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毕业论文范例-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摘要
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国际贸易规模不断扩大,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各国为了保护环境而采取的一些措施直接或间接地限制甚至禁止了某些产品的贸易,成为绿色贸易壁垒。另一方面,在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浪潮中,关税和传统非关税壁垒的使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限制,贸易保护者转而寻求新的贸易保护工具。在贸易与环境的矛盾下,绿色贸易壁垒便成为他们实施贸易保护的有力武器。作为一个贸易大国,绿色贸易壁垒已经影响到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几乎波及到我国外贸出口的所有领域。因此,系统地研究绿色贸易壁垒,分析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及如何合理构筑我国的绿色贸易壁垒就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论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论题的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为对绿色贸易壁垒的研究概况以及本文的研究内容与方法。第二部分从绿色贸易壁垒产生的背景与原因出发,在对绿色贸易壁垒的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下,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介绍了绿色贸易壁垒的内容,总结了它的特征。第三部分选择绿色关税与绿色补贴、环境标准等措施,运用局部均衡和福利经济学的方法来对绿色贸易壁垒的经济效应进行分析。第四部分分析绿色贸易壁垒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第五部分介绍了我国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对策。第六部分为结语,对全文进行概括性的总结。
【关键词】绿色贸易壁垒
对外贸易
影响
对策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 economy and the expansion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ctivities, environment problems have become more and more serious.For protecting its own environment, each country adopts some certain measures that restrict or even prohibit trade activities of some products in a direct or indirect way, which becomes the Green Barriers in the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trade.On the other hand, in the tides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trade freedom, the application of tariffs and other non-tariff barriers is confronting more and more restrictions.Thus those protectionists turn to search for new protection tools for the trade.Under the confliction of the between the trade and environment expansion, the Green Barriers naturally become the most powerful tools to implement their trade their protection.As a very important country in the international, the Green Barriers have greatly influenced China’s foreign trade and almost affected all the fields in our exportation.Therefore, to make a systematical research and analysis on the Green Barriers, their influence to China’s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how to properly construct our own Green Barriers is very essential both theoretically and realistically.The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six parishes.In the first part, Preface which expatiates systematically on the aim and meaning of research, research actuality in domestic and abroad, the innovation, research logic and approach.In the second part theoretically analyses the causation, contents and features of its origin.In the third part it compares the different economic effects of Green Tariff, Green Payment and some other environmental standards, through the analysis methods of partial equilibrium and the welfare economics.The fourth part analyses the influence and impact of the Green Barriers to the international trade.The fifth part is makes a prediction on the development tendency of the Green Barriers and gives out several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easible for China.The last part is the epilogue, which summarizes the paper recapitulative.【Key Words】
green trade barrier foreign trade influence strategy 2
目录 绪论...............................................2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2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2 1.3研究方法.....................................................4 绿色贸易壁垒的相关理论.............................4
2.1 绿色贸易壁垒的产生和发展....................................4 2.2 绿色贸易壁垒的定义和特征....................................5 2.3 绿色贸易壁垒的表现形式......................................6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7
3.1 我国对外贸易所面临的挑战....................................7 3.2 绿色贸易壁垒给我国对外贸易带来的机遇.......................10 我国应对绿色贸易壁垒影响的对策....................11
4.1 建立绿色贸易壁垒的预警机制.................................11 4.2 建立完善的环境标志制度.....................................11 4.3 进行绿色认证...............................................12 4.4 加强认证机构建设,提高认证工作的权威性.....................12 4.5 搜集国际市场“绿色信息”...................................12 4.6 开发绿色产品...............................................12 4.7 加强国际合作,抵制绿色保护主义.............................13 4.8 鼓励技术创新,扶持绿色产业.................................13 4.9 研究发达国家的贸易制度和运作方式以及在绿色贸易壁垒方面采取的战略措施.......................................................13 结论..............................................14 参考文献............................................15 致 谢..............................错误!未定义书签。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全球环境状态也在不断恶化,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人们的环保意识也不断增强。各国为了保护环境而采取的一些措施直接或间接地限制甚至禁止了某些产品的贸易,成为绿色贸易壁垒。另一方面,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和贸易自由化在全球范围的扩展,关税壁垒和传统的非关税壁垒作为贸易保护手段的作用逐步淡化,绿色贸易壁垒成为全新的贸易保护工具。绿色贸易壁垒这种全新的贸易保护手段,已经被很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所采用。由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环保水平存在差距,导致包括我国在内的很多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因此,研究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及相应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Simon P.Anderson and Nicolas Schmitt(2003)认为一个政府在他可以自由设置关税的时候无意于采用非关税壁垒,但当关税要通过相互协商决定时,他们则会实施非关税壁垒。Hamid Beladi(1998)认为贸易壁垒主要是通过影响进口商品价格的变化而限制污染物品的进口的,即主要是通过对污染物品的进口实行贸易壁垒边界变动控制来实现,包括关税和非关税措施。贸易壁垒引起的进口物品价格边界条件的变化形成了类似物理学中所研究的梯度场,即价格梯度场,通过控制空间场的边界条件,就可以达到控制产品的进口的目的。
Michael J.Ferrantino(1997)认为不同的国家对内会出现竞相降低环境标准(the race-to-bottom)的情况,即每个国家或地区都担心别国或地区采用较低的环境技术标准引起本国或本地区产业和产品的竞争劣势,为避免竞争性 2
损害而竞相采取低的环境技术标准,因此各国或地区间都会采取次优的环境政策。因为全球环境是人类的公共产品,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的极大化,就会有把不经济的外部性转稼给别的国家的倾向。
C.P.Chandrasekhar和 Jayati Ghosh(2003)通过分析乌拉圭回合谈判和多哈谈判中主要的发达国家及发屏中国家对待绿色贸易壁垒的不同态度,得出结论,“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危胁不是来自外部的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运动,恰恰相反,其重要的敌人是存在于内部。”
1.2.2 国内研究现状
李俊(2003)认为国与国之间贸易利益分配的差异,自由贸易对国家内部不同部门(利益集团)的不同影响,是产生保护性贸易政策的内部和外部原因,贸易政策的国际协调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贸易政策的保护性。张志敏(2002)认为世界经济处于增长和繁荣阶段易实施自由贸易政策,而世界经济面临或处于萧条阶段易实施贸易保护措施。吴克列(2002)认为由于各国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决定了其对环保资金的投入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形成了各国环保标准的差异,造成了国际贸易的障碍,即绿色壁垒。吴强、何开丽(2002)指出一些国家借保护环境之名,行贸易保护主义之实,制定一系列歧视性环保政策,形成了绿色贸易壁垒。
张文兵(2003)从绿色贸易壁垒兴起背景分析,认为绿色贸易壁垒的实质是贸易保护手段。杜强(2003)认为绿色贸易壁垒本是协调环境与贸易两者关系的共生物,但其在国际贸易的实践中,却被某些发达国家所滥用,越来越发展成为取代关税壁垒而成为非关税壁垒的主要形式,并成为新的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工具,频频引发贸易纠纷与冲突。但也有其积极的一面,即推动产业技术结构升级,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姜芳(2003)通过分析绿色贸易壁垒的种类和特点,从政府和企业两方面提出了防止绿色贸易壁垒的应对策略。施敏颖(2003)提倡在现行的世贸组织规则框架下来努力规避别国的贸易保护,并充分利用世贸组织规则,适当进行贸易保护。刘勇(2003)着眼于WTO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从分析WTO规则与多边环境条约之间的冲突以及成员方所提出的若干解决思路入手,提出以“微调法”来解决冲突,并对有关谈判的前景进行展望,以解决WTO规则与多边环境条约之间的关系问 3
题。曾凡银(2003)认为为消除、减轻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的双重不利影响,须通过多种途径逐步提高工农业产品生产、管理的环境技术标准,加强绿色检验、检疫制度体系的建设,既提高自己基于环境的产品、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跨越发达国家等为此专门设置的绿色贸易壁垒,又限制与污染相关的产品、技术设备的输入,实现绿色贸易壁垒对关税的替代效应。
1.3研究方法
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从理论上分析了绿色贸易壁垒对国际贸易的一般影响,从实践角度分析我国不同行业产生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绿色贸易壁垒的相关理论
2.1 绿色贸易壁垒的产生和发展
2.1.1绿色贸易壁垒的产生
绿色贸易壁垒已经成为国际贸易中不可忽视的一种非关税壁垒,它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环境、政治、经济和法律因素,是环境保护运动与新贸易保护主义相结合的产物。
首先,环境问题的全球化是绿色贸易壁垒形成的外部原因。第二,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是绿色贸易壁垒的根本成因。第三,各国技术水平、经济实力差异是绿色贸易壁垒的客观原因。
2.1.2绿色贸易壁垒的发展
发达国家利用自身经济、技术和法律的优势,借环境保护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对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设置各种形式的“绿色贸易壁垒”,如美国的UL认证和瑞士的SGS检验等技术标准。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加入WTO后,具有明显比较优势的农产品、食品及传统的纺织品和机电产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也始料不及地遭遇到“绿色贸易壁垒”的封锁,如:(1)农产品、食品:2002年上半年,欧盟对我国茶叶进口检验项目由过去的6种农药残留检验增加
