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台湾蔬菜产业发展概况及政策性辅导措施
台湾蔬菜产业发展概况及政策性辅导措施
郑百龙 王 丰 福建省台湾农业研究中心
台湾属热带、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适宜多种作物生长,一年四季都能生产各类蔬菜。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台湾农业科研和推广部门通过品种引进、改良和栽培技术改进,使栽培蔬菜种类增加,面积与产量上升。然而,自20世纪90年代后,蔬菜栽培面积与产量均有所下降,产业发展面临着严重挑战。台当局通过各项积极措施,引导蔬菜产业发展,以确保内、外销需要。本文简要概述台湾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蔬菜产业发展状况,以及针对目前面临的产业问题所采取的政策性辅导措施。现状 1.1 产区情况
台湾各种蔬菜生产几乎不受栽培地区和季节的限制,同类蔬菜能在全岛各地周年栽培;以中部、南部和东部的栽培面积较大。大宗蔬菜主要在中南部生产,如竹笋、甘蓝、结球白菜、西红柿、茄子、辣椒、黄瓜等;台北等城市近郊则以生产短期叶菜类为主,如小白菜、青梗白菜、莴苣、苘蒿、蕹菜、苋菜等。
1.2 栽培面积与产量
蔬菜产业是台湾20世纪60年代后迅速发展起来的一个产业,至80年代达到高峰,种植面积保持在20万hm左右,约占台湾耕地总面
2积的25%,仅次于水稻,为台湾第二大宗作物,年产量在300万t以上。之后种植面积逐年减少,到2005年,蔬菜种植面积减至约1 6万hm2,年产量为265.5万t(表1)。
1.3 栽培蔬菜的主要种类
台湾栽培蔬菜达130多种,叶菜类主要有结球甘蓝、不结球白菜、莴苣、荠菜、菠菜、蕹菜、苋菜、葱、韭菜、苘蒿、芹菜、大白菜(结球白菜)、芥蓝和抱子甘蓝;根菜类主要有萝卜、胡萝卜、甘薯、牛蒡、山药和根用芥菜;茎菜类主要有洋葱、大蒜、竹笋、姜、芋、荸荠、莴笋、莲藕、茭白、慈菇、芦笋、球茎甘蓝、马铃薯和茎用芥菜(四川榨菜);花菜类主要有花椰菜、金针菜和青花菜;果菜类主要有黄瓜、西瓜、香瓜(甜瓜)、越瓜、丝瓜、南瓜、冬瓜、梨瓜、节瓜、苦瓜、蛇瓜、茄子、西红柿、甜椒、豌豆、毛豆、豇豆、刀豆、黄秋葵和菱角;食用菌主要有洋蘑菇、草菇、木耳、香菇和金针菇等从1985~2005年的20年间,台湾主要种植种类没有明显变化,以竹笋、西瓜、甘蓝、番茄、萝卜、白菜、香瓜、蒜头为主,但种植面积的排名顺序有所变化(表2)。
1.4 栽培方式
台湾蔬菜多以露地栽培为主,设施栽培面积小,仅占蔬菜栽培总面积的6%~8%。设施栽培主要有畦面直覆式纱网覆盖、低架怅棚式纱网覆盖、矮隧道式塑料布栽培、水平高架塑料网室、大型塑料布网室、轻型钢结构固定设施等,都为简易型的设施结构,使用精密型兼具环控功能设施极少。其中叶菜类与瓜类应用设施栽培最多;根菜类少用设施栽培;茎菜类只有冬季芦笋保温生产,以产期调节为目的的才用设施栽培,面积不到50hm;芽苗菜类生产已朝自动化管理模式发展。
1.5 加工与外销
台湾蔬菜深加工方式有制罐、盐渍、脱水和速冻。用于深加工的蔬菜主要有毛豆、洋蘑菇、竹笋及牛蒡等。制罐洋蘑菇和芦笋主要销往欧洲共同体市场和美国、加拿大等地,制罐竹笋主要销往日本,速冻蔬菜2和脱水蔬菜主要销往日本、美国、西德和香港等市场‘纠。新鲜蔬菜以运销距离较近的香港和日本等市场为主,洋葱大部分销往日本。
1.6 运销
台湾蔬菜同水果、家禽、肉类等农产品一样,通过批发市场、共同运销和直接运销3种形式销售。总体上蔬菜以内销为主,外销为辅。全台的蔬菜供应表现出从中部、南部和东部向北部、西部地区运销的总体供需模式,北部蔬菜约有54%来自“南菜北运”。蔬菜属于台湾民众生活之必需品,其消费量随收入的提高而增加,过去50年来,台湾蔬菜的年平均消费量,由1952年每人每年消费42kg.增加至2000年的124kg和2005年的150多kg;外销蔬菜种类主要是洋蘑菇、芦笋、马铃薯、洋葱、西红柿、萝卜和白菜等货架寿命较长的种类及其加工产品。政策性辅导措施
20世纪90年代之后,受台湾经济发展,农村青年人口外移,农村劳动力老化,自然灾害损失严重等因素的影响,台湾蔬菜产业发展面临生产成本偏高、生产规模缩减、农业污染加重、缺乏竞争优势、国际贸易量下降等问题,严重制约蔬菜产业的发展。为此,近年来台当局采取多项措施促进蔬菜生产恢复发展。
2.1 建立产销对接制度
台北市农产运销公司在每月10日和25日专门邀请省农会、省农联社、省青果社和市政府及菜农代表共同商讨下半个月的蔬菜日供应量,由主管部门根据商定数量分层落实到各生产单位或菜农。省农会还在60个产区选择18种主要蔬菜进行抽查,由菜农在统一的表格中预报可供应的蔬菜种类、数量和时间。调查资料汇总后每月公布1次,作为各地预测蔬菜产销动态的依据。尤其跨年期蔬菜如大蒜与洋葱均于种植期前订定各县、市生产目标,并印制文宣资料发至产地,举行产销调节倡导会等,调节农民种植面积。
2.2 加强蔬菜共同运销
