后同其他证据进行比较印证,检验证据的可靠性。
宋承唐制,根据《宋刑统》规定:凡审理案件,应先以情审察辞理,反复参验;如果事状疑似,而当事人又不肯实供者,则采取拷掠以取得口供。
元朝要求司法官在审理案件时“以理推寻”,依据该规则:“诸鞫问罪囚,必先参照元发事头,详审本人词理;研究合用证佐,追究可信显迹。若或事情疑似,赃状已明,而隐讳不招,须与连职官员,立案同署,依法拷问。其告指不明,无验证可据者,必须以理推寻,不得辄加拷掠。”或谓“诸鞫狱不能正其心,和其气,感之以诚,动之以情,推之以理,辄施以大披卦及王侍郎绳索,并法外惨酷之刑者,悉禁止之。” 元朝强调在审讯中要遵循“以理推寻”的规则,要求司法官必须先行“问呵”、“讯呵”程序,如果不得“罪囚”的“言语回者”,方可启用“拷掠”、“拷讯”之刑。较之过去,这无疑对“五听”断狱制度的发展,具有进步意义。
明朝“问刑官”进行审讯时,要求“观于颜色,审听情词”,对“其词语抗厉,颜色不动者,事理必真,若转换支吾,则比理亏。”
清朝也非常重视通过五听获取“狱囚”的口供,《大清律例》规定:“凡狱囚徒流死罪,各唤囚及其家属,具告所断罪名,仍取囚服辩文状。若不服者,听其自理,更为详审。”从形态来看,最初表现为辞、色、气、耳、目五种对陈述人表情的感性认识,构成了“五听”制度的基本内容;在此基础上进而发展为“以理推寻”,以情理和事理进行判断的方式,这种理性认识的渗入极大地丰富和深化了“五听”制度的内涵。至此,我国古代五听制度兼具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合理因素,其体系更加成熟和完备。“五听”制度成为封建时代刑事案件审判中最为主要的审讯方式。
(二)“五听”制度的进步意义
西周的司法官在前人审判经验和自身司法实践基础上,总结出切实可行的新裁判方法,使中国古代司法官的裁判方法完全从“神意裁判”中解脱出来,首次形成一套较先进、科学的裁判方法。
“五听”实际上是运用察言观色的办法,通过观察被讯问者感官反应而确定其陈述真假。虽然近于主观,但比起夏、商的“神判”已显然进了一大步,已经注意到司法心理问题并将其运用到司法实践之中。
西周司法官所创的 “五听”裁判方法,系夏、商、周三朝千百年来司法审判经验的升华,由神意裁判演进到对诉讼当事人的察言观色,引入并熟练地运用社会心理学为司法裁判服务,立足于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司法水平,对于审讯中当事人的行为和心里活动的变化,找到其中的规律,在通过合理的判断,总结出一套系统的审讯方法,是一个司法裁判方法论上质 的进步,在证据裁判主义确立之前,乃为中国司法裁判的基本方法之一。后世各个朝代都在此方法上发展其律法及审讯制度,由此可见,“五听”制度实为中国司法制度史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三、“五听”制度对现代刑事诉讼的启示
“以古为鉴,可以知隆替”,探究历史是为了更好地把握现在。研究中国古代刑事诉讼中的“五听”制度,是为了科学地总结其中规律性的东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当代的法制建设提供借鉴。作为一项沿袭数千年的法律制度,“五听”制度对我们今天的刑事诉讼仍具有不少有益的启示。
(一)“五听”制度中体现的诉讼原则
“五听”制度要求法官亲自坐堂问案,在审理案件时直接听取当事人的陈述,一定程度上蕴含了现代刑事诉讼的直接审理原则和言词原则。当然,由于古代刑事诉讼侦查、起诉和审判程序并没有明确的界分,听讼往往也适用于审前阶段,为侦破案件、查明案件真相提供线索和依据。
直接审理原则和言词原则成为现代刑事审判的两项重要原则,尽管其内涵和要求与古代相比有了进一步发展,但从古代“五听”制度中不难看出这两项原则的意味。如两者都要求审判人员直接听取当事人提供证据,质证和论辩,证人及其它诉讼参与人的当庭口头陈述和法庭辩论,从而形成案件事实真实性的内心确认,并据以对案件作出裁判。
(二)“五听”制度中体现的心理学和逻辑学
“五听”制度作为对言词证据,尤其是被告人口供的一种重要的证据审查判断方式,通过观察陈述人的表情和神色,利用事理、情理和逻辑进行判断,具有一定的心理学、审讯学和逻辑学等依据,有其合理性。如在审讯过程中,注意对当事人的行为和心里活动的变化,以此做出判断。
现代刑事诉讼中的审讯,在很大程度上吸收了其合理因素,尤其是法官要运用经验法则和理论法则进行推理,对证据进行综合判断,以对案件事实形成合理的内心确信。合理科学的心证主义日益成为现代刑事诉讼审查判断证据的基本要求。