到62种。(2)纺织品:美国规定,凡在服装上标明衣料中含有动物和植物成分的,必须进行测试;日本、美国和欧盟等对羽绒制品要求残脂率检测结果在0.3%—0.5%,大大严于通行的国际标准。(3)机电产品:计算机、电视机、移动电话、微波炉等导致的电磁辐射对胎儿产生着极为有害的影响。总之,我国出口产品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绿色贸易壁垒”的限制。与此同时,发达国家基本形成了绿色消费观念,并把持着利用“绿色贸易壁垒”限制进口的主动权,而发展中国家由于其经济、技术、环境的劣势更多的只能是被动接受,使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深受“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
2.2 绿色贸易壁垒的定义和特征
2.2.1绿色贸易壁垒的定义
绿色贸易壁垒(Green Trade Barrier)又称环境贸易壁垒(Environmental Trade Barrier),是进口国以保护人类或动植物的生命和健康、保护生态和环境的名义,在国际贸易中采取制定严格、苛刻的环境技术标准、动植物卫生检验检疫标准,实行繁杂的检验检疫程序,对来自外国的产品或服务进行限制和制裁的一种贸易保护措施。它主要是通过技术标准、卫生检疫标准、商品包装和标签等规定来强制实施,其内容涉及产品研制、开发、生产、包装、运输、使用、循环再利用等整个过程。
2.2.2绿色贸易壁垒的特征
(1)名义上的合理性
绿色贸易壁垒是以保护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人类健康为名义,对贸易实施限制和制裁。
(2)形式上的合法性
绿色贸易壁垒与其他非关税壁垒的不同之处在于其用公开的立法加以规定和实施,一些绿色保护措施都是以国际、国内公开立法作为依据的。
(3)保护手段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绿色贸易壁垒措施名目繁多,手段多样。既有强制性措施,也有自愿的措施。(4)保护方式的隐蔽性
绿色保护和传统的非关税壁垒,如进口配额、许可证等相比,不仅隐蔽地回避了分配不合理、歧视性等分歧,不易产生摩擦,而且各种检验标准极为复杂,往往使出口国难以应付和适应。
(5)应用范围的广泛性和关联性
绿色贸易壁垒涉及的范围很广,包括法律、规则、程序等各个方面。从产品角度看,不仅包括初级产品,而且涉及所有的中间产品及制成品;从部门角度看,既包括有形商品,又拓展到投资及服务等领域。
(6)保护技术上的歧视性和发展性
许多绿色贸易壁垒措施的实施没有考虑到发展中国家经济、技术发展的现实,对各类不同水平国家的产品规定同样的市场准入条件,这是很不公平的。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和技术条件的进步,发达国家不断调整其环境技术标准,使得绿色贸易壁垒呈现出不断加高和拓宽的趋势。
2.3 绿色贸易壁垒的表现形式
(1)环境附加税
环境附加税是发达国家保护环境、限制进口最早采用的手段,即对一些污染环境、影响生态的进口产品征收进口附加税,或者限制、禁止进口,甚至实行贸易制裁。
(2)绿色环境标志制度
绿色环境标志制度是由政府部门或公共、私人团体依据一定的环境标准颁发的图形标签,印制或粘贴在合格的商品及包装上,用以表明该产品不仅质量、功能符合要求,而且从生产到使用以及处理全过程都符合环境保护要求,对环境和人类健康无害或危害极少,有利于资源的再生产和利用。
(3)产品加工标准制度
产品加工标准制度是指针对有形产品在使用时能成功满足用户需要程度标准下作出的强制性规范。
(4)绿色包装制度
绿色包装是指能节约能源、减少废弃物、用后易于回收再用或再生,易于自然分解、不污染环境的包装。
(5)绿色卫生检疫制度
为保护国内消费者的利益,满足对此商品健康、安全等隐性需求,各国海关、商检机构都制定了不同的卫生检疫制度,对进口商品的品质进行检测和鉴定。
(6)绿色补贴制度
为了保护环境和资源,各国政府采取干预政策,将环境和资源成本内在化。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无论是合理的绿色贸易壁垒还是不合理的绿色贸易壁垒,它们客观上都会带来限制或者阻止外国商品进口的后果,这实际上也给判断一国设置的绿色贸易壁垒合理与否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从国际贸易的实践来看,几乎全部的绿色贸易壁垒都是发达国家为发展中国家设置的,但这主要是由于发达国家拥有比发展中国家更高的经济水平和技术水平,易于利用绿色贸易壁垒为在环境保护上处于劣势的发展中国家设置壁垒并取得实效。而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技术水平的落后限制了其设置绿色贸易壁垒的能力,经济发展处于首位、环保观念相对淡薄的思想也牵制了其设置壁垒的行为。我国作为WTO的成员国,必须严格遵循国际环境条约,执行环境标准,承担保护全球环境的义务和责任。绿色贸易壁垒一方面给我国对外贸易带来挑战,另一方面也给我国对外贸易带来机遇。
3.1 我国对外贸易所面临的挑战
3.1.1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从总体上讲,我国的出口产品因环保水平的不足而在绿色贸易壁垒面前,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面对发达国家较高的环境标准,我们的产品很难跨过这道门槛。我国传统出口产品主要是机电产品和纺织产品,它们在我国产品总出口额中占到80%以上。然而由于我国环保材料发展落后,目前这些产品大多是附加值低、加工程度浅、技术含量低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品,根本达不到进口国严格的环境标准,从而我国传统出口产品的出口额难以大大增加,国际市场占有率有缩小的趋势。
2004年,中国遭遇的绿色贸易壁垒涉案金额高达12.6亿美元,为全球之最。共有16个国家(地区)对中国发起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及特保调查57起。从我国目前的出口贸易实践来看,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所采取的环
境保护措施已经对我国造成了严重影响:2002年,中国有71%的出口企业、39%的出口产品受到此类限制,造成损失170多亿美元,分别高于2000年66%、25%和110亿美元。数据显示,仅1997年一年因技术不合格被退回的产品总值就高达6700万美元。1997年至2000年间,因发达国家的绿色贸易壁垒而受阻的出口产品总值达700亿美元,几乎占了我国出口总额的25%。从地区范围来看,2002年我国出口企业受绿色贸易壁垒限制比例较高的地区是青岛、安徽、江西等;其它出口大省(市)如上海、浙江、江苏、广东、北京、天津等地区的出口企业也受到绿色贸易壁垒不同程度的限制。从行业出口来看,食品土畜、轻工、机电、纺织、五矿化工和医保等六个行业都受到了较高比例的绿色贸易壁垒限制。我国出口额第一位的机电类产品,由于受发达国家在噪声污染、节能、兼容性、安全性等方面的技术限制,仅1998年就有200亿美元的出口产品受到影响;2004年8月13日,欧盟各国将完成《关于报废电子电器设备指令》(WEEE)和《关于在电子电器设备中禁止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ROHS)两项关于电子垃圾法规的立法,并将于明年这一时间正式启动,这将对中国电子行业出口产生重大影响。如果欧盟两项指令付诸实施,中国对欧出口约120亿美元的机电产品将可能被欧盟拒之门外。在纺织产品上,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纺织品不符合“绿色”要求的覆盖面积大约在15%左右,影响出口近80亿美元。在农产品方面,我国正是一些发达国家名目繁多的卫生检查和检疫措施的直接受害者。例如,2002年,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公布了在进口动物源性食品中禁用的11种药物;2000年7月1日起,欧盟正式实行新的农药残留最大允许限量值,限制使用的农药增至62种,按新标准实行,我国至少有30%的茶叶不能出口欧盟;2002年初,欧盟从中国进口的对虾中发现强力抗生素的药物残留,对兔肉、禽肉、蜂蜜、软体动物肉类、对虾等动物产品实行进口限制,几千万美元产品在荷兰港口销毁;日本设置了名目繁多的技术性检验检疫措施,受其影响,2002年中国对日出口57亿美元,增幅为零。据初步统计,已经影响中国23亿美元农产品出口,占中国对日农产品出口的40%。受国外对中国肉鸡实施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2002年中国冻肉鸡出口量减少8万多吨,出口额减少2亿美元,鸡农损失2亿多元,影响了105万人的就业。
这些案例说明,各国的环保措施已经直接影响了我国产品的出口,出口量急剧下降,出口市场范围缩小,出口产品不断遭遇绿色贸易壁垒而被发达国家阻止进口,绿色贸易壁垒所涉及的产品范围也呈扩大趋势。因此,积极应对绿色贸易 8
壁垒,成为我国加入WTO后面临的严峻考验之一。
3.1.2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进口贸易的影响
我国加入了WTO,国内市场逐步向其他国家开放,市场竞争将更为激烈。一方面,发达国家利用其资金、技术做后盾,在环境成本内在化的情况下,其产品在我国市场同样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例如,摩托罗拉、诺基亚、爱立信、西门子四大手机生产商对我国GSM手机市场占有额在70%以上,即使是在更为环保的CDMA手机占有额上,国内品牌虽占有大部分江山,但他们大都是“贴牌”生产,不能反映其真正实力。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利用发展中国家环境标准较低的弱点,将其重污染产业以及废旧物、废弃物、污染物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我国在伴随外资大量进入的同时,少数海外投资者为了获得客观的经济利益和逃避本国高额的污染处罚,利用我国宽松的环境标准,投资兴建污染密集型企业。1991年,我国利用外资的11,515家企业中,污染密集型企业达3,353家,占总数的29.13%。协议总投资为87.71亿美元,其中污染密集型企业投资为33.27亿美元,占总投资额的36.8%。1991年至1995年是我国进口废物的高峰期,共进口废物3030万吨,进口废物额为68.8亿美元,占总进口额的1.3%。事实证明,引进外资以发展我国经济和外资带来的环境负面影响使我国处于两难境地。
3.1.3我国出口产品屡遭国外绿色贸易壁垒限制的原因
(1)我国贸易方向主要集中于美、日、欧盟这三个技术贸易壁垒的发源地 目前,美、日、欧盟是我国最大的三个贸易伙伴。据统计,包括经香港的转口贸易在内,我国出口商品近75%销往美、日、欧盟等国家或地区,而这三大经济实体也是实施技术贸易壁垒的积极倡导者,绝大多数技术贸易壁垒措施发源于这三大经济实体。产品出口的地理方向决定了我国将不得不直面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威胁。
(2)我国出口产品的弱质性
我国科技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由此导致我国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低以及质量落后。据专家估计,我国产品质量实际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10—20年,体现在出口商品结构上,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和资本密集型出口产品占主导地 9
位,而附加值高的技术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仍然占次要地位。随着全球质量水平和档次的不断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技术性门槛也随之提高。仅就德国为例,目前应用的工业标准约有15800种,大多数等同于国际标准,而我国技术标准约有70%—80%低于国际和国外先进标准,而且我国标准体系混乱,有国家标准、地方标准、专业标准及企业标准,数目多而水平低下,使企业产品出口不畅。
(3)我国曾经长期游离于多边贸易体系之外
在加入WTO以前,我国被长期排除在WTO主持的多边贸易之外,使得我们难以应对发达国家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限制。一方面缺乏充分、稳定、确切的信息来源;另一方面我国还不能以WTO的贸易争端机制来解决歧视性的、非合理的技术限制,不能享受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和差别待遇。
(4)我国对绿色贸易壁垒的重视不够
由于我国宏观管理层次上存在巨大的漏洞,对国际通用的国际标准和技术管理措施知之甚少,对主要贸易对象国的技术手段缺乏了解,不能对我国出口企业在宏观上予以指导;再加上绿色贸易壁垒本身的不透明性,使得我国出口在改进宏观层次上的指导方面面临着更大的困难。
3.2 绿色贸易壁垒给我国对外贸易带来的机遇
3.2.1带动我国绿色产品的生产和出口
在绿色浪潮的冲击下,非绿色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越来越小,利润率越来越低。而我国出口产品绝大多数为非绿色产品,在目前我国生产力水平特别是科技水平不高的情况下,促使产品绿色化,就要对众多产品从设计、生产、运输、营销、服务等整个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绿色化管理,这为我国产业结构、出口商品结构调整提供了机遇。我国的绿色产业虽然起步晚,但进步是有目共睹的,同时一些危害环境的产品需求受到限制,甚至被淘汰。我们应随着这股绿色浪潮多设计开发无污染而又利于环保的绿色产品,这样有助于降低我国出口工业制成品的能耗,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加大对原有传统产业污染治理的投入,促使我国外贸产业结构、出口商品结构由劳动、资源密集型向技术、知识密集型的转化。
3.2.2充分利用国际资源,提高我国绿色产业的发展水平
由于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客观上国际社会不得不对环境保护加以重视,并形成了丰富的绿色资源。如果我国能积极利用好这些资源,将大大增强我国绿色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首先,我们可以“借鸡生蛋”积极利用外资缓解资金不足的压力。如争取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支持绿色产品的优惠贷款,以此来治理污染,发展绿色产业。我国很多城市都曾利用这些优惠贷款治理污染、发展绿色生产取得很好的效果。其次,我们要多引进外国先进的绿色产业技术,将其应用到产品的生产、加工、贮藏、运输、销售、利用、回收等每个环节,尽快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最后,坚持自力更生的方针,加强绿色产业技术人员的国际交流,培养我国自己的优秀人才,加快我国绿色产业的发展。我国应对绿色贸易壁垒影响的对策
近年来,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外贸的冲击,使我们意识到,虽然各种关税和传统的非关税壁垒在逐步减退,但是保护贸易并没有退出历史的舞台,而是以绿色贸易壁垒等更为隐蔽的新的贸易壁垒的形式出现,并且在国际贸易中加强环境管理是世界贸易发展的新趋势。因此我们应该在认识绿色贸易壁垒的实质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措施。
4.1 建立绿色贸易壁垒的预警机制
政府应尽快建立国外技术性壁垒的预警机制,加强对国外环保认证标准的研究,收集国外的绿色贸易壁垒措施,建立绿色贸易壁垒信息中心和数据库,并及时地将信息反馈给有关部门和企业,做好防范工作,采取积极措施,突破国外的绿色贸易壁垒。
4.2 建立完善的环境标志制度
环境标志被称为进入国际市场的“绿色通行证”,是标明产品从生产到使用以及回收处理的整个过程中符合特定环保要求的标志。为了使环境标志的管理规范化,把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产品推向国际市场,我国在推行环境标志认证制度时,应尽快制订环境标志管理条例,并制订具体实施办法。
4.3 进行绿色认证
1995年4月国际标准化组织开始实施《国际环境检查标准制度》,要求企业产品达到ISO9000系列质量标准;欧盟也启动了名为ISO14000的环境管理系统,没有达标,就不予市场准入。由于该系列标准具有保护环境和消除绿色贸易壁垒的双重作用,因此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为了使企业及产品适应国际市场的要求,我国应通过立法程序将该国际标准转化为国内标准,推广使用。应制订实施这种标准的管理法规,使工作规范化,积极引导企业进行绿色认证。
4.4 加强认证机构建设,提高认证工作的权威性
按照国际标准的要求,进一步加强ISO14000认证机构建设,提高认证机构作为独立的第三方认证主体的服务功能,扩大认证范围,提高认证工作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权威性,加强与更多国际权威认证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建立与国外权威机构认证的相互认可机制,实现国际互认,为企业取得国际认证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4.5 搜集国际市场“绿色信息”
