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十三五”推动我国服务业扩量增质发展大全
“十三五”推动我国服务业扩量增质发展
“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基本实现工业化、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对服务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为此,要进一步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转变监管方式,切实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体制环境,培育和发展多样化的服务主体;加大服务业人力资本投资,完善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创新多样化的金融服务,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改善服务业基础设施;加快构建公平共享、竞争有序的发展环境,健全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统计制度。
“十三五”时期服务业发展的新背景和新要求
“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将面临一系列不同于以往的深刻调整,对于服务业发展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既有压力也蕴藏着动力。
(一)新发展阶段对加快培育新增长点和形成新动力的内在要求
主动适应和引领新常态,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经济新常态不仅仅是经济增长速度的下台阶,更体现在经济发展方式、发展动力、经济结构上的转型。也就是说,经济发展方式要从规模速度型的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的集约增长,经济发展动力要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经济结构要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从而实现速度下台阶的同时质量上台阶。据预测,“十三五”时期我国人均GDP将由目前的11000国际元提高到15000国际元左右,服务业发展将会迎来加速发展期。可见,“十三五”时期加快服务业发展,有利于为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动力来源,进而推动“新常态”下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二)基本实现工业化、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迫切要求服务业加快发展
“十三五”时期,我国将加快向工业化后期过渡,基本完成工业化的历史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实现工业由量的扩张到质的提升转变,推动《中国制造2025》战略,迫切需要提高制造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争夺全球产业链高端位置,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强有力支撑。
首先,随着工业内部不断分化,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资源密集型重化工业的比重会持续下降,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比重将明显上升。这将对服务业需求结构产生重要影响,更加依赖商务服务、金融保险、技术研发等知识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同时,小批量、多批次、差异化生产的趋势更为显著,也会对生产性服务业提出新的、更专业化的中间需求,从而推动形成以服务业为引领、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发展新格局。
其次,在我国制造业低成本比较优势趋于弱化的情况下,必须尽快提升要素禀赋结构,形成新的更高层次的比较优势。这就需要大力发展研发、教育、金融、信息等服务业,依靠高水平的创新要素,为制造业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提供不竭动力。
另外,面对环境污染加重的严峻形势以及节能减排的国际承诺,还必须加快推动制造业绿色转型。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建立绿色循环低碳生产方式,都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快高技术、节能环保等服务业的发展。
(三)人口结构变化对服务业发展既是压力也是机遇
