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电梯公司用管理制度新编
电梯管理制度
为确保电梯安全运行,保障人身和财产的安全,依据《特种设备质量监督与安全监察规定》,特规定如下:
一、电梯使用单位必须对电梯使用运行的安全负责,应至少设电梯安全管理人员一名。并建立建全电梯设备技术档案及有关管理制度。
二、电梯使用单位必须委托有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签发的有资质许可的电梯专业维修保养单位对电梯设备进行维修、保养,以保证电梯的安全运行。
三、在用电梯实行定期检验制度,检验有效期为一年,未经检验或超过检验周期或经检验不合格的电梯不得继续使用。
四、《电梯安全检验合格证》应粘贴在电梯轿厢内明显位置。每台电梯都应有明显的《安全乘梯须知》或《电梯使用须知》。
五、严格执行电梯设备的常规检察制度,当发现电梯有异常情况时必须立即整改,严禁带故障运行,各种检察应均有记录,并存档备查。
六、电梯使用单位负责人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电梯《应急救援预案》演习,并记录在案备查。
七、新装、大修、改造电梯前,应到市或辖区质量技术监督机构办理告之手续后即可开工,经检验合格后到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办理注册登记手续,方可交付使用。
八、电梯维修、保养人员及司机必须经专业培训和考核,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资格证书后,方可从事相应工作。
九、电梯司机应做到⑴严格遵守有关规章制度;⑵认真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和工作守则,并及时制止违章乘梯,宣传安全乘梯(使用)须知。
十、电梯发生严重事故或致使人员伤亡事故,使用单位要保护好现场,并应采取紧急救援措,立即报告特种设备安全监督部门。电梯管理部门负责人岗位职责
一、电梯管理部门负责人在单位法人领导下,对本单位电梯的管理、运行及大修、改造项目、工程进度和施工安全负计划、组织、实施检验和监督责任,执行本单位与维保单位签订的电梯的电梯维保、运行协议,对电梯管理工作进行全面管理以保证电梯的正常运行。
二、在电梯下常运行中,按照有关标准和规范进行质量检查及时对运行中发生的故障组织进行修理或采取具体的预防措施。
三、对在维修工程中及司机操作时的各种不安全因素和违章提出警告批评或经济处罚。
四、对定期检验验收后技术监督检验人员提出的“整改意见书”具体内容经整改后进行检查,并监督执行。
五、单位负责人每月最迟15日内应组织相关人员对运行电梯进行一次维护、保养工作,了解电梯的运行状况。
六、协调各有关部门解决电梯出现的故障等问题,清楚维修人员、司机安全运行工作内容。
七、代表单位与业主、维保单位等进行工作联系,听取意见与建议,不断改进工作,增强乘客满意程度。
八、九、定期组织关于电梯的《紧急救援预案》演习工作。定期向单位法人进行工作汇报。电梯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职责一、二、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组长:李大福
应急求援领导小组组员:刘国华 何浩玮 韩赵立 梁兵
(单位电梯管理人员)刘国华
(单位安全保卫人员)何浩玮(维修人员)刘国华 韩赵立
梁兵(电梯司机)刘国华
三、电梯因停电、故障等原因将乘客困在轿厢内,需要解救困人时,由组长负责组织、联系其他小组人员应立即赶到现场。
四、当电梯发生漏水、火灾或地震事故时,组长最迟应在30分钟赶到现场,其他小成员应尽快赶到现场,组织维修或抢救。
五、六、每年至小一次由组长负责组织《电梯应急救援》演习。
定期巡视检查应包求援物品,如易燃易爆物品的单位保存消防器材应放机房固定部位并应保证在合格有效期内。
七、一旦发生事故,由本组长指挥现场,发生伤人事故时,组织人员打电话报警,求援不组成员救助伤员,保护好事故现场,并及时上报单位法人,事故后要认真分析发生原因。制定防范措施并应定出事帮报告。
八、定期对单位安全管理人员进行电梯故障“应及求援”措施及有关专业知识的培训,事故案例的学习,组织单位人员现场学习培训及逃生方法等等。
九、十、电梯《应及求援》领导小组组长对本单位电梯的正常运行负全责。负责对求援物资的准备、管理工作。
电梯安全管理人员职责
单位安全管理员是指导和监督各部门安全工作的负责人。安全管理员的工作范围在单位全部工作活动中:
一、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督促各部们及有关人员正确使用防护用品。
二、对在工作中不按操作规程操作的人员或不能正确使用防护用品的人员有指正、批评、处罚的权利。
三、安全员应以身作则,工作期间严禁喝酒。
四、定期检查电梯运行状况,预防困人、伤人事故的发生,杜绝火灾和安全事故的发生。
五、不定期检查电梯维修人员、司机操作人员执行安全操作规程的情况,并有相应违章式处罚记录。
电梯维修人员工作守则
一、必须持有关部门颁发的《特种设备操作证》上岗。
二、应具有与所承担的维修工作相适应的技术能力与水平。
三、努力学习和掌握国家技术监督局关于电梯维保、维修工作的有关技术规范及要求,钻研专业知识和维修技术。
四、模范遵守和执行维保、修理单位的各种规章制度。
五、熟知维修保养的《安全操作规程》及有关日、周、月、季的保养内容。
六、服从工作安排,严格执行本单位的各项管理制度。
七、工作中应与有关人员(司机、其他的维修人员)密切配合,做到不违章操作,严禁各种事故的发生。
八、工作中,不做与自己本职工作无关的事情,确保安全施工。
维修运行部经理岗位责任制
一、维修运行部是电梯维修运行管理的职能部门,负责公司对外承包电梯的维修保养、运行服务的工作,并保证电梯正常运行。
二、负责对维修及司机运行人员在岗前进行安全教育,签署《三级安全管理执行书》,并协助培训部做好技术培训的组织工作。
三、每月至少一次组织维修运行部成员对各段组电梯进行抽样监督检查,记好相应的记录。
四、对不设岗的电梯,组织人员进行巡视,不定期保养和修理,并与甲方单位建立联系,按甲方单位的需求和产品的要求提供满意的服务。在季度内做用户反馈调查表,以及时调整服务内容。
五、对所管理电梯进行明确分工,做到各负其职、各负其责,认真检查保养。
六、对各段使用材料进行核算,减少浪费。
七、每年至少两次对维修及服务人员进行考核,对不能合格人员及时调整。
八、按质量和职业健康范围完成部门职能工作,按质量和职业健康要求,保证进度。
九、定期组织段组内的维修保养及运行服务人员进行《电梯应急救援预案》演习,保证电梯应急状态下的及时求援,增加意外事件发生所采取的应急能力。
10、定期发放劳保用品和员工工资,并定期召开维修运行部安全、质量会议,加强安全、质量管理。
11、负责电梯维修、运行范围内的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的监督检查。
电梯维修工岗位责任制
一、电梯维修工要严格执行持有效证件上岗的劳动规章制度。
二、认真执行公司制定的《QO管理手册》、《程序文件汇编》、《电梯维修保养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等文件的内容,严守劳动纪律,遵守法律法规的要求。
三、认真、详细、全面的填报公司制定的《电梯维修保养检查记录》手册中的巡视保养记录,并严格执行甲方签字确认工作的有效实施。
四、认真履行合同中有关的工作内容工作要求,按时保质保量完成维保任务。
五、严格执行质量、安全岗位责任制,做到热爱本职工作,有工作进取心。
六、及时解决电梯运行中的质量、安全总是并提出改进方案及处理方法。
七、配合司机运行管理,并做到监督检查。
八、协助部门与甲方单位建设友好联系,积极么饭有关意见及要求。
电梯设备技术档案管理制度
为了对电梯日常维修保养、周期性修理提供可靠的技术保证,应对每台电梯建立技术档案,进行统一管理。电梯技术档案的管理涉及到电梯的技术资料及相关资料的保存与完整。它直接反映出电梯的状况及电梯的相关数据,因此,安是相当重要的。
一、电梯技术档案包括下列内容:
(1)、设备概况:设备型号、额定载荷、速度、功率、提升高度、层站数、主要元件规格等。
(2)、图纸资料:厂家随机的原始图纸资料、调试说明、使用维护说明书、质量检查记录等。