我国企业实施国际绿色营销的第一步就是进行国际绿色市场调查,搜集绿色信息,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发绿色产品,开拓和占领相应的国际绿色市场。绿色信息包括:消费信息、资源信息、产品信息、科技信息、法规信息、组织信息等。
4.6 开发绿色产品
以环境和资源保护为核心的绿色产业正推动着绿色产品的开发与绿色市场的形成。据预测,绿色产品在未来的10年内将主导世界主要工业市场。开发绿色产品应重点抓好四个环节:一是进行绿色设计。注重设计易于回收、节 12
能、耐用、无污染或低污染、不影响健康的产品。二是实施绿色生产。按照生态工业模式,实现“清洁生产”,尽量避免使用有害原料,减少生产过程的能源和材料浪费,减少废弃物。三是铸造绿色品牌。企业产品应符合环保要求,要取得国际环境标志,创造绿色品牌。四是实行绿色包装。企业要按照进口国的要求,采取使用后利于回收再利用或易于自然分解的绿色包装。
4.7 加强国际合作,抵制绿色保护主义
当前环境与贸易问题的实质是改变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南南合作,开展南北对话,树立全球经济思想,力争建立环境与贸易协调的良性机制。要坚持发达国家多承担义务的原则,要求发达国家对其工业化进程的环境欠账和现行的高度密集生产及奢侈性浪费带来的环境后果负责。并向发展中国家转让环境技术、提供资金支持,反对发达国家动辄实施环境贸易制裁,损害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4.8 鼓励技术创新,扶持绿色产业
政府与企业应形成共识,采取有力手段,增加科技投入,加强技术创新,发展绿色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开发和生产优质的绿色产品,以冲破国际绿色贸易壁垒,扩大在国际市场的贸易空间。国家应对具有国际竞争实力的产品给予扶持,实施优惠政策,鼓励其加入国际竞争行列。
4.9 研究发达国家的贸易制度和运作方式以及在绿色贸易壁垒方面采取的战略措施
从他国的经验中找出我国可借鉴的内容,为确定我国的绿色贸易战略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启发。组织有关的政府部门和科研部门组成强有力的研究队伍,根据我国实际情况,系统研究我国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战略,以及相应的指导思想和技术路线,为应对绿色贸易壁垒打下强有力的基础。
结论
由于绿色贸易壁垒以保护生态环境、人类和动植物健康为名,在贸易自由化趋势下,各国在国际贸易非关税壁垒中将越来越多的使用绿色贸易壁垒。它涉及到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协调,特别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关系的协调。一些发达国家利用自身先进的环保技术和雄厚的经济实力,不断提高环保标准的门槛,阻止他国产品进入本国市场。这对发展中国家是巨大的挑战。
绿色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我们长远利益之所在,何况我国面临的环境问题更为严峻。因此,我们要变压力为动力,既要迎接挑战更要抓住机遇。为了保护我国经济的稳定、持续发展,我们必须采取措施,减少绿色贸易壁垒带来的不利影响。认真区分正当和不正当的绿色贸易壁垒,并采取相应的对策。要顺应绿色趋势,积极适应正当、合理的绿色贸易壁垒要求,政府应牵头把环保导入企业经营决策中,增强企业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企业本身也应加强环保意识,紧跟国际标准,发展绿色市场。同时,政府、企业要同心协力,在共同发展的基础下,团结力量抵制发达国家不正当的绿色贸易壁垒。最后,我国还应加强构筑自己的绿色贸易壁垒,将国外不符合环境标准的商品挡在国门之外。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国对外贸易事业持续、顺利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曹洁:《建立中国绿色贸易发展模式探析》,《外贸经济、国际贸易》,2001年9期 [2] 吴克列:《关于绿色壁垒的战略思考》,《外贸经济、国际贸易》2002年8期 [3] 杜强:《全球绿色贸易壁垒与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对策》,《亚太经济》,2003年第2期 [4] 王家庭:《绿色壁垒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及对策》,《国际贸易问题》,2001年第4期 [5] 胡锡嘏:《外国技术性贸易壁垒及其应对》,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版,第5页
[6] 胡伟辉:《论国际贸易中的技术壁垒与我国的对策》,《外贸经济·国际贸易》,2003.3 [7] 申进忠.《WTO协调环境贸易关系的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 [8] 程惠芳:《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8.[9] 吴风林、胡享魁:《论绿色贸易壁垒及发展我国出口贸易的对策》.经济纵横.2004,4.[10] 方时娇:《中国绿色外贸战略》.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11] 张祥:《新经济与国际贸易》.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1.[12] 李毅:《国际贸易法面临的新困惑—绿色贸易壁垒问题探析》,《国际贸易问题》,1997.11 [13] 王金南:《绿色壁垒与国际贸易》,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14] 王星丽:《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市场周刊》,2006年3月号 [15] 李果仁:《我国应对绿色壁垒的战略建议》,《中国环保产业》,2002年7期
[16] 金益:《绿色贸易壁垒及我国应对之策》,《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年第6卷第1期
[17] 陈琳:《浅析绿色壁垒与我国对外贸易的关系》,《鄂州大学学报》2006年第13卷第1期
[18] 金国华、侯小阁、尚金城:《绿色贸易壁垒与环境保护》,载于《工业安全与环保》2004年第30卷第1期
[19] Michael.J Feranno.International trade,environmental quality and Public Policy[J].The World Economy,1997.[20] Simon P.Anderson and Nicolas Schmitt, Nontraiff Barriers and Trade Liberalization[J],Western Economic Abdication International,2003,41(1):80-97 [21] C.P.Chandrasekhar and Jayati Ghosh, The Green Barrier to Free Trade[J], Businessline,2003,28(1):10-15
第二篇: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摘 要:分析了国际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外贸发展的不利影响,论述了我国目前出口产品生产和环保方面存在的问题。认为须深刻认识我国出口产品不能跨越绿色贸易壁垒的原因,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顺应绿色潮流, 增强跨越绿色贸易壁垒的能力。关键词: 对外贸易;绿色贸易壁垒;世界贸易组织;区域经济一体化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球环境状态也在不断恶化,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人们的环保意识也随之增强。同时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和贸易自由化在全球范围的扩展,关税壁垒和传统的非关税壁垒作为贸易保护手段的作用逐步淡化,但是保护贸易政策并没有因此退出历史舞台。发达国家正是基于人们对环保的重视程度的提高和隐形贸易保护政策的需要的基础上,把环境和贸易结合起来,在国际贸易中构筑起绿色贸易壁垒, 限制或禁止别国商品的进口,以期达到其贸易保护主义的目的。绿色贸易壁垒这种全新的贸易保护手段已经被很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采用以保护本国的产品、市场和环境。由于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环保水平存在差距,导致包括我国在内的很多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的地位。本文拟从理论上分析绿色贸易壁垒存在的原因, 并为我国应对绿色贸易壁垒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绿色壁垒给我国外贸带来的影响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在 2004 年成为世界第三货物贸易大国, 但在发达国家构筑的绿色壁垒面前, 已经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据报道, 从1997 年至今, 我国每年受绿色贸易壁垒影响造成的贸易损失高达几十亿美元。由于 WTO对绿色壁垒达成了某种程度的认同, 加之环保已成为全球的主题之一, 今后各国在贸易保护中将更多地运用绿色壁垒, 这必将给我国的贸易带来更严重的影响。绿色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影响我国的出口贸易额
目前我国的主要贸易伙伴有美国、日本、韩国和欧盟等国家和地区, 而这些国家和地区大多数是世界贸易组织“ 贸易与环境委员会成员”,也是绿色贸易保护主义最盛行的地方。由于我国在生产和消费上长期忽视环保问题, 出口产品很难达到国际环保标准和发达国际制定的环境标准, 这些发达国家可以凭借自身经济和技术在环保方面的优势, 针对和我国情况一样的发展中国家制定苛刻的环境标准, 并通过世界贸易组织将贸易与环保紧密挂钩,这就势必降低我国的出口贸易额, 严重影响我国企业的出口创汇。2.削弱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我国企业为了获得国外绿色标志或相关的认证, 要支付大量的检验、测试、评估、购买仪器设备等费用,还要支付不菲的认证申请费和标志使用年费等直接费用。一些发达国家对我国产品还征收绿色关税。此外,跨越绿色贸易壁垒必然会增加产品从生产到销售、使用乃至报废等多个环节的费用。为了跨越绿色壁垒,我国出口产品的成本将增加;成本增加则将引起价格上涨;价格上涨则必然会削弱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从而将制约我国外向型经济的发展。3.影响我国的对外贸易关系
近年来, 一些发达国家以保护环境为名经常采取单方面的贸易措施,限制外国商品的进口, 由此引发了多起贸易争端。当前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逐渐加强,像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 其成员基本上都是发达国家,他们的环保水平和环境标准已趋于协调一致、相互承认。因此,这些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为了推动区域内自由贸易的发展,将来自区域外的产品以达不到区域内环境标准为由排斥在巨大的区域经济组织之外。而我国的主要贸易伙伴都来自于这些区域经济组织, 因此难免与这些区域经济组织因环境标准问题发生贸易摩擦, 从而影响我国对外贸易关系。4.加剧污染产品和污染产业向我国移动
由于我国存在环境保护标准低、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不健全、环境保护市场准入门槛低等问题,在发达国家纷纷提高环境标准推行绿色贸易壁垒的情况下,必然会造成低环保标准的产品大量涌入我国市场。目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需要引进大量的外资, 发达国家也可能借机通过跨国公司向我国转移能耗大、污染严重的产业。这不但会损害我国消费者的利益, 也将给我国的环境造成更为严重的损害。长此下去,对外贸易将形成恶性循环。
二、正确认识绿色壁垒制约外贸发展的原因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 受绿色贸易壁垒限制,不能出口的产品种类增多、数量增加。这样的现状并非仅因我国“入世”所造成,而是诸多因素结合的后果。1.环保意识淡薄, 缺乏绿色经济观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环保意识虽有所提高,但整体而言,我国经济发展仍然停留在以消耗自然资源、牺牲环境质量的模式上。中国国内每年产生的600 万吨塑料垃圾却基本上都没有进行回收, 随便丢弃在荒郊野外。因此, 我国的环境标准大大低于发达国家, 甚至成为一些发达国家转移“洋垃圾”的对象国, 国内一些不法商贩把“洋垃圾”偷运进来,从中渔利。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进口的“洋垃圾”从1990年的99万吨,增加到2000 年的 1 750 万吨,2003 年中国塑料垃圾、废铁、废纸的进口量分别是1990年的 125 倍、50 倍和21倍。这些触目惊心的数据表明我国的生态环境遭受的破坏越来越严重,而国民的环保意识亟待提高。
2.环保法规不完善, 执法力度不强
目前我国在产品进口、引进外资等环节中的环境保护条款还不完善,对进口产品和外商投资企业的环境保护要求不严,对外国产品和污染密集型企业的进入管制较为宽松。某些发达国家还利用国际产业转移的有利时机将诸多能耗型、污染源产业不断转移至我国。
另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初步构建了环境保护法的体系,但因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的作梗, 现行的经济发展政策、会计法规未将环境资源纳入核算范围。在利益驱动下,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我行我素的局面并未根本改观, 保护环境与恶化环境的现象并存, 始终未能根除执法不严的现象。3.企业认证意识淡薄, 认证能力低下
IS014000 环境管理体系已成为世界各国企业跨越绿色贸易壁垒的重要跳板。但遗憾的是, 虽然我国政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 但企业对此却不够积极主动。ISO14000 系列中有关环境管理体系及其审核的5个标准, 自1996年10月颁布到1997年底一年间, 欧洲就有 1207 家企业通过认证, 而我国截止到目前为止, 获得该认证的企业仅1000余家, 且其中大部分是三资企业。国内通过认证的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家电行业, 更多的企业仍在 IS014000 认证之外徘徊。一些企业担心认证会增加成本, 降低价格竞争能力, 认证不积极, 存在侥幸心理。如在绿色标志认证方面,我国外贸企业要获取国外认可的绿色标志的费用使一些企业望而生畏。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国际上的绿色标准越来越多, 长此以往, 不愿意取得绿色标准认证的企业就只有放弃国外市场。4.我国环境保护标准过低
环境标准是有关控制污染、保护环境的各种标准的总称。我国的环境标准与国际标准相比, 要求较低, 缺乏跨越绿色贸易壁垒的实力。在我国已有的 19278 项国家标准中, 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不足 50%, 高新技术标准严重缺乏。此外, 国外标准在产品研发阶段就已开始制定, 而我国的标准制定却相对落后, 周期也较长。由于我国的食品标准落后于国际标准, 造成国内的合格产品在出口时因抗生素、农药残留超标而被进口国退回或销毁的事件时有发生。
5.出口产品生产分散, 难以实施统一标准
我国出口产品市场整体而言, 存在着组织化程度低、过分分散、标准化生产差、信息反应迟钝、规模小和应对能力弱的特点。如在全国 1 600 万亩茶园中, 有70%是分散农户经营的, 难以实施统一的茶叶生产标准。水产养殖业生产也过于分散, 使得质量控制、标准的实施难以落实。
三、突破绿色贸易壁垒的对策
我们应该在掌握绿色壁垒实质的基础上, 以积极的态度研究绿色壁垒对我国外贸的影响, 主动采取突破绿色壁垒的有效对策。1.顺应绿色潮流, 提高环保意识
虽然绿色壁垒仅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 没有或很少考虑对贸易的影响, 没有很好协调贸易与环境的关系, 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以环境保护为目的的绿色壁垒从总体上来说是合理的, 它符合国际环境保护潮流。我国企业要冲破绿色壁垒, 首先必须顺应这股绿