“十三五”时期,我国人口在继续保持低位增长的同时,结构性变化将更为显著。一方面,劳动年龄人口占比缓慢下降,老年人口比重加快上升。根据联合国的预测,到2020年,我国15—64岁年龄段人口仍有10亿以上,占总人口的70.1%,不过,与目前相比将净减少1056万人,占比也将下降2.3个百分点。与此同时,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将接近1.7亿人,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11.7%,比现在上升2.2个百分点,届时全球每不到4个老年人就有1个是中国人。另一方面,劳动力素质进一步提高。预计到2020年,我国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和新增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分别达到11.2年、13.5年,比目前提高1.6年、0.8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40%,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人口为2亿左右,这一数量相当于现在位居全球第五的巴西人口数。
人口的结构性变化,将从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对我国服务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其中,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并伴随空巢家庭的增多,居民将更加重视生命和生活质量,从而对现有的服务内容及提供方式提出新的要求。
(四)新型城镇化快速推进将为服务业发展提供广阔空间
继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突破50%之后,2015年城镇化率上升到56.1%,比改革开放之初提高了38个百分点。但是,我国城镇化发展质量不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刚过36%,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80%的平均水平,也低于人均收入与我国相近的发展中国家60%的平均水平,城镇化发展由速度型向质量型转变势在必行。为此,需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改变以往片面追求城市规模扩大和空间扩张,更加重视公平共享、四化同步、集约高效、绿色低碳以及文化传承。
可以预见,到2020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达到60%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45%左右,约有1亿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落户城镇。这一方面将会增加城市基础设施、住宅、公共服务设施等大量投资需求,并加快创新要素集聚和知识传播扩散,对于发展流通性、生产性以及社会服务业将起到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也将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和消费潜力释放,从而有利于个人服务业的发展。
(五)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将为服务业创新发展奠定技术基础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深入开展,科技创新呈现出学科交叉融合、边界日趋模糊、领域不断延伸的新趋势,原创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应用的周期明显缩短、效率大幅提升。目前来看,无论是科技成果本身还是所影响的生产生活,都在发生着一场未知远大于已知的变革。
一方面,新一轮科技革命将成为包括服务业在内的整个经济转型升级的驱动力量。新技术替代旧技术、智能型技术替代劳动密集型技术的趋势明显,特别是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广泛普及和深度应用,将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架构和标配。另一方面,新一轮科技革命将使服务业分工继续深化,激发服务领域的持续创新。
(六)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凸显中国影响力亟待弥补服务业发展短板
未来一段时间,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步伐将会加快,围绕人才、技术、品牌等知识性生产要素的争夺将更加激烈。我国长期依赖的比较优势,在国际分工和全球产业链中既会面临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的打压,同时也会被其他新兴市场国家所切割。为应对这种“前后夹击”的双重挑战,就要加快培育形成国际竞争的新优势,在体现资源配置实力和创新能力的服务业领域抢占发展制高点,赢得大国竞争中的战略主动。同时,随着各种标准更高的双边和区域贸易投资协定谈判的深入推进,需要我国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统筹服务业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在扩大开放中壮大服务业,在服务业发展中提升开放水平,锻造经济的持续竞争优势。
“十三五”时期推动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未来五年,要从推进供给侧改革创新、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强化保障措施三方面入手,促进服务业扩量增质发展。
(一)推进服务业供给侧改革创新