(3)、维护保养资料:日常维修保养记录、运行记录、大中修记录等。(4)、电梯维修单位的资质证明、维修、运行人员的有效操作证明等。(5)、年检记录:每年特检所的年检报告、整改意见单等。(6)、电梯注册普查登记表。
二、由于电梯技术档案资料来源来自方方面面,因此需要专门的部门(质安部或办公室)或专人对电梯档案进行专项管理,整理装订,建立目录归档管理。
三、电梯技术档案借阅、使用、还回要有记录,并且不得涂改。永久、长期
短期案卷必须按规定格式逐件填写卷内文件目录。
四、档案文件材料的情况说明,都应逐项填写,质量记录清晰、及时、完整并有签字认可,档案封面用清晰字迹注明,以备检索。
五、有关部门应按国家、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要求妥善保管质量记录,不得有丢失或破损的现象。
电梯技术档案详细记录了电梯从存在的每一天起,直到报废为止的全部过程和变化的情况,是电梯维修保养、周期修理、判断质量及报废的可靠依据。
电梯维修运行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电梯维修运行安全管理制度是保证电梯的安全可靠运行的必要条件,因此我单位对电梯维修保养及运行服务制定如下管理制度:
一、电梯维修运行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必须热爱本职工作,地设备和乘客负责,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努力钻研技术,礼貌待人。
二、电梯维修运行人员岗位责任制:必须遵守有关各项规章制度及要求,遵守纪律,坚守岗位,尽职尽责完成所承担的工作。
三、电梯维修保养:设备管理人员每天进行工作巡视,随时处理发现的问题。维修保养人员每月不少于两次对电梯进行保养,对电梯的安全系统、润滑部位、电气线路、机械系统进行系统保养,并且随时维修电梯出现的故障,做好维修保养记录。
四、电梯运行服务:电梯司机按规定时间为乘客提供服务,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遵守交接班规定,做好运行记录。
五、认真履行工作内容和要求,并且根据实际情况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及处理方法。
六、维修保养和运行服务的工作必须符合双方签署的协议内容规定,如果不能满足要求,我单位将限期提出整改意见,如再达不到要求,将按合同规定减免服务费用或终止合同。
电梯维修保养及运行服务是实现电梯优质服务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提供安全的重要保障,因此,望能遵守管理制度,认真执行。
电梯维修保养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为了严格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系列规定,为了维护企业的社会声誉和经济效益,为了保护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自身安全和健康,根据电梯维修保养的工作特点,编制本内容,要求全体职工认真学习,严格遵守。
(1)、所有上岗人员要做到执证上岗,要熟知本专业工种安全操作规程和掌握急情况的处理技能,严禁上班时间饮酒和谈笑打闹。(2)、电梯维修、保养作业时,必须在候梯厅挂“检修、保养”的明显标志。
(3)、电梯维修作业,只允许开检修速度,维修作业完毕,正常速度试车时,工作人员应撤离现场或站在安全的位置上,经过自互检后填写记录。
(4)、凡岗人员要着装工作服正确使用防护用品,严禁穿拖鞋、高跟鞋或赤脚、赤背作业。
(5)、电梯在保养或维修作业期间禁止载客。(6)、电梯在行走时(摇车行走)严禁人员出入。
(7)、一般不准在机房控制屏上强行开门,如确实需要在机房开门时,首先要搞清楚轿厢所停位置,必须符合安全出口要求,并派专人在轿厢所在层进行监护。
(8)、两人以上在机房、进道、轿厢、底坑维修保养时要求有相互应答和必要的口令重复。
(9)、在机房、井道、轿厢、底坑维修保养时严禁吸烟或酒后进行维修保养作业。
(10)、维修保养时着工作服,在电梯井道、底坑维修保养时戴安全帽。
(11)、在机房、井道、轿厢、底坑维修保养时须断开检修或停止开关
电梯钥匙使用管理规定
电梯是关系到人身安全的特种设备,为保证电梯安全运行和机房设备安全及电源、层门应急开启,特制定此制度。
电梯钥匙包括:首层基站开梯钥匙、操纵箱钥匙、厅门打开钥匙、机房门钥匙、控制柜开启钥匙、电源箱开启钥匙等。这些钥匙是电梯安装使用后移交给单位的,作为电梯专用钥匙,使用应遵守如下使用管理规定:
(1)、所有钥匙必须登记造册,设立台账,专人管理,借出、还回要求有记录。
(2)、所有钥匙除交给专职人员正常使用外,必要的情况下要求配备备份。
(3)、开梯钥匙、操纵箱钥匙因为是专职司机服务人员直接使用的,因此电梯司机必须妥当保管,防止丢失。
(4)、厅门开启钥匙只给有资质的维修人员使用,并且要求妥善保管,防止丢失。
(5)、机房门只是在电梯维修保养时开启,因此门的钥匙只是放在钥匙专职管理员处,随用随取,用完及时归还,借还要求有记录。(6)、单位人员变动时,原保管人员与接管人要办理交接手续,同时要求有交接记录,双方签字。
(7)、当合同到期,变更维保单位时,所有钥匙必须交还甲方单位,不许私自扣留。
希望各钥匙使用者严格遵守此项规定,认真执行。
电梯应急救援预案
一、目的
按求援预案方法将电梯出现的问题排除;
二、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所管辖的电梯出现故障时;
三、紧急电话
(1)、急救中心:120或999
(2)、火警:119(3)、报警服务:110
(4)、公司电话:0482-2230861 ***(5)、维修部电话:***(6)、维修组电话:*** 电梯司机或电梯巡查人员在电梯出现故障时及时向维修组报修,维修人员接到报修后30分钟内迅速到达现场将故障排除,并做好维修之后互检确认及记录的工作;
电梯机房管理制度
一、电梯专用机房应做到随时上锁,门锁钥匙应由主管人员或专门人员保管。
二、机房应通风良好,照明满足要求,门窗关闭灵活,任何季节机房内温度应保持在5度—40度之间。
三、机房内应保持干净、整洁,严禁存放易燃、易爆或危险物品,不准堆放其他杂物。
四、机房内消防器材应放在显著位置,并保证齐备良好,在有效期内。
五、电梯机房应每周打扫一次卫生。
六、闲杂人员不准进入机房,若因工作需要确定进入时,需经主管人员批准,并在专业人员陪同下进入机房。
七、未取得《特种设备操作证》人员,不得随意动用,操作电梯设备。
八、由专业人员依据《安全操作规程》规定,保持机房内设备、仪器、仪表设施表面无积尘、无锈蚀、无油渍、无污物。保证电梯的正常运行。
九、电梯机房因维修保养等原因造成停梯时,应在基站挂出停梯的告示牌。
电梯常规制度
为贯彻国家及技术监督局相关文件规定的要求,结合实际情况,特制定电梯常规检查制度。
一、每月组织有关部门人员对电梯进行使用、运行工作状况的抽查。发现部题填写“整改意见书”,制定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保证检查工作的实效性。
二、每月对在进行使用的电梯进行专检和抽检,确保电正常使用并满足标准要求。对在次月需要进行年度检验的电梯进行年度最终检验,保证电梯的年检工作符合检验规范的要求。
三、电梯有关维修人员每天必须对所管辖的电梯进行巡检,认真填写“巡视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无法完成的项目及时上报主管人员,由主管人员解决。
四、电梯主管人员每月对电梯有关部门、人员的工作状况进行检查,对工作记录的填写情况如:内容、签字、日期等进行检查,如有未签字或漏填写等情况应按有关制度进行处罚。
五、每周要组织人员对电梯司机的工作状况、仪表、运行记录等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六、主管人员每同对相关部门人员的工作进行检查,布置下周的工作,切实做到本周工作本周完成。
常规检查工作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它需要有关人员积极的调和配合,将电梯运行中的质量问题和不安全因素消灭在检查与整改中,以保证电梯的正常运行。
电梯维修保养制度
为保证电梯维修保养工作环节密切相连,做到随时维护、每日巡检、每周保养、每月检修、每年修理等工作的有效实施,特制定本维修保养制度。