色潮流。必须充分认识到, 低环境标准国家的资源会加速退化, 环境污染加剧, 并最终导致竞争力的进一步下降。而高环境标准国家将会从善待环境的技术和产品中获利, 从而在环境保护产业领域占据优势地位, 在国际贸易中更具竞争力。因此, 我们应该全面客观地认识绿色贸易的性质,既要认识绿色贸易规范条件的积极意义, 又要分清某些国家寄寓于其中的绿色贸易壁垒, 在保护自身正当权益的同时, 使我国的发展顺应历史潮流。这就需要全民行动起来, 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工作, 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 从生产、消费到处理每一个环节都注重环保。2.积极发展环保产业
环保产业的发展, 必然会提高企业防治污染的能力, 为其产品冲破国际贸易中的绿色贸易壁垒提供硬件上的支持。此外, 环保产业具有较强的关联效应, 在自我发展的同时能够带动、引导许多相关产业的发展, 极具潜力。我国已将环保产业确立为新兴经济增长点, 初步辅以税收、信贷等宏观政策的扶持, 而发展环保产业对冲破绿色贸易壁垒的潜在优势亦不容忽略。我们应根据绿色壁垒的发展趋势, 加快制定和完善各类商品生产和销售中有关环境保护的技术标准和法律法规, 促使对外贸易的环境管理与国际环保法规和惯例接轨;强化环保执法, 对外贸活动中违反环保法规的行为依法严格惩处;推行“ 绿色环境标志” 制度。同时, 应把环保纳入各级政府的发展规划中, 制定针对绿色壁垒的国际市场开拓计划和发展策略, 改变大量消耗资源、能源、污染环境的传统发展模式, 推行以生态环境为中心的绿色增长模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3.加强与环境有关的认证工作
与环境有关的认证工作主要有国际环境管理体系系列标准(ISO14000)认证、绿色标志认证等。这类认证对企业是非强制性的, 具有公证性质, 企业申请认证有利于企业利益和效率的提高。在积极向ISO14000 接轨的基础上, 在中小企业中扩大关于绿色产品、绿色营销、清洁生产、环境标志等概念的宣传, 提高企业绿色意识, 使中小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自觉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消除或减少产品与服务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要认识到 ISO14000 认证和绿色标志认证是本国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 绿色通行证” , 进一步了解 ISO14000的相关内容并积极获得认证。要鼓励中小企业自觉向 ISO14000 和国际相关产品环境标志的认证要求靠拢, 本着激励和服务的原则, 在获得认证的程序方面给予企业帮助。加快企业绿色认证进程, 并强化认证后的跟踪和信誉管理。4.提高环境标准要求
近年来, 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和缺乏道德法制观念, 我国陆续发生进口工业垃圾和有害废物的事件, 这不仅严重违背了控制危险废物的越境转移及其处置的《巴塞尔公约》 和我国的有关规定, 还给我国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破坏。因此应提高警惕, 并采取有效措施, 严把产品进口关。同时, 一些外商为了获取高额利润和逃避所在国严格的污染治理规
定, 利用我国环境标准低和环保意识淡薄的缺陷,把污染严重的产业转移到我国, 在绿色壁垒下对我国的出口构成了潜在危险。因此, 应对现有的三资企业进行认真调查和评估, 对不符合我国环保规定的要限期治理;设立新的三资企业项目时, 应尽量避免国外新的污染产业向我国转移。5.积极开展环境外交和协调工作
(1)积极参与与环保有关的国际环境公约和国际多边协定的谈判。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在国际环境公约和国际多边协定环境条款的谈判中,发达国家往往提出过高的环境标准和环保措施, 发展中国家则强调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并重。为了维护本国的经济利益, 我国应与发展中国家团结起来, 积极参与谈判, 拒绝接受超越自身承受力的环境条款。
(2)以国际规范为依据反对进口国的绿色贸易壁垒。对发达国家违反非歧视原则, 对我国出口产品以环保为借口单方面设置的高于其本国产品的环境标准, 或进口国将其国内环保法规实施到境外, 或进口国以隐蔽形式表现出的各种贸易歧视,我国可以根据 WTO 国民待遇原则的规定积极应对, 通过外交途径与进口国谈判, 或向世贸组织的争端解决机构(DSB)提出起诉。还可以团结、联合发展中国家, 利用相关的国际协议、公约的有关条款,突破发达国家的绿色贸易壁垒, 保证我国的合格产品顺利进入国际市场。6.注意国际贸易动态, 突破绿色贸易壁垒
我们应时刻关注与环保有关经贸动态, 把握其发展趋势和特点, 从而采取有效措施。一是应加强对国外绿色壁垒的研究, 及时收集、整理、跟踪国外的绿色贸易壁垒有关信息, 建立绿色贸易壁垒信息中心和数据库, 认真研究主要贸易伙伴国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二是努力提高产品的质量, 严把环保关。打破绿色贸易壁垒, 主要依靠科学管理和科技进步, 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水平, 争取通过国际标准绿色认证或出口市场的绿色标志相互承认、相互协调, 并通过签订条约、协议等, 从法律上保证该制度的顺利实施。三要认真总结国内外企业突破绿色贸易壁垒的经验教训, 收集案例, 总结经验,根据出口商品的特点和目标市场的要求, 制定打破绿色贸易壁垒的对策。参考文献
[1] 张海东.技术性贸易壁垒与中国对外贸易[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4.[2] 李锦秀.绿色贸易壁垒及对我国外贸的影响[J].亚太经济, 2005.[3] 傅京燕.绿色壁垒对我国贸易与环境的影响及其对策[J].经济体制改革, 2002.[4] 宋波,夏廷.重峦叠嶂——技术贸易壁垒的内容、影响及相关对策[J].国际经济合作, 2003.[5] 汪国红.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2006.
第三篇: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外贸的影响
所谓绿色贸易壁垒是指一种以保护有限资源、环境和人民健康为名,通过蓄意制定一系列苛求的环保标准,对来自国外的产品或服务加以限制。它属于一种新的非关锐壁垒形式,已越来越成为有些国家国际贸易政策措施的一部分。绿色贸易壁垒的表现形式
(一)绿色关税和市场准入发达国家以保护环境为名,对一些污染环境,影响生态环境的进口产品课以进口附加税、或者限制、禁止其进口,甚至实行贸易制裁。例如: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规定,所有在美国出售的鱼类都须来自经美方证明未受污染的水域。
(二)绿色技术标准发达国家的科技水平较高,处于技术垄断地位。它们在保护环境的名义下,通过立法手段,制定严格的强制性环保技术标准,限制国外商品进口。这些标准都是根据发达国家生产和技术水平制定的,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是可以达到的,但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是很难达到的。因而势必导致发展中国家的产品被排斥在发达国家市场之外。欧盟启动的ISO14000环境管理系统,要求进入欧盟国家的产品从生产准备到制造、销售、作用以及最后处理阶段都要达到规定的技术标准。ISO14000系列标准提供了以预防为主,减少和消除环境污染的管理办法,是解决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为世界各国在统一的环境管理标准下平等竞争提供了条件,但同时也为发达国家设置环境壁垒提供了依据。
(三)绿色环境标志环境标志也称绿色标志、生态标志。它由政府管理部门或民间团体按照严格的程序和环境标准颁发给厂商,附印于产品及包装上,以向消费者表明:该产品从研制、开发到生产、使用直至回收利用的整个过程均符合生态和环境保护要求。绿色标志产生的时间不长,但发展十分迅速,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只有得到“绿色环境标志”才能进入发达国家市场,因而绿色标志又有“绿色通行证”之称。从1978年德国率先推出“蓝色天使”计划以来,许多发达国家纷纷效仿,如:北欧四国的“白天鹅制度”、欧洲联盟的“EU制度”、加拿大的“环境选择制度”、日本的“生态标志制度”等。环境标志制度对环境保护的独特作用是勿庸置疑的。但其也为构成贸易壁垒提供了可能。
(四)绿色包装制度绿色包装是节约资源,减少废弃物,用后易于回收再用或再生,易于自然分解,又不污染环境的包装。它在发达国家广泛流行。目前,世界各国在环保包装方面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以立法形式规定、啤酒、软性饮料和矿泉水一律使用可循环使用的容器;制定强制包装再循环或利用的法律,如日本的“再利用法”、“新废弃物处理法”等;税收优惠或处罚,即对使用可再循环包装材料的厂商征收较高的税赋,以鼓励使用可回收再生的材料。
(五)绿色卫生检疫制度基于保护环境和生态资源,确保人类和动植物免受污染物、毒素、微生物、添加剂等的影响,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制定了严格的环境与技术标志。由于各国环境与技术标准的指标水平和检测方法不同,以及对检验指标设计的任意性,而使环境和技术标准可能成为绿色贸易壁垒。1986年,素以“陶瓷王国”著称的我国,在美国陶瓷市场的占有份额仅及日本同期同类产品的1/10,致使我国输美产品大幅下跌的主要原因是:美国认为我国产品中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铅含量严重超标。
(六)绿色补贴为了保护环境和资源,有必要将环境和资源费用计算在成本之内,使环境和资源成本内在化。发达国家还将严重污染环境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以降低环境成本。使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成本却因此而提高。更为严重的是,发展中国家绝大部分企业本身无力承担治理环境污染的费用,政府有时只能为此给予一定的环境补贴。发达国家又以这种“补贴”违反关贸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定为由,限制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进口。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由于世界经济的不平衡,发达国家对环保的标准和认识往往超过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运用绿色保护来实施其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限制和歧视行为,使发展中国家的产品被排斥在世界市场之外。我国处在发展阶段,绿色保护对我国产品出口已经产生很大的影响。主要有:
(一)对产品出口市场范围的影响1995年我国主要的外贸出口市场是香港、日本、美国、东盟、台湾省、韩国等,对它们的出口份额约占我国外贸出口总额的4/5。这表明我国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和部分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多数都是世界贸易组织与环境委员会的成员,环保行动起步早,成效大,公众环保意识强,环保技术位居世界前列,目前从环保立法进入了环保执法阶段。如果这些国家和地区凭借自身在环保方面的优势,在世界贸易组织中极力要求将贸易与环境两者紧密挂钩,并制定对发展中国家过于苛刻的统一环境标准,这将使得我国产品出口市场范围面临缩小的可能。
(二)对产品出口增长速度的影响1994年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达1013.3亿美元,占总出口比重的83.7%,其中机电产品出口32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0.9%,高于总出口增长速度6%,1995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总额为438.6亿美元,比十年前增长25倍,在出口总额中的比重达到29.5%,成为我国第一大类的支柱性商品。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加快机电产品出口是今后我国扩大对外贸易,跻身世界贸易强国之列的必然选择和重要依托。但面临的困难之一就是发达国家制定的产品进口标准,例如防污标准、噪声标准、电磁辐射标准等,为我国机电产品进入发达国家市场增加了难度。另外,乌拉圭回合谈判最后签署的文件不仅包含工业品贸易,而且还包括农产品贸易、服务贸易、知识产权和投资等方面的环境保护问题。如果发达国家在新的多边自由贸易体制中肆意推进环境壁垒,以保护本国市场为目的而提高产品的环境标准,对于实现我国加快出口的战略目标将产生影响,产品出口增长速度势必减缓。
(三)对出口产品成本和企业效益的影响环境壁垒的制定实施必然会涉及产品从生产到销售乃至报废处理的各个环节。它要求将环境科学、生态科学的原理运用到产品的生产、加工、储藏、运输和销售等过程中去,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无公害、无污染的环境管理体系。因此产品在流通过程中,制造商为了达到进口国的环境标准,不得不增加有关环境保护的检验、测试、认证和签订等手续并产生相关费用。产品的外观装潢、出口标签和商品广告也将作大幅度调整。因此,出口产品各种中间费用及附加费用的增多,将使我国目前出口产品日益上涨的生产成本进一步提高。作为出口产品生产企业的经济效益将因此受到影响。
(四)对双边或多边贸易关系的影响近年来,发达国家以保护环境为名经常采取单方面的贸易措施,限制外国产品的进口,由此引发的双边或多边贸易摩擦日益增多。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这两大区域性经济组织成员基本上都是发达国家,它们的环保水平和环保标准大致接近,个别成员国存在的差距也在趋于协调一致。因此发达国家可以通过区域自由贸易的形式,以低于区域环境标准为由将来自于区域以外的产品,包括中国产品排斥在巨大的区域市场之外。随着世界经济区域化和集团化趋势的不断加强,中国也会不可避免地与其它发达国家或区域性经济组织因为环境问题产生双边或多边的贸易摩擦。绿色保护除对我国出口有深远影响外,还对我国招商引资产业导向产生影响。由于发达国家推行贸易壁垒,其本国环境标准已日趋严格,在这些国家已被限制或淘汰的重污染产业正在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这种转移污染行为使发展中国家环境状况更为恶化,国家利益受到损害,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受到影响。中国作为一个经济正在快速发展的国家,在伴随外资大量涌入的同时,少数海外投资者为了获取可观的经济利益和逃避本国高额的污染处罚,利用我国宽松的环境标准,投资兴建污染密集型企业(在化工、印染、电镀、农药等行业尤为明显),应引起我国有关方面的注意。此外,我国也是进口方面环境保护的受害者。近年来,国外一些废旧的工业垃圾的进口严重污染了环境;旧服装、旧磁带等生活垃圾的进口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存环境和健康。我国目前存在的环保问题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环保法规与标准尤其是与经贸有关的尚不健全,与发达国家距离甚远。特别是近年来,由于乱上项目,盲目开发,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的质量。同时我国外贸行业还存在环保意识淡漠、行政管理簿弱、外贸发展战略存在严重缺陷、政策不完善、环保投入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已经危及对外经济贸易及整个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具体表现在:盲目开发一些出口产品,造成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据不完全统计,1993年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初级产品的出口额达60亿美元;污染较重的中间产品和制成品的出口额达200多亿美元;其中农药、制革、染料等高污染产品的出口额达78.5亿美元,尤其是一些外向型乡镇企业通过土法炼焦、炼锌、小电镀、小造纸等,盲目开发高污染产品的出口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可怕的灾难。三资企业的控制不严导致环保工作失控。一些国家和地区乘机把高污染产业向我国转移,特别是港澳台一些企业将保护臭氧层的国际公约限制和禁止的物质的生产转移到大陆,1991年在沿海地区建立的生产泡沫塑料的企业达29家,投资额为2032万美元,生产灭火剂、清洗剂、制冷剂等的企业有46家,投资金额达2500万美元,这给我国履行国际公约增加了难度。据我国外经贸部公布,我国出口产品受影响的主要是以下?肪潮曜迹?.陶瓷产品含铅量。2.皮革中五氧苯酚残留量。3.为保护臭氧层,对使用受控的物质产品,如冰箱、空调、泡沫塑料及制品的限制,发胶将于1999年停产、禁用,这将冲击我国50亿美元的出口贸易。4.环境标志的广泛使用冲击我国40亿美元的出口。5.我国一些食品的出口因质量特别是农药残留量和其它有害物质超标问题而受到严重影响。更为重要的是标准的差异或空白还为某些企图保护本国市场,对我国实施贸易歧视的国家提供了可乘之机。针对绿色贸易壁垒我国的对策与思考