第一,进一步放开服务业市场准入。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基础上,加快复制和推广负面清单的准入管理模式,为各类服务业市场主体创造公开、平等、规范的准入制度。对现有的各类行政审批统一建章立制,将非行政许可事项全部“清零”,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限,形成透明、高效的审批制度。在准入条件上,减少或降低经济性要求,完善安全、环保、技术等方面的要求,对专业性要求较高的审批事项,可转由行业协会和具有认证认可资质的机构审核。
第二,加快转变服务业监管方式。切实扭转以检代管、以罚代管的局面,着力促进监管方式和手段的改革创新。建立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全面规范和监督自由裁量权。加强监管执法部门的信息共享和联合执法,避免多头执法、重复监管和一事多罚。加大对服务业市场主体经营行为的监管,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同时,强化社会化监管。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征信机构、金融机构在资质检查、经营行为记录、信用评估等方面的作用,促进服务业市场主体自律诚信经营,形成规范有序的市场竞争格局。
第三,切实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体制环境。加大国家创投引导资金扶持力度,并更多向创新性服务企业初创成长的“前端”倾斜,为创新尝试者、创业失败者提供最大保障,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更多动力。同时,促进新兴服务行业和业态的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建立统一的知识产权行政管理和执法体制,依法严厉打击各类侵权行为。鼓励和支持服务业市场主体健全技术资料与商业秘密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交易市场,大力发展知识产权中介服务,不断增强服务业市场主体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知识产权的能力。加快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的研发,大力推进服务内容、商业模式创新知识产权保护的制度化进程。
第四,着力培育和发展多样化的服务主体。鼓励和引导适合行业特性的服务主体加快发展。同时,深化服务领域的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改革,以有效竞争为目标导向,形成兼顾规模经济和竞争活力的市场格局。
(二)进一步完善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体系
一是加大服务业人力资本投资。彻底扭转“重设备不重人”的政策导向,适应服务业企业“轻资产”的特点,推动资源要素向激励人才的方向倾斜。完善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创新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模式,大幅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比例,支持科研人员在职和离岗创业,建立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创新创业人才双向流动的长效机制。探索实施人才培训福利计划,鼓励应用型、技能型、复合型人才脱颖而出。积极吸引海外高层次服务业人才和创新科研团队,尽快完善引进人才在居留和出入境、落户、税收、医疗、保险等政策,加快高层次人才集聚。
二是完善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在全面完成“营改增”的基础上,适时简并增值税税率,增强税收中性,推动增值税立法,以法治手段巩固改革成果。优化服务贸易出口退税方式,适当扩大期末留抵退税政策和出口服务零税率的适用范围,提高我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力。延长企业所得税税前弥补亏损的年限,加大企业在研发投入、技术改造等方面的税收激励,进一步鼓励新兴服务行业和业态投资。
三是创新多样化的金融服务。在服务实体经济的同时,实现金融业的良性发展。鼓励商业银行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原则,开发适合服务业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支持符合条件的服务业企业上市融资、发行债券。积极发展供应链融资、商业保理等融资方式,推动完善我国动产融资服务体系。
四是扩大服务业对内对外开放。实现对内开放是建立国际化“国民待遇”的重要前提。为此,要加大力度清除隐形市场壁垒,鼓励各类服务要素跨地区自由流动。进一步优化服务贸易结构,适当扩大新兴生产性服务要素进口,充分发挥技术和知识溢出效应,改善服务业供给结构;借助自由贸易试验区打造更高层次的服务出口产业集群,为中国制造“走出去”提供服务支持。此外,借鉴国际上高水平自贸协定的经验,在互惠互利基础上推动我国与贸易伙伴国家之间的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提升国际服务业产业转移层次,鼓励更多有实力的服务业企业拓展海外市场。
五是进一步改善服务业基础设施。继续加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城市公用服务设施等方面的建设力度,全面推进“三网融合”相关技术发展及应用,推进下一代互联网规模化商用,进一步提高城乡宽带网络普及水平和接入能力。同时,健全现代商品流通和物流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全国骨干流通网络建设和城市物流配送体系建设。