一、每日对电梯进行巡视检查,发现问题即使处理并且填写“巡视记录”和“工作记录单”。
二、每周对电梯进行周保养,填写“周保养记录”,主管人员在检查、核实后给予钳子确认。
三、每月最后一周进行月检修,将电梯的维修故障、保养状况、运行情况等进行汇总,与其他记录一并并给主管人员。
四、每季度对电梯进行季度保养,需由主管人员配合,填写季度的工作记录单,要求每部电梯第季度必须完整的保养一次。
五、每年在技术监督局年检之前,由主管人员和电梯维修保养单位的维修人员进行年度维修保养的达标工作,填“写自检记录报告”。
六、当电梯发生故障时,需要两个人进行维修操作(电梯司机予以配合),电梯修复后要先进行试运行,确认无误后在投入运行,将维修工作的情况填入“维修保养工作记录单”,并要求报修人员、自互检人员签字认可。
电梯定期检验制度
凡本单位维保的电梯必须在安全运行许可证到期前一个月内报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进行定期安全检验。经检验、整改合格重新换发新一年度安全运行许可证。
一、维修运行部或质检人员依据电梯档案查询电梯安全运行许可证的使用日期,建立年度定期检验明细表,在安全运行合格证到期一个月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申报年检。
二、在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检验之前组织有关人员及维修保养段组对电梯进行年度检修保养及达标工作。
三、有关部门或人员在对电梯进行年度检修达标后,对电梯安全性能进行检查,填写“年度检验报告”,在电梯的安全性能满足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对有关电梯检验规程的检验要求。
四、新安装使用的电梯第一年经检验合格后,第二年应到辖区管理的特种调和检验检测机构抱检,并将具体的检验时间登记在年检电梯的明细表中。
五、电梯主管人员依据电梯轿厢内《安全运行许可证》的有效日期,提前一个月向主管领导报告检验周期,避免漏报。
六、主管人员每月检查有关人员对电梯的报检及检验状况,及时调整存在的问题,做到本单位所管理的电梯100%报检。作为合同中规定维修保养单位报检的电梯,主管人员在到期前一个月通知维保单位,以便及时向特检所报检。
七、所有电梯报检工作均由主管人员负责进行安排,协调确保年度安全检验工作的顺利进行。
管理制度: 维修部门: 监督电话:
第二篇:电梯公司管理制度
综合法律门户网站
法律家·法律法规大全提供最新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地方法规的查询服务。
法律家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三篇:电梯公司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管理制度
XXX电梯工程有限公司
安全管理制度
编 号: Q/ XXX-XX-X 版 本: X 受控状态: 分 发 号:
2018年07月01日发布 2018年07月01日实施
安全管理制度
编审页
编制:
审核:批准:
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管理制度
目录
一、总则
二、电梯作业人员守则
三、电梯日常安全管理和作业人员职责
四、电梯维修保养安全操作规程
五、电梯常规检查制度
六、电梯维修保养制度
七、电梯作业人员培训考核制度
八、意外事件和事故的紧急救援措施及紧急救援演习制度
九、技术档案管理制度
安全管理制度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电梯日常维护保养活动的监督管理,保障电梯日常维护保养的质量和安全,避免和减少电梯事故,杜绝安全隐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主席令第四号)、《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549号)、《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TSGT7001-2009,含1号及2号修改单)、《电梯维护保养规则》(TSG T5002-2017)。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所称电梯是指动力驱动,利用沿刚性导轨运行的箱体或者沿固定线路运行的梯级(踏步),进行升降或者平行运送人、货物的机电设备,包括载人(货)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等。
第三条 本制度所称电梯日常维护保养活动,是指电梯日常维护保养公司(以下简称电梯维保公司)受电梯使用公司委托,对在用电梯进行维修和日常维护保养,以及新安装交付使用后,在保修服务期内对电梯进行的维修和日常维护保养的总称。
安全管理制度
二、电梯作业人员守则
1、目的和范围 1.1目的
为了规范电梯日常维护保养人员在进行电梯操作时的行为,防止由于违章作业而造成人身伤害事故和设备事故,提高其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1.2范围
规定了电梯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应遵守的职业行为规范。
2、电梯作业人员守则
2.1严格遵守国家有关特种设备的安全规定,服从政府部门的管理。2.2电梯作业人员必须通过市质监部门安全、技术培训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并通过公司安全教育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2.3电梯作业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电梯维护保养安全操作规程》,不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
2.4熟悉自己操作电梯的性能、原理、构造、用途。
2.5认真学习业务知识,掌握新技术、新规程,不断提自身的技术水平。2.6及时报告电梯事故隐患,不使用故障电梯,不使用无安全合格标志或安全标志已过有效期的电梯,不使用未注册登记的电梯。2.7不擅自离岗,做到文明服务。
2.8正确处理电梯运行中突然出现的停车、失控、冲顶、蹲底等情况。
三、电梯日常安全管理和作业人员职责
1、目的和范围 1.1目的
安全管理制度
为保证电梯正常可靠地运行,降低电梯故障率,防止电梯事故的发生,规范电梯日常安全管理和作业人员的行为。1.2范围
1.2.1电梯日常管理人员是负责本公司所维保电梯的日常性事务管理和督促、协调对外联系电梯管理有关工作。
1.2.2电梯作业人员是指负责电梯日常性电梯检查、维护保养工作的人员。
2、职责
2.1电梯日常安全管理人员
2.1.1熟悉并执行电梯有关的国家政策、法规,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法,不断完善电梯的管理工作,检查和纠正电梯作业人员的违章行为。
2.1.2熟悉电梯的基本原理、性能、使用方法。
2.1.3监督电梯作业人员认真执行《电梯安全管理制度》和《电梯维修保养安全操作规程》。
2.1.4编制电梯定期检查和维护保养计划,并监督执行。
2.1.5负责协调用户公司按国家规定要求向政府部门申请定期检验。2.1.6根据公司职工培训制度,组织电梯作业人员参加政府部门举办的培训班和组织内部学习。
2.1.7组织、督促、联系有关部门人员进行电梯事故隐患的整改。2.1.8负责组织电梯一般事故的调查分析,及时向政府部门报告电梯事故的情况。
2.1.9负责建立、管理电梯技术档案和原始记录档案。
安全管理制度
2.1.10组织紧急救援演习。
四、电梯维修保养安全操作规程
1、一般规则
(1)电梯作业人员应通过市质监部门安全、技术培训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并通过公司安全教育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2)定期体检,凡患有心脏病、神经病、癫痫病、聋哑、色盲等残疾的人,不能从事电梯维修工作。
(3)设立检修负责人统一指挥检修工作,负责人应由有经验的从事维修工作三年以上者担任。