(一)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全民环境意识的提高离不开广泛的宣传、教育。对外经济贸易与环境保护方面的宣传,特别是在国际环保公约,环境标准等法规上做文章,使得各级经贸工作者充分认识到环境在我国外经贸工作中的重要现实意义。我们应做好对外贸易与环境保护负面情况的报导,把环保导入企业的经营决策,树立危机感、紧迫感。山东省冻鸡肉由于农药残留量超标而失去国际市场,造成经济损失。这些教训应该使我们清醒地意识到环保已不仅仅是影响企业的发展,而是企业生存的必要条件。
(二)建立、健全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强化贸易环境执法在污染防治方面,我国虽制定了一些法律、法规,但因与现实需要不相适应,可操作性差,处罚力度不够;在征收污染物超标排污费与治理成本倒挂,实际上是用经济手段诱导排污单位购卖排污权,而不是促使其治理。因此,今后应逐步完善各项环保法规,以预防为主,强化监督管理。要强化政府的环境管理职能,对经贸活动中违反环境法规的行为要依法惩处,发挥绿色产品和环境标志的示范作用,加强广大消费者的社会监督作用,推动绿色产业成为支柱产业,绿色产品成为对外贸易的拳头产品。
(三)盯住国际标准,适应世界潮流国际上各种环保法规层出不穷,我国应及时掌握信息,以便尽早采取对应措施,尽量减少损失。对于国际公认的标准、制度更要积极遵守。国际标准化组织于1993年6月正式成立了ISO/TC207环境管理委员会,开展环境管理体系方面的标准化工作,制定ISO14000系列国际标准,这一方面将使不符合该标准的产品排斥在国际贸易之外,另一方面也为发达国家设置环境壁垒提供了冠冕堂皇的理由。为了适应国际市场对出口产品环境标准的要求,我国质量认证和环境保护部门应抓紧对该标准在我国的实施进行可行性研究,并通过行政立法程序将该国际标准转化为国家标准,在全国范围推广使用,与该国际标准有关的国内配套法规亦应尽早制定。该标准的采纳实施,有利于促进我国出口产品在环境标准方面达到国际要求,减少国际贸易摩擦,扩大产品出口,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四)推行环境标准制度,开发环境标准产品环境标准显示的是人类知识和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一个巨大进步。目前世界上,约有20个国家和地区推行了环境制度,我国应尽快完善并实施“国内绿色标志”工作,在出口产品的质量标准、制造工艺和产品认证方面,应参照国际标准和准则,争取国际社会承认。我们要认真研究主要贸易伙伴绿色产品、绿色标志方面的规定。要积极鼓励企业争取国际绿色认证,积极发展无污染的高科技产品出口,严格限制乃至禁止高污染、高能耗产品的生产出口。
(五)发展绿色市场、开发绿色产品、开展绿色营销随着保护环境与保护资源意识的不断加强,一个以环境与资源保护为目的新兴行业——绿色产业正方兴未艾。同时,它带动了绿色产品的开发和绿色市场的形成。据估计,未来10年内绿色产品将主导世界主要市场。我国应适应这一绿色潮流,改造产品设计、包装、提高产品质量,增加环保因素,努力达到各种技术、安全、卫生、环境标准以及包装提高产品质量,增加环保因素,努力达到各种技术、安全、环境标准以及包装、标签规范,顺应绿色消费的需求,同时开发环保成本低、质优,符合国际环境标准的绿色产品。在这一新的国际贸易领域打开市场。
(六)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利用国际力量,抵制贸易壁垒虽然乌拉圭回合作出一项《关于贸易与环境的决定》,以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并规定一些基本条款,但其中也包含保护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免受发达国家歧视的保障条款。因此,我们可以利用相关的一些条款和国际组织的协议,联合发展中国家,抵制发达国家利用绿色保护而采取歧视政策,以保护我国对外贸易的顺利发展。
(七)财政金融部门要向绿色产业倾斜,加大对绿色产业资金投入要使我国的环境问题得到有效控制,同时增强我国绿色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使绿色产品和技术走出国门,离不开财政金融部门的扶植。财政部门应给予绿色产业以优惠的鼓励政策,加大对绿色产业的资金投放。金融部门应在信贷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具体做法是:1.把环保因素作为银行信贷的重要条件,审慎对待每一笔借款,拒绝有污染的产品和项目的信贷支持;2.大力扶持那些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低耗、少污染的产品和产业的出品;3.运用外汇储蓄引进急需的环保技术和设备;4.试办中国的“绿色银行”。
(八)采取适当的环境贸易措施,严禁国外污染严重产业和不合标准的产品向我国转移发达国家在设置“绿色壁垒”的同时,正将污染严重产业和产品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我国对此应提高警惕,加强进口商品的管理、审查、检测,坚决杜绝危险、有毒的废旧物资进口,以保证我国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免遭破坏。同时,要在扩大对外开放,引进外资的同时,着眼于长远利益,严格审批,禁止外资在我国兴建污染大、难治理的农药、化工、印染、造纸、电镀等企业。对于现有外贸企业的污染问题要限期治理,必须达到我国现有的环境标准,不然令其关闭处理。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环保时代,我国对外贸易充满了机遇和挑战,也伴随着种种障碍。我国应该正视困难,大力提高环保意识,规范标准,努力缩小同发达国家的距离。同时,加强与发达国家的合作,统一认识,减少摩擦,为我国外贸持续稳定的发展开辟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
第四篇: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贸易的影响和对策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
摘 要:近年来,伴随着全球经济的增长,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环境恶化问题已成为各国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同时,随着国际贸易自由化的发展,传统的关税壁垒等一些原有贸易保护措施的作用日益削弱。于是,在国际贸易中,各国以保护环境为名行贸易保护之实的绿色贸易壁垒逐渐兴起并日渐加强。我国在加入WTO后,在对外贸易中将不可避免的遭遇绿色贸易壁垒,这就要求我们全面客观地看待绿色贸易壁垒,适应绿色贸易壁垒,并学会利用绿色贸易壁垒,以在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深入我国出口贸易现状,介绍国际贸易中绿色贸易壁垒的主要内容、形式及其基本特点,了解这种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多方面的影响,然后再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出发,提出了我国出口行业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一系列策略与措施。
关键词:绿色贸易壁垒;出口贸易;对策
I
Influence on Green Trade Protectionism to Export Trade in
China and countermeasure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followed the global economic growth, th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s being day by day serious, the environmental deterioration question has become one of various countries' attention important questions.At the same time, along with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liberalization's development, the traditional tariff barrier and so on some original trade protective measures' function weakens day by day.Therefore, in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various countries take protects the environment to emerge gradually reality of as the good trade protection green trade protectionism and to strengthen day after day.Our country after joining WTO, in the foreign trade the inevitable bitter experience green trade protectionism, this will request us to regard the green trade protectionism objectively comprehensively, the adaptation green trade protectionism, and the academic society uses the green trade protectionism, by is promoting our country foreign trad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This article penetrates our country export trade present situation, introduces in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the green trade protectionism primary coverage, the form and the essential feature, understood that this kind of trade protectionism to our country export trade various influence, then embarked again fro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s goal, proposed our country export profession dealt with the green trade protectionism a series of strategies and the measure.Key words: Green trade protectionism;Export trade;Countermeasure
II
目 录
一、绿色贸易壁垒概述 ·····································································································1
(一)绿色贸易壁垒的起源 ················································································· 1
(二)绿色贸易壁垒的总体特征 ········································································· 2
(三)绿色贸易壁垒的表现形式 ········································································· 3
(四)绿色贸易壁垒的发展趋势 ········································································· 5
二、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6
(一)对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影响 ········································································· 6
(二)对我国污染产业转移的影响 ····································································· 8
(三)对我国企业海外投资的影响 ····································································· 9
(四)对我国政府法制建设和宏观管理体制的影响 ········································· 9
三、我国突破绿色贸易壁垒面临的问题 ····································································· 10
(一)结构问题 ··································································································· 10
(二)法律、制度问题 ······················································································· 11
四、我国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对策 ············································································· 12
(一)以政府为主的宏观管理对策 ··································································· 12
(二)以企业为主的微观对策 ··········································································· 15 参考文献 ··························································································································· 18 后
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III
一、绿色贸易壁垒概述
(一)绿色贸易壁垒的起源 1.绿色贸易壁垒的含义
所谓绿色贸易壁垒,它是指在国际贸易领域,一些国家凭借其科技优势,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为目的,通过立法或制订严格的强制性技术法规,对国外商品进行准入限制的贸易壁垒。对于绿色堡垒这个问题,主要有两种不同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绿色贸易壁垒是一种新的贸易保护措施。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绿色贸易壁垒是指进口国以保护自然资源、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为由,对来自国外的产品进行限制的手段和措施。由于这些措施,限制了有关产品的自由贸易,通常是一国对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产品设置障碍,限制其进口,以防止和抑制他国产品对本国的冲击,从而实现保护本国市场的目的。因此绿色贸易壁垒是一种新兴的非关税贸易壁垒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1]另一种观点认为,所谓绿色贸易壁垒只不过是技术贸易壁垒的一种形式,它是以在贸易中采取环境保护措施而出现的。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对绿色贸易壁垒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一方面,在国际贸易中加强环境管理,有利于保护环境,保护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和生命,它是世界贸易发展的趋势,反映了各国对环保的普遍重视,有其合理一面;另一方面,有些发达国家打着保护环境的幌子,其实是为了达到贸易保护的目的,从而构筑新的技术贸易壁垒,也就是所谓的绿色贸易壁垒。[2] 2.绿色贸易壁垒产生的背景