共同运销已成为台湾蔬菜销售的主要形式,全台观已有293个农会及合作社参加蔬菜共同运销体系,蔬菜共同运销的市场占有率从11975年的9.5%上升到2006年的66.8%。为能有效向农业产销班、农会组织、农业合作社共同运销组织及时提供生产动态和市场行情,台有关行政机构充分利用电传视讯等公共工具及时报道有关信息,除每天在报纸、杂志、电台、电视等传播媒介专题报道蔬菜产销信息外,还设有蔬菜行情报导中心,并在各市、县设立下属的机构,能在全台45个主要蔬菜批发市场交易结束后两小时内就将当时的成交行情作出汇总报道。对促进蔬菜商品流通和调节供需平衡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2.3 开展农产品标章认证
因台湾市民不易由外观辨识本岛产品与其他地区进口或走私产品,为了让消费者更大程度接受本岛生产的蔬菜,因此建立香菇、金针菇、莲子等产品认证标章,供消费者选购参考。对农药及添加物较为敏感的蔬菜产品,如菇类、毛豆等,加强正确用药观念的普及教育。
2.4 推广应用机械化操作与设施栽培
目前台湾农村劳力缺乏与人口老化问题十分普遍,因此应用机械化操作,可以减少重复性或较粗重的体力工作,可节省劳力,提高工作舒适度,减少劳力成本支出,提高作业效率。另外,台湾为多灾地区,每年都会发生多次大台风,并带来大暴雨,利用环(温)控设施、网(温)室设施稳定菇类、瓜果类等蔬菜生产,能有效降低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提高产品质量。
2.5 结合观光休闲活动推动产业转型
结合各地观光休憩资源,推动开发具有地方特色、多元化的蔬菜产品,开展产业文化活动,提升产晶附加值,解决盛产期产品销售问题,以刺激消费,带动产业发展。
2.6 重视生产环节废弃资源再利用
塑料材料因具质轻、耐用、价廉等优点,在设施蔬菜栽培中使用量剧增。面对农业塑料废弃物持续增加的问题,科研院所与塑料业者进行分解性塑料的研究,目前已有成品上市,不过尚未普遍使用。相关部门重视教导农民如何延长设施使用年限,以减少废弃物的生成量。针对菇类栽培的废弃太空包,回收后分离塑料袋与栽培介质,促进农业废弃资源再利用,避免或减轻对环境的污染。
第二篇:饶阳县蔬菜产业发展概况
饶阳县蔬菜产业发展概况
饶阳县位于衡水市北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大广高速、京九铁路贯穿全境,两小时内可达北京、天津、石家庄、济南等城市,区位优势明显。辖七个乡镇,197个行政村,全县总人口30万,耕地面积58万亩,属冀中平原黑龙港流域,土壤沙粘适中,土层深厚,全县气候资源丰富,年降雨量552.6毫米,光热水配合适宜,地下水资源丰富,水质好,有利于发展蔬菜生产。目前,全县蔬菜种植面积36万亩,其中设施蔬菜28万亩,年产西红柿、黄瓜、茄子、豆角、莴笋等设施蔬菜180万吨,年产甜瓜、葡萄等设施果品30万吨,产值18.5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44.2%,带动农民增收6.5亿元,蔬菜产业已成为全县的主导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饶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蔬菜产业发展,建有姚庄、流满、圣水等蔬菜交易市场8家,其中饶阳县瓜菜果品交易市场为全国五十强市场,有喜奥(上好佳)、绿色大地、润龙等蔬菜深加工企业7家,绿科、北流满、北北岩等高标准育苗基地13个,注册蔬菜合作社168家,完成了23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注册了“春阳”、“祥湾”、“睿康”、“固康”等瓜菜商标13个,其中“春阳”已成为河北省名牌产品,“祥湾”蔬菜在十二届中国(廊坊)农产品交易会上被评为名优产品,瓜果蔬菜产品畅销国内北京、天津、东北三省、江苏、新疆等二十多个省市,已与北京物美、京客隆、1
天津华润等18家超市商场签订了合作协议,日供京津蔬菜200多吨。饶阳县先后被命名为“河北蔬菜之乡”、“中国蔬菜之乡”,被农业部评为“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确定为全国蔬菜标准园创建县,通过了“国家Ⅰ级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区”验收。
一、栽培模式
饶阳县蔬菜栽培方式有大棚、温室、中小拱棚、地膜覆盖和陆地栽培,其中大棚、温室是蔬菜的主要栽培方式。棚室蔬菜有西红柿、黄瓜、茄子、甜椒、莴笋、圆白菜等50多个品种;中小拱棚有韭菜、芹菜、茴香、菠菜、蒜黄等10多个种类;露地菜有韭菜、香菜、花菜、大葱等20多个种类。
二、蔬菜基地
目前,饶阳县建成特色蔬菜基地8个,以沃地、南善为中心的温室黄瓜基地,以西沿湾、大曹庄为中心的温室茄子基地,以南北岩、吕汉为中心的棚室甜瓜、西红柿基地,以合方、合束为中心的大棚西红柿、西葫芦基地,以小官亭、王岗为中心的大棚西瓜、菜花基地,以南流满为中心的大棚西红柿、尖椒基地,以套里、高口为中心的蒜黄、小拱棚菜基地,以范苑村、刘苑村为中心的小拱棚韭菜基地。另外,以西万艾、高村为中心的棚室葡萄规模也不断扩大。