(4)从事电梯电气设备的维修人员,应持有关部门核发的特种(电工)作业证。
(5)对工作认真负责,遵守规章制度,上班前不喝酒,有充足睡眠。(6)工作时应穿戴劳动保护用品(工作服、安全帽、绝缘鞋等)。携带验电笔(使用应验明验电笔完好)。
(7)对绝缘工具、手持电动工具进行经常性检查,定期做预防性试验。对绝缘强度不够、剧院开裂或脱落损坏的工器具应及时更换。(8)熟练掌握电急救法和灭火器材的使用。
(9)对手动葫芦、钢丝绳套、滑轮、绳索、支撑木、脚手板等工器具,使用前应认真检查,确保无损坏方可使用。使用中注意其承载能力,防止过载。开闸搬手、盘车手轮应齐备好用。
(10)禁止带无关人员进入机房和井道,检修时无关人员应离开操作现场。
安全管理制度
(11)定期进行安全技术学习,增强安全生产意识,提高技术水平。
2、现场安全操作
(1)严格执行本地区《电气安全工作规程》和其它电气焊、起重吊装、喷灯使用、登高作业等安全操作规程。
(2)对检修、保养的电梯,应悬挂“检修停用”等相应告示牌,钥匙专人保管。
(3)保养、检修时,应断开相应的电源开关,不得带电作业。如必须带电作业时,应遵守带电作业有关规定,设专人监护,做好安全防护措施。几台电台共用机房场所,在停电电梯的电源开关把手上,应悬挂“禁止合闸,有人工作”标示牌,并上锁钥匙随身携带。
(4)处理故障时,在底坑、轿厢或轿顶操作的维修人员应听从检修负责人的指挥,未经许可,不得随意进出坑底、轿厢或轿顶。
(5)应尽量避免在井道内上下同时作业,必须同时作业时,应戴上安全帽。
(6)需要长时间在井道内进行操作时,机房隔音层、地板孔洞应遮盖好,以免掉下东西造成人身事故。
(7)在井道内作业时,应严禁一脚踏在轿顶,另一脚踏在井道中的任一固定点操作。要特别注意轿厢和对重要交错时的距离。(8)严禁维修人员在井道外探身到轿厢内或轿厢厢顶操作。
(9)在轿厢顶上进行检修作业时,应将安全钳联动开关和轿顶检修盒上的急停开关断开。
(10)需要在机房操纵电梯时,必须在厅门、轿门关闭,切断门机回路
安全管理制度
后可进行。
(11)用手轮盘车升降电梯时,应断开总电源开关。
(12)在轿底和底坑进行保养或检修时,如需开动电梯,应与司机应答,并选好站立位置,不准依靠护栏,身体任何部位不得探出轿厢顶投射之外。
(13)在底坑作业时,应将限速器张紧装置的安全开关和底坑的检修急停开关断开。
(14)底坑深度超过1.5 m的,应使用梯子或高登上下,禁止攀附随线和较底其它部位上下。
(15)严格禁止将安全开关如安全窗开关、安全钳开关、门联锁开关等用机械方法或电气短路方法封起来运行。
(16)检修电气设备前,必须用低压验电笔检验确实不带电,方可进行操作。
(17)用汽油清洗机件时,应注意避风。严禁烟火,防止电气火花。剩油、废油、油棉丝、油揩布严禁乱放、乱倒,必须带回处理,不得留在工作现场。
(18)检修用行灯应使用36 V安全电压。
(19)维修时不得擅自改动线路,必要时应先报告有关部门,允许后改动。改动部分应有相应的技术资料存档并使用全体维修人员详细了解改动情况。
(20)检修未完,检修人员需暂时撤离现场时,应做到:
① 关闭所有厅门,一时关不上的必须设置明显障碍物,并在该厅门口悬
安全管理制度
挂“危险”、“切勿靠近”警告牌,并派人看守。② 切断总电源开关。
③ 排除热源,如喷灯、烙铁、强光灯、电焊、气焊等。④ 通知有关人员,必要时应设专人值班。(21)检修、保养工作结束后应做到:
① 将所有开关恢复到原来的状态,检查工器具、材料有无遗落在设备上。② 清点工具、材料,打扫工作现场,摘除悬挂的告示牌。③ 关电试运行,观察电梯运行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停梯检查。(22)与司机或有关人员进行交接,认真填写维修记录,其内容为: ① 检修项目,日期及检修人员。② 更换机件的名称、数量。
③ 对设备进行调整时,写明调整原因和调整前后的参数。
(23)大修或改造后应由有资格的公司进行检查验收,均符合国家及省、市和生产企业等有关安全技术标准的方可投入运行。
3、安全进出轿顶、底坑
(1)在1楼和轿厢内应放置护栏;
(2)将电梯召唤到要上轿顶的层站,在轿厢内打两个下行方向指令(下一层和最底层),将电梯停到能较容易进入轿顶的适当位置;
(3)打开层门约100mm,放顶门器或等效装置,按外呼按钮,等10s左右后测试层门门锁回路是否有效(可通过层门缝观察或听声音判断电梯是否移动);
(4)完全打开层门,用安全的方式放顶门器或等效装置;
安全管理制度
(5)维保人员站在层门地坎处,确认“急停”开关能够接触到;(6)按“急停”开关,使轿厢处于“停止”状态,打开轿顶照明,拿掉顶门器或等效装置关闭层门,按外呼按钮,等10s左右后,测试“急停”开关是否有效;
(7)完全打开层门,用安全的方式放顶门器或等效装置。将检修开关拨至“检修”位置,急停复位,使轿厢处于检修状态,拿开顶门器或等效装置,关闭层门,按外呼按钮,等10s左右后,测试“检修”开关是否有效;
(8)完全打开层门,用安全的方式放顶门器或等效装置。按“急停”开关使电梯处于“停止”状态;
(9)拿掉顶门器或等效装置进入轿顶,站在轿顶安全、稳固、便于操作“检修”开关的位置,关闭层门;
(10)“急停”开关复位,测试上/下行检修按钮动作是否有效,经测试确认完好后,按“急停”开关使电梯处于“停止”状态,开始作业;(11)出轿顶时将电梯停到适当位置;
(12)按“急停”开关使电梯处于“停止”状态;
(13)打开层门,走出轿顶,用安全的方式放顶门器或等效装置;(14)将轿顶“检修”复位,关闭照明,“急停”开关复位;(15)关闭层门,确认电梯是否正常;
(16)进出底坑前,层门外面应放置护栏或派人监护;
(17)将电梯召唤到最高层站后,打开层门约100mm,放顶门器或等效装置,按外呼按钮,等10s左右后测试层门门锁回路是否有效(可通过
安全管理制度
层门缝观察判断电梯是否移动);
(18)维保人员站在层门地坎处,确认“急停”能够接触到;(19)按“急停”开关,使轿厢处于“停止”状态,打开底坑照明,拿掉顶门器或等效装置关闭层门,按外呼按钮,等10s左右后,测试“急停”开关是否有效;
(20)完全打开层门,用安全的方式放顶门器或等效装置,按“急停”开关使电梯处于“停止”状态,使用爬梯进入底坑并站在底坑安全的地方,关闭层门;
(21)进出底坑应使用爬梯,爬梯的梯脚应落在实处,爬梯的上端不得靠在导轨上;
(22)出底坑时应将电梯停到适当位置;
(23)按底坑“急停”开关使轿厢处于“停止”状态;(24)打开层门,出底坑,用安全的方式放顶门器或等效装置;(25)关底坑照明,“急停”复位;(26)关闭层门,确认电梯是否正常。
五、电梯常规检查制度
1、目的和范围 1.1目的
为规范电梯常规检查的形式,落实电梯常规检查的各项措施,保证电梯正常运行。1.2范围
规定电梯维护保养的周期,参加维护保养的有关人员及对检查发现的问
安全管理制度
题实施整改措施和落实。
2、电梯维护保养制度 2.1电梯维护保养的分类
电梯维护保养分半月、季度、半年、年检保养四种。
2.2电梯安全管理人员负责监督电梯维护保养人员严格按照《曳引驱动电梯维修保养工艺》进行电梯保养,及《电梯维护保养记录》的填写。2.3电梯安全管理人员负责电梯常规安全检查并填写检查表单,并由负责检查的人员签字,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纠正及时处理。2.4电梯日常检查和保养的内容、项目参照DB32T 2635-2014《电梯维护保养规范》和电梯产品随机文件所带的使用维护说明书的要求进行。2.5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按照“定人、定时、定措施”的原则进行处理,并就处理结果进行跟踪检查。
六、电梯维修保养制度
1、目的和范围 1.1目的
规范电梯维修保养的行为,及电梯维修保养过程中的作业人员应遵守的工作要求。1.2范围
1.2.1适用于在用电梯的维修保养。不适用于对电梯的大修与改造工作。1.2.2电梯的“大修”是指需要通过拆卸或者更新主要受力结构部件才能完成的修理业务,也包括对机构(传动系统)或者控制系统进行整体修理的业务,但大修后特种设备的性能参数与技术指标不应变更。
安全管理制度
1.2.3电梯的“改造”是指改变设备受力结构、机构(传动系统)或控制系统,致使特种设备的性能参数与技术指标发生变更的业务。
2、电梯维护保养制度