绿色壁垒起因于全球日益严重的生态灾难。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在最大限度的满足自身物质、文化需要的同时,也使得世界各个角落都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在日渐频繁、广泛的国际交往中,严重的环境污染超越了国与国之间的地理界限。对全人类的生存前景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治理污染、保护环境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全球性发展潮流。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保护地球环境成为人类首要问题之一。于是出于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安全的需要,就出现了绿色壁垒。可以说在初期,绿色壁垒的形成主要是出于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的安全的要求;同时,消费者环境意识提高和全球绿色消费运动的兴起也促进了绿色壁垒的发展。绿色贸易壁垒真正走向前台并扮演重要角色,是以1995年WTO专门成立贸易与环境委员会为标志的,到1999年11月3
日,在美国西雅图召开的世贸组织部长会议上,各成员国就环境与贸易问题展开了广泛的讨论,从而使环境这道绝对的贸易壁垒车成为世界贸易中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环境和贸易这两个原本在世界贸易史上不相干的问题被一条绿色的纽带联系在一起,绿色贸易壁垒随之盛行。
(二)绿色贸易壁垒的总体特征
绿色贸易壁垒具有明显的特征,即名义的合理性、形式的合法性、内容的广泛性和方式的隐蔽性。1.名义的合理性
从绿色贸易壁垒含义的描述中可以了解到,绿色贸易壁垒是以保护世界资源、生态环境和人类的健康为名,实则是出于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利益,对其他国家的产品进口实施贸易限制和制裁措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越来越认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问题。现在人们普遍关心生活质量,关注生态环境,环保消费的理性心理也在群众中逐步增强。绿色保护措施的呼声在消费者中呼声也越来越强烈。在此情况下,“绿色贸易壁垒”正是抓住了消费者关注生态保护的心理,从而为绿色贸易壁垒在国际上的顺利实施披上了合法的外衣。2.形式的合法性
绿色贸易壁垒本身就是某些国家国内法的一部分,这里的合法性,主要是指它符合国际多边贸易条约的规定。国际贸易不仅是一种商业行为,而且是一种法律行为,贸易双方都要认真地履行有关法律。国际贸易中适用的法律有:国内法、国际贸易惯例和国际条约。目前世界上最重要、最有权威、最有普遍性的国际多边贸易条约是GATT和WTO两个文件。GATT第20条,授予了各国“环保例外权”,WTO在《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的前言中也规定了“不能阻止任何成员方按其认为合适的水平采取诸如保护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命与健康以及保护环境所必须的措施”。由此可见,发达国家采取的严格的绿色贸易壁垒措施,从法律的角度看,一般是无可非议的。3.内容的广泛性
绿色贸易壁垒涉及范围非常广泛,它涉及到了资源、环境和人类健康方面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这些措施具有不确定性和可塑性,在具体实施时容易受到发达国家的刁难和抵制。对于生产技术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来说,绿色贸易壁垒涉 2
及面就更广更深了。4.方式的隐蔽性
绿色贸易壁垒是非关税壁垒的一种表现形式,但是它与其他类型的非关税壁垒,如进口配额、许可证贸易等相比,则存在明显的隐蔽性。其他关税壁垒具有显而易见的歧视性、明确性和针对性,而绿色贸易壁垒措施没有明确限制某个国家的贸易行为,措施对所有的国家一视同仁;其次绿色贸易壁垒措施是建立在高科技发展水平基础上的,各类环保标准具有不确定性,发展中国家受到自身科技发展水平的制约,难以判断其科学性和正确性;第三,绿色贸易壁垒将贸易保护的视线转移到了生态环境保护和人类自身健康上,具有很大的隐蔽性和欺骗性。
(三)绿色贸易壁垒的表现形式
绿色贸易壁垒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从产品角度看,它不仅涉及初级产品,还涉及中间产品和制成品:从生产过程来看,它涵盖产品的研发、生产、加工、包装、运输、销售和消费等诸多环节。[3]在表现形式上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绿色关税和市场准入、绿色技术标准、绿色环境标志、绿色包装制度、绿色卫生检验检疫制度、绿色补贴、绿色税收。下面将对上述七种绿色壁垒形式分别进行详细的介绍。
1.绿色关税和市场准入
绿色关税与市场准入是发达国家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名,对一些污染环境和影响生态环境的进口商品征收进口附加税或者限制,禁止其进口,甚至实施贸易制裁。
2.绿色技术标准
发达国家的科学技术水平较高,处于技术垄断地位。它们以保护环境为名,通过立法手段,制定严格的强制性技术标准,限制国外商品进口。这些标准都是根据发达国家生产和技术水平制定的,对于发达国家而言,可以达到,但是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因此实施起来非常困难。这种貌似公正,实则不平等的环保技术标准,势必导致发展中国家产品被排斥在发达国家市场之外。美国现有55种认证体系,日本有25种认证体系,欧共体内已统一了9种认证体系,共有10万个技术法规和标准,很多都较苛刻。3.绿色环境标志
绿色环境标志亦称绿色通行证,是指国家政府部门或由公共或私人团体依据一定的环境标准,向有关厂家颁布的证明其产品符合环境标准的一种特定标志。通常它以图形为标志,表明该产品不但在质量上符合标准,而且在生产、使用、消费、处理过程中符合环保要求,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均无损害。自1477年德国第一个实施环境标志制度以来,己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实施了这一制度,标志涉及的产品范围也越来越广。目前,各国绿色环境标志所依据的环境标准不一样,评价方法也存在差异,所选择的产品类别有偏向,往往只选择本国境内企业生产的产品,对其他国家的企业在中请程序上可能存在歧视。一些国家规定,无绿色环境标志的外国产品在进口时受到数量和价格的限制。4.绿色包装制度
绿色包装,又称环保包装,指能节约资源,减少废弃物,用后易于回收再用或再生,易于自然分解,不污染环境的包装。根据包装废弃物处理的3R原则(即Reduce-减少,Reuse-再利用,Recycle-再循环),绿色包装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内容:①在保证包装功能条件下,用料最省,废弃物最少,是一种适度包装;②包装生产工艺过程没有或极少污染环境;③包装制品不与内装物品发生直接或间接的反应,同时对人体和生物无害无毒;④包装废弃物应易回收易再利用再循环,而且掩埋时能迅速降解不产生污染,焚烧时能产生新能源且不污染环境。5.绿色卫生检验检疫制度
各国存在严格的卫生检验检疫制度。乌拉圭回合通过的《实施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协议》中建议各成员国应遵守非歧视原则,在科学原理的指导下,根据现行的国际标准采取相应措施,保护人类与动植物的健康,其中确保人畜食物免遭污染物、毒素、添加剂影响,确保人类健康免遭进口动植物携带疾病而造成的伤害。但是,该协议条款模糊,只是规定各成员国在制定和实施检验检疫措施时应考虑对贸易的限制不应超过环保目标所需程度,而且要有较高的透明度,没有其他明确的规定。因此发达国家利用条款的不完善性对发展中国家商品的进口进行各种各样的限制。当前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主要对食品安全指标十分敏感,尤其对农药残留、放射性残留、重金属含量的要求日趋严格。6.绿色补贴
绿色补贴又称环境补贴,是指为了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各国政府采取干预 4
政策将环境成本内在化,对本国企业在治理环境、改善产品加工工艺的投入进行补贴,以提高本国产品竞争力的一种产业政策。发达国家利用发展中国家低的环境标准将严重污染环境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以降低环境成本,而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成本却因此提高。但是不幸的是,发展中国家绝大部分企业本身无力承担治理环境污染的费用,政府为此有时给予一定的环境补贴,以达到保护国内产业、协调发展与环境目标的关系。但是发达国家却认为发展中国家的“补贴”违反WTO的《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从而限制发展中国家产品的出口。例如,美国就以环境保护补贴为由,对来自巴西的人造橡胶和来自加拿大的速冻猪肉提出了反补贴起诉。7.绿色税收
目前某些国家特别是西欧国家为了协调贸易与环境的关系,把生产商品所需要的环境费用纳入其市场价格中去(或称“使环境成本内在化”),普遍以环境税的形式出现。目前开征的税种有:(1)污染物排放税,对象是燃烧时会排放CO2的燃料,这是国外开征最普遍的环境税;(2)环境服务税,对象是污水、垃圾等公共处理设施的使用活动,征收依据是公共服务;(3)污染产品税,既对在使用过程中会造成环境危害的产品进行到底征税;(4)生态补偿税,是对开发利用生态环境资源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征税,主要用于补偿或恢复开发、利用过程中产生的自然资源的破坏。
(四)绿色贸易壁垒的发展趋势
绿色贸易壁垒被作为一国限制外国商品进入国内市场的一种行之有效又深入人心的措施,正在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商品的进口限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1.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
一方面,绿色贸易壁垒本身也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在不断调整和补充,出现了层出不穷、变化多端的绿色贸易措施,涉及包括环境保护、人类健康、生物多样性、动植物安全等多个领域:另一方面,绿色贸易壁垒所管辖的对象范围越来越广泛,近年来,它不仅对产品(消费)本身提出绿色环保要求,还对产品的设计开发、原料投入、生产方式、包装材料、运输、销售、售后服务、甚至工厂的厂房、后勤设施、操作人员医疗卫生条件等整个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提出了绿色 5
环保的要求,如美国实施的HACCP计划,其目的是更方便、更有效地实施其绿色贸易壁垒措施。[4]更为严重的是,目前的绿色贸易壁垒不仅表现为环境技术规定、标准,而且这些规定的执行过程也逐渐成为外国商品进入市场的严重障碍,执行过程中的一些争议往往导致旷日持久的调查和取证,导致成本大大增加并延误了良好的商机。
2.使用具有一定的针对性
绿色贸易壁垒往往针对那些新兴的发展中国家,因其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基础,能够利用本国资源及劳动力的优势大量生产并出口资源或劳动密集性的产品,其出口产品具备了一定的竞争优势,容易对进口国国内同类产业形成威胁。所以,这类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商品最易遭到来自于发达国家的绿色贸易壁垒阻挠。3.措施具有动态性
随着形势发展的需要,各国所确定的绿色贸易壁垒措施必将进行不断的调整,包括壁垒设置的内容、方式、手段、目标以及设置壁垒的程度等都在根据需要进行适当变动;另外绿色贸易壁垒的动态性还表现在绿色贸易壁垒的实施往往会产生联动反应,一国实施立即会引起其他国家的纷纷效仿,由一个设限国快速扩散到多个设限国,给出口国造成重大的打击。
二、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一)对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影响 1.影响我国出口市场
目前中国主要贸易伙伴有美国、日本、欧盟、韩国、东南亚以及中国的香港和台湾地区,与他们的贸易额占中国进出口总额的85%以上。而这些国家和地区大多数是世界贸易组织“贸易与环境委员会成员”,也是绿色贸易保护主义最为盛行的地区。由于我国长期忽视环保产业的发展,出口产品很难在短时间内达到发达国家制定的环境标准。如果发达国家凭借自身在环保方面的优势,制定对发展中国家过于苛刻的环境标准,并通过世界贸易组织将贸易与环保紧密挂钩,我国许多出口产品就会因达不到它们的“绿色标准”而经常被排挤在国际市场之外,这将使我国的外贸出口市场面临缩小的可能,对我国的外贸出口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5]例如,欧盟从1996年下半年起全面禁止使用偶氮染料,迫使我国104种
纺织品和服装退出欧盟市场。按着日本、法国、捷克、荷兰等国也要求进口的纺织和服装不使用偶氮染料,使我国纺织品国际市场大大缩小。又如我国的机电产品收音机、电视、灯具等出口居世界第一,并主要销往欧、美、日等,自1996年欧盟对工业产品进入市场进行CE认证后,澳、美加、德等国也对电子、机械和电器产品等实行认证制度,因而使我国许多电器产品没有认证而无法进入这些国家市场。《光明日报》2004年3月22日报道:2003年12月31日,美国南部虾业联盟向美国商业部正式提出了对巴西、中国等6国虾进口的反倾销调查请求;2004年2月18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投票确定:进口虾类确实伤害了本国工业,一场贸易壁垒攻防战又燃起硝烟。2.对我国出口产品成本和企业效应的影响
绿色贸易壁垒涉及产品从生产到销售,乃至产品的报废处理各个环节。它要求将环境科学、生态科学的原理运用到产品的生产、加工、储藏、运输等过程中,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无公害无污染的环境管理体系。[6]因此在生产过程中,产品生产者为了达到出日国的环境标准和获得进口国所承认的认证或环境标志,不得不支付大量的检验、测试、评估、购买仪器设备等间接费用,同时还要支付很高的认证申请费和标志使用年费等直接费用,这些都使得我国企业产品出口成本大幅度上升,降低了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价格优势,同时也降低了企业的效益。例如,出口到加拿大的产品要求获得加拿大政府承认的“环境选择”标志,而获得该环境标志所需支付的申请费和年费非常高。可见要获得一个国家的环境标志认证所需要支付的各项费用非常高,再加上许多国家环境标志并不能互相流通,因此如果企业产品出口到需要环境标志的国家,出口国企业必须逐一进行各国环境标志的申请,这样申请费、年费等各种费用累计起来非常的高,一般企业难以承受。可见,高额的费用,烦琐的申请程序给企业,特别中小企业带来了沉重的成本负担,影响了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企业的效益也随之下滑。3.绿色贸易壁垒促进了我国外贸方式的转变
绿色贸易壁垒促进了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外贸方式的转变。以前,世界各国,特别是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单纯追求以量取胜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他们大量利用自然资源来进行生产,忽略了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此类经济增长方式虽然带来了各国的经济短暂的繁荣,但是该短暂的繁荣兴旺却付出 7
了昂贵的生态环境代价。当前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环境问题,各国为了保护环境,出现了绿色贸易壁垒。[7]虽然绿色贸易壁垒的绝大部分技术标准、措施等与发达国家的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相一致,而依据我国目前的技术水平来实现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制约了我国贸易的发展,但是该类措施、标准的实施一方面有利于我国节约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节约成本,减少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污染,实现清洁生产,最终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环境效益及社会效益;另一方面可以促进我国大力发展绿色产品、环保产业,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加速外贸方式从以量取胜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的转变。
4.绿色贸易壁垒推进了我国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进行技术创新