三、蔬菜专业合作社建设
到目前,全县共注册蔬菜合作社168家,入社农户3.6万户,辐射带动蔬菜种植30万亩,其中祥湾、向阳、五谷丰、众兴、鑫旺5家专业合作社被认定为省级示范社。此外,2011年2月饶阳县成立了蔬菜行业发展联合总社,主要围绕产品检测、物流配送、产品销售、网络信息等开展服务,是河北省第一家蔬菜联合总社。
四、“三品一标”认证情况
自2010年开始,饶阳县实施“绿色蔬菜”产业,8个蔬菜基地的23个无公害农产品通过认证,5个合作社的8个蔬菜产品通过绿色食品认证,覆盖面积1.1万亩。2011年又有4个合作社5个产品通过了绿色认证,涉及面积8100亩。此外,祥湾果蔬专业合作社的韭菜、茄子、辣椒、西红柿四个品种300亩通过了有机认证,成为衡水市第一个有机蔬菜生产基地。(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简称“三品一标”认证)
五、蔬菜产业化龙头企业简介
1、河北喜奥保健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建于1998年,总投资5680万元,是集水果蔬菜初加工及果汁系列饮品于一体的综合性生产加工群企业。主要生产“喜奥”牌胡萝卜鲜榨汁、桃汁、杏汁、纯净水等系列产品,畅销京、津、石等20多个大中城市。2011年10月被世界华商五百强—菲律宾上好佳集团以1亿美元成功并购。
2、饶阳县瓜菜果品交易市场。建于1997年,占地300亩,交易品种达40多个系列100多个品种,2011年实现交易量36.2亿公斤,交易额37.6亿元,全国百强蔬菜批发市场排名第39位。今年以来,饶阳县委、县政府启动了市场改扩建及加工配套建设工程,总投资4.6亿元,到2015年建成集农产品贸易、电子商务、仓储物流、加工、现代农业展示、科技服务于一体、功能齐全的现代农副产品综合交易市场。
3、衡水绿色大地果蔬加工保鲜项目。由衡水绿色大地食品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总投资2亿元,占地150亩,项目建成后年加工果蔬2万吨,年贮藏果蔬2万吨,年配送果蔬3万吨,形成以果蔬加工、保鲜冷藏、市场交易、冷链物流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六、蔬菜产业发展规划
饶阳县确定了“扩规模、提品质、促交流、树品牌”的发展思路,重点发展四条产业带和一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即“一园四带”。沿大广高速、肃临、正港、滹沱河北堤等主干线路两侧1000米,重点打造四条棚室蔬菜产业带。以县蔬菜行业发展联合总社为总揽,以县瓜菜果品交易市场为核心,以绿科、绿色大地等产业化龙头企业为骨架,打造一个15平方公里的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资金融合和项目集中,重点打造一个集种植、加工、仓储、物流、销售、良种繁育推广为一体,功能完善、链条完整、服务优质的现代蔬菜产业示范园区。到2015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50万亩以上,绿色有机蔬菜比例达到60%以上。
2012年5月8日
第三篇:蔬菜产业发展工作总结
蔬菜产业发展工作总结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坝上农业以市场为导向积极调整种植结构,蔬菜成为**等坝上几县农村经济发展的特色产业之一。通过实施“优种优法、规模生产、市场引导、品牌销售”,大力推进蔬菜产业化进程,蔬菜产业已见成效,形成了种植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品种多样化、质量安全化、销售一体化、服务多元化的生产格局,成为全省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县,是北方夏秋优质蔬菜生产基地。2002年**县被农业厅命名为“**省蔬菜之乡”。2008年被确定为北京奥运会绿色蔬菜生产基地。2012年被农业部命名为蔬菜产业重点县。
一、发展蔬菜产业的有力条件
1、气候条件独特,蔬菜品质高
**地处坝上冷凉地区,具有蔬菜生长发育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一是气温偏低年平均3.2℃,昼夜温差大,为9.4-14.6℃,比北京地区温差大2.8℃。蔬菜产量高、品质好、耐储耐运;二是光照条件充足,年照时数2908小时,比北京多202小时,七八月份光能更好,非常适宜露地菜生产;三是雨热同季,月平均气温不高于19℃,蔬菜生长旺盛,病虫害发生轻。
2、无公害条件具备
**县气候冷凉,地势高,空气相对干燥,冻结期长,限制了很多病虫害的发生。蔬菜病虫害发生种类少,危害程度轻,农药使用量少,农家肥多,化肥量少,这就减少了土壤、蔬菜的污染机会。所以**县是信得过的无公害生产基地。
3、错季明显区位优越