(三)强化服务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构建公平共享、竞争有序的服务业发展环境。引入公平竞争机制,防止服务市场上的垄断行为,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服务选择。加强对新兴服务行业和业态的安全标准、技术标准、服务标准制定,更好地引导服务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的市场化及产业化。大力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加快服务领域的诚信体系建设,加强对市场监督和消费者保护。
健全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统计制度。进一步研究和完善统计调查方法和指标体系,改进现行服务行业增加值的核算办法、基础数据采集方法以及服务业统计工作的组织实施。加强对服务业的常规统计,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积极研究和参与国际贸易增加值统计改革。健全服务业发展的监测体系,及时准确地反映服务业发展的最新动向和发展趋势。建立服务业主管部门、统计部门和主要行业协会的信息沟通机制,做好服务业发展的信息发布及预测预警。
第二篇:服务经济建设推动职教发展
服务经济建设推动职教发展
服务经济建设推动职教发展
—☆☆县☆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汇报
※※※边陲☆☆县是※※面向陕、渝的门户,虽是山清水秀之地,却是国家级贫困县和全省十二个财政特困县之一。瘠土之上的职业教育经过风风雨雨的发展,仍步履艰难,严重影响了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制约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呈现
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一是山区农民的经济收入发展缓慢,自然灾害发生频繁,许多家长无力送子女上学,不少的家长即使送子女上学了,也希望子女能在初中毕业后外出打工或谋生就业,以缓解家庭经济困难。二是毕业生不包分配的改革被人们接受需要一个缓冲过度期,在这个过渡期,人们的思想还禁锢在不包分配就不让孩子读书的怪圈中,有些人甚至认为读中职不划算。三是用人单位盲目追求高学历,误导老百姓盲目“求学趋高”,去挤读普高上大学的“独木桥”。四是职业学校面对突如其来的分配制度改革,怎样去适应市场,调整专业,探讨人才培养模式,开拓人才就业安置市场,也需要一个过程。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外树形象,内强素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拉动了招生及毕业生就业工作,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大宣传力度,争取政府和社会支持,扩大职教影响。
我们通过“行千里、进万家”活动、以及新闻媒体各种途径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在宣传过程中我们注重了向领导宣传,积极争取他们的重视;向社会宣传,争取全社会的支持;向学生和家长宣传,提高他们的认识,形成共识。我们通过大量宣传,宣传了职业教育、宣传了招生政策、宣传了学校,取得了方方面面的支持,形成了职业教育氛围。仅近年政府和各方面就筹资二十余万元建成了到校园的1公里水泥路,安装了漂亮的路灯,方便了师生。
二、优化育人环境.熏陶学生情操。
学校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基础工程来抓,在全县率先建成花园式学校,发动师生,通过劳动使学校的路、场、舍、园,花草树木和谐成景,相映成趣,投资十万余元的文化长廊一个傍山依水,古色古香,文化底蕴丰厚,是学生学习、交流的佳境;一个集停放车辆、法规教育于一体,随时警示提醒师生的行为。巧妙设置的警示牌,刻意提炼的办学观念,激发学生做老实人,做有志人。“远志、博学、创新”的校训,提醒学生为了明天,今天要努力。计算机专业作为特色专业,让学生明确是非,规范网络行为是学校抓德育工作的一个重点。我们通过组织学生学习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通过网络安全事故的报道,警示学生,随时提醒学生正确取舍网络信息,在网上谨慎交友。在教学过程中努力规范学生网络行为,帮助学生增强网络法制和网络伦理道德观念,提高是非分辨能力,使其在网上的行为符合法律法规和社会道德的要求。
三、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帮成才者圆大学梦,增强学校的吸引力。
学校加强教学过程管理,注重教学常规,探索职业教育教学规律。一是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特点,制定出教学计划、教学检测细则和教学奖惩制度,并严格按照制度检查教师备课、讲课、听课、说课、作业批改、月考等。二是经常开展“汇报课”、“公开课”和教学大比武活动,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教学专题研究,仅今年就有10篇教研论文在市级或省级刊物上发表,有33篇教研论文在县级刊物上发表,27篇论文在省、市获奖。十堰市规划课题“职业教育招生及就业制度改革研究”基本结题。学校编辑教学论文集两本。三是对学生突出技能训练,成立各学科兴趣小组,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提高实际操作能力,适应上岗就业的需要。四是加大教学投入,改善了办学条件。投资五十多万元份购置了一台新的投影仪,添置了60台多媒体电脑,建成了2个多媒体教室和一个多功能教室。五是突出抓好毕业班管理,确保高考上线人数。2004年首届高考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2004年我校综合高中学生周文林以590分的成绩成为全县高职高考状元,第三名,第四名也均出自我校。