绿色贸易壁垒的各项标准和措施不仅对产品(消费)本身设置技术性要求,而且对产品的开发、生产、包装、运输、销售等整个生命周期都设置了环保要求。高的环保标准和措施需要依赖先进的生产工艺、检测技术、设备、先进的环保管理经验才能达到。[8]而目前我国由于经济科技水平相对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要通过自身现有的科技手段来突破绿色贸易壁垒非常困难。但是在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下,我国将被动变主动,大量引进外国先进的环保技术、管理经验等,在国内大力发展环保产业。我国向在绿色环保技术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的国家引进先进的生产工艺、检测技术和设备、管理经验、人才培训等,同时在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根据国情进行本地化改良,使得进口技术在突破绿色贸易壁垒方面发挥最大的作用。
(二)对我国污染产业转移的影响
由于我国环境保护标准低而数目少,环境保护和管理体系不健全,环境保护门槛较低,在发达国家纷纷推行绿色贸易壁垒并日益提高其环境标准的情况下,必然会造成低标准的产品大量涌入我国,洋垃圾进口事件的屡屡发生便是很好的例证。同时,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时期,需要大量的建设资金,大量外资的流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我国建设资金的不足。[9]但是,在外商投资建设项目中,我国缺乏对环境因素的评估,对环境影响的评估制度没有得到真正的实施。一些外商投资者为了获取可观的经济利益和逃避本国高额的成本内部化和绿色贸易管制,将一些污染密集型企业转移到我国境内生产,这在化工、造纸、印染、电镀、农药等行业尤为明显。污染产品和污染产业向我国的转移,一方面损害了 8
我国消费者的利益,另一方面,对我国的环境造成更为严重的破坏。
综上所述,新贸易保护主义设置绿色贸易壁垒,使我国受到限制的出口产品已从传统的农产品、纺织品、机电产品扩大到新近开发的高新技术产品,从原来的商品流通领域扩大到生产、加工领域,将受限制的产品越来越多,涉及金额越来越大,现已达600亿美元以上;并且由出口产品到进口产品和产业以至我国整个国际贸易领域都受到影响。其后果越来越严重,已构成我国国际贸易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
(三)对我国企业海外投资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大量吸收外来投资的同时,也有许多企业在海外投资,从事跨国经营活动。据外经贸部统计,1979-1999年上半年。我国已在16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5793家贸易型和非贸易型企业,中方协议投资总额超过65亿美元。[10]虽然我国在海外投资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总的说来,目前我国海外投资还处于初级阶段,外资投资规模小,投资产业层次低,主要为贸易性企业、一般加工工业、房地产及餐饮服务业等、资源开采项目也集中在铜、铁矿的粗放型开采方面。投资对象国主要在香港、北美和大洋州,并且海外投资企业跨国经营水平较低,整体效益不佳。正是由于我国海外企业投资还处于初级阶段,并且投资对象国集中在绿色贸易壁垒盛行的国家和地区,并且我国投资的产业为对环境污染、破坏较严重的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性产业,因而我国海外投资越来越受到西方发达国家环境保护措施的限制,加大了我国海外投资的难度。
(四)对我国政府法制建设和宏观管理体制的影响
绿色贸易壁垒能够促进我国不断健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各类宏观管理制度。为了突破绿色贸易壁垒,我国必须根据绿色壁垒的各项标准和措施来制定和健全各类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确保国内企业实现清洁生产,生产出符合出口要求的环境友好产品。[11] 例如,我国颁布的《对外贸易法》明确规定了因考虑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和生态环境因素,国家可以限制或禁止某些产品和服务的进口或出口。其中生态环境因素包括:为有效保护可能用竭的国内资源,为保护人人的健康或生命,为防止生态环境破坏,保护野生动植物,以及为了遵守参加的有关国际条约、协定等而保护生态环境和资源等。在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下,我国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于2002年6月29日通过了《中华 9
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并规定从2003年1月1日起实施。为了防止洋垃圾转移到我国,我国政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及《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如《废 物进口环境保护管理暂行规定》、《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进口废物环境保护控制标准》、《危险废物鉴定标准》等,为防止洋垃圾进口污染提供了法律法规依据。同时我国政府也会根据国际环保发展的趋势来制定各类宏观管理政策,例如财政政策、税收政策等,从各方面指导、支持绿色环保产品的发展,限制和禁止大量消耗自然资源和产生大量污染的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三、我国突破绿色贸易壁垒面临的问题
(一)结构问题 1.贸易结构不合理
进口产品结构是否合理,是否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直接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质量和生态环境的优化结果。而目前我国的贸易结构极其不合理,在出口方面片面强调数量扩张,出口商品以粗加工、低附加值占绝大多数,一些农副产品及工业品达不到进口国的环境标准,总体效益不高。有关统计资料一显示:1998年我国环境影响较大的初级产品的出口额达60亿美元;污染较重的中间产品和制成品的出口额达200多亿美元,其中农药、制革、染料等高污染产品的出口额达78.5亿美元。在进口贸易方面,我国环保工作控制不严,导致一些国家和地区乘机将高污染产业转移到我国,特别是港澳台地区的一些企业将保护臭氧层国际公约限制和禁止物质的生产转移到大陆,1991年在沿海地区建立的生产泡沫塑料的企业达29家,投资额2032万美元,生产灭火剂、清洁剂、制冷剂等的企业有46家,投资金额2500力美元,这给我国履行国际公约增加了难度。2.产业结构不合理
目前,我国经济呈现出较高的增长速度,高速发展背后却存在着种种危机。在工业发展中存在着发展与资源、发展与环境不协调的问题,工业生产长期处于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状态。[12] 我国每年因工业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在1000亿元以上。在农业领域中,一方面,我国存在着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即由于人日剧增和对自然资源掠夺性开发所造成的严重的农业破坏。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每年因风沙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45亿元。另一方面,随着农业现代化、集约化程度的提高以及乡镇工业的迅速发展,发达国家工业化农业或称为“石油农业”所特有的高投入和农业污染问题也出现在我国。目前,我国因农业污染每年减产粮食50多亿公斤,经济损失约300亿元。在第三产业领域,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第三产业日益兴旺,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的问题,例如燃煤污染、废水污染、噪声污染、热污染和视觉污染等问题。种种事实表明我国的产业结构已不能满足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要求。
(二)法律、制度问题 1.环保法律法规不健全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对外交流活动的进行,我国在借鉴国外发达国家法制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和健全了国家的法律法规体制。但是目前我国山于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度阶段,许多制度体制关系还没有完全理顺,出现了某些法律法规与实际情况脱节的现象,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经济贸易的顺利发展。[13] 例如,我国在环保贸易方面的立法还比较落后,还没有跟上国际生态环境保护和贸易立法发展的步伐,并且某些法律法规条款说明没有细分,比较笼统含糊,导致在实际工作中处理问题比较棘手甚至出现无法可依的现象。其次,在贸易环境执法方面,我国还比较薄弱。
2.与绿色贸易壁垒相关的各项宏观制度、措施不完善
针对绿色贸易壁垒的各类宏观制度和措施有绿色税收制度、绿色关税制度、[14]IS014000环境管理体系国际标准和环境标志推行制度等。目前我国在上述宏观制度和措施方面比较落后,与我国的经济贸易发展不相适应。
目前我国在绿色税收方面还处于落后的状态,我国企业普遍认为实施绿色税收将会增加产品成本,使产品失去国际竞争力,并且负担太昂贵的环保成本会使生活和工业水准降低,因此目前仅限于对煤、石油、天然气、盐等征收绿色税收(资源税),而主要偏向于采取资源补偿费、生态环境补偿费和排污收费来限制破坏资源和污染环境的行为。但是山于上述方式存在诸多的缺点:资源补偿费收取范围狭小、生态环境补偿费收费内容并不能真正体现环境生态价值、排污收费标准低,单一等,导致各类收费无法对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活动起到有效的抑制作用。而正确合理的绿色税收体制不仅能很好地规避上述收费的缺陷,而且 11
将会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解决政府的收支问题,促进贸易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对国家和企业都是有利的。
当前,我国的进出口关税制度存在一些缺陷,如进口税率没有充分考虑环保因素,税率比较笼统,未按进口产品的环保能力、对环境影响的程度的不同加以区分;而出口关税没有考虑产品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程度,也没有考虑产品的加工程度等。关税的制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贸易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四、我国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对策
(一)以政府为主的宏观管理对策
1.加强宣传工作,提高国民的环保意识和树立公众参与意识
对一个问题的认识理解程度是顺利开展工作的基础,正确的认识能够有利地促进工作的开展,而不正确的认识,则阻碍工作的进行。因此我国政府应将加强环保宣传工作,提高国民环保意识和树立公众参与意识的工作放在首位。日前 我
[15]国 国民的环保意识薄弱,应将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工作放在当务之急。我国应在详细深入了解各国绿色贸易壁垒相关理论、环保法规、技术标准、限制措施的基础上,加强对绿色贸易壁垒及相关知识的全方位立体宣传工作,使全社会在环保和环保投入上增强自觉性和紧迫性,树立绿色观念,树立公众参与意识,为打破绿色贸易壁泉创造宽松的社会文化环境,也是打破绿色贸易壁垒的前提和基础。2.不断健全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强化贸易环境执法工作
在环保立法方面,我国应吸取和借鉴国外环保方面的立法经验。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中,不仅要明确规定法律责任,更要把环保的法律精神体现在与之相关的所有法律法规之中,如在有关产品质量立法中应体现生产者的环境责任和义务,以增强经营者开发绿色环保产品的意识:在经济立法中应体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要求,使环境条款成为经济行为合法有效的要件之一,要把环保立法内容从防治污染和保护自然环境,扩展到生产污染和浪费资源、能源的生产过程,对企业生产全过程进行监督管理,推进IS014000环境管理体系国际标准和实行环境标志制度,促进企业采用先进技术、工艺、推行清洁生产,加强环境管理,使环境成本内在化,从本质上增强企业自身的竞争实力。同时应尽快将政府对环境质量负责的法律原则具体化,在环境立法中明确规定政府的环境保护职责一,在决策过程中对经济、社会、环境因素全面考虑,统筹兼顾,并把环境保护管理责任目标化、定量化,纳入政绩考核项目,从而保证政府机关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领导地位和责任,也可对责任不到位的政府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在对外贸易立法中,应加强关于外商投资审批制度的立法工作,确保投资论证时考虑项目的环境影响,坚决纠正盲目追求外资规模、速度和数量而忽视环境问题的做法,禁止外商投资污染密集型产业。另外,还应完善监督机制,发挥公众对政府的监督作用,利用公众力量督促政府的环保工作。
在强化贸易环境执法方面,首先应健全各级执法部门,赋予执法部门全面合理的职能,使其能够依法严惩在经贸活动中违法环境贸易法规的行为。同时各级执法部门应将执法过程中遇到的法律法规方面的盲区总结出来,向有关立法部门汇报,为立法部门健全和完善法律法规工作提供依据。
3.不断完善各项宏观制度、措施等,促进我国经济与环保的协调发展
目前我国在宏观制度和措施方面比较落后,与我国的经济贸易发展不相适应,因此必须完善宏观制度和措施。
完善我国的绿色税收制度。绿色税收,又称环境税收,指为了保护环境,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开发,推进清浩生产,实现绿色消费而征收的税收。绿色税收的理论依据是国际贸易中有关环境成本内在化理论。目前世界各国开征的绿色税收税种有污染物排放税、环境服务税、污染产品税和生态环境税等。我国应在借鉴国外在绿色税收制度方面的经验,不断完善我国的绿色税收制度。我国应建立一个以资源税为核心,污染物排放税、污染产品税和生态环境税等为组成部分的税制体系,促进企业实现环境成本内在化经营,促进绿色产业的发展,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在此税收制度体系中应对不同的行业的企业的生产活动采取不同的税收征收制度,如对给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破坏的一些初级产品盲目大量出口以及某些矿产资源的盲目开发出口活动应征收较高的资源税:而对于一些乡镇企业盲目出口一些高污染产业的产品,应对其征收污染税;对与绿色产品的出口,应给予鼓励,不征收任何税。其次应采取不同的税率,根据不同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程度来采取不同的税率征税,做到公平、合理、高效地征税。
完善绿色关税制度。为了保护生态环境,确保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必须对进出口关税进行适当的、合理的调整和完善,顺应国际贸易中绿色贸易壁垒的 13
发展趋势。目前我国出口关税设置单一,考虑环境保护的因素较少。因此当前应从贸易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角度出发,不断完善出口关税税制。首先,在出口关税设置时,应多考虑环境因素,关税的确定和税率的高低应根据产品生产过程中对环境污染程度来确定。第二,应考虑产品附加值的大小,也就是说产品在环境污染程度相同或相似的情况下,附加值低的产品应征收高额关税。第三,出口关税税率的确立应充分考虑环境成本内在化问题,做到科学合理。
推行IS014000环境管理体系国际标准和环境标志制度。它是协调环境保护和国际贸易的重要手段,应加强我国在这方面的环境政策制定和环境管理工作。[16]当前我国应积极面对存在的问题,采取各类措施推进IS014000认证的进行。首先,我国政府应帮助企业了解认证的益处,引导企业申请认证;在认证的程序上指导和帮助企业,交流推广实施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和教训。其次,对于中小企业,山于受到自身财力、物力的限制,不可能依靠自身的力量来建立环境管理体系,政府应在财力上给予必要的资助来帮助企业完成认证的咨询、申请等工作,在此方面可采取的措施有贴息贷款或由政府和企业按一定比例承担咨询、申请费用。第三,我国政府应规范IS014000认证咨询机构工作,规范咨询服务活动,确保咨询服务质量。
在推广环境标志方面,我国政府同样应加强宣传工作,引导企业开展环境标志认证工作。其次,我国应加强我国环境标志与其他国家环境标志互相认可和等效工作。我国应积极对外宣传中国环境标志制度,使其符合国际标准,真正使环境标志的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确保其真实可靠性、可行性和权威性。4.调整贸易结构和产业结构