(三)“五听”制度对口供的重视 “五听”制度强调言词证据,尤其是被告人口供的价值,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有其历史必然性。尽管古代存在不少刑讯逼供的案例,但这并不是其常态。正如上文所述,无论是唐朝、宋朝还是元朝,都要求“以先备五听,又验诸证信;事状疑似,犹不首实者,然后拷掠。”所以,经过合法程序获取的被告人的真实口供,具有很强的证据价值。
在我国司法实践中,有的地方为了与“口供至上主义”和刑讯逼供现象相抗衡,在司法制度改革过程中推出“零口供规则”。“零口供”要求检察官在审查案件时淡化、弱化口供的作用,视被告人在侦查机关作出的有罪供述如无物。这固然有助于我们更新办案观念,特别是有助于消除长期以来在我国执法和司法人员观念中形成的“口供情结”。
但“零口供”的做法过于极端,因为被告人的供述毕竟是我国法律规定的一种证据,完全无视其存在,彻底否定其价值,既有悖于法律规定的精神,也有悖于司法证明的规律。
(四)“五听”制度对司法人员的素质的要求
“五听”制度对古代的司法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其不仅要求司法官具有入目三分的观察能力,以捕捉当事人的每一个细微的表现;同时还要求法官体察当地民情,熟悉当地风物,以便科学地进行情理、事理和逻辑判断。事实调查是适用法律的基础,案件事实作为过往的历史事实不可重现,这就决定了查清案件事实的复杂性和困难性。
在古代认识手段有限的情况下,往往强调依靠司法官的个人智慧和主观能动性以发现案件实体真实。
现代刑事诉讼同样对司法人员提出了高要求,不仅要求其具有较高的法学素养,而且要求其具有一定的心理学、审讯学和逻辑学等知识,特别是依据经验法则和伦理法则进行推理,以防止司法人员进行主观擅断,造成冤假错案。
四、“五听”制度的合理性与缺陷评析
(一)“五听”制度合理性的主要体现如下:
首先,以五声听狱讼,要求法官亲自坐堂问案,面对面地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并观察其表情和神色,这有助于通过比较分析和综合判断,准确 查明案件事实,从中体现了审判的直接原则和言词原则。
其次,“五听”制度以人的感性认识为基础,进而上升为理性认识,运用事理、情理和逻辑推理对案件进行判断。“五听”总结了审判实践中一些有益的经验,其内容含有一定合乎审讯学、心理学和逻辑学等的正确成分。
最后,“五听”制度对古代司法官提出了较高的标准,要求其必须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以“体察民情,通晓风物”,做到准确判案。
(二)“五听”制度的缺陷
首先,“五听”制度过于强调司法官利用察言观色对证据作出判断,具有较大的任意性和盲目性,很容易导致主观擅断、造成冤假错案。
其次,“五听”制度过分依赖司法官的高素质,而在古代整个司法官群体素质不高的情况下,这一制度往往很难切实发挥积极作用。
最后,“五听”制度强调口供的证据价值,而在司法实践中往往为司法官在“情不得实”时,施以刑讯大开方便之门。
“五听”察言观色的方法,在中国古代刑事案件审讯中运用极为普遍, 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相当的经验,对审讯艺术的发展产生了相当的经验。从古代关于“五听”的理论及运用“五听”方法破案的实例看,不少对我现在的审判活动依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因此,对中国古代的“五听”理论进行全面的研究,摒其糟粕,取其精华,这正是我们对“五听”这一法律文化的遗产所应采取的态度。
【参考文献】
[1] 张晋藩,《中华法治文明的演进》[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2] 《中华传世法典·唐律疏议》,刘俊文点校,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 [3] 《中华传世法典·大清律例》,田涛,郑秦点校,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 [4] 杨鸿烈,《中国法律发达史上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3 [5] 奚 玮、吴小军,《中国古代五听制度述评》,1999 [6] 殷啸虎,《“五听”:中国古代审讯艺术》,1995 [7] 《周书·苏绰传》,北京:中华书局,1974 [8] 李玉福,《秦汉制度史论》[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2 [9] 曾宪义,《中国法制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Xizhou Dynasty “Five ting” Analysis of the mode of trial