2.1电梯进行维护保养必须遵守电梯维护保养安全操作规程。2.2电梯的维护保养分为:日常性的维护保养和专业性的维护保养。2.3日常性的维护保养工作由质监部门安全、技术培训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的人员承担,专业性的维护保养应由质监部门安全、技术培训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并有丰富的电梯维护保养知识的人员承担。
2.4电梯每次进行维护保养都必须有相应的记录,用户公司电梯安全管理人员签字,并进行存档保管,作为电梯档案的内容。
2.5电梯日常性的维护保养内容应按照电梯产品随机文件中维护保养说明书的要求进行,专业性维护保养按照签订合同的内容、周期进行。2.6电梯重大项目的修理按规定向质量技术部门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备案后方可实施。
2.7电梯安全管理人员对在电梯日常检查和维护中发现的事故隐患应及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处理,存在事故隐患的电梯严禁投入使用。
七、电梯作业人员培训考核制度
1、目的和范围 1.1目的
提高电梯作业的人员安全意识和技术水平,了解国家有关电梯安全管理的法规、政策,自觉地履行电梯作业人员的各项职责。
安全管理制度
1.2范围
规定电梯作业人员进行培训的内容、方式,组织电梯作业人员的方法,对培训取得的成果进行考核。
2、职责
电梯安全管理人员负责组织对电梯作业人员培训工作。公司负责职工教育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对培训情况进行考核。
3、电梯作业人员培训考核制度
3.1电梯作业人员必须持质量技术部门的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的操作证方可独立从事相应的工种。
3.2电梯作业人员的培训包括:外委培训(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组织)和公司内部培训两种。
3.3电梯安全管理人员应建立该类人员的培训、教育档案,及时通知有关人员参加电梯作业人员的换证考试,保持操作证的有效性。
3.4电梯安全管理人员每年应编制当电梯作业人员的培训计划,报告公司领导批准后实施。
3.5公司内部培训由电梯安全管理人员负责组织实施,每季度至少组织一次,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国家有关电梯的法律、法规、规章、公司内部的管理体系的学习;电梯事故的案例的分析;电梯有关技术知识的学习。必要时可组织人员进行笔试。每次培训必须作好相应有记录。3.6参加外委培训(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组织)的人员必须经公司领导同意,培训合格的予以报销相应的费用。
3.7电梯作业人员未按规定参加培训,或培训考核不合格的按有关制度予
安全管理制度
以处分或扣奖。
3.8电梯安全管理人员培训工作考核按质量技术部门的规定要求进行。
八、意外事件和事故的紧急救援措施及紧急救援演习制度
1、目的和范围 1.1目的
为使电梯发生设备事故和人员伤亡事故或未遂事故后,迅速消除事故源,及时抢救伤员,抢修受损设备,尽量减少事故带来负面影响,减小事故的损失。1.2范围
针对事故或事件可能产生的情况,确定抢救及救助方案并使其始终保护有效状态。
2、职责
电梯安全管理人员负责组织意外事件和事故的紧急救援措施及紧急救援演习的实施。
3、意外事件和事故的紧急救援措施及紧急救援演习制度
3.1电梯发生意外事件或事故应按国家规定,及时报告有关人员或部门,发生一般事故(指无人员伤亡,设备损坏不能正常运行),严重事故(指造成死亡1~2人,或者受伤19人(含19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50万元(含5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以及无人员伤亡的设备事故),应当立即向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报告。配合相关部门查明事故发生的原因,及时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
3.2电梯安全管理人员应确定意外事件和事故的紧急救援小组成员,并报
安全管理制度
公司领导批准,成员人员必须包括一名公司的行政领导,电梯安全管理人员和电梯日常维护保养人员。
3.3每年至少要进行二次应急演习,成员人员都必须参加。
3.4演习内容、时间、排险方法、急救预案由电梯安全管理人员拟定,行政领导批准后实施。
3.5演习结束后,电梯安全管理人员应将该次演习的情况作书面记录,并进行总结,对存在的问题在下次演习中进行调整、修改。
九、技术档案管理制度
1、目的和范围 1.1目的
为便于电梯的维护保养,分析电梯故障原因,及时消除电梯事故隐患,了解电梯日常管理的进展情况。1.2范围
规定对电梯所涉有关资料存档、保管、借用等方面的要求。
2、职责
电梯安全管理人员负责电梯档案的收集、管理工作,公司档案室负责电梯档案的存档、保管工作。
3、技术档案管理制度 3.1电梯技术档案的种类:
A、电梯随机出厂文件(包括产品出厂合格证、安装使用维护保养说明书、电梯主要部件型式试验报告书、装箱单、机房井道布置图、电气原理图接线图、电梯功能表、主要部件安装示意图、易损件目录);
安全管理制度
B、电梯开工申报单;C、电梯安装施工记录;D、竣工验收报告;E、质量技术部门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机构电梯验收报告、定期检验报告、电梯使用登记标志、限速器校验报告;F、半月维保、季度维保、半、维保记录;G、电梯故障修理报告;H、特检部门年检前整梯自检报告;I、电梯作业人员培训记录;J、同意注册的登记表。
3.2电梯日常安全管理人员及档案管理人员应认真贯彻国家档案工作的方针、政策,做好档案、资料的接收、登记、整理、保管、借阅等事宜,为电梯的安全运行提供准确的信息资料。
3.3电梯日常管理人员应监督电梯作业人员作好各种记录,及时将各种记录移送档案部门保管。
3.4电梯日常管理人员每月应将各种记录送交档案管理部门保管。3.5有关人员部门需借用电梯资料的应经电梯日常管理人员同意签署意见后向档案管理部门借阅,并按规定作好借阅登记手续,按时归还借阅资料。
3.6电梯的各种资料应按由档案管理部门装订成册。
3.7电梯相关资料的销毁应经电梯日常安全管理人员的允许才可进行。
第四篇:电梯公司物资材料管理制度
电梯公司材料管理办法
为加强公司材料供应,保障管内电梯维保、维修、应急材料质量合格及时到位,根据段《关于实施公司部门物资管理办法》,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总则
1、公司、部门物资管理是公司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环节,是保证供应、节支降耗、控制成本、确保安全生产的关键。
2、公司为电梯维修材料采购主体,对电梯维修材料的采购负全面管理责任。
3、电梯维修材料采购主体应在电梯维修材料供应商准入范围内进行采购。
4、材料供应商准入。材料采购按段指导要求,采用招标方式进行,根据电梯材料规格型号、技术要求、数量等实际情况,由不少于三个材料供应商进行公开招标、邀标、竞争性谈判等方式,由段物业管理部、经营管理科、办公室等相关科室负责进行资质审查准入工作。确定电梯材料供应商及全年材料供应价格。
5、材料供应商准入范围:以段公布的供应商渠道准入明细为准。特殊情况,经批准可以补充供应商渠道。
6、未进入渠道又确需供应商供料的,根据材料的类别、名称、数量大小、应急状况,按段材料管理中心及物业部批复办理。
7、材料的选用。根据《太原铁路房建段物资采购供应管理办法》文件要求,严格坚持采购“四优先”原则:即坚持同等价格质量优者优先、同等质量价格偏低者优先、同等质量价格,服务周到者优先、生产厂家优先。
8、电梯维修材料单项材料价格达5万元以上的物资采购,由段办公室物资管理办公室采用招投标方式完成。50万元以上的物资采购报路局集中采购。
9、材料管理的主要形式实行盘存制,即公司根据办公电梯和住宅电梯责任量,一是从段职能主管部门办理领料手续,进入公司、部门逐步消耗。二是电梯材料准入供应商提供与各物业公司办理材料使用手续。
10、材料管理人员选聘。公司选用素质较高、责任心强的人员负责材料管理工作,并保持相对稳定。
11、公司材料审批程序。技术主管或部门提报材料使用计划,经技术主管或部门长签字,报公司主管副职审核,主任签字后,由公司材料负责人送段职能部门及主管领导审批,经维保单位或供货商供料。