我县七月到九月份是蔬菜采收旺季,正是**以南地区的无菜时期,错季明显,互补性强。我县地理区位优势也明显,交通十分便利,有三十多家蔬菜贩运大户,与京、津蔬菜销售公司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市场活跃繁忙。
4、生产条件不断完善
随着蔬菜产业化的发展,农民种菜积极性高,蔬菜生产条件不断完善。全县大搞农田基本建设,积极发展设施农业和节水灌溉农业。同时积极沤制购买有机肥,自发的加大投工、投肥、投资力度,蔬菜生产水平得以提高。
5、优良品种不断引进
为了提高蔬菜品质,从科研单位引进了一批抗病力强、品质优的蔬菜名、优、特新品种,如大白菜主推品种有:金美、金峰、金冠等及迷你星娃娃菜、金童娃娃菜;甘兰有:中甘
21、贝思特等;西兰花有优秀;莴笋主要是特大白尖叶;大白萝卜主要有春森、春蕾等;白菜花主要有:雪宝、椰莉亚等,逐步代替过时淘汰的品种。
二、蔬菜产业的发展现状
1、发展蔬菜种植,引进名优品种
**县蔬菜从1961年开始小面积种植,80年代全县种植面积不足万亩,平均亩产仅有750公斤,品种以农家品种为主,如晚熟甘蓝、油**菜和本地芹菜,这些品种单一,品质不高,所产蔬菜以自食为主。由于缺菜,特别是细菜,城镇居民食菜都需要从**、北京调入。进入90年代,蔬菜面积发展到5万亩左右,引进了各类蔬菜新品种,如大白菜、西芹、、早熟甘蓝、西兰花、接球生菜、莴笋、红胡萝卜、大白萝卜等。特别是近年来,以市场为导向,调整种植结构,按照“重市场、要效益、重时差、错播期”的原则和压粗菜,扩细菜,种特菜的种植结构,发展了三白二绿一红的优质菜,积极引进西兰花、生菜、架豆、彩椒、西红柿、黄瓜等细特菜。蔬菜面积的发展,产量的增加,品质的提高,使农民种菜效益显着提高。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全县涌现出了如**镇细特菜、小二台白萝卜、战海大白菜等蔬菜特色之乡和陈羊沟、赐儿山、许晴房、灯干淖、王簸萁沟、西后滩、三号、战海等蔬菜专业村。到2012年全县蔬菜面积稳定发展到18万亩,其中大白菜8.2万亩,圆白菜3万亩,娃娃菜0.5万亩,芹菜0.9万亩,大葱0.6万亩,生菜0.8万亩,白菜花0.5万亩,西兰花1万亩,莴笋0.7万亩,大白萝卜0.6万亩,红胡萝卜0.5万亩,架豆0.2万亩,其它细特菜及蔬菜0.5万亩。7月上旬开始陆续上市,到10月中旬结束,历时100天。并实现了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平均亩产2500公斤以上,总产蔬菜70多万吨,销往北京、山东、江苏、广东、浙江等十几大中城市,部分菜还出口到日本、南韩和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销售收入4亿多元。赢得了国内外市场和广大消费者的认可
2、加快基地建设,开展科技培训
蔬菜面积的发展,产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农民增加了收入,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菜的积极性。全县涌现出**镇、馒头营、战海、三号、小二台、油篓沟、公会、二泉井等八个蔬菜万亩大乡,58个种菜专业村和重点村,蔬菜种植面积已占全村耕地面积的60%以上,种菜收入占种植业总收入的80%,这些重点村已成为我县稳固的错季蔬菜生产基地。实现了蔬菜品种大、中、小日期配套,同一品种不同播期播种,进而错期收获、分批上市,化解市场风险。为了种好菜卖好菜,县农牧局组织30名农业技术科技人员,深入到365个行政村,发放30期技术培训资料,培训农民8万人。全县范围内广泛开展了农业科技培训活动,推广错季无公害蔬菜标准生产技术,提高农民科技种田水平。
3、发展设施大棚,推进节水蔬菜。
为提升蔬菜产业水平,多年来,我县一直把发展节水蔬菜,提升蔬菜品质放在首位,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大力推进高效节水蔬菜生产。以设施、高效、节水农业为突破口,实现蔬菜产业的转型升级。着力推进蔬菜种植实现由低质低效大路菜向精细特高端菜转变、由露天种植向设施种植转变、由无公害向有机种植转变、由一季向多季转变。2012年,利用巩固退还林后续产业设施农业项目资金,着重加大冬暖式大棚、春秋棚建设资金补贴力度,强力推进设施农业发展,促进蔬菜产业的转型发展。今年,全县新建冬暖式大棚310个、面积214亩,春秋棚3237个、面积2843.8亩,小拱棚33000个、面积2600亩,建设了市级蔬菜标准园9个。同时在全县范围内大力推广了蔬菜生产地膜覆盖技术和节水灌溉技术,蔬菜节水面积在5万亩以上,推进了节水蔬菜的发展。并把食用菌栽培作为节水、节能、高效的**产业来抓,通过典型带动、科技示范等方式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目前,全县食用菌栽培面积达30万平米,形成了油篓沟乡玻璃彩村双孢菇种植基地、郝家营绿键食用菌繁育基地、馒头营乡胡氏菌业食用菌种植基地、大河乡食用菌基地、**镇食用菌栽培基地等食用菌基地