Wang Yalong 【Abstract】Xizhou dynasty in the previous trial experience of judges and their own judicial practice, based on the judge summed up the practical new ways in which the referee judges in ancient China is completely from the “divine decision” freed, for the first time the formation of a more advanced and scientific referee method.Created by judges of the Xizhou dynasty, “five ting” referee method, the Department of Xia, Shang, Zhou toward justice for thousands of years of experience sublimation, by the divine judge to the litigants of the evolution of how the wind blows, the introduction and use of skilled social psychology of justice referee services, the administration of justice is a quality improvement methodology, far-reaching.“Five ting” interrogation techniques, doctrine established in evidence before the referee, and it is China one of the basic method of administration of justice.Today, the “five ting” system is still missing Mirroring significance.【Keywords】 “Five ting” system;Trial system;Judicial practice
第二篇:审讯监控设计方案
审讯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审讯监控系统技术方案
审讯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1.系统概述............................................4 2.设计依据............................................4 3.整体结构及关键技术...................................5 4.功能区域的划分及配置.................................6 4.1办案工作区......................................7 4.1.1讯问室.....................................7 4.1.2询问室.....................................8 4.1.3其他房间...................................9 4.1.4公共通道...................................9 4.2监控中心........................................9 4.3指挥中心.......................................10 4.4指挥终端.......................................11 5.系统构成及功能特点..................................11 5.1视频系统.......................................11 5.1.1摄像机选择................................12 5.1.2信号传输..................................12 5.1.3画中画处理................................13 5.2音频系统.......................................13 5.2.1传声器的选择...............................14