12、材料日常管理。要用料有计划、进料有登记、支出有去向、存料有范围、储存有定量、月末要盘点,做到有料就有帐、帐料要相符。
13、急材料的储备。公司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储备材料,根据各类电梯梯形,分类别合理储存,应用后要及时补充。
二、材料仓储管理
1、仓库设置。按照《太原铁路房建段公司部门物资管理办法》的通知[2013]104号要求,公司设置仓库。
2、公司材料员负责全公司的材料管理和发放工作。
3、仓库必须有十防措施:防锈、防腐、防潮、防毒、防震、防火、防盗、防爆、防机械损伤、防虫鼠。
4、材料堆码摆放合理、整齐,账卡物相符。按品种、规格摆放。悬挂料签。
5、公司、部门应建立《公司、部门收发存台账》,每月25日前部门将每月材料使用情况报公司材料管理员。
6、加强材料库存管理,合理安排材料储备,充分利用库存,节约成本支出,杜绝库存材料积压呆滞现象。
7、保证仓库及院内环境卫生的清洁、整齐。
三、材料使用管理
1、申领使用材料,严格执行《太原铁路房建段物资计划管理办法》,部门每月10日前上报本月材料使用计划,公司汇总后报段职能部门审批。
2、公司、部门领发材料要完善收发手续,做到规范有序、定期盘点。
3、部门材料使用严格执行签字领取手续,注明使用电梯详 细位置。经部门长签字审批方可发料,并填写“材料使用去向登记薄”。
4、部门维保用料,要根据设备运行状态、年限、型号等维修因素需要,可以储备少量用于维修的常用材料,设专人进行保管。
5、不设库房的部门实行随用随领,允许存放一定数量的易损小料,按《部门材料定量存放表》要求,实行定量管理。
四、检查与考核
1、公司成立材料使用安全管理组织机构,严格落实上级相关要求,认真做好材料管理工作。
2、加强材料日常管理,每季进行查物查账,确保账物相符,帐项清楚,并将结果于次季首月十日前总结上报。
3、公司每月组织对检查材料管理执行情况,抽查结果纳入公司月度综合考核,确保材料管理有序可控。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附件:
1、公司部门收发存台账
2、材料消耗统计分析台账
3、部门材料定量存放表
二〇一四年十月十五日
第五篇:2016新编7项管理制度
食品质量安全 七项管理制度
2016.03.15
编印
内丘县粒粒香小米加工厂
ZD/NQXM01-2016
一、进货查验记录管理制度
为规范食品原料及包装采购索证索票、进货查验和采购记录行为,保障食品质量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指定经培训合格的专职人员负责食品、及食品相关产品采购索证索票、进货查验和采购记录。专职人员应当掌握食品安全法律知识、食品安全基本知识以及食品感官鉴别常识。
二、采购食品、及食品相关产品,应当到证照齐全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或批发市场采购,并应当索取、留存有供货方盖章(或签字)的购物凭证。购物凭证应当包括供货方单位名称、产品名称、产品数量、送货或购买日期等内容。长期定点采购的,与供应商签订包括保证食品安全内容的采购供应合同。
三、从生产加工单位或生产基地直接采购时,应当查验、索取并留存加盖有供货方公章的许可证、营业执照和产品合格证明文件复印件;留存盖有供货方公章(或签字)的每笔购物凭证或每笔送货单。
四、从流通经营单位(商场、超市、批发零售市场等)批量或长期采购时,应当查验并留存加盖有公章的营业执照和食品流通许可证等复印件;留存盖有供货方公章(或签字)的每笔购物凭证或每笔送货单。
五、从流通经营单位(商场、超市、批发零售市场等)少量或临时采购时,应当确认其是否有营业执照和食品流通许可证,留存盖有供货方公章(或签字)的每笔购物凭证或每笔送货单。
六、从农贸市场采购的,应当索取并留存市场管理部门或经营户出具的加盖公章(或签字)的购物凭证;从个体工商户采购的,应当查验并留存供应者盖章(或签字)的许可证、营业执照或复印件、购物凭证和每笔供应清单。
七、采购其他辅料时,应当查验、索取并留存供货方盖章(或签字)的许可证、营业执照、产品合格证明文件复印件。
八、批量采购进口食品、食品原料的,应当索取口岸进口食品法定检验机构出具的与所购食品、食品添加剂相同批次的食品检验合格证明的复印件。
九、食品、食品原料及食品相关产品采购入库前,应当查验所购产品外包装、包装标识是否符合规定,与购物凭证是否相符,并建立采购记录。采购记录应当如实记录产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供应单位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
十、按产品类别或供应商、进货时间顺序整理、妥善保管索取的相关证照、产品合格证明文件和进货记录,不得涂改、伪造,其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
ZD/NQXM02-2016
二、生产过程控制管理制度
1目的:确保食品质量安全,提高工作效率,特制订本制度。2范围:适用于生产系统所属各班组、部门和个人。3职责:
3.1生产主任负责该项工作的制订及研究。3.2车间主任对生产过程控制负责并推广执行,并对车间员工进行监 督。制度: 4.1人员管理 4.1.1生产车间是生产任务的具体完成部门,生产经理必须根据实际产量和质量将生产任务进行分解并下达。4.1.2生产科长负责检查监督车间的整体工作情况。4.1.3生产车间主任负责组织进行作业人员的岗位训练,班组间的协调和出现问题的解决,并确保操作人员培训合格才能上岗作业。生产班长负责指导作业人员按规定作业。
4.1.4生产车间主任必须定时检查下属操作工的工作行为和工作结果以及安全文明生产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指正,对于无法独立解决的问题及时上报,由生产经理进行协调解决。4.1.5生产科长定期召开生产分析会议,安排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5方法管理
5.1生产科长、生产车间主任在进行生产作业前应对生产作业所需的 工艺条件、技术文件资料进行确认,确认无误后方可安排生产。
5.2生产车间主任依规定的加工流程安排生产作业,负责指导生产工人按操作规程、工艺文件操作并进行监督检查。
5.3生产车间主任检查工艺文件的贯彻执行情况,发现违反工艺文件者应及时制止,并立即将情况反馈给生产科长处理。
5.4生产科长组织人员审核操作规程、工艺文件的适宜性。6仪器、设备管理 6.1按操作规程使用计量仪器、生产设备,按规定定期进行日常清洗、消毒,对部分需要润滑的部委进行加油润滑保养,保证设备的正常和安全运行。6.2设备发生故障,操作工人不能解决时,应立即按规定通知设备管理人员组织有关人员排除故障。7材料管理
7.1车间主任须依据生产指令材料定额开具领料单,厂长批准后,依据仓储管理规定到仓库办理领料手续,领料者核对产品品名、规格、数量是否正确并签章确认。7.2中间制品的检验
7.2.1各工序作业人员按规定的频率,采取样品送化验室进行化验,化验人员根据检测规程对产品外观、包装进行检验,检验合格方可放行下一生产环节。
7.2.2质量管理人员依据相关质量标准,定期抽检产品质量。7.3不合格品处理
7.3.1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不合格品(包括不慎落地品),生产车间应进行适当标识、隔离,以防不良品流入下道工序或误取误用。7.3.2所有不合格品应按不合格品管理规定进行评审和处理,生产车间不得擅自使用和睦处理不合格品。7.4入库
检验合格的产品才可入库,由生产科长、生产车间主任审核入库单,生产车间主任负责组织作业人员入库,由生产班长与库管人员共同核对清点无误后办理入库手续,并按库管人员的要求存放在指定地点。8例会
每周召开一次,主要内容为:
8.1 进行实际产量与计划产量、生产能力的差异情况及原因分析。8.2 目前存在的质量问题及其解决办法。8.3 通报设备运转状况及维护保养情况。8.4 工艺操作方法改进意见。8.5 进行生产设备和人员的调度。
8.6其他实际遇到的问题、困难及应对措施等。
ZD/NQXM03-2016
三、出厂检验记录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保证产品质量,对客户负责,对消费者负责,特制定本制度。