四、面向市场办学,助有志者走上创业路,服务农村经济。
作为全县唯一的一所集职业中专、综合高中于一体的综合学校,我们坚持“升学与就业并重”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既保证有升学要求又符合条件的学生园了大学梦,又对需要上岗就业的中专生一次性妥善安置就业。学校一是充分认识到毕业生就业工作直接关系关系到中职学校的生存与发展,毕业生就业牵动着每一位学生与家长的心,影响在校生的学习情绪与质量,严重地影响当年的招生,必须花大气力抓好,学校在人员特别紧张的前提下,成立了毕业生安置办公室。二是学校在千方百计抓教学质量的同时,通过入学教育、学科教学渗透、就业指导课、上岗前培训等途径,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为上岗就业奠定基础。三是多方合作,广泛联系,建立毕业生就业网络,毕业生上岗后,坚持跟踪服务制度,保持与毕业生的联系,随时与他们交流思想,解决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们在毕业生就业工作
第三篇:服务发展提质增效心得体会
创新、实干,提质增效
——深入开展提质增效活动心得体会
开展提质增效活动,是XX市XX系统,乃至全省质监系统的一项主要而紧迫的重大任务。XXX局长在全省质监工作会议上着重强调,“提质增效是现实的需要、组织的要求、群众的期盼、工作的保障,也是管理的机遇,要从推动质监事业科学发展的大局出发,把提质增效作为关系质监工作发展全局的一件大事”。通过认真学习省市局、市XXXX提质增效活动会议精神,我深刻认识到了提质增效活动的极端重要性,认识到开展提质增效活动是完成总要求、实现总目标的需要,并对照查摆了自己的问题,感触很深。
第一,要加强学习、解放思想、大胆创新、进一步增强自身素质。在开展提质增效活动之前,我总认为只要认真办好领导交办的事情并严格按照职责要求开展,就等于是干好了本职工作,就是一位认真负责的好同志。我们在长期学习和工作中,容易形成传统思维和固定的工作方式,习惯于按照过去的思维模式开展工作,并以此为借口,不愿根据新形势新要求,创新工作思路,变换工作方式,这样的思维和工作模式,就会让工作没有突破,毫无效率。这次通过提质增效活动,我充分认识到自己思想过于因循守旧,囿于已有的工作套路,按部就班,亟需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为推动工作不断向前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正如XXX局长所说的,开展体制增效活动,是一个学习、教育、培训和提高的过程,是一次集中学习教育活动。
胸襟、攻坚克难的魄力、不甘人后的志气,不断审视自我、否定自我、超越自我;要追求卓越,拒绝平庸,事事都要做到位、争一流、求突破,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业绩;坚持说实话、办实事、鼓实劲、求实效,勤于政事,苦干实干,把所有的心思和精力用在工作和事业上。要少一些喧嚣浮躁,少一些吃喝玩乐,做一个组织和群众信赖的人,做一个同事和朋友敬重的人,做一个企业、服务对象称赞、认可的质检人。
第三,提高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服务群众、服务企业的水平。一是加强与单位各科室之间的交流与协作,工作中做到相互提醒,相互帮助,多与大家谈心交心,主动诚恳的接受领导及同事们的批评帮助。以前虽有交流,但感觉还很不够。开展活动之后,我充分认识到,只有通过交流协作,才能实现信息共享,提高工作效率。二是要转变思想,提升境界,牢固树立并不断强化服务企业意识,使作风效能有一个大的提升和质的转变。三是从工作实际中的现实问题出发,从提质增效中寻找破解,解决学习不够重视,功底不够扎实,工作成绩不明显的问题,发挥主观能动性,用科学的思维创新举措,用创新的方式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四是“张口能讲,提笔能写,遇事能做”是提高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的最高要求。新形势下,我要把提质增效作为做好本职工作的行动指南,紧紧围绕提质增效目标,把“四久”现象和“四不”问题作为整改重点,结合工作职能和岗位职责实际,深刻剖析查摆,从工作上找差距,查找问题症结,剖析问题根源,4-
第四篇:我国服务贸易发展对策
三、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对策
1、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努力提升中国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
中国服务贸易总体水平落后,服务贸易结构不合理,其中,最大的制约因素就是中国第三产业规模和比重较小,服务业发展水平较低,服务部门、种类和设施尚不健全。为此,必须大力发展服务业,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稳步推进消费需求结构升级,提高服务消费比重。培育生产者服务 市场,大力发展服务外包。加强产业链的连锁作用,加大相关产业的协调与支持力度,完善 交通、文教、能源等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推动技术和服务创新,创造新的竞争优势,努力提升中国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