第三篇:审讯讲课稿
审讯技巧讲课稿
我所理解的审讯:利用各种合法的手段,找到打开对象心灵的钥匙,走进他的内心,进而掌握他的心理,控制他的言语从而达到我们的期待目标。通俗的说,拿下口供。但是,询问光有热情和干劲是不够的,甚至会适得其反,所以,一个合格的审讯人员,不仅仅要有勇,更需要有谋。审讯是门艺术,有他独特的韵律和美感,当你感觉并把握住这种韵律,那么,成功也就不远了,自然,你的审讯就会体现出美感。
任何犯罪嫌疑人都是不愿意交代问题的,因为交代面临着刑罚处罚,失去人身自由,失去以前曾经奋斗所拥有的很多东西。而要让犯罪嫌疑人自己嘴巴里面说出证据来,只能是爱其被逼迫,感召,动情,威慑,利诱,迷惑的前提下才存在可能。
理论支持:审讯心理学,犯罪心理学,博弈理论,囚徒困境,信息不对称,情景代入,心理臵换,手段和谋略方法:模糊语言,假设情景,证据的出示(暗示,明示),道具的使用。法律宣传,威压震慑,持之以恒,欺诈迷惑,要挟,煽情,利诱,信息封闭,环境孤立
手段和谋略方法运用不是一经运用就能产生效果,而是在于巧妙的运用。
本人总结的五大原则:
1、运用谋略要有对象针对性,2、运用过程要有隐蔽性,3、运用方法要有艺术性,4、运用过程要有统筹性。
5、运用期间要有连贯性。
审讯的前期准备:孙子曰,夫未战庙算胜者,得算多矣,副未战庙算不胜者,得算少矣。对象特征的揣摩(观看录像,研究资料,分析心理和人格特征,履历分析法,心理气质分析法,价值观念分析法,社会经历分析法)。各个职业的特征决定了他的人格和心理特征,决定了他抗审的特点,进而决定了我们的审讯方法。
比如,商人,多计较利益,但是不同的商人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土包头类商人,暴发类商人,原始积累阶段的,完成积累走向正规期间的,有流氓背景的。有自己业务的,或者考关系赚钱的,黄牛中介类商人。官员,基层的官员,学院派官员,业务类官员,行政类官员,秘书类官员,村干部,乡镇干部,机关干部,实干的还是务虚的,有背景的还是没背景的,等等。
文化层次高的比低的好审,钱多比钱少的好审,官大比官小,年纪轻的一般来说认为自己还有时间,可以重来,一般心态平衡些,年纪大的就顾虑多些;
社会经历中如果存在特别的点,往往这些点会成为他的顾虑,比如政法一线人员,多次服刑人员,关系背景有依靠的人员;
审讯人员的组织。注重特点,合理搭配,老少结合。合理利用个人的特点,按照最优组合效果组合人员。
副审的搭配,按照主审而定,主审说理,副审做好规矩和打压,一切
以主审思路为主,发挥,协调,缓和,主审刚猛的,副审柔些,但是打压气焰的时候要同进退,团结,实在没话说,给主审倒茶点烟之类,烘托主审威严,主审副审的占位,45度夹角,前后站位。
团队是什么,和团伙的区别
思考力,行动力,执行力,意志力
审讯人员自身的素质修养,文化,阅历,积累,经验积累,气场的大小是靠案件的积累和自身的修养培养出来的。合格的审讯员需要找到审讯中的那种感觉,这个是靠案件的积累的自我的分析历练出来的,微乎其微,存乎于心。
审讯的氛围,威严而又理性,和谐。
统一指挥,团队协作,各自在各自的角色上做好自己,(最佳的团队:德国队)
几大忌讳:指挥混乱,前后不系统连贯。自以为是,各自为战,令出多门,贪功冒进,个人英雄主义。时不时的要求对方坐正,要出奇不意,但是不要影响主审的节奏,要是对象认真听的话,不要轻易打断,多在前期使用,起规范和威压作用
各审讯组之间的衔接安排,统一规划,集中调配,主审要负责各个组的工作安排和审讯主题,思考力,执行力 足球和审讯的比方,适当展开。。。。
审讯前的思路大纲,八个问题1.最显著的特点,经历,家庭,案件情节等,2.最重要的问题,案件的重点和关键是什么
3、最坚固的地方,手段高明?攻守同盟?关系靠山?铁心死扛?
4、最薄弱的环节?
5、最容易交代的问题?
6、最有威慑力的炮弹是什么?
7、最能吸引嫌疑人的地方是什么?
8、最能感化或者打动嫌疑人的是什么?、审讯中要把握好两个问题:怎么开局和审讯的层次
1、一个良好的开头,成功的开局是成功的一半。
2、先审什么在审什么,一般来说,先易后难,先重点后细节,先情节轻后情节重,线公开后隐蔽,先简单在复杂,先固定有证据的在审没有具体证据的。先表面后实质,先审粗线条后补细节行为
3、审讯的开始;指导思想:。开局,人格平等,地位不平等;占据制高点,压着对方审。但是一切都是为了营造一种气氛,我个人推荐,和谐而
又威严的气氛。
配合手段,树规矩。意义,严肃是其表现,心理强制是其内在目的,通过肢体动作和回答的机械重复,在对方心理造成服从的潜意识,为后续审讯打基础。传销,部队的队列。。