调整贸易结构。我国不合理的贸易结构应该彻底改变,否则不仅会继续恶化我国本来就比较脆弱的生态环境,而且从长远发展看也不利于我国对外经贸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因此我国应对贸易结构进行调整,在出口贸易方面应以国际市场为导向,以社会、生态、经济效益为中心,建立我国的绿色产品出口生产体系,大力推广有利于环境优化的产品的出口。在进口贸易方面,应严格控制国外污染垃圾的进口,严格外商投资审批程序,禁止高污染产业向我国转移;同时应采取各类措施,如财政、税收等措施来鼓励企业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环保产品、环保技术和清洁生产技术等,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提高我国环保产品的国际竞争 14
力。
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绿色产业。绿色产业指生态化了的、符合环保法规要求的产业部门,其提供的产品与服务是优质的,对消费者的健康无损、无公害、污染,即其生产供给的是绿色产品与绿色服务。目前我国的绿色产业还处于发展阶段,发展速度缓慢,并且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非常小。[17]1997年我国绿色产业的产值为522亿元,1998年为562亿元,1999年为611亿元,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7%左右。因此我国政府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促进绿色产业的发展。推进环保产业的发展。环保产业又称为“朝阳产业”,是一个
[18]独立于三大产业之外的新兴产业。环保产业是以防治城乡污染和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为目的所进行的技术开发、产品生产、商品流通、资源利用信息服务、工程承包等活动的总称,它是一个跨学科、综合性强、技术含量高的新兴产业。环保产业具有外部经济效应,它通过与其他产业的投入产出关系,可以用自身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环保技术、绿色工业、绿色食品的发展,成为经济的新的增长点,能够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以企业为主的微观对策
在我国政府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确保贸易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同时,我国企业自身也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将绿色贸易壁垒的压力变为动力,充分把握绿色浪潮中的商机。1.树立绿色理念
当前经济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现实要求企业顺应绿色潮流,面向绿色未来,把节约自然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有益于消费者和社会公众身心健康的绿色理念贯穿于几企业生产和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自觉地做到“负责任的社团公民”,在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实现自身的可持续成长。[19]为此,企业应树立绿色理念,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放弃以自身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树立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机统一的“利润合理化”的经营宗旨,通过绿色生产和绿色营销使企业获得长期发展的动力。2.实施绿色营销
绿色营销,又称环保营销或生态营销,是指企业运用营销工具,以不损害人类自身及后代的未来需要为条件,满足社会和消费者环保需求的经营销售活动,15
也就是企业自觉地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出发,积极满足消费者绿色消费的需求,来完成产品的设计、原材料的采用、废料的处理、产品销售甚至包括对用户的售后服务等生产、经营环节,在此基础上实现企业的最终经营目的。[20]绿色营销可以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满足了当前国际贸易竞争的需要,同时也可以给企业创造新的商机,带来合理的经济效益。
为此,我国企业应从以下几方面开展绿色营销工作: 首先,树立正确的绿色营销观念。当前绿色营销己成为国际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我国企业必须消除“环境无价”的错误观念,转变“增加对环境投资会加重企业负担”的片面观点,走出“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发展模式,消除仅凭价格优势就能扩大出口创汇的传统观念,树立绿色营销观念,促进我国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其次,绿色营销中贯彻“5R”管理原则。在绿色营销中必须以“5R”原则为指导,5R为:研究(Research):重视研究企业对环境污染的对策;减少(Reduce):减少或消除有害物的排放:循环(Recycle):对废旧物质进行回收处理和再利用;再用开发(Rediscover):变普通产品为绿色产品;保护(Reserve):积极参与社区的环保活动,树立环保意识。
最后,实行绿色化经营。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应将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放在首位,将坏境资源价值纳入生产核算体系,作为衡量企业效益和进行企业决策的重要依据。同时企业应逐步淘汰落后的技术和工艺,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加强绿色产品的开发,积极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采用清洁生产、少废无废工艺,在生产和流通的各个环节都注重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努力降低直至消除污染物的排放,实现企业产值的绿色增长,开展绿色贸易,推动建立绿色市场,树立企业的绿色形象,引导社会的绿色消费。在实行绿色化经营过程中,企业应具体做到:收集绿色信息、开展绿色设计、开展清洁生产、使用绿色包装、制定合理的绿色价格、建立绿色销售渠道、提供绿色服务,积极中请IS014000认证和绿色标志认证。3.实行国际化经营
企业突破绿色贸易壁垒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实行国际化经营,减少国际贸易的风险。由于国际贸易存在诸多的不确定因素,例如,贸易保护主义通过制定内 16
外区别的环境标准、制度、卫生检验检疫制度等来限制国外产品的进口,导致我国企业产品的出口受到阻碍。如果我国有条件的企业进行国际化经营,这样可以利于我国企业克服由于国内外经营差异给企业带来的经营活动的不利影响,减少国际贸易风险,同时也利于我国企业获得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等,从而带动国内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志军.绿色贸易壁垒应对措施探析[J].当代经济,2008(10):101.[2]李颖.“绿色贸易壁垒” 对我国贸易活动的影响[J].绥化学院学报,2008(5):3.[3]何伟.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J].教育经济研究,2009(7):249.[4]徐秋萍,刘淑琴.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影响对策[J].经济纵横,2005:130.[5]严跃平.绿色贸易壁垒及我国出口企业应对策略研究[J].经济研究,2008(10):77-78.[6]李群.中国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对策分析[J].观察思考,2008(3):32-33.[7]薛荣久.国际贸易[M].北京: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1997:301-323.[8]许景新.我国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现代经济,2008(13):88-89.[9]孙吉川.探析绿色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影响[J].产业观察,2008(5):112-115.[10]赵少平.浅析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J].北方经贸,2008(4):45-47.[11]王虹.绿色生产—我国企业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策略[J].绿色经济,2007:51-55.[12]马淑琴.国际贸易理论[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134-151.[13]赵昱.绿色贸易壁垒及对策探析[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08(3):3-4.[14]孙爱龙.绿色壁垒对中国贸易的影响与对策[J].特区经济,2007(10):215—217.[15]张卓远.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与对策[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8(2):42-43.[16]孙晗霆.绿色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与对策浅析[J].商业经济,2008(1):76-77.[17]李友忠.我国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策略研究[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13-15.[18]贾随园.浅谈绿色贸易壁垒对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国际经贸,2006(6):23-24.[19]项国.浅议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贸易的影响和对策[J].经济师,2008(2):47-48.[20]王素芹.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及对策[J].中州学刊,2008(3):65-67.
第五篇: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家电行业的影响及对策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家电行业的影响及对策
蒋琴儿
曹艳春
所谓“绿色壁垒”,是现代国际贸易中商品进口国以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为名,通过颁布、实施严格的环保法规和苛刻的环保技术标准,以限制国外产品进口的贸易保护措施。绿色壁垒在西方国家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出现,具有法定约束力。它的内容来源于WTO协议的环境条款、国际环境公约、国际环境管理体系系列标准IS014000、绿色标志制度、进口国国内环境与贸易法规、进口国环境与技术标准等环境保护措施,因而具有针对性、合理性、合法性、广泛性、隐蔽性、歧视性等特点。
我国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欧美发达地区和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对其出口约占我国出口总额的90%。近年来,这些国家纷纷实行绿色标志制度,如法国绿色产品已占其全国商品总类的30%,日本评定的绿色产品已达2600种。我国许多出口产品的市场准入严重受阻。据外贸部门公布,我国出口产品受影响的主要是以下环境技术标准:陶瓷产品含铅量,皮革产品五氧苯酚残量,为保护臭氧层对使用受控物质的产品(如冰箱、空调、泡沫塑料及制品的限制)等,直接影响我国约50亿美元的商品出口。为贯彻实施环境标志制度,今后越来越多的产品将接受各种检验、测试、认证和技术鉴定等,并且在包装、标签、广告等方面做出更多适应性调整,这必将导致出口产品的成本大大增加,降低产品的竞争力,使出口企业的经济效益下降。
机电产品受进口国国际环保法规限制。机电产品是我国出口增长最强劲、附加值最高的产品,我国的机电产品如移动无线设备、信息技术设备、电视机、收音机、灯具等主要销往欧、美、日等国家。这些国家的环保法规主要包括:防止空气污染法规、噪声污染防治法规、电磁污染防止法规、节约能源的有关法规等,涉及机电产品的性能、排污量限制、兼容性、节能性等诸多方面,使我国的机电产品出口受到种种限制。特别是对机电产品实行的强制性认证,如欧盟、美国和日本对工业产品进入市场分别实行CE认证、UL认证和JIS认证。由于没有得到这些认证,我国的许多家电产品无法进入这些国家,给我国的家电行业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
面对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家电行业的影响,我们需要从两方面研究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策略:
1.政府方面
(1)政府职能部门和相关行业机构应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认证机构的合作,积极推进我国的环保立法、健全环保标准。我们应密切关注国际环保标准的变化,及时掌握信息,进行可行性研究,通过立法程序将国际标准化为国家标准。这样,可以相应提高我国家电产品的环保标准。
(2)完善与对外贸易有关的环境立法,促进环境与贸易的协调发展。我国目前现有的法律法规存在较多的弊端:条文规定过于原则,可操作性差,惩罚力度不强;有关对外贸易的绿色法律文件非常有限,在许多方面还存在相当多的法律空白。因此,我们必须根据WTO的有关要求,尽快完善我国对外贸易的有关环保法律法规。首先,要加强环境立法和外贸立法的相融性,促进环保与外贸的协调发展。其次,在立法中注重法律的可操作性,加快与国际环境标准接轨,制定环保技术标准,尤其是与IS014000环境体系国际标准相配套的国内标准体系,加强司法解释,重视环境程序法的发展。最后,要加大惩罚力度,加大执法力度,落实法律责任的承担。
2.企业方面
(1)加快我国家电商品出口结构的调整。近年来,我国家电商品的主要市场虽以欧、美、日等经济发达国家为主,家电商品出口增长也很快,但名牌优质商品所占比例还不多,高中档家电商品所占比例和份额不高。因此,要继续开发新产品,增加高档家电商品出口的份额,不断提高我国家电出口商品的质量、档次和附加值,提高出口企业的效益,尽快完成从家电生产大国向家电出口强国的转变。
(2)实施绿色产品战略。今后,绿色家电产品必将取代有污染的产品,非绿色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越来越小。我国家电行业必须对产品从设计、生产、运输、营销、包装等各个生产过程中进行绿色化管理,革新家电产品包装材料,开发和推广应用绿色环保包装材料,发展绿色产品,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3)加强与环境有关的认证工作。只有符合国际标准的产品在国际市场才是合格产品,才可能具有国际竞争力。目前国际上通行的环境管理标准是IS014000系列标准,它是一种自愿性的标准,已被发达国家纷纷认可或采用,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正日益凸现。但发达国家硬性规定我出口企业必须实施IS014000系列标准并获取认证证书,这给我国的家电行业带来不利的影响。我国家电产品在环境标准方面必须达到国际标准,才能继续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迫使我国的家电行业必须加强与环境有关的认证工作。
(4)加大对检测技术设备和相应的检测技术人员队伍建设的投资力度,尽快建立起高水平的科研队伍,提高科研技术水平,促进科技进步是突破绿色贸易壁垒的根本途径。这支科研队伍不同于一般的环境保护和治理技术研究力量,而是国际贸易和环境保护的交叉结合,它担负着及时辨析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提供政策建议和技术改进的重要任务,是中小企业扩大出口、普及清洁生产的推动者。
总而言之,我国必须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环境保护意识,加强国际环保法规、环境标准教育。对于绿色贸易壁垒,应充分利用谈判机制、合法对抗机制、报复措施、非歧视原则、国民待遇原则以及国际环境中对发展中国家给予特殊照顾的规定,灵活应对绿色贸易壁垒。
(作者单位:杭州奥生电子有限公司)2004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