2、推进新兴服务贸易出口,优化服务贸易结构
按照积极推进新兴服务贸易出口与扩大传统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出口相结合的原则,重点扩大工程承包、设计咨询、技术转让、金融 保险、国际运输、教育 培训、信息技术、民族 文化 等服务贸易出口;充分利用外资,利用外资企业在新型服务贸易部门的示范、人员培训和产业前后向关联等途径实现的技术外溢效应,提高我国服务企业的技术水平和 管理 手段,优化服务贸易结构。
3、积极培育国内服务外包市场
一是要积极稳妥地开放服务市场,放宽对服务贸易领域市场准入的限制,为跨国企业来我国开展服务外包业务创造条件。二是制定鼓励承接服务外包的专门政策措施,进行外包企业认定,仿照给予高新技术企业的支持政策,为外包企业提供低息信贷,减免企业开展离岸外包的所得税和营业税,对用于提供外包所需的进口设备可以免征关税及进口环节增值税。三是积极推进服务外包商务 环境 建设。
1、大力发展国内服务业,为服务贸易奠定坚实的基础。重点发展:(1)投资少、收效快、效益好、就业容量大、与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关系密切的行业,如商业、物资业、对外贸易业、金融业、保险业、旅游业、房地产业、仓储业、居民服务业、饮食业和文化卫生事业等;(3)发展农村第三产业,主要是为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行业,以及为提高农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服务行业;(4)发展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影响的基础行业,主要是交通运输业、科学研究事业、教育事业和公用事业等。
2、分层次逐步开放国内服务贸易市场。正像原外经贸部首席谈判代表龙永 图所表示的,在国际服务贸易自由步伐加快的今天,中国服务贸易自由化与 APEDC其他一些成员经济体相比,在国民待遇、市场准入、透明度以及统计数据和信息收集方面尚有较大差距。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经济,仍有不少制约服务贸易自由化进程的因素,故而决定了中国服务贸易市场的开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国家应有目的地区分禁止开放、限制开放和鼓励开放三种类型,对不同地区区别对待。对沿海地区具备条件的优先发展,特别是知识密集型产业的银行、保险、咨询、邮电、通讯等。而中西部等地区则可待成熟了再推广。
3、制定适度的服务贸易保护政策。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是一步开放服务业的,也没有一个国是毫无保留地开放所有服务部门的。因此,面对国际高水平服务业的冲击,中国必须制定适度的服务贸易保护政策。凡涉及国家主权、国家安
全和国家机密的极少数部门或项目,应采取明令禁止的政策,不开放,不允许外资进入;凡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人民生活安定的重要部门或项目,允许开放,允许外资进入,但不允许外商独资或控股,要规定其股份的最高界限;除以上两者外的绝大多数一般部门或项目,要安全开放,实行自由化的政策,但应在坚持国民待遇的原则下,采用严格规范的国内政策以限制和推迟外资进入。另外,《服务贸易总协定》给予发展中国家若干特殊的优惠待遇、宽限期以及保护措施,中国应充分加以利用。保护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类:第一,有选择地、适度地开放国内服务市场。这样对未开放的国内服务市场客观上形成了保护。第二,在对外开放的服务市场领域,实行一定的进入限制,如对服务提供者的数量限制、资格限制等。第三,对外国服务提供者在国内服务市场的竞争行业进行管理,如价格管理、垄断竞争行业管理等。第四,对国内部分服务行业和领域制定产业倾斜政策,在税收、财政、信贷、人员培训及科技支持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4、加快服务立法,建立系统的服务贸易法规体系。我国目前服务贸易的立法工作还很落后,服务业中许多部门都无专项法律法规。因此,为保证服务贸易健康发展,应加强对GATT、GATS、WTO等有关条款原则的研究,尽快建立健全既符合本国经济发展目标又不违背国际法律准则的法律、法规。对服务市场准入原则、服务贸易的税收、投资、优惠条件等要以法律形式规定下来,以增加我国服务贸易的透明度。同时,依据GATS进行保护性立法,最大限度地缓和与减少外来的强大冲击波。
5、建立和完善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对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实施有效的宏观管理,关键是要迅速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首先,要明确国际服务贸易的管理范畴。我国商务部作为服务业政策的归口管理部门,其宏观管理职能主要是规划进出口发展战略,制定或参与制定贸易法律、法规,对外协调与其他国家的服务贸易关系,并落实“服务贸易总协定”的有关条款。其次,建立国际服务贸易管理的组织机构和协调机制。服务贸易涉及诸多部门,有必要成立全国性的服务贸易管理组织。建议中央、国务院建立中国国际服务贸易协调小组或委员会,负责服务贸易发展规划、立法、对外谈判和政策协调等事宜。
6、加快服务贸易人才培养工作,培养熟悉国际服务贸易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加强对现有人员的短期培训,让他们尽快了解和熟悉《服务贸易总协定》的有关条款及中国服务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以提高国际服务贸易的市场竞争力。