展示自我擅长的风采。目的:提高审讯人员在对象心目中的地位。威严,但是有层次,互相尊重但是地位不平等下的尊重。开局要有针对性,一定要吸引对方。而且不能暴露意图,几种开局方法:思想教育法(亲和性),证据强攻法(要有突然性),反常规语言法(管X案件),开门见山法(感觉证据确实,抗拒无补),吹捧法(贴脸法),关心生活法,威胁法(气焰嚣张,阅历不深,欠老练的人,慎用),利诱法,分析从宽情节法,以嫌疑人最担心,或者最牵挂,最放心,的人员入手法,犯罪情有可原法(搭台阶下台)适当的时候切入主题,进行试探,试探对方心理防线,充分利用模糊语言,切记深入,试探必须含蓄,要随时能够撤回来。
几种审讯中的技巧方法:要让犯罪嫌疑人自己嘴巴里面说出证据来,只能是在其被逼迫,感召,动情,威慑,利诱,迷惑的前提下才存在可能。
1、亲情感动法,亲情法不可直接导入,要让对方联想,可以说同事,说自己,说别人,或者其他嫌疑人(背红旗的例子)
2、不审而审法,高的例子
3、针锋相对法:对于对象的思路要及时掌握,洞若观火,敏锐的观察,及时揭穿,不让对方的伎俩使出来。管,叶的例子
4、证据出示法:的使用,一定要少用 慎用,多虚式,暗示,少明示,职务案件炮弹少,5、刑事措施加压法,异地,延长,要反复忽悠,但是不要轻易落实,让对方畏惧,刀真砍下去也就那样了,放在脖子上晃悠最折磨人,不然只能加大压力,6、高强度语言反复轰炸法,一种合法的疲劳审讯。枯燥单一的话题,反复宣讲,这个方法对审讯人员的嗓门要求很高,可以设臵几个罗圈问题,例如:你知道这里什么地方?这里是做什么的?你愿意不愿意配合工作?那你为什么不交代问题?看来你还不知道你现在在什么地方?你知道这里是什么地方。打破僵局的几种办法
7、利诱法,但是要注意语言的运用技巧,要模糊化。把握时机,是其所期盼的可以争取的实在利益,可以兑现,符合案件实际,符合法律规定,明显不能兑现的必须拒绝,没有把握的要留有余地,给对方幻想空间。
7、法律宣传法,刑法的规定,情节,从重,从宽,坦白从宽的目的。i刑事诉讼的羁押期间,延长,公诉的时间等,无休无止。证据确实没有口供也能定罪的强化,心理臵换,迷惑,其实,职务
案件没口供是个啥,我们自己清楚就可以了,但是一定要让对方被忽悠,迷惑。证据确实没口供严格的说比较适合渎职案件。
8、威慑法,威,一种表现出来的,能压服人的力量或者让人敬畏带态度,是内在的,非德之威,虽猛而人不畏。通过造势,神情,语言,举止,气场来表现出来的,震慑其内心的。
1、仪表庄重,精神饱满,气质饱满,自然让人感觉肃然起敬,锐不可当,信心坚定,无坚不摧
2,学识渊博,人格高尚,尊重对方人格,真挚诚恳,心底善良,对方自然亲和你,相信你不会贪功造假,徇私舞弊,也就会依赖于你
3、正气凛然,执法公正,不逢迎权贵,自然铁骨铮铮,嫌疑人自然觉得一切力量都不能改变事实,不能靠关系脱案,无可奈何自然服软 4.业务精通,精明能干,对业务知识滚管烂熟,炉火纯青,全面,准确,细致的阐述所有问题,有着敏锐的洞察力,能随时捕捉嫌疑人的心理变化,直指人心,并及时给予相应的对策和回击,嫌疑人自然的会败下阵来,不是审讯人员的对手,从而选择服软交代
9、动情法,关心笼子里生活,帮助解决笼子外具体困难,合理合法,不能作为交易,必须真挚,自然。表面看起来无目的,出自人格,善良。设身处地表示同情,帮忙想办法解脱压力,多多赞美(此法多以长者,副审为主实施)
审讯的几大忌讳:
仓促上阵,准备不足,心里没底
先入为主,主观臆断,假设情景证据。
彼此敌对,情绪对立,也就是审僵了,原因,方法不对,态度傲慢,语言粗俗,讽刺挖苦损害了嫌疑人人格,自尊,同时也贬低自己的人格素质。不当的威胁和逼迫过了尺度。
可以采取副审缓和法,直接丢回去法,关心笼子里面生活法,闲聊社会新闻法,真不行只有换人了。
各自为战,缺乏统筹配合。一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随意许诺,喜怒溢于言表,暴露真实意图
弹指一挥,六年岁月匆匆而过。这几年我值得欣慰的是,我适应了新形势下侦查的需要,做了一点工作。从一个不熟悉审讯的门外汉,到现在成长成以为能够依靠巧妙的方法攻破嫌疑人的心理防线,勉强合格的侦查员,离不开各位领导的关心和鼓励,离不开各位前辈的指点的帮助,离不开弟兄们的支持和信任,在此,我向大家表示深深的感谢。若果说,我这些方法和技巧能为办案的同志们有所启示,我将深感荣幸。不久,我即将离开检察岗位,和各位共事是我的荣幸,那些曾经在笼子里面奋战的回忆,将是我这辈子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会永远珍惜。在此感谢大家。
第四篇:数字化审讯监控系统
数字化审讯监控系统在检察院系统的应用简介
1.应用背景