4、抓好安全生产,提升产品质量
从源头抓起,加强农药市场监管,保证无公害蔬菜安全生产。为加强全县无公害蔬菜安全生产,农业执法大队从蔬菜生产到销售期间在全县18个乡镇和县城内进行不间断的拉网式清查,发现问题及时查处,以确保种子农药化肥市场管理有序。同时搞好蔬菜质量检测,严把蔬菜生产质量安全关。我县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并多方自筹资金,配备了原子荧光仪、气相色谱仪、紫外分光光度计以及其它农药残留检测化验辅助设备,建成了**县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每年分区域、分品种、分不同生育期对全县蔬菜定期进行采样抽检。同时为8个蔬菜主产乡镇统一购置了农药残留速测仪,指导乡镇开展蔬菜自检,确保了我县蔬菜生产质量安全。
5、完善服务体系,建设批发市场
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解决农民卖菜难问题,投资1.2亿元,建成了一座13万平方米的蔬菜批发交易市场。蔬菜日交易平均1500吨,日交易额120万元,除此之外还组建了蔬菜协会和50家蔬菜专业合作社,已建成蔬菜保鲜恒温库50座,培养了蔬菜销售中介人3000名。县乡及县有关部门积极做好蔬菜销售工作,并为广大菜农和客商营造了良好的蔬菜销售环境
通过上述措施,我县蔬菜基本能够卖得出,销的好。商品菜占蔬菜总产量的80%以上。蔬菜种植已经在我县形成了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格局。蔬菜已经成为我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特色经济作物之一。
第四篇:发展蔬菜产业重要意义
发展蔬菜产业重要意义
蔬菜产业已经从昔日的“家庭菜园”逐步发展成为主产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保供、增收、促就业的地位日益突出。
1、满足食物需求。蔬菜是人类的基本食物来源之一,提供人体健康所必需的维生素、膳食纤维和矿物质。鲜食为主、需求量大的传统饮食习惯,决定了蔬菜在我国城乡居民膳食结构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蔬菜生产在保障城乡居民基本消费需求和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增加农民收入。蔬菜商品率高,比较效益高,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0年全国蔬菜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11.9%,总产值1.2万亿元,占种植业总产值的33%。另据农业部测算,2010年蔬菜对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贡献830多元,占农民人均收入的14%。
3、促进城乡居民就业。蔬菜产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化了数量众多的城乡劳动力。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与蔬菜种植相关的劳动力1亿多人,与蔬菜加工、贮运、保鲜和销售等相关的劳动力8000多万人。
4、平衡农产品国际贸易。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蔬菜比较优势逐步显现,出口增长势头强劲,在平衡农产品国际贸易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据中国海关统计,2010年我国出口蔬菜836.37万吨,比2000年增长1.61倍;出口额96.91亿美元,比2000年增长3.7倍;贸易顺差94.14亿美元,居农产品之首,比2000年增长3.69倍,而同期农产品贸易逆差达231亿美元。
第五篇:麒麟蔬菜产业发展
麒麟区蔬菜产业发展情况
2008年我区的蔬菜生产在麒麟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下,在全区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支持下,蔬菜站认真组织规划,做好蔬菜产业发展的各项工作,使蔬菜产业得到了稳步发展,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现就当前蔬菜生产情况汇报如下:
一、麒麟区蔬菜生产及产业发展现状