我国日益融入到全球一体化是对服务业及服务贸易的严峻挑战ˇ也是推动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良好机遇。
第一ˇ加强政府作用ˇ打破壁垒ˇ促进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服务贸易壁垒林立ˇ据关贸总协定统计ˇ全球服务贸易的壁垒有2000多种。《服务贸易总协定》中的贸易规则也承认了这一领域管理贸易的合法性ˇ规定彼此感兴趣的国家进行双边谈判ˇ讨论服务业市场开放问
题。因此ˇ我国作为《服务贸易总协定》的缔约国应该重视利用政府谈判ˇ打破壁垒ˇ发展服务贸易ˇ我国政府对本国的服务贸易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国经济贸易发展中生产力要素的组织协调者ˇ政府必须采取适当的政策措施ˇ提高我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力。
第二ˇ大力发展国内服务业ˇ为服务贸易奠定坚实的基础。重点发展ˇˇ1ˇ投资少、收效快、效益好、就业容量大、与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关系密切的行业ˇ如商业、物资业、对外贸易业、金融业、保ˇ业、旅游业、房地产业、仓储业、居民服务业、饮食业和文化卫生事业等ˇˇ2ˇ发展农村第三产业ˇ主要是为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行业ˇ以及为提高农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服务行业ˇˇ3ˇ发展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影ˇ的基础行业ˇ主要是交通运输业、科学研究事业、教育事业和公用事业等。
第三ˇ分层次逐步开放国内服务贸易市场。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经济ˇ仍有不少制约服务贸易自由化进程的因素ˇ故而决定了中国服务贸易市场的开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ˇ我们应结合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趋势ˇ根据我国服务业的具体情况ˇ稳妥、慎重、有重点、有步骤、分阶段地开放国内服务贸易市场。
第四ˇ制定适度的服务贸易保护政策。凡涉及国家主权、国家安全和国家机密的极少数部门或ˇ目ˇ应采取明令禁止的政策ˇ不开放ˇ不允许外资进入ˇ凡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人民生活安定的重要部门或ˇ目ˇ允许开放ˇ允许外资进入ˇ但不允许外商独资或控股ˇ要规定其股份的最高界ˇˇ除以上两者外的绝大多数一般部门或ˇ目ˇ要安全开放ˇ实行自由化的政策。
第五ˇ建立和完善服务贸易管理体制。要明确国际服务贸易的管理范畴ˇ我国商务部作为服务业政策的归口管理部门ˇ其宏观管理职能主要是规划进出口发展战略ˇ制定或参与制定贸易法律、法规ˇ对外协调与其他国家的服务贸易关系ˇ并落实“服务贸易总协定”的有关条款。ˇ可见ˇ为出口而进口ˇ以引进促出口ˇ能够增加我国服务贸易出口部门ˇ拓展服务贸易发展空间ˇ改善出口结构。服务贸易是新世纪重要的贸易形式ˇ中国ˇ由一个贸易大国变为一个贸易强国发展服务贸易是中国的必然选择。ˇˇ
第五篇:倾心服务 推动妇女创业发展
倾心服务 推动妇女创业发展
常熟市妇女联合会 2009年6月
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常熟市委提出了“构建常熟跨域发展新机制、争创全省科学发展示范区”的实践主题,和“树信心、保增长、惠民生”的实践载体。我会将推动城乡妇女创业就业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作为妇女儿童的生存与发展中最迫切最急需解决的问题,紧紧围绕全市工作大局,结合妇女实际情况,明确角色定位,把握工作重点,创新工作载体,在促进妇女自谋职业、自主创业方面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工作。
一、抓宣传教育,促进创业就业观念的转变。
充分发挥舆论的导向作用,宣传女性创办的企业,宣传女性创业的先进事迹,让妇女群众喜闻乐见,学有榜样。先后培树表彰常熟市“十大巾帼创业标兵”、优秀女企业家、十行百星、“双富标兵”等创业典型,在主流媒体开设创业女性专栏,展示创业女性的新风采,鼓励引导下岗失业妇女树立创业意识,转变择业观念,自谋职业、自主创业,使创业自强的观念深入人心。培树了全国人大代表、首届全国企业自主创新优秀人物、中国百名杰出女企业家钱月宝,全国“双学双比”女能手刘月芬、吴俊芬,全国文明诚信个体工商户王彩芬、省劳模卫琪南等各类能手、典型,树立了当代常熟女性自立自强、创新创业的良好形象。
同时,发展壮大女企业家协会,把协会作为引领女性创业的重要平台,注重吸收走在行业前头的、综合实力较强的女企业家,并依托协会不断做大做强。目前,协会会员人数达114人,其中,会长1人,副会长6人,理事12人;并根据行业、类别划分成8个小组。通过创办《创业女性》,成立女性创业导师团,组织巾帼创业事迹报告会,举办女性创业征文等,树立女性创业典型,激发全市女性创业热情,激励她们投身于创业实践,在创业中实现事业、家庭和谐发展。召开“迎中秋、话发展”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应对危机、共商对策”等女企业家专题座谈会,引导女企业家积极应对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瞄准新目标,谋求新发展,不断推动企业发展登上新台阶。组织针织毛衫行业女企业家座谈会,共同探讨在当前金融危机情况下如何克服困难,寻求发展机遇和出路。真正把协会建设成为女企业家的创新之家、创业之家、温馨之家,为推动常熟女性创业发展、实现常熟跨越式发展作出贡献。