随着近几年我国信息化水平的迅速发展和行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审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需求也不断提高,因此执法系统提出对新设讯问室监控系统安装设备,并要求执法时必须建设具有执法部门实际应用特色的数字讯问监控指挥系统。
讯问室至少应安装两个摄像头,其中一个能够反映讯问室全景,包括执法人员、犯罪嫌疑人等,另一个能够反映犯罪嫌疑人正面状态,画面以画中画方式显示,讯问过程中人员的变动情况和讯问场所的全景,录像画面应达到色彩饱和、清晰无畸变。由此可见,讯问室监控系统的数字化、信息化建设已是迫在眉睫。2.系统概述
数字监控系统由设在讯问室的音视频设备、中心控制室的控制设备等组成,系统可实现以下功能:
2.1接收讯问室、指挥终端的控制命令进行全程同步录像; 2.2接收讯问室和各指挥终端的重点记录命令; 2.3可同步各讯问室的时钟,定时矫正;
2.4将录像文件解码输出到模拟录像机上,以便出示证明; 2.5提供讯问室和指挥终端的在线信息;
2.6指挥终端、中心控制室以及远程指挥终端可通过语音、文字对讯问室进行审讯指挥,且支持手写板输入功能;
2.7重点记录标记和查询回放以及案卷管理的简单MIS系统,包括录入、归档、查阅、联动录像、文件回放等。3.审讯监控系统方案
3.1审讯监控系统本身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涉及到的工作区域包括讯问室、中心控制室及指挥等,各工作区域设备组成及功能如下: 3.1.1 审讯室
根据审讯监控系统的应用要求,在每个讯问室内设1个审讯台,设3个摄像机,正对审讯人员和审讯台,便于观看讯问室内的全景;根据现场情况,在讯问室安装1个摄像机,正对着受审人员,用于犯罪嫌疑人的特写;另外1台设在审讯台附近,用于书证特写摄像机。
讯问室设两个隐蔽型拾音器,其中1个安装在审讯台里,另外1个安装在审讯椅附近,均要露出拾音孔。
讯问室同时设1台审讯记录电脑,1台打印机、2个拾音器,多媒体示证电视机、实物展台、模拟录像机、卡座等,具体布置见下图。
审讯监控系统将3个摄像机和2个拾音器的输出信号一一对应接入网络视频服务器的视频、音频输入接口,然后通过网络端口将网络视频服务器接入网络。审讯记录电脑上安装一套笔录管理软件,能实现笔录输入、存储、打印、网络传输,自动保存信息以防止意外丢失。3.1.2 中心控制室
中心控制室设备由审讯服务器(含软件)、音视频矩阵、监视器、音视频分配器、操作控制台等组成。中心控制系统可接收讯问室、指挥终端的控制命令进行录像;具有模拟转录功能:将录像文件解码输出到模拟录像机上,以便出示证明;可提供文件格式转换器,使录像文件可以刻录VCD、DVD光盘;可提供案卷资料查询系统,可随时查询案卷资料。
指挥中心设备由电脑、音箱、话筒、指挥中心工作站等组成,指挥工作站可利用软件工具实现和现场文本对话指挥;可通过麦克风和审讯室工作站对讲,实现语音指挥,调用实物投影摄象机图象到讯问室工作站上,实现视频指挥;通过软件的笔录监视能力实现笔录监视指挥;还可以调用数字录象录音工作站的图象语音信号,进行网络录象取证。
中心控制室或侦查指挥中心通过1条2M带宽专网与上级指挥中心相连,可传输审讯过程音、视频信号并召开网络视频会议,进行文本、点对点可视对讲,实现异地办案和案件讨论,起到远程监控指挥的作用。3.1.3指定授权观看客户端
网络各客户端可通过下载专门 的IE控件,在审讯监控主机内置的系统管理服务器软件的权限管理控制下,各种不同身份的使用者可以实现各自权限范围的案卷数据查询、实时图象监视监听、笔录监视、刻录等功能。客户的类别包括管理人员、操作人员、讯问办案人员和普通科员等,并可以进行分组,访问的方式可以是通过本地局域网或远程访问。
第五篇:检察院审讯监控方案
人民检察院讯问全程同步录音录像系统解决方案
一、前言
本方案完全符合最高人民检察院办理职务犯罪案件讯问犯罪嫌疑人实行全程录音录像规定、符合《人民检察院讯问全程同步录音录像系统建设技术规范(试行)》规定。具有固定和专用两款可选。
二、大华视讯系统概述
大华视讯系统是根据最高人民检察关于在讯问犯罪嫌疑人过程中,对言辞证据的视听证据固定、光盘加密直录、防止人为对视听证据进行截取和剪辑、远程网络指挥、音文交互、笔录校对、真迹视频签名、温、湿度视频叠加等技术和规定的要求,对该系统的软、硬件精心设计和专业制造,符合检察机关实际办案过程和办案程序。大华视讯系统的诞生彻底改变了目前检察机关在警务区数字化讯问室建设过程中,只能选择一般传统民用保安监控、PC加软件拼凑方案和功能的尴尬局面。避免了重复建设和资金的浪费。随着 “ 科技强检 ”、检察机关 “213” 工程建设等工作的继续推进,大华视讯系统将逐步成为检察机关数字化讯问室建设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从而实现检察机关对数字讯问室标准化建设的要求,利用现有的网络对讯问和询问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和视听证据的固定,贯彻科技强检的指导思想,提高侦察办案、协查办案的效率,加强办案、取证过程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三、需求及分析 系统构成及要求