蔬菜产业作为麒麟区培育的一个主导产业,在麒麟区区委、区政府及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蔬菜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到2007年底,全区已建成商品蔬菜基地 30500亩,蔬菜种植面积达14万亩,其中:商品鲜菜25100亩,鲜食豆类33000亩,大蒜32000亩,早洋芋7000亩,水生蔬菜9520亩,甜玉米18356亩,辣椒14000亩,魔芋2100亩,食用菌250亩;实现总产量19886万公斤;实现总产值20670万元。示范种植各类蔬菜样板12700亩,其中大蒜5000亩,小粒蚕豆3000亩,辣椒500亩,水生蔬菜1000亩,甜玉米3000亩,魔芋200亩。在蔬菜加工营销上,收购外销大蒜1500万公斤,外销值2250万元,深加工企业收购加工大蒜原料150万公斤,加工产品3万公斤,产品销售值75万元。速冻厂全年共收购各类蔬菜加工原料860万公斤,其中:甜玉米610万公斤,小粒蚕豆100万公斤,豌豆100万公斤,朝鲜蓟50万公斤;加工各类产品366万公斤,其中:小粒蚕豆80万公斤,甜玉米250万公斤,豌豆30万 公斤,朝鲜蓟6万公斤。销售产值可达2600余万元,比2006年增500余万元;韭菜花厂共收购韭菜花原料3.2万公斤,销售商品韭菜花15万公斤,实现销售值180万元;外贸销售产品111.6万公斤,实现收入90余万美元。在种植上基本形成以三宝镇、越州镇、白石江办事处、茨营乡为主产区的生产格局。种植品种不但增多,如大蒜、甜脆豌豆、莲藕、辣椒、甜玉米等品种的种植规模每年均在万亩以上。同时全区取得了6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及小粒蚕豆、甜玉米、大蒜、蒜苔等11个产品的无公害农产品认定证书。
2008年我区计划蔬菜种植总面积137950万亩,总产量20133万公斤,总产值21773万元。其中:商品鲜菜39300亩,水生蔬菜7600亩,鲜食豆类33250亩,大蒜27400亩,辣椒3000亩,甜玉米20600亩,魔芋1600亩,早洋芋7500亩,食用菌250亩。
到目前已完成蔬菜种植面积130452亩,占计划的95%,总产量12200万公斤,占计划的61%,总产值12336万元占计划的57%。其中:商品鲜菜33644亩,水生蔬菜7600亩,鲜食豆类32156 亩,大蒜27529亩,辣椒4233亩,甜玉米14925亩,魔芋1600亩,早洋芋8560亩,食用菌205亩。
二、麒麟区蔬菜产业亮点
1、资金投入大,蔬菜产业有新的进展。五年来,共计投入各种资金525万元,用于蔬菜基地建设、技术储备、种植补足等各项工作,推进了蔬菜产业发展进程,商品蔬菜基地从2002年的4947.2亩扩建到2007年的30000亩,2007年种植面积141326亩,比2002年增91412 亩,增幅54.6%,年总产值从11227万元增加到20670万元,增9443万元,增幅达84.1%。蔬菜产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蔬菜种植格局基本形成,成为一个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主导产业。
2、科技储备从弱到强,蔬菜种植水平有新的提高。组建区乡五个蔬菜技术推广站以来,蔬菜技术推广从无到有,蔬菜部门从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入手,强化推广,蔬菜生产技术贮备从无到有,服务功能不断加强。试验示范新品种171个,推广种植优良品种覆盖率达95%以上,引进浅水藕推广种植,解决了水田种植结构调整的难题,成为我区水田蔬菜种植的又一新亮点。开展各类科技培训513场次,培训人员56343人次,发放技术资料30900份。形成了以商品鲜菜、鲜食豆类、鲜食甜玉米、大蒜、水生蔬菜等种植格局。
3、加工企业逐渐壮大,蔬菜深加工有新的突破。
五年来,我区的蔬菜加工企业从小到强,不断发展壮大,从单一的韭菜花加工厂发展到现在有一定规模的蔬菜速冻食品加工厂。麒麟蔬菜食品速冻加工厂现有两条蔬菜速冻加工生产线,每小时可加工蔬菜3.5吨。产品储藏低温冷库两栋,储藏量1100吨。加工的主要产品为甜玉米、甜脆青豌豆、小粒青蚕豆、甜椒、朝鲜蓟等品种。产品供不应求,现已基本形成了期货加工生产模式。每年需各类品种种植基地50000亩左右,初级加工原料产品1000万公斤以上,豌豆、甜玉米、小粒蚕豆等传统品种经济效益明显提升。
4、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加快,无公害蔬菜生产取得新的成效。蔬菜种植规范化、标准化生产进程加快,编写了麒麟区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手册,无公害蔬菜生产取得新的成效。五年间认定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面积6万亩,其中鲜菜基地4万亩,大蒜基地1.5万亩,韭菜花基地0.5万亩。通过农业部无公害认定蔬菜产品7个。