二.范围:本厂所有产品均适用本制度。
三.内容:
1、产品检验
(1)检验人员是企业产品质量的最后把关人,必须确保产品质量。检验人员对原材料和产品质量独立行使一票否决权,凡经检验人员签发的合格产品,化验员负全部责任。
(2)化验员按照相应的产品标准、检验标准对产品实施检验,做到保证不漏检、不误检、做到批批检验、数据科学、准确。
(3)化验室要把每天检验情况上报质量负责人。
2、出厂检验
(1)化验员要严把质量关,产品达不到标准要求不准出厂。(2)化验员要按照生产许可证验收细则规定的出厂检验项目检验。(3)出厂检验项目中注有“*”号标记的,应制定*号检验项目检验计划,每年检验2次,可自行检验或委托有资质的 检验机构进行委托检验。
(4)产品出厂必须实行批批检验,原始记录和检验报告格式规范、完整,检验数据准确,填写正确。
(5)产品检验合格后填写出厂检验报告,质量负责人手签后,准予出厂。
(6)对检验不合格的产品,坚决不准出厂,不合格品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执行。(7)产品标签严格执行《食品标识管理规定》和GB7718的规定。
ZD/NQXM04-2016
四、食品安全自查管理制度
1、目的:
为保证我厂生产的产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要求,加强公司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水平,落实食品质量安全企业主体责任,根据《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要求制定本制度。
2、范围:
食品生产安全自查范围包括现场检查、管理制度和质量记录。
3、职责:
3.1质管科负责食品安全自查管理制度文件的编制、修改、更新。3.2质管科组织人员每月两次进行食品生产安全现场检查。
3.3生产技术科、质管科分别指派1名以上管理人员组成食品安全自查小组,每半年对我厂的食品安全总体状况检查评价一次,并向厂长提交食品安全自查报告。有必要时向县级食品安全主管部门报送自查报告。
4、内容:
5、4.1我厂自查小组定期对食品安全状况进行检查评价。生产经营条件发生变化,不再符合食品 安全要求的,应当立即采取整改措施;有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潜在风险的,应当立即停止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并向当地区县食药局报告。
4.2正常生产时,每年进行一次,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进行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
——原材料发生变化或者改变主要生产工艺,可能影响产品质量时; ——停产半年以上,恢复生产时;
——监督机构提出要求企业进行自查时;
——产品出现异常时(产品质量遭顾客投诉、产品召回后)4.3自查内容:
4.3.1企业资质变化情况:工商营业执照与生产许可证实际生产方式和范围是否一致;
4.3.2采购进货查验落实情况:采购食品原料、包装材料索证、食品相关产品是否从具有合法资格的企业采购,购进时是否索取了企业相关资质证明、合格证明或检验报告。是否有详细的采购验证记录;生产过程中相应记录是否完整无缺;包装物存放、使用专人管理,有单独的进货台账。4.3.3生产过程控制情况:是否安排专人对厂区卫生进行打扫,保持厂区内环境整洁干净;是否定期对生产场所、设备、库房、进行打扫、消毒,保持在加工过程中与产品接触的一切设施、设备、环境的卫生,杜绝一切污染的可能;是否定期养护设备设施,每批产品生产前和生产结束后,是否均对相关设施、设备进行清理、清洗;生产人员的个人卫生、工作服帽是否整洁;工作人员洗刷、更换专用工作服后,是否经专用人流通道进入生产车间,验收合格的原料是否经专用物流通道进入生产区域;从原料到成品及成品库是否有防护措施,是否存在交叉污染。
4.3.4食品出厂检验落实情况:检验仪器、设备,计量检验仪器、设备是否检定并在检定有效期内;检验辅助设备和化学试剂是否齐备,实验室测量比对情况是否符合相关规定(一年不少于两次);检验人员是否经过培训,具有检验资格和能力;是否按照国家标准,对生产出的每个单元的每批产品进行检验,是否将检验的原始记录和产品出厂检验报告留存备查,是否对出厂的每批产品留样,并进行登记。
4.3.5不合格品的管理情况和不安全食品召回记录情况:是否有采购不合格食品原料、不合格食品包装、不合格食品相关产品和生产不合格产品的情况,对不合格品是否按相关规定进行召回、退(换)货或销毁,并有记录。
4.3.6食品标识标注情况:生产的各个单元产品的包装上是否按照相关规定印有名称、规格、净含量、生产日期、产品标准代号,以及生产者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SC编号和SC标识以及产品的贮藏方式和保质期等相关信息。
4.3.7食品销售台账记录情况:是否建立了食品的销售台账,记录了产品名称、数量、生产日期、销售日期、检验合格证号、生产批号以及购货者的相关信息,包括购货者的名字,地址、销货场所等。
4.3.8产品标准执行情况:企业是否积极并严格执行各个产品的国家标准和企业标准。执行的标准是否有效。5.自查结果
自查小组依据现场自查情况填写自查记录表,真实反映情况,不得隐瞒,对自查发现的问题,要责成责任部门立即整改。并将自查情况书面报告厂长。质管科负责对自查不符合项整改情况复查确认。
ZD/NQXM05-2016
五、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一、目的:
加强对员工身体健康、个人卫生的教育与控制,以防止因人员因素对产品质量造成的危害。
二、范围:
食品直接加工人员、间接加工人员、配送人员及其他与产品质量安全相关人员。
1、我厂办公室负责全厂人员健康体检安排、健康证办理与年检以及健康证保管工作。
2、我厂办公室依据《预防性健康检查管理办法》相关要求建立人员健康档案,记录员工、健康证号、有效期等信息。并定期对人员健康档案进行核查与更新,确保档案真实有效。若遇人员调动时应立即更新人员健康档案。
3、办公室负责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入职前健康检查,符合食品从业人员要求者可从事相关工作。严禁未体检先上岗。
4、健康证有效期为一年,办公室负责组织年检工作,应提前组织并通知员工进行体检,并向卫生监督机构提交受检人员名单,确保健康证合格有效。
5、根据《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患有碍于食品安全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我厂应根据年检情况合理安排人员岗位。
6、在体检过程中,若发现弄虚作假导致不符合健康要求的人员进入直接加工区域,将追究组织部门与生产部门责任。
7、对新入厂的员工进行人员健康培训,要特别强调在以后的生产过程中如果生病或受伤、或是与传染病患者(如肠道疾病、肝炎疾病等)有接触,都必须立即通知生产主管人员(尤其是他们尚无症状时,更应注意向主管人员汇报)。员工患呼吸道疾病(如感冒、咳嗽等),轻微者可戴口罩操作,但不得参加直接接触食品工作;病情严重者,主管或领班安排其休息,痊愈后方可返岗。员工手部有伤口时,伤口轻微者,包扎后戴上一次性手套可安排参加不直接接触食品的工作;若伤口较深或感染较重,主管或领班安排其休息,痊愈后方可返岗。
8、办公室不仅要进行员工的健康卫生培训课程,在现场监控时也要有较高的执行力及与各相关部门的配合度。
9、质管科对健康证年审情况进行抽查与监督管理。重点检查从事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的人员是否都纳入了健康证的管理,健康证年检不合格人员是否进行妥善安排。若发现不合格的情况,应立即指出并要求人力资源部及相关部门作出正确处理。
ZD/NQXM06-2016
六、不安全食品召回管理制度
一、目的:使进入流通领域的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产品及时、快速、完全的召回,避免或减少不安全食品的危害,保护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厂进入流通领域的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产品。