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可由模拟与数字混合或全数字音视频监控系统构成。系统设备一般由前端、传输、控制、记录显示四部分构成。
1.前端部分包括:彩色摄像机以及与之配套的镜头、云台等辅助设备或球形一体化摄像机。
2.传输部分包括:视频同轴电缆、音频屏蔽电缆、通信控制电缆或光缆、网线以及光纤传输设备、无线传输设备和基于网络的数字传输设备。
3.控制部分包括:音、视频切换器、云台镜头控制器、操作键盘、调音台、各类控制通信接口、电源以及与之配套的控制台等硬件设备和能够实现以上功能的软件。4.记录显示设备主要包括数字硬盘录像设备、光盘刻录设备、监视器和显示屏等。
控制部分要求
1.控制设备应放置在独立的机房内,以方便操作,保障安全。
2.摄像机、镜头、云台等操作应能够远端控制。网络条件下,系统还应当实现授权、录制、播放、备份的远程操作控制。
3.系统应能手动切换或编程自动切换,对所有的视频输入信号在指定的监视器上进行固定或时序显示。
4.图像应有同步的时间码显示。
5.系统应具有前端与控制端视(音)频交流和指挥功能。
6.系统应具有文字传输功能,可以通过手写板实现前端与控制端利用文字信息进行沟通。
7.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应能对前端音、视频信号进行监测,并可对每一路音频信号进行滤噪、放大处理,对每一路视频信号亮度、色度、对比度等参数独立控制。当音、视频信号丢失时,应能及时发出报警,并能给出信号丢失的报警信息。
8.系统应在市电中断时具有记忆功能,能对所有编程设置、摄像机号、时间、地址等信息予以保留。
9.系统可以通过局域网或检察院专线网实现实时传送录音录像资料,具有文字传输、视(音)频交流等功能。
10.根据两级或两级以上、并设置相应级别口令的操作权限,用户可以通过局域网和检察专线网调阅录音录像资料。
11.系统其他功能配置应满足使用要求和冗余度要求。记录显示部分要求
1、系统应能清晰显示摄像机所采集的图像。
2、系统存储的原始数据文件应全程加密具有不可更改性;文件输出到光盘时应集成自动播放软件,使录音录像资料回放具有通用性和可操作性;同时系统应具备将加密数据格式转换成*.WMV、*.AVI、*.ASF、*.MPEG、*.MOV、*.RM等通用存储格式的功能,以实现必要时对声音进行编辑的要求。
3、系统存储过程中应具有重点标记功能。
4、光盘集成的自动播放软件可以在任何计算机上实现资料自动回放,并应具备连续快进快退功能、任意时间点检索播放功能、重点标记检索功能和时间进度显示功能。
5、在所有视音频通道处于记录的状态下,单路监视、回放图像画面中的信息不应有明显的缺损,物体移动时图像边缘不应有明显的锯齿状、拉毛等现象。
6、声音回放效果要求应与视频信号实时同步,回放任意时间段的视音频记录,不应有明显的不同步现象。回放的声音要反映原声,音质不失真。
四、系统概述及架构
XXXX检察院现有讯问室若干间,用于讯问笔录工作。随着 “ 科技强检 ”、检察机关 “213” 工程建设等工作的继续推进,数字讯问视听证据固定指挥系统将逐步成为检察机关数字化讯问室建设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从而实现检察机关对数字讯问室标准化建设的要求,利用现有的网络对讯问和询问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和视听证据的固定,贯彻科技强检的指导思想,提高侦察办案、协查办案的效率,加强办案、取证过程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根据检察院警务区建设对两个讯问室、一个谈话室、一个暂押室和指挥中心数字化设备的技术需求,制定方案如下:
1、每个讯问室内安装三台摄像机,含一个动点、两个静点。动点摄像机做正景,用于拍摄犯罪嫌疑人的面部表情;一个静点做侧景,用拍摄犯罪嫌疑人的侧面。另一个静点做全景,用于拍摄整个讯问室内的人员活动情况;谈话室含正景、全景摄像机各一台;候审室含正景摄像机一台。某些情况下,为避免在讯问时引起犯罪嫌疑人的警觉,建议对摄像机作伪装处理。