5、外向型蔬菜生产势头强劲,提升了蔬菜产业经营水平全区举办蔬菜样板18100亩,其中:外向型蔬菜样板10000亩(出口朝鲜蓟600亩,外销鲜菜4400亩,大蒜样板2000亩,出口小粒蚕豆2000亩,加工型甜脆豌豆500亩,加工型甜玉米500亩),水生蔬菜样板3000亩、鲜食豆类5000亩。为使样板真正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蔬菜站认真组织并结合全区生产生产布局和加工龙头企业的需求进行落实,具体是:
1、围绕蔬菜食品速冻加工厂,在三宝锦绣生态园发展种植出口朝鲜蓟样板600亩,在茨营乡种植小粒蚕豆样板5000亩,甜玉米样板500亩;在廖廓街道种植甜脆豌豆样板500亩。
2、在香港乐颐果菜公司的带动下,在茨营乡茨营坝子发展外销鲜菜样板3400亩,越州勇记农业公司在马房发展供港外销蔬菜1000亩。种植品种主要以上海青、菜心、芥蓝、青笋瓜、蕃茄、小苞、大白菜、花菜等外销鲜菜为主;在三宝镇黄旗举办水生蔬菜样板3000亩;在越州镇横大路举办大蒜样板2000亩。目前已经完成各类蔬菜样板种植16800亩,其中外向型蔬菜出口朝鲜蓟600亩,外销鲜菜3200亩,大蒜 2000亩,出口型小粒蚕豆2000亩,加工型甜玉米 500亩,加工型甜豌豆 500亩,水生蔬菜3000亩,鲜食豆类5000亩。通过在龙头带动、样板示范、农户参与的蔬菜样板 工程实施模式的推动下,提升了麒麟区蔬菜产业化经营水平。
三、蔬菜龙头企业产、加、销情况
麒麟区现有蔬菜龙头企业三家,直接参与我区蔬菜产业化经营,分别是麒麟蔬菜食品速冻加工厂、香港勇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香港乐颐果菜公司。目前我区拥有滇东北乃至全省最大的蔬菜加工企业——麒麟蔬菜食品速冻加工厂,并引进了勇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香港乐颐果菜公司等鲜菜龙头企业,带动了蔬菜产业化的整体发展。二是在香港乐颐果菜公司的带动下,在茨营乡茨营坝子发展外销鲜菜样板3400亩。产品直接销往香港地区,每年需要大量时鲜蔬菜产品。带动农户1000余户、产品实行订单生产,保护价收购。三是越州勇记农业公司在马房发展供港外销蔬菜1000亩。种植品种主要以上海青、菜心、芥蓝、青笋瓜、蕃茄、小苞、大白菜、花菜等外销鲜菜为主目前,勇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基地种植的短、平、快时鲜蔬菜直销香港市场150多吨,实现销售收入225多万元。
四、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我区的蔬菜产业发展速度与市场发展速度不相匹配,龙头企业不强,区位优势和自然优势潜力仍未发挥,仍处于低层次、低水平发展阶段。主要表现是:
1、部分干部群众对发展蔬菜产业的认识不够,没有真正把蔬菜产业作为当地的一个后续支柱产业来扶持和培育,在工作精力上投入不够,没有补助就不做的现象比较严重。
2、主导品种效益还不明显,现形成的5大主导品种(甜玉米、甜脆豌豆、出口型小粒蚕豆、水生蔬菜、大蒜)平均效益不明显。虽然蔬菜价格普遍较去年偏高,但大蒜产品蒜头的价格仍然较低,平均单价瓣蒜售价最好的在0.5元,平均价格只有0.35左右,独蒜售价只在0.8-1元,并且还没有外地商家来采购,导致农户的大蒜不但价格低还大量积压,较大程度的影响了蒜农的种植积极性,也影响了整个大蒜产业的发展。
3、龙头企业带动不强,与农户的利益共同体还未形成,一方面企业收不到原料,另一方面农户叫种出产品来卖不掉,双方利益无法保证,阻碍产业的健康发展。
4、科技推广、业务工作经费严重不足。科技试验示范工作开展少,严重影响了科技储备和实用技术的总结推广。
5、蔬菜生产基础设施薄弱,科技成果转化利用率低。
五、2009年-2012年总体发展目标及主要措施
坚持依托区位优势,服务城市,围绕加工营销企业,大力发展城郊型和外向型蔬菜生产,利用大棚、喷滴灌等现代生产设施,推广各种生物、物理病虫害防治等无害化技术,全面提升产品标准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逐步扩大市场占有率,走品牌化生产发展道路,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现代蔬菜产业。
(一)发展目标
2009年-2012年计划新建商品蔬菜基地4万亩。到2012年蔬菜种植总面积达18万亩,实现产值6亿元。2009年计划蔬菜播种面积达14万亩,新建商品蔬菜基地1万亩,产量2.24亿万公斤,实现 产值2.44亿元;完成加工外销蔬菜500万公斤,实现加工值4000万元;2010年实现蔬菜播种面积17.33万亩,新建商品蔬菜基地1万亩,产量2.9亿公斤,产值4.5亿元,完成加工外销各类蔬菜700万公斤,实现加工营销产值5000万元;2011年计划蔬菜播种面积17.5万亩,新建商品蔬菜基地1万亩,产量3.1亿万公斤,实现产值5亿元;完成加工外销蔬菜500万公斤,实现加工值4000万元;2012年实现蔬菜播种面积18万亩,新建商品蔬菜基地1万亩,产量3.2亿公斤,产值6亿元。