三、职责:厂长负责产品召回的启动及审批。
2、食品安全领导小组负责产品召回的总体策划与监督。
3、质管科负责食品安全危害的评估;仓库负责召回的具体实施;其他相关部门协助实施。
四、食品安全危害的调查和评估
1、需要召回的不安全食品包括:
(1)已经诱发食品污染、食源性疾病或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甚至死亡的食品;(2)可能引发食品污染、食源性疾病或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食品;
(3)含有对特定人群可能引发健康危害的成份而在食品标签和说明书上未予以标识,标识不全、不明。
(4)一般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如外包装不合格、外观不合格、感官质量不合格等。
2、召回,是指我厂对确认的已进入流通领域的不安全食品,通过换货、退货、补充或修正消费说明等方式,及时消除或减少食品安全危害的活动。
3、当获知我厂产品可能存在安全危害或接到当地食药部门的食品安全危害调查书面通知时,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应立即组织食品安全危害调查和食品安全危害评估,如有必要可委托国家认可的产品检验机构,实施相关的技术检测。
(1)食品安全危害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A、是否符合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或标准的安全要求;
B、是否含有非食品用原辅料、添加非食品用化学物质或者将非食品当作食品; C、食品的主要消费人群的构成及比例;
D、可能存在安全危害的食品数量、批次或类别及其流通区域和范围。(2)食品安全危害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
A、该食品引发的食品污染、食源性疾病、或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或引发上述危害的可能性; B、不安全食品对主要消费人群的危害影响; C、危害的严重和紧急程度; D、危害发生的短期和长期后果。
4、食品安全危害调查和评估结果应汇报厂长,确认属于不安全食品的,应实施召回。
五、食品召回的实施
1、食品召回由厂长启动,由食品安全领导小组负责总体实施。
2、根据评估结果确认需要实施召回时,经厂长宣布实施召回后,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应立即组织相关部门人员查找原料仓库、车间、成品仓库、运输过程等各种环节的相关记录,确定受影响的产品数量、批号和去向。
3、确定受影响产品的范围后,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应立即通知生产部门停止生产,有关销售者停止销售,通知消费者停止消费。
4、食品安全领导小组根据危害产生的原因,确定召回方式,由厂长批准后,通知仓库、销售公司实施召回。召回方式有:
(1)对已经诱发或可能引发食品污染、食源性疾病或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甚至死亡的食品,公司应将受影响产品全部收回。
(2)含有对特定人群可能引发健康危害的成份而在食品标签和说明书上未予以标识,或标识不全、不明的,通过加贴说明、发布告示等方式进行补救。
(3)一般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做出换货或退货处理。
5、销售科根据产品召回原因、受影响产品批次填写《产品召回通知单》,用书面或邮件形式通知各相关方在规定日期内实施召回。
6、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对食品召回的实施进行监督与跟踪。
7、当启动食品召回后,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向当地食药部门报告。
六、食品回收后的评估与处置
1、食品安全领导小组根据各相关方反馈回来的反馈单,确认所需召回的产品是否全部处于隔离状态。
2、如未全部收回需召回产品,则根据危害风险程度通过媒介如报告、布告、新闻等形式通知消费者,详细说明危害类型,迅速收回产品,并明确召回数量。
3、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应对已进行隔离的产品组织再次评估,根据危害等级、运输成本和货物价值等确定处置方案。(1)对于一般不合格产品,如外观质量不合格、感官质量、理化指标不合格采取补救措施。(2)对已经诱发或可能引发食品污染、食源性疾病或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甚至死亡的食品,进行无害化处理或销毁。
(3)含有对特定人群可能引发健康危害的成份而在食品标签和说明书上未予以标识,或标识不全、不明的,通过加贴说明、发布告示等方式进行补救
4、处置方案经厂长批准后实施,开具《召回/隔离产品处理通知单》,下达至各相关方,由各相关方对召回/隔离的产品进行处理。
5、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对召回产品的处置进行监督与跟踪。
6、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对不安全食品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制定整改措施及预防方案,有关部门进行整改,防止此类问题的再发生。
7、对召回食品的后处理应当有详细的记录并向当地食药监部门报告。
ZD/NQXM07-2016
七、食品安全事故处置管理制度
1.目的:
当突然发生严重影响食品安全的紧急情况时,及时做出准备和响应,最大限度地减少食品安全事故的危害,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在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的整个过程中突发的食品安全事故做出准备和响应。3.职责:
食品安全管理领导小组总体负责对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准备和响应;各职能部门及生产车间负责应急准备和响应的具体实施。
4.监测、预警及报告
4.1应加强对食品质量安全信息的收集,加强对原辅材料的检测分析,加强对生产设备的维护管理,加强对生产过程的监测,加强对员工的食品安全管理知识的培训。
4.2定期检查各项食品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消除食品安全事故隐患。
4.3当突发事件已经危害或潜在危害消费者身体健康、生命安全时,厂长应当立即向当地相关行政部门报告。厂长或者个人不得对食品安全事故隐瞒、谎报、缓报,不得毁灭有关证据。
4.4在后续的事故处置过程中应及时将事故的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事故原因等向当地相关行政部门报告。
4.5必要时,对消费者做好信息发布工作,并对可能产生的危害加以解释、说明。5 全面落实应急处置措施
5.1当有信息显示本厂突然发生导致或者有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紧急情况时,应立即报告厂长。厂长应立即召开应急小组会议,会议首先应组织调查突发事件的真实性、严重性。5.2当确定突发事件导致或者有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时,应当按照本厂《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立即予以处置,防止事故扩大。6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时,应认真填写《食品安全事故处理记录》归档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