2、每个讯问室内隐蔽式安装一支高灵敏度、带回声抑制噪音消除功能的拾音器,用来记录审讯过程中的对话内容。
3、根据检察院审讯室的现行建设要求,在每个讯问室内安装一套温、湿度电子传感器,用来记录讯问时的环境情况,以保障犯罪嫌疑人合法权益。
4、每个讯问室内配备一台笔记本电脑,并接入本院局域网,以便在审讯时与后台指挥人员进行文字交流。
5、每个讯问室配备一套视频真迹签名系统,在审讯结束后则犯罪嫌疑人签名,以保证审讯资料的合法有效。
6、每个讯问室配备配备一台固定式或便携式大华视讯设备。
系统架构示意图
除了系统架构图之外,下面还给出了每个审讯室的平面布局图。
整个系统可以分成两个部分:前端系统和终端管理系统。前端系统中,每个审讯室配置一台固定或便携式审讯专用DVR和一台客户端电脑。
前端系统功能特点
双光盘实时同步备份或光盘硬盘分别备份、远程网络备份功能
在讯问过程中为了防止关键言辞证据固定的丢失或系统故障的中断本系统具备对单一案件视听证据进行双光盘同步加密备份或进行光盘和硬盘的分别同步备份,同时具备网络备份功能,通过网络直接将讯问过程同步备份于讯问室内的笔录电脑中,讯问结束后与讯问笔录共同打包上传至服务器,满足检察机关对视听证据保存、笔录校对和案件管理的需求。加快取证速度,提高办案效率。讯问时间、日期、温度、湿度视频叠加功能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讯问录像的技术要求,利用视频叠加、传感技术,将讯问时间、日期、讯问室内部的温度、湿度同步叠加于视听证据的画面上。避免现有利用摄像机拍摄讯问室内时间、温度、湿度数码表的落后方法和数据显示不清的现象。
视听证据或资料重点段落视频文字标识打点功能
采用视频文字即时标注技术,在审讯、讯问或庭审同步录音录像固定视听证据过程中,根据需要通过触摸或远程网络指令,随时对视听重点或 疑问段落,进行视频文字标识打点,如“检查官重点段落”“法官疑问段落”“书记员校对段落”等。方便事后对重点段落的查找、笔录的校对和整理、提高办案效率。
视听证据或资料片头制作视频叠加功能
采用视频动态文字叠加技术、软件和设备,制作视听证据或资料的视频片头,包括;案件编号、地点、单位名称、案由、姓名、日期、时间及温湿度等相关内容,并同步叠加到视听证据或视听资料画面上。
通用视频文件生成功能
通过客户端程序还可以完成需求:系统存储的原始数据文件应全程加密具有不可更改性;文件输出到光盘时应集成自动播放软件,使录音录像资料回放具有通用性和可操作性;同时系统应具备将加密数据格式转换成*.WMV、*.AVI、*.ASF、*.MPEG、*.MOV、*.RM等通用存储格式的功能,以实现必要时对声音进行编辑的要求。
光盘集成的自动播放软件功能
在视讯DVR同步完成刻录后,已经完成完成光盘集成的自动播放软件,可以在任何计算机上实现资料自动回放,并应具备连续快进快退功能、任意时间点检索播放功能、重点标记检索功能和时间进度显示功能。
视频通道参数调整功能
对数字讯问室内视频信息的对比度、亮度、色彩等参数进行任意调整,向视听证据固定系统提供优质的画面输出。终端管理系统功能特点
网络直播、讯问视听协同讯问功能
采用先进的MPEG-4音、视频实时压缩网络传输技术,检察长和有关检官利用浏览器权限方式,对多个讯问现场进行网络高清晰度观看。可任意选择视听一个或四个数字讯问室的讯问过程,根据需要可通过 画中画内置分组视频切换模式,选择其中一个数字讯问室内的任何一个拍摄画面(包括讯问检察官与远程指挥人员的文字交互信息)进行实时观看和视听证据远程的电脑硬盘备份。同时数字讯问室内的现场检察官可利用授权方式,对其它多个讯问现场的同案犯进行实时观看,并可与其它讯问室内的检察官进行文字信息的交流,便于协同审理发现疑点信息, 提高办案效益。
网络远程指挥、实时音文交互功能
采用先进的网络音文交互技术,检察长或视听指挥中心通过电脑网络观看讯问现场和检察官发回的文字交流信息,采用网络语音切换方式与任何一个讯问室现场的检察官进行沟通和提示讯问方法,现场检察官则通过网络监听耳机接受指示,并利用文字叠加交互方式,与检察长或视听指挥中心的检察官进行无声交流,实现讯问现场检察官与远程检察长的网络视听音文信息交互。支持多位上级领导利用电脑同时分别视听四个讯问室的讯问情况,进行独立的语音指挥,而互不干扰。
五、大华视讯系统软硬件组成
大华视讯系统硬件部分:
大华视讯系统主机DH-0404F; 大华视讯系统管理主机;
讯问室内温、湿度电子传感器:XW-I; 高灵敏度拾音器;
大华视讯系统软件部分: 大华视讯主机端软件; 大华视讯客户端软件;
大华视讯管理平台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