二、抓培训交流,促进创业就业能力的提高。
统筹利用各种社会资源,积极推进“政府埋单、妇联领办、妇女受益”的培训模式,根据不同层面妇女的实际需求,实施培训教育“三结合”,即把培训与提升妇女素质结合起来,与推荐上岗结合起来,与创业项目推介结合起来,大力提高妇女的创业就业能力,逐步形成“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进创业,创业带动就业”的工作新机制。先后邀请苏州大学教授沈同仙、中国银行苏州分行理财专家陆红鹰、台湾著名心理学博士张怡筠、北京幽兰女社社长张乐华、中国十大情感培训专家魏晓峰等,来常作《劳动合同法》、“智富人生,福享未来”家庭金融投资理财、“幸福其实很简单”等专题讲座和“魅力女性优雅人生”、“爱在和谐家庭”主题活动,全面提升女企业家的综合能力。鼓励经济女性参加“企业家高层论坛”、清华大学卓越女性培训、“清华远程学堂”企业家培训电子课堂、CEO高级研修班等,组织参加全市优秀经营管理人才赴复旦大学开展的科技对接活动,提升专业素质。
针对女企业家的不同需求,分层次、分类别地组织开展活动。如组织女企业家参与支援灾区、捐助贫困儿童和基层妇女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在社会公益活动中发挥作用;组织家纺行业会员参观在上海举办的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家纺及辅料博览会;组织常熟、台湾两地女企业家联谊活动;组织女企业家商务考察团赴黑龙江黑河市、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市考察边境贸易,赴日本考察先进的管理理念等,促进了女企业家的素质提升和交流合作。
三、抓岗位基地,促进创业就业渠道的拓展。
围绕发挥妇联工作优势、适应妇女就业特点的工作思路,注重发挥女企业家的带动作用,开展适宜女性创业方案征集、评选活动,召开妇女创业项目推介会。推动出台女性创业优惠政策,设立女性创业扶持资金,组织女企业家进校园活动,帮助城乡妇女创业就业。开展巾帼牵手SYB(创办你的企业)导师行动,发挥优秀女企业家作用,依托江苏梦兰集团、金海华休闲美食会、江苏月龙服饰等“巾帼就业创业实践基地”,组织女企业家牵手女大学生,为女大学生提供创业就业培训、咨询、项目、实习和见习等服务,扶持她们创业就业。6月10日,在常熟理工学院举办巾帼牵手就业援助行动推进会暨女企业家创业故事报告会,启动常熟巾帼创业实践基地——中国童装中心的活动项目,组织各镇往届女大学生代表和理工大学应届毕业生等出席,并为她们提供创业、就业、培训等现场咨询服务。
联合人事局连续十一年举办女性人才招聘会,每年为女性求职者提供管理、服务、营销、技术等方面的工作岗位200多个;携手劳动保障局共举办七届女性劳动力招聘专场,每届提供千个以上工作岗位,为女性创业就业搭建平台。教育引导女企业家在日常的招工中也向下岗失业、失地妇女作适当倾斜。如江苏省特蕾芙布艺品公司共吸收260多名本地及外地妇女,并为她们提供就业培训,吴佩秋总经理被评为江苏省农村妇女劳务输出先进个人。
下阶段工作重点:作为学习实践活动中惠民生的实事,继续实施创业促进行动,以激励妇女建功立业为目标,以创业带动就业为重点,以完善统筹妇女发展长效机制为保障,在全市广大妇女中大力弘扬创业、创新、创优的“三创”精神,进一步把妇女的创业热情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引领广大妇女在参与经济建设的同时实现自身的进步与发展,发挥妇女在促进发展、拉动内需、维护经济社会稳定中的作用。
大力优化创业环境。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为妇女创业提 供持久的精神动力,引导妇女勇当创业的先锋、创新的能手、创优的标兵。继续争取政府及有关部门在政策、资金、信息、人才培训等方面的支持。整合社会资源,发挥女企业家协会优势,创设巾帼创业孵化基地,建立完善以创业指导、技术支持、技能培训、人力资源开发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妇女创业服务体系。举办巾帼创业典型巡回演讲,多渠道、多形式、多层面开展宣传,推广妇女创业成功经验。
积极扶持妇女创业。加强与劳动、工商、税务等部门的联系,为妇女提供免费咨询、联系创业贷款、争取创业项目。根据妇女能力、财力、物力,帮助设计创业方案,发布创业信息、推荐项目创业,以实实在在的服务切实解决妇女创业信心不足、胆略不够、融资不畅、规模不大的问题,为有创业意向的妇女提供创业指导。依托市女企业家协会,大力组织教育考察、区域交流、经济论坛等活动,引导女企业家大力发展创新型、节约型、科技型、环保型企业,依靠科技进步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产业层次,做大做强企业规模。继续开展女企业家创业故事进校园活动,帮助学生提高创业素质和能力,激发创业热情,为更好地融入社会、就业创业做好心理准备。
重视妇女技能培训。切实加强对农村妇女的转移培训和科技培训。要依托巾帼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巾帼新市民培训中心等,结合星火科技培训计划,深入基层开办各类培训班。深化城乡结对、岗村结对、科级结对活动,将信息、农技等资料及时送到种养殖妇女手中,动员女大学生村官一起,帮助女能手了解现代农业知识、掌握科技种养新技术、研究农产品销售市场,做现代新型农民,以富脑袋带动富口袋,实现农村就地创业发展。加大城镇下岗、失业、失地妇女的技能培训,继续开展巾帼新市民技能培训、结对帮扶、就业服务工作,提高她们的文明程度和就业能力、自我维权能力和发展能力。继续推进巾帼牵手就业援助行动,举办女性人才专场和妇女劳动力就业招聘专场,为女性就业再就业搭建平台。