(二)主要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确保任务目标完成
为确保蔬菜产业稳步健康发展和各项任务目标的顺利完成,各级各部门一定要统一思想,加强组织领导,提高各级领导和干部对发展蔬菜产业的关心、支持力度。把蔬菜产业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要按照“一个产业,一个班子,一个配套政策,一个实施单位,一个考核办法”的要求,认真做好蔬菜产业化经营的研究、规划、实施及管理工作,实现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2、加快基地建设,促进蔬菜规模化生产
在基地建设上采取统一规化、分布实施的原则,采取谁积极,谁先建,扶持谁的办法。以白石江、沿江等乡镇建设城郊商品蔬菜基地为主,种植“短、平、快,小而全”的时鲜蔬菜;以茨营坝子、越州马房和上坡建设打造外向型现代蔬菜种植示范基地为主,大力发展订单蔬菜生产,种植外销和速冻蔬菜品种;以三宝镇五联、新龙建设名 特韭菜花原料基地为主,扩大韭菜、苤蓝、辣椒种植面积,满足加工需求。通过基地建设后逐步培育一批产业发展优势区域,建立一批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不断扩大蔬菜生产基地规模。基地建设要选择在生产条件好、水源充足、环境不污染的田块。
3、加大龙头企业培育,发挥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
在扶持培育蔬菜龙头企业过程中,坚持“引外龙、扶强龙、育小龙”的原则,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要鼓励企业、单位、个人参与蔬菜产业化经营。大力组建发展蔬菜专业合作社、蔬菜协会等营销组织,同时在引进外企过程中,要做好区域内现有加工营销企业的改造和嫁接,使其发展壮大。对进驻和新组建的企业享受麒麟区招商引资的各种相关优惠政策。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互惠互利、利益共享、共同发展”的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合同农业,发挥龙头的带动作用,走“公司(合作组织)+基地+标准化+农户”的运行机制,促进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的良性循环,创建麒麟蔬菜品牌,提升蔬菜产业经营水平。
4、加快科技创新,提高科技对产业发展支撑作用
围绕发展特色农业、精品农业、高效农业,加大科技创新,开展新品种、新技术以及传统优势品种的更新换代的试验研究和示范推广,增强技术储备。推广应用大中小塑料棚、地膜覆盖、良种良法、立体栽培技术,合理安排茬口,应用喷滴灌、生物和物理防治、测土配方施肥等高效栽培技术措施,提高产品质量;充分调动各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加大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培训,推广普及先进、实用的 生产技术,培训和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提高蔬菜生产科技含量,发挥科技在生产中的支撑作用。
5、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严格奖惩措施
区级财政每年安排专项经费用于扶持基地建设、科技试验推广、现代蔬菜生产设施建设等补助。区乡两极建立健全蔬菜产业领导小组机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蔬菜产业发展的各项工作,做好工作目标责任书的签定及对目标任务的检查落实和年终考核奖惩。各乡、镇(街道、区)要好做规划,明确任务目标,将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部门、到人,狠抓落实,确保各项任务和措施落到实处。
六、急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1、外销蔬菜品种及新技术试验示范扶持资金力度;
2、无公害蔬菜基地产地、产品认证投入;
3、加强对龙头企业的引进扶持力度;
4、增加部门工作经费,增强科技服务体系。
5、加大蔬菜产业的投入力度,使蔬菜产业能做强做大,打造精品蔬菜,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
麒麟区经济作物管理服务中心 二00八年